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管理初探

2024-05-17

研究生教育管理初探(精选8篇)

研究生教育管理初探 第1篇

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研究初探论文

特殊教育学校如何开展职业教育,才能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使他们真正融入社会?论述了关于职业教育在特殊学校的重要意义及开发适合聋生的校本课程,为聋生今后就业奠定基础。

特殊教育学校中的职业教育,是特殊教育学校基础教育的延伸和深化。教育部颁发的《特殊教育学校暂行规程》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特殊教育学校要特别重视劳动教育、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学校要对低、中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思想,培养学生从事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和简单生产劳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要根据实际情况对高年级学生实施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就业能力。”那么,如何发展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教育,才能提高残疾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提高残疾人社会地位,使他们融入社会,是我们特殊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应探索的重要课题之一。以下谈谈我校多年来在高年级(聋生)职业教育中的工作点滴。

一、根据聋生的心理、生理特点,设置不同的专业课

特殊教育学校的职业技术教育是为残疾学生将来立足社会、参与社会竞争打基础,是为给社会输送残而有为的劳动者。聋生虽然生理上有缺陷,但他们都有各自的潜能,根据聋生特点,我校确定了职业教育的学习内容,制订了训练计划。文化课: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设课程,提高聋生的文化水平,为学习职业技术教育打基础;职业课:从七年级到高一,根据聋生生理特点和市场经济需求,开设了缝纫、理发、面点、园艺和工艺美术职业课,主要学习和掌握一些工具的基本使用方法和基本技能;缝纫专业开设了:缝纫小制作和熨烫知识;理发专业开设了:理发工具的使用,剪头等简单的操作实践;面点专业开设了:制作馒头、学习包饺子等等家庭实用技能;工艺美术专业开设了:临摹、水彩等内容。以上专业教师自编了校本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教,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学生每周各专业学习3节课时,使每名聋生在学习过程中既能专一,又不限于一个专业,注重培养聋生的综合能力,力争使聋生一专多能,为学生今后就业开拓道路。

二、有的放矢,开发专业校本课程,适应聋生发展需要

“大力推进特殊教育学校职业教育工作,要从残疾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我校领导充分认识到,开展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只有对残疾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在学校接受适合他们的文化教育和职业教育,走出校门能有一技之长,自食其力,才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一)开发校本教材,使教学有据,学有所依

特教学校的职业教育越来受到关注,但因为各地职业教育的情况不同,所以没有统一的教材,各校开发适合本校学生的教材。我校目前已有的校本教材,缝纫、理发、按摩、计算机、面点等学科,为师生的教与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开发新的职业教育课程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职校要以聋生的生存、发展、平等参与社会为本。我校开展市场调研进行实践论证,增加了新的专业,开设了布艺制作、沙画、木耳养殖等项目的.职业教育内容,使学生掌握了一技之长,为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布艺制作

在课堂上,通过学习布艺制作的基本方法,使学生感受到布艺制作的乐趣。在制作中教师要与应用紧密结合,在浓厚的情感气氛中利用各种布料进行艺术造型,制作的作品生动形象,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和创造精神。

2.沙画

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增设了沙画课程,建立了沙画教室。沙画有助于培养聋生的想象能力、观察能力、审美能力、自信能力。通过玩沙子过程中,聋生的负面情绪得到合理宣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让聋生在体验与深究中成长,在无声的世界里感到美、心灵得到艺术熏陶。

三、培养聋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拓展职教新模式

我校在职业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模式,“走出课堂,请进学校”

(一)让教师、学生“走出课堂”

学校应派教师出去学习,学成后再教学生;让学生“走出课堂”,联系实习点,把学生带出去学习。如:面点专业把学生领到饭店去实践,让学生体验学习技能的重要性。

(二)“请进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

如:木耳养殖,请有种植经验的技术人员来校教授,师生共同参与学习和劳动,受到家长的好评。

近年来,我校通过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学生制作了很多作品,展示了我校职业教育取得的丰硕成果。布艺专业:学生制作的红辣椒、布艺南瓜等等,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美发专业:学生设计的发型时尚、新潮;面点专业:学生制作的点心好吃又好看;沙画专业:学生创作的图案栩栩如生,受到各级领导的一致好评。目前,从通化市特殊教育学校毕业的学生,已有多人靠着面点手艺、缝纫、理发、找到了工作。

总之,特殊教育学校要开好职业教育课,寻找合适残疾学生生存发展需要的专业项目,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使残疾学生学到一技之长,成为自食其力的人,我们教育工作者还需努力奋斗!

研究生教育管理初探 第2篇

对医学研究生实施转化医学教育的初探

目前,医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着基础与临床脱节,临床医学硕士、博士缺乏真正的临床实践技能,而基础医学研究生的科研成果临床应用价值微弱的现象.针对这一现状,提出新的教育模式势在必行.转化医学是一个新兴的`多学科融合的领域,致力于探讨如何将实验室的研究发现转化导向为有利病人诊断、治疗方法的提高.对研究生开展转化医学教育无疑是避免目前医学硕、博士培养与临床需要脱节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 者:韩丽萍 刘重斌 龚永生 HAN Li-ping LIU Chong-bin GONG Yong-sheng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3) 分类号:G642.0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   转化医学   医学教育  

研究生内涵管理模式初探 第3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弘扬科学精神, 提高全民科学素养, 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文化人才大量涌现、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研究生教育是中国教育结构中层次最高的教育, 是高素质文化人才的主力军, 如何营造对研究生教育管理的良好环境, 以促进研究生思想与素质的共同提高, 正是十八大所关注的问题, 关系着创新人才的培养, 中华民族的振兴。笔者认为, 提高全民素养要从高校这一战略高地抓起, 从研究生入手, 探索对研究生内涵管理的研究。对于内涵管理模式的提法, 国内目前还比较少见, 所以对研究生进行内涵式管理教育, 是一项富有深意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

目前, 研究生年龄基本上集中在80后与90后的交界处, 从小生活条件优越, 物质文化生活丰富。改革开放30年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同时也给文化教育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一夜暴富、网络成名、另类出奇等种种非正面的信息和观念充斥着成长中孩子们单纯的思想。年轻的研究生很容易会被影响, 从而背离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丢失了韧劲和刻苦奋斗的精神———不努力学习, 不认真接受教育, 不主动参加社会实践。

研究生普遍反映出在学习方式上, 没有从本科生阶段的灌输式学习向研究生阶段的研究式学习转变, 依赖性较强;另外, 研究生普遍缺乏实践动手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并没有使他们比本科毕业生有实质性的竞争力。

三、研究生内涵管理模式的实施路径

针对研究生目前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笔者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研究生内涵管理模式, 以全面提高研究生的素质[1], 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 研究生内涵式教学管理

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不同的, 本科生教学是学习式教学———接受学问, 接受知识;而研究生教学是研究式教学———创造知识, 解决问题。学习的方式不同, 教学的方式必然不同。我国研究生学习阶段笼统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所有研究生集中学习, 第二阶段是在导师的指导下, 完成毕业论文。下面就两个阶段分别阐述如何做好内涵式教学管理。

在集中授课阶段, 研究生学习方式存在着诸多问题。首先, 部分研究生习惯于本科阶段的“突击式学习”, 一时之间无法转变为主动性学习的角色。其次, 学生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启发式教学培训, 在集中授课之初, 很多教师就要求学生独立做一份presentation。这种学习方式常常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对于这些问题, 可以通过内涵式管理来解决。

对于研究生不主动学习, 辅导员以及党支部书记需要从理论和思想上对研究生进行教育和开导, 从内心深处来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 了解他们所需求的, 所关注的。使他们能够从众多的方向中了解自己所真正需要的知识。对于研究生不接受presentation的教学方式, 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创新力所造成的。学而不思则罔, 这种抵触情绪的解决也需要导师、辅导员们以正面积极的方式去引导。对于课堂教师所提出的题目需要循序渐进, 不一定要有标准答案, 但一定是最前沿或者最具代表性、争议性的论题, 这样才容易吸引研究生注意力, 并且研究生与教师一样在这个问题上都有自己的想法。通过在网上查找, 锻炼研究生的搜索能力;通过对所查找的资料进行整理, 提高数据处理能力;最后通过发表来提升自己的表述能力。

毕业论文的撰写阶段是研究生学习的升华阶段。论文的撰写是要有实验数据和理论依据作支撑的。实验数据得来需要研究生亲自动手操作, 理论依据则需要阅读更多的论文材料。思而不学则殆, 部分研究生在这一阶段自身缺少了对于科研的思考, 完全丧失了在研究生阶段的能力培养。解决这一问题, 要注重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建设, 建立一种合作关系而非指导关系。研究生在前期应该受到导师的辅导, 在一些基础性试验的过程中学习方法, 为今后的课题研究打好基础。当研究生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时, 他们会有自己的学习冲动, 导师不应该过多地干涉学生的想法, 而应该鼓励学生与导师进行讨论, 激励彼此智慧的碰撞, 发掘潜力, 从而获得更好的科研方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研究生明白, 只有实践才会出真知的道理。所以在第二个阶段的研究生学习应该从导师和研究生的内涵关系入手, 更为注重研究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

综上, 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必不可少的是需要导师、辅导员等管理者从研究生教学的本质挖掘教学的内涵, 及时了解研究生的内心世界, 满足他们的求知欲, 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只有这样, 才会使研究生认识到知识的重要性。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让研究生自己以知识武装自己, 让自己的底蕴更加深厚, 内涵更加丰富。

(二) 研究生社会实践的内涵管理

研究生学习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就是社会实践项目。现阶段的社会实践形式, 基本上分两种:一是到企业、单位进行工作的实践锻炼, 二是在实验室做科学实验的研究。在第一类实践环节的过程中, 研究生会脱离集体生活, 生活的自由度变大, 思想状况变得更难掌握, 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到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影响。所以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 需要导师、辅导员以及工作单位的党组织的共同努力, 对研究生的思想工作负起责任, 引导学生思想状态从校园向工作慢慢转变。内涵管理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各个方面的沟通, 深入到研究生工作的内部。这样的管理模式一方面要求导师跟辅导员有着很高的觉悟和责任心, 另一方面也要求工作单位的配合管理。因为毕竟学校跟企业、单位之间的体制是不一样的, 导师或辅导员不可能天天都跟在学生身边。而企业、单位对待研究生的态度不是学生的身份, 而是职场的身份, 一般不会对其进行思想上的关注和教育。所以一个便捷的方法, 就是调动研究生所在党支部负起责任来:校内的研究生党支部和企业、单位中的党支部相互联络起来, 与导师一起为研究生的思想工作负起责任。让研究生在工作实践中不但能够锻炼能力, 还能够感受到组织的温暖, 时刻得到组织的关怀, 不会感到生活的孤单, 在实践工作中充分得到正能量, 从而能够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从根本上达到对研究生实践工作的正确指导。

对于在实验室做实验的研究生来说, 内涵管理方法就是要在学科团队建立党支部。支部建在学科上, 能够发挥党的指挥作用, 有利于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有利于加强党的工作的群众性、针对性、有效性[2]。学科团队建立党支部能够让同一学科内不同年龄层次的优秀党员聚在一起, 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政治气氛与舆论平台, 从而提高学科内部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特别是能够给予刚刚进入学科内部的研究生群体以良好的影响, 再通过党员发挥先进性作用, 来影响更多的研究生。使大家在良好的科研氛围中, 互相学习、互相促进、解放思想、大胆实践、不断创新。这样的内涵式管理将科研变得不再那么枯燥, 能够使研究生之间, 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更好地发挥研究生的主观能动性, 更好地完成科学研究。

(三) 新媒体管理的内涵建设

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研究生已经完全被信息时代所包围。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 已经将很多不可能变为可能。新媒体是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 依托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 加快资讯传播速度、丰富资讯传播内容、多样化传播形式、拓展资讯传播渠道, 与传统媒体迥异的新型媒体[3]。对于研究生培养而言, 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已经改变了研究生学习的旧格局。对于研究生管理而言, 导师、辅导员、专业教师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研究生旁边, 旧的管理模式亟待改革。所以新媒体的发展, 便为研究生管理提出了挑战。笔者认为, 为适应新媒体的培养, 新媒体的内涵管理模式也需要建立起来。换一句话说, 对于研究生管理的模式需要利用新媒体, 从深层次挖掘研究生的思想, 并且融入到研究生的生活中去, 了解研究生的方方面面, 了解他们的想法, 从而对研究生进行管理。首先, 要利用网络寻求强大的联络交流平台, 如人人网和QQ群以及新浪微博。一方面这些平台都能够极大限度地保证研究生的言论自由, 另一方面能够充分体现出网络传播的时效性, 更重要的是这些平台也是研究生群体参与率最高的媒体。其次, 导师、辅导员需要通过平台融入到研究生群体当中去。研究生群体会经常利用这个即时交流平台发布新鲜事和自己的感想。导师、辅导员便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来自于研究生的第一手思想动态, 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并且还能够及时地进行意见的反馈。这样的新媒体交流, 一方面加强了教师与研究生之间的交流, 也方便了对研究生的管理, 是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的思想教育。但是在使用新媒体平台的同时也要认识到,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正确把握教师所处的角色定位是很关键的———在网络平台里教师与研究生之间既是朋友的关系, 但更要做好管理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摘要:研究生是教育结构中层次较高的群体, 是高素质文化人才的主力军。但目前研究生管理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如角色转换较慢、实践能力较弱等。经过从研究生的教学、社会实践以及新媒体三个方面来阐述其内涵式管理, 探索研究生管理的新模式。

关键词:研究生,内涵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雪, 尹美琳.研究生管理与素质教育[J].检验医学教育, 2012, (9) .

[2]宣勇, 何作井.支部建在学科上[J].中国高教研究, 2001, (3) .

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初探 第4篇

关键词 学科建设 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下,我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明显的突破,全面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于教育发展的科学掌握与深入了解,在不断探索教育发展思路与教育模式的道路上,学科建设的创新理念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以某高校为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走访,笔者对于该校的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与分析,探究学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原因,为明确今后高校教育的发展方向提供有利的依据。

一、对于高校的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分析与探究

认真落实和贯彻党的精神,全面加强学科建设,提高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质量,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直在努力落实的问题。在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下,由高校的领导班子带领全院上下,全面提高政治思想,充分认识当代的教育形式,并积极探索教育的未来发展,使得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教育与学科建设工作都取得了非常大的突破。

在某高校的研究生教育的相关工作会议上,提出了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不断地探索研究生的教育发展道路与方向,推行创新的教育理念的会议精神,并对该校的学位制度与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展开进行了研究,将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基本思路与发展方向、工作目标等进行了讨论与确定,以期全面提高该院的研究生教育的工作质量。具体成就表现为以下几点:

1.通过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该校对研究生教育工作进行了创新,办学规模在不断壮大,教育的水平与层次也在逐渐提升。在教育体制的创新与改革下,很多高校开始逐渐增设学位数量,旨在将研究生的规模不断壮大。以天津科技大学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情况为例。该校在11年年底时,研究生和博士生的数量已经突破了1800人。而在十年以前,该校的研究生数量才不足100人,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该校在研究生教育工作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加强学科建设工作。学校的发展主要靠的是学科建设,学科建设的质量是影响学校发展的关键性因素。学科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对学校在全国范围内,甚至是全世界的排名都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在学科的分布结构方面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与规划,让学校的课程结构能够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并对一些特色的学科进行重点建设,,与此同时,还可以大力发展一些创新的边缘学科,提升学校的教育水平,积极创造新的教学目标,为形成新型的学科提供良好的基础。

二、为了迎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应该注重学科建设与国有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

为了能更好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促进学科建设,我们应该加强高校与一些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高校的学科建设不仅仅是对科学方面的研究,更重要的是对专业的建设,而这两个方面都恰恰是高校办学发展方向的重要依托。高等学府输送出的各类人才,最终的归属还是各大企业,并直接对企业负责,高等学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必须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来培养相应的人才,这样才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企业与人才之间的供求平衡。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对于学校的科研工作也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科研的经费,两者紧密合作,互相促进,是教育改革与创新的必然发展方向。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与改革,在科学发展观的领导下,我党的创新理论有了明显的突破,全面体现了中央政府对于教育发展的科学掌握与深入了解,在不断探索教育发展思路与教育模式的道路上,学科建设的创新理念对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在社会竞争如此激烈的环境之下,为了能更好地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水平,各大高校应该以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为核心,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精神,不断地探索研究生的教育发展道路与方向,推行创新的教育理念,为加强建设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工作提供有利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季剑平,席与亨,徐玉良,陈善忠.高校科研管理学科建设管理的协调与运作机制[J].科技创业月刊,2009.

[2]吴跃文.论高校与企业构建紧密合作关系的原则[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3]陈尚益,胡学东.探索基础研究新路 推动高校基础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作者简介:

王楠楠,女,1983年1年21日,研究方向:高校研究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管理初探 第5篇

黄义东

“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

-------温家宝总理写给一群农民工的孩子

在我国社会的快速转型和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迁移流动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背井离乡外出务工。有些农民工把子女扔给了老人监护或寄养他人,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有的群落——乡村留守子女。我们把这些孩子称为 “留守儿童”。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逐渐成为小学教育的一个难点。缺少家庭教育和父母监管的特殊成长环境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心理、性格和道德造成了不利影响。要想解决问题,必须得找到产生问题的源头,方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农村留守儿童群体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一是无人看管,缺乏监护;二是家不完整,缺少家教;三是远离父母,缺少关爱。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的特殊性,使留守儿童的生活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残缺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成长带来了一系列负面效应:比如说部分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较少导致的学习问题。父母离家进城后,留守儿童在学习和接受教育上处于无人看管的境地。一旦遇到学习上的困难,在学校还可以向老师请教,在家只能靠自己思索,思索不出只好放弃,长此以往产生了厌学情绪,并且自信心严重受损。使他们面对成绩不能上升的情况后逐渐变的消沉,总感觉自己太笨,没有自信心,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人生的每一阶段都有它的心理发展任务,如果未完成,它会阻碍个体顺利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心理发展。可见,留守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的异常将会影响到他们一生的发展。根据以上情况并结合我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应该采取以下关爱途径:

一、“父母”是思想的引路人、学习的指导者、生活的保护者。

首先、“亲生父母”的角色不可代替。在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的很多方面,他人是无法取代父母的。父母的关心、爱护和引导,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我校发放《致留守儿童家长一封信》呼吁父母,在外出务工时不要忘记你们的孩子,要想方设法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进行交流,多与孩子沟通,多倾听孩子的心声,每个月至少通一次电话,有条件的父母尽可能轮流多回家,或者在节假日把孩子接到身边团聚,让孩子有机会与你们分享成长的烦恼与快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要定期与学校班主任、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思想和身体健康状况,形成教育合力。

其次、监护人就是“第二父母”。具备一定的心理文化素质和有责任心的监护人可掌握监护的主导权,为留守儿童树立良好的榜样、满足留守儿童求知的欲望,促进留守儿童的正常发展。为此,我校通过“千名教师万家访”和发放《致留守儿童监护人一封信》活动,要求监护人提高自身心理文化素质,经常和学校保持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生活等情况。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各科作业,多看一些有益的课外书籍,督促孩子加强身体锻炼,注意个人、环境卫生和饮食卫生,做好孩子易传染病的预防,确保孩子身体健康。督促孩子合理安排生活,要严格监控孩子的作息时间,督促学生按规定时间到校,不要过早到校,预防无监管情况下的安全隐患。确保孩子生活、学习能得到很好的照应。

再次、学校老师是“代理父母”。留守儿童的亲生父母及其委托的监护人,大多很看重他们孩子的成长,但是他们缺乏教育的方式、方法,更谈不上如何帮助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我校老师利用课余时间,为帮扶留守儿童补习没有掌握的学习内容;学习之余,和帮扶留守儿童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节假日里,老师们经常将帮扶留守儿童接到家中,让他们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学习,一起玩耍,让他们感受到“不是亲情胜似亲情”的关爱。

最后、社会爱心人士是“爱心父母”。为了帮助留守儿童弥补情感缺失,家庭教育缺位问题,使这些处在人生成长关键时期的孩子们,能够健康快乐成长,社会爱心人士县教育局忽主席用爱心传递给我校留守儿童陆苏,新星书店负责人向我校留守儿童捐赠图书,县人民医院李医生为留守儿童讲解春季疾病预防知识等,为此,我校还组织学生走向街头发放《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即“关爱留守儿童创建和谐定远倡议书”倡议社会爱心人士争当“关爱留守儿童义务宣传员”。向留守儿童家长和监护人,宣传科学的家教观念、知识和方法。使他们真正承担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正确对待孩子的成长,让孩子感受到亲情和温暖。争当“爱心妈妈,爱心爸爸”。一次亲情电话,一封亲情书信,可以安慰一个幼小的心灵,一顿便饭能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一个温馨的提醒能让孩子享受到生活的幸福,一次无偿的捐赠能让孩子体会到人间的真情等等。从而让更多的社会爱心人士走到关爱的队伍中来。

二、“留守”是自我成长、感恩成长、快乐成长的一种力量。

首先、留守儿童把“留守”视为自我成长的一种机会。“留守”确实给孩子带来了生活上、教育上、精神上的诸多不便。然而,事实上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留守儿童在生活上非常坚强,他们不仅学会了生活自理,而且在行为上也非常自立,学习上也很自觉。这就是因为他们珍惜父母出外打工带来的自我成长的机会,在理解父母打工选择的基础上,发展自身的独立性,增强生活、学习自理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从而促进了自身社会行为的健康发展。为此,我校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留守儿童的综合能力。我校留守儿童郑雨晴担任校少先队大队长、校园电视台记者等职务,她的事迹还被校报《师生园地》刊载;还有我校留守儿童索金雅担任校少先队大队委员、校广播站播音员、“留守儿童之家自治区”区长等职务,成绩也是名列前茅;留守儿童薛蕊的绘画作品获得市级奖等等,无不展现出我校留守儿童坚强的风采。

其次、学校把“留守”当成感恩成长的一种教育。

“留守”本身并非贬义,实际上,换一个角度来看,“留守”背后蕴藏着一笔巨大的教育财富。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打工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痛苦与磨难、所演绎的各种感人的故事以及从中体现出来的拼搏奋斗精神等等都是现实的教育财富。为此,我校组织召开留守儿童主题班会、关爱留守儿童国旗下讲话、在重大节日留守儿童向父母写信、以感恩为主题的留守儿童征文活动,在教师节、妇女节留守儿童向老师献花、写祝福感恩活动,在“留守儿童之家”,还特别开通亲情视频和亲情电话,让孩子们在想念父母的时候,能够听听父母的声音,和父母见见面,让他们在与父母的交流中,感受父母的艰辛与伟大。从而深化留守儿童对生活的感悟,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同时,我校对留守儿童开展各种集体活动。每学期组织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各届“小百花”艺术节、学雷锋活动、植树护绿活动、书画比赛、演讲比赛、文艺演出、综合运动会、免费体检、消防演习等活动,使他们生活在欢乐、和睦的氛围中,让“感恩”生长在每个留守儿童的心中,成为他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一种动力。再次、“留守儿童之家”吧“留守”塑成快乐成长的一种特色。“留守儿童之家”设备齐全,布置精美,是孩子们活动的快乐场所,温馨的家园。“留守儿童之家”组织健全,关爱有方,是孩子们成长的引路人,成才的指明灯。

“留守儿童之家”实行“自治”管理、常态开放。留守儿童既是“留守儿童之家”的成员,更是“留守儿童之家”的主人,因此,我们采取留守儿童自治管理,“留守儿童之家”每周定期对留守儿童常态开放。我们鼓励孩子们自己当家作主,聘请有责任心,有组织能力的留守儿童担任“自治区”的管理员,设置正副区长,图书借阅管理员、视频电话管理员、体育器材管理员、报刊杂志管理员、电影放映管理员,负责“留守儿童之家”的设施、卫生的管理、活动的纪律、图书的借阅与登记等。孩子们可以在活动室里尽情地读书、看报、借书、下棋、打球、跳绳、踢毽子、聊QQ、打电话、看电视等等。在温馨的家园里,孩子们互帮互爱,团结协作,亲如一家人。

“留守儿童之家”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了留守儿童能锻炼能力、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参观花园湖历史博物馆、参观工业园区、参观119消防大队、赴藕塘烈士陵园祭扫、赴王小庙烈士陵园祭扫、参加学雷锋见行动清理卫生等实践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集体的爱,让他们始终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

“留守儿童之家”利用校园电视台、广播站、校报等记录留守儿童的“成长故事”。校园电视台经常播放留守儿童之家常态开放的活动以及留守儿童参与校内外活动的成长故事。广播站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关爱留守儿童教育,表扬留守儿童好人好事,还为留守儿童点歌,送祝福。校报及时报道教师、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如单正霞老师的《用爱心筑起幸福的城堡》、杨文菊老师的《同在蓝天下,共享一个家》以及留守儿童专版刊载留守儿童自己写的成长故事。我校的充分宣传,为的是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留守儿童,从而更好的关爱留守儿童。

研究生教育管理初探 第6篇

矿业固体废物是工业固体废物的.主要来源,仅尾矿产生量就占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总量的30%左右.当前,我国矿业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存在着分类模糊、分级不清晰等问题,导致潜在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文研究了俄罗斯、欧盟在矿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方面的经验,提出了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以物质属性分级的矿业固体废物分类分级体系的建议.

作 者:郝永利 温雪峰 罗庆明 何绪文 胡华龙 作者单位:郝永利(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北京,100029)

温雪峰,罗庆明,胡华龙(环境保护部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北京,100029)

何绪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北京,100083)

研究生教育管理初探 第7篇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旨在科学、客观地反映当前山西省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整体状况。省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构建应遵循四令统筹:统筹研究生教育的活动属性和事业属性、统筹研究生培养的条传质量与结果质量、统筹指标设计“理论解构”和“数据驱动”、统筹质量评价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

研究生 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的规模有了较大的增长。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影响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问题,其中,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作为监控研究生教学質量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便显得尤为重要。

建立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意义

研究生课程学习是在本科基础上不断拓宽基础理论的同时,更加广泛,深入,系统地了解并掌握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及研究方法,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培养研究生基本科研素养,科研方法和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

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山西省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必须要把握与其它层次的教育质量评价所存在的显著不同:第一,研究生教育是一国教育体系的顶端,担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相较于其他层次的教育具有其独特的质的规定性,故指标体系的设计应密切把握研究生教育的层次特色;第二,“省域”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和一般意义上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存在着显著不同,省域质量并非仅仅是省内个体质量的加总,它还具有一种整体性的含义将一省研究生教育发展放置于整个省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加以审视。

构建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l)确立科学的评估指导思想

科学的指导思想是建立合理的研究生课程质量评估体系和顺利开展评估工作的前提。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产生更大的价值。 因此,制定的评估标准应以客观事实为依据,广泛搜集评价信息,来源渠道越广泛,信息越多,教学质量评估的客观性就越容易得到保证。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利用网络进行课程教学质量评估

在教学质量评估中,要求参与课程学习的研究生完成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估后才能查询此门课程的学习成绩,从而保证数据采集的广泛性,避免片面性。

(3)组织评教组专家听课,评教组成员定期到研究生课程教学一线全面了解情况,包括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效果,征求学生的意见,对课程的建设情况进行评价和监督,然后归纳整理、提出建议,定期向研究生院汇报,为改进教学和课程管理工作提供参考。

(4)开展任课教师自评工作,实施因材施教研究生课程教学不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情况进行总结的过程。因此,在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中,应充分重视任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开展任课教师自评工作。

(5)召开研究生座谈会

定期组织研究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课程设置教材,选课及课程学习与考核等方面的意见,帮助教学管理和其他职能部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为教学改革提供反馈信息。

(6)评估反馈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为了解研究生课程教学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相关人员在对定量、定性数据认真分析的基础上,撰写综合的书面汇报材料,并将每一项评估指标的学生评估值、听课专家评估值、总体评估值下发给每一位被评估的授课教师。

(7)评估结果分析

认真分析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结果,充分了解每门课程的体系结构、内容、授课方式、课程受欢迎程度等方面的。 依据连续几次的评估结果,对于学生一致认同的课程,要继续保留在培养方案中;相反,对于学生不太认同的课程,参照评估结果,考虑是否替换此课程、或者修改部分课程内容、或者改变授课方法等。

完善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体系的`思考

研究生课程教学质量评估工作在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的监督和指导作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完善评估体系的思考。

(l)建立任课教师激励制度,促进教学质量提高由于受科务指导研究生数、人事制度等各种因素影响,目前研究生任课教师大多忙于科研任务、指导研究生和奔波于申请课题的路途之间,往往容易弱化研究生的课程教学工作。

同时,将担任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工作量列入评聘职称、担任导师的基本条件,并设立研究生教学质量奖,对课程教学质量评估优良率高的院(系、所)及相应任课教师进行奖励。

通过奖励教学优秀的教师,可以在全校教师中营造注重教学、追求卓越的气氛,深入挖掘教师的潜能,使教师以更高的教学积极性和更高的创造性投入到教学工作中,使学校以更好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果跻身高校前列,为争创一流大学选拔高素质的教师人才,组建强有力的教学队伍。

(2)进一步完善评估技术、方法及手段,提高评估质量

为增强评估结果的可靠性与客观性,有必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估主体,如:学生评估、同行评估,领导及管理人员评教、专业督导组评教等。 但因不同评价主体对评价体系的熟悉程度、接受面不同,不能使用统一的评价指标体系.

(3)建立师生评管制度,优化课程设置,提高管理水平

可用问卷调查和座谈会的方式,通过师生对课程体系的构成、教学内容的优化、各类课程设置的合理性、课程安排、课程之间的关系和衔接、考核的形式和要求、教材的选用、教学模式、教学条件、教学环境等内容进行评价,可以进一步优化和规范研究生课程设置和教学。

[l]陈至立,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N].光明日报, (5)

[2]王春玲,广西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D].广西大学,

感知教育初探——教育方法研究 第8篇

所谓“感知”就是感觉到领悟到之意。也就是说, 无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 一定要使受教育者深入理解教育者所表达的内容及含义, 并形成深刻的印象, 达到教育目的。

1. 从家庭教育的现状来看, 必须加强感知教育。

父母在子女身上寄托着殷切的希望, 但是由于期望值过高, 导致父母和子女关系的紧张, 甚至对抗。为什么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是家长的方式方法不对头, 使孩子不能感受到、领悟到家长所要表达的内容, 不能感受到家长的爱和付出。所以必须加强感知教育。

2. 从学校的现状来看, 必须加强感知教育。

在学校, 部分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和老师, 尤其是班主任关系紧张。有的甚至严重对立, 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升学压得老师们不堪重负, 教育方法趋于简单粗暴;二是学生感受不到老师所要表达的内容、老师的爱和付出。

3. 从社会教育的现状来看, 必须加强感知教育。

现今的社会公德教育存在以下问题:

(1) 宣传只流于形式, 人们意识不到和感受不到宣传者所要表达的目的和所要陈述的内容。

(2) 思想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但现状是丢弃了深入仔细, 留下的是简单无聊。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由于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的原因, 人们感受不到、领悟不到宣传者所要表达的社会公德教育, 因而阻碍了人们社会公德意识的形成。

二、感知教育的实施

感知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如何加强感知教育呢?我觉得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家庭教育方面。

(1) 尊重孩子。

我们尊重孩子, 孩子才能尊重我们, 有的家长只希望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 而不能有自己的观点或者申辩一下, 就对孩子大声训斥。这种孩子长大后可能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人, 没有自己的观点。所以, 尊重孩子是家长进行感知教育的第一步。

(2) 克服家长的不良心态。

由于种种原因, 当孩子学习成绩有所下降, 家长的心情就着急、浮躁。当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对立情绪时, 家长应先冷静下来, 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希望家长不要看到成绩考差了, 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骂, 以上这些不良心态是不可取的。

(3) 榜样原则。

家长应该与孩子一起成长, 做子女的知心朋友。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人们所要学习的东西越来越多, 作为家长, 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 给子女作出榜样。

(4) 以表扬和鼓励呵护孩子。

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当中, 应该用放大镜来搜寻孩子的

(5) 以支持和包容培养孩子。

许多家长都喜欢按照自己的理想模式来塑造孩子。实践证明, 这样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反而阻碍了孩子的自主意识的发展。因此, 不妨用站在孩子背后的支持替代站在孩子面前的训导, 给孩子广泛的自主和自由发展空间, 使孩子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愿意改正。

(6) 以关注和热情塑造孩子。

不论自己的孩子是优秀还是调皮, 都要以极大的热情予以关注。因为孩子有着极大的可塑性, 如果孩子觉得连自己的父母亲都对自己失去信心, 那就会更加沮丧。实际上优秀的孩子不论在哪里都会受到足够的关注, 而暂时落伍的孩子在学校受到的更多的是冷漠和批评, 在社会上也被人看低, 所以他们是最需要关注的孩子。家长必须以极大的热情千方百计地弥补孩子这种精神上的渴望, 全方位地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 点燃孩子自信的种子和努力的希望。

2. 学校教育方面。

(1) 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上, 老师应当让学生去体验自己所引导的问题, 加强引导, 尽量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 多做一些实验和实例。

(2) 给予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

我班有个学生, 平时不讲究卫生, 也不会尊重别人, 我曾多次对他进行批评教育, 但都没有彻底触动其内在的思想意识。后来, 我让他担任班级劳动的小队长, 让他带领一个组的同学参加劳动。在以后一两个月的工作中, 他深深感到他人劳动的艰辛, 从中学会了怎样去尊重他人, 这就是感知教育的结果。

(3)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相信任何一个教育者都会说自己爱学生, 并且付出了很多爱, 但学生不理解。如何才能让学生感知到你对他的爱呢?我觉得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这样学生才能理解你并感知到你的爱。

(4) 真诚以待, 持之以恒。

师生关系是建立在一种平等、互助的关系之上的。只有这样, 才会使学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 才能感知到老师的付出和关心。

(5) 淡化角色, 平易近人。

平易近人、与学生交朋友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教师不但要以“长辈”的身份出现, 更要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只有与学生交朋友, 师生之间的沟通才可以更方便, 学生才可以对教师有一种信任, 师生之间沟通起来才更有效果。

3. 社会教育方面。

社会是对学生的发展影响最大的因素, 特别是社会公德, 社会传媒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人生观的建立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针对社会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以下措施来校正。

(1) 宣传要具有实效性, 切忌走过场。通过宣传, 要使人们对宣传的内容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明理才能行正。

(2) 开展深入仔细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优秀传统和重要法宝, 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改变思想政治工作形式单一的现状, 积极探索有效的形式, 使思想政治工作上一个台阶, 使社会更加和谐。

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不仅有学校和家庭, 社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人们常说, 社会就是一个大课堂, 意思是说, 一个人才的培养和成长, 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仅仅是一方面, 社会对人的影响才是基础性的。社会就是一个大舞台, 也是一个大染缸, 社会教育的成功与否, 直接关系到孩子能否健康成长。

总之, 感知教育这一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是很有效的。若社会中的每个成员 (特别是教师) 能深刻领悟这一点, 我想社会的教育就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教育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而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是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古往今来, 教育方法可谓多如牛毛, 而对感知教育的论述却很少。本文从感知教育是什么、为什么要加强感知教育、怎样加强感知教育三方面来论述感知教育这一教学方法。

关键词:感知教育,必要性,实施

参考文献

[1]张文修.礼记[M].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09.

[2]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3]理查德.I.阿兰兹.学会教学[M].天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上一篇:制版员个人简历下一篇:学校校庆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