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明县人民政府

2024-07-29

东明县人民政府(精选10篇)

东明县人民政府 第1篇

东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成立东明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领导小组的通知

各乡镇(开发区),县政府各部门:

为切实加强对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的领导,县政府确定成立东明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现将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公布如下:

组 长:谭相海(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副组长:李海滨(副县长)

权洪涛(副县长)

肖 杨(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督查室主任)

孙灿果(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

赵玉生(发展改革局局长)

黄志科(县卫生局局长)

袁文增(县财政局局长)

成 员:李革新(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县人事局局长)

吴新庄(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县社科联主席)

魏存山(县经贸局局长)

徐永太(县教育局局长)

苑玉超(县纪委常委、县纠风办主任)

徐兰记(县民政局局长)刘洪杰(县劳动保障局局长)

徐世贞(县人口计生局局长)

李云飞(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副局长)

吕海刚(县总工会主席)

张旭光(县物价局局长)

王 昊(县政府法制办主任)

李相中(县发展改革局副局长)

权洪涛副县长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展改革局,李相中兼任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要职责: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研究提出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部署要求、推进全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政策措施建议;协调促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方案的实施;督促落实领导小组会议议定事项;承办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事项。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结束后,该领导小组自行撤销。

二00九年十一月 日

东明县人民政府 第2篇

宁明县人民医院简要事迹

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党的医疗卫生工作方针政策,深化医院改革,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质量为核心,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三好一满意”的主题实践活动为载体,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医改政策,着力改善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体验,做好职工医保、城居医保、新农合工作,通过强化内部管理,加强职工思想政治和医德医风教育及业务培训,狠抓医疗质量管理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持续改进医疗护理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扎扎实实地推动了医院政治文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突破,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

东明县人民政府 第3篇

一、嵩明县政府融资平台基本情况

(一)融资额度及用途

截止2010年4月30日止,富滇银行嵩明县支行各项贷款余额28419万元,其中,涉及中小企业16户、政府投融资平台企业3户,贷款发生余额为18,000万元,占比达63%。嵩明县政府融资平台共有3家,3家融资平台公司的融资业务都集中在富滇银行嵩明县支行,发生融资业务4笔,银行授信额度26,000万元,授信余额20,800万元。融资用途为杨林工业园区土地收储,县城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牛栏江灌片节水续建配套工程建设。

(二)融资平台基本情况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嵩明县政府3家融资平台公司的所有项目各项审批手续完备,项目资金到位率都在20%到32%,有的工程建设已接近尾声。所有贷款都能按期付息,到期还本。作为银行授信的主体,3家融资平台公司都是经昆明市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的嵩明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这些融资平台公司经营稳健,运作较为规范。

(三)融资平台的监测管理和发展情况

富滇银行嵩明县支行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贷款自始至终坚持严格管理,追踪监测,确保了资金的专款专用。对于土地收储贷款,在坚持“招、拍、挂”保证金一律缴存县土地收储中心于本行开立账户的同时,并要求所涉土地收益款全额回流本行还贷专户,备以用作还贷专项资金。在此基础上,富滇银行嵩明县支行对每一笔授信都取得县人大出具的《还款承诺书》,并列入县级财政预算,还款来源基本有保障。他们还对政府2005年至2009年的举债情况及县财政综合可用财力进行了解和分析,掌握政府综合财力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积极有效措施,确保贷款利息和本金按期收回。在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富滇银行嵩明县支行十分重视贷款支持项目的发展预期。他们之所以把贷款的重点放在云南杨林工业园区,就是因为其发展前景看好。现在的云南杨林工业园区已由前些年的积极外出招商引资,逐渐转变为许多商家主动找上门来,筑巢引凤的美好愿望正在变为现实。良好的投资环境,为金融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提供了保障。

二、几点建议和思考

(一)对政府融资平台应有的基本的认识

1. 政府融资平台为拉动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是在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产生的,目前已成为地方政府运用市场手段建设公共基础设施的重要载体,是经济转型时期政府解决市场失灵问题的重要手段,在孵化重大项目、引导和带动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破解社会民生瓶颈问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职能一般包括融资、投资、建设、经营和管理,它们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投融资的市场”和“建设的市场(如招投标机制、施工监理机制)”,有利于实现建设、经营和管理(项目和资产)的市场化。长期以来,我国积累了规模巨大的政府经济资源存量,通过搭建市场化的投融资平台,推动这些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资本运作,可以创造新的财富,实现物尽其用、财尽其力。

2. 政府融资平台也有风险。

2009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在贯彻中央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快速增长的高额负债也带来潜在的财政和金融风险。这是因为,绝大多数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承担的是政府公益性项目,项目自身没有收益或收益不足以还贷,融资平台的债务必须由政府安排资金偿还。主要的风险点是,地方政府是否负债过度,地方政府是否给平台配置了足够的经济资源,设计的治理结构是否符合市场化要求,有没有实现平台自我造血功能,逐步减轻其对财政还款的依赖。针对这种情况,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深化改革来化解潜在风险,促进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规范健康发展。

(二)必须建立符合国际规范和我国国情的地方政府负债管理预警机制

1. 设置恰当的警戒线。

建立地方政府负债管理预警机制,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特殊国情以及各地的实际情况,在警戒线的设置上要有科学依据和稳固基础,综合考虑地方财政、国有资产、地区储蓄等因素,实现对地方政府负债总量适度规模的科学把握。

2. 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管理和地方政府债务的监督。

一方面,加强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监管,对平台债务实施动态监控,将监控信息向银行和公众公开,接受社会监督,并作为金融机构融资的决策依据。另一方面,引导地方政府加强对自身总体负债风险的监控,做到量入为出、科学规划,坚决杜绝滥设平台、多头举债、多边抵押的问题,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要规范融资的行为,要坚持量力而行。根据各个地方自身的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财政收入的状况,来合理确定自己的融资规模,不要无限的扩大,不要盲目地追求融资,要进一步进行规范管理。

3. 整合地方政府经济资源,推动融资平台做实做强。

将分散的地方政府经济资源进行分类集中,构建或改造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运营规范、拥有较好经济效益、具备长远发展能力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平台承接各级地方政府掌握的存量资产,统一归拢以往分散到各个具体项目的专项资金,把沉淀的资产、分散的资金聚集成为平台的资本和融资信用,从而形成具有稳定现金流入预期的优质项目。只有这样,才能用市场化手段融入更多的资金,更好地实现政府投资的政策意图和战略目标。

(三)金融机构应增强风险控制意识,加强自律,避免无序竞争

1. 建立和完善风险防控机制。

各金融机构应加大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偿债能力的监控,建立对地方政府负债的科学监测体系,确保债务规模不超出风险边界、债务期限结构整体合理。金融监管部门应制定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边界的管理办法,建立统一的执行标准,避免银行之间无序竞争,确保风险可控。

2. 坚持信贷管理决策的科学化。

对于金融机构来讲,主要是要坚持科学的决策程序和严格的风险防范。首先,要从各种参数和监管的角度使他们能够对于贷款项目的评判、风险权重的安排、土地价值的评估等等方面做到合规,而且要审慎,就是要保守一点。就以富滇银行嵩明县支行政府融资平台为例。虽然看似稳妥的放贷,实则仍隐藏着一定的风险。目前地方政府多借用地方投融资平台公司向银行借贷,将来以政府财政收入和土地出让金作为还款来源。但是银行对政府的偿债能力、负债情况难以准确掌握,一旦财政收入下降,将直接影响银行信贷质量。加之现在地方政府成立的融资平台多,每个融资平台又有多个在建项目,相互之间有所交叉。如果拿着项目资本金“拆东墙补西墙”,会吸引更多的银行资金,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率则快速上升,银行面临的信贷风险将会更加凸显。

3. 要多管齐下构建信贷风险防范网。

嵩明县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虽然按月付息情况较好,未出现违约记录,但贷款集中度过高,势必存在一定潜在风险。根据我们的调查分析,政府项目配套贷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县属投融资平台搭建时间较短,虽可作为贷款主体,但无经营业绩,信用等级难评定。二是政府性贷款所搭载的项目存在不成熟情况,问题集中反映在土地批次、项目资本金两个方面。三是担保、抵押条件难落实。我们建议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关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的同时,还应该特别关注中小金融机构贷款集中度过高的问题,尤其是政府性项目贷款风险问题,不但要密切关注,而且要跟踪监测调查,适时调整和优化信贷结构,切实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加强金融机构对平台公司发放贷款的管理,还必须加强资本约束,控制集中度,对贷款对象要严格进行审核,做到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检查,提高贷款的质量,切实防范风险。总之,要通过综合治理,切切实实加强地方政府债务和融资平台公司的管理。

(四)要加强监管,形成监管合力

1. 以政策为先导。

要严格地按照中央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确定各个地方可能产生的投资的需要,以及对资金需求。财税政策、金融政策提出了一些限制,譬如说对“两高一资”的一些产能,对于一些已经过剩的产能,就应该严格地控制它的融资。对于一些新开的项目,要进行严格的审查。通过加强监管,控制它的融资规模,这样以消除潜在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

2. 坚持从实际出发。

这次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规模都比较大,在一定程度上也和我们国家城镇化的进程有关,有一部分地方融资平台的融资是用于了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公用设施、住房和环境等方面。融资平台的情况也是复杂的,一部分融资平台的融资是有明确的偿还能力的,不值得太大担忧。但也有一部分值得大家关注,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土地为抵押的借款,凡涉及到土地的价值相对比较复杂,因为在土地价值的上升阶段,有可能会出现高估,而未来当土地的价值下降的话,就可能使得对贷款的判断出现差别。另外一类就是由政府进行综合还款的,也就是说项目本身不具备充分的还款能力,主要依靠综合效益来还款的,这里面蕴含着政府以及财政性的风险。

3. 坚持按经济金融规律办事。

在固定资产投资方面要更好地体现量力而行、优化结构、保持适度规模的要求。从财政管理的角度来说,就要通过综合分析地方的财力状况、承受能力,加以规范和控制。对于目前的融资平台的融资状况进一步清理、核实,区分不同情况,分别加以处理。这里面的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的,融资平台融资当中有一些是企业行为,也有一些是当地政府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担保或者是协议书、抵押,这实际上就成为地方政府的或有债务了,当然这不是直接债,但也可能会引发财政金融风险的问题。所以要区分不同情况进行清理、核实,区别对待,进行妥善处理。政府融资平台公司经过清理以后,应该按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规范地运行。

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现状与对策 第4篇

摘要:从东明县的实际出发,对东明县现代农业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现代农业现状对策

1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东明县委、政府把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农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来抓,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围绕主导产业,着力打造“一村一品”专业村。东明县有耕地面积约120万亩,是山东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基地之一,2013年,全县农业总产值4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63元。粮食产量达到18亿斤,生产实现“十连增”,被国家确定为产粮大县。全县规模以上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52家,建有农业观光园区5个,“东明西瓜”获农业部绿色农产品认证,“五得利”面粉绿色食品申报,“鸥翎”牌纺纱被评为中国优质产品。全县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数量达到48个。东明县被山东省确定为鲁西黄牛、青山羊养殖基地,新型产业狐狸养殖场户已达到100余家,占全省年出栏量的十分之一,具有明显的产业规模优势。重点培植优质粮棉、特色瓜果、优质蔬菜、良种畜禽、名优水产五大特色产业。重点优先发展了有发展潜力、示范带动力强的五得利面粉、明胜纺织、方明药业等“农”字号龙头企业,进一步加强西瓜、棉花、草莓、西芹、养殖等基地建设。

东明县以三农发展、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型农业,稳步推进农业产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和现代化进程,农业效益实现了较快增长,农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农业欠发达面大,现代农业与先进地区比还有很大差距。

2建设现代农业的制约因素

2.1种植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常规农业仍占主要地位。从农业内部结构上看,农、林、牧、渔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例大,林牧渔业比例小。在2013年,东明县种植业产值占据绝对地位,其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6%,畜牧业总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18%,林业、渔业两者总产值合计占到农业总产值的6%。瓜菜、林木等特色产业总面积只有30万亩,仅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5%,未形成区域优势。东明县特色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整体水平仍处于培育发展阶段,还存在着种植规模小,品牌培育不足,传统产品所占比例大,名优特色产品比重过小,规模化经营程度不高,影响力不大等这样那样的问题。

2.2农业基础设施短缺,农业服务政策存在缺陷。就东明县情况而言,一是农民还不富裕,自身没有实力进行较大投入。二是在国家免征农业税后,农村的基础资金减少,财政缺口较大,上级拨给的支付款不够用,不能满足农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足够资金。县乡财政都一直比较困难,既要确保经济增长,又要发展社会公益事业,还要保障不断增长的人员工资和社会稳定,导致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影响计划任务的完成。

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费缺乏,工作手段落后,生活条件艰苦等问题。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相对落后,市场导向不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基础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弱。同时,农业科技服务体系经费投入与保障严重不足。由于经费短缺,农业新技术项目的实验、示范、推广和培训工作难以正常开展,大多数农业科技人员得不到基本学习培训的机会,开展综合服务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2.3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层次较低,科技含量不高。主要表现在粮食产业比较价值偏低,规模种植占比不高。农产品加工没有形成良性循环轨道。东明县推广型农产品科技含量低,精深加工的产业链短、附加值低,市场影响力弱,农业品牌化经营滞后,特色产业优势不明显。总体上现代特色产业的农产品品牌建设较为滞后,农产品精品少、档次低、品质差,市场培育后劲不足。全县农民接受文化基础教育的程度不高,不能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发展要求。广大农民以及一些农产品加工企业对产品质量、安全意识等还都比较淡薄,轻质量重数量的问题还较突出。

3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应采取的政策措施

3.1大力发展优势产业,搞好农业示范区布局。加强先进典型培育,发挥示范作用。围绕小麦、玉米、棉花、西瓜四个主导产业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上特色、高效益、强带动的高效农业示范基地,使之成为带动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新载体。把推进区域结构布局调整作为高效农业规模化的关键来抓。各镇村要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制定优质高效农业发展规划,重点扶持1-2个主导产业,构建“一乡一品”或“几村一品”的经营格局,实现优势经济作物的区域化布局。如在黄河滩区发展林网,种植绿色大豆;在三春集林场发展优质草莓,在刘楼镇建成万头养猪场等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同时,重点培育城关镇、陆圈镇、武胜桥乡争创全市“十先”龙头企业;华航农产品专业合作社,长明良种繁育合作社;陆圈镇马军营蔬菜、城关镇刘墙大棚、东明集卢寨西瓜,码头镇东街养殖争创全市十个“一村一品”明星村。

3.2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打好发展基础。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现城乡建设统筹发展。新型农村社区的合并,能直接促进土地的加快流转,改变过去农村“人地合一”的土地经营模式,形成特色高效种植基地,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还应注重农田电力、通讯等方面的建设,加强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积极向上争取政府资金补贴,同时注意收集民间资本以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工具的购置补贴,使农具装备率有所提高,农机覆盖领域进一步扩大,农业生产效率得以有效提高,为东明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加强现代农业的扶持力度,有针对性地实行优惠扶持政策,利用好市场和政策的双向引导作用。在争取上级资金支持的同时,应充分调动东明县各农业协会和广大农民的参与积极性,形成“政府扶持、业主为主、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3.3实施科技带动,抓好科技服务。加强科技创新推广和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农科教结合,走依靠科技发展农产品深加工的路子,提高农产品加工增值率。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和农业实用技术等相关培训,扎实搞好农业实用技术的普及推广。利用东明县被确定为全国基础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示范县的契机,全面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建立农业生产技术推广体系,以技术指导为纽带,以示范户为核心,连接周边农户,形成技术传播网络,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通过以会代训、科技讲座、典型示范等形式,加大对粮棉、瓜菜、畜牧养殖等农业新技术、新成果、新品种的引进,开发和推广力度,强化科技对优质高效农业的支撑作用。

3.4大力发展品牌农业,抓好龙头企业。要明确优质农产品基地发展任务,积极培植西瓜、粮棉等特色生产基地、特色产业带和生态农业品牌。要坚持生产专业化,规范管理,积极整理标准资源,按照“有标依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的原则,着力推行统一品种品牌和包装标识、统一生产技术规程和质量标准,统一建立生产档案记录、统一组织安全生产技术培训的管理措施。同时,鼓励龙头企业进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条码追溯管理,加大农产品认证和品牌建设,引导和帮助有条件的生产经营主体申报原产地证明商标,原产地标记和原产地地域产品专用标志。抓好龙头企业的提档升级,打造一批叫得响的农业品牌,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完善农业品牌扶持政策,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争创国家、省、市名牌,全面提升市场竞争力。

3.5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东明县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东明县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在实践中切实尊重和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以农民为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发展农业成为广大农民的自觉行为。农业增效、农村繁荣、农民增收不断得以实现,这样才能使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得到极大的提高,进一步促进东明现代农业的发展。

东明现代农业需要积极稳妥渐进式发展,不浮躁,不急功近利,不“眼开眼闭”或忽左忽右,坚定目标。针对东明农业实际情况,我们可以有更多作为,我们应该有这个心气儿,更应该有这种能力和作为。

参考文献:

[1]柯炳生.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的若干思考[N].农民日报,2006-12-09.

[2]吴秀莲.东明县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J].现代农业科技,2010(7).

东明县农机维修现状调研报告 第5篇

随着东明县农用机械及作业机械的大量增加,农机维修需求也随之增加。几年来,东明县农机中心全面贯彻落实《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履行好农机维修管理职能,切实加强对我县农业机械维修行业的管理,规范维修服务市场秩序,提高了了维修质量,维护了农业机械维修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近日,农机中心针对当前本县农业机械维修点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组织人员对我县农机维修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一、农机维修业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我县农机总动力达到13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保有量达到5005台,联合收割机保有量达到4050台,配套农机具达到35415台套。目前我县维修网点达到172个,农机维修工作的开展主要有以下二种形式:一是个体经营的农机维修网点;二是专业农机合作社维修网点。其具体发展状况如下:

1、维修点规模及从业人员状况

个体农机维修网点是我县农机维修的主力军,我县85%以上的维修业务依靠农机维修网点进行。根据调查,其中大多数是固定资产在10万元以下的个体经营者,约占总数的90%以上,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大多经营规模较小,因此每个网点的从业人员一般只有1人,规模稍大的能够达到2~3人;合作社维修网点规模较大,从业人员一般达到3~6人。

2、维修业务范围及维修能力状况

目前,我县农机维修网点主要从事常用农业机械的局部性换件修理、一般性故障排除以及整机维护。目前,我县有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家,三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 2家,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8家,占全部维修点的12.2%,星级网点维修能力较强,可进行机械加工、柴油机修理、配件供应等一条龙服务。

3、经营业务量及经营收入情况

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的年经营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受其维修能力、维修质量、所在地点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同时经营收入还受到农机配件销售量的影响,即同时从事修理及配件销售的维修点,其经营收入较高。因此,我县各维修点经营业务量和经营收入存在一定差别。根据调查,各维修点的全年维修量从500~4000台次不等,而全年中“三夏”、“三秋”是维修高峰期。在这种维修业务量情况下,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的年经营收入维持在1~4万元之间。

但是,星级维修网点业务量和收入都高,例如我县武胜桥镇占彪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维修点去年维修毛收入就达33万元。

二农机维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维修点分布不均匀,村级农机维修点短缺

我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大多集中分布在各乡镇政府所在地,而村级农机维修网点短缺,交通比较便利的三五个村中有一两处农机维修网点。在交通不方便的边远村,尽管有各种农机具上百台,却没有一家农机维修点,农机出现故障,尤其是在农忙季节,农民要跑到几十里外的集市去请人修理,有的甚至到县城修理。由此看来,没有或离农机维修点较远的村,农民购机容易,维修难。

2维修点经营规模较小,农机修理质量得不到保证

目前,我县的农机维修网点大部分是个体工商户,多为家庭作坊式、门铺式维修。这种小规模经营的维修点资金有限,属于低等级维修点,其维修能力较差。甚至有的农机维修点,修理设备简单,又缺乏修理技术,但也打出了修理拖拉机、农用运输车、柴油机的“旗号”;有的维修网点的水平只是拆换零件。一些农机具经他们“动手术”后,毛病照旧百出。有的修理业主对送修的农机具夸大“病情”,“小病”说成“大病”,“少病”说成“多病”;有的本来只需2个小时可以修好的机具,他们说要5个小时;本来可以继续使用的零件,却说报废不能用了,造成农机手多花钱,机具维修质量不能保证的现象。

3参加培训少,维修技术水平低

实际中,由于多数农机手在使用农机具的过程中,对其构造、故障分析与排除均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他们极易向农机维修业转行,成为维修人员,因此使我县农机维修业的从业人员中很多是没有经过培训并取得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的人,这种无证上岗的现象使农机维修过程普遍存在无规范、无质量标准、修后无监督的问题。这就直接导致维修点无法提升自身维修能力和维修质量。

三、建议与对策

1、建立强有力的质量监督保障机制和扶持制度

我们农机部门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技术力量,通过推广培训与监督管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农机维修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修理设备和仪器;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服务;同时积极扶持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使其扩

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加强技术人员培训,逐步提升我县农机维修网点维修高新农机具的能力。

2、加强农机维修人员技能培训。

把我县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阳光工程培训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向有关部门争取部分培训经费,弥补农机管理部门经费不足的困难,减轻学员的经济负担;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职业技能考试考核结合起来,使学员取得技能资格,更好地就业和创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应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结合起来,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习农机维修技术知识,即方便农民、又可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在农机维修人员的培训方法上,要把课堂教学与实际操作结合起来,做到边讲解、边示范、边指导、边操作,让学员听了就懂,学了会做。

3、建立各部门密切配合的高效管理模式

东明县劳务输出调研报告 第6篇

对接机制的调研报告

东明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山东省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关于开展“探索劳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课题研究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安排,针对我县劳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的情况进行调研。县领导高度重视,经分管县长亲自批示,劳动社会保障局牵头,与经贸委、地税局、工商局等单位相结合,就我县劳务输出地区与输入地区对接机制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劳动力资源总体状况

我县地处鲁西南,是典型的农业县,现辖7镇6乡1个开发区,389个行政村,921个自然村;总面积1357平方公里,耕地124万亩;总人口75.49万,其中农村人口65.47万,非农业人口有10.02万人。劳动力总资源有44万人,初中以上文化24.8万人,男女比例1.1:1,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约14万人左右。其中省外务工占74%,省内占26%;有组织输出占21%;男性占60%,女性占40%;45岁以下的占85%,其中 18-35岁的占4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2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0%。

二、劳务输出情况

2008年截止到7月份,我县新增外出务工人数13824人;全县在外务工人数约15.4万人。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劳务输出机构19个,其中乡镇13个,民办输出机构5个,劳动部门1个;市外 1

务工基地12个;社区、村级信息员400余人;这些机构组织的设立和专职人员的配备,有力地促进了劳务输出工作的良性发展。经过我们的深入了解,外出务工人员的主要去向是广东、江苏、北京、青岛、宁波等;从事的主要工种有建筑、电子元件、缝纫、玩具、食品加工、制鞋、餐饮、保安等;输出渠道主要通过自发、亲友介绍、中介组织等形式。

三、劳务输出的特点

当前劳务输出呈现出四个特征:一是流动区域相对集中。目前我县以省外务工为主,跨省务工人员占总数的74%,且主要集中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地区;另外,在县外省内务工的占18%,主要集中青岛、烟台、威海等沿海地市;在县内及周边务工的占8%。二是有组织输出较少。多数农村劳动力的外出是经亲朋好友的介绍或引路而实现,通过中介服务机构组织外出务工的人数不到流动总数的20%。特别是青年劳动力流动周期长,一些农村青年已完全摆脱了农业生产而长期在外从事流动就业,流动时间在5年以上的占外出务工人员总数的5%左右。三是季节性流动强。随着二、三产业的发展和农业生产率的提高,有相当一部分农民在农忙时种地,农闲时外出务工。特别劳动力较多的家庭,从事劳务收入又较高的,在外工作时间就较长,反之则较短。四是从事纯体力劳动仍然是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一个主要途径。由于当前绝大部分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偏低,技能单一,而就业市场对劳动力的需求正向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快速转变,外出就业的空间逐渐缩

减,很多外出的农村劳动力只能从事劳动技能低、劳动强度大的建筑、采矿、食品加工、采棉花、摘西红柿等行业。

三、劳务输出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富余量较大,输出任务繁重。我县除每年新增近1万劳动力需要输出外,另外已在外务工和从事县内二三产业的农村劳动力还面临就业稳定性的问题,他们中回流的人员还需要重新择业,重新输出,工作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尽管当前一些用人单位出现了“民工荒”现象,实际上真正短缺的是技术熟练工和18-25岁的女性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矛盾依然突出。

(二)农村富余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一是文化技能水平较低。我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都只是初中文化程度,难以适应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据统计,全县掌握一门初级以上专业技术的农村劳动力占8%,掌握一门中级以上专业技术的占3%,掌握一门高级以上专业技术的不到0.5%,74%的务工人员没有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大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多数只能在劳动密集型行业工作,外出务工的路子较窄。二是思想观念滞后。虽然我县进行了广泛的政策宣传和典型宣传,但“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的思想,“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的观念在一些人心中根深蒂固,缺乏走出去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大多数人认为外出务工不是长远打算,只是增加收入的权宜之计,缺乏持久战和创业的思想准备。三是法律意识淡漠。一些外出务工人员由于文化水平低,不学法,不懂法,遵纪守法意识淡薄,劳动纪律松驰,影响到整体在外形象。

(三)组织化程度偏低。尽管我县近年采取外设劳务基地、开展订单输出等方式,但是目前对个体民办中介服务机构管理不到位和中介费用的高额收取,致使自发、无序、零散的转移状态依然存在,有组织、大规模的劳动力有序转移格局尚未形成,市里注册的四大劳务品牌至今未能在我县叫响。

(四)服务方式滞后。一是信息服务滞后。尽管我县深入开展了送信息下乡村宣传活动,但一些信息缺乏针对性,加上一些农民与外界接触少,获得用工信息的渠道狭窄,外出务工存在盲目性。二是培训服务滞后。近年来由于培训经费严重不足,培训服务量不宽,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仍然没有机会接受培训,全县外出务工人员中参加了职业培训的仅占12%。三是农村社会化服务滞后。外出务工人员绝大多数是青壮年,一些人员家里农忙时节生产缺劳力,老人生病无人照顾,小孩生活学习无人照料,影响到他们安心工作。四是法律服务滞后。对务工人员在外工资被拖欠、工伤得不到赔偿等现象缺乏有效服务,农民工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障。

四、下步对策建议

(一)大力完善劳务输出服务体系。在完善集求职登记、信息发布、就业培训、职业介绍、政策咨询和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等为一体的县人力资源市场服务体系的基础上,大力培育各类劳务中介组织和劳务经纪人,重点扶持一批有实力、有信誉、有规模的劳动输出龙头组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化。大力规范劳动力市场,依法清理非法职介机构,从严处理各种欺诈行为,保障劳动力市场

正常高效运作。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跟踪管理服务,在巩固好现有的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劳务基地的同时,根据需要在劳动力输出量较大的省市新设一定数量的服务机构,加强对外出劳动力的服务管理和权益保护。

(二)继续实施“西输东接”工程,南上北下推介劳务。要与对口城市搞好协调配合,巩固发展合作关系。采取企业直接招聘与委托代招、代送相结合,定单式招聘与灵活式招聘相结合的方式,做到“长流水、不断线、求实效”,最大限度地服务企业,方便群众,确保输得出、留得下。“南上北下”推介劳务,拓宽省外劳务市场。在巩固扩大原有成果的基础上,继续“南下”、“北上”,进一步推介东明劳务,加强劳务合作,建立开辟新的务工基地。

(三)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务工人员的就业能力。按照“扩大初级、巩固中级、发展高级,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的思路,整合现有教育培训资源,建立包括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在内的“大培训”格局。一是对新建的培训机构抓好规范管理。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加快发展乡镇职业培训机构建设。三是对初高中毕业生集中培训实行学历和职业资格双证制度。四是在培训内容上,坚持以技能培训为主,重点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实际操作能力。五是在培训经费上,县财政筹集的就业再就业资金,要拿出专项资金用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推行政府出钱购买培训成果、用部分补贴调动劳动者积极性的作法。

(四)强化劳务协作,实现与输入地全方位多层次的对接。政

府搭建协作平台,强力推动与输入地有关县区对口签约,有关部门对口签约,输出中介组织、职业培训机构与用工企业签订用工协议、培训预约定单。明确培训、输送、安臵、保障、维权、服务等环节中各自的责任义务及运作沟通方式。不断扩大劳务基地的数量、规模和覆盖范围,不断提高有组织输出份额。

东明县人民政府 第7篇

寄昱东明

作者:王冕  朝代:元  体裁:七古   浮清阁上山如簇,浮清阁下泉如玉。

浮清主人瘦如竹,襟怀卓荦无点俗。

相逢一笑不话禅,自道住山三十年。

石杯酌茗搜我枯,石床扫苔留我眠。

云深不听鸡戒晓,山风落涧松花老。

归来耕田忘岁时,池塘几度生青草。

君闲一尺素,我老双鲤鱼。

共此片月光,各在天一隅。

昨夜扁舟欲飞去,雪云冻隔耶溪路。

千岩万壑不可寻,梦魂空绕长松树。

东明县人民政府 第8篇

5月25、26日, 参会代表赴全省各地“幸福美丽新村”示范点参观考察。省委书记王东明, 省长魏宏, 省委宣传部部长尹力等省领导, 分别带队赴川北、川东、川西、川南地区现场调研, 参观考察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点, 省领导黄新初、范锐平、李昌平、吴靖平、王宁、黄彦蓉、曲木史哈等参加考察。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总经理赵麦庆参加会议并全程陪同王东明书记调研。公司副总经理冯杰、郑成渝、周清久分别在各示范点, 向与会代表汇报中国电信宽带乡村建设、农村信息化推进、“互联网+”发展等工作情况, 与会领导给予充分肯定。

王东明率第一考察组前往广元、巴中等地进行现场调研。在剑阁县民主村、巴中花溪乡新庙村, 赵麦庆向省委书记汇报中国电信助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工作举措, 并现场通过三网融合IPTV幸福美丽新村频道, 演示幸福美丽新村的美景、人文、土特产等信息, 王东明给予充分肯定并高度评价, 并详细询问“宽带乡村”工作推进及通过三网融合IPTV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等工作开展情况。当王东明了解到鹰歌庄园通过电信天虎云商平台销售葡萄等产品, 仅两个月的时间网上成交量就达到四千余笔, 销售额达到十二万余元时, 立即指示这样的惠农信息化应用要加快全省推广。

魏宏率第二考察组前往广安、遂宁等地调研。在广安武胜县调研现场, 郑成渝向省长一行汇报演示了党员远程教育、村务公开、天虎云商及亲情视频通话等农村信息化产品与功能。魏宏赞扬亲情视频通话解决了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 并希望家家户户都能用上。

尹力率第三考察组前往雅安汉源、成都蒲江、邛崃等地调研, 听取了四川电信以蒲江为例从信息政务、信息兴农、信息惠农等方面助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举措。

副省长曲木史哈率第四考察组前往内江、自贡、眉山等地调研, 在内江市中区永安镇尚腾新村调研现场, 了解了四川电信基于光网宽带和IPTV平台, 为全省的农村用户开通幸福美丽新村频道, 以及在此平台开设农村信息化应用的情况。

与会代表对中国电信四川公司推进全省光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尤其是对基于三网融合IPTV的幸福美丽新村频道、亲情视频通话、天虎云商等惠民信息化应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并与当地村民、电信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交流。

东明县阳光工程农机培训调研分析 第9篇

近两年来,东明县农机中心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不断强化服务三农的意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本着“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督、农民受益”的原则,精心组织、创新模式,全力做好阳光工程农机培训工作,出色的完成了分派的培训目标和工作任务,两年来共培训各类阳光工程农机技术人员400名,有效地提高了我县农村劳动力素质和就业技能,收到了良好社会效应。为加快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做好生源组织发动。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阳光工程培训是其中重要一环。为此,农机中心专门成立了以分管副主任任组长,农机校校长为副组长的阳光工程培训领导小组,负责培训工作的疏通、协调,及时与县阳光办沟通,争取指标、了解国家有关阳光工程的政策,同时协调监理站、推广站等部门配合学校宣传发动、招收学员、组织培训,确保培训工作顺利实施。

2、精心部署、提早谋划。为了更好的完成阳光工程培训任务,在阳光工程培训指标还没下来时就对全年培训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制定了培训计划和具体措施,对学校的常规培训工作在保质保量的前提下,提前干、抓紧干,避免了阳光工程培训指标下来时由于时间紧而影响培训质量,保证了培训工作顺利开展。

3、部门联合,制定方案。主动与阳光办沟通、协调,制定实施方案,确定阳光培训计划,同时查缺补漏,完善软硬件设施。为确保培训工作取得实效,我们按照培训方案认真开展好每一个阶段的工作,并把各个阶段工作进展情况及时上报各级有关部门,并适时的得到主管部门正确的工作指导和帮助,为切实做好培训工作奠定了基础。

4、灵活多样、注重实效。在培训方式上,除了正常的在校培训外,还带上教学设备下乡入屯,把培训基地延伸到了乡镇村屯,把知识技能送到了农民学员家门口,真正方便了农民,得到了较好的培训效果。

5、加强管理、规范操作。阳光工程培训,是一项惠民、务实的严肃的工作。为了既培训好农民工,又达到上级要求,每期培训开班时,都邀请县阳光办领导上第一节课,在建档时,学员信息录入表、培训台帐和个人档案齐全,参训学员都留下联系电话,以加强回访。

二、成效显著

1、提升了农机化水平。通过系统地有针对性的培训,全面提升了我县农机从业人员的素质,造就了一批懂技术、有影响的农机实用人才队伍。

2、加快了农村劳动力有序的转移,推动了我县农民的创业。

三、存在的问题

1、农民文化水平普遍偏低,接受知识能力较差。当前农村大量劳动力已外出务工,留下的绝大多数是些半文盲或文盲人员,岁数都较为大,农村真正的主力军是30岁以上50岁下的人员,他们在接受现代科技知识与新意识中较其他人员难以掌握和接受。

2、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滞后。随着各种新型农具和新技术的投入使用,给农机阳光培训工作提出了新的机遇,目前,农机校的师资力量薄弱,远远满足不了培训发展的需要。而且现有的培训教师专业知识比较单一,动手能力差,实践经验不足,知识老化问题突出,缺少专业性的进修,对新式农机状况知之甚少,掌握的知识明显落后于新时期农机培训工作的要求。近年,东明县虽然加强了对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也组织了一批从事阳光工程培训的教师参加了学习,但还不够目前的工作需要。

四、对策与建议

1、加大对阳光工程培训的师资培训力度,以适应当前工作的需要。阳光工程农机培训事业的发展,首先必须重视对自身素质的培养。现今的科技日新月异,各种农业机械推广快,更新快,如果我们的教学人员不加强对业务的学习,就不能满足培训新技术的要求。因此,农机化培训工作为了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必须将农机培训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大力培育复合型、适用型的人才。

2、加强硬件投入,夯实技术基础。阳光农机培训工作是农机化事业的基础,是推动农机服务产业化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广大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因此,农机培训机构的发展壮大,除自身努力建设外,还要积极争取政府对农机培训事业在资金和硬件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和帮助。

东明县人民政府 第10篇

近几年,随着国家农机补贴力度的加大,对高新农机具推广的政策倾斜,促使了农机具的更新换代,对农机维修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全面了解东明县农机维修网点在新形势和新技术水平下的维修、管理、资金、技术和扩大再生产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农机经销企业、维修网点和机手的配合情况,日前,东明县农机服务中心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县农机维修网点、农机经销企业和农机手进行了调查。

一、东明县农机维修网点现状

1、农机经销商情况

东明县境内主要有4家农机经销商:东明盛达农机有限公司、东明翔龙农机有限公司、东明金山农机有限公司、沃得拖拉机经销处,主要经营:欧豹系列、雷沃系列、东方红系列、时风拖拉机系列、巨明系列、大丰系列、沃得系列等主流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及其它农机具。所有的厂家没有常驻技术人员,只有在销售旺季才有个别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

2、农机维修网点情况

目前我县维修网点达到182个,星级网点24个,其中四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2家,三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 5家,一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17家,主要分布于县城及各乡镇驻地,星级文明农机维修网点规模较大,此外的维修网点规模很小,设备简陋。每个网点从业人员一般是2人,个别网点有3-6人,但多是家庭成员,从业总人数保持在1300人左右,持证人数823人。农机维修网点年收入在2-5万之间。

二、存在的问题

1、监管不力。由于农机维修网点分布散乱,多集中于县城附近、乡镇政府驻地,规模小,场地内油污遍地,工具杂乱放置等原因,相关部门无力管理或不想管理,政府又没有统一的集中治理活动,部门之间缺乏合力联动机制,这就造成了监管不力的现象。还有些网点是农忙时开门,农闲时关门,这也给监管工作造成了困难。

2、收入低,无力扩大再生产。90%的农机维修网点收入水平很低,年收入不足3万元,再除去房租、水电等杂费,所剩人均1万多元,别说扩大再生产,有些农机维修从业人员干脆关门去打工了。这种情况下,很难出现高标准、高质量、上档次的规模化维修网点。

3、维修网点设备简陋,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职业道德差。多数维修网点是家庭式作坊、门铺式维修,维修设施、工具不全,场地简陋,环境卫生达不到维修技术的要求,造成了农机不能维修或不能按技术要求维修,相应地减少了收入,又给机手带来不便。多数从业

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化的技术培训,只是跟别人学了一段时间(更有甚者是“自学成才”的老机手)便上岗,技术水平低,对老式农机还不能完全修理,对新农机出现的故障更是无从下手,这样的技术水平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农机科技的发展,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机维修业的发展。个别农机维修网点的从业人员素质低,出现漫天要价、以次充好、夸大毛病、过多更换部件等坑害机手的现象,以此增加收入,但损害了自身的形象,从长远来说,不利于维修网点的扩大再生产,也不利于整个农机维修行业的发展。

4、农机经销企业、维修网点和机手三者之间缺乏沟通,延缓了新技术的推广。在农机经销企业内所有的厂家没有常驻技术人员,只有在销售旺季才有个别厂家的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指导。这样,农机经销企业主要是卖农机,机手只是单纯的买农机,缺乏购机前的技术培训,使机手不能了解农机的构造、工作原理、技术参数等,农机一旦出现故障即使是小故障机手也可能解决不了。对于农机维修网点来说,更不可能得到厂家的技术指导,对新农机具出现的问题只能摸着石头过河,逐渐积累经验,这给新农机技术的推广带来阻碍,也给机手带来不便,既增加了维修成本,又因维修时间延长而增加了损失。

三、对提升农机维修行业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1、政府牵头,相关部门联动,加强对农机维修行业的监管力度和服务力度。在政府的牵头下,农机、工商、质检等部门实行联合执法,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机配件的销售,坚决取缔无证无照经营的维修点,制止在维修过程中坑农害农的行为,为维修行业打造一个干净有秩序竞争的环境。同时,相关部门还应为维修行业搞好服务,多向农机维修人员提供信息服务,宣传推广农机维修新技术、新修理设备,对农机维修人员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使之遵纪守法,诚信服务,积极扶持帮助具有一定实力的农机维修网点,使其扩大经营规模,拓展业务范围。

2、加强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其对新机具的维修水平。以农机修配站和农机培训学校为主导,以阳光工程培训为依托,对农机维修从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和考试,不合格的不发给维修资格证;提高农机维修行业的准入门槛,对从业人员数量与资质、资金、规模、设备等做相应的要求,达不到要求的发证,不准开业;农机维修人员培训与农机科技进村入户工作相结合,把农机科技送到家,使农民能就地就近学到农机维修技术知识。

3、争取财政支持,增强农机部门监管能力和对农机维修行业的扶持力度。随着我县农机保有量的增加,只有2人的农机修配管理站已无力对全县的农机维修网点进行监管。这就要求我县财政部门应加大财政支持,增加农机修配管理站人员,更新设备,以增强农机部门的监管能力。同时,还应争取财政对维修网点的支持,对符合要求的维修网点给予资金帮助,助推其扩大再生产能力以扩大规模,鼓励高标准、高技术、规范性的网点建设。

上一篇:购年货_三年级作文下一篇:评估自评报告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