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2024-05-30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精选12篇)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1篇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分析及预防措施

摘要:本文介绍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几种常见质量病害,针对引起这些病害的原因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以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关键词: 沥青混凝土面; 常见病害; 原因; 措施

中图分类号:TU528.42文献标识码: A

一.前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因其平整度好,行车平稳舒适、噪音低、易维护而在公路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随着经济快速发展,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沥青混凝土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公路普遍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裂缝、水破坏、松散、泛油、推移等病害,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和行车安全,加大了车辆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

二.常见病害分析

2.1裂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主要有纵向裂缝和横向裂缝两种。纵向裂缝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路基填土在横向不均匀性所造成的,特别是在旧路加宽地段,由于新旧路基的沉降量不一致,尤其在有表面水渗入的情况下,往往是纵向裂缝的高发区。横向裂缝往往是由于温度应力的作用而产生的疲劳裂缝。这种温度裂缝往往起始于温度变化率最大的表面并很快向下延伸,并随着时间增长造成沥青老化,沥青面层的抗裂缝能力逐年降低,温度裂缝也随之增加。面层裂缝一旦发生冲刷、唧浆就会产生以缝为中心的下陷形变,同时引起裂缝两侧产生新裂缝甚至网状裂纹破坏。

2.2水破坏

水破坏即路面水透入路面结构层后使路面产生早期破坏的现象,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中最常见、破坏力最大的一种病害。水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网裂、坑洞、唧浆、辙槽等。由于施工中配合比控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制不严、混合料拌和离析、碾压效果不良等导致的沥青路面空隙率过大,水渗入表面层后滞留在表面层的下部和下层的交界面上,在长期行车荷载作用下,沥青膜开始从面层的底部剥落并逐渐向上扩展,随着下部大量碎石上沥青的剥落,沥青混凝土便失去强度从而产生网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特别在降雨过程中和雨后行车道上的局部网裂会逐渐松散,松散的石料被车轮甩出形成坑洞。由于沥青混凝土的不均匀性,坑洞总是先在沥青混凝土空隙率较大处产生,随着时间推移,将会造成路面大面积破损。当水透入沥青面层并滞留在半刚性基层顶面时,在行车作用下,自由水产生很大的压力并冲刷基层混合料表层的细料形成灰浆,灰浆又被行车压唧,通过各种形状不一的裂缝(纵、横、斜裂缝及网裂)到路表面形成唧浆。某处一旦有灰浆唧出,该处很快就会产生网裂,降水就更容易透入;自由水进入面层后,使沥青与碎石的粘结力减弱;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滞留在面层下部的水使矿料特别是粗集料表面裹覆的沥青膜逐渐剥落,使沥青混凝土的强度逐渐降低,直至完全松散。在行车轮迹下向两侧(特别向外侧)挤出使轮迹带下陷,同时使其两侧鼓起,形成严重辙槽。形成辙槽后,降雨过程和雨后辙槽就会变成积水槽,致使水有更长的时间透入沥青面层形成更加严重的水破坏。

2.3松散

松散是由于沥青混凝土表面层中的集料颗粒脱落,从表面向下发展的渐进过程。集料颗粒与裹覆沥青之间丧失粘结力是颗粒脱落的主要原因。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使沥青膜粘结在粉尘上,而不是粘结在集料颗粒上,表面的摩擦力磨掉沥青膜,并使集料颗粒脱落导致松散。同时由于表面离析处往往缺少大部分细集料,离析面上粗集料与粗集料相接触,但只有在少数接触点沥青膜与集料粘结。随时间的增长,沥青会老化,沥青膜剥落会使沥青与集料的粘结力减弱,孔隙中的水冻结会破坏粘结力,或足够大的摩擦力会破坏离析面上的集料颗粒而产生松散。沥青混凝土面层要有高密实度才能保证沥青混合料的粘聚力,如果混合料密实度不够,集料就容易从混合料中脱落而形成局部松散。

2.3泛油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沥青从沥青混凝土层的内部和下部向上移动,使表面有过多沥青的现象称作泛油。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后的第一个高温季节,特别在连续多天高温后,在大量行车特别是在重载车辆作用下进一步压实,易导致沥青混凝土内部过多的自由沥青向上移动,产生泛油现象,油石比偏大地段表现得尤为明显。高温季节雨水浸入沥青混凝土内部后,如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不足,沥青很快会从集料表面剥落并向上移动,产生更严重的泛油现象。沥青用量过大是产生沥青面层泛油的最主要原因。有些施工单位施工控制不严和管理不善在生产过程中私自改变配合比、沥青混合料拌和不均都会造成沥青混凝土路面局部沥青用量偏大。

2.4推移

推移的产生一般与透层油撒布质量、超载车辆比重加大、沥青混合料性能不良等因素有关。在沥青混凝土路面铺筑前,由于基层表面清扫不干净、透层油撒布不均、透入深度不足等都容易造成沥青面层和基层粘结不良。在大量行车荷载(超载车辆)作用下,由于与基层粘结不良特别在沥青面层施工接缝处开始产生推移,随着时间增长,轮迹带两侧会产生壅包,甚至会出现由于推移而造成的严重裂缝。在基层平整度较差、面层厚度较薄的地段往往由于施工质量等原因,基层不平整会反映到沥青路面上,车辆荷载作用下面层不平整会愈加明显,形成波浪。

三.常见病害预防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病害不能彻底消除,但是可以通过优化设计、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现场施工质量等措施去预防,将其危害降到最低,从而延长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

3.1 裂缝

根据裂缝形成原因,在路基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填土厚度及填料的均匀性。沥青路面进行摊铺时,采取纵向热接缝。采用优质、针人度较大的沥青有利于减少温度裂缝。另外,沥青面层常有因基层引起的反射裂缝。因此,在基层施工中养护、接头处理及合理的水泥用量都能有效减少裂缝。

3.2 水破坏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类型。沥青面层各层应尽量使用密实型沥青混凝土。密实式粗集料断级配沥青混凝土既具有良好的不透水性,又具有明显优于连续级配沥青混凝土的高温抗永久形变能力,还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一般情况下,表面层玄武岩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较差,所以掺加少量水泥、消石灰等提高石料与沥青的粘附性。同时,应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提高沥青与碎石的粘附性。提高施工质量,在施工前原材料的选用必须规格、均匀、合理,配合比设计必须严密。在施工过程中必须注意沥青混凝土拌和的均匀性,防止粗细集料离析。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合温度、出场温度及碾压温度。尽量通过使用高效配套的碾压设备、增加碾压遍数等提高压实度以减小空隙率。

3.3 松散

选用合格的原材料,特别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及矿粉掺量以增强沥青混合料的粘结力。严格控制施工温度及压实效果。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过高会导致沥青老化,降低与矿料的粘附性;温度过低会导致混合料压实困难,造成混合料内部空隙率过大。并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均匀性,防止混合料离析。

3.4泛油

泛油由于泛油往往是沥青用量过大造成的,所以在配合比设计阶段必须严格按照试验规程进行最佳油石比的选定;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工程师批准的配合比进行施工,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生产配合比。

3.5 推移

加强路面基层施工质量,提高基层平整度是有效防治病害的条件之一。同时,沥青面层铺筑前透层油的洒布尤为重要,透层油洒布前首先必须认真清扫基层表面浮土及杂物并且保证透层油洒布的均匀性和设计用量,提高基层与面层的粘结力。

四.结束语

总之,上述病害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引起这些早期病害的因素很多,但综合起来主要有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不严、投入运营后超载车辆管理不严、气候条件影响等方面。鉴于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早期化的特点,在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优化设计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应该加强施工管理,规范施工工艺,提高现场施工质量,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使用性能,延长使用寿命,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代杰,王巍,李琦,等.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的质量控制与早期裂缝防治[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15卷)[C].2011年

[3]刘颖才.沥青混凝土路面典型病害的形成原因及处治[J].甘肃科技,2005年01期

[4]赵向东.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及治理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年15期

------------最新【精品】范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2篇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防治措施

分析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作 者:赵广海 作者单位:河北省滦县宏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河北,唐山,0630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24)分类号: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 病害 裂缝 防治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3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治措施

1 沥青路面的特性

沥青路面由于使用沥青做结合料, 增强了粒料之间的粘结力, 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振动性小、耐磨、噪音低、养护维修简便等优点, 因而被广泛应用。沥青路面属柔性路面, 面层抗拉强度较低, 其整体强度和稳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土基和基层的特性, 因而要求基层和土基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良好的稳定性。在路基设计时, 对软弱土基或翻浆路段必须有相应的处理措施, 防止由于土基强度过低、变形较大而导致路面提早破坏。施工时必须根据路基土的特性予以充分压实。沥青路面修筑后, 由于透水性小, 土基和基层内的水分难以排出, 使土基和基层湿度增大而造成强度下降, 导致路面破坏。因此, 设计时应尽量采用水温稳定性较好的材料铺筑基层。低温时, 沥青路面的抗变形能力降低, 因此在寒冷地区, 若土基产生不均匀冻胀会使沥青路面开裂, 此时需设置防水层, 同时采用合理的沥青混合料类型避免出现沥青面层低温开裂。对交通量较大的路段, 为使沥青路面具有较强的抗拉和抗疲劳性能, 宜设置相应较厚的面层。采用较薄的沥青面层时, 特别是在旧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合料补强层时, 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强面层与下承层之间的粘结, 以防止水平力作用下而引起沥青面层的推挤、剥落等破坏。

2 沥青路面病害类型

沥青路面在车辆的长期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 会产生各种病害,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类。

2.1 裂缝

沥青路面的裂缝是各种缺陷的综合反映, 裂缝按其形式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裂和龟裂几种。

2.1.1 横向裂缝

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 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 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 具有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两种情况。裂缝与路中心线基本垂直, 缝宽不一, 缝长有的贯穿部分路幅, 有的贯穿整个路幅, 裂缝弯弯曲曲, 有枝有叉。

2.1.2 纵向裂缝

裂缝走向基本与行车方向平行, 裂缝长度和宽度不一。纵向裂缝产生的原因一是沥青面层分路幅摊铺时, 接茬未处理好, 在车辆荷载、自然因素作用下逐渐开裂。二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或由于路基边缘受水浸蚀产生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

2.1.3 网状裂缝

网状裂缝主要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而引起的, 其原因一方面是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 路基路面压实度不足, 路面材料级配不当或未拌和均匀等。另一方面由于路面出现横向或纵向裂缝未及时处治, 致使水分渗入面层以下, 融雪期间的冻融交加加剧了路面的破损。沥青在施工期间以及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老化也是导致沥青路面形成网裂的主要原因。

2.2 坑槽

坑槽是路面产生网裂、龟裂、松散等病害未及时进行修复, 致使病害扩大形成坑槽。

2.3 松散、麻面

松散主要发生在沥青路面的初期, 主要是使用的沥青稠度偏低, 用量偏少或沥青加热时温度过高, 与矿料粘附力不足。矿料级配偏粗、过湿, 嵌缝料不规格, 或在低温、雨季施工等均可使粒料脱落形成松散或麻面。

2.4 沉陷

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产生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沉陷有均匀沉陷、不均匀沉陷和局部沉陷三种。

2.5 车辙

路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 由于路面的磨损、路基和基层的进一步压实、沉陷, 特别在高温季节, 路面沿行车轮迹产生纵向带状凹槽, 在车道横断面方向上出现W形或U形的车辙;另一方面基层强度不足, 水稳性不良, 使基层局部下沉造成车辙。

2.6 拥包

沥青路面中沥青含量过多、粘度和软化点偏低, 矿料级配不良, 细料偏多, 致使面层材料自身的高温抗剪强度不足, 在行车作用下产生拥包;基层局部含水量过大, 水分滞留于基层, 或基层浮土过多, 或透层沥青洒布不合要求等原因, 影响面层和基层之间的结合, 在行车水平力的作用下, 使路面产生推移而形成局部不规则隆起的变形;由于基层局部强度不足或水稳性不好, 使基层松软在行车作用下, 形成局部拥包。

2.7 泛油

泛油是沥青浆溢出路面而形成局部黑亮的斑面。沥青路面泛油大多数由于混合料中沥青用量过大, 稠度太低引起。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季节施工表面嵌缝料散失过多, 待气温变暖之后, 在行车作用下矿料下挤, 沥青上泛, 表面形成油层引起泛油。

3 沥青路面病害处治的主要措施

3.1 裂缝

对于缝宽在5mm以内的裂缝, 先清除缝中杂物和灰尘, 用稠度较低预热好的沥青或乳化沥青灌入缝内, 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 随机撒一层石屑或粗砂, 并扫匀、捣实。对于缝宽在5mm以上的裂缝, 将裂缝内的杂物、灰尘清除干净, 用拌好的沥青砂或细粒式混合料填入缝隙中, 并捣实。对于大面积的网裂, 如基层强度尚好, 可选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或者加铺沥青混合料上封层。对于土基和基层水稳性差强度低出现的严重龟裂, 可采用补强设计, 先做好土基和基层, 然后重做面层。

3.2 坑槽

将坑槽挖成矩形或正方形, 四周边线与路中心线垂直或平行, 槽壁应保持垂直, 在基层和槽壁上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 再用与原路面相同的材料进行铺筑, 混合料的配比和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3.3 松散、麻面

对因沥青稠度低用量偏少, 嵌缝料散失出现的麻面或松散, 可将松散料收集起来, 清除路面杂物、灰尘, 待气温回升至15℃以上时, 按0.8~1.0km/m2用量喷洒沥青再均匀撒上3~6mm石屑或粗砂, 最后用轻型压路机压实;对因油温过高, 沥青老化失去粘结力而造成的松散, 应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 重做面层;对因沥青与酸性石料粘附不良而造成的松散, 应挖除松散部分, 重做面层, 其矿料应选用碱性石料或酸性石料, 掺入剥离剂增粘剂或用消石灰、水泥等作为填料的一部分, 以提高沥青与矿料的粘附力和混合料的水稳性。

3.4 沉陷

对于不均匀沉陷, 如基层和土基较为密实、稳定, 可只修补面层, 用沥青砂或细粒式沥青混合料填补、整平、压实, 面积较大时应加铺面层;对于局部因路基有坑洞、沟槽等的沉陷, 应采用碎 (砾) 石, 干砌或浆砌片石等重新回填密实, 将土基和基层彻底根治后, 再铺面层;对因含水量和孔隙比较大的软基或含有机物质的粘性土层, 宜采取换土处理, 其厚度视软层厚度而定。

3.5 车辙

因车辆行驶磨耗或推移产生的车辙, 先用铣刨机将车辙表面铣除一定深度清理干净喷洒粘层沥青, 然后用与路面相同的混合料铺筑;对于基层局部下沉引起的车辙, 应先处理基层, 再按路面沉陷的方法进行维修。

3.6 拥包

对于轻微且稳定的拥包, 用铣刨机在气温较低时削平即可;对于由于面层原因产生的拥包, 可在气温较高面层发软后铲除, 然后洒一层粘层沥青, 重新铺筑沥青混合料, 找平压实;对因基层强度不足或基层松软, 形成的较大面积拥包, 应将基层挖除, 重新铺筑基层, 然后再做面层。

3.7 泛油

对于轻度泛油, 在气温高时可先撒3~5mm的石屑或粗砂, 并用压路机或控制碾压;对于面层含油量过大, 且已形成软层的严重路段, 先撒一层10~15mm碎石, 用压路机强行压入路面, 待稳定后, 再分次撒5~10mm的碎石引导行车碾压成型。

处治泛油必须掌握处治时间, 应在高温季节进行;撒料应顺行车方向, 先粗后细, 每次要少撒、匀撒、无堆积、无空白料, 并禁止使用含粉粒的细料, 以免形成软的油石层, 影响路面的稳定。

4 结束语

沥青路面的病害处治是公路养护部门的主要工作, 为使做到对症下药, 处治得当, 首先要了解路面病害产生的原因, 然后进行分析, 提出处治方案。同时为减轻路面病害的发生, 要不断加大对路面的日常养护、季节性养护, 坚持早发现早处治的原则, 从而降低公路养护成本, 延长路面使用寿命, 为社会提供良好的道路条件。

参考文献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4篇

【关键词】沥青路面;损坏的类型与判别;坏养护处治

1. 沥青路面损坏的类型与判别

公路使用性能的衰变一般会通过可见的、不同形式的损坏表现出来,不同形式的损坏对公路使用性能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造成公路损坏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有行车荷载因素,有环境因素,此外还有施工和材料的原因等。交通部于08年2月1日颁布实施了新的《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 H20-2007以下简称《标准》)。统一了高速公路和普通公路的技术状况评定等级,明确了公路损坏分类和识别,提出了公路技术状况评定数据的采集和计算方法,为客观评定公路技术状况提供了依据。在新标准中,将沥青路面病害分为11类21项:龟裂、块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坑槽、松散、沉陷、车辙、波浪拥抱、泛油、修补。其中,龟裂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块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坑槽、松散、沉陷、车辙、波浪拥抱这八种损坏分为轻、重两种类型;泛油、修补不分轻重。

1.1龟裂。龟裂是沥青路面最为重要的一种裂缝形式,在路面上表现为相互交错的小网格状裂,因其形状类似乌龟背壳而被称为龟裂。为一系列互相交叉连接的裂缝,将路面分为块度较小的裂块。通常块度于,大的可以达到50mm。与荷载有关,通常发生在轮迹带处。为一系列互相交叉连接的裂缝,将路面分为块度较小的裂块通常块度小于20mm,大的可以达到50m,与荷载有关,通常发生在轮迹带处。

1.1.1龟裂分类:

(1)轻度龟裂:初期龟裂,裂缝细,无散落,路表面无变形。初期表现为一系列互相平行的细裂缝,相互交叉连接的裂缝少或没有。块度20~50cm。

(2)中度龟裂:龟裂的发展期,龟裂状态明显,裂缝区有轻度散落或轻度变形,主要裂缝宽度在2~5mm之间,部分裂缝块度小于0.2m。

(3)重度裂缝:龟裂特征显著,裂块较小,裂缝区变形明显、散落严重,主要裂缝宽度大于5mm,大部分裂缝块度小于0.2m。

1.1.2龟裂产生的原因疲劳损坏是产生龟裂的最主要原因。在行车荷载的反复作用下,沥青面层和其下的半刚性基层等整体性材料逐渐失去承载能力,疲劳破坏就会产生。龟裂继续发展往往就会产生坑槽,影响路面行驶舒适性和安全性。

1.2块状裂缝。块裂表现为纵向和横向裂缝的交错而使路面分裂成近似成直角的多边形大块,块裂的网格在形状和尺寸上都有别于龟裂。为一系列互相交叉连接的裂缝,将路面分为块度较大的裂块。通常块度在50~200cm范围内,与荷载无关,通常发生在整个路面表面上。

1.2.1块裂分类:按照裂缝块度和裂缝宽度的大小,将块裂分为轻、重两种等级。

(1)轻度块裂:缝细、裂缝区无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内,大部分裂缝块度大于1.0m。

(2)重度块裂:缝宽、裂缝区有散落,裂缝宽度在3mm以上,主要裂缝块度在0.5~1.0m之间。

1.2.2块状裂缝产生的原因:块裂主要是由面层材料的低温收缩和沥青老化所引起,同行车荷载作用关系不大,不象龟裂主要出现在荷载作用的轮迹处。块裂可能出现在整个路面宽度内,范围较大。它的裂缝深度一般仅限于路面表面,对路面承载能力和功能性能都没有太大影响。

1.3纵向裂缝:纵向裂缝是与道路中线大致平行的单条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 按裂缝宽度大小及裂缝边缘的破坏情况分为轻、重两种等级。纵裂按长度计量,并按0.2m的影响面积换算成损坏面积。

1.3.1纵裂分类:

(1)轻度纵裂: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mm以内。

(2)重度纵裂:缝宽、裂缝壁有散落、有支缝,主要缝宽大于3mm。

1.3.2纵裂产生的主要原因。

(1)疲劳损坏。在重复荷载作用下,路面承载能力逐渐不足,就会在经常承受荷载的路面轮迹带处首先产生多条平行的小纵裂,逐渐发展就会成为龟裂。

(2)由于不均匀沉降和裂缝的反射作用也会在路表产生纵缝。在半填半挖路基的分界处、新旧路结合部或路面加宽处,由于路基压实不够,发生不均匀沉降,就会这些位置产生纵向裂缝。

(3)混合料摊铺时纵向施工搭接质量不好,或者老路面层纵向裂缝的反射作用,往往会在路面的中线处产生纵裂。

1.4横向裂缝。 横裂是与道路中线近似垂直的裂缝,有时伴有少量支缝。按裂缝宽度大小及裂缝边缘的破坏情况分为轻、重两种等级。横裂按长度计量,并按0.2m的影响面积换算成损坏面积。

1.4.1横裂分类:

(1)轻度横裂:缝细、裂缝壁无散落或有轻微散落,无支缝或有少量支缝,裂缝宽度在3mm以内。

(2)重度横裂:缝宽、裂缝贯通整个路面、裂缝壁有散落并伴有少量支缝,主要缝宽大于3mm。

1.4.2横裂产生的主因。

(1)温度变化。如果沥青劲度过大或沥青变硬,在气温下降的时候就容易在垂直于行车方向形成间距大致相同的横向裂缝。因此在气候寒冷地区横缝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裂缝形式。由低温收缩产生的横向裂缝是自上往下发展的,初期裂缝一般细且浅。

(2)横裂也有可能是一种反射裂缝。半刚性基层裂缝或旧路面裂缝的反射裂缝也是沥青路面产生横向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反射裂缝产生的横向裂缝是一种自下而上发展的裂缝,因此反映到路面表面时裂缝已经贯穿了整个路面结构。

(3)沥青路面与构造物连接处填土压实不足、固结沉陷等也易在相应的位置产生横向裂缝。根据裂缝发生的位置、深度及是否等间距发生可以大致判断横裂发生的具体原因。

1.5坑槽。坑槽是局部集料丧失而在路面表面形成的坑洞,可深及不同的路面结构层次。

1.5.1坑槽分类:按坑槽的深浅及有效面积的大小,将坑槽分为轻、重两个等级,损坏都按面积进行计量。

(1)轻度坑槽:坑浅,有效坑槽面积在0.1m2以内(约0.3m×0.3m)。

(2)重度坑槽:坑深,有效坑槽面积大于0.1m2(约0.3m×0.3m)。

1.5.2坑槽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其它病害如龟裂、松散等未及时处理而逐渐发展形成的。当车轮驶过龟裂、松散等病害区域时有时会带走其中已经碎裂的小块面层材料,坑槽就会出现。坑槽的深度可深可浅,浅的坑洞仅限于路面表层,往往是表面松散发展的结果。深的坑洞可深至整个面层结构,一般是由龟裂发展而成。随着水分的进入,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坑槽的面积和深度都会不断扩大。单独发生的坑槽可能是由于路面施工质量不好如压实不足、上面层厚度不够引起的,也可能是由水损坏引起。这种类型的坑槽多发生在面层较厚的高等级沥青公路上。坑槽是严重影响路面行驶质量和威胁路面行驶安全性的一种病害。因此一般出现坑槽后需要立即进行修补。

1.6松散。 松散是一种从路面表面向下不断发展的集料颗粒流失和沥青结合料流失而造成的路面损坏。

1.6.1松散的分类:松散按损坏严重程度的不同分为轻、重两种等级,损坏的计量按面积计算。

(1)松散轻:路面细集料散失,出现脱皮、麻面等表面损坏。

(2)松散重:路面粗集料散失,表面出现脱皮、麻面、露骨、剥落、小坑洞等损坏。

1.6.2松散产生的原因:松散是由于沥青和集料之间失去粘结而产生的。(1)沥青用量偏少;(2)低温施工;(3)沥青和集料粘结性差;(4)沥青老化变硬;(5)压实不足;(6)局部集料级配不均匀。

1.7沉陷。沉陷是路面表面产生的大于10mm的局部凹陷变形,是沥青路面主要结构性破坏形式之一。按沉陷深度大小及对行车舒适性的影响将此类损坏分为轻、重两个等级。

1.7.1沉陷分类:(1)轻度沉陷:深度在10~25mm之间,正常行车无明显感觉。(2)重度沉陷:深度大于25mm,正常行车有明显感觉。

1.7.2沉陷产生的原因:路基不均匀沉降;局部开挖回填压实不足;台背回填压实不足;基层破坏。路面沉陷直接影响道路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因此出现后必须及时进行修复。

1.8车辙。车辙是在沥青路面表面形成的沿轮迹方向大于10mm的纵向凹陷。按车辙深度的不同分为轻、重两个等级,损坏的计量按长度计算,并按0.4m的影响宽度换算为损坏面积。

1.8.1车辙分类:(1)轻度车辙:辙槽浅,深度在10~15mm之间。(2)重度车辙:辙槽深,深度15mm以上。

1.8.2车辙产生的原因:压实性车辙是指由于路面施工缺陷如混合料温度过低、压实遍数过少等造成沥青面层压实度不足,而在行车作用下进一步压密产生的车辙。磨耗性车辙:是指由于重载渠化交通对路面的磨耗作用形成的车辙。

1.9波浪拥包。波浪拥包指的是由于局部沥青面层材料移动而在路表面形成的有规律的纵向起伏,波峰和波谷间隔很近。波浪拥包是一种对路面行驶质量影响较大的病害形式。按波峰波谷的大小不同将此类损坏分为轻、重两个等级,按波浪拥包涉及的面积大小计量损坏。

1.9.1波浪拥包分类:(1)轻度波浪拥包:波峰波谷高差小,高差在10~25mm之间。(2)重度波浪拥包:波峰波谷高差大,高差大于25mm。

1.9.2波浪产生的原因:

(1)波浪拥包产生的首要原因是路面材料设计与施工缺陷;

(2)材料组成设计差如油石比过大、细料过多、施工质量差,使面层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

(3)面层与基层之间存在不稳定夹层,面层在行车荷载作用下推移变形就会形成波浪拥包;

(4)路基冻胀也会在路面局部形成拥包。

1.10泛油。路面混合料中的沥青向上迁移到道路表面,形成一层有光泽的沥青膜,就被称为泛油。泛油不分严重程度等级。泛油产生的原因:泛油主要是由于沥青材料设计或施工缺陷造成的。沥青含量过多,混合料中空隙过少,拌和控制不严,沥青高温稳定性差,是产生泛油的主要原因;施工时粘层油用量不当,或雨水渗入使下层沥青与石料剥离,在动力作用下,沥青膜剥落上浮也会形成路面表面泛油。

1.11修补。修补指因龟裂、坑槽、松散、沉陷、车辙、裂缝等损坏处理后在路面表面形成修补部分。修补不分严重程度等级。

2. 沥青路面常见损坏养护处治

2.1龟裂的修补方法:

((1)轻可采用封层类处治,或表面复苏剂、部分深度修补。中:部分深度修补、全深度修补。重:部分深度修补、全深度修补。对于大面积龟裂:结构性罩面、铣刨重铺、厂拌再生、重建。

(2)横向裂缝的处治方法。对于单条裂缝:轻:宽度小于2.5mm的裂缝可不处治;宽度大于2.5mm的可采用清缝灌缝或开槽灌缝。 重:部分深度修补、全深度修补;如果某个路段的裂缝很多,间距很小,则采用铣刨重铺、重建等措施更加经济有效。

(3)纵向裂缝的处治方法:轻:宽度小于2.5mm的裂缝可不处治;宽度大于2.5mm的可采用清缝灌缝或开槽灌缝。重:部分深度修补、全深度修补;或通过注浆等方法提高断面的稳定性。

(4)块裂的处治方法:轻:清缝灌缝或开槽灌缝。或作封层类处治;面积较小的我们习惯推油封面,面积大的和连续的块裂就要考虑封层了;重:铣刨重铺;

2.2坑槽的处治方法。坑槽是沥青路面的典型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路面平整度和舒适性。若不及时维修,在交通荷载和水的综合作用下,路面会加速破坏,造成养护经费的急剧增长,并严重危及司乘人员的安全。对坑槽进行处治,其目的是及时恢复路面的表面功能和使用性能,防止病害进一步扩大和发展并消除安全隐患。根据坑槽破损表现形式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类:

(1)表面层产生坑槽:主要是由于沥青路面表面层混合料局部空隙率较大,沥青与石料间的粘附力不强,路表水进入并滞留在表面层的沥青混合料中,在车辆荷载尤其是重载车辆的不断作用下,产生动水压力使表面层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下来,路面出现局部松散破损,松散石料被车轮卷出,路面自上而下逐渐形成的坑槽。这类坑槽通常深度2~5cm,是产生最早、数量最多的一类。

(2)表面层和中面层同时损坏产生的坑槽:当表面层和中面层混合料因集料离析在同一处地方出现局部孔隙率较大时,路表水较容易渗入并滞留在表面层和中面层内,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使得中面层和表面层内的沥青剥落,沥青混合料失去粘结强度,导致路表面产生网裂、形变和向外侧推挤,最终形成坑槽,此类坑槽产生数量不多,完全形成后深度一般为8~10cm。

(3)基层破坏形成的坑槽:常见于翻浆现象非常严重的路段,主要是由基层开裂破损、松散,最终反射到面层形成坑槽,这类坑槽深度都大于10cm,半刚性路面较为常见。

2.3坑槽的处治方案。

2.3.1坑槽维修分类。(1)作为临时性的维修,可以清理坑槽并用热沥青混合料或者冷补料填补。 (2)作为永久性的维修,应采用部分深度或全深度修补。 (3)如果在某路段内坑槽很多,损坏程度较重,则铣刨重铺更为经济有效。、作为临时性的维修,可以清理坑槽并用热沥青混合料或者冷补料填补。、作为永久性的维修,应采用部分深度或全深度修补。、如果在某路段内坑槽很多,损坏程度较重,则铣刨重铺更为经济有效。

2.3.2施工工艺。沥青路面坑槽维修施工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气温低于10℃,不宜施工。

(3)坑槽维修应严格按照"圆洞方补,斜洞正补"的原则,沿坑槽损坏部分扩大10cm划线,标出所要维修的坑槽轮廓线,严禁小洞大补。由监理工程师核查批准后,按划好的坑槽轮廓线开槽,切边至坑底稳定部分,最少不得少于3cm;维修前中后均要拍照片存档。

(4)清除槽底、槽壁的松动部分及粉尘、杂物,吹扫干净后。应仔细检查槽底是否有裂缝,如有裂缝,应按裂缝维修要求处治并加贴抗裂贴。确认合格后方可喷洒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用量为0.5Kg/m2,喷洒不到的部位应采取人工涂刷,尤其是四壁应多涂刷1-2遍。

(5)待粘层油完全破乳后填入混合料,改性沥青混合料填入温度应控制在150℃左右。沥青路面综合养护车加热保温料仓中沥青混合料从常温加热到150℃,一般加热时间需要4-6小时,加热时间较长,应特别注意沥青的连续或断续加热产生老化的问题。加热方式应采用温度较低(≤250℃)的导热油系统并辅以较好的保温措施,且每次加料应以当班用量为佳,当班未用完的料不允许重复加热使用。

(6)坑槽面积大于1m2的应采用小型压路机(不得小于1吨)碾压,坑深大于7cm必须分层摊铺,分层压实,碾压温度不得低于140℃,碾压遍数不得少于4遍,且坑边应多压2遍。坑槽面积小于1 m2,应采用小型振动夯压实,碾压遍数不得少于5遍。坑边、四角碾压不到的部位应采用人工夯锤压实。摊铺时应注意松铺系数,根据经验控制坑槽面的松铺厚度,保证压实后的坑槽面与旧路面相接平整,密实。对于不能使用小型压路机压实的小坑,应用小锤夯实。

(7)现场垃圾应及时清理至路外指定地点。

(8)坑槽部位温度应冷却至50℃以下方可开放交通。

(9)如采用补路王进行坑槽修补,则先用加热板加热坑槽处路面,翻松加热软化铺装层,喷洒乳化沥青,加入新的沥青混合料,然后搅拌摊铺,压路机压实成型。

(10)若因基层强度不足造成的坑槽,则应进行挖补,将出现病害基层或土基换填后用沥青混凝土修补面层。

2.3.3质量检验与验收。

(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要求。

(2)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及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施工规范要求。

(3)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4)注意控制摊铺和碾压温度,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

2.3.4外观鉴定。 (1)表面应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裂缝和明显离析现象。 (2)与旧路面接缝处应紧密,平顺。

2.3.5资料要求施工完工后必须具备有以下资料: (1)所有原材料,混合料的质量检验结果或试验检验报告,包括材料的"三证"资料。 (2)沥青混合料配比,拌和加工控制检验和试验数据资料。 (3)坑槽维修施工记录表和质量检验资料。

2.4拥包、波浪处治。 (1)轻微拥包采用机械刨削或人工挖除,连续出现严重拥包的,如基层稳定,则应全部去除拥包并下挖1cm,用热沥青混合料重做面层,由于基层的原因造成的拥包要处治好基层后再重新做面层。 (2)波浪处治。 轻微波浪或搓板,可在谷底喷洒沥青,匀撒矿料找平、压实。起伏较大时,应顺行车方向铣刨削平,病害严重的应进一步向下处理。

2.5泛油处治。 泛油现象在我们所养护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出现的较少,拌合站出料对油石比控制较严,沥青碎石路面出现泛油情况的较多。根据泛油程度采用不同粒径碎石进行撒铺及碾压。处治的时间应选择在高温季节。撒料应顺行车方向,做到少撒、薄撒、匀撒、无堆积、无空白、无散粒。

(1)只有轻微泛油的路段,可撒上3-5mm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碾压。

(2) 泛油较重的路段,可先撒5-10mm的碎石,用压路机碾压。待稳定后再撒3-5mm的石屑或粗砂,并用压路机或控制行车碾压。

((3)面层含油量高,且已形成软层的严重泛油地段,先撒一层10-15mm的矿料,用压路机强行压入路面,待基本稳定后,再分次撒上5-10mm的矿料,并碾压成型。

2.6松散处治。

(1)因嵌缝料散失出现轻微麻面,在沥青面层不贫油时,可在高温季节撒适当的嵌缝料,并用扫帚扫匀,使嵌缝料填充到石料的空隙中。

(2)大面积麻面应喷洒稠度较高的沥青,并撒适当粒径的嵌缝料,使麻面部分中部的嵌缝料稍厚,周围与原路面接口要稍薄,定型要整齐,并碾压成型。

(3)做稀浆封层处治。对松散路面处理后,再做稀浆封层。 对于因低气温施工造成的沥青面层松散,先收集好松散料,待气温上升时,重做喷油封层,撒布石屑或粗砂,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实。这种施工方式从工序上来说质量无法保证,只适用于低等级公路;对于其他原因引起的松散,比如由基层松软变形而引起的面层龟裂松散、由酸性骨料和沥青老化引起的松散或由沥青含量不足引起的松散,采用的是"挖补"工艺,即将松散部分全部挖除,若基层软弱,先处理好基层,然后再重做面层。

2.7车辙处治。

(1)因面层和基层间有不稳定的夹层而形成的车辙,应该将面层挖出,清除夹层后重做面层。

(2)由于基层强度不足,水稳性能不好,使基层局部下沉而造成的车辙,应先处治基层再做面层。

((3)路面受横向推挤形成的横向波形车辙,如果已经稳定,可将凸出的部分削除,在波谷部分喷洒或涂刷粘层沥青并填补沥青混合料并找平压实。

2.8沉陷处治。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5篇

1.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组成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是由沥青、粗骨料、细骨料、矿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拌和而成的一种混合料,因其沥青用量较多,也常被称为柏油路。

2.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成因

目前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极大缩短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使用寿命,造成行车颠簸,甚至引发交通事故。下面主要介绍四种常见的沥青混凝土病害,并对各自成因进行分析。

2.1裂缝

作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损坏最常见最普遍的病害之一,裂缝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一旦出现,在长期雨水的侵入及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下,道路结构及路基会逐渐被破坏,最终导致道路无法运行使用。目前沥青路面裂缝主要包括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裂缝延伸方向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方向,通常表现为一条或者多条平行的裂缝,其成因通常认为有两个:一方面是因车辆荷载过重,超载超重现象频发;另一方面是施工质量不过关,路基未被压实或者路基被破坏,导致路基沉陷,引发路面开裂。另外,在沥青道路摊铺时采用分幅摊铺而交界处没有处理好,也会导致纵向裂缝的出现。

横向裂缝:裂缝延伸方向垂直于道路中心线方向,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三方面: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不过关,车辆超载情况严重。

2.2水损害

水损害是路面积水(多为雨水)进入沥青路面结构后,使内部各组分逐渐剥离,松散,使路面产生破坏的现象。它的产生有多种因素,包括设计时排水及防水不合理、施工时混合料配合比不合理及拌和不匀、路面结构中封层没有处理好等因素。

2.3泛油

当沥青由路面结构层中下部向上移动至结构层表面,致使路面表层浮有一层沥青,这就是泛油。泛油时,轮胎易打滑,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首先是沥青混合料中沥青用量太多,其次是重载超载车辆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碾压路面致使道路表面泛油。

2.4坑槽

坑槽是指沥青路面结构松散,面层甚至基层的骨料脱落,从而形成的局部凹坑现象。坑槽通常是由于水损害或者其他病害未被及时处理导致的`路面破坏,致使路面积水进入道路结构内,使内部粘力丧失,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骨料逐渐剥落,形成坑槽。

3.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治理措施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多出自人为因素,要想有效防治病害,必须严格控制人为因素,切实抓好设计、施工、监理各个环节,重视薄弱环节,及时处理病害,使其危害得到控制。

3.1裂缝的防治

(1)前期预防。沥青混凝土道路设计时应使路面结构有足够的强度,结合道路所处区域选用合适的沥青种类,并统筹考虑路面路基排水管沟的设置。其次,施工时应严格控制路基的压实度,对于特殊路基应进行路基处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积相关规范进行施工,路面摊铺时应尽量全幅摊铺路面。另外,车辆超载超重现象也应得到控制。

(2)后期治理。对于已经出现的裂缝,应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方法,对路面进行修补。对于裂缝宽度在5mm以内时,可采用热沥青封堵的方法,而裂缝宽度在5ram以上宜进行开槽灌缝处理;对于路面裂缝较多且复杂的情况,可采用沥青薄层罩面、沥青表面处治等方法。上述方法是针对裂缝不是很深的情况,对于路面裂缝较深,道路结构破坏的沥青路面,则需对道路路基、基层、面层进行综合处理,必要时可视需要重新铺筑道路结构层。

3.2水损害的防治

首先,路面设计时应合理布设排水管沟,同时设置防水层,做好排水隔水设计。施工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及技术要求控制施工质量、混合料的选取及拌和要素,保C碾压标准和养护条件。

3.3泛油的防治

首先,设计及施工过程中应重视混合料的选取及配合比,控制沥青用量。其次,对于已经出现泛油的路段,可采用先撒石屑或者碎石后用压路机碾压甚至挖除原面层重新铺筑等方法进行处治。

3.4坑槽的防治

(1)对于道路结构仅有面层出现坑槽时,应先对坑槽处进行切槽,将槽内结构进行清洗,然后涂抹一层黏层油,后填筑沥青混合料并压实。

(2)对于道路结构层中基层和面层都出现破坏的情况,应先对基层进行处理,待基层处理好,再对面层坑槽进行治理。

4.结语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6篇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原因分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纵向裂缝、横向裂缝、坑槽松散、麻面、龟裂、块状裂缝、车辙与沉陷.

作 者:孙洪江 范国荣 作者单位:菏泽市公路规划设计院,日照市政工程公司,274000刊 名:中国科技博览英文刊名:ZHONGGUO BAOZHUANG KEJI BOLAN年,卷(期):“”(10)分类号:U418关键词:沥青路面 常见病害 病害原因分析及处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7篇

浅谈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及预防

近年来,随着城市路桥事业的加速发展,城市交通量迅速增长,载重车辆比例增加,高等级沥青混凝土路面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裂缝、车辙、水损害、泛油等病害,致使一些路面的使用质量和寿命达不到应有有水平,不仅影响了城市道路的使用功能,又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对沥青路面常见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预防措施.

作 者:梁新明 作者单位:南宁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广西,南宁,530011刊 名:城市建设与商业网点英文刊名:CHENGSHI JIANSHE YU SHANGYE WANGDIAN年,卷(期):“”(24)分类号:关键词:城市道路 沥青混凝土路面 病害 预防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8篇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原因,处治措施

引言

沥青混凝土因其具有表观平整度好、便于施工养护、行车舒适、抗滑性强等优势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我国有85%的路面使用的就是沥青路面[1]。但随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大量使用, 其缺点和一些病害问题也还是呈现出来, 严重影响到路面整体的行车质量和安全性。根据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的病害采取相应的措施, 是目前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问题的重要方式。

1.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种类及原因

1.1 裂缝

由于沥青混凝土与水泥混凝土一样, 具有一定的干缩性。当新铺装的沥青混凝土施工完成后, 多少都会产生一些裂缝。裂缝病害在短期内并不对该路面的使用、性能及结构产生影响, 但随着汽车负荷的反复作用, 周围环境的影响, 裂缝会开始变得越来越大, 逐渐形成对路面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裂缝病害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施工质量不达标、当地气温变化过大及路面的行车量过多。在施工时, 施工人员如果没有很好的处理接缝问题, 就很容易导致接缝不够紧密, 在沥青混凝土自身的干缩性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裂缝[2]。当地气温变化过大并且反复, 沥青混凝土自身的抗拉强度就会逐步失效, 随后产生裂缝。而过多的行车量会造成沥青路面承受的负荷量过大, 这对于其抗拉强度也会产生影响, 逐渐产生路面开裂的现象。

1.2 坑槽

坑槽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形成的坑洼, 以点状坑槽和块状坑槽最为常见。坑槽病害是水损害发展的后期结果, 具有突发性、高发性和蔓延性[3]。坑槽病害会产生行车安全隐患, 严重影响行车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同时也增加了沥青路面养护的成本, 影响了沥青路面的正常使用。

坑槽病害形成是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之前就存在一些轻微的病害, 但是未得到及时的处理, 在雨水和行车荷载的共同作用下所导致的。此外, 路面在施工过程中, 路面的压实度不够导致上下层的粘结因杂物不能很好的粘结, 或者行车过程中的滴油情况都是产生坑槽病害的常见因素。

1.3 车辙

车辙病害具体可以分为结构性车辙、失稳型车辙和磨损性车辙。这三种车辙都是因为沥青混凝土路面本身就存在一定的问题, 或者是材料问题, 或者是施工问题, 并在长期的外力作用下 (即行车荷载反复作用) 逐渐形成。其中以波浪与搓板和拥包两种病害较为典型。

波浪与搓板病害是指沥青混凝土路面上出现如波浪或者搓板形状的纹路。导致该病害的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1) 路面基层的刚度比较小, 在后期铺摊沥青混凝土材料后, 基层出现不均匀的沉降, 进而引导路面也产生了不均匀的沉降表现;在随后的使用中, 经车辆负载作用最终形成该病害; (2) 在路面铺摊时, 没有按照施工要求完成碾压工艺;如碾压的次数不合理或者过度碾压导致路面出现偏移; (3) 持续高温与严重超载车辆紧急刹车的共同作用;持续的高温天气会让沥青混凝土变软, 如果此时出现严重超载车辆紧急刹车, 其所形成的冲击力就非常容易造成波浪和搓板[4]。

拥包表现为路面鼓起的一个类似包的形状。导致拥包的原因大多是由于沥青混凝土的原材料配比不合理, 导致沥青含量过多, 骨科粒径、基层刚度和强度都会变小, 在过多行车荷载的作用下, 最终形成面层和基层结合能力下降并产生推移作用产生拥包。

此外水损害也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一个重要难题。当水分进入沥青混凝土材料中, 会使沥青料与骨料逐渐剥离, 降低二者的粘结力, 进而导致一系列的病害出现。

2.有效改善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措施

2.1 裂缝病害的有效处治措施

裂缝根据大小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为轻微裂缝, 裂缝宽度低于5mm;第二类裂缝的宽度大于或等于5mm, 且周围没有明显的沉降;第三类裂缝大于或等于5mm, 周围伴有明显沉降且局部出现网裂状的裂缝;第四类裂缝是指经过处理之后再次出现裂缝[5]。

第一类裂缝的处治措施为:先将路面打扫干净, 然后沿着裂缝刻槽并倒入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的用量以0.5L/m2 为准;然后洒上一次干燥的米石, 厚度在2~5mm, 用轻型碾压机碾压完成即可。

第二类裂缝的处治措施为:同样将路面打扫干净, 沿裂缝刻出“V”型槽, 槽口的宽度为2 厘米, 深度为2.5 厘米;将槽口及内部清理干净, 用刷子均匀的刷上一层乳化沥青, 在将冷拌填料倒入槽中, 并高出路面1.5cm的距离左右;压实至高于路面2~3mm后在刷上一层乳化沥青即可;

第三类裂缝的处治措施为:将路面上的原沥青混凝土铣刨干净, 然后再根据其路基具体的病害进行处理;

第四类裂缝处治的措施为:判断新产生的裂缝是属于以上三类中的哪一种, 在进行相应的处治措施。

2.2 坑槽病害的有效处治措施

坑槽病害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因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处治: (1) 冷补方式:该方式适合少雨的地区, 使用前现将坑槽内清理干净, 然后将冷补材料填满即可; (2) 热补方式:采用热补工艺对坑槽进行修复, 但该方式很容易造成坑槽维修的接缝处开裂, 从而形成二次破坏; (3) 沥青路面热再生养护;根据坑槽的具体情况使用合适的沥青路面再生养护系统方式;该方式能够快速的修复坑槽病害, 但初期的投入成本较高, 因此没有得到有效的推广; (4) 压缝带和沥青复原剂共同使用:该方式能很好的解决沥青渗水问题, 且具有成本低、施工快速等优点, 能应用在不同类型的坑槽病害中。

2.3 车辙的有效处治措施

因波浪与搓板及拥包都是经过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所行成的, 且会出现明显的车辆轮胎痕迹, 故将二者归类为车辙病害并进行讨论。波浪与搓板病害容易出现在弯坡及总纵坡度较大段上, 该病害产生的地点有些特殊, 可以使用半刚性的沥青混凝土材料来修复。在修复工程中使用含有大量半刚性沥青混凝土的水泥沥青混凝土, 并在其中适当的加入水泥泥浆, 然后使用专门的机械设备灌入在空隙率为15%~20%的沥青混凝土中, 然后开始铺摊工作。对于拥包病害, 应先对隆起的部分进行铣刨拉毛的维修处治。这种方式方便、快捷, 且经济成本低。

结论

总的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主要包括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质量及施工质量, 外因主要体现在行车量、周围的气候温度及降水量。因此对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病害不仅要局限于处治, 还应该重视预防。毕竟在处治过后, 还是会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体使用、性能、结构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要同时重视预防和处治, 才能最大限度的实现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付凤燕.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原因分析与处治措施[J].内蒙古公路与运输, 2012, 06:44-45.

[2]秦华平.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成因及处治措施[J].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4, 10:91-93.

[3]梁俊涛, 王颖如.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及处治[J].科技视界, 2014, 23:331+361.

[4]尤光辉.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分析评价和处治方案[J].公路交通科技 (应用技术版) , 2011, 03:46-49.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9篇

关键词:DJ180 架桥机 桥梁施工

1 概述

DJ180公铁两用架桥机是180t级T型梁架桥机,能实现一次落梁到位的目的。该架桥机采用连续单主梁结构形式,组装方便、结构简单,可以全幅横移整机。DJ180型架桥机适用于架设40m以下跨度公路和32m以下跨度的铁路桥梁的建设,同时可解体通过公路运输,不受铁路行车运输的限制,广泛运用于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型梁架设,能有效的保证公铁路桥梁施工的质量安全和进度,促进我国桥梁建设。

2 DJ180型公铁两用架桥机的概述

2.1 架桥机的用途

DJ180架桥机用于架设32m及其以下的铁路、40m跨度及以下的公路桥梁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片的架设,能实现全幅机械横移,达到一次落梁到位,确保桥梁建设施工质量和进度。与其它架桥机相比,DJ180型架桥机具有结构简单、组装方便、重心低、重量轻、性能优良以及自动化程序高的优点,架设最大额定能力必须在180t之下。

2.2 架桥机的结构组成和主要技术参数

结构组成:DJ180架桥机主要有主机和机动运梁车两大部分组成,是适用于公路和铁路桥梁建设的一新型架桥机。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DJ180型架桥机的结构组成

图中1是发电平车,2是运梁台车,3是尾部托架,4、7、9、10分别是3#柱、2#柱、1#柱、0#柱,5是机臂,6是吊梁小车,8是曲梁,同时还有外部液压系统和电气系统等。该机最大的优点就是结构新颖、性能优良、维护方便,过孔安全可靠。机臂能上下升降、左右摇摆、前后伸缩,施工转换不受设计方案的限制,打破了传统架桥机功能单一的空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以下就从几个方面进行概述。

2.2.1 主梁

DJ180型架桥机采用单主梁结构,箱形断面作为架桥机主梁的截面,两侧设有上下耳梁,作为立柱和起重小车的走形轨道。主梁下部的齿条作为起重小车与其移动的驱动装置,起重小车在曲梁与主梁锁死后,可以通过齿条作用前后移动。DJ180型架桥机的箱型主梁,加工简单,抗扭刚度比较理想,能对施工过程中立柱支撑不平所引起的转矩进行较好的抵抗作用。

2.2.2 起重小车

起重小车分为1号和2号起重小车,每台起重小车上都有两个吊点,共4各吊点,挂在主梁下方的耳梁上。DJ180型架桥机起重小车起升机采用受力均衡起吊的起升原理,使前后小车的两个吊点通过均衡装置使其受力均衡,避免前后小车4个吊点横向起升差别对T型梁造成附加转矩,进一步实现了箱体平衡、稳定、安全的进行吊装过程。

2.2.3 电气系统

桥梁施工现场电气系统往往采用三相四线制方式进行供电,电压等级为380V/220V,由架桥机自备80kW发电机供电,实现全电脑控制。电气系统能有效地控制DJ180架桥机的吊装、走行过孔和施工照明,控制室设置的监控系统和故障诊断系统能随时监控架桥机运行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桥梁建设施工安全和操作司机的人身安全。

2.3 主要技术参数

表1和表2是DJ180型架桥机的主机部分和机动运梁部分的主要性能参数。

表1 主机部分

表2 机动运梁部分

3 DJ180型架桥机在桥梁施工中优缺点分析

3.1 DJ180型架桥机的优点

①DJ180架桥机安装和拆卸都比较方便,各主要部位承载高度大,稳定性好,所有构件集约度高。②主梁采用T型桁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起重吊装设备笨重的特点。③实现了迈步式行走,整机有4条立柱。前移时依靠这4条立柱,减少了轮轨式走行的铺设作业,减少了施工量,提高了作业效率。④主梁可以组拼10t×10.8m龙门吊的主横梁,以供架设32m跨度铁路和40m跨度的公路梁,实现了一机多用。

3.2 DJ180型架桥机使用所遇困难及其解决办法

①在放置轨枕梁及前支腿时,操作人员往往会依靠人为的经验,眼视观测水平状况,这会大大的影响安全性能。针对这个情况,在放置轨枕梁及前支腿时,应该安放水平尺,保证整机的水平度,提高架桥机运行的安全性。②在走行过孔时,DJ180型架桥机过孔时采用4条支腿交替支撑,迈步走行。但是在过孔过程中,容易把立柱误移,造成架桥机倾覆。比如在0#柱支撑前方墩台时,与主梁连接为铰接,收起2#柱前移时,如果误把1#柱前移,就会造成架桥机纵向倾覆,机毁人亡。因此必须严格按照施工的要求和正确的工序,依次进行。并安排专人指挥、专人操作,发现倾斜要及时调整。③DJ180架桥机虽然在重心上有所改进,但是整机的重心还是很高,在一定程度上对架桥机的稳定运行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为了降低架桥机整体重心,提高其稳定性,在架设桥梁的过程中,用前吊梁行车吊起前吊点,前吊梁行车与运梁车配合送梁前进,前后吊梁车前进实现落梁安放。行车落梁到离桥台面100mm到200mm,实现整机横移。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落梁时,应该用环链手拉葫芦拉住梁缓缓下落,防止梁片受风时产生剧烈的摆动和扭动,给架桥机的稳定运行增加不必要的困难。④在对架桥机按时的进行维护时,施工单位由于“方便”“不小心”“忘记了”等,进行带电维护操作,这样对维护人员的人身安全造成了威胁。因此,在维护时,首先要切断动力电源,绝对不允许带电操作,在操作台上挂上“检查、维护、禁用”的警告牌。

4 未来DJ180公铁两用架桥机的发展趋势

DJ180型公铁两用架桥机实现了迈步式前进,能全幅整机横移,达到一次落梁到位,结构简单,运输组装方便,可以采取作业两班倒,一天架设16片箱梁。在DJ180未来的发展中,应该:①不断的研究和开发出各种软、硬件控制系统,引入图形识别技术,提高架桥机设备的自动化水平。②架设设备想着嵌入式单片机系统和LCD触摸终端技术发展,提高高科技含量。③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大大加快了桥梁建设施工的进度和质量,减小工程量,为更好的实现架箱梁奠定坚实的基础,使得架桥机更加安全、稳定、可靠的运行,促进我国桥梁建设的飞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雪莉.DJ168架桥机在宣杭北环线增建二线桥梁施工中的运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2,05:206-207.

[2]秦基珍.公铁两用架桥机移运架T形梁施工工效及资源消耗研究[J].铁路工程造价管理,2013,05:5-8+32.

[3]林建青,代宇.公铁两用架桥机[J].工程机械,2013,09:1-6+8.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10篇

结合杭徽高速公路在原有杭昱一级公路上改建的.工程实际,根据老路面调查的实际情况,对沥青混凝土老路面的病害成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进行处理,所得结论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病害的处理提供参考

作 者:琚利平王国建 方永伟 作者单位:琚利平,方永伟(浙江省宏途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浙江,杭州,310013)

王国建(浙江华恒监理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处治措施 第11篇

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害处治措施

本文简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水损害作用机理和减少水损害的几点建议:路面结构层均采用水稳定性好的密实型沥青混凝土、改善沥青与矿料之间的粘附性、提高沥青混凝土压实度标准,增加现场空隙率指标、设置路面结构内部排水系统.可供同行参考.

作 者:沈训龙 作者单位:安徽省公路工程检测中心,安徽,合肥,230022刊 名: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HUAIBEI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年,卷(期):201009(3)分类号:U416.217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 水损害 处治措施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处治措施 第12篇

专业论文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浅析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预防措施

【摘要】 通过对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分析,揭示了水泥混凝土病害产生的原因,并分别从设计、施工和养护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关键词】 水泥路面 常见病害 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TQ172 文献标识码: A

概述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强度高、稳定性好(水稳定性、热稳定性)、使用寿命长、养护费用少、经济效益高等优点,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水泥资源丰富、交通负荷繁重、重载车辆较多的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成为了公路路面的首选结构。然而,由于受到所经地区的地质、气候等自然环境多变的影响,加上建设者们对路基、路面修筑技术的认识不足,工程施工质量监督机制不完善,养护管理不到位等原因,使得许多水泥混凝土路面在通车几年后就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病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为此,有必要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常见病害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其产生的原因,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以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因一次性投资大且修复起来困难等带来的危害。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及其成因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病害,按损坏的特征和范围可分为:断裂类、接缝类、竖向位移类和表层损坏类4大类型。其中断裂类和接缝类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中两种最常见的破坏类型,下面就其产生的原因分别作出分析:

2.1断裂类病害成因

断裂裂缝是指贯穿水泥混凝土板全厚的裂缝,按裂缝出现的方位和板断裂的块数,可分为纵向裂缝,横、斜向裂缝,角隅断裂,交叉裂缝和破碎板4种。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2.1.1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通常大多出现在高填方、半填半挖路段、填挖交界以及软土地基路段,主要是由于路基横向不均匀沉降或板下的不均匀支撑造成的。特别是当路堤从局部洼地通过时,如果路堤两侧没有有效的排水设施,路堤两侧就会产生积水,积水除向地基渗透外,还可能渗入路堤下部边部土层中,并通过毛细作用逐渐向上,使路堤上部边部的土层也变湿。由于路堤边部土层的压实度较中间部分差,一旦边部土层变成潮湿,边部土就产生固结变形,路堤形成横向不均匀沉降,在行车荷载的作用下,久而久之,路面就会出现纵向裂缝;在冰冻地区,由于表层降水的渗入,导致路基土出现严重的不均匀冻胀也是产生路面纵向裂缝的一个重要原因。

2.1.2横、斜向裂缝

路面横、斜向裂缝主要是由于路基或基层材料的纵向不均匀、桥涵、通道等构造物和路基连接处的压实度不均匀,以及路基和基层下陷导致路面板的板下纵向不均匀支撑,在交通荷载、温度或湿度梯度等因素单独或综合作用下产生的翘曲应力或干缩应力超过了水泥混凝土的抗弯拉强度;此外,当超载车辆过多时,在车辆荷载的多次反复作用下,所产生的重复荷载应力超过了混凝土的疲劳强度也会导致路面出现横、斜向裂缝。

2.1.3角隅断裂

角隅断裂通常是由于胀、缩缝或施工缝填料选择不当,或者填封料失效,造成路表水沿缝隙下渗,尤其是当板下基层排水不畅或基层材料细料过多、基层材料耐冲刷性较差时,在车辆荷载反复作用下,真空吸力就会使板角处产生唧泥,板下被冲刷淘空,造成板角应力集中,从而导致导致路面板出现板角断裂。

2.1.4交叉裂缝和破碎板

公路运输超载严重,混凝土板厚度不足或强度偏低,基层松散或强度不够,土基的不均匀沉降等都可能会导致路面板出现交叉裂缝或破碎板;另外,当路面板出现纵向或横、斜向等各种裂缝时,如果养护不及时,路表水沿缝隙进入基层或路基,导致基层和路基浸水软化,在重载反复作用下,裂缝会进一步扩展,如此循环,久而久之,路面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板就会产生交叉裂缝,甚至出现破碎现象。

2.2接缝类病害成因

接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薄弱环节,出现病害的几率大,类型也多。接缝病害按损坏的形态和影响范围主要包括接缝碎裂、唧泥和板底脱空、错台等几种病害。

2.2.1接缝碎裂

接缝碎裂主要是由于接缝施工不当(包括切缝不及时,嵌缝板、传力杆、拉杆设置不当等),或者因填料的剥落、挤出、老化碎裂等原因,接缝内逐渐被砂、石、土等填塞,阻碍了板的膨胀,从而引起板的压曲、破碎等破坏。

2.2.2唧泥和板底脱空

唧泥和板底脱空病害是指板接(裂)缝或边缘下的基层细粒料被渗入缝下并滞在板底的有压水从缝中或边缘处唧出,并由此造成板底面向基层顶面出现局部范围的脱空。

2.2.3错台

错台病害主要是在唧泥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基层顶面受冲刷细料被有压水冲积板底脱空区内或沿缝挤出,在车辆荷载作用下,使得接缝或裂缝两侧板面出现高程差而形成的。

水泥混凝土常见病害的预防措施

3.1设计方面

我国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计算理论中,尽管考虑了温度疲劳应力等因素,但设计的板厚依然较薄,难于承受巨大的冲击破坏动能。另外,在实际应用中,过于相信应力计算,而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典型结构的研究和实际观测进行的较少。为此,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中,应该由静力学向动力学发展,在充分考虑冲击动荷载对路面的作用后,适当提高技术标准和设计厚度,以适用我国公路不断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在软基路段、桥头、下挖路段和填挖交换频繁的路基上,局部使用钢筋混凝土路面补强设计;其次,水泥混凝土路面基层要达到支撑稳固的要求,必须解决基层耐冲刷性和弯沉均匀性问题,即要选用适合本地区气候特点和交通量要求的基层材料类型,北方严寒地区应综合考虑设计排水和防冻垫层;另外,保证接缝质量是防止水泥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关键,因此在接缝设计中应选用合理的接缝型式和优良的填缝材料;路线设计中,应尽可能避免路线穿过洼地(包括平原上的局部小块浅洼地),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在路提两侧都采取措施,截断表面水流向路提。

3.2施工方面

合理地选择原材料,严格地控制材料质量,是实现优质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和使用要求的前提;科学、准确地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生产出稳定、均匀的混凝土是保证水泥混凝土路面质量的关键;推广使用滑模机械施工方式是解决好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密实、材料均匀的有力措施;传力杆、拉杆的规格、位置、间距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与接缝侧壁垂直,与路面板和路面中心线平行;嵌缝处的混凝土因嵌缝板和传力杆的影响一般很难一次浇筑成型,不易振捣密实,致使接缝处的混凝土强度偏低,为此应加强接缝处的振捣;基层施工时,应将基层材料集中进行厂拌,并采用摊铺机进行摊铺,待基层整平压实后,严格地进行养生,防止基层出现干缩或温缩裂缝。

3.3养护、管理方面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局部损坏,如不及时、有效地加以修补,往往会引起损坏的迅速发展,其中最经常也是最不能忽视的工作就是接缝的养护;对破碎板块要及时进行修复,尤其是当其基层稳定性差,强度不够时,应将基层彻底挖除,重新换填稳定的基层;此外,还必须重视路面排水系统的养护,经常疏通路面排水设施,防止水通过接缝或裂缝对路面造成破坏。

公路的养护、管理部门,除了日常的养护工作外,应定时组织有资质的检测或科研机构进行路面状况调查,及时制定养护工作计划。此外,还应加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超载车辆行使。

结语

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的原因有多种,但主要是由板下的不均匀性支撑、接缝填料的失效、公路排水系统不完善、养护管理不及时等问题造成的。由于水泥混凝土损坏以后,修复起来比较困难,加上水凝混凝土路面的一次性投资大,因此从设计、施工到养护管理等方面一定要三管齐下,任何一个环节松懈,都可能给路面的质量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下隐患。

上一篇:高三新生下一篇:校本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