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2024-08-12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精选10篇)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1篇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湖北省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咸丰县高乐山镇龙坪小学 杨坤

在当前政策背景下,学校的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盲点。就现状而言,诸如我校办学规模者,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合理。在我辖区内,由于学龄儿童的减少,按布局调整,我校担负了方圆10公里计4328人服务人口的小学教育责任。加之我校地处偏远山区,有一半以上的学生离学校在5公里以上路程,上放学都只能行走于崎岖的山路,学生上学实在是难。所以,办寄宿制学校是我校的必然之路。但是,仅300多名学生的办学规模,教育资源不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日益突出。单从寄宿制管理而言,我们有着颇多的思考。

一、学校寄宿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思考

1、从编制管理思考寄宿制学校人力问题。

众所周知,生源不足是校点拆并的重要原因。然而,服务半径扩大迫使学校不得不实行寄宿制。但是,当前的教师编制又无法满足寄宿制需要。学校没有寄宿生的专职管理编制,加大了现有教师的工作量,导致现有教师超负荷工作,精力透支。学生寄宿在校,老师不得不吃住同行,本来只负责8小时的管理时间却变成了24小时,加之学生年龄又小,教师的管理责任进一步加重。所以,寄宿制学校的人力问题值得思考。

2、从经费管理思考寄宿制学校财力问题。

虽然政府加大了对学校的办公经费投入,但其标准难以保障寄宿制学校的优质建设。现行的公用经费管理办法是按学生人数计算,结合我校类似情况,虽然

学生人数不多,但开班却不能少额,在不能收取学生费用的前提下,又要实行寄宿制,这样一来,水电等方面的费用学校还要用公用经费贴补,更不用说提高教师待遇的问题。学校用不寄宿的经费办要寄宿公,实在无法提高寄宿制建设的条件。所以,寄宿制财政编制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3、从责任管理思考寄宿制学校安全问题。

安全工作,头等大事。为了层层落实责任制度,校长要担负学校安全责任,各岗位教师要担负相关直接责任。住宿学生的安全管理成了教师24小时的心理负担。由于学生寄宿,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特别是在校的课间休息时间的安保工作,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所以,寄宿制学校的安全管理有待重点思考。

4、从教育角度思考寄宿制学生发展问题。

寄宿在校的大部分学生家长离校较远,为了子女的教育,他们不得不将学生送到学校寄宿。因此,学校的教育责任更重一份。学生离开父母,与老师朝夕相处,学校不得不思考怎样提高学生的自制能力、怎样提高学生的自主生活能力。学校不得不思考学生的学习辅导问题。学生在校,教师不仅是教师身份了,还得弥补家庭教育。

二、存在寄宿制管理问题的改进思路:

1、改革人事制度,解决寄宿制管理编制问题。一是培养一支专业的保育员队伍。二是教师编制适度向农村寄宿制学校倾斜,保障寄宿制学校人力资源。

2、改革经费管理办法,增加对寄宿制学校办公经费的投入。将学校经费统筹使用,搞好寄宿制学校配套建设,配备必需的文体活动器材,方便并丰富学生校园生活。改革分配体制,提高寄宿制学校教师的福利待遇,妥善解决保育员及生

活老师的医疗、养老等问题,在寄宿制学校兴建教师公寓使他们安居乐业,最大程度上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3、政府牵头,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形成联防机制,排除各种安全隐患,杜绝各种事故的发生。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2篇

我校属偏远的乡镇小学,尽管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与发展,但与一些知名小学相比其办学条件、社会环境及教师业务素质等均有天壤之别。自两年前我到学校来主持工作之日始,就立志要走一条特色之路,打造出一个书香校园来,却因诸多因素举步维艰,进展缓慢。

一、办学条件落后。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学校资金匮乏,我校办公电脑是几经辗转从它校淘来的,为了不让它们闲置成废品,我校请人进行了组装,配置了一些部件,仅仅能供各处室办公和内几个年轻教师查阅资料所用,无法提供教师网上学习、交流,开拓视野平台。体育器材简陋、贫乏,图书室书籍陈旧,难以适应学生阅读渴求。

二、社会环境影响。我镇多数学生家长长年外出打工,在家的多为老人和小孩,留守学生居多。而爷爷奶奶们平时忙于劳作,很少关心孩子在校的学习状况,加之自身文化素养不高,在教育孩子方面大多失于偏颇,仅仅只满足孩子生活上的需要,忽视对孩子的养成教育,在学习成绩上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而且教师与家长在沟通上也造成了巨大阻力。更有甚者部分家长认为“读书无用,没有上过大学的照常挣大钱,上了大学也找不到工作,照样出去打工”。这一狭隘、偏激的观点甚至灌注到了学生的头脑,致使学校教育大打折扣,形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家校教育几成拉锯战。

校园周边环境也时时刻刻影响着学校的安全与发展。一是网吧违规经营,存在容留未成年人上网现象。二是学校门口存在私人摆摊设

点、占道经营现象,尤其是学生离返校影响着交通安全,屡禁不止。三是校园周边拆房新建较多,不仅形成隐患,而且屡屡破坏校园围墙,严重威胁着校园安全。

三、教师整体业务素质不高,难以适应新教育的发展与需求。我校近十年未注入新生力量了。年龄偏大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不辞劳苦,但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严重影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又由于存在“年纪已大,干几年就要退休”的观念,改革创新意识不强,缺乏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学校的改革措施有畏难情绪,甚至不配合。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另外,由于办学条件有限,学校无法为教师提供自学自研的平台,受地域、经济、硬件等限制,可供教师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资源有限,教师能够自学自研的也局限于部分有电脑的年青教师,因此教师业务素质难以全面提高。

小学教育占了义务教育的半壁江山,无论何时都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基础教育不扎实,教育的发展只能成为一名空洞的口号。尽管存在诸多阻力,我们也不能在等、靠、要中耽误一代代学子,要在有限条件下发挥教育最大的能量,在这两年中我们也在摸爬滚打中形成了改进的思路和办法。

一、加强联系,注重宣传。我校建立了留守儿童档案,掌握每个学生的第一手材料,并且每两周针对全校学生家长发一封《致学生家长一封信》,宣传各类安全知识、及教育孩子的正确方法,并对孩子的养成教育提出一些要求。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须客观面对外部困难因素,尽自已责任、义务、能力去化解工作中阻力。我们要求每一位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须将本班留守孩子档案作为活档案放在自已心中,尽可能多与监护人进行联系沟通,开展家访,尽力改变他们对孩子受教育的错误认识,使他们关心子女受教育情况,支持学校、教师工作,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积极引导他们改变错误的教育方法,掌握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并利用电话、书信等通信形式与打工家长进行及时的相互反馈。

二、建立“三位一体”,净化周边环境。结合上级文件精神,我校与派出所、政府领导联系,成立了“三位一体”,警—校—政府联防,确立了驻校民警、政府包保责任人及相关职责,共同努力,齐抓共管,致力于周边环境的整治。

三、营造书香校园。为培养学生读书学习的良好习惯,我们在有限的图书中整理出一部分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建立班级图书角,并号召学生、老师将闲置家中的书籍“寄存”在班级图书角,以确保学生的阅读量和为图书角补充新鲜血液。同时我们从网上搜集整理一些有益的诗歌,印制成晨诵材料,每天早饭后学生在琅琅书声中进入诗歌的意境,陶冶情操,潜移默化培养文化底蕴,我们还拟将三字经、名人名言、名山名川、名诗名句等宣传到校园每个角落。

四、努力提高教师业务素质。首先,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鼓励、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各项培训,提高自身素质,并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由此培养和带动一大批老年教师,促进教师队伍整体

素质提高。其次,学校还利用一切网上培训的机会,向全体教师进行视频播放,扩大参与学习的机会和面积,学校为提高教师水平。并且制定制度要求每周写一篇教育随笔,每学年阅读一部教育专著,养成自我学习和反思的习惯,使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时刻反思和改进,促进教师更快适应时代发展,提升教学水平。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3篇

一、新建民办本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1、总体效果不好, 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兴趣爱好不高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然而, 从许多从事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师反映的情况来看, 普遍认为民办高校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爱好不高, 学生们不爱上思政课。这与民办高校学生生源群体的整体素质和自身特点有一定的关系。民办高校录取的学生, 高考成绩普遍比同类公办院校要稍微低一些。这反映了他们在高中阶段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相对较差。有一部分学生对文化课学习不感兴趣, 对他们认为的枯燥乏味的思政课教学有较大的偏见。从与学生接触的角度, 与他们课间交谈, 询问他们对其他课程的喜好程度等, 学生们普遍认为思政课课堂教学比较枯燥, 他们都不爱上这类课。这样, 首先从学生方面就导致民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整体效果不好。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数量不足, 教师队伍结构状态不合理, 稳定性差

多数民办普通本科高校发展历史不长, 升本时间在2000年以后, 都是由高职高专升格而来。在不同层次民办高校的办学发展历程中, 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薄弱环节。其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是许多民办高校不够重视的部分。随着学校的发展, 多数学校采取自有教师加外聘教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 总体上导致民办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数量不足, 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自有思政课教师的课业负担较重。教师重复上大量的课, 导致体力精力消耗, 影响了上课的效果。由于课业多, 也影响了教师进行学习研究, 隐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加之民办高校在教师聘用体制、机制、待遇方面的一些问题, 思政课教师队伍稳定性不高, 对教学团队管理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人员不足, 稳定性差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 辅导员和班主任。在这里, 除了之前讨论过的思政课教师, 学校党政干部、共青团干部、辅导员和班主任都是民办普通高校中人员配备较为薄弱的环节。人员数量不足, 人员的素质、水平、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地存在一些问题。困扰各类高校的辅导员队伍的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扰。这些现象都造成对民办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负向影响。

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缺乏保障, 难以保证实施

近年来, 从教育部到地方到各类普通高校, 都非常强调和重视实践环节对育人效果的作用。2004年以来, 中央、教育部一系列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 也都花费了较大的篇幅在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教学的作用和意义。虽然各个高校在人才培养方案、思政课的教学进度计划中, 都明确列出了各门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的课时和内容, 但是实际情况是大多数都难以落实, 只是流于形式。在民办高校, 由于经费紧张等原因,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教学更是难于落实。主要的问题是思政课实践环节的开展没有必要的工作机制进行保障, 缺乏经费支持。

5、有的学校不重视思政课教师培训和研修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 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了提高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理论水平、教学能力, 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近年来中央到地方各有关部门都组织开展不同范围的高校思政课教师培训、骨干研修、社会考察等活动。但是有的民办高校不重视思政课教师的培训研修工作, 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6、校园物质文化环境较差, 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由于资金紧张等问题, 民办高校校园硬件建设相对滞后, 因而达不到“环境育人”的效果。由于学校发展快, 历史短, 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工作没有形成“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有效运作状态, 因而做不到全员育人, 没有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进的依据原则及方向

新建民办本科高校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 对思政课教育教学做出积极切实的改进。改进的依据和原则, 仍然要按照中央和教育部等有关部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关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的总体要求, 结合教育部对新建民办本科高校的政策措施文件, 进行系统的研究, 做出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的全面设计。民办高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办学和管理上体制、机制比较灵活、适应性较强的优势, 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大胆进行改革和试验, 力求实效, 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来。改进的方向:一是提高针对性, 增强实效性;二是联系学生成长实际;三是要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

三、具体的改进措施设想

1、民办高校要重视思政教育工作, 从体制机制各方面给予较大的支持力度

必须明确, 民办高等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必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在办学指导思想和理念上, 必须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民办普通高校要和办公普通高校一样, 采取同等的重视程度关注思想政治教育。设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科研二级机构, 配备合格的机构负责人, 负责全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工作。在实践教学、教师培训研修、社会考察、经费支持等各个方面形成稳定的工作机制, 给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足够的支持力度。

2、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 增强说服力;改进思政课教学方式方法, 提高课程吸引力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因此,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任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素养。同时, 要学会使用贴近学生的, 通俗易懂的语言, 加以生动鲜活的事例, 提高课程内容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要善于从社会热点问题、学生愿意关注的问题入手, 作为切入口, 引导他们学会分析问题、看待问题。引导他们在对具体问题的分析判断中学习思政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这样, 可以增加思政课知识体系的说服力。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会经常遇到学生对思政课知识体系合理性质疑的问题, 需要教师做出适当的解释。对这个问题, 思政课教师也存在说服自己的问题。可以作这样的解释:不能以现实的不适当性来否定一个知识理论体系的合理性和正确性。近年来思政课知识性、真理性受到怀疑的问题, 其实是理论和现实不能双向辩证统一的问题。也就是实践层面、实际层面的一些不适当的做法损害了思政课知识体系的合理性和正当性。从学理角度解释了这个问题以后, 还需要对现实的一些不适当存在作正确、理性的批判。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怀疑心理。

3、考虑进行分层设计教学, 改进和增加实践环节, 改进思政课的考核评价方式

民办本科院校的学生群体分为三个部分:统招本科生、统招高职大专生、成教大专生。根据教师的上课经验, 这三类学生群体的课堂纪律、学习风气、基础知识情况存在明显的阶梯状下降情况。在思政课教学中, 这种状况表现得更加明显。但是所有学生对社会热点和局部问题都表现出很高的关注度。针对这种情况, 可以考虑像英语和高数教学那样, 设计分层教学。在保证满足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基本教学要求的情况下, 对学生群体的思政课教学作简单的分层设计。对高职大专和成教生要求简单一些, 多一些热点问题分析、事例讨论等教学, 只要求他们掌握了解必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即可。对本科生可以多一些深入的理论的分析讲授。

4、注重隐性德育的作用, 形成“大德育”氛围

民办高校建校时间普遍较短, 由于办学资金短缺等原因, 校园物质文化环境相对薄弱。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建议民办高校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注重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 形成“大德育”理念和氛围, 注重隐性德育的作用, 把德育过程贯穿在从学生进校到离校的整个过程中, 提升德育的实际效果。首先, 要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提升硬件质量和管理水平、服务水平, 做到环境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其次, 学校要明确课程体系内的所有其它课程, 都负有对学生进行德育的职责, 也要体现和贯穿德育内容, 服务德育目标。不能做和整个德育目标相违背和抵消的事。第三, 学校要明确广大教职员工都负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责任。要严格规范校内行政运行管理, 保证管理行为不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防止对德育效果产生彻底的消极影响。把严格日常管理和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当前社会上确实存在一些不良风气, 比如贪污腐败, 徇私舞弊等。学校作为社会的一部分, 很难不受到这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但是高等学校是培育合格人才的地方, 管理应该更加严格, 尽量杜绝社会不良风气的存在。比如, 食堂管理科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从售饭口拿饭菜食物, 从库房拿原材料等。此类现象难免被学生看在眼里, 记在心里, 这种负面效果, 会让学生觉得所有的理论层面的德育都是空话而已。各方面的行政管理都要注意类似的问题。真正创造一个良好的全员育人的德育氛围。

摘要:全国新建普通本科高校约占普通高校总数的三分之一, 其中民办普通高校占新建普通高校的总数为三分之一弱。新建民办本科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类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特殊性, 其中存在的问题也相较公办普通高校有所不同。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改进的思路和设想。

关键词: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参考文献

[1]朱晓晖.增强民办高校德育有效性对策研究[J].新西部, 2011 (33) .

[2]郑应友.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科学文摘, 2008 (5) .

[3]姜宏.提高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探索[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5) .

[4]霍艾湘, 等.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思政课可接受度的调查与研究[J].价值工程, 2011 (29) .

[5]胡建波.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办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J].新西部, 2008 (6) .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4篇

【关键词】农村 寄宿制 学校管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7B-0009-02

近年来,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迅速,成为办学的新模式。寄宿制学校极大程度上有效地解决住宿问题,但同时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一再加大,包括学生衣食住行、在校期间安全纠纷等,给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一、有效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的重要意义

首先,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工作,极大程度上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同时有效提高办学效益。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农村地区学生的受教育水平,更好地对义务教育进行普及,一定程度上对提高人口数量及素质产生影响力,并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为此,农村寄宿制学校需要对管理工作进行加强,积极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及水平发展,并能够对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其次,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有利于充分利用农村教育资源,并保证农村学校生源。一是对于农村的学生而言,他们走出贫困和落后的最佳途径是上学,且随着留守儿童现象日益增多,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有利于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基础设施,为农村学生提供更多受教育的机会。二是农村教育日渐城市化,不少农村家长为让孩子获得更好的教育,纷纷将孩子送入城市读书,这一状况导致农村学校生源减少,对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为此,寄宿制学校着重提高学生的管理工作质量,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最终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提供生存之道。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工作的存在问题

(一)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虽然近些年农村寄宿制普及较快,但并不等于学生能够真正享受到良好的教育资源。农村地区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教学资源比较分散,使得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不能够得到保障。此外,由于受到投入资金的影响,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并不完善,如:宿舍冬天没有保暖设施,夏天没有风扇,对于孩子而言,他们的健康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二)学校安全问题堪忧。一是农村寄宿制学校因地处农村地区,经济不发达,很多仍处于缺医少药的状态,加上学校经费的限制,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生源则过多,管理人员无暇顾及到每个学生。二是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人员压力过大。倘若寄宿制学校内发生事故,教师必须承担责任,多种问题的存在,使得相应的管理人员担负管理学生工作的压力非常大。如,寄宿环境较差,学生的健康得不到保障;学校医务室的建设欠缺,多数学校的医务室难以确保相应工作正常运转;等等,造成管理工作压力过大。

(三)学校经费管理不足。制约寄宿制学生管理的重要难题之一是学校的经费不足。因经费的缺少,相应的基础设施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完善,不能够聘用高素质的教学队伍,教学质量也得不到保障。同时,寄宿制学生的生活质量也得不到保障。经费的不足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为此,相关部门应当加大经费的投入。

三、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制。 寄宿制学校的管理中,建立健全管理体制显得极为重要。一是管理干部的选拔上,选择能力强、素质高的人员,组成优良的管理队伍,有效促进管理体制的建立健全;二是根据学校实情,包括师资力量、生源情况、基础设施等,落实管理部门管理职能,对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寄宿环境,促进学校管理体制的完善及发展。

(二)完善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基础设施。寄宿制学校基础设施的完善是学校开展学习和生活的重要保障,因此,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完善农村寄宿制学习的基础设施显得极为重要。首先,在寄宿制学校的选址上,需要对生源质量、生源距离及覆盖范围进行考察,在对这些因素做综合考虑的基础上建设寄宿制学校。其次,寄宿制学校的各种基础设置应该完善配备,需要配有宿舍、食堂、澡堂、超市等,基础设施的各项标准应当严格遵循安全指标及卫生部门的相应要求,严格把握质量观念,消除隐患。

(三)加强寄宿制学生的安全教育。安全教育在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尤为重要,它是确保学习的基础。一是学校要对学生的安全管理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二是寄宿制学校还应当对学校的管理行为进行规范,有效地为学生提供方方面面的服务。三是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学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四)加大经费的投入。寄宿制学校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独立能力,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有效地避免不良的社会风气。建议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地位,通过财政资金扶持或者利用民间集资,加大对寄宿制学校资金的投入力度,以求解决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升管理质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学习质量,发挥寄宿制学校的学习优势。

(五)加强后勤人员队伍的建设。一是要做好后勤人员的招聘工作。据了解,大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后勤人员都是来自附近的农村,他们不仅学历低,而且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整体素质较差。在对后勤人员的选择上,不仅要考虑学历还应当考虑能力,并且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对应聘人员进行考察,应当选择思想素质较高,工作比较认真负责,并且热爱后勤工作的人员,优先录取有经验者。二是要充分调动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后勤工作作为一项服务性的工作,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目前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不少聘用临时工的现象,农村寄宿制学校应制定好临时工的录用制度及奖惩制度,激励他们尽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三是加强后勤人员队伍的培训,通过培训使他们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能够以身作则,做好学校的后勤工作,为学生提供科学人性的管理环境,促进寄宿制学生健康成长。

(六)学校管理的互动机制建设。对于不少农村家长而言,他们通常将寄宿制学校当做托儿所,认为学生放在学校任由学校老师管理即可,学校与家庭之间缺少沟通和互动,因此,建立必要的沟通机制显得极为重要。首先,互动机制建设中,提高家长的沟通意识,加强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教育水平,引导家长用交朋友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注重学生的德育教学,注重精神层面的交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其次,做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补工作,学校注重学生学科文化知识的教学,家庭注重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教师与家长加强沟通与联系,尊重家长配合工作,双方配合对学生进行教育。最后,建立家庭学校合作制度,定期对工作进行评估,积极解决学校学生管理难题。

总之,农村由于经济水平比较落后,在寄宿制管理工作上,无论从学生、学校还是整个农村教育的大环境而言都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大家在意识到寄宿制管理问题的重要性后,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找出相应的对策,进而有效地促进农村寄宿制学校持续健康发展,为农村的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受教育机会。

【参考文献】

[1]王利.内蒙古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基于凉城县六所学校的调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

[2]谢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学生管理问题及对策——以重庆市奉节县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5(2)

[3]翟月,轩颖.我国农村寄宿制学校生活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J].学理论,2011(7)

【作者姓名】卢坚军(1965— ),男,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职称,研究方向:学校管理。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5篇

20世纪90年代我校是一所乡级中学,尔后由于撤小乡并大乡把学校变为了一所村级中学,从而导致学校优质师生流失严重。目前学校有十二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00百余人,教职工43人(含特岗生7人)。学校离县城20 多公里,大部分老师都居住在城里,由于这样的现状,老师来去方便,走教现象严重,从而增大了学校教育教学的管理难度。现就我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作如下分析:

一、安全重于泰山。安全是一条高压线,安全管理委屈学校却难保平安。学校安全牵涉到千家万户,关系到各个家庭的希望与幸福及社会的稳定,学校也充分认识支安全的重要性,从而在安全管理中的投入(人力、财力、精力)太多,只要学生在校,每天从早到晚丝毫不敢马虎怠慢,只要谈到安全问题,教师就会提心吊胆,学校就会胆战心惊。家长认为只要把学生送到学校学生仿佛就进入了“安全箱”一样,只要出事无论大小,即使学校教师没有任何责任,他们也会“理直气壮”,大闹学校,更有甚者还会殴打学校教师及领导,导致教师不敢放手管理学生,作为教育上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了维护教育在党委政府中的良好形象,更是有理三棒棒,无理棒棒三,倒霉的校长撤职,吃亏的是教师,根本没人为教师分忧,学校左右不是人真是苦不堪言。若有学生因为自身原因或是家庭纠纷导致学生死亡,家长也会找到学校理论,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这种事情发生后,学校是无能解决的,学校会请求上级主管部门出面家长也会越级上(),更有甚者还会把学校告上法庭,政府也会为了减小影响而用人民币来解决学校本无过错的此类文件,从而更加增大的管理难度。

二、学校工作运转非常困难。学校这个单位说小也不大,要做的事情太多,动手出门都要花钱,而义务教育学校的主要经费来源在于上级生均经费拔款,更由于各种支出太多,真正到学校生均经费还用不到三分之一。教师的福利待遇是由国家的绩效工资解了围,要不然校长治校真是无招可施。

三、学校规章制度几乎是形同虚设。虽然我知道不依规矩不成方圆,然而在管理过程中执行起来又与“以人为本,共创和谐校园”相悖。为此在过程管理中为避免树敌太多而失去民心,在教师考核中也就不得不得过且过。

四、用人机制不活。校长能上不能下,能伸不能屈,变换太频繁,办学思路不明确,继任者无继。教师结构不合理,专业不配套,不能流动更不能互动,导致教师居安而不思危,生存意识弱,竞争意识劣,敬业精神差。

五、教育教学管理形式化。

1、管理过程缺少经济手段。因学校根本就没有钱,如果硬从教师的工资中拿钱参与教学管理,这样就会加剧教师的矛盾,根本达不到调动积极性的目的。

2、教学常规工作流于形式。要定的东西太多,疲于应付学校及上级检查,抄袭教案或者从网上下载,多不适合教育教学的需要。

3、教师为了保护自己而不敢放手管理学生。

4、教师目标检查流于形式,确保应付上级检查而完成检查的数量,而不谈一点质量与检查的实质意义。

六、学校教师教学精神欠佳。源于:

1、教师工作环境不好。

2、教师待遇偏低,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

3、职称评聘不规范,有的教师中一职称评了近十年。由于职数没有而至今“望职兴叹”,打击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及工作热情,导致教师在工作中得过且过。

改进思路:

一、学校就安全工作建章立制,做到环节管理到位,措施到们位,责任追究到位,出了问题,学校主管部门要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协调解决,配合学校做好学校管理,勇于担担子,自觉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该由学校教师担的责任就由教师担,不该担的坚决不担。同时建议教育局成立中小学法律中心,协助学校处理纠纷及偶发事件。

二、学校要增收节支,做到不举债建设,不负债搞达标评比活动,管住领导的嘴、脚、手,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教育教学中去,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三、整合教学资源,教师需有序而合理的流动。城里优秀教师可以下乡支教,乡里教师可以进城深造。县教育局要统筹全县教师资源,为实现教育公平而合理配备。

四、建立较好的用人制度。强化管理,给管理者排忧壮胆解难。

五、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艰苦的工作环境。同时就中级、高级职称的职数向农村学校倾斜,让农村教师看到工作后的希望。

六、加大农村学校的投入,加大布局调整的力度。教育主管部门要科学测算资金,集中将资金投入到生源流入地,改善教学软硬设施,使学生在相对优越的环境里接受较为公平的教育。农村学校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键决定于教师,决定于教师素质的高低,由此可知加强农村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及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近期因加快推进城乡均衡发展,学校的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随着条件的改善师资队伍建设也就成了当务之急。

一、我校教师的现状

1、教师结构不合理,教师素质整体偏低。教师大部分年龄偏高,部分教师由民办转入,后因上级要学历得到提高,但实际教学整体素质没有得到同步提高。同时由于学科专业不配套,专业教师紧缺,导致教师跨学科任教,严重影响教师质量,严重制约学校的发展。到岗的特岗教师,因人年轻等方方面面的原因不能安心从教,在某些方面可能还会误人

子弟。

2、我校住居农村,交通不便,经济欠发达,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学校文化缺失,教师安于现状与外界交流较少,教师参加学习、交流、提升的机会更少,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开展也是停留于听听课,评评课的水平,没有达到科研兴校的目的。

3、教师的工作习惯欠佳。部分教师因年龄偏高,能力不强,多年养成不好的工作习惯,从而导致不能给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教师的敬业精神不够。近年来由于受大环境的影响。学校也不再是一块净土,部分教师失去了前进的动力与方向,玷污教师形象的事情时有发生。

二、整改措施

1、加强教师建设,打造学习型教师团队,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水平;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加强教师教育信息技术的掌握与应用。

2、强化校本教研,真正做到以研促教,达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的目的。以校本为依据,从而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3、建立健全学校规范的管理制度,约束学校教职工工作行为;国家或者上级主管部门出台相应的管理规定,从而促使学校的管理有

3本校学生全面发展策略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中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形成自习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用利于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

一、学习具有主动性。这就是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学习计划,不需要别人督促与监督,一开始学习就能进入良好的状态,学习效果良好,总会有事半功倍的效率。学习时间各科分配合理,安排到位,学习过程中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善于分析总结选得失,注意力集中,善始善终。

二、学习过程中能做到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有不同意见要敢于、善于与教师交流,与同学共同探讨,做到不卑不亢,态度诚恳端正。交换思想与意见时善于倾听、分析,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三、认真把握好学习的各个环节。

(一)、课前预习。课前预习可以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预习时把要学的内容认真分析,找准重难点,充分利用工具书对相差的问题加以认真思考,把难点问题做好标记,以便在课堂上认真听教师讲解。

(二)、认真听课。教师授课时不仅用语文传递信息,而且还会用动作、表情传递信息。因此学生上课时必须盯着教师听课,全神贯注参与学习,抓住重难点,主动参与,做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三)、主动回答问题。中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人,应该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可以促进思考,加深理解,增强记忆。回答问题要主动起立,不能爱口失羞,声音洪亮,表述清楚。

(四)、学习中要多思善问,学习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做到不耻下问。

(五)、养成听课做好笔记的好习惯。针对重难点内容,漂亮词句需要用规范笔记本做好记录。懂得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后整理以备今后复习使用。

(六)、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对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进行反思,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同时建好错题集,分析归纳总结,达到以一变应万变的能力。

(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各学科全面发展,养成不偏科的良好习惯。

(八)、养成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6篇

农村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

方法

集中办学、整合教育资源已经成为农村办学的一大趋势,在这一大形势下,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相对集中、规模较大的学校生源猛增,寄宿学生也随之与日剧增,这为学校管理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对农村学校寄宿学生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农村寄宿学生管理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学生及其家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寄宿学生大部分家居偏远,为了上学,他们不得不离开朝夕相处的父母,开始独立生活,自制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较差。

2、学生年龄参差不齐,10岁以下的学生占有相当比重,学生的在校生活让家长担忧。

3、由于居住条件相对偏远,生存环境比较恶劣,经济收入很低,部分家庭支付学生在校费用存着一定困难。

4、为了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许多寄宿生家长选择了外出打工,孩子一般请亲戚朋友托管,或者是由学生的爷爷奶奶照看,这样缺少了家庭教育,影响了学校教育质量的巩固和孩子的健康成长。

(二)学校管理方面的困难

1、住宿学生数量增加,学校宿舍管理的难度加大,培训孩子们自主生活能力的任务加重。

2、休息时段的安全保卫工作日显重要,但相对分散,难以管理。

3、学校宿舍紧张,即使有也很拥挤。

4、学生放学后的学习辅导,作业完成的质量难以保证。

5、上放学途中的安全难有保障。

6、孩子年龄小,教师的管理和照顾任务进一步加重。

二、解决策略探究

(一)、利用“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的实施的良好机遇加在硬件建设。利用“寄宿制工程”带动贫困山区基础教育的极大发展,减轻由于宿舍紧张给学校带来的管理上的压力。

(二)、为解决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的问题,为男女生宿舍安排生活教师,每晚安排教师轮流值夜班,为了所实有效,学校每周安排一名学校领导带班。为巩固成果,学校每学期开学组织学生生活常识培训,让学生养成了起床叠好被子,将生活用品摆放整齐,简单地钉纽扣,洗小件衣物、每天打扫寝室卫生、同室相互帮助的良好生活习惯。

(三)、少数学生生活相当困难,通过学校调查,村上核实,为生活困难学生按时足额发放了学生生活补助费,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同时号召全校师生为特困学生献爱心。

(四)、为了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全舒心。可采用以下做法:

1、用具体行动让学生感受如家一样温暖。

2、宿舍管理相应的管理制度。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安全为首”的工作思路,在安排住宿时,学校分管领导、生活教师、班主任认真考虑合理安排每位学生住宿。

3、宿舍实行“学校领导——班主任——执勤教师——生活教师——宿舍长”的管理制度。学校领导每天至少检查一次,班主任全天检查,执勤教师和生活教师负责夜间纪律和安全,舍长是该宿舍的信息报告员,宿舍如果发生应急事件,这一管理网络会在第一时间开始有节奏快速运行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4、实行执勤教师住值班室近距离管理,为保障学生安全,学校实行执勤教师住值班室,以便加强对住宿学生的管理和照顾。

5、实行学生有病急时救治制度。在校住宿生生病,执勤教师接到学生报告后马上与班主任取得联系,并即刻将患病学生在第一时间送往医院实施救治,病情严重的在与家长取得联系的同时做好转院的相关准备工作。

6、实行晚间校园巡逻制度,确保住宿区的安全。

7、实行夜间点名制度,及时了解住宿学生的归宿、当天的生活、学习、思想情况,及时为住宿学生解决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所遇到的困难。

8、住宿学生离校实行请假报告制度,住宿学生请假后,该班班主任老师要将其学生离校情况全面详实地向执勤领导和值班教师反映,以便值勤教师夜间查房时心中有数。

9、学校实行学生无请假离校追查制度,学生无请假离校由执勤教师与该班班主任共同寻找,切实摸清学生去向,确保学生的安全。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7篇

刘玉洁

 2012-12-14 15:01:40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2年16期

摘 要:到目前为止,生育保险制度已经运行多年,此制度的运行对保障企业女员工的合法权益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当前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详细阐述了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的有效措施。希望在今后保护企业女员工的合法权益方面产生一些积极影响。

关键词:生育保险,问题,有效措施

1、前言

生育保险制度指的是生育期间对生育妇女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医疗服务、生育休假等的制度。生育保险制度承担着维护社会和平、保障生育妇女健康的任务。但是,近年来,国家对社会保障制度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政府给予高度的重视,然而,却忽略了生育保险制度的地位。将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和国际保险制度相比较来说,既有优势,也又很多不足。从当前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来看,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我们进行解决。

2、当前我国生育保险制度存在的诸多问题

2.1 立法层次偏低,覆盖范围较窄

(《试行办法》已有很大的修改并且于2011年7月1日废止。)由于《试行办法》的立法层次比较低,而且制度运行处于试运行的阶段,因此,企业既可以执行也可以不执行,此制度还没有赋予一定的强制性。根据我国相关部门的统计,我国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占养老保险的四分之一,占医疗保险的三分之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试行办法》中有些规定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甚至有些规定是和《女职工劳动保护法》起冲突,(冲突列举一两个方面的)这样一来,便给制度的运行和操作带来很多麻烦。

2.2 统筹层次偏低,发展极度不平衡

在我国有些经济较发达的地区,生育保险统筹覆盖面较大,参保人数较多;但是,对于那些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来说,并没有改革生育保险制度,这样一来,导致生育保险制度发展非常不平衡,使得生育保险统筹层次偏低。

2.3 保障范围狭窄

生育保险制度实施的对象是参保的女性员工,尽管男职工参保,但是配偶没有参保,(从2011年7月1日起参保男职工配偶未就业的,可以享受医疗费和营养费,男职工享受7天的假和津贴。请看看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省本级生育保险实施办法》的通知。)在生育期间就不能享受各种待遇。在所有的参保员工中只有少数人享受生育保险待遇,有些单位一年内也没有女员工享受这种待遇,然而,却依然按照规定要求上交生育保险费用。因生育保险政策明确规定男职工有缴纳生育保险费用的义务,却不能享受应有的待遇,这样一来,没有得到参保单位的认可,从而忽视了生育保险政策。

2.4 生育医疗费用支出比例低

根据有关部门的数据统计,按照当前医疗消费水平来看,生育保险基金支付的生育费用达不到实际费用的一半,另外,还有一部分费用由生育者来承担。生育保险制度的建立目的是为了解决女员工在生育阶段所支付的医疗费以及生活费用,然而,生育保险所承担的生育医疗支付水平远远比不上医疗保险,这无疑加重了生育者的经济负担。

2.5 一些生育保险项目流于形式

根据生育保险政策的规定,保险项目主要有生育津贴、检查费用、手术费、住院费用、医药费用等。据调查显示,某些地区只将生产时的顺产或者是难产作为其标准,也就是说生育津贴需要由企业来承担。由此看来,有些生育保险项目是空的。再加上,有些医院为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存在严重的“大处方”现象,这样一来,便进一步加重了生育者的负担,与此同时,给生育保险制度的运行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2.6 对生育保险政策的宣传力度不够

由于对生育保险政策宣传不到位,从而形成了强有力的社会舆论,其中有些企业对生育保险态度认识程度不够,给收缴生育保险费用带来一定的困难。

3、进一步完善生育保险制度的有效措施

3.1 加快生育保险法制建设,提高立法层次

确保生育保险政策顺利实施的条件就是要加快生育保险法制建设。到目前为止,生育保险制度改革有近十年,建立了一套高效的政策措施、管理方法与制度,然而,这些都要借助法律的形式加以固定,这样一来,生育保险便能有法可依,保障生育保险制度健康地发展下去。

3.2 进一步扩大生育保险的覆盖范围

在《试行办法》中有明确规定,生育保险对象是国有企业结婚的女员工,由于经济体制的改变,对国有企业的员工进行了调整,而且有些女性员工已经过了生育期,生育保障对象发生了巨大改变,因此,我们要逐渐将所有的用人单位都纳入到保险范围中,解决非国有制企业的参保问题。

3.3 适当调整生育保险政策

通过实践证明,现有的生育保险政策已经不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所以,我们应该及时对生育保险政策加以适当调整。政府出台有关的政策,可以适当从生育保险金中抽取一部分费用,来开展参保职工的生育生殖保健问题,将保健工作放在生育前后,从而提高参保人员的健康水平。通常情况下,人们都非常关注生育环节,特别是产前和产后的保健水平,这对孕妇和婴儿的发展都至关重要。所以,应该加大产前检查保健和产后的护理费用的支出,从而提高生育员工在生育期间的保健水平。

3.4 提高生育保险管理服务工作的质量

现如今,因生育保险管理手段非常落后,从而阻碍生育保险制度的发展。由此看来,我们必须要努力探索生育保险的管理方法与模式,便于参保单位开展工作,维护生育员工的合法权益。

4、结束语

总体来说,生育保险政策是社会保险支柱之一,承担着维护社会和平、保障生育妇女健康的任务。可以说,生育保险制度是社会对女性承担人类再生产应得的补偿。现如今,政府已经高度重视生育保险制度的完善与实施,这是因为直接关系到妇女和下一代的健康问题。进一步改革生育保险制度,从而保护女员工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咏芳。生育保险制度构建理念之基本取向探索[J].东岳论丛,2012(3)。

[2]、覃成菊,张一名。我国生育保险制度的演变与政府责任[J].中国软科学,2011(8)。

[3]、冯祥武。男职工生育保险待遇问题的探讨[J].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3)。

利润表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8篇

笔者认为, 我国利润表改革发展方向是报告全面利润, 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应当积极借鉴国际先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 同时应当密切结合我国当前实际, 在利润表改革中体现自身的特点。

一、构建我国全面利润报告的模式

我国在构建全面利润报告模式时, 应当结合实际, 考虑我国财务报表使用者当前的需要和以后发展的客观要求, 深入考察全面利润信息披露的成本与效益及其对利益各方的可能影响, 循序渐进、分阶段地推行。

1. 增设全面利润表, 以附表列示。

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可以确认的其他全面利润项目并不多, 只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影响、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影响、法定财产评估增值、外币报表折算影响等。而对于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则被明确要求在利润表中反映。对于一般企业, 目前类似固定资产评估盈余确认等问题还没有得到会计准则的认可, 但随着我国经济环境、会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的发展以及会计国际趋同的深入, 诸如历史成本资产重估盈余等也可能成为其他全面利润的组成项目。另外, 某些项目目前或今后一段时间虽然不允许在表内确认, 但可能要求在报表附注中披露。鉴于此, 笔者建议在全面利润报告准则出台之前, 可以鼓励上市公司在基本的财务报表之外增设一张附表——全面利润表, 以补充披露对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的全面利润信息, 并与利润表对应, 同时简化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组成, 其大致格式如表1所示。

该表的显著特点是将利润表中的未实现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从净利润中移至其他全面利润中进行列示, 而将利得重分类调整从其他全面利润中移至净利润中进行剔除, 这样更能区分实现与未实现的利润部分, 并且将在前期确认而在本期再次分类调整确认的项目剔除, 避免重复确认对数据有用性的干扰, 使本表数据更能体现本期财务业绩。其中, 表中的第三项“全面利润”由两部分组成, 即全部已确认的当期实现和未实现的利润。

单位名称:单位:元

2. 整合项目, 调整结构, 二表合一。

近年来,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研究表明, 对净利润与其他全面利润项目用垂直的方式列示, 使得实现与未实现的利润组成被人为地进行线上线下的分割, 容易使报表使用者忽视本期未实现利得或损失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因此, 笔者建议采取矩阵形式, 按业绩来源划分大类, 同一大类中, 以“再计量前”和“再计量”等不同的栏目进行横向列示, 以避免线上线下的严格区分。这种矩阵列示方式将对现行利润表项目与其他全面利润项目按其性质进行重新整合, 将体现企业内部价值创造力的活动与反映外部价值创造情况的项目分开列示, 将业绩项目区分为营业活动、理财活动等项目。所谓营业活动, 主要指企业主营或次营的日常业务, 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各种事项, 比如企业为获利而进行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活动, 企业在这个目标达成过程中进行的资产减值或处置等相关活动。其他项目则属于上述活动之外的分类, 如外币报表折算损益等。

笔者不赞同将利得/损失部分再进行实现与未实现的区分, 因为这样做会产生再循环问题, 降低报表的使用价值。笔者建议采取相应的办法, 将重分类调整项目排除, 或者制定相应的列报准则, 对前期列报的其他全面利润在本期实现的部分不作二次分类调整, 淡化实现与未实现项目的界限, 由报表使用者自己去判断, 或者以附注形式进行补充披露。值得注意的是, 由于采取“再计量前”和“再计量”等不同栏目横向列示同一项目, 对重要项目的详细附注披露显得必要, 应当通过制定严格的准则强制披露。

在这种情况下, 合并且经过整合的全面利润表的参考价值已经超过了目前正在使用的利润表, 可考虑用全面利润表代替现行利润表, 使之成为与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具有同等地位的主要报表。报表结构如表2所示 (这是基于全面收益观的利润表, 由于不再区分已实现与未实现利润, 所以可以概称为“利润表”) 。

在这种矩阵形式的全面利润表中, 项目的详细列示将显得必要, 笔者建议仿照现行利润表采取附注详细披露的做法, 或者直接扩大主表的项目范围, 将附注披露的分项内容引入主表列示。从长远来看, 应采取后者, 但从目前阶段看, 采取附注披露的方式可能更适合我国现实情况。待理论和实务研究进一步深入、财务分析方法进一步发展完善之后, 再采取后一种方式于主表中详细分项列示。

二、增加单步式利润表附表

利润表应当涵盖全面收益, 以提高其决策有用性。但是, 要使利润表具有预测决策的参考价值, 仅增加和整合业绩项目还是不够的, 笔者建议在整合的全面利润表后, 增加单步式利润表附表。

在进行利润表分析时, 财务分析师往往将净利润指标与现金流量表净流量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其盈利质量。前文在分析我国利润表存在的一些缺陷时提到, 我国目前使用的利润表是多步式的, 其优点很多, 但缺少单步式利润表的直观性, 不利于总体分析企业的所有收入/利得、费用/损失的对比数据, 运用起来不是很方便。如果准则强制要求企业编制单步式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附注, 分别作为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 其有用性无疑将大大提高。因此笔者建议, 在以后的利润表改革中增设单步式利润表附表。

单位名称:单位:元

参考文献

[1].程春晖.全面收益会计研究.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2].崔华清.中国企业业绩报告的改进问题研究.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6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9篇

【关键词】寄宿制学校 消防安全 问题 对策

寄宿制学校是每个年轻学子求知的乐园,校园安全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学子的健康成长。安全的校园环境既是寄宿制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科研工作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又是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寄宿制学校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现代高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消防工作在寄宿制学校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并得到了不断的发展。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背后也隐现出一些不足,现状也不容乐观。如何做好高等院校的消防安全工作,已经成为一个现实的课题。

当前寄宿制学校消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淡薄

学校是教学、科研的场所,大部分的老师和学生因潜心研究学问,对其他事情关心较少。他们认为消防安全只是领导和管理部门的事情,因此消防安全意识往往比较薄弱,消防法制观念不强,防灾技能很浅,自我保护意识就更低,火灾初发时期会正确有效地使用灭火器的人少之又少。

二、寄宿制学校校园情况复杂,人员密度大,流动性强

寄宿制学校校园是一个浓缩、开放的小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公共场所。它既有教学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宾馆、饭店、商业网点,又有实验室、宿舍、图书馆、体育馆和办公楼。建筑物相对集中,人员相对密集。有的学校中既有生活区、教学区,又有家属区,甚至还有附小、附中等附属单位,客观上形成了寄宿制学校校园内人员复杂、人员密度大、流动性强的特点,从而增大了火灾发生的机率。

三、经费投入不足,消防器材、设施短缺、陈旧

寄宿制学校大多是事业性单位,每年的经费开支主要靠各级政府的财政拨款,在国家财力有限,重点保障教育经费支出的情况下,用于消防安全方面的经费十分有限。因此,寄宿制学校相关部门、场所往往在消防设施配备上存在缺斤少两现象,一些已经配备的消防设施、器材也有不少因检修、保养不及时,而难以发挥其有效的作用。

四、消防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不完善

寄宿制学校消防工作的管理一般是由保卫机构承担,但由于种种客观原因,寄宿制学校的消防安全教育与管理机制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一是隐患整改资金的投入往往没有直接的经济渠道,加上极少数领导思想意识上的淡薄,就使得消防安全教育与宣传工作不规范、不科学、不深入;二是管理措施与执法手段软弱无力,不能完全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对于发现存在的火灾隐患,往往由于行政干预和资金缺少等因素,造成火灾隐患整改的不及时或者不整改。

为提高校园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师生安全自护能力,全面巩固校园消防安全基础,有效预防校园火灾事故的发生,消防部门和学校本身要以“清剿火患”等战役为契机,采取“四到位”和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全面筑牢校园消防安全“防火墙”和学校师生员工的四个能力建设。根据工作实际,笔者提出以下改进寄宿制学校消防安全工作的对策:

一、加强教育宣传,强化师生员工的消防意识

寄宿制学校可以按照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原则,向学生普及简便、易学、实用的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基本知识,切实提高师生消防安全意识和消防安全素质。同时根据寄宿制学校特点,发动学生和社团优势,采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活动来进行宣传,让师生从根本上认识到“水火无情”。这样才能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紧紧围绕“部门齐抓共管、媒体紧密配合、群众广泛参与”要求,采取举行消防知识授课、组织灭火疏散演练、发动学校师生参观消防站等方式,全面提高师生火灾疏散逃生、自防自救能力,扎实开展“三个一次”活动,即:为每名学生配发1本消防安全知识读本,每月组织不少于1次的消防安全教育课,每季度不少于1次的消防安全常识测试,让消防安全“走进课堂,背进书包,带回家庭”,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会的目的,营造学校、家庭、社会广泛关注消防安全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消防安全的软件建设

消防安全软件建设具有投资少、见效快、可靠性强的特点,对减少寄宿制学校火灾的发生同样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人员密度较高的区域,如学生宿舍,除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外,还要建立有学生参加的义务消防员队伍;对消防工作记录、巡查记录要定期进行检查总结,了解隐患部位,及时解决问题。

三、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消防设施等硬件建设

消防设施和设备的配备率和完好率,是衡量寄宿制学校消防安全工作开展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学校要广开渠道,多方筹措资金,每年要有足够的消防专项经费用于火灾隐患的整改以及消防器材、设施的配备、维修,力争消防经费投入年年有所增长,把消防安全环境的改善作为改善办学条件的首要任务。另外,还要合理调配人员,确保有足够的人员来进行寄宿制学校校园的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总之要通过加强消防设施硬件建设,降低火灾事故发生率,提高自救能力。

四、加强和完善管理机制,落实学校消防安全责任制

学校要全面建立健全消防管理组织机构,层层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规范和加强自身的消防安全管理,改善消防安全“软环境”,消除管理上可能存在的“动态隐患”,增强责任意识,形成“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隱患自除,法律责任自负”的消防管理运行机制。

五、加强开展实战演练,提高师生自救能力。

加大消防监督检查力度的同时,有针对性的对学校及幼儿园周边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灭火疏散救援预案,并协同校方定期组织开展演练。指导广大师生正确进行安全疏散,选择逃生路线等,并组织官兵再次全面熟悉辖区学校、幼儿园及周边场所的消防水源、消防车通道等基本情况,做到紧急情况下能及时开展灭火救援行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参考文献】

[1]杨丽. 浅析高校消防工作现状及对策[J]. 运城学院学报. 2005(S1)

[2]王万军,季建华. 学校消防工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3]刘辉;;建构科学的现代化消防安全培训体系[A];2004年湖北省消防学术论文竞赛论文集[C];2004年

寄宿制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 第10篇

沈萍霞(陕西师范大学陕西西安710062)

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是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西部农村寄宿制 学校在发展中却面临很多问题,主要有资金短缺,办学经费困难;缺乏管理人员 编制,教师工作量大;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贫困生问题突出等。针对这些问 题,对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

1.基本情况

“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是国家在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和“危房

改造工程”的基础上,为实现西部“两基”攻坚计划所采取的一项重大举措,体 现了党和国家对西部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两年来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为16万个农村中小学校和教学点配备了

远程教育设施。[1]2006年投入力度还在加大。

据统计,我国西部13个省级单位,现有寄宿制学校项目县512个,共有寄宿制中小

学校5154个。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发展直接影响当前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全局。为此,我们专门对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进行了调研,设计了有关西部农村 寄宿制学校问题的问卷,在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贵州、内蒙、西藏、广西、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展开了调查;走访了西部部分贫困地区的一些寄 宿制学校,先后去宁夏、内蒙古、陕西省等省的学校进行考察。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在看到农村义务教育取得进步的同时,也更深刻地了解到西部寄宿制学校面 临的困难和问题。

2.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资金短缺,办学经费困难。2001年,我国小学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为2

075元。如果以东部为1,西部则为0.48。初中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为2655元,西部为1474元。如果以东部为1,西部则为0.56。高中生均教育经费东部平均值

为5942元,西部为2823元。如果以东部为1,西部则为0.475。[2]可见,西部基础

教育经费比东部少很多,而且东西差距在近几年内表现的更加明显。

这种状况在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尤为突出。在调查的近1500份问卷中,无一例

外地提到经费短缺问题。在访谈中大家也一致认为西部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最大 的困难就是资金短缺,办学经费少。

西部地区经济落后,学校没有额外的收入,地方政府投入经费不足,致使学校连 正常的开支都难以解决,学校的硬件设施改善更是无从谈起,基础设施跟不上时 代发展需要,表现为校舍紧缺,生均活动面积小,教育设施严重缺乏,无现代化 的教学器械等。如陕北偏远地区某些学校学生连电脑都没见过,学校没有像样的 教学设备,体育器材也严重缺乏,有的学校甚至连一个像样的篮球都没有。

2.2缺乏管理人员编制,教师工作量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存在的另一突出问题是师

资力量不足,管理人员缺乏。寄宿制学校的特点是学生住校,封闭式管理、开放 式办学。涉及学生住宿、餐饮等一系列的问题,和非寄宿制学校相比它的管理难 度较大,加之西部农村偏远地区交通不便,又存在上述一系列问题,管理更是难 上加难,要使学校后勤工作正常运转,需要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对西 部农村寄宿制学校来说都是难题。

西部地区本身就缺乏教师,师资编制不够,教师流动性也很大,加上宿舍、食堂 等后勤管理人员没有正常编制,学校又没有经费请临时工作人员,使得教师既要 给学生上课,又要管理学生日常生活,工作量非常大。教师的待遇却得不到相应 地提高,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多教师都另谋发展,因此“孔雀东南飞” 的现象很突出。

2.3教师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西部农村学校校长和教师的学历水平都不是很高。在被调查的1493份问卷中,有近一半教师是成人高校毕业。据不完全统计,西部农

村寄宿制学校校长中,专科学历的就占了54.5%。很多教师只是中师毕业,少数民

族地区情况就更差。从下图统计数据可以清楚地看出这一问题。

从被抽样调查的56名(回、藏、维、土、白、壮、苗、东乡等民族)少数民族小

学校长学历情况统计(见表一)中,这一问题表现的更为突出。具有本科学历的 校长只占7.1%,大部分校长只是中师毕业。

少数民族校长学历表

由于环境、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许多教师很少有继续学习提高的机会;加之 工作忙,自学时间有限,所以他们的文化素质、理论水平有限,教学理念、教育 思想比较陈旧,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办学理念、教育思 想落后,有的文化素质、业务水平、管理能力不高,科研意识淡薄。如个别老师 竟然闹出了“要看我校的素质教育,等下午课外活动时再来”的笑话。

2.4农村学校贫困生问题突出。在西部寄宿制学校中,贫困生问题非常突出。据一

些校长反映,有的农村学校贫困生要占到80%以上。

寄宿的学生大多来自偏远地区的农村家庭。除了种田,农民很少有其它的收入。尽管国家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通过实施农村税费改革,2005年取消了原先

336亿元的农业税赋,而且取消了700多亿元的“三提五统”和农村教育集资等,还取消了各种不合理收费,农民得到了很大的实惠。但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增加 农民收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农民收入低仍是不可 否认的事实。在农村寄宿制学校中,贫困生比例仍非常高。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很多学生交不起学费、住宿费、伙食费等,辍学现象也很普遍。由于学校本身无 经费来源,贫困生数量又多,对这种情况学校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3.西部农村寄宿制学校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解决好这些 问题,还需要多方努力。

3.1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针对西部地区各项资金短缺问题,国家也是花大力气、下大本钱给予关注和解决。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从今

年起国家财政将每年安排支出1030多亿元,其中中央财政转移支付每年将达到78

0多亿元,地方财政每年将安排支出250多亿元,来保证基层政权正常运转和农村

义务教育的需要。当然,关于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问题,首先,国家要加 大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强对贫困地区学校建设的经费投入;其次,地方政府也有 义不容辞的责任,教育经费的投入应随着地方财政收入的提高而增加;再次,学 校也要自己想办法,通过师生勤工俭学或争取社会力量来解决

(下转第170页)

(上接第176页)

办学经费紧缺问题;同时,群策群力,发动群众,通过捐资、捐物、出力等形式 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学校面临的困难。

3.2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近几年,各级政府也在加大对寄宿制学校的投资力度,中

央和地方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新建、改建、扩建农村寄宿制学校2400多所。但对数

量众多的寄宿制学校来说,这只是杯水车薪。很多学校只有校舍,而无相应的配 套设施,如宿舍、食堂、浴室等。配套设施的缺乏相应的带来如前所提到的住宿、饮食、学生安全等一系列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农村寄宿制学校在面临困难时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想方 设法加强学校管理。但要从根本上解决学校面临的住宿、饮食、学生安全等一系 列问题,应加强寄宿制学校建立后的配套设施建设。上级部门对已经确定的寄宿 制学校要投资建设合乎标准化的宿舍、食堂、澡堂等,配备专职的炊事员、管理 员,使学生能保证入住学校宿舍,从而确保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减轻了专 职教师的负担,保证他们更好的工作,确保教学质量。

3.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针对目前农村寄宿制学校师资现状,首先应从数量上补充,通过一些优惠政策吸引更多年轻教师扎根西部、服务西部,还可以以大学生毕 业实习、支教等方式缓解师资短缺的问题;其次要提高师资质量,加大对教师的 培训和提高。学校的校长和教师,是培育人才的基础。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好 校长,一批好教师,就是一所好学校。所以应保证许多偏远地区的教师有继续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也能及时了解教育改革的最新信息,学习教育理论、先进的教 育理念和发达地区的管理经验等;再次改善待遇,稳定教师队伍,通过一些优惠 政策鼓励他们长期献身农村基础教育事业。尤其要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教师 的培养和提高。西部少数民族人口有6000多万人,占少数民族人口总数的55%以上,但这里的民族教育却十分落后。据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各少数民族中每千人拥 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数全国平均为

698.12人,而生活在西部地区的主要少数民族,每千人拥有小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回族584.89人、维吾尔族613.22人、藏族264.7人。

[3]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普遍较低,必需引起高度重视。

3.4关心中小学贫困生。由于东西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东西部农民收入差

距也很大。长期以来,我国农村许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仍在缴纳书本费和名为 “杂费”的学费,很多农村贫困家庭的儿童因无力交费而失学。2006年国家对西

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 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2007年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这一政策。[4]这对农村学

校和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喜讯。

要使所有贫困家庭的学生受益,可能还需要一定的时间。为此,国家应继续设立 中小学助学金,重点放在西部农村地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继续扩大免费 发放教科书的范围,为寄宿学生提供必要的生活补助,并逐步扩大发放补助金的 范围;可以通过给学校划拨少量土地或提供劳动实践场所等方式,帮助贫困学生 勤工助学并改善生活;广泛动员和鼓励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捐资助学,帮助贫困生渡过难关;争取使义务教育阶段的农村寄宿学校贫困生都能真正享 受到“两免一补”(免杂费、免书本费、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做到不让学生因 家庭贫困而失学。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缩小差距——中国教育政策的重大命题》,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 科版),2005(3):5-16。

[2]刘尧等.《中国西部基础教育发展观》,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5):35-39。

上一篇:市场开业动员发言稿下一篇:描写东湖景色的小学生作文5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