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科男生就业前景

2024-06-25

文科男生就业前景(精选8篇)

文科男生就业前景 第1篇

文科男生学什么专业就业前景好?

新闻学

就业前景:

新闻学是文科专业中开设院校数量最多的专业之一。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新闻专业出现了两个就业新方向。一是舆情分析,各级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很重视,不少部门和企业都需要招聘舆情分析和企业、政务自媒体的工作人员;二是新媒体,目前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各类新媒体平台有几十个,新媒体创业型企业数量更大,新增岗位很可观。

就业方向:

编辑记者:在各级传媒机构如报社、杂志社、电台、电视台、网站等从事新闻工作;

公务员:在各级政府机关从事文秘、宣传工作;

院校推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吉林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暨南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郑州大学、广西大学、云南大学、安徽大学、西南政法大学。

小提示:

1.新闻学专业文理科考生兼招,以文科考生居多。

2.不同院校开办的新闻学专业有不同的侧重方向,如外语类院校的国际新闻、财经院校的财经新闻、农业院校的农村新闻、政法院校的法制新闻以及各体育院校的体育新闻专业等。

法学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随着法治环境的改善,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从律师的地区分布情况看,发展极不平衡。广州、北京的律师都在万人以上,大约占到全国律师总数的17%,而青海省只有400多名律师,部分省份个别县只有一名律师。

法学界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都说法学专业不好就业,而每年又有众多的非法学专业的毕业生考研时转到法学方向。另外还有许多在职人员,放弃原有的工作,加入司法考试大军。

就业方向:

公务员:在相关政府部门任警官、检察官、法官等职;

法律顾问:在大公司主管法律事务;

律师:在律师事务所做律师;

其他:到各类企业做一般性事务工作。

院校推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吉林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武汉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西南财经大学、大连海事大学、北京语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安徽大学、郑州大学、海南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辽宁大学

中医学

就业前景:

与西医类医学专业相比,中医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方面确实比较困难。大中城市的医院即使需要中医人才,也是倾向于从社会上招聘富有经验的老中医。所以,该专业毕业生应该把就业的目光投向偏远的中小城市甚至县城或乡村。

中医本科毕业就业不太容易,考研深造还是比较容易的,由于招生学校和招生计划较多,专业试题难度不大,统考科目大部分学校只要达到国家线就可以进入复试。等你研究生毕业之后再就业就容易多了,医院毕竟还是一个重学历的单位。

就业方向:

医生:到各级中医院、综合医院中医科,以及中医教育机构等从事医疗工作;

其他:到药厂或医药公司从事中药的研制、开发或药物的销售工作。

院校推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北京中医药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山西中医学院、辽宁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学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云南中医学院、陕西中医学院、宁夏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武汉中医药大学;

会计学

就业前景:

会计学专业在全国多数省份都是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之一。

读会计学专业,毕业后就业机会较多,但竞争也更激烈。

在会计行业中,注册会计师是一个含金量比较高的职位,如果能取得这个资格,那在人才市场上就游刃有余了。

就业方向:

会计师:在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

注册会计师: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

证券分析师:在债券股份公司工作;

银行职员:在一些金融机构工作。

院校推荐(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厦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湖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小提示:

1.会计学专业文理科考生兼招,对数学成绩有一定的要求。

2.做事细心、谨慎的人适宜报考该专业。

英语

就业前景:

目前,全国所有的本科院校几乎都有外语学院或英语系。学习英语考研也比其他院校容易得多,跨专业跨院校都比较方便。为什么?明摆着的事嘛,每年考研中榜者,都是沾了英语水平高的光,否则的话,你专业课成绩再好也是“一票否定”。

从传统的角度看,翻译方向就业面比较广,可以在文化、科研、学校、出版、经济、旅游等部门从事翻译、管理、研究、教学等工作。我国现有市场需求量较大、人才紧缺的专业翻译人才主要有以下5个方向:会议口译、法庭口译、商务口译、联络陪同口译、文书翻译。

就业方向:

教师:在中小学任教;

翻译:到外事、经贸部门从事翻译工作;

导游:在国际旅行社当导游;

其他:在各类涉外企业从事翻译及文秘工作。

高考人数变少,高考难度还这么大吗?

很多人可能会说:“中国出生人口不是变少了吗?高考人数也应该变少了吧,未来高考应该不会这么难了吧。”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到2035年前,高考只会竞争越来越激烈。

一般人高考要到18岁,所以我们往前推来计算适龄人口数。

以出生人口计算,2024年左右是高考适龄人口最少的一年,从2024年,到2034年,高考适龄人口都会持续增长。

所谓出生人口出现下滑,是的出生人口。

那么基本上来说,需要到2036年,这部分出生的人口,才会参与高考。

至少2035年前,高考竞争都会变得越来越激烈。

而另一方面,尽管-年高考适龄人数是在减少的,但是高考人数其实是增加了的。

这体现了高考参考比例的提高,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教育这几年其实是发展了,为更多人提供了参考机会。

但不管怎么说,高考的竞争烈度在2035年之前,都可预见的会越来越激烈。

高考必备物品千万别忘

1准考证。除了考场纪律之外,考试用品这样的小细节也需要特别注意。考试时“两证”需齐全,即身份证、准考证。

2考试工具。2B铅笔、蓝(黑)颜色的钢笔、0.5毫米黑色中性笔、直尺、圆规、三角板、橡皮等。

特别提醒:涂答题卡使用的铅笔削得太细,会延长涂卡时间,建议把铅笔削成扁扁的“鸭嘴”形,涂卡时,一抹就可覆盖选项。

3水。很多经历过高考的同学反映,考试时遇到卡壳的题,象征性地喝口水,可以让自己放松一下(注意:有些地区严禁带水进入考场)。

4雨具。

5着装。如果高考当天温度较高,应准备舒适、宽松、透气性好的衣服,如棉、麻质地,避免考场中暑。

6近视的同学记得带上眼镜。

文科男生就业前景 第2篇

电气电子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微电子科学与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自动化。

物流管理: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已经成为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高考填报志愿时,根据分数选择大学和专业,以及查看院校分数线,都推荐使用《蝶变志愿》进行模拟填报志愿。蝶变志愿还可根据MBTI和霍兰德性趣测试,测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方向。

家庭早教师:在一线城市,家政用工缺口很大,高素质家教更是“物以稀为贵”,已经在近两年成为前景广阔和高薪的.职业。

形象设计专业:近年来,形象设计行业发展迅速,同比增长甚至超过房地产和IT行业。

市场营销:营销员、营销(市场)策划、客户服务、市场督导、市场专员、营销管理、储备干部。

建筑工程师:现在开发的住宅都有鲜明的品牌特色,由设计师转型而来的房地产建筑师如果既具备天马行空的规划、设计和构思能力,又不失专业判断下的分析证明能力,将是企业急需的人才。

文科就业背后的教育之困 第3篇

根据第三方教育研究机构麦可思等对2012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薪资待遇的调查显示, 在薪酬排行榜的前十位中, 理科专业占七席;排行榜的倒数十位则全部是文科专业, 其中薪酬最低的是历史学毕业生, 平均月薪仅为2835元。

考虑到就业和待遇, 文科在家长、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江河日下。在张慧曾经就读的高中, 原来五五分的文理科班级数, 如今已经变成了“文三理七”。

“我很难想象, 未来高中的文科班会不会压缩到一两个, 甚至为零?大学生读文科专业的出路会不会进一步压缩?”张慧说。

不可否认, 这一担忧是社会发展、产业结构、高等教育综合作用下的一大难题。那么, 反映到教育上的短板又是什么呢?

普通院校是就业质量不高重镇

“在国内, 相比较重点院校的文科毕业生, 就业质量、薪酬不高的问题更多地存在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文科毕业生中。”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别敦荣说。

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看来, 由于国内高校办学定位不清晰, 导致二本、三本院校本该缩减的专业没有减少, 尤其体现在人文社科类专业的开设上。“尽管人文社科专业不好就业, 但每年都会新增人文社科专业, 文科招生规模还在增加。”

究其原因, “在于相比开设理工科专业, 开设人文社科专业的条件不高, 它不需要实验室、专任师资;而且, 文科学习相对轻松的特点, 也吸引了一些成绩一般的高中生入读”。熊丙奇说, “关注规模 (尤其是靠学生学费维持运行的民办、独立院校) , 在乎怎样尽快开设专业、招收更多学生的逻辑, 是文科生就业难的根源。”

与此同时, 量的增加并没有带来质的提高。别敦荣认为, 当前的文科教育普遍缺乏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许多高校虽然开设文科专业, 但对专业优势、特色考虑得较少;大多数普通本科院校属于近10年新建的, 专业建设的力度达不到要求。

“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是, 师资严重不足。”别敦荣解释, 教育部规定的生师比是18∶1, 但是有的文科专业的生师比竟高达50∶1或60∶1, 这一情况在经管类、语言类、艺术类专业上尤为明显。“师资对学生质量的提高有直接影响, 这也是造成就业难的一大原因。”

生师比问题一度让安徽省某地方高校新闻学教师张笑困惑。90人的课堂, 使他的分组采访课“流产”, 按照他15~20人一组的小班教学设想, 90人便意味着占用5至6个课时, 而这严重影响了教学进度。

“学生常常因实习旷课, 或拿实习的理由请假, 我们当然不批准。但回头想想, 如果让他们乖乖地坐在照本宣科的课堂, 他们能不能找到工作都很成问题。”在张笑看来, 地方高校的文科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普通院校如何破茧而出

那么, 要打破“史上最难就业的魔咒”, 普通院校应该如何实现教育上的改革?

熊丙奇表示, 普通本科院校、高职高专的文科建设, 应当从办学定位出发, 注重以“就业为导向”, 即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规模。“一些惨淡经营的人文社科专业, 不应大规模招生。”

而普通本科院校的文科教育, 不仅要注重与社会对接, 还要与高职高专拉开距离, 与重点院校的文科教育加以区别。

别敦荣指出, 普通本科院校与高职高专院校在一个人精神塑造上会有所区别。普通本科院校要在学生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上下工夫, 更加注重长远的人文素质培养;而高职高专教育受到教育年限、专业、教育方式等限制, 会更加注重职业能力、职业道德伦理的培养。

同时, 普通本科院校受到教育模式、自身条件的限制, 无法也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精力在学生的人文精神塑造上面面俱到, 因此它的文科教育与重点院校注重全面发展、长远发展的文科教育还是有距离的。

针对普通院校文科教育的弊病, 别敦荣认为, 应重点抓好四个方面——抓专业建设, 抓师资队伍, 抓办学条件改善, 抓质量保障。“必须明确自己的专业特点、优势所在, 以满足社会需求;解决生师比过高的问题, 不断提高师资水平;尽力改善教学、实习、社会实践条件, 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条件和环境;健全质量保障体系, 包括课程教学检查、课程评价等措施, 让教学质量在每个环节都能得到保证。”

重点院校的文科定位之忧

张艺 (化名) 是北京某“985工程”高校中文系大二学生, 大一结束时她所在的班级有4人转系, 大二时, 班里近半数人选修了第二学位, 还有人陆续准备转系。

张艺称, 许多同学当初是冲着经管类专业报考的, 只是因为分数线达不到经管类专业, 无奈之下选择了中文系。“他们迟早是要走的, 只是‘只出不进’的现象普遍存在于文史哲专业, 令人担忧。”

如果说基础学科因就业问题, 在普通高校中“遇冷”尚可理解, 那么重点院校文科生追逐应用性学科的趋势, 是否意味着不同寻常?

别敦荣指出, 现在有一种倾向, 希望人人都重视教育的非功利性, 但实际上能做到的只有极少数人, 也只有极少数高校可能做到。重点院校就应当是这极少数院校, 重点院校的文科教育应该更侧重教育的根本目的, 将功利目的作为第二位的追求, 与其他院校保持一定的距离。“遗憾的是, 我国重点院校的办学品位不高, 这是这些高校学生的不幸, 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悲哀!”

在北京大学教务部副部长、元培学院副院长卢晓东看来, 重点高校文科学生过分追求应用学科的倾向是一种误解, 其根源在于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时间、机制都不对。

他解释, 目前的大学报考, 学生在不了解专业的情况下, 易受社会、家长左右;家长出于孩子就业考虑, 倾向于让他们选择应用性文科专业, 这是产生追求应用学科的问题根源。“如果学生能在上完通识教育之后再选专业, 他们的盲目性就会有所减少, 情况也会有所改善, 这也是宁波大学阳明学院、上海大学以及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改革的目的所在。”

从应用性学科“逆袭”至基础性学科的人也是有的。卢晓东说, 去年9月, 北大元培学院一名学生学习法律专业两年之后, 经过深思熟虑, 选择了基础文科专业——阿拉伯语。

10年预期下的双学位之争

德国一著名高校校长在毕业典礼上, 把自然科学学生比作时代的列车, 把人文学科学生比喻为驾驶列车的司机。

美国国家教育统计数据中心2008年发布的一项跟踪研究显示, 虽然学术导向型专业的学生毕业后的起始收入要低于就业导向型专业毕业的学生, 但是两者工资的差距在毕业10年之后基本消失。

别敦荣表示, 西方言论中所指的文科生, 主要指的是基础学科培养出来的人才, 以国外大学本科生院和文理学院的毕业生为代表。他们的教育品位更高、看似不功利, 却能对社会作更大的贡献。“然而, 想要像美国那样, 实现文科生的10年预期, 中国的高等教育还差得很远。”

他指出, 如今部分重点大学所做的改革, 一方面改革的范围过小, 整体上还是严格的专业教育;另一方面, 希望通过双学位的教育改革, 扩大学生知识面的举措恰恰违背了第一学位本身的价值, 很多学生是因为实在无法逃离自己所在的专业, 才去选修第二学位的。

“学中文的应该在中文第一学位上有优势, 因为不喜欢中文转学经管等应用性学科专业, 其真实目的是为了抛弃自己的第一学位。长此以往, 一些文科基础学科专业可能会难以持续下去。由于转专业的限制, 这些专业学生名册上可能还有学生, 但实际上, 他们都是身在曹营心在汉, 早已无心在这些学科专业学下去。”别敦荣说。

卢晓东则认为, 攻读第二学位的价值不在于抛弃第一学位, 而是在于强调两个学位的综合价值。“对于一部分想学其他专业的中文系学生而言, 他们没有必要把中文学得非常拔尖, 学校应该创造机会让他们实现‘经管+中文’‘新闻+中文’等跨学科的价值。”

文科男生就业前景 第4篇

[关键词]文科男生群体性相分析转化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240095

一、高中文科班男生群体的性格分析

(一)文科班男生群体形象速写

1.过度关注自己外表的“时尚派”。文科班的科任教师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班里最喜欢照镜子的是男生而不是女生;班里常常摆弄发型的是男生而不是女生;班里最注重衣着的是男生而不是女生……对,文科班男生的第一大特点是“臭美”,他们追逐着时尚,标新立异。

2.内敛、害羞、课堂内外沉默的少数派。文科班的课堂上几乎只有女孩清脆自信的回答,男生似乎都在“埋头苦学”,偶尔被教师提问常常一脸茫然地摇头,害羞地说“不知道”;运动会男生项目永远报不齐人数,需要班主任摊派任务;才艺表演更是女生的专属,文科班的男生会异口同声地说:“我不会!”

3.懒散、拖沓、常常违规的叛逆分子。文科班的男生虽然大多数沉默内敛,但学校里最犟最叛逆最常违规的往往是文科班男生:迟到最多的是男生,上课无精打采、迷糊瞌睡的多数是男生,自习课静不下、坐不住、学不进的多数是男生,内务整理不好、仪表不合格的多数还是男生……文科班男生虽少,却早已成为文科班主任最头疼的群体。

4.学习成绩垫底的那一小群人。笔者所在的学校,文科班成绩前20名的只有两名男生,前10名男生几乎绝迹。而笔者所带的仅有14名男生的班级里,倒数10名的学生中男生却达6人之多,最后5名全为男生。其他文科班情况雷同。事实上,文科班男生群体集中了学校里大多数学困生和后进生。

(二)文科班“男孩危机”成因分析

事实上,男孩危机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男生在学业、体质、心理素质、社会适应能力等各方面都落后于同龄的女生,并且呈普遍性。著名学者孙云晓在《拯救男孩》一书中以独特的视角论述了男孩成长中的问题,深刻详尽地揭示了男孩成长与教育的四大危机,呼吁“拯救男孩”。

男孩危机在高中文科班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而仔细观察研究我们会发现,文科班男生种种“劣迹”绝对事出有因。

1.内在因素

男生本身比女生晚熟,而选择文科的男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自身存在懒散、拖沓、懦弱等性格缺陷,使得他们在学习中缺少勤奋踏实的作风;加之学习习惯不好,也很少去总结学习方法,使得这部分男生学习成绩一直“垫底”。而在对高中学生现行的评价标准中,成绩是最大的一个要素,这样一来,这部分男生渐渐自卑起来。

由于自卑,他们是课堂上沉默的少数派;由于自卑,他们是课外活动中最不积极的一群;由于自卑,他们害怕自己成为笑料,所以他们紧闭嘴巴,尽量减少在公众场合“抛头露面”;由于自卑,他们非常注重自己外表;还是由于自卑,他们一方面急于“隐藏”自己,另一方面又希望表现自己,所以他们中的一部分变成了叛逆分子,他们迟到、上课讲小话、和女同学闹矛盾,他们奇装异服、追逐时尚发型,他们违反校规……其实,很多时候他们不过是想借此引起关注,证明自己的独特。

2.外在因素

(1)掌握话语权的女生群体。文科班的女生群英汇聚,她们勤奋踏实、积极乐观、开朗大方、遵守纪律,她们不光学习好还很乖巧;不但不“惹事”,还能为班主任分忧……她们是文科班最具主人翁意识的一个群体,她们掌握着文科班的话语权。而她们的种种优异表现,无不反衬出男生的失败,给男生带来巨大的压力与挫败感。并且,在女生掌握话语权的情况下,文科班课外活动的设计也往往更关注女生口味,这样一来,男生不参与就显得更加理直气壮了。

(2)以女生为主的文科老师。一个文科班级里,男女比例往往是1∶3或更严重,而许多男生学习成绩差、爱惹是生非,制造着种种管理障碍,所以,文科班班主任及教师无论是站在照顾多数人的立场还是情感角度,往往更注重女生。加之,教师心中根深蒂固的以成绩评定学生的观念,使他们在文科班中往往更倾向于对女生的培养。而那些难于驾驭、难于管理、难于改变的男生,只要他们能少惹是生非就好了,至于他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很少有教师真正关心、真诚聆听。

(3)复杂的家庭社会因素。传统家庭基于重男轻女等思想的影响,往往在男孩的教育上不得方法或溺爱过度。加之教育的责任多数在女性家长身上,父亲角色在家庭教育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缺位现象,这使得很多男生缺少男性榜样,却多了很多女性教育带来的弊病。而近些年,女权主义等价值观的影响,也形成了极其复杂的社会因素,与上面谈到的因素一起共同促成了男孩问题。

二、文科班男生引导转化策略探究

1.给予高度关注,真诚聆听男生心声

发现问题后,我们需细心观察,从他们的日常行为中查找问题,分析成因。然后逐一与之交谈,不动声色地观察他们隐藏在话语中的一些人生价值取向,并通过再次的谈心,加以引导纠正。真正地走近他们,真诚地聆听他们的心声,看清他们在种种“不良”表象下内心的真正需要。

2.展示“真男人”标准,树立身边正面榜样

文科班男生群体中种种比较“娘”的表现,包括上述的种种“劣迹”,暂且可以将其定性为不是“真男人”的表现。当然,他们还是男孩,我们不能以成熟男人的标准要求他们,但却不能不用“真男人”的标准引导他们。

笔者通过开“男生会议”、主题班会等形式,向我班男生介绍了很多成熟男人的优良品质,如健康开朗、勇于担当、积极进取等。并采用讲故事和视频观赏等方式向他们展示了一些优秀男人的事例,如乔布斯、马云、俞敏洪等人物的励志故事,让他们有正面的榜样导向。虽然班上男生少,且多数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但笔者善于发现他们各自的优点,让他们互相学习。其中,笔者发现了能力相对比较全面优秀的男生小威,多次在班上表扬他的优良品质,并让他担任班长,鼓励他成为男生领袖,正面引导班里的男生。

3.给足“面子”低调批评,善于发现高调表扬

笔者深知这个年龄段的男生自尊极强,文科班男生的自尊里又有深度的自卑因素,所以笔者在发现他们的不足与错误时注重低调处理。批评讲究技巧、讲究场合,力求不伤自尊,公开场合一般不批评。

开学之初,分发教材是女生协助班主任完成的,而搬书本回来则是男生义不容辞的责任。由于书本较多,而班上男生过少,意味着全体男生都要出动。笔者意识到这是一个好机会,提前准备了小奖品。但搬书那天却发现有好几个男生虽然去了却一脸的不情愿,有一个男生干脆坐在位置上一动不动,还有一个甚至躲到了厕所里。笔者压抑住自己的怒火,装作没看见,只对去搬书的男生说:“我们班男生少,辛苦你们了!”分发完教材后,笔者在班上热情地表扬我班男生勇于担当,不怕吃苦,无私为集体奉献的精神,并拿出预先准备好的小奖品颁发给他们。分发到那两个没有出力的男生时,他们心虚地看着笔者,而笔者微笑着把奖品递给他们,对他们说:“你们俩虽然没去,但都事出有因,一个不舒服,一个急上厕所,你们和其他去出苦力的男同学一样,都是乐于为集体出力的。”他们低着头接过了奖品。这件事后,每逢需要男生出力的时候,我班男生再也没有出现任何形式的推脱逃避。

在班级日常管理中,笔者还善于发现每一个男生的优点,无论是品格上还是学习上,只要有所发现笔者必定高调表扬,引导他们自信起来,慢慢地敢于在女生面前表现自己。因为他们发现,在他们有所感悟的时候,总能看到班主任鼓励的眼神;他们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能得到班主任真诚的赞扬;更重要的是,他们发现在班主任眼中他们和成绩好、表现好的女生一样重要。

4.指导得法,加强督促,竭力转化男后进生

诚如上文所言,文科班的男生大多是学困生、后进生,而他们的自卑感很大程度上也是源于学习挫败感。所以,能否成功转化文科男生中的后进生,是解决文科班男孩危机的重要一环。这不是对应试教育的妥协,而是指导男生真正学会学习、爱上学习。

笔者从常规管理抓起,严格要求每一个男生,对迟到早退等种种懒散拖沓表现加以纠正,让男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让男生习惯学习,静心学习;适当施加压力,加大监督力度,给男生定计划,定标准,让其不得不学;加强方法指导,采取及时谈心、榜样引导等方式,引导男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总结经验教训,让他们善于学习。通过一系列措施,有效地引导男后进生往积极学习、懂得学习、善于学习的方向发展,进而使他们在内心获得一种深刻的成就感,树立自信,形成良性循环。

5.引导调动女生,营造有利环境

多数文科女生在面对班上处于弱势的男生时,内心都有种难于言喻的优越感,根本不把男生放在眼里。这个时候,笔者通过一系列类似于“男生女生,各有千秋”的主题班会,让女生意识到男生女生各有长处与短处,引导男女生优势互补。并且,通过笔者高调的表扬,班上女生也逐渐认识到班上男生的优点,再加上男生积极的改变,班上的舆论氛围日趋健康,利于男生群体的发展。

总而言之,男孩危机虽然是一个很复杂很严重的社会问题,但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先从身边的文科男生开始,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他们全方位的关注与真诚的关爱,尊重他们、倾听他们、改变他们。只要足够用心,方法得当,一定会有实效。

[参考文献]

[1]孙云晓.拯救男孩[M].北京:作家出版社,2010.

[2]武兴华.教学管理·高中文科班管理要优先关注男生[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10(11).

[3]爱舸.把男孩从“危机”中拯救出来[J].中国西部,2010(24).

[4]郭璇.论学校教育中男童心理危机形成的原因及对策[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6(4).

[5]李申儒.男孩视角的“男孩危机”研究[J] .教育发展研究,2010(Z2).

文科男生热门专业 第5篇

一、网络营销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大幕拉开,目前我国的电子商务已经呈现大规模、全方位、加速度发展的态势。目前电子商务对应用复合型人才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子商务毕业生也越来越抢手,就业包括企业网络推广、网站策划、网站编辑、网站运营、网店推广、网店运营等。

二、环境艺术设计(建筑动画,游戏开发,3D数字城市方向)

涉及面广泛各个企事业单位与平面以及三维制作相关的工作,可从事数字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新闻出版行业、室内设计、会展设计行业、建筑效果图设计、绘图员、平面设计师、橱柜设计师、家具设计师、施工图设计师、效果图表现、预算员、工装设计师、设计师助理、施工监理等行业。

三、医药营销专业

现在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普遍不好,但是医药营销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十分光明。从国内情况看,目前全国有35万家医疗单位、6700多家制药厂(集团)、6000多家医药批发公司、13000多家社会大药房(店)、6000多家药政,这些加起来就是数量庞大的就业岗位,这些单位企业等可以提供大量的医药营销岗位。

四、高级护理专业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逐步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对卫生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我国护理人力资源短缺明显,远远不能满足人们健康保健的需要,今后将加大护士的培养,预期到20,我国的医护比达到1:1。每年需要培养各层次护士15万人。主要是在各级医院从事护理工作,校保健室护理工作,小区公共卫生工作等。

文科男生专科热门专业 第6篇

船舶工程技术,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获得现场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现代造船模式要求的船舶工程技术领域实际工作所需的基本能力和专业技能;能胜任造船生产设计、船舶建造、制造检验等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等应用性、复合型工程技术人才。

本专业培养面向大中型造修船企业和船舶设计检验单位,从事船舶生产设计、建造、修理、检验等船舶工程领域的技术、管理和船舶电气设备操作、维护工作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2、港口机械应用技术

港口机械应用技术培养掌握本专业必需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适应在港口生产一线工作的安装、调试、保养、维修、管理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主要课程有机械工程制图、工程力学、金属工艺学、电工与电子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动、装卸搬运机械、起重输送机械、港口机械电气设备、港口机械修理工艺、集装箱运输概论、港口机械技术管理、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训、机修钳工综合实训、港口机械设备排故与检修实训和高级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

3、建筑工程技术

建筑工程技术为普通高职高专土建大类专业目录下设的一门专业,属于土建施工类专业。该专业为普通高等学校专科层次,学制三年,接受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土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的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等工作。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主要包括土建、采暖卫生与煤气工程、电梯和消防,排水工程五个方面,专业应具备建筑工程技术人员从业必须的文化基础与专业理论知识,从事建筑工程施工一线技术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就业方向为施工员、质量员、安全员、材料员、测量员、资料员、预算员、钢筋工等等。该专业主要开设于土建类专业为特色的院校。

4、国际贸易实务

国际贸易实务培养具有较强沟通交流能力、国际贸易专业能力、外语运用能力和计算机操作技能,能熟练进行国际市场拓展、商务谈判、进出口合同的签订、外贸合同跟单、单证制作等实际操作,“重诚信、精外贸、强技能、高素养”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5、烹饪专业

烹饪专业培养掌握现代烹饪、营养、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烹饪技术,能从事烹饪操作、营养分析与营养配餐,以及餐饮业管理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有旅游饭店餐饮部、社会中高档餐馆业的烹饪技术岗位、营养分析与营养配餐岗位与餐饮管理岗位。

6、医疗美容技术

医疗美容技术培养掌握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及医疗美容技能,从事临床医学美容技术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就业面向有各级医院以及医疗美容机构的医疗美容技术岗位。

7、会计专业

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注册会计师7万多名,而根据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这个数字还差了至少35万。巨大的人才需求缺口,使注册会计师成为未来几年我国炙手可热的人才,尤其是熟知专业业务和国际事务的会计师。

每年进入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应届毕业生月薪大都在五六千元,再加上丰厚的奖金,年收入会超过10万元人民币。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年薪则在20万到50万元人民币之间。

8、精算师

精算师是经过金融保险监管部门认可其从业资格的个人。凡是需要处理风险的领域,精算师都能发挥作用。与会计师、律师、医生等职业相比,精算师是一项人数不多、专业性更强的职业。

9、旅游、外事服务

这个专业的特点就是面向第三产业,而众所周知,第三产业在我国的就业面还是占有相当大一个比重的。第三产业的提供的岗位流动性大,人才缺口也很大。所以,毕业生有很大的选择性。除去专业比较对口的机场、火车站的岗位外,企业所需的一些接待服务工作比如前台服务、接待等工作也比较青睐于招聘这些受过专业训练的毕业生。但是,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才能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

10、物流管理

不少高校都设有物流管理专业,但一般着重培养的是管理型人才。而市场每年对管理型人才的招聘很有限,更多的是需要在基层从事操作的人员。因此,物流操作员在每年的招聘中格外受宠。目前比较先进的企业正逐步像零库存迈进,这不光对物流管理人员提出了很高的专业要求,也要求最直接的物流操作员具备更高的能力。相对于物流管理人员,物流操作员的需求量更大。因此,受过专业物流操作培训的毕业生凭借上手快、胜任物流各个环节操作,而被相关的用人单位大量吸收。

适合文科男生读的大学专业 第7篇

最悠久最普遍的“万能”专业,可做秘书,可做行政,可做宣传,可做教师,还可做广告、出版、营销等,真是道路多多。选这个专业的话,要具备就业竞争力,最好有一些特长。适合文科男生学习。

二、新闻传播类专业

这类专业是由中文专业衍生而来,招生分数一般都高于中文专业。新闻出版业是公认的朝阳产业,编辑、记者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相当高。在进入新闻出版界、广告策划界时,新闻专业的毕业生比中文专业的同学更具优势,毕竟是根正苗红的科班出身。在竞聘秘书职位时,也都能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适合文科男生学习。

三、外语

外语类专业的入选是当仁不让的。外语一直以来都是比较红火的专业,招生就业两旺。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提高,无论是翻译业还是外语教育,都迅猛发展。适合文科男生学习。

四、会计学

会计学专业在全国多数省份都是志愿填报的热门专业之一。考生报考会计学的主要理由是“好就业,待遇高”。然而,四年后的就业状况是否与期待相符呢?

多项统计调查显示,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就业率为90%以上,大大高出全国同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会计学同时也是失业量最大的专业之一。适合文科男生学习。

小编提示:大家在知道自己高考成绩后可以下载《微页志愿》APP,进入微页志愿软件,了解查询自己的成绩在全国能上的大学以及更多高考内容。

文科男生学前景好的专业是什么

1.新闻学专业

专业介绍:该文科专业男生主要是研究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规律,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而衍生出来的一门学科。适合文科男生学习。

2.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是一个热得发烫的专业。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随着我国外商引资、中外合资等项目的不断扩大,懂国际贸易的人才成了许多大公司的“抢手货”。那时候,每年高考时,各高校录取分数最高的专业往往就是国际经济与贸易。适合文科男生学习。

3.物流管理专业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系的建立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产业部门,已经成为本世纪重要产业和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目前,从中央到地方,许多政府和企业正在积极筹划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把物流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适合文科男生学习。

怎样确定专业

按照新的志愿填报模式,考生实际上要完成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80个组合。在组合每一个志愿单位时,考生都应该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第一,要结合院校特色筛选专业类别。选择院校时,要重点关注办学实力、办学特色、社会评价、录取分数、所在城市等因素,依次选定目标学校。同时,要注意区分不同院校的同一专业在培养理念、专业特色、培养模式、专业实力等方面的差异。

第二,要透过专业名称辨析专业内涵。选择专业时,要重点关注专业名称、课程设置、师资力量、专业特色及就业前景等,大体判断目标专业学什么、怎么学、是否适合学、学完干什么。根据历年录取情况,剔除录取可能性小的专业和不喜欢的专业,根据个人专业偏好和录取概率,划定目标专业的大致范围。

文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解析 第8篇

一、多元纠葛:就业难问题的诱因

(一)高校扩招的制度诱因

迄今为止,高校扩招已10年。10年间,文科类专业的高校毕业生的数量远远高于理工科专业。1997年,全国文科类在校生119.6万人,理工农医科在校生197.8万人[1];2006年全国文科类在校生957万人,理工农医科在校生879万人[2]。致使文科类专业以这样规模和速度发展的原因主要为文科专业办学成本低。相较于理工农医等专业而言,文科专业对实验、见习、实习等教学环节的要求低。因此,高校在扩招的过程中,文科类专业扩招幅度大于理工农医类专业。加之家长和学生对专业、个人职业倾向缺乏了解,在报考的过程中,缺乏理性的职业生涯规划而盲目趋从于热门专业,结果导致毕业时的就业难。

(二)结构性失业的结构诱因

结构性错位问题是就业难问题的体制诱因。在全球化过程中,我国是世界工厂的角色,需要的是技术人才。而高校文科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却对技术知之甚少。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目前阶段的经济结构和社会人才培养结构错位的结构性失业。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是剧变和频变迭生,同时,教育的滞后性决定了人才培养机构培养出来的人才和社会需求必然出现偏差,进而造成了高校毕业生的所能和社会的所需错位的结构性失业。社会剧变的幅度越大,频变的频率越快,结构性失业的现象就越严重,可以说,结构性失业现象与社会剧变的幅度和频变的频率呈正相关。社会的剧变与频变为高等院校尤其是高等院校的文科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巨大的难题——按照何种质量标准培养、如何培养才能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的所能与所需偏差变小。

(三)高校忽视就业指导的惯习诱因

1949年以来,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各部门都处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运转。社会需要的人才类型,高校培养类型、数量,都在国家计划体制下完成。高等院校的职责只是培养人才,而人才的入口及出口工作则不属于高等院校的职责范围之内。自20世纪末以来,高等院校纷纷设立就业指导中心,但其职能只流于日常事务管理,就业指导中心的本体功能即就业服务功能在多数高校尚未得以彰显。高校忽视就业指导的惯习诱使学生“茫”于读大学、找专业对口的工作,却盲视了无边界生涯的时代要求。

(四)无根的骄子的自我诱因

对学生而言,他们在“精英”的隐喻和“惯习”的力量的合力作用下,自视为骄子。他们“在理智上没有独立的见解;没有确定自己方位的远大眼光;对经济和社会败坏的原因没有洞察力;对他们自己的未来没有摆正方向的方法”[3]。因此,并没有找到自己生活的目标,而是处在“终日役役不见成功,苶然疲役不知所归”[4]的无根感中。在“无根”的心态下,大学生们盲从于考研、考公务员、考证,却迷失了个体的发展方向。这是文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自我诱因。

二、无边界生涯:就业难问题的突困方向

由于技术的提升和进步,未来工作组织趋向于“无边界组织”,即“预想中的无边界公司应该将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障碍全部消除,工程、生产、营销以及其他部门之间能够自由流通,完全透明。一个无边界公司将把外部的围墙推到,让供应商和用户成为一个单一过程的组成部分”[5]。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决定教育必须“先行”才能使得培养的人才符合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无边界组织认为信息、资源、构想等一切资源都能快速便捷地穿越组织间的障碍,形成完全不同于原有的垂直组织体系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在无边界组织的背景下,国家上有学者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了无边界生涯的概念,其基本含义就是指雇员在不同的雇佣单位就业的职业生涯,或者是指超越单个组织边界的一系列工作机会。

Sullivan(1999)对传统职业与无边界职业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认为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无边界职业条件下,个体就业的环境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包括工作性质、工作内容、不同岗位对个体的要求也将存在更大的差异,工作的变迁要求个体的技能能够同时通用于多种工作而不是仅适用于同一种工作[6]。即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要求劳动者能够在不同岗位、专业、职能、角色、组织之间流动。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尤其是通用技能(如人际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应对职业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显得极为重要。从基本涵义角度来讲,就业能力是指个人所具有的获得基本就业、维持就业以及在需要时重新获得就业的能力和意愿[7]。从个人行为的角度来看,就业能力意味着个体获得、保持和利用某种资质或能力以应对不断变化的劳动力市场的行为倾向。个人不仅需要具备职业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通用技能(终身学习能力、远见性、才智最优化配置)的同时,个人还需要具有能够在不同工作和组织间实现平稳的职业生涯过渡的个人弹性和适应性,以及能在不同群体与他人分享责任、经验和知识的合作意识[8]。Fugate认为就业能力是一种嵌入个人特性的心理社会建构[9]。Fugate就业力的模型是职业生涯识别、适应性、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综合[10]。

就业能力所包含的最重要的方面在于雇员对无边界职业生涯的适应能力。对此,霍尔(Hall)于2004年提出了“适应能力—自我意识”矩阵[11]。(见表1)他认为适应能力和自我意识是职业生涯成功的两个“元能力”(Meta-competencies)。适应能力与自我意识的相互作用形成不同的职业取向。只有那些能预见并主动去适应变化的人才能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生存,即表现为高的自我意识和高的适应能力。其他的组合则表现为被动的、僵化的、缺乏意识和行动能力的职业生涯取向。在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对人的就业力的要求和在现在的传统职业的组织边界森严是不同的。

就业力研究表明,在日趋所向的无边界职业生涯时代,适应力和自我意识以及在自我意识基础上形成的职业生涯识别力是教育过程中的所缺以及未来教育中的所能。在不考虑社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因素的情况下,只有用有高自我意识才能性能良好的职业生涯识别能力,并和高适应力一起综合表现为高就业力。当下我国高校文科类毕业生面临的职场环境即是一种无边界的职场,综合各行业需要文科类毕业生所做的工作,综合看来实质上都是无边界的职员,专业性质在工作过程中体现和职业生涯识别、自我意识、适应性比起来要微弱些,因此,日趋所向的无边界的文科类专业毕业生所需面对的职场环境,是解决文科类毕业生就业难的突困方向。即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识别能力以及适应性,以提高文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力,以期能在无边界组织时代使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三、提升就业力:就业难问题突困的可能路向

尽管就业难问题的诱因多元、复杂纠葛,最终以就业难的形式作为矛盾的表现形式。但面对现实,在制度诱因、结构诱因却非一校、一学院、一个人之力所能解决。作为培养学生的主体同时也是多元纠葛的矛盾主体之一的高校,其所能为即就业难问题突困的可能路向就是加强对学生就业力的培养。观目前高校文科类毕业生所遭遇之困境和未来无边界职场的需求特点分析,高校文科类毕业生缺乏的主要是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识别以及适应力。这将成为解决就业难问题突困的可能路向。尽管就业力的提升是隐性的、无形的,但高校可以力求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加强教学改革,以教学促进自我意识的增长。高等学校以教学促进自我意识的提升,最重要的是改变加强教学改革,提升高校教师以教学促进自我意识提升的意识。事实上,教育的意义从来都不是只教授知识,而是通过知识传授提升学生的思维力。因此教学中促进自我意识的提升乃是本真的教育的本有之意。目前高校需要加强的就是还高等教育过程以教育本真之意,在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重视知识的传授之外,更要加强知识以外的其他方面如自我意识的提升。即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要到哪里去”等认识自己的问题意识的提升与锻炼。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自己,进而客观地认识他人,并能给与自己和他人以恰当的评价。

第二,完善就业指导中心职能,以多样服务促进职业生涯识别能力的增长。目前我国一般高校就业指导中心多流于日常的事务性工作。事实上,事务性工作只是就业指导中心职能的一部分。就业指导中心的职能重点在就业指导,而非就业服务工作。就业指导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职业生涯识别能力的增长,促使学生给自己作出适恰的职业生涯规划。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就业指导中心的核心工作。就业指导是一个长期、螺旋进阶的复杂过程,需要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因此,就业指导中心一方面是设计多样活动和课程促进大学生实时地根据自身情况不断调节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另一方面是完善在就业指导中心设置部门职能并深入挖掘就业指导中心网站的功能,方便学生在线进行职业兴趣测评以适时调整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开展多样实习、见习活动,增强学生的适应性。学生自接受学校教育开始至结束学校教育始终生活在校园里,对社会不了解。在这样的成长背景下走向工作岗位的学生,适应性差是自然的事情,眼下学生适应性差除学生自身的原因之外,主要是在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由于学生数量的增强而导致了实习、见习工作遭遇困难,部分高等院校的解决办法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变相地减少实习、见习的机会所致。事实上,只要高等院校在教育过程中增加实习、见习的机会,使学生了解工作岗位的状况、流程、各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职责,使得学生对相关工作加深了解,那么学生的适应性则会有所增强。

第四,研发促进从学习到工作转化的项目,提升学生的就业力。高等院校需要明确的是就业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而是一个长期而持续的过程。在高等教育阶段,促进从学习到工作转化的项目应伴随高等教育始终。在项目中,应能综合运用到文科类毕业生较缺乏的自我意识、职业生涯识别能力以及适应性,从而使得项目开展的过程中不断地提升就业力;不断地运用发展性标准评价学生,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互评。如此使得学生在项目参与的过程中灵活运用学习到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提升与他人协作的能力、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以及适应性,进而提升就业力。

同时,大学生自己应从“无根”走向“生根”、“扎根”。大学生“无根感”源自于不知晓“我是谁”。提升就业力的根基在于大学生就业主体意识的增强。所以大学生提升就业力的根本目标是从“无根”走向“生根”、“扎根”。其一,大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知晓“我是谁”,即“人力资本”问题。其二,大学生要明晰自己的历史、背景,即“我从哪里来”的问题。明晰自己具备的外部条件如家庭背景,属“社会资本”问题。其三,大学生要明晰自己的目标,明确“我要到哪里去”的问题。这是大学生提升自身就业力的方向性前提,也是自我职业生涯识别的过程。只有明晰方向,才能根据自身情况有的放矢地提升自身的就业力。才能改变无根的状态,在分析,提升自身的就业力的过程中逐步“生根”、“扎根”。

文科类学生所能就职的岗位间的差距和壁垒相对理工科学生而言要弱一些,这为提升就业力,为适应无边界生涯的职场提供了可能。提升就业力的措施多种多样,关键在于增强提升学生就业力意识的提升和就业指导中心职能的完善。提升就业力是复杂而多变的工程,需要不断地加强就业力问题的研究和实践。

摘要:文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是困扰高等教育发展的难题之一,但就业难问题的形成却是由制度诱因、结构诱因、惯习诱因等多元因素纠葛而成;通过分析高校文科类毕业生的特点阐述了无边界职业生涯是文科类高校毕业生突困就业难问题的路向,进而指出在提升文科类高校毕业生就业力各方责任主体的努力方向。

关键词:就业难问题,诱因,无边界生涯,提升就业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1997[EB/OL].ht t p://www.moe.edu.cn/edoas/websi t e18/40/i nf o11240.ht m.2009-2-12.

[2]教育部.中国教育年鉴·2006[EB/OL].ht t p://www.moe.edu.cn/edoas/websi t e18/45/i nf o33545.ht m.2009-2-12.

[3][美]杜威;傅统先,邱椿译.人的问题[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73.

[4]陈鼓应.庄子今注今译[M].北京:中华书局,1983:46.

[5]王松涛.无边界组织:企业组织结构变革的新模式[J].同济大学学报,2008,(4).

[6]汪晶晶.基于无边界职业化的就业力模型[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

[7]Harvey,Lee.Defining and Measuring Employability[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1,(2).

[8]Van der Heijden,Beatrice I.J.M.Prerequisites to Guarantee Life-long Employability[J].Personnel Review,2002,(1).

[9][10]Fugate.Mel,etal.Employability:Apsycho-social Con-s truct,Its Dimensions and Application[J].Journal of Vocational Behavior,2004,(1).

上一篇:驻地监理工程师质量保证书下一篇:催缴学费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