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方案

2024-07-28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方案(精选8篇)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方案 第1篇

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方案

根据《兵团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提高培训工程实施力案(2011 一2015 年)的通知》的精神,上级部门安排,2名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来我校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为使这2位民族教师在学习期间扎实掌握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提高汉语授课能力,知道学校管理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根据八一中学领导的指示精神,制定本培训方案: 一、培训目标

1、基本掌握用汉语交流和汉语授课的基本技能。

2、知道所任学科《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掌握学科的知识体系,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

3、掌握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考试等。

4、知道班主任工作的基本要求的方法,能够利用周会课进行班级管理,基本胜任班主任工作。

5、学会开展学校的一些常规活动,比如:升旗仪式、少先队队会等。

6、了解学校管理工作,知道教务工作、教研工作、德育工作的工作范围和基本方法。

二、实施办法

1、责任落实

总负责:彭伯禄、李国龙、李贤良、徐京辉

具体负责:程新元、杨萍

学科负责:

1、李莉

品德与生活(马木提 努尔买提)

2、田建英

地理

(阿布里米提 米吉提)

2、学习落实

在培训期间必须读四本书:《如何进行教学反思》、《课堂观察》、《教学工作漫谈》、《英才是怎样造就的》,阅读两个评估细则《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细则》、《中小学德育评估细则》,并要求写出读书心得。

3、实践落实

1)、指导教师每天要督促检查所带民族教师的听课记录、笔记等,并进行批改和指导。

2)、指导教师对民族教师进行读书、读报指导。

3)、民族教师在学校必须用汉语交流。

4)、参加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每周至少听8节课,每周至少写二篇教案,每月写一篇培训体会。

5)、民族教师在听课、学习的过程中,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汉语水平主动向指导老师要求上家常课,有条件的还可上公开课。

4、时间落实

1)、9月——11月,学习听课阶段,学习《教学工作漫谈》、《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两本书,并写出心得体会; 学习如何写教案(纸质或电子的)

2)、12月——2012年1月,练习阶段:学习《课堂观察》、《中小学素质教育评估细则》两本书,并写出心得体会;每周安排2节课练习,指导教师随堂指导。

3)、2012年3月——5月,实践阶段:学习《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中小学德育评估细则》两本书,并写出心得体会;每周安排2节课进行教学实践。

4)、2012年6月——7月,总结阶段:民族教师写出《学习体会》,指导教师写出《鉴定报告》,义务部教研室将相关培训资料整理归档。

农二师八一中学

2011.8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方案 第2篇

根据《xx县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实施方案》xxx发[xxxx]xx号文件要求,结合我x实际,现就进一步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养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决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二十字”好干部标准和民族地区“三个特别”政治标准,按照地委“四个方面”基本要求,把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思想认识和落实总目标实际表现放在第一位,作为衡量干部是否称职、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尺。坚决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工作的各项要求,努力造就一支德才兼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坚定地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二、主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镇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素质;做好少数民族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工作,坚持“双培养、双带动”,积极培养优秀年轻的少数民族干部进入“村两委”班子坚持从实际出发,抓好基础教育,培养更多的适应民族聚居村队建设需要的人才;深入宣传贯彻“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加强汉族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的团结合作,调动各民族干部的积极性,共同为我镇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具体措施及责任分解

(一)健全工作机制。坚持把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纳入我镇干部队伍建设规划统筹考虑,对少数民族干部的比例、构成情况进行专项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培训和使用的计划和方案,初步形成规划引领、源头建设、素质提升、实践锻炼、选优配强等制度体系。镇村两级、统战、民宗部门密切配合,定期不定期召开会议,就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工作交换意见、协调沟通,形成良性互动的工作机制。

牵头领导:xx

具体负责人:xx

负责部门:党建办、统战、民宗部门

完成时限:20XX年开始实行,20XX年初见成效,长期坚持。

(二)拓宽干部来源。进一步落实县委关于少数民族干部选拔培养相关工作要求,在上报招录公务员计划时实行部分岗位面向少数民族定向招录,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时注重考虑少数民族比例,优化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学历、专业、年龄等结构,适应镇村实际需要。

牵头领导:xx

具体负责人:xx

负责部门:党建办

完成时限:20XX年开始实行,20XX年初见成效,长期坚持。

(三)拓展培养渠道。坚持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同步推进,举办镇村少数民族干部、后备干部培训班,每年至少将机关少数民族干部和村级后备干部轮训一次,积极沟通相关部门,有计划地推荐镇、村少数民族干部参加县党校培训和争取外出学习的机会。充分利用农牧民夜校学习,强化国语教育,在落实工作的同时,积极发现政治立场坚定和学习领悟能力强的“好苗子”。加大镇机关少数民族干部下村队锻炼力度,积极选派少数民族干部参与驻村、驻村管寺等工作,特别优秀的直接委以重任,担任村队第一书记,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干部综合能力。

牵头领导:xx

具体负责人:xx

负责部门:党建办

完成时限:20XX年开始实行,长期坚持。

(四)重视年轻干部培养。

认真贯彻上级党委有关少数民族干部培养选拔的规定,将优秀年轻少数民族干部推荐进入培养计划,重点掌握,跟踪培养。大胆使用、同等使用年轻优秀少数民族干部,有计划地选派年轻优秀少数民族干部到“急、难、险、重”四个一线经受磨练,到上级对口部门跟班锻炼。

牵头领导:xx

具体负责人:xx

负责部门:党建办

完成时限:20XX年开始实行,长期坚持。

(五)监督与关爱并重。通过领导下访、谈心谈话等渠道,多方面掌握少数民族干部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情况,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同时,对少数民族干部开展经常性跟踪了解,实施敲醒警钟,发现问题及时提醒、纠正,确保少数民族干部在组织的关爱中健康成长,不断成熟。

牵头领导:xx

具体负责人:xx

负责部门:党政办、党建办

浅析少数民族干部创新能力的提升 第3篇

一、提升少数民族干部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我们党90年的奋斗史、新中国60多年的建设史, 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史, 就是一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历史。

1. 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干部创新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 涉及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 是一场影响深远、范围广泛的社会变革。领导和实施这样一项伟大的系统工程, 就要求我们各级干部不断提升创新能力, 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 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 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 紧密结合社会生产力的最新发展和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的实际, 紧密结合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 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 不辱使命, 不负重托, 切实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改善民生的历史任务落到实处,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2. 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干部创新能力是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的需要。

2007年国家民委统计数字显示, 我国共有少数民族干部291.5万人, 占干部队伍总数的7.4%, 全国县处级以上干部中, 少数民族干部有4.5万人, 其中地厅级干部占8.4%, 县处级干部占90%。建国以来, 我国少数民族干部数量上成倍增长, 质量上也有很大提高, 并在各条战线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国家的繁荣昌盛和各民族的团结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干部的要求相比, 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东西部经济差距的新任务相比, 与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相比, 仍有较大差距。因此, 当前要把尽快改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 培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少数民族干部队伍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 以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3. 全面提升少数民族干部创新能力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

少数民族干部生长在本民族的土壤中, 他们了解本民族的历史, 懂得本民族的语言、风俗、宗教, 能够充分反映少数民族的意愿和要求, 在处理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的关系问题上, 在解决少数民族的各种问题上, 他们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江泽民同志指出:“只要我们有一批具有马列主义水平, 有高度的政治觉悟, 又有很好的文化科学知识的少数民族干部, 在处理民族和宗教问题上就会顺利的多。”这段话指出了少数民族干部在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特殊的作用。历史和现实的发展也无数次地揭示了这样的道理, 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维护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 必须有一支具备较高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水平的高素质的少数民族干部队伍。

二、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少数民族干部队伍的现状来看, 由于少数民族的生活环境和民族地区的生产生活方式所决定, 少数民族干部具有一些阶段性特点, 他们思想比较封闭, 观念比较保守, 在思想观念上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不相适应。

1. 不敢创新, 机遇意识不强。

不敢创新突出表现在:不敢追求突破, 改革创新的魄力不够;不敢突出重点, 有所作为的胆识不够;不敢剖析自己, 自我否定的勇气不够。当前,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支持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 加大贫困地区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国家相关部门帮扶少数民族地区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等等。这些机遇千载难逢, 但部分干部在机遇面前, 未能积极而为、主动争取。一些干部习惯于“机械”地等待中央、自治区相关文件出台;习惯于等红头文件和领导指示;习惯于拟写各类报告向上级请示拨付款项帮助解决困难;习惯于一般性的工作思维, 单凭老方式、老办法想问题和做工作, 思想保守, 工作缺乏主动, 不敢为人先。以致于眼看着机遇与自己擦肩而过, 错失了许多发展的大好时机。

2. 不愿创新, 责任意识不强。

不愿创新突出表现在:不愿横向比较, 见贤思齐的意愿不强;不愿改变现状, 自己创新意愿不强;不愿自下而上, 自主创新意愿不强。有的干部对自己肩负发展的责任意识淡薄, 满足于工作上过得去, 生活上过得舒服, 甚至缺乏应有的敬业精神, 还存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一些干部孤立地, 片面地看待工作中存在和即将发生的问题, “只见树木, 不见森林”;一些干部在工作中过多地强调历史的、自然的客观原因, 缺乏穷则思变、后来居上的信心和勇气;一些干部对上级领导来检查工作时摆摆样子、做做表面文章, 下乡进村开展工作时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一些地方和部门, 上面开会, 下来还是一个会, 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精神的现象普遍存在, 督促检查落实不到位。

3. 不会创新, 加快发展的意识不强。

不会创新突出表现在:照搬照抄, 简单模仿;弄虚作假, 以假乱真;主观独断, 脱离群众, 长官意志。改革开放30多年,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一部分干部于是出现了安于现状、满足现实的情绪, 不能科学地看待和认清民族地区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做“井底之蛙”;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到任一方后, 只注重维护稳定, 力求工作不出差错、不出乱子, 孤立地奉行“保持稳定也是政绩”的观念, 创造性开展工作少;一些干部缺乏超前思维、长远眼光和进取意识, 不能用大思路、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谋划工作。

三、提升少数民族干部创新能力的途径

提升少数民族干部创新能力, 必须从优化创新环境、树立创新理念、加强学习培训三个方面给力。

1. 优化创新环境, 破解不敢创新。

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 注重发扬党内民主, 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落实党员的主体地位, 维护党员的民主权利, 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 使党内民主意识普遍提高, 党的创新活力不断增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思想、创新精神。要坚持正面引导, 加大宣传力度, 增强全社会的创新意识, 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 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社会的开放性和竞争活力, 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要挖掘和树立善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先进典型, 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 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倡导创新的浓厚风气。要大力宣传各领域各方面的创新成果, 广泛调动全社会创新的积极性, 进一步激发广大干部的创新热情。要客观公正地对待创新过程中的失误与代价。要出台一些对少数民族干部的保护政策, 对创新与探索中的失误与代价, 要客观对待, 公正评判, 持理解、宽容的态度, 允许探索与实验, 允许失误和改正错误, 正确的要充分肯定。要为少数民族干部提供一个鼓励和支持创新的宽松环境, 树立“非创新无以发展、不进取无以作为”的观念, 克服求全责备的狭隘意识和保守心理, 使广大干部的创新活动获得广泛的社会心理认同, 得到广大群众的普遍支持。各级党委要把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作为衡量和使用干部的重要方面, 促使那些有创新思路、有创新本事、有创新办法、有创新业绩的干部脱颖而出。要进一步转变选人用人观念。在干部选拔任用中, 要破除偏见, 转变观念, 大胆使用创新型干部, 对特别优秀的创新型干部要敢于破格选用, 不搞按部就班。对那些创新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创新型干部, 要优先提拔使用。要进一步细化选人用人标准。要在认真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 坚持任人唯贤、德才兼备的基础上, 把是否具备创新能力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保证把创新型干部选拔到合适的岗位上。要把干部的创新工作情况、创新实效作为干部考核述职的重要内容, 作为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要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要加大一些重要岗位干部的公开选拔力度, 使具有较强创新能力和鲜明个性的干部脱颖而出。要全面推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 打破平衡照顾、重资历的传统思维定势, 充分调动干部创先争优的积极性。要积极推行少数民族干部轮岗交流工作, 根据不同层次干部的特点和不同岗位的专业素质要求, 有针对性地确定轮岗交流对象, 努力使更多的创新型干部在不同的岗位上经受锻炼。

2. 树立创新观念, 破解不愿创新。

创新首先应该是观念创新、思维创新, 没有思想观念的创新, 其他方面的创新就无从谈起。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 凡是思想保守僵化的民族, 肯定是没有生气和前途的民族。凡是生机勃勃的民族, 也必然是思想开放活跃的民族。改革开放以来, 只有自觉地从那些不合适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 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形成全新的思路, 我们才能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要继续解放思想, 着力克服和排除各种落后思想和狭隘观念, 牢固树立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理念。勇于创新就是要求干部具有创新的气魄和胆识, 有敢闯敢冒的精神。一方面, 要勇于超越理论和权威、经验和习惯、自我和现实;另一方面, 要勇于投身社会实践, 在实践中掌握新知识、积累新经验、增强新本领, 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提高干部创新能力, 必须要有乐于创新的积极态度。此外, 要善于利用事物间的关联性、相似性,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 还要善于运用逆向思维, 从反面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从而不断树立少数民族干部的创新观念。

3. 加强学习培训, 破解不会创新。

学习是创新的基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并成为第一生产力的今天, 如果不加强对科学理论和高新技术的学习, 工作中就没有发言权。干部要进行有效创新, 首先要加强学习, 使自己的知识不断更新, 视野不断开阔, 经验不断丰富。干部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才会有创新的追求, 才会有创新的能力, 才能在实践中丰富、提高自己。端正学风, 是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方面, 也是进行创新的必由之路。学风不正, 唯书、唯上而不唯实, 把理论当做固定的、一成不变的教条, 就窒息了理论的生命力, 扼杀了创新、创造的灵魂。树立马克思主义学风, 说到底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理论联系实际。当前, 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为中心, 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思想水平, 增强创新意识, 提高创新素质, 使理论与实践、知与行水乳交融、高度统一, 从而提高改造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创新能力, 推动社会的进步和事业的发展。要加强少数民族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 充分发挥各级党校干部教育培训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确保培训工作应时应势应需, 注重培养开发干部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世界眼光, 努力提高干部综合创新素质。要改进干部教育培训的方式。要围绕培养创新型干部的需要, 大力推广研究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教学, 培养干部的创新思维和激发干部的创新活力。要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的教学模式, 增强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着力在实践中增长胆识和才干, 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要突出干部教育培训的内容。要围绕提高干部的创新素质, 加强基础理论、创新知识和世界眼光的教育培训, 特别要突出对科学发展观这一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学习培训, 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各级干部创新的思路和举措。要针对当前少数民族干部出现“知识折旧”、“能力弱化”等现象, 把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现代新型学科出现的新知识作为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 不断提高干部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国际金融、国际形势等方面的培训, 引导干部把学习理论同研究国际形势结合起来, 使干部掌握国内外最新理论观点和学术动态, 切实提高运用世界眼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建立干部教育培训考核激励机制。组织部门要研究制定严格的干部调训制度, 加大对少数民族干部的调训力度, 促进干部不断更新知识, 提高创新素质, 增强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萧鸣政.党政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M].人民出版社, 2010

[2].傅治平.领导者36观[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11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方案 第4篇

[关键词]结构化研讨;民族地区;干部培训;催化师

一、结构化研讨的定义

结构化研讨是把人们思维的不同阶段划开,克服综合性思维的影响,并保证成员间的平等;用“建设性”的强制规定保证小组成员积极参与讨论,激发思想,使讨论始终保持正向。 综合性思维就是习惯使用综合、概括、提升等方法分析问题,常常用一种观点分析一类现象、说明一类问题,得出一种结论。这种思维方式的优点是:认识问题深刻,能够给人以启迪,有助于认识某一类事物或同类事物。常用的结构化讨论方法有: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鱼骨刺图法、金鱼缸法、六顶帽子法等。

二、结构化研讨的特点

结构化研讨是根据立体思维理念,针对明确的目标,在培训催化师的指导下,按照一定的步骤和规则,采取结构化的模式和团队决策工具,帮助学员多角度开展研讨的一种教学模式。从思维模式看,结构化研讨改变了“垂直思维”的单向性,增加了“水平思维”的多向性,强调学员的参与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充分体现了立体思考,团队学习的价值。

1.研讨主题结构化。在开展结构化研讨之前,主持人会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将学员最想通过培训解决的问题归纳整理出若干个大家共同关注的主题,然后采用民主决议的方式确定最终研讨的主题,从而真正体现“以需求为基础,以问题为中心,以学员为主体”的现代培训理念。

2.研讨成员结构化。结构化研讨的成员由催化师和学员组成,研讨成员按照一定的规则分为若干个研讨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名催化师。催化师在小组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催化师的主要目的是保证学员以更有效的方式思考与对话,他不仅关注学员对话与思考的内容,更关注学员良好思维方式和对话方式的养成。结构化研讨的学员分组可以采用自主选择或主持人安排两种方式,不管采用哪种方式确定组员后,在结构化研讨的整个阶段中,每一小组的成员,一般不能私自调换,以确保研讨成员结构化。

3.研讨流程结构化。结构化研讨一般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确定研讨主题,通过全体组员决定急需解决的问题;第二阶段,在催化师引导下,围绕主题分别阐述各个学员的观点;第三阶段,小组代表向全体汇报,领导和专家现场点评;第四阶段,深化认识,献计献策,形成书面研究报告。其中第二阶段的三段式研讨,也是分三步进行,先选择问题、定义概念,然后分析现象,寻找症结,最后提出建议,形成方案。这种分步骤、结构化的研讨,要求学员放慢思维步伐,严格按照每一阶段的讨论议题和要求进行研讨。结构化研讨的流程不变,使得每一阶段的研讨都有序进行,并且有利于学员课前准备,提高培训效果。

三、结构化研讨在民族干部培训中的重要性

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需要一大批优秀的民族干部,民族干部的培养关系到西部开发的成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现代领导科学认为,领导干部执政能力和胜任特征有关,民族干部选拔和培养工作必须基于民族干部的胜任特征,认识民族干部胜任特征是民族干部队伍建设的关键。将结构化研讨引入民族干部培训的课程体系,使培训理念、培训方式和培训内容实现了突破和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其中木里为藏族自治县。近年,凉山州为切实加大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的培养力度,坚持钢班子带铁队伍,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打造推动凉山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中坚力量。凉山州加大安宁河谷地區与民族聚居地区、民族聚居地区与州县(市)直机关干部双向交流力度,着力做好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选拔和使用工作,保证少数民族干部在各级领导班子、人民代表、政协委员中占有相当比例。凉山州少数民族党员74022名,占党员总数的39.5%,少数民族干部占干部总数的31.5%。

四、结构化研讨在民族地区运用的建议

凉山地区在民族干部培训中,尤其是在凉山地区实施结构化研讨正处于起步阶段,在各单位中逐步所有运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还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进一步摸索出特点和规律,以发挥更大的效力和作用,通过凉山地区结构化研讨的运用情况,我们得出几点建议:

第一,加强对民族地区结构化研讨队伍的培训。加强对民族地区结构化研讨队伍的培训,尤其是对催化师的培训。结构化研讨要求催化师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除此之外,在民族干部培训中,催化师必须具备与民族干部教育培训、民族政策与民族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才能与学员进行有质量、有内容、有效果的对话、交流和引导。第二,挖掘优秀研讨主题。好的主题应具备典型性,疑难性和争议性,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深度和难度。研讨主题应该来源于民族工作实践,能够符合民族地区的实际工作需要,具有综合性和多视角的特点,要让学员有话可说,还要能从不同角度来说。第三,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对结构化研讨的激励机制建设,让参与结构化研讨的成员真正体会到结构化研讨的重要意义,让学员真正感受到自己在团队中的主体性,通过研讨而获得的实效性,包括研讨收获、思维视野的拓展等,将结构化研讨方式逐步运用于少数民族地区实际工作中。

参考文献

[1]刘俊.结构化研讨方式在公务员培训中的应用[J].行政管理改革.

中营民族中心学校班班通培训方案 第5篇

“班班通“培训实施方案

“班班通”设备给我们带来了教学信息化环境的改善,“班班通”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告别了“粉尘”,增添了色彩,增大了容量,提高了学习兴趣„„等等,为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这一宏伟目标,经教育局研究决定,对有“班班通”设备的学校一线教师,进行应用培训,特下发此方案,望各校积极参与。

一、培训目的:尽快使有“班班通”设备的学校一线教师, 学习操作方法,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操作技巧,充分发挥“班班通”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二、培训内容:

1、“班班通”设备原理及应用

2、“班班通”配套资源库的应用

3、对应各学科的教学使用技巧

4、班班通的使用及常规维护注意事项

三、培训要求:

1、希望各校一线教师认真学习操作方法,尽快掌握操作技能,提高操作技巧,充分发挥“班班通”设备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培训时实名签到,一线教师通过培训后,要经过考核人人过关。

3、各校校长和管理员,要制定出本学校的“班班通”设备管理使用制度,管好、用好“班班通”设备。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方案 第6篇

认真开展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落实“五不”承诺自查自纠评议及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

喀什市第十五小学2014年7月14日

喀什市第十五小学

认真开展少数民族领导干部落实“五不”承诺自查自纠评议及监督检查的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将“五不”承诺落到实处,确保我校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严格遵守承诺内容,根据市委要求,市教育工委决定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落实“五不”承诺自查自纠评议及监督检查工作,制定喀什市第十五小学实施方案如下:

一、时间:

2014年上半年开展自查自纠评议及监督检查。此次是对2014年上半年“五不”承诺落实情况开展自查自纠评议及监督检查。

二、工作范围及对象

我校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师。

三、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热孜万古丽(校长)

阿不都克尤木(党支部书记)

副组长:达吾提江(副校长)

成员名单:阿米娜(德育主任)

吐鲁洪江(教务主任)

米克热木(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阿斯亚(团支部书记)

各班班主任、教师

四、自查自纠自评的内容

1、我校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对照“五不”承诺(即承诺所有家庭成员和亲属不穿“吉力巴甫”、不戴面纱、年轻人不留大胡须;承诺所有家庭成员和亲属不参与非法宗教活动、不接触极端宗教思想;承诺所有家庭成员和亲属不收听、收看和传播非法反动宣传品,不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上传下载、制作传播有害信息和非法反动内容;承诺所有家庭成员和亲属不报名参加朝觐,不参与朝觐活动;承诺联系点的宗教人士不出问题)内容,查找自身及家庭成员和亲属是否做到以上五项要求。

2、在我校干部大会上进行公开承诺情况,填写《喀什市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五不”承诺履诺表》情况。

3、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师主动了解家庭成员和亲属履诺情况,发现异常情况立即进行劝导说服,并及时向上级如实汇报情况。对负责联系的清真寺和宗教人士,保持经常联系,坚持每周五走访、谈话、检查,随时掌握情况。检查副科级以上干部联系清真寺、宗教人士的谈话记录。

4、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每月对家庭成员和亲属开展一次自查,将“查家底”情况向所在单位党组织汇报情况,检查资料、笔记。所在党组织负责汇总向市教育局纪检组报送《喀什市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五不”承诺履诺情况汇总表》,同时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接受各族群众的监督情况。

5、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掌握和了解“五不”承诺及践行情况。

6、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家庭成员和亲属有没有在社会上戴面纱、留胡须情况;采取了哪些措施,有没有相关记录。

7、本人在抓宗教事务管理方面,是否能够做到敢抓敢管,会抓善管;在遇到或发现非法宗教活动、戴面纱妇女、留大胡须人员是否能够做到主动制止、亮明立场、表明态度。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要重点查找自身在抓宗教领域工作中存在“不敢管、不愿管、不会管”方面的问题。

8、学习贯彻自治区11号文件精神和自治区《关于进一步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遏制宗教极端思想渗透工作的若干指导意见(试行)》(新党办„2013‟11号)的情况。

9、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家庭成员和亲属内没有“五不”承诺方面存在的问题。

五、自查自纠评议形式

专门召开“五不”承诺自查自评会议,做好会议详细记录,在会上每名领导干部、教职工就落实“五不”承诺情况进行自我述议。

六、工作要求

1、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落实“五不”承诺自查自纠评议活动,每年进行两次,分上半年和下半年各一次。此次开展的“五不”承诺自查自纠评议活动为上半年活动。

2、学校党支部高度重视,在召开自评自查会议时,要确保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全部参加会议。如因出差、休假等原因确实不能参加自查自评的,要写明未参加原因。

3、少数民族领导干部、教职工要严格对照自查自纠内容,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认真查找自身问题,形成落实“五不”承诺自查自评报告。

4、开展党员干部落实“五不”承诺自查自纠评议活动,务必在2014年7月15日前全部完成。

5、学校负责人认真归整档案,并做好相关情况的上报工作。档案包括实施方案、副科级(含享受副科级待遇)以上的领导干部自查自纠评议报告、《喀什市教育系统2014年(上、下)半年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五不”承诺履行情况自查自纠检查表》、党支部自查自纠评议总结、整改台账、会议记录等,由单位按工作程序装订成册(2套汉文),于2014年7月20日前将2套汉文材料统一上报市教育局纪检组备案。支部和一般干部的自查自评报告、《喀什市教育系统2014年(上、下)半年少数民族领导干部“五不”承诺履行情况自查自纠检查表》、自查自纠评议总结及会议记录,由单位装订成册备案待查。

如何做好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 第7篇

摘要: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政治理论水平、执政能力等方面与汉族干部队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问题、干部培训、思想认识、多元化、科学化

目前,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在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政治理论水平、执政能力等方面与汉族干部队伍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这对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是极为不利的。为此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应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观念等诸多原因,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与发达地区的相比有明显的差距,少数民族干部与汉族干部相比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少数民族干部思想的进步,影响了科学技术的传播和生产的发展。虽然很多少数民族干部通过成人教育、党校教育等渠道获得了大专乃至硕士文凭,多数却是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首先,由于受文化水平限制,少数民族干部在正确理解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上存在局限性。其次,他们知识更新的速度慢,知识结构和业务能力尚未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再次,他们的法律意识、发展意识、宏观意识、人文意识、工作作风、执政能力等都难以达到时代的要求。

二、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培训工作

(一)是思想认识要深化。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各级干部的素质要求必然越来越高,不仅要具备胜任本岗位的业务知识,还必须有较高的理论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并不断地更新、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就要求对广大干部尤其是充实到新岗位的干部,进行经常化、制度化的培训教育。

(二)是培训手段要硬化。

硬化培训手段是做好干部培训工作的重要保证。干部走向新的岗位,其工作对象、任务、性质、范围及责任均发生了变化,必须对其进行岗位培训,并将干部接受培训的经历、成绩一同作为其使用和提拔的重要依据。严把受训素质关。在培训过程中,要做到开训有计划、学中有检查、结业有考核,严格防止办培训走过场。保证学习时间。要完善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对其学习时间、内容等提出明确要求。

三、培训内容要“多元化”

提高干部的政治素质:当前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注意提高干部的政治鉴别力、政治敏锐性,使他们在事关大局、事关政治方向、事关根本原则的问题上,在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各种干扰面前始终保持清醒,坚持党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路线不动摇,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四、培训管理要科学化

(一)要根据党管干部的原则,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的职能,统筹辖区内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

(二)要根据社会总需求,制订并具体实施培训总体规划,分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时间进行教育培训。

(三)要把各单位制定的培训计划,纳入当地干部教育培训的总体规划,使“条条”和“块块”在干部培训上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成为有机整体。

(四)要明确划分各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使有关部门真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觉参与和支持干部培训工作。

五、培训效果要强化

强化培训效果必须摒弃传统的干训模式。解决安排与需要不对路、学习与使用相脱节的问题,要调整内容、拓宽渠道、改进方法,做到“四个结合”。在指导思想上做到微观与宏观相结合。针对干部思想保守、知识老化、外向型经济人才匾乏等现状,在加强干部理论业务知识学习的同时,致力于干部解放思想、更

新观念。在培训内容上做到“单元”与“多元”相结合。根据不同类型和不同对象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使干训工作更贴近经济建设实践和干部工作实际。在培训形式上做到灌输与研讨相结合,以启发式教学进行理论灌输,以研讨式交流促进学员思考,以考察式调研增长学员才干。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培训目的上,做到“充电”与使用相结合。要以培训为基础,以使用为目的,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做到成熟一个,使用一个,这样才能激发干部参加培训学习的内在动力,并促使选拨、培训、考察、使用干部良性循环机制的形成。

六、适合少数民族干部的培训主要方式

首先送校深造。有计划有组织地将少数民族干部送到各级各类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高校长期学习,提高其政治、法律、经济、科技和文化水平。

其次岗位培训。即定期或不定期在各级党校和行政学院举办专题培训班,突出现代管理、法律、市场经济、政治学、现代科技、国际形势、金融外贸、外语、时事政策、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文化、宗教理论等方面的培训,使学员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适应岗位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少数民族干部培训方案 第8篇

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 决定把汉民族的共同语加以规范, 大力推广。1955年召开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 确定了民族共同语的标准, 给普通话下了科学的定义, 制定了推广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但是, 我国的推普工作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出现了很多问题, 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在2002年后, 推普力度继续加大, 但是在西部民族地区效果并不好且有许多阻碍。

因此, 为了解决我国普通话推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很多学者进行了多角度、有深度的研究, 经过总结, 我们把前人对普通话研究主要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按地区、民族来研究:

这类研究主要是对来自不同方言区的师范生的普通话情况进行分析研究, 有对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语言态度的研究, 有对方言区师范生普通话口语训练的研究, 这些研究侧重的都是对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师范生普通话的某一方面进行论述和探讨。

2、对普通话测试的研究:

这一类研究主要是对方言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生在普通话测试中遇到的问题和现状以及普通话培训进行研究。

3、对影响师范生普通话水平因素的分析和提高师范生普通话水平方法的探索:

这一类的研究主要是对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某一方面的普通话水平和能力进行探讨。

二、研究目的、意义

实施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旨在鼓励优秀人才从教, 从根本上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提高地方教学质量, 促进教育事业长足发展。师范生作为未来的人民教师, 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是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但是他们多来自于西部欠发达 (民族) 地区, 受区域制约及教育环境影响, 师范生教学普通话水平亟待提高。

目前, 针对师范生群体, 以方言特点划分进行的普通话培训活动为数不多, 更没有形成高效的、长效的实践方案。因此, 对师范生开展有效的普通话培训, 对于提高未来教师素质, 建立普通话推广的良性循环机制有及其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文就是通过对北京师范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普通话测试培训 (以下简称培训) 研究, 探索出一条更为合理的少数民族师范生培训方法, 一条更具有长效机制的普通话学习道路, 以提高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 提高其职业技能和素质。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根据项目研究目的, 通过大范围的文献研究来获得和总结师范生普通话听说能力的特点, 以便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同时对目前我国普通话培训过程中的有效经验和存在问题进行更加全面地、正确地了解和掌握。

调查法:

根据文献研究所梳理出师范生在普通话语音、语法及读写方面的特点, 按照方言区域对培训对象进行划分, 采取测验、访谈等形式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培训对象进行全面摸底, 掌握他们普通话现状相关数据信息。

定性分析法:

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所掌握的数据信息进行“质”的分析。具体来说就是对培训对象现有普通话水平数据进行思维加工, 从而能去粗取精、认识本质、揭示内在规律。

对比分析法:

通过类比分析为项目进行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通过普通话与方言特点的总结对比找寻差异, 探索高效的培训方法;同时对培训对象培训前后的普通话水平进行量化, 测评培训效果, 从而为后期研究提供可靠依据。

北师大生命与科学学院少数民族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现状

对北师大生命与科学学院少数民族师范生普通话水平现状的分析研究, 我们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做。第一, 基于培训学员全是藏族、维吾尔族学生、哈萨克族师范生, 所以, 我们主要搜索了关于这三个民族普通话研究的文献, 总结出了他们在普通话学习中的一般性规律和特点。第二, 举办生命与科学学院少数民族师范生的访谈, 在培训开始前, 培训老师对学生的普通话情况进行摸底, 制定有针对性的培训方案。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 我们就能够在培训有的放矢, 提高培训的效果。

通过研究, 我们总结出藏族和维吾尔族学生在普通话学习方面有以下特点和规律:在普通话学习方面, 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没受过系统的普通话声调学习;在方言区, 没有一个良好的普通话语言环境, 只有课堂语境而无生活语境;学生所在方言区的普通话推广工作开展得不深入, 在他们成为师范生前, 并未把普通话当做一个必备技能来学习, 这种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的普通话水平。

在培训开始前, 我们请专业的老师对参加培训的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进行了摸底, 通过对学生的摸底调查, 也印证了前面的文献研究, 我们发现:参加培训的学生在普通话上主要存在的是声调和儿化音的问题, 其中声调方面又分为调值和调类两类问题;在普通话测试中容易失分的地方是回读现象严重, 个别有停顿的问题。因此, 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制定的培训方案, 以普通话的声调学习和儿化音的学习为主, 兼顾普通话测试中单双音节词语的练习、语段朗读和说话练习, 并将声调的训练加入到每项测试题目中。同时, 在练习过程中注意测试技巧的讲解和如何避免和减少回读现象。

2、培训内容、结果分析和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 培训内容

1、培训目标

通过本次培训, 探索少数民族师范生普通话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办法, 总结培训经验, 以促进今后的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普通话培训工作。

2、培训方法

以班级授课为主, 访谈调查和课下辅导为辅。

3、培训对象

北师大生命与科学学院08级-11级少数民族免费师范生

4、培训主要内容

按照普通话单双音节词语、语段朗读、说话练习、模拟测试的顺序从这四个方面进行。

(2) 培训结果分析

通过这一阶段的培训, 针对学生们的每项问题进行的训练, 确实解决了少数民族师范生在普通话学习上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普通话能力, 这种结果直观的表现在了学生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成绩上。另外, 学生在普通话测试方面出现的问题得到了纠正, 在培训结束后回访中, 他们的回读和停顿等问题都有了很大程度的改进, 即使不能避免, 出现的次数也少了很多。因此, 本次培训还是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 从培训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分析如下文。

(3) 培训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培训时间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问题描述:

培训时间太短, 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练习时间, 教师也只得将很多的知识压缩, 不能做到兼顾每个人和每个教学重点。目前的大多数培训时间不超过一周, 只是对学生进行普通话测试前的一些技巧性的辅导, 对提高师范生普通话测试的成绩有一定作用, 但是对其普通话水平的提高收效甚微。

(2) 解决办法:

来自少数民族地区的师范生, 大多未曾接受系统的普通话声调学习, 他们要想说一口标准的普通话, 就必须付出相应的时间和努力。另外, 对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普通话培训不应该仅仅为通过普通话测试, 应该将其作为一种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这种培养和训练都不是在短期内能够完成和取得良好效果的, 所以, 应打破现有的培训时间模式, 要有一个长期的规划, 有计划、有目的的对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普通话进行长期的培训, 才能使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按部就班的稳步提高。

2、语境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1) 问题描述:

一门语言的口语学习, 语言环境是十分重要的。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是学生学习语言获得成功的关键。

少数民族师范生来进入师范院校学习, 有了良好的普通话语境。但是事实上, 这种良好的语言环境利用得并不好。我们分析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第一, 除了上课之外, 他们在私下交流时使用的还是本民族或地区的方言, 这是他们多年的语言习惯, 是很难改变的。所以, 从实际情况来看, 虽然他们来到了普通话的语言环境, 但是由于其语言习惯的惯性, 没能融入普通话的语境中, 语境利用率很低。第二, 学校对这种语言环境对少数民族师范生的影响并没有十分重视。只是将他们自然的放在这个环境中, 这种散养式的方式实践证明效果并不好。

(2) 解决办法:

要想充分发挥这种语言环境的作用, 还必须进行各种努力和采取各种措施, 如通过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活动, 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设施等方式营造普通话学习的人性化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发挥能动性, 使学生在课堂上和生活中融入角色, 激发其交流的欲望和学习的动机, 感受交际成功带来的自信和荣耀, 从而逐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3、族别对培训的影响及解决办法

(1) 问题描述:

每个民族的学生在普通话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一样的。藏语属于汉藏语系, 藏族学生在声调方面的问题相对较小。但是, 维吾尔族学生使用的维吾尔语属于阿尔泰语系, 从发音特点来看是与汉藏语系完全不同的, 所以他们的声调问题要严重一些。所以在培训中对不同民族学生“一锅端”的训练方式是不可行的, 不能做到有针对性, 效率也很低。

(2) 解决办法:

针对不同少数民族的师范生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分班进行教学。这样的培训更加有针对性和有效, 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培训, 达到最佳的培训效果。

4、学习态度问题及解决办法

(1) 问题描述:

此次培训出勤率并不高, 这说明有些学生对于培训的重视程度并不够, 这显然是其学习态度的问题。而我们总结培训结果的时候也发现, 那些成绩差的同学恰恰是那些参加培训次数少的同学。这说明, 一个人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学习结果。

(2) 解决办法:

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是否能够提高归根结底还是要看学生是否重视普通话的学习, 态度是否积极。只有学生自己首先端正了学习普通话的态度, 他们才有可能提高普通话的水平。态度是个人问题, 主要还是要靠学生自己去解决。但是, 学校也可以从外部进行促进。将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纳入其成绩考核机制中, 加强普通话这一师范生必备技能的宣传力度, 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少数民族师范生端正普通话的学习态度和提高其学习的热情。

结语

少数民族师范生作为我国民族地区教师的后备力量, 其普通话水平不仅仅是一个上岗的必备条件, 更是以一种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针对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普通话培训是十分必须的, 也是有重要意义的。对少数民族师范生进行普通话培训, 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尤其是普通话等级是十分必要的, 也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但是目前的培训还存在这诸多问题, 如果能将普通话培训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方式加以解决, 建立起一种更加高效和合理的培训模式和长效机制, 必将对少数民族师范生的普通话水平的提高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贾晓玲、田宗会:《不同方言区师范生PSC的培训对策》,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年第36卷第2期。

[2]辉进宇:《当前师范院校普通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云南高教研究》, 2000年01期。

[3]黄献:《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问题的分析多方言地区师范院校普通话培训模式探究》, 《广西教育C (职业与高等教育版) 》2010年第9期。

上一篇:茶陵思源实验学校招生下一篇:如何保证矿山安全评价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