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的作业

2024-08-06

社会保障的作业(精选6篇)

社会保障的作业 第1篇

东台市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福利事业发展现状、问题、对策

摘要:现在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上普遍存在的重大社会问题之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随即而来的问题也应运而生。对于各种配套设施和服务措施,都给政府和社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新的挑战,我们应强化这方面宣传教育,深入调查研究,做出应对措施。

关键词:老龄化对策福利事业

一.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认识

东台市全市有60岁以上老年人口23.94万人,占总人口的21.11%。65岁以上老人16.99万人,占总人口的15.14%,已经提前步入超老龄化的社会。

人口老龄化虽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的挑战或者说问题,但是对于人口老龄化我们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也就是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成就,是一种胜利。它是在我们克服了许多疾病,降低了死亡率,使人类的生育率逐渐稳定在低水平以后,它才出现的。所以说我们现在的人口老龄化并不是一种灾难,而是一种成就。只不过它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这也是是我们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二、老龄化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养老问题已非常迫切摆在人们的面前,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巢老人孤独而寂寞

据有关部门调查资料显示:市里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与子女分开居住,形成家庭生活无人照料的孤独而寂寞的空巢老人群体。因此,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问题,特别是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的关注与关心,这需要政府和社会给予必要的扶持和帮助。

(二)“四二一”家庭模式难以承担养老问题

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20多年,目前第一代独生子女已陆续进入婚育年龄,“四二一”(即四个老人,一对夫妻,一个孩子)家庭模式已经非常普遍。两个独生子女组建家庭后要承担四位甚至更多老人的赡养及照料。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年青一代工作、生活压力普遍加大,外出打工与经商多等客观因素存在,必然导致他们无法全身心投入照料老人。

(三)老年人经济拮据影响生活质量

城市老人随着退休,工资收入明显下降,如果没有子女的资助只能维持基本生活,假如没有退休养老保险金(特别是农村老人),加上沉重药费负担,生活的拮据

就可想而知,从而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四)老年人健康问题十分严重

身体健康状况差是非常普遍的问题。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曾对本街道辖区的60岁以上老人进行了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抽样调查, 1305名老年人中,患有各类慢性病的就有1035人,占调查人数的79.13%,说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非常突出。

(五)老龄人福利政策不全面,福利事业发展不健全

老龄人在年轻时为社会做出了诸多贡献。现在年老体衰,我们应该提供完善的服务,让他们的老年生活过的多姿多彩。但是,以东台市目前的现状来看,老年福利事业仍然有待进一步的提高。给老年人提供的优惠政策也需要更加的健全。

三。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面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形势,如何应对“未富先老”的“银发潮”,东台市政协成立了调研组,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对策。

侯爱平委员在调研后认为:要积极应对“银发潮”的到来就必须进一步加大《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更加关爱老年人的浓烈氛围。进一步加大老年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进一步强化工作创新,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紧紧围绕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工作目标,按照“夯实基础,提升水平,打造特色” 的工作思路。

王亚娟委员调研后建议:应对“银发潮”家庭养老仍然是基础,儿女应尽应有的孝道,不能把养老问题一律推向社会;要多元化投入社区养老机构;同时政府要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和更优惠的待遇。其具体措施如下:

(一)政府推动,逐步建立完善的养老机制

做好养老工作是一项得民心,暧人心的夕阳工程,是老龄事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政府的推动引导具体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二是政策,三是协调。特别要建立专项资金帮助生活困难尤其农村老年人。

(二)动员社会参与,逐步建立适合东台市发展现状的社会化的养老机构

1、从社会化居家养老入手,建立社区与家庭合作的养老机构。

我国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体系。因此,以社区服务为载体,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切入点,把社区服务引入家庭,促进社区服务和居家养老的密切结合,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确保老年人在自己的社区和家庭安度晚年。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的老年人群,提供不同层次的居家养老服务。对其中丧失

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和缺少家庭照顾的高龄老人,仍需要通过养老机构来解决,使他们在养老机构得到多方面的照料服务和精神慰藉。政府和社区组织要鼓励、提倡、支持低龄健康老人在自愿量力的前提下,参与社会发展和公益事业,体现“独立、参与、照料、自我实现和尊严”的老年人基本原则。也可依托社区服务中心、老年活动室、老年大学,使他们参加各种有益的文化、体育、教育活动;对生活基本能自理但又需要一定照料服务的中高龄老人。可采取日间护理中心、托老所、老年康复站等形式服务。对独居老人、残疾老人等特殊群体,社区应该将他们列为服务的重点保障对象,对他们要按照政府救助和社会互助相结合的原则,构筑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救助网络。

其次,要从老人实际需求出发,服务内容要从目前以求助、医疗、文化娱乐等服务为主,逐步扩展到居家帮助服务、暂托服务、医疗照顾服务、娱乐学习服务、情感慰藉服务一体化的服务内容,服务形式可以包括上门服务(居家服务)、社区设施服务(如日间照料中心、日间护理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社区支援网络服务(如社区结对关心)等,方便老年人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习惯利用不同的服务项目和服务形式。

2.从整合利用现有社区人力资源入手,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居家养老服务队伍。聘请一批德高望重的老同志参加社区管理服务工作。利用老年人同老年人容易沟通的优势,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服务自己。

3、从营造市场运行机制,推进养老社会化、产业化进程。

拓宽思路,改变单纯由政府、社区创办老年服务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的思路,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服务和管理,推动居家养老服务走社会化、产业化之路,使老年服务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以满足群体日益增长的不同层次。

4、从提高老年人健康入手,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老年人不仅有物质需求,而且更渴望情感关爱,企盼心灵慰籍。心理问题已成为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大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弘扬传统美德,大力倡导家庭亲情关怀

加强舆论宣传,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广泛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以德治家”,强化赡养老人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的意识,使全社会确立家庭敬老、养老的思想,形成家庭养老的良好氛围。

结语:提高对老龄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让全社会都去关心老年人、服务老年人,随时根据具体情况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为发展老龄事业提供科学依据,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把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目标落到实处。

(四)给抚养老年人的贫困家庭给予特殊的帮助

也就是要对抚养老年人的贫困家庭给予特殊的帮助。有一些家庭,尤其是贫困的家庭在抚养老人方面确实是面临着许多实际的困难,那么这个在工作,对这样的家庭实际上是需要给予重点的扶持。防止老年人变成一个相对贫困的群体,它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说在经济转型的时期,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时期,当中青年的收入迅速提高的时候,老年人的收入,老年人的退休金如何随着社会的发展,比如说定时地上调,使老年人也从中享受到社会发展的成果,这就需要

建立一种机制。

四.结语

总之,人口老龄化是个渐进的、有规律发展的过程。当一个地区老年人占总人口数达到或超过一定比例时,这个地区就进入老龄化社会。一个地区的老龄化程度,是由这个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决定的。人口老龄化是个重大问题,它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尽管各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有差异,进入老龄化社会的程度和时机也不一样,但一旦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就会显现出来。

同时我们应当全面、客观地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辩证地认识人口老龄化问题,既不能不承认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有影响,也不能悲观地认为人口老龄化将导致经济社会的停滞发展。过分看轻影响和过度看重影响都是不科学的。应该尽快采取措施应对人口老龄化,比如加快经济发展,增加物质财富,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社会保障的作业 第2篇

一、结合实践试述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

答: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表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广泛领域。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权力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表现不同的政治功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具有一般的政治调节功能外,还特别促进了社会成员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人翁的地位;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社会保障亦强化了国民对现存制度的依赖意识,同时对调节不同社会阶层的政治冲突和促进政治秩序的长期稳定并维持其整体正常运营,发挥着特别重要的政治作用。现代社会保障在工业化国家之所以成为党派斗争和政党政治、民主竞选中的重要议题,正是社会保障具有不容忽略的巨大政治功能的体现。

在经济领域,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尤其显著。在第一层次上,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社会保障水平愈高、规模愈大,意味着国家在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强;反之,若社会保障水平愈低、规模愈小,则意味着国家在公平方面的强制力愈弱;而社会保障对公平与效率的合理调节,则是保持水平的适度与可持续发展。在第二层次上,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它通过资金的征集与待遇的给付,在不同的受保障对象之间横向调节着收入分配,在高收入阶层与低收入阶层之间则实现着纵向调节收入分配。在第三层次上,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亦有效地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在社会保障制度健全的国家,社会保障构成了调节“社会成员中高收入阶层(富人)与低收入阶层(穷人)、劳动者与退休者、就业者与失业者、健康者与疾患者、幸运者与不幸者、有子女家庭与家庭负担者之间利益关系的基本杠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保障制度调节功能的发挥而得到了有效缓和,社会因收入分配差距等导致的非公正性、非公平性在一定的程序上得到了调节。

二、结合实践试述社会保障的刚性发展特征

答:绝大多数国家的社会保障发展实践,都揭示了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刚性发展的特征。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的这一特征,既是国民对社会保障需求不断增长的结果,也是现代社会保障走向制度化的结果。例如,在慈善事业时代与济贫制度阶段,各国只有非常简单的救灾济贫保障项目,这些保障且并非是制度化的保障,它基本上取决于统治者和实施者的意志;进入工业社会后,各国的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保障的对象群体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工业劳动者的年老、疾病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事件作为一种群体性社会风险,使建立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等制度成为必然,虽然这些项目不一定同时出现,但对于市场经济体制却是缺一不可。

社会保障的刚性发展特征,是指社会保障制度在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保障项目只能增加而不会减少、覆盖范围只会扩大而不会缩小、待遇水平只会提高而不会降低的趋势,这是社会保障制度发展进程中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在西方实行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中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在运行实践印证了社会保障刚性发展特征的存在。

如果对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实践作进一步考察,还可以看出其在刚性增长的总体趋势下,还呈现出阶梯式持续发展的规律。即社会保障的项目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社会成员社会性保障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加,体系会不断地膨胀。其中在19世纪80年代以前属于保障项目有限、保障水平普遍很低的时期,社会保障亦处于第一阶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和社会具备了越来越强的社会保障能力,从而使社会保障制度进入了第二阶梯式膨胀发展时期。

由此可见,社会保障的发展确实具有刚性增长和阶梯式持续发展的特征,即它的项目发展不是一个一个的增加,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采取急剧膨胀型发展的方式。

三、根据各国的发展实践,分析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因素

答:从总体上说考察,社会保障的发展史,呆以发现进程及状态的最重要的因素不外乎是经济因素、社会因素、道德因素、政治因素等。

1、经济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客观上决定着社会保障的发展水平。

2、社会因素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因素。包括社会结构变迁、社会成员分化、社会矛盾激

化等,都直接影响着社会保障制度与发展。

3、道德伦理因素是影响社会保障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社会保障实践的起源阶段尤其重要。道德因素

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在最初几乎是起决定作用的,后来虽然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其影响似乎日渐式微,但时至今日,爱人如已、推己及人、同情弱者、互助互惠的人道主义伦理道德,不仅依然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产生着直接影响,而且上升到公平与正义的价值理念。

4、政治因素的影响在西方是随着16世纪的宗教改革开始。政治因素是现代社会需要引起关注的因素。

5、历史文化亦对社会保障制定产生影响,来自国外的实践经验教训亦会对一国社会保障制度生产影响。

四、试评价新加坡的中央公积金制度

新加坡1955年开始实施中央公积金制度,同年,成立了中央公积金局,负责整个公积金的管理运行。中央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开始只是一个简单的养老储蓄制度。几十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发展演变成为一个综合性的、包括养老、住房、医疗的制度;同时,还根据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些规定或补充办法逐步完善扩大的公积金的使用范围,以适应当时社会和个人的需要。公积金由雇主和雇员共同缴纳。国家对公积金不征税,并为公积金的支付提供担保。在新加坡,收缴公积金有一定的保证措施。《公积金法》规定,所有雇主在雇佣人员时必须到公积金局注册。公积金局通过

计算机对各单位进行控制,当计算机反映出其雇主未按时交款时,先由公积金局催缴,如超过7天宽限期仍不交者,即采取法律行动。

新加坡公积金制度与一般的公积金制度不同之处表现在:(1)会员的公积金存款,除了在到达退休年龄时才能领取养老金之外,退休前,还可以在特准范围内,用于购买住房、股票、黄金以及支付医疗、教育费用等;(2)养老、医疗计划,由于引进了保险机制,逐渐趋于完善。如养老计划实施后,补充了最低存款计划,弥补了原规定的一次性支付的不足;

公积金制度对新加坡的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通过购买政府债券,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资金。(2)有效地抑制了通货膨胀。

五社会保险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区别:

1。资金来源不同。

社会保险基金采取三方负担原则,由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负担,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负有法定的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所需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由国家拨款,或由社会各界捐赠,社会成员没有缴纳义务。

2。实施依据和条件不同。

社会保险根据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的具体情况实施,还需劳动者履行劳动和缴费义务,特定主体也需履行缴费义务,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实施,一般是根据公民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的负担等状况确定。

3。实施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以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为保险对象,只有作为或者曾经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劳动者才能享受社会保险权利,社会保险与劳动密切联系。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则以全体公民为帮助对象,并不以是否以工资收入为主,是否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为享受条件。

4。保障程度不同。

我国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高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待遇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略低于或不低于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属于经常性的物质帮助。我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仅限于维持受救济人的最低生活需求,属于临时性物质帮助。

试述社会保障的调节功能有哪些?

表现在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等领域。在政治上,社会保障既是各种利益集团权力较量的结果,同时也是调整不同利益集团、群体或社会阶层利益的必要手段,并在不同的社会制度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政治功能。在经济领域:第一层次,社会保障有效地调节着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第二层次,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第三层次,社会保障调节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此外,社会保障事实上还对市场体系起调节作用。在社会发展领域,社会保障也有效的调节着社会成员的协调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制度首要的影响因素是A)A.经济因素

2.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与发展的基础性影响因素是(B)B.社会因素

3.在人类之初,对社会保障实践活动起决定性影响的因素是(C)C.道德因素4.在产生与形成阶段,社会保险制度的根本目的是(D)D.解除社会成员的后顾之忧

5.19世纪80年代,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B)B.德国

6.“社会保障”一词,最早出现在美国颁布的(D)中D.《社会保障法》

7.西方福利国家的代表是(D)D.英国

8.建立福利国家的理论与政策依据是(D)D.贝弗里奇《社会保险及相关服务报告》

9.首创完全积累型公积金制度的国家是(C)C.新加坡

10.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出发点是(C)C.社会公平

11.社会保险制度的保障水平是(A)A.基本保障型

12.1883年,德国颁布的B)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标志。B《职业介绍和失业保险法》

13.社会保障进入高级阶段的标志是(D)D.社会福利的普及化与高水平化

14.社会保障法立法的首要原则是(A)A.人权保障原则

15.社会保险待遇给付方式是(A)A.现金给付

16.社会保障领域选择基金制的根本目的是(D)D.应付人口老龄化

17.与资本市场结合的社会保障基金主要是(C)C.养老保险基金

18.在各种社会保障基金的投资方式中,属于平稳型投资的是(C)C.委托投资

19.现代意义上的养老保险制度诞生的标志是(C)C.德国《老年、残疾和遗属保险法》

20.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是使劳动者(A)A.老有所养

21.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储蓄医疗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C)C.新加坡

22.在医疗保险制度上,推行国家保险模式的典型国家是A)A.英国

23.从各国实践看,失业保险制度最明显的改革趋势是C)C.突出就业导向

24.慈善事业的发展基础是(D)D.社会成员的普遍参与

25.惟一实行全国统筹,现收现付的强制性企业年金计划的国家是(B)B.法国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保障的公平性特征包括(ABC)A.保障范围的公平性B.保障待遇的公平性C.保障过程的公平性

2.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特征主要体现在(ABCD)。

3.社会保障的多样性特征主要表现在(ABC)A.模式的多样化B.项目结构的多样化C.水平结构的多样化

4.以不同时期的具体实践内容为依据,可以把社会保障划分为哪几个阶段ABC)A.社会救助型B.社会保险型C.社会福利型

5.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主要是ABC)A.政府保障B.教会保障C.互助保障

6.20世纪70年代以前,美国的社会保障的大背景是(ABCD)。

7.从制度结构的角度,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社会保障体制的基本框架由哪几板块组成(ABC)A.国家保障B.城镇单位保障 C.农村集体保障

8.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所包括的业务内容看,构成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主要包括(ABC)。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9.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目标包括(BCD)B.完整性 C.协调性 D.层次性

10.作为一种社会化保障体制,社区服务的特点包括(ACD)。A.自主性 C.社会性D.多样化

11.从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具体安排出发,可以将各国的社会保障模式分为(ABCD)。

12.社会保障法制化的价值包括(CD)C.内在价值D.外在价值

13.英国《济贫法》中的救济经费的来源包括(ABC)A.济贫税 B.志愿捐款C.罚金

14.从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角度,社会保障所对应的特定税收来源有(ABCD)。

15.社会保障基金管理的原则包括(ABCD)。

16.社会保障基金预算管理的方式有(ABCD)。

17.根据现行制度,中国享受基本养老保险金需具备的条件有(AB)。A. 达到法定退休年龄B.在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并参保缴费满15年

18.我国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包括(ABCD)

19.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包括(ABCD)

20.在我国,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包括(ABC)A.“三无”人员 B.遭受天灾人祸而生活一时陷入困境者

C.生活水平低于国家规定最低标准的公民

四、名词解释

(一)现收现付式

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是根据一定时期内(通常为1年)收支平衡的原则筹集资金,即本期养老保障收入仅用来满足本期的支出需要。

(二)完全积累式

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是以养老者在退休养老前自我积累养老基金,根据长时期收支总平衡的原则确定收费率,即在预测未来时期养老保障支出需求的基础上确定一个可以保证在养老期内收支平衡的总平均收费率进行先期积累的一种方式。

3.企业年金计划DB制

答:待遇确定制(DB),也叫固定受益额退休金计划,是按照预先确定的养老金替代率来确定支付养老金的标准和养老保险基金的征缴比例。以保障一定的生活水平的需要。这种分配方式是根据所要给付的养老金水平来确定养老基金的缴费率,通常被表述为“以支定收”。雇主承诺在雇员退休后可以得到一笔固定退休金额,每期缴纳金额的大小根据雇员的年龄、收入和为企业服务的年数以及资本动作的实际情况等确定。在DB计划中,通常由雇主单方面缴费。有些国家也要求雇员向企业年金计划缴纳其工资的一定百分比,由雇主弥补剩余的部分。雇员在退休后所能拿到的养老金数额的多少主要取决与雇员的薪金情况和雇员在公司服务年限的长短。过去的情形是,如果雇员在获得年金前离开企业,他就将失去获得年金的权利。现在许多国家作了一些改进,只要雇员在公司工作了一定的年限(5年或10年),他就具备了转移职业年金的权利。在DB计划中,雇主通常用精算技术来估计年金的负债。养老基金投资的损益也主要由雇主来承担,不过基金投资的部分损益可由养老金白日担保公司来担保。目前各国政府提供的公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一般都属于DB制。在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雇主提供的养老金计划大多也是DB制。

阶层贫困:是指因各种原因造成部分社会成员收入过低或无收入而难以维持其自身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的贫困现象。

一、案例分析:煤矿行业工伤事件频发意味着什么?

1、你认为工伤保险制度对于避免上述类似事件的发生有什么作用?

答:工伤保险与安全生产管理是息息相关的,安全生产工作搞好了,伤亡事故就能有效防止或减少,有利于减少工伤补偿的支出,提高工伤社会保险的保障性作用。反之,安全生产工作没有搞好,工伤事故、死亡事故等发生率就会增高,那么工伤保险费付出就会增多。只有将安全生产与工伤社会保险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更效地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促进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保障从业人员的健康与安全;减少工伤保险费用的支出,降低生产成本,减轻企业和社会的负担,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建立工伤保险制度,一旦发生工伤,职工可以得到及时救治、医疗康复和必要的经济得到补偿。及时将事故原因反馈给企业,敲响警钟,杜绝类似事件再次发生,促进安全生产。

2、有人提出应当明确企业的主要责任,发生事故后重罚责任人,你认为这种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

答:“明确企业的主要责任,发生事故后重罚责任人”,我认为属于合理建议。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大投入、加强技术管理和现场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着力加强段队、班组建设,全面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技术素质;深入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建设本质安全型矿井,减少职业危害,把北京市国有煤矿安全生产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小煤矿必须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包括煤矿的实际控制人,主要责任人,下同)、分管负责人、技术负责人、生产辅助单位、职能机构和各岗位人员承担的安全生产责任,把安全生产的责任逐级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部门和各岗位人员,形成健全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体系。

明确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责任。小煤矿企业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者。负责全面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组织制定落实安全生产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落实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管理机构,配齐安全管理人员,落实管理人员下井跟班制度;足额提取和使用安全费用,保证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保障职工安全生产的合法权益,落实职工安全培训;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治理和消除事故隐患;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及时报告和组织事故抢救;主动接受并积极配合安全生产执法检查,认真整改存在的问题;建立和维护企业安全生产诚信。

二、案例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1、请结合我国实际,分析未来中国农民应该靠谁养老?

答:在农村,要逐步建立和完善土地保障、家庭赡养和社会扶持相结合的农民养老保障体系。农民养老以家庭赡养为主,倡导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鼓励低龄健康老人提高自养能力;对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抚养人,或者赡养人和抚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抚养能力的老人继续完善以保吃、保穿、保住、保医、保葬为内容的“五保”供养制度,逐步提高供养水平;有条件的地方可实行对老年人的集体福利制度;根据情况逐步建立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的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注意探索和解决城镇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养老保障问题,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互助结合的原则,构建多层次、多元化、多项目的贫困老人救助体系,对特殊困难的老人实行临时性救助。

在医疗保健上,要完善和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按照规定,将符合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定点机构,服务项目纳入基本医疗保险支付范围,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逐步建立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逐步探索和建立城乡医疗救助制度,改善特困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逐步把老年人的基本健康问题大部分解决在社区;完善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改善老年人的医疗卫生条件;在老年人中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自我保健能力;为老年人参与体育健身创造条件,为高龄老人和残疾老人就医享受优先服务。

2、根据案例所提供的资料及平常的阅读积累,你认为影响农村养老保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解决?

答:即经济因素是影响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区域不同,农村居民选择的养老模式也不同。此外,农村老年人家庭地位、养老观念等因素也影响着农村养老保障模式的选择。

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农民养老问题是影响农村人口工作深入开展的重要因素。由于农村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生产力水平低、经济欠发达,手工劳动、体力劳动仍是这些地区主要的劳动方式,家庭缺乏男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直接影响到群众的脱贫致富以及养老问题。根本解决养老和增加劳动力问题,是现实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反映。我国农村地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仍以家庭养老、土地养老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社会救济。无论是家庭养老,还是土地养老,归根到底还是靠子女养老。

农村养老问题,全社会有义务、有责任让他们过上安康的晚年生活。如果现在还不考虑解决这些家庭的养老问题,不仅将对年轻一代实行计划生育带来消极的影响,甚至产生冲击,还会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

共中央、国务院明确的要求:“在农村,坚持政府支持和农民自愿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逐步建立实行计划生育的独生子女户和两女户的养老保障制度”。调研组认为,这不仅有利于稳定我国的低生育水平、改善农村党群干群关系和农村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而且对解决整个农村养老问题、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案例分析:“孙志刚事件”引发的思考

结合社会救助相关知识阐述如何看待“孙志刚”事件

答:任何一种现象的产生都有一定的条件和背景,作为社会问题出现的贫困问题,其产生的因素复杂多样的,总体来说,有历史的,自然的,经济的,政治的,文件的,个人的等多重综合。

目前我国旅行以社会保险为主,社会救助为辅的社会保障制度。当然,和西方社会的项目全,目标高的“福利模式”相比,我们的确有所差距,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当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根本上说是适合我国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但从目前运行实施的状况看,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所欠缺的。“孙志刚事件”使国人再一次把眼光聚焦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上面。在我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同时,社保制度却异常缓慢,社会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卓越,难道生活在低层的人的利益疾苦一定要用鲜血甚至命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吗?所以,当务之急,政府应该尽快改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尤其是积极推进农村的社会保障制度,以最终实现社会保障体系的城乡整合为目标。同时,要消除社会排斥,致力与社会整合。建立高信度的社会救助机构,关心,支持贫困人口。只有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才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不断走向公正和公平。要关于倾听社会弱势的声音,通过各种途径使救助者逐步赶走向自立、自强和自尊。再者,应当尊重和保障贫困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加强民主制度建设,保障弱势群体的参与权利。加强法律援助体系,确保贫困者也能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权益。从长远看,要努力完善贫困者的文化,增加他们与主流文化接触的机会,培养他们被主流文化接纳的技能,关键要依靠教育,切实保证城乡教育机会的平等。总之,通过一切途径改善贫困状况。

当然,要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共同富裕是我们国家本质所在;目前我国处于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当前的目标所在,所以以最大的能力和信心来解决贫困问题,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当前全国人民工作的重中之重。贫困不单是政府的事,更是每一位中华儿女共同的责任和使命。

案例分析题

某市的一家企业招用了几十名农民合同制工人,2007年8月,其中5名农民合同制工人合同到期后没能与该企业续订劳动合同,处于失业状态。

试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你是法院的法官,如何裁判?请说出理由。

(2)失业保险的目标与功能是什么?

(3)简述失业保险待遇的领取条件是什么?

1、法院根据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定,判决企业应当将支付给农民合同制工人的工资纳入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即为农民合同制工人缴纳失业保险费。

2、根本目的:通过保障尽可能多的失业者失业期间的基本生活,来维持社会安定、缩小劳动者之间收入差距;保护劳动力资源,保证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发展;发挥“自动稳定器”的作用,以实现供需平衡、稳定经济的目标。功能:失业保险的功能;保障功能;合理配置功能;促进就业功能;稳定功能;其他功能。

高温季节大修作业的安全保障措施 第3篇

1 要从思想上重视, 提高对大修作业安全性的认识

随着气温的升高, 铁路线路在此期间进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予以充分的重视, 进行大修工作的各类人员, 需要在作业时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确立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安全发展的理念, 并安排好大修作业时的防暑降温工作, 从而维护维修人员的合法权益, 并把各项措施得以彻底的贯彻落实。在作业时要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从而使作业人员的责任感得以进一步的增强, 并加强对大修作业的监督和检查工作, 以防止作业人员在高温天气下发生中暑和预防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

1.1 对于高温的确定, 在气象学上有清晰的规定, 对于达到35

摄氏度以及以上的的天气确定为高温, 如果这样的高温天气持续五天以上则可称为持续高温。

1.2 对于高温施工的规定则是指施工人员在32摄氏度 (含) 以上的温度中进行施工, 即为高温施工。

1.3 高温天气对人体的影响较大, 一旦气温过高, 则人的胃肠功

能因受到刺激而会相对减弱, 从而导致人食欲不振、胸腔胀痛、头晕目眩等不适应感, 严重的则会发生中暑, 对人身体健康造成较大的影响。

1.4 在高温季节进行施工, 施工人员在高温环境下, 往往休息不

好, 易疲劳和中暑等, 同时在高温天气下, 设备异常情况也会增多, 很容易导致各类事故的发生, 所以高温天气对生产的影响性较大。

2 采取针对性措施, 确保作业人员安全健康

2.1 加强领导, 组织落实

2.1.1 在大修作业中, 成立由各负责人为组长的高温季节施工

安全领导小组, 并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并把各项措施进行具体的落实, 保证各项措施的周密性和安全性, 制定严格的奖惩责任制, 保证责任得以具体落实。

2.1.2 在大修作业时确定专职的安全员, 安全员有每天定时的

收听天气预报, 对于一些异常天气需要及时向领导汇报, 并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 从而确保在恶劣天气下将灾害减少到最低限度, 避免损失的扩大。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公告栏、黑板报及灵活通知等方式告知广大作业人员知晓, 从而在恶劣天气下配合各项措施的具体落实。

2.1.3 在高温季节进行大修时要有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在编制

时要有针对性, 这时预防高温天气防暑降温的根本, 同时还要做好防暑降温时的应急物资准备工作, 这样才能在发生紧急情况时, 采取及时的救援工作, 从而保证作业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另外在平时还要做好相关的演练工作, 并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总结, 从而使防暑降温应急预案得以进一步的完善, 并对突发事件能够进行灵活妥善的处理。

2.2 加强对作业人员高温期间施工安全培训

2.2.1 对于在高温季节进行施工的作业人员, 需要能过学校授

课的方式, 对其加强教育, 使其对中暑急救知识进行充分的掌握, 并对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操作规范、要求及注意事项都明确清楚, 并做好安全技术交底。可以播放作业安全类幻灯片、影片等, 从而使作业人员更直观、生动、形象的对一些安全知识进行有效的掌握。

2.2.2 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强调安全帽等劳动防护

用品的重要性, 天气热, 操作工人更喜欢不戴安全帽施工, 我们要经常提醒并告诉他们安全帽的重要作用, 让他们充分认识“秤砣不大压千金, 安全帽小救人命”的道理。另更须严格劳动纪律, 禁止穿拖鞋, 赤膊等。

2.3 现场具体实施措施

2.3.1 后勤生活保障和劳动保护方面

(1) 做好大修作业人员的预防性体检工作。体质虚弱或慢性病患者, 由于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 尤易发生中暑。因此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 高温作业的作业人员必须进行检查, 凡患有心血管病、持续性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疾病的人, 应尽量脱离高温环境工作。作业人员还有注意个人防护, 工作服宜宽松, 以保证通风良好。

(2) 科学安排高温期间大修作业工作, 合理调整作业时间, 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间作业, 必要时可安排凌晨和晚间气温降低时施工, 但也须做好安全保护措施。严格控制加班加点, 大修作业要采取“做两头、歇中间”的方法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和烈日曝晒下作业;提倡人性化管理, 关爱从业人员健康安全, 妥善安排高温期间一线施工人员的休息时间, 严格控制加班加点, 减轻劳动强度。

(3) 现场设置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等临时设施的, 如大修作业人员宿舍, 要做好宿舍通风降温措施工作 (如:有条件的可以安装空调) , 控制宿舍内的居住人数, 确保作业人员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另外要切实做好施工现场的卫生防疫工作, 加强饮用水、食品的卫生管理, 使他们吃的放心。

(4) 备好防暑降温用品, 现场提供防暑茶 (因工人出汗多现场可调制0.3%的冷盐开水或冷冻盐汽水) 及白开水供员工们饮用, 防止中暑事故的发生。

(5) 配备足够的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绝缘鞋、防滑鞋、安全带等劳动保护用品。

(6) 中暑的救护:a.迅速转移。将中暑者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的地方, 解开衣服、脱掉鞋子, 让其平卧, 头部不要垫高。b.降温。用凉水或50%酒精擦其全身, 直到皮肤发红, 血管扩胀以促进散热。c.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类。能饮水的患者应鼓励其喝足凉盐开水或其他饮料, 不能饮水者, 应予静脉补液。d.及时处理呼吸、循环衰竭。呼吸衰竭时, 可注射尼可刹明或山梗茶硷, 循环衰竭时, 可注射鲁明那钠等镇静药。 (本条适合开设医护室的施工现场) 。e.医疗条件不完善时, 应对患者严密观察, 精心护理, 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抢救。

3 结束语

在高湿季节里, 铁路各线路也进入了事故的高发区, 设备导常的情况增多, 所以需要进行大修作业, 但在大修作业时高温天气又会造成作业人员的身心疲惫, 使其大修作业工作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所以在大修作业的施工现场, 需要做好各项安全保障措施, 从而保证施工的安全性, 减少或是杜绝大修作业工作中各项安全事故的发生。

摘要:铁路在运行过程中, 需要确保其安全性, 所以定期对铁路进行大修时十分必要的。由于铁路大修的时间没在固定性, 需要根据设备的运行规律来进行确定, 所以即使在高温季节也需要进行大修作业, 这就对在大修作业中的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在高温季节, 轨道胀轨、雷击、火灾等事故发生的机率较高, 所以在高温天气里进行大修作业需要做好有效的防范措施, 从而确保行车的安全及大修作业人员的安全。文中对高温季节期间进行大修工作时的安全和紧迫性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对如何在高温季节进行大修作业时保障作业人员的健康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历史与社会教学的作业设计 第4篇

【关键词】差异型 实践型 开拓型 探究型

【中图分类号】G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6-02

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所学知识的巩固与延伸。作业设计是教学工作中的基本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其研究对于教学实践的深化和教学理论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明确作业的目的

历史与社会作业是学生的实践,是知识能力生成和思想道德价值形成的过程和结果。《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实验稿)》出台已近7年了,面对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许多同仁往往比较重视教学设计、双边活动、启发提问、合作探究等教学过程相关环节的创新与研究,而忽视了课后作业的改革和创新这一重要环节,使得学生对《历史与社会》课教学形成了一种课堂热闹,课后冷清的现状;同时,长期以来历史与社会作业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存在着作业量偏大、内容封闭、形式单一与评价的终结性等相对滞后的严重问题,严重影响学生学习《历史与社会》课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为此,必须转变传统的历史与社会作业的设计思路,使作业量由要数量向要质量转变、作业的形式由单一性向多样性转变、作业内容由封闭性向开放性转变、学生完成作业过程由机械训练式和独立完成向主体探究式和向协同合作转变以及作业的目的由服务教师教学为主向服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转变。

二、设计差异型作业

“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 [1]所以,《历史与社会》作业,既要有统一目的、统一要求,又要“因材”施“作”。“一些教师认为,他所要做的就是自己好好教书,学生们自然就会好好学习,而忽略了每个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这一事实。”[2]由于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可能完全等同,因此,对学生的作业要求也不能等同地对待。本教时的最低要求是什么?理想要求是什么?学生达到什么程度?这要根据学生的层次差异把作业设计成难度不同的“套餐”型,让学生自主选择,从而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享受到做作业的主人的快乐。如刚刚入学的新生,他们对于新的学习环境感到陌生,在学习感到力不从心,出现了学习不主动,情绪不稳定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谈了自己的感受,并对症下药,建立学习的信心,真正使他们成为了学习的管理者。

三、设计实践型作业

“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实践,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1]《历史与社会》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思想品德实践,不宜刻意追求思想品德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而不要将书本中的内容作为教条死记硬背。实践型作业,一改传统作业单一的纸笔功夫,强调作业在生活中、实践中完成。作业设计要关注学生生活领域,让学生在熟悉的日常生活中汲取营养;注重实践探究,强调把书本上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学以致用。具体可包括动手操作、调查访问、观察积累、生活体验、资料查阅等基本类型。

四、设计搜集积累型作业

时代在不断前进,信息在不断增多。“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因此,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时,就要重视信息搜集能力的培养,可布置一些“收集信息”类的作业,让学生看看电视,听听新闻,并定期进行反馈、交流,如写一些新闻报道之类内容的体会。可以让学生采用看、听、问、写等形式来完成自己的作业。这里的“看”指的是看看新闻丰富学生的知识容量。这里的“听”指的是听听大人的言谈这类作业主要是训练学生认真听别人说话,培养敏锐的反应能力和快捷的思维判断能力。而“问”指的是针对看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疑问。课文中的知识容量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后可布置学生向家长、邻居等多方面询问的作业,补充课本上所接触不到的知识,在不经意的询问中增长知识,以满足儿童不断发展的知识需求。而最后的“写”指的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所问到的内容写下来。从而达到“发展观察、感受、体验、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能力,初步培养交往与沟通的能力。”[1]

五、设计开拓型作业

“开拓性作业设计法教师通过设计开拓学生思维的作业来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3]“在教学中,要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1]这类型作业设计可从两方面进行。第一,拓展阅读面,“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4]这主要是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加强阅读积累。结合各册中课文要求布置阅读性作业。第二,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鼓励学生发散、变通,培养学生想象力。可以根据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故事,再展开想象,构建新的想象,编故事或写一段话,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又能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学生学得有乐趣,爱学。这种作业可以让学生采用看、想、说、写等形式来完成这里的“看”指的是学生需要多看看,没有一定的材料是很难想象的,只有大量的材料在头脑中,才能更好地想象。

六、设计自主探究型作业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5]“能够逐步掌握和不断提高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学会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1]这样的作业需要动用学生全部的智慧,它的完成有时可能是一种直觉,但在多数情况下,是冥思后的结晶。结论常因个体的不同而表现出多元化。这类作业我们可以采用做、议、评、选等形式来完成。首先让学生自己“做”,亲身体验一下。比如有些单元学完后可以指导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动手做做,编编一些小报,由学生自己亲任主编。这样不但符合他们的思维特点,而且能加深对课文的感受,更是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更好地适应不断发展的需要。“议”,因为个人的知识水平、心理状况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这就需要通过议论,让大家在相互讨论中不断增长知识。评与选可以同时进行在评中选出优胜者给予张榜公布这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

主要的有以上这些类型设计,但还有其它的类型设计。如:问题型作业设计,问题型作业要求学生在学完课文后提出自己尚未理解或未完全理解的问题;。又如:想象型作业设计,想象型作业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捕捉课文中可延伸、可拓展,又能升华和突出主题的地方,激励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学生想象力。

总之,历史与社会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最终要体现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能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思想品德形成综合能力,丰富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不能满足和停留于传统的作业布置,而应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融入新的理念,尝试新的类型,为生机盎然的历史与社会新课程改革尽善其美。

参考文献:

[1]《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张厚粲译 美国Roberj.wendyM.Williams著《教育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3年版 第174页

[3]张春兴主编《现代心理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11第27页

[4]《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第17页

社会保障作业资料整合 第5篇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平安和谐云南为目标,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这个主题,继续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为工作重点,大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和组织以及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到“十一五”末全省城镇基本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90万人、360万人、220万人、215万人、210万人和160万人。为确保“十一五”规划全面完成,今年云南省将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为重点完善各项保险制度。与此同时,各级劳动保障部门认真兑现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失业保险金,进一步完善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兑现待遇的费用结算办法,保证各种社会保险待遇能够及时、足额兑现;继续做好社会保险扩面工作,围绕全省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65万人、城镇职工基

本医疗保险325万人、城镇职工失业保险193万人、工伤保险168万人、生育保险158万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45万人的目标;重点对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的缴费基数核定、基金征缴和管理发放进行监督检查,全面提高社会保险管理服务质量。

一、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概况

1982年我国在国家“七五”计划中提出将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保障制度,主要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优抚安置四项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保障内容也在不断扩大和完善,诸如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等重要项目也被包括进来。90年代后期建立了下岗职工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及社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发放制度,并进一步推进了养老﹑失业﹑工伤﹑医疗保障等制度的完善,逐渐建立起“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社会保障体制,确保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保障水平逐步提高,保障渠道得到进一步拓宽。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社会保障立法力度不够,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监督机制。虽然国务院发布的《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等一些法规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是,在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进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社会保险费征缴等因为没有有力可靠的法律依据,困难重重,效果不尽人意。

(二)人口老龄化的巨大压力。我国在未完全实现现代化的情况下过早地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并且老龄化速度比较快,在不到10

年的时间里就达到了西方国家三﹑四十年甚至半个世纪才达到的老龄化阶段。1999年2月20日,我国正式进入老年型社会,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出台和推广,“四老一小”家庭逐渐增多,预计到2050年我国人口老龄化将比世界更为严重。

(三)农民工保障难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70%,虽然在近几年来,农民工大量注入城镇,这一方向有利于加快城市化进程,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纳入农民工群体,但还有占总人口的2/3的农民无法享受社会保障制度,这一问题随着农民收入逐年下降也变的日益突出。

(四)我国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小。社会保障本质上要求能够覆盖到社会全体人员,如果社会上只有一部分人得到保障,就会产生在社会保障理论上称为”绿岛效应“的社会现象。而事实上我国社会保障不仅覆盖面小,而且覆盖方式也不合理。据统计,2005 年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的职工为1.31 亿人,加上享受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3500 万名职工,总的来说,享受国家正式养老保险制度的从业人员全国是1.66 亿人,只能覆盖全国就业人员的22 % ,覆盖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40 %。“现行社会保障制度对流动和迁移人员缺乏有效的保护,1 亿多农民工有80 %左右没有任何社会保障;1.38 亿乡镇企业职工徘徊在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的边缘,既未进城保,也未进农保;4000 万失地农民身份转换后进入城镇未能得到有效保障。

(五)多元化就业格局的严峻挑战。我国在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供求矛盾尖锐的情况下实行经济转型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面对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加剧的大环境,我国的就业格局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结果就业双向选择,人员流动加速,供求矛盾凸现,失业问题已称为社会经济生活的“常态”,从而给我国的社会保障带来压力。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基本对策

(一)调整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1、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提高社会保障基金的征缴率。加快构建适应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体系,把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职工和城镇个体劳动者都要纳入社会保障“安全网”。

2、适当降低社会保障费征缴比率,逐步降低养老金替代率。《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规定:企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得超过企业工资总额的20%,集体比例由各省确定。

3、做好做实个人帐户。目前,最大的问题是过去的现收现付制改为部分积累制过程中发生的“双重负担”:即在职职工一方面负担现在老人的养老费用,另一方面还负担自己将来的费用。

(二)加快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从实际出发,搞好城镇职工大病医疗,坚持医疗保险、医疗机构和药品流通体制“三改并举”的方针,按照“稳步扩面、狠抓管理、健全系统、完善政策”的工作思路,以大城市和省会城市为重点,努力扩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面,督促尚未开始实施的地区尽快启动实施,实现“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医疗服务,满足

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保障需求”,(三)建立稳定的筹资渠道,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与管理,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和日益增长的养老金支付需求。

1、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中央政府明确提出将社会保障支出占国家财政的比重提高到15-20%,发挥财政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作用。

2、变现部分国有资产,减持国有股,充足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补充社会保障基金,是因为过去几十年来由国家(政府)或国有企业进行投资所形成资产当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在实际上是属于国有企业职工的“社会保障基金”,由此而形成目前的隐性债务。

3、建立清欠企业欠费监控制度。摸清欠费企业底数,加强基础信息管理,是完成清欠任务的重要环节。为此,要搞准欠费企业经济状况、工资发放、欠费时间、补交协议执行情况等基本信息,抓好数据库建设,对欠费企业进行动态监控。其次,各级政府要建立目标责任制,加强舆论监督,采取联合行动,充分发挥有关部门的作用并形成合力。

4、加快进行个人帐户基金的资本化管理营运。当个人帐户实现分帐管理之后,积累的巨额基金将面临保值增值问题。

5、严格控制提前退休,适当延长退休年龄。为了应付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养老金支付危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选择了提高退休年龄的做法(如美国67岁退休,英国、新西兰65岁退休)。相比之下,我国人口的退休年龄一般要提前5-10年。退休年龄的延长可以同时起到基金增收减支的功效,作用十分明显。

(四)健全失业保险制度。要尽快实现国有职工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这是基于下岗职工现象将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这一政策的终结而逐步消失而提出的,它是当前正在推进的工作,也是近年内必须完成好的保障改革任务。

(五)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法律﹑法规。我们要把社会保障立法作为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抓紧制定社会保障的基本法律。目前,通过立法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已成为当务之急。社会保障的核心法律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因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常务委员会尽快制定颁布在社会保障制度中处于核心地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障法》,同时,由国务院尽快制定和颁布与该法相配套的一系列条例,以保证社会保险工作有法可依。

社会保障作业三答案 第6篇

(三)单选题:(共20道试题,每题2分)

1.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 德国 B. 瑞典 C. 中国 D. 新加坡

2.中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岁,女职工55岁。

A. 65 B. 60 C. 55 D. 70

3.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的第一个环节是()。

A. 工伤预防 B. 工伤事故 C. 工伤保险 D. 工伤康复

4.实施强制性和自愿性相结合的失业保险制度的国家是()。

A. 日本 B. 丹麦 C. 美国 D. 法国

5.目前,中国的失业保险的缴费比例是企业按照工资总额的2%缴纳,劳动者按照工资的()缴纳。

A. 2% B. 1% C. 3% D. 4%

6.生育保险的补助性质属于()。

A. 短期 B. 长期 C. 中期 D. 终身

7.社会福利的本质主要体现在()。

A. 经济福利性 B. 社会性 C. 福利广泛性 D. 福利的强制性

8.实施国家控制下的私营机构为主体的综合型模式的国家是()。

A. 美国 B. 日本 C. 英国 D. 新加坡

9.“社会福利”一词最早见于()。

A. 《社会保障》 B. 《济贫法》 C. 《大西洋宪章》 D. 《贝弗里奇报告》

10.社会福利的对象是()。

A. 相对贫困的群体 B. 挣工资的劳动者 C. 全体社会成员 D. 军人及其家属

11.军人保障是一种()性的社会保障。

A. 效率 B. 综合 C. 公平 D. 义务

12.军人安置保障的主体是()。

A. 晚年生活安置 B. 就业安置

C. 农村义务兵退伍安置 D. 晋升安置

13.根据现行办法,军人所在的单位后勤机关按照缴费基数(配偶建立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A. 11%)的规模,为未就业随军 B. 12% C. 15% D. 20%

14.除对义务兵、士官和复员军人的生活优待外,国家还对()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按照规定予以保障,由相关机构单独列账管理。

A. 一级至五级 B. 一级至六级 C. 一级至四级 D. 一级至七级

15.我们所说的复员军人,是指()之前入伍、后经批准从部队复员的人员。

A. 1949年10月1日 B. 1949年10月31日 C. 1954年10月31日 D. 1954年10月1日

16.以下不属于慈善事业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区别的是()。

A. 属性 B. 目的 C. 调节机制 D. 范围

17.以下不属于慈善团体特点的是()。

A. 公共福利 B. 独立性 C. 非营利性 D. 政治性

18.以下不属于企业年金投资原则的是()。

A. 安全性原则 B. 流动性原则 C. 收益性原则 D. 最大化原则

19.以下不属于互助保障特点的是()。A. 非竞争性 B. 营利性 C. 综合性 D. 封闭性

20.()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唯一没有实行全民医疗保险的国家。

A. 美国 B. 德国 C. 英国 D. 法国

多选题:(共15题 每题2分)

1.导致失业的深层次原因有()。

A. 市场经济规律作用 B. 劳动力市场不完善 C. 劳动生产率提高 D. 产业结构调整

2.实施国家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 英国 B. 加拿大 C. 瑞典 D. 爱尔兰 E. 丹麦

3.养老保险事务由政府直接管理的典型国家有()。

A. 中国 B. 加拿大 C. 美国 D. 瑞典 E. 瑞士

4.养老保险的筹资模式包括()。

A. 现收现付式 B. 完全积累式 C. 部分积累式 D. 综合式

5.养老金费用由雇主、雇员和国家三方共同负担的国家有(A. 德国 B. 法国 C. 智利 D. 英国 E. 意大利)。6.实施社区合作医疗保险模式的代表国家有()。

A. 美国 B. 中国 C. 泰国 D. 新加坡 E. 日本

7.中国老年人福利的主要内容包括()。

A. 满足精神文化需求 B. 物质生活福利 C. 医疗保健服务 D. “五保”制度 E. 高龄老人补助

8.按照社会福利的作用方式来划分,可分为(A. 现金给付型 B. 残补型 C. 制度型 D. 社会服务型

9.按照社会福利资源的分配方式划分,可分为(A. 残补型福利 B. 制度型福利 C. 全民性福利 D. 选择性福利

10.中国军人保障的管理主体包括()。

A. 军队政治与后勤机关 B. 政府民政等主管部门 C. 企业 D. 社会团体

11.中国新型军人保障制度包括()。

A. 军人抚恤优待 B. 军人保险

C. 军人安置保障 D. 军人福利

12.以下属于军人福利事业的有()。))。A. 军人休养事业 B. 军人疗养事业 C. 精神病收养事业 D. 孤老收养事业

13.员工福利与基本社会保障制度的区别体现为()。

A. 性质不同 B. 受益范围不同 C. 内容不同 D. 目标不同 E. 调节机制不同

14.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比,企业年金的特点有()。

A. 强制性 B. 私人产品

C. 主要通过资本市场运作 D. 注重公平 E. 采取积累制

15.补充保障中,政府的责任包括()。

A. 推动立法 B. 实行监督 C. 宏观调控 D. 政策引导

判断题:(共15题 每题2分)

1.中国法律规定的退休年龄是男65周岁,女55周岁。()

正确

错误

2.养老保险最直接、最根本的目标是使劳动者“老有所养”。()

正确

错误

3.养老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实施的,因而具有强制性。()

正确

错误

4.《失业保险条例》是中国政府首次以法规形式来确立失业保险制度的标志。(正确

错误

5.医疗保险属于经常性的保险。()

正确)错误

6.医疗保险费用确定是医疗保险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医疗保险最终实现保障功能的有效途径。()

正确

错误

7.社区医疗保险以中国的合作医疗和马来西亚的健康保险卡制度为代表。()

正确

错误

8.养老保险是保障对象最广泛的一个保险项目。()

正确

错误

9.全民性福利最大的缺点是容易造成国家财政负担。()

正确

错误

10.日本更多的是采取发放残疾金的形式,由政府将残疾人养起来。(正确

错误

11.中国农村的五保户制度,属于老年人福利的范围。()

正确

错误

12.疗养事业面向残废军人。()

正确

错误

13.军人保障的对象是单一的,即军人本身。()

正确

错误

14.企业年金计划一般都采取现收现付制,英国是惟一的例外。()正确

错误

15.实践中,政府仍然有疏导补充保障并给以相应支持的责任。()正确

上一篇:班级每日安全检查记录下一篇:综合课教研组活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