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坡一座小城镇的改革实践

2024-07-11

蔡家坡一座小城镇的改革实践(精选2篇)

蔡家坡一座小城镇的改革实践 第1篇

蔡家坡:一座小城镇的改革实践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特别是市委、市政府把突破蔡家坡作为全市“三大战略”实施以来,蔡家坡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已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内和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区域。近年来,蔡家坡先后被确定为关中百镇、全省重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全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被市委、市政府作为宝鸡大城市副中心来建设,蔡家坡再一次被推到了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前沿阵地,成为西部地区继杨凌之后又一块科学发展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速蔡家坡突破发展,使蔡家坡开发区早日晋升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而现实的课题。

一、完善基础设施,夯实加速发展的先决条件

――坚持规划先行是实现蔡家坡发展远景的重要原则。

放眼长远,把握趋势,把蔡家坡放在全市、全省和关天经济区的重要节点和重点区域来定位,把蔡家坡作为岐山新城区来打造,抢抓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十二五”规划实施的机遇,精心谋划、高标规划,以战略规划统领全局发展,不断完善蔡家坡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规。坚持按照“一中心两基地三产业”的发展布局,加快与宝鸡特大城市规划的接轨,塑造“山、塬、水、城”相结合的现代化生态型工业城市,着力打造宝鸡大城市副中心、西部汽车制造业重要基地和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按照汽车工业园建设规划,在产业布局上,围绕“一个核心、两大景观带、七大功能区”建设汽车工业园,实施千亩人工湖、汽车大道等基础设施项目和金鼎铸造、陕汽微型车二期、通力专用车等产业项目,坚持用科学性、前瞻性的发展规划指导蔡家坡开发区建设。尤其要强化规划的纲领和刚性约束作用,引导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把蔡家坡建成整体布局合理、产业分区明显、区域特色鲜明的30-50万人口中等城市。

――多元化投融资是解决蔡家坡发展瓶颈的重要举措。

坚持经营城市理念,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的思路,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开阔视野,以空间换资本,以资本促开发。出台相关政策,通过产权置换、期权出让、联合开发等形式,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优化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创新完善开发区开发公司投融资机制体制,为城市开发建设、融资搭建良好平台。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市的政策、资金支持,依靠政府投资、民间融资、金融机构支持,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有效破解资金难题,确保开发建设顺利进行。实施一大批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牵动作用的交通道路、水、电、通讯、社会事业等基础设施项目,在蔡家坡“三纵五横一环”的城市主框架基本形成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城市功能,提升承载能力,使蔡家坡经济圈核心地位日益显现。

――加强城市管理是提高蔡家坡发展水平的重要手段。

用民生的视角看待市政建设和环境建设。推行城市精细化管理,加大环卫投资,加强日常管理,坚持堵疏结合,治理城市“三乱”,坚决取缔马路市场,整顿城市秩序,改变脏、乱、差现象,净化市容环境。坚持新开道路建设、绿化、亮化“三同时”原则,提高绿化水平,结合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省级园林城市的机遇,广泛开展一系列的植绿、增绿、造绿活动,创造优美生态人居环境。加强城市文化建设,建设主题文化公园,丰富居民文化生活,提升市民素质,打造蔡家坡突破发展的内在动力和长盛不衰的根本源泉,努力塑造蔡家坡开放包容、创新实干的新形象、新精神、新品位。

二、园区龙头带动,强化加速发展的产业支撑

――壮大汽车产业集群是建设蔡家坡区域经济圈的关键环节。

依托陕汽、法士特、通家公司等龙头企业,加快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群化发展的思路,以汽车工业园、中小企业园、汽配产业园建设为主抓手,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安置条件,扩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档次,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深度,打造以大企业大集团为主体、工业园为载体、配套企业为支撑,级次明显、联系紧密、体系完善、互促共生的产业集群。围绕做大做强汽车产业,深入开展链条招商,吸引汽配物流企业入园发展。大力扶持贸易、咨询、金融、保险等服务业发展,创建产业突出、功能完善、管理先进、体制创新的园区发展新模式,把蔡家坡地区的汽车产业集群培育成为年产值在千亿元以上、成为宝鸡未来发展的重要引擎,建设西部汽车之都。

――加强龙头企业培育是建设蔡家坡区域经济圈的基本要求。

坚持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打造产业集群的关键工作来抓。发挥陕汽集团、法士特集团等企业主体作用,围绕汽车产业,组建专业班子,开展专题招商,积极招引通家等龙头企业,带动多户有资金、有实力、行业领先的配套企业迅速跟进,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产业链。大力扶持华强公司、金鼎公司、华亨散热器公司等区内骨干配套企业快速成长,做大做强,由普通铸件向核心部件配套,由单一企业配套向行业配套,由单一品种向多个品种,由一般技术向机械电子技术、向核心、高附加值的关键技术配套,增强核心竞争力。实施打造“百亿通力”战略,使通力公司实现由汽车大箱、驾驶室等零部件生产向多种零部件、车架等重要总成及整车生产转变,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专用车生产基地。建立企业孵化中心,分离企业传统业务,做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形成龙头企业中心带动、骨干企业紧密协作、中小企业众星拱月、工业服务业配套跟进的产业集群体系。

――推动产业升级是打造蔡家坡经济圈的长期战略和核心举措。

以创建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两化”融合示范基地为契机,推动开发区产业升级。设立科技创新基金,鼓励企业开展自主创新,加强对汽车新技术、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的引进和研发。联合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投资公司,设立蔡家坡汽车研发机构,鼓励企业培育技术骨干,利用自身专业人才积极开发新产品,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升级。成立零部件配套企业协会,在融资联合担保、技术互相支持、信息共享、协作互补、节约费用、联合开发等方面探索新机制,创建新模式。把金融创新和资本集聚作为加快产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建立与各金融机构的长期战略合作关系,通过靠大联强、资产重组,引入战略投资者,组建3-5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型企业集团。突破和掌握一批对微型车、专用车等产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核心和关键技术,促进汽车产业真正成为先导产业。实施品牌战略,把通家、通力、汉德等企业品牌做成名牌,推动大企业实现大跨越,形成集群优势。

三、优化投资环境,提升加速发展的软实力

――改进服务方式、促进作风转变是当务之急。下硬功夫提升区域软实力。弘扬科学发展创业、奋勇争先赶超、攻坚克难实干、崇德尚礼诚信为核心的蔡家坡精神,使之成为激励干部群众干事创业、推动区域经济突破发展的精神动力。进一步创新载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自我加压、奋力赶超,集中开展攻坚活动,全力为企业、为群众提供好服务,把干部的精力引导到干事、创业、为民上来,办好群众急需、便民利民的好事。努力转变工作作风,加大项目跟踪帮扶力度,确保项目成功引进和顺利建设。坚持把改进服务方式、促进作风转变体现到为民服务、推动发展的实践中,进一步加大干部作风建设工作力度,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行政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推动干部作风不断优化,力争以最快捷的速度、最有效的措施推进工作落实。

――加强诚信建设、大力招商引资是安商之策。项目决定发展,招商决定未来。招商引资是加快转变县域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按照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资“三个零”的要求,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主动搞好宣传推介,大力提升蔡家坡知名度。牢固树立“帮助引资是恩人、大力招商是能人、破坏环境是罪人”的理念,把诚实守信、优质服务作为改善投资环境的重点,强化项目联系和领导包抓责任制,重商亲商,及时向客商兑现承诺,从而把产业优势、企业优势、服务优势提升整合为区域竞争优势,打造投资洼地。坚持科学包装项目,对口联系客商,重点引进汽车零部件生产、汽配物流等产业项目,加快完善产业体系,努力建设西部汽车城。结合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政策机遇,修订完善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加快制定开发区承接产业转移办法,加大对重点项目的优惠力度,建设国家级承接东部产业示范基地。

――坚持以人为本、改善宜居环境是长久之计。把打造西部一流投资环境作为战略举措常抓不懈。加快促进千亩人工湖、郑西高铁客运站、凤凰现代城、秦岭北麓生态景区、渭河公园等项目实施,继续完善道路、供电、供水、供热、供气、通讯、生态等工程,不断提高开发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抓好创业中心和市民广场建设,推进蔡家坡劳动保障服务中心、标准化寄宿制初级中学、公立幼儿园、三级综合性公立医院、文体中心、城市供水系统扩建改造、渭河河堤加固等建设,使社会事业与经济快速发展同步。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大力发展餐饮、商贸、物流等服务业,谋划好农民大量进城后的社会保障,加快工业集群化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提供更多就业岗位,使符合条件的失地农民实现就业,加速农业人口向产业工人转化。

四、推进改革创新,提供加速发展的持久动力

――城乡统筹发展是蔡家坡突破发展的必然方向。围绕建设宝鸡统筹城乡示范区和先行区的目标,以“五项改革”和“六个一体化”为重点,坚持抓点带面、基础先行、积极探索、稳步推进的基本思路,有序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在岐星、水寨村等中心城区实施居民集中居住,在镇区实施以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功能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在村域内实施整治村容村貌、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重点的新农村建设,形成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城乡互动、逐级推进、梯次发展的统筹城乡新格局。以资产资本化、资源市场化为方向,加快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抓好千亩设施蔬菜、万亩花椒、万亩猕猴桃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城乡居民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改革试点,在社会保障全覆盖、无缝隙的基础上实现同待遇,确保进城农村居民过得好、有保障、有尊严。

――转变发展方式是蔡家坡发展的战略重点。按照“布局集中、用地节约、产业集聚”的要求,重点发展汽车制造及零部件加工业、机械电子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支柱产业。以环保、节能、安全为目标,以节水、节电、节材、节地为重点,严格能耗和废弃物排标准,坚持优化资源利用率。支持和鼓励企业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和综合利用技术、再循环技术和无害化技术,促进经济发展由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向依靠提高资源使用率转变,由依靠消耗资源向依靠智力和科技进步转变,由依靠产品向依靠服务转变,以服务创新促进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紧紧抓住关天经济区科技资源统筹的机遇,以创新精神引领企业加快发展。对照园区建设指标,以技术研发中心为载体,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构建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资源共享、优质服务的创新平台,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体制和机制保证。

――管理体制创新是蔡家坡发展的活力源泉。按照有利于蔡家坡地区突破发展、有利于全县统筹发展的原则,进一步理顺蔡家坡开发区管理体制,整合蔡家坡开发区、蔡家坡镇、汽车工业园,一套人马多块牌子,形成整体合力,全面承担蔡家坡地区四镇的经济发展、规划开发、项目建设、土地管理等工作,充分发挥蔡家坡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整合区域资源,凝聚更大合力,不断实现加快扩张、加速发展。提高开发区建设管理水平,增强地区整体实力。加快全国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步伐,不断创新镇区合力的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支撑服务机构,科学设置岗位,创新用人考核机制,打破身份界限,实行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搞活园区分配机制,以岗定酬,激励干部创业干事的积极性。坚持人才强区战略,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专业人才,强化人力资源保障。切实加强与科研单位、企业、院校和人才市场的合作,建立高级人才库,培养、吸引各类高端人才,推动蔡家坡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文:中共岐山县委书记、蔡家坡开发区党工委书记 张海建)

一座小城的传奇 第2篇

2008年10月,北方平原地区又到了玉米丰收的时节。

每年这个时节,禹城就会出现几个熟悉的身影,他们是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程维新和他的同事们。在这个并不起眼的北方小城,他和他的老兄弟们曾一起度过了3年令他们难忘的艰辛岁月,那是一段鲜为人知的禹城故事。

禹城现在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粮棉果蔬生产基地,一到收获的季节,处处一派繁忙的景象。然而这一切并不是上天的恩赐,二三十年前,这里只是一片不毛之地。

20世纪60年代,华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但由于华北平原很大一部分土地地下水矿化度很高,而且地下水位也很高,土壤有不同程度的盐碱化现象,夏季很容易积水,并不适合农作物生长。为解决这些问题,中国科学院在禹城创建了,旱涝碱综合治理实验区,开始进行盐碱地、沙地和涝地的治理实验=科技人员程维新放弃了城市的舒适生活来到这里开始了他的事业。

1986年秋天,年过50的程维新和他的治理班子来到禹城。自幼生长在南方的他第一次和盐碱打交道,就被不折不扣地来了个下马威。

程维新说,南方人不知道什么叫盐碱,晚上从德州下了火车,背着行李在渠上走,脚下嚓嚓嚓作响,渠上面一片白茫茫,和南方下霜一样。我以为是下霜,旁边同志告诉我这不是霜,这是盐碱。

眼前的一切让程维新他们感到震惊,在盐碱最严重的北丘洼,田间地头一眼望去,稀稀拉拉地长着几棵瘦小的玉米和棉花,全村连一棵像样的树都没有,倒是像沙蓬草这样的耐盐碱植物长得十分茂盛。

俗话说,治病不治癣,治碱不露脸。多年来为了治理盐碱地,当地的老百姓绞尽了脑汁,却始终看不到任何成效。所以对于程维新带领的治理小组的到来,人们表现得很冷淡。

在北丘洼有一句俗话:春天向茫茫,夏天水汪汪,年年白忙活,只见播种不打粮。

当时,农民看到科研人员大老远来到这穷乡僻壤来治理盐碱,有些人很期待,但更多的人表示怀疑。一些好心的村民甚至特意赶来,劝程维新说,你们还是赶快离开吧,这个地方治理不是一次两次了,根本就没有效果,不要弄到最后你们也失败了,还砸了中科院的牌子。

面对重重质疑,程维新还是带着他的人马在北丘洼的一所破茅屋里住了下来,开始了治理盐碱地的第一步,

与此同时,他领导的另外两个小组也开始了治理沙地和涝地的工作。

然而,随后在北丘洼遇到的闲难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治理小组完全是白手起家,他们住下第一天,什么也没有,买了一些简单的炊具,吃的东西也不充足。当晚他们自己生火做饭,可是几个年轻人谁也不会点炉子,弄得屋子烟熏火燎。乌烟瘴气,到了9点钟才吃上晚饭。

除了吃饭困难,喝水更是一大难题:北丘洼的地下水严重矿化,根本无法饮用。

程维新说,那里的水是苦水,刷牙洗头都不行,用它洗的头发粘在一起。要用洗衣粉洗才能散开。

治理小组成员每天轮流走好几壁地,去村里唯一的淡水井打水。一路颠簸,一桶水打回家常常只剩下一半。就在这种连基本生活都不能完全保障的情况下,程维新规划出了,第一张治理蓝图——井灌并排。

井灌井排就是利用盐怕水,遇到水溶解后便会渗入地下的原理,用抽取上来的地下水把田里的盐碱压下去。有了初步的规划,大家便开始自己动手打井挖沟。然后垫草覆土,在上面种树,可没想到,春天种的树到了秋天几乎都死光了。第二年,他们选择了耐盐的树种,可结果还是一样。

就在治理北丘洼盐碱工作陷入僵局时,另外两个小组给大家带来了好消息。

程维新说,由于沙地多次治理不见成效,我们请中科院兰州沙漠研究所的专家帮助规划和治理。用了一年时间,就把沙地治理好了。第二年。防护林带、果树、葡萄、花生就全部种上了。

另外一块积水洼地,常年积水达一米多深,我们充分利用它的水资源,采取鱼塘合田生态工程治理模式,把土挖出来抬高,形成地面,低的地方积水后养鱼,高的地方种庄稼。

相对北丘洼的重盐碱地,沙地和涝地的治理虽然也遇到了一些困难,但因为措施得当,两处试点都很快取得了成效。在这种情况下,程维新心急如焚,看着北丘洼仍是白茫茫一片,当地老百姓过不上好日子,他感到肩上的担子更加沉重。

随后的日子里,治理小组进行一次又一次的实验,采用多种办法减少水分蒸发,增加土地肥力。然而,不管怎么做效果总不理想。当地村民们看着直播头。程老更是急得几乎天天睡不着觉。

就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一条日本利用淡水和海水比重不一样的原理,建海洋淡水水库设想的新闻给了大家很大的启发。

北丘洼之所以成为重盐碱地区,关键原因就是那里地下水是咸水,虽然短时间内这样的地下水也可以把地表的盐碱压下去,但很快随着水分的蒸发,盐又会泛到地表来。

他们设想。如果不让地下成水蒸发到地表,在成水上面建立一个淡水层,利用淡水的比重比成水轻,能够保持在咸水上面的原理。用淡水阻隔咸水向上移动。

围绕这个设想,大家很快形成一个新的实验方案。一方面用水泵抽取地下水,以降低地下水的水位;与此同时,把从黄河引来的淡水浇灌到地里,既可以溶解地里的盐。同时渗到地下的淡水还可以在地下水和地表之间形成一层保护。

这个方法果然很奏效,只用了一年时间就把盐碱地改良了。第二年,小麦产量就达到五六百斤。从寸草不生到麦浪滚滚,这样的变化让所有人都感到惊异和兴奋。

禹城治理重盐碱地成功的消息先后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前来参观和取经。日本学者参观后表示,要把有关资料编入教科书供更多的人学习。

面对这一切,当地老百姓也改变了以往的看法。这对程维新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的成功让农民看到了科学技术的力量:科技人员有办法治理旱涝盐碱。

从怀疑到信任,虽然只是3年时间,但这期间面对的困难、付出的努力也许是常人想象不到的。回想当年的一切,程维新老人心中充满了自豪。他说。为农业搞一辈子研究是很有意义的,原来这地方一亩地仅产90来公斤粮食,现在产量达1000多公斤,农村都盖起了新房子。看到这里的巨夫变化,我能不高兴吗?这里有我们的一部分裔斗。

从第一次踏上禹城的土地,程维新便一直跟盐碱地打交道,他和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

上一篇:【教案】二年级上第一单元下一篇:一张假钞的旅行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