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购买行为案例

2024-08-11

消费者购买行为案例(精选8篇)

消费者购买行为案例 第1篇

某产品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1、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完整过程一般包括以下7个问题(6W1H):

什么人构成购买市场?(Who)购买者(Occupants)消费者需要购买什么?(What)购买对象(Objects)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Why)购买目的(Objectives)是谁在进行购买行为?(Who)购买组织(Organizations)在什么地方购买?(Where)购买地点(Outlets)在什么时间购买?(When)购买时间(Occasions)用什么方式购买?(How)购买方式(Operations)

上述7个问题都包含以英文字母O开头的关键词,西方市场营销学家将这些决策归纳为研究消费者市场的“7O”研究法。

营销人员在制定消费者市场的营销组合之前,必须先研究消费者购买行为。例如,某照相机厂生产和销售照相机,营销人员必须仔细分析以下问题: 照相机的市场由那些人构成?

目前消费者市场需要什么样的照相机? 消费者为什么购买这种照相机? 那些人会参与这种照相机的购买? 消费者在哪些地方购买这种照相机? 消费者在什么时候购买这种照相机? 消费者怎样购买这种照相机?

2、影响购买决策的因素

3、参与购买决策的人

4、购买决策类型

5、购买决策过程

非处方药市场消费者行为分析

随着新的医疗保险办法的实施,药品分类管理办法的出台,非处方药品目录的公布,病人自主治疗意愿的增加,大量零售药店出现了,消费者从公开渠道及充足货源里购买非处方药物的机会大大增加,药品零售额快速增长,非处方药市场充满机遇。

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进入零售市场,希望通过广告和促销,建立自己的非处方药品牌,获得经济效益。在这一领域获得成功的关键是公司直接向消费者进行营销的能力,即制定有效的非处方药市场营销策略并付诸实施的能力

而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必须建立在研究消费者市场和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之上。消费者市场需要研究:谁是购买者;购买对象;购买目的;购买行为;购买时间和购买地点。购买者行为需要研究:购买者行为受哪些因素影响?消费者是怎样做出决策的?典型的购买过程

一、非处方药消费者市场

(OTC是Over The Counter的缩写,在医药行业术语中特指非处方药)OTC消费者市场要研究的内容包括:

1、非处方药的购买者是谁?(什么样的人构成某产品的购买市场?)

OTC药品的概念和特点决定了OTC药品的购买者是:成年人;有一定的疾病判断能力,能较为准确的判断病的类别和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的药品使用经验;在经济上有一定的来源,可以自主支配药品费用;文化程度高的人和医疗保健意识更强的人;工作节奏快的人

2、该市场顾客购买什么样的OTC药品?(目前消费者市场需要什 2

么样的某产品?)

消费者购买OTC药品因为治疗的疾病类别、制造商、品牌、价位、剂型、包装等的不同而存在区别;还因为是否进入医疗保险报销目录而不同

消费者对一个产品的把握一般有三方面的知识:有关产品属性和特征的知识,使用产品的积极结果或收益,有助于消费者满意或达到目的的产品价值

消费者对OTC产品的认识也一样,这三方面知识的结合形成了他们对OTC产品的认识。OTC产品属性:如包装外观、说明书、药品外观及开启的方便性、服用方便性、口感等。OTC产品利益:如疗效、副反应、起效速度及安全性等。OTC产品价值满足:品牌地位

进入医疗保险目录对于OTC药的推广很重要,调查显示:当消费者经常使用某种疗效不错的公费药变为自费药时,享受公费医疗的消费者中有近一半人会从公费药中寻找替代药,而不会自费购买这种药,只有近13%的消费者会自费购买这种药。目前的非处方药尚未受到公费报销的限制,公费报销品种目录中有不少是非处方药。研究表明,有2/3的非处方药是通过医生处方开出的,从而获得了医疗保险公司的补偿

3、该市场为何购买?(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

消费者购买OTC药品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治疗小病痛;方便;省时;节约费用

99%的消费者表示:他们去药店最主要的原因是得了小毛病,自己能够察觉症状并且判断缓解的程度。所以服用OTC药品是消费者治疗日常小病最常用的方法

患者使用OTC药对自身一些常见的、轻微的小病症进行自我药疗,大大节省了他们去医院排队看病、等待治疗的时间。同时,非处方药的市场销售价格比处方药便宜,因此消费者可以节约费用

4、该市场何时购买?(这类人购买某产品的时间)

OTC药品购买方便,无需医生处方就可以很方便的在药店购买。OTC药品一般质量稳定,保质期长,基本在两年以上,用于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购买量大的话,也不必担心过期变质,所以OTC药品消费者一般有疾病发生时去购买,或者方便时购买、顺便购买

5、该市场何地购买?(这类人购买某产品的地点)

购买OTC药品可以去:医院、药店;医疗保险定点的医院和药店或者未定点的医院和药店;连锁药店或非连锁药店;有品牌的、服务好的药店或普通的药店;平价药店;连锁药店;社区附近、或者医院的药店

对于享受医疗报销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必然选择医疗保险定点的医院或药店购买医疗保险目录中的OTC药品。关注价格的消费者或者购买长期用药的消费者宁愿去平价药房。医院附近的药店能得到更多的外配处方。注重药品质量的消费者更愿意去大型的连锁药店买药,药品质量有保证

6、(这类人购买某产品的方式,即他们喜欢如何购买)

7、是谁在进行购买活动

二、OTC购买者行为影响因素

影响OTC购买者行为的因素主要有:

1、文化因素

随着消费者文化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增强,对于预防疾病和身体保健逐渐的重视起来,特别是高收入阶层和中老年人对补充维生素、增强免疫功能、防病强身、改善生活质量的OTC药品的消费支出增加了。现在的中青年女性更舍得购买减肥和养颜的OTC产品

2、社会因素

消费者OTC购买行为受到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如消费者的相关群体、家庭和社会角色与地位。一些消费者会因为角色和地位因素,在选择非处方药时考虑品牌和药品档次

儿童和青少年的OTC药品消费主要受家庭中父母的影响,因为父母更有经验,他们在OTC产品的购买和消费方面父母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来说,父母是决策者。他们从父母身上可以学习到一些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将影响子女在成人后的OTC消费观念

白领阶层在选购OTC药品时,更倾向于知名品牌和声誉好的公司的产品,如合资药品,更倾向于价位高的药品

3、个人因素

消费者OTC购买决策也受其个人特征的影响,比如消费者对自己的病情变化的感知、对品牌特征的感知、对其它备选品牌的态度,特别是受其年龄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职业、经济环境、生活方式、个性和自我概念的影响

成年人,对病情判断力强的人,购买OTC药的可能性更大些;自我保健和自我药疗意识强的人、工作节奏快的人、不享受医疗费用报销的人、去药店购药的次数更多

许多慢性病患者如高血压、慢性胃炎、糖尿病病人等需要长期服药,这些患者在经过几次医生诊治和处方后,知道了自己的病情,知道该用什么药,这些患

者可能会直接去社会零售药店买药

4、心理因素

我国消费者的认识中,受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普遍认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小,许多中药在预防和保健方面作用显著,比西药更安全;中药在一些慢性病的治疗方面可能比西药更有效;中药的作用也全面,可以从根本上治疗疾病。一般的家庭中都会备有三七伤药片、红花油、健胃消食片等一些中成药。而在起效速度方面,普遍认为西药比中药见效快

三、OTC消费者决策

OTC消费者是怎样做出决策的?营销人员必须识别谁做出购买决定及做出购买决定的因素,购买者的介入程度和对品牌有效性的数目,确定消费者属于哪一种购买类型?

1、购买的角色

发起者,是患者,包括儿童、老人、男性、女性患者在内

影响者,家人、朋友、医生、药店店员、广告代言人等

决策者,指在是否买、为何买、如何买、在哪里买等方面做出完全的或部分的最后决策的人

购买者,实际采购人

使用者,实际消费产品的人

儿童药品的消费者是儿童,决策者和购买者一般是父母。家庭中,妻子可能帮助丈夫购买保健的OTC药品

2、购买的行为——与普通消费品购买决策类型

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和处方药相比,OTC药品具有安全性高、疗效确定、质量稳定、使用方便等特点,所以购买决策过程相对简单,消费者低度介入,显示出与其他日常消费品类似的购买特征。但因为同一治疗类别的非处方药品品牌众多,差异较大,表现在功效、价格、包装、公司声誉上的不同,因此消费者寻求多样化的购买行为

四、OTC购买过程

OTC购买过程由以下步骤组成:问题认识,信息收集,可供选择方案评价,购买决策和购后行为

1、问题认识

引起消费者购买OTC产品的环境:可能是疾病发作,产生不适的症状;或者疾病多发季节的即将到来,提前考虑购买OTC药品,比如夏季来临,购买治疗蚊虫叮咬的OTC药;或者受购药环境影响,比如设在超市药店的产品展示,药店的促销活动等会引起非计划购买行为发生

2、信息收集

OTC药品消费者信息来源有四种:个人来源,如家庭、朋友、邻居和熟人。商业来源,如广告、推销员、经销商、包装、陈列。公共来源,如大众传播媒体、消费者评审组织。经验来源,如使用产品

这些信息来源有营销人员可以控制的和不能控制的,有来自个人的和非个人 的。见下表1:

OTC消费信息来源

个人的 非个人的营销人员可以控制的 销售人员 媒体广告店堂布置、店堂广告促销包装

非营销人员控制的 医生店员消费者经验朋友,家人 出版物和行为媒介OTC药品营销人员应该通过媒体广告、店堂布置、店堂广告、促销和包装,以及人员推销等方式提供给消费者信息

另外,医生、店员、消费者、家人、朋友都可以传递OTC药品信息,所以在营销策划中要重视他们的作用

3、对OTC药品的评价

⑴评价因素

对OTC药品品牌的评价包括以下因素:功效、安全性、服用方便性、价格、包装、公司声誉等。综合评价高的品牌应该作为购买意图

⑵OTC消费决策关注品牌

北京新华信商业风险管理有限责任公司1999消费者购药行为调查研究结果,80%在购买前有明确品牌倾向。OTC药品多为治疗一般疾病的常备药品,如感冒药、止痛药、肠胃药、皮肤药等等,这些药品一般在生产技术上都比较成熟,不具有专利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而正因为技术工艺的简单,又使此类药品的生产厂家众多,市场上同一种OTC药品往往具有多个品牌,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因为消费者不具备辨别药品内在品质的能力,所以代表产品品质和信念的品牌成为消费者购买OTC产品的导向。在广泛决策制定期间消费者倾向于搜寻产品信息,所以用一种品牌促销来中断他们的问题解决过程相对容易。成功的OTC产品销售必须用消费品的营销手段建立产品品牌和促进产品销售

鉴于品牌对于OTC药品评价的重要性,因此除了医生意见和自身经验之外,广告实际上成为人们了解药品的重要来源和影响人们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4、购买决策

消费者在评价阶段可能形成某种购买意图而偏向购买他喜爱的品牌,然而,在购买意图与购买决策之间,可能受到他人的态度影响和未预期到的情况因素影响

专业人士具有左右OTC药品购买决策的能力

尽管OTC药品无需医生处方,消费者即可在药店购买,OTC药品越来越接近于一般消费品,但是药品毕竟是用来治病救人的,并且药品知识的专业性较强,还不是一种普及性知识,所以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OTC药品时,十分关注专业人士如医生、药剂师等人的意见。据美国Scott-Levin医疗保健咨询公司最近的一份调查,约有50%的病人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OTC药品。医生给病人的OTC样品也起着重要作用,有35%的病人在过去一年接受过样品,并且约50%的病人称他们自己将会购买同样的药品

店员与消费者进行交流是一个重要的市场营销战略。有调查结果表明:除了电视广告,药店店员对消费者购药的影响大于其它各种广告媒体。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店员向消费者推荐某种药品时,有74%的消费者会接收店员的意见,这表明

在药品消费中店员能起到很大的作用。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明确具体品牌的消费者中,当店员向他推荐其它品牌药品时占66%的消费者改变了主意,他们接受了店员的意见

5、购后行为

OTC药品都有很详细的使用说明书,消费者按照说明书文字就可以很方便的使用,而使用效果是否满意,是否有不良反应发生,首先取决于该药品的选择是否对症,如果购买的OTC药品不对症,治疗效果必然大打折扣,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如果药品选择对症,然后看产品本身的功效和不良反应,是否疗效好,起效快,而不良反应小

消费者如果使用OTC药品后满意,必然强化他的产品信念,会刺激下次的购买。他们往往会记下上次医生处方的药品名称,或者直接拿着药品包装盒,指名购买同样的产品

国家规定OTC药品使用说明书上要注明制药商的联系电话,目的在于及时得到不良反应的信息,这也是制药商提高售后服务质量的主要途径

总之,非处方药市场营销者只有在了解消费者行为的基础上,制定出使目标顾客的需要和欲望得到满足和满意的营销策略,才有市场成功开发的可能。

消费者购买行为案例 第2篇

人们的消费行为、购买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等因素的影响。

一、文化因素

文化是人类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美学、习俗、语言文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其他潜力和习惯的总称。文化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构成的,是一种历史现象的沉淀;同时,文化又是动态的,处于不断的发生变化之中。文化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第一,全体社会成员共同的基本核心文化;第二,具有不一样价值观、生活方式及风俗习惯的亚文化。

(一)价值观念

价值观念是指人们对社会生活中各种事物的态度和看法。不一样的文化背景,人们的价值观念相差很大。市场的流行趋势都会受到价值观念的影响。企业在制定促销策略时就应将产品与目标市场的文化传统尤其是价值观念联系起来。例如,美国人期望得到个人最大限度的自由,追求超前享受,人们在购买住房、汽车等时,既可分期付款,又可向银行贷款支付。而在我国,人们则习惯攒钱买东西,人们购买商品往往局限于货币支付潜力的范围内。

(二)物质文化

物质文化由技术和经济构成,它影响需求水平、产品的质量、种类、款式,也影响着这些产品的生产与销售方式。一个国家的物质文化对市场营销具有多种好处。例如,电动剃须刀、多功能食品加工机等小电器,在发达国家已经完全被理解,而在某些贫困国家不仅仅看不到或没人要,而且往往被视为一种奢移与浪费。

(三)审美标准

审美标准通常指人们对事物的好坏、美丑、善恶的评价标准。由于审美标准对理解某一特定文化中艺术的不一样表现方式、色彩和完美标准等象征好处起了很大的作用,所以市场营销人员尤其要把握和重视审美标准。如果对一个社会的审美标准缺乏文化上的正确理解,产品设计、广告创意就很难取得成功,如果对审美标准感觉迟纯,不但产品的款式与包装不能发挥效力,而且还会冒犯潜在的消费者,或者造成不良印象。

(四)亚文化群

每种文化之间有巨大的差异,在同一种文化的内部,也会因民族、宗教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人们的价值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标准表现出不一样的特征。亚文化通常按民族、宗教、种族、地理、职业、性别、年龄、语言、文化与教育水平等标准进行划分。在同一个亚文化群中人们必然有某些相似的特点,以区别其他的亚文化群。熟悉目标市场的亚文化特点,有助于企业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企业和市场营销人员务必加强对文化的研究,因为文化渗透于产品的设计、定价、质量、款式、种类、包装等整个营销活动之中。营销人员的活动,实际上成了文化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因而,他们务必不断调整自我的活动,使之适应国际市场的文化需求。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渗透、借用乃至文化变革,要求市场营销人员应具有理解和鉴别不一样文化的特点和不一样文化模式之间的细微差别的潜力,并对消费行为进行跨文化分析,从而真正把握不一样文化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及行为发展趋势。

二、社会因素

消费者行为亦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它包括消费者的家庭、参考群体和社会阶层等。

(一)家庭

家庭是消费者个人所归属的最基本团体。一个人从父母亲那学习到许多日常的消费的行为。即使在长大离家后,父母亲的教导仍然有明显的影响。

·夫妻的购买主角

·家庭生命周期

消费者行为深受家庭生命周期的影响,每一个生命周期阶段都有不一样的购买或行为型态,销售者有时能够生命周期阶段来界定其目标市场,并针对不一样的生命周期阶段发展不一样的行销策略。

(二)参考群体

一个人的消费行为受到许多参考群体的影响。直接影响的群体称为会员群体,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等主要群体和宗教组织、专业组织和同业工会等次级群体。崇拜群体是另一种参考群体。有些产品和品牌深受参考群体的影响,有些产品和品牌则鲜少受到参考群体的影响。对那些深受参考群体影响的产品和品牌,消费者务必设法去接触相关参考的意见领袖,设法把相关的讯息传递给他们。

(三)社会阶层

社会阶层是指按照必须的社会标准,如收入、受教育程度、职业、社会地位及名望等,将社会成员划分成若干社会等级。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往往有着共同的价值观、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生活目标,并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美国市场营销学家和社会学家华纳(W·L。Warner)从商品营销的角度,将美国社会分成六个阶层。既然每个社会都有不一样的阶层,其需求也具有相应的层次。即使收入水平相同的人,其所属阶层不一样,生活习惯、思维方式、购买动机和消费行为也有着明显的差别(见表1)。因此,企业和营销人员,能够根据社会阶层进行市场细分,进而选取自我的目标市场。

三、消费者个人因素

消费者购买行为首先受其自身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要包括:

(一)是消费者的经济状况,即消费者的收入、存款与资产、借贷潜力等。

消费者的经济状况会强烈影响消费者的消费水平和消费范围,并决定着消费者的需求层次和购买潜力。消费者经济状况较好,就可能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购买较高档次的商品,享受较为高级的消费。相反,消费者经济状况较差,通常只能优先满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需求。

(二)是消费者的职业和地位。

不一样职业的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与爱好往往不尽一致。一个从事教师职业的消费者,一般会较多地购买书报杂志等文化商品;而对于时装模特儿来说,漂亮的服饰和高雅的化妆品则更为需要。消费者的地位不一样也影响着其对商品的购买。身在高位的消费者,将会购买能够显示其身份与地位的较高级的商品。

(三)是消费者的年龄与性别。

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在生命周期的不一样阶段,相应需要各种不一样的商品。如在幼年期,需要婴儿食品、玩具等;而在老年期,则更多需要保健和延年益寿产品。不一样性别的消费者,其购买行为也有很大差异。烟酒类产品较多为男性消费者购买,而女性消费者则喜欢购买时装、首饰和化妆品等。

(四)是消费者的性格与自我观念。

性格是指一个人特有的心理素质,通常用刚强或懦弱、热情或孤僻、外向或内向、创意或保守等去描述。不一样性格的消费者具有不一样的购买行为。刚强的消费者在购买中表现出大胆自信,而懦弱的消费者在挑选商品中往往缩手缩脚。

四、心理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受到动机、知觉、学习、态度与信念等主要心理因素的影响。

(一)动机与需要

1、动机是推动个人进行各种活动的驱策力。动机是行为的直接原因,促使个人采取某种行动,规定行为的方向。

2、动机由需要而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是消费者解决他的需要问题的行为。

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需要,人们在生理上、精神上的需要也就具有广泛性与多样性。每个人的具体状况不一样,解决需要问题轻重缓急的顺序自然各异,也就存在一个“需要层次”。急需满足的需要,会激发起强烈的购买动机,需要一旦满足,则失去了对行为的激励作用,即不会有引发行为的动机。

(二)知觉

消费者被激发起动机后,随时准备行动。然而,如何许多则受他对相关状况的知觉程度的影响。

1、知觉是指个人选取、组织并解释投入的信息,以便创造一个有好处的个人世界图像的过程。知觉不但取决于刺激物的特征,而且还依靠于刺激物同周围环境的关系以及个人所处的状况。

2、知觉的特点??选取性

(1)选取性注意--人们感觉到的刺激,只有少数引起注意、构成知觉,多数会被有选取地忽略。一般来说,以下状况容易引起注意并构成知觉:

a·与最近的需要有关的事物;

b·正在等待的信息;

c·大于正常、出乎预料的变动。

(2)选取性曲解--人们对注意到的事物,往往喜欢按自我的经历、偏好、当时的情绪、情境等因素做出解释。这种解释可能与企业的想法、意图一致,也可能相差很大。

(3)选取性记忆--人们容易忘掉大多数信息,却总是能记住与自我态度、信念一致的东西。企业的信息是否能留存于顾客记忆中,对其购买决策影响甚大。

(三)学习

1、学习也称“习得”,指人会自觉、不自觉从很多渠道、经过各种方式获得后天经验。

消费者的学习过程中,以下几点个性需要关注:

(1)加强:购后十分满意,会加强信念,以至重复购买。

(2)保留:称心如意或十分不满,会念念不忘。

(3)概括:感到满意会爱屋及乌,对有关的一切也产生好感;反之,则会殃及池鱼。

(4)辨别:一旦构成偏好,需要时会百般寻求。

2、学习会引起个人行为的改变。

(四)态度和信念

透过实践和学习,人们获得了自我的信念和态度,他们又反过来影响人们的购买行为。

1、态度是人对事物所持有的持久的、一致的评价、反应,包括三个互相联系的成分:信念,情感与倾向。

2、态度的构成是逐渐的,产生于与产品、企业的接触,其他消费者的影响,个人的生活经历、家庭环境的熏陶。态度一旦构成,不会轻易改变。

液态牛奶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 第3篇

奶业是具有长久生命周期的基础性产业, 发达国家把奶业的发展水平作为现代农业特别是畜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畜牧业发达的国家大都有发达的奶业。而中国多年来一直是一个奶业极不发达的国家, 无论是奶类产量, 还是人均鲜奶占有量及人均牛奶消费量都很低, 与世界平均水平差距悬殊。1997年~2008年, 我国人均液态奶消费量增长了3倍多, 年均消费递增率到达了14%, 增速惊人。乳品企业如何引导市民增加对乳制品的消费、如何根据市场需求, 将乳制品潜在的市场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 经成为企业营销的重点。

本文从行为学的角度, 分析研究居民液态牛奶消费行为的特点、影响消费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 努力通过自己的研究为乳品企业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二、调研变量及样本的选取

本次调查的主要对象为购买液态奶的西安市区居民, 调查共回收问卷300份, 共回收问卷300份, 其中有效问卷268份, 问卷有效率为89.3%。调查问卷分别从乳制品消费基本情况、消费倾向、消费信心和消费信息获取等4个方面了解当前乳制品的消费情况, 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运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调查所收集到的各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从调研的结果看, 工人家庭成为消费主力, 知识分子家庭居第二, 其余各类职业消费趋于平衡。并且除了农民及失业人口受收入限制而消费量较低外, 其他职业的群体间消费量差异并不显著。数据表明有牛奶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中文化程度偏高, 具有一定的带动示范作用。

三、液态牛奶消费者调研统计分析

1. 消费者购买鲜牛奶的影响因素分析

(1) 消费习惯

在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 乳品及乳制品往往被看成婴幼儿的食物, 一旦过了婴幼儿期, 则应以其他食物为主才更有利于成长。另外由于体内的乳糖酶含量逐渐降低, 使得大部分成年人即不习惯牛奶的膻味, 也易出现乳糖不耐症, 从而导致他们不偏好牛奶。

(2) 收入水平

随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 牛奶消费量从1992年的5.5 kg/人增加到2006年的18.3kg/人。按家庭月收入分组与家庭月牛奶消费支出进行定序列关联交叉分析调查结果 (表1) 表明, 家庭月牛奶消费支出与家庭月收入有正相关关系。

(3) 营养知识

一般认为消费者的文化程度对营养知识的接受有一定影响, 即文化程度越高越容易接受牛奶营养知识。下面我们将月牛奶消费支出与消费者文化程度进行定序列关联交叉分析。由表2可知, 文化程度对牛奶消费支出有正向影响, 也就表明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也是影响牛奶消费的一个重要因素。

(4) 牛奶质量

乳品企业“风波”不断, 让消费者频频伤心, 食品安全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消费者一旦对牛奶质量不信任, 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牛奶消费。2008年居民液态牛奶消费量低于2007年的人均水平, 原因就是对牛奶质量的质疑, 担心牛奶不卫生、有药物激素残留、注水和有还原奶现象。调查显示如果提高质量, 将会有37.3%的居民增加购买。

(5) 牛奶价格

牛奶消费, 牛奶价格需求弹性因它对不同人群的重要程度或因牛奶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例不同而有所不同。调查显示牛奶消费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牛奶消费依赖度很强, 甚至是不可或缺的, 所以价格对他们的牛奶消费需求来说影响很小。这部分人主要是老、幼、病、弱、孕群体, 牛奶是他们的生活必需品, 所以其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对于高收入阶层来说, 牛奶支出只占其总收入的一个很小的比例, 因此其牛奶消费需求也缺乏价格弹性;而对除此之外的其他牛奶消费者而言, 牛奶的需求价格弹性相对大一些, 价格适中是购买牛奶的一个基本前提。

2. 消费者心理偏好分析

(1) 牛奶产品偏好分析

人们对牛奶产生偏好的各种因素影响比率调研结果见表3。由表3可以看出, 牛奶有营养、有益健康的优点已被广大城市居民所认识, 是人们喜爱牛奶的根本原因。

(2) 液态奶品种偏好分析

在不同包装的同种牛奶中, 消费呈现不同的偏好, 被调查者最常食用的乳制品种类依次是酸奶 (45%) 、常温奶 (31%) 、冷藏奶 (19%) 。分析认为, 酸奶、常温奶和冷藏奶消费是现在乳制品市场消费的主流。人们喜欢这些产品的理由是认为产品质量好, 价格便宜, 使用方便, 对其包装的样式内容、存放时间考虑不多。

(3) 牛奶产地偏好分析

由于牛奶属资源性产品, 人们认为其产地与产品的质量存在一定的关系, 城市居民消费牛奶较为注重产品质量和产品的新鲜程度, 对牛奶的产地存在一定的偏好。调查结果表明, 近90%的居民比较偏爱本地生产的牛奶, 尤其是本地的未加工鲜奶、袋装巴氏杀菌奶、袋装超高温灭菌奶。

(4) 牛奶品牌偏好分析

城市居民在消费牛奶时首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品牌, 对各种牛奶而言重要程度均超过50%, 并且通过对实际调查数据的分析, 当问及购买牛奶是考虑哪些因素时, 许多消费者回答购买伊利或蒙牛的, 因为就相信该品牌的牛奶。同时由于各品牌牛奶口味不同消费者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忠诚, 各品种牛奶的品牌忠诚度高达50%以上。城市居民消费牛奶的品牌忠诚度较高, 大多数居民经常消费某一品牌牛奶后, 会产生品牌偏好, 形成习惯消费, 很少转换品牌。

3. 消费者行为分析

(1) 牛奶消费时间

牛奶以其新鲜且营养丰富, 一直以来被人们当作早餐的最佳食品, 由于不易保存, 其他时间很少饮用。随着加工工艺的发展, 牛奶饮用时间更加宽广。具体数据见图1。

(2) 购买频率

据调查居民购买牛奶时, 针对不同品种和包装的牛奶, 根据其产品特点, 采取不同的购买方式。未加工鲜奶 (即散打生奶) 因保质期较短, 消费者基本是每天购买 (购买频率是86.1%) ;牛奶消费者喜欢整箱购买, 由于每箱规格不同 (有20袋/箱和12袋/箱两种) , 因此购买的频率多在两周内, 为40.2%, 一月购买一次的占26.4%。牛奶每次购买的数量和频率与家庭消费量和规模有关。

(3) 牛奶购买时间

居民购买牛奶的时间分布在全天, 各时间段购买情况见图2。对于各类牛奶而言, 在购买时间上没有显著特征, 说明消费者购买牛奶没有固定时间 (即没了就买) , 反映出牛奶购买的便利性。

(4) 牛奶的购买地点

调查显示在超市购买牛奶的消费者占大多数, 88.1%被调查者在大超市购买。此外, 不可忽视的是社区便利店也具有很强劲的走货能力, 很多消费者为了方便, 习惯在离家近的售点购买牛奶, 特别是牛奶的消费者。而送货上门这种销售方式尚未全面普及。

(5) 认知渠道

调查显示在电视广告和商场促销成了消费者信息来源的最主要渠道, 比例分别达到35%和19%, 其次分别为朋友介绍、报纸、杂志、广播等。对于购买频度高而且进入成熟期的液态奶产品而言, 电视广告和商场促销是最佳的选择。

四、结论

本文主要研究牛奶消费情况,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近年来, 城市居民中消费奶制品的人数呈明显上升趋势, 奶制品的消费群体逐年扩大, 奶制品消费量逐年上升, 奶制品正成为愈来愈多家庭经常消费的营养食品。预示着奶制品生产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这将为奶制品企业带来很好的发展机遇。

2. 牛奶品牌对人们的消费行为有很大影响。企业只有将品牌深入消费者的内心, 得到消费者的信任才能使品牌经久不衰, 这需要不断加深和刺激消费者, 使消费者对品牌有强烈的认同感, 从而提高品牌的美誉度, 提升品牌在消费者的口碑。

3. 收入、消费习惯、牛奶价格、家庭规模等是影响牛奶消费的主要因素。人均牛奶消费量随收入增加逐步提升, 随牛奶价格下降而相应增加, 以往消费牛奶的居民较易增加牛奶消费量, 同时家庭规模、家庭年龄也显著影响着居民的牛奶消费支出金额。

4. 消费者关注牛奶食品安全, 注重产品质量。牛奶加工企业以顾客的需求为导向, 注重加工技术的改进, 生产质量好、适销对路的牛奶来吸引人们消费。推进鲜奶标识制度, 加强监管力度, 避免无序竞争, 保障牛奶消费市场的健康发展。

摘要: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入, 中国的牛奶消费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消费结构和能力得到持续改善。本论文以辽阳市场为例, 主要从液态牛奶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入手。通过调查问卷方法分析了城市消费者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以期对乳品企业有所帮助。

关键词:液态牛奶,消费者,调研

参考文献

全程关注:消费者的购买行为 第4篇

90后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 第5篇

90后消费者是谁?

90后消费者,14-23岁,学生居多。他们讨厌墨守成规,喜欢多变、刺激和新颖的生活方式。与前几代人相比,他们的生活多了一种方式“网络生活”,他们在网络上写日志(博客)、聊天交友、玩游戏、购物„„生活中可以做的事情网络上都能做,在他们的生活中不能没有网络。他们有着同样的标签—个性、叛逆,他们主张打破一切,宣扬自我主义,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表达自己就好,向往动感、娱乐的生活,他们是娱乐至上的一代。90后消费者群体需求与喜好

90后伴随着高科技成长,对于高科技消费的热情度最高,90后是自主消费的一代,是科技消费族,他们出生于网络时代,天生亲近网络,对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非常熟悉,依赖性强,热衷于上网购物,网络是最精明和最专业的消费平台。90后注重消费的过程和内心感受,新生代消费者多注重产品和品牌中蕴含的可以营造他们感官体验的思维认同,调动他们内在的情感,如显示身份或阶层的象征,时尚与先锋,够酷够炫够好玩,潮流等。90后消费都乐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购买独特风格和符合自己个性的产品,而且持续不断的需要新锐的事物来装扮自己以凸显与众不同,表现出前卫、个性、新潮的消费行为,注重品牌,但不盲目追求品牌。90后喜欢搜集新鲜的信息,喜欢沟通和互动,网上购物成为他们SHOPPING最常去的地方。

比起80后,90后的青年男女往往更有张扬的消费主张和消费特点,他们可支配的收入明显增加,消费注重品牌,商品更换频率高,女生喜欢毛绒玩具、小饰品,习惯整套购买化妆品,男生喜欢DIY体育延伸商品。他们出手阔绰,喜欢尝试新事物,崇尚新奇消费,个性明显,具有超前消费的意识,不喜欢厂家直接的销售方式。他们对于品牌的认知度较高,注重品牌但不盲目追求名牌,重视品牌与自身个性的契合,也不排斥国产品牌,只要样子够潮有自己的味道就乐于购买。企赢营销认为,个性化营销有利于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培养品牌偏好和品牌忠诚。

90后消费习惯分析

90购物行为特征,其实质包括五个阶段:“认识需求、信息收集、评估方案、购买决策、购后行为”,虽然消费者也可能会越过或颠倒其中某些阶段,但这五个步骤是个完整的流程。很多营销专家对70、80年代的购物者行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时至今日,90后购物者

表现出了不同于前几代购物者的独特性。90后消费者有独特的思考方式和自我化的价值观念,有自己的见解和取舍,形成了独立、自我的个性特点,崇尚个性彰显,敢于标榜自我,乐于追求自己喜欢的东西,喜欢购买具有独特风格和符合自己个性的产品,而且持续不断地需要新锐的事物装扮自己以凸显与众不同,表现出前卫、个性、新潮的消费行为。

消费者购买行为案例 第6篇

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不断增加的价格压力,许多珠宝企业不得不采用降低成本等措施,以保证企业获得效益。但降低成本有可能造成企业资源紧张、削弱对未来的投资力,影响员工士气,这并不是个积极的办法。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者已成为市场的主宰。如何才能获得消费者的青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应该从分析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入手。

珠宝消费者作出购买决策,主要受文化、社会、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文化是人类欲望和行为最基本的决定因素,人们在成长过程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兴趣爱好和行为方式。做为珠宝消费者,都受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一个人所属的社会群体、家庭,及其所担当的社会角色等因素对其事物的看法和行为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因而对其购买行为也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年龄、职业、经济状况、生活方式、个性等个人特性因素是决定购买的重要因素。还需要了解消费者如何作出购买决策及具体购买过程。一般说,珠宝的价值比较高,消费者购买决策时间较久。较多的决策往往需要购买者反复权衡,多人参与决策。根据参与者的介入程度和品牌间的差异程度,消费者购买行为可分为四种。

一、习惯性购买:对于价格低廉、经常购买、品牌差异较小的商品,如K金产品、黄金产品。消费者不需要花过多时间进行选择,购买行为简单。消费者只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出于熟悉而购买。这类产品的企业可以用价格优惠、电视广告、促销方式吸引消费者试用、购买和重复购买。

二、寻求多样化购买:消费者特别注重价格,从而是不断变换所购商品的品牌。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对商品不满意,而是太看重价格。针对这种购买行为,企业可采用促销,同类产品的价格差异,鼓励消费者购买。

三、化解不协调行为购买:有些商品品牌差异不大,消费者不经常购买,而购买时又有一定的风险,所以,消费者一般要比较、看货,只要价格公道、购买方便、机会合适,消费者就会决定购买。购买以后,消费者也许会感到有些不协调或不够满意,在使用过程中,会了解更多情况,并寻求种种理由来减轻、化解这种不协调,以证明自己的购买决定是正确的。经过由不协调到协调的过程,消费者会产生一系列的心理变化。针对这种购买行为类型,企业应注意运用价格策略和人员推销策略,选择最佳销售地点,并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评价的信息,使其在购买后相信自己是做了正确的决定。

四、复杂购买行为:当消费者购买一件贵重的、不经常购买的、有风险的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产品时,由于产品品牌差异大,消费者对产品缺乏了解,因而需要有一个学习过程,广泛了解产品性能、特点,从而对产品产生某种看法,最后决定购买。对于这种复杂购买行为,企业应采取有效措施帮助消费者了解新产品性能及其相对重要性,并介绍产品优势及其给购买者带来的利益,从而影响购买者的最终选择。

在任何一种购买行为中,购买者的购买决策过程都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步骤:

1、引起需要:购买者的需要往往由两种刺激引起,即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企业应注意识别引起消费者某种需要和兴趣的环境,并充分注意到以下两方面的问题:一是注意了解那些与本企业的产品实际上或潜在地有关联的驱使力;二是消费者对某种产品的需求强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动,并且被一些诱因所触发。在此基础上,企业还要善于安排诱因,促使消费者对企业产品产生强烈的需求,并立即采取购买行动。

2、收集信念:一般来讲、引起的需要不是马上就能满足,消费者需要寻找某些信息。消费者信息来源主要有个人来源(家庭、朋友、邻居、熟人)、商业来源(广告、推销员、经销上、包装、展览)、公共来源(大众传播媒体、消费者评审组织等)、经验来源(处理、检查和使用产品)等。企业应对消费者使用的信息来源认真加以识别,并评价其各自的重要程度、以及询问消费者最初接到品牌信息时有何感觉等。

3、评价方案:消费者对产品的判断大都是建立在自觉和理性基础上的。消费者的评价行为一般要涉及产品属性(即产品能够满足消费者需要的特性)、属性权重(即消费者对产品有关属性所赋予的不同的重要性权数)、品牌信念(即消费者对某品牌优劣程度的总的看法)、效用函数(即描述消费者所期望的产品满足感随产品属性的不同而有所变化的函数关系)等问题。

4、决定购买:评价行为会使消费者对可供选择品牌形成某种偏好,从而形成购买意图,进而购买所偏好品牌。但是,在购买意图和决定购买之间,有两种因素会起作用,一是别人的态度,二是意外情况。也就是说,尽管二者对购买行为有直接影响,偏好和购买意图并不总是导致实际购买。消费者修正、推迟或者回避做出某一购买决定,往往是受到可觉察风险的。可觉察风险的大小随着冒这一风险所支付的货币数量、不确定属性的比例以及消费者的自信程度而变化,企业必须了解引起消费者有风险感的那些因素,进而采取措施减少消费者的可觉察风险。

消费者购买汽车的消费行为分析 第7篇

消费者行为并非不可捉摸的,通过精心设计和调查,消费者的行为是可以被理解和把握的,消费者行为虽然多种多样,但在这些千差万别的行为背后,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或特征。任何消费者行为都受人为的需要所支配,而人类的需要最终可以从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找到终极的源头。正是需要的共性决定了行为的共性,由此使我们对消费者行为规律的探索成为可能。消费者行为还具有可诱导的特点。消费者有事对自己的需要并不能清楚地意识到。此时,企业可以通过提供合适的产品来激发消费者的需要,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消费者的行为能够被影响的。企业可以通过其产品来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从而实现企业的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家用汽车,作为居民家庭拥有率很低的一种高档耐用消费品,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国家鼓励轿车进入居民家庭政策的出台,正在快速进入普通家庭。目前,城镇居民的家电等家庭耐用消费品已基本饱和,城镇居民消费正在从千元级向万元级台阶迈进。经过几年的购买力积聚,汽车已成为消费需求趋势之一。私人汽车拥有量占民用汽车的保有量比重迅速上升,说明我国汽车市场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居民个人已经成为我国汽车市场的消费主体,居民个人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成为支持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力量之一。

影响汽车私人消费市场购买行为的因素:

1、文化因素

(1)社会文化。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类生产的物质财富和提供的各种服务,也包括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等意识范畴。不同民族、不同社会,其文化内涵的差别很大。因此社会文化因素对汽车消费者行为有着广泛的深刻影响。

(2)亚文化。亚文化又被视作“文化中的文化”,有种文化都由若干更小的文化组成,它为某种文化群体带来更明确的认同感和集体感。亚文化群体的成员不仅具有与主流文化共同的价值观念,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就汽车消费者购买行为而言,文化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有时甚至是根深蒂固的。

(3)社会阶层。社会阶层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或在社会结构中所占据的位置。很显然,一个人的社会地们不同,其价值取向也是不同的。

2、社会因素

汽车私人消费市场的购买行为也经常受到一系列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主械有:参照群体、家庭、角色与地位。

(1)参照群体。参照群体是指对个人的态度具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群体。它可是一个团体组织,也可能是某几个人;可能是正式的群体,也可能是非正式的群体。参照群体是人们效仿的对象和行动的指南,在缺乏客观标准的情况下,个人的消费选择往往以群体的标准为依据。比如,几个相处较好的朋友就可能会都买一品牌的轿车。

(2)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有继承关系的成员为基础形成的一种社会单位。大部分的消费行为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在一个典型的现代家庭中,作为家庭成员的丈夫、妻子以及子女在购买决策中的角色各不相同。首先,夫妻二人购买决策权的大小取决于家庭生活习惯、内部分工、收入与受教育程度等。一般来说,在家庭的购买活动中,丈夫与妻子的购买参与程度因所购汽车的车型及品牌不同而不同,子女的影响力也不容忽视。汽车企业及其市场营销人员应认真研究特定目标市场特定目标市场的特定家庭模式,确定不同家庭成员在购买汽车产品中的影响力,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影响家庭成员的选择。

(3)角色与地位。角色是社会期望个人所承担的活动,每种角色都有相应的地位,它反映了社会对个人的综合评价。一个人在一生中会从属于许多群体,个人在群体中的位置取决于个人的角色与地位。一个消费者同时又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并在特定的时间里具有特定的主导角色,每种色色都代表着不同的地位身份,并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其购买行为。

3、个人因素

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受到个人因素的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年龄与生命周期阶段。从消费者个人的角度考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与所处年龄密切相关。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们对汽车产品的喜好也在改变。例如,年轻人汽车主械注重汽车的动力及速度,而老年人购买汽车主械注重汽车的操纵方便性和驾驶安全性。从家庭角度考察,其生命同期的不同阶段也影响消费的消费选择。

(2)职业。一个人所从事的职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他的社会地位,并直接影响他/她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行为。不同职业的消费者对汽车的购买目标是不一样的,例如,公司经理与其属下记分员所选择的车型及档次明显存在差别。汽车企业可以为特定的职业群体提供

其所需的汽车产品。

(3)经济状况。个人的经济善对其消费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它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们可用于消费的收入、对待消费与的态度及借贷的能力。尤其是汽车对一般人来说属于一种文档而用消费品,个人的经济状况达不到一定程度是不是可能购买汽车的;并且经济状况较好的人与经济状况一般的人所选购的有所差别的。

(4)生活方式。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活活方式表明它所选择的分配方式以及对闲暇时间的安排,一个人对汽车产品的选择实质上是在声明他是谁,他想拥有哪类人的身份。消费者常常选择这样而不是那样的汽车产品与特定的生活方式群体之间的联系。

(5)个性与自我观念。个性是指个人独特的心理特征,它使个人对环境做出相对一致和持久的反应。例如,有的人稳健保守,有的人则勇于冒险。个性不同会导致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差异,进而影响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品牌的选择。自我观念与个性有关,可以理解为自我定位,它对消费行为产生影响的一个重要是:消费者往往会选择与他们的个性及自我定位相吻合的汽车产品。另外,自我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对未来(如收入)的预期,从而影响其现在的购买决策。在汽车企业的营销活动中,应注重刚重产品一定的个性化特征,根据个性特征和自我观念的不同,把消费者划分为不同的细分市场,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

4、心理因素

除文化、社会和个人因素外,消费者的购买行为还会受到动机、知觉、学习、信念和态度四个心理因素的影响。

(1)动机。每个人在每个时刻都有许多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如口渴、饥饿等,也包括心理需要,如希望得到尊重、具有归属感等。需要只有强烈到一定程度才会转化为动机,动机是一种上升到足够强度的需要,它能及时引导人们去探求满足需要的目标。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解释了在特定了阶段人们受到特定需求驱使的原因,他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层次化的,按其重要程度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并且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并要求得到满足。这个理论完全适合于我国当前的汽车消费市场情况,有汽车购买动机的人,肯定是达到小康生活水平以上的人,即生活需要,如吃穿、住得到满足以后才可能去购买汽车以满足更高层次的需要。而购买汽车的人,也是根据其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所要满足的需要,选择不同的车型和品牌。决不能消费者购买汽车是为了满足其代步的需要,因此选择经济型汽车;而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较高的消费者,购买汽车的目的除了满足其人代步的需要外,更要体现其身份和地位,因此选择豪华型的轿车。马斯洛的理论可以帮助营销人员理潜在消费者的生活和目标,使营销人员更好地识别出消费者的需要,并及时矛以满足。

(2)知觉。一个受到动机驱使的人可能随时准备行动,但具体如何行动则取决于他的知觉程度。人们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刺激事物的,同样的外部刺激对于不同的消费者会引起不同的知觉,这是因为每个人感知、组织和解释信息的方式不尽相同。所谓知觉,是指人们收集、整理、解释信息,形成有意义的客观世界影像的过程。具体地说,人们械经历三种知觉过程:①选择性注意。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会接触众多刺激,但大部分会被过滤掉,只有少部分刺激会引起人们注意。例如,汽车厂商所做的汽车广告很多,但真正引起某一个即将准备买车的人注意的只有一条,因为这条广告,这位购买者可能会对该广告所宣传的车型作进一步的了解,很可能最终选择该种车型。②选择性理解。每个人总是按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接受信息,并趋向于将所获信息与自己的意志结合起来,即人们经常按先入为主的想法来接受信息。例如,当消费者一旦倾向于某一种汽车品牌时,即使他了解到该品牌车的某些缺点,也可能会无视这些缺点的存在,而选择该种品牌的汽车。③选择性记忆。人们往会忘记接触过的大部分信息,而只记住那些符合自己的态度与信念的信息。因此营销人员必须尽力吸引消费者的注意,把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例如,现在许多汽车企业在推出新产吕时,为了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留下一个好的每一印象,花费大量的精力,举办一些大型的公关活动或销售促进活动,如果活动组织得好,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将会取得较好的宣传效果,使消费都对该种车型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3)学习。人们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学习是指由于经验而引起的行为改变。人类的行为大多来源于学习,一个人的学习是驱使力、刺激、诱因、反应和强化等互相作用的结果。由于汽车市场营销环境的不断改变,新产品、新品牌不断涌现,汽车消费者必须经过多方收集有关信息之后,才能做出购买汽车的决策,这本身就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时,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消费和使用同样也是一学习的过程。汽车营销人员可以通过把汽车产口与强烈的学习驱使力联系起来,利用刺激性的诱因,并提供正面强化手段,来建立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要。例如,厂商通过汽车展销会、顾客联谊会、广告等措施来建立消费者对汽车产品的需要。

(4)信念与态度。人们通过实践和学习获得自己的信念和态度,他们反过来又影响着人们的购买行为。信念是指人们对事物所持的描述性思想。对于汽车企业来说,信念构成了汽车产品和品牌的形象,人们是根据自己的信念行动的,错误的信念会阻碍消费者的购买行动,汽车企业应通过促销活动来树立消费者对其产品的和品牌的信念。态度是指人们对某

些事物或观点所持的正面或反面的认识上的评价、情感上的感受和行动上的倾向。态度导致人们喜欢或不喜欢某些事物,并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模式。一般情况下汽车企业不要试图改变消费者的态度,而应该考虑如何改变自己的产品或形象,以符合消费者的态度。当消费者已经对某种汽车品牌产生良好印象时,汽车企业必须努力维护或提升这个印象,以符合消费者的态度。当消费者已经对栽种汽车品牌产生良好的印象时,汽车企业必须努力维护或提升这个印象,不能出现有损形象的事件,以免消费者出现否定该品牌的态度。由此可以看出,汽车的售后服务是汽车企业必须做的工作,如果售后服务工作做不好,将有损汽车品牌的形象,使消费者留下否定该品牌汽车的态度。

综上所述,汽车消费者的购买选择是文化、社会、个人及心理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汽车企业及营销人员在制定营销策略时,必须考虑到这些因素。

有项调查显示,在构成性价比的要素排序中,价格落后于使用成本和质量稳定性,仅列第三位。在影响消费者购车选择的诸多因素中,价格向来有着极高的敏感度,也有极高的媒体关注度。此次调查却排名第三,听着新鲜,仔细想想,却蕴含深意。

在汽车市场上,性价比这个词是厂家最先引用的,意在扭转消费者对价格的过度关注,建立起一个消费者乐于接受的判断汽车价格与价值的标准。但是,几年下来,虽然厂家从各个不同角度强调产品的性价比,但由于在构成要素上没有统一标准,性价比渐渐被厂家用滥了,也让消费者听厌了。结果是,一方面,厂家与消费者在衡量汽车价格与价值的标准上几乎完全对立;另一方面,消费者在各种各样的性价比面前无所适从。建立一个科学的性价比坐标系,已成当务之急。

性价比说起来复杂,理解起来其实也并不难。通俗点说,就是你买哪款车最划算。当然,这里的划算不只是车价最便宜,而且要在日后的使用过程中既省心、省钱,又能感受到先进技术带来的良好的动力性、操控性、经济性、安全性、舒适性,还能享受到高质量的服务,最后在旧车交易时能卖出个好价钱。看来,价格、使用成本、质量稳定性、技术先进性、安全性、服务、残值这七个要素,涵盖了组成性价比的各个方面。有了这七个指标,消费者在买车时也有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性价比坐标系。

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情境探讨 第8篇

关键词:情境,消费情境,购买行为

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精神享受成为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发生的重要目的之一。经济学专家对消费者生活方式也作了相当丰富的研究。研究表明, 在制定购买和消费决策过程中, 很少会像消费者认知模型所设想的那样直接形成某种态度。相反, 消费者获得信息、购买和使用时的情境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对最后的决策形成影响。

一、消费情境的含义

消费者行为发生时的情境因素是十分重要的。“情境”是一个心理学术语, 它是以环境因素为基础的、加入了人的情感和认知成分的一种比较特殊的环境。本书对情境的理解是:情境是以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为基础, 独立于消费者和商品本身属性以外的一系列带有情感因素的特殊组合。消费者情境, 是指与消费或购买活动有关的情境。有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表明, 情境因素的影响大概可以解释20%~45%的消费者行为。

消费者的反应和行为通常因情境变化而改变。比如, 一个原本不错的广告或店内摆设可能在拥挤的环境中就会变得无法吸引顾客, 一个极具说服力的广告可能对正要购买的顾客失去作用。

二、消费情境的构成

消费过程往往发生在四种广泛的情境下:传播情境、购买情境、使用情境以及处置情境。

(一) 传播情境

传播情境, 又叫信息获取情境, 是指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影响的诸如商品或商场有关信息的获取或交流的情境。对消费者来说, 有些信息是无意间获得的, 而有些信息是通过有意识的活动搜索得到的。据统计, 约有三分之二的购买决定是消费者到商店后才作出的。因此, 营销人员应尽可能地营造便于消费者获取各种信息的环境。比如, 营销人员可以试着将他们的广告放置在恰当的情境中;可以在商店的橱窗前或柜台上摆放上醒目且有吸引力的标志, 或者是把宣传说明书直接送到消费者手中等。

营销人员需尽量在消费者对产品感兴趣并乐于接受宣传时传递有效的信息。然而, 他们通常会发现要找到这种类型的消费者并非易事。例如, 想象如下情境中营销者在与你沟通时会遇到的困难:

你最喜欢的球队输掉了本年度中最重要的一场比赛。

明天将开始进行摸底考试。

你的室友只看悲剧节目。

你患了流行性感冒。

在炎热的下午驾车回家, 而汽车的空调却坏了。

(二) 购买情境

购买情境指的是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各种物理的、社会的及其他各方面的环境。购买情境同样能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孩子们一起购物比没有孩子陪同时, 妈妈的购买决定更易受孩子们的影响。缺乏时间, 诸如在中午下班时间购物, 会影响店铺的选择、品牌的选择以及你对商品价格考虑程度。从最基本的层面来说, 消费者是否处于“购买的状态”会影响他们的一系列行为, 其中包括对广告的反应、购物行为等方面。比如, 想像一下, 你在商店里闲逛和在商店里准备购买电冰箱, 行为会有多大的不同?

为了发展旨在提高产品销售的营销策略, 营销者必须理解购买情境是如何影响消费者的。例如, 在以下购买情境下, 你将如何改变购买一种饮料的决定?

你的情绪非常愉快。

一位好朋友说, “那种饮料会使你发胖。”

你逛的商店没有你喜欢的品牌。

你入店时看见付款处排有长队。

你与暗恋已久的人在一起, 想给其留下特别印象。

(三) 使用情境

在下面各种使用情境下, 你想喝什么饮料?

你完成最后一门考试后的当天下午。

同你父母共进午餐。

在一个寒冷并有暴风雨的晚上, 刚用完晚餐。

同一个你几年未见的朋友一起进餐。

当你感到伤心或想家的时候。

使用情景是围绕着产品的实际使用或消费的情境。营销者需要理解他们的产品适合或可能适合哪些使用情境。比如, 结婚典礼上收到的礼物与生日宴会上收到的礼物就很可能不一样。在对此有所了解后, 营销者才能传递适合消费者需要的信息。

研究表明, 这种针对使用情境的展开的战略对产品的销售会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 对营销人员来说, 有些产品营销人员能够直接控制消费情境。比如, 在餐馆或旅店等服务业, 消费者购买的主要产品就是服务和消费环境本身;而有些产品营销人员是无法控制其消费情境的, 比如对电视机的消费, 这种消费行为要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

(四) 处置情境

处置情境是指消费者在产品使用前或使用后如何处理产品或产品包装的情形。在产品使用前或使用后, 消费者必须经常处置产品或产品的包装。涉及处置情境的决策可能产生备受关注的社会 (环境) 问题, 同时也可能给营销者提供机会。如二手车市场、旧的服装店市场, 都是在处置情境下产生的。另外, 政府和环境保护组织为了鼓励社会负责的处置决定, 也需要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一些消费者认为, 处置方便应该成为产品本身的一项重要属性, 尤其在二十一世纪, 环境问题被人们重视, 某些消费者也许只购买那些易于回收的物品。通常, 处置一件旧产品一定是在购买新产品之前或同时发生。

在下面不同情境下, 你的处置决定有何不同?

在购物中心, 你喝完了一听灌装软饮料, 附近有一个垃圾箱, 但没有可回收的或不可回收的标志。

在课后你看完了一份报纸, 而你突然想起要赶去球场观看一场已经开始的篮球赛。

你和两个朋友喝完了软饮料, 朋友们将可回收的空罐扔进了附近的垃圾箱。

屋里已经有一箱子的饮料瓶, 卖给距家较远的回收部门, 可价值10元;卖给上门收废品的人, 价值5元。

如果将旧冰箱送给生活艰难的邻居, 将被接收;雇辆车或自己开车把它拉到垃圾站需花费五块钱。

三、小结

其实, 除了以上介绍的传播情境、购买情境、使用情境以及处置情境四种消费情境, 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可以不断发现总结其他更多的情境。随着经济不断的发展, 社会的积极进步, 人们的需求也会越来越丰富, 要求也会逐渐提高, 这四种消费情境也必须随着消费需求的不断丰富而逐渐扩充, 才能使企业的营销活动越来越成功!

参考文献

[1]、冯丽云, 孟繁荣, 姬秀菊.消费者行为学.1版.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4

[2]、霍尔金等著, 符国群等译.消费者行为学.10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3]、荣晓华.消费者行为学.2版.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

上一篇:高考英语听力话题词汇总结下一篇:孔子成功的名言警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