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玩的报纸》说课稿

2024-06-01

《好玩的报纸》说课稿(精选13篇)

《好玩的报纸》说课稿 第1篇

一、开始部分。

1、幼儿入场,做准备运动。

2、准备运动:韵律操。幼儿在教师的带领下,听着音乐有节奏的手拿卷好的报纸,有精神地做操。

二、基本部分。

1、教师打开报纸,启发幼儿边想边尝试:不用手帮忙怎样才能让报纸贴在胸前而不掉下来。

2、尝试后,请幼儿集中,谈谈尝试的结果。得出结论:把报纸贴在胸口,快速地跑。

3、第二次尝试将报纸贴在胸前往前跑,试跑几次,让幼儿得到结论:跑得越快,纸越贴得紧,越不容易掉。

4、顶报纸跑接力比赛,发展幼儿快速奔跑及躲闪的能力,以竞赛的形式进行。(跑的过程报纸不能丢,转弯处可以用手摁住报纸。)

5、报纸“投篮”发展幼儿投掷能力。让幼儿把报纸卷起成一个球,往老师准备好的篓子里投,看谁是个神投手。(设置三个篓子,距离分别为2米、2。5米、3米)

6、踩尾巴。

把报纸撕成宽5厘米的长条做成“尾巴”,挂在幼儿身后,尾巴必须拖到地面上。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带领幼儿做“大笑”、“大哭”的表情,以放松肌体和情绪,对幼儿活动情况作简单评价。

2、让幼儿在音乐声中回到班级。

一、教学内容:大班体育活动《好玩的报纸》

二、教学目标:

1、巩固跑步的正确姿势,训练跑的速度,发展投掷的能力。

2、能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跑与投。

3、培养幼儿机智、勇敢、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的品质。

三、教学准备:

1、幼儿人手一张旧报纸。

2、韵律操音乐的磁带及录音机。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能开动脑筋,运用多种方法练习跑与投。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情景教学、演示讲解法、练习法。

《好玩的报纸》说课稿 第2篇

课 题:

执教者:丁 单 位:夹

海 燕

沟 幼 儿 园

《好玩的报纸》

《好玩的报纸》说课稿

一、说教材

《好玩的报纸》这一教材通过多次探索、尝试、体验报纸的各种玩法,使幼儿初步了解长方形的一些特征,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同时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和积极探索的能力也会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它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感知,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非常有趣,体现了科学、社会、艺术等多方面内容的相互渗透与整合,符合大班幼儿的现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战性。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能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术等方面的发展。

二、说目标

《新纲要》中指出“让幼儿在玩中学”、“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快乐,获得智力、能力的发展”,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的角色,活动要以幼儿的探索、创造为主体。因此,这次的活动目标我确定为:(1)幼儿尝试报纸的几种玩法,体验其中的乐趣。(2)通过玩报纸,使幼儿初步了解长方形的一些特征。(3)培养幼儿细心观察、勤于动脑的好习惯,发展其积极探索的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其中,重点是尝试报纸的几种玩法;难点是能依据长方形的一些特征,按要求玩报纸,发展幼儿的智力和积极探索的能力。

三、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这次活动所需要和涉及的东西比较少,所以准备也很简单。

幼儿活动中要用到的:剪刀(每人一把)、报纸(每人一份)、透明胶带(每人一段)。

教师活动中要用到的:一份报纸、单筒望远镜模型一个、用报纸做的纸球一个,自制冠军奖牌一个。

四、说教法

整个教学过程始终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激发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兴趣,激励幼儿不停的挑战自己,培养其主动性、创造性,发展其智力和能力。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游戏法、操作法、激励超越法、评价展示法。

五、说学法

幼儿在活动中主要运用了参与法、操作法与亲身体验法,这样能使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能使幼儿在操作中发展动手能力,在与伙伴的竞争中开动脑筋,积极探索,以达到这次活动的最终目标。

六、说过程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五个环节,并运用集体、个别、小组的组织形式展开教学。主要流程为:认识报纸-----玩报纸-----结束活动。其中玩报纸的环节又有卷报纸、剪报纸、团报纸三个组成部分。

第一个环节:谈话,引发幼儿对报纸的关注,激发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从引导幼儿交流报纸的作用入手,让幼儿了解到报纸在生活中很重要,从而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并为下一步用过期报纸来玩做好铺垫。

第二个环节:卷报纸玩

以单筒望远镜模型为引子,以集体形式启发幼儿探索怎样做一个最长的单筒望远镜,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必须慢慢摸索、反复尝试,才能做出最长的单筒望远镜。这对于培养幼儿动脑、动手、积极探索的好习惯特别有益。

第三个环节:剪报纸玩

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纲要》的精神,让幼儿在玩中学,以剪纸条为切入口,让幼儿自主探索。我激励引导幼儿沿着“从长边剪、把长边和短边连起来剪、把长边和长边连起来剪”的方向去思考、去探索,不断剪出更长更长的纸条,攻克活动难点。这时教师的激励很重要,要促使孩子勇于接受挑战,不停的向剪出更长的纸条的目标动脑筋,努力探索。他们会在不停的探索中巩固对长方形的认识,锻炼动手能力,体验超越自己、超越朋友的快乐。

在评价展示中,幼儿会通过观察发现要从一张报纸上剪出最长的纸条,还要注意纸条不能剪得太宽。

第四个环节:团报纸玩

经过卷报纸、剪报纸的环节之后,桌面、地面已经很乱、很脏了。我引导幼儿怎样把桌面、地面变干净,同时又可以废物利用。幼儿交流之后认识到即使是碎报纸也可以团起来当沙包扔着玩,当球踢着玩,使幼儿在玩中受到了变废为宝的教育。

第五个环节:在幼儿自由玩球中结束活动。

《天上的街市》说课稿 第3篇

1、教材简析

《天上的街市》是苏教版七年级第六单元里的第一篇课文, 它是属于“奇思妙想”主题中的一篇。

本单元编选四位作家从天上到人间, 从事物到人物, 从现实到未来, 驰骋想象奇妙无比。《天上的街市》选自郭沫若第二部诗集《星空》。《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最苦闷的时期。当时诗人正在日本留学, 其间于1921年4月和次年暑假两度回国。面对当时中国现实, 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 他痛恨黑暗的现实, 向往光明的未来。但五四期间那种勇猛的反抗精神和烈火般的热情已经消退, 有的只是“潮退后的一些微波, 或甚至是死寂” (郭沫若语) 。所以, 在《星空》中, 诗人流露出较浓重的失望和悲愁情绪, 虽然表现了要求奋飞、新生和自由的愿望, 但另一方面又包含了逃避现实、独善其身的消极情绪。这是《星空》给人的整体阅读印象。而《天上的街市》为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妙世界。 (1) 《天上的街市》诗内有丰富的想象, 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 描绘出想象中的理想生活。有写实的诗句, 有想象的诗句, 而想象的正代表着诗人的向往和追求。 (2) 《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 又由明星联想到天上的街灯, 再由天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街市, 于是想象便在作者一连串的联想当中放飞了。 (3) 《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传说的全新诠释, 这个反传统的创作, 形象地抒发了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2、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习课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2.感受语言朴素、节奏和谐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诗歌, 感受音韵美。

2.理解诗歌, 体会意境美。

3.品味诗歌, 感悟情感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的思想感情。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教学难点:学习联想和想象手法的运用。

二、说教法

教学诗歌, 要以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从精练的诗句中解读出诗歌的丰富内涵来。本节课, 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 设境。适当介绍诗人在创作《天上的街市》 (1921年) 前后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绪, 以帮助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2) 诵读。围绕朗读来设计教学, 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音韵美, 在读中理解诗歌的意境美, 在读中感悟诗歌的情感美。 (3) 感悟。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天上的街市》有丰富的想象和由此及彼的联想, 因此指导学生也要通过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品味诗歌的意境和蕴含, 去搜索学过的诗歌中运用联想和想象的句子, 发挥联想和想象, 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天上的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 (4) 比较。把《天上的街市》对牛郎织女的描写与民间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做比较, 从两者生活状况的不同上去理解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5) 拓展。通过学习郭沫若《静夜》让学生再次感受到郭沫若式的想象, 加深对想象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手段上, 采用多媒体配乐朗读。

三、说学法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 而在于相机诱导, 必令学生运其才智, 勤苦练习, 领悟之源广开, 纯熟之功弥深, 乃为善教者也。” (1) 诵读法。反复诵读逐步加深理解。诵读时注意节奏和重音。 (2) 想象法。在诵读理解的基础上, 通过想象在自己脑海中构建出天上的街市的具体形象, 在意念中创造出一个与诗歌内容相一致的生动而丰富的境界。 (3) 比较法。比较诗歌与民间传说的异同, 比较《静夜》与《天上的街市》之间写法上的异同, 了解诗人对自由、美满生活的渴望和追求。

四、说教学流程

(一) 导入新课, 简介作者及背景

1. 导入语:

同学们, 晴朗的夜空, 往往星光灿烂, 当我们仰望星空时, 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幽想, 我们一些女同学甚至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 让星星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89年前的五四运动以后, 有一位著名的诗人, 他也独自仰望星空, 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 更用心灵去感受星星, 让心灵与天宇直接对话, 借那幽幽的闪星寄托了自己的追求和向往, 这位诗人就是郭沫若。

[出示郭沫若简介]

原名郭开贞, 笔名沫若, 四川乐山县人。我国著名诗人, 剧作家, 历史学家, 考古学家, 社会活动家。主要文学作品有诗集《女神》《星空》, 戏剧《屈原》《蔡文姬》《棠棣之花》等。

2. 简介作者及背景:

当五四运动的高潮过去以后, 革命处于低潮, 作者面对“冷酷如铁, 黑暗如漆, 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 心中无比愤怒, 思想上一度陷入了感伤和苦闷, 他在《献诗》中这样写道:[出示投影片]

啊, 闪烁不定的星辰啊!

你们有的是鲜红的血痕,

有的是净朗的泪晶———

在你们那可怜的幽光之中,

含蓄了多少深沉的苦闷!

但诗人并没有因此而绝望, 而是执著的追求, 我们今天将要学习他的一首抒情诗《天上的街市》, 这首诗充满了对自由光明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让我们共同感受作者与星空的私语 (对话) 吧。

(二) 朗读诗歌, 感受音韵美

1. 学生自读课文

请同学们结合刚才介绍的背景, 根据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自由朗读这篇课文。

2. 指名学生朗读

指名学生朗读并请学生说明这样朗读的理由并作点评。

3. 听录音朗读

指出学生朗诵时在感情基调、节奏重音等方面的问题, 同时请同学们听录音朗诵, 拿起笔来, 边听边勾画出诗歌的节奏、重音。

(重音就是突出句中主要思想, 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的字词, 要加重音, 表强调突出。)

4. 划出节奏、重音

老师根据自己的理解, 把这首诗的节奏、重音已标好, 请同学们对照一下自己的划分, 看看有何不同, 然后对照课件上的重音、节奏酝酿一下感情, 自己自由练读, 指名朗读全诗。

(三) 理解诗歌, 体会意境美

诗是艺术, 读诗同样是艺术。人们常说:“三分诗七分读。”刚才我们通过朗读来感同身受郭沫若的脉搏, 下面我们将通过文章的学习走进诗人的内心, 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同学轻声朗读课文, 讨论解决下面三个问题)

1. 这首诗美在哪里?诗人有哪些奇思妙想?

景美, 街市美, 物品美, 人物美, 生活美

街市———缥缈的、美丽的、陈列着、珍奇

牛郎织女——骑着牛儿, 闲游, 提着灯笼

2. 诗人借助什么手法勾画了充满诗情画意、令人神往的美妙境界?

(1) 点拨联想与想象的区别

(2) 思考什么地方用了联想?什么地方用了想象?完成板书

(3) 学过的课文, 读过的诗歌中举出一些联想和想象的例子

联想: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窗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李白《静夜思》)

想象:《桃花源记》高处不胜寒

《浪淘沙》刘禹锡 (想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咏柳》贺知章 (想象)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朗月行》李白 (想象)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 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 问言与谁餐?

《夜宿山寺》李白 (想象)

危楼高百尺, 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 恐惊天上人。

3. 发挥联想和想象,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写牛郎织女天上的生活。

他们获得了自由, 能够骑着牛儿, 趟过不甚宽广的天河, 时时来往, 天天相见, 他们白天男耕女织, 夜幕降临, 他们手提灯笼闲游天街, 赏景购物, 一家四口过得其乐融融, 美满幸福。

(四) 品读诗歌, 感悟情感美

爱因斯坦说:“想象比知识更重要。”联想想象是可贵的, 但情感也是不可缺少的, 想象最高扬的时候也是情感最充沛的时候。下面再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 (配乐) , 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 诗中描写的牛郎织女的命运与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有何不同?

在诗人想象中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 他们自由来往, 无拘无束, 过着自由快乐、幸福的美好生活。

2. 本课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追求光明自由向往美好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一齐把课文朗读一遍, 用声音诠释我们的感受, 我们的体会, 我们的感悟。

(五) 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郭沫若的诗歌以想象奇特诡异著称, 甚至有人因此评论他是“文妖”。下面请同学欣赏郭沫若的另一首诗《静夜》, 再次感受一下郭沫若式的想象。

[出示课件]

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处的海雾模糊。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

什么地方运用了想象?它与《天上的街市》在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六) 小结全文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风格恬淡, 用自然清新的语言, 整齐的短句、和谐优美的韵律, 表达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 向往幸福美好的生活的理想, 那意境都是平常的, 那节奏也是缓慢的, 如细流, 如涟漪, 但就是这平淡的意境带给了我们丰富的想象, 让我们的心灵随着诗歌在遥远的天空中展开双翼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 尽情驰骋美好的梦想。

诗歌因想象而精彩!

(七) 布置作业

1. 联想想象训练

初冬时节, 落叶飘零, 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 你会想到什么?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 你又会想起什么?

2. 推荐阅读郭沫若的诗《夕暮》《海上》《新月》《白云》《偶成》等。

五、说板书设计

《好玩的报纸》说课稿 第4篇

本次健康活动以游戏的方式开展,促进幼儿身体素质发展,在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给幼儿充足的探索空间,让幼儿乐于参与活动,积极地开动大脑,经过幼儿亲身的体验,使幼儿的身体形态、机能和心理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身体的大肌肉动作和手部小肌肉动作同时得到发展,幼儿身体动作的发展是适应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能力。

【说幼儿】

我们班总人数42人,28位都是男小朋友,男孩子比较活跃、好动,孩子对游戏很感兴趣,选择普通的报纸在户外活动,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报纸没有新鲜感,是孩子们常见的物品,而这个活动就是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不断发现报纸的优点,和报纸成为朋友,发挥报纸的最大作用。从而在游戏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基本活动技能,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增强幼儿的体质,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

【说教材】

本次活动以报纸为导线,幼儿在前期了解了报纸的作用,在活动中以报纸展开活动,让报纸在幼儿的思维中有新的变化,报纸不仅可以了解周围的大事小事和新的消息,做包装,同时可以用来做游戏,让幼儿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新的认识,开拓了幼儿的认知,并且使幼儿的身体各个机能也得到了发展。

【说目标】

1.希望通过本次活动能培养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体验报纸游戏活动给幼儿带来的乐趣。

2.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孩子能够探索旧报纸的多种玩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

3.通过游戏活动,进一步发展孩子的平衡协调能力和跳的能力。

【说活动重点】

幼儿能够通过活动探索旧报纸的多种玩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探索欲望,让每个幼儿都能开动脑筋想出各种玩法。

【说活动难点】

在活动中通过游戏要使每位孩子的平衡协调能力和跳的能力得到发展,让每位幼儿有所提高。

【说活动准备】

1.教师可以让幼儿收集若干旧报纸,在家了解旧报纸的用途,同时在基础部的游戏中以3组动物小拱桥为活动的道具,以便更好地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2.开始部分与结束部分需要用幼儿喜欢的、欢快的音乐带动幼儿做身体运动,幼儿在比赛活动时如果幼儿出汗较多要及时替换毛巾以便更好地关心幼儿,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保护。

3.教师以有童趣的音乐,开展有趣的游戏活动,创造有趣、轻松愉悦的环境。

【说教法】

1.重复练习法。幼儿在活动时有了新的想法,相互展示,相互模仿,在遇到难度较大的玩法或遇到没有接触过的新玩法,教师应给幼儿重复练习的机会,让幼儿在努力的情况下掌握该玩法。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乐于接受的活动,在活动中加入游戏的元素,通过游戏幼儿在活动中会更加投入,更能发挥幼儿的主观能动性。

3.启发式教学法。当幼儿没有想到新的玩法时,教师应给予适度的引导,让每位幼儿在活动中都有新的收获,激发幼儿的潜能,活跃思维,让幼儿从自己的亲自实践中获得自信与成就感。

【说学法】

1.幼儿操作。幼儿只有亲身体验才会产生深刻的记忆,在游戏中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让孩子们大胆地操作和探索报纸的玩法,教师提供足够的报纸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进行

探索。

2.自由讨论。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师应引导幼儿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办法解决问题,为幼儿创造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自由的空间相互讨论,可以2人相互讨论,也可以几人一起讨论,幼儿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讨论。

3.幼儿体验。只有做过才能记忆犹新,所以,在活动中让每一个幼儿参与其中,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的理念,让幼儿亲自实践,亲自体验报纸的玩法。

【说活动过程】

热身活动——自由探索——游戏活动《冲过封锁线》

1.热身活动。在一段舒缓的背景音乐中,幼儿手持卷好的报纸入场,在音乐声中做韵律操。用报纸当做操的器械,对幼儿来讲较为新鲜,能激发幼儿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2.自由探索。报纸能怎么玩?自由探索玩法:第一次尝试的幼儿可一个人玩,也可多个幼儿合作玩,引导幼儿探索多种玩法。教师及时记录幼儿的不同玩法,并将有特点的玩法相互展示,鼓励幼儿想出更有新意的玩法。如,(1)铺成小路走着玩。(2)变成小河跳着玩。(3)做成纸球踢着玩,练习跳远、横躺滚等玩法。通过第一次幼儿相互的展示玩法,冲击了幼儿的思维,紧接着第二次尝试让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再次创新。大班幼儿竞争意识较强,第三次将游戏《冲过封锁线》设计成竞赛的活动形式,巩固幼儿的平衡协调能力和跳的能力。从而达到锻炼的目的,游戏热烈而有序,幼儿在游戏中获得了满足与快乐。

3.活动结束时,教师播放一段舒缓的音乐,带领幼儿做放松活动,让幼儿从激烈的竞赛游戏中安静下来,同时,教师对幼儿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并给孩子一个可以挖掘的空间,回家再想想还有什么能用报纸来玩的方法,最后收拾物品,让幼儿收拾掉落的报纸,整理道具,将道具放回原处,将垃圾收拾干净,结束活动。

《好玩的洞洞》说课稿 第5篇

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各种教学法

1、演示法

我运用了魔术来引题,通过这个魔术,让幼儿通过老师撕纸的简单的操作直观的感受洞洞。

2、发现探究法

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我安排了两次尝试,第一次让幼儿寻找,哪些地方有洞洞,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第二次“超级变变变”让幼儿想办法让小球钻过,培养幼儿的创造努力。

3、游戏法。

好玩的气球说课稿 第6篇

气球是充满空气或某种别的气体的一种密封袋。气球不但可作为玩具,也可作为运输工具。气球种类有很多。人们喜欢在节庆日的时候用气球作为喜庆用品来装饰场所,达到渲染氛围的效果。

教学目标:

1.尝试用身体各部位玩气球,锻炼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

2.乐于挑战自我,发挥创造性。

教学准备:

幼儿每人一个气球、粘纸若干、球网一块、音乐。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

师: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好玩的礼物。看!对了,是小朋友们很熟悉的气球。现在请每个小朋友去抱一个气球,跟老师一起跳兔子舞。

二、探索气球往上垫

1、自由探索

(1)师:小朋友们,怎么能把气球垫起来,不让它掉下来呢?那请你们试一试吧。(教师与尝试幼儿单独交流)

幼:用手。

(2)师:老师看到很多小朋友都是用手来垫气球,现在老师想给大家出个难题,不用手,看你能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把气球垫起来,再试一试吧!

幼:屁股、脚踢、头顶。

2、讨论玩法

(1)师:刚才你们用到了身体的哪些部位把气球垫上去?(头、肩、胸、膝盖、屁股、脚)教师一一将粘纸贴在身体相应部位做标记。

幼:屁股、脚踢、头顶、肚皮。

(2)师:那现在我们就来用身体的这些部位来玩一玩,要想办法不让球掉下来。

要求:从头到脚,每个部位都要试一试。

3、交流分享

(1)你们觉得那些部位更容易挑战一些?哪些些部位要难挑战一些?(手容易挑战,还有脚)

(2)师:那现在老师想再出个难题来考验一下小朋友,我们就用最容易挑战的两个部位和难挑战的两个部位进行一个挑战赛,比一比谁坚持到最后。(好)

要求:中途气球不落地,如果落地,即自行回到规定位置,最后留在场的为冠军。

三、探索气球向前拍(幼儿坐成圆圈)

(1)刚才我们垫气球没有用到手,现在我们要想办法把手用起来了,你们能想到怎么玩吗?那老师有一个好主意,想请问小朋友们有没有看过排球比赛呢?运动员是怎样拍排球的啊?(请个别小朋友演示)那我们怎样才能把球向前拍得更远?(教师示范讲解)

重点:抛起来,往前拍。..

师:睁大你们的小眼睛哦,老师可是有秘诀的。

(2)幼儿尝试向前拍

(3)趣味“排球赛”

师:现在我们就用刚刚学到的向前拍的本领,进行一场男女生小朋友的“排球友谊赛”。

游戏规则:球要往前上方拍出,手不能触网,球不能往网下过。

(交换场地比赛)

四、放松活动

师:今天我们玩累了,气球宝宝也累了,现在请你找一个好朋友,用你的气球宝宝给他按摩一下、按摩一下。

(交换了试一试哦,别一个人享受了)

五、结束

大班《好玩的轮胎》说课稿 第7篇

一、说教材

1、活动的目标:贯穿于一个教育活动的始终,对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活动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灵魂,对教育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教师在创设目标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及各班情况来制定切合实际的,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标,所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目标:

(1)通过玩轮胎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

(2)让幼儿在玩轮胎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想出各种玩的方法,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3)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及自我保护意识。

2、活动的重点和难点:这个活动是一个综合活动,其渗透了健康领域及社会、科学领域等方面的内容,但活动的重点是让幼儿在玩轮胎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想出各种玩的方法,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难点是通过玩轮胎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及自我保护意识。由分组玩轮胎,引导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出各种玩法。对于突破难点所采用的方法:通过组织玩游戏“推轮胎”,锻炼幼儿的下肢力量及动作的协调性。培养幼儿合作精神及自我保护意识。

3、活动准备: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为使活动呈现出趣味性、综合性和实用性,寓教育于实际操作和游戏中,我做了以下准备:准备轮胎若干、选择一块合适的场地。

二、说教法

新《纲要》提出: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发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因此,本活动教师将充当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根据中班动作身体发展特点始终贯穿直观性原则,结合多种教法进行活动。

1、游戏法。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我们组织了游戏“推胎投篮”,给幼儿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既能更好地达到活动目的,又能培养幼儿团队合作探索的乐趣!

2、练习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知识的基本方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亲身体验,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幼儿自由探索搬运“轮胎”的多种方法。从中尝试寻找最省力的搬运方法。幼儿自由分组玩轮胎,引导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出各种玩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采用的学法有:

1、体验法

心理学家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我在活动中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以游戏贯穿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去体验探索多种玩法。

2、尝试法

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鼓励幼儿大胆的尝试操作与练习!请幼儿尝试搬运轮胎。让幼儿在玩轮胎的过程中积极动脑想出各种玩的方法,发展创造力和想象力。

3、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

四、说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这一部分是我为了引起激发幼儿兴趣,活动身体。通过和孩子们一起玩一个特别好玩的游戏,在游戏前活动活动身体。

1、我点点头、我抬抬头、我摇摇头、我转一圈——我转二圈——我转三圈。

2、我手搭肩——我慢慢的转——我飞快的转。

3、我手叉腰——我脚打开——我扭扭腰——我慢慢的扭——我用力的扭。

4、这是脚——我踏踏步——我慢慢的踏——我用力的踏——我慢慢的跑——我飞快的跑。

(二)体验操作活动

这一部分我通过请幼儿尝试搬运轮胎,自由探索搬运“轮胎”的多种方法,从中尝试寻找最省力的搬运方法。师:小小搬运工谁能说一说刚才你是怎样搬运轮胎的?一个人搬运轮胎时哪种方法最省力?请幼儿自由分组玩轮胎,引导幼儿积极动脑筋想出各种玩法,幼儿自由探索轮胎的玩法。教师观察,并给予适度的指导。

(三)游戏活动

《光的反射》说课稿 第8篇

科学利用“光的反射”的学习内容, 可以把学生引入到广阔的生活世界, 自然世界。人们通过光认识世界, 反射是主渠道。培养学习兴趣, 感受科学价值。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 关注学生自主学习, 顺畅交流, 互助协作, 共享成果, 以期达成以下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口头表述光的反射定律, 正确使用工具规范作反射光路图;能抓住特点区分漫反射和镜面反射。

2. 过程与方法:

在教师指导下, 用试验方法探究知识, 能利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主动发现探究、解决问题;通过合作、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不断发展完善学习策略。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分享成果, 体验学习过程、活动的科学价值, 对参与学习活动表现出积极热情的态度。学习过程中, 师生、生生多向交流顺畅自然。

三、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将反射定律用语言、作图等各种方式内化到光学知识结构中;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历发现、提出问题、处理信息、解决问题, 形成相关技能。

四、教学难点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排除偶然因素对探究学习的影响。

五、教具准备

探究反射规律的组合器材、电脑模拟镜面反射、漫反射光路。

六、教学方法过程整体设计思路

我把教材上设计的一套教具做了十几套, 足够学生分组使用, 将发射光束的小手电做了改进, 使之发出扇形光带, 这样在硬纸板上显示的光路就不间断, 利用这套用具, 为学生构建直观的认知支架, 继而科学地创设问题情境。

七、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我们为什么能看到周围的物体呢?帮助学生建立光的反射现象模型 (就是光路图的一部分) , 让学生认识反射面、入射点、法线、入射光线、入射角的物理模型, 然后建立相应的反射光线、反射角模型。让学生熟悉研究用具, 给出几个研究问题:反射光线会不会出现在入射光线、法线所确定的平面外?会不会出现在法线的同一侧?偏离法线的程度如何?如何描述?若逆着原反射入射, 反射光线又会在哪里出现?学生按小组内合理的分工开始探究以上几个问题, 并讨论如何形成结论, 描述规律, 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以不同的角色走进学习小组, 帮助鼓励, 影响学生以最投入的状态参与探究活动。小组选代表交流结论, 全班讨论将规律陈述出来, 为了方便记忆, 征求简单记忆口诀, 再利用口诀, 用光路图把反射现象模型化。板书完成反射光路图。教师利用教室内的环境请同学尝试将阴暗墙角照亮, 学生跃跃欲试, 选择了刚才用的小平面镜, 问题:为什么不用坐垫, 白纸?是它们不反光吗?是反光但不遵守反射定律吗?学生从道理和现象上对漫反射有了较深刻的印象, 教师及时展示两类反射的光路图课件, 清晰地显示两类反射现象的成因, 加深了印象。

八、小结

请同学说说:学到了什么?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还有什么疑问或是建议?还想做什么?这几个问题就是让学生谈收获, 这样分开来问是让学生更清晰地理清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

九、板书

板书设计说明:副板书:探究功能, 目标索引, 反射现象用到的几个名词符号。

主板书:光的反射定律内容要点, 后附口诀, 反射光路图, 两类反射现象特点。

十、反思

好玩的夹子中班说课稿 第9篇

1、在游戏中能手口一致地点数,并引导儿童按一定的规律对物进行排序。

2、能愉快地参加操作活动,体验数学的乐趣。

3、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判断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活动准备:

各色夹子若干、铃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夹子,提问:夹子有什么用?

二、游戏:夹夹子

1、儿童围成半圆坐好,听铃鼓声,开始夹夹子,铃鼓声一停,就不许夹夹子。老师敲夹夹子,儿童自由从地上拿夹子往身上的衣服夹,铃声停,儿童马上回座位坐好。

提问:(1)数一数,你夹了几个?

(2)比一比,谁夹得多?

逐一清夹2个、3个、4个。。。夹子的儿童站起来,集体手口一致点数夹子。

(3)夹了几个的最多?

2、请儿童将夹子重新拿下来放回地上,提出要求:看谁这回夹得比刚才的多,铃鼓声停,让儿童自由数数一共夹了多少个夹子?幼师提问:夹了4个夹子的孩子站起来,夹了5个夹子的孩子站出来。再请夹得多的孩子站出来,大家一齐手口一致地点数,最后比一比谁夹得多?

3、夹相同颜色的夹子,并要求儿童说出自己夹的是什么颜色的夹子。

幼师:(1)请小朋友找一样的颜色的夹子,夹在身上。请儿童互相检查是否夹的是相同颜色的夹子。

(2)请小朋友互相看看,旁边的小朋友夹对了吗?请错误的儿童出来,让大家讨论:他错在哪儿?

(3)提问:你夹的是什么颜色的夹子?有几个?

三、舞蹈<螃蟹舞>

幼师:夹子多好玩,把夹子夹在衣袖上,扮成小螃蟹来跳舞吧

四、夹子创作

幼儿园《好玩的数字》说课稿 第10篇

1.“冬季运动会就要开始了,老师想邀请小动物也参加,那用什么方法通知它们呢?”

2.“打电话需要电话号码,你们知道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吗?”老师这里有

不过和我们见过的号码不一样,需要你们在图形中来找小动物家的电话号码。

3.教师分别出示图形卡,引导幼儿看图形,通过图形寻找电话号码。

(这部分主要是根据幼儿平时的一些生活经验,知道需要用电话来通知,由

于幼儿对图形已经非常熟悉,所以我又通过图形,以小动物为名让幼儿从中找出数字,有一定的趣味性,,这样幼儿的学习兴趣会更浓厚些)

二、观察数字,感知数字的丰富变化

1.你们在这些号码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2.这些电话这些号码有什么不一样?(数字排列顺序不一样)

(让幼儿知道数字排列的顺序不同,排出来的号码也是不同的。这里我让幼儿自己观察,自己发现,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

3.“数数电话号码有几位数字呢?”(都是7位数的号码)

(这部分主要是根据幼儿在认识数字的基础上,教师从旁引导,让幼儿观察比较这三组数字的变化,激发了幼儿的探究欲望。这里我就采用了集体教学,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的机会。)

三、创编号码

1.“有许多小动物家都没有电话号码,我们用数字来帮它们编个电话号码吧!”

(这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已经感知到数字丰富变化的基础上,让他们动手尝试

排号码)。

2.教师交代要求:用7个不同的数字编电话号码。

3.教师巡视、指导,并请幼儿上来念一念编的号码。(我请幼儿个别讲述,可以让其他幼儿帮助检验,同时也巩固了幼儿对数字的.认知)

四、游戏打电话

1.有了这些电话号码我们可以干什么呢?

2.交代游戏要求:那我们来玩一个打电话的游戏,两个小朋友一部电话机,一个小朋友拨电话,一个小朋友看看他拨的号码对不对,也可以交换号码来拨。

(这部分是以游戏为主,利用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的特点进行教学,并让幼儿来玩打电话的游戏,在认识数字的基础上,正确拨打电话号码,这样的环节增加了趣味性,孩子就不会感到枯燥,同时我又提出打电话的要求,两个小朋友一部电话机,相互拨打对方编的号码,主要是为了让幼儿巩固对数字的认识与操作,也能让孩子感到生活的有趣。)

五、延伸活动

小班综合说课稿:好玩的洞洞 第11篇

小班综合说课稿:好玩的洞洞

一、说设计意图

洞洞随处可见,家里,学校,马路上,公园,自己身上通过这个活动让小班的孩子们用眼睛多观察自己周围的一些东西,引起他对周围现象的兴趣,帮孩子略微的梳理一下这些洞洞,虽然大小,形状不同,但是都是有用处的。这个环节活动是一个探索,蚂蚁的洞,老虎的洞,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洞,有一种趣味在里面,然后进行一个探索。

二、说教学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分,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讲讲自己发现的各种洞洞,体验和老师、同伴一起找洞的乐趣。

2.培养思维的发散能力。

3.初步尝试能够合作解决问题。

根据活动目标,我把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定位于:认识身边的洞洞。为此,我作了以下的准备:袜子,皮球、纸、剪刀。

三、说教学方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本次活动中,我还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演示法

通过小魔术,让幼儿通过老师剪刀的简单的操作直观的感受洞洞。

2、发现探究法

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本次活动,我安排了两次尝试,第一次让幼儿寻找,那些地方有洞洞,培养幼儿的观察习惯;第二次超级变变变,让幼儿想办法让小球钻过,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

3、游戏法

小班的幼儿精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好动是他们的突出特点,通过超级变变变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体会快乐。

四、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让幼儿不断的观察发现,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与此同时让幼儿学会与小伙伴们合作。

五、教学过程

我采用了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发现身边的洞洞——和洞洞做游戏

1.导入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活动的最开始我使用变魔术的形式,激发幼儿的学习东东的兴趣,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并落实了第一个目标。

2.学习活动。

通过自主探索,说一说,主要认识身体让的各种洞洞,简单了解每个洞洞都有自己的作用。

3、游戏活动。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在超级变变变中,让幼儿一边游戏,一边利用自己身体变化出各种洞洞。

六、说活动评价

《测量旗杆的高度》说课稿 第12篇

教学过程

首先, 我创设了日常生活中, 学生非常熟悉的升国旗的情景 (贴近生活, 找准探究的切入点) 提出问题:怎样用我们刚学的相似三角形的知识来测量旗杆的高度呢?

然后, 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来解决这一问题, 对于这一环节我设置了三个过程:

1. 合作交流, 探索本质

将全班学生分为9组, 3组为一队, 提供给一队学生的测量工具只有唯一一个———皮尺, 二队的测量工具则多一个标杆, 三队将提供一面小镜子和一个皮尺.分别请他们设计测量方案, 同时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推理、证明其方案的合理性.

另外, 对于提前完成方案的小组, 则可自主选择测量工具来设计方案.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表达能力.当然在活动过程中我也会融入小组活动参与学生的交流, 带动更深入的思考.

2. 各显神通, 成果展示

成果展示将以小组代表的形式, 走上讲台, 分别绘图、推理、展示设计方案.该环节密切关注学生的语言, 绘图、推理, 方案设计等表现, 恰到好处地给予赞扬, 而对于学生不足之处, 采用组内其他成员补充说明或其他小组成员“场外援助”的方式, 来实现自我修正的过程.

引导学生探索出测量方案:

方案一: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如图1) .从图中可以看出人与阳光下的影子和旗杆与阳光下的影子构成了两个相似的三角形 (如图) , 即△ABC∽△A′B′C′, 所以利用即可求出旗杆A′B′的高度.

方案二:利用标杆 (如图2) .

当旗杆顶部、标杆的顶端与眼睛恰好在一条直线上时, 易得△AA″C∽△AA′D, 则, 从而A′B′可求.

方案三:利用镜子的反射 (如图3) .

涉及物理上的反射镜原理, 在地面上平放一镜子, 人调整位置至人眼恰好能从镜子看到旗杆顶端, 此时, 在镜子中的像是虚像, 是倒立旗杆的顶端C′, 可得△EAD∽△EBC, 可得

当工具可以自选时, 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像力都将得到发散, 学生的方法远不止这三种, 所以我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做如下备案:

备案一:利用小直棒

人手拿一根小直棒, 手臂伸直, 不断调整自己的位置, 使直棒刚好完全挡住旗杆 (见图4) , 量出此时L2, L1, H1, 易得旗杆的高度.

备案二:利用照相机成像及比例知识

本章的引入采用的是拍摄照片的方法, 学生很有可能也会想到拍一张旗杆的照片, 量出照片上旗杆基座的长度, 旗杆的长度及基座的实际高度, 利用线段的比求得旗杆的高度.

备案三:利用光的直线传播和等腰直角三角形知识

七年级学习《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时曾采用眼睛与帽檐成一直线来构造直角三角形的方法, 学生们十分感兴趣, 此次又是有关测量的问题, 学生也很有可能会想到, 头戴一顶有帽檐的帽子, 用三角尺的45°角撑住帽檐, 使帽檐到眼睛的直线和水平面成45°角, 面对旗杆, 调整自己的位置直至帽檐刚好挡住旗杆顶部 (见图5) , 量出此时人到旗杆的距离L1及人眼到旗杆底部的距离L2, 则旗杆高度则是这两者之和.

对于学生提出的合理的方法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良好的激励是学生体验成功的一个重要获得方式,

为培养学生多归纳、多总结的学习习惯, 我设置了反思提高这一环节,

3. 优化方案, 反思提高

通过学生讨论、反思, 评价几种方案, 比较其优劣, 并探索设计方案的实质.我将综合学生讨论情况作出结论:

(1) 以上几例测量方案, 其实质就是构造相似三角形, 尤其是“A”型、“X”型等的基本图形.

(2) 测量中允许有正常的误差.方法一、三的误差范围较小, 方法二用肉眼测, 故误差较大.

(3) 方法三用到了物理知识, 体现了各个学科知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

若有同学提到了备案三中的测量方法, 可以增加第 (4) 条, 通过角度求得旗杆的高度, 在大家学习了三角函数后相信会有更多的测量方法, 为今后的学习作铺垫.让学生感到数学无时不在, 数学方法无处不在, 这种心理体验, 会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

接着, 为了加深对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和判定的理解, 我遵循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 设计了两个例题. (例1题略)

小结提炼: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时间和空间, 在平等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观点, 引导学生自己说出对本课学习的体会、收获.

布置作业:作业的布置分为必做和选做部分.作业上的分层处理, 既使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训练, 又不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有效地保持了全体学生学习的连续性, 真正让“人人学习必需的数学”并且“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小班数学说课稿“好玩的大和小” 第13篇

我主要从五个方面来说:

一、教材的分析:

二、目标的确定:

从幼儿的角度来思考,目标与内容的呼应,并结合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较差,思维仍带有直觉行动性的年龄特点制定了如下目标:

1、学会目测有明显大小差异的物体,懂得物体的大小是通过比较来认识的。

2、通过游戏使幼儿初步体会到由大到小和由小到大之间的转变,初步发展幼儿的多向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幼儿探索的兴趣。

三、活动的准备:

▼采用的教学方法是表演法、扮演体验法、提问法,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做到寓教于乐。

▼引导幼儿的学习方法是:体验法,游戏中学习,学习中成长。

▼物质准备: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

2、装鱼的盆子4个

▼人员准备:班主任,辅导老师共同参加

四、活动的实施:(重点)

▼第一个环节(准备)

向小朋友们说明今天的游戏内容,出示教具。(准备)

第二个环节:(演示)

▼班主任老师,辅教各自抓鱼1条,比大小,重复2次。

说明大小是比较出来的第三环节(互动)

▼幼儿分两组,每次各出一人抓鱼,比谁的鱼大;

▼幼儿分两组,每次各出一人抓鱼,比谁的鱼小;

▼教师出示一条鱼,要求幼儿们在盆中抓一条鱼比大小并分放在不同的盆子中。

第四个环节巧妙的设计问题(巩固)

1、小鱼们是不是一样大?

2、教室中有没有不一样大的东西?

3、小朋友和老师个子哪个大?小朋友和老师的手哪个小?

▼结束部分:(提升效果)

表扬幼儿们的表现,让幼儿们在鼓励中成长,获得自信和成功的喜悦。

五、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要以游戏等幼儿喜好的方式进行,寓教于乐。

教学过程需充分注意幼儿安全问题,安全第一。

鼓励是成长的催化剂。

上一篇:祝人生日快乐的藏头诗句下一篇:世界上有一种爱叫做母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