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2024-09-15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精选7篇)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第1篇

《松鼠》是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是法国作家、博物学家布封写的一篇集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说明文。

教学目标:

1.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3.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流程设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新朋友(出示松鼠图片),来,一起喊喊他的名字,一起写写他的名字。

二,展示预习

昨天预习了课文,现在向大家展示一下你的预习情况吧。

你喜欢文中的松鼠吗?为什么?

文中,有一句话概括了松鼠给人留下的整体印象,一起读一下。

什么是驯良?

什么是乖巧?

乖就是……巧就是……这个词通常是形容人的,用在这里,你能体会到什么?

是啊,虽然这是一篇说明性文章,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了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三,探究写法

1、探究说明角度

法国博物学家布封,是从哪些角度为我们介绍这位朋友的呢?默读课文,圈点批画:

说明角度,使用方法,表达效果,小组交流

集体汇报

出示句段

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它们是十分警觉的,只要有人触动一下松鼠所在的大树,它们就从树上的窝里跑出来躲到树枝底下,或者逃到别的树上去。松鼠轻快极了,总是小跳着前进,有时也连蹦带跑。它们的爪子是那样锐利,动作是那样敏捷,一棵很光滑的高树,一忽儿就爬上去了。

动作作比较生动、准确

松鼠通常一胎生三四个。小松鼠的毛是灰褐色的,过了冬就换毛,新换的毛比脱落的毛颜色深些。它们用爪子和牙齿梳理全身的毛,身上总是光关溜溜,干干净净的。

繁殖列数字准确说明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外形比喻、拟人生动形象,2、探究表达方法,出示段落

它们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非常敏捷,非常机警。玲珑的小面孔,衬上一条帽缨形的美丽的尾巴,显得格外漂亮;尾巴老是翘起来,一直翘到头上,身子就躲在尾巴底下歇凉。它们常常直竖著身子坐著,像人们用手一样,用前爪往嘴里送东西吃。可以说,松鼠最不像四足兽了。

松鼠外形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哪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它的漂亮?这句话运用了什么手法?

我们通过朗读把松鼠的漂亮给读出来。

3、对比,出示段落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4、回忆《猫》《白鹅》那一单元,与本单元的文章又有什么不同?

四、拓展运用

如果让你来介绍(说明)一种动物的特点,你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你会用上什么方法?

命题选择:《跑进家来的松鼠》

《小松鼠找花生》

《松鼠》

选材与表达

我家的小狗不但很可爱,而且很忠诚。有一次,……

狗是一种忠诚的动物。……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第2篇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3、练习续写课文。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渔夫和桑娜夫妇的高尚品质和沙俄时代穷人的穷困和悲惨。

2、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的想象,学习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小说,了解当时俄国人民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齐读课题《穷人》。

二、整体感知

1、提问:文中都向我们介绍了哪些穷人?——桑娜和渔夫和他们的五个孩子;西蒙和她的两个孩子。

2、我们之前也学过许多小说,比如(出示图片),我们知道小说的三要素有什么?——环境、人物、情节。那么谁能结合这三要素,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齐读课文主要内容)

3、师:在这里老是有一个疑问,虽然题目叫“穷人”,但全文没有出现一个“穷”字,现在就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横线画出哪些句子体现出穷人的穷?你是如何理解的?

三、体会“贫穷”

1、“渔夫的妻子……补一张破帆。”

2、“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回来。”

3、“桑娜沉思……菜只有鱼。”

学生自由找出以上句子,分别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提示: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并指名朗读。

4、提问:“菜有鱼”和“菜只有鱼”有什么不同?学生自由回答,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

5、提问:这样一个家庭,如果再加两个孩子,他们会过得怎样?——更贫穷,丈夫会更加?——不顾惜身体,桑娜会更加?——辛苦操劳。不仅没有鞋穿,甚至连黑面包也没得吃。由此我们看出这一家人?——生活贫穷。

6、师:同学们,我们虽然没有这样的生活经历,但可以借助作者的语言文字来体会,齐读这三句话。

7、提问:不仅是桑娜一家,还有谁也过着十分贫苦的生活?——西蒙。这样一群穷人,他们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屋外……拍打着浪花。”你体会到了什么?——环境恶劣。

8、提问:生活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的处境一定更加艰难了,像这样没有直接写出贫穷,却通过人物或环境描写来衬托出贫穷的手法,就叫做?——侧面描写。

9、师:伴随着波涛的轰鸣,狂风的怒吼,桑娜他们艰苦地生活着,齐读句子。但他们虽然贫穷,却拥有许多美好品质。

四、体会美好品质

1、快速浏览课文,找找他们拥有怎样的美好品质?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2、派代表发言——善良、勤劳。出示填空:桑娜和渔夫虽然生活贫穷,但他们却拥有()。

3、体会“勤劳”——“海上……睡着。”

提问:哪几个关键词直接写出桑娜勤劳?——“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白色”。所以即使屋外寒风呼啸,屋内却?——“温暖而舒适”,孩子们才能?——“安静地睡着”。

4、体会“善良”——“她的心……不可。”

(1)提问:“这样做”指什么?——收养孤儿。

(2)指名读句子,说说从蓝字“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中体会到什么?——内心矛盾。

(3)具体说说这种矛盾,填空:如果收养了两个孩子,就会________;如果不收养,就会________。

(4)可她还是做了,而且非做不可。提问:这是个什么句子?——双重否定句。换成肯定句怎么说?——“必须这样做”,作用是?——加强语气。

(5)师:由此看来,桑娜内心经历了一番挣扎,让我们读出她这种矛盾又坚定的心情,全班齐读。

(6)提问:这样的心情在文中不止一处,谁能找到?——“她忐忑不安地想……也好!”

A、提问:哪个关键词最能概括她的心情?——忐忑不安。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心神不宁,七上八下。

B、提问:她会忐忑不安地想些什么?学生自由想象并发言。

C、提问:除了关键词,作者还借助什么表达桑娜内心的矛盾?——省略号。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思维断断续续。

D、师:桑娜连思路都是断断续续的了,说明她心理既害怕又纠结,可最后还是做了什么决定?——收养孩子。

E、师:那我们在朗读时,也要读出省略号背后的害怕、犹豫和坚定,现在请同学们小声朗读,自己用心体会。

F、指名2人有感情朗读。师评价:同学们感情真挚,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桑娜?——善良。所以我们在学习课文时,也要关注标点符号的作用。

5、此时,渔夫回来了,桑娜还是告诉了他实情,对于她的决定,渔夫同意吗?——同意,读24段。

(1)提问:“皱起眉”、“严肃忧虑”是对渔夫的什么进行描写?——神态。这样的神态说明了什么?——问题很严重。但他还是做出了怎样的决定?——“得把……醒来。”

(2)提问:找到哪个关键字?——“熬”,说明在他心中,宁愿(),也要()。

(3)齐读渔夫的话,感受其高尚品质。

(4)师:在体会人物品质时,我们除了关键词、标点符号之外,还能借助人物描写来帮助感受。

(5)师:桑娜和渔夫的物质生活虽然是贫穷的,但他们有着勤劳、善良的品德,现在你还觉得他们贫穷吗?——穷人不穷。

(6)全班齐读海明威名言——“贫穷的人往往富于仁慈。”

五、小练笔

用上本课所学到的人物描写和侧面描写手法,续写课文《穷人》:桑娜告诉丈夫自己已经把孩子抱回家后,课文就戛然而止了。他们一家人的命运会是怎样的呢?

六、布置作业

推荐阅读列夫·托尔斯泰的自传性作品《童年》、《少年》。

板书设计:

9.穷人

面生活贫穷勤劳关键词

描环境恶劣善良标点符号

语文优秀教学设计模板 第3篇

Power Point是当前大多数教师制作课件使用的软件。该软件具备编辑方式简单、图文混排便捷等特点, 但其主要功能偏重于“展示”, 类似于“幻灯片”, 只能按照原定的顺序, 一页一页地展示编辑好的内容, 机动性差、互动性差、内容不可改动。因此, Power Point课件对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辅助作用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有时甚至会给课件使用者带来尴尬。

案例:某语文教师在《项链》一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使用Powerpoint课件辅助教学。在讨论小说情节的环节上, 教师在备课时设计的答案是: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和假项链。在课堂提问时, 有位同学将小说情节概括为:盼项链、用项链、丢项链和识项链。该学生的答案一出, 教师马上意识到, 学生将第四部分的情节概括为“识项链”, 词性和前面三个部分一致, 比“假项链”更妥当。但是由于课件的内容在播放过程中无法改变, 教师最终呈现出来的参考答案, 依然是“假项链”。

反思上面的案例, 我们不难发现Power point表现形式过于呆板、互动性差的缺陷, 这种缺陷, 对于中职语文教学而言, 影响尤为明显。一方面, 中职教学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要求课件的不能仅仅是数十年如一日的对于文字、图片或视频的展示, 否则, 无法发挥激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另一方面, 语文教学, 更重视情景的营造、师生的互动, 且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 这些学科特征, 要求课件具备更强的互动性、可变性。

2 软件“合璧”, 实现中职语文课件功能的突破和制作的简化

要满足中职语文教学对于课件制作的需求, 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丰富课件的功能, 使其具备互动性、可变性等特点, 能够更好地满足中职学生的学情和适应语文教学的需要;二是要简化课件的编辑方式和制作过程, 使广大一线教师能够轻松掌握课件的制作方法, 能够省时地完成课件的制作, 从而使具备复杂功能的课件能够简单编辑, 运用于日常教学。

为解决以上两个问题, 笔者曾经做过一系列的实践和研究, 通过学习Flash软件的制作, 在创新课件功能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所制作的具备互动功能的课件及所研究课题, 在市、省级竞赛中多次获奖。但Flash制作比较复杂, 不便于日常教学的课件制作, 普通教师更是无法掌握, 难以推广。为此, 笔者经过多次尝试, 最终以软件“合璧”的方法, 实现了课件制作环节的简化:用Flash软件制作出具备互动功能的课件, 再将这种Flash课件作为组件, 插入到Powerpoint软件中, 最终形成一个Powerpoint的课件模板。该模板集Flash的功能多样性和Powerpoint的编辑便利性于一身, 让掌握Powerpoint编辑方法的教师都能使用, 能够将互动功能与广大教师分享。

2.1 依托F l a s h技术, 丰富课件功能, 增强互动性

Flash是交互式矢量图和动画的制作软件, 设计者使用Flash创作出既漂亮又可改变尺寸的导航界面以及其他奇特的效果。Flash的编辑方式更加复杂, 需要掌握的技术更加专业, 但是可以制作出更加多变更加符合个性需求的效果, 笔者结合中职语文教学的需求, 利用Flash软件, 创造性地设计制作出一些组件, 大大丰富了课件的功能。

2.1.1 组件一:“小魔方” (图1)

该组件具备“课堂表情、计时器、背景音乐”和“数字点名器”四种功能笔者将其设计为魔方形状, 所以称之为“小魔方”。

(1) “课堂表情” (图2) 。

语文课堂, 师生交流更频繁, 学生参与发言的频率更高, 而很多问题具有主观性, 不能简单地用“对”和“错”来评价学生的表现。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能够更加个性化地点评学生的发言, 有更多的评价学生表现的方式, 而“课堂表情”功能的设计, 用一种更为感性、更为活泼的全新形式, 丰富了教师评价学生课堂表现的手段。

该功能的制作灵感来自“QQ表情”, 人们在用QQ聊天工具进行交流时, 有时用一些小动画做成的表情, 来表达一些情绪, 调节气氛, 使得聊天过程变得更加轻松有趣。笔者将QQ表情引入课件中, 制作成为“课堂表情”。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用“课堂表情”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出评价。例如:当学生回答问题比较出色是, 教师点击一个红色表情, 课件中就会出现一段配乐动画, 一个卡通猫会出现在画面中, 对同学说:“你答得太棒了!”这种新颖地课堂评价形式, 更容易被中职的学生接受, 它的使用让课堂活跃起来, 将学生的答题积极性调动起来。

(2) “计时器” (图3) 。

在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学生思考问题、组织语言是需要一些时间的,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往往对于思考时间的估计并不准确, 往往偏短, 有的甚至不留思考时间, 问完问题, 直接提问。“计时器”的设计, 为学生思考问题提供了一个便捷的时间参考工具。教师利用计时器, 可以设定1~5分钟的思考时间。该功能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规范教学行为, 养成给学生留出足够思考时间的习惯, 同时伴随计时器启动时几秒钟的“滴答”声, 学生会随之产生一种时间紧迫感, 会更加专注地思考问题。

(3) “背景音乐” (图4) 。

语文教学在课堂教学中, 使用背景音乐, 可以增强某些特定教学环节的氛围。为此, 笔者设计“背景音乐”功能, 将四种不同风格的音乐注入其中, 用于不同的教学场合。例如, 在语文课的朗读环节中, 播放抒情的音乐《雨的印记》或《安妮的仙境》, 可以增强朗读效果, 将学生带入到文章的优美情景中。在教师宣读测试成绩等表扬、鼓励的场合下, 播放颁奖音乐, 可以使表扬活动显得更加正式, 让优秀的学生产生更强的自豪感。

(4) “数字点名器” (图5) 。

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点学生回答问题, 是个让教师颇为头疼的环节。一方面, 语文的学科特点, 要求有更多与其他课堂的学生发言。另一方面, 中职学生的受学习基础的影响, 往往发言积极性不高。因此, 这么多的问题, 点谁起来回答是个难题, 点谁起来会积极的参与回答, 更是个难题。“数字点名器”的设计, 很好地破解了这个难题。该功能的制作灵感源自综艺节目现场抽取幸运观众的活动, 笔者将其引入到教学环节中, 为学生编号, 点名器中的数字对应学生的编号, 在数字快速滚动时, 让数字停止, 停在哪个数字上, 就由该数字对应编号的学生回答问题。用“数字点名器”选定课堂提问的对象有两个优点, 一是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减轻被提问学生的心理压力, 被选中的学生时以“幸运儿”的姿态回答问题, 会显得更加轻松;二是可以均衡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 避免教师习惯性地从少数答题积极性较高的同学里面反复提问。

2.1.2 组件二:“计分区” (图6) 。

“计分区”包括“分组计分器”和“PK”计分器, 是课堂竞赛环节的计分辅助工具。由于使用频率并不高, 笔者将“计分区”的大小设计得与Powerpoint页面相近, 将其放置在课件的第一页, 播放属性设置为“隐藏”。在该页面上添加按钮, 按钮超链接对象为“最近播放的页面”, 同时在其他页面中添加按钮, 按钮超链接对象为“第一页”。这样, 当使用者播放Powerpoint课件时, 我们不会看到被隐藏的第一页, 即“计分区”组件, 但是在其他页面中, 需要计分时, 点击按钮, 课件就会播放“计分区”页面。计分功能使用完毕后, 再点击下面的按钮, 即可回到刚才的页面, 继续播放刚才的教学内容。

(1) “分组计分器” (图6, 左) 。

小组讨论, 是中职语文教学活动中比较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 而小组讨论往往又以竞赛的形式出现。但是, 以往Powerpoint制作的课件, 不具备计分功能, 教师在组织小组竞赛时, 经常是一边忙着点评学生的表现, 一边忙着在黑板上给各小组划“正”字计分。“分组计分器”, 具备为小组加分、减分的功能, 同时可以在计分器中输入小组的名称, 它的出现, 可以帮助教师避免陷入忙乱, 让小组竞赛活动变得井井有条, 使教学活动的呈现更具备整体性, 更规范, 更上档次。

(2) “PK计分器” (图6, 右) 。

如前所述, 语文教学具有较强的主观性, 很多问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 同样的问题, 观点可以不同, 因此辩论时常会出现在课堂上。“PK计分器”是为一对一的辩论活动量身打造的课件功能, 该功能的设计灵感源自一些影视喜剧, 如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中, 郭芙蓉和吕秀才互相出脑筋急转题, 比拼智商。导演将该场景设计成街机打斗游戏的动画, 两个卡通人物分别代表答题的两方, 一方答对, 其对应的人物就会出招, 打击对手, 最终获胜的一方会将对方“KO”, 打倒在地。笔者将这种形式引入课堂, 可以有效地营造辩论的紧张氛围, 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2.1.3 组件三:“文本输入框”

Powerpoint课件缺乏互动性的另一个表现, 是其在播放过程中, 无法进行文本输入。在教学过程中, Powerpoint通常只能按原定设计播放, 而无法根据学生的反应输入新的内容, 这一缺陷的存在, 让课件有时候还不如一块黑板。为此, 笔者设计“文本输入框”, 将其放置在可能要展示学生个性答案的页面中, 可以将学生的表达、意见输入其中, 和课件原有内容同时展现, 进行比对。

2.2 植入P ow e rp o int软件, 分享互动功能, 简化课件制作

利用Flash软件, 为课件设计出了全新的功能, 但是Flash的编辑方式比较复杂, 要让广大教师都掌握, 并不现实。因此, 笔者将制作完成的Flash组件, 植入编辑较为简单的, 当前使用率最高的Powerpoint软件中, 形成课件模板, 从而实现复杂功能的简单分享, 让Flash互动功能, 能为广大教师所用。教师只要掌握Powerpoint的文字输入、图片插入以及编辑状态下的对目标内容的“复制”和“粘贴”即可。下面介绍一下Powerpoint课件模板的使用方法。

(1) 打开名为“课件模板.pot”的文件 (图7) , 进入Powerpoint的编辑页面, 里面包含两个编辑过的页面。

(2) 第一页 (图8) 植入了“计分区”和“文字输入框”两个Flash组件, 其中“计分区”组件可以在播放时直接使用, 而“文本输入框”在需要使用时, 根据所需输入内容多少的预设, 选择不同大小的“文本输入框”, 对其进行复制, 并将其粘贴到需要的页面上, 用拖动的方式调整其位置到合适处即可。右下角的超链接按钮, 在播放时点击它, 可以回到最近播放过的页面。

(3) 第二页 (图9) 植入了“小魔方”组件。“小魔方”组件在播放时, 可以直接使用。需要在新的页面中使用时, 则新建页面, 直接将其“复制”并“粘贴”到新页面中即可。

(4) 其余内容的编辑方式, 与Powerpoint软件的编辑方式完全一样。

(5) 编辑完成后, 对文件进行保存, Powerpoint会弹出保存对话框, 将文件以教学内容为名, 保存Powerpoint演示文稿格式 (*.ppt) 即可。

3 效果与反思

3.1 效果

3.1.1 制作简单功能多, 互动模板成教师授课“新法宝”

基于Flash技术的Power Point互动课件模板设计制作完成后, 笔者在自己所属的语文教研组内, 对该课件模板的使用, 进行了测试。推广过程中, 所有教师均能30分钟之内掌握该课件模板的编辑方法, 经过近一个学期的试用, 试用教师给予了该课件模板一致的好评。

(1) 功能丰富, 形式活泼。

该课件模板中的功能较为多样, 利用该模板制作出的Powerpoint课件, 不再只是展示文字和图片的简单工具, 而是集评价、控制、完善多种功能于一身的新型课件。该课件模板中的内容, 比较感性, 形式活泼, 能够较好地营造课堂气氛, 调动学生积极性。

(2) 针对实际, 实用性强。

课件模板中的功能设计, 直接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需求, 答题时间控制、课件内容及时变动、小组竞赛计分等问题在以往的教学活动中, 利用传统课件, 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问题虽然不大, 但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率。该模板的出现, 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

(3) 使用简单, 便于掌握。

Flash课件的制作比较复杂, 该模板将Flash制作出的效果插入到Powerpoint当中, 方便了广大教师分享Flash的功能, 而在制作课件时, 方法和平常制作Powerpoint课件并没有差别, 因此很方便, 很值得推广。

3.1.2 形式活泼趣味强, 互动课件成学生学习“新宠儿”

在模板的推广过程中, 学生的反应更为强烈, 新颖而实用的功能, 将课堂变成了一个大舞台, 活泼轻松的课件, 点燃了学生的激情, 让每一个学生都饶有兴趣的参与到课堂中来。

(1) 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使得学生听课更为专注。

课件中的“课堂表情”等功能非常有趣, 教师用这种方式来评价同学的课堂表现, 比起以往口头的几句“不错、很好”等话语而言, 更加生动。即使是对于表现不好的同学, 用“课堂表情”来进行批评, 效果也很好, 老师以一种诙谐的方式指出学生听课不专心等问题, 让受到批评的学生更容易接受, 轻松一笑过后, 及时改正, 绝对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有些同学, 会因为希望得到一个“课堂表情”的评价, 而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还有“数字点名器”的使用, 也很受学生的欢迎。以前的课堂上, 老师习惯叫哪几个学生回答问题, 大家心里都有数, 有些问题提出以后, 学生心里知道喊到自己的概率很小, 索性不认真思考。但是用“数字点名器”来点名, 大家机会均等, 即使你刚刚回答过问题, 也还是有机会在选中你, 所以会比较专心的思考问题。而且被“数字点名器”点钟, 有种“中奖”的感觉, 每次有同学“中奖”, 无论是这个同学, 还是没“中奖”的同学, 都会开心一笑, 答题的氛围比较轻松。

(2) 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

课件中的不同功能, 可以帮助营造不同的课堂氛围, 让同学们更够更快地融入到教学内容当中去,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课堂表情”和“数字点名器”能够营造比较轻松地课堂氛围, 让以往同学们比较害怕的课堂问答变得自如、有趣。“计时器”和“小组计分器、PK计分器”则营造出比较紧张的氛围, 督促同学们在有限的时间里更加专注的思考问题。“背景音乐”的播放, 美化了一些教学活动, 比如语文课的朗读, 在抒情音乐的衬托下, 同学的朗读变得异常优美, 在配乐朗读的熏陶下, 似乎更容易感受到文章的美妙之处。“文本输入框”让同学们的观点有了和老师的“参考答案”一较高下的机会, 以前老师的课件就是展示固定的答案, 如果同学们的表述和老师的不一样, 也只能按照既定的答案来。而有了“文本输入框”之后, 老师可以将同学们的较为优秀的答案当场输入到课件当中, 让答题的同学, 特别有成就感。

3.2 反思

3.2.1 必须正确看待课件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谨防“喧宾夺主”

笔者在研究课件制作并将其应用于课堂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发现课件的创新, 对于吸引学生注意, 激发学生兴趣是十分有效的。每一次新的功能出现在课件中, 都能看到学生强烈的反应——课堂气氛活跃, 欢笑不断。但是, 学生喜欢课件, 并不意味着就一定喜欢教学内容, 更不意味着教学效率就一定能够提高, 我们的课堂教学的成败, 也绝对不是以气氛活跃程度和是否有欢笑声作为评价标准的。课件的过度使用, 也可能适得其反, 讲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中吸引出来, 让学生在兴奋的情绪中, 无法专心地思考, 静心地倾听。因此, 必须始终牢记, 课件是教学活动的辅助工具, 对课件的使用, 唯一的目的, 是辅助教学, 方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对于笔者研究的互动课件而言, 其对于学生的吸引力是较为强烈的, 因此, 必须严格控制对它的使用频率, 把握使用的最佳时机, 在使用课件互动功能完成激发兴趣的任务之后, 必须及时将课堂的主角还给教学内容, 如此一来, 才能真正地发挥课件的作用, 提高教学效果。

3.2.2 不断丰富模板的互动功能, 更新模板内容, 才能长久地发挥其作用

互动课件对于学生来说, 像一颗很甜的糖。刚开始吃, 很有味道, 但是如果经常吃, 可能就会甜而无味。要使互动模板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中长期发挥作用, 除了要控制其使用频率外, 另一个比较有效的方法, 继续研究课件模板的制作, 根据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 开发出新的功能, 同时将模板的样式多样化, 制作出不同风格、不同具体内容的模板, 这样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就可以从多个模板中进行选择, 通过变换模板风格和内容, 保持互动课件在学生中的新鲜感, 保证其作用的发挥。

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计划制作出版面风格不同、组件内部动画和音乐等元素也有所不同的多个模板, 同时努力改进模板中互动组件的功能, 并且及时将新的模板通过网络进行发布, 供教师下载, 实现模板的分享和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缪亮.Flash多媒体课件制作实用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优秀语文教学语言之管见 第4篇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语言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5)11-040-01

0

语言是人际交往必要的也是最重要的工具之一,通过语言表达,人们可以互相了解并进一步进行事项和物象的交流。尤其是教育教学工作,语言显得更为重要。身为一线教师且是语文教师,语言的运用不仅使用频率高,而且决定了教育教学效果的良莠。诚然,语言的使用模式包含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两种,但不管是哪种语言,我们都应该运用自如,力争使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下面就普通语文教师而言,优秀的教学语言应具有怎样的特征呢,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准确简明是优秀语文教学语言的基本特征

这里的准确,首先体现在对知识地把握准确,绝不含糊不清,摸凌两可,对概念和理论的表述明了,方向性正确,绝不公式化的将教参语言直接移植过来,跳跃性传输知识。这里的简明,是简约而明达,非简单而浅明。有位智者曾言:“简明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肤浅的藻饰。”如果词不达意,仅是粗陋浅俗的半截子语,教人半懂非懂的,教学效果可见一斑。在现实教学中,就有教师因不善于组织和运用准确而简明的教学语言,课文分析拖泥带水,知识点讲义重复拖沓,语言的运用形式残缺单一甚至与课文内容毫不相关,严重影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接收,教学成绩一塌糊涂,反而自己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学生就是听不懂呢?也许教师肚里有满满的墨水,可就是语言表达欠缺了些,无奈呀!

二、声情并茂是优秀语文教学语言的关键特征

声音是语言表达的最重要形式。其可洪亮如雷轰,清脆如鸟鸣;亦可缓缓如泉流,济济如江涌。或轻松活泼,婉转动人;或铿锵有力,震撼人心。在语文教学中,要尽可能做到语言的声音适度、和谐、悦耳,整齐中有变化,侃侃中有突兀。也就是说,语言声调要有起伏,轻重缓急要分明。学生在聚精会神的学习中才能真正将知识理解、消化、吸收。教育心理学早已证明:呆板的同一频率语言刺激,会引起人大脑皮层的保护性抑制,而这种保护性抑制对知识信息起排斥作用。学生都排斥老师的言语了,又怎能了解掌握课堂老师教学的知识呢?有声语言固然如此,无声的语言也不能忽视。语文教学,我们不仅要使学生耳醉其音,还要让学生心醉其情。因为,声音离开了感情就变成了噪音,噪音能让人学到知识吗?所以,情——无声的语言也至关重要。古人言:“动人心者,莫先乎情。”情能抓住求知的心,情能点燃智慧的火。语文教学语言若能达到声情并茂,何愁学生不能知我情而达我意呢!起伏的声音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充沛的感情能打动学生的心扉,注意力集中了,通情感通鸣了,学生也就由知而达理了。

所以说,声、情并茂是培养优秀语文教学语言的关键。教师在注意教学语言的声音的同时,更要体会文章之情,明察作者之意,选准定情点,作为教学语言的主旋律。或喜或悲或哀或戚……如鲁迅的《故乡》,面对中年闰土,既哀其不幸,也怒其不争;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既有对守边将士的深切同情,也有对朝廷不修武备的极度愤懑;朱自清的《背影》,在生活细节之中父子情深显而易见;诸葛亮的《出师表》,感激刘备的知遇之恩溢于言表。只有深入把握教材,用抒情的语言,以声传情,才能使学生在理智上产生共震,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三、逻辑严密是优秀语文教学语言的重要特征

不可否认,语文教学语言既是一门技艺,也是一门学门,没有日积月累的千锤百炼,没有精益求精的孜孜以求,没有更上层楼的持之以恒,是很难掌握这门技艺的。那么,要做一名合格而优秀的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呢?我想,做到逻辑严密,你就成功了大半。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她也是学习其他知识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如果你言语支零破碎,东不搭西语,缺失了逻辑性,牛头不对马嘴,能将知识表达清楚吗?这绝对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前言后语连贯,思路畅通,逻辑性强,能自圆其说,往往表达效果显著,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做到逻辑严密呢?

一是拓宽视野广学习。既学技艺,又学知识,听广播,向播音员学习;看电视,向主持人学习。技艺无处不在,学习无处不在。经常向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学习,耳濡目染,终能成就自己。同时,学习我国语言灿烂的瑰宝,如《诗经》、《离骚》,如唐诗、宋词、元曲,如古今中外名著……腹有诗书语自华。二是加强基础苦训练。教师在表达时口齿不清,吐字不利落,平卷舌不分,轻重音不准,语调变换不明,都是由于普通话基础知识欠缺造成的。因此语言语法、修辞、谋篇的逻辑关系尤为重要。三是多实践多锤炼。炼,是有目的、有针对性的炼。实践出真知,实践练本领。许多学生平时不爱讲话,结果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往往结结巴巴,不知所以。老师在教学中也是一样的,如果不多进行言语的交流,即便是你学识渊博,也难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正如朗读一篇文章,读一遍不通,而读几遍不仅通顺了,连文意也知晓了一些,真是我们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一切知识的传播都是通过语言进行的,语言也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一位合格的语文教师,应该拥有优秀的语文教学语言,这样,才能很好地教授知识,传播文明。而优秀的语文教学语言来自于人生经验的积累和感悟,来自对大千世界的深沉探索与思考,需要教师自我的精心提炼,创造实践,只有每一位教师都努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质,掌握语言艺术,便能使自己的语文教学语言融逻辑性、哲理性、雄辩性和丰富的情感为一体,成为最佳语言。

语文山中访友教学设计模板 第5篇

教学目标:

1.会写8个生字,正确读写“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津津乐道”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4.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来表达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想象的表达的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引导学生在有感情地读课文中感受作者所描写的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学计划:

二课时

课时一

教学内容:

学生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能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直接板题,学生读题辨别文体,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学生初读课文。

1、教师板书课题“山中访友”,学生读题。

引导问题:

T:读了“山中访友”这个题目,如果让你来写这个题目,你会写些什么?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后辩体。

读书要求:

1读通课文,不加字,不减字,不错字。

2读得生疏地的地方,可以停下来多读几遍。

二、练读课文中的生难字词,学生再读课文。

1、小黑板出示下列词语,学生练读:

清爽、吟诵、唱和、瀑布、陡峭、挺拔、身躯、精致、蕴含、奥秘、侠客、德高望重、俯身凝望、津津乐道、别有深意

2、学生再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初步学习文章的主要内容,相机学习并巩固反问句,过渡句在文章中的作用。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下列提纲给文章分段。

提纲:去访回

2、学生再读题。由题引发学生读文本的*,初步学习文章的第二部分。

引导问题:

T1:“我”去山中访了那些朋友?这些朋友有什么特点?你从文章哪些句子中读出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老桥、树林、山泉、溪流、瀑布、悬崖、白云、落花、落叶、岩石……)

T2:老师为什么在这些朋友的后面要加上省略号呢?你从文章哪儿读出来的3、出示重点句子:这山中的一切,哪个不是我的朋友?

引导分析:

T1:这个句子是什么意思?他是个什么句式?

T2:联系上下文,这个句子还是一个什么句?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四、引导学生对本课时进行学习小结。

五、学生读全文巩固本课时所学。

六、作业。

1、课外再读课文三遍。

2、完成这篇文章的生字词书写训练。

3、读课文,在下列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老人()的青翠()的溪流()的瀑布()的悬崖

语文桂花雨教学设计模板 第6篇

【教学目标】

1.多种方式练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恰当的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受。

2.品读重点句段,发挥想象,读懂课文描述的画面、场景,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思乡思亲等的情感。

3.联系全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文中难懂的句子、诗歌。

4.理解作家以“乐”写“思”的表达精妙。

【教学设计】

一、导入,读懂“桂花雨”

1.板书课题。

2.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生齐课题)。桂花雨?多么特别的“雨”呀!它是怎么一回事?谁能用课文中的话告诉我们?

引导学生直奔文本中心句段,指名朗读并出示: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当时的画面。

3.师:现在你能说说这“雨”是怎么回事了吗?

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纷纷”“满头满身”等处品读体会摇下的桂花就像下雨一样。

4.指导朗读,读出桂花雨的特别之处。

【设计意图:“桂花雨”是作者对桂花纷纷扬扬下落样子的形象表达,也是课文中的核心句段之一。教学伊始,通过课题引出这一片段,直奔文本核心内容,减少枝蔓,对于课文整体学习也将起到提纲挚领的作用。】

二、质疑,理解“摇桂花”

1.教师质疑:这雨是怎么“下”起来的呢?你知道吗?

引导学生理解桂花是“摇”落下来的,补充出示: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桂花为什么要“摇”下来呢?

3.过渡:是的,通常花儿在开花时节格外需要人们去呵护,为什么桂花却要把它摇落下来呢?——请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自读,探究其中原因。

4.组织交流,引导学生从“摇下来的桂花完整、新鲜”和“自然谢落或被风雨吹打下来的香味差”两方面回答,并要求学生把两方面原因说完整。

【设计意图: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只强调个性化阅读,忽视理解的准确性,以致于到了做练习或考试的时候不得不再跟学生反复强调“标准答案”,形成课堂、考试两张皮。其实,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也应该有意识的强调理解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对于“为什么要摇桂花”,文中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教师也应该要求学生表达完整、准确。平时这样扎扎实实的“阅读训练”,比起考试前一味强调标准答案要有效得多。】

师:谁来用朗读告诉我们其中的原因?指名朗读相关内容,用书声音解决疑问。

三、品读,感受“摇花乐”

1.过渡:看来,成熟了的桂花就应当“摇”,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摇一摇吧!

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2.师: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抓住“帮着……帮着……”“抱”“使劲”“喊”等字词体会“我”在摇桂花时的兴奋、快乐。

指导朗读,读出“我”的兴奋、快乐之情。

3.教师质疑:为什么“摇桂花”能给作者的童年岁月带来这样无比的快乐呢?再读第三、四自然段,潜心思考,品味文字。

组织交流,结合学生回答,重点引导学生从三个层面理解:

l这是“我”期待已久的“乐事”

(1)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引导:看来“摇桂花”是我期盼已久的事了。你注意到了哪些字眼?引导学生抓住“缠”字。

(2)教师启发:想象一下,“我”缠着母亲的时候会怎么说、怎么做呢?

组织学生练习表演,教师抓住“老是”“缠”等字眼以及“我”和母亲的话进行互动表演。

(3)通过刚才的表演,你体会到“我”在摇桂花前是什么样的心情?

指导学生朗读,表达“我”期待之久和喜出望外之情。

l这是全家人的“乐事”

(1)师:这份快乐不只是我一个人的,还是全家人的快乐呢!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摇桂花给带全家人带来的“乐”?

引导学生体会母亲对于桂花的虔诚、父亲的诗兴。

(2)教师引导:其实,桂花给全家人带来的快乐全藏在父亲的这首诗中了!(出示小诗)自己读一读,再和同桌讲讲自己的对诗句的理解。

组织交流:讲讲自己读懂的诗句意思,主要体会诗中表达的丰收之乐、全家欢聚之乐。

(3)小结:是的,桂花的芳香、丰收的喜悦、全家团聚时的天伦之乐全都融化在这首诗中了!该怎么读好这首诗呢?

指导朗读小诗,感受丰收的喜悦、这是收获的快乐。

l这是全村人全年的“乐事”

师:不止于此,桂花还在全年里给全村人带来了快乐!你读出来了吗?

放手让学生自己走进文本,了解全村人收桂花的忙碌,以及桂花在一年中带给人们的芳香和喜悦。在些基础上练习朗读表达快乐之情。

4.摇桂花给“我”、全家人和全村人带来这么多快乐,让我们使出全身的力去摇一摇桂花吧!

出示并集体朗读: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语文教学设计万能模板小学 第7篇

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其中教学过程包括导入、新授(初读、析读、品读)、小结、拓展延伸、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模板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写......等字,会读并理解......等字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方式,提高......能力,体会......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产生......共鸣;培养......精神;陶冶......情操。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说明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性问题,是教材中为了达到教学目的而着重指导学生必须熟练掌握的内容。

教学难点:本课学习时易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就是学生对教材中不易理解掌握的地方。

(重难点的确立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

三、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依旧拓新、承上启下、开门见山、设置疑问、引起悬念、直观演示等。

2.讲授新课——初读

A.初读:自主探究:默读、轻读

(1)字词:读正确、通顺,弄清词义

(2)内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情感:画出感动的句子,记录你的感受。

B.检查反馈

(1)字词关:

范读朗读:教师/名家

交流汇报:记忆方法,解决途径

个别纠正:重点识记

指名朗读:共同评价

(2)内容关:

思考文中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3.讲授新课——析读

要求针对不同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如何提问、如何启发、教师怎么教、学生怎么学、详细步骤安排、需用时间等。

4.讲授新课——品读

文章写的感人至深,你觉得是哪里写的好呢?

品手法:比喻、对比、排比、首位照应、说明方法、感官等等

品情感:感人、启发(联系生活实际)

5.巩固练习

要求练习设计精巧、有层次、有梯度、有密度,要考虑到进行的方式和所需时间。

讨论主旨,联系现实——改写剧本,小组表演——分享经历,代表汇报——拓展阅读,对比感悟

6.归纳小结

要考虑怎样进行,是教师还是学生归纳,以及所需时间。

7.作业安排

要考虑布置哪些内容,需不需要提示或解释等。

学科内:

识字写字——阅读培养——口语交际——写作练习

学科间:

语言——音乐美术——数学

8.板书设计

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板书要求科学性、整体性、条理性。

文体知识

人物描写万能教学:

语言描写:这句话你读出了人物怎样的心情?那你能带着这种感情再来朗读一遍吗?

例:“阿曼达,我的儿子!”——《地震中的父与子》

动作描写:这是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动作,在这个动作里你体会出人物怎样的心情,那你能上台来为大家模仿一下这个动作吗?

例:她张开手指,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安静仰起头来张望。——《触摸春天》

外貌描写:这是刻画人物的?(长相、穿着)你感受到人物怎样的状态?(精神状态、身份、喜好)那你能试着用外貌描写来介绍自己身边的朋友或者亲人吗?

例:“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桥》

例:他胖乎乎的身体,又圆又大的脑袋,短而黑的眉毛下镶嵌着一对机灵的大眼睛,总让人感到是那样的机灵、俏皮、活泼。

心理描写:这体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性格?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想?

例:看见慈祥的外祖父大发脾气,我心里又害怕又奇怪:一枝画梅,有什么稀罕的呢?——《梅花魂》

神态描写:这是人物在什么情况下做出的表情?他此时会是怎样的心情?如果你在他的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

例:“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慢吞吞地站了起来。我们注意到,小英的眼圈儿红了。”——《掌声》

写景角度万能教学:

色彩上:这句运用了哪些色彩上的词语?你能造出类似的词语吗?(或深或浅、或明或暗、艳丽、鲜艳、亮丽)

例: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记金华的双龙洞》

远近上:这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能否删掉这些标志性的词语?

例: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天都峰》

感官上:听觉(播放视频)、视觉(播放图片)

例: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在滚动。顿时,人声鼎沸。——《观潮》

例:那条白线很快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六米多高的白色城墙。——《观潮》

修辞万能教学:

比喻:这是将什么比喻成了什么?你还能想出像什么?

例:那浪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观潮》

排比:如此相同的句式有什么作用?(句式整齐,增强语势,加强情感)你能造出相同的排比句吗?

例: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拟人:他们真的能发出这种行为吗?你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介绍下身边的景物吗?

例: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草原》

例: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地跳舞。

对比:删减法,我可否删掉对比,直接展开事物的描写?为什么?

例:我看见过波澜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桂林山水》

夸张:这体现出人物怎样的心情?你能带着感情来朗读一遍这一句吗?

例:那声音如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观潮》

说明方法万能教学:

举例子:作者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我们能否删掉?这是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真实具体的说明了......)

例:夜深了,从一座陈列珍贵字画的博物馆里,突然传出了急促的警报声。警察马上赶来,抓住了一个划破玻璃企图盗窃展品的罪(zuì)犯。你也许不会相信,报警的不是值夜班的看守,而是被划破的玻璃!——《新型玻璃》

列数字:这里都运用了哪些数字?我们能否把数字换成......?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科学准确的说明了)

例: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鲸》

例:我们发现过一头鲸,很重也很长。

作比较:作者明明是为了写...,为什么却要提...?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突出强调的说明了......)

例: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一百三十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太阳)

打比方:这是将什么比作什么?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这是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生动形象的说明了......)

上一篇:前期物业服务合同(业主)下一篇:对省委书记的汇报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