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2024-05-19

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精选8篇)

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1篇

我国水利投融资方式及体制改革研究

李 栋,褚春超

天津大学 管理学院,天津 300072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利建设任务将更加繁重,如何根据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取向,改革并完善水利投资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并建立长期稳定的水利投资渠道,关系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

A 我国水利投融资现状分析

A1 我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取向对水利投融资的影响

水利建设投融资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政策取向的影响很大。这两年中央水利投资中国债资金的比重超过60%,为水利建设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但是如果没有新的水利建设投融资渠道,随着长期国债的逐减,水利建设甚至是水利事业的发展也将受到很大的影响。

从我国推行税费改革的情况看,“两工”政策取消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的主渠道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A2 水利本身自身融资能力差,财政又很难到位

水利工程建设一般经济效益显现滞后,但社会效益巨大,水利建设很难在资本市场中进行有效的融资。既然水利建设很难进行有效的投融资,而中央投资的水利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又很难到位,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利的发展。A3 水利投资未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随着改革深入,经济转轨,国家对水利工程的维护管理费的减少,水利行业效益又低下,又缺乏市场吸引力的投融资政策,使水利投资机制很难形成良性运行机制。

A4 水利投融资政策不健全

在水利产业中,存在大量的综合利用多功能水利工程,既有非经营性资产,又有经营性资产;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由于水利产业政策的模糊,使得操作有诸多的困难。水利建设中有部分属于经营性项目,如供水供电项目都能吸引民间和外商投资,但缺乏吸引民间和外商投资的激励政策和完善的基金等措施,影响了水利的投融资。

B、国外的水利投融资经验

国外的水利投融资经验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投资政策。在美国,首先明确划分投资主体及其事权。水利项目和建设与开发,政府占60%绝对的投资主体,其次按水利事权的划分实施投资主体分摊投资。在日本,水利资金投入以国家和政府的资金注入占主导地位。

(2)融资政策。美国和日本政府通过提供优惠贷款、向社会发行债券、建立政府基金、社会团体捐赠、向受益区征税等多元化方式进行融资,资金融通方式与使用结构多样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并存。政府投资只有一小部分资金是无偿的,绝大部分资金是通过市场化进行借贷的有偿使用行为。水利资金的使用,防洪工程较多地依靠政府拨款,而水利和城镇供水项目较多地依靠发行债券。

(3)补偿政策。一些发达国家家非常重视水利项目的运营成本的补偿,如美国,防洪与改善生态环境等公益性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费主要由各级政府财政拨款或向保护区内增收地产税开支。日本则实施分摊补偿政策,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费用的补偿一般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负担50%~80%,农民负担其余部分。

C、我国水利投融资方式研究

水利基本建设项目的投资来源,除了政府拨款以及政府政策授权收费的基金外,主要融资方式有以下几种。

C1 TOT融资方式

TOT是转让经营权。它是指水利主管部门一次获得转让经营权的投资,而投资方则在经营期限内收回投资并获得收益。对于政府来说,在一个特定时期,转让经营权利大于弊,这主要表现在:(1)TOT融资方式与我国现行经济体制改革者相适应,符合国有企业改革大方向;(2)TOT融资方式可以减少国家外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分散政府对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风险;(3)TOT融资方式有利于提高水利工程的技术管理水平,中快我国水利现代化步伐。

C2 BOT融资方式

BOT是建设——经营——转交。其基本含议是由政府和项目发起人签订特许权授让协议,再由项目发起人组织成立的项目公司承担水利工程的融资、设计院、建设、营运和维护的任务。在规定的特许经营期内,项目公司拥有该公司的收益权和经营权,弥补经营开动并获得预期的回报;在特许经营期结束后,再将项目无偿移交给水利主管部门。BOT融资在国内外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融资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据引资方和投资方的不同情况和需求又演变出各种变形。

C3 证券融资方式

目前,国际金融主要包括三大趋势:证券化的趋势、国外业务重要性日增的趋势以及金融市场日益全球一体化的趋势。而证券融资是在国内外金融市场上发行各种股票、债券等证券筹集资金的一种直接融资方式,已成为资本运动的主流。从中国的情况来看,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筹集资金的规模已越来越大。

C4 ABS融资方式

ABS是资产证券化,它是以待建项目所拥有的资产为基础,以该项目的未来收益为保证,通过在国内外资本市场发行高档证券来筹集资金的一种证券融资方式。其目的在于通过其特有的提高信用等级的方式使原来信用等级较低的项目照样可以进入国际高档证券市场,利用该市场信用等级、债券安全性和流动性高、债券利率低的特点,大幅度降低发行债券、筹集资金的成本。

D、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建议

(1)健全水利的投资机制。一是划清水利项目的类属,明确市场与政府以及各级政府投资分摊比例。二是完善政府财政投入机制。政府财政投入机制包括财政投入稳定增长的机制、财政补偿机制和财政信贷机制三个方面的内容。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水平必须保持与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水平的协同性,从而需要水利财政投入稳定增长。

(2)建议灵活有效的融资机制。一是调整水利融资政策,形成新的有效率的水利融资政策;二是改善融资环境,规范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三是创造新的融资方式,以独资、合资合作、BOT等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四是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利用外资,鼓励国内外投资者以多种方式参与水利建设。

(3)培育规范化的水利市场主体。一是转变水管主体的性质与职能,建立水利经营管理的法人实体;二是加快水利产权制度的改革,对现有水利资产实现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的分属,然后将水利资产的法人财产权赋予给水利经济实体,使水利经营实体真正承担起保值增值的责任。

(4)完善投资回收补偿机制。对属于产业部分的水利项目,关键是要理顺水价,同时运用财政、金融和税收手段,使供水收入达到弥补运行费用和水利设施投资的水平;对防洪等公益型项目的运行维护管理,各级财政要足额支付。

(5)加强水利投融资法制建设。各级政府和投资主体之间的投资分摊、权责利的保障要通过立法进一步明确。水利工程的立项、审批程度、水利价格政策、节约用水政策、水污染防治政策等,也要通过立法予以明确。

E、结语

水利投融资问题事关整个水利工程的建设和发展,提出水利工程投融资方式及体制改革思路,旨在为制定水利发展战略提供相应的依据,从而建立起国家投资主体为主,社会投资主体逐步加强,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资金,实行制度创新、资源与资金置换机制和企业化水利工程投资机制相结合的水利投资新体制的框架。

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2篇

市委第二调研组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推进我市水利改革发展,根据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们围绕重点加强水利建设投融资问题,采取各县区、各金融机构发放调查摸底表、深入洛南县实地调研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水利建设投融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水利建设投融资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水利建设,按照中、省的部署和要求,不断加大力度,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着力加快水利设施建设,有力推进了水利事业发展。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累计投资达到26.53亿元,是“十五”时期6.3亿元的4.2倍,先后建成了一大批防洪保安、农田水利、城乡安全饮水、水土保持等重点水利工程,城乡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显著改善,为建设生态商洛、推进率先突破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一)财政投资不断加大,占水利投资的主导地位。全市水利建设投融资结构中,突出以财政投资为主,中央财政投资占主导地位,省、市、县投资逐级减缓。统计显示,“十一五”期间,各级财政累计投资达到14.95亿元,占全市投资总额的61.86%。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1.77亿元,占总投资的44.36%;省级财政投资3.18亿元,占总投资的11.98%;市级财政投资0.55亿元,占总投资的2.07%;县级财政投资0.91亿元,占总投资的3.43%。

(二)金融投资逐年递增,为水利建设提供了重要支撑。近年来,各级金融机构不断创新服务方式,加大信贷融资力度,大力支持水利建设,信贷投资规模逐年递增,为我市重大水利建设提供了有力的信贷支持。据不完全统计,“十一五”期间,全市金融机构累计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37亿元,占总投资的8.93%。其中2006年0.21亿元、2007年0.32亿元、2008年0.43亿元、2009年0.50亿元、2010年0.90亿元,2007-2010年投资分别较上年增长50.42%、32.81%、17.08%、80.50%。

(三)社会资本逐步进入,成为助推水利建设的新生力量。随着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等领域相对活跃,有力助推了水利事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水利建设累计吸纳企业和个人投资2.23亿元,占总投资的8.38%,先后建设了一批重大水电建设项目,有力加快了水资源开发利用。广大群众参与各类防洪工程、农业灌溉、安全饮水、水毁设施建设的积极性高涨,累计投劳折资达3.45亿元,占投资总额的13%。

二、水利建设投融资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调研表明,近年来尽管我市水利建设投融资力度不断加大,有力推进了水利事业的发展,但受各种因素制约,目前水利建设投融资能力相对依然较低,特别是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利事业发展。具体体现在:

(一)投融资总量偏小。近年来,我市水利建设投资总量虽然得到大幅增长,但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依然较低。“十一五”期间,全市水利建设累计投资26.53亿元,仅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08亿元的2.92%,与交通、城建等重点建设项目相比,总体投资规模小,建设资金缺口大,重点建设项目欠账多,建设进度比较缓慢。

(二)投资结构不合理。水利建设投融资以财政投资为主,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投入不足,市、县配套资金落实困难。据统计,“十一五”期间,中省财政投资占到56.35%;市、县配套到位资金仅占5.5%;金融机构投资仅占8.93%,社会资本投资仅占8.38%。同时,由于我市水源分配不均,加之洪涝灾害严重,需要建设、修复的水利

项目多,许多项目很难列进中、省投资计划,导致争取资金困难。

(三)项目融资困难。由于水利建设项目多是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投资回报慢、财务收益率低的项目,融资十分困难。一是项目贷款难。由于我市无水利投资公司或水利项目担保中心等融资平台,加之部分项目策划、包装滞后,争取金融资金支持十分困难。“十一五”期间,全市7家国有商业银行中,只有农村信用联社对水利建设项目有融资,其他银行机构均未向水利建设项目发放过贷款。二是吸引民间资本投资有限。企业、个人投资多为有收益的水电站项目,防洪工程、农田水利等项目基本无人问津,群众除了参与投劳外,基本无资金注入。

(四)配套资金不足。一是落实中、省投资配套资金难。由于市县财政困难,许多项目配套资金落实不到位,导致难以按期竣工,或者建成却形成大量债务。“十一五”期间,各县区欠付水利建设工程款达2.08亿元,占总投资的7.84%。二是水利建设基金无法落实。省政府多年前就要求设立水利建设基金,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市、县区只能收缴水利基金省上部分,落实本级水利建设基金难。由于无专项资金,地方小型水利项目无法实施,部分项目建成后不能正常维护,水毁设施也难以快速修复。

三、加强水利建设投融资的对策及建议

水利建设投融资问题,事关水利事业发展。针对我市水利建设投融资存在的问题,必须抓住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机遇,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改善投融资环境,力争通过3-5年努力,使全市水利建设投融资能力显著提高,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

(一)拓宽投资渠道,建立稳定增长的长效投融资机制。按照中央1号文件精神,尽快建立和完善国家、地方、群众等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制度化的稳定增长的长效投入机制。一是继续加大财政投入。按照中央要求,建立财政投入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中省支持,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加快建立我市水利建设基金,确保我市水利建设投入与经济发展、财政收入同步增长。二是建立健全多元化投融资体制。积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水利建设,健全和完善收入分配机制,不断提高投资回报率。三是整合各类用于水利建设的资金。以县区为单位,整合以工代赈、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各项资金中用于水利建设专项资金,统筹安排用于各类水利建设项目,避免重复立项、重复投资,实现投资效益最大化。四是积极探索发展洪水保险。鼓励、支持各类保险公司创新服务产品,积极开展洪水保险业务。对发生洪涝灾害造成的水毁设施及时给予理赔,减少灾害损失,促进水毁设施快速修复。

(二)全力争取中省投资,确保全市水利投资稳步增长。中、省投资稳定增长,是加快我市水利建设的重要保证。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的投入,力争今后10年全社会水利年平均投入比2010年高出一倍。”2010年中省财政投入我市水利资金4.48亿元,按高出一倍计算,今后10年我市每年将能争取到中、省财政投入9亿多元。必须抓住机遇,充分利用我市作为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主要水源涵养区的优势,以超前的思维、超常规的办法,策划包装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争取中省投资。力争5年努力,使商州桃庄、镇安云镇、柞水老林、丹凤黑龙湾等一批水源工程得到立项建设,基本消除商州南秦河、山阳马滩河等一批全市重点中小河流防洪隐患,丹江流域得到全面综合治理,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全面提升,病险水库得到全面加固,水文气象、防汛预警和抗旱应急等能力显著提高。

(三)改进融资方式,全面提高水利建设融资能力。市人行出台的《贯彻稳健货币政策支持商洛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金融信贷将支持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支持有效益、经营性的水利开发、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保护等项目建设。必须围绕政策导向,改进融资方式,提高融资技能,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扩大融资。一是着力打造市级水利建设融资平台。严格按照《公司法》要求,足额注入资本金,成立市级水务投资有限公司,并将我市具有明晰产权的经营性水利资产划拨给水投公司进行经营(如城市供水),在实现保值增值的基础上,使水投公司真正成为实体公司,满足金融部门信贷要求,获取金融资金支持。二是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民间资金参与。对于经营性水利项目,可以以经营权转让、允许开发项目区周边一定数量土地等形式,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投资水利建设;对于小型农田水利建设项目,可以按照“谁投资、谁建设、谁所有、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吸引民间资金参与水利设施建设,或者推行以奖代补和补助等激励方式开展农田水利建设。三是采取其它融资方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以采取发行股票、债券、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手段进行融资,推动水利设施建设。

(四)加大市、县财政投入,提高地方财政保障能力。逐步加大市、县财政投资水利建设的力度,提高地方财政保障水利建设水平,使水利建设与全市经济社会建设同步协调。一是保证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严格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我市水利改革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足额按上年水利投资市级1%、县区2%的比例,分级逐年预算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专项用于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二是建立市、县水利建设基金。严格按省政府建设水利建设基金的有关要求,设立市、县(区)水利建设基金,明确征收标准,划定征收范围,确保按时定额征收。三是逐年增加市、县财政对水利建设的其它投入。在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新建城镇堤防工程增加的建设用地开发升值收益、城市维护费中划分出一定比例,用于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城市防洪排涝和水源工程等建设,确保水利投入的总量有大幅提高,各类水利设施能得到正常维护,水毁设施能及时修复,水利建设滞后的局面明显改观。(执笔:程修华

韩虎)

调研组组长程修华市政府研究中心主任调研组成员刘尚忠市河道水库管理处处长李剑市水务局水保科科长

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3篇

一、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现状

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的实践, 从内蒙古水务投资有限公司的发展历程上可见一斑。

为改变内蒙古水利建设长期以来受制于资金短缺、水利建设事业发展缓慢的状况, 2005年, 内蒙古水利厅在国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导下, 大力推进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水利建设投融资模式, 整合厅属企事业单位的资产, 组建了内蒙古水务投资有限公司。2009年6月19日, 自治区人民政府召开第8次常务会议, 将水投公司确定为自治区级水利投融资平台, 同意增资注册到42.54亿元, 确定水投公司具有融资建设自治区级大中型水利工程的项目法人资格, 负责投资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并承当还贷主体。水利厅作为水利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 负责监管其对政府授权范围内的水利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

水投公司积极发挥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平台的作用, 以财政专项资金为引擎, 以政府信用为基础, 以大型水利国有企业为载体, 通过水利建设投融资范畴的不断拓展, 一个“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格局基本形成。通过积极参与自治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水投公司的资产规模得到了迅速壮大, 到2010年底, 总资产已接近百亿元。

水投公司借助政府投融资平台的优势, 成功运作实施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水利工程。比如, 由水投公司与二连浩特市政府共同投资建设的二连浩特第二水源地供水工程在2010年7月正式通水。该工程总投资18485.96万元, 日最大供水量为3万立方米, 工程通水后彻底改变了二连浩特市供水能力不足、限时供水的局面, 并可满足该市2020年前的城市居民饮水需求。再如, 水投公司投资建设的满洲里污水厂升级改造工程在2010年建成并运行, 将中水供给黄金集团乌山矿作为工业用水, 同时取得了《工业用再生水资源综合利用认定证书》。同年7月, 国家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和自治区环保厅领导视察乌山矿时认为, “中水回用解决了乌山矿长期解决不了的选矿用水问题,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形成了良性产业链”。水投公司投资建设的另外一项工程———内蒙古黄河镫口工业供水 (一期) 工程, 是自治区的重点工程, 备受自治区政府、包头市政府、鄂尔多斯市政府关注, 该工程总投资3亿多元, 以黄河水为水源, 工程建成后将为沿黄两岸工业发展提供用水保证, 为打造沿黄经济圈, 改善包头市、鄂尔多斯市的投资环境和人居环境作出贡献。

2010年8月, 水投公司被国家发改委批复为黄河内蒙古段近期防洪工程项目法人单位, 负责实施黄河防洪工程的建设。目前, 水投公司正在实施的兴安盟工业园供水工程、满洲里引水入市工程、赤峰市经济转型试验区供水工程、元宝山平庄三水源供水工程、锡林浩特东部工业园供水工程、呼伦贝尔扎兰屯扬旗山水利枢纽工程、包头市土右旗工业园区供水工程等30余项工程, 都是事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民生工程。工程建成后将给内蒙古经济社会的快速、平稳发展带来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些工程不仅体现出显著的经济效益, 还将在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环境、节约水资源等方面发挥重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二、融资困难

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在“十一五”期间虽取得了较大成效, 但水利项目融资能力低下仍是制约水利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据统计, 我区“十一五”期间, 水利项目所争取的融资资金仅为38.5亿元, 占全区水利投资的18.9%, 较其它行业融资份额明显不足。

(一) 融资渠道狭窄, 融资效率低下

水利, 作为服务城市发展需要的基础性设施, 具有投资规模大、回收期长且见效慢等特点, 长期以来的投资一直以财政无偿性投入为主, 部分具有运营收入的水利项目可融到部分资金。但对比其它行业, 融资比例明显偏低, 且所需的支持性要件过多, 发放缓慢, 制约着水利项目的可持续及跨越式发展。

目前, 我区及至全国的水利项目, 融资渠道均过于单一, 仅为银行金融机构扶持性贷款融资, 民营资本因投资收益及政策限制等多种原因, 对水利的投入一直不大。虽近几年对民营资本的投入政策放宽了许多, 但考虑到水利项目的公益性及民生性, 为避免因民营资本的介入而导致水利工程失去政府主控权影响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各级政府部门仍对民营资本的投入有所忌惮, 不能放开经营权, 使水利项目在建设及运营上不能摆脱政府主导的建管模式, 发挥市场调解作用。

(二) 市场化程度低, 政府负债亏损经营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深入, 社会资本开始逐步进行水利基础设施领域, 但也仅限于某一类别的项目, 尚未实现水利的市场化运作。部分项目因缺乏市场弹性运作及行之有效的激励作用, 使项目建设期资金不充足, 运行期负债经营, 不断增加政府负担, 降低了各级政府资金的有效利用及二次投入。

(三) 水利资产利用率低, 融资资金未形成良性循环

水利工程虽为公益性投入, 但其中不乏有优良资产可盘活, 参与市场化运作创造可持续、稳定的经济收益, 且水利工程的多功能性使其在确保公益性的同时可多方面开发利用, 如水利枢纽工程, 在确保防洪、灌溉等任务的前提下, 同时可发展旅游、养殖、供水、发电等多产业, 实现水利资产的循环利用。但纵观我区水利资产的利用现状, 水利工程任务较为单一, 资产利用率低, 很难利用融资资金进行二次开发。同时, 把有成本的资金投资于周期长的项目上, 也无法实现融资资金的良性循环。

(四) 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创新

一是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 创建多渠道融资模式

目前, 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自治区成立了政府水利投融资平台, 促进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政府水利投融资平台在实现规模化运营, 实现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运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建立良性合理的水利投融资体制, 就要充分发挥政府融资平台的作用, 扶持其快速发展。因此, 充分发挥政府投融资平台作用、创建多渠道融资模式, 也必将是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模式的大势所趋。具体来讲, 作为政府授权的各类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融资载体, 应大力扶持其承接各类贷款, 吸收社会资本和战略投资者参与对各类水利工程项目的投资建设, 并在政府授权范围内开展水利国有资产的运营管理;积极争取政府优惠政策, 扶持水务 (水利) 投资公司快速发展, 将其培育成为成熟的市场融资主体;完善有关水利投融资的激励政策, 将激励额度、激励措施量化, 从而使激励政策有章可循、落到实处。

二是盘活水利资产, 参与市场化运作

水利工程所形成的资产中有部分是具有收益性的, 具有增值的功能, 可以将其从公益性资产中剥离出来, 作为资本来参与市场化运作经营。水利良性资产的商品化, 会使水利建设由简单的生产过程变成资本经营, 在不失去政府掌控的前提下, 一分的财政投入可拉动一分的民营资本投入, 并撬动四分的信贷资金, 从而实现六分的投资, 使水利工程建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三是预支未来投入, 超前负债建设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一次性的投入往往是财政资金的几倍, 甚至几十倍, 若考虑现阶段的政府投资及融资能力, 此类将无立项建设的可能。但我区水利基础设施薄弱也是制约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 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资源性与工程性缺水并存、防洪工程体系不完善、部分河流缺乏控制性工程、城市防洪排涝标准低等问题存在, 使我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刻不容缓。近年来, 许多行业都创新了投融资模式, 如住房投资, 我区水利基础设施可参照, 预支未来的投入负债建设, 加快水利事业的建设步伐。

四是引导社会资本多样化, 加强公私合作

水利事业的可持续性发展不仅要有财政资金的支持, 更要引导社会力量成为投资主体。建立水利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 合理划分政府和社会投资范围, 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从而打破自然垄断, 引入竞争机制, 提高经营效率。同时, 加强公私合作, 建立特许经营制度, 发展BOT、TOT、BT、BOOT、BOO等多种特许经营融资模式, 使政府在经营性项目上逐渐退出投资市场, 从投资者逐渐转变成监管者, 并通过资产重组筹集资金进行水利的再次投入, 使水利财政资金效益最大化。

五是进一步发挥财政贴息资金的政策扶持、引导作用

为国家基本建设项目贷款提供财政贴息, 是引导信贷资金投资基建项目的重要手段。由于目前现行财政贴息政策仅限于中央, 且补贴率不高于3%, 贴息期限不超过5, 就水利总投资需求而言, 当前财政贴息政策引导信贷资金的乘数效应尚未充分发挥。当前, 应进一步扩大中央水利工程财政贴息的规模, 提高贴息率、延长期限以及创新贴息方式, 并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出台水利工程财政贴息政策, 充分发挥财政引导信贷资金投资水利的作用。

三、结论

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 第4篇

【关键词】改革开放;水利投融资;实践

一、我国水利投融资的体制改革历程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经历了风风雨雨。目前与我国整体经济改革相适应,其所经历的历程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水利投融资改革发生在1979年到1992年之间,此时的水利投融资正处于起步时期,多渠道与多层次的水利投融资体制刚刚形成。使我国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进入市场经济体制当中,水利投融资体制不在依靠单一模式,由国家财政预算拨款,农民工投入劳动力,而是拓宽为贷款、社会集资、引进外资等多种形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90年到92年,三年时间里我国各项水利建设专项资金投资约为贰佰亿元人民币,使我国水利投融资建设资金不足的情况得到缓解。

第二阶段的水利投融资改革发生在1992年到1998年之间,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被建立起来,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我国水利投融资的渠道。92年到98年之间,我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目标,无论是经济体制,还是投资体制都在逐步的深化。一些关于投资的规定,即调动了投资者对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又规范了水利投资建设项目的管理。除此之外,明确了水利投融资的主要渠道和专项资金的筹资渠道和使用方向。但此时的水利投融资专项资金的筹资规模还很小。

第三阶段的水利投融资改革发生在1998年到2008年之间,此时的水利投融资规模有了明显的加强,各级财政也增加了水利的投融资力度,国债资金成为了当时我国水利投融资的主要来源,其投资重点主要放在农村水利工程、水资源配置、大江河治理以及水土生态治理工程上。由于当时我国水利投融资来源还比较单一,国债资金又逐步减少发放量,2004年到2005年期间,水利投融资的力度有所回落。但2006年以后,在我国财政力量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国家也开始加大了水利投融资的规模,同时,也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水利投资自筹资的比例也在逐年的增长,缓解了水利投融资所带的压力。国家财政预算内的水资源费等收入也成为了水利投融资的主要来源。

二、我国水利投融资建设的结构与特点

我国水利投融资建设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着不同的结构与特点:

第一阶段水利投融资建设正处于起步初期,水利投融资建设项目投资总量较小,其发展速度也比较慢,水利投融资资金时常出现负增长数据,主要建设投资来源渠道是国家预算内财政拨款和农民劳动力,其中,国家预算内拨款占决大一部分。导致我国水利建设能力与经济效益长期停止不前。

第二阶段水利投融资建设体制开始正规化,规模化。国家加快了水利投融资建设的步伐,不但经营规模扩大了,基建投资总额比例也有所上升,最为重要的是投资来源渠道不再单一,国家预算内财政投资明显下降。国家更在这一阶段投资建设了大江大河重点水利工程,成为枢纽骨干工程。

第三阶段水利投融资建设投入大幅度增加,其结构也得到了优化,基础建设设施也得到了增强,这是我国开展水利建设项目以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使我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能力提高了一个台阶。全国各地水利投资建设水平基本保持较高的水平。2007年底,我国水利建设投融资达到6972亿元人民币;而2008年的中央水利投资额达到有史以来最高水平455.42亿元人民币,无论在水文预警能力上,还是在水利信息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成效

1.水利投融资体制得到优化

自从国家推行水利投融资体制建设,不少投资性企业以“以水养水、以电补水”的经营理念向水利建设项目投资,推动了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的改革,实现了资本金投入水利建设;水利投融资集中建设;水利项目建设与管理为一体;水利建设项目服务于统筹城乡,经营性与公益性建设相结合;最终实现水利投融资渠道多元化的明显成效。

2.国有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

全国各地水利投融资企业通过市场经济动作,使国资产实现了保值增值。大多企业通过资源整合、资产重组等市场化方式增加企业资本,使企业的经营规模与资本实力迅速壮大。例如重庆A水务投资公司从最初成立时的25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达到现如今28.6亿元人民币的总资产,实现经营性收入2.1亿元人民币。

3.拓宽了水利建设的投融资渠道

我国政府整合社会各项资金用于水利建设项目,拓宽了水利建设的投融资渠道,有效解决了水利建设投资渠道的单一性以及资金到位不及时等问题。仅2010年各类水利投资额达到95亿元人民币。同时,国内外资金雄厚的大型企业对水利建设项目也十分感兴趣,纷纷投资我国水利建设项目,为我国扩大水利建设项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加大了水利建设项目规模

与水利建设项目息息相关的三大核心业务是水源、供水与排水、发电。水利建设规模的扩大使城市水资源瓶颈问题得到了破解,解决了城镇供水难,农田灌溉难的问题;消除了防洪安全隐患;带动了水利建设事业快速发展。

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历程,可以看出水利建设的规划更注重的是协调水利与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关系;更重视的是规划与统筹的兼顾。

参考文献:

[1]侯胜鹏,张富.当前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和运行机制研究[J].农村经济,2010(10):87- 90.

[2]黄力.水利建设投融资体制探究[J].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8):659- 622.

水利建设的融资渠道思考论文 第5篇

摘要:水利行业是十分典型的资金密集型行业,充足的资金支持对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极为重要,作为水利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财政资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近年来国家逐年加大对水利建设的投资力度,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放缓,水利行业的资金供应面临严峻考验,融资难度加大。文章从如何解决融资瓶颈入手,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水利融资体制,讨论水利行业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对水利行业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水利;融资;渠道

1水利行业的几种融资方式

1.1财政资金

水利工程建设周期长,资金需求大,同时又以公益性为主,这就决定了政府的财政资金投入是水利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据统计,河南省下达水利建设投资计划148.10亿元,其中中央投资89.30亿元,省投资33.10亿元,市县级投资17.40亿元,重点领域为农村饮水安全、大中型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大水利工程、中小河流治理等工程。财政资金的投入从根本上保证了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有效落实,对增强水利保障支撑能力,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保障国家经济发展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1.2银行贷款

银行贷款包括国家政策性银行贷款和商业银行贷款,主要是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农发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水利的信贷支持,由于政府部门相关的财政政策和金融政策对接有效程度不够,审批程序复杂等原因,使得农发行对水利建设的信贷支持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另一方面由于水利基建工程项目建设周期长且缺乏相应的抵押物,流动性低下,导致商业银行不愿向水利建设项目放贷,因而银行贷款的额度和期限都难以满足建设实际需求。

1.3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指政府与企业之间,基于某一项目而形成的相互合作的关系,合作双方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PPP模式适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自然资源开发、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其常见的形式包括:建设―运营―转移(BOT)模式、建设―转让―经营(BTO)模式、建设―移交(BT)模式等。一些大型的准公益性水利工程兼具防洪、排涝等公益性功能和发电、供水、灌溉等经营性功能,可以通过这种特许经营方式筹集资金,以弥补财政资金的供给不足。

2我国水利行业融资存在的问题

2.1融资渠道单一且过度偏重于政府投资

单一的融资渠道影响着水利行业的健康持续发展。目前我国水利行业的融资渠道主要是政府的财政资金,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财政资金对水利投入的增长幅度和增量的绝对值都有所下降,这就需要政府在对水利继续加大投入的同时,通过市场化的方式积极拓宽水利融资渠道。

2.2社会资本参与水利项目建设的积极性不高

社会资本投入向来是财政资金投入不足时的有益补充,自20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连续8次降准或定向降准,6次降息,大大缓解了市场资金压力,有效促进货币信贷规模增长、流动性增加,尽管被释放的资金在努力寻找好的投资项目,但由于水利项目建设期长、回报周期长,盈利性也没有特别突出的优势,因此,社会资本进入这一领域的意愿不强。

2.3水利类企业上市融资比较困难

上市融资已经逐渐成为一些大型水利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上市融资不仅可以化解财务风险,而且可以降低融资成本。但企业上市需要经过商务部、发改委、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审批,所有条件均需符合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及法律规定,对拟上市企业审查严格、要求较高、等待时间长、大致需要6-9个月,绝大多数水利企业受自身资产规模、盈利能力、企业信用等因素的局限,可能通不过上市资格审查,因此真正有能力利用直接融资方式的水利企业少之又少。

3新形势下水利行业的融资对策

3.1充分运用政策性银行的信贷资金

充分利用政策性银行对水利的各项信贷支持政策。农发行作为我国唯一的.农业政策性银行,和水利部联合下发了《水利部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关于加强对水利建设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意见》,要求把政策性银行支持水利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任务,在水利建设中用好用足政策性信贷资金,加快水利建设步伐。水利建设部门应积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在江河治理、抗旱应急水源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农田水利设施、水土保持、高效节水灌溉、水生态文明等国家重点扶持水利工程建设中积极申请使用过桥贷款、抵押补充贷款,农发行也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对以财政投入为主的水利建设项目,实行垫付贷款,以适应地方财政分期投入而项目启动资金现期缺口巨大的特性,同时农发行可以积极创新金融服务方式,依托专业融资网站,通过在网上发布水利政策信息,宣传介绍水利项目,推动网上融资、网下签约,积极运用互联网+的形式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提升融资对接效率。

3.2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自209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开始,以发改委、财政部为代表的国家各部委、各级地方政府都把促进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发展作为重点工作,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在我国迎来快速发展期。PPP模式的推广,不仅有利拓宽资金渠道、激活市场活力、促进转型升级,更是促进社会资源高效整合的有效方式。在我国水利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引入PPP模式,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通过有资质的水利项目建设方作为贷款主体,引导更多信贷资金支持水利建设。截至2月,河南省通过PPP项目库向社会公开推出项目690个,总投资7895.53亿元,其中水利类项目143个,项目总投资1046亿元,数量和总投资额分别占总数的20.00%和13.25%,尽管政府推广PPP模式的热情很高,但截至2月底,已签约水利类PPP项目只有4个,总投资34.40亿元,数量和金额分别占水利类项目总数的2.80%和3.29%,签约率如此之低的原因主要有:准入门槛高、回报机制待完善、PPP项目设计合理性以及政府与社会资本间项目信息不对称,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做好水利PPP项目推介,项目库建设等工作,提供含金量高的的PPP项目,同时在项目落地、合同履行、社会资本参与、项目收益分配机制、社会资本在合作中的话语权、退出机制等制定完善PPP项目配套政策和实施细则,吸引民间资本积极参与PPP模式。

3.3水利企业IPO上市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沪深两市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上市的具有水利概念的企业仅有30多家,占沪深两市近3000家上市公司的比例不到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IPO)可快速筹集大笔现金,而公开上市的企业也会获得更多融资途径。上市企业在发行债务时通常可获得较优惠的利率,并且可以增发股票。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创造便利条件,支持更多符合法定条件的优质水利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支持已上市水利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发行上市公司债等方式再融资,适当增加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支持具备条件的地区和企业适度发行风险投资基金,信托投资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

4结语

面对水利建设新形势,解决水利建设资金缺口,需要在政府持续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研究探索水利融资新机制和新模式,从而加快水利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水利支撑。

参考文献

[1]满莉.构建多元化水利投融资制度的思考[J].改革与开放,,12.

[2]朱陈松.多元化水利融资体制研究[J].中国水利,,10.

[3]张辰硕.我国水利投融资现状分析[J].水利经济,,31.

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措施 第6篇

根据《中共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深化县级市改革激发经济社会发展活力的意见的函》精神,现就涉及财政体制改革方面工作具体措施如下:

一、关于深化扩权赋能改革方面

意见中进一步完善财政和项目管理体制的要求,是针对扩权试点县市实行。由于我市不是扩权试点县,所以该项意见不适用。

二、关于深化财政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方面

根据意见要求,为进一步优化财政涉农资金机制,拓展扶贫资金来源渠道、转变资金使用方式、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发挥财政资金在脱贫攻坚中主导作用和聚集效应,扎实推进我市脱贫攻坚工作,集中财力,巩固我市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全局已出台《市2019年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使用管理办法》及《市2019年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局于2018年10月制定并印发了《市预算绩效目标管理办法》。2019年,按照《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实施意见》和《州财政局关于做好2019年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通知》的要求,为切实加强财政支出预算绩效管理,结合我市实际情况,我市组织开展了对市市政管理局2018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评价工作。从我市2018扶贫项目中选取了5个大类别重点项目(安全饮水巩固提升项目、农村公路建设项目、贫困家庭技能培训和就业促进扶贫资金项目、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项目)共124个子项目开展了项目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同时配合省级和州级绩效评价组开展了多个专项资金的绩效评价工作。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投融资体制改革工作总结 第7篇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确立企业在投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营造有利于各类投资主体公平、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促进投资要素的合理流动,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调动投资者的积极性,真正做到“该放的坚决放开,该管的真正管好”的目标,逐步建立起由出资人自主决策的投融资体制,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改革项目审批制度,变审批制为备案制。近年来,我们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改革项目投资管理体制,对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资源可以通过市场自行平衡的项目,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收益、谁担风险的管理制度,由投资者自行决策,不再进行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等审批,实行备案制。对少数重大建设项目和国家产业政策限制类的建设项目、关系国家经济安全、影响资源环境、影响产业发展布局的项目,只对相关重大问题进行核准,也不再进行审批。

2、放宽民间投资领域。除国家明令禁止的领域外,其他投资领域对民间资金开放,出台了《关于促进城镇建设多元化投入的意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用事业建设,改变城镇建设主要依靠政府投入的融资方式。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作用,引导社会资金和外资投入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事业。2003年我市安排城镇建设项目11项,财政投入资金8780万元,带动其他社会资金15500万元。

3、完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了政府投资决策机制和监督制度,政府投资项目普遍执行了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等监督约束机制。

水利投融资平台风险控制分析 第8篇

长期以来我国水利项目融资主要依靠国家财政, 与当前水利建设大规模开展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水利建设资金缺口巨大。在这种背景下, 通过水利投融资平台募集社会资金投入水利建设成了比较有效的一种手段。

1. 1 水利投融资平台的特殊性质

水利投融资平台相对于普通投资公司其特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a. 虽然是独立的企业法人, 但并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水利投融资平台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 是具有自主决策权的独立法人单位, 一般认为企业的最主要经营目标就是盈利, 但是水利投融资平台成立的主要目标是为公益性较强的水利项目进行融资, 经营效益是相对次要的目标。

b. 以投融资为主, 承担地方水利项目的融资、投资、建设管理、运营等职能。为满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需求, 由投融资平台承担代政府进行借债和融资的职能, 是地方政府为加速发展必走的一条路。水利投融资平台所承担的职能一般包括: 经地方政府授权, 对水利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 通过向银行贷款或发行债券的方式直接为水利建设项目融资; 作为业主方, 直接负责项目的建设管理[1]。

c. 与地方政府直接成委托关系。水利投融资平台作为一种较为特殊的国有独资公司, 与地方政府的紧密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地方政府对平台负有监督和管理的职责, 地方政府授权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或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平台履行股东职责; 2一般来讲, 平台的项目投资决策权基本由地方政府或者水利部门掌握, 由地方政府根据当地需求的紧迫程度安排项目上马; 3为项目建设进行融资时离不开政府的扶持, 政府通过注入优良资产、赋予平台收益权等方式帮助平台得到信贷支持, 平台在还债时往往还要依赖财政的拨款。

1. 2 水利投融资平台主要的运营模式

1. 2. 1 融资 - 投资 - 建设 - 运营的完整产业链模式

这种模式的水利投融资平台承担的主要是公益和准公益水利项目, 其自身融资能力和还款能力都相对较弱, 往往依靠政府信用担保来进行融资, 并依靠财政拨款来还贷。因此, 这种模式受政策影响最大、对政府依赖性最强, 风险承受能力差[2]。

1. 2. 2 以融资和投资为主要业务的投资基金模式

这种模式的水利投融资平台主要是通过多样化的融资工具进行融资, 投资于某些资金需求巨大的重要项目, 以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 通过项目收益来偿还贷款和其他债务。这种模式所投资项目一般是经营性项目, 具有稳定的现金流, 风险承受能力较强。1. 2. 3以水利建设为核心, 以其他经营性收入为重要支撑的复合发展模式

这种模式的水利投融资平台通过利用政府赋予的支持政策 ( 一般是直接注入与水利项目相关的特许经营权) , 充分发挥经营性资产的作用, 更好地为水利建设融资。这类水利投融资平台一般具有充足的经营性现金流, 风险承受能力强。

2 水利投融资平台的主要风险

按形成风险的来源, 水利投融资平台的风险可分为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两类。外部风险主要是政策和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等对水利投融资平台运营造成的风险; 内部风险主要是由于平台自身经营状况、投资项目建设运营状况等因素对平台造成的风险[3]。从风险控制的角度来看, 外部风险多为系统性风险, 内部风险主要是非系统风险, 风险防范和风险控制的主要着力点应是控制非系统风险。

2. 1 外部风险

水利投融资平台的风险既包括一般企业所面对的风险, 也包括一些体现水利投融资平台特殊性的风险, 如受政策影响大、高度依赖财政等。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国家宏观管理政策, 包括货币政策以及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是否会继续收紧等方面; 另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支持政策, 主要包括资本金的注入情况、平台公益类贷款还款来源保障程度、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的推出和执行情况[4]。

2. 2 内部风险

2. 2. 1 融资渠道单一

目前, 水利投融资平台最主要的融资渠道是银行贷款, 融资渠道较为单一, 一旦银行收紧信贷, 平台的融资能力将受到极大冲击。对银行贷款的高度依赖, 使平台的融资容易受到政府金融政策的影响和银行资金量的限制, 对平台融资任务的完成带来了风险。因此, 融资渠道单一是一项主要的融资风险。

2. 2. 2 项目收益不高

水利投融资平台参与投资的项目大多为无收益或低收益的公益性水利项目, 项目收益低, 难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稳定现金流。收入主体主要为政府以拨款形式补充的资本金, 项目自身收益低导致自我造血功能较弱, 这一方面影响未来融资能力的提高, 另一方面也会对现有负债的偿还造成影响, 对平台的持续健康运营造成风险。

2. 2. 3 还款能力不强

水利投融资平台主要投资领域为水利基础设施, 这类投资大多存在投资总体量大、融资规模大、财务成本高、投资收益低等问题, 这将直接导致项目现金流不足, 还款能力不强的问题[5]。同时, 政府对平台扶持力度的变化以及地方财政收入的波动都将对平台债务的偿还带来风险。大型水利项目建设周期长, 所需长期贷款多, 水利投融资平台更易受政府换届和财政收入波动影响。因此, 在未寻找到其他增收点的情况下, 一旦缺少了目前政府每年以补充资本金方式注入资金这一收入来源, 平台将陷入严重的财务危机, 影响其还款能力。

2. 2. 4 缺乏有效的抵押资源

融资资源包括信用性资源和资产性资源。为了防范风险, 目前多数融资都利用资产性资源抵押贷款。目前水利投融资平台用于贷款抵押的资产多数为政府划拨的公益性水利基础设施, 由于平台和银行都不具备这类抵押物的完全处置权, 算不上是完全合规的抵押物, 银行接受此类抵押批准授信的主要原因是认可平台或平台背后地方政府的还款能力。因此, 实质上水利投融资平台是在依靠政府的信用资源为基础, 以水利基础设施为依托进行融资。但是, 随着国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政策的收紧, 地方政府不得以任何方式对平台贷款进行担保, 将严重影响平台的新增融资。

3 建立全面风险控制系统的建议

全面风险控制体系的建立要通过持续跟踪统计, 获得相应数据, 它可以对水利投融资平台可能出现的风险做出预测、预警, 并及时防控风险的发生。

a. 明确风险评价机构和人员。应明确全面风险控制系统在国家层面应包括财政部、水利部、银监局、人民银行共同组成的协调机构, 成立全国风险控制委员会, 并由专职的人员负责。在各地方的融资平台公司应有基于公司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价工作组, 并以省级为单位形成省级风险控制委员会, 向全国风险控制委员会负责。

b. 融资平台公司风险控制资料收集。战略方面, 收集宏观政策、地方发展战略和规划; 收集公司投融资计划、年度经营目标、经营战略; 市场的需求;主要客户、供应商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财务方面, 收集可能导致财务风险的信息及相关对比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 长短期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成本费用率、现金流和政府补贴情况。市场方面, 收集竞争者、潜在竞争者及其主要产品、替代品情况; 产品或服务的价格及供需变化; 主要客户、主要供应商的信用情况等。建设运营方面, 广泛收集与本行业相关的信息, 建设情况、水利业务市场开发, 环境状况等;对现有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运行情况的监管、运行评价及持续改进能力; 企业组织效能、管理现状、企业文化, 管理人员和重要业务流程中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经验。法律风险方面, 收集国内外与本行业相关的政治、法律环境; 影响企业的新法律法规和政策; 融资平台公司签订的重大协议和合同; 发生法律纠纷事件的情况。

c. 确定并评价风险。通过收集到的初始信息, 进行风险辨识找出对应风险点, 对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与破坏性进行分析, 并用风险控制模型进行风险评价。现有的评价方法有很多种, 无论是哪种方法, 都需要确定一个共同的评价准则, 以保证将来评价结果的一致性。风险评价准则一般从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两方面来确定, 根据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的不同情况, 将可能性和后果严重度分成不同的级别, 确定了风险程度也就是风险级别。

d. 制订风险控制策略。根据已收集的风险信息为基础, 在通过前期风险评价的基础上, 依照融资平台公司和水利建设特点, 根据已有控制经验, 研究并制订风险控制策略, 并对高风险级别的风险点进行风险承受度进行全面考核, 拟订预备方案, 上报省级风险控制委员会同意。

e. 实施风险控制解决方案。针对风险解决的方案, 经省级风险控制委员会同意, 并报全国风险控制委员会备案后下发执行。在融资平台公司执行中需要做到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内控, 确保公司经营战略与风险策略一致, 保持实时自查与自纠状态。在满足合规性的基础上, 对重大风险所涉及的业务流程, 制定涵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 对其他风险所涉及业务流程的关键环节, 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二是适当外包, 即聘请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第三方机构进行方案设计。同时在聘请外包时应注意做到保密。

f. 风险控制的监督与改进。风险控制是一个长期的、持续性的工作, 这不仅要求要每隔一段时间都进行一次风险评价, 还要加强实时监督。在执行工作的具体情况中, 应采用自我评估及外部评估等方法检验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并根据变化情况和存在的缺陷及时加以改进。要建立贯穿于整个全面风险控制的流程, 连接风险控制信息渠道, 健全责任制度。定期对风险控制工作进行检验, 及时发现缺陷并改进, 每年应至少进行一次监督评价, 并分级向风险控制委员会报送监督评价报告。

摘要:针对我国水利投融资平台建设出现的问题, 综合考虑水利投融资平台的特殊性质和主要运营模式, 分析水利投融资平台建设的风险, 认为水利投融资平台风险防范和控制的主要着力点应该是控制非系统风险, 并对建立全面风险控制系统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水利投融资,投融资平台,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李杰.关于深化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思考[J].生态经济, 2013 (5) :13-17.

[2]胡彦龙.我国水利投资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水利经济, 2003, 21 (9) :40-42.

[3]温鹏, 匡尚富, 贾仰文.基于目标约束的政府水利投资风险评估体系[J].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09 (12) :239-245.

[4]张辰硕.我国水利投融资现状分析[J].水利经济, 2014, 32 (1) :5-10.

上一篇:党建带扶贫下一篇:水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