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在物理教学的作用

2024-05-18

实验在物理教学的作用(精选9篇)

实验在物理教学的作用 第1篇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教师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分析综合问题,接受新知识,发现规律;同时形象地演示实验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科学探究的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练 控制变量 推理论述 构建模型

一、通过实验学会构建物理模型

在物理教学中,某些概念的建立需要理想化的模型才能实现,例如,电场强度E的建立过程、库仑定律的验证需要点电荷模型,油膜法测单分子直径需要建立球体模型,在动力学中要引入质点,还有单摆、理想气体、纯电阻、点光源等这些都是对研究对象本身的理想化;光滑表面、绝热容器、理想变压器、不计空气阻力等是把物体所处的环境条件理想化;匀速直线运动、简谐运动、光的直线传播、弹性碰撞、等温变化等是把过程理想化。

在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中:原先的各种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落体法、滴水法、闪频法等)或不够精确或过于复杂,唯独这个实验是用最简单的仪器和方法,得到了较精确的结果。但在实验中,必须选择适当的仪器测定线长和小球直径,还要正确释放单摆,使单摆在竖直平面内做小幅振动,这样才能看做单摆模型,应用单摆公式进行计算。

在研究落体运动时,铁片与小纸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铁片下落得快;将小纸片揉成纸团再与铁片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二者几乎同时落地;大纸片与小纸片揉成的纸团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可看到轻的小纸团下落得快。通过强烈对比,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主动跳出“物体下落快慢与重力相关”的错误印象,分析现象背后的本质――空气阻力的影响。再通过对空气阻力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正是空气阻力的影响使得落体运动变得异常复杂,一时难以看清问题的本质,从而启发学生从简单入手,抓住主要因素――重力,忽略、排除次要因素――空气阻力,把外界条件理想化,进而引出实验。

建立理想模型也可以用“理想实验”的方法。如电场强度的引入是用理想化的“检验电荷”考查电场中某点的性质,不同的检验电荷q及q′在同一点所受到的电场力分别为F及F′,并比较比值F/q与F′/q′,发现这两个比值相等,即等于一个恒量E,这同时说明这个恒量E跟检验电荷的电量q和它受的电场力F的大小无关,从而引入了电场强度。伽利略就是在从斜槽滚下的小球滚上另一斜槽,后者坡度越小,小球滚得越远的实验基础上,提出他的理想实验的,运用这种理想化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为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在实验中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有相当一部分是定量实验,学生需要分析和处理各种实验数据。处理实验数据最常用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等效法、比较法、图表法。这些方法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常用方法。

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物理规律的探索中经常使用。当多个因素同时作用、共同影响某一物理量时,就要分别独立地研究其中某一因素的影响,这时就要暂时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以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更好地研究这一因素与所要研究量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综合分析得出规律。如欧姆定律的得出就利用了控制变量法。

类比是指新事实同已知事物间类似方面的比较。作为一种科学方法,它能启发和开拓我们的思维,能给我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线索,是提出科学假设和探索新理论的重要途径,它对物理学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劳,对学生学习物理也发挥着巨大作用。比如在研究单摆的周期时,通过比较得出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只与摆长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还有转化法,如学习电流时,对通过导体时产生的一些现象(如小灯泡发光)确定是否有电流通过;研究大气压的值时,用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研究大气压;由小磁针N、S极指向偏转,我们知道磁场的存在;我们通过扩散现象知道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等,这些都运用了转化法。

图像是描述物理过程、揭示物理规律、解决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它具有形象、直观、动态变化过程清晰等优点,能使物理问题变得简单明了,优化求解过程,有效、简捷地解决问题。在测定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中,就应该采用图像法处理数据。这样,既可减少误差,又可使数据处理简单省时。

三、在实验中提高学生的推理及论述能力

分析与表述能力主要是指综合运用物理知识与基本操作,对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以及对实验操作过程进行解释说明的能力。任何一个实验,都是在一定的理论或原理指导下设计的。这些理论或原理的本身就体现了实验的物理思想。课文中的每个实验无不闪烁着科学家认识物理世界的基本方式和实验装置的精巧构思,如库仑定律的验证、油膜法测单分子直径、半偏法测表头内阻、泊松亮斑等。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用清晰的语言描述实验背景和原理,从实验中总结出物理规律的.能力。

在楞次定律的演示实验中,主要是通过演示,弄清原来的磁场、感应电流的磁场和穿过线圈的磁通量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最后归纳出楞次定律的内容。对感应电流方向的判断,只能借助电流计的指针偏转完成,所以要设计出一个实验判断电流的流向和电流计指针偏转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对学生来说,应该不是一个难题,学生可以利用初中所学的电学知识解决,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把这个问题交给学生完成。这样做,不仅可以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而且可以培养学生运用实验原理推理论证,设计简单的实验的能力。

要归纳科学规律,就要寻找数据之间相互关系的特征,就要进行数据的分析论证。这种特征通常表现为相等、之和、之差、乘积、比值等数学关系。因此在归纳时,就要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发现这些特征并归纳出结论。需要把有关数据的乘积或者比值拿来进行比较,才能发现和归纳出它们的规律。启发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数据之间规律的过程,也是一个培养学生的推理论证能力的过程。

总之,物理的基础是实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物理教育教学追求的目标,而物理实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最有效的手段,要充分认识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地位,积极开展学生实验活动,通过手脑并用,充分挖掘、开发学生潜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和实验能力,擦出学生创新智慧的火花。

参考文献:

[1]张宪之.中国现代物理教学,.6.

实验在物理教学的作用 第2篇

〔关键词〕 物理教学;实验;作用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0―0081―01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学实践证明,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方法和手段。在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兴趣的建立、情感的提升、新课程的导入、创造性的培养、能力的提高中有着独特的作用。

一、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兴趣是思维活动的“催化剂”,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产生注意力的基础、求知的动力、学好的前提。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和生动的特点,极易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水中彩虹”、“土电话”、“过山车”、“针孔照相机”、“睡钉床”、“隐身术”等实验。在讲授“压强”时,用幻灯片展示气功表演睡钉床的节目,然后提出问题:如果钉床上的钉子只有一根,情况又会怎样?这种惊险的举动,强烈的视觉刺激,抓住了学生的眼球,集中了注意力,能够从生产和生活的实际出发,引出课题,使学生对压强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轻松地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新课程中把如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合作精神、探究能力放在了特别重要的位置。物理实验除了对知识的掌握、理解、记忆、观察、动手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对素质的培养也有显著的作用。探究性实验能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精诚合作的精神,顽强拼搏的意志,优良的道德品质,浓厚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精心设计问题和实验情景,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如,在讲授《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课时,教师可采用引导+实验+分析的方法,在实验之前引导学生分析探究的问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器材,自主探究,教师对有创造性的方法及时肯定和表扬,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物理实验是培养学困生兴趣的一个很好的机会。在这次实验中,一个学困生就发现,平面镜前蜡烛右侧的尺子,在镜中是在蜡烛的左侧,于是得出了物像左右相反的结论,从中获得了学习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观察是学好物理、培养兴趣的重要方法,学生的观察能力是在成长中通过学习逐渐形成的。在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而获得重大发明的案例,如,吊灯摆动――“单摆的等时性”;沸水掀锅盖――“蒸汽机”;奥斯特实验――“电流的磁效应”等。学生通过对这些科学家故事的了解,就会产生观察的兴趣,更加懂得观察的重要性。

物理实验是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主要方法。观察活动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诱惑和好奇心,这种好奇心是产生兴趣的动力。教师要抓住这种心里特征,讲明观察要点、观察对象,指导学生制订好观察计划,实事求是地做好观察记录。但是,观察要注意全面、准确、细致、敏锐。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运用重点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第一步,控制电阻不变,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二步,控制电压不变,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最后,归纳得出结论。实验中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的优良品质得到了培养。

四、培养学生的科学情感和人文精神

学生的情感好比土地,学生的智力好比种子,情感是智力的源泉。只注重智力的培养,忽视了情感教育,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所以,教师在实验教学中要不断培养自己的教学情感,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科学情感和团结互助的人文精神,这样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学生。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3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从生活现象走向物理,从基础实验走向物理,再从物理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因此要学好物理就必须做好每一个实验。

实验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是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思维能力、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完成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占有重要位置。下面,我针对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学习以及学生以后生活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教师做好每一个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 教师做好每一个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最便捷的途径之一,为了保证每一次实验能成功达到预期的效果,教师应该提前预做实验,以便取得第一手资料,做到心中有数。

例如教师在演示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的电压规律实验中,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实验观察的目的,用电压表分别测出灯泡L1两端的电压U1、灯泡L2两端的电压U2,以及它们的总电压U;并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其次要让学生观察实验的装置,两节干电池组成的串联电池组、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个、两个灯座、开关、电压表一只、导线若干,认真观察实验仪器的初始状态,了解电压表的作用与功能及选2.5V和3.8V的小灯泡各一个的目的,使学生对观察的目的、实验的仪器装置有一个整体认识(在教师演示此实验时尽量用示教板,便于学生观察);最后,要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的每一个数据,实验一般要重复做三次或三次以上,以便于学生反复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结论,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分析思考逐步形成理论。这样,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对理论知识的建立过程有了较清楚的认识,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记忆更加深刻。

2. 要求学生在学习和平时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例如在上述实验中测得的电压是多少就记多少,不要为得结论而凑数。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布置其他观察作业时,每次都要求学生真实、简明、具体地记录。总之,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的有心人,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二、要求学生做好每一次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

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基础,是物理学的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实验的目的主要在于给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学生能主动地获取物理知识和发展能力,促进学生科学品质和世界观的形成;同时,通过学生的观察实验,学生掌握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加强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掌握。实验中的一些现象能够加深学生对物理学习过程的记忆,实验中的一些具体要求,能够使学生养成谨慎的习惯。例如学生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量小石块(或小蜡块)的密度实验时,通过对小石块(或小蜡块)质量的测量,能够加深对天平的使用,并且对学生以后在生活中应用天平有很大帮助,在对小石块(或小蜡块)体积测量过程中量筒读数时视线的要求可以使学生养成一种谨慎的态度,这些过程和方法不仅对形成物理知识来说很重要,而且具有广泛的迁移价值,并且小石块(或小蜡块)的密度实验对学生学习物理有一定的迁移作用,能加深学生对漂浮物和下沉物的理解。在学生今后的生活、工作环境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模式和方法与实验的过程和方法有许多共同之处,通过实验的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对学生适应未来生活有重要意义。

三、认真记录好每一次实验,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

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是学生加深物理学习的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的途径。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必要手段,实验现象和结果的记录则是显示该手段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良好的实验态度和实事求是的实验精神才能使物理实验发挥它应有的最大作用。例如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和物距之间的关系实验时,给出来的透镜焦距虽然是10厘米,但有心的学生会发现当物距在20厘米处时,有些凸透镜所成像的像距并不是20厘米,实事求是的学生会具体记录数据,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对实验仪器进行研究,然后寻找其中原因,加深对该实验的理解。

通过近三年加强实验教学的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运用实验手段,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验是物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四、认真做好每一次试验总结,培养综合分析应用能力。

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有坚强的毅力和积极实验的心态,只有积极一些再认真一些,学生才能在学习中领先一步,才能用积极的心态对待每一次实验,分析每一次实验记录的数据,才能最终得出比较准确的结论。否则,只能半途而废,无功而返。

因此每当学生做完一个实验,就要求学生认真分析试验记录的现象和数据,做好总结分析,尤其要求学生认真分析研究实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对所得信息进行取舍,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既定目标的过程中,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五、通过物理实验,把物理学的实验思想贯穿其中。

学生实验完成之后,对实验有了成功的体验,此时教师应及时贯穿实验在物理规律和物理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加深学生对物理学的认知。例如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经过十年的实验探索才发现的,在此之前1820年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法拉第由此得到了启发并提出“磁转化为电”的设想,1822年法拉第就开始了磁转为电的研究,经过无数次的实验,在1831年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接着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最后成功实现了磁转化为电的设想,开创了人类的电气化时代。可见,科学实验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重要途径。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4篇

关键词: 物理教学 实验教学 培养能力 激发求知欲

一、新课导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导入环节,如果教师能充分挖掘教材,找准学生喜欢感兴趣的地方作为切入点,特别是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小实验,吸引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则可以快速让学生进入学习氛围,从而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比起老师照本宣科地讲效果会好很多。有一个良好的开头,这节课就成功了一半,所以一个好的实验导入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大气压这节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小实验:先故作神秘地说老师要表演一个魔术,学生立刻来了精神。然后,我找来一个空玻璃杯,把里面装满水,最后用一块硬纸板盖住瓶口,按住硬纸板,再把杯子倒置,设疑提问:如果把手移开后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争着抢着说出自己的猜想,片刻之后我松开手,学生一个个目瞪口呆,大吃一惊,然后抓耳挠腮:“咦,是怎么回事呢?”片刻之后有的翻书本,有的交头接耳讨论,中学生思维异常活跃,个个精神抖擞、奋勇争先,都想急于找答案。新课就这样水到渠成了,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强了学生学习探究的欲望。其实在很多课中都可以用到小实验导入的方法,越是这种简单的、贴近生活的小实验越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二、让学生经历课堂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实验课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实验过程,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力,实现高效课堂,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发展提升,真正实现新课标对学生全面发展提出的要求。

1.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

新课标提出:学生不仅要学会掌握课本上的一些公式概念规律,而且要学会主动提出问题,那么如何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呢?学生必须学会观察,只有学会观察,才能有探究的方向和思考的空间,才能产生疑问。物理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的最好途径。学生在刚开始实验的时候,如果仅凭借一腔热血,则做不到细心全面,分不清次重点,往往会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能观察到物理现象的本质。因此学生经过长期实验养成及老师的训练指导,往往会养成实事求是、认真观察、一针见血的良好习惯和观察能力,对以后学习研究生活都有很大帮助。如果能长期坚持这样的实事求是、认真观察的态度,则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综合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深影响。例如:观察冰(晶体)融化的实验现象时,可以先明确出示以下观察目标:冰的初温是多少?在融化吸热过程中,冰的状态有哪些变化?冰从第几分钟开始融化?冰在融化过程中冰的温度变化吗?融化成水之后温度又是如何变化的?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目标,然后有次序、按要求仔细观察,这样避免观察时不知所措,眉毛胡子一把抓。等试验结束之后,教师应要求根据记录的数据,仔细分析实验数据,从而总结出冰(晶体)融化时的规律。如果学生长期养成这样的观察习惯,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对于以后进一步学习甚至整个工作生活都有深远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一节好的实验课能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长期做有趣味的高效物理实验,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而且会对以后生活产生深远影响,甚至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尤其是农村偏远地区不重视实验教学,缺少实验器材,教师观念陈旧,大部分实验课都不上了,或者只做教师演示实验,这样学生就没有机会亲自参与实验,不会体验到实验的乐趣。教师想尽一切办法,尽可能多做实验,演示实验一定要全做,分组实验尽量创造条件做。如教学“比热容”这节课的时候,需要学生会设计表格,会根据实验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画出相对应的图像,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会使用酒精灯加热,会使用温度计测量,还要求能够使用秒表测量时间,学生在经历这些操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会增长很多技能。

三、课外延伸实验,体验物理的无限乐趣

由于课堂教学受到时间、器材等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学中不可能所有实验都亲历亲为,如果能把课外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就地取材,做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小实验,就可以实现课内外无缝链接,不仅可以巩固所学知识,而且可以更深一步理解和体会。有时候学生对老师通过将结合推理得出的结论不是很直观,对视频播放的实验又不太信服,有条件的话,不妨让学生课外亲自动手操作。如在初二物理教材上有一个“自制孔明灯”的小实验,在学习了物体的浮沉条件之后,教会学生自制的方法:方法是可以找比较轻的竹片做成框架,然后用纸把周围糊上,做好之后在灯笼下面固定一个泡沫容器,放入松脂之类的易燃物,点然后,灯笼可能就飞起来了。学生在制作灯笼、观察起飞之后一定会进一步思考:孔明灯为什么能往上飞呢?问题是自然而然生成的,学生一定有兴趣思考探究。通过这样实验操作,不仅能让学生巩固物体的浮沉条件这部分知识,而且能增加学习乐趣。在这种轻松愉快的环境氛围中可以使本来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一下子变得和蔼可亲,而且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知识加以理解和运用,比单纯的知识讲授效果要好得多。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在不断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完善自己的方法,锻炼自己的思维,同时不断解决问题,改进实验方法,总结失败经验教训,创造性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些小小的实验能把物理知识和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体会到学习的价值,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孙世雄.浅谈初中物理兴趣教学[J].教育管理,1996(06).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作用 第5篇

实验在科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科学实验的成功与否与科学教学的成功与否,是息息相关的。那么,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验究竟有哪些作用呢?

一、科学教学中组织好了实验,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处在学习的启蒙阶段,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都不太成熟和端正。学习兴趣就决定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努力方向。小学生时代的的兴趣与爱好,对人的一生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而小学时代的科学启蒙教育,更应着重培养儿童的兴趣,有兴趣学生才会原意学,才会爱科学。而科学课上的实验则是引导孩子热爱科学的有效途径之一。小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往往能成为他们学习的直接动力,以致发展为惊人的勤奋和百折不挠的毅力。在我的班上有一名学生,学习成绩比较差。在六年级上期的电磁铁教学中,书上定义“由铁芯和线圈组成的装置叫做电磁铁。”这个学生提出问题问我:为什么一定要有铁芯呢?我鼓励他说:“你可以自己去探究啊,你需要些什么实验材料,老师可以提供。”这个学生果然来给我借了《电磁铁组装材料》。过了改天他来告诉我:“老师,我发现了,其实不能铁芯同样有磁性,只是磁性太尽弱了,加了铁芯能显著增加电磁铁的磁性。”我对他的研究大为赞赏,并在全班进行极力表扬。结果,这个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科学一科有显著的提升,因为实验的兴趣给了他最大的动力。

二、通过亲自操作实验,能帮助学生学会探索真理的过程。虽然小学科学实验非常简单,但所做的实验都是在重现我们人类的科学发展史的过程,使学生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人类科学的发展过程。实验能引导儿童象科学家那样去观察周围的事物,用实验的手段去验证事物的属性,发现事物的变化、联系和规律,使儿童学到逻辑概念知识,从小就把获取知识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学会正确的学习探索方法。比如,我们现实生活中所有的建筑中的横梁都是立放的,为什么要立放呢?有什么科学原理呢?可能学生根本就没有去观察过,也没有去思考过,也思考不出来。但是经过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一章的学习,学生经过自己动手实验,明白了横梁为什么要立放,也学会了在生活要仔细去观察从而发现规律。

三、亲手操作的科学课实验使我们的小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的知识,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技能。实验能创造一个真实的、没干扰的环境,让孩子们集中精力去观察,对产生各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严格、精密地控制,排除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现象的本质和规律。实验能让学生观察到产生现象的全过程,再进行研究。这些特点,能使学生迅速掌握前人已认识到的真理,从而快速地转化为自己本身的种技能。因此,让学生在科学课中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这是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的最有效途径。比如在六年级下册的观察洋葱的实验中,通过严格的化学类的实验操作,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规范的实验操作技巧,而且很深刻地掌握了细胞的结构,生物体都由细胞组成等概念,而且还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秘密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自己也具备了初步的研究细胞的技能。

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第6篇

鸡东县东海镇中学

朱世霞

物理实验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物理学发展的科学基础仍然是实验,检验物理学新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仍然是实验。在物理学的研究发展过程中,物理实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运用物理实验的目的就在于为学生学习物理创造一个鲜活、生动、具体、直观的学习环境。从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全面素质。那么,为什么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物理实验起着很大的作用呢?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有哪些作用。

一、物理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学习物理的一个直观、生动、形象的认识环境。

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要认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首先必须有一定的感性认识。通常,从生活中得到的感性材料,本质与非本质的因素交融在一起,难以使学生获得清化、纯化的感性材料。运用演示实验可以突出事物间的本质联系,使学生对物理概念与规律有透彻的理解。物理实验是展示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能够使学生清楚的观察到不同物理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比较直观的理解这些相互联系的物理现象,进而巩固和加深学生对物理规律的认识。

1.物理实验具有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奇特的功效,能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新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在我们的世界静摩擦无处不在,同学们却很难感受到静摩擦力的存在。因此,教师可以做“筷子提米”以及“覆杯”实验让学生观察。这样的话,看不见,摸不着的静摩擦力就可以在比较直观、生动、形象的环境中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在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两组实验,让学生用弹簧称拉着相同质量的小车在粗糙程度差异较大的水平面上匀速行走,同学们肯定会观察到,拉在比较粗糙水平面上小车的弹簧称的示数大,这样就比较直观的使同学们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再用弹簧称拉着不同质量的小车在粗糙程度相同水平面上匀速行走,同学们会观察到拉质量大的小车的弹簧秤示数明显比拉质量小的小车的弹簧秤示数大,这样又可以让学生比较容易的明白滑动摩擦力大小不仅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和正压力有关。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是重视给学生一个抽象思维的学习环境,而往往忽视了为学生创造一个表象思维活动的学习环境,而实验恰恰可以弥补传统教育的这一“先天”不足。

2.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巩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体系,纠正错误观点,为同学们进一步学习创造条件。例如,在讲《二力平衡》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开始仅仅用两只弹簧对称拉从而得到两个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的结论,但是从这一特殊的例子来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不够的,同学们往往会错误的认为二力平衡的条件就是物体静止。于是,我们可以演示小车在桌面上受到不同大小水平力时的运动情况来说明二力平衡的条件以及平衡时的状态是物体静止或者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物理实验能够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培养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兴趣是人要求获得新知识的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于顺利获取知识、推动学习是一种强大的动力。物理课堂中演示实验的真实性、形象性、生动性,对学生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 唤起他们的兴趣。在引入课题时运用新奇、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往往可引发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主动参与教学,成为教学中的主体。我们都知道物理实验具有直观、生动、有趣、形象的特点。这些特点往往会强烈的吸引着学生们的好奇心,进而增强他们求知的欲望。通过趣味新奇的物理演示实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和探索大自然。在上《光的色散》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做一下“彩虹”实验。教师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同学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对这些有趣的物理现象他们会表现出异常的好奇。

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能力是人们通过感官或借助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客观现象,从而获得科学运作的能力。物理教学演示实验,从出示仪器到进行演示的全过程,都将给学生以多方面的刺激。教师便可从中指导学生观察,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中的现象有 本质和非本质的区别,又些本质的现象在实验中很不明显,甚至只是短暂的显现,要从众多现象中“去伪存真”,找出本质的内容。首先,每次演示实验都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重点,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其次,要注意观察的全面、准确、细致、敏锐。教师要教给学生正确运用重点观察、对比观察、归纳观察等方法,提高学生观察能力。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脑将观察实验所取得的感性材料进行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的过程。确定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需要思维与实验相互结合。直观的演示实验能为学生提供建立概念和规律的感性材料。因此,物理的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思 维能力主要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对于学生,学习任何物理概念、规律都是离不开这些思维过程的。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它是当今知识经济社会中人最重要的素质。江泽民同志曾在全国教育改革会议上明确指出“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认识”。确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取得二十一世纪发展的主动权、领先权和控制 权,就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而高素质人才的突出表现就是具有创新能力。然而,创新能力的形成是需要建立在有较强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基础上的。4.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贵在既会用脑,又会动手。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充分而又恰当地运用实验,在引导学生观察的基础上,使学生通过科学抽象得到规律性的认识,从而把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既符合“实践——理论——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又使学生懂得 一切真知都来自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从实践中认识事物、获取知识、自我发展的能力。

四、物理实验可以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方法论的形成。

我们知道人们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然而,实验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科学研究的实践活动,因此它更有利于人们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

1.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科学品质,从而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就物理实验本身的特点来说,它是一个十分严谨的科学研究的过程。只有同学们在实验的过程中,本着实事求是、一丝不苟的态度,才能保证实验的成功完成。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还可以深刻的领悟到实事求是的哲学方法论的重要意义。

2.通过物理实验,可以培养他们严谨的科学作风,从而促成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形成。例如,在做“测物理质量”以及“验证欧姆定律”实验的时候,有的同学不按规程操作,如用手拿砝码,电路连接时不用电键以及在使用天平、电压表、电流表之前不调零。教师这时候对违规操作同学的批评改正,可以促成他们严谨的科学作风的形成。

实验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第7篇

?τ谥醒Ю砜平萄Ф?言,物理教学是其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养成存在重要意义。中学物理是实验性很强的教学科目,实验教学也就成为物理教学中的主要构成。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不断加强实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动手操作能力等,还可以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实验。但是,我国目前绝大多数中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相对较弱,很多学校及物理教师都未能认识到实验的重要价值,在教学当中出现了明显的“重理论、轻实验”的问题,这就会造成中学物理教学的质量出现严重下降,学生的能力也得不到有效提高。针对物理教学当中实验的作用进行分析,以此确保物理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得到科学的应用。

一、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很多小的实验在材料选择方面极为容易,也很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等,学生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且具有直接明了的特点。这些物理小实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课上所讲的物理知识,并且不断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等,还能显著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进而带动学生的智力与操作能力全面发展。

在中学物理电磁铁的相关内容教学当中,某物理教师让学生按照教材中的电磁铁制作方法进行自己手动制作,并且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在之后的几天时间之内,很多学生都向该教师询问提高电磁铁自身磁性的方法等,以保证自己制作的电磁铁有更好的磁性。在学生自己制作电磁铁的过程当中,该教师发现,很多学生都对电磁铁的相关特点等形成了科学的认识。事实证明,该教师在后续讲解电磁铁的相关内容时,班级内的学生对电磁铁的特点等相关知识接受较快,掌握程度较高。与此同时,学生在自己制作电磁铁的过程当中,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极为关键。

二、帮助学生掌握基本方法

在中学物理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利用物理实验等帮助学生对相关的物理现象及具体的变化过程进行观察与分析,并且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等。这样一来,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当中就可以获得相关的数据与资料等,并且可以在对上述资料等进行概括与分析等,进而得出相关的结论。在此过程当中,学生通过物理实验可以获得大量的物理知识,实验技能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在此过程中也会受到相应启发,认识到物理学当中的基本方法等。学生在掌握基本的物理研究方法之后,就可以充分认识到物理学科的性质,并且掌握研究物理实验的相关方法,学会如何学习物理。学生通过实验掌握基本的物理方法等,对于学生日后学习物理知识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也能不断激发学生的个人创造力。

三、分组实验的作用

在物理实验当中,分组实验是一种常见的实验类型,一般都是以验证性实验与测量型实验为主。中学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当中经常会选择这种分组实验,需要让学生进入相应的角色当中,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各项感官等完成实验探索。根据相关实验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实验教学的最终目的并非在于教师完成某一过程,主要是在于利用某种实验等帮助学生从行为上产生相应的变化,如在对实验的认识及理解方面等。如果中学物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实验教学当中,就可以加强学生的具体认识。

某中学物理教师在讲解与电路相关的物理知识时,可以让学生参与分组实验,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利用相关的器材等连接电路,让小灯泡发光,并且告知学生电路的连接方式不止存在一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电路实验。该教师会将不同小组的电路连接方式进行对比,并且组织班级内的学生进行自主比较,找出不同小组的连接方式中的共同点进行归纳,并且得出相关的结论等。在实验结束之后,该教师还指导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总结串联与并联的相关特点等,并且将电路的识别方式等告知学生,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该教师通过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的物理知识,并且让学生在自主分组实验的过程当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学生也学会了如何尊重客观事实等。

四、演示实验的相关作用

在中学物理实验当中,很多教师还会选择演示实验的方式。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很多内容都与实际生活存在联系,但是实际现象的复杂性更为明显,与很多因素相关。对于中学生而言,物理知识的掌握尚未形成有效的系统,所以很难感知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现象,也无法从生活当中认识到物理知识的本质。所以,中学物理教师可以选择演示实验的方式,将物理相关现象的特点等体现出来,帮助学生获得深刻的认识。

在演示实验当中,存在生动形象的特点,中学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实验等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相关物理现象进行观察,让学生在看到实验现象的同时掌握具体的观察方法等,这样就可以不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能保证学生在观察过程中的细致性。比如,某中学物理教师就在大气压的相关内容讲解当中应用了演示实验的方式。该教师将用酒精浸湿的棉花放入广口瓶当中,并且将棉花点燃,让棉花持续燃烧一段时间,之后将剥去外壳的熟鸡蛋放置在广口瓶之上。这样,熟鸡蛋就可以在广口瓶内部及外部压强差的影响下,被压入广口瓶当中。学生在对演示实验进行观察之后,不仅可以认识到相关的物理现象,其观察能力也出现了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被不断调动。

很多教师发现,在物理教学当中,学生连续保持注意力的时间在20min以下,很多学生甚至无法集中注意力,这就会导致学生的物理学习受到严重影响。而教师如果在物理教学中应用演示实验,就可以吸引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甚至一些在平时物理学习当中不感兴趣的学生都会想要观察实验的情况。这样就可以不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实现物理教学有效开展。

五、结语

实验在物理教学的作用 第8篇

一、利用实验演示, 激发学习兴趣

1. 演示趣味实验, 激发学生好奇

例如, 在讲授《弹力》一节时, 以前我们上课, 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 学生在下面听, 讲的人口若悬河, 听的人昏昏欲睡, 对于微小形变, 到底有没有, 学生还是不知道, 老师再怎么讲得生动, 也难以给孩子产生印象。而如今, 我们可以用演示实验让学生亲自体会到形变的存在, 可在装满水的密闭瓶上插入一细小导管, 在用力挤压瓶子时, 发现细小导管中的液柱在上升, 若是不够明显还可以在导管中滴入红色墨水, 通过观察液柱让学生确信形变的存在, 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这节课感兴趣、印象深、易理解、记得牢。

2. 实验导入新课, 结果产生悬念

每节课的前十几分钟, 学生情绪高昂, 精神健旺, 注意力集中, 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个有利时机, 根据欲讲内容, 做一些随手可做的实验, 就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

如在讲超重和失重时, 我们完全可以先提出问题, 如:“饮料瓶装满水口朝下自由释放, 水是否可以流出来?若把它竖直向上抛出, 水会不会流出?”学生凭借自己的感觉, 往往是得出错误的结论, 这时我们就可以用饮料瓶装满水口朝下自由释放, 发现水不会流出, 然后竖直向上抛出, 发现水依旧不会流出, 提出“水为什么不会流出来”, 从而引入超重和失重知识的讲授。这样会给孩子留下很深的印象, 甚至是一辈子的印象。

3. 联系生活实际, 感悟生活规律

根据学生求动、求知、求趣、求异、求新等心理特点, 精心组织和设计课堂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 把课本知识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例如, 在讲到惯性时, 可以利用电影《铁道游击队》里跳下火车的例子, 思考为什么要向前跳?

通过演示实验, 使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而富有刺激性, 可以使学生感兴趣, 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主动参与学习, 增加“实用时间”,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提高学习效果。

二、做好分组实验, 培养探究能力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因此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 学习探究方法, 培养探索精神、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小组合作探究应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 小组分组合理 (可轮换) , 组长相当于小老师; (2) 教师扮好自己的角色──指导者、合作者、促进者; (3) 注重交流评价, 给学生以展示的机会和体验成功的快乐, 增强学生信心。

例如, 在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让同小组的学生共同准备几块大小不一的石块和几张纸, 看石块从高处落下时对纸的破坏能力哪次强, 从而得出影响重力势能的因素。在这个分组实验中, 首先分组讨论, 猜想实验结论, 再验证猜想。在用实验证明过程中, 可以看到学生在拿起石块落下时, 会注意不要打到同伴的手, 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三、深入钻研教材, 挖掘实验因素

新课标没有对实验的具体做法、使用器材等作出硬性的规定,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得各校可以因地制宜地进行实验教学。这就要求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 深入钻研教材, 弄清楚哪些应该像过去分组实验那样处理, 哪些应该作为演示实验。我想, 判断的依据有两个:一是课标规定, 如“通过实验, 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物体受力的关系”“通过实验, 理解力的合成与分解”……凡是课标作出这样要求的, 我们都可以作为分组实验处理。二是教科书中有类似“实验”二字标题的, 如“匀变速直线运动实验探究”, 这些实验规模大, 且多是定量, 需用较多时间, 也应是分组实验。当然像“描绘平抛运动的轨迹”“关于动能定理的实验与探究”“通过实验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等也可作为分组实验。

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第9篇

1.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实验除了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和易于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之外,还具有一种目的性操作活动的特点,使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满足他们的操作愿望。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通过动手动脑,克服种种困难,最后获得实验成功,此时由学习成功的喜悦而产生兴趣和学习的愿望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

2.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培养了学生重视物理学理论知识对实验的指导作用;其次在实验中,做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严格按照规律操作,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作科学地分析和解释;最后有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如实地反映实验的真实情况,即使实验现象和结果与预期的有出入,也不随意臆造。在教学实验中,当学生实验结果出现不同时,我不是立即说明原因或指责,而是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使学生明白进行科学研究不能有半点马虎,用行动教会了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3.帮助学生整合学习技能。物理实验探究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等要素,可以帮助学生主动获取物理知识,领悟科学探究方法,发展科学探能力,培养学生对数据的整合、分析,以及后期的实验结论的归纳整理。可以把学生所有的学习方法进行综合性使用,培养学生高分高能。

4.培养学生的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中学生来说,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主要是指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和已有的经验、能力发现未知的问题,并进行思考和解决的心理素质。探索性实验和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是培养初步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在中学物理学实验教学中,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自己选择实验材料、仪器等,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例如八年级物理力学的探究实验“二力平衡条件”,我校八年级学生根据此实验课题用不同的方法设计了同一个实验。在实验中进行了创新,利用扑克牌、剪刀、滑轮组等器材自主实验,这一创新不仅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也使实验步骤简单,实验现象明显,实验材料廉价易得。

上一篇:同济大学工程管理下一篇:界河小学远程教育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