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2024-06-21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精选13篇)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1篇

江苏泰州九龙实验学校 卞东方

(一)、学习第一节

每年四月,云南的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他们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泼水节,很遗憾,我们没赶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20课欢乐的泼水节,感受文字带给我们的欢快,来一次心灵之旅。

(展示课件)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看!高高的佛塔,圣洁美丽。宁静的村寨,世外桃源。浓绿的椰树,精巧的竹楼。清清的湖边,悠闲的孔雀。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谁能读好第一自然段?

指导朗读“一年一度”

师:听出来了,泼水节一年只有一次! 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泼水节,小朋友,从这个“迎”字中你能体会到什么呢?(说明人们是很高兴、人们对泼水节是盼望已久了)

师: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就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句子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盼望以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开心吧!那么参加泼水节要准备哪些工具呢?快去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一找。

2、准备什么?(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

3、你来的还不够早;你来的真早!

4、来,让我们也提着桶,端着盆,到大街上去吧!(齐读)

5、还有更早的呢!(读第二句)从哪儿看出更早?(早已)

6、真香啊!清水里为什么要滴上香水,撒上花瓣呢?

讨论,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7、吉祥、如意,多幸福的两个词语呀,让我们一起写下来。

8、正因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所以人们要很讲究的,细心地滴上点点香水,虔诚地撒上片片花瓣,再来读一读。

(真是香飘万里啊! )

9、我们都已早早地做好准备,桶碗飘盆,红花清水,暗香浮动,焦急地等等着欢乐时刻的到来,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激动的心情吧!齐读1-2句。

10、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孔雀舞跳起来了,象脚鼓点敲起来了,开始泼水了! (演示课件)

11、课文中哪句话写了刚才的情景?

(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泼。)

12、这是一个泼水的广场,来,把你们的桶提起来,盆端起来,瓢拿起来,一齐喊着:“水,水,水!”快来泼吧!

(自由泼水)

13、说说你还用了哪些泼水的动作?(浇、洒、冲、倒……)

(你 向我 ,我 向你 。)

14、高兴吗?欢乐吗?用朗读让大家感受你的欢乐。再读句子。

15、你向谁泼的?

你还想向谁泼?

为什么向他泼?

(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16、是呀, 清水就是吉祥,就是如意,水多幸福就多,我们分男女生来赛读,看看谁泼的带劲儿,泼的水多。

17、这一大瓢一大瓢的灌,一大盆一大盆的泼,把我们可乐坏了,其实,开心的何止是我们哪!看(图片)你看出谁高兴呢?

18、老人、孩子笑得合不扰嘴,姑娘、小伙子乐的笑眯了眼,个个身上(引读)

19、这是为什么呢?

(出示句子:清水是……,怎么能不高兴呢!)

20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人们无比欢乐的心情。

21、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洒,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的,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心里都是那样高兴,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外充满了欢声,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把这欢乐、热闹再重现一次吧!(齐读第2节)

(三)学习第三小节

1、引读第3节,地上铺满了--,空中回响着--,大家--,直到--。

2、在这欢乐的节日里,泼水仅仅是其中的一个节目,还有哪些精彩的节目呢?

3、快乐与兴奋让人们忘记了疲劳,忘记时间,沐浴在欢乐的气氛中,让我们再去感受一下吧!

齐读全文。(配乐)

(四)拓展。

1、今天,我们经历了一次欢乐的心灵之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在每个傣族人的心里都铭记着一个难忘的泼水节,那就是1961年的春天,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和人们一起欢度了一个泼水节。瞧,周总理在人群中笑得多么亲切,多么慈祥!

2、我们伟大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你知道哪些呢?

3、演示课件。(各少数民族欢度节日)

作者邮箱: jl_df@163.com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网友来稿) 教案教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2篇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欢乐心情。教学进程:

一、谈话导入

春意盎然,草长莺飞,当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遍翡翠般绿的西双版纳时,傣族人民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1课《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感受一下泼水节时那热闹欢快的场面吧!

二、精读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理解“一年一度” 是什么意思?

(2)“迎来了”是什么意思?表达了傣族人民怎样的心情?(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人们是怎样欢度的?自由读第二小节,说说泼水节给你的感觉是什么?

(2)交流:你从哪些地方感觉泼水节很热闹,很欢乐的?(3)那么,人们是怎样泼水的呢?用“——”画出有关句子。(4)指导朗读。

(5)质疑:为什么大家浑身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6)谁来说说人们为什么要相互泼水?

(7)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是呀,这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呀,大家尽情地泼,尽情地浇,不论是泼水者还是被泼者,虽然从头到脚全身湿淋淋的,但大家的心里都是那样高兴,脸上也都笑开了花。大街上,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在阳光的映射下形成了一道道彩虹,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

(8)齐读第二小节。

3、学习第三自然段(1)自由读。

(2)欢乐的泼水节这天,人们还举行了很多其他活动呢!你能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读一读吗?

(3)出示。读一读。

(4)练习:大家唱着(的)歌,跳着(的)舞,赛起了(的)龙舟,放起了(的)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5)指导朗读。

(6)泼水节这天,人们穿着节日的盛装,尽情地泼,尽情地浇,尽情地唱,尽情地跳,他们互相庆贺,互相祝福,是多么快乐啊!学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大声地说出来吗?

三、指导背诵。布置作业:

1、填上合适的词。

()的花瓣

()的泼水节

()的鼓点()的清水

()的岛儿()的生活

2、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吗?请写下来,看谁写的多。板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第3篇

1.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会写:泼、互、吉、如、味。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

拼字游戏用各部件 (24份) 、板贴词语卡片。

【课前活动】

1.小朋友喜欢过节吗?今天我们来玩一个“看词猜节”的游戏。 (板书:节)

2.课件出示谜面, 学生猜谜底。

* 贴春联吃饺子拜大年 (生答, 师:春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

* 捐书淘书乐 “一站到底” (生答, 师:这是我们学校正在举办的节日。)

* 傣族凤凰花西双版纳 (生答, 板书:泼水, 教学生字:泼【识记字形, 组词】)

3.过渡:刚才大家根据这三个词语猜到了泼水节, 那它们和泼水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 你会读吗?练读。

2.解疑:傣族、凤凰花、西双版纳和泼水节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节日。

(出示图片) 师:傣族是一个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出示词卡:傣族, 齐读, 板贴。

* 泼水节是在凤凰花开的时候举行的。

出示词卡:凤凰花, 指名读, 正音, 板贴。 (出示图片) 师描述:每年的四月中旬, 一朵朵花儿都开了, 你挨着我, 我挨着你, 火红火红的花儿, 远远望去, 像一片片灿烂的朝霞。你能美美地读出它的名字吗?

* 泼水节是在西双版纳举行的。

出示词卡:西双版纳 (这是一个四字词语, 读的时候既要读准字音, 还不能把它读破, 谁来试试?) 指名读, 正音, (出示图片) 师:西双版纳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地方, 在我国的云南省, 许多傣族人就居住在这儿。 (再读西双版纳)

3.指名读正确 (第一小节) , 理解一年一度, 指导朗读。

师:每当凤凰花开的时候, 一年一度的泼水节也就来到了。 (出示词卡:一年一度, 齐读, 是什么意思?)

师:像我们刚才说的春节、读书节, 都是一年举办一次, 这个泼水节, 也是一年只有一次, 多令人期待啊!你能读好这句话吗? (相机评价:期待、激动)

4.过渡:人们是怎样欢度泼水节的呢?现在就由白老师来当导游, 带大家去西双版纳看一看。捧起书, 挺起胸, 出发!

二、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师配乐范读。说说: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泼水节? (鼓励自由发表, 多元)

2.生自由朗读课文2~3 自然段。要求:第一遍读, 读准字音, 特别注意文中的轻声音节, 第二遍读, 把你认为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等一下来读给大家听。

3.检查朗读。

师:谁来接受挑战?

(1) 出示句子, 指名分句读一读。 (同桌分句读)

师:泼水节要用的水可不一般, 这水清清的、香香的、美美的。男女生分句读。

过渡:一切准备就绪, 开始泼水了———

(2) 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 大家互相追赶, 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 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湿淋淋, 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 自由读。指名读 (评价:读准字音)

* 教学“瓢”:一种舀水用的工具 (出示图片) , 最初的瓢是把葫芦瓜剖开做成的 (出示图片) , 所以“瓢”是“瓜字旁”。

* 再指名读, 指导读好停顿 (评价:读出节奏。) 谁也能像他这样读?

* 让我们也拿着瓢、端着盆, 一起来泼水吧。师生配合读:泼水开始了, 你拿瓢———, 我端盆——。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 个个身上———, 人人脸上———。

* 教学生字“互”:

【这是一个独体字, 如果用部首查字法查“互”, 应该查什么部首?】

【示范写, 生说笔顺, 描一个写一个, 反馈评价:生评, 师:撇折写平行, 字就端正了, 横画距离相等, 字就漂亮了。按撇折平行横画匀的要求再写一个。再反馈, 师加星。】

* 理解“互相”

【同桌两人你看看我的字, 我看看你的字, 给对方好的字加颗星。】

【师:像这样, 你看看我的, 我看看你的, 就叫“互相看”, 也叫“相互看”, 你评我的字, 我评你的字, 就叫——— (互相评、相互评) , 现在, 请同桌两人互相读大屏幕上两句话。】

【瓢用一只手拿, 盆用两只手端, (出示:端盆拿瓢, 读, 板贴) 】

【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 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 这就叫“互相泼”, (指名读, 板贴词语) 】

* 过渡:大家互相泼水, 个个身上被泼得湿淋淋的, 为什么脸上却都笑开了花?

(3) 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谁身上泼的水多, 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 怎么能不高兴呢!

* 指名读, 正音。 (出示词语:吉祥如意、意味、幸福, 指名领读。)

* 出示词语:吉祥如意, 生活中你在哪里听到过或看到过“吉祥如意”这个词?

师:在各种喜庆的场合能看到这个词, 互相送祝福时会说到这个词, 你能读好这个词吗?再来读这句话, 你一定会读得更好。【指名读, 随机评价:老师听出了你的满心欢喜!你用朗读传达了这满满的幸福!】

4.小结:泼出去的水清清的、香香的、美美的, 它泼到人们身上, 就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泼得越多幸福越多 (出示:幸福多, 读, 板贴) 。

5.小朋友读得真好, 为了奖励大家, 老师决定带你们去泼水节现场看一看 (观看视频) 。

6.夜幕降临了, 泼水节还在继续呢!齐读第三小节, (师:已经是深夜了, 可人们却迟迟不肯离去。出示:不肯离去, 指名读、板贴) 如果你就是傣族小朋友, 说说你为什么深夜了还不肯离去?

师:这的确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啊! (板贴:真欢乐) , 让我们一起把“欢乐”写下来。 (完成课题, 齐读)

三、复习生字词语, 写字

1.师:读着读着, 我们把一篇课文读成了几排词语, 老师把这些词语从课文中请了出来, 你还认识它们吗?开火车竖着读, 横着读。

2.拼拼、记记, 巩固生字。

创设情境:在本课的生字中, 有三个字都带有“口字部”, 有一天, “口字部”宝宝迷路了, 你能把它送回家吗?【师出示各部件, 指名拼一拼, 校对, 板演者领读生字并组词, 余生指着自己拼的生字跟着读。】

3.写字:

* 观察“吉、如、味”的口部, 它们的样子一样吗?在田字格的位置呢?【出示课件】

* 师:小朋友都拥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 接下来, 要看看你们有没有一双灵巧的小手。关注“口字部”的位置和形状, 在书写纸上写这三个字。【师巡视, 纠正错误握笔姿势、坐姿, 表扬正确坐姿及书写到位的孩子。】

四、总结全文

欢乐的时光总是过得很快, 这节课, 我们认识了生字新词, 读通了课文, 知道了傣族人民特有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下节课我们再去语言文字里感受泼水节的欢乐!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第4篇

教材分析:《欢乐的泼水节》是一篇欢乐的美文,紧扣“欢乐”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展示了一个洋溢着欢乐、吉祥、幸福的意境。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泼水节到。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共五句话,生动地描写了泼水节的欢乐场面。第三自然段略写了泼水节的其他欢乐活动。

教学目标: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试背第二自然段“互相泼水”的场面描写。②体会人们泼水时的情景和欢乐心情,理解泼水所表示的象征意义,体会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③创设情境,情感体验,引导学生全面热情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学情分析:文章的内容比较简单,但是由于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很少亲身体验过。因此,课堂教学中如何接通学生情感的纽带,让他们与文本产生情感的共鸣,体验到“泼水节”的快乐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努力创设情境,积极投入其中,着重指导朗读,和孩子们一起体会傣族人民参加泼水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资源准备:Flash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检查

过渡: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美丽的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共度欢乐的泼水节。

1.指导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2.引导学生一起分享摘抄的描写欢乐的好词佳句,相机板书。(好词佳句丰富了学生头脑中有关泼水节的场面,为学习课文、自主构建新知识打下基础)

二、自主阅读,寻找欢乐

过渡:课文中哪些地方最能让你感受到泼水节的欢乐呢?请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可以在书上圈圈画画,有什么想法还可以和同桌进行交流。(以文章题眼“欢乐”串起全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打破次序,入情入境,感情朗读,感受欢乐(第2,3自然段)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交流自己感受到的欢乐画面,并试着用朗读的方式表现出来。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相机指导:⑴引导品悟“泼水画面”:①你读完后你的心情怎么样?听了别人的朗读,你仿佛看到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以动作帮助理解“灌”)②呈现泼水节画面,还原现场。(你为什么如此惊叹?)多想把这欢乐的画面永远的记住呀,让我们一起试着背一背!(因民族差异,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较少,观看泼水节录象,可以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多种感官感受泼水节的热闹和欢乐,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在这里,泼水节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成了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了一组“赶集”的画面)

总结:这就是泼水节带给人们的欢乐啊,让我们一起来读,再次感受!

⑵朗读理解“象征意义”:①教师角色采访:为什么你们身上湿淋淋的,脸上却笑开了花呢?②根据回答引导理解:把水泼向别人是________;别人把水泼向自己是因为________。③入情入境,送出祝福:此刻,你最想把祝福送给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转换,把自己当成傣家人去感受,去体验,去实践,获得身临其境之感,更深刻地体会泼水节的欢乐;同时,把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④指导朗读:“!”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请你读出来!(根据学生感受,抓文章的重点词句进行教学,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突出重点。画面的“动感”和文字的“静态”也冲击着学生的视觉,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⑶共同感受“晚上活动”:①让我们一起去晚上看一看吧——放视频,引导说。(相机理解象脚鼓)②引导深入思考:为什么这么晚了,人们却还不肯离去呢?

总结:快乐和兴奋让人们忘记了时间和疲劳,到了晚上还不肯离去,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一起诵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⑷自主理解“早早准备”:①角色代入采访:今天我们参加了这么多欢乐的节日庆祝活动,哎,你们什么时候来的呀?②自主理解“早早、早已”后指导朗读。

总结:是啊,连准备清水的过程也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呢!

四、整合全文,留下记忆,留在心中

①整理板书,共同总结,回忆“这一天”的活动;泼水节这天,人们先是________;接着互相________;向大家泼洒这象征着________;到了晚上________.②欢快的音乐已响起,让我们把刚刚看到听到的、感受到的用朗读表达出来吧!(学生初期对课文中“我感受到的欢乐”是相对零散的,此时非常需要共同把泼水节这一天傣族人民的活动进行有序的整理)

五、感受人们对泼水节期盼(第1自然段)

①文中还有没有描写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地方吗?引导体会:“一年一度”、“ 迎来”的含义。

总结: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欢乐的泼水节。(以活泼的方式质疑,了解泼水节的时间、地点,感受人们的渴盼之情)②看板书整合全文。

六、拓展延伸

1.我们同傣族人民一同参加了欢乐的泼水节,课后呀,可以把欢乐的泼水节讲给你喜欢的人听。

2.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各种方法了解我国56个民族有哪些习俗或节日?(通过课件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课内外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把课堂延伸到课外)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第5篇

2.学会本课4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独有的风俗习惯。

教材说明

课文紧扣欢乐记叙了居住在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初步进行尊重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教育。全文有3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凤凰花开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到了。第二自然段详写了人们互相泼水的情景及其象征意义。第三自然段写人们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直到深夜。

教学难点

由于学生对泼水节了解过少,所以在教学上重点让学生体会、领悟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心情。

教学课时

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一分钟内自我检查订正,并跟同桌说说,你找到写错别字的原因。

3.导入新课。

二营造氛围,激发情感

1.屏幕呈现傣族人民泼水的欢乐场面。

2.去了西双版纳你最想干什么?

3.师生共演坐火车去西双版纳。

三整体感知体验欢乐

1.自由朗读课

(提醒朗读时注意读书姿势、表情等)

2.课件出示问题。

你能从文中找出描写泼水的句子和欢乐的场面吗?试试看,相信你能找到的。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时回答完整,并对回答好的同学,老师示范表演泼水的动作并送上祝福的话。)

3.屏幕出示泼水场面。

①指导学生有序观察画面。

②师生共演泼水的动作。

(让学生知道应一边泼一边送上祝福的话。)

③指名表演。

A 生评。

B 询问有几种泼水动作。

(老师举例点拔,让学生明白灌和泼的不同之处。)

④学生自由朗读。

朗读内容:开始泼水了,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小孩、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

⑤指名读,师生共评。

⑥个人大挑战比赛读。

4.傣族人民为什么要互相泼水呢?

①生生互说。

②生自由朗读。

③小组比赛读。

5.如果你是傣族人民,泼水节这一天早上你会干什么?

四巩固练习,推向高潮。

(师带记者证)

1.傣族人民你们好,我是灵宝电视台的记者,询问一下,老爷爷你为什么要在清水里滴香水,撒花瓣?

2.小朋友,你的身上湿淋淋的,你高兴吗?

3.老妈妈,天色已晚你怎么还不回家呢?还想参加什么节目?

4.让我们看着这优美的环境,听着舒缓的音乐,跟随老妈妈一齐参加其他的节目好吗?(老妈妈领读第三自然段)

五学会祝福,练习说话

西双版纳这里的景色迷人,傣族人民热情,更让我们领略了他们独特的风俗习惯,我真是不愿离去,在临走之时,把你们美好的祝福送给傣族人民好吗?

六认读生字,指导书写

1.师生表演坐火车回学校。

2.屏幕出示:吉祥淋湿

A 交朋友

B 说说喜欢哪个词语

C 识记方法

D 书写时注意事项

E 书写

七课外延伸,选择练习

1.把这欢乐的泼水节的热闹场景介绍给你的爸爸、妈妈或你的好朋友。

2.搜集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目。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6篇

教学重点:

第一、二自然段课文体会傣族人民过节时的情景与快乐。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4个二类字,并理解有关的词语。

2、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所特有的风俗习惯。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件

教学时间: 三教时

教学过程:

目的要求:讲读课文

一、复习词语:

幸福、香水、泼水节、一年一度

吉祥、象征、湿淋淋、不肯离去

1、个别读

2、齐读

二、讲读课文:

第一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时间、地点、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的节日,一年一度举行一次。)

“一年一度”:一年只有一次,说明很难得。

3、齐读:

过度:你想知道泼水节的欢乐场面吗?

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

2、理解:

(1)说说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准备——泼水——喜悦)

(2)说说人们准备的情况。

(准备桶和盆、清水、滴上香油、撒上花瓣。)

(3)从哪些词语说明大家的心情迫切,盼望着过节?

(早早地来到、早已准备好)

(4)找找:找出泼水节中的动词?

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人们在泼水节时,非常快乐?

(追逐、灌、泼)

(5)个个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人们的脸上还笑开了花?

指导读句子:“清水是迹象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3、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导朗读:

2、理解:

你从哪些看出人们在泼水节中的快乐?

(唱歌、跳舞、赛龙舟、放烟火、深夜)

3、齐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四、作业:

抄写词语。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第7篇

20《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案

课时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吉、味”两个生字,注意“口”在不同位置书写的差异。

2、通过图文结合感受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欢快的心情。

3、初步感受少数民族别具风情的民族文化和节日风俗,热爱祖国多样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能够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诵课文、默读课文。

教学难点:通过观察图画,品读文字,想象傣族人民泼水的欢乐场面。教学方法:情境创设法、朗读法、观察法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跟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泼水节。齐读读题:欢乐的泼水节

2、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板书“?”)答案就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好好的读一读课文,感受傣族人民过节的欢乐。

二、复习

1、在学习之前,老师想看看这几个词语大家是不是都已经掌握了。出示:一年一度

西双版纳 凤凰花 泼水节 A谁来读?指名2-3人。B齐读词语

C你能用上其中的一两个词语来说一句话吗?

过渡:凤凰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泼水节。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迎接泼水节的到来吧!

2、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泼水节最欢乐的事情就是泼水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向我们描绘了人们泼水的场景,展现了人们泼水时的欢乐的心情。

准备

1、请你先大声朗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傣族人民的欢乐。再数一数,这一段共几句话。读好的小朋友已经用端正的坐姿告诉老师。

2、一起用手指告诉老师,这一段一共几句?请五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一自然段中哪两句话写了人们泼水前的准备?

3、五位同学都读得又流利又准确。那么,人们为了泼水节,作了哪些准备呢?

(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lilixu 指名回答。第三句话是不是?为什么?写的是开始泼水啦!

4、小朋友,从人们泼水节前的准备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人们过节的欢乐。聪明的小朋友多读读多想想,作个有心人,就可以读出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啦!请你再轻声读一读这两句话。想一想你从哪个词里面感受到了人们内心的欢乐。

交流:

 生:早早地。人们一大早就来到大街上了。内心太激动了,高兴地都要睡不着了,所以早早地就来了。

师:这个词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此时此刻,他们的心情如何?心里想着是么?为什么来这么早?你什么时候也会早早地就醒来?或者一大早就来到学校。

傣族人民此时此刻的心情就和你们一样,盼望着盼望着,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要到了,激动地睡不着,一大早就来了,生怕错过这个盛大的节日。

老师,请大家关注两个动作。提是个什么样的动作?垂手拿着东西就是提。生活里我们还会提着什么?

生:奶奶买菜的时候提着菜篮子。雨后,小妹妹提着裤子小心地跑。端这个动作你会做吗?对啦,端就是用手很平正的拿。什么时候我们用端? 生:我把菜端到饭桌上。我端茶给客人喝。爱迪生把家里所有的油灯都了端出来。

师:不同的动作用不同的动词来表示。我们的汉语是多么准确啊!齐读提着桶、端着盆。

你能用通过朗读来表达出这样无比激动的心情吗?谁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你是来得最早的吗?你也来激动地读一读吧!你能读出此刻傣族人们的心情吗?

a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也感觉到了人们的迫不及待!b对啊,节日快快开始吧,大伙都等不及了呢!c这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多么高兴呀!师:还有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人们的欢乐?  生:早已。

师:你从这个词中读出了什么?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原来,还有人来得更早呢,他们是来做什么的呢?准备清水。(板书:清水) 滴香水,撒花瓣。

师:你从这两个动作里感受到了什么?人们精心准备清水。把对泼水节的喜 泼水节的水是很有讲究的。看一看,闻一闻这水,你想说什么呀? 生:“我觉得这水真香,泼在身上也会很香”真美。师:请你来读读这一句。其他小朋友想说些什么? 生:“我觉得水里有花瓣,泼在身上特别美,就象穿了花衣服一样”

师:请你美美地读。“这水不是一般的水,是大家精心准备的,说明大家很重视泼水节。”请你读出这份重视。

泼水节一这天,人们很激动,早早得就做好了准备,泼水还没有开始呢,大

lilixu 街上早已洋溢着欢乐!

小结:傣族人民都在急切地等待着欢乐时刻的到来,小朋友们呢?是不是也很期盼呢?那就让我们一起表达出此刻的心情来吧!一起来读一读人们泼水节前的准备工作,来感受泼水节给大家带来的欢乐。

(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大街上。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泼水 小朋友,大街上的人越来越多,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了,看,泼水开始了。(出示课文插图。)

师:这是一幅静静的画面,但是老师相信,同学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让这静止的画面变成一幅又一幅灵动的画面。请你仔细看看图,读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其中直接描写图上意思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交流。(出示: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的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在评议中理解“互相追赶”“灌” “泼”)

▲ 指名回答。找对的同学伸出手给自己打个勾。

▲ 小朋友,如何让静止的画面变成动态的图画呢?只要插上想象的翅膀就行了。请同学们再观察图画,读读这两句话。把画面和文字结合起来,想想,读了以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可以和你周围的同学交流一下。

▲ 生1:我能看到人们在泼水、灌水。

师:你能从图上找到这两个动作吗?

生:姑娘把水灌到小伙衣领里去。叔叔和阿姨拿着盆子往老爷爷身上泼水。

师示范。大家看,老师来你舀一大瓢水,(做灌状)这是什么动作啊?像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直浇下去,这就是“灌”!老师,端起盆,使劲往外泼去了!泼水的人高兴吗?被泼水的人呢?你来高兴地读一读把。你也能读出他们的欢乐吗?

▲ 生2:我看到了人们互相追赶。互相”就是——?[一会你追追我,一会我追追你] 人们一边追赶,一边„„?[笑啊,叫啊,泼水啊„„] 开心吗?请你开心得读读。

▲生3:我还看到了人们的头发上脸上身上都湿淋淋的,直滴水呢!师:参加泼水节的有不湿淋淋的嘛?文中哪里告诉你了? 生:个个。

▲生4:我看到人们的脸上笑开了花,就是非常高兴,非常欢乐。只有几个人开心吗?不是。你从哪儿看出来的?[可以是看图,也可以读文章,谁讲到就请他读。] [看图:图上有好多人都很开心。追问:有哪些人?老爷爷,阿姨,小朋友„„]

lilixu 文字:个个就是每一个,人人就是每个人。

小结:老人、孩子、姑娘、小伙: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很开心。

图上的人笑得怎么样?[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都非常高兴,笑得像盛开的鲜花一样„„](你能连起笑眯眯地读好这句话吗?)

师:让我们不得不赞叹,这真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啊!读出示的两句子。男女分读。

清水的象征

1、师:为什么身上都湿淋淋了,人人脸上却笑开了花?

指名回答,并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评价:真会读书,可以从文中找出答案呢!只要你用心,多读几遍,你也能有所收获!

(板书:吉祥如意)

怪不得,清水不是一般的水,而是象征着吉祥、如意。泼出去的水越多,给人们带来的幸福也越多。(板书:幸福)

指名读词语。

师:意味这个词可以换成别的什么词吗?代表,表示。

2、傣族人们都希望自己身上越湿越好,希望得到的幸福越多越好。是啊,因为大家都知道——?再次引读“清水是吉祥„„”(屏幕突出:怎么能不高兴呢!)小朋友,这个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怎么能不高兴,意思就是非常得高兴!

真会读书!感受到了标点符号背后的隐藏的深深的感情!

3、能把你的快乐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吗?指名读。男女分读。

4、你想参加这欢乐的泼水节吗?如果你也在泼水节的现场,你最想把这代表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在谁的身上?给他送上怎样的祝福?

出示:

我把吉祥如意的清水,祝愿。老师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清水泼向同学们,祝同学们学习进步,天天快乐!

5、送出祝福的同时,你也收到了许多的祝福!怎么能不高兴呢!

这不只清水,她更是芳香的水,吉祥的水,祝福的水啊!泼水节的水,意味着美好的祝愿!难怪还要被滴上——(香水),撒上——(花瓣),闻着散发着淡淡清香的水,想着别人对自己由衷的祝福!怎么能不高兴呢!

(7)欢乐的人们互相泼洒,一朵朵水花在人群中盛开,大街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让我们也去参加这欢乐的泼水节吧!

齐读第二自然段。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许多有趣的活动。默读第三自然段,用圆圈圈出这些活动。

出示课件

lilixu 地上铺满了火红的凤凰花瓣,空中回响着欢乐的象脚鼓点。大家唱着歌,跳着舞,赛起了龙舟,放起了烟火,直到深夜还不肯离去。

1、指名读课文

2、出示词语:铺满

回响。指名读。齐读。

3、地上铺满了什么?你走到哪都能看到火红火红的凤凰花瓣。

空中回响着什么?傣族小伙尽情地拍打象脚鼓。欢乐的鼓点声响彻在傣族村落的上空。

4、人们还在举行哪些活动呢? 交流:唱歌 跳舞 赛龙舟 放烟火

从人们举行的活动中,你能感受到人们的欢乐吗? 傣家小伙有节奏地拍打着象脚鼓,傣族姑娘则唱着傣家歌谣,跳着优雅的孔雀舞,还有的赛起龙舟。夜幕降临了,他们又燃放起五颜六色的焰火,尽情沐浴在泼水节的欢乐气氛中。

5、师:你能用成语来形容此时的情景吗?生:载歌载舞,欣喜若狂

6、师:清晨人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大街上,现在都夜深了,星星也累得眨眼了,人们却还是不肯离去。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泼水节这天实在太高兴了,舍不得离开。泼水节是一年一度的。

7、师:欢乐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的,你能把这欢乐、这依依不舍读出来吗?指名读第三自然段。

男女合作读。女生半句,男生半句。感受语言的节奏美。

五、总结

1、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瞬间,把这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齐读课文。

2、小朋友们,从泼水前的万分期待,到泼水时的尽情尽兴,到最后的依依不舍,都让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个欢乐的泼水节。(擦掉问号)

3、我们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下节课交流

六、学习生字。

1、出示“吉、味”。组词。这两个字有什么共同特点?“口”,部首。

2、汉字富有智慧,通过部件大小的变化来达到整体和谐、美观的效果。两个字都有“口”,写法上却不同?哪个“口”字写得最大? “口”在不同的部位,写法就不同,同学们写字时特别要注意。

3、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板书设计

欢乐的泼水节 ..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8篇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整合,创设情境,协作学习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 推动语文课程的变革和发展。”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 已经成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条重要的途径。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 为我们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 产生了优化的教学效果。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我们不妨把这种“个性化”的“感受式”阅读称之为自主式阅读。我们如何在课内少作一些“煮鹤焚琴”式的讲解, 多一些“自斟自酌”的品茗式的阅读, 有效地支持自主式阅读顺利进行呢?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设阅读情境,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教的内容感兴趣才会有激情。语文课本来是一门最开放的学科, 与生活同生, 生活的外延有多大, 语文课的外延也就有多大。传统教学由于受应试教育的束缚, 教师只会教教材, 而不会用教材, 新课标指导教师打破传统理念, 拓展教学空间, 就可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年级下册的《欢乐的泼水节》一课设计和教学中我坚持让孩子“以读为本, 读中生悟”。采用多种形式地读让学生了解文意, 体会欢乐。本册教材《识字1》就学习了四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由此导入到新课《欢乐的泼水节》, 不仅复习了旧知, 更让学生感受到泼水节对傣族人民的重要性, 进而为让学生体会泼水节给傣族人民带来的欢乐做下了铺垫。然而, 低年级学生很难快速进入课文情境。阅读教学非常注重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训练, 而学生对词句的理解和文章的赏析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 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充分利用多种媒体营造生动多彩、生情并茂的情境, 以引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启发学生的奇思妙想。针对学生生活实际, 我们北方的孩子没有亲眼见傣族的泼水节, 我为学生播放《新闻袋袋裤》一则傣族泼水节的新闻视频。看着生动活泼逼真的画面, 学生情绪高昂, 此时老师再创设去西双版纳旅游的情境。一下子, 陌生的景观和同学们拉近了距离, 仿佛身临其境, 感受到节日热闹气氛, 紧接着播放版纳风光图片。观此情景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进入了课文内容的学习。从而达到“课伊始, 趣亦生”的境界。

二、利用计算机化静为动的特点, 突破教学难点

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可以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缩短学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 达到“居其所感, 导其所难”的目的。在教学第二自然段这个重点段落时, 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的整合就是指在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的基础上, 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与语文学科教学过程相融合, 以帮助学生增强对本学科学习内容向纵深层次的发展, 甚至是跨越本学科领域的学习。信息技术以其强大的优势使得学生能够以过去无法实现的方式进行学习, 使学生的素质得以更好的培养。那么, 究竟用它来提高学生的什么素质呢? 显然更多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就是说, 重在解决如何培养学生对各个领域认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当学生能够选择信息技术帮助他们及时地获取信息, 分析、综合并熟练地表达信息时, 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才是有效的。那么, 怎样才能让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有效地整合呢? 关键之处在于找准整合点: 国外心理学家研究成果证明, 人类学习, 1. 0% 是通过味觉, 1. 5% 是通过触觉, 3. 5% 是通过嗅觉, 11% 是通过听觉, 83% 是通过视觉。可以看出, 人类通过听觉和视觉获得的信息是他获得所有信息的94% 。这充分说明, 以人机对话和视听为主要形式的多媒体教学对学习的重要作用。计算机不仅改变了人类获取、处理、使用信息的方式, 它也将改变人类学习的方式。信息技术可以将老师难以说清和在教室里不好演示的抽象难懂的重点、难点知识, 跨越时间与空间, 跨越学科与领域的知识, 形象、生动、有趣地向学生展现, 有利于学生理解, 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比如, 我上的《欢乐的泼水节》一课, 为了拉近学生与那遥远的傣族泼水节之间的距离, 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 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 为课堂教学排疑解难。《欢乐的泼水节》一课的教学难点是体会傣家人过泼水节时的欢乐气氛, 课件上丰富多彩的画面可以让学生对这一学习重点有了很清晰的了解, 但总觉得不能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因此, 寻找到了泼水节时的泼水场面视频, 一下子把学生带到了泼水节的现场, 使学生真切地与泼水节来了一次亲密的接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在浏览网站后自己来讲体会, 讲对泼水节的了解, 让学生加深印象。通过自主学习, 学生能较快、较好地把握课文重点, 理解难点, 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三、运用信息技术营造人人参与的学习环境, 实现协作学习

教学《欢乐的泼水节》, 我把相关的图片等材料及许多网上下载的信息链接都放在个人网站上, 同时还在网站上开了个BBS, 供学生协作讨论、回答问题。课堂上, 学生可以根据老师在提出的问题, 通过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料, 结合同学间的相互讨论, 在上发表对老师所提问题的看法, 最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选择典型的观点加以分析、指导。

在传统的教学中, 学生群体活动开展较少, 而在网络环境下,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分散在课堂中的学生链接成小组性的学习团体。小组成员可以通过网络来传递信息, 达到互相交流、共同的目的。这对于克服学生操作的自我中心性, 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设计 第9篇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小朋友,你知道导游是干什么的吗?想体验一下当导游的滋味吗?我们来组织一个小小导游团。

2. 今天,我们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带游客们去傣族村落,参加一个欢乐的泼水节。(板书课题:欢乐的泼水节)这里有个生字——“泼”,我们怎么记住它呢?(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个“发”字合起来就是“泼”字)“泼”是什么意思?哪位小朋友用动作告诉大家?

3. 作为导游,你接到这个任务最想了解的是什么?

4. (出示地图)现在,我们来了解一下傣族人民住在什么地方。

二、 初读课文,评价交流

1. 小导游们,利用路上的这段时间,让我们一起把课本翻到112页,认真地读一读,把课文内容读通顺、读流利了,好好地了解一下泼水节。(学生练读)

2. 指名分读自然段,其他小导游仔细听,他读得怎么样?(师生点评)

三、 走入情境,感受欢乐

1. (出示第1自然段)看,当地的电视台播出了这样一则消息。请小导游们自己读一读,想想从这则信息中你能告诉游客什么?

2. 抓住重点词语“凤凰花开”“一年一度”“迎来了”等词语,并通过“迎来了”换词训练,来体会傣族人民欢乐而又急切的心情。

3. 自由轻声地读一读课文第2自然段。想一想:泼水前人们是怎么做的,泼水的场面是怎样的,人们为什么要泼水?找出相关句子读一读。(出示1、2两句)

4. 感受“滴上香水”“撒上花瓣”的动作,并读好这两个词。

5. 傣族人民此刻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从“早早地”“早已”这两个词中体会。(指导朗读)

6. 说话训练:傣族人民准备去参加泼水节啦!看!他们早早地来到大街上,有的——有的——有的——还有的——

7. 等啊,盼啊!终于,开始泼水了!今天,傣族人民把宣布这一好消息的权利交给了咱们,谁来宣布?

8.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这欢乐的场面。(出示句子)“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自由地读读这段话,想一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9. 在想象中品读重点词语“互相追赶”“拿”“灌”“端”“泼”“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等词句,进而感受到人们此刻欢乐的心情。

10. 多媒体欣赏泼水的欢乐场面后再读这段话。

11. 质疑:为什么把身上泼得湿淋淋的还那么高兴?

12. (出示)“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谁身上泼的水多,就意味着谁得到的幸福多,怎么能不高兴呢!”

13. 重点指导“怎么能不高兴呢!”这句话的理解与朗读,感受欢乐之情。

14. 再读这句话,把这美好的祝福送给游客们。

四、 小结全文,学写生字

1. 小导游们,我们今天经历了一次欢乐的心灵之旅,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泼水节。傣族人民还在继续狂欢,你看,火红的凤凰花瓣铺满了大地,欢乐的象脚鼓震天动地,人们唱呀,跳呀,赛龙舟,放焰火,直至深夜,但是我们却要离开了。让我们记住这“欢乐的泼水节”,记住这“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记住这吉祥如意的泼水节。走之前让我们一起带上傣族人民的祝福——(指板书:吉祥如意)让我们把这美好的祝福一起写下来。

2. 重点指导学生识记“祥”字,交流,书空。书写生字。

3. 课后延伸:请你去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我们将在下节课交流。

《欢乐的泼水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第10篇

执教:晋中市榆次区窑上小学张瑞芳

教学目标:

1、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掌握本课出现的生字,识记10个生字,认识5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传统节日引出少数民族节日。

师:孩子们还记得识字1中学过的传统节日吗?(引背识字)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都有他们特定的节日。(出示课件)孩子们,现在用你们明亮的眼睛看看这是什么少数民族在过什么节?

2、引出课题,顺势学习生字“泼”。

板书泼水节,学心“泼”书空读两次观察字形做动作组词 再看课件,师:这是怎样的一个泼水节?(补充课题,齐读两次)(1)(2)

3、介绍泼水节的时间、意义

(边介绍边出示图片)傣族人民主要聚集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每年的四月中旬,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他们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就相当于是我们的春节。节日清晨,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水!水!水!”,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

是十分壮观。

过渡:想走进傣族的泼水节吗?它就在我们书上112页。相信大家这节课一定会把课文读通顺,把生字学好。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初读课文

师:请小朋友把书轻轻打到112页。拿起笔来,一边轻声读一边用不同符号标出绿线条和田字格里的生字来,标出自然段。

2、认读绿线条的生字

过渡:看见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真高兴!瞧,绿线条内的字宝宝也跑出来了,和爱学习的你们打招呼呢!

(1)自由练读。强调用“—”的变调,表扬善于观察的孩子。(2)齐读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3、认读田字格中的生字

过渡:你们读得可真好呀!田字格中的字宝宝也迫不及待跑出来和大家打招呼呢!

(1)(2)(3)(4)(5)加拼音,自由练读。强调幸xìng、肯kěn的读音 齐读,开火车读。

去掉拼音,(脱了帽子还认识他们吗?)开火车读。增加难度,指读。

单个出现生字,开火车读,齐读。

三、再次读文,随文学字

1、二次读文

过渡:同学们真是太厉害啦!字宝宝读好了,相信课文也一定能读好。现在捧起书来,放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逐段读文,随文识字

(1)第一自然段

过渡:春天来了,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出示花的图片理解、直观感受凤凰花的样子。)傣族人民盼望的泼水节也来了。指名读第一段。(2)第二自然段

指名逐句朗读,其他孩子正音

指导读好最后一句,长句子。学习生字“幸” A 师范读 B 生齐读

C 出示“幸”与“辛”比较

辛苦一点,幸福十分。(多媒体演示区别)

D 联系实际理解“幸福”。你什么时候,有幸福的感觉? 过渡:能走进傣族的泼水节也是幸福的 齐读本段(3)第三自然段

自由练读。过渡:泼水节还有哪些庆祝活动呢?

指名读。(出示象脚鼓的图片)师:看着就是傣族的象脚鼓。它看起来像什么呢?对,它就是傣族人民模仿大象的脚做成的鼓,所以叫象脚鼓。

出示最后一句,学习“离”字。

看课后笔顺书空 齐书空一次四、三次读文,识记字形

1、齐读全文。过渡:现在我们把文章美美地读一遍,相信聪明,好学的你一定能读流利。

2、指名读。(做一个自信,有勇气的孩子)

3、做休息操。

4、识记生字。

出示生字

过渡:看着同学们认真学习的样子,字宝宝非常开心,想和大家交朋友呢。A 想想:哪些字宝宝,我们已经学过了(泼,幸,离)读一下,消失 B 剩下的字宝宝,你们能记住它们的样子吗?

桶(组词)互(查字典)吉(上面是士)祥(表示祝福)如(分开组词)味(造句)肯(提醒月字部)

4、书字生字

过渡:字宝宝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相信你们一定能把它们写漂亮。(1)出示“互”。观察,范写,书空,描红,临写一个。(2)“离”字同上

(3)师总结写字方法,先观察它的字形特点,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描红,临写。

书写:泼,桶,味,肯。(描红,临写一个)

五、引出下文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案 第11篇

教学目标:

1.能认识“泼、版、纳、凤、凰、瓢、互、吉、祥、如、幸”等字,并正确书写“泼、祥、幸”3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快乐心情。

3.知道有关泼水节的一些情况,如准确情况、如何泼水的、泼水的原因等。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体会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快乐心情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孩子们,通过前面课文的学习,我们随着文字去过哪些地方旅游过啦?今天,老师将带着你们再去一个地方。(出示地图)在我们祖国的云南,有一块美丽而神奇的地方。(点红云南)那里气候温暖,四季如春,还有“动植物王国”的美称,它的名字就叫——(出示词卡:西双版纳)谁来读读这个美丽的名字?要注意哪个字的读音?(指名读,强调“版”前鼻音,“纳”鼻音)

2.(播放图片、音乐)睁大你的眼睛,美丽的西双版纳就在你的眼前。看,浓绿的椰树,高大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能歌善舞的傣族人民。看了刚才的画面,你有什么想说的?

3.每到春天,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就开了。(出示:凤凰花图片)火红的凤凰花,好看吗?谁来读读它的名字,听到你的呼唤,凤凰花就会开得更灿烂呢!(指名读,齐读,强调后鼻音)在这春暖花开的时候,傣族人民迎来了一个重要的节日,什么节?——(出示:泼水节)谁来读?这个“泼”字,你是如何记住的?(出示:“泼”的田字格)谁会做泼水的动作?我们的手一发力,水就泼出去了。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写这个字。(板书:泼)

4.今天,我们继续随着文字出发,走进西双版纳,与傣族人民过一个——(指课题:20 欢乐的泼水节)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请把书翻到112页,先自己读读课文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词儿连读、注意停顿。2.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出示:西双版纳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认真听的孩子,你注意到了吗,刚才她哪个词读得重一些?为什么?(出示词卡:一年一度)谁再来读读这个词?什么意思呀?是的,泼水节就是傣族人民的新年,一年只有一次。

2.这个期盼已久的日子就要来了,人们的心情怎么样?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指名读,齐读)

欢乐的泼水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1 第12篇

福鼎市店下中心小学

朱小琴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词,并指导书写三个带“口“字部的生字吉、如、味。

3、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体会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心情。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泼水节是傣族人民盛大的传统节日,体会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欢乐心情。

三、教具: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创设情境

1、出示西双版纳图片,读词语:西双版纳。

2、每年春天,西双版纳到处开满了火红火红的——(出示词语并指名读)凤凰花。

3、四月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就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是傣族最盛大的节日.傣族人民是怎样过节的呢?

二、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1、那就让我们登上开往云南的列车!过一个欢乐的泼水节。板书课题:20 欢乐的泼水节。齐读课题。

2、现在打开书,自由读读课文,把字音读正确,把句子读流利,开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大家都读得真认真,不过,出发前,老师先要考考各位小游客,看看谁最热情,能和这些词语打招呼。

(1)识字小考场: 傣族 迎来 一年一度 清水 象征 吉祥如意 意味 幸福 不肯离去 ①带拼音,开小火车读。②去拼音,小老师带读。(2)朗读大闯关: 生字藏在句子里,还会读吗?(1)出示第二句: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你拿瓢往我衣领里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泼。先练练!指名读。

师评:老师特别仔细地听了,有个生字的读音啊,读得非常的标准!(2)“瓢”是什么?出示图片说明瓢。

师评:要把长句子读好,可要注意停顿,学会停顿了,就能更好的表达说话的意思。齐读

三、读中感悟,找寻欢乐

1、我们来到了迷人的西双版纳,正巧赶上这盛大的节日。到大街上一瞧,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泼水开始之前人们做了哪些准备?快去读读第二自然段。

出示:这一天,人们提着桶,端着盆,早早地来到了大街上。指导朗读。

2、人们还做了哪些准备?

出示:大街的两旁早已准备好了清水,清水里有的滴上香水,有的撒上花瓣。

(1)清水透着芳香,透着甜蜜,谁来感受?

(2)原来泼水节用的水这么讲究啊!让我们闭上眼睛,深呼吸,闻一闻。一起来读一读!

3、一切准备就绪!听-----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

(1)开始泼水了!

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街上的人? 再来告诉给村子里的人吧!

让我一起告诉给所有的人:开始泼水了(2)观看视频,人们是怎么泼水的?

(3)灌是什么动作?谁来表演个慢动作?(拿瓢舀一大瓢水,往你的同桌衣领里灌灌)

生动作演示“灌”字。恩,像这样,水从上而下往衣领里倒进去,这就是灌。

(4)女孩子拿起瓢,让我们来灌一灌。男孩子端起盆,高兴地泼一泼吧!

(5)加上动作读:开始泼水了,大家互相追赶

(6)除了灌、泼这两个动作,你还想用什么动作泼水?(洒、喷、射、冲、倒、淋)

4、看,此时的大街已经成了水的世界,欢乐的海洋,再看你自己的身上,湿得怎么样?

(1)课文中有个词语讲的就是这个意思?湿淋淋,一起读读这个词语。(2)不关我们湿淋淋,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人人脸上——

出示句子: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个个身上湿淋淋,人人脸上笑开了花。谁来读读?

评:笑得真高兴,让我们带着灿烂的笑容,我们也来读一读。

5、师:小姑娘,节日盛装都被淋湿了,怎么还那么高兴啊? 出示句子: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1)这是祝福的水,谁来读?

(2)这是象征幸福的水,谁再来读?

(3)这清水传递着祝福,滴上香水,撒上花瓣,表达人们心中最美好的祝愿。这个“!”感叹号也隐藏着傣族人民怎样的心情呢? 师:小小的感叹号传递着欢乐!让我们读读这句话。生齐读。

6、师:参加泼水节的人可多啦!你想把清水泼在谁身上呢?送出你的祝福。

7、这真是个欢乐的泼水节,让我们回味一下。

四、观察生字,指导书写

1、泼水节活动真是尽兴又热闹呀,傣族人民热情好客,还不忘给我们送来一份礼物呢?出示生字:吉 如 味

2、这三个生字吉、如、味,你发现了什么?

3、书写时,要注意什么?请注意,看老师书写,生书空。(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范写三个字)

4、拿出生字单,现在我们就要动笔把它们写漂亮。

5、评价。

五、总结,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欢乐的泼水节

(水)

《欢乐的泼水节》教学案例及反思 第13篇

1.(出示中国地图)

小朋友们,在这张中国地图上,你们看到云南省了吗?今天我们就要去位于云南省西南端的西双版纳。

(出示西双版纳风景图,配乐——《月光下

的凤尾竹》)师简介西双版纳。

2.西双版纳是傣族之乡,这几天,傣族人民正在过他们的新年,让我们和傣族人民一起过一个(齐读课题):欢乐的泼水节。(指导学生读准“泼”,师板书,生书空)

(在动听的音乐声中,在美丽的画面里,教师深情谈话,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小朋友们,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傣族人民的泼水节?请你们自由读课文,给自然段标上序号,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去掉拼音的词语)

(生字词的听、说、读、认以自主学习为主)

三、精读指导,融情于文

1. 学习第一自然段。

(展示课件)

A.读准了这些词语,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迷人的西双版纳吧!看,浓绿的椰树,高高的佛塔,宁静的村寨,还有那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美丽时节,傣族人民的泼水节又到了。谁来朗读第一自然段?

B.听了他的朗读,你们知道了什么?

C.什么叫“一年一度”?

D.从“迎来”这个词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E.想了又想,盼了又盼,终于迎来了这欢乐的节日,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第一自然段。

(创设情境,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A.盼望已久的泼水节终于来了,咱们这回来西双版纳,正巧赶上,大家开心吧!想去感受泼水节的快乐吗?请大家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B.读完课文,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对第二段整体感知,同时为下面的教学作铺垫)

过渡:大家想参加吗?老师刚刚接到一个邀请,傣家人民要我们去过泼水节呢。大家快去准备准备,读好1-2两句话,我们就去。

(2)A.你做了什么准备?(理解“提、端、滴、

撒”“早早”,加上动作,有感情朗读1-2两句)

B.开始泼水了,自读3-4两句,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此时你的心情怎样?(观看泼水节录像)观看后、体验后,把你看到的、感受到的,带进句子里再读一读。

(这个环节重在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体验感悟,读出层次,突破难点,让师生融情于文,实现师生和文本的对话过程)

C.(角色体验)你身上湿淋淋的,为什么脸上还笑开了花?谁来读一读?怪不得人们那么高兴呢,原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泼出去的水会给人们带去幸福啊!带着新的感受再读一读第5句。这个“!”在这里传递着人们怎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高兴、幸福的心情齐读这句话。参加泼水的人可多啦,有老人、孩子、姑娘、小伙儿,再加上你的老师、同学,你最想把这吉祥如意的水泼在谁的身上?最想送出你的什么祝福?

(此环节设计是让学生更深刻地领悟泼水的象征意义,领悟傣家独有的风情,从而更好地突破难点,同时升华情感,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

D.请用你们的声音把这种快乐传递给大家,齐读第二自然段。

3. 学习第三自然段。

A.在这欢乐的节日里,人们还举行了许多喜庆的活动呢!到大街上走一走,别忘了举起你随身携带的照相机,拍下那美好的瞬间。

B.你拍了什么照片?

(载歌载舞)

C.喜庆的活动还在继续,欢乐也还在继续。清晨,你们早早地就来到了大街上,而现在已经夜深了,怎么还不肯回去啊?让我们把这些美好的瞬间、欢乐的时光留在心中,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D.参加了傣族人民的泼水节,你现在的心情如何?让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再一次齐读课题。

四、实践练习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傣族有泼水节,其他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传统节日,你还知道哪些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这个实践活动在课文与课外读物、课堂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之间架起了桥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五、知识迁移

请你来当小作家,模仿本学期的《识字1》,编写有关傣族泼水节的词串。

(这是个复习旧知、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孩子们经历思维训练、发挥创造力的综合过程)

【教学反思】

《欢乐的泼水节》一文记叙了西双版纳的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读题就知道“欢乐”是全文的主线。

第二自然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具体生动地写了泼水的欢乐场面和泼水的象征意义。在教学中,我以突出文章的重点段落、重点句子、重点词语为主进行教学,贯彻了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通过学生的自读、感悟来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由于我们的小朋友对泼水节比较陌生,因此,如果仅靠朗读来进行教学的话,学生就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基于这点,我在教学中运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将傣族人民泼水的录像片段放给小朋友们看,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就更加深刻了。

教学课文第三自然段,以文为本,举一反三。我们的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教会一两篇课文上,而要凭借教材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如果说这节课中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学习是“举一”的话,那么教学第三自然段的阅读就是“反三”。学生们循着读第二自然段时我指点的路子——“寻找欢乐,感受欢乐”,自己花费心力去摸索门径——寻找喜庆活动中的欢乐。虽然他们打破了课文的叙述顺序,但是将他们找到的那些看似琐碎的“欢乐”穿起来,便是一串闪亮的珍贵的项链:他们获得了真知识,掌握了真本领,养成了好习惯。

如果说课文是“举一”的话,那么本堂课末尾的“实践活动”——交流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就是“反三”。这个实践活动在课文与课外读物(课前下发了相关的阅读材料)、课堂与课外、语文学科与艺术学科之间架起了桥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

教材中课文篇与篇之间的内在联系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之一。本册教材的《识字1》介绍了春节等四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而本课讲的泼水节是少数民族——傣族的传统节日。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把所得知识进行学习迁移,创设“请你来当小作家”的情境,让学生编写关于傣族泼水节的词串。这个复习旧知、迁移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孩子们经历思维训练、发挥创造力的综合过程。

上一篇:新概念英语答疑时间下一篇:《写事要有点波澜》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