旅游管理的专业

2024-07-27

旅游管理的专业(精选8篇)

旅游管理的专业 第1篇

专业实习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的影响调查问卷

您好,这是一份旨在研究专业实习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择业的影响调查问卷,感谢您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调查,谢谢合作。并祝您事事顺心,学业有成!

1.您的性别是

A.男

B.女

2.您的家庭位于

A.农村

B.城市

3.您实习的单位是

A.酒店

B.旅行社

C.旅游职业学校

D.其他

4.您参加实习的组织形式是

A.学校或院系的统一安排

B.统一安排与自主实习结合C.学生自主实习

5.实习前您更倾向于哪种抉择

A.直接就业

B.考研

C.两手准备

D.其他途径

6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对您实习的工作帮助大吗

A.很大,可以实践所学专业知识技能

B.不大,所学的专业知识完全用不上

C.所学的专业知识对实习工作帮助不大

7.实习后您的择业倾向有无改变

A.改变很大

B没有改变

C有些改变

若您此题的回答是B请转第9题

8.您择业倾向的哪些方面发生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通过实习您认为从事旅游业,需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是(请选两项最重要的)

A.能吃苦耐劳,忍受委屈和不公

B.敢于大胆创新,打破常规

C.具有竞争意识有长远眼光,不为暂时的辛苦迷惑

D.良好社交能力

E.良好的英语应用能力

F.对旅游业的热爱

10.通过专业实习您对旅游业有了一些了解,毕业后您会从事旅游行业吗

A.会,毕业后直接到旅游业工作

B.会,研究生毕业后会从事旅游业相关专业

C.不会,不喜欢旅游行业的工作氛围

旅游管理的专业 第2篇

它的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旅游经济发展形势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现代旅游 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素质,拥有过硬的旅游管理职业技能的应用外向型人才。

其主干课程: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概论、饭店管理、旅游策划、导游与领队业务、旅游政策与法规、旅游心 理学、旅游英语、餐饮管理、汉语言文学、旅游市场学、旅游地理学、旅游经济学、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客源国 概论、旅游公共关系学。

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学生可获取英语 A 级证、导游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驾驶员证等资格证书。毕业 后能在国内外旅游企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景区从事经营管理与策划、服务和国际领队等工作。

旅游管理专业(酒店方向)

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与旅游基础知识,具有现代酒店的服务与管理技能,具备 旅游饭店从业人员良好的`职业道德、仪表仪态以及较强的现代饭店公关与营销能力,具备较强的外语会话能力以及 酒店电脑操作技能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主干课程:现代饭店管理、现代饭店房务管理、现代饭店餐饮管理、食品营养卫生、中西餐知识、饭店人力资 源管理、饭店市场营销学、饭店企业财务会计管理、饭店信息管理系统应用、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社交礼仪、饭店英语等。

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学生可获取英语 A 级证、普通话等级证、助理酒店管理师证、导游资格证、驾驶员 证等资格证书。毕业后能在在星级酒店的各个部门从事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市场开发基层管理工作;旅游企业从 事导游、领队、旅行社管理、旅游景点景区开发与管理等基层管理和服务工作。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

旅游管理的专业 第3篇

1 目前高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教学现状及问题

1.1 定位没有标准, 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各大高校也纷纷开设了旅游管理专业, 主要包括两大类别:一类是由中等专业学校单独或多校合并升格组建的院校, 这些院校原本就有相关专业, 如酒店专业。这类型院校多年培养的主要是从事旅游企业中低等职业人员, 对中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都不太清楚。因此, 不能正确定位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另一类是在各大高校进行扩大综合发展过程中在某个学科下新建的, 如在原历史系或者地理系下面逐渐发展的。这类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往往不是学院的重点, 学校对于该专业的投入远远小于核心专业。不少学院在解决经费问题时大量扩招, 而忽视了硬件和软件的投入, 很多地方没有跟上学生数量的增长速度。

1.2 教学管理不符合专业特征。

1.2.1 专业设置。

一是在专业设置上缺乏地方特色, 没有自我院校特色, 千篇一律, 并且“产销”脱节与用人单位的要求存在较大的距离, 忽视对当地经济结构和办学条件的综合考虑, 照抄照搬其他院校, 不适应需求市场。二是不顾学校现有的硬件和软件, 盲目追求大而全的学科体系的完整。三是根据学校师资而不是市场需求设置专业。

1.2.2 课程设置。

很多大学院校现在还没有形成适合自己要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材体系, 教学计划不规范、不定性, 专业知识结构不符合需求市场。一是旅游管理专业涉及面本来就很宽, 在课程上设置得大而广, 致使面面俱到, 但都不深入, 只是毛皮, 没有特色, 没有竞争力。二是学科理论基础的对应性与岗位实践过程不相符;三是理论讲解多, 实践过程少。

1.2.3 实训教育多还局限于宾馆饭店低层次实习。

大多院校的学生实习课程仍然停留在合作企业, 如宾馆饭店的低层次实习, 如大部分学生进入客房、前台、西餐厅, 致使学生们在还未毕业已经产生对本专业的厌学情绪。大学本科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 学校企业双方在“生产与销售”、资源共享、课题研究等方面的还可深入合作。当然, 这需要建立一个健康的市场和健全的合作机制。同时学生的实训课程还可以带到各种相关科研项目中来, 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培养一部分继续受教育学生, 但是这在当前的大众旅游管理专业教育里很少见, 更不要说放在实训大纲中了。

1.2.4 教师队伍的业界参与不够。

教师自身素质高低决定着培养的学生的质量高低, 学生质量的高低又关系到整个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虽然教师在不断地继续教育和提高学历, 但是并非全体老师都进入行业进行经营、管理、研究。旅游管理是一个应用型专业, 行业性很强, 在旅游管理专业教材发展不是非常成熟的当今, 如果只是照本宣书, 一是枯燥乏味, 学生自己看书就能理解大部分;二是没有实战意义, 教授出来的学生在应用方面的能力会非常欠缺。

2 旅游管理专业的特点

旅游管理专业是以教授学生学习旅游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强化学生旅游经营管理方面基本训练, 使学生具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 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为目的的。

2.1 较强的专业实践。

本科旅游管理专业涉及面广, 究其就业方向涵盖了:旅游企业、宾馆、饭店、旅行社、旅游管理部门、会展及其他。同其他相比, 旅游管理具有很强的行业性, 专业本身具有将强的实践性, 它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2.2 较完整的专业理论体系。

因为建立时间较早, 旅游管理专业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完整的理论体系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完整的掌握相关理论内容, 另一方面正是由于这样完整的理论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就忽略了实践教学过程。

2.3 需要学生全方位发展。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服务行业, 并且涵盖范围非常广, 涉及到地理、历史、文化、经济、管理、心理学、统计学等等学科。不管是宾馆饭店还是旅行社经营都需要有很广泛的知识面, 旅游管理专业要求学生全方位发展。

3 教改措施

结合国内外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经验和启示, 大学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该建设为符合专业特色的“课程-实训-科研-学生评估-师资培训”五位一体的建设模式 (简称CTRSTmode) 。其中“课程体系一体化”、“实训教育体系化”、“科研教学互动化”、“学生评估多样化”、“教师培训岗位化”五个主体缺一不可, 互相影响, 共同构成了CTRST模式。

3.1 课程体系模块化。

模块教学是适应现代高校教育的一种全新教学模式, 它能克服传统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产生的弊端。很多专业有多年模块教学的经验, 这种新模式的教学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教学模块势必能为旅游管理专业带来较好的效果。不同模块课程设置重点不同, 方向不同, 理论知识教学与实践过程教学相互融合, 注重突出实践过程的比重。理论教学一定要精练, 注重教授学生的理论深度和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旅游管理专业模块可以划分为会展经济与酒店模块、国际旅游导游模块等等。

3.2 实训教育体系化。

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课程非常多, 包括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行业实习、毕业实习还有众多课程实训等等。而大多是实习放入企业时间长, 如毕业实习一般都在5~6个月, 而且大部分按时进入企业做每天雷同的工作。本科旅游管理专业应该让实训环节灵活化和实用化, 将实训分为课程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根据不同课程和进度需要, 分时间进行。课程实习:根据教学课程进行相应见习实训, 包括基本服务技能, 基本操作示范, 企业运营, 工作制度和相关的工作纪律, 以完成上述单个课题为目的的实操练习或观摩环节。认识实习:是针对大一的学生在暑期进行的, 对旅游企业、景区景点等的行业基础认识。生产实习:是针对大二的学生在旅游企业、景区景点等地实地学习实践的过程, 为期3个月, 让学生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同时也在实践中找到不足。毕业实习:是针对大四的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综合实习的过程, 一般安排在第七至第八学期。实训教育体系化的实现取决与实训基地的建设程度, 学校在没有经济实力建设实训基地的情况下可以实行校企合作, 从而能够真正地完成实训教育的体系化。

3.3 科研教学互动化。

将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 将学生带到各种相关科研项目中来, 不仅可以解决老师只顾科研而忽视教学, 重视教学而忽视科研的问题, 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 培养一部分继续受教育学生。更为关键的是, 这也是校企之间资源共享、互相帮助的深层合作。

3.4 学生评估多样化。

评估的多样化要求课程设置合理, 评估包括对学生理论课程、实践能力、思想品德等多方面的评估, 评估应该采取考试、考查、平时成绩评定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 从而全面的考查学生的能力。同时, 还包括对教师上课过程的评估, 这也是对老师的教学检查和监督。

3.5 教师培训岗位化。

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 使教师既能熟练准确传授课程知识, 又具有较强实践指导能力。安排相应对口方向教师或带队老师在实习基地挂职, 参与企业工作, 承担企业相应课题研究, 并负责实训学生的管理监督和实训成绩的鉴定。对于教师的培训应该有计划的进行, 投入时间、金钱花大力气去做, 只有优秀的教师队伍才能培养优秀的本科旅游管理大学生。

参考文献

[1]李萌.本科层次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旅游学刊, 2008, (02) .

[2]姚小云.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学生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实证分[J].高教论坛, 2009, (5) .

[3]邹统钎, 刘军, 王小方.高等旅游专业人才“钻石型”培养模式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9, (11) .

旅游管理的专业 第4篇

关键词: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认知;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2)08-0070-03

独立学院是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与社会力量合作举办的本科层次二级学院[1]。至2009年,全国有独立学院318所,其中开设旅游管理或相关专业的院校89所[2],本科生数量已超过4万人,约占全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数量的22.3%。由此可见,独立学院已成为全国旅游管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任着为旅游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责。

魏小安、厉新建指出,我国本科层次旅游管理专业普遍存在专业定位不够明确、课程体系不够合理、师资队伍水平欠缺等问题[3],而我国独立学院是自1999年开始兴办,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直接产物,由于缺乏相关专业的依托与历史的积淀,这些问题在独立学院中更加显著,并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培养,从而影响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以及未来的就业选择。罗志慧[4]、赵萍[5]、鲍富元[6]等学者已经意识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教学中问题的复杂性和尖锐性,纷纷就独立学院如何开展旅游管理专业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出建议。但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只有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认知的角度去分析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问题所在,才能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但从当前的文献来看,尚未有针对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度进行研究,本文拟通过对学生的专业认同进行问卷调研,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专业认知,提出对应的发展对策,以此提高独立院校旅游管理专业的竞争力。

一、调研过程

专业认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对专业相关信息的加工过程,本文问卷采用董倩专业认同影响因素结构[7],调研学生对本校旅游管理专业师资与教育教学课程以及外界行业的客观认知,共14个问题。其中师资与教育教学课程主要调研学生对教学的看法和态度,外部环境认知主要调研学生对旅游行业的看法及对未来择业及职业发展的影响,问题采用李克特的五级量表设计而成,要求学生按照1—5级给每个指标打分,1为非常不好,5为非常好。

为深入了解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情况,笔者于2009年至2012年对某校2006级、2007级、2008级、2009级学生在大三下学期时进行跟踪调查,选择高年级学生是因为学生通过两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实习和各种社会实践后对专业具有较深入的理解。共发放问卷203份,收回199份,其中有效问卷195份,有效率98%。

在195份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为31.8:68.2,其中56.9的学生来自于城市,43.1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绝大部分学生家庭月收入位于3000至10000元之间,60%以上的学生是广东生源。

二、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专业认知度分析

(一)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课程体系的认知

从调查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生对课程体系持不好意见的数量最大,有27人,占总数的15%,且没有学生对课程体系完全满意,均值得分最低,仅为3.05,这说明学生对专业课程设置意见颇大。由于专业包括会展、酒店、旅行社等多个行业的课程,很多学生评价杂而不精,专业课程只能点到为止,而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无法开设或学分过少,这使课程体系无法体现系统性和层次性,以及本科教育“厚基础、宽口径”的基本要求。

相对而言,学生对教学体系中的实践安排认可度比课程结构体系满意度稍好,有6位学生完全认可实践安排,均值为3.31。从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安排特点来看,在教学体系中安排各种层次的实践,如认知实习、课内实践、专业实践等,在教学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凸显出独立学院的特色,但在实践课程的开展方面,由于缺乏实践专项经费的支持以及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技能操作设施设备,大部分课程的课内实践只是象征性的带领学生外出参观学习,缺乏深层次的调研和实践,其效果一般。

(二)学生对师资及教学质量的认知

专业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由于独立学院的民办性质,在人才引进方面仍存在较大局限,当前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教师主要以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为主,如学院的6名专业教师中,仅有1名副教授,其余4位为近年来毕业的研究生,表现出专业教师数量少、高职称人才缺乏、行业经验缺乏等问题。学生作为教育的直接对象,在学习过程中对这些问题感受深刻,超过50%的学生认为师资队伍结构一般,有21位学生认为不好,均值为3.29。

师资力量的不足最终反映在专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专业素养指导方面,在调研中学生反映出某些教师在上课中存在由对专业了解不透原因导致的照本宣科、讲解枯燥和互动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具体的评价中,超过50%以上的学生认为教师的教学质量及对他们的专业素养指导一般,其中专业素养的指导能力相对更差。在访谈中学生曾经就某些问题与教师进行沟通,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不可能在短时间获得质的飞跃,学生只能面对现实,这与学生所期望的大学专业教学存在较大差距,进一步降低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

(三)学生对旅游行业的认知

专业的学习过程是对旅游行业不断认知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成为旅游业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调查发现,很多高年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在旅行社(主要为导游)、酒店(高星级酒店宴会服务、客房服务等)实践实习对旅游行业具有一定的认知,对行业当前的工作强度大、一线员工工资普遍偏低等社会现实产生较大抵触情绪。从调研情况来看,约12.3%的学生认为旅游行业的工资和福利不尽如人意;28.2%的学生难以接受旅游行业繁重的基层工作;21%的学生对本专业职业发展前景堪忧,均值都在3及以下,这说明旅游行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足。这与全国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生初次就业时选择旅游行业的比例一般仅在10%—20%之间的数据基本吻合。总体看来,多数学生在毕业之后的就业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中,已经否定旅游行业,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对专业的兴趣以及认同度。

在具体访谈中,发现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即将走入社会时,普遍感到就业前景茫然,询问他们想做什么时,除少量学生将要考研之外,大部分学生没有明确的就业定位,但跨专业意向明显,很多学生明确表示不会考虑旅游行业。专业开展的目的是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但由于教育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旅游行业本身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学生对旅游行业的选择。

(四)学生对专业兴趣及自身专业素养的认知

专业兴趣是学生对专业教育及内外部环境的个人心理倾向,专业素养是专业教育以及学生自我实践和学习后形成的能力,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培养专业兴趣浓厚、专业素养高的学是最理想的结果。从调研情况来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出现较大的分歧,经过近三年的学习,近40%的学生对专业保持较好的兴趣,但仍有15%左右的学生兴趣不大。专业素养同样分歧较大,均值为3.15,32%的学生认为通过学习个人能力、世界观等得到较大提高,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但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身专业素养一般,个人的专业素养仍有待提高。

三、基于学生专业认知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

专业建设

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专业认知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校教育不可能以满足学生进行专业设置与开展,但基本反映出当前独立学院办学中面临的基本问题: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课程体系不佳、教学质量不高、学生就业前景不明等,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以促进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改革与发展。

(一)理清专业定位,确立适合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办学首先应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但我国的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位于二本和高职之间,其定位本身较为尴尬。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定位通常直接复制于依托校院,或与普通二本院校一致,受到本身教育教学资源与学生能力的限制,无法培养出与之相同专业素养和知识结构的学生。从调研情况来看,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素养评价普遍不高、专业学习兴趣不大,二者均值均在3分左右,这与人才培养定位息息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定位不清使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高层次方面无法与一本、二本院校学生相竞争,在餐饮服务、导游等岗位又比高职高专高职学生缺乏实干精神,促使其逃离旅游行业。

对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定位,应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及学生情况进行合理定位。从当前一本、二本院校及高职较为认可的人才培养定位来看,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定位应该在旅游行业高级管理人才与基层管理人员之间,致力于培养中高层旅游行业管理人才。具体来说,可以将专业定位为“培养具有良好的旅游专业素养、较强的旅游管理能力和熟练的操作技能、适应旅游业国际化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以此和二本及重点院校的高级人才以及职业技术院校的技能人才相区别,以指导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内容及方法的开展。

(二)课程设置凸显特色,突出方向

从我国旅游管理开展情况来看,众多学校是因其优势专业拓展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语言为依托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在课程设置中突出语言特色。独立学院由于缺乏特色专业的支撑,若在课程设置中一味去模仿或照搬某些一本、二本院校的课程设置,内容繁杂,课程体系成为一个大杂烩,无法突出旅游管理专业的个性与特点。

独立学院虽然没有历史的积淀,但可以灵活就市场变化进行调整及变化,在课程设置中可以做到以下三点:一是调整课程体系,按照市场需求突出方向。传统的旅游管理专业通常开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管理等方向,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国内高端休闲度假的兴起所导致的高端休闲度假场所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应该积极开展高尔夫管理、温泉度假管理、连锁餐饮集团管理、食品烹饪等专业方向,突出市场特色;二是在课程设置中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指导思想,采用模块化的方法设置专业基本能力模块和核心能力模块,在基本能力模块中增加语言训练与语言技巧、应用文写作及行业操作技能等课程,在核心能力模块中加强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基础课程的设置;三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开展。在课程体系中,应突出应用性特点,以专业认知实践、课堂实践、校内实训基地实践、校外实习基地实践、社会调研实践等合理结合,培养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专业教师在职培训,提高教学质量

独立学院应该转变招聘退休教师或邀请其他院校的旅游管理高职称教师授课的思路,积极面对年轻研究生担当专业讲授主力的现实,并将主要精力用在年轻教师的培养方面。首先,充分利用学校资源,鼓励专业教师到旅游企业挂职学习,培养双师型教师;其次,选派年轻教师到国内重点院校或国外相关院校进修,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他们的专业理论修养;再次,鼓励年轻专业老师考取博士学位,为他们的在读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最后,提供年轻教师专业培训及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的经费,以扩大他们的视野。

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一是采用导向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启发式教学方式,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以讨论为主要授课手段的方式[8],辅以情景式教育模式、任务型教育等手段;二是加强校企合作,给学生提供多种学习机会。专业教师可以加强个人的对外交流,充分利用旅游企业的实践资源,如聘请企业管理人员参与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安排学生代岗实践等;三是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全国相关专业比赛,如全国导游大赛、会展策划比赛、酒店操作技能大赛等,以比赛项目带动教学的开展。

(四)提高学生职业意识,引导职业生涯规划

旅游行业的特殊性质决定在校期间的专业实习或刚毕业的学生需从基层做起,并逐步获得提升机会,同时,基层服务工作体力与劳力兼备,需要学生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教师在专业教学过程应该就行业特点及人才需求形势进行沟通,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就业特点与就业情况,使之对旅游行业的发展具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就业态度和就业素养,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在职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可以适当开设职业发展相关的选修课程,引导学生积极面对未来旅游行业的基层工作,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现在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旅游行业的岗位进行贯穿讲解,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洞察力和自我评估能力,引导他们更加积极地面对旅游行业的际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鲍富元.论独立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竞争优势的构建[J].

河北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

[2][5]赵萍.独立学院旅游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的思考

[J].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2008,(8).

[3]魏小安,厉新建.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若干问题思考[J].

旅游学刊,2006,(S1).

[4]罗志慧.关于独立学院旅游管理系教学改革的建议[J].

经济研究导刊,2009,(24).

[6][7]董倩.旅游管理学生专业认同研究[D].大连:辽宁师

范大学,2010.

[8]杨星.我国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研究[D].大连:辽宁

旅游管理专业的论文提纲 第5篇

题目:湘西旅游品牌资产核心价值及竞争战略分析

湘西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并已开发了系列旅游景点,初步形成了以凤凰和古丈为核心的两个旅游区。但是,作为整体的“湘西”旅游品牌却并没有很好的建立起来,其品牌的核心价值构建还远远滞后于其所拥有的自然禀赋资源,湘西在国内外的旅游感召力和吸引力仍较为薄弱。整个湘西区域内的系列旅游区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的品牌灵魂的统摄,缺乏以“湘西”为宏观品牌的整合后的竞争力,“湘西”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构建和整合也显得十分凌乱。

这涉及到两个相关的问题, 即,第一,作为统一品牌的“湘西”,其品牌的核心价值应该由什么样的理念和逻辑来支撑和构成;第二,如何在这个理念和逻辑的统摄下,把分散的系列旅游品牌进行有效整合和逻辑构建,使之共同擎起“湘西”这个统一品牌,从而打造出能显著提升其在国内外的竞争力的品牌竞争战略。

本文针对这两个问题,深入结合旅游品牌的文化价值的研究理论、品牌营销理论、品牌核心价值理论、竞争理论等研究成果,进行探讨,力图构建出发觞于湘西地域“文脉”的旅游品牌核心价值体系, 并试图提出“酉水风光带”框架下的古镇战略、“吉凤风光带”框架下的苗寨战略、深度旅游模式框架下的桃花源战略、基于地域文化的品牌意象战略以及巫傩文化战略等,从而使湘西地区旅游品牌成为真正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优势品牌,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决策依据。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先从宏观上整合和打造湘西旅游品牌资产及其核心价值理念体系,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能帮助提升其品牌竞争力的品牌竞争战略。

摘要10-11

ABSTRACT11-12

第一章 绪论12-22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2-14

第二节 文献综述14-16

第三节 本文研究内容16-18

一、湘西旅游品牌资产价值研究17

二、湘西旅游品牌核心价值构成体系研究17

三、湘西旅游品牌形成机理研究17

四、湘西旅游品牌竞争力评估研究17

五、湘西旅游品牌竞争力提升战略研究17-18

第四节 研究方法18-21

一、研究意义18

二、研究手段18-19

三、数据来源19

四、技术路线19-20

五、重点与难点20

六、主要观点及创新之处20-21

第五节 主要参考文献21-22

第二章 湘西旅游品牌资产研究22-47

第一节 旅游品牌资产评估模型22-27

第二节 湘西自然旅游资源及景点分布27-31

第三节 湘西文化旅游资源及要素构成31-39

一、饮食文化32-34

二、民俗文化34-36

三、巫傩文化36-37

四、风土人物37-39

五、匪患历史39

第四节 湘西州旅游支持系统39-43

一、旅游产业容量39-41

二、人口、民族及环境41-43

第五节 湘西旅游品牌资产发展现状43-47

一、“神秘湘西”的品牌核心价值尚未建立44

二、经济发展水平落后,对旅游业支持不足44-45

三、相对于张家界成熟的品牌,湘西迄今尚未打造出差异化的品牌定位45

四、旅游产品严重缺乏创意,流程缺乏新鲜体验45-47

第三章 湘西旅游品牌核心价值构成体系研究47-67

第一节 湘西旅游品牌现状SWOT 分析47-48

一、“S”(strength)即优势47

二、“W”(weakness),既弱势47

三、“O”(opportunity),即机会47-48

四、“T”(threat),即威胁48

第二节 湘西旅游品牌的定位48-50

一、品牌定位48

二、湘西旅游品牌的定位思路48-50

三、湘西旅游品牌定位50

第三节 湘西旅游品牌核心价值分析50-57

一、品牌核心价值及其特征50-52

二、湘西“神秘”特质的核心要素52-56

三、湘西采用CIS 战略的`可行性分析56-57

第四节 湘西旅游品牌的核心价值构成体系57-67

一、湘西旅游品牌意象的构成体系59-63

二、湘西旅游品牌意象构建障碍63-64

三、湘西旅游品牌意象的构筑内容64-65

四、湘西旅游品牌意象的构筑原则65-67

第四章 湘西旅游品牌竞争战略67-96

第一节 现有经营策略及营销策略的分析与批判67-72

一、湘西州目前主要旅游路线现状67-68

二、湘西州目前主要旅游路线特点与不足68-70

三、近年来国内旅游市场呈现出的新特点70-72

第二节 基于核心价值的旅游品牌战略72-87

一、酉水风光带72-77

二、吉凤风光带77-80

三、古镇战略80-81

四、苗寨战略81-84

五、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战略84-85

六、大湘西“旅游金三角”战略85-87

第三节 旅游营销战略87-89

一、策划并隆重举办每年一度的湘西巫傩文化节等节庆活动87-88

二、以“湘西主题”为故事背景,推动相关电影电视剧的拍摄..88-89

第四节 旅游支持系统战略89-96

一、基础设施战略90-93

二、人员素质战略93-94

三、环境保护战略94

四、服务水平提升战略94-95

五、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策略95-96

致谢96-97

旅游管理专业的求职简历 第6篇

目前所在地: 广州 民族: 汉族

户口所在地: 广东省 身材: 165 cm? kg

婚姻状况: 未婚 年龄: 23 岁

培训认证: 诚信徽章: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

人才类型: 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 行政/人事类:文员、办公助理 客户服务类 客服专员

工作年限: 0 职称: 无职称

求职类型: 均可 可到职- 随时

月薪要求: 1500-- 希望工作地区: 广州

个人工作经历: 广州交易会琶洲会馆 礼仪接待工作

2006 喜阳假日旅游部 实习

.1 广之旅旅游部 实习

2007.8-2007.12 金马旅游工作

在校工作经验:

2004-2006 参加学校合唱团,曾获多次团体奖

2004-2006 曾参加学校模特队幕后部

2004-2006 参加学校得礼仪工作

2004-2006 参加学校的.文艺晚会

曾参加学校的趣味运动会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 广东农工商学院

最高学历: 大专 毕业- 2007-07-01

所学专业一: 旅游与酒店管理 所学专业二:

受教育培训经历: 2004.9-2007.7 广东农工商学院 旅游与酒店管理 导游证、英语B级、全国高新技术计算机办公软件四级、会计证

获奖情况:

三好学生奖、大学生形象奖、大学生全勤奖、模特队幕后部优秀奖、合唱团全体一等奖、广东大学生合唱团团体奖

语言能力

外语: 英语 良好

国语水平: 优秀 粤语水平: 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本人性格开朗,工作认真负责,能吃苦耐劳,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环境适应强;熟悉OFFICE办公软件及INTERNET网络基本操作。

爱好特长:擅长唱歌、跳舞、乒乓球、羽毛球

详细个人自传

希望工作地区:越秀区、白云区、荔湾区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简历 第7篇

女 30岁 福建人

学历: 本科

工作年限: 1年以内

期望薪资: 面议

工作地点: 福州 - 鼓楼 - 不限

求职意向:计调

工作经验(工作了2年2个月,做了2份工作)

锦伦旅游公司

工作时间:4月 至 月[7个月]

职位名称:旅游顾问

工作内容:职责是协助旅客选择最适合他们的旅行团以及解答旅客有关旅游方面的问题和提供旅游建议。另外,帮助旅客预订酒店房间,各类票务,和预售景点门票。

SELECTED SERVICE PARTNER (SSP)

工作时间:6月 至 年1月[1年7个月]

职位名称:服务员

工作内容:职责范围包括处理每天营收帐目、保持店铺运作顺畅以及解答客人的问题。由于工作地点在机场,所以需要良好的外语能力和解答客人不同的问题。

教育经历

2013年2月毕业 香港理工大学专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学士

206月毕业 香港城市大学专上学院的康乐及旅游管理学院 康乐及旅游管理副学士

语言技能

普通话:很好 粤语:很好 英语:较好 小语种:很好

证书奖项

证书名称:急救证书 颁发时间:2013年2月 颁发机构:圣约翰救伤队

证书名称:外游领队证书 颁发时间:2013年5月 颁发机构:香港旅游业议会

自我描述

本人考获的专业证书


旅游管理的专业 第8篇

旅游管理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旅游管理专业知识, 能在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然而, 目前我国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严重错位、旅游行业人才大量流失。 (1) 旅游管理本科毕业生就业难, 毕业生“非本行业就业”、“学非所用”, (2)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发展水平, 课程体系直接反映专业的教学思想, 决定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格和质量。对已经完成专业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 分析其在实习与求职中面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反思现存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不足。

1 问卷调查和数据分析

1.1 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为西安、烟台和广东地区三所大学。调查时间为2014年5月, 共发问卷96份, 收回86份, 均为有效问卷。

问卷分三个部分: (1) 实习情况调查, 包括实习单位性质、实习时间、实习所担任的工作性质、实习满意度、旅游管理专业的发展前景和就业前景。 (2) 课程设置调查, 包括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对就业有价值的课程、课程设置的优点、课程设置的缺点和课程设置建议。

1.2 问卷分析

1.2.1 专业实习效果

调查表明, 三所学校学生实习大部分是在酒店, 没有学生做导游。只有烟台某大学8%的学生承担管理工作外, 其他学生从事的都是一般员工工作。西安某大学规定学生的实习时间是一年, 而83%的学生实习时间不满一年, 59%的学生实习时间仅为5~6个月。总体上, 56%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形式较单一, 从实习中所学到的东西对自己所学专业作用不大。通过实习, 超过80%的学生认为专业无优势、局限性强导致就业面窄就业难, 一半以上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前景不乐观。

1.2.2 对专业课程设置的认识

50%以上的学生认为英语课程设置时间太短, 80%的学生认为应加强专业英语的学习。在专业技能的培养过程中, 西安某大学92%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课程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 说明学生希望能整体把握技能培养, 进行自我技能培训。

在全部课程中, 学生认为对实习与就业最有价值的课程是:旅行社管理、饭店管理、专业英语、管理学原理、统计学、会计学、西方经济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这些课程除旅行社管理和专业英语外, 均为国家规定的旅游管理本科必须开设的主干课程, 也是体现旅游管理专业特色的课程和专业必备知识。

2 实习调查反馈出的专业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在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已有关于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的研究以及对湖南、河南、西安、重庆、北京等地大学和洛桑酒店学院等学校有关课程设置的了解, 研究认为, 当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如下:

2.1 主干课程专业统一性不够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规定了旅游管理专业有13门主干课程, (3) 即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旅游学概论、旅游经济学、饭店管理原理、旅游资源与开发。然而, 在对国内8所高校的调查中, 只有两所学校开设了全部的主干课程, 部分院校把专业主干课程设在选修课中。这表明当前国内各院校在处理主干课程与院校专业特色课程关系上分歧明显。

2.2 选修课差异性不强

选修课不仅是对必修课内容的深化和拓展, 更重要的是选修课可以强化学校的专业特色, 突出差异性和特色性。在问卷调查中, 超过80%的学生认为旅游管理专业就业前景不乐观, 就业面窄。许多学生对旅游管理专业领域和专业方向认识不足、专业知识与技能积累不足, 对就业与从业具体工作认识存在误区。出现这些问题与所开设的专业选修课特色性不强有关。在调查的高校中, 选修课主要集中在旅游心理学、旅行社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旅游政策法规等课程上, 而能反映院校自身特色、专业特色、培养目标等的具有特色和差异化的选修课程开设不足。

2.3 专业实践与实习不足

旅游管理专业是应用性极强的学科, 该学科特色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强化实践教学。然而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设置重教学理论轻社会实践的现象较严重。 (4) (5) 经问卷调查, 60%以上的学生认为实习不满意或实习对所学专业促进不大。学生认为实践不足, 主要因为:第一, 学校的实践设施落后, 国内旅游院校室内实践教学设施、设备严重匮乏。学生掌握的只能是一些理论知识, 教学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第二, 缺乏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我国许多的旅游院校未建立起长期的、相对固定的适于学生训练的校外实训基地, 从而使实习流于形式。第三, 实习弹性制度不够, 实习内容单一。在调查中60%的学生对实习不满意, 学生在低年级段实习机会少, 而到高年级段接触实习时缺乏前期的积累和准备, 并且学生实习时一般从事的都是最基层的服务工作。

3 对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改的建议

旅游管理专业本科课程体系, 不仅要考虑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体系, 更要慎重考虑学科专业特点和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个性的发展。学校应该统筹全部课程的规划, 严格按照教育部规定的主干课程来设置, 构建符合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专业化课程体系。因此, 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分为素质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专业方向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四个部分。

3.1 素质课程

素质课教学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 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 为学生的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做好铺垫。素质课包括政治、计算机、体育和英语等课程。此外, 应开设专业英语课,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 使学生了解国外的先进研究成果。

3.2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

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旅游专业重要的基础课, 即教育部规定的旅游管理专业13门主干课程。专业基础理论课程培养学生掌握旅游管理专业核心基本理论和核心专业知识, 使学生对旅游学科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十分清晰的认识, 培养学生专业基础通用的共同能力, 由此形成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最基本的骨架。

3.3 专业方向课程

专业方向课程即选修课, 这部分课程重在培养学生在自己感兴趣领域的创新和创造力。专业基础方向课的设置, 按照不同工作岗位类别所需要的知识和能力来设置课程, 突出学生的差异性。

由于旅游业受到各种主观因素的影响, 其发展现状在各个地区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6) 专业方向课程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应考虑到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情况, 在课程设置时突出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同时将有关当地旅游业发展状况、旅游资源形成和开发状况、旅游企业经营形成地方特色课程。 (7)

3.4 专业技能课程

在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方面可以借鉴康奈尔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模式。 (8) 产学研合作教育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 使课堂教学和学生参加实际工作、教师参与企业教学问题研究进行有机结合。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 可以弥补学校实践设施落后的缺陷, 还可以选择足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和较高水平的旅游饭店、旅行社等作为学生校外实习的基地。在实际操作中, 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等内容。通过“产学研一体化”办学, 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两种资源的优势, 服务了企业, 同时又培养了应用型人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 实现校企“双赢”。

摘要:目前, 我国旅游教育与旅游产业发展严重错位、旅游行业人才大量流失。我国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引起业界的关注。对已经完成专业实习的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进行调查, 分析其在实习与求职中面临的专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反思现存教学模式与课程体系的不足。研究通过对国内三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习进行调查, 对有关实习、课程设置等问题进行分析, 提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专业实习,课程体系

注释

11 王晨光.论旅游专业教学改革中的观念更新[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1999:146-148.

22 梅虎, 詹泽慧.旅游管理本科生就业倾向与本行业关联性分析及对策[J].旅游学刊, 2009:76-81.

33 郑坚强, 黄耀丽, 李凡.《旅游管理》本科专业知识体系构建的探讨[J].商业现代化, 2009:387-388.

44 徐雪.旅游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以西安财经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为例[J].文化经济, 2010:185-188.

55 王操红, 江历明.我国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对策[J].高教论坛, 2006 (4) :26-29.

66 王丽霞, 李九全, 郭静花, 巴华蕊.基于4R理论的海外旅游专业硕士课程设置的思考[J].旅游论坛, 2012:114-118.

77 朱孔山.高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2006:130-133.

上一篇:没想到我如此幸福作文下一篇:外国圣诞节放假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