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旅游业swot分析

2024-08-21

夏季旅游业swot分析(精选8篇)

夏季旅游业swot分析 第1篇

(4)识别并分析企业的核心业务及流程,并进行SWOT分析。

百色旅游责任有限公司的核心业务为百色市各个景区门票的销售,门票销售的方式有两种,景区现场售票和网上售票。景区现场售票的流程为直接到售票窗口现场购票;网上售票的流程为到企业网站填写订票人的有关信息和预购票的有关信息,在线付款后会给订票人的指定手机发送二维票码,订票人凭二维票码到景区自动取票机换取门票。

SWOT分析

S—优势

1、利用信息化手段销售门票,符合时代的发展,顺应时代的潮流。

2、拥有绝对优势的渠道,可以以较低的价格销售各景区门票。

W—劣势

1、公司目前旅游产品单一,多以红色旅游为主。

2、公司人才资金缺乏,制约公司发展。

3、公司在同行中,市场占有率不高。

O—机会

1、百色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而红色旅游越来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项目。

2、网上订票这种电子订票的方式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接受。

T—威胁

1、同行模仿建站的威胁。

2、网上支付存在一定的风险。

(6)虚拟一项需求,规划采购流程,拟定具体的采购指标。注意要在其中使用适当的订货策略,进行订货量和订货时间的决策。

需求:企业因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采购一批建设物资

采购流程如为采购人员根据供应商确定的供应协议和条款,以及企业的物料需求时间计划,以采购订单的形式向供应商发出需求信息,并安排和跟踪整个物流过程,确保物料按时到达企业,以支持企业的正常运营。并根据企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进度和市场上建设物资的价格来制定相应的订货策略以进行订货量和订货时间的决策。

夏季旅游业swot分析 第2篇

谢瑞刚

(10旅管)10148012 第一,内部优势。(1)合肥是是全国著名的园林城市、卫生城市、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还是全国双拥模范和全国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优势明显。(2)合肥历史文化遗迹众多,拥有国家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3处,紧邻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等著名旅游景点。(3)旅游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和自然旅游资源独特。三河古镇,巢湖,农家乐等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中有较高知名度,品牌效应逐渐形成。合肥同时是国家四大科技基地之一,三个技术创新试点城市之一,是我国唯一的科技创新城市,科教优势明显。(4)合肥旅游产品竞争优势较强,拥有国家AAAA级景区(点)10处,还有众多其他著名旅游景点。(5)农家乐等新兴旅游项目发展迅速,休闲,自助游发展潜力大。

第二,内部劣势。(1)合肥市政府赋予旅游部门的公共资源较少,市旅游部门可配置的公共资源有限,对全市旅游业宏观调控能力较弱。(2)合肥旅游业发展迅猛,合肥旅游立法明显滞后,原有的《合肥旅游管理条例》已难以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旅游执法缺乏法律依据。(3)合肥旅游产品尤其是包公故里和三国旧地的文化内涵挖掘不足,合肥旅游的文化魅力展示不足,削弱了我市旅游的优势。(4)合肥旅游执法队伍不健全,人力物力缺乏,旅游市场有待完善。(5)旅游企业发展处于粗放型阶段自我外扩能力不足,抗市场风险能力差,缺乏国际性,集团化,大规模的旅游企业。(6)旅游市场经济的竞争意识,旅游促销宣传,企业活力等明显与苏州,杭州的旅游发达城市存在差距。(7)旅游产品开发与市场开发不同步,旅游业仍以观光旅游为主,休闲自主旅游发展缓慢。(8)旅游宣传手段单一,效果不明显。

第三,外部机遇。(1)江苏,上海,浙江等长三角区域客源市场庞大,尤其是合肥紧邻长三角区域,区域优势明显。(2)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合芜蚌技术创新对接示范区的设立将直接推动合肥旅游业的快速发展。(3)两年一度的国际旅游交流会将在上海举行,合肥作为紧邻长三角的城市之一,是重要的受益城市,是合肥向境内外旅游参展商推介宣传的好机会。(4)包括合肥在内的华东旅游线路已成为黄金旅游线,有利于合肥 旅游客源的增长。(5)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GDP的提出,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成长环境和巨大的增长空间。(6)合肥市政府近年来对服务业尤其是旅游业的关注和省发展旅游强省目标的提出及合肥产业升级的需求,迫切需要发展旅游业。(7)合肥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合肥商务,考察客源的快速增长。

第四,外部威胁。(1)江浙的周边省市尤其是苏州杭州在境内外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客观上分散了一部分客流,更重要的是削弱了合肥独立旅游目的地的地位。(2)黄山,九华山旅游的成功打造,使合肥巢湖旅游品牌在今后一段时间内难以充分发挥效用。(3)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传统旅游形式增长空间会慢慢缩小,难以为继。(4)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使大量古建筑,古村镇消失,让合肥失去一大旅游特色。

SO战略:利用机会,发挥优势。合肥旅游行业应该充分发挥自身内部环境优势,利用旅游资源规模和景区品牌优势,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规划和有效管理,不断提升景区价值。利用现有资源,创新发展方式,开拓新的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加速发展。

WO战略;利用机会,克服弱点。合肥旅游企业应该抓住外部机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服务水平,吸取有效地管理方式,以独特的旅游产品和优质的服务来锻造自身竞争力,克服弱点。

ST战略:利用优势,规避风险。合肥旅游企业应该发挥现有的旅游资源和经典的品牌优势,加强旅游产品开发,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水平,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影响力。

WT战略:减少弱点,规避风险。合肥旅游企业应该提升旅游产品开发水平,巩固固有市场,强化品牌,降低成本和费用,克服自身不足,使自身更加适应市场发展。

农村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第3篇

一、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当前, 中国进行农村旅游业发展的优势主要表现为: (1) 国民旅游休闲需求的快速增长。在现代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 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生存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与此同时, 国民对旅游休闲的需求也由“过去参观型为主的单一需求向参观与休闲相结合的综合需求”逐步转变, 国民旅游休闲需求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国民旅游休闲需求的多样化发展、快速化增长为农村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引擎动力。 (2) 农村旅游业服务质量的逐年提高。近年来, 随着中国旅游业改革的逐步推进, 全局观念特别是服务观念不断被广大农村旅游从业人员和机构所接受。多数从事农村旅游业的机构、区域在服务的流程上、效率上、质量上、费用价格管理上和态度上都发生了明显改变。农村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无疑会增强农村旅游业改革和发展的社会心理的支撑力度。 (3) 现代产权制度改革的有力推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 打破了传统旅游业单纯依靠国家投入为主的格局, 有助于促进旅游业投资多元化的发展, 同时也使得农村旅游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机遇。实践表明, 多元化投资制度的实施, 不仅可以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提高农村旅游业服务供给效率, 而且有利于农村旅游业服务质量水平的提高。

二、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劣势是作用和影响农村旅游业发展的限制性因子。对劣势因素的分析有助于在农村旅游业发展改革过程中采取措施, 扫除盲点, 克服弊端, 延伸触角。从整体上看, 当前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劣势集中表现在六个方面: (1) 供需矛盾突出。虽然中国的农村旅游业从业人员数量、机构获得了快速增长, 然而, 从整体上看, 目前中国拥有旅游资源的农村区域还不能够充分满足国民农村旅游需求的快速发展。 (2) 经营管理规划缺乏。当前, 中国农村旅游业普遍存在规模小、经营理念缺失、管理规划不全面的问题, 尤其是经营管理者的品牌意识, 非常淡薄, 一混而上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些地区甚至不做系统的经营管理规划设计和周密的市场调查, 就直接从其他地区的旅游模式中直接演绎出本地区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模式, 非但不能够充分发挥和挖掘本地区农村旅游业资源的潜质, 反而会影响到农村旅游业竞争优势的提高和增强。 (3) 地域特色不明显。现在多数农村旅游大都开发农业观光园、农家乐等旅游项目, 各地区的特色千篇一律, 突显不出农村文化传统和资源的特色, 不同地区之间相互照搬、相互模仿和相互拷贝的现象就为突出。 (4) 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由于多数农村旅游的研究水平和开发水平较低, 农村旅游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 加之相关从业者又没有经过系统专门的培训, 所以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相对较低。 (5) 资源配置不合理。在空间维度上, 中国农村旅游资源大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 西部省份开发水平相对不足;在形态维度上, 中国农村旅游资源更多侧重在硬件建设方面, 软件建设显得不足, 农村旅游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不但会影响农村旅游资源的利用效率的整体发挥, 而且也会加剧农村旅游资源的供需矛盾。 (6) 农村旅游业发展规律认识偏颇。今年来, 中国农村旅游业稳步发展, 并且取得一定的成效, 然而, 对于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本质与规律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盲点。农村旅游业发展仍然固守传统模式, 不能够依据目前农村旅游业发展的需求展开研究。事实上, 农村旅游业既具有自身发展的本质规律, 也受外部社会环境中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的影响。应在坚持农村旅游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和市场原则, 促进农村旅游资源的合理配置与有效使用。

三、农村旅游业发展的机遇分析

识别机遇是外部环境分析的一个主要目标, 适时地对机遇进行优质性、价值性和成长性识别是实现农村旅游业发展与外部环境生态链接的主要突破口。近年来, 农村旅游业的机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日渐增多。集中表现为: (1) “十二五”规划的高度重视。“十二五”时期, 高速交通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的稳步提升、城乡差距的逐渐缩小以及假日制度的逐渐完善, 会使得旅游市场将出现更加快速发展、更大消费规模的态势, 大众旅游的阶段特征更加凸显。顺应国民大众旅游转变, 针对散客化时代的新要求, 中国旅游业需要进一步落实旅游消费促进政策, 挖掘消费潜力, 提振市场信心, 使国内旅游市场从数量规模型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因此, 就需要在进一步培育旅游休闲环境的基础上, 科学分析国内旅游市场发展的宏观环境和市场特征, 深度开发和提升传统旅游市场, 加快培育一批新兴市场, 积极开发一批高端旅游市场和专项旅游市场。这无疑给农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1]。 (2) 社会资本向农村旅游业行业的流入。中国区域间不仅农村旅游资源结构差异很大, 而且农村旅游资源特色的差异也比较明显, 农村旅游资源的性质、类别、丰度、走向等都有区域的独特性, 优化农村旅游资源的途径也不尽相同。在社会公共物品或服务民营化趋势的影响下, 各种国内外资本不断进入农村旅游业, 一些社会资本投资的农村旅游企业、组织和机构也相继出现。这些农村旅游企业、组织和机构具有运作方式的多样性、服务质量的全面性和价格水平的市场性, 不仅有利于农村旅游业发展水平的整体提高, 而且也有利于社会资本向农村旅游业的合理流动。 (3) 农民旅游市场的快速成长。农民旅游是一项针对农民的教育培训工程和让农民分享发展成果的民生工程, 需要尽快出台专门的支持政策。促进旅游下乡, 提高旅游惠农幅度, 对开拓农村旅游市场的旅行社进行税费减免, 对农民旅游实施政府补助。通过举办农村旅游宣传咨询活动, 开发农民旅游宣传品, 建立农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 加强舆论引导, 提高国民到农村进行旅游的理念, 增强国民农村旅游的意识[1]。

四、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威胁分析

威胁分析是对农村旅游业发展产生影响的外部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和破坏性因素的识别过程。进行威胁分析, 可以认清局势, 预测未来, 提高农村旅游业发展的免疫力, 增强农村旅游业发展抵御风险的承受力, 为农村旅游业发展改革方略与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从当前的情况看, 对农村旅游业发展改革发展的不利因素或破坏性因素主要包括: (1) 社会转型的负向影响。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社会经济转型、政治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并驾齐驱, 辩证互动, 成为了现阶段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 经济发展快速化、社会竞争激烈化、人际关系复杂化、思想观念多元化的态势日趋明显, 增加了农村旅游业发展、改革和稳定的难度。分配差距的拉大、腐败现象的蔓延、阶层分化的复杂等社会现象也随之产生, 极易造成人们在与社会进行物能交换的过程中频繁地转换价值尺度, 调整价值取向, 给农村旅游业发展改革带来压力。 (2) 农民之间收入差距的拉大。近年来, 一些地区不同农村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造成部分农民思想观念、心理的动变。要保持农村旅游业持续发展, 就必须要照顾绝大多数农民的利益, 而不能够发展只满足少数农民利益而损害绝大多数农民利益的旅游业, 这样也容易造成一些地区的不稳定, 因此, 在发展农村旅游业过程中就必须要充分顾及农民的根本利益, 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切实让农民能够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富裕起来, 唯有此, 才能实现农村旅游业的持续快速发展。 (3)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从整体上看, 改革开放以来,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2005年该比值达到3.22∶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不断拉大直接影响农村发展旅游业的实力, 一些拥有丰富旅游资源的农村地区很可能因为收入水平较低, 而影响到旅游业的投资, 使得农村旅游资源的潜质和能量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和挖掘。然而, 在一段时期内, 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差距还呈现出拉大的趋势, 尚不能够得到合理有效的解决, 这无疑给农村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惠城区旅游业发展的SWOT分析 第4篇

关键词:SWOT分析法 惠城区 旅游业发展

一、SWOT分析法概述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提出,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单位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分析法是一种常用于企业战略分析的方法,即根据企业自身的既定内在条件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的优势、劣势及核心竞争力之所在。其中,S代表 strength(优势),W代表weakness(弱势),O代表opportunity(机会),T代表threat(威胁),其中,S、W是内部因素,O、T是外部因素。按照企业竞争战略的完整概念,战略应是一个企业“能够做的”(即组织的强项和弱项)和“可能做的”(即环境的机会和威胁)之间的有机组合。

二、基于SWOT理论下的惠城区旅游业分析

(一)惠城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

一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惠城区是惠州市政府所在地,毗邻深圳、香港,有广大的客源市场。海陆空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广梅汕铁路、广惠高速、惠河高速、惠深高速、深汕高速贯穿境内,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二是丰富独特的自然资源优势。惠城区素有“半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湖就是指惠州西湖,苏东坡寓惠时曾赞之为“天下西湖三十六,惟惠州足并杭州”。西湖由五湖、六桥、七山、十六景组成。(五湖指:平湖、丰湖、南湖、菱湖、鳄湖;六桥指:拱北桥、西新桥、明胜桥、圆通桥、迎仙桥、烟霞桥;十六景指:玉塔微澜、苏堤玩月、象岭云飞、榜岭春霖、留丹点翠、花洲话雨、红棉春醉、荔莆风清、西新避暑、孤山苏迹、花港观鱼、飞岭览胜、芳华秋艳、丰山浩气、南苑绿絮、准堤远眺)。三是深厚积淀的化内涵。大豪苏东坡寓惠期间的社会化活动、思想化内涵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形成了东坡寓惠化,惠城作为东江流域的经济、化、交通中心的特殊地位,形成了独特的以客属化为主,包涵东江流域自然地理的、古代的、民俗的、宗教的、革命历史的东江化。孙中山、周恩来、邓演达等革命先辈战斗足迹,形成了以东征、东纵为代表的红色化,为全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化内涵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惠城区旅游业发展的劣势

一是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目标群体还不够广,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和港澳地区。宣传主体层次较低,公信力不足,缺乏整体包装、整体宣传。特点不突出,主题不鲜明,形象不统一。二是基础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虽然惠城区旅游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改观,但与珠三角其他市的中心区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区域内星级宾馆床位数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三是管理体制有待于进一步理顺。全区目前的旅游资源和产品全部分散在物、宗教、建设、林业、水利等单位,资源分散,管理多头,严重地制约着旅游经济的发展。

(三)惠城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国家及省市相关政策的出台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惠城区旅游发展面临到前所未有的新契机。一是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下称《意见》)的出台,明确提出我国今后几年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方向、主要任务以及具体保障措施,为惠城区旅游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二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中明确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要建设全国旅游综合改革示范区,建成亚太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和游客集散地。特别是2009年4月2日,《罗浮山宣言》的签署,标志着珠三角洲地区九市旅游合作一体化的正式启动,为全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前景。三是惠州市发展旅游业的相关政策。早在2007年市里就提出了要全力打造旅游业的“3510”工程,颁布了《惠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2008—2020)》(以下简称规划),明确了惠城区旅游业发展的定位,即将惠城区和惠阳区两个行政区域结合建成中心城市综合旅游区,这为惠城区旅游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四是2010年2月惠城区进行了区划调整,将陈江、惠环、潼湖、潼侨、沥林等五个工业镇(街道)划入仲恺高新区,使全区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第三产业的地位更加突出,对全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区委、区政府提出“强区名城”的发展战略,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供了新的契机,而旅游业以其特有的低能耗、低污染、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成为全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惠城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惠城区旅游业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旅游业自身所具有的特征,即更容易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当经济出现波动时,旅游业最先受到影响。二是从旅游市场竞争来看,惠城区旅游被周边旅游目的地分流的态势明显。三是从惠城旅游产品本身来讲,惠城区旅游业发展仍存在小、弱、散、差的现象,而北部生态旅游区以及南部特色工业旅游区开发较为缓慢,造成全区旅游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三、总结

基于以上分析不难看出,惠城区具有丰富自然风光、历史化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潜力,具有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优势。珠三角一体化进程的加快、转型升级发展的要求以及“强区名城”战略的实施,为惠城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促进惠城区旅游业的发展,对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具体而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提高思想认识,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加快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和主攻方向。旅游业是第三产业的龙头,具有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等优势。二是围绕市政府提出的“一心、两带、三区”的空间布局,在空间功能分区上打造“三大旅游圈”,即开发以北部山区为主的农业生态旅游圈,南部工业区为主的特色工业旅游圈和中部以中心城区为主体的休闲度假旅游圈。依托作为惠州市中心区的优势,联手周边县区,打造贯通“罗浮山—大西湖景区—大亚湾—巽寮湾”等多个景点的精品旅游线。将全区旅游景点与省内其他城市景点相结合,打造省内旅游精品线,形成跨越区域的多样性旅游产品系列。三是加快现有旅游景区(点)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和水平。完善多层次多样化的住宿设施,满足国内外观光客的各种档次休闲、度假的需要。同时将旅游业与房地产开发业相结合,吸引房地产企业积极开发度假别墅项目,以增加经济效益。四是加强旅游宣传推介,提升影响力。在巩固现有的珠三角广州、深圳、东莞客源基础上,着力开拓广东乃至全国的市场。积极宣传惠城区丰富的东江客家饮食、东江化、红色化等资源,开展有特色的促销活动。通过参加国际、全国、省、市旅游产品展,提高全区旅游的知名度。五是将旅游产业与化相结合,提升旅游产业内涵。深入挖掘历史化的精华,突出特色,尤其是加大物古迹类化单位修缮保护的力度。大力加强对旅游历史献的收集整理和开发利用,使蕴含在旅游资源中的化潜能得以充分释放,将潜在的化资源转变为现实的旅游资源。

参考献:

[1]格里·约翰逊著译.战略管理(第6版)[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2]姚莉.企业战略管理(管理学系列教材)[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

[3]《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政策全解读[DB/OL]. http://www.china.com.cn/travel/txt/

2010-01/13/content_192269.htm

[4]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EB/OL].http://www.gdjrb.gov.cn/policy_s-

how.jsp?policy_id=318

[5]惠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惠城区志(1988-2002)[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2

罗平旅游SWOT分析 第5篇

SWOT分析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08 学号:20080852028 姓名:赵吕

指导老师:薛熙明

罗平旅游SWOT分析

罗平县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境内旅游资源尤为丰富。特殊的喀斯特地貌、30万亩连片油菜花、“一目十瀑”的九龙河瀑布群、多依河的田园风光和鲁布革峡谷的峡湖景观,共同造就了罗平雄、奇、险、幽、秀为一体的自然风光,加上浓郁的民族风情,悠久的历史文化,璀碟的人文景观,使得罗平成为云南省旅游环线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成为“自然之旅”的一个好地方。为了了解罗平旅游的发展情况,对罗平旅游进行了一些如下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地理:罗平位于云南省东部,滇、桂、黔三省(区)结合部,东沿黄泥河与贵州省兴义市接壤,南与广西西林县隔南盘江相望,西南邻师宗县,西至北界分别与陆良、麒麟、富源3县(区)接界,有“鸡鸣三省”之称。这样的地理环境让罗平的旅游有着很好的客源市场。

2、交通:罗平,离昆明约3小时的车程(国道324:昆明与罗平相距217KM,该国道大车限速60KM/H,小车限速80KM/H)。汽车票价60元,菜花节期间每天都有从昆明开往罗平的旅游专列,行程约4小时,火车票价20-40元,如果包车前往的话,价格在300-400元/天。离曲靖市约3小时的车程。汽车票价45元。离兴义市约1.5小时车程(80公里),汽车票价25元。从昆明到罗平每天都有火车和客车,路况良好,旅游交通网络比较发达,因此交通也是罗平县旅游发展的一大优势。

3、资源:罗平境内旅游资源尤为丰富。近几年来,罗平和有关部门经多方努力、筹积资金进行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修通了125公里旅游环线,串起了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奇观——金鸡孤峰群、世界最大的自然花园——油菜花海、世界最蜜集的瀑布群落——九龙瀑布群,幽深险峻的鲁布革峡谷、神秘的地下电站、多彩多情的多依河和气势磅礴的十万大山等一系列精品景区、景点,构成了一条多姿多彩的旅游黄金线,吸引了众多的旅游者前往罗平观光游览。2001年被云南省政府优选为全省23个重点景区(点)和7个具有发展潜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景区之一。2006年,罗平分别以位居第3和第5的成绩跻身全国18家“中国优秀旅游名县”、全国66家“中国文化旅游大县”之列;2007年,在“中国县域旅游品牌评选活动”中,被评定为“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区)”之一。罗平县的旅游资源相对于云南其他地方来说是很具特色的,无论是自然景观还是节庆活动或是民俗风情,都能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享受,罗平县每年一届的文化旅游节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使得它在旅游市场很有竞争力,因此这相对于云南其他地方的旅游来说是一大优势。

4、民俗:在罗平境内生活着一个古老而奇特的民族——布依族,布依族是百越民族的一支,以江河为伴,百鸟百兽为邻,以竹木为屏障,当历史的进程到了二十世纪末,中国的物质生活发展到前所未有的富足时期,人们在解决了温饱以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日趋执着,对环境、生态、自然充满热望。布依族地区繁茂的森林竹海,清冽滋润的水流和丰富的生物物种。成了长期居住在喧哗都市及燥声污染的城里人梦寐以求的想往。罗平的国家AAAA风景区“九龙瀑布群”、国家AAA风景区“多依河”及“小三峡”“万峰湖”“十万大山”“万峰林”“黄金谷漂流”均在布依族地区,这就促使罗平县的旅游带动战略不能不以布依族文化作为罗平旅游文化的品牌。布依族是以歌传史,他们情感细腻,想象丰富,语言含蓄婉转,对人谦和热情,很少直抒胸臆,唱歌时特别注重意境的渲染,借形象说话,歌词语言生动形象,注重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递进、反复,顶针应用得得心应手。来到罗平旅游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个奇特民族的文化,因为他们的存在开辟了罗平不一样的旅游景观,因此这也是罗平旅游的一大优势。

二、劣势分析

1、旅游产品:罗平旅游主要是以节事游和观光游为主,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旅游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在国内以及国外许多地方都有各种独具特色自然景观,因此上面的优势如果扩大范围,或许就不是优势了,因此在观光旅游上市场竞争力有所欠缺,要让罗平旅游能够持续发展而不降温,我觉得应该增加一些休闲度假游的旅游项目。

1、资源开发:罗平县旅游景点虽然众多,且分布广泛,这有利于

带动更多地区经济的发展,但是也正因为其分布比较广泛,这也就客观上给景区的开发带来不便,也客观上阻碍了游人旅游的内心需求和旅游的欲望。从而成为制约罗平县旅游业发展的一个客观因素。诸如九龙瀑布,多依河,鲁布革三峡等距离罗平县城比较远,这样,不利于人们出游。其中主要的原因是旅游人员到这些旅游区住宿不方便,而返回县城又比较困难,因此除非自己有车辆,否则很少有人愿意到这些旅游区观光的。这些都是有待解决问题。

2、旅游时间:罗平每年一届的罗平国际油菜花旅游文化节可以带来大量的游客,但是油菜花具有很强的季节性,而且又是每年的二三月份,时间刚好是春节之后,这期间恰好是客运高峰期,相信给很多游客的出游都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3、旅游设施:罗平县旅游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这是罗平县旅游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而该问题主要体现在罗平县的接待能力不足之上,据相关介绍,每年菜花盛开这段时间,罗平县外来游客比较多。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县城里的旅舍,宾馆等都住满游客,并且,有很多游客没有能订到旅社,而连夜乘车到临县城去投宿。这让游客对罗平的形象有所偏差。

4、社会因素:要搞旅游发展莫过于加强宣传。罗平县每年举行菜花节,其目的就在于加强界进行宣传,搞好有关罗平县旅游事业。在菜花节刚举行的几年里是越开越红火,对外界也的确起到一定的宣传作用,可是人们的眼光在不断提高,同样的一件事如果看多了又没什么创新,那慢慢的就会失去效果。

5、自然灾害:因受60年不遇的持久旱灾,今年罗平县因供水不足造成各景区景观花草树木部分干枯死亡,今年油菜花花期比往年提早了半个月,往年春节期间油菜花开得正旺,也是旅游最旺的时刻,一般要持续到4月底才凋谢,可今年3月初就陆续凋谢了,金灿灿的油菜花海提前一个月谢幕,还造成辖区九龙瀑布群景区经常缺水、多依河景区河流水量减少、鲁布革三峡库区水位下降等,严重影响景观质量和效果。由此可见罗平生态的脆弱。

三、机遇分析

2009年1月15日,曲靖市、昆明市、昭通市、安顺市、黔西南州五州市政府在罗平签约,标志着滇黔五州市无障碍自驾车旅游协作区正式成立。无障碍旅游意味着彻底打破地方保护的“坚冰”,使旅游渠道更加通畅,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最终的受益者是游客。《滇黔五州市无障碍自驾车旅游合作协议书》的签署,打开了跨区域旅游的局限,为各地的旅游扩大了客源市场,对罗平而言这是一个机遇,罗平在云南是一个重点的旅游县,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而且距离曲靖和昆明都比较近,交通比较发达,可以开发了一条喀斯特山水风光之旅的旅游路线:昆明—石林—陆良彩色沙林—师宗菌子山、凤凰谷、五龙旅游小镇—罗平油菜花、九龙瀑布群、多依河—贵州兴义。昆明市又作为世界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旅游基础。近年来,其城市规模不断扩大、私家车拥有量激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昆明的私家车已超过25万辆,昆明可以成为自驾车旅游一个最庞大、最重要的客源市场。这样一种形式的旅游对游客的吸引力是很巨大了,因此对景区的要求也比较高,这是罗平旅游的一个机遇。

四、挑战分析

隆阳区旅游业发展SWOT分析 第6篇

摘要:保山,地处云南西部,自然条件十分复杂。既有雄伟险峻的高山峡谷,又有星罗棋布的山间盆地;既有保山坝型的断层陷落坝,又有潞江坝类的冲积河谷坝,还有腾冲附近的火山堰塞坝„„。保山,位于横断山脉滇西纵谷末端,高黎贡山、怒山南延的山系,东西各有澜沧江、怒江天险相卫,地形多样,气候温和,地地肥沃,物产丰富,旅游业丰富。关键词:隆阳区 旅游业 SWOT分析 建议

一、隆阳区总体概况

地处怒江山脉尾部、高黎贡山山脉之中,镶嵌于澜沧江、怒江之间。东经98°43′~99°26′,北纬24°46′~25°38′。大理州云龙交界,东距省会昆明593千米,西离中缅边境279千米,全境东西宽78千米,南北长96千米,全区总幅员面积为5011平方千米,其中山区、半山区占总面积的92.6%。

隆阳的设治,始自西汉武帝时期,初属益州郡。东汉以后置永昌郡、永昌节度、永昌府。原“保山县”作为政区名,是明朝中叶以后之事,明宏治五年,永昌举人文澍进京考中壬子科进士,皇上封他为太子太保,并把城邑西边宝盖山下部的松山嘉封给他。后来文澍便在松山居住,从此,松山就被人们叫做太保山。《明地理志》载:“嘉靖三年三月,改永昌,金齿二千户为保山县,”因县城设置在太保山脚,故县城便以太保山得名——保山县。清朝、民国时期继续沿用,新中国成立之后,仍沿用了30多年。其辖境则随时代不同而有差别,其治所的城址,也随历史的演变而变化。

近年来,隆阳区旅游业取的了一定的成绩,旅游收入保持了持续增长,旅游接待环境不断改上,旅游业在国名经济祈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但目前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许多问题,如旅游形象、特点不突出,旅游营销力度不够,知名度较低,对本区内相关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不足等都制约着隆阳区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分析隆阳区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各项优势、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助于扬长避短,充分利用自我优势发展具有隆阳区特色的旅游业,加快隆阳区旅游业发展。

二、保山旅游资源总体概况

主要景区有:保山滇西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 卧佛寺 古西南丝绸之路遗迹 诸葛亮营遗址 龙王潭 高黎贡山 梨花坞 霁虹桥 金鸡古镇 五月端午花街 双虹桥 惠通桥。

保山,古称永昌,开发甚早。因此隆阳古就是通商要塞,为“殊方异域”聚散之地,“南方丝绸之路”横贯全境,至今留有诸多胜迹;隆阳山川壮丽、风景优美,它神奇的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宾。曾令中外旅行家徐霞客、马克·波罗和大批文人墨士所倾倒而吟咏的“内八景”、“外八景”经修葺一新,可供观赏游乐的有:明月太保、龙泉雁塔、西山晚翠,梨花香雪、农民公园龙王塘、千里古道飞长虹、千姿百态金姆洞、金鸡卧牛寺,唐代古刹云岩卧佛寺,它在东南亚影响极广。雄踞区境西部的高黎贡山,从海拔3780米的主峰顺山下至海拔900米的山麓,形成独特的立体气候,完整的寒带、温带、亚热带生态体系。100多万亩浩瀚的原始森林中,有似剑刺空的山峰,如线如带的大小瀑布,清如明镜的温泉。

三、隆阳区旅游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区位优势

隆阳区作为保山市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通过国道320(大保高速公路)线东与大理、楚雄、昆明联系,航线通过省会昆明与国内主要旅游城市相连。隆阳区自古以来就是南方古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的主要驿站,现又是国道320线高速公路的要冲,向北连接怒江泸水,向南联系德宏潞西,向西直达腾冲。正在成为腾冲火山热海休闲度假旅游中心的后勤供给地,为龙陵、昌宁、怒江泸水等地输送游客,提供旅游集散地的服务功能。

隆阳区地处中国旅游圈与东南亚旅游圈、南亚旅游圈结合部和滇西北旅游区、滇西旅游区、缅北旅游区的中心位置,是滇西旅游区重要支撑地之

一、滇西精品旅游线的重要节点。周边有三江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腾冲火山热海旅游区、瑞丽江—大盈江国家风景名胜区、缅北旅游区、苍山洱海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及博南古道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滇西旅游区位于东南亚、南亚与中国的结合,是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实现中印缅孟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是构建中国—东盟、中国—南亚旅游双向通道的核心地带。区位优势明显,旅游发展前景较好。2 自然环境优势

隆阳区地势北高南低,有高中山、中山、低中山、山间盆地、低热河谷等多种地貌类型,属横断山纵谷南段。隆阳区具有高原山地西部型季风气候的特点,素有“天然温室”之称。总体来看,保山市隆阳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尤其适合开展度假、观光、探险、科考等多种旅游项目;且气候的垂直差异和水平差异为多种旅游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条件。怒江、澜沧江从境内流过,有江东河、水长河、金厂河、干沟河等河流,有北庙湖、大海坝水库等水体,还分布有众多的温泉,良好的水文环境为水上旅游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条件。隆阳区林业资源丰富,生物多样性突出,高黎贡山不仅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而且是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的组成部分。该区生物成分新老兼备,南北混杂,珍稀、孑遗、特有种丰富,是世界上山茶花、红花油茶、杜鹃花等植物起源中心,是“哺乳动物祖先诞生分化的发源地”、“雀界雉类和鸟类乐园”、“原始动植物的避难所”等。

优良的自然环境一方面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同时隆阳区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也孕育出了灿烂的历史文化,为隆阳文化之旅创造了条件。资源优势

隆阳区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种类齐全。按旅游资源的性质可以将隆阳区乡村旅游资源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自然旅游资源,另一类是人文旅游资源。在自然旅游资源中有高黎贡山—怒江坝干热河谷综合自然旅游地景观,芒宽江滩(怒江第一滩)、曼海江滩、龙王塘、玉泉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乡村旅游资源;还有以生物景观为主的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芒龙独树成林、亚洲大榕树、岗党村龙抱树、太保山等;在人文旅游资源中,有“蒲缥人”遗址、羊邑猿人化石、龙王塘旧石器遗址、塘子沟旧石器遗址、芒旦风情度假村、梨花坞、卧佛寺等。并且在这些众多的自然与人文旅游中,自然的因素与人文的因素并不是绝然分开的,许多资源兼具自然旅游资源的属性同时也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丰富多样的资源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并且隆阳区所具有的这些资源中,具备浓郁的地方特色,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条件。4文化优势 隆阳区是中原汉文化、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东南亚文化、南亚文化等的交汇地、文化多元性特征突出明显,主要体现在民族文化、多宗教文化、抗战文化、丝路文化等方面,并演绎成颇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哀牢文化、永昌文化、民族文化、知青文化和名人文化等。多元化、原生性和过渡性的文化环境,和谐的自然和人文本底,构成了隆阳区旅游各种优势的本底基础和旅游吸引力的核心。底蕴深厚的传统文化有机组合、交相辉映、和谐发展,构成隆阳区旅游竞争力的基本要素。

5、交通优势

隆阳区襟沧江而带怒水,素有“滇南锁钥”之称,是滇西的交通枢纽,中国最古老的国际通商大道——“蜀身毒道”的咽喉要道和物资集散地,历代对外开放的门户,著名的古代“南方丝绸之路”的要冲,是祖国内地通向东南亚各国的重要驿站,古代朝廷贡品“永子”、“料丝灯”的发祥地,滇西抗战的主战场,有抗战大后方重要的国际补给线——史迪威公路穿境而过。

国道320线(大保高速公路)横穿隆阳其境,使其成为内联滇西各地州的交通枢纽,外通缅甸陆上口岸的重要通道。区内公路四通八达,全长2000多公里,是建国前的8倍。隆阳有可起降波音737的二级机场。但隆阳区地处横断山脉,主要的交通是通过航空和公路。

四、隆阳区旅游业发展的弱势(Weakness)

1、起步晚,发展缓慢

2、旅游景区(点)比较分散,交通不便

隆阳区景点比较分散,没形成比较集中的旅游景区,且各景区之间交通不便。对团队游客的吸引度底。

3、区域竞争激烈、旅游相关产品结构过于简单

隆阳区地处滇西精品旅游区域的中心位置,是连接大理、丽江、德宏与腾冲几大旅游区的重大接点,与周边四大旅游区相比,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业发展潜力也有限。在不断扩大的旅游市场中,隆阳区也在赢限自己的市场空间,但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由于受到发展历史及资源条件的限制,旅游业起点低、旅游基础设施差,旅游吸引力低等问题较突出,对外竞争力较弱,旅游业发展面临的竞争激烈。

4、区域经济落后,对旅游投入有限

从隆阳区所处整个滇西来看,滇西地区是我省经济较为贫困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交通不便,该地区长期处于“一元经济”的结构中。没有大的工业为区域发展积累资本,财政收入微薄,大部分地区长期处于国家重点扶贫区域。保山机场及大保高速公路的开通,解决了隆阳区经济发展的瓶颈,但由于资源类型限制,第一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第二产业效益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再加之区内大量农业人口的存在,“三农”问题较突出,使隆阳区整体经济实力还较弱,社会发展现代化程度不高。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制约着政府及相关机构对旅游业的投入,旅游业发展长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

五、隆阳区旅游业发展的机遇(Opportunity)

1滇西旅游业的协同发展

以德宏、腾冲、大理、丽江等知名品牌旅游地旅游业发展的不断的成熟,滇西旅游业的发展将会进入到新一轮的区域旅游整合区,区域资源整合,区域联动发展,将加强云南省滇西旅游业的整体营销实力,同时滇西旅游资源的有机整合,以将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机遇。从旅游资源的数量、质量上及旅游业发展的进度上来看,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都与滇西各名胜景区差距较大,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从地理区位来看,处于德宏、腾冲、大理、丽江这些地区的夹缝之中,光靠自身的发展,机会较小,发展也会较慢。而滇西旅游业的整合,将使隆阳区由现在的“夹缝”位置,变为滇西旅游的一个集散中心,旅游区位优势的加强,将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2各项开发政策的实施

随着一系列相关政策的提出,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项:()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战略配套出台了很多有利于西部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会越来越重要,同时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将进一步提高人们出行旅游的可能性,创造更多的客源市场;(2)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将进一步加强隆阳区对外交流的力度,对于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开拓海外客源市场,加强与东盟地区的合作创造了机会。(3)云南省旅游业发展打造滇西精品旅游线路的政策。这一政策的提出及实施,将进一步加强滇西旅游业的发展,隆阳区作为滇西地区一个重要的旅游集散地,旅游业的发展也将受益于这一政策;(4)保山市特色旅游重点产业发展的政策。保山市已将特色旅游业作业本一项重点产业的发展,这使得旅游业在保山及隆阳区的发展得到了相关的政策支持与鼓励,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加快。

另外云南省政府提出的“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绿色经济强省和连接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等宏伟战略目标也将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 3客源市场的分流

从目前云南省滇西各旅游景区(点)旅游业客源市场状况来看,每年黄金周涌入这些地区的游客在不断的增长,这些地区的旅游容量也还较大。但从长远发展来看,现有的丽江、大理、德宏、腾冲的旅游容量将不断接近饱和,而其中的一些景区已开始老化。这将使游客选择其它旅游地区的可能性增加,隆阳区以其区位上的优势,成为游客出行目的地的机会也较高,目前关键的一点是隆阳区如何不断改善旅游接待环境来迎接这一机遇。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更多地富裕起来特别是广大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的推进,将使更多的人有机会去旅游,旅游活动也将变得越来越普遍,这将使得旅游市场不断扩大,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也会有更多的机遇;同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将使隆阳区广大农村地区加快发展,加快隆阳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进一步增强隆阳区旅游业的整体实力。5加入WTO的机遇

加入WTO两年来,扩大了我国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随着我国经济全面与国际接轨,将有助于国际旅游客源市场的潜力开拓和来华入境需求总量的增加;有助于我国旅游企业和管理进一步规范与科学化;将会有更多的外资流入,从而有利于解决中国旅游业的升级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也为我国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和发展提供良机;有利于我国旅游的对外开放和扩大发展等。为隆阳区旅游发展带来难得的机遇。

六、隆阳区旅游业发展面临的挑战(Treat)1.周边旅游景区带来的挑战

从隆阳区所处的旅游区位来看,东面有闻名已久的大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北面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西面则有刚刚发展起来的腾冲及德宏,这样一种位置一方面使隆阳区在连接这几大旅游区上起到了重要的集散地及中转地作用,可视为一种优势;同时,这几大旅游景区的存在,使隆阳区旅游形象的树立难度加大,旅游市场扩展面临激烈竞争。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是在众强林立中起步,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

2.开发与保护的矛盾

开发与保护之间的矛盾是旅游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中同样面临这一难题。随着全区旅游业的发展,一些景区旅游开发意识也得到了增强,但许多管理者、开发商以营利为目的对景区进行开发,不注重对资源、环境的保护,破坏了旅游资源,如对梨花坞的开发中,将山脚原有的一条河流填平,改建成停车场,使得原本就缺水的梨花坞景区质量大大下降;与此相反的是一些景区缺乏旅游开发意识或是开发意识不足,使得一些具备较好条件的人文旅游资源由于缺乏经费,年久失修,旅游功能大大下降,如板桥光尊寺,过去长期被作为粮仓,寺内文物破坏较严重。3.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加入WTO一方面为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加入WTO后,我国旅游业、云南省旅游业将逐步与国外接轨,隆阳区旅游业的发展也必须适应这种变化;同时旅游开发市场也将向外资开发,国外旅游开发企业,旅游经营管理企业的进入,将使国内旅游业的发展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要求国内从事旅游业的相关机构转变思想,更新管理意识,积极应对新的挑战。

夏季旅游业swot分析 第7篇

一、绍兴市概况:

绍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是著名的水乡、桥乡、酒乡、书法之乡、名士之乡,也是中国经济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被称为“东方威尼斯”。绍兴位于长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西接杭州,东临宁波,北濒杭州湾。绍兴地处杭州湾南岸,会稽山北麓。东与上虞市(县级)接界,东南和西南分别与嵊州市(县级)、诸暨市(县级)毗邻,西和西北部与杭州市萧山区接壤,北部濒海,腹部横亘越城区。位于北纬29°42′02″至30°19′15″,东经120°16′55″至120°46′39″;东西宽46.6公里,南北长68.5公里,周边长356.59公里。绍兴市下辖绍兴县、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县和越城区。总人口429万,其中市区人口32万。境内地势呈西南高,东北低,山脉、平原、海岸兼有。受江山——绍兴大断裂影响,西南部山丘与东北部平原间,界限比较明显。东北部为水网平原,西部为丘陵山地,丘陵山地约占全市面积的2/3。绍兴有丰富的水资源,矿产资源,人力资源等。

境内四季分明,气候湿润,光照充足,年平均温度16.4。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处于中、北亚热带季风气候过渡地带,季风气候显著,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丰富,湿润温和。“三大盆地”气候各具特色,局地性小气候资源丰富,但洪涝、干旱和低温冷害等常有出现。

从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开始,绍兴至今已有约7000年历史。绍兴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历史博物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都可以在此找到遗存、得到印证。越国古都筑城于公元前 490年,是春秋时期140多座诸侯城中6个幸存者之一。历史上曾两度为都。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治水英雄大禹归葬于此,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发愤图强于此,书圣王羲之超凡绝伦的《兰亭序》作于此,陆游千古爱情绝唱的《钗头凤》题于此;范蠡、西施、嵇康、贺子章、徐渭、秋瑾、蔡元培、鲁迅、周恩来等等历史人物都哺育于此、根植于此。毛泽东有诗赞:“鉴湖越台名士乡。”

绍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迅速。专业市场继续推进,房地产、交通、信息、物流业不断发展壮大。环境建设加强,城乡面貌呈现新气象,人民生活也达到新水平,绍兴正在逐渐发展成一个经济繁荣、科教发达、生活富裕、环境幽美、法制健全、社会文明的新型城市。

二、绍兴地区旅游业(主要是人文旅游)发展swot分析: 绍兴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S):

1、文化遗存十分丰厚、完备。从史前古文化遗迹、舜尧遗迹、越国故址、秦汉碑刻、唐宋摩崖到明清故居,可谓一应俱全。据统计,绍兴的名人史迹、人文活动、人事记录这三项数据多达168个,占全省资源的31%,绍兴被称为一座中国人文历史的“没有围墙的博物馆”是名不虚传的。各朝各代的名人史迹、底蕴深邃的民俗风情与民间艺术,广泛众多的历史事件公同构成了辉煌灿烂的绍兴

文化。这一历史文化的深度和厚度,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2、绍兴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中国越文化的中心。而越文化是中国历史上三大文化之一。绍兴地处我国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之间,是我国古代南方百越文化的中心,又是春秋越国都城。这几千年丰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及其中心地位和影响,在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上是首屈一指,无可替代的。

3、绍兴名人文化独领风骚。绍兴的历史名人占了全国的1/30,而且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舜禹、越王勾跳、西施、王羲之、陆游、鲁迅等为代表,曾在绍兴生活过,并可以成为名人的,甚至是伟人的至少有97位之多。他们留下的史迹、故居、记事及文学巨作,一直裴声海内外,成为我国和世界物质与非物质遗产宝库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是一部活生生的文史教科书。

在以上人文旅游资源特质基础上,绍兴所衍生形成的“三乌文化”、“酒文化”、“桥文化”、“兰文化”、“石文化”、“戏曲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等,又为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增加了独特地域文化个性。

绍兴人文旅游发展的竞争力也是十分明显的。除了以上所述的资源优势,在全国、全省所占有的独特地位外,这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绍兴已逐步走出了一条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发展相互支持、协调发展的和谐道路,大大提升了绍兴城市的品位和文化核心竞争力。还应当指出的,绍兴是经济大市,2005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440亿元,同比增长13.3%,在浙江省11个市中排名第四;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17516元,同比增长12%,省内排名第三,强大的经济实力为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良好的地理位置,四通八达的交通条件,以及较好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也为绍兴旅游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劣势(W):

1、深厚的人文底蕴与大众化市场的口味有一定的矛盾。绍兴的人文资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但正是因此而显得有些曲高和寡、目前来绍兴的游客大都以观光为主,他们对于景点的游乐性、趣味性的要求较高,这同绍兴古朴凝重的景点风格有一定的差距。

2、景点规模小且分散,观赏性不高。绍兴有很大一批景点其实处在一种悬于高阁的境地,由于景点规模小,又不具备很好的观赏性,旅行社不愿意将它们列入游览线路;同时不少景点鲜为人知,甚至本地人也未必知晓。如一些名人故居及古宅,虽久负盛名,仅却终年人迹罕至,冷冷清清,这些都使得景点入不敷出现象严重,进而带来维修不善等后果。

3、绍兴的人文资源属于不可再生性资源,一旦被破坏,就很难修复;目前尚有大量文物和遗产有待保护。同时由于资源的年代久远,加大了保护的难度。这都使得绍兴在开发过程中相对资金投入较大,经济效益不明显,进而造成融资比较困难。

机遇(O):

1、1999年绍兴“创优”成功,成为首批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创优”为绍兴带来的不仅仅是一个桂冠,还使得绍兴的各项基础设施以及旅游配套设施得以完善,许多多年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如管理体制、水资源保护和开发等等,都借助“创优”得到了比较好的解决方案和途径。2004年绍兴被评为十大 “最

佳中国魅力城市”之一,使得绍兴在全国的知名度、美誉度得到了扩大和延伸,同时也为绍兴的旅游产业注入难以估量的无形资产。

2、旅游者的旅游方式正在改变,以往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将会减少,旅游者行为变得更为理智和成熟,对于景点的深层次的文化背景、内涵的求知欲、新奇感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这对于绍兴而言无疑是个有利的趋势。

威胁(T)

1、区域竞争十分激烈。周边地市如金华、温州等,都在大力发展旅游业,而且都各具优势。绍兴如何能利用自身资源的独特性使得游客能在绍兴增加停留时间和支出将是一个重大的挑战。

2、同类型城镇游被别人占得先机。照理,绍兴的水乡古镇应该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及时得到开发利用,而周边城镇如乌镇、织里,已经在业内打响了品牌。绍兴如何重新树立水乡品牌,与这些已经在人们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城镇进行角逐,扭转目前的不利局面也将是一个挑战。

结论:绍兴市旅游业有发展,但现状不容乐观绍兴历史文化深厚,人文景观丰富,有着旅游资源得天独厚的特色和发展优势。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的重视,绍兴旅游业近几年开始有了稳步发展。但绍兴旅游景点散、小,缺规模,少主景,留不住游客的现象仍未改观,对绍兴珍贵的旅游资源的保护机制也不够健全。因此,绍兴作为一个旅游资源大市的潜力还远未发挥。认识并克服发展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才能使绍兴旅游业继续健康、稳步、快速发展,确保其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让旅游业成为绍兴新的经济增长点而逐步把绍兴建设成为旅游产业大市。

三、对发展绍兴旅游业的建议

1.抢救性保护

应当认识保护的重要性。现在正处在经济建设、现代化建设的高潮中,“重建时代”的到来、“旧城改造”的加剧,直接威胁着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产,剥夺着子孙后代赖以发展的权利。抢救保护虽属无奈、被动,但十分有效、非带重要。近百华的风雨斗争和建设历程,古城许多文化遗存已被破坏和湮没,留下的只是一些“历史碎片”,再不能让“碎片”丧失殆尽。要充分贯彻“以防为主,以治为辅,防治结合”方针政策。

绍兴的许多人文资源由于历史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比如原有的古民居建筑遍布城内,但随着城市化进程,大面积的民居被拆除,剩下的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而且面积小,分布散乱。这些人文资源部属于不可再生性的旅游资源,对于这些资源.我们尤其要予以重视,无论当前是否有利用价值,应当立即采取保护措施。

2.发掘内涵提升品质

绍兴具有几千年的历史文化积淀,有看许多内涵丰富、引人入胜的人文遗迹和遗产,但从目前的开发情况来看,绍兴诸多文化都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掘和利用,比如越文化、酒文化等等,在近行这些文化的发掘过程中还应当注重资源品质的提升,以顺应目前旅游的新趋势。

现代旅游的模式在逐步由单一的观光度假走向多元化,体验式旅游是其中的主流模式之一,创造一些旅游活动能够使旅游者参与其中,使旅游者获得新鲜的感受,给旅游者留下深刻印象。绍兴的许多人文旅游资源都具备开发这种旅游模式的条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客源适当进行调整,提高个性化的服务,就能够似的旅游者获得独特而又新奇的体验,从而提升了这些资源的品质。

3、整体规划开发

一直以来,绍兴的旅游资源,尤其是众多的名人故居都因为规模较小,而且分布过于分散,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而被束之高阁。目前绍兴的人文旅游,主要是依靠有限的几个景点在支撑着,如鲁迅故里、兰亭、柯岩等,其他许多人文资源,都处在一个比较尴尬的局面:想要保护,但缺少资金来源;想要开发,但缺少旅游价值的认同。的确,绍兴很多人文资源,由于“小”而“散”,再加上缺少整体规划和开发,很难吸引旅游者的目光,但并不能说因为这样就失去了开发的必要。在这些资源当中,有许多是能够充分体现绍兴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比如众多的名人故居、独特的绍兴黄酒制作工艺、越文化遗址、石文化等等。—方面,通过整体规划和开发,可以让这些资源形成几个文化系列,通过产品和线路将它串联起来,再由相关部门进行宣传推介,从而丰富绍兴人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形象;另一方面,对于这些资源的开发或许并不能让它们为自己产生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开发这些人文资源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要依靠它们来赚取更多的门票收入,而是要通过它们充分展示绍兴的整体文化,吸引旅游者延长在绍兴的逗留时间,从而增加绍兴的旅游总收入。

4、民本教育

对于人文旅游思想的研讨不能只局限于行业内或少数人中间,而应当让其成为整个城市居民的话题,让人文旅游的思想深入人心。只有全民的人文素质提高了,从小热爱人文,尊重历史,崇尚遗产,使得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文化成为共同的价值观念,人文旅游才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同时通过一定的教育手段让绍兴的居民从小就建立起人文旅游意识,让大家知道人文旅游对绍兴的重要性,从而知道城市居民共同来保护人文旅游资源,进而在意识上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5、历史文化与自然生态相结合借鉴外地成功经验,结合绍兴市人文、山、水实际,组织实施富有历史文化名城与自然生态特色相结合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在发展人文旅游的同时发展水乡旅游。让旅游者可以充分体验“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意境。

6、出台优惠政策

出台加速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深入贯彻旅游建设“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体一起上,自力更生和利用外资一起上”的方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广开筹资渠道,依靠全社会力量,组织建设资金,促进绍兴旅游事业快速发展。

7、加强管理,改善环境

加强旅游行业管理,改善旅游环境。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市旅游业管理体系,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严格旅游执法。加强对旅游服务行业管理,防止宰客、骗客现象发生,切实维护游客正当权益。以过“硬”的服务质量,优越的服务环境,促进和提高旅游行业自身的综合经济效益。

8、突出特色,加快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产品产业是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产业之一,尤其是旅游纪念品、旅游工艺品和旅游食品,如各地旅游资源,一般不会发生产品雷同,且比发展其他产业所需的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

夏季旅游业swot分析 第8篇

临夏回族自治州位于甘肃省西南部, 东临洮河与定西市相望, 西倚积石山与青海省毗连, 南与甘南州相连, 北濒湟水与兰州市接壤。全州有22个民族, 少数民族占全州总人口的56%, 其中东乡族和保安族为临夏特有的少数民族。临夏平均海拔2000米, 境内属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6.7℃, 年降水量500毫米。临夏历史悠久, 文化灿烂, 古称桴罕、河州、导河, 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州古道的重要驿站, 地处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地带, 是西部牧区与中原农区的重要商品集散地, 素有“河湟雄镇”、“西部旱码头”、“茶马互市”之美誉。临夏州民族风情独具特色、自然风光奇特秀美、人文景观多姿多彩, 在甘肃乃至西北都具有一定的旅游开发比较优势。

二、临夏旅游业SWOT分析

㈠S (Strengths) ——优势

第一, 旅游资源种类丰富。临夏州文化古迹荟萃、民俗风情浓郁、自然风光秀美。按照国家旅游局和中科院地理所编制的《中国旅游资源普查分类系统》分析, 临夏在全部68种旅游资源基本类型中拥有45种, 占66.2%[1], 可谓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第二, 回族、东乡族、保安族等民族风情浓郁。临夏州是多民族繁衍生息的热土, 全州共有回、汉、东乡、保安、撒拉、土等22个民族。全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中, 临夏占有6个, 共104.7万人, 占总人口的56%;其中东乡族、保安族为临夏独有。众多的民族、迥异的民俗风情构成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其中最具旅游吸引力的地方是全州有2500多座清真寺和140多座拱北等民族建筑物[2]。

第三, 古生物遗迹品位高、具有垄断性。发掘于永靖县境内, 距今约1亿7千万年的恐龙足印化石群, 密集程度之高在国内外罕见 (在2平方公里的区域内, 发现了270个恐龙足印化石) , 且享有三个世界之最。即:单体最大 (最大的即为150cm×142cm) 、清晰度最高、保存最完好。另外, 和政县现已征藏收集的古动物化石近5000件, 其中包括距今约1300万年前的铲齿象动物化石;距今约7000万年前的三趾马动物化石, 和政羊化石及剑齿虎化石等[1]。这些古生物化石种类之多、保存之完好、品位之高、世所罕见, 具有垄断性。

第四, 黄河风光和生态景观特色鲜明。临夏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交汇带, 地质条件特殊, 自然资源类型丰富多样。临夏不仅有积石峡、寺沟峡、刘家峡、盐锅峡等千姿百态的峡谷地貌, 而且有太子山、盖新坪、松鸣岩、莲花山、凤凰岭等多姿多彩的森林草原景观。同时临夏既具有独特的黄河风光, 又有奇特的炳灵石林丹霞地貌。

第五, 气候资源优势突出。临夏属大陆性半干旱半湿润气候, 年平均气温6.7℃, 年降水量500毫米, 气候宜人, 空气清晰度好, 富氧离子多。夏天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冬天是避寒养身的好去处。

第六, 区位条件优越。临夏地处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接壤地带, 是东部农区和西部牧区结合部, 自古商贸发达, 是古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甘州要道的重要驿站, 是主要的商品集散地, 有“陇上八州之首”、“河湟雄镇”、“西部旱码头”之称。临夏北与甘肃省会兰州市相距149公里、西与青海西宁相距270多公里、东距甘肃旅游重地天水近400公里, 区位条件优越。临夏地处甘肃旅游南线的中段, 是回藏风情草原风光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也是甘肃南部至九寨沟旅游路线的必经之地。

㈡W (Weaknesses) ——劣势

第一, 资源分布零散, 难以形成集聚效应。临夏旅游资源丰富, 但分布广泛, 散布在全州各县市及边远山区。例如, 生态型自然景观散布在北部永靖县境内的刘家峡、西部的积石山县、中部的临夏市、南部的和政县、广河县;古文化遗址散布在从西部到东部再到南部的辽阔地域上。资源在地域分布上的零散性, 难以规模开发, 也难以形成集聚效应。

第二, 高品位资源载体不清晰, 资源保护有待加强。临夏旅游资源中部分品位高的资源载体不清晰, 例如文化遗址, 不少现在就仅剩下“名副其实”的遗址。载体不清晰所导致的结果就是资源的可视性差。对一般的旅游者而言, 难以对他们产生巨大的吸引力。由于资金和技术匮乏, 加之遗产遗迹保护意识薄弱, 和政古生物化石和恐龙足印化石群保护措施乏力, 目前恐龙足印化石群仅用塑料布遮盖。炳灵石窟、蝴蝶楼等文物的维修、保护也亟待加强、完善。

第三, 旅游开发缺乏精品, 市场形象不清晰。临夏旅游开发还仅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和组合上, 新产品、特色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 特别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特色挖掘不够, 缺少有影响力的拳头旅游产品。虽然, 作为临夏旅游业“领头羊”的“黄河山水风光游”、“民俗民风体验游”、“森林生态休闲游”三大品牌已稍具规模, 但美誉度和吸引力不足, 在与同类产品和周遍旅游城市的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临夏旅游业起步晚、层次底、规模小、市场培育不完善、缺乏形象鲜明的旅游市场形象。除刚形成的永靖黄河三峡品牌, 和政的松鸣岩品牌外, 其他形象不突出, 难以形成良好的社会口碑和市场形象效应。

第四, 营销乏力,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临夏虽然有许多极具特色甚至垄断性的旅游资源, 但从政府到地方营销意识单薄、宣传力度不强, 这就造成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现象。近年来, 尽管临夏政府在旅游产业方面, 尤其对主要景区的投资比较明显, 但是相对于旅游业发展本身具有建设周期长, 资金消耗大的特点而显的微不足道, 旅游业自身又处在初创阶段, 市场成熟度较低, 吸引外来资金的能力有限, 这就造成了临夏开发旅游产业的最大劣势。

第五, 基础设施落后, 旅游“六要素”发展不平衡。临夏旅游基础设施落后, “旅游六要素”之间协调性、均衡性差。如州内目前的交通形式仅限于公路运输, 路况差且等级不高, 部分景点可进入性差。住宿条件和接待能力有限, 饮食单一, 旅游商品开发不足。旅游景区内缺少娱乐设施和参与性文化活动, 大多都是观光性产品。旅游产品静态展示多, 吸引游客参与的活动少。产品结构单一, 客人到这里基本上是“白天观景, 晚上观屋顶”, 造成客人逗留时间短, 消费少。

第六, 行业人才匮乏, 经营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临夏旅游管理部门中有旅游管理知识背景或从旅游行业中成长起来的人很少, 尤其缺乏具有专业知识素养和业务技能的旅游经营人才、旅游营销人才、旅游企业业务人员和服务人员。全州2600多旅游从业人员中, 大专以上学历占15.73%[1], 整个行业人才匮乏, 经营管理相对滞后。

㈢O (Opportunities) ——机遇

第一, 周边市场成熟带来的市场空间巨大。临夏处在诸多旅游热点包围中。东部是国家级旅游城市天水, 南边甘南州夏河县具有世界知名的藏传佛教圣地拉卜楞寺和旅游景点桑科草原, 西部有青海西宁著名的藏传佛教圣地塔尔寺和青海湖, 同时, 临夏还处在甘肃至四川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的旅游热点线路上。临夏周边旅游区发展成熟, 对临夏具有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发育相对成熟的周边旅游市场和州内局部旅游市场将为临夏旅游发展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给临夏旅游业发展带来较大的市场空间。

第二, 自驾车旅游的盛兴, 城市居民出游自然、民俗旅游地愿望强烈。近年来, 国内旅游消费趋势发生很大的变化, 呈显出两大特点。一是随着城市家庭小轿车的增多, 以家庭为主体的自驾车短途旅游正成为旅游市场当中的一支新生力量在快速的发展, 临夏州作为兰州的“后花园”有很大的市场机遇。二是自然旅游地和民俗旅游地越来越受到城市人民的喜爱, 尤其具有参与性的民俗体验活动和农家乐产品倍受青睐, 临夏浓郁的民俗风情和秀美的自然景观对游客有较大吸引力。

第三, 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世界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环境中, 各地政府对旅游业都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制定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临夏州政府已经把旅游业确定为主导产业, 设立了旅游发展专项基金, 成立旅游业发展协会, 出台了许多有利于旅游业发展的方针政策。同时, 加大对旅游业的投资和城市及景区景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引导开拓旅游市场, 使旅游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成为临夏经济新的增长点。

㈣T (Threats) ——挑战

第一, 市场竞争和同质产品带来的挑战。临夏州周围有多个成熟的旅游品牌, 如天水、武威、敦煌、青海等许多都是国家级旅游城市, 有很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其次, 距临夏最近的甘南藏族自治州旅游业发展也十分迅速, 成为甘肃乃至全国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最后, 周边市场的同质同类产品将带来竞争, 例如, 东边麦积山石窟与炳灵石窟的同质竞争;南边桑科草原、九寨沟与临夏州山水生态旅游的同质竞争等。

第二, 开发过程中地方文化失真带来的挑战。地方特色文化和民俗文化在旅游开发过程中过于“商业化”和“舞台化”, 使旅游资源丧失原有的真实性和价值, 严重威胁其发展。如有些民族特色十分浓厚和古建筑较多的街区和旅游区 (点) 在开发建设中一味追求豪华、现代, 而丧失了民族文化和建筑原有的价值和特色;还有比如在开发少数民族民间艺术和生活风俗的过程中过于“商业化”而失真, 从而失去其核心吸引力。

第三, 生态的脆弱性给旅游开发与发展带来的挑战。旅游资源作为一种资源在其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遭受到破坏, 而绝大多数旅游资源都具有易于破坏难于再生的特点。此外, 由于旅游需求的“日益差异化”, 要求景区提供的旅游产品必须多样化, 才能满足旅游者多样化的旅游需求, 而多样化旅游产品的开发, 有可能造成景区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乃至退化。因此, 随着景区知名度的提高和游客的日益增多, 如何维护好临夏州生态的丰富多样, 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已成为一大问题。

三、临夏旅游业开发策略建议

㈠创新融资方式,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资金投入是把资源变成商品的必备条件, 而体制的合理性是影响融资的一个主要因素。根据中外旅游开发融资经验, 任何一处旅游区很难完全依赖自己的资金进行开发, 须借助外来资金。从临夏旅游开发主体来看, 基本上是“政府主导型”, 投资量少且单一。这种投资的严重滞后, 给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极大障碍。因此, 必须创新融资方式,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第一, 政府主导, 市场化运作。临夏政府及相关单位应积极向上争取旅游专项资金, 并应把旅游项目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当中。财政投入是实施“政府主导”的具体体现, 各级政府都应把发展旅游业的投入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拨出专款, 专门用于旅游业的发展。实行旅游资源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 积极鼓励和支持个人, 社会及各种经济成份参与旅游资源和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建设和投资经营, 不断强化市场融资功能, 促使多元化融资体系的形成。

第二, 实行政策倾斜, 扶持旅游业快速发展。临夏政府及相关单位应充分认识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 牢固树立发展大旅游、开拓大市场、培育大产业的思想, 实行产业扶持政策, 要大力倡导民办旅游, 在资金引进和外界企业投放上给予优惠政策, 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如:将部分城市规划外的荒滩、荒山按照招商引资政策免费供给投资者, 也可将某些景区若干年的经营权或其它无形资产转让, 回收资金开发其它景点和旅游项目。) 制定旅游开发和投资激励政策, 通过各种方式吸引社会闲散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和外资投资旅游业, 解决临夏旅游业开发的资金瓶颈问题。

第三,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 增强竞争力。积极引导旅游企业通过深化改革, 转换经营机制,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通过改制、改组、控股、兼并、租凭资产重组等形式, 扩涨旅游企业规模, 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先进的经营方式、服务模式和管理手段, 诚信经营, 个性化服务, 专业化发展, 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打造企业品牌形象, 引导企业走联合发展之路, 扶持和培育大型旅游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 增强竞争力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㈡定位目标市场, 多渠道全面营销目前,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 必须要确立一个目标市场, 围绕目标市场制定并选择推行营销策略, 以满足目标市场的需要。

第一, 准确定位目标市场。临夏应根据其地理位置、产品特点、定位目标市场。首先, 继续以省会兰州的“后花园”为主题, 宣传口号重点开拓以兰州市及周边城市为主攻对象的一级市场, 组织“一日游, 二日一夜周末游”等;其次, 以独特的临夏民俗风情和世界级的古生物遗迹主攻国内其它城市和中东阿拉伯及海外市场。

第二, 多渠道全面营销。市场经济体制下适时适宜的促销策略对产品的销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旅游提供的是一种“精神产品”, 是一种“心理消费”, 并不是人们的“必需品”, 旅游的“卖点”是在心理作用驱使下产生的, 所以促销显得尤为重要。在营销中充分发挥政府在营销中的主导功能, 通过广告、公关、节庆活动、优惠促销等多种营销手段, 积极与旅行社、旅游代理商、知名旅游网站合作, 建立多渠道的营销网络。

㈢塑造旅游形象, 实施品牌战略体系

第一, 塑造旅游形象。旅游形象是一个城市或旅游区域在旅游市场上的地位和形象, 也就是旅游者和潜在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感知反映和主观评价, 独特、鲜明的旅游形象有招徕游客和增强市场竞争力的作用[3]。临夏应围绕“彩陶之乡、花儿之乡、古动物的伊甸园、民族建筑艺术的博览园、大禹治水的源头, 中国西部汉码头”六大文化主题确定旅游整体形象和形象宣传主题。即, 临夏旅游整体形象应为:“集民俗体验、休闲观光和探秘考察为一体的自然生态旅游度假地”;旅游形象宣传主题应为:“古动物的伊甸园、中国的小麦加、您还未去的一方处女地”。

第二, 实施品牌战略体系。临夏作为一个旅游业刚起步的旅游区域, 实施品牌战略体系、有利于提升临夏旅游在旅游市场上的地位和形象。根据临夏实际和资源分布情况应确立以南部古生物生态旅游区、中部民俗文化旅游区、北部黄河风景旅游区为主要区域的三大核心旅游区;推出“黄河山水风光游、森林生态休闲游、临夏民俗风情游、河州文化巡礼游、史前生物探秘游”等五大品牌。

四、结语

综上所述, 临夏旅游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发展, 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营销乏力、资金短缺、形象模糊、人才匮乏等问题。我们必须客观认识临夏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依托资源优势, 把握机遇, 克服劣势与威胁, 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 全面整合资源, 实施资源转换战略, 品牌营销战略;努力探讨有效的融资机制和科学规范的管理体制;积极开拓旅游市场, 大力发展旅游产业, 为临夏经济快速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通过对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业开发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SWOT分析, 针对临夏旅游业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出创新融资方式, 深化旅游体制改革;定位目标市场, 多渠道全面营销;塑造旅游形象, 实施品牌战略体系的开发策略建议。

关键词:临夏回族自治州,SWOT分析,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蓝强.对加快发展临夏旅游业的战略思考[EB/OL].http://www.linxiatour.com/news/detail.asp?n_id=147.

[2]李祝舜.临夏回族自治州旅游资源及其开发探讨[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4, ⑷.

上一篇:宣誓大会讲话稿下一篇:相遇的那年的散文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