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则徐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

2024-07-08

林则徐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精选14篇)

林则徐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 第1篇

世界上的名人有许多,例如:数学家林觉民、儿童文学家冰心、以及革命烈士赵一曼等等等等。但是我最喜欢的还是林则徐。

记得当时——

我满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林则徐》这部电影,它真实面生动地再现了鸦片战争时期,英帝国主义为了护大殖民统治,将大量的鸦片倾销到我国,严重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林则徐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后,来到了广东。他带领广东人民与英国商人展开了英勇的斗争;他率领英勇顽强的广东军民,抵御了帝国主义的入侵。

统治者——道光皇帝的昏庸、无能,他听信馋言后将林则徐流放到了尹梨。

当影片播放到林则徐带领广大军民在虎门销毁鸦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鸦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鸦片是一种毒品,长期吸食鸦片,不公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使人精神萎糜不振。可见,它的侵入,不仅危害了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而且使我们的军队丧失了战斗力。因此,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对它深恶痛绝。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不但灭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帝国主义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只要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打败这只纸老虎的。

当影片播放到卖国贼琦善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摆出一副哈巴狗的嘴脸时,我心里顿时怒火中烧。我真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这丧权辱国的卖国贼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丧失的不仅是个人的尊严,而且是民族的尊严。正因为这些卖国贼的存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才会遭到侵略者的践踏、蹂躏。慈禧大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正因为她的对内残酷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对外一再卖国求荣,才导致我们的祖国一次以一次遭受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和蹂躏。这些卖国贼给后人留下的只是四个字,那就是——遗臭万年!

做为每一个有血有肉的炎黄子孙,时刻都应该把祖国放在心里。林则徐的英雄事迹将激励千千万万的炎黄子孙,为振兴和捍卫中华民族面献身。

 

林则徐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 第2篇

这场振奋人心的销烟运动唤醒了许多爱国的有识之士,沉重地打击了英帝国主义在华的贸易掠夺,灭了他们的威风,增长了中国人的志气。这次禁烟运动的胜利还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充分体现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抗击外来侵略具有标志性意义。这场运动不仅仅销毁了鸦片,严厉地警告了英国鸦片商,还坚定了中国民众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和永不屈服的信念。所以这次禁烟运动几乎震惊了全世界。

虽然中国历史上有过许多不堪回首的往事,但也发生过类似“虎门销烟”这样助长中国人志气的壮举。还记得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典礼上的阅兵仪式吗?国家领导人和众多观礼者检阅了国防部队,有陆军、空军、海军、二炮部队、民兵部队和武警部队等。最令我感到惊讶的是除了步兵14个方队,空中方队12个编队,车辆30个方队和装备方队外,居然还有五种型号的108枚导弹也随之一起接受了检阅。中国通过这场盛大隆重的阅兵仪式,以及接受检阅的多种高尖端武器,向世界庄严地宣告道:“中国站起来了!”

“虎门销烟”如今已成为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抗击外来侵略的典型事例。每当我想到这个故事,内心就会升起无法遏制的激动与兴奋。中国人民只有团结一心,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明天!

林则徐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 第3篇

一、转变:从禁烟到支持本土鸦片

鸦片战争前, 林则徐时间定的禁烟派。他在奏折中公开支持黄爵滋的禁烟建议, 还在致朋友的信中也表示出禁烟的决心。“侍戍冬在京被命, 原知此役乃赴汤蹈火, 而固辞不获, 只是贸然而来, 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在广州禁烟时, 更是呼喊出“若鸦片一日未绝, 本大臣一日不回, 誓与此事相始终”的绝决意志。但是鸦片战争后, 道光二十七年 (1847年) 林则徐在《复署江西抚州府文海》的信中却改变了态度, 说:“鄙意亦以内地栽种罂粟, 于是无妨。所恨者, 内地之民嗜洋烟而不是嗜土烟。若内地果有一种芙蓉 (阿芙蓉, 指鸦片) , 胜于洋贩, 则孰不愿买贱而食?无如知此味者, 无不舍近图远, 不能使如绍兴之美醍, 湖广之锭烟, 内地自相流通, 如人一身血脉贯注, 何碍之有?尊义曲折详尽, 洵为仁人君子之用心, 但恐此等食烟之人, 未必会心向内耳!”很明显, 这里林则徐已经是表示支持在内地种植鸦片了, 从对鸦片的态度来说, 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转变, 那么林则徐为什么会有此转变呢?

二、原因:从国家到个人思想

对于林则徐的转变原因, 首先得明确, 人的主张不可能一成不变, 所以无论林则徐对鸦片持何种态度, 都只能是其想变化的一种表现, 无是非对错。对于这一转变的研究, 需采取对比的手法, 从鸦片战争前后他的态度来分别解析。笔者以为应该从以下三方面来分析:

第一, 在内地种植鸦片可以缓解财政压力, 防止白银外流。19世纪30年代, 英国为了扭转对华的贸易逆差, 向中国走私大量鸦片, 获取暴利, 当时大的鸦片走私公司就有怡和洋行和宝顺洋行。据估计, 1838-1839年, 仅是英属殖民地向中国输入的鸦片就有31852箱。关于这个数据, 到底是多少箱, 学术界一直有争议, 大概可分为五种观点。第一, 坚持美国人马士在《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一书中的观点;第二是李伯祥等人参照《编年史》和麦都思报告, 扣除了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数据中运往其他国家的数量后得出的估计性结论;第三是刘鉴唐提出的;第四是龚缨晏以《编年史》为基础, 以《关系史》等资料为补充而提出的观点;第五种是吴义雄提出的, 主张以《广州纪事报》和《广州周报》上的资料为依据, 并认为《印度输华鸦片箱数和印度政府的纯收益 (1830-1860年) 》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根据上述五种观点, 人民大学的连东、程慧两位学者在综合分析原始引用数据的前提下, 提出应该以《印度输华鸦片箱数和印度政府的纯收益 (1830-1860年) 》的数据作为首选, 本文采取的是这一种意见。林则徐曾在江苏湖北城市做过调查:“今年各种货物销路皆疲, 凡二三十年以前某货约有万金交易者, 今只剩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何货物, 则一言以蔽之曰:鸦片烟而已矣”, 这就表明了鸦片造成了中国白银的大量流出。黄爵滋也说:“上自官府缙绅, 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故自道光三年至十一年, 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十一年至十四年, 岁漏银二千余万两。自十四年至今, 岁漏银三千万两之多。白银的大量外流引起了银贵钱贱, 不仅农民生活负担加重, 商人之间的交易也愈加困难, 即所谓的“钱贱银昂”, “商民交困”的现象。林则徐看到这种状况, 在向道光皇帝的奏书中就明确提出为兵员财政问题而禁烟。“法之轻重, 以弊之轻重为衡, 故曰刑罚世轻世重, 盖因时制宜, 非得已也。当鸦片未盛行之时, 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 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毒于天下, 则为害甚巨, 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 是使数十年后, 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 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兴思及此, 能无股栗?”的确, 就像郭廷以先生所说的那样, “禁烟是由于银荒”, 林则徐这时的态度的确是为了财政问题。

1947年时, 林则徐又提出种植鸦片, 笔者以为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还是来自财政疲敝, 白银外流的问题。此时鸦片战争已经结束, 清朝又与英美等国签订了一系列条约, 使得走私鸦片的行为愈加盛行, 钱贵银轻已经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问题了。“税金不能入库, 国家濒于破产”, 清政府陷入严重地财政危机之中。据黄爵滋奏称:“各省州县地丁漕粮, 征钱为多, 及办奏销, 皆以钱易银, 折耗太苦, 故此前多有盈余, 今则无赔垫”。这样由于银贵钱贱, 官府在解送钱粮时就得自己赔垫一些, 又由于水旱兵革, 各省负担更重, 积欠很多地丁银税收。1843年以前, 各省积欠了五百九十三万两, 1843年至1847年上半年, 续欠二百零六万余两, 1847年底, 又续欠一百零六万余两, 共达九百零八万余两。怎样对付这种国库空虚的难题呢?鸦片贸易是一个好的归宿。内地自己种植鸦片, 自产自销获利颇丰, 从林则徐一贯讲究经世致用的思想考虑, 这样的做法的确有其实用性。下面从农民、官吏、政府三个角度略谈鸦片对他们的重要性。对于农民来说, 种植鸦片的利润远远高于种植粮食。郭嵩焘曾经说过:“种植罂粟花, 取浆熬烟, 其利十倍于种稻”, “鸦片之利, 数倍于农。小民无知, 孰不弃农而趋利乎”。可见, 种植鸦片获利颇丰, 对农民来说提高收入很容易。对于官吏来说, 收鸦片税在其收入中占了很大的比例。我们知道明清时的俸禄是极低的, 清朝四品官月俸大米24石 (约2576斤) , 五品官月俸16石 (约1717斤) , 而七品县令的月俸, 仅7石 (约751斤) 。因为正常俸禄极低, 收受陋规就成为官员增加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 这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事, 就连林则徐也不例外, 他每年都会按时收到张集馨的陋规, 因而吴思就把这种额外收入成为“潜规则”。时人这样描述当时官员的收入, “岁入的自粮饷者百分之一, 得自土规者百分之九十九”。在大量的陋规中, 鸦片税收很丰厚, 很多官员都是其受益者, 比如说军机大臣穆彰阿、琦善、耆英、伊里布等。对于清政府而言, 种植土烟, 不用依靠进口, 可以扩大内需, 而且所征收的税收比粮食高出20倍。1836年10月, 徐乃济在《鸦片烟例愈禁愈严流弊愈大应亟请变通办理折》中就主张弛禁, 认为种鸦片“杜漏卮而裕国计”。因此可以看出如果种植土烟自给自足, 不再需要洋烟的话, 之于政府是的经济是很有益处的。 (这里仅从短期清王朝国库收入的角度考虑, 暂且不论鸦片对人民身体的危害影响。)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无论是禁烟还是提倡种土烟, 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清朝经济, 为了巩固王朝统治。作为清廷的官员, 为解决财政困难, 主张种植罂粟是林公对朝廷所遇困难的见解, 从其出发点来说, 无关乎优劣。我们并不能就此点来多加指责, 列宁曾经所过:“判断历史功绩, 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所要求的东西”。

第二, 林则徐的这一变化与道光皇帝对鸦片态度转换有关。鸦片战争之前, 道光皇帝发现国库的库银从7000万两锐减到不足1000万两后, 甚觉鸦片走私之严重, 于是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 这是出于道光皇帝的旨意, 林则徐的广州禁烟也只不过是在秉承最高领导人的旨意, 维护清王朝的闭关锁国政策。而鸦片战争之后, 禁烟已成一个禁忌话题, 这时许乃济的弛禁论是有所抬头的, 很多官员虽然表面上禁烟, 但为了摆脱银荒, 私底下是鼓励种植鸦片的。而道光皇帝在此时的态度也不是那么坚定了,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林则徐的态度。中国此时是君主专制制度, 这种制度带有很强的独断性和随意性。对以林则徐为代表的士大夫来说, 以道光皇帝的意志为转移, 即是正确的做法。这符合他那传统的儒家思想, 遵循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传统观念, 是忠君的表现, 在他的心里忠君和爱国是一体的。这从他平时的话语中即可体现。在新疆, 他在堪垦兴利上做了好事时, 就说:“深感羁臣奉使, 前之未闻, 则出自圣殊恩”, 把此归结于皇恩浩荡。

第三, 与林则徐自身的民族观念有关。纵观林则徐对鸦片前后不同的态度, 我们可以看出林则徐只是在禁止鸦片进口, 但却不反对本土鸦片贸易。从轰轰烈烈的虎门销烟来看, 林则徐最大的举措是要求洋商具结, 销毁洋烟, 对土烟并没有太大打击。从这种态度来看, 这种变化是其华夷之辨的民族与爱国主义的表现。林则徐向来都有强烈的华夏观念, 这从他的言语中多有体现, 只要涉及与西方的交往, “天朝”字眼必现。道光十五年九月一日, 林则徐向道光上了一道《英船复又使抵江南已驱压出境折》。奏报了处理英国船只北上沿途要求贸易及散步经书一事。并提出了处理英船的对策:“对英船只宣告‘天朝’定例, 夷船只不准在广东贸易, 他处皆不许进口, 并无需该国米石, 且天朝圣经贤传充布宇内, 又安用尔等无用之书”, 并将英的经书当面扔入海中。道光十八年五月上旬林则徐上《密陈种植鸦片提高茶叶大黄出口价格片》奏折中, 又有“天朝四海为家, 股不屑与之计较之语”。他认为华夏民族由于优于其他民族, 鸦片战争之前, 从天朝上国的观念来看, 他觉得英国不足为惧, 就像历史上数次出现的周边少数民族一样。随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失败, 虽然认识到英国的实力远在清朝之上, 可是随着民族矛盾上升为国家的主要矛盾。这种爱国主义极有可能变质, 即认为拒绝进口就是爱国, 但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 需要鸦片来缓解财政问题, 他复提出种植土烟。中华民族向来极会模仿, 学习别人的东西然后融入自己的特色, 形成中国式产品。有人曾经说过, 现实是历史的积淀, 如今的山寨产品层出不穷正式这个问题的映照, 那么土烟无疑是一种中国式鸦片。此外, 林则徐开始严厉打击洋烟, 或许带有私人感情。王映楼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来粤, 厉行禁烟, 已尽人皆知, 闻诸父老, 尚有一琐事云:林已抵粤, 土洋烟商皆震惊, 初欲贿林亲信, 格使缓刑不得, 乃重赂林一久用长随, 使设法逗林自上烟瘾, 林惯吸兰州水烟, 每吸, 则长随为之装烟点火。长随暗置鸦片粉末于烟丝中, 林不觉。一夜, 林夜起, 呼长随未应, 自取水烟吸, 竟淡而无味, 翌日, 长随装烟, 则香浓可口, 心异之。又月余, 长随逃去, 而林鸦片瘾发, 涕唾长流, 全身骨节痛, 行立坐卧具不安, 知中计, 忍而不宣, 托言有病, 闭门苦挣扎。至七日始安, 严捕长随杀之。自是恶鸦片益甚, 而对洋商益严厉”。就是说林则徐因中计而误食鸦片, 因而对洋商的行为感到反感, 这种不愉快经历也为后来他对洋商的态度有着影响。

最后, 导致林则徐这种对鸦片的危害认识不够的原因也有来自时代的局限, 当时的内地种植罂粟这种鸦片的原材料的情况已成为普遍现象。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的仲伟民先生认为, 早在19世纪20年, 中国已经出现了内地种植罂粟的情况, 但是之所以造成许多学者认为鸦片自种始于50年代的原因, 是当时中国的鸦片加工技术不高, 鸦片质量很差, 因此在市场上的销路并不太好, 尚未形成对进口鸦片的竞争态势。而且我们现在知道鸦片是毒品, 需要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抵制, 但是林则徐那个时代不懂, 且因为民众普遍种植鸦片的事实, 官府甚至对此有鼓励的趋势。之后的洋务派代表林李鸿章、张之洞也提出种鸦片。1880年, 李鸿章上奏请求对本土鸦片征收轻税, 以提高其对进口鸦片的市场竞争力。“土烟之毒比洋烟轻, 而民财亦不外耗;傥将来洋商无利可图, 洋药渐不来华, 再增土药税厘益加严禁, 尚未为晚”。光绪十一年 (1885年) , 清廷规定洋烟每百斤收税银86两, 而对土药征收60两。随着土制鸦片质量的提高大清国的鸦片就完全实现了自己自足, 成为第一个实现国产替代的行业, 并且开始出口创汇。为了洋务派的自强目标, 放任并推广鸦片种植及其流通以获得税收, 成为了当时朝野的一种共识。往前推至林则徐的时代, 全国各地就已经有大量种植鸦片的情形, “云南地方廖廓, 深山遂谷之中种植罂粟花……”“广西、四川、云南、贵州等省……遍载罂粟”, 尤其是四川, 鸦片种植十分兴盛, 后来川军甚至被称为“双枪军”。这种鸦片的普遍兴盛就是因为当时的官吏不仅没有真正认识到, 从长远来说, 鸦片对于子孙后代的身心都是严重的损害, 对于整个民族来上也是致命的伤害。而且全国民众种植鸦片的范围之广已成事实, 也难以遏制。

三、小结:民族的责任感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在财政、民族与忠君爱国思想、时代认识方面的影响, 林则徐对于鸦片的认识也在不断的变化, 从严禁鸦片防止白银外流到培植土烟与洋商抗衡, 他为近代中国的未来不断地提出自己的探索。面对近代的变局时代, 林则徐一直在思虑着国家的出路, 从来没有放弃过国家和人民。虽然他的有些理念不符合现代认的观念, 但是我们没任何理由来否认他的贡献, “历官十四省, 统兵四十万”, 他为他的朝廷和人民贡献了他的所有。而且陈寅恪曾经说过, 对于历史我们到持有了解之同情的态度, 在那个时代中观察林则徐, 可以得出他的转变是历史演变的结果。

从林公身上, 我们最应该学习到的就是这种对于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事实上, 近代以来, 由于西方势力的强势侵入, 很多人在历史面前都表现出这种强烈的责任感, 例如后来的章太炎、孙中山等人。而当代的青年最缺少的也是这种精神, 随着个人主义的强调, 我们鲜少考虑别人的感受, 一直出现对社会、对家庭, 乃至对个人的不负责任的现象, 比若说西安音乐学院的药家鑫事件、近代层出不穷的大学生投毒案件……我们学习历史, 不光是做学问, 更应该从历史中学习经验, 从历史人物中汲取优秀的营养, 对自己负责, 对社会强烈责任感的这种人文关怀就是林公留给后世青年的重要品质。

摘要:1839年, 林则徐以钦差大臣之职赴广州, 从此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 也正是虎门销烟的壮举让林则徐名留青史, 从这一角度来说他无疑是强硬的禁烟派。但是, 晚年的林则徐曾一度提倡在内地种植鸦片。究于这一历史现象, 从社会经济原因、忠君爱国思想、时代认识方面来分析林公这一转变的原因, 希图加深对林则徐的了解。

禁烟英雄林则徐也种了鸦片 第4篇

许贼被钉上历史的耻辱柱,是因为他竟敢提出:既然吸毒无法禁绝,不如准许民众种植鸦片,以国产毒品对抗进口毒品,至少还能挽回经济上的利权。在他提交给道光皇帝的报告中,抱怨说政府的禁令导致“内地遂无人敢种,夷人益得居奇,而利薮全归外洋矣。”如果“内地之种日多,夷人之利日减,迨至无利可牟,外洋之来者自不禁而绝。”

这种反动言论,理所当然地受到了义正词严的斥责,成了过街老鼠的许乃济,却在遥远的英国得到了一个知音。一位大胡子犹太思想家称赞他是“中国最有名的政治家之一”,并嘲讽禁烟派们为“天朝的野人”,这个大胡子的名字日后响彻中国——卡尔·马克思。

吊诡的是,成为英雄的林则徐,在鸦片战争之后,却越来越向许乃济的想法靠拢。1847年,江西抚州的代理市长(署知府)文海致信当时担任陕西省省长(“巡抚”)的林则徐,请教如何提升发展地方经济,并防止白银外流。

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一个拉动内需的好产业。各地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都纷纷看中了最为有利可图的鸦片贸易,将鸦片种植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林省长担心的只是消费者是否能接受国产货。

作为地方官,承担着发展经济的现实压力,对于鸦片贸易合法化,那位坐在大英图书馆的伟人也说:“如果中国政府使(鸦片)贸易合法化,这意味着英国国库遭到严重的损失。英国的鸦片贸易会缩小到寻常贸易的规模,并且很快就会成为亏本生意。”

没有直接的资料表明,在林则徐当政期间,陕西是否已经将鸦片的种植列入支柱产业之一,但从林则徐这样的人物都敢于公开鼓吹鸦片种植,可以确认当时鸦片已经至少成为地方官员们的新宠。

鸦片能征收超出粮食二十倍的税收。农民喜爱鸦片,因为“种植罂粟花,取浆熬烟,其利十倍于种稻”,“鸦片之利,数倍于农。小民无知,孰不弃农而趋利乎?”(《筹办夷务始末》道光十六年九月壬午)。

根据后世学者测算,一亩罂粟地大概能收获五十两鸦片,一两鸦片约值大洋一元,一元大洋可以买四十斤左右大米,一亩鸦片就能换来两千斤大米。亩产千斤的粮田,到哪里去寻找呢?即使扣除了各种成本、缴纳了各种税费,鸦片的收成也大大高于粮食。

鸦片的种植区域,从云贵川等地,迅速扩展到全国。尽管种植鸦片依然妾身不明,但作为已被广泛接受的财政“二奶”,罂粟花在全国到处开放。

贵州鸦片质优价廉,成为抵抗洋货的先锋,畅销两广。云南鸦片的种植面积,高达全省三分之一的耕地,“出(昆明城)南门,绕过金马碧鸡坊,过迎恩堂,时暮春天气,罂粟盛开,满野缤纷,目遇成色。”(包家吉《滇游日记》);

四川鸦片在“乡村篱落皆遍种之”,涪陵等地“皆以种罂粟为要务”,日常蔬菜不得不从外地调入,甚至“通市难觅菜油,日用则桐油,皆罂粟油也。”有学者估计,四川一省生产的鸦片,可能占了全国市场总额的40%;

福建闽北各地,“农民嗜利者,大半栽种罂粟为衣食之谋。近日有加无已,连畦接畛,几如丰台芍药,无处不花”;

浙江台州“田家春熟,概种罂粟,豆麦则十居一二,每五月后,罂粟收获,始下谷苗”;

陕西“种烟者多。秦川八百里,渭水贯其中内,渭南地尤肥饶,近亦遍地罂粟。”

山西“无处不种”,“晋民好种罂粟,最盛者二十余厅州县,其余多少不等,几于无县无之,旷土伤农,以致亩无栖粮,家无余粟。”

待到罂粟漫延时,一场席卷华北的特大干旱袭来,历时三年,饿死千万,这就是“丁戊奇荒”。长期忽视粮食生产、注重鸦片种植的恶果立即体现出来。山西成为这次大饥荒最严重的灾区,山西巡抚曾国荃痛诉道:“自境内广种罂粟以来,民间蓄积渐耗,几无半岁之种,猝遇凶荒,遂至可无措乎。”

作为亡羊补牢的措施,受灾各省纷纷开始查禁鸦片种植。山西要求“所有栽种罂粟者, 责令甲长族长押令拔除, 改种五谷;州县官吏私征罂粟亩税,立予参撤”。等张之洞到任后,在鸦片种植最火的交城、代州两地,铲除了所有罂粟,到1883年前后,山西的鸦片已经基本禁绝。

几千万条生命换来的惨痛教训,其有效期并不长久。

当华北灾区的遍地死尸和饿殍被埋葬后,当断垣残壁被裱糊粉刷之后,人们又捡起了鸦片这一财政印钞机。1908年,仅四川一省的鸦片产值就高达三千五百万两,超过当年从日本手里“赎回”辽东半岛的费用。其中的两千三百万两,就地完成了销售,令四川遍地烟民。

《林则徐》电影观后感 第5篇

我觉得在鸦片战争中,真正让我们失败的不是英国人的船坚炮利,而是清朝统治从上到下的腐败,俗话说的好“不怕虎一样的敌人,就怕猪一样的战友”。在强敌面前,当时我们的官员表现出的不是同仇敌忾,而是纷纷为了一己私利,尔虞我诈,互相拆台。当时,即使有全球第一的GDP,但在敌人还没有来之前,我们已经败下阵来了。

在电影中我们看到,虎门炮台上放着的大炮破旧不堪,难以御敌。在林则徐的主持下,铸造了八千斤大炮,由底层劳动者男女老少齐上阵,辛辛苦苦地运到炮台上去,在英国侵略时,有力打击了侵略者。然而,正当林则徐积极布防时,腐朽的朝廷却谋求苟安,屈服于英国列强,将林则徐撤职查办,历经千辛万苦铸造的大炮不是毁在敌人的手中,而是被所谓的自己人炸毁,这是何等的悲哀啊!爱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史上,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涌现出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就像林则徐一样“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觉得,在任何时候,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以国家利益为重,定能战胜任何困难。那时候,虽然武器落后,但在林则徐的.带领下,军民团结一心,同样抵御了英国的侵略,并做出了虎门销烟的壮举。但是不团结,自己一盘散沙,必然挨打。当初,令西方人崇拜的民族,反被瞧不起,而被骂作“东亚病夫”。历史留给我们的教训是惨痛的,曾经辉煌的中华民族,在近代却遭受到了如此巨大的欺辱,这是前所未有的。现在我们欣喜的看到国家的快速崛起,这是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的结果。我们同舟共济,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特大自然灾害,重新向世人展示了我们中华民族的强大凝聚力。我们要始终牢记历史,加强自己的爱国修养,同心同德,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而努力!

高中林则徐电影历史观后感 第6篇

统治者----道光皇帝的昏庸、无能,他听信馋言后将林则徐流放到了尹梨。

当影片播放到林则徐带领广大军在虎门销毁鸦 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鸦 片这一壮观的场面时,我的心里激动不已。这一伟大的壮举真是大快人心。鸦 片是一种毒 品,长期吸食鸦 片,不公危害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使人精神萎糜不振。可见,它的侵入,不仅危害了我国人的身体健康,而且使我们的军队丧失了战斗力。因此,每一位有良知的中国人都对它深恶痛绝。虎门销烟这一壮举不但灭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还大长了中国反对帝国主义的志气。帝国主义其实就是一只纸老虎,只要万众一心就一定能打败这只纸老虎的。

当影片播放到卖国贼琦善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卑躬屈膝、低三下四的摆出一副哈巴狗的嘴脸时,我心里顿时怒火中烧。我真恨不得将他碎尸万段。这丧权辱国的卖国贼在帝国主义侵略者面前丧失的`不仅是个人的尊严,而且是族的尊严。正因为这些卖国贼的存在,我们伟大的中华族才会遭到侵略者的践踏、蹂躏。慈禧大后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正因为她的对内残酷压迫和剥削劳动人,对外一再卖国求荣,才导致我们的祖国一次以一次遭受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和蹂躏。这些卖国贼给后人留下的只是四个字,那就是——遗臭万年!

有关林则徐电影的观后感精选 第7篇

《林则徐》这部电影讲述了清朝末年,英国商人在中国大量贩卖鸦片,严重危害了人民的身体健康。这时候,林则徐临危受命,来到广东,与广东人民一起击退入侵的英国军队,保卫了民族的利益。

当影片播放到林则徐带领军队来到虎门滩销毁鸦片的时候,我的心顿时激动不已!终于等来了这一天,终于可以把万恶的鸦片彻底销毁了,这是多么大快人心的事啊!鸦片是一种毒品,它不仅危害了人民的健康,还让我国军队丧失了战斗力。虽然销毁鸦片要冒着极大的风险,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但林则徐却没有丝毫害怕,丝毫退缩。只要是对国家、对人民有益的,就算付出宝贵的生命,他也在所不惜。正所谓“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爷爷,您爱国爱民的崇高品质值得我学习!

当我看到卖国贼琦善在英国商人的轮船上卑躬屈膝,低三下四地向他们密告林则徐的行踪时,我感到无比愤怒!这些丧权辱国的卖国贼,你们在英国人面前丧失的不仅仅是自己的颜面,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尊严啊!相比之下,林则徐爷爷显得是多么清正廉洁,高大伟岸!

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大地灭了英国商人的威风,长了中国人民反对外国入侵的志气,我真是打心眼里敬佩林则徐爷爷!

林则徐,这位清正廉洁、爱国爱民的伟人,他向全世界表明,我们中华是不可欺侮的!我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向林则徐那样,长大以后做国家的栋梁,多做对国家有利益的事情,这样才不会愧对祖国对我们的期望。

虎门销烟林则徐电影观后感 第8篇

看完了《林则徐》之后,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人民的力量是多么伟大;中国不败的精神是多么值得我们赞叹,正义的力量是永远屹立在不败的地位上的。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英国人想通过向中国首卖鸦片来牟取暴利,而在朝内又有两个派,分别是主张投降的投降派,他们中大多都喜欢吃鸦片,另一个就是以以林则徐为首的反抗派,剧初的时候皇上是站在林则徐一边的,皇上还传圣旨让林则徐到贩卖鸦片最为严重的云南去据守,林则徐没有辜负众望,还上演了精彩的虎门硝烟,令后人回味,再说说英国的商贩,好几次想逃跑,结果都被政府给抓住了,就在这时,英国已经派兵来攻打中国,为的是挽回英国商人的损失,结果林则徐巧用妙计,把英国军队给打了回去,投降派的人怕自己以后再也吃不到鸦片了,心生一计,就在皇上身边说起了林则徐的坏话,皇上一听就火了,急忙把林则徐调回来,并撤了他的职务,这下子,英国的大批军队又来了,这次没有林则徐,他们毫不费吹灰之力,就像潮水一样地涌了过来,拆了中国辛辛苦苦造出来的炮,还解散了正义的平民队,关天培为了保护祖国的边疆,不幸战死在战场,英国军队攻进中国后,由于骄傲自大,又因为,平民队的拼死血战,被杀的盔歪甲斜,落荒败走,中国又恢复了和平。”

英国军队好气人,竟然背弃望义,接二连三来扰乱中国的居民,想占领我们的土地,不过,也正是这样,才把中国人民的心,用铁链子“拴”在了一起,是中国人民齐心协力,用刀枪战胜大炮,用正义战胜“邪恶”,让中国从危难中从新走出来,成为一个永远不败的、欣欣向荣的国家,我又想起了《建党伟业》里毛泽东讲的一句话:“工人的工,工人的人,它们俩合起来就是一个‘天’,也就是工人就是天”现在一想,的确,平民联合起来,没有什么办不到的事,在我们平时看来没有什么作用的人民,联合在一起居然会有如此大的力量,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

林则徐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 第9篇

一个瘦得只剩下皮包骨头的中年男人,躺在床上大口大口地吸食着鸦片,他的家里一贫如洗。这时候出现了一个特写镜头,他的烟枪里鸦片吸完了,他愁眉苦脸,很是失望,正在这时,他的妻子从妓院里回来,他看到后,两眼放光,迅速地冲出屋门,夺过妻子手里的银元飞跑出门购买鸦片去了。他的妻子一下子晕倒在地上……这个镜头在我脑海里挥之不去。由此,那些常去网吧玩游戏的学生,瞬间在我眼前幻化为那个抢钱买鸦片的人。

现如今,对于我们一个小学生来说毒品离得有点远,熟不知,另一种毒品“电子海洛因”正困惑着我们。翻开报纸,不断能够读到有关新闻,因玩电子网络游戏成瘾导致青少年的人格发生明显改变,诱发违法犯罪,一些中小学生为了玩游戏机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导致部分学校抢劫、斗殴案件时有发生……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数不胜数。电子网络游戏对儿童的不良影响是多方面的,上瘾后,除可引诱一些孩子违法犯罪外,更常见的是导致学业荒废和引起视力下降、精神异常等多种疾病。所以,很多人把它称为“电子海洛因”,可见,它不仅对广大青少年的躯体造成巨大的损害,更侵害着其身心的健康。

同学们,我们现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鲜花、阳光,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为了迎接未来的挑战,为了我们的身心健康,为了让老师、父母放心,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自觉拒绝诱惑、远离“电子海洛因”,珍惜光阴,勤奋学习,树立远大理想,共创一片明净的蓝天!

《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精选 第10篇

3.高三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

4.观看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主题心得体会4篇 《新中国》纪录片...

5.《复兴之路》纪录片观后感700字五篇

6.《我的1919》观后感范文600字五篇

有关鸦片战争电影个人观后感作文 第11篇

19世纪初,英国已经基本上实现了工业革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大国,号称“日不落帝国”,然而随着机械化设备的建立,生产水平的提高,英国逐渐进入了供大于求的市场状态,急需扩大他的市场范围;同时随着清政府逐渐闭关锁国开始中断与英国工业物品的交易,本就是贸易逆差的英国更是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也因此英国殖民者开始以走私高成瘾性的毒品来作为谋求暴利以及改变贸易逆差的手段,强迫其殖民地印度种植鸦片再通过东印度公司垄断、收购、加工,然后走私到中国贩卖。据不完全统计,鸦片战争前40年间,英国运入中国的鸦片约40万箱,从中国掠走了3亿到5亿银元。英国的鸦片走私不仅导致我国进入了贸易逆差大量白银外流,同时也毒害了中国的人民的身体和精神。清政府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开始大力收缴鸦片,导致了与英国相关利益阶层的冲突,最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鸦片战争正式爆发。而《鸦片战争》讲述的正是晚清政府中以林则徐为首的爱国正义人士,在鸦片屡禁不止的情况之下,痛下决心,与英国鸦片贩子和国内腐朽鸦片瘾者的战争。

电影的开篇就是一幕林则徐与其老师的对话。身为林则徐的老师,朝廷命官,也已是鸦片瘾患者,骨瘦如柴。可见其当时鸦片对中国举国上下的毒害之深。紧接着是林则徐与皇上的一幕对话,期间可看出皇上对鸦片也已是深恶痛疾下决心要在国内禁烟。随后画风一转,来到了英国鸦片商人的船上,一行人看不出任何对自己罪行的愧疚感。也介绍了海关关口的王爷们,生活淫靡,没有担忧,贪图享乐的场景。当林则徐到达广州以后,雷厉风行地处理了当时贩卖鸦片的鸦片贩子,但也同时对前来谈判的虔诚的教会徒恶语相向,将英国人保卫绝食,这也成为了日后鸦片战争的导火索之一。在林则徐风风火火禁烟的同时电影将画面一转转到了英国领事馆方面,在英国人中不乏有一些倡导和平,公平交易的人,强烈反对英国贩卖鸦片的行为,希望与中国清政府可以坐下来好好交谈时,但是英国议会之中绝大多数都是右派分子,唯利是图,希望以武力的方式保护自己的贸易,强迫中国政府妥协。 电影的结尾就是残忍战争的开始,英国侵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绵,鸦片战争正式开始。最终也就是中国军队惨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接着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等。

本部电影以相对客观的角度为我们描述了鸦片战争的起因、过程与结果,以展现了中国志士仁人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顽强抵抗、艰苦探索,也展现了英国侵略者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是那么的无情。鸦片战争告诉了我们实力薄弱的国家,终究逃不过欺凌。

小学生看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 第12篇

六年的小学岁月即将结束,许多的过往都已经擦肩而过。但有一位老师,在我的时光记忆中永久伫立,那就是您哦——戈雯婧老师!

还记得五年级的下学期,我们班要召开一次家长会,准备安排三位同学发言。您一宣布完消息,整个教室就立即沸腾起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浮现出跃跃欲试的神情。是啊,谁不想在全班49位家长面前露个脸呢,这可算过一把“小明星瘾”噢。

看着教室里热闹的场景,此时的您双手抱在胸前,精致的面容上粉红的唇角轻巧地上钩,露出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犹如一片宝蓝色的湖面泛起微微涟漪。或许,您是为同学们给面子而“得意”吧。您修长的脖子微微的转动,荡漾的笑纹似乎默许了大伙的讨论。瞟一眼窗外的蓝天白云,我的心理有一股难以言表的舒畅,与同学们的交流中言语是既激昂又慷慨。

课间,端坐在讲台前的您,专注的盯着电脑屏幕,嘴巴里念念有词,手在不停地敲打着键盘,忙着为下一堂课做教案。可能因为长时间盯着电脑的缘故吧,您的眉头时而皱起时而松开,眼睛也不时的眨动几下,就连长长的睫毛也充满了疲惫。旁边的咖啡已经冷掉,可还没顾得喝上一口。为了让同学们进出方便,您尽量靠近讲台,前倾的身子弯成了一张弓。唉,那个充满活力的老师到哪儿去了呢?看着此时的您,一种不舍和酸涩溢满我全身。

怕打扰您,我轻手轻脚走过您的身侧。您没有回首,就知道是我。您轻轻地说:“唐楚,周末的家长会你来作个发言吧,既通报班级接力作文情况,也介绍一下你的写作方法。”一刹那间,我似乎被人按了停止键,好一会都动弹不得。旁边的同学告诉我,我那时候张大的嘴巴可以吞下整个教室。您似乎看出我的紧张,温和地笑着说:“没关系,大胆的展示自己,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每一次机会可都要抓住哦。”说完您还“调皮”的眨了眨眼睛。您充溢的信任赶走了我的犹豫和胆怯,幸福的眩晕中我连说“好的、好的、好的”。

家长会是在周五晚上。放学后,我与赵书涵、张志枨正在教室里翻看发言稿。您提着三个纸袋匆匆走进教室,招呼我们说:“孩子们,天已不早,等会就开会了,来抓紧吃些点心。”坐在课桌前,握着鸡蛋,啃着面包,喝着牛奶,感觉是如此的香甜,胜过天下所有山珍海味。家长会开了,我是第二个发言。走上讲台,看着下面49双齐刷刷瞪着我的眼睛,心跳就和鼓点一样“噗通噗通”,赶紧抬头求援般地望向您。您微微的颔首、浅浅的笑,让我顿时平静下来。因为我知道,您同我一样对这次家长会充满期待,对美好的未来充满向往。随后的表现我很棒,掌声中再次抬首,您轻盈一笑、满是赞许。哦,那天的您身着田园印花短上衣,搭配复古红带长裙,简简单单中飞扬着青春的活力,是如此的美丽如此的漂亮。

战争电影《我的战争》优秀观后感 第13篇

一部视觉战争大片

这是一部视觉战争大片,战争场面虽然不能跟二十多年前的《雷霆救兵》恢宏与惨烈相比,但四场战斗也是挺残酷的,气势与拍摄手法绝非充斥荧屏的脑残抗日神剧可比。毫无疑问,无论演员阵容,还是战争场面的声、光、影,本片完全够得上国产大片的水准。我看的是IMAX,很爽!

本片由香港人彭顺执导,与动作片大师徐克导演的《智取威虎山》相比,虽然有几个镜头依稀能看到徐克的影子,但显然不是徐克潇洒飘逸的武侠美学风格。相对而言,我更喜欢《智》剧的风格。

国产片仍然不擅长讲故事

国产大片从《英雄》、《十面埋伏》、《夜宴》和《无极》等开始,摄影技巧、场景设计达到了国际大片的高度,但故事情节却苍白无力,更不必说思想深度了。

本片编剧是大名鼎鼎的刘恒,但故事也讲得不算好,几个主要组成部分之间前后脱节,故事性不强。

军列入朝后在大桥上遭遇美军空袭,美机轮番投弹、扫射,旁边悬崖上暗堡里的机关枪又响了起来,士兵们像割草一样被放倒,还没走上战场就挨了一闷棍。我脑中马上出现《兵临城下》中新入伍的苏军士兵在码头上遭遇德军突袭的惨景,当然了,《兵》剧的场面要血腥、残酷得多。

部分细节经不起推敲

军列入朝遭遇空袭很正常,美军确实掌握了朝鲜战争的制空权,但大桥旁边的悬崖上出现联合国军暗堡就太了。一次战役是我军秘密入朝后突袭联合国军,二次战役后联合国军已退回三八线附近,美军可以空袭我军后方和补给线,但怎么可能在火车畅通的我军后方铁路线筑起暗堡伏击我军列呢?

第三场战斗是孙北川率领九连进占联合国军撤退后的小镇中伏被围,但不可思议的是孟三夏的文工队居然与九连一起进入该镇。虽然我不了解志愿军的建制,不清楚哪一级别的部队才有文工队,但文工队不属战斗序列,怎么可能跟着尖刀连进入最前线呢?为了表现孙北川英雄救美帮孟三夏排雷这一情节,连常识也不要了。

林则徐鸦片战争电影观后感 第14篇

多年前在某个已经消失的小众论坛上曾经和某人谈论过鸦片战争前前后后的一些事情,鉴于该网站的特殊性,当时参与者多是批评满清的无能与无知,批评林则徐的傲慢与“可笑”的言行。

然而求诸史料,毕竟不能截头去尾,满清固然无能,但是它的自我封闭,更多的原因并不是畏惧交流,而是没有需求。

也有很多人嘲笑林则徐以为鬼佬“一日不饮茶即便秘”这类言论,但是林看到了鸦片战争的根源,是鬼佬要借鸦片贸易之手扳回茶叶贸易导致的巨额逆差,而且林的“便秘论”如果联系上下文看也很显然是对鬼佬的戏谑。

研究评判历史,首先不能带入个人感情,其次不能带入现代观念,必须能站在当时的世界背景下看待问题。诸多人批评林则徐不了解对手,这是事实,但不是林则徐个人的错误,而且林在战争开始前即开始的《四洲志》编译工作,说明林认识到己方不足,并采取了(虽然不甚有效的)应对措施。而《四洲志》与后来风行东瀛的《海国图志》是什么关系,也无需多言。

所以纵观林则徐,他算不上国之梁柱,也不是应对鸦片贸易的合适人选,更称不上将才,但是他的头脑是清晰的,应对也不算失当。只是限于当时满清的愚颟腐弊,将任何人置于林的位置上,都是断然没有胜算的。

上一篇:课改下农村小学科学课的教学方法探索下一篇:《保险术语》知识竞赛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