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案例范文

2024-05-16

小班音乐案例范文(精选6篇)

小班音乐案例 第1篇

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一、设计意图:

我们新贝艺术幼儿园,是以艺术教育为特色的幼儿园。除了与其它幼儿园一样对新课程新教材进行学习、实践、研讨外,在园中开设了乐器、合唱、舞蹈、美术为主的艺术教育特色项目,而我们规范加特色的办园宗旨也一直让我们寻求着现在的主题活动怎样与二期课改大环境背景下的艺术教育指向“即提供幼儿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已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位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的创造和快乐的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幼儿的发展。而在幼儿园的孩子中几乎有四分之一幼儿在学习乐器,在一年多时间培训下,许多幼儿从不认识乐器,到现在能弹奏多首乐曲,从而在孩子们中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而幼儿园又十分重视幼儿对艺术表现力的培养,每学期都会进行艺术专场活动,这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那些学乐器的的幼儿,总在其他幼儿们面前骄傲的说,我会弹琴。从中,不少幼儿在学乐器的过程中产生了自信。而我们在平时的艺术熏陶中, 使许多孩子会在平时的自由活动中,相互讨论着学习的内容,唱着歌谱.模仿着演奏的方法。看孩子们对乐器这么感兴趣,结合中班及本班实际,于是我进行了在主题活动中进行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旨在让幼儿借助探索主题活动,自主探索,获得艺术经验,萌发审美情趣。“我身边的民族乐器”活动,就是这样一种形式的活动。正如《纲要》所说“既要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二、活动要求:

1 、通过经验分享,初步感知民族乐器的种类、演奏方法、演奏风格。

2 、体验摆弄乐器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幼儿已经学习一段时间的民族乐器

2、欣赏过一些民乐

材料准备:

1、各类民族乐器的图片

2、幼儿的表征记录图

3、幼儿收集一些民乐的有关信息

4、磁带、vcd

四、活动过程:

1、自由摆弄民族乐器

师:小舞台上有好多民族乐器,让我们一起去弹一弹,拉一拉,听听它们能发出什么样的动听声音。

幼儿自由摆弄,教师随机丰富一些简单的演奏方法。

2、经验分享

师:刚才你们弹的这些民族乐器都是我们幼儿园里有的。我们身边的民族乐器可真多呀,那么你还看见过什么民族乐器呢?(幼儿自由回答)

﹡幼儿介绍民族乐器的种类:

弹奏类、吹奏类、拉奏类、击奏类(拓展提升经验:什么是民族乐器)

师小结:我们中国是一个很大的民族,有许多民族乐器,除了今天我们所说的,以后大家再发现其它的民族乐器,我们再一起介绍给大家听。

﹡体验演奏方法:

幼儿根据自已的观察记录表征本进行介绍民族乐器演奏的方法

重点:逐一请学乐器的`小朋友进行演奏二胡《小星星》(总结:二胡的声音非常悠扬)、演奏扬琴《外婆的澎湖湾》(总结:扬琴的声音非常清脆动听)、演奏古筝《花非花》(总结:古筝的声音是很婉转很清丽)

师小结:乐器演奏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有的拉,有的弹,有的敲击,有的用弓,有的用琴竹,有的戴假指甲。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音乐教育 相关内容:美丽的春天快乐的小雪人(美术)嬉水游戏童话表演:房顶上的大蘑菇小班第四周教育活动方案(周四、周五)美丽的花布(美工)幼儿园小班教案案例[音乐] 小鸡小鸡在哪里秋风和小树叶(音乐)查看更多>> 小班教案

3、欣赏民乐:

﹡民乐独奏

笛子:让幼儿感受意境

二胡:欣赏名曲《二泉映月》片段

琵琶:欣赏名曲《汉宫秋月》片段

古筝:古筝的基本演奏方法刮奏

﹡民乐合奏

介绍国内最近比较有名的民乐合奏队:女子十二乐坊

整合幼儿的经验:可以模仿演奏动作,并选取择民族乐器听音乐进行合奏。

4、活动延伸:

在自由舞台和音乐角中,开设民乐活动,通过欣赏及让更多的幼儿参与表演,更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艺术的兴趣。同时锻炼幼儿的胆量和荣誉感。

小班音乐案例 第2篇

1、理解歌词含义,较完整地演唱歌曲。

2、乐意参加音乐活动,并能从中获得愉快的体验。

3、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4、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过程】

一、练声。

利用小象玩偶,用歌曲的形式问好。

小朋友们上午好,老师今天带来了小象,我们用歌声来和小象打个招呼吧。“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小象你好,小象你好,小象早上好”。(用“早上好”的音乐,加前奏)

小朋友唱的真好,我们再来唱一遍。共2遍。

二、在故事情境中学唱歌曲。

1、借用小象去旅行的故事引出第一个场景:小象在树林里遇到小兔。

小象今天要去旅行,我们和它一起去吧。(翻开第一张背景)小象来到了树林,遇到了小兔,我们听听小象和小兔唱了什么。(录音机放一遍)

在刚才的歌里,你们听到了什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句出示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含义。(用清唱,不用伴奏了)

逐句解释歌词,重点解释“对呀”“爱心”“说话”。

我们再来完整地唱一遍。(钢琴伴奏)

它们唱的真好听呀,小象要继续去旅行了,拜拜小兔。

(可以在难点处考考幼儿,看他们是否知道)

2、故事的第二个场景:小象在池塘边遇到了小青蛙。(翻开第二张背景图)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池塘边。小象和小青蛙唱了什么,我们来一听下。教师点图谱,跟着钢琴来唱一遍。小朋友说:“我听到了。”就根据孩子回答,逐句来唱。等四句清唱完再用钢琴伴奏完整唱一遍,让幼儿在钢琴的伴奏中尝试跟老师一起完整唱歌曲。利用图谱对于幼儿较难掌握的句子“你最喜欢谁呀,快说话。告诉你,我最喜欢我的好妈妈”着重教学。

3、故事的第三个场景:小象在山坡上遇到了小鸡。

“小象走啊走,来到了山坡上遇到了小鸡”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些什么?钢琴伴奏唱一遍加上动作。

加入律动动作帮助幼儿记忆歌词。请孩子站起来跟着老师在音乐的伴奏下,边做动作边唱歌。

师:小朋友演唱的时候应该表现小象的什么心情?“自豪,高兴,爱妈妈。”

那小朋友应该用什么声音演唱?“自豪的声音,高兴的声音。”

4、故事的第四个场景:小象在小河边遇到了小牛。(师幼分角色尝试对唱。)

“我们来听听它们唱了什么?”将小牛和小象的图片贴到图谱前。

幼儿来当小象“你们的椅子背后有一张小象的图片把它拿下来贴在自己身上。”

“现在老师来当小牛,唱这两句(手指点)。小朋友当小象唱这两句(手指点)。”

钢琴伴奏唱一遍。

三、结束。

情感提升——爱妈妈。

小象结束了一天的旅行,它回到家看见了自己的妈妈。小象:“妈妈,我今天遇到了很多好朋友,我很高兴有一个和你一样的长鼻子。妈妈,我最喜欢你了。”

师:“故事讲完了,我们这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小象爱妈妈》。”

活动反思:

首先,我请孩子们欣赏歌曲《小象爱妈妈》并边听音乐边打节奏。让孩子们将听到的音乐,通过打节拍的形式表达出来。其次,通过拍打不同的地方提高孩子的兴趣。在敲敲打打中,成了孩子们感受音乐的关键。同时,让他们无意识地熟悉音乐的旋律。这时,融入歌词,让孩子自然而然中走入歌曲。从最初的拍打到拍打不同的部位到歌词的加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一首附点较多的歌曲来说,这对附点部分的熟悉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接下来的学念与学唱中,孩子们相对比较轻松。不管了对旋律的掌握,还是对附点的学唱都没有了吃力的感觉,而且他们自始至终兴趣较高。

案例分析:创设小班区域活动 第3篇

我班 (中南大学校本部幼儿园) 是区域活动实验班, 主要由一间盥洗室、一间活动室和一间寝室组成。幼儿平时的活动都是在这个活动室里开展的。在开展区域活动时遇到以下问题:

(1) 这间不算大的活动室, 既是幼儿集体学习的场地又是幼儿就餐的地方。

(2) 活动室里的柜子比较多、幼儿玩具操作材料很多。

二、基本区域设置及其调整

根据活动室的面积, 将其划分成益智区、美工区、生活区、语言区四个区域。

游戏情况:

自从我们开始区域游戏, 幼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幼儿选区时我们进行限制人数的设计:如用脚垫的语言区就可以贴上脚印作为控制人数的标识;用椅子的数量作为控制人数的标识。但是还是会发生争抢位置的事情。

第一次更改:

(1) 灵活利用场地:为了在有限的空间里开展更好的区域活动, 在就餐区巧妙设计了墙面操作, 由原来的桌面益智操作改为墙面操作“图形娃娃”。

(2) 合理设置区域布局:之前班级没有明显的区域划分, 根据这一情况将班级的玩具柜、区域操作材料柜作为隔断划分一个个区域。

(3) 进区人数的调控:在每个区域设计限制人数的进区卡:不同的区域游戏设计不同的进区卡。

初步效果: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中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应有利于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和幼儿间的交往。”区域活动就是给孩子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活动环境, 在这里幼儿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

四、调整区域内容

游戏情况:

在将区域划分好后, 班级区域游戏有了明显的区域氛围。因为人数较多, 为了避免幼儿在区域过程中出现一些安全意外, 所以本班是让幼儿先自由选择自己想去的区域拿进区卡, 然后搬自己的小椅子去区域活动。但是幼儿在拿好自己的进区卡后, 大部分幼儿往往没有到相应的区域操作, 教师每次都要带幼儿找相应的选区。

在区域游戏中, 区域材料的取放是幼儿最大的难题, 每次教师都会不厌其烦地提醒幼儿, 但是幼儿往往不记得要在哪里取放材料, 最后还是教师整理材料。

第二次更改:

(1) 由于益智区里的操作材料比较简单, 不符合幼儿现有发展水平, 同时为了突出本班班级特色——美术, 所以我们将原有墙面操作的益智区, 更改为美工区域的涂鸦墙。

(2) 让幼儿自主、自由的取放操作材料:根据区域进区卡标识在区域材料柜操作材料盘子下面和操作材料盘上面贴上与该进区卡相应的图片, 便于幼儿看着材料的动物号码取放操作材料。

(3) 调整进区卡, 在悬挂进区卡的地方贴上该区域的进区卡图片。

效果及分析:

刚开始的时候, 幼儿还有点不熟悉, 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游戏后, 我们发现, 幼儿能很好地参加区域游戏, 每次在区域游戏的时候教师都不需要跟在幼儿的后面帮幼儿整理材料了。

五、案例反思

通过对小班幼儿区域活动的不断观察和反思, 得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游戏爱好, 随时了解幼儿的游戏经验, 精心设置相应的活动区域, 积极满足幼儿的活动需要, 充分尊重小年龄幼儿的学习特点, 逐渐培养幼儿的游戏习惯, 开展区域活动促使幼儿主动学习。

参考文献

[1]季敏.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主动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 2000 (4) .

小班音乐案例 第4篇

这首乐曲活泼欢快,具有较强的情境性。教师用小猴子爬树、吃香蕉、挠痒痒、听见脚步声迅速躲藏等一系列动作与音乐相匹配,幼儿易于接受。小班的幼儿很喜欢这种有情节游戏性的韵律活动,同时幼儿在游戏中体会了与同伴挠痒痒游戏的快乐和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幼儿能遵守游戏的规则——听到咚咚两声鼓声静止不动,然后再跑回家。对小班幼儿来说倾听出音乐的中信号作出相应快速的反应,是对幼儿自控力是一个挑战。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边玩挠痒痒边倾听音乐,听到音乐的信号后迅速做出正确的反应。

【活动目标】

1.能随音乐合拍地做动作。

2.能遵守游戏规则,并体验与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幼儿围坐成半圆形;幼儿对猴子形象、动作、习性已熟悉,积累了一定的感知经验。

【教学课时】一课时

【活动过程】

一、讲述故事情境,引入课题

在一座大森林里,住着一群顽皮的小猴子。有一天,这群猴子们肚子饿的咕咕直叫,它们来到了一片果园,看到树上结了好多又黄又大的香蕉,它们噌噌爬上了树吃香蕉,吃的真开心!

二、欣赏小猴爬树的音乐

师:现在就请你们听一听这群顽皮的小猴爬树的音乐吧!

三、随音乐玩小猴爬树的游戏

1.教师用情境化的语言带幼儿练习爬树,摘香蕉,吃香蕉的动作。

2.带领幼儿完整随音乐做动作。

四、玩挠痒痒游戏

1.教师示范挠痒痒,引导幼儿倾听音乐观察:在什么时候挠痒痒的?

2.随音乐练习挠痒痒的动作。

3.幼儿结伴玩挠痒痒的游戏。

五、幼儿随音乐玩爬树,挠痒痒的游戏

六、完整播放音乐,引导幼儿倾听“咚——咚——”的鼓声

1.引发幼儿讨论;“猜猜,谁来了?小猴子该怎么办?”

2.引导幼儿练习“不动——迅速跑回家”的动作。

七、完整游戏

【案例分析】

(一)本活动的教育理论支持

小班音乐游戏《顽皮的小猴》多元教学策略的应用。

(二)为有意义的学习提供支架

引用一个心理学的概念——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简言之,变式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

在顽皮的小猴这节教学活动中,教师就是采取这个策略,教师运用情境性的语言加上动作的导入为幼儿提供一种学习的支架,因为幼儿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适宜的为他提供媒介,也就是抓手,那我们在大量的实践研究过程中发现对于幼儿来说语言和动作的媒介是有效的帮助幼儿感知音乐和表达音乐的工具。等到幼儿对此熟练之后教师要随机的退出,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进行适宜的创编。这就是在教学中的变式。

(三)引导幼儿主动的体验游戏的快乐,增加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学习

幼儿主观的体验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来源,真正体现课改以人为本的精神。这其中包括三个方面:

1.审美感动(生活经验的唤起,享受和操作过程的流畅感);《顽皮小猴》这节活动的创想完全来源于孩子,当时我带小班我发现小班幼儿特别喜欢玩挠痒痒的游戏,同伴之间,小朋友和老师之间都很喜欢,当我又问幼儿哪个小动物最喜欢挠痒痒?小朋友告诉我是小猴子。之后我就和我们的团队自己找音乐,制作音乐,设计游戏的玩法,和教学的过程。可以说这节活动设计来源于孩子,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来,在活动中教师又采取为幼儿构建支架,降低幼儿学习的难度,以保证学习过程中的流畅性。

2.人际支持(特别是情感的互相满足),这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尤为重要,挠痒痒这一相互嬉戏的动作,幼儿之间,师幼之间通过肌肤的接触,互相逗乐,形成了互相之间的信赖和取悦的积极交流的情感。

3.自我调控(包括自由选择,自我管理,自我掌控,自我挑战,自我超越感)因为是游戏所以就要有游戏规则,听到咚咚两声鼓声,就要赶紧跑回家,否则就要被抓走,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控制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避免被抓走,只有在有规则的游戏中幼儿初步学会了自我管理,自我掌控,最后获得游戏成功,提升了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教学评析】

这节小班音乐教学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真正的是从幼儿的兴趣点生成而来的,是教师对幼儿兴趣点的捕捉,归纳和提炼的过程。音乐也是我和我的团队制作而成的,其中经历了无数次的修改,一遍遍的试教再修改音乐,再试教……最后到音乐的定稿,教学设计的完成。整节教学活动教师运用了为幼儿提供支架的形式,减轻幼儿学习的难度,为幼儿的攀登式的学习提供了抓手,幼儿觉得又有趣又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功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对于每一次幼儿的回答和大胆的表现教师都给予肯定与鼓励。幼儿在这种有规则的音乐游戏中自身的审美情趣得到提升,幼儿自我的管理能力得到发展,体会到游戏的快乐和成功!

小班音乐案例 第5篇

1、理解歌词内容,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歌曲。

2、能根据歌词内容灵活有节奏地做出相应动作。

3、引导幼儿大胆地参与活动,体验与朋友一起游戏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律动:《学做解放军》、《好朋友》、《头发、肩膀、膝盖脚》。

二、练声:《小鸟醒来了》、《大猫和小猫》、《小树叶》。

三、学唱歌曲《手指歌》。

1、激发幼儿兴趣。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群小客人,等你们坐好了,刘老师就把它们请出来。

2、逐一出示手指兄妹。

(以手指口吻问好)小朋友好!我们是一群手指兄妹,我是拇指哥哥、我是小指弟弟、我是食指、我是中指、我们是姐姐,我是无名指妹妹。我们想和你们一起游戏,你们愿意吗?

那小朋友伸出你的手指跟我一起游戏好吗?

3、带领幼儿一起游戏两遍。第二遍老师可以走到幼儿面前和幼儿互动游戏。

4、引出歌曲名称。

这个游戏好玩吗?我们把它唱到歌里去好吗?歌曲的名称就叫《手指歌》。带领幼儿说一遍。现在听老师把这首歌唱一遍。

5、老师示范演唱歌曲。

好玩吗?现在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来学唱这首歌曲。

6、带幼儿学唱歌曲。

7、老师弹琴,幼儿边唱边做动作。

8、老师和幼儿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9、引导幼儿大胆寻找伙伴或老师一起游戏。

——等下小朋友可以下去找自己喜欢的朋友一起表演好吗?

——引导幼儿和同伴一起表演。

小班家长工作案例 第6篇

草皮街幼儿园

案例背景: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刘源源,平时喜欢和小朋友抢玩具,抢不过来就会打小朋友。

评价分析:刘源源小朋友是一个很可爱的孩子,但是就是很自私,每次都和其他小朋友抢玩具,其他的时候也是这样,抢不过了,就互相打,互相咬,此类事情发生过很多事情,对她批评以后几天会有所好转,可是过几天又恢复原状了。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常与起家长沟通,才发现原来他家爸爸是老年得子,所要家里的人都是事事依着她,让着她,才使他养成了自私的心理。

针对这样的孩子,我们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向他们宣传幼教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观念。其次我们应该和家长多交流,更加全方面的了解孩子,对孩子有正确的认识,第三,教师应该在平常幼儿园时通过许多小细节及时纠正幼儿的这些小错误。

上一篇:时代先锋演讲稿下一篇:钢架结构厂房施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