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兴趣愉悦写作

2024-07-04

激发兴趣愉悦写作(精选8篇)

激发兴趣愉悦写作 第1篇

激发兴趣,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激发兴趣,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河北 迁西 ●李国春

一、提出背景

职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习惯差,学习没有主动性,缺少自信,没有成才的意识,没有奋斗目标,他们来职校多数是家长强迫来的,目的就是养养身体、混日子,拿中专毕业证。这给职校教师提出了很严峻的问题。因为职校的学生又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不稳定,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职校学生又面临着学习文化和专业技术的双重任务,如何激发职校学生学习兴趣,怎样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职校教师任重道远,必须要把握机会,通过自己努力工作,恰当引导学生,形成人人争上进,个个讲奉献,奋发向上,团结友爱的好班风。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和认可,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激发自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二、具体方案

1. 创设教学情景,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因此,课堂教学的成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保障。教师应当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在上课时设计一个简单的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使他们乐在其中,在玩中学,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搜集相关课外资料,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等的活动,以及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

2. 讲究授课艺术,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学生能否对教师讲的`内容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具有艺术性。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注意授课艺术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综合素质高,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学生会喜欢老师,喜欢这门学科,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直观教学,到生产现场参观学习,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职校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让学生到工厂现场参观,听老师傅讲解认知后,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改变传统教学方式,刺激学生口、耳、手、脑多种感觉器官,调动积极性,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有效进行师生互动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我们应该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增强竞争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换位”上课,让学生当老师,学生讲解,最后,老师总结讲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

总之,作为职校的教师要想教好书,必须培养学生的“乐学”观念,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体验成功快乐,为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质量。

(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激发兴趣愉悦写作 第2篇

梦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留心生活,学会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练写随笔,积累素材

茅盾说:“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

一、之

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课外阅读,学会迁移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模仿范文,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成长》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宣传,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自己的辛勤耕耘,我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一株株幼苗在茁壮成长……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愉悦教学 激发兴趣 第3篇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数学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活动过程, 经历一个实践和创新的过程, 从中体会到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使学生获得数学学习的乐趣和信心, 认识到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使学生不仅“喜欢数学”, 而且“会做数学”、“会用数学”, 真正使学生在情感、能力、知识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教材分类的知识时, 我首先把课本情境图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他们仔细观察———发现———掌握分类知识的同时, 马上将自己所学知识进行应用。在此, 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内容, 请大家把我们班里的同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当提到自己及身边的小朋友时, 同学们顿时来了兴致, 一个个争先恐后、踊跃发言。有的说按性别分为男生、女生;有的说按高低分、胖瘦分、衣服颜色分;还有的说按是否戴眼镜分、头发长短分、眼睫毛长短分等等。一时间课堂上成了欢乐的海洋, 学生学习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将数学与生活融合在一起, 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 在有趣的情境中学习, 学生学得自主、投入, 效果自然不错。又例如:一年级下学期的“位置”这一节课也是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在教室里排座位, 我给每个学生发一张票按号就坐, 学生在寻找座位时就会思考、观察、理解第几组第几个, 坐好座位后会很好奇地看看前后左右都是谁。所以这一节课学生们的兴趣也很浓厚。第7页“布置房间”这一题, 我根据素材, 把这同幅图设计成活动画面内容, 学生可以按自己的想法随意摆放, 然后告诉大家, 自己怎样布置的房间, 在这里既使学生明确了方位, 又体会了解决问题的乐趣。

二、以猜为动力, 寓教于乐

众所周知, 每一个孩子都爱问为什么?, 每一个孩子都想探究一些秘密。儿童的天性爱玩、好动, 而且注意力集中不持久。在教学中, 把游戏引入课堂, 寓教于游戏中, 可以使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例如:在一年级下册“比较大小”一课的教学中, 当数字比大小教学结束后。我马上拿出一捆小棒让学生估一估、猜一猜这捆小棒有多少根。由于是让学生猜, 他们一下子来了兴趣, 纷纷发言, 尽管他们的第一次的猜测是很盲目的, 但兴趣已被充分调动起来。于是我又循序渐进, 从中先数出十根, 告诉学生这么一捆有10根, 然后让学生再次目测, 有理论指导的估测老师手中的小棒有多少根, 这一次的估测结果基本都接近具体数字, 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又例如:在学生会用多得多、多一些、少得多、少一些等词汇描绘物体多少时。我设计了一个像电视中“幸运52”栏目一样寓教于乐的猜数游戏。我在卡片上写了一个55, 然后让学生猜, 我说:“比95小得多”, 有的同学说是“25”, 我说:“比25多得多”等等。直到最后接近并确定准确数。另外让学生写出自己喜欢的数并让大家猜时, 课堂上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下课时学生仍意犹未尽。学生不仅学得主动, 而且学得轻松、学得快乐。

三、动手动脑, 体会数学乐趣

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 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 感知学习内容, 动中促进, 玩中长知, 乐中成材, 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例如:一年级下册第27页“图形的拼组”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 先拿出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纸, 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 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此基础上, 让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纸做出一个风车。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 把正方形纸剪切成四个三角形时, 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 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

四、体验成功, 增强兴趣

创新意识潜藏于每个学生的头脑中。教学时, 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见解, 教师也要给予充分地肯定, 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能力、有创造性、能胜任。例如:在学习“7加几时”, 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计算方法。比如怎样算“7+5=?”, 有位学生站起来说:“把7分成4和3、把5分成3和2;3+3=6、4+2=6, 那么6+6=12, 所以7+5=12”。如果按照以往的态度, 教师会强烈地否定这种似乎繁琐的选择。而我却从学生我角度出发, 满腔热情地给予了肯定和鼓励:“啊, 原来你对6+6比较熟悉, 把7+5转化成6+6来计算, 很好, 你真聪明!还能继续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在老师的鼓励下, 学生体会到几乎每一道加法题都有丰富的解题方法。在他们面前展开的是丰富和生动的学习生活, 都能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也就更加浓厚了。

五、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儿童的好胜心、自尊心强, 爱表现自己, 课本就有意引进竞争意识,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例如:一年级上册中第13页“谁摸得高, 谁摆得高”, 第113页“用相同的时间,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一年级下册中第26页“夺红旗”等游戏都适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当然, 教师在组织比赛时, 要给学生充分表现自我的机会, 让他们在心理上得到满足, 不断鼓励他们树立信心, 增强勇气, 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如果比赛完就了事, 那么长才干的只是少数, 大多数学生仍得不到提高, 易产生自卑感。

六、激励评价, 拓展兴趣

人人都希望被别人赏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 更是如此。课堂上, 我把学生当作平等的朋友来对待, 热情关心, 循循善诱, 最大限度地去挖掘学生的优点, 进行“激励式”的评价。

例如:说“你们听, 这位同学回答得多完整啊!老师真佩服他!”“你说得真好, 如果声音再响亮一些, 就更好了!”“太棒了!还有谁能超过他!”……这些话语在我的课堂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这些激励式的评语能在学生的内心深处形成一股强大的心理推动力, 在潜意识中产生向表扬目标努力的追求, 对学习的态度是乐意的、主动的。当学生遇到困难, 回答不出问题时, 我便说:“你肯定行, 再动动脑筋, 好好想一想!”如遇到沉默寡言, 不愿意回答问题的学生, 我更是一次又一次满怀期待地说:“你先试一试, 轻轻地说给老师听一听”、“真不错!声音稍微响亮一些, 同学们就听到了”、“老师知道你一定行!这不, 说得多好、多响亮啊!”这一切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被高度尊重、高度信任, 学生在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中进行思考和学习, 感到学习是一件开心的事。

七、“数学日记”感受身边数学

大家都知道, 写日记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那么你听说过“数学日记”吗?当我把这个任务布置给学生时, 他们先是很诧异, 继而变得兴奋起来, 不断地问这问那。我告诉他们由自己设计日记的形式、版面及内容, 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这里我没有对学生所写的内容加以限制, 而是让他们尽情发挥。结果学生的表现异常优秀, 他们纷纷拿出自己的日记让我看。其中有个学生这样写道:星期天, 我陪妈妈去逛花市, 花市里的花可真多呀!有黄狮子头、翠兰、牡丹等等。它们的价钱各不相同, 有一百多元的, 有几十元的。我和妈妈挑选了一盒59元的黄狮子头, 妈妈给了卖花叔叔100元钱。我想:100-59=41 (元) , 叔叔应该找给我们41元钱。结果果然是这样。我悄悄地告诉妈妈我也是这么想的, 妈妈高兴极了, 夸我不仅数学知识学得好, 而且还会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了, 真是个聪明的好孩子!我高兴极了。通过这些文章我看到了数学日记这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而且学生也会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了。

总之, 只有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想学数学, 快乐学数学, 才能使我们的素质教育落到实处。钟爱教育、钟爱学生、智慧教育的花朵才会悄然开放。

摘要: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是开启知识的金钥匙。怎样在数学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快乐的学习环境, 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 是我们数学老师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方法 第4篇

关键词:积累;随感;兴趣;作文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4-314-02

一、积累素材,随机训练

1、让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携手

(1)从课文中挖掘素材,丰富训练。从课文中挖掘素材来丰富写作训练,学完课文后,有针对性地布置小作文,不仅能巩固对课文的理解,而且还能有目的地进行写作训练。从课文中挖掘出略点、隐点、续点和触点进行扩展、补充、接编和改写。如在《心声》学完后,让学生针对“李京京被老师拒绝后在小树林中的心理”这一略点进行扩展,针对“赵小桢在公开课前一天向妈妈讲述京京偷听朗读演练的事”这一隐点进行补充;针对“公开课后京京给爷爷写的一封信”这一续点进行接编。这样学生有话可说,也很乐意,既对学生进行了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的训练,又能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写作也因此变得很轻松。

(2)教学中抓住契机,多写随感。新教材有许多课文,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学习、思想实际,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与之产生许多共鸣,碰撞出耀眼的思想火花。这是相当有价值的契机,我们要紧紧抓住这样的契机,指导学生写一些随感,这样既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也自然地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2、引导学生关心时事,多听新闻,多阅报刊,以便有感而发

要求学生多听新闻,关心时事,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学生把报纸上感兴趣的、有感受的文章剪下来,写读后感,写评论文章等,让他们是有兴趣而写,有感而发。

二、多活动多交往,长见识增感情,激发写作兴趣

1、组织课外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新鲜,如果长期困在课堂写作,他们就会产生“如在鸟笼中”的感觉,对作文产生厌倦情绪。为此,我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课外活动。通过指导学生观察、分析,让他们开拓视野,增长知识,激发他们的写作情感。组织学生参加野炊活动,写出真人真事,真情实感。让学生多留心生活中的点滴事情。比如,日常饮食起居,邻里亲情,迎来送往,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写作的材料。

2、加强师生交往,培养学生兴趣

学生喜欢教师,就对这个教师所教的学科感兴趣,反之亦然。教师一方面要提高自身素质,使教学受学生欢迎。另一方面要关心、爱护、帮助学生,与学生交朋友,消除教师与学生的不信任感,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使学生了解教师,相信教师,尊重教师,从而对教师所教学科产生兴趣。学生跟教师交流思想,就会认真完成作业任务,增进师生情感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训练时多教作文方法

1、巧设作文题目,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和思想,所设题目要能够使学生感到“有用”、“有味”和“有望”,要使他们感到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如半命题目和自由作文都能让学生有话可说。

2、提供写作范文,激发写作兴趣

模仿和借鉴是学生学习写作的必由之路,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提供范文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借鉴。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选好范文供学生模仿和借鉴,学生容易写出好文章。学生有了成功感,大大增强了写作的兴趣。

3、加强审题训练,多审题精写作

作文的第一步就是审题,作文审题是否正确,写作前应审类型、审引语、审话题、审要求。具体地说,在平时的训练中要从以下几点做起:

(1)准确审清题意。针对不同的话题题型,对作文提供的引语、材料,尤其是话题的中心语的内涵要理解准确,才能在正确范围内选材作文,纵横驰骋而不至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2)满足话题全部的要求。对不同的话题作文题目,有的考生容易只看中心语而忽视了材料或引语及要求中的其他信息,结果在作文中造成明显的硬伤。正确的做法是兼顾各种要求,尤其是体裁,表达方式、字数、出现人名、校名怎么办等等。审题时要看清哪些条件是开放的,哪些条件是限制的。

(3)以小见大,选取最佳切入点。话题作文中话题的宽泛性决定了以小见大是话题作文拟题、立意、选材、构思的最佳法宝。从“话题”所饱含的意蕴生发开去,围绕自己最熟悉的材料中最能吸引人的最有说服力的材料搜理出来,或叙事写人或写景状物,或发表见解展望前景。

语文教学内容很多,不可能要求学生大量写作。所以多审题,精写作,所费时间不多,学生写作能力又得到培养。实践,这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4)巧拟题目,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题目可以概括全文内容,可以体现全文的思路,可以蕴含文章的主旨,可以表明全文的特色,能给人以清新脱俗,耳目一新的感受,能一下子就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激发阅读的兴趣。如何快速准确地拟好话题作文的题目呢?

1、拟题四原则为准确、新颖、小巧、简洁

如课文《秋魂》、《背影》、《驿路梨花》等。

2、拟题手法:

(1)添加因素法。如 “老师”话题——《新来的老师》、《老师的眼睛》

(2)修辞手法。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手法拟题,使题目显得生动、鲜明、贴切。如:“心愿”话题——《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明喻、“电脑”话题——《告别“网事”》

(3)仿套名句法。翻新改造名诗名句,成语俗语,仿用套用当前流行的影视、歌、书的标题,使标题新颖别致,具有独特的魅力。如:“诚信”话题——《众里寻它千百度》“思念”话题——《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设置悬念法。就是在拟题上设置一个诱人的悬念,或表明一个异乎寻常的结局,从而紧紧扣住读者的心,激起读者急于探求文章内容的强烈愿望。如:“男孩女孩”话题——《我与203室不得不说的故事》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作文评讲活动

1、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

由学生将自己的习作在课堂中大声朗读一遍,再由学生及教学当场评议。因为学生在大声朗读习作时,不但能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能锻炼他们的朗读能力,更重要的是及时的信息反馈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

2、学生互改、自改相结合,教师鼓励、点评

激发写作兴趣 提高写作水平 第5篇

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梦幻

在语文教学中,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是作文;对学生来讲,最难写的也是作文。因此,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成为作文教学的根本任务。

一、留心生活,学会观察

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并养成一种习惯 。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曾拜当时著名作家福楼拜为师。一天,他把自己坐在屋里编的准备写成小说的故事讲给福楼拜听。福楼拜听后,说:“我劝你不要忙于写这些虚拟的东西,你每天骑马到外面转一圈,把路上看到的一切准确地、细致地记录下来。”于是莫泊桑意识到福楼拜是教他首先学会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认识生活,练好观察这一基本功。从此他花了一年左右的时间,每天外出观察,终于写成了小说《点 心》,并成为世界著名的小说家。后来莫泊桑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对你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和没有写过的特点。任何事物里,都有未被发现的东西……”鲁 迅也曾说过:“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这是鲁迅长期创作的经验总结。由此可见,要想写好文章必须重视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

不少学生作文脱离实际,生编硬套,字词不够废话凑,像挤牙膏似的想一句写一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呢?我们先来看峻青的`《海滨仲夏夜》一段中的描写:“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这段文字确确实实是描写海上的晚霞,绝非别处,只有在海上。

作者抓住了海滨夏夜的特色,用“橘红色”来形容晚霞,用“染成了红色”写海水的色彩,用“燃烧”一词生动地描绘了晚霞的情态。为什么峻青能把海滨夏夜的景写得如此逼真形象呢?是因为作者以生活为写作素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感受和思考,才把这一景色写活了。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全景式的扫描生活,用自己的眼,以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写真人真事,抒真情实感。“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我们的五彩缤纷的生活,让生活成为学生自己真正的创作源泉吧。

二、练写随笔,积累素材

茅盾说:“

[1][2][3]下一页

应当时时刻刻身边有一支铅笔和一本草簿,把你所见所闻所为所感随时记下来……”。写随笔,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选材自由,命题自由,文体自由,字数自由。只管写自己最熟悉、最感兴趣、印象最深的人或事。可议论,可抒情,可记叙、随心所欲。洋洋洒洒几千字,不嫌多;点点滴滴几十 字,不嫌少:有话则长,无话可短,尽兴而写,随意而止。这样不自觉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事物的兴趣和能力 。他们写的内容起初比较简单,渐渐地,观察视野不断扩大,就从身边的小事写开去,写社会、写人生。内容 越来越丰富:班级的生活与**,家庭的欢乐与忧愁,社会见闻等等,真是大到宇宙,小到自我,尽入笔底。 有个学生对校园常作细致观察,从景到人,从人到事,连续写了校园生活之一、之二、之三……在随笔里,我看到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也有到了学生因创作热情而引出的观察兴趣。不仅有话可写,而且更真实,更贴近生活,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三、课外阅读,学会迁移

现在有不少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苦斗以提高分数,“重理轻文”的现象较为严重,以致于有些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理科书”,平时很少课外阅读,缺乏写作材料,对作文望而生畏。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还要进行熟读精思,融会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上一页[1][2][3]下一页

,学会迁移,并运用到作文中去。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意所欲,内容应笔而生,如泉之涌,滔滔不竭。

四、模仿范文,培养文风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讲,我们应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培养好文风。即使刚模仿时比较机械,也应加以肯定。吴增祺说:“文章之体,往往古有是作,而后人则仿而为之,虽通人不以为病。”这是指文章体式上要加以模仿学习。历史上许多文学家也曾模仿古人写作,成为一代风范,如王勃的名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就是从庾信的“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脱化来的。再如左丘明的《左传》善于用对话叙事写人,司马迁的《史记》善用语言、动作表现人物性格,这些手法都为后世的散文家、小说家、戏剧家所模仿。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好文风。

五、多加肯定,少点批评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应尽量肯定他们的优点,用委婉的话指出不足之处。大家都知道,春秋时期,有一位了不起的人才,叫管仲,他的优点是很有才华,他的缺点是贪财。鲍叔正看中了管仲的才华而重用他,让管仲在齐国的争霸事业中一显身手,使齐国得以九合诸侯,雄极一时。如果当时鲍叔正只看到管仲的缺点而不加以利用,管仲能发挥自己的优点,齐国会有后来的成功吗?同样,在作文中,有些学生的习作并不见佳,但在用词、组句等方面有一点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我们也应多给予赞美,激发其创作的兴趣。否则,教师若是把学生作文评得一无是处,这不仅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而且打击了他们的写作兴趣,以为写作是件“高不可攀”的事,难以“登堂入室”。

六、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俗话说:“乐此不彼”,要学好一种东西,兴趣是至光重要的。它是获得知识进行创造性创作的一种自觉动机,是鼓舞和推动学生创作的内在动力,也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以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名曰《成长》张贴出来,并在课堂上为之宣传,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份量,大大提高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付出总有回报,由于自己的辛勤耕耘,我的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不断提高,一株株幼苗在茁壮成长……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第6篇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长期以来,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喊头痛,有的说没东西可以写,有的说不懂怎样写,有的说达不到要求的字数,总是提不起写作的兴趣。主要原因在于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的方法没掌握好或训练不得法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认为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关键。它可以打开感情的闸门,点燃灵感的火花,开拓思维的灵犀。只有学生对作文产生内在的兴趣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去探求,才会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动力,发挥聪明才智,进而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水平。于是,近几年来本人在教学中作了一些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尝试,收到较好的效果。

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激起生活多彩浪花

生活是创作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所以从一开学,我就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情感”,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生活的范围。同时还要在注意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还要“心入”事物。也就是不能只是纯客观地搜集材料,而应该使我们从微小平凡的事物中感受伟大与不平凡的东西,经过长时间的训练,我们的感悟能力就会大大提高,甚至也能像名家那样写出不仅能感动自己也能感动别人的文章。

二、拓展学生阅读视野,奠定作文创作基础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教师要教育学生,要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甚至自然科学知识,也要了解一些。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阅读和作文,我组织了一些读书班会和阅读兴趣小组,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或以讲故事,开辩论会等形式来锻炼口才,再通过办墙报,校园刊物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书面作文水平。学生在广泛阅读中,从古今中外名著和大量诗文中汲取了健康的思想和艺术精位,同时也积累了大量词汇和第二手作文材料,通过阅读,学生视野开阔了,知识丰富了,思维活跃了,再不会为“无米之炊”而苦恼

.三、模仿名家布局谋篇,提高学生写作技巧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于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我们应该积极提倡模仿和借鉴范文,模仿名家布局谋篇及谴词造句。模仿是创新的一步,但不能一味地模仿,开始求“与古人合”,其后必须“与古人离”,所以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正如画家齐白石说过:“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搞艺术离不开一个借鉴模仿的过程,但不能生吞活剥,生搬硬套,作文也是如此。

.四、培养学生丰富情感,展开想象翅膀

.想象是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头脑中产生各种表象并重新予以组合,形成新的表象的过程。想象往往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而产生的喜、怒、哀、乐都会刺激大脑皮层,引起表象的运动,从而产生想象和联想。所以教师要教学的过程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好奇心,适时加以指导,激发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的思维尽情驰骋,想象出更丰富的内容,写出更感人的文章。

.五、遵循语文教学规律,激发表达,以说促写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时可以看到:有的学生说话滔滔不绝,口若悬河。而作文时却绞尽脑汁,无从下笔。原因何在?因为“说”在实际生活中实践较多,而“写” 却较少,没有实践,怎能灵活运用呢?因此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还可以充分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演讲,培养学生口头作文能力,并引导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提高书面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写作能做到中心明确,条理清楚。

.六、巧设撩拨情思之题,诱发学生创作欲望.长期以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丛。教师应怎样解决呢?教师在布置作文时就要花点心思在题目上做文章了。比如《我的家乡》是公认的传统题目,但学生并不喜欢,假如改成《请到我的家乡来》,题目就有了写作兴趣的诱惑力。又如写教师,命题《我的老师》、《老师太辛苦了》之类就老生常谈,味同嚼蜡,望而生厌;而像《老师,你并不穷》、《老师兜中的“白条”》则叫人兴趣盎然。写夏秋景色,《夏天是晚上》、《秋天的景色》的命题远没有《遥望星空》、《停车坐爱枫林晚》撩拨情思。这样,把文题命得巧妙生动,就更能拨动学生的心弦和写作欲望。

.七、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发挥个性扬长避短

.为使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命题,少写命题作文,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所以在作文训练时要创设多样作文形式,如话题作文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话题是以为引进作文的话题,话题作文是让学生根据提供的话题(材料),请你以为题写一篇有字数限制的文章。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自立文意,自由表达,这样作文的 已经跳出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 束缚,可以写散文、诗歌、小小说、童话、日记、书信、寓言等多种文体,让学生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写作优势。

..八、引发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景激活体验

.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一种高效率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让学生在学习中始终保持兴奋、愉悦、渴求上进的心理状态,它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有着事半功倍之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选用视听媒体创设情景,强化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如在“三八”妇女节前,让学生写《夸夸我的好妈妈》、《妈妈,我想对您说》等,但容易写空话、套话。为此,安排在《世上只有妈妈好》的乐曲声中,让学生看从VCD碟片中转录的《懂你》,那朴实而真挚感人的画面及凄婉动人的音乐强烈地冲击着学生的感官,学生的写作欲望被激发,完全进入角色,纷纷拿起笔,将心中对妈妈的爱尽情地写出来。这样按学生习作的心理特点,适时选用录象的形、声、色并茂的特殊功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各种感官,使学生的信息认知渠道多元化,解决了学生脑子空洞,无话可说,无从下笔的大难题,而且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九、开放民主教学之风,培养学生自改能力

.每一个教师都应该看到,学生的年纪尽管不大,但却有了属于自己的思想、情感、理想,有自己对世界认识的独特角度。作文教学就是要目中有人,把学生当成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生命实体,容许他们自由地观察、思考、表达,即使幼稚、肤浅,相信它也是真诚的、美的,如同带露的鲜花,有什么比这更可贵的呢?为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作文的兴趣,培养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水平,我在作文评改方面,除了教师本人评改外,还采用学生互评或自评的形式,具体做法是:课前教师浏览了学生作文,找出作文中的优缺点,课堂上进行审题分析,指出此次作文的优缺点,示范评讲两三篇文章,列出批改的标准,然后让学生批改,可互评,可自评,先找出优点,再找出缺点,重在鼓励,然后教师收上来再阅,贴出优秀习作。这样,学生亲自参与了文章批改,所以对本类作文的写法要求理解得更深刻。可见,作文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写”,更要锻炼学生会“改”,把“改”的权利交给,让学生主动去发现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会比教师评改效果佳。

.十、激励学生大量创作,发表佳作激发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必须鼓励学生创作,培养他们创作的兴趣,而推荐发表文章是激发学生创作的一个好办法,每次作文,我要求学生认真对待,选出一些较佳习作,编写作文专刊,或张贴出来,或投到学校广播站宣读,这样以点带面,让学生感受到作文的分量,大大提高了他们创作的积极性。

激发兴趣 快乐写作 第7篇

——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张敏(富民县永定小学)

内容摘要:

强调个性发展,注重个性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更应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引导学生不断创新。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写作自主性,激发写作兴趣、实施开放式作文教学,使作文成为展示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的新天地,使学生体验到写作的乐趣。

关键词:

生活 源泉 兴趣 开放 创造

正文

“文艺作品来源于生活”,一切的艺术创造离不开生活。唯生活是艺术的不竭源泉,只要用心去体会,用慧眼去发现,用灵感去感悟,生活中的花花草草,枝枝叶吱都可以成为我们为文的最好的题材。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就为的是要写出自己想说的话,此乃作文教学的本意。”可见,作文的关键是要把生活与作文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逐步认识到:作文的过程实际就是对生活的再现过程,是对喜怒乐情感的表现过程。写作既可以展示自己对美好未来的追求,也可以倾诉自我的心声。明确了这层意思,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感才会慢慢消除。在作文教学实践,我紧扣“生活、兴趣、作文”六个大字,努力让学生轻松作文,愉快表达,自发创作。为此,我作了一些尝试,并有了一定的收获,我坚信这条路会越走越宽,越走越顺。下面我就自己的趣味作文教学,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材料库,为写作提供源泉

作文是学生的生活再现,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理可讲。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积累丰富而厚实的生活基奠。

1、教师要有计划地组织开展活动,为学生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教师可组织学生春游、秋游、植树等活动;可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医院、商店、养殖场等;可组织学生开展拔河、跳绳、踢毽、歌咏、讲故事等文体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学生的情感得到体验,感受到生活的丰富多彩,作文素材就会多起来。

2、教师要设计有趣的观察本。为了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便于学生随机观察,我让每位学生准备一本“采蜜集”,把看到的、听到的、印象深的内容随时记下来。为开拓学生的观察思路,我还组织学生及时进行观察交流,这样,学生的观察内容就会越来越丰富多样,日积月累,每位学生就有了一个自己的与众不同的材料库。素材越多,再加之教师对学生的思维不加束缚,就会克服作文选材上的千篇一律,从而为学生的个性写作提供了流之不尽的源泉。

二、设计新颖鲜活的命题,开拓学生的作文思路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命题单

一、死板,使人一见生畏,如《记一次有意义的活支》《记我的同学》„„这样的命题因不能激发学生从文兴趣,不能调动学生表达欲望,从而使之产生拒绝抵制的情绪。在消极态度下,所写的文章也就显得非常的枯燥,看不出半点的灵性,读不出半点新意。为了增添作文教学的趣味性,同时又不失实用性,我在作文与生活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力求命题的新颖。1、命题贴近生活

有一次我教学作文《推销》,一开课,我准备了几十种不同样式、形状各异、不同价格质量的玩具,摆放在黑板前。然后把自己打扮成商人的模样,向学生推销玩具,学生觉得非常奇怪,我便因势利导:这些玩具是某厂的样品,为了扩大销售,厂家特向我们征集广告词。孩子们觉得这是一件很富有挑战意义的事情,便积极开动脑筋,纷纷写出了自以为满意的广告词。这时,我又请学生上台扮演小商贩,吆喝贩卖,体验生活。孩子们情绪高涨,我又引导他们试着以《街头小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由于有了亲身的体验,孩子们写作完成得很顺利,最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在推销产品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顾客对产品有不同的需求,请你们根据自己的调查,写一份调查报告,反映不同顾客的各种需求,然后以消费者的身份向该厂的厂长写一封信,陈述自己的想法。这样,我以“玩具”为题材,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文体:一是广告词,二是记叙文,三是书信。学生们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兴趣,选择不同的文体进行写作,整个教学过程洋溢着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的思路大为开阔。2、命题切忌空泛性

学生害怕作文,很重要的一点是无从下笔,有时是无话可说,但有时却是无从说起。因此命题切忌空泛,如《庆祝“六一”儿童节》《记一次运动会》,这样的命题太大,太空,太远边际。那么在实际作文教学中,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试着以他们的思维去设想。我们就会发现大题小作,宽题变窄会更爱学生的欢迎。

三、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苏联心理学家认为:每一个句子,每一次谈话之前,都是先产生语言动机,即“我为什么而说”。这一活动是从情绪的诱因和需要源泉而来的。只有当儿童自然地说话,由于内心的诱因而需要说话的时候,才能最有效地发展语言能力。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往往就忽视了诱因的设置,让学生为文而文,硬着头皮,搜肠刮肚地写。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评讲)必然导致学生无话可说。

语言动机诱因的设置可以有很多种形式,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置身于一定的语言情境中,产生自主表达的欲望,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灵感,从而自然流利地进行表达。例如:通过再现生活,唤起学生对往事的回忆;通过表演试验等系列活动过程的展示,引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并深刻体会其内心感受;通过故事图画等艺术形式,发挥学生的想象,为写作积累丰富的材料,总之,诱因的设置始终不能离开生活。

1、试验作文

试验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在试验中往往会有新的发现,对事物会有新的认识。利用试验这一情境的创设,可以调动学生表达的积极性,巧设疑难可以诱发学生思维,激发表达的欲望,从而达到边做边写的目的。

如有一次上作文课,我先在讲台上摆放了一个盛满清水的试验杯、一个鸡蛋、一根筷子和一包食盐。同学们见了觉得很奇怪。我于是请同学们猜:老师若把鸡蛋放入清水中,你们会看到什么结果?说着,我把鸡蛋沉入杯中,接着又不断地在水中加食盐,边搅拌边启发:这下鸡蛋又会有什么变化?过了一段时间,同学们惊奇地发现,沉入杯底的鸡蛋慢慢地浮了起来。

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设置语言表达的诱机。通过实验活动情境的创设,我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发现、表达。如:试验刚开始时,你们看到了什么?听了老师的话,你们心里又是怎么想的?看到鸡蛋浮起来,同学们又有什么反应?由于度验刚刚进行,加上又有自己的亲身体会,孩子们顷刻间觉得有很多的话可说,有许多话可写。教师因势利导:所谓作文就是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给别人听,写得越是详细,越是具体生动,读者的感受才越真切。这样一堂课下来,学生们不但不觉头痛厌烦,相反有乐在其中之感。

2、游戏作文

孩子们对过去经历的事情往往不会有太深的记忆,纵使想写也写不生动,细致。比如《记一次有趣的活动》。孩子们可能会有话说但却写不好,原因在于缺乏观察。对活动中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的记忆非常模糊。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往往先通过几个小游戏,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有一次,我请孩子们先做“丢手绢”的游戏。游戏之后,我又提出新的要求:谁能刚才的过程说一说?由于事情刚刚发生,孩子们表达得比较清楚,到位,在这之上,我又进行详细的指导,引导他们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角度进行刻划。孩子们说得津津有味,气氛非常热烈。话说清楚了,写作就水到渠成了。

四、指导学生作文开放化,让思想感情自由流淌。

传统的封闭式作文训练,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遏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挥。笔者认为:作文指导应该有封闭走向开放,让学生的思想感情自由流淌。只有这样,学生的创新思维才会源源不断,学生的作文才会鲜活清新。

1、教学目标开放。学生的学习基础不同,能力水平之间,生活体验都有着很大的差异,教师无视这种差异,而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会泯灭学生的作文兴趣。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我努力使教学目标开放。如:带领学生游览公园后,我设置了三个作文目标:(1)基础目标:把观察到的景物写下来,详细地写一两个景物,做到语句通顺。(2)中级目标:抓住一两个景物详细地写,写出每个景物的特点,做到语句通顺优美。(3)努力目标:把一两个景物的特点写详细,能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这样,使每位学生都可望而可及,尝试成功的喜悦。

2、教学过程开放。作文指导过程,如果每堂课都是有说到写的重复模式,这样,学生就会乏味。如:写一个有趣的活动。上课伊始,我就围绕着“如何把活动的场面写具体”开展了一次游戏赛。根据课前的观察,我选择了同学们喜欢的四个活动:“画鼻子”、“贴烧饼”、“双人背球跑”、“老鹰捉小鸡”,同学们自由组合,自由活动,然后进行比赛,看每一组同学活动气氛热烈,并且能把活动场面说具体,说形象。全班同学活动时兴趣盎然,比赛说时不甘示弱,结果那篇文章具体鲜活且富有个性。

3、教学时空开放。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的时间,不应局限于课堂上;作文指导的地点,不应局限在教室。春天来了,我把学生带到田野里上作文课,让他们欣赏春景,挖挖野草;写景物时,我带学生去公园、去校园观察景物;写一次小实验,我带学生在自然实验室上课,指导他们做一个个有趣的实验;有时,我还播放优美的音乐给学生听,让学生在音乐王国里展开丰富的想象。

4、作文体裁开放。写人记事的文章多了,就会扼制创造的冲动。我们应该鼓励孩子有“求异思维”,用新奇大胆的想象去写寓言、童话,用稚拙的语言去创作诗歌,用他们的烂漫天真表达对生活的真实情感。这样,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机和活力。

五、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进行创造性习作

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进行创造性习作,使学生读写结合,感悟迁移,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并且便于操作。教师可紧扣课文,读写结合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

1、情节扩展式。如学习了《金子》一课后,我指导学生想象故事的主人公面对大雨过后的荒地长出青草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并在练说后进行补充式写作。

2、文尾续写式。如根据《三袋麦子》一课的结尾,想象三个小动物以后的生活,让学生续写。

3、多向改写式。根据课文内容,有的可以改变人称,有的可以改变叙述的顺序,还有的可以改变体裁进行改写训练。例如:学习了《卧薪尝胆》一文,可以让学生采用不同角度叙述课文。或勾践、或夫„„

4、相关迁移式。抓住课文的原型特征,调动已储备的表象,把思维的触角由甲迁移到相关或相似的乙上来。例如:学习了《石榴》一文,可以根据课文的写作方法仿写类同的文章。

5、途径多样式。从教学途径来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多种训练,有时可以不求成篇,只做片段,甚至可以作小型的、分解的训练,有助于课堂的操作,目的就是要做到:“积跬步致千里,积小流成江海”。比如:在课堂上进行作文片断练习,或开头,或结尾,或人物肖像描写,或景物描写„„然后随堂全班交流,教师稍加评点。学生把整篇文章分解为几个环节进行练习,互相取长补短,日积月累,整体写作水平便得以提高。同时,加强口头作文练习,或长或短,围绕主题任意表达,既可锻炼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可提高他们组织语言、丰富词汇的能力。

六、学生作文评价的多元化,让每个孩子体验成功。

每位孩子都梦想着成功,都期待着鼓励和赞誉,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多元化的评价,可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教师不应吝啬表扬,应当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教学中,我实行多元化的评价,让孩子体验成功的感觉。

1、开辟习作园地。给学生搭建舞台,把写得好的习作张贴在学习园地上,供师生欣赏,每两周更换一次,给更多学生展示风采的天空。也可让学生自编作文集,教师、家长写序言,来激发创作热情。

2、善用鼓励性语言。尤其是写作有困难的学生,“你能行,再写一次”,“你真棒,这段文章写得真精彩”,“观察真仔细”,“不错,你写的作文老师看了还想看”,这由衷的肯定,诚恳的鼓励,带给孩子的是一种无与伦比的快乐感受

3、作文讲评时,扩大鼓励面。作文课上,教师要把作文讲评课变成表彰课、鼓劲课,让大多数的学生得到表扬,尝试成功的喜悦,增强写作的兴趣。除了用激励的话语,还可以用眼神、动作鼓励学生,如:写得真好,让老师摸摸你的头;写得又快又好,老师握握你的手;你的作文进步真大,老师拍拍你的肩;写得精彩极了,老师为你鼓掌喝彩。“亲其师,信其道”老师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评价,给学生倍增信心,带来无穷的力量。

作文是一种自我精神性的实践活动,它与学生自我心灵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我们不能把作文教学仅仅看做是一种模拟性的练习,而应把它看成是个体的自我意识不断提升、人格建构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涵养精神,厚积薄发。我们还要激励学生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在写作中融入自我的感受与体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学生情感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特心灵的色彩。

参考文献:

《怎样教好各类课文——小学语文教学经验选编》 上海教育出版社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第三137期 《新作文》杂志社

附作者简介:

激发兴趣愉悦写作 第8篇

职校学生中有部分学生学习基础差, 学习习惯差, 学习没有主动性, 缺少自信, 没有成才的意识, 没有奋斗目标, 他们来职校多数是家长强迫来的, 目的就是养养身体、混日子, 拿中专毕业证。这给职校教师提出了很严峻的问题。因为职校的学生又正处于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的思想不够成熟、不稳定,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职校学生又面临着学习文化和专业技术的双重任务, 如何激发职校学生学习兴趣, 怎样创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 是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作为职校教师任重道远, 必须要把握机会, 通过自己努力工作, 恰当引导学生, 形成人人争上进, 个个讲奉献, 奋发向上, 团结友爱的好班风。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好的方面进行肯定和认可, 让学生不断体验成功的喜悦, 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荣誉感, 激发自信,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具体方案

1. 创设教学情景, 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因此, 课堂教学的成功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保障。教师应当认真设计好每一节课, 在上课时设计一个简单的且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活动情景, 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 使他们乐在其中, 在玩中学, 以此来活跃课堂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认真备课, 搜集相关课外资料, 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 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等的活动, 以及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

2. 讲究授课艺术, 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学生能否对教师讲的内容产生兴趣, 关键在于教师的教学活动是否具有艺术性。教师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 注意授课艺术是十分必要的。教师的综合素质高, 才能与学生融为一体, 带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学生会喜欢老师, 喜欢这门学科, 对学习产生兴趣, 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或者直观教学, 到生产现场参观学习, 提高教学效果

对于职校学生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 让学生到工厂现场参观, 听老师傅讲解认知后,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 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 音频、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教学手段相结合, 改变传统教学方式, 刺激学生口、耳、手、脑多种感觉器官, 调动积极性, 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4. 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 有效进行师生互动

课堂是属于学生的, 我们应该把课堂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 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 增强竞争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换位”上课, 让学生当老师, 学生讲解, 最后, 老师总结讲评, 调动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活跃课堂气氛。

上一篇: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下一篇:《我的好--》教案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