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延安范文

2024-06-15

心得体会延安范文(精选12篇)

心得体会延安 第1篇

延安精神回望延安心得体会

“走得再远,走得再辉煌,也不能忘记过去。“历史文献片《回望延安》中的一段段影像、一帧帧画面,将我们带回了那个硝烟四起的年代,片中的每一位人物、每一个场景,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深刻与厚重。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铭记从X年到X年,党中央在延安的X年间,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逆到顺的浴火涅槃,即便在日军疯狂扫荡和国军大肆封锁举步维艰的条件下,也未能停止我党建设前行的步伐。正所谓淬火成钢,我党在一次次教训中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作风,在一场场抗战中探索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

当然,我们需要铭记的还远不止这些。在延安,锤炼出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坚强领导集体,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与毛泽东卓越的领导能力和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是密不可分的;在延安,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必然结果;在延安,探索出了一套管党治党的基本经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离不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延安,造就了一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栋梁之才,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追求、团结一心。

——回望,是为了更好地传承回望延安,中国共产党从星星之火发展成了燎原之势,中国革命从满目疮痍走向了辉煌胜利,中华民族从艰难困苦走入了富强振兴。延安精神,过去是凝聚人心、克敌制胜的精神动力,如今更是奋力进取、强国强党的力量支撑。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回望延安革命战争年代,一代代有志青年在炮火纷飞的岁月中肩负使命、砥砺前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年华,甚至是宝贵的生命。放眼当下和平建设年代,虽然不用直面血雨腥风,但无形的战场暗流涌动。

坐在明亮的办公室,延安精神和作风激励我们努力工作,服务人民和社会,我也更加明白了在这个时代应尽的责任,每一个人都在为建设国家,贡献自己或大或小的力量。作为一名青年民警,我们更加不能懈怠,要勇于担当付出,怀揣激情热情工作,誓为公安事业奋斗终生。

回望,是为了铭记;回望,也是为了传承。回望延安,回望那段荡气回肠的革命岁月,我们要倍加珍惜当下,X,让青春风采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绚丽绽放。

心得体会延安 第2篇

今早,在会议室聆听了“弘扬延安精神,净化政治生态”的讲课,感受颇多,印象深刻,灵魂深处受到洗礼,仿佛置身于历史事件之中,亲身经历了延安13年伟大的革命斗争实践。

延安革命圣地留给中国人民的最大财富,就是延安精神,其内涵包括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依靠群众,相信群众,为群众谋福利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的精神;还有敢于揭丑亮短,擅于自我剖析的批判精神等。

延安精神,是在艰苦岁月里,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培养的结果,延安精神涵养心灵,修正行为,孕育初心,因此当我们学习延安精神的时候,一定要要虚心地融入延安时代,诚心诚意把自己投进艰苦环境里锻炼,从朴素的吃穿住行中体会、学习,否则,啃着烧鸡喝着茅台,再高的调子理解不了精髓。

学习延安精神,要把现有认知、文化、理念、价值观、权利观、道德观、审美观统统抛掉,以空杯心态重组心里结构,以纯洁原始的心脑学习延安精神,这样才能在学习中领会什么是大公无私,什么是权为民所用,什么是利为民所谋,什么是不和老百姓争利益。否则,满脑子私利,一肚子算计,心胸太多杂念占据了思想,靠一点谦虚挤出微微空间汲取延安精神营养,那能汲取多少呢?所以学习延安精神,不是一句空话,一定要入脑入心,在灵魂深处学。

心得体会延安 第3篇

延安时期,中央的文化政策并没有明确的规划,而是散见于各种决议、指示、社论以及领导人讲话中。延安的文化政策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契合的,大体上包括发展文化运动、吸收知识分子以及重视文化宣传。多重文化政策影响下,延安文艺期刊形成了多种特点:文化服务抗战的目的导致延安文艺期刊的革命性;吸引知识分子加入统一战线中,决定了延安文艺期刊出版具有相对的自由度;重视在群众中的文化宣传,则使文艺期刊在办刊上渐趋群众化。

一、发展文化运动与文艺期刊的革命性

中共极其重视文化在革命中的重要性,“文化运动在中国的革命运动史上历来就有着很大的作用,它是每一次大革命前的精神准备过程,又是每一次革命运动中间思想意识上的推动力量”[1]。毛泽东曾指出,党所领导的革命依靠两支军队,一支是朱司令的,一支是鲁司令的,“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2]582。

延安所发展的新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文化。对此延安中央领导人曾有过界定:这种文化“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在今日,就是抗日统一战线的文化”,是“只能由无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及共产主义思想去领导”[3]659的文化;也是“民族的,民主的,科学的,大众的”,且“必须是为抗战建国服务的”文化[4]。作为文化活动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期刊自然要为抗战服务,表现出一定的革命性。

延安文艺期刊中,部分刊物以关注战争为创刊目的。如1938年出版的《前线画报》是延安最早创办的文艺期刊之一,其“致读者”中表明该刊的目的是:“为着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以达到驱逐日寇出境,建立三民主义的新中国!”[5]6901939年创刊的《文艺战线》较为特殊,该刊在延安出版,桂林印刷,创刊号中发表了周扬的《我们的态度》,可以看做该刊的发刊词。文章指出该刊是“整个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民族自卫战争在意识形态上的一个战斗的分野”,因此,对于作家的要求便是“说出关于抗战的各个方面的真实”[6]536。

部分期刊强调内容的革命性,以延安诗歌刊物为例。原本注重反映个人化情感的诗歌,在延安成为“革命事业里的宣传与鼓动的武器”[6]562。1941年11月出版的《草叶》,专门发表鲁艺师生的诗歌作品,其选稿的标准之一是要有一定分量的艺术性和革命性相结合的内容。《诗刊》是同时期创办的另一份诗歌期刊,主编艾青非常重视诗歌的宣传鼓动效果,他说“没有完成的革命事业需要着诗,新中国的创造需要着诗”,而《诗刊》要刊发的也是“高度的表现了现实的,表现了战斗的英勇与坚强的,深刻的,感人的诗”[7]280。也有少数期刊,虽未见明确的办刊宗旨与选稿标准,但同样刊发有关抗战的作品,如1939年9月1日版的《艺术工作》上发表了《打倒汪精卫》(小山词,星海曲);1939年2月1日版的《戏剧工作》上发表了《对抗战戏剧的意见》(韩塞)。

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抗战为全民族共同的话题,突出抗战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亦是延安文人心之所向。在极力倡导抗日的文化语境中,革命性自然会成为延安文艺期刊创办者自觉的选择。

二、吸收知识分子的文化政策与文艺期刊出版的相对自由度

毛泽东曾把延安的文化人分为“山顶上的人”与“亭子间的人”两类,“山顶上的人”是指革命队伍中的文化人;“亭子间的人”则是外来知识分子。延安文艺期刊的编辑绝大部分为外来知识分子,他们能够在延安编辑出版各类期刊,得益于中央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文化政策。

早在1937年,毛泽东就提出“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必要性,“共产党必须善于吸收知识分子,才能组织伟大的抗战力量,组织千百万农民群众,发展革命的文化运动和发展革命的统一战线。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革命的胜利是不可能的”[3]581。吸收外来知识分子加入到革命队伍中来,就要迎合他们的趣味,“文化人的最大要求,及对于文化人的最大鼓励,是他们的作品的发表。因此,我们应采取一切方法,如出版刊物、戏曲公演、公开讲演、展览会等,来发表他们的作品。同时,发表他们的作品也即是推广文化运动的最主要的方式”[8]498。应该说,在文艺期刊的创办过程中,中共是给予大力支持的。仅毛泽东曾为之题写刊名的就有《文艺突击》、《山脉文学》(后改出《山脉诗歌》)、《大众文艺》、《大众习作》、《中国文艺》等。《大众习作》刊物出版后,赠送毛泽东一册,他连声称赞,还写了一封鼓励的信。此外,即便印刷条件艰苦,中央印刷厂仍为不少刊物提供了印刷条件。

在大量吸收知识分子的文化政策下,延安外来知识分子在办刊上有了一定的自由度。丁玲曾说,在延安“如果愿意办刊物,是可以不受限制的,只要有兴致,用不着什么手续”[9]136。艾青初到延安时,打算办刊,不久被批准,后创办了《诗刊》。此外,刊物发表何种作品也是相对自由的,中央对于刊物的内容不太过问。1941 年1 月创刊的《文艺月报》,因“战斗性”,拒绝“温吞水”,曾发表了不少针砭时弊的争鸣类文章,而让人感到“不顺眼”并申请“停掉它”。该刊却坚持到1942 年9 月1 日终刊,前后持续一年八个月,并成为延安文艺期刊中办刊时间较长、出版期数较多的刊物,足见延安文艺期刊出版的自由度。

文艺期刊出版的自由度还表现在以赠送制为主的发行方式上。延安一度实行配给制,文人自己的生活是有保障的,办刊所需的物质条件也主要通过配给来满足,因而并未有发行的压力。当时,延安文艺期刊中绝大多数的售价都不超过五角,最贵的是《文艺月报》,曾售过两元。有的刊物甚至没有标价,根本不计印刷成本。刊物一出版,互相交换了一大部分,少量在外售卖,读者对于办刊的影响也就极小了。

应该说,这些外来知识分子是深受五四文艺影响的,更重视文艺“表现自我”的功能。初到强调文艺宣传作用的延安,他们的文艺观并不适应延安的文艺语境,因为吸收知识分子的宽松的文化政策,他们有了创办文艺期刊的便利,也有了相对自由的属于“自己的园地”。

三、重视文化宣传与文艺期刊办刊的渐趋群众化

在延安,发展文化运动的目的是为了宣传,“文化运动实际上是党对外宣传工作的一个有力武器。党应当经过文化运动来宣传革命的思想,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10]110。文化宣传的对象是群众,目的是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我们的宣传鼓动工作是要使得群众在自身的政治经验上来认识我们党的理论、政策、主张、口号的正确。因此,必须根据群众今天所切身懂得的东西,根据群众今天的觉悟程度与文化水平来进行宣传鼓动,必须使我们的宣传鼓动是能引起群众的兴趣与行动的,并在这种同群众打成一片的基础上逐渐提高群众的政治觉悟”[10]105。

宣传工作通过文化运动来实现,而“报纸、刊物、书籍是党的宣传鼓动工作最锐利的武器”[10]110。延安的文艺活动是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艺期刊出版的目的也在于宣传鼓动。但由于文艺期刊的出版者多为外来知识分子,他们对于文艺宣传作用的接受乃至实施尚需时间。因而,延安文艺期刊办刊的群众化也表现为逐步确立的倾向,这一点从部分文艺期刊的更名可以看出。

延安出版文艺期刊中存在更名现象,即出版机构为了满足某些需要,对其曾停办的刊物,更改刊名,调整办刊宗旨或采稿标准等,重新出版。这些前后出版的刊物通常有着某种延续性,或者文艺类别相同;或者办刊宗旨相似,如《文艺突击》、《大众文艺》与《中国文艺》;《戏剧工作》与《艺术工作》;《歌曲月刊》、《歌曲旬刊》与《歌曲半月刊》。1938 年9 月创刊的《文艺突击》出过第六期之后停刊,由于边区各工厂各机关的文艺小组及部队里的中级干部和许多文艺工作者迫切要求,于1940 年4 月改成《大众文艺》,如此更名,为的是“表示本刊以后要更名符其实地成为大众的文艺刊物”[6]544。该刊发表了大量反映工农大众所熟悉的生活和斗争,至1940 年12 月停办。《中国文艺》1941 年2 月创刊,该刊因故出版了一期,刊物中虽未见关于办刊宗旨、稿约之类的文章,从发表的周扬的文章《抗战以来创作的成果和倾向》中,似乎可以寻出刊物的办刊理念。周扬是该刊主编,其文章指出“新创作的特征是新的人物(军人、农民、工人)”[5]774。工农兵大众正在成为创作的主要对象,周扬对于这一趋势给予了肯定。

此外,音乐期刊的更名中也体现出办刊的群众化倾向。边区音乐家协会先后创办了《歌曲月刊》、《歌曲旬刊》以及《歌曲半月刊》,后者均为前者更名而来。1940 年9 月出版的《歌曲月刊》是延安最早创办的音乐期刊,创刊号《稿约》中说该刊以歌曲艺术的研究为主,但在办刊过程中,考虑到广大群众的需要,改为发表歌曲作品为主。该刊第一期曾发表焕之的理论文章《群众向我们要求什么》,文中指出音乐创作不能忽视群众的呼声“,群众正张开着饥饿的双手,期待着能够有适合他们的新的歌曲的产生”[11]204,表明该刊对于音乐群众化问题的重视。1941 年3 月《歌曲月刊》停办,1941 年4 月改出《歌曲旬刊》。后者创刊目的是“加强新的群众歌曲的创作”,且这些群众歌曲“是能够最真实地反映了这个时代,代表了群众的要求的”,“为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中国气派,中国作风的新的群众歌曲”[5]777。《歌曲旬刊》出版三期之后停办,1941 年5 月改出《歌曲半月刊》。该刊以介绍并研究群众歌曲为中心,并强调群众生活对于歌曲创作的重要性。第二期发表铁克(麦新)的理论文章《谈特点》,文章指出:“批评一个作品,或一个作家的‘特点’是好是坏的时候,首先决定的就是:这一个特点是否很确切地、很真实地、很典型地、很特征地,反映了广大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11]207

富延安穷延安 第4篇

这不是一个段子,真的。

延安人富了!不管是在陕西,还是在西部,甚至在全国,这都是一个公认的事实。

在延安,吃一份擀面皮要4元,一碗酸菜面10元,羊肉面14元,价格比西安还要高。去年,延安楼市均价在4000元/平方米以上,高的每平方米达5600多元,与西安不相上下。难怪会有那么多的延安人蜂一样地涌进西安,买房像买大白菜一样随意。

延安人的富,靠的是石油。在延安财力构成中,对石油的依存度高达80%。近年来,像吴起、志丹、安塞这样的石油资源丰富的县,平均发展速度都在20%以上,远远高于延安市的平均發展速度。

但是,延安也有穷人,而且不少。截止2009年底,延安市仍有14.5万贫困人口,他们的人均年纯收入只有1309元,其中有10万贫困人口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土窑里。在延安13个区县中,还有5个是国定贫困县,其中包括从2007年起已连续三年上榜陕西十强县的吴起和安塞。

在延长县七里村镇,有一个叫新庄子的村落,村民们居住的窑洞,几乎都跟村上的老人年龄一样长。张笑莲的丈夫住院了,上万元的医疗费都快耍让她愁出病来,她说:“我想写个牌牌跪在延安市,求好心人帮帮忙,可害怕别人当我是骗子,把我拉走。”更让记者吃惊的是,一个15岁、一个12岁的兄弟俩,竟过早地辍学回家,双双成了放羊娃!

富延安?穷延安?到底哪一个是真的?

心得体会延安 第5篇

——延安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单位组织了一次延安红色学习,我作为一名发展对象有幸参加了这次学习。来到革命圣地延安,我的内心一直有难以抑制的激动。延安革命纪念馆、梁家河、凤凰山革命旧址、宝塔山革命旧址,那一串串熟知的地名,如今在我的眼中变得越发清晰而真切。在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们曾经居住过的窑洞前,听着讲解员对革命烈士们英勇事迹的讲解,我仿佛身临其境,我对“延安精神”的那种敬意和向往油然而生。延安之行,我深深地感受到了延安老区人民的朴实热情,体验到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仍然在老区人民的生活中传承。在凤凰山革命旧址,伟人们的窑洞故居依然保存完好,那一张张陈旧的老照片,仿佛在讲述着当年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辉事迹。在宝塔山革命旧址我们在党旗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坚定了对党的信仰。在梁家河旧址我们深深的体会到了以习主席为楷模的先辈知青们上山下乡,将自己的青春无私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党,奉献给了人民的伟大情怀。

众所周知,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国的历史在这里改写,建国大业从这里奠基。延安精神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一路上,我沉浸在沿途的风景中,完全看不到想象之中黄土高坡的荒凉景象,取而代之的满山的绿色,郁郁葱葱,到处都充满着生机和希望,这完全改变了我们以往对革命老区的印象。延安曾为全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过卓越贡献,老区人民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做过巨大牺牲,几十年里,偏远落后的老区却发展缓慢,老区人民难享发展的成果。但是,党和国家并没有忘记老区和老区人民,经过近些年来,一系列的惠农政策陆续落实后,老区的面貌变美了,延安市内也高楼林立,充满了现代化的气息,老区人民的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我想,这是与党和人民的牵挂和关注分不开的。

走进延安,我们先后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梁家河、凤凰山革命旧址、宝塔山革命旧址等。特别是在宝塔山革命旧址,让我不仅重温了历史,更进一步的了解到了老一辈党员的艰苦朴素,迎难而上的革命精神和伟大情怀。在毛泽东为首的老一辈党员从参加革命到革命胜利,经历了一场场残酷的斗争,在这种斗争中为广大人民谋求生存、发展和更好的未来。我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绝对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我们党最根本的宗旨,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正是因为我们党和军队坚持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紧紧团结人民群众,依靠延安广大人民群众的帮助和支持,最后才取得了延安革命斗争和建设的胜利。我们作为当代青年,尤其要学习这种精神,把它贯彻到日常生活中,才能在思想上,工作中有更大的进步。

在这次活动中,舞台剧红秀《延安、延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延安、延安》以女大学生白雁鸣、延安男娃栓柱、红军战士欧阳坚三个分别代表工农兵的不同角色,诠释了由这三大群体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辟中国革命新局面的故事。

这次延安之行,我受益匪浅,我在延安,看到的是历史的遗迹,感受到的是革命精神。作为北化凯明的普通员工,我一定要努力学习先辈的优良传统和可贵的精神风貌,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国家贡献微薄之力。

延安心得体会 第6篇

2018年10月14日,我们一行32人开始赴延安市委党校培训,开展红色教育。亲眼见到传说中的王家坪、杨家岭、宝塔等革命圣地,亲身感受延安精神的内涵,接受一场红色的心灵洗礼。

经过8个多小时长途的颠簸,我们终于到达了心心念念的延安,一路感受到延安革命老区的面貌,黄土高坡,天高地阔,丘壑纵横,古朴浑厚,勇敢淳朴的老区人民。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毛主席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居住在杨家岭。我们到达杨家岭革命旧址正是早晨,朝阳初上,霞光万丈,群山中的圣地一片安详。青砖灰瓦的建筑,门前一片青草,两棵翠柏,里面几排破旧的桌椅,若不是门口的牌子,任谁也想不到这就是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吧,墙壁上的照片记录着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故事,每一件事都已载入历史。享受着老前辈用生命换来的美好时代的我们,如今回到这里,心里只剩下铭记和感恩!在会址后面的小山坡上,散落着一排窑洞,这就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同志们当年的住所。一座低矮的土墙围起来的小院子,山坡里开凿出的三间窑洞,屋里一桌,一椅、一床,简陋到无法再简陋,这就是毛主席曾经生活了八年的地方!怀着无限的崇敬,我走过屋里屋外的每一个角落,当我停下来仰望东方的时候,太阳正跳上远方的山岗,一片清澈明亮!让我震撼的不只是生活条件的简陋,更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革命前辈带领人们坚持度过中国历史、党的历史上最为困难、关键的几年,在困难中完成解放全中国的艰巨任务。这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领导了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

延安心得体会 第7篇

一路上虽然风光并不算秀丽,但已不是想象的黄土高坡了,尽收眼底的是青山绿水。据导游介绍,自从国家实行退耕还林政策后,绿化面积逐年增加,过去的荒山现已披满了绿装;多亏了党的政策好,当地老百姓才告别了黄沙满天飞的苦日子,大家才能看到现在的好光景。

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从小学课本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延安,那时的延安在我的记忆中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我心中久仰的圣地。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心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心和中心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主席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心和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到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心领导的故居和中心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线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1935年到1948年,这里曾经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延安这个名字不但没有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被人淡忘,反而更加鲜亮,她如一座丰碑久久伫立于每一位中华儿女心中。如今的延安已经成为旅游圣地,成千上万的人们来到这里,追随伟人的足迹,重温那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接受延安精神的熏陶与洗礼。

初到延安,连绵起伏的山,随处可见的丘陵沟壑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难以想象,过去这片自然条件极为恶劣的荒凉土地是用怎样的力量与艰辛哺育了中国革命的。

杨家岭是我们红色之旅参观的第一个地方,也是给我印象最深的。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间,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和中共中央机关曾在这里居住。在杨家岭期间,中共中央继续指挥抗日战争敌后战场并领导了解放战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召开了党的“七大”和延安文艺座谈会。

在杨家岭毛主席旧居前,我久久肃立,心情无法平静。窑洞里光线昏暗,简陋的木桌陈列在窗前。而正是在那张木桌上,毛主席撰写出了《论持久战》等大量远见卓识的政论著作,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正确的道路,让中国人民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如今,见证了中国革命艰苦历程的排排窑洞已经成为珍贵的历史遗迹,让人无时无刻不感受到它所流经的是怎样一段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给后来人以警醒与力量。

革命选择了延安,延安孕育了革命,哺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今天,延安时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延安精神却融入时代精神之中,成为不朽的精神。

从中学习延安革命历史,缅怀革命先烈,追忆延安精神,感悟颇深。什么是延安精神?我理解它是党在延安铸造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张思德精神的集中体现。在今天这个时代,延安精神不断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它是发展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当今的时代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在当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没有过时,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

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没有不继续艰苦奋斗的理由,即使以后发展了、富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不能丢。

延安,延安(组诗) 第8篇

南泥湾

黄土坡坡的脚下,一个老汉

一个晌午,就一直在捣腾着他的那一只旱烟

一明一暗的一团火

与他一起,燃在了土崖脚下的一个角落。

烟,有一搭没一搭,从老汉的嘴里和鼻孔

进进出出,懒散地就像他身边

不停地在门洞里进进出出的

那条白狗。

沉默的老汉不说话。他把话

全都交给了他握着的那只烟袋的

烟嘴和烟锅

整整一晌,都在那里抽烟的老汉

蹴在刻有“自己动手,丰衣足食”那块石碑的不远处

与一只烟袋一起,守着一堆与金子同色的谷子和一堆玉米。

枣 园

深秋,这个叫做枣园的园子里已经没有了枣,却有枣树屹立。

一群又一群的游人,全都涌向了侧卧在窑洞前面的

那一片菜地。

菜地的乳汁,枣香四溢……

王家坪

王家坪。一座被一个“拆”字挡了一半的

小平房前,有一个在卖炒凉粉的小姑娘。

她的身旁,炉火通红,炒粉浓香。

有许多星星,还挂在天上。

有许多灰尘,缠在她的身上。

她将两只热气腾腾的大碗,轻轻地放在了两个小学生

的面前。她对着桌子上的两个书包,望了又望

望了又望……

杨家岭

深秋的杨家岭,漫山通红。除了4棵挂满了柿子的老树

还有一坡数不清的杂树和黄栌。

一街的小摊和各种写着口号的幌,将一座曾经辉煌的营院

团团,围住。

延 河

延河里的水,流着,流着,就流成了一滩石头

大桥的两腿,跨在一条旱沟上

与黄绿相间的秋草一样,被往来如水的人流和车流

直逼得尿意频频,晃晃悠悠……

延安之旅心得体会 第9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巍巍宝塔山,清清延河水,从小学的历史课本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延安,那时的延安在我的记忆中代表了一段历史、一个时代,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战斗、生活、工作了13个春秋,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做出了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为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延安——革命的圣地 精神的家园

延安,陕北的一个小城,这里留下了党的战斗足迹。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陕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开展革命运动较早的地区之一。1931年以后,刘志丹、谢子长等,在陕甘宁边区和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创建革命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保存的一块较大的红色区域。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心率领红一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与西北红军和先期到达陕北的红25军胜利会师,最终成为中共中心和中心红军长征的落脚点,诚如毛泽东所言:“没有这块土地,我们就下不了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心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被后世称为“延安时代”。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延安的革命活动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和遗址,这里是我们新中国红色政权的摇篮。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登上了雄壮的宝塔山;到了王家坪、杨家岭、枣园参观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中央领导的故居和中央机关办公地。就是在这样狭小、阴暗、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以雄才大略,运筹帷屋,决胜千里,指挥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就是在这窑洞的小油灯下,他们写下了一篇又一篇决定中国革命方向、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在这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人民共和国的坚定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延安,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圣地而永载史册。

通过参观老一辈革命家的枣园、杨家岭的故居及中共中央七大会址、办公旧址、革命纪念馆、宝塔山旧址,回顾延安革命史。感受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历程,使我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再次受到共产主义理想、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深刻教育。联系实际,使我更加坚定理想和信念,并增加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实践中积极工作,不断进取实现人生追求和信心与决心。

(二)重温入党誓词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前,在毛主席的铜像下,我们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我更加清晰的认识到入党不只是一种形式,要加入到伟大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合格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就必须经过思想到行动的全面优化升华。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坚定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的理想信念,在行动上要认真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目标,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在杨家岭、枣园看到毛泽东等第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住的窑洞内设施极其简单,一张木板床,一张摆着几支笔、尺的旧桌子,院里一个手摇纺车,用几块长青石板搭起的桌案。抬眼看去的一片贫瘠的黄土地,难以想象就是在那艰苦的岁月里,在物资匮乏,战火硝烟的环境下,以毛泽东为首的党的领导人,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开展了大生产运动,自给自足;开展整风运动,整顿党风,增强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当时的延安革命圣地呈现一派丰衣足食,人民和谐共处的喜人景象。我在思考是什么力量,是种什么样信念让他们如此不畏艰难,坚韧不拔,通过不懈地奋斗,最终取得全国解放的。我一定跟着党走,继承革命传统,坚定理想信念,艰苦奋斗,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二)联系实际实现人生追求

今天,延安时期已经成为历史,但是延安精神却融入时代精神之中,成为不朽的精神。当今的时代与革命战争年代相比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作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在当代仍然有着伟大的现实意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从没有过时,胡锦涛总书记曾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做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没有不继续艰苦奋斗的理由,即使以后发展了、富强了,艰苦奋斗的精神依然不能丢。

延安教学心得体会 第10篇

一是怀着期待的心情来到延安。

早春三月,怀着十分向往的心情,我们研修班来到延安,这也是我第一次来到红色首都、革命圣地,接受红色教育,所以很期待。从课程安排来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有专题讲座,又有现场教学,还有交流讨论,又在宝塔山上重温了入党誓词。出发之前,并没有觉着这次出行会与过去参加党性锻炼的经历有什么不同。认为无非是看看革命遗迹,听听先进事迹,感性上受受教育,思想上受受触动。但在我意料之外的是,这种渗透式的教学,带给我的最大收获不仅是感性的触动,而更是理性认识的提高。

二是怀着崇敬的心情感受延安。

延安的确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殿堂,宝塔山、延河、杨家岭、桥儿沟、枣园、王家坪、窑洞、……走在这片土地上,有一种神圣的感觉。延安革命纪念馆、抗大纪念馆,一幅幅生动的革命历史画卷,给我留下不可磨灭的记忆。这几天,脑海中不时浮现出当年的景象,想象着中央红军长征结束来到陕北,他们衣衫褴褛,骨瘦如柴,无比的窘迫和艰难。然而,就是这样一群人,在陕北这片千沟万壑的贫瘠而负重的土地上生了根,发了芽,有了新的开始,长成了参天大树。“党中央,毛主席,延安精神”这几个词语经常盘旋在头脑里,令人追忆昔日的辉煌,经过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共产党走出了陕北,最终解放了全中国。这是人类史上的创举!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在我国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进程中具有极端重要的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让我深切地、系统地认识到了我党由小到大、由不成熟到成熟,革命事业从低谷走向高潮的根本原因。也为我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而感到自豪和荣光。

通过听讲和实地参观,犹如身临其境,处处感受到了延安精神的光芒。无论是教授们的课堂教学,延安精神无一不是核心内容,还是现场教学中,无一不受到延安精神的熏陶。延安精神的灵魂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核心是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实现途径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显著特征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我们聆听当年无数革命英烈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为之动容,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生活。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热爱我们的党,不坚定理想信念,不珍惜今天的好日子呢。

今天的日子与六十年前的延安时期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依然要保持。作为基层领导干部,我们是党联系群众的纽带,要给百姓办实事,要把他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来办,特别是眼睛要能向下,要保持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的一致性。

实际工作中要坚持实事求是,这一点尤为重要,反思一下我们以往的工作中是不是都能按照实事求是的原则来做,恐怕大多数人都不能百分之百做到。想想那些革命英烈,想想延安精神,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实事求是呢。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了,我们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我们的人口总量世界第一位,人但均GDP才排84位(20__年),按人均看我们国家还很落后,总体还不富裕,所以依然要保持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三是怀着满足的心情离开延安

这几天的学习,对于我个人来说确实很有收获,感受比较深的有以下四点:

1、对延安精神有了个人的理解

前面谈到的关于延安精神的认识,是普遍性的解读。在学习的过程中,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两点启示:一是敢于纠弊改错。我党不论是在自身建设、军事斗争,还是边区执政等工作中,每每出现波折或者是错误时,能够很快地发现和纠正错误。这也是共产党独有的胸襟,是实事求是精神的切实表现,具有重要的现实示范意义。二是充分发扬民主。延安时期,不论是党内选举还是边区政府的选举都体现了民主的精神,这种民主的做法不仅与当时的国统区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对于今天发展民主同样应该具有借鉴意义。

2、对党性的进一步认识

这次延安之行,我最大的收获是对党性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过去,认为党性就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修养,是在做人、做事和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方面的最基本要求,要乐于助人,要勤奋工作,要廉洁自律,要甘于奉献,要不怕牺牲,这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通过学习,认识到这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党性首先是共产党的本质属性,也就是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固有特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党性的核心和根本。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党员要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把服务理念更加融入各项工作之中,把锤炼党性修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对组织和群众常怀知恩之心,对权力和待遇常怀知足之心,对名利和欲望常怀知止之心,端正心态、摆正位置、校正行为,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3、对做好群众工作的重新认识。

在延安学习期间,对我触动最大的一句话就是毛主席说过的一句话:“给人民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就物质生活条件来看,当时的国统区和白区要比延安优越得多,但是还有许多仁人志士和热血青年纷纷奔赴延安,投奔共产党,我想根源就在于毛主席的这句话。这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直接体现。今天我们要教育和动员广大群众和基层党员听党的话,跟着党组织走,其动力和根源,还是要给于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使他们感到明天更有希望,明天会更好。因此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做好思想政治工作,首先要回归宗旨意识,做任何事都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否则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寸步难行。

4、关于党性教育的认识。

我们不能回避党性还有一个属性就是易退化性或者叫懒惰性,也就是说如果不持续地进行党性锻炼,那么原来培育的党性就可能日渐消退。因此,党性教育是终身教育,需要身临其境地体验,需要经常反复地强化,从而内化于心、潜在于身,实践化为自觉。这就需要重视环境效应,要突出自上而下的示范作用。每名党员都有义务坚持党性,都有义务严格要求自己,然而一名党员的党性的形成和坚持,决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就是说一名党员能不能坚持党性,不仅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而且取决于他身处的环境,这个环境不是一般的外部环境,而是党组织的内部环境。内部环境的建设一方面要靠制度,另一方面要靠自上而下的示范作用。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率先垂范,推进作风改进,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延安培训心得体会 第11篇

从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踏进红色革命圣地,到揣着延安精神的宝贵财富握别中华民族摇篮,几日的延安培训使我深深地为延安精神所打动。

这次去延安培训学习,一个很大的收获就是对延安干部培训学院灵活的讲课形式很有感触。延安干部培训学院对老师的讲课形式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日程安排非常紧密高效。老师们在课堂上讲、在树下讲、在车上讲、在革命遗址前讲,讲课方式也由单一讲课和说唱结合,故事不断、事例不断、惊喜不断,将延安抗战时期的党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的情谊悄悄地编织进了波澜壮阔的延安精神故事中,听着、说着、唱着、接受着延安精神的洗礼,大量老一辈革命家的故事,不知不觉走进心田,刻入了脑海,开拓了眼界。

延安是延安精神的发祥地,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培育的伟大精神。它的原生态就是当年在延安形成的抗大精神、整风精神、张思德精神、南泥湾精神、白求恩精神等,每一个延安精神的原生态都有它特有的科学含义。半个多世纪以来,对延安精神的科学内涵不断进行研究、提炼和归纳,把延安精神高度概括为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延安精神是各个原生态精神的升华,各个原生态精神又是延安精神的生动体现,延安精神永远是我党宝贵的精神财富。

历史造就了延安精神,时代需要延安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代代相传,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与时俱进,发扬光大。

延安精神,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包括了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四个方面,还有广泛的爱国精神、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为这些精神而感动,更为这些精神号召出来的力量而折服。老一辈革命家就是用这样的精神与敌人对抗,靠强大的延安精神取得了解放战争的胜利。

延安精神心得体会 第12篇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诗人贺敬之对延安母亲般的深情,一次次引发了我对革命圣地延安的向往和对延安精神崇尚。

一、对延安精神的领悟

翻开中国的现代革命史,延安这个名字永远都闪耀着光辉,对它的功绩,怎么评价也不会过分。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

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中共中央于1937年1月进驻延安。从此,历史上的这座边陲重镇成为了中国革命的圣地。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延安和陕北战斗了近13年,这是中国革命由挫折走向胜利的13年,是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创业的13年,是中华大地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的13年。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国革命实现了由国内战争到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变,实现了由民族解放战争到人民解放战争的转变。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延安,毛泽东思想得到全面发展并达到成熟。延安枣园的灯光,是一束在布满黑暗的旧中国,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心,照亮了中国人民革命道路的灯光。每到夜晚,枣园的灯一盏一盏地点亮,党的领导者们在灯光下继续工作。1943年10月至1947年3月,中共中央书记处住在这里,在这期间完成了重大的历史任务,领导了全党的整风运动,领导了军民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国人民去的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领导全国人民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在这里,毛泽东写了《学习和时局》、《论联合政府》、《关于重庆谈判》、《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许多著作。朱德总司令在这里指挥作战,工作之余还经常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的生活和生产情况,征求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意见;在这里,党的领导者思考着、商讨着、指挥着伟大的抗日战争,引导着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小时候常听到的一首歌曲,“四三年呀么合嘿,大生产呀么合嘿,边区的男男女女„„”这是延安开展军民大生产的歌声,这嘹亮的歌声,描绘了延安军民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开展大生产运动的火热场面。1941年至1942年,陕甘宁边区在经济上遇到了最严重的困难,毛泽东描述当时的困难情景时说:“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饭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付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实大极了。面对严重的困难,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响亮的口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号召边区军民自力更生,克服困难。于是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军队,机关、学校、工厂、农村中开展起来了。在大生产运动中,中央首长带头参加生产劳动,毛泽东和他的警卫员在杨家岭挖地种菜;朱德总司令在王家坪种的菜地,被称为“小南泥湾”。1941年,359旅在王震和王恩茂的率领下,浩浩荡荡地开进南泥湾,短短的3年里,在王震旅长的率领下,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把荆棘遍野,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了“处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好江南,为边区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昔日的荒山野岭,变的像江南一样富饶美丽,公营工厂由原先的一个发展到82个,工人达6300多人。在农村中,军民重修“幸福渠”,推广优良品种,实行科学种田,粮食不断增产。经过3年大生产运动,边区终于渡过难关,大生产运动不仅在物质上取得去的了丰硕成果,更培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二、延安精神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现实意义

现在正在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体现着延安精神,也发展着延安精神。在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弘扬延安精神,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也是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能否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决定着党的事业的成败。

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一方面,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另一方面,它是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党在延安时期臻于完善的,在其初始阶段尽管是那样的简约,那样的质朴,但给我们的启迪却是那么的深刻,那么富有震撼力。它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党自一开始不仅找对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指导思想,还结合中国实际找对了革命和发展的基本路线。没有一个理论自一诞生就是完美无瑕的,但群众路线自一诞生就使党寻求到正确的道路,获得了最可靠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力量,并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群众路线,是条英明而光明的路线,是条通往民族伟大复兴的胜利路线。任何淡漠群众路线,脱离群众路线,或丢掉群众路线的行为,其实质都将妨碍党的生命,损害党的建设,毁坏党的事业。党在初创之时发现并实践的群众路线,告诉我们必须永远不动摇地坚持,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第一次系统地、完整地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他指出:“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这段经典的论述成为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完备的科学理论形态的重要标志。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刘少奇在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专门论述了“关于群众路线问题”。党的七大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载入党章。

三、弘扬延安精神与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脉相承的

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我们党是靠艰苦奋斗起家的,我们党和人民的事业是靠艰苦奋斗不断发展壮大的。回顾党的历史,从在上海成立到井冈山时期,从遵义会议到延安时期,从西柏坡到夺取全国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新时期,我们的每一个成就、每一次胜利,都离不开艰苦奋斗。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这是一条极其宝贵的历史经验。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不能丢。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央把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问题。为什么要聚焦到“四风”上呢?因为“四风”违背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是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党内存在的其他问题都与这“四风”有关,或者说是这“四风”衍生出来的。“四风”问题解决好了,党内其他一些问题解决起来也就有了更好条件。特别是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它们与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是完全相悖的。

党的十八大召开后,中央八项规定,吹响了反对“四风”的号角,中央政治局发挥领导作用的一项基本要求,就在于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要求别人不做的自己绝对不做,作风问题是腐败的温床。总书记2013年6月18日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在享乐主义方面,主要是精神懈怠、不思进取,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风盛行。有的意志消沉、信念动摇,奉行及时行乐的人生哲学,“今朝有酒今朝醉”,“人生得意须尽欢”。有的追求物质享受,情趣低俗,玩物丧志,沉湎花天酒地,热衷灯红酒绿,纵情声色犬马。有的拈轻怕重,安于现状,不愿吃苦出力,满足于现有学识和见解,陶醉于已经取得的成绩,不立新目标,缺乏新动力,“清茶报纸二郎腿,闲聊旁观混光阴”。在奢靡之风方面,主要是铺张浪费、挥霍无度,大兴土木、节庆泛滥,生活奢华、骄奢淫逸,甚至以权谋私、腐化堕落。有的修建豪华气派的办公大楼,甚至占地上百亩、耗资几个亿,搞得富丽堂皇,吃喝玩乐一应俱全。有的热衷于造节办节,节庆泛滥成灾,动辄花费几百万、几千万,劳民伤财;有的热衷于个人享受,住房不厌其大其多,车子不厌其豪华,菜肴不厌其精美,穿戴讲究名牌,对超出规定的生活待遇安之若素,还总嫌不够。有的要求超规格接待,住高档酒店,吃山珍海味,喝美酒佳酿,觥筹交错之后还要“意思意思”。有的兜里揣着价值不菲的会员卡、消费卡,在高档会馆里乐不思蜀,在高级运动场所流连忘返,在名山秀水间朝歌夜弦,在异国风情中醉生梦死,有的甚至到境外赌博场所挥金如土;有的作风不检点,甚至道德败坏、生活放荡,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我们一定要牢记“奢靡之始,危亡之渐”的古训,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上述现象,与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完全不相容。

延安整风时,毛泽东同志提出要集中整治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并说对于这些东西的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要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叫他们治疗。这次教育实践活动借鉴延安整风经验,明确提出“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这4句话、12个字,概括起来就是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这是延安精神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

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我们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我们党历来把为中国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在延安时期又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那时的陕甘宁边区政府,被誉为“民主的政治,廉洁的政府”。当年驻延安的美军观察组成员说:“这里不存在铺张粉饰和礼节俗套,没有乞丐,也没有令人绝望的贫困现象,人们的衣着和生活都很俭朴,人民之间的关系是坦诚、直率和友好的。这里也没有贴身保镖、宪兵和重庆官僚阶层的哗众取宠的夸夸其谈。”中国共产党就是以对人民的无限忠诚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

延安革命根据地政权是“陕北人民用小米哺育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人民用独轮小车推出来的”,改革开放是“适应人民愿望、根据群众创造搞起来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能够有力担当历史使命,能够在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保持长盛不衰,奥秘就在于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的工作才能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历史和现实的经验都告诫我们,党成立90多年、执政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之所以能够带领和团结全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是因为珍视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团结群众、依靠群众,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反映了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必然执政为民。“为民”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毛主席说:剥削阶级讲爱民同爱牛差不多,剥削阶级没有一个傻到不爱老百姓的,他们爱民就跟爱牲口一样,因为他需要牛耕田和挤奶。但是我们不一样,我们本来是人民的一部分,是人民的代表。所以毛主席从唯物史观的高度解释了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来自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就我们党面临四大考验和四个危险而言,四个危险里最大的危险还是脱离群众的危险,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把“为民”放在突出位置。“务实”反映了我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是党的群众工作的路线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一致的,只有务实才能为民。所以一方面我们要从实际出发,贯彻执行正确的政策;另一方面又要有一种扎扎实实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来把工作搞好,让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真心实意的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工作是干出来的不是喊出来的,所以真心实意的干,用务实的态度干才能贯彻群众路线。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未然。滋生腐败最先突破的是廉洁自律这道防线,保持清廉必须固守的是廉洁自律这条底线。心不廉则无所不取,心无防则无所不为。廉洁自律是一项长期的思想作风建设,它的效力在于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把廉洁自律作为一种思想境界来提升,作为一种职业操守来要求,作为一种工作能力来培养。特别是在面对诱惑、陷阱时,保持清醒头脑,时刻警钟长鸣,在感情上把握住原则,在行动上把握住分寸,在生活上把握住小节,务必做到政治上清醒、经济上清楚、生活上清白。对此,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警觉,做到谨慎交友、冷静交友、从善交友、择廉交友,丰富自己的涵养,提高自己的境界,保持自身良好形象。领导者率先垂范,身正令行,保持廉洁,就能使工作产生一种放大效应。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用实事求是来概括我们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期,按照十八大的要求,切实做到老祖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又要说新话;经典著作要认真读,又要写出新篇章;革命传统要弘扬,也要创造新办法。切实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严肃性、压茬进行分类指导的方法也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习总书记强调:整治“四风”能不能抓出成效,关键看能不能坚持标准,严字当头。军中无戏言,向群众作的承诺就是“军令状”。承诺一条要做到一条,要落实整改责任,明确整改时限,严格整改标准,加大整改力度,从领导干部改起,确保整改成效让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大多数人满意。要着眼长远、标本兼治,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把制度“笼子”扎紧。要针对不同层级、不同领域、不同对象提出的要求加强分类分层分级指导,找准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具体任务和推进措施,不能大而化之,不能搞“一刀切”,“一锅煮”。这些要求,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

上一篇:吸烟室标语下一篇:校团委社团部干部学期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