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2024-07-22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精选8篇)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第1篇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背景:病人维权意识的提高,病人和家属提出“专业化”问题,多渠道获取医学知识途径护理安全高要求与护理风险低意识的反差,管理者的困惑与无奈。

目的:明确护理风险所在,掌握风险发生的规律,提高风险防范能力,有效回避护理风险为病人提供安全的、有序的优质的护理。

概念:护理安全定义:是指护士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严格遵循护理核心制度及操作规程,确保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成功能上的伤害、障碍、缺陷式死亡。护理风险是指可能会发生的护理危险。所在医疗过程都是风险与利益并存的,而且贯穿诊断、治疗和康复全过程。(任何一个不良的护理行为都 有可能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为的过程。(发现教育和干预的过程)。

护理风险管理方法:按风险管理流程和实施管理。

1、识别护理风险(分析)

2、制定风险管理计划

3、健全风险管理机制。

4、实施风险管理的措施

(一)、识别护理风险:①反思历年的问题和差错(经验)②收集外院护理纠纷的事理;③收集病人与家属不满意的信息与建议;④临床巡查、工作流程;⑤与护士沟通、询问的病人和家属;⑥考核护理人员能力,确定护理风险事件易发生部位、环节和过程,明确病人安全上存在的和潜在的危害。

密切关注护理风险“三重点”重点部位、重点人员、重点时间段的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病人 确定重点病人范围:五类 A类:危重、疑难、疗效不佳,预计会发生或已经发生严重并发症,医疗缺陷造成不良后果的医疗纠纷的病人。

B类:应用新技术新疗法,存在医疗纠纷陷患、反复沟通告知仍不理解不配合的、费用过高的;

C类:涉及司法案件、交通事故,工伤等易产生纠纷隐患的;

D类:离退休人员、劳模、外宾、知名人士等; E类:传染病人(SARS、禽流感)。护理风险评估---护理人员 1.违反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2.护理病历书写不规范

3.专科知识薄弱、技术操作不熟练

4.工作中粗心大意,缺乏责任心,护理工作不到位

5、常规护理差错的类别①药品错误;②操作失误;③发生压;④各种管道脱出;⑤病人跌倒坠床;⑥走失;⑦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纠纷。

第二步: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建立风险管理组织 明确风险管理职责:

护理部:分析护理现状及问题,不断查找安全隐患并提出层范预案与措施。

护士长:收集本科室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情况,认识风险所在制定本专科措施及时上报。

护士:发现问题须采取积极对策,及时上报,做好记录。第三步:建立护理风险管理机制与措施

一、制定各班护理制度、各班职责

二、制定病人安全管理预案

1、患者在使用呼吸机时遇停电的应急预案

2、预防患者发生误吸、室息的措施和处理预案

3、预防患者化疗品外渗的措施和预案

4、防范患者烫伤的措施和管理预案

5、预防病人意外伤害发生的措施和预案

6、病人转科、转运护理安全管理规定 《危重病人转科交接登记表》

7预防火灾发生的管理预案

8、防范发生坠床、摔伤的预案

三、规范重点时间管理

1、节假日

2、夜间、中午

3、交接班

4、工作闲暇时、5、护理人员考试前

四、护理告知:(治疗、护理、特殊护理操作前告知,应用保护性的工具的告知等)

五、规范护理记录,成立质控小组,护士长每周检查一次各小组工作落实情况

六、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素质培养。

七、按护理级巡视患者,观察患者病情,了解病房的动态。

八、进行各项技术操作时,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三查七对”制度

九、加强病房的品管理制度,确保用药安全。如抢救药品、物品、设备等处于备用状态。

十、出现护理差错及护理投诉时,要按规定及时上报,不得隐瞒。

结束语:安全隐患差错事帮对于我们来说,机年可能是1%,甚至更小,但对于每一位患者来说,将是100%。

完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责任 是我们刻不容缓的工作。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内科护理中存在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从而提高护理水平。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 通过实施防范对策,几年来为发生护患纠纷。结论 通过实施安全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风险因素;防范对策

护理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各个医院的护理管理者所面临的一大难题。神经内科所收治的患者往往意识存在障碍,长期卧床等,患者容易发生压疮、误吸等护理风险问题,因而探讨和研究神经内科护理风险因素,并有效指导临床护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现报道如下:

1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

1.1患者疾病因素

1.1.1意外受伤跌倒 神经内科患者大多年老体弱、视力减退,运动障碍发生率高,如瘫痪、步态不稳、起立与迈步艰难等,常突发抽搐与晕厥。如遇地面滑、床脚移动、坐凳不稳、防护措施不到位等情况,更易发生跌倒。

1.1.2坠床 神经内科患者中,由于躁动,意识障碍,由于肢体约束的方法不正确或陪护的家属不重视,自行取下床挡、约束带等原因,往往发生坠床事件。

1.1.3烫伤 神经内科部分患者中,对疼痛、热的感知敏锐性下降,护理人员人员宣教不到位,患者家属冬季使用保暖物品,如热宝、热水袋,使用过程中疏忽大意就会引起烫伤。

1.1.4压疮 神经内科患者由于疾病因素出现瘫痪症状,长期卧床,从而导致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床单不平整、剪切力等因素,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进而引起压疮现象。

1.1.5走失 老年患者尤其是老年痴呆患者出现定向力、记忆力等缺失,或者某些患者因为神经疾病导致认知和记忆功能障碍的患者,如果未能做好随时看护,容易发生走失。

1.2护理人员因素

1.2.1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不强,护理操作不当 护士的风险意识淡薄,为了节省劳动,不遵守相应的操作规则,简化一些操作过程,引起不患者的信任,神经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大,患者的血管难以辨认,无疑增加了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1.2.2缺乏有效的沟通 多数的医疗纠纷尤其是护患纠纷都与服务态度及沟通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神经内科疾病病情千变万化,丧失语言表达能力,增加了沟通难度,如果没有及时地与患者或家属进行有效沟通,就有可能发生医患矛盾。

1.2.3护理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 工作量与护士比例失调,护士每天都在超负荷的工作,一方面不能及时解决患者问题,满足不了患者的需要,另一方面长期如此,护士身心健康受到严重伤害,也是构成护理工作不安全的重要原因之一。

2风险管理对策

2.1增强医护人员技能水平护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护理技能的进一步提高是减少或消除神经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根本措施,神经内科护理人员应该认真学习神经内科常见疾病的相关知识,加强训练各种护理技能的操作。从疾病的发生到患者的入院评估、护理过程、可能发生的疾病危象及易产生的护理缺陷、疾病各个阶段和护理环节进行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护士的专业素质。

2.2加强入院评估 针对神经内科患者特点,入院时认真做好评估,做到心中有数,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如下床、坐立、入厕需有人搀扶,使用热水袋时应谨慎,热水袋外周应包裹一毛巾,防止烫伤。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应进行床旁监护,严格检查防护措施是否到位。同时对可能发生跌倒、坠床、走失、烫伤以及压疮等进行记录。

2.3合理配置护患比例 护士长采取弹性排班制,合理配置护理人力资源,使她们以充沛的精力积极投入到工作当中。

2.4建立健全护理流程,落实规章制度 制定临床护理工作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预案,如:预防患者坠床,定期组织护士学习培训,要求人人掌握,并进行不定期抽考,提高护士应急应变能力。

2.5创建人文化的病区环境 针对患者特点,在病区的墙壁上装上扶手,病床加上床栏,保持地面干燥、清洁,做好防滑措施,防止摔伤及其他意外发生。

2.6建立护理不良事件免责报告 护士长将每天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错误进行汇总上报,分析原因,提出整改方案,通过对错误的不断改正可以有效减少护理工作中的漏动,有效提高护理工作中的安全系数。

2.7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对护理人员进行法律教育,组织护理人员对既往纠纷案例进行讨论,加强护理人员的岗前培训工作,对护理工作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专题教育,从而使护理人员懂法、守法,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从而在工作中防患于未然

2.8掌握沟通交流技巧 在与患者沟通的时候,掌握沟通的技巧。在取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之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积极配合护理工作,从而可以有效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

3结论

护理安全是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是为患者提供安全、放心、满意的优质服务的基本保证。神经内科危患者病情较为特殊,在护理过程中,往往存在大量风险因素,本文通过对存在隐患因素的认真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和实施防范对策,护理人员提升自己的工作责任感,几年来未发生护患纠纷,充分证明将安全管理应用于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提高医院的声誉,进而使医院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儿科病区护理风险防范与安全管理 第3篇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防范,安全管理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国家医疗法规建设的不断完善, 全民法律意识普遍增高, 患者的维权意识也随之增强, 尤其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内涵扩大, 这无疑更增加了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

儿科病区收治对象是一组特殊的人群, 为心理、语言、行为发育不够成熟的婴幼儿, 患儿年龄小, 自我能力差, 缺乏危险意识和防护意识, 患儿大多自我表达能力弱, 加之病情常变化不定, 症状常不典型, 致使护理技术操作难度增加, 又因在治疗中用药的特殊性较强, 合作性又较差, 因此, 儿科病房风险加大, 护士责任加重。为此, 我们要有针对性的提高我们的护理服务, 加强护理管理, 积极总结探讨科学护理方法, 将护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防范于未然。

1 儿科护理主要风险环节及发生原因[1,2,3]

1.1 儿科病区常发生意外事件

(1) 输液架坠落、液体外渗等。常由于患儿在输液及治疗时难以保持安静、躁动不安、四处走动所致。 (2) 患儿易发生误吸、误吞, 如纽扣、瓜子、小玩具等。常见于衣服纽扣、小玩具、瓜子、花生等物品放置于病床旁。 (3) 刺伤。常见于护士操作时将用后物品针头、空安瓶等遗留在床上。 (4) 烫伤。常见于热水袋放置后遗忘或热水瓶放置不妥。 (5) 患儿坠床, 走失。常见于无家属陪护时, 床栏杆没有拉起。 (6) 患儿蒙被综合征。常见于患儿有用棉被蒙头睡觉的习惯。 (7) 床头柜及床旁的物品误伤等。常见于床单用物放置不牢固。

1.2 未准确使用药物

(1) 药物剂量不精确。患儿用药按照千克体质量计算, 1m L以下的针剂未用溶媒。 (2) 药物剂量不熟练, 误将体质量市斤记作千克。 (3) 执行口头医嘱时用错药、重复用药。 (4) 不同给药途径时, 药物溶媒混淆, 如应用注射用水溶解的药物, 用生理盐水溶解。 (5) 外用药标签不清而用错, 如误将20%过氧乙酸当成70的酒精, 2%碘酒当作棕色合剂等。

1.3 无菌物品被污染

(1) 患者好动, 不合作, 输液器、针管、头皮针被拉出, 家长将污染的针头直接插回输液瓶中。 (2) 奶瓶、奶嘴消毒部不彻底。

1.4 仪器使用不熟练或失误

(1) 保温箱、蓝光箱箱温不正常或失控;输液泵速度调节失调;负压吸引器压力失调等。 (2) 患儿将温度表咬碎、折断, 水银、玻璃屑进入口腔、直肠等。

1.5 患儿窒息

多发生在新生儿室, 尤其是早产儿奶液呛入气道, 危重昏迷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引起窒息。

1.6 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方面

由于儿科护理工作量加大, 使护士身心疲惫, 工作质量下降, 导致差错事故发生;护理过程中缺少爱心, 工作不细心, 缺乏耐心等也是导致差错重要原因之一;与患儿家属沟通不畅, 或缺乏沟通, 服务热情不够, 甚至与患者家属发生矛盾, 导致冲突发生, 医患关系紧张, 这也是护理安全不稳定因素之一;业务不熟练, 技术操作不规范, 缺少理论学习等等, 上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儿科疗区护理安全。

1.7 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方面

责任维系护理安全, 实际护理工作中, 个别护士责任心不强, 如三查七对不仔细, 导致发错药、打错针, 抽错血;交接班不认真, 医嘱执行不及时, 巡视患儿不到位, 不能及时了解患儿病情, 导致延误治疗, 错过最佳抢救时机。

1.8 实习生带教因素

带教老师责任心不强, 实习学生技术水平不过硬, 操作不科学、不规范, 违规操作等, 都可导致护理风险存在、发生。

2 儿科风险环节管理及应对对策

2.1 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重视学习, 加强实践, 不断培训, 重视急救培训, 要做到用兵之时反应快, 精准性强;工作中提高自律性, 恪守职业道德, 不要心存侥幸;及患者之所急, 想患者之所想, 增强服务意识, 加强沟通。

2.2 制定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计划

首先识别护理风险, 及时发现安全隐患, 分析、总结存在问题, 确定潜在风险, 科学护理, 分工明确, 责任落实。

2.3 提高护理安全管理意识

儿科护理人员要认清形势, 努力提高业务素质, 不断加强学习, 提高护理安全意识, 严格落实“三查七对”制度。

2.4 加强护理人员责任心

护理工作就是要用心, 要细心, 要耐心, 依照相关规章制度, 严格规范自身行为, 工作中要尽职尽责, 细致入微, 告诫自我, 时刻不忘责任重大, 尊重患儿生命权, 对患儿负责, 对患儿家属负责, 对自我负责。

2.5 加强实习生带教和管理

加强对实习生的带教和管理是儿科护理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分配来的护理实习生首先要对她们进行护理安全方面的教育, 这是第一课, 也是重要的一课。带教过程中, 带教老师要为人师表, 要称职, 要真正起到传帮带作用。带教老师首先要严格执行相关基本护理操作, 科学、规范、具体, 要细致、耐心、细心, 同时要及时告诫学生在护理工作中不要违规操作, 对于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 要提示在前。

2.6 重视健康宣教

对患儿应给予足够关心, 给予他们充分的爱护、抚摸和微笑, 腰经常用鼓励性的语言和他们交流, 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 让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同时要对某些家长进行安全意识教育, 让其了解相关基本医学常识, 尽量消除家属存在的疑问, 沟通时应耐心详细解答。

3 小结

3.1 我院通过强化护理风险意识培训, 加强护理安全管理, 不断查找隐患, 积极科学应对, 加强防范意识, 提高护理人员法律意识、责任意识。通过整体素质提高, 服务意识加强, 患儿家事满意度不断提高, 医患关系得以缓解, 医疗纠纷明显减少。

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的、持续过程, 我们必须长期坚持不松懈, 不断总结、加强, 完善健全适合我院的儿科护理机制, 使其逐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从而以高质量的护理来服务广大患儿, 让患儿家属放心、满意。

参考文献

[1]刘桂芝, 孙黎惠.护理质量与风险管理[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 2008:105-107.

[2]张风清, 李珍, 黄体纯.护理安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5, 21 (6) :67.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第4篇

文章编号:1003-1383(2011)03-0394-02 中图分类号:R 459.704.7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3-1383.2011.03.065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改变,保健意识及对医疗护理的需求日益增长,法律观念和自我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护理所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1],由于重症ICU是危重患者集中监护治疗的场所,是医疗风险最高的科室。因此,有效地避免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患纠纷,加强护理安全是ICU护理人员关注的问题。我院综合ICU近年来在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措施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有效地保证了护理安全。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选择2004年10月~2010年5月我院综合ICU具有现存和潜在护理安全隐患的重症病人200例,男115例,女85例,年龄12~75岁,平均年龄39岁。病种有重型颅脑外伤85例,重症胰腺炎35例,ARDS 22例,MODS 20例,COPD 18例,其他20例。

2.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0年5月我院综合ICU的所有患者病历资料,总结重症病人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生的原因。

结果

结果表明重症病人护理安全隐患发生率最高的为意外拔管,其次是褥疮,其他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率(见表1)。

讨论

1.重症病人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原因分析 由于ICU护理对象大多数为重症患者,各类大手术后需要严密监护生命体征的患者及其他科病情变化快,危及生命而转入的重症患者。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除了患者自身疾病病情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外,同时也存在其他危险因素。本调查结果显示,重症病人发生护理安全隐患的情况(顺位)依次为:意外拔管30例(15%),褥疮15例(7.5%),坠床10例(5.0%),医院感染8例(4%),烫伤5例(2.5%),心理性危险因素5例(2.5%)。究其原因:①ICU因其特定的治疗环境,患者无家属陪护,当患者处于浅昏迷躁动期时,由于约束不充分,以及护理人员欠缺主动预见风险的意识,不认真监护,导致发生不良后果。②ICU患者因病情危重需要置多条导管,如气管插管、胃管、中心静脉置管、尿管等来配合治疗需要,当镇静不妥当,导致患者意识模糊,感觉不舒服,躁动不安,导管固定不牢,缺乏有效约束等极易造成患者自行拔管(非计划拔管)。客观分析,我院ICU护士编制不足,护士和床位之比低于卫生部规定的1∶2.5,护士超负荷工作,过度疲劳,护理质量无法保证,加上年轻护士经验不足,对可能发生的护理问题缺乏预见性,以致病人发生意外拔管。③ICU病房内环境相对封闭,医疗仪器消毒不彻底,医务人员手卫生不严格,各种侵入性操作,耐药菌株的增加等,都会发生医院感染,结合我科存在实际问题,在相关重症ICU护理中,虽然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但由于程序复杂,在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无法完全按照规章制度来执行,如管理执行力不强,容易造成病人获得医院感染。④ICU病房内各种医疗仪器及特殊治疗护理较多,当清醒病人面对陌生的环境和设施,如各种仪器的运转和报警声;自身疾病觉得不适;同病房其他患者的抢救过程或面对其他患者死亡的恶性刺激,使患者极易产生孤独、焦虑甚至恐惧的感觉;年轻护士较多,未经过系统的ICU专科知识培训,护士长也未加强培训及安全意识教育,法律意识淡薄,缺乏护患非语言沟通技巧等而造成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2.护理风险防范措施

①增强法律意识,培养良好医德,树立服务观念。在进行重症ICU护理过程中,应该端正工作态度,从患者的切身需要考虑,增强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精神,以患者为中心开展工作,培养良好的护患关系,促进沟通和交流。

②强化专业素质与人文素质培养,提高技能水平,增强护理能力。护理人员要不断接触新的知识和学习新的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熟练掌握ICU专科知识,掌握病人病情,对有潜在安全隐患的病人要做到心中有数,严格履行岗位职责,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和处理,并充分与家属沟通,以预防和杜绝护理安全隐患的发生。

③加强安全管理,护理安全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一环,也是专科护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包括安全管理制度,ICU消毒隔离制度,ICU工作制度及探视制度,仪器使用保管制度等。强化安全意识,做到时时讲安全,处处抓安全。

④制定年轻护士业务培训计划,定期进行护理质量检查,对科内易发生差错事故人员从严要求,强化教育,力求规范。定期开展护理安全教育,对容易发生护理缺陷的工作环节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改进措施[2]。

⑤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定期每月或每季度学习感控知识,护士长或科感控小组负责培训。加强重视手卫生,杜绝医院感染发生。

⑥加强重病人心理护理,重视基础护理,杜绝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要保证护理质量就必须有护理安全管理制度的保障,而护理安全又是护理风险管理的重要环节。ICU是医院危重病人最集中的治疗单位,也是医院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核心部分,为了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防止发生护理缺陷,就要注重护士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建立完整的ICU护理工作制度。在工作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在每个工作环节上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就能将事故的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3]。

参考文献

[1]夏玉莲.精神科护理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探讨[J].现代临床护理,2009,8(11):45-46.

[2]范文英.ICU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及防范措施[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0):4808.

[3]吴国芳. ICU护理安全探讨与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2):1448.

(收稿日期:2011-04-01 修回日期:2011-05-16)

(编辑:崔群飞)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第5篇

【摘 要】目的:分析心内科患者在护理中的潜在风险以及对策。方法:评估我院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结论: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内科;潜在风险;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265-02

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通常病程长,心血管疾病复杂,而且常年患病给家庭带来了经济压力和生活负担,通常面临严重的心理压力问题,这通产会导致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出现抑郁、烦躁、焦虑以及绝望等不良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对病人的预后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患者疾病的治疗[1]。现在通过分析我院心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针对不安全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现报告如下:

1潜在风险分析

1.1护理人员自身的问题

心内科的老年患者大多是长期患病,老年患者感觉迟钝,往往不能准确地表达不适症状。医院的一些年轻护士临床经验不足,不能够准确地判断出病人病情的变化,不能及时地报告医师处理,造成患者病情治疗的延误,这往往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有些年轻的护士对各种抢救设备的操作和使用不是很熟练,这也会延误抢救最佳时机,从而造成医疗事故[2]。

1.2用药原因

心内科患者往往有多种并发症,所以用药较复杂,若不注意可能会引起更加严重的并发症。比如不按时服用利尿、激素、降压等药物,没有按照规定剂量服用,则会引发较为严重的并发症,加重患者的病情。老年患者在静脉输降压药或者长期服用口服降压药物时,若护理人员没有注意到患者的血压变化,没有及时地调整输液的速度或者按照正常发药,则有可能导致病人的血压降低过快,出现低血压的症状。

1.3仪器原因

心内科患者大多数病情复杂,情况危及,病情变化快,若是医院的设备性能不佳或者医护人员对新设备不熟练,则会影响到对患者的抢救以及治疗,从而造成医疗纠纷[3]。

1.4健康告知

医护人员未能尽到健康告知的义务,不能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潜在的危险因素,从而引发护理隐患。比如心功能衰竭的病人,若合并急性心肌梗塞,则不能下床活动,排便时不可过度用力,若医护人员没有事先告知,则有可能发生危险。

2对策

2.1培训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安全护理的能力

针对心内科的特点,制定出符合本科室实情的工作规章制度。例如在交接班血液透析病人以及腹膜透析病人时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的规范等等。护理人员要严格执行,医院组织人员不定期地抽查,一旦发现问题即提出整改意见,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2.2加强对陪护的管理

重视陪护的管理,对陪护进行培训,以增强他们对病人病情的反应,指出他们在护理病人时存在的潜在危险,并且加以指正。与病人以及病人家属积极地沟通,从而取得他们的配合,提高其在护理上的能力。

2.3护理人员履行告知义务

老年患者往往记忆力差,理解能力有所下降,因此在给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时应该耐心,对于某些易发生的危险除了口头告知外还需要书面告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做到有针对性,比如患者心病并且伴有水肿时需要限水限盐,但是患者一旦脱水严重,又需要适当地增加水盐的摄入,所以在进行健康教育时一定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的状况,进行个性化的教育,从而提高护理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

实行心血管内科室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我院心血管内科各项工作秩序井然,风险事件发生率大大降低,提高了患者的满意程度,降低了患者的治疗风险。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前,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5.46%,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我院心血管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36%,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前,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85.6%,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后,心血管内科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为97.4%,患者的满意程度显著提高(p<0.05)。讨论

心内科患者中老年患者的比例正在逐年上升,这些患者中大多数都是心功能不全的患者,而且并发症多,往往采用手术或者保守等治疗方法,因为患者大多是老年患者,所以这类患者往往容易跌倒和烫伤,并且存在着一些专科治疗的特定风险。心内科护理存在多方面的风险,护士是提供医疗服务的主体,心内科护理工作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理人员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平。通过采取预防措施,我院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有所增强,减少了潜在危险的发生。加强心内科患者的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危险,从而营造良好的就医环境,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实行护理安全防范管理方案,对心血管内科的护理人员工作流程进行合理的规划制定,加强安全方面的管理工作,医院重视护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其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心血管内科发生的风险事件设定必要的奖惩措施用以督促护理工作人员的护理水平的提高、护理责任心的加强。上述种种措施可以有效的避免心血管内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提高,避免发生医患纠纷事件。

参考文献

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与防范 第6篇

一、手术室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一)护士护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1.护士的风险意识不够:

许多护士认识不到手术中存在的风险因素,以经验代替制度,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想当然地认为凭自己的经验感觉不会出什么理由,以致于出现一些粗心大意、不负责任的行为,比如在核对患者信息如姓名、科室、疾病名称、手术科室等时粗心大意,以致于接错手术、开错刀等要种错误的出现;手术前不去充分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是否知情和有特殊要求;在手术将近结束的时候,忘记清点手术物品,以致于手术物品遗落于患者体内,给患者造成终身痛苦。

2.护士的业务能力差:

当今医疗机构,对护士的业务考核不规范,护士的业务能力差,不熟悉手术室的无菌操作规程,不能保证手术室的无菌操作环境;在手术中,器械护士传递刀、剪等器械时不能和医生良好配合,延误手术时间,危害患者安全;手术前,手术器械准备不足,延误患者的救治时间,增加患者死亡的风险;手术结束时,为应付检查追求文书整洁,重抄护理记录单,从而会遗漏相关内容,失去记录单的真实性。护士的业务能力差会表现在手术前、手术中、手术后的许多环节,是影响手术室护理风险的关键因素。

3.护士的法律意识淡薄:

法律知识应该是医护人员必上的一课。在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同时要知道医患关系是一种法律关系,许多护士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在手术事件中不能和患者及家属良好沟通,和患者及家属发生冲突,出现医疗纠纷事件,如果护士乃至所有医护人员不能认真学习医学法律知识,不能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法律法规,那么在医疗纠纷中很有可能会深陷其中。

(二)医院管理的风险因素分析:

许多新毕业的年轻护士被选聘到医疗单位,使得护士的流动性增加,再加上缺乏临床经验和技能,使得患者的医治成功率有所降低;手术室虽然建立多项规章制度,但多数只是“摆设”,并未落实执行;另外,许多医院缺乏培训考核制度,才使得护士的临床技能低下;人力资源紧张,一些护士连续几台手术,最后筋疲力尽。

二、应对手术室护理风险因素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提高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自觉意识:

提高护士对手术室护理风险的认识和自觉意识是避开医疗事故的首要任务。所有护理人员都要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充分认识护理风险对患者身体的危害性;加强安全教育,开办安全学习班,设置学分,并把学分列入对护士基本能力考核范围;加强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加强自我防范意识,规避不必要的医患纠纷;以以往发生的不安全事件做反面教材,培养护士的审慎作风和“慎独”能力。

(二)提高护士们的业务能力: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积极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业务能力测试;定期开展科内业务学习,让各位护理人员积极发表感想和看法;经常性开展护理技能大赛,奖励参赛过程中表现优异的人员;要尽快熟悉对新设备的操作流程,方便对患者的救治;鼓励护理人员总结经验,撰写护理论文,踊跃投稿发表;护士长应该随时指导护士们的技能操作,比如,安放患者手术体位时,约束带松紧要适度,并于受压部位垫软垫,避开并发症的出现;需要用到止血带时,选择合理的缚扎部位,避开损伤神经,并用衬垫保护好。

(三)完善风险管理制度:

规范的风险管理制度是避开手术室护理风险的指南针,因此,完善风险管理制度是规避风险最关键的一步。医院领导以及医院护理部门要对手术室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辨别和评估,制定最具保障性的措施和最具安全性的规章流程;手术室的环境关乎手术的成败,微量的病原菌即可造成患者伤口感染和止血困难,所以,每次手术前后,护理人员都要做好消毒和通风工作,确保手术室的无菌操作环境;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做好人员轮岗工作,避开因工作疲劳造成的人员伤害;医院与护士签订长期劳动合同,减少护士的流动性。

(四)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率:

在手术结束后,护理人员在填写手术护理记录单时内容要全面、真实,字迹要清晰,不能涂、刮、粘,不能缩写和简写药品和护理内容;要坚决执行查对制度,坚持做到“两对十查”,“两对”指的是通知单和病历核对,病历与病人核对,“十查”指的是查手术间号、病人姓名、性别、年龄、床号、科室、住院号、诊断、手术部位及名称、麻醉方式、麻醉*品及药品过敏试验结果等;接送患者时,平车要保持良好的性能,上好护栏,两人以上保护移动,平车转弯时要保护好患者的头部和肢体。

结束语

安全驾驶与风险防范资料 第7篇

安全驾驶与风险防范

SAFE DRIVING & RISK PREVENTION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1886年1月29日,德国人本茨发明了全球第一辆汽车,十年之后的1896年5月30日,在纽约发生了全球第一例汽车伤人事故(一位骑自行车的人被汽车撞伤);同年8月17日,在伦敦发生了全球第一例亡人事故:一位行人被汽车撞死。迄今为止,全球约有超过5000万人死于车祸,相当于两次世界大战中死亡人数的总和。据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120万人因交通事故死亡,平均每天死亡3200多人,相当于10架大型喷气式飞机坠毁。折算起来,全球每25秒钟有1人因交通事故死亡,而每1秒钟就有1人受伤。

车祸是残酷无情的,世界上的一些名流,如戴安娜王妃等都惨死在飞旋的车轮下。因此车辆交通事故被成为“永不休止的战争”,汽车被称为“飞驶的凶器”。早在1990年,交通事故就已经成为夺去人类生命的第九大“杀手”,有关人士称如果不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到2020年,它将成为造成人类死亡的第三大主要原因。

在我国,驾驶事故更是重大问题和严峻挑战。车辆事故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问题之一。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只占世界的5%左右,而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却占全世界的16%,“排名” 世界第一。虽然在绝对数量上,我国的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的确居世界之首,但这一数据的存在的原因是多种因素导致的,与我国汽车的质量差、老化、人为改装以及平均安全系数低等复杂因素相关,还与我国复杂的地质气候特征(多山、多雨雪、多雾)以及我国的道路交通的负荷大、质量差有关。中国

是一个人口大国,且人口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客运、货运的压力非常大,通常是人满为患,乃至于超载也属于司空见惯之事。这些因素都决定了我国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且只要是发生一起严重交通事故,其死亡率就非常的高。在中国,客运、货运生产经营性车辆肇事比例高、死亡率高。

驾驶是一把双刃剑,它既给我们带了现代化的便利,也逼迫人类面对一个又一个不可知的风险深渊。纵观历史上的各种驾驶安全事故,驾驶风险发生的导火线层出不穷,能够发现有十大原因最易引发交通事故:①车辆出发前未做安全检查;②超速、开快车;③长途、长时间开车,精神体力不佳;④酒后开车;⑤随意超车、乱换车道、蛇行;⑥在高速公路行使路肩;⑦未保持安全距离;⑧注意力分散,驾驶中与人谈笑,打电话,或者做其它事情等;⑨闯红灯、闯平交道;⑩转弯时未减速慢行。因此,分门别类的总结起来,可以把事故多发的原因归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天气、道路状况、速度、注意力不集中、健康状况如疲劳、药品/酒精、经验不足、车辆状况、情绪态度、驾驶员思维方式与行车习惯。其中驾驶员的行车思维习惯尤其值得关注。在面对一些紧急情况下,驾驶员长期形成的驾驶惯习往往是其本能反应的内在引线。有这样一个驾驶事故发生在某市刚进市区的一段路上,当时是中午12时左右,路面空旷无人,两轮摩托车驾驶员张某从市外向市内,以每小时80公里的车速行进,结果在进入市区后的半公里处骑入丢失井盖的下水井口上,摔成终身残疾。据张某事后陈述,当时他觉得道路平坦且空旷无人,路面形态一样,因而便丧失了警惕,根本没有注意观察。所以说,关系到驾驶员综合素质的如对情况已知和未知的理解、动态思维法,主次矛盾选择法、理智控制法和差异思维法等思维方式构成了驾驶员一些个性化驾驶方法的基础,而每个人不同的驾驶方法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事故影响。

甚至概念理解差异的存在,发生在我们的驾驶过程中,都会产生不 2

容忽视的影响。因为,对于概念认识的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和化解。拿“安全”这个概念来讲,遇到具体情况时,每位驾驶员都有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比如,行车中遇到相同情况时,有些人认为安全,有些人却认为不安全。如果说认为不安全的理解是正确的,并且及时地采取了必要的防范措施,那么,认为安全的人就可能由于无防范、无措施而造成事故。因此,用科学的理解统一我们对交通环境中所遇概念的认识是十分必要的。

驾驶中盲区的存在是避免不了的。从盲区的瞬间变迁到障碍物的隐现,都必须用辩证法的观点才能领会其真正含义。试想一下,在没有交通指挥的路口,你与左右两侧的车辆穿插通过时,或在左右两侧的车辆停车给你让路时,你能看见两侧车辆的背侧是否有摩托车或其他小型车辆正在超越它通过路口吗?如果用直观的方法看问题,这些都没有必要纳入考虑的范畴,因为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存在盲区问题。也正是由于许多驾驶员用这种直观的方法看问题,结果引发了许多恶性事故。科学地讲,对盲区的认识,除了直观形式外还应具备以下两种分辨方法:一是要考虑大中有小和物外有物的可能性。比如,我们在行驶中发现前方路旁停着一辆大客车,就不能因为对大客车的一目了然而忽略了盲区的存在。因为大客车不同于单个人这样的小目标,它有足够的遮挡其他目标的能力。否则,我们就可能在驶临其近前时撞轧其背后蹿出的行人。二是要考虑速差的影响。比如,我们开车在路口与侧方路口来的车辆抢行时,就可能与它背侧正在超越它的车辆相撞,这就是速度差造成的盲区危机。因此,当我们在无信号指挥的路口发现侧方车辆临近时,决不能盲目抢行,必须防范其背后可能有车辆正在超越它。总之,我们在行车中的间距掌握上必须从防患于未然的原则出发,遇到情况时,既要想到其突然运动的可能,又要想到其突然停止的可能,在距离的掌握上做好多方面的准备以防万一。

如果汽车内燃机油管漏油,哪怕是一点点油星,也不能上路。其原因不仅是由于油比水的价格昂贵,最主要的是由于汽油滴漏容易引起火灾造成恶性事故。而很多中国人习惯“差不多”的预估和猜测,于是严谨与马虎的一念之差,可能造成的不仅是车毁人伤,甚至家破人亡不仅。就车辆的修理和驾驶工作而言,我们对各种问题的解决和处理都应该是一丝不苟的,来不得半点马虎,而不应该存在差不多的思想。因为在交通环境中,各种车辆几乎每时每刻都在高速行驶之中,哪怕有半点故障和不妥都可能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

若从各种潜在因素来说明驾驶的风险,由汽车保险费率的确定模式可见一斑。在保险行业,通常保险人在经营汽车保险的过程中将风险因子分为两类,一是与汽车相关的风险因子,主要包括汽车的种类、使用的情况和行驶的区域等;二是与驾驶人相关的风险因子,主要包括驾驶人的性格、年龄、婚姻状况、职业等。同时各国汽车保险的费率模式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两大类,即在确定保险费率的过程中主要以被保险车辆的风险因子作为影响费率确定因素的从车费率模式和主要以被保险车辆驾驶人的风险因子作为影响费率确定因素的从人费率模式。

现行的汽车保险费率体系中影响费率的主要变量为车辆的使用性质(营业性车辆与非营业性车辆)、生产地(进口车辆与国产车辆)、车辆的种类(车型与吨位)。除了上述的3个主要的从车因素外,现行的汽车保险费率还将车辆行驶的区域作为汽车保险的风险因子,即按照车辆使用的不同地区,适用不同的费率,如在深圳和大连采用专门的费率。目前,我国采用的汽车保险的费率模式就属于从车费率模式。从车费率模式具有体系简单,易于操作的特点,同时,由于我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被保险的车辆绝大多数是“公车”,驾驶人与车辆不存在必然的联系,也就不具备采用从人费率模式的条件。

然而从车费率模式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 4

对于风险的影响起到决定因素的是与车辆驾驶人有关的风险因子。尤其是将汽车保险特有的无赔偿优待与车辆联系,而不是与驾驶人联系,显然不利于调动驾驶人的主观能动性,其本身也与设立无赔偿优待制度的初衷相违背。

采用从人费率模式考虑的风险因子在各国不尽相同,主要有驾驶人的年龄、性别、驾驶年限和安全行驶记录等。①根据驾驶人的年龄划分:通常将驾驶人按年龄划分为三组,第一组是初学驾驶,性格不稳定,缺乏责任感的年轻人;第二组是具有一定驾驶经验,生理和心理条件均较为成熟,有家庭和社会责任感的中年人;第三组是与第二组情况基本相同,但年龄较大,所以,反应较为迟钝的老年人。通常认为第一组驾驶人为高风险人群,第三组驾驶人为次高风险人群,第二组驾驶人为低风险人群。至于三组人群的年龄段划分是根据各国的不同情况确定的。②根据驾驶人的性别划分:男性与女性。研究表明女性群体的驾驶倾向较为谨慎,为此,相对于男性她们为低风险人群。③根据驾驶人的驾龄划分:驾龄的长短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驾驶人员的驾驶经验,通常认为从初次领证后的1~3年为事故多发期。④根据安全记录划分:安全记录可以反映驾驶人的驾驶心理素质和对待风险的态度,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驾驶人可能存在某一方面的缺陷。

比较而言,显然从人费率相对于从车费率具有更科学和合理的特征。同时,由驾驶人违法行为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总事故数的90%以上。尤其是醉酒驾驶、饮酒驾驶、无证驾驶、超速、客运车辆超员、闯红灯以及肇事后逃逸等7种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不仅是道路交通伤亡事故的“元凶”,而且还是“顽症”。因此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进入家庭,2003年各保险公司制定并执行的汽车保险条款之时,开始向从人费率模式过渡。

由上面的费率和分析参考,可以总结出驾驶风险的四大影响因素: 5

车辆本身的风险因素、地理环境风险因素、驾驶人员风险因素、社会环境风险因素。车辆本身包括厂牌因素、车辆的种类、排气量、车龄(车况)、使用性质、所属性质;地理环境包括气候差异、地形地貌和路面状况;驾驶人员风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经验技术、职业、婚姻状况以及肇事记录、品行;社会环境因素则包括法制环境、治安情况和监管情况、行业自律情况、人文情况等种种可能因子。

大量事实证明,85%的交通事故是由人为错误造成的,10%的交通事故是由于机械原因造成的,另有 5% 是不可抗力,如桥梁坍塌、山体滑坡等造成的。然而其中10%的机械故障可以通过人的预防性检查和维修来避免。所以可以认为绝大多数的交通事故都是人为错误造成的,避免交通事故的根本是改变人为错误,也就是改变不良思维方式和驾驶习惯。

在纠正和提高思想意识和驾驶技能之前,防御性驾驶作为安全驾驶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成为一种必备的驾驶应用知识加以实践在日常行车驾驶中。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能够准确地预见由其他驾驶员、行人、不良气候或路况而引发的危险,并能及时地采取必要、合理、有效的措施预防事故的发生,这种可避免危险发生的驾驶方式即为防御性驾驶技术。防御性驾驶实际指的是——光是遵守交通规则是不够的。要主采取各种措施,要为可能发生的危险状况预作准备。例如,不要假定别的驾驶人都是守规矩的。绿灯亮了不要急着踩油门,确认红灯路口的车停下来后再开车。在高速公路上与前后车保持足够距离,让你有时间对各种愚蠢驾驶造成的危险情况作反应。也不要假定别的驾驶人都是全神贯注在驾驶。要转弯时,确认即将通过路口的车子的驾驶已经注意到你且开始减速,再起步转弯。你也要做好保护措施,例如天色不佳就开大灯,让别的驾驶人更容易注意到你,而不会因为看不清楚而撞上来。

防御性驾驶分为以如何安全使用车辆设备为主体的被动性防御和 6

以掌握系统的防御性驾驶方法的应用为意旨的主动性防御。要做到被动性防御,就要注意调整座椅(确保胸口到方向盘有25cm;确保前脚掌可灵活地控制刹车板;确保您的背部紧靠椅背)、头枕(一个调校得适当的头枕可以在撞车时将受重伤的可能性减少40%)、车镜(将侧镜向外调整减少盲区,保证在镜面里能看到1/4 的车尾)、安全带(使用安全带可以降低前排乘客因车祸死亡几率45%,肩带要在您的肩膀之上;肩带不要压在脖子上;腰带要系在您的胯部上面,而不是腹部)、安全气囊(气囊可以很好地防止您撞到方向盘、仪表盘或挡风玻璃)和轮胎(经常检查保持轮胎气压正确;及时更换过期、磨损、变形的轮胎)。安全气囊作为一种应急抢救措施,必须正确使用才能发挥出其价值和作用,否则也会成为威胁车主和乘客生命的致命因子:①正常情况下,装备安全气囊的汽车,其点火开关转到“ACC”或“ON”位置时,系统会进行安全气囊自检功能,若仪表盘上的安全气囊警告灯长亮,则表明安全气囊系统有故障,应进行修理。②汽车装有前排双安全气囊时,不可让12岁以下儿童坐在前排。因为安全气囊的冲击力是儿童承受不了的,会对儿童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③前风挡玻璃或车内后视镜上不要悬挂饰品。在气囊弹出时,悬挂的饰品会受到碰撞,飞向驾乘者。④不要在安全气囊和驾乘者之间或安全气囊外部的标识部位放置坚硬或尖锐的物体,否则,安全气囊打开时强大的冲击力会将它们压向驾乘者身体。⑤驾驶员所佩戴的眼镜最好选择不易破裂的安全镜片,以免在气囊打开时造成对眼睛和面部的伤害。

另一方面,主动性防御要求我们主动为自己的驾驶安全做好各种准备工作:①放眼前方地平线,眼睛尽可能远地观察道路前方的情况,发现潜在危险,提前采取适当措施。②保持车距和能见度,控制好车速,保持足够的反应及操作车距和足够视野,能看清整个驾驶环境,就能在车辆周围创造一个安全空间。③不断变换视线,变换视线使您能够持续 7

搜索驾驶环境,获得必要信息,对正在发生的许多情况跟踪,并据此调整自己的驾驶。④识别并反应,通过对风险提前识别并反应,调整车速和自己在车道的位置来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⑤采取控制措施,引起周围车辆和行人的注意。

规范驾驶是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条件,理性驾驶是衡量驾驶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驾驶是防止事故发生的根本办法,文明驾驶是避免事故发生的有效手段。做好驾驶安全的保障措施是规避行车风险的基础和必要条件。

按行车驾驶的启动顺序来整理,做好安全驾驶的保障措施,首先在出车前要看各类证件是否齐全有效,仔细观察车况,转向、灯光、刹车、传动等安全关键部位要看到、摸到。可以按照行近车辆,到司机车位,接着看车辆左前方、车头、车辆右前方,再到车辆的右侧车身、车辆后方、车辆左车身,最后到驾驶室的顺序进行检查和调试。主要看转向系统是否合适;安全带带扣是否牢固咬合;雨刷器工作是否正常;轮胎气压是否合格;检查车辆的油水路是否有渗漏;检查车辆灯光系统是否完好等一些车载技术设备部件,同时也要看附件设备工作正常,含油、水部件要在尺度允许范围内,连接管线无渗漏松动。电器设备无腐蚀、松动或损坏脱落。连接螺丝、螺母无松动、缺失,以防止车辆火灾。

在行车中,一要观察四周无妨碍安全行车的人或物后,方可挂低速挡、松开制动、鸣号起步。尽量避免急加速和骤停对乘员或货物造成损害;二要行车中杜绝习惯性驾驶陋习:①酒后驾驶;②超速行驶;③疲劳驾驶;④开情绪车;⑤开车接打手机;⑥不系安全带;⑦行经人行横道不减速让行;⑧开车时调试音响设备;⑨开车时抽烟;⑩不按规定超车。防止碰撞事故;三要超车或转弯时要提前打开转向灯,确认无妨碍前方及后面车辆、行人行为。操作要平稳,避免“三点一线”现象发生,超越车辆后行驶一段距离方可开转向灯驶回原车道。防止碰挂事故;四 8

要行驶中发现异响或异常气味要及时停车检查、处理。防止车辆火灾;五要停车选在空旷路段,不得妨碍其它车辆、行人通行,人员一律从右侧上下。防止和行人发生碰撞。如果车辆在长途上,在连续驾驶4小时后,要停车最少休息20分钟,并对车辆从新检查,防止疲劳驾驶。

当在恶劣天气及特殊情况下行车时,要注意:雨天行车和在晴天行车的安全距离加大1.5倍,在下暴雨时刮水器无法刮净雨水时,应当立即减速,靠边停驶,防止视线不清造成交通事故;雾天行车时,视线不良,应随时注意到人与其它车辆的动态,低速行驶,遇浓雾或特大雾天,能见度过低行车困难时,应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冰雪天气行车时,降低车速,在不影响对面来车的情况下,尽可能在路面中间行驶,要沿着车辙行驶,防止车辆侧滑,制动不良。行驶中如果出现爆胎,转向失控、制动失灵等紧急情况时临危处置的时候:①前轮胎爆时,危险极大,司机一定要极力控制方向盘,迅速抢挂低速挡,发现有转向时,司机不要过度矫正应在控制住方向的情况下,轻踏制动踏板,使车辆缓慢减速;②后轮胎爆时,司机应保持镇定,双手紧握方向盘,极力控制车辆保持直线行驶,轻踏制动器,减速停车,以上两点切记不能采取紧急制动,在最短的时间内停车;③转向失控后若车辆偏离直线行驶方向,应果断连续踩踏、放松制动踏板,如果事故不可避免时,应尽快减速,极力缩短停车距离,减轻撞击力度;④行车中制动突然失灵时,司机要沉着镇静,握紧方向盘,利用“抢挡”和驻车制动;⑤下坡时制动失灵,应当将车辆向上坡道方向行驶或用车身靠向路旁的岩石或碰撞树林,最好利用路边专设的避险车道行驶停车;⑥制动失灵后要掌握“先避人、后逼物”的原则。有效避免翻车事故。如果在夜间行车,要注意以下事项:①在夜间行车中,如果灯光照射离开路面,有可能时车辆前方出现急转弯或大坑,注意观察,确保安全;注意车速。②夜间会车应当在距离对方来车150米以外改用近光灯;③夜间在窄桥与非机动车交会时应改用 9

近光灯。防止驾驶员出现炫目,造成碰撞事故。高速公路行车注意:①高速公路行车在100公里/小时内,车辆间距得小于100米。②驶离高速公路的最佳时机是离出口500米处,开启右转向灯,观察后面的车辆,适当调整车速,平顺的驶入减速车道后进入匝道。③遇能见度小于100米时,车速不得超过30公里每小时,与前车保持50米以上距离。

最后在收车后,车辆停放要到位,不得影响其它车辆和行人,并拉紧驻车制动。防止车辆滑动造成碰撞事故。在检查修理时一定要在车轮下打好掩木,采取好必要的安全措施。防止车辆移动,造成事故。防止机动车驾驶人在封闭车库内,利用车辆内置空气调节器在车内休息,避免缺氧窒息导致人员伤亡。做到定期检查车场、车库的电路、消防器材和安全设施。

针对如此繁复的安全驾驶防范措施,法律法规和口口相传的要诀警示对我们巩固安全意识,形成良好行车习惯,规避驾驶风险有很大的帮助作用。从汽车本身入手,对车辆主要机件的基本技术要求可以归为“四动四全四不漏、四清五足加四无”(四动:指发动机“一提能起动”、运转正常;制动“一脚有效”,各部机件性能良好;转向“一手能转动”,各部调整合适,连接可靠;润滑性“一人能推动”,底盘各部件润滑良好。四全:蓄电池电足;灯光明亮完好;喇叭清脆响亮;雨刮灵活自如。四不漏:全车无漏油、漏气、漏电和漏水。四清:蓄电池清洁、空气、汽油和机油清洁。五足:轮胎气压、润滑油、冷却液、燃油和蓄电池电解液足。四无:机件表面无过热现象;各部机件无异响;车身、车厢无歪扭;随车工具无丢失。)

驾驶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行车驾驶的根本保障。例如在会车时,一要根据道路交通和装载情况,选择会车地点。在道路狭窄或交通频繁地段会车时,必须先减慢车速,并应随时准备停车避让;二要在黄昏或夜间等视线不清的情况下会车时,首先应降低车速,同时开示宽灯,并加大 10

两车交会的横向间隔。在两车相距150米以外互闭远光灯,改用近光灯;三要在阴雨天会车时,应开启雾灯,避让时应注意防止车轮碾压疏松的路沿。在超车时,首先应选择路宽路直、视线良好、路旁左右均无障碍物的路段进行。在画有实线的道路上,不准越线超车;并且超车前,应加速到与前车相同的速度并跟驶一段距离,同时观察前方的交通情况(准备阶段);接着,打开左转向灯,并鸣喇叭(夜间采用变换远近前照灯光)示意前车让道(发号阶段);待前车让道后加速超越,超过前车后,仍应保持超越时的速度(超车阶段);当超过被超车辆30~50米时,在不影响被超车辆行驶的情况下,打开右转向灯,驶回原车道,关闭转向灯(驶回阶段)。

日常生活中,时时牢记安全行车“十要诀”,遵守驾驶员文明行车守则,安全驾驶就不用愁。十要诀分别是,“道路宽阔,视线良好,中速行驶,不开英雄车。前车占道,行人挡路,礼貌让人,不开赌气车。车好路宽,人少车稀,技术熟练,不开麻痹车。视线不清,情况不明,减速鸣号,不开冒险车。人多车多,交叉路口,礼让三先,不开抢道车。城镇工矿,情况复杂,小心谨慎,不开鲁莽车。身体疲劳,精力不足,暂短休息,不开迷糊车。车有故障,仔细检查,立即排除,不开凑合车。道路拥挤,事急天晚,沉着冷静,不开急躁车。完成任务,受到表扬,再接再厉,不开松劲车。”遵守驾驶员文明行车守则,让驾驶不再充满风险和阻碍——“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维护交通秩序。服从交通民警指挥,积极协助交通民警的管理工作。积极参加交通安全学习和宣传教育活动,并主动热情宣传交通安全常识。文明礼让,各行其道。按规定参加年检、年审,保持车容整洁,车况良好。小客车驾驶员和前排乘员须系安全带。不闯红灯、不越线、不酒后驾车、不疲劳驾驶、不超速、不超载、不违章超车、不开带病车、不违章会车、不违章变道、不违章使用灯光、不乱停放车辆。车辆因故障等原因确不能行驶时,须立即将车 11

辆移至不影响通行的地方,并采取必要的安全示警措施。遇交通事故须主动拨打报警电话,积极抢救伤者,保护现场。”

在我国,醉酒驾车、飙车等行为是人为造成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鉴于醉酒驾车、飙车等危险驾驶行为已经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社会公共管理秩序造成严重威胁,2011年2月2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

(八)》中第二十二条规定了“危险驾驶罪”。在现代风险社会中,可见驾驶安全问题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重要风险防范内容。同时,即将在2013年伊始全面推行汽车类科目三考试电子与人工评判相结合的考试模式,反映了针对交通事故频发,国家通过严格的驾驶考试规定,旨在降低驾驶人员风险因子的危险程度,来实现全社会对驾驶风险控制和防范能力的提高。

作为国家主体,要实现规避交通风险,保障驾驶安全的目标,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①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交通安全意识。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是当务之急,但仅仅依靠交警一家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依靠整个社会的力量进行共同努力。交警部门可以通过对驾驶员、车辆和道路的管理以及向社会和群众宣传来达到预防事故的目的,但是要提高全民的交通安全意识,还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交通安全应当从娃娃抓起,从儿童一入学就要灌输交通安全意识,在中、小学校设置交通安全课,并专门编制有关交通安全方面的教材。孩子受到了交通安全方面的教育,转而会进一步影响其父母、祖父母等亲戚朋友,达到一举多得的效果。②提高驾驶人素质。驾驶人的素质提高决不仅仅是驾驶技能的提高,安全知识和法律法规的学习及安全意识的养成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首先要做好机动车驾驶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使其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不断提高安全防事故的意识。其次要严把驾驶人“进门关”,强化驾驶证考领工作,把好考试、发证关,以确 12

保考试质量。③严格执法,加大处罚力度。严格禁止酒后驾车,特别是周末,酒后驾车常常导致许多人丧命。据一个研究机构最近进行的调查,现在,每10个驾车人中有1人承认自己酒后驾车。因此交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酒后驾车、超速行驶、超载运输、疲劳驾驶、挪用号牌、无牌上路、报废车上路等交通违法行为要严厉打击。必须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切实解决道路交通中的各种难题。通过规范道路交通行为,明确权利义务关系,保证道路与交通参与人的合法权益。通过确定法律制度,增强道路交通的有效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通过规范执法行为,增强公民的守法意识,保障道路交通的有序、安全和畅通。④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建立科学应急预案,消除交通安全隐患。首先要对危险路段、事故多发点段进行专项整治,根据实际需要,科学分析,该改造的改造,该完善交通管理设施的完善,改善道路通行条件,把道路危险性降低到最小限度。其次要加强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及隔离设施建设,从时间上实现全天候24小时对道路的监管,充分发挥交通安全设施约束、管理、服务、诱导的功能,在经常发生交通事故的点段,科学渠化交通,完善警告警示等交通设施设置。确保交通安全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⑤充实警力,保障经费。面对当前繁重的交通管理工作任务,只有充实警力才能保证交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才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出行安全,政府还应保障交警经费,通过改善车辆、通讯等基础装备,增加高科技管理设备等,来减轻交警工作压力,缓解警力不足的问题。交警的科学指挥、及时提醒以及道路交通的维护是降低驾驶风险的有力武器。

让我们共同来规范驾驶行为,做好驾驶保障,文明有序驾驶,防范抵御驾驶风险,为自己和家人的生命,牢筑保障的城墙,共建安全社会。

护理安全与风险防范 第8篇

关键词:静脉用药,安全风险,防范措施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将原来分散在各个病区各自配置静脉注射液转为在药学监护下实行统一配药、分发的管理模式,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实现全面、高效率的静脉药物治疗服务。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安全配药的基础是预防护理安全风险[1]。预防护理安全风险也是医院实现优质护理服务的关键, 能够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 减少医院的护理纠纷。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筑面积为650 m2, 工作人员24人, 其中护理人员16人, 药师8人。

1.2 方法

对2013年3月~2014年1月本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配制的输液总量、差错量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结果表明,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护理风险主要表现为:护理人员方面、工作流程方面的风险。

1.3 调配中心护理风险的发生因素

1.3.1 护理人员方面存在的风险

①岗前培训: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强度较大、风险性大, 配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 提高自身专业知识, 护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章操作进行配药, 配药过程中不能实现合理、安全用药。②工作环境: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空间小, 噪声大, 配药时间相对较为集中, 大部分工作人员配药超过2.5 h易出现疲劳现象导致注意力分散, 影响配药过程的准确性。护理人员长期处于高度紧张和疲惫状态, 易导致疲劳综合征, 影响护理人员自身身体健康。

1.3.2 工作流程方面存在的风险

①配药环节方面缺乏数量控制:调配中心护理人员在配药过程中不能按照内、外科患者的输液要求进行配药量的控制, 一般都按照250~500 ml药量进行配药, 病房在临时医嘱过程中都会集中在第3批配制时间进行提交, 导致第3批配置量过多, 护理人员配药过程中忙于赶批次, 在执行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操作规范, 容易导致配药出错。②肠外营养液缺乏批次控制:配药过程中病房肠外营养液多与临时医嘱一起进行提交, 一般都在第3批配药时进行。护理人员为赶制批次, 多出现超负荷工作, 存在一定程度的安全隐患。

1.4 调配中心预防风险的防范措施

1.4.1 加强对护理人员的专业培训

新调入调配中心人员需要由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进行一对一的岗前培训, 经培训考核合格或才能单独配药。实际工作中每3个月应进行一次培训学习, 及时给予人性化关怀, 消除或减轻护理人员的心理压力, 若护理人员连续配药超过2 h, 应给予15 min的休息时间, 也可不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的拓展训练, 提高其自身素质, 增强团队凝聚力。

1.4.2 优化调配中心工作流程

每月组织一次工作满意度调查, 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每月组织一次交流会, 听取护理人员的工作意见, 对护理人员提出的合理建议及时进行解决, 寻求最佳解决方案。临时医嘱要求护理人员医嘱执行后随时进行提交, 不可集中在同一时间内提交, 药师可以根据内外科输液的速度进行配药。加强药师及护理人员药理方面的知识培训, 促使其熟练掌握药物的相关作用、用法及用量, 减少工作过程中因不熟悉药物导致的安全隐患[2]。

1.4.3制定相关规章制度, 合理调配人力资源

充分了解每个工作人员的特长, 进行人力资源方面的优化组合, 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与新进人员进行合理搭配, 提高工作效率;根据调配中心不同时间段的工作量进行合理排班, 若上午工作量大, 则安排一名护理人员提前1 h上班, 做好配药前的准备工作, 配好第1批药物后可下班, 下午正常上班。工作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激励机制, 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提高其主观能动性。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前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差错发生率比较, 见表1。

注:实施前后比较, P<0.05

3 讨论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工作流程较为复杂、操作环节多, 控制好每个环节的质量是降低风险的有效手段[3]。本组研究中通过对存在风险的评估, 查找存在的问题, 采取针对性措施予以预防, 取得了良好成效。本组研究中, 实施风险管理前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差错发生率为0.0787%, 实施风险管理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差错发生率为0.0170%。

综上所述, 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药物配制差错, 提高用药的准确性以及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要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以及业务素质, 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通过合理调配人员, 优化工作流程, 实施岗位互补, 提高了团队的协作与沟通能力, 提高了工作效率。细节决定成败,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还应从工作的细处出发, 认真排查中心存在的问题, 针对问题及时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使解决的措施能够与制度、流程以及规范统一起来, 全面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红.小儿静脉用药所致局部穿刺点疼痛的护理干预.全科护理, 2012, 10 (5) :431-432.

[2]卢桂华.浅析静脉用药过程中影响药物剂量的护理因素及对策.四川医学, 2012, 33 (4) :735-736.

上一篇:科学技术史研究进展及其对自然辩证法的影响下一篇:请假条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