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

2024-08-03

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精选4篇)

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 第1篇

【摘要】目的探讨肋骨骨折的影像学特点及检查方法的选择。方法比较分析240人次390处肋骨骨折在普通胸部平片、透视下点片、高仟伏片、ct及b超影像学表现。结果不同检查方法发现骨折例数分别为:常规胸

片240人次,骨折点258处,可疑62处;高仟伏12人次,骨折10处;透视下点片91人次,骨折112处;ct19人次,骨

折41处。(其中定位薄扫9人次,骨折9处);b超7人次,5处肋软骨骨折,2处肋骨骨折。结论普通胸部平片、高仟伏片、透视下点片、ct与b超对肋骨骨折诊断具有互补性,根据肋骨解剖特点结合临床症状与体检,选取正确

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正确诊断肋骨骨折非常重要.也是法医鉴定及伤情鉴定工作极为重要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法医鉴定

【中图分类号】d919.

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9297(2007)02一oos7—0

3肋骨骨折多发生于胸外伤。国外有人统计150oo

例胸外伤病人7o%为胸壁伤。其中4o%有肋骨骨

折。45%的病人有血气胸。临床上一般经x线检查

(拍片、胸透)结合临床症状即可确诊。但在少数情况

下x线检查却不能发现肋骨骨折征象或难以确诊

骨折。以致造成漏诊或伤情评定错误。给法医学鉴定

带来困难。螺旋ct的问世以及三维重建技术的临

床应用。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客观检

查手段。本文着重讨论肋骨骨折影像学特点与检查

方法的正确选择。

资料与方法

回顾2003—2005年我法医鉴定所抽取240人次

肋骨骨折伤检案例。共390处骨折其中5例肋软骨

骨折。伤者年龄14~76岁,所有病例均常规摄胸部表1 各种检查方法确诊肋骨骨折情况

正位片。根据法医检验过程中与肋骨解剖特点,分别

兼做其他检查方法的人数为129例。其中12例高仟

伏摄片。91例透视下点片,胸部ct 19例(其中9例

定位薄层扫描),7例b超。所有病例均由当日值班的法医及主任阅片确定伤情。

结 果

各种检查方法确诊肋骨骨折情况和390处肋骨

骨折分布情况分别见表1,2。

讨 论

一、肋骨的解剖特点

肋骨为长条形,属于扁骨,无骨髓腔,由肋骨及

肋软骨构成。共12对,富有弹性。第1—7肋骨借软骨

连于胸骨称真肋,又叫胸骨肋。第8—10肋不与胸骨

连接称假肋(又名弓肋),其前方借软骨依次连于上

位肋骨,而11、12肋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称为浮

肋。为了方便描述,我们将肋骨分类为:颈段(肋头至

肋结节)、后段(肋结节至腋后线)、腋段(腋后线至腋

前线)及前段(胸前线至肋前端)。胸廓大体上呈前后

扁、上窄下宽圆锥形。肋骨的走行为后上前下斜行,前段与后段近于冠状面,走行较水平,腋段近于矢状

面由后向前下走行较陡。呼吸运动时以肋头关节及

肋横突关节连线为运动轴,后肋相对固定,前肋提

高,肋体外展;平静呼吸时,膈面约平第6前肋端或

第10后肋水平;深呼吸时,膈面可上下移动1~3个

肋骨高度。约3~6 cm。

二、伤害案件中肋骨骨折的损伤学特点

伤害案件中胸部损伤致肋骨骨折的特点表现

为:(1)男性明显多于女性;(2)年龄均以21~45岁之

间居多:(3)致伤物以拳击致肋骨骨折占首位,其他

致伤物如棍棒等;(4)左侧多于右侧,这与斗殴时多

数加害者是正面用右拳或右手握物击打对方;(5)肋

骨骨折损伤的部位多数为2根以上肋骨骨折,这是

胸部大部受到碰撞挤压所致;(6)左侧4—7肋发生骨

折的机会多,特别是第7肋,受胸骨及脊柱的固定而

弹性差;(7)局部压痛及挤压痛,可触及骨折断端或

骨擦音;(8)如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该处胸壁下陷,出

现患部反常呼吸运动。

三、各种检查方法对肋骨骨折检查的影像学效果

由于含气肺组织与肋骨具有良好的密度差别,所以胸部

平片能较好的显示肋骨形态与骨质结构,肋软骨在x线片上

不显影。

1.240人次均做普通胸片发现258处骨折。确诊

率(258/390)(66.15%)。常规胸部平片上肋骨骨折直

接征象为:(1)由于断端重叠形成线形或带状密度增

高影。(2)骨折处外形改变,断端分离、移位、骨折片

存在。(3)骨痂生成,骨折线模糊或消失。62处可疑

骨折表现的间接征象为:(1)与对侧肋骨及邻近序列

肋骨比较,肋骨走行及肋间隙有改变。(2)骨折处软

组织改变。在常规胸部

x线片上,肋骨颈段骨折

1法律与医学杂志2007年第14卷(第2期)

处、颈段与胸椎横突、肺纹理及纵隔影重叠,此处骨

折较少见;心影后及膈下肋骨(15处骨折)与心影及

膈面重叠而掩盖:腋段(47处骨折)肋骨由于近矢状

面走行较陡,肋骨重叠及此处胸壁软组织厚度增加

显示较差。

2.12例兼做

高仟伏病人发现10处骨折,其中

3例有大量胸腔积液,1例有创伤性湿肺。4例位于膈

面下.2例位于心影后,普通片漏6处。高仟伏的x

线穿透力强,影像层次丰富,可以减少胸壁、膈面下、心影等软组织及胸水、肺内病变对肋骨的影响。【 】

3.91人次透视下点片伤者发现112处骨折,80

处位于腋段,l4处位于后段,l0处位于前段(其中

25处位于膈下)。与普通胸片的肋骨骨折确诊率比

为112/0.经 检验,p<0.005。说明对特殊部位的肋

骨骨折透视下点片比普通胸片具有明显优越性。平

片上62处可疑骨折,经点片证实55处.另7处为其

他影像重叠。

4.19例伤者合并胸腔内、肺内病变而做胸部

ct水平扫描,发现41处骨折,而平片发现36处。与

普通胸片的肋骨骨折确诊率比为41,36。说明胸部

ct扫描对无明显移位的骨折的肋骨颈段、后段及前

端局部结构显示有明显的优势。

5.7例胸部前区外伤,经检查高度怀疑有骨折,而胸部平片提示正常.透视下发现2处前肋骨折,b

超用高频探头发现2处肋骨骨折与5处肋软骨骨

折。与普通胸片的肋软骨骨折确诊率比为5,0。b超

对肋软骨骨折确诊与x线比具有明显优越性。b超

在纵切面上,肋软骨呈管状,伴有细而强回声边缘,软骨回声低而均匀。肋骨与肋软骨以横切面肋骨前

凹陷区分,内侧为软骨,外侧为肋骨。骨折断端间可

见间隙,周围呈无回声血肿包绕。

四、普通胸片与其他检查方法对诊断肋骨骨折的比较评价

由390处肋骨骨折分布可见,肋骨后段、腋段与

前段骨折占93.4%,普通胸部平片与透视下点片可

以确诊绝大部分骨折(确诊率(258+112)/390.约

94.87%),透视下点片对腋段有优势并可具有高仟

伏效果,ct对颈段、后段与前端局部结构有优势,b

超对肋软骨有优势。因此普通胸片作为肋骨骨折的常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整体了解肋骨概况,大部分

肋骨骨折能够得到确诊,仍是首选。而肋骨骨折影像

· s9 ·

学诊断的不同方法具有互补性。特殊部位的肋骨应

紧密结合临床与肋骨的解剖特点,正确选择相应的影像检查方法是有效提高肋骨骨折影像确诊率.以

防漏诊,同时也是避免法医错误鉴定结论的必要手

段。

五、肋骨骨折的确定对法医鉴定及伤情评定的价值

《人体轻伤鉴定标准(试行)》第4章第33条规

定以及《人体重伤鉴定标准》第7章第3节第59条

规定.均与肋骨骨折的确定及并发症有关。

通过对240人次390处肋骨骨折分布特点的分

析提示,在法医临床检案中如何掌握选择正确的影

像学检验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综上所述.肋骨骨折可以由比较轻微的损伤到

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肋骨骨折发生致命性损伤的危险期多在伤后2—4天,在实际检案中,气胸和血胸

往往可以缓慢发生。法医鉴定人员应该注意的是,在确定肋骨骨折的同时必须想到并发症的发生,从而

正确运用鉴定标准去评定伤情。

就一根肋骨骨折鉴定为重伤或轻伤的问题,已

经有同行论述过相关的问题和看法。笔者认为:肋骨

骨折无论是一根还是多根肋骨骨折,鉴定是否构成重伤的关键在于是否伴有呼吸困难。

那么一根肋骨骨折是否鉴定为轻伤,笔者认为,一根肋骨一处骨折因有上下肋骨和肋间肌的保护,一般不会发生明显移位,也不需要特殊治疗,因为胸

廓的完整性没有破坏,对呼吸功能影响不大,因此,一根肋骨骨折在没有并发血、气胸或其他并发症时,应鉴定为轻微伤。一根肋骨粉碎性骨折或两根以上

肋骨骨折,常对胸廓的稳定性造成破坏,形成“浮动

胸壁”,受胸内压力的作用,出现反常呼吸运动,故应

评定为轻伤。

参考文献

[1] 1 曹来宾.实用骨关节影像诊断学[m】,山东科学技术出版

社.1998.226

[2] 张光普.肋软骨的超声特征[j].中华超声影像杂志,1996,5

(3):116

[3] 3 李怀国,赵莉,李玉满.肋骨骨折b超,x线对照分析【j】.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4):315

(收稿:2006—05—15;修回:2006—12—31)

多发肋骨骨折的法医临床学鉴定 第2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所法医临床鉴定室从2012年至2014年受理的200例胸部多发肋骨骨折案例, 该200例患者均有完整的病历资料、放射片等检查, 年龄10~80岁。

1.2 检测方法

200例患者中, 开始仅行胸部正斜位检查的92人, 12人于4周、12周后再次复查胸部正斜位, 80人于4周、12周后再次行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另108人开始就行胸部多层螺旋CT检查, 并均于4周、12周后再次复查胸部多层螺旋CT。

1.3 评判标准

以外伤后行胸部正斜位片或者胸部多层螺旋CT片检查所发现的肋骨骨折根数为基础, 将伤后4周、12周后再次复查胸部正斜位片或者胸部多层螺旋CT片新发现的肋骨骨折与开始时检查所发现的肋骨骨折从骨折位置、骨折形态及临床骨折愈合情况作比对分析, 判断复查新发现的肋骨骨折是否与外伤后开始检查发现的肋骨骨折为同一次外伤造成, 如果是同一次外伤造成, 则以最后检查发现的肋骨骨折根数为最终结果。

2 结果

200例患者共890处肋骨骨折, 92人开始仅行胸部正斜位片检查发现156处肋骨骨折, 12人原共计53处肋骨骨折之后再次复查胸部正斜位片新发现59处肋骨骨折, 80人共计103处肋骨骨折之后复查胸部CT发现206处肋骨骨折;另108人开始行胸部CT检查发现肋骨骨折506处肋骨骨折, 复查胸部CT发现肋骨骨折625处。经多次复查影像前后比对, 新发现肋骨骨折均与第一检查为同一次外伤造成。

3 讨论

3.1 肋骨的解剖结构

肋骨左右共12对 (24根) , 平分在胸廓两侧, 前端第1~7肋借肋软骨与胸骨相连接, 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骨的软骨相连, 形成肋弓, 第11、12肋前端游离。肋骨骨折主要分为:完全性肋骨骨折及不完全性肋骨骨折 (一侧骨皮质断裂、凹陷或隆起) 。

3.2 影像学因素对肋骨骨折的影响

3.2.1胸部平片。

外伤后拍摄胸部平片快捷、简单、廉价, 但对于无明显错位或者不完全性的肋骨骨折往往较难发现, 诊断较为困难, 原因主要如下:①肋骨解剖上的特殊性, 肋骨呈半环状, 摄片时大部分肋骨不能贴近胶片;②胸部结构的特殊性, 胸廓内有肺、心脏等脏器, 结构重叠地较多, 导致阅片时肋骨的骨折线伪影较多, 一时难以明确诊断是否为骨折;③膈下肋骨, 由于受到腹部脏器及软组织影的影响, 有时不易观察到。

3.2.2螺旋CT平扫+三维重建。

应用螺旋CT扫描显示肋骨骨折在目前临床中应用已较多见, 而多层螺旋CT在扫描速度、范围、图像的分辨率及后处理功能等方面显著优于单层螺旋CT[1], 它能够通过强大的后处理技术使横断面图像重建, 进行多方位、多角度、多平面和旋转观察, 这样可消除重叠和体位等因素的影响和忽略诊断医师经验水平在诊断中的作用[2], 特别是对于无明显错位或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优势。但是, 当肋骨骨折线平行于螺旋CT扫描方向时, 有时易漏诊。

3.3 时间因素对肋骨骨折的影响

肋骨骨折的愈合主要分为三个时期:一是血肿炎症机化期, 6 h至2周内;二是原始骨痂形成期, 4周至8周;三是骨痂改造塑形期, 8周至12周。肋骨骨折后亦常因呼吸、咳嗽、翻身等动作而使骨折断端处移位。

在法医临床学鉴定中, 当我们在遇到多发肋骨骨折时, 一定要谨慎, 多次检查, 并结合临床骨折的位置、骨折形态及骨折临床愈合情况等方面综合分析, 确定肋骨骨折根数, 而不能仅凭一次放射片检查来确定肋骨骨折根数。鉴定时需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鉴定时机, 笔者建议肋骨骨折一般应在伤后3月左右再进行伤残等级鉴定, 以避免过早鉴定对一些不完全性肋骨骨折的漏诊;②符合鉴定时机, 接受委托后, 应当仔细审查提供的病历资料, 确认有明确的胸部外伤史及病历中记载有肋骨骨折的临床症状、体征, 并结合放射片检查显示相应部位肋骨骨折方可确定;③我们在鉴定中, 往往会碰到一开始CT检查显示肋骨骨皮质皱褶, 而未见明显骨折线, 碰到这种情况时, 建议伤后4周至12周左右重新复查胸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片, 前后片对比, 一般也能确定是否为肋骨骨折。

参考文献

[1]滑炎卿, 冀敏.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和临床应用[J].上海医学影像杂志, 2002, 11 (2) :143-147.

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 第3篇

关键词:肋骨骨折;影像学检查;分析

一、案例资料

案例1:冯某,男,67岁,2014年7月19日被他人打伤,7月23日入院摄正位胸片示右侧第7、8肋骨骨折,8月7日于上级医院摄胸部CT平扫+肋骨三维成像示右侧第7、8、9、10肋骨骨折。

案例2:吴某,男,58岁,2014年8月6日与他人因琐事发生撕打,伤后诉胸痛就诊,拍摄正位胸片未见明显异常,8月11日,胸痛仍未缓解,8月15日在上级医院摄胸片示右侧第7肋骨骨折,后又行胸部CT平扫+肋骨三维成像示右侧第6、7、8肋骨骨折。

二、分析讨论

参考案例,可看出由于肋骨自身形态及解剖学特点,X线摄片显示影像重叠严重,无法清晰明确的显示骨折的部位,甚至造成漏诊、误诊的可能,然而CT平扫及三维重建无论在显示骨折的部位,还是愈合过程的演化都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三维重建能更直观的看出骨折的部位、形态及愈合状态,这也是法医临床鉴定的重要依据。

以吴某为例,受伤后摄X片并未查出肋骨骨折,最终辗转十天左右才行CT平扫+三维重建查出三根肋骨骨折,这对其伤害的认定造成了很大障碍,因为在这十天内,被鉴定人有二次损伤的可能,如果其受伤当时即行CT检查就能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这同时也说明了在受伤案件处理时,法医早期介入固定证据的重要性。

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与法医学鉴定 第4篇

1 临床资料

全部案件资料来源于2006~2010年笔者单位检验及鉴定的单纯性眼眶内侧壁骨折案例资料, 共计69例。所有资料按伤者性别、年龄、致伤物、眼别、初诊情况、鉴定结论逐一进行统计, 整理分析。

2 结果

2.1 性别与年龄分布

本组资料69例伤者中, 男62例, 女7例;伤者年龄最小14岁, 最大64岁, 平均39岁。

2.2 致伤物情况

本组资料中致伤物以拳脚多见 (55例, 79.7%) , 石头及砖头 (6例, 8.7%) , 棍棒 (5例, 7.3%) , 酒瓶 (3例, 4.3%) 。

2.3 受伤眼别

本组资料中的69例伤者, 左眼眶内侧壁骨折的有42例, 占总数的60.9%, 右眼眶内侧壁骨折的有27例, 占总数的39.1%。

2.4 初诊情况

69例眼部外伤后初诊即确诊眼眶内侧壁骨折51例, 均因外眼部外伤明显, 医院行眼眶CT扫描确诊, 其中, 2例经复查为陈旧性骨折。眼眶内侧壁骨折存在但初诊时未被发现18例, 均未进行眼眶CT扫描检查, 其中, 5例为伤者因经济原因拒绝CT检查而漏诊, 13例为外眼部外伤表现轻微, 医院未进行眼眶CT扫描而漏诊, 初诊漏诊率达26.1%。

2.5 鉴定结论

69例伤者中, 67例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相关条款之规定, 评定为轻伤。2例经复查为陈旧性骨折的伤者, 依据《人体轻微伤鉴定标准》相关条款之规定, 评定为轻微伤。

3 讨论

3.1 眼眶内侧壁的解剖结构特点

眼眶内侧壁骨折的多发是由眼眶内侧壁的解剖结构特点决定的, 眼眶内侧壁呈长方形, 矢状位, 由4块颅骨构成, 额骨角突与泪骨构成前部及泪囊窝, 中部占内侧壁的大部分, 是筛骨纸板, 厚仅为0.2~0.4 mm, 后部小块为蝶骨, 中间大部分与筛窦相接。暴力作用于外侧壁, 然后外侧壁传递给眼球一个外力, 使眼球受到挤压, 使眶内组织对内侧壁产生压缩力致眼眶内侧壁骨折。

3.2 性别与年龄分布特点

据文献报道[1], 眼损伤法医学鉴定男性多于女性, 男女比例约6.3∶1, 男性占86.36%。本文统计结果显示, 单纯性眼眶内侧壁骨折男性例数明显多于女性例数, 男女比例约8.9∶1, 男性占89.9%, 比一般眼损伤法医学鉴定中男性发生率有所升高。原因可能是男性性格相对冲动, 易与他人发生肢体冲突, 冲突中常见以拳脚或砖石、工具加害对方头面部位, 眼是头面部重要的暴露感觉器官, 组织结构精细而脆弱, 故易受损伤。单纯性眼眶内侧壁骨折男性发生率比一般眼损伤男性发生率有所升高, 笔者分析可能与冲突双方多同为男性, 所致损伤较重有关。

3.3 致伤物与损伤分布特点

在本组资料中, 所有眼眶内侧壁骨折案例致伤物均为钝器, 因为钝器可对眼球直接或间接产生压力, 通过力的传递使眼眶内侧壁骨折, 而锐器对眼部组织的作用面积小, 压强大, 易形成软组织的挫裂伤而不易使眶内容物受到较大的压缩力。各类致伤物中以拳脚造成眼眶内侧壁骨折最常见, 本组案例中占79.7%, 其中以拳击所致更为多见。

左眼损伤多于右眼, 占总数的60.9%, 这符合一般人群中右利手占多数, 冲突双方面对面, 加害人通常徒手挥右拳或右手借助其他工具致伤者的左眼损伤, 故左眼受伤率高。

3.4 临床及法医学检查诊断方法

眼眶CT检查被认为是诊断眼眶内侧壁骨折的最精确最客观的方法, 应作为眼外伤法医学鉴定的常规方法。眼眶内侧壁骨折以轴位、冠状位观察为佳。综合CT表现, 直接征象: (1) 内壁连续性骨质中断, 断段成角错位、断裂端陷入筛窦; (2) 眶内壁曲度改变。间接征象: (1) 内壁骨折引起毗邻筛窦积液或积血; (2) 眶内容物疝入筛窦内, 即“泪滴”征, 此征象对内壁骨折有特异性; (3) 内直肌肿胀受累, 显示肿胀、边缘模糊、甚至一并嵌入筛窦内[2]; (4) 眶内积气虽不多见, 出现率约为14.6%, 但一旦出现, 即为眶内壁骨折的重要间接征象, 虽然它也可见于其他眶壁; (5) 眶内球后出血是眶内壁骨折的少见并发症; (6) 眶周软组织肿胀几乎见于100%的病例[3,4]。

3.5 损伤程度的评定

本组资料中69例损伤程度评定中, 以轻伤居多, 67例依据《人体轻伤鉴定标准 (试行) 》相关条款之规定, 评定为轻伤。轻微伤仅为2例, 是经复查为眼眶内侧壁陈旧性骨折, 最终以眼睑损伤评定为轻微伤。眼眶内侧壁骨折一般对视力的影响不大。

3.6 临床诊断及法医学鉴定中应注意的问题

3.6.1 眼眶内侧壁骨折漏诊

虽然眼眶内侧壁发生骨折时, 眶周软组织青紫肿胀、眼睑擦伤、眼睑皮下气肿、球结膜出血、视力模糊等症状几乎见于100%的病例, 但由于眼眶内侧壁骨折与眼损伤的程度并不成正比, 在临床实践及法医学鉴定中往往会出现因外眼损伤表现轻微而导致眼眶内侧壁骨折漏诊, 对患者的治疗及伤情的评定造成影响。本文报道69例眼眶内侧壁骨折中, 18例初诊时未被发现, 初诊漏诊率达26.1%, 且均为因各种原因未进行眼眶CT扫描检查而漏诊, 值得引起警惕。因此, 笔者认为, 在临床实践及法医学鉴定中, 眼眶CT检查应作为眼外伤法医学鉴定的常规方法, 即便眼部遭受轻微外伤或外眼损伤表现轻微, 也应考虑到眼眶内侧壁骨折的可能性, 不宜盲目排除骨折, 导致骨折漏诊。

3.6.2 眼眶内侧壁骨折误诊

临床实践及法医学鉴定中也涉及眼眶内侧壁骨折的误诊, 主要是指在区分眼眶内侧壁是新鲜骨折还是陈旧性骨折时发生失误。眼眶内侧壁骨折一旦发生移位, 一般不会恢复, 再次检查时原骨折仍然存在, 易影响再次受伤的鉴定, 特别是在部分伤者为了惩罚肇事者及得到经济赔偿, 故意隐瞒以前受伤史的情况下, 更易造成鉴定错误。本文报道的69例眼眶内侧壁骨折其中2例经复查为陈旧性骨折, 且这2例初诊时外眼部外伤均较明显, 对医院的眼眶CT检查均积极配合, 故不排除伤者明知有陈旧骨折而伪装新鲜骨折的可能性, 提请各位同仁注意。

辨别眼眶内侧壁骨折是新鲜骨折还是陈旧性骨折, 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详细了解案情, 包括伤者受伤、诊治的过程, 要求提供完整原始病历, 了解当时症状、体征, 必要时要求办案单位调查以前有无眼部外伤史。大部分文献中认为眶周软组织是否青紫肿胀、眼睑有无擦伤、皮下气肿等可以作为判断骨折新鲜或陈旧的依据, 作者认为有待商榷, 因眼眶内侧壁菲薄, 极易骨折, 即使外眼损伤表现轻微, 眼眶内侧壁也可能骨折。本文报道的69例眼眶内侧壁骨折其中13例外眼部外伤均表现轻微, 经眼眶CT扫描均确诊为眼眶内侧壁骨折。 (2) 认真阅读CT片。注意片号、姓名、时间、受伤部位与打击部位是否一致。新鲜眼眶内侧壁骨折影像学表现除显示骨折直接征象外, 常伴有眶周软组织肿胀、内直肌肿胀、“泪滴”征等间接征象, 而陈旧性骨折影像学检查虽可见眶壁连续性中断, 但缺少骨折间接征象, 二者一般不难区别。 (3) 对初诊时眼眶CT检查无骨折间接征象表现的, 常规行CT复查, 并与前片进行比较, 前后CT片无变化的不能认定与此次外伤有关。

参考文献

[1]任广睦, 李莹, 杜铜蛋.66例眼损伤程度的法医学鉴定分析[D].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三次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0:43-45.

[2]胡秋根, 崔冰, 岑玉坚, 等.眼眶内壁骨折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CT和MRI杂志, 2008, 6 (4) :50-52.

[3]刘旭林, 唐小锋, 周承涛, 等.眶内壁骨折的CT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4, 20 (5) :465-466.

上一篇:高中议论文成功与运气下一篇:食品营养与检验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