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诊化学考试选择题心得体会

2024-05-15

一诊化学考试选择题心得体会(精选9篇)

一诊化学考试选择题心得体会 第1篇

一诊化学考试选择题心得体会

二〇一四级二班

龙禹帆

在这次一诊化学测试中,我的选择题得了满分,深感来之不易。在此,首先要感谢化学老师薛老这一学期以来对于我的悉心指导和不倦教诲,感谢父母对于我的辛苦栽培与殷切期盼;下面,我就向大家分享一下在此次一诊化学测试中我对于选择题题目的心得体会。

一、勤练难题很重要,“缺啥补啥”

本学期半期考试时,我的化学测试中选择题错了六道题,扣了18分。那个时候我感到非常的羞愧,于是我开始通过各种途径寻找题目,挤出时间练习选择题,以此来提高我的选择题分数。最终达到了今天的效果。其实我认为多练题并不是为了达到一种形式,中考是不可能碰到原题的。练题是为了明确每道题它的考点是什么,它的评测重心是什么;出题老师不过就是通过各个考点来出不同题目,归根到底这些题目的本质都是一样的,那些出自相同考点的题目就更是如此了。所以,通过多练习各种题目,尤其是各种难题,就能明确出每道题它要考什么,我们甚至就可以达到“未见其题,先知其答”的水平!

二、请教老师如明灯,“多多益善”

向老师多多询问自己不懂得的知识点也可以帮助自己提高

第1页

成绩。有些时候如果碰上难以解决的题目,就拿我自己来说: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这一章节时,我对于选择题中的表格探究比较模糊,于是在一诊化学考前的那个晚自习一直缠着化学老师,直到自己完全能够解决这个题目之后才肯罢休。同时奉劝大家一句,不要害羞,认为自己找同学问问就能解决,不用“麻烦”老师——如果那个同学没有为你讲懂这道题目,那该如何是好?所以,主动向老师请教更能事半功倍!

三、相信自己第一感,“惊喜连连”

我以前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化学选择题写完之后重新检查时,“改正”了很多答案,可考后发现我的改前答案竟然是对的!所以最终导致很多题目失分。究其根本原因即是自己对自己不信任。所以在这次考试时,我本着“相信第一感觉”这一原则,对于选择题、填空题中不能确定的答案不加任何改动,可最终没想到这些未加改动的题目我都是正确的。所以说,同学们,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我们一定不能“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要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与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中考我们一定可以成功!

化学选择题是在化学测试中一项很重要的题目,它占据了整个卷面大概一半的分数。化学要想得高分,必须要在选择题上下狠功夫:勤练、勤问、更要勤思!我的化学老师有句话说得非常有道理:“想你会的,不要想你不会的”,所以要相信自己!虽然我这次名落孙山,没有达到考前定下的目标,特别是数学更是遭

第2页

遇滑铁卢式的惨败,但是我绝不气馁、绝不认输,我会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重拾信心,坚信任何困难都不能打到我勤奋的狮山少年!我们要一起共同努力、共同进步,为自己的中考打出响亮的一炮,创造自己的辉煌!

龙禹帆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三日

第3页

一诊化学考试选择题心得体会 第2篇

高三上期以来,在各科任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班在各方面都有所进步,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现就一诊考试和相关情况进行如下分析。

一、高三“一诊”考试成绩分析

二本上线人数人,本科上线人数人。线下10分以上人数为19人,总体说来,成绩略有下降。要达成我们2016年的高考目标,我们还要大幅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二、班级目前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法

从各科来看,数学、物理三主科并不占优势,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够,有畏难情绪,偏科现象比较严重。

1.加强与各位课任老师的沟通联系,尽量减少偏科现象,特别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既要重视,又要加强学生信心,坚定学习信念。

2.继续加强思想教育,转变个别学生的学习态度,切实做好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开展班会活动,带领学生对考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从学习方法和措施程度两个方面总结和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调整心态,分析自己的优劣,既不要放大自己的优点,也不能放过自己的缺点,并制定适合自身的学习计划与措施。3.以身作则,严格管理。越是高三,越是要抓紧,尤其是早、中、晚常规,晨读和午休尤其重要,是学生精气神的积蓄与爆发,是学生整个精神状态的体现。其次,像手机、作业等方面更是要严格要求,不能放松。

4.鼓励各班在大部分学生自愿的基础上进一步挖掘课余时间补缺补差。现在每天高三全科老师都会在办公室坐班,学生可以随时对上课没有听懂的问题进行深入询问,同时老师也会到教室巡视,应鼓励学生抓住时间,及时搞懂。

一诊化学考试选择题心得体会 第3篇

关键词:化学技能证;中职化学;实训教学

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经广东省教育厅批准,由广东省教育考试院主办,其中化学课程考试由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两部分组成,考生两项考试成绩均达到条件即可得到相应等级的化学技能证书,该证书可作为高职类院校招生考试的报考资格。操作技能考试采用考生按考纲规定的十五道实验样题中随机抽取(详见表1),并在考官监考下于规定时间完成实验操作,考官根据考生的操作情况按评分点分值评定成绩,每题满分为100分。

我校作为省教育考试院指定的化学科目操作技能考试考场,于上半年和下半年分别进行两次技能考试,并根据考试报名情况和时间安排,组织专业实训教师为考生提供十六个课时的考前操作技能培训。由于培训内容较多且难度不一、培训时间和地点安排非常紧张、考生数量较大且水平参差不齐,与平时上实训课有一定区别,培训难度可想而知,本文分享了三年来为考生培训得出的一些心得与拙见,希望能抛砖引玉。

一、确立目标,有的放矢

首先要明确的是,参加考前培训的考生,应该在实验实训课程和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基本的化学操作,了解一些常用的操作规范,具备一定的独立完成实验的能力,而不是对化学实验规范和常用的玻璃仪器一无所知、毫无头绪。另外很多考生会问多少分及格,这里就要向他们强调无论是操作技能考试还是理论考试,分数越高最终评定的等级就越高,应该以高分为目标。因此考前培训的目的是对考生的操作技能进行有效的强化,对考生平时做实验时不注意的操作细节进行必要的强调,对考生的一些错误的操作习惯进行纠正,提高其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二、突出要点,把握细节

要实现上述的培训的目标,首先要了解每个实验样题对哪些的操作步骤和细节进行考查和评分,并做好教学计划。同时,每个考核要点有相应的若干评分点,在评分表中一目了然,有的评分点针对考生在操作过程中是否有遗漏某些步骤,有的评分点针对考生的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规范,因此老师在培训前有必要对试卷和评分表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哪些操作细节是学生容易忽略的,哪些要点是学生在平时已经掌握得熟练的,哪些要进行重点强调和解释的,哪些操作失误或不规范的操作是比较普遍的,在培训的过程中给每道题分配20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完整的操作示范,同时有针对性讲解重点、难點,这样既能突出要点避免泛泛而谈,又全面涵盖每道题的操作过程。

三、明辨差异,破解疑惑

要注意提醒考生类似的题目之间的差异在哪里,到底是考核要点不一样,还是某些评分点不一样,比如前面提到的滴定管的题目,第十题和第十一题是需要滴加指示剂并对滴定终点颜色进行判断的,如果滴过量会被扣分,而与之类似的第七题和第八题虽然也是重点考查滴定的操作,但是区别在于没有滴加指示剂,即不要求考生对滴定终点进行判断。

四、纠正错误,正面激励

这一系列的教学计划,都是为了在课堂上留出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动手进行操作练习,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要指出每个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出现操作错误,要求考生对不熟练的、难度较高的题目要反复练习,尤其是一些基础比较差的考生,要多留意他们的练习情况,多辅导,多交流,不要留下误区和疑惑。另一方面要不断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学生树立信心。

结语

开展化学操作技能考试考前培训之目的,是为了让考生能更好地掌握考评内容,提高其操作技能的规范性和准确性,要清晰掌握每道题对哪些的操作步骤和细节进行考查和评分,授课时既要讲得精,又要讲得全,举一反三,破解疑惑,合理分配讲解的时间,留出充足的时间给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在练习过程中加强辅导,使学生不仅能通过考试,更能拿到高分。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育考试院.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技能课程考试大纲及样题:化学课程[M].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陈艳.无机化学基础[M].化学工业出版社.2014.

[3]龚拥政.浅议如何提高实训课的教学效果[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26).

一诊化学考试选择题心得体会 第4篇

一、总体情况分析

本次期中考试由于全市统一命题,网上阅卷可信度较高,市均分55.29,我校均分51.41,比市平低3.88,这体现了我校与绵阳的各大型学校的差距,同时各阶段成绩学生人数都较上期有所下降。生物优生情况是:A--114、B1--509、B21--718、B22--754、B23--865;其中有效优生情况是:A--

32、B1--290、B21--

524、B22--576、B23--705;同时和上期期末比,各阶段优生都有所下降。

二、整体存在的问题

年级中进入优生的人数不多,在面上没有为大盘作多大贡献。其主要原因是:

1、大量补习生的参考;

2、学生第一次参加高三大型考试,都很重视,不能正确定位自己,从而造成很大学生想考好,但事与愿违。

3、对理综时间安排,及试卷做题顺序安排都存在问题。

4、在平时教学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三、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1、最主要是不能正确理解理综

(1)、对自己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理综大概能得多少分,能否做完题;(2)、对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有对理综的取舍问题,即他们一定要丢一部分题,那到底丢哪些分啦,他们无法正确分析。(3)、在心理上没有真正理解到理综考试目的是要做完题,还是得高分。

2、其次审题能力不足

学生不能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审题能力不足,也一个较为是普遍的问题。现在无论是高考还是各地区大型考试理综,都有大量的信息,这些大家不很熟悉的信息学生一看就如当头一棒,以致后面都是不解题意,乱做一通,所以得分率很低,其实这些信息都是高起点低落点,最终都落实在教材中;同时在做题时,还有相当多的限制条件,让人防不胜防,总是在不经意间就错了,即使自己都懂也得分率低。如果考试时是老师给他读题、分析,他就大多能做了,所以学生都懂知识也未必能做题。另外还表现在学生读图、绘图和图文信息转换的能力较差,各类考试都有大量的图文信息转换的题型,学生就是不能正确观察,分析正确作答。

3、基础知识不够扎实 分析部分选择题和填空题的答题情况可以发现,学生对生物学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即使仅是记忆知识也有相当多的出错。如选择题第1、2、3题,填空题9、10题的部分题。

4、解题速度较慢,时间应用不合理

许多学生前面花的时间过多,以至于后面题目来不及做,该能得到的分数没有得到。

5、还有错别字多,不能准确作答。

四、后期教学措施

1、全面分析每个学生,分别找到他们存在问题,制定好后期教学的改进思路

2、正确引导学生理解理综

让学生平时多训练,在训练过程中总结出有一定的做题经验。根据理综各学科特点及不同学生的各科的情况,给学生分析、引导,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作答顺序,正确的时间安排。让学生在心理上上能正确的做到取舍,明白舍得来源有舍才有得,舍是为了更好的得的道理,让理综不是为了白忙活,而是为了得高分。

3、落实双基,把握主干,强化知识的加工和提炼,构建知识网络

(1)夯实双基是高考取胜的保证。(2)能力的考查离不开基础知识。(3)抓好重点知识、重点章节的复习,这是备考的重中之重。

4、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

高考对考生能力的要求日渐提高。在复习过程中要坚持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思想,更多地给予学生获取知识的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逻辑思维、概括归纳、分析综合等多种能力。在以学科主干知识为主线进行复习的同时,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能从多角度、多层面全面、完整地理解所学知识,真正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在这第一轮复习中,特别要重视教材重要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观点,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生产实践。

5、重视审题能力的训练

在一轮复习中要加强审题方法的指导,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强选题,注意对于知识情景的灵活转换,在教学中加强变式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

6、加强解题答题的规范化训练及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

高三上学期期末一诊考试总结 第5篇

首先,祝各位同领导,同事们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在过去的一学期,我所任班主任的高2012级14班,在一诊考试中,和其它班级一样,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一定的进步,被领导要求发言,要求谈点什么,心里甚是忐忑,因此,就回顾了整个一学期高三14班的发展历程,觉得百感交集。自从进入高三年级的第一学期,首先是来自各级领导的关心与帮助,使我能很快在班级管理方面进入高三年级应有的状态,全面分析,认真了解14班的实际情况,在很快的时间里制定出14班在整个一学期要达到的总体目标,书面提出要达到总体目标的一些具体策略,包括对班规班纪的增删,加减,对班风的高三常态化要求等等。

具体是和其它各位班主任们一样,在高三阶段,我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日常常规的管理,在学习,生活,思想上都提出了适合高三形势的要求,并通过各种有效手段和方法不断地进行引导,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高考意识,入室即静,入座即学的状态已蔚然成风,不到高考,决不放弃的思潮已成普遍现象。

回首已经过去的一年,其实真正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有两件事:一是14班各位科任老师们那种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崇高品质,让我感动不已,也让我们班的学生们感动不已,在14班,每一位科任老师都十分明显地具有班主任的意识,他们不仅仅只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他们随时都在用大爱之心去了解学生,去关爱学生,去影响学生,为了班级的发展,我的科任老师们随时都毫无保留地帮助我,一路风雨地走过了艰难而又难忘的高三第一学期,谢谢你们,我的科任老师们!第二件事,是整个年级的各位班主任老师在雷主任和牟主任的带领下,精诚合作,互通有无,亲如一家让我收获巨大,每一次学情分析,每一次经验交流,我都从各位班主任处学到了非常实用的东西,时至今日,我对于团结一致这四个字真的有了非常深刻的理解。

一诊已成历史,高考即将来临,如果说在过去一年里,我收获最大的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团结就是力量吧!

高三绵阳市生物一诊考试分析总结 第6篇

2011级绵阳市高三第一次诊断性考试在市教体局的领导下,通过市教科所的具体指导、精心组织和各个学校的积极参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校生物单科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同时也从本次诊断性考试中诊断出了不少的问题。

我校生物学科高三“一诊”考试后的一些反思和下一阶段的复习安排如下:

一、高三“一诊”考试生物学科的情况

我校生物学科在绵阳市“一诊”考试中取得了较好成绩,卷Ⅰ平均分27分,卷Ⅱ平均分21分,全卷平均分48分。卷Ⅰ平均分、卷Ⅱ平均分、全卷平均分均超过市平均分。

二、分析“一诊”,发现问题,明确方向

我校生物学科第一轮复习计划明年三月中旬结束,经过前阶段的复习后,大部分学生能在基础知识的掌握上,达到相应的教学要求,对于考查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实验方面的试题,得分率较高,但通过分析本年级一诊考试卷和成绩,我校本年级第一轮复习中存在以下一些不良现象。1.不重视第一轮复习的现象

少部分学生将第一轮复习看作平时新课教学的简单重复,只满足于对一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概念的掌握上,不注重知识点的内涵和外延、运用条件和范围、以及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和区别;通过第一轮前阶段的复习下来,虽然各个知识点能做到基本掌握,但仍然是孤立的、零散的,在解决综合题(如高考题)时失误比较多。2.不重视课本解读的现象

部分学生在复习中关注的重点不是课本上的基础知识而是复习资料,大部分时间忙于做题、核对答案、对疑难问题的提问上,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仍停留在高

一、高二的能力水平。对概念的理解仍然是想当然,在解决考查概念的变式题型时,错误率较高。3.解题能力不足的现象

在复习过程中,学生进行了大量的习题训练,做的题多,但对失误的地方不够重视,不清理巩固,不仔细的分析过程,只关注答案,出现相同问题或类似题型一错再错的现象,同时也暴露出审题不严,答题不规范等问题。4.答题规范化、正规化不够的现象

比如“一诊”考试卷中,学生不能准确理解题意,找不到题中的关键字词,不懂得从题干中或图表中提取有效信息等,导致答题不规范、文字表述不清晰、答非所问、条理混乱等,这些可能与我们老师平时强调规范答题的力度不够,细节的要求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5.综合训练不够、学生应试能力差的现象

进入高三,学生才第一次接触物理、化学、生物三科拼盘式综合到一张试卷中的测试方式。学生对考场上答题时间的安排,答题的先后顺序,难易题的取舍,总分意识等还缺乏全局观念。这种理科综合应试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我们从方法和技巧上不断给予指导和引导,还需要不断地通过适应性考试来训练,来吸取教训,来积累经验。6.部分学生存在轻视生物学科的现象

由于生物在“3+综合”的高考理综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少,语、数、外三科由高二的全卷100分增加到150分,物理学科由高二全卷的100分增加到110分,化学学科由高二全卷的100分增加到100分,而生物学科到了高三,不但没有增加分值,反而从高二的全卷100分减少至90分,所以,学生乃至家长潜意识地不重视生物这门学科,于是,学习就显得被动,花在生物上的时间也相对就少得多。又加之我校开设的生物学科的课时有限,高二和高三分别是每周开设三节课和四节课,我们都知道,生物科的内容多,任务重,每节课的课堂知识容量大,讲课的速度就不得不加快,况且我校每个班的生源差异较大,班额也大,教师上的班又多,客观上就导致对学生跟得不紧,也就导致有的学生没有跟不上,从而就更不重视生物的学习。

总之,分析一诊,我们发现了以上这些问题,也明确了在第一轮后期复习中的复习教学方向。

三、针对问题,落实措施,减少失误

针对“一诊”暴露出的这些问题,我校高三所有生物老师,认真的开了一个扎实的、务实的、深刻的学科分析会,每个教师都在认真分析了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答卷的基础上发了言。在会上再次强调并统一了高三复习的指导思想:立足高考,钻研高考命题特点与趋势,正确把握高考趋势,高考题年年在变,但考纲和大纲相对稳定,教材没变,而教材是依据之根本,很多高考试题高于课本,但一定都源于课本,所以必须强化课本在高三总复习,尤其是在第一轮复习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方式,精心编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学习资料,以能力立意,知识为载体,夯实基础,减少失误,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应试能力。结合“一诊”,特制定了详细的后期复习计划和落实的具体措施。

1、明确第一轮的复习任务。

按大纲、考纲要求,系统复习,夯实基础。按单元复习,既按全书每章节的顺序进行。把每个单元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规律让学生在高

一、高二所学的基础上,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突出重点,加深理解,攻破难点;在此基础上,再把重点相关涉及到的知识点前后联系起来复习,形成知识网络,拓宽拓活(夯实基础,落实知识点),使知识系统化,运用知识能力的综合化、实际化,将书变“薄”。复习时要把《考试说明》上对学生的五个能力要求贯穿落实.在复习中要切记“不要过快,要讲求实效;要避免“重练轻讲,重文轻图,重记轻能,重难轻易,重量轻质”等倾向;要避免第一遍复习跨度太大,喧宾夺主。第一轮复习是高考复习的基础、重点、关键所在,复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高考,应引起教师足够的重视。

2、正确处理“纲”和“本”的关系。

《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是中学生物教学的基本依据,也是高考生物命题的基本依据,“考纲”是依据教学大纲所编制的,它体现了教学大纲的精神和内容,但“考纲”又必须反应时代发展的变化,体现当今生物学科的特点,所以应正确理解其“遵循教学大纲,但不拘泥于教学大纲”这句话的精髓。复习时,要以“大纲”为标准去对照和理解“考纲”,注意“事在纲外,理在纲内”类型试题的训练,要明确重要的知识考点,正确把握学科内综合的“度”和能力考查的标准,充分发挥“两纲”的正确导向作用。

3、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题。

高三生物组全体教师在暑假的时候就进行了10套高考题的研究(近3年三套四川、全国高考题三套,山东、江苏近2年的高考题三套),并于高三年级开学第一次教研会上进行研讨,通过对高考题和考纲的研究,找出考纲微动、试题的变,考纲的不变、试题的变化,考点的不变、试题的变化。找准特点,把握要点,面对高考做到心中有数,复习有效。

4、复习过程突破“四个关键”。

(1)过基础关:通过第一轮复习,依据知识的发生发展规律,夯实“三基”,实现知识的有效积累。

(2)过消化关:通过记忆、理解、巩固,实现现有知识的有效储存。(3)过简化关:通过对知识的加工、整理,实现主干知识的信息转换和浓缩。(4)过优化关:通过寻找规律、整合联系、优化解题途径,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运用。

5、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让学生明白“坚强的自信心给人带来顽强的毅力,可以使人们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蔑视困难和失败”。

(1)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对教师充满信心。教师认真将每一节课上得精彩、生动、深入浅出、明白易懂,就能得到学生的信服。同时注意将许多新的信息、新科技、以及引起人们关注的生物学热点问题,融入到教学过程之中,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而且也可以引导学生自觉地去关心、留意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和生命现象,既丰富了他们的生物学知识,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生物课程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生物的信心。课堂上精心创设问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发表各自的见解,寻找问题的答案,让每个学生都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所以杜绝了思维偷懒的现象,使学生在每一节课都能全情投入,自然就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2)关心、了解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和稳定信心。

平时利用课余时间,多与学生谈心、聊天,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心理状态,甚至生理状态,及时给予关心、帮助,同时也通过接近学生,及时得到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和学好生物的信心,使学生稳步提高生物学科的成绩。

6、注重学法指导,培养主体意识,注重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形成学科知识网络,回归教材,从细节着手,提高解题能力。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最鲜明的特点是基础性和综合性,同时强调和重视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因此,夯实基础成为日常教学的首要任务,学科综合则为教学目标。认真完成本学科内的基本概念、原理的复习,并注重学科内知识的联系,抓住教材的主线,注重细节,加以梳理、归类和整理,并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有机整合,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结构,建立知识网络。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阅读理解题意的能力,书面表达的能力,图、表信息的准确收集和转化的能力,知识迁移的能力,临场应试的能力,科学实验的能力等。

7、注重知识与科学实验、生产实践的联系与应用。

与科学、技术、社会联系密切的情景材料,强化了知识的应用,突出了能力的考查。故在生物复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生物科技进展、社会热点、科学史中的经典实验、重大事件、生产生活实际问题等内容,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后面复习“遗传和变异”时,要注意与育种(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航天育种)、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和克隆等结合起来。

8、充分重视实验的复习,培养学生的实验解题能力。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要重视实验、实习等的教学,注重学科研究方法的传授。在实验复习教学中要求掌握大纲和教材规定的实验,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步骤,会控制条件,会使用相关仪器,会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解释实验结果并得出正确结论,能够根据要求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在此基础上重点培养学生四种能力:即图示实验观察分析能力、文字实验说明能力、过程实验补充能力、现象实验描述能力。我们只有在实验教学中教会学生一些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的原理、弄清实验中每一步骤设计的合理性、科学性的依据,懂得完成任何一个设计实验,都要注意三条基本原则:单因子变量原则;平行重复原则;设置对照原则。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设计、创新能力,才能使学生灵活而科学地答题。

9、我们备课组的一些具体的措施。

(1)复习时合理分配时间,回归教材,以教材为中心,详略得当,重点出击,构建知识体系,总结规律。

(2)统一教学进度,复习资料,包括课堂例题的选择,课后作业题的增删,绝不允许单干蛮干,做到共进退,发挥团队的强大作用。

(3)备课组各位老师分工明确。备课组长负责周末检测、月考试卷的安排和平时所用小练习的审核工作,其余的老师每2人一组编制课时复习资料,要体现主干知识年年考,非主干知识轮流考,力争做到重组真题,分类训练,举一反三。

(4)强化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和训练,认真做好试卷整理和收集,不折不扣的做好改错,将试卷复习少,教材复习薄,强化复习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每周必须检查一次改错本(或叫错题积累本),由各小组的组长负责抽查核实。

(5)根据学校所分目标任务,必须落实好人头工作,不论是采用作业的面批面改,还是课间的单独交流和沟通,都要建立人头工作档案,要提交名单,落实责任,最后还要考核。

(6)认真上好评讲课。组上每人必须上一堂组内公开示范课,加强交流和学习,配合学校教学技能大比武提升课堂复习效率,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本期12月份以前必须完成。

(7)认真做好月考试卷分析,开好组内月考分析会,成绩优异的交流经验,成绩较差的组内说明原因和情况。

一诊语文备考攻略 第7篇

“十大提醒’劭你征服“一诊”语文

一诊,是高考前的第一次演习,这里列出应对一诊语文考试的“十大提醒”,希望帮助同学们在考试中运筹帷幄,得胜而归。

1.合理分配时间,尤其要保证作文的写作时间

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对应的试卷总分也是150分,原则上1分钟的时间做1分的题目。阅读和写作两部分的时间必须合理分配,不能顾此失彼。许多同学往往是前松后紧,阅读部分做题太慢,时间花得太多,导致作文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一般来说,作文至少要保证在50~60分钟,否则就很难写好。

2.整体阅读,找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

文章的结构总是有章可循的,古今文章的结构一般都是总分结构。找到了文章的具体结构,就找到了作者的思路。中心思想是文童的灵魂,俗话说:“万变不离其宗。”有了中心,做题就不会“离题万里”了。

3.因文解题,据境释义

“理解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这类题,考生往往失分很多,主要原因是:生搬硬套“字典、词典义”,浅尝辄止确定“感觉义”,不会依文解题,据境释义。正确地把握“语境义”,一要了解词句的含义有哪些,一般来说,词句要确定它的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或产生的特定含义、临时意义和指代意义;二要懂得“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篇归一旨”。三要掌握“因文解题”的答题方法,这类题目一般都是“因文设题”,答案往往就在原文中,只要据文答题即可。

4.分析文章的标题

现代文中第二篇选文,大都是文学作品,阅读难度大,往往得分率低,直接原因是没读懂文章。读懂文章的办法很多,其中文童的标题千万不可忽视,它往往对文章的中心做了一些交代或暗示,或提示文章的体裁,或揭示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作者的写作思路,对解题也有一定的帮助。古诗词的题目也是如此。

5.语言运用试题的解答步骤

一要细读题干,认清指向。尤其要注意有几问,答题的角度和要求是什么,如不能把“简评”当“简述”,把“描写”当“说明”等。二要注意语言表达,观点要清,叙述要明。三要条理清楚,言简意赅。在“简”的前提下,千万不能丢失要点,影响表意的完整性。

6.名篇名句填空,先课内后课外

一要注意以诗文整句为主,散句为辅。二要注意落实名篇名段中的重点句,如主旨句、关键句、精彩句、描写句、哲理句等。三要注意分辨同音异义字。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幽”易写成“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暗”易写成“岸”等。

7.文言文翻译的“得分点”

一要注意“直译”,不能只求“大概”。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句句对应”。文言翻译题打分都是按“点”给分,“点”一般是重要的字、词和特殊句式,或通假字,或古今异义,或一词多义,或词类活用,或五种特殊句式等。愈是“难”的字、词、句,愈要“突破”,不要绕道而行。可谓“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8.作文打好“腹稿”

作文,考生一般都在最后完成,由于时间紧,心里急,看到题目不容多思考就下笔了。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建议下笔前先花2~5分钟,想一想题目怎样写?怎样开头?中间怎样展开?准备引用哪些事例?结尾又该如何收?做到胸有“成竹”,然后把自己的这些想法写到草稿纸上,以免“灵感”稍纵即逝。考场作文是急就章,当慢则慢,当快则快。构思要慢,下笔要快。可由“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打开思路,缩小写作半径。

9.学会“链接”平时的积累

看起来作文是限时之作,其实工夫在平时。怎样把平时的习作和积累的素材,合理而迅速地建立起“联系”,调动“千军万马”,为我“服务”,是一种机智。一要“链接”生活,二要“链接”书本,三要“链接”试卷,四要“链接”背诵,五要“链接”习作。作文材料,恰当而新颖的是“金子”,旧料“变新”的是“银子”,人云亦云者则是“石子”。写作时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勿忘我”,属于自己的,才是独特的。

10.注意字迹端正,卷面整洁

俗话说:字怕上墙。语文在网上阅卷,给考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卷面分不仅有1~2分,而且有时因卷面不好影响到作文的等第。文面如同人脸,给人的“第一印象”至关重要。考试所用答题纸的方格比平时的大,书写时不宜写满,可留三分之一的余地,字迹一定要端正清晰,连笔不能过多。

掌握解题方法,巧做选择题

在语文试卷中,不管是新课标卷还是全国卷,考查的基础选择题大都是在考查字词的读音、字形的辨析、实词虚词及成语的选用,句子是否有语病,语句的衔接排序等内容中选取。即将到来的一诊考试也必然沿袭这样的模式。

一些基础选择题在设题时都有一些规律,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能帮助你更快更准确地做对选择题。

一、了解字词含义,推断字音正误

字音题主要考查多音字的辨析。同一个字与不同的字组合时,会有不同的读音。很多同学在做题的时候经常无法分辨考查的字在这个词中该读什么音。除了平时多读多练、加强记忆之外,其实还有些小技巧去判断读音,这就是通过字词的字义去判断。大多数多音字是因为有多个词义才有多个读音,只要能了解字词的含义,基本就能分辨读音是否正确。

例1 (2012年江西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谥号(shi)

提防(dī)

花蕊(rǐ)

歃血为盟(chā)

B.熟稔(rěn)

nlc202309041618

青荇(xìng)

中肯(zhōng)

锱铢必较(Zī)

C.整饬(chì)

优渥(wò)

尺牍(dú)

无色无臭(xiù)

D.监生(jiān)

执拗(niù)

觊觎(jì)

孑然一身(jié)

解析答案为C。

A选项中“歃血为盟”中如果歃读(chā),可以理解为“插”之意.把“插”的字义代入成语中就无法解释,可以判断这个读音是不正确的。

B选项中“中肯”的中有两个读音,读(zhōng)的时候一般解释方位、范围,那么“中肯”就解释不通,可以判断为错误读音。

D选项中“监生”为错误读音,监读作(jiān)的时候,一般为“牢狱”或者“督察”之意.而这个意思不能与“监生”这个词解释,从而判断读音有误。

二、掌握字词含义,推断字形正误

字形的考查,其实就是考查同学们对字词的理解。中国的汉字大多数是会意字和形声字,相似的字,偏旁部首的不同也会使词义有很大的不同。同学们在做题时,只要把所给的字词进行进一步地解释,其实就可以判断字形是否正确。

例2 (2012山东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镶嵌 精萃 休闲装 轻描淡写

B.瑕疵 鄙薄 邀请赛 赔理道歉

c.怃然 琵琶 和稀泥 玲珑剔透

D.推辞 观摩 元霄节 伶牙俐齿

解析答案为C。

A选项中,“萃”是草字头,本意是草茂盛的样子,代到“精萃”中去理解,就说不通。“粹”有“精华”“纯粹”之意,从而可以判断“精萃”为错别字。

B选项中.“理”有道理之意.“道理”是不能“赔”的,但是“礼节”却可以。所以正确的应该是“赔礼道歉”。

D选项中,“霄”为“云”“天空”之意,指的是农历正月(元月)十五日上元节的晚上。那么就可以判断“元霄”为错误字形。

一、结合语境,辨析不同字义

正确选用词语,就是考查同学们能不能在语境中分辨两个词的差别。在做题时,准确理解词义是最基础的最有效和解题方式。

例3 (2012北京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下列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菜籽油含有亚油酸、亚麻酸、花生酸等三种人体的脂肪酸,还有油酸。籽油能

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还能促进肝内胆固醇的降解和排出,因此,对心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A.必须 抑止 防治

B.必须 抑制 防止

c.必需 抑止 防治

D.必需 抑制 防止

解析 答案为B。

“必须”的词性是副词,做状语,不能做定语。“必需”是动词,与“人体”形成主谓短语,做“脂肪酸”的定语。

“抑制”“抑止”的不同在于不同字的字义上,“止”有“停止”“阻拦”之意。“胆固醇在小肠的吸收”只能“抑制”。“治”有治理之意,“防治”指的是预防治疗,不能与“发生”搭配在一起。四、了解病句类型,培养解题思维

高考常考的病句类型一般有六种:①语序不当,②搭配不当,③成分残缺,④句式杂糅,⑤表意不明,⑥不合逻辑。

看到题干中有几个并列的词语或者相似的句式时,就要判断它们是否有语序的问题。在找不出病源的时候,就要对句子进行主干的分析,因为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句式杂糅等病句类型大多数可以通过划分主干分析出来。

例4 (2012四川卷)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B.近年来世界艺术品拍卖价格屡创新高,许多有眼光的国际大商人纷纷购买、收藏有价值的艺术品,希望以这种投资方式实现资产保值和增值。

C.1999~2011年间,我国造林6643.36万公顷,人工林面积位届世界第一,但是土地沙漠化、植被覆盖率和森林病虫害等依然十分严重,令人担忧。

D.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的大学生文艺会演,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与创造活力,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类歌舞表现了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

解析 答案为B。

A选项中“建造、设计、开发”三个动词,有动作的连贯性,语序应该是“设计、开发、建造”。

C选项中,“植被覆盖率”与“十分严重”无法搭配.

D选项中,“表现”与“民族团结和热情奔放”无法搭配。

把握形象,悟内在感情——例析古代诗歌阅读

我们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读什么?读感情。古代诗歌表达感情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直抒胸臆,另一种是借物咏}不。后一种是同学们要着重体会的。古代诗歌里,一切形象的塑造,都是为了表达感情;同时,诗人的思想感情,很多是经由形象来表达的。这些道理,不但应该懂得,而且要成为我们阅读古代诗歌的自觉意识,在阅读每一首古代诗歌中体现出来。

要确切把握诗歌中的形象、感情,以及其间的纽带“意象”,首先要读懂诗歌;或者说,把握住这几个梯次层进的要点,才能读懂诗歌,才算读懂了诗歌。

举一个例子,唐代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首句就有一个形象“幽草”。很多同学读诗时并不注意:诗人为什么只爱“幽草”?“上有黄鹂深树鸣”,黄鹂,羽毛那么漂亮,鸣叫那么悦耳,诗人却不爱它。当然是因为诗人身处社会底层,被人忽视,任人践踏,正因为与幽草同病相怜,所以才情有独钟。

nlc202309041618

“春潮带雨晚来急”,写的是自然的春潮晚雨,但也预示着社会的动荡,民生的不安。表达了什么感情?诗人既然关注到这一现象,当然有报效社会,拯救民生之心。可惜他没有机会——荒野边无人理会的渡口,一条船孤零零横在那里。这里倾诉的是一种怀才不遇,满腹牢骚的感情。与周边格格不入的横舟,是寄托诗人情感的意象;无人野渡,是横舟的处境;春潮晚雨,是大的社会背景。

下面我们尝试“泡”一首古代诗歌。

苏小小基

李贺

幽兰露,如啼痕。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松如盖,风为裳,水为佩。

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注]苏小小,南齐钱塘名妓,钟情于建康才子阮郁,但为阮家所阻,遂于忧伤中咯血而死,时年十九,葬于西湖畔西泠之坞。

从题目看,这是唐代诗人李贺对苏小小坟墓的吟咏。再通过联想和想象,泡开诗歌:

幽兰露——幽僻处兰草上的露水,应该是苏小小坟茔上的幽兰吧。

如啼痕——谁的“啼痕”?应该是墓主人苏小小的吧,人死了四百年,眼泪还没干。

诗人大胆想象,起笔不凡。这真是一首“长恨歌”啊。

无物结同心—没有什么物件可以连接制成同心结。谁和谁的同心结?当然是苏小小和阮郁的。

烟花不堪剪——因为烟雾笼罩下的花朵,无法剪下用来当做同心结的丝绦。

草如茵——坟茔周边野草茵茵。

松如盖——坟茔周边的松树摇摆,又像是车乘的顶盖。

风为裳—夜风织成清冷的长裙,鼓动摇曳。谁的长裙?苏小小的吧。

水为佩——露水凝结成幽凉的佩玉,晶莹闪烁。谁的佩玉?也是苏小小的吧。

简洁几笔,勾勒出主人公的形象。每位读者面前都会呈现一位江南女孩子的形象:清秀、憔悴、凄婉。

油壁车——一乘小小的油壁车,悄无声息。

夕相待——夜色中,久久的守候。谁在守候谁?应该是苏小小在守候阮郁吧。400年了,痴心不改,还在等候心上人前来迎娶。诗人安排了一场冤魂的婚礼。

冷翠烛——寒冷夜气包裹着小小的绿色蜡烛。

劳光彩——蜡烛的光焰微弱,难以照射到远处。

我们可以想象,诗人李贺,手执一柄小小的绿色蜡烛,借着如豆的烛光,照看苏小小的坟茔,看幽草,看墓碑,看凄迷的野草,看摇动的树冠,心潮涌动,泪眼婆娑。

西陵下——西陵,就是西泠,坟茔周边。

风吹雨——寒风吹着冷雨。我们也可以想象,那一只小小的翠烛,它那微弱的焰火,就如同墓中这位女孩子微弱的生命,如同她生命的全部寄托,在寒风冷雨中顽强抗争,苦苦支撑。

这样,我们可以进一步把《苏小小墓》译成现代汉语散文,用文字条理、固定思维:

在西陵坟墓间,幽兰上每一滴露水,都如同眼泪的痕迹。没有可以用作同心结的丝绦,因为凄迷雾霭里绽放的花朵,总是被无边的黑暗吞噬。绿茵茵的青草如毯,碧森森的松树似盖,风织成清冷的长裙,水凝为幽凉的佩玉。一乘小小的油壁车,夜色中一个凄清的身影静静守候。那翠色的烛光如豆,光影黯淡,幽幽闪烁。西陵坟墓下啊,寒风吹着冷雨……

那么,这首诗寄寓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呢?最表层的是,表达了诗人对墓中埋葬的女孩子苏小小的由衷同情,对这种坚贞爱情的高度赞佩。要理解诗人内在的感情,需要把握诗歌创造的核心形象。

第一处是“油壁车,夕相待”。诗人通过苏小小的形象,传达了自我的一份守候情结。至于李贺在守候什么,需要去研究李贺。每个人都有一份守候情结。像爱情是文学的永恒主题一样,守候也是文学的永恒主题。第二处是“冷翠烛,劳光彩”。被风雨寒气包裹威逼的“翠烛”,不仅是苏小小形象与处境的写照,也应该是诗人对自身形象与处境的诉说。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荫来——议论文中的过渡与衔接 焦文林

议论文写作的出镜率在高考中可谓居高不下,如果同学们在一诊考试中也遇到了议论文,那么这一篇文章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一篇好的议论文,除了其论点正确独到,论据充分典型外,还有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通过过渡与衔接,使语意连贯,从而达到文章如行云流水般晓畅自然。凡思路转折、层次变化时,都要安排过渡,都得讲究衔接。具体地说,在前段和后段之间,在上一层次和下一层次之间,要用一些文字有机地联系起来。常用的过渡方式主要有下列几种:

1.用词或短语过渡

议论文中的相关内容之间,可以用词语、短语的形式进行过渡。根据论述内容之间的关系,选择不同的过渡词或过渡短语。上文是具体分析,下文是得出的结论,那么,可用“如此说来”“由此可见”“不难看出”实现过渡;上文是正面论述,下文是反面论述的,那么,可用“但是”“然而”“不过”实现过渡;上文是原因论述,下文是结果的,那么,可用“于是”“所以”“因此”实现过渡。另外,时间词、序数词、方位词等放在段首,往往也起过渡作用。

2.用句子过渡

有时为了衔接上下文内容,用一两句话放在段落的开头或结尾来承上启下。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本文首段沉痛追述马克思的逝世,2段开头“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提出悼词的中心论点,3段紧承中心论点写马克思的第一个发现,4段开头“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写第二个发现,5段开头“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写马克思各个领域都有深广研究和独到发现。全文既根据逻辑事理组织安排材料,又使用大量过渡性句子,层次分明而又前后连贯,结构十分严谨。

3.用段落过渡

如果前后两个层次的内容都较复杂,层次之间的转折又很大,一般要用过渡段把它们衔接起来。过渡段一般比较短小,大多是一句话或一个句群。如鲁迅的《拿来主义》,先用第4段批判“送去主义”,接着另起一段说:“我在这里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我只是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此过渡段先总结上文,结束对“送去主义”的批判,然后引出下文,提出“拿来主义”的论点,这样,上下文的意思自然而然地连接了起来。

nlc202309041618

【实例借鉴】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江苏考生

人们点燃蜡烛,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唯恐惊扰蝴蝶,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

殊不知,我们一些看似微小的举动,影响了生命的安宁,惊扰了生命的平静。不打扰,不涉足,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

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星野道夫跋涉在自然之中,从涅瓦湖畔,到撒哈拉,到北极,他用摄像机捕捉自然最灵动的生命。他从不惊扰生命的安宁:不走近天鹅,不在麻雀窝中安装微型摄像头,永远穿着与自然颜色相调的衣服,静默地伫立、取景。他拍的相片总是那样和谐与安详。大师对自然有最深的爱,对生命有最深刻的理解,所以不惊扰,不忍心破坏那固有的安宁。

相比当下,许多野生动物园以保护动物之名将其圈养,自然保护区的熊猫被置于游客的闪光灯下,看似是保护,其实是对这些生物的环境、安宁的破坏。

我们总怀着一颗善心,去做一些实际上破坏生命安宁的事,看似微不足道、不会有影响,有时却是对生命最深的伤害。

对自然如此,对人类社会也是如此。

我想起柴静的《看见》。她去采访艾滋村的儿童,那些孩子们见到摄像头都躲得远远的,见到城里人总是流露出惊恐的神情。正如柴静所说:“闪光灯伤害了他们,我们的怜悯伤害了他们。”是的,这些生命需要的是让他们舒适的环境,是安稳的生存,是我们对他们最基本的尊重。

我们可以关爱,却不要涉足;给他们安宁,给他们内心的静与理解,这才是对生命最深沉的尊重。

莫惊扰,让生命安宁。

林清玄说:“我一直以为当时最缺的,一为从容,二为有情。”

对待生命,我们要从容,不惊扰,不惊吓。对待生命,我们要理解,要有情。真正有了爱,才会懂得尊重生命,让生命安宁。

下一次去山洞,莫点蜡烛吧,让生命得以安宁。

万物自在,和谐相依。

莫惊扰生命,让其安宁、恬静。

【技法借鉴】

开篇写“人们点燃蜡烛,怀着对自然、对生命的虔诚放轻脚步,唯恐惊扰蝴蝶,却实则造成对这些美丽精灵的惊吓”,以材料起笔,并能洞见其精神实质;紧接着,考生用短语“殊不知”轻轻一点,实现了文章由个体材料向生命的转变,提出“让生命处于其最自然的环境,才是对生命最大的尊重”的观点;“尊重生命,莫要惊扰,万事万物都有其舒心的环境”,用句过渡,引出了星野道夫捕捉自然和谐画面取景,从不走近,从不惊扰自然生灵的敬畏之心,从正面论述文章中心;再用“相比当下”的短语过渡,将内容反面,联系生活现实论述文章中心;在正反对比的思考中,深刻地表达了尊重生命,给生命以安宁,让万物得和谐的思想。

一诊化学考试选择题心得体会 第8篇

1.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被指私人圈占的成片土地。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加普遍。据此可知

A.均田制导致土地集中现象加剧B.北魏至唐朝前期政府不限制土地买卖

C.均田制未能杜绝土地兼并D.封建小农经济日益被大庄园经济取代

2.明代徐渭有一首题画诗:“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可见该配诗画作是

A.山水画,重视写实B.风俗画,刻画习俗

C.文人画,重视写意D.人物画,形神俱备

3.史载:嘉庆十年,御史何元琅上《请酌改军机处名目》折,称“军机处承办一切事务,与兵部之专司戍政者不同„„似应更改名目,以纪偃(停止)武之隆”。此事反映了军机处

A.与兵部的职能相互重叠B.已演变为一个综合政务机构

C.其地位特殊引起朝臣不满D.已成为国家最高军事机关

4.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本具有天生的特殊的世界主义性质”,“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建立了同“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新工业。其中“‘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挖掉了古老民族工业的基础”在近代中国的表现指

A.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B.家庭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业分离

C.中华民族工业产生D.中国社会经济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5.创刊于清咸丰年间的《上海新报》,其《本报谨启》称:“因上海地方五方杂处,各商贾或以言语莫辨,或以音信无闻,以致买卖常有阻滞。”出版报纸“贵乎信息流通”,“可免经手辗转后宕延,以及架买空盘之误”。以上可看出其创办的目的是

A.娱乐大众B.报道国内外大事C.宣传政治主张D.传播商业信息

6.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主要活动基地的关键原因在于

A.它是体制完备的新式大学

B.它是《新青年》编辑部的所在地

C.蔡元培推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D.陈独秀、李大钊在北大担任教授

7.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时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败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

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敌后战场成为抗日的中流砥柱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D.正面战场有力的打击了侵华日军

8. “采取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上述材料中所述“这一制度”指的是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制度B.建国初期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C.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体制D.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2012年成都旅游形象宣传片主题词:“快城市 慢生活——闲不住的休闲成都”。下列关于成都的表述,符合实际的是

A.富饶的川西平原孕育了成都人不思进取的闲散心理特征

B.休闲时可以参观成都境内以水文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

C.两汉时期,成都已经出现了繁华的夜市,生活节奏较快

D.成都地处内陆,自古至今交通不便,所以生活节奏很慢

10.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冷静而现实地写道:“中国和美国之间的关系,不需要——也不应该变成一种零和游戏(一方的收益以另一方的损失为代价)。”材料表明

A.美国应该承认中国的地位

C.中国是美国主要的竞争对手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D.美国已丧失了经济大国的地位

11.梭伦在抒情诗中表达了实行民主改革的原则:“我所给予平民的适可而止,他们的荣誉不减损也不增多:即使是对那些有财有势的人也一样,我不使他们遭受不当的损失。”在梭伦看来,政府应当

A.捍卫平民的权利B.兼顾平民和贵族的利益

C.维护贵族的利益D.抑制平民和贵族的要求

12.公元前453年,由三名贵族组成的罗马考察团前往希腊,经过近一年的考察,认为雅典的政治制度是“外观的民主,实质的独裁”。这种说法的主要理由是

A.雅典的民主制度是一种直接民主制B.广大妇女不能参加城邦的公民大会

C.城邦的实权掌握在少数奴隶主手中D.向雅典城邦纳税的外邦人无选举权

13.(24分)中产阶级指的是那些在社会资源的占有上处在社会结构中间层的阶级,他们对推动社会进步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雅典)最初是实行君主政体,以后让位于由九个执政官主持的寡头政治。这九个执政官是主要执政官,全部属于贵族。„„后来朝愈益民主化的方向发展。急速发展的贸易创造出一个强有力的中产阶级,他们同失去产业的农民联合,要求政治自由化。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梭伦寻求善世的真理。他相信,违背公正必然要扰乱公众的生活。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于是,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

——摘自(加)哈罗德·伊尼斯《传播的偏向》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权威的根基就被摧毁了”?(2分)并分析其积极作用。(2分)

材料二恩格斯在谈到商人时指出:“商人对于以前一切都停滞不变、可以说由于世袭而停滞不变的社会来说,是一个革命的要素”。春秋战国时期,“自由商人来到了这个世界,他应当是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起点”。

——《资本论》第三卷,第1019页

(2)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春秋战国时期“这个世界发生变革的”内容。(6分)

材料三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摘编自陈锋、张建民主编《中国经济史纲要》

(3)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代商业革命”的表现。(2分)

材料四徽商以儒商自居,经营致富后常常资助家人读书,据“中国第一状元县”《体宁县志》载:“明代徽州56万人口,书院多达54所。中国总计800多位状元中19位产生于休宁。”这些徽州人考取功名后,往往知恩图报,庇护徽商。

——摘编自纪录片《徽商》

(4)依据材料四分析与“状元”相关的选官制度是什么?(2分)请指出在这一制度影响下徽州人对经商、读书、做官三者之间关系上的认识。(3分)

材料五至鸦片战争,这个古老的国度不情愿地敞开了大门,中国地域人才分布,也有了新的坐标系。„„国学大师胡朴安评价说,“粤人好大喜新„„有能以新学说、新主义相号召者,倡者一而和者千,数日之内,全省为之相应。”

——中国新闻网《聚焦科学桂冠“江浙现象” 学者称仍能释放百年热量》

(5)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学大师胡朴安所说的这种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3分)并用至少两个史实论证他所说的历史现象。(4分)

14.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全球成为一个整体,中国人的全球意识也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8分)

材料一“中国”如“夏”,位于宇宙模式的中心,享有号令天下的最高权威;而周围各国如“夷”,位于这个模式的边缘,必须向“中国”臣服„„“诸侯用夷礼则夷之,夷而

进于中国则中国之”,文化作为区隔“夷”和“夏”的标准„„

——摘编自(宋)石介《中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对宇宙和世界体系的认识。(2分)这一认识指导下的对外交往的理念是什么?(2分)结合古代中国文明发展状况(可以从自然环境、经济、科技等方面思考)分析这一认识产生的原因。(6分)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清廷一些官员一方面出于对西方列强强权的义愤,力图解除不平等条款对中国的束缚,伸张自身的权益;另一方面,出于与西方国家办理外交事务的实际需要,这些官员逐渐认识到有必要了解西方在调整国际关系方面的法律原则、规则和规章制度。因此,力主将近代国际法引入中国„„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接受英、法、美、俄等国公使入京设馆。作为对等性的反应,1868年,清政府向欧洲派出了第一个外交使团。1877年中国第一个驻外使节也被派往伦敦,翌年,在欧美其他国家开始设立使馆。

(2)材料二和材料一相比,清政府的世界意识和外交理念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变化的原因。(4分)

材料三1949年3月5日,毛泽东说:“我们必须尽可能地首先同社会主义国家和人民民主国家做生意,同时也要同资本主义国家做生意。” „„《共同纲领》第57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在平等和互利的基础上,与各外国政府和人民恢复并发展通商贸易关系。”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说:“从明朝中叶算起,到鸦片战争,有300多年的闭关自守,把中国搞得贫穷落后,愚昧无知„„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这个苦头。闭关自守只能是更加落后于世界,落后于时代。如果不开放,再来个闭关自守,50年要接近经济发达国家水平,肯定不可能。”

(3)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代领导人共同的世界意识。(4分)两个时代与世界融合状况不同,毛泽东时代中国与世界隔离较久,邓小平时代加速融入世界,试分析原因。(8分)

选择题:CCBBDCDDBA BC13、(1)开始以财产取代血缘关系作为权利分配的标准。(2分)扩大了民主权利的范围,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2点各1分)

(2)分封制、宗法制瓦解,士阶层崛起;井田制瓦解,私有制发展;思想活跃,出现百家争鸣。(6分)

(3)突破时间限制和地域限制;出现最早的纸币“交子”。(2分)

(4)科举制。(2分)认识:经商收入可以为读书创造条件;读书可以实现做官的梦想,做官后的读书人对徽商可以提供庇护。(意思相近即可,3分)

(5)原因:列强入侵,门户开放;沿海地区商业超过农业,现代多于传统,喜尚新奇;办报纸、创学会,传播西方新思想。(3分)

史实:洪秀全以“拜上帝会”为名,一呼百应,掀起了太平天国运动;康有为呼吁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五权宪法等共和思想,全国追随者众,成为辛亥革命的领袖,后又提出三大政策,领导了国民大革命。(答出其中两例即得4分)

14、(1)中国是宇宙的中心,是世界的中心。(2分)

理念:夷夏观念下的朝贡外交(或礼番外交)。(2分)

原因:中国地处东亚大陆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下,对外界了解较少;自然经济(或农耕经济)为主导;科学技术和经济长期领先于世界,封建统治者形成盲目自大心理。(6分)

(2)变化:清朝统治者开始抛弃传统的“天下国家”(或天朝上国、或夷夏观念)意识,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外交理念。(2分)

原因:鸦片战争失败,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严重,民族自尊心严重受挫;为了解除不平等条约的威胁,维护国家利益,急需要了解近代国际外交知识。(4分)

(4)共同意识:都主张对外开放,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促进国家发展。(4分)不同原因:

毛泽东时代没有融入世界的因素:国际上两极格局,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国内:“左”倾错误影响中国发展进程。(4分,国际背景2点各1分,国内背景2分)

高考化学选择题命题技巧 第9篇

[关键词]化学选择题命题技巧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98

一、选择题的命制应体现其主要功能

高考命题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化后,高考的功能也从“你学到没有”转为“你会不会用”。试题命制技巧的把握应突出“怎么学”而不是“学什么”。选择题题型的主要功能有:体现知识特点,增大知识覆盖面,调控试卷难度和考查思维品质。因此,命制化学选择题时,应有少量基础题,适当常见题,当然,也可开发多样化题型,以确保试题适合考查多层次能力和对思维灵活性考查有独特功能。

【例1】(2013·江苏

)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中,甲、乙、丙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之间具有如下转化关系:

下列有关物质的推断不正确的是()。

A.若甲为焦炭,则丁可能是O2

B.若甲为SO2,则丁可能是氨水

C.若甲为Fe,则丁可能是盐酸

D.若甲为NaOH溶液,则丁可能是CO2

这是一道很不错的试题。本题考查了物质性质的转化关系和性质的应用,题目难度中等。本题主干知识突出,情境新颖,体现能力立意。考生若熟悉这些物质间的反应,很快就能正确作出选择。此题对一般考生而言,主要的思维障碍表现为:低层次的信息感知与加工水平,未能提取到量对产物的影响,即连续的氧化(还原)、多元酸与碱的分步中和,未能建立起看待物质转化的条件性和规律性的统摄思维。但是,若考生关注到物质转化关系,将选项对应物质依次代入转化关系,同样能作出正确的判断。

二、命制选择题应具备的特征

命制选择题要求具备全面性、简洁性、一次性、人文性和干扰性。一道好的试题,应能体现考试功能、反映学科特点。选择题应具备如下六个特征:1.符合命题规范;2.情景新颖真实;3.体现能力立意;4.突出主干知识;5.渗透学科思想方法;6.凸显知识价值。选择题题干应包括解题所必需的全部条件,选项可不再做条件上的论述,题干一般要求把问题交代清楚,表述准确、文字简洁,尽可能避免与答案无关的线索,题干与选项内容属于同一范畴,干扰项能反映学生的典型错误,正、误选项逻辑上也要与题干一致。

【例2】(2013·福建)

某科学家利用二氧化铈(CeO2)在太阳能作用下将H2O、CO2转变为H2、CO。其过程如下:

mCeO2太阳能①(m-x)CeO2·xCe+xO2

(m-x)CeO2·xCe+xH2O+xCO2900℃②mCeO2+xH2+xCO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过程中CeO2没有消耗

B.该过程实现了太阳能向化学能的转变

C.右图中ΔH1=ΔH2+ΔH3

D.以CO和O2构成的碱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为CO+4OH--2e-=CO2-3+2H2O

高考结束后,多数专家学者对此题抱怀疑态度。主要体现在,题干提供的两个方程式,因条件差异太大,事实上是两个不同的过程,而应答要求中提及的“其过程”让考生难以明确;另选项C和选项D,完全可避开题干作答,让人感觉到命题者命题的随意性。此题明显不具备选项的暗示性和排他性,选项与题干也严重不相匹配。

三、选择题的评析

化学选择题中有较多的知识属于了解和理解层次,所以应对命制好的试题要先进行全方位评析,作出必要的调整,以确保试题质量。(以例1为例)。

背景及来源——江苏2013年高考题。元素化合物是中学化学核心内容,概念原理的载体,高考试卷占15%左右。本题突出转化的条件性、规律性和化学用语等方面的考查,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命题立意分析——考查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考查学生分析解答问题的能力。试题呈现四种物质转化关系图,要求考生能通过转化关系的分析,提取概括出量对反应产物的一般性规律,并用氧化还原规律和酸碱中和规律来整体性看待物质转化的规律。

学生答题评析——考查的内容学生很熟悉,并注意到物质的分步反应与转化。解答时,学生常会将四种选项的物质逐一代入,这样解答不符命题者的要求,命题强调从转化观的视角看待物质的转化,从而掌握元素化合物研究的一般方法。

一道合格的试题,除满足上述基本要求及功能特征外,还应具备测试心理特征、适当的刺激情境和应答的规定等要素。

上一篇:[PK赛]关于老师的作文:我想成为一名老师下一篇:酒店客房部下半年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