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

2024-07-17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精选11篇)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 第1篇

谈林业生态建设的作用农科论文

林业生态建设的加强,创造了舒适、健康、优美的人居环境。把发展林业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应对自然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切实有效的减少、避免部分自然灾害的发生,林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林业生态建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休憩相关,做好它能促进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1、由于政府相继实施了多项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大力植树造林,使得我国部分地区的森林覆盖率有了明显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2、以森林为背景,协调入与森林、人与自然以及人与林区社会关系的文化常态,本质和精髓均表现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共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林业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协调统一。

二、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并取得了显着成绩,但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1、林业火灾发生频频发生;资金短缺影响林业生态建设的进程;林业执法队伍建设体制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水平不高,滥砍伐林木、毁林开荒种地等现象大量存在。

2、林业生态建设质量不高;林业资源分布不均,总量不足

3、部分群众只重眼前利益、环保、生态、法律意识淡薄;宣传力度、手段不够,部分干部群众对于林业生态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林业生态建设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林业生态建设还没能够形成社会意识。

4、林业生态建设运营机制、管理体制不通畅;林业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不协调。

三、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主要措施

解决生态问题,关键在林业。必须加快林业改革发展,创新林业的体制机制,增强林业的发展活力,才能发展现代林业,解决生态问题,发挥林业生态在林业改革发展中的先导作用,推进生态文明。使林业生态文化建设对林业改革的促进作用占据首要位置。

1、提高生态建设意识,加大宣传力度,完善林业生态建设机制。

充分利用多种新闻媒介,深入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宣传工作,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和意义,大力传播林业生态文化,普及林业生态知识,让人们对林业生态建设有更深入的了解,从而逐渐提高生态建设意识。有关部门要建立一个切实有效的林业生态建设机制,从而确保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2、对林业生态建设的科技投入要不断加强,完善执法队伍,强化执法力度,深化林业生态建设体制改革。加强科技人员的相关知识培训,安排林业科技人员深入林间进行技术指导与服务,从而为林业生态建设提供足够的技术支持。充分调动护林员等相关护林执法人员的积极性,完善的林业生态建设体制是林业生态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只有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生态建设体制,才能充分调动全国人民参与林业生态建设的积极性。

3、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扶持力度要进一步提高,增加资金投入。

林业生态建设是一项社会公益性工作,加大资金投入,提供足够的经费,以保障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正常有序进行。逐步建立国家与各种非公有制经济并存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体系。政府扶持引导、业主投资的原则。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造林、营林管护并重,为林业的后续管理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增加资金投入,从保护野生动植物、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教育、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森林防火等工作人手,奠定良好的资金基础。

四、林业生态建设对促进林业发展的作用

1、对促进林业发展的导向作用。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现代林业建设和改革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因此,生态文化体系建设对现代林业改革与发展具有导向作用,有什么样的生态文化,就有什么样的林业发展观;只有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化,才会有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现代林业发展观。

2、对促进林业发展的凝聚作用。

如果说文化是一种极强的凝聚力量,属于精神范畴。那么林业生态文化作为一种“粘合剂”,可以把社会中各个方面的因素、各个层面的力量和各个层次的人们吸引并团结在一起,对助推林业发展、改革和建设产生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凝聚各层面的力量,为现代林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动多元素动力。

3、对促进林业发展的激励作用。

林业生态文化将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念普适化,调动各个层面的精神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巨大潜力,持之以恒、潜移默化地提高全社会的生态建设与保护意识,使林业文化与历史文化、道德、自然文化、物态文化衔接和融合,满足人类的精神需要,激励他们最大化的推动和保证林业的改革建设与发展,并从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物质上的收获。

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安全的重要保障,同时它也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纽带,它还担负着林产品供给和改善生态的双重使命。因此加强林业生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大力发展和繁荣林业生态文化,必将为中国林业改革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撑,加速我国现代化林业建设步伐。以发展的眼光看,林业生态建设的相关人员一定要努力做好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使我国人民的生产生活、健康、生存环境再上新台阶。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 第2篇

专业论文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摘要:国家曾在十七大报告、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而林业正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之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是建设生态文明的根本目的。林业部门作为生态建设的主力军,要充分发挥林业部门的职能,充分体现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作用。

关键词:林业;生态文明建设

中图分类号:F32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3)-04-0208-1

0 引言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出的庄严承诺。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那么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如何体现的呢?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

1.1 森林是一种可再生资源

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有主要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效益。

首先在整个陆地生态系统中,森林占有面积远远大于草原和农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地,全球的森林面积占整个陆地系统的百分之三十之多。

另外森林中的生物种类极其复杂。主体多为高大乔木,高大乔木的根系可以牢牢地的深入抓住土地。除了乔木外就是灌木、草本、苔藓等。也就是说森林在植物空间上来讲可以分为多个层次。除了植物,森林里还有大量的动物生活在其中。森林中的生物量占整个生态系统生物量的百分之九十多,组成了复杂的生物圈。

所以由于森林的可再生功能,和其多层次的森林结构以及多样化的生物圈使森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

从远古时代开始森林就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到了今时今日也同样不可小视。

远古时代人们需要在森林里繁衍生息,那就是他们的栖息之地。后来古代的建筑、车辆、船舶、工具等等,原材料都是木材。到了现在,木材的使用量仍然是非常的巨大,尤其在建筑业。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快节奏的生活紧张感让人们更加追求大自然的味道,追求原木产品成为一种风尚,原木床、桌椅、餐具等等。

所以森林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作用的体现除了森林以外还有很多

除了森林的保护外,还有土地的使用、合理利用水资源、合理利用能源、物种的保护、如何改善农耕、大气保护等方面。

另外林业还承担着管护、发展森林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优化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使命。

以上的方方面面都能体现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参考文献

[1] 贾治邦.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推进现代林业又好又快发展[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24(A01).[2] 齐联,尹萍,温雅莉,王胜男,尚文博,苏晓娟.现代林业是生态文明的标志[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17.[3] 齐联.共商发展现代林业之计 共谋建设生态文明之策[N].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

专业论文

中国绿色时报,2008-01-10.[4] 李霞,胡敏.丽水林业要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支撑[N].丽水日报,2008-03-27.[5] 市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 孔繁良.履行建设生态文明重大使命 为五年再造一个新黄山作贡献[N].黄山日报,2008-03-12.[6] 勾六零.把生态文明作为现代林业建设战略目标[N].大理日报(汉),2008-04-01.[7] 贾治邦.为建设生态文明而不懈努力[N].中国绿色时报,2008-01-31.[8] 秦叙常,谭波道.推进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N].恩施日报,2009-09-05(001).[9] 王祝雄.加大森林培育力度 确保“双增”目标实现[N].中国绿色时报,2010-02-11(A01).[10] 焦玉海.林业发展关系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N].中国绿色时报,2009-01-09(001).[11] 左鸿飞.林业建设向生态文明建设迈进[N].锡林郭勒日报,2009-02-20(003).[12] 国家林业局.中国林业与生态建设状况公报(摘要)[N].经济日报,2008-01-23(016).[13] 余遵本,李学军.把林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第一支柱[N].中国绿色时报,2009-01-23(002).作者简介:冯军(1975-),男,汉族,吉林人,磐石市永宁林场场长。

浅析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3篇

1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效缓解气候变化的压力

自从第二次工业革命以来,煤炭、石油等常规能源逐渐被广泛地利用,尤其是进入20世纪以来,许多国家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常规能源,而使用这些常规能源时所释放出的大量CO2,是全球气候变暖的首要原因。另外,由于法律法规缺失、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等原因,大规模的森林被砍伐,森林覆盖面积逐渐缩小,致使森林的吞吐能力和固碳能力降低,从而导致大气中的CO2含量增多。因此,大力发展林业,扩大森林的覆盖面积,恢复森林吸碳排氧的能力,是有效缓解气候变化的压力,建设生态文明的有效途径。

1.2 可以防沙治沙

荒漠面积逐年扩大、土地沙化现象严重是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利用森林蓄水保墒,防风治沙是阻止沙漠面积继续扩大的有效方式。我国是世界上沙漠化、荒漠化现象最严重的国家,沙害成为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巨大障碍,而在全国大面积的沙漠化土地之中,大部分的沙漠化土地是可以治理的,而较小部分土地仅仅只是有明显的沙漠化趋势。因此,扩大林草的覆盖面积,是防沙治沙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措施。

1.3 可以提供大量的可再生资源

作为与煤、石油、天然气并重的4大资源之一,森林资源成为各国实行能源战略的新选择。在世界公认的3大原材料之中,木材是唯一的绿色、可再生的原材料,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木材以及林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而我国的国土面积辽阔,大面积种植树木,充分挖掘森林资源的潜力,不仅可以改善生态,而且可以满足社会对木材以及木制品的需求。

1.4 维护生物多样性

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和核心的,同时生物多样性也是生态良好的基本标志。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物种灭绝的速度远远高于自然灭绝的速度,而森林则是世界上最大的生物资源库,因此,大力发展林业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的应用。另外,森林可以涵养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维护粮食供给、保护水资源等作用。

2 发展林业的有效措施

2.1 改革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

林业具有保护森林资源、保护湿地、治理水土流失、防沙治沙、保护野生动植物等责任,与传统的林业相比,现代的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更加重要。因此,认清林业的重要作用,改革和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是保护森林资源必不可少的手段。国家林业局应该合理制定林权制度,保障林农的合法权益,在维持合理的森林覆盖面积的基础上,促进林业的发展;深化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和配套改革,建立系统的林权制度,以林业的发展带动生态文明建设。

2.2 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因此,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国家应该在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林业,促使森林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协调发展。同时,森林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因此,加快培育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资源的独特作用,是加快建设生态文明的强大动力。

2.3 建立系统的生态文化体系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发展离不开和谐的生态环境。因此,建立系统的生态文化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加强自然保护区、森林博物馆、森林公园、城市园林等基础设施建设,方便人们了解和探索各种森林资源,促使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引导和扶持林业生态文化,充分挖掘湿地文化、野生动植物文化、森林文化等,大力发挥林业生态文化的价值,利用林业生态文化激发人们保护自然的欲望,从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3 总结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基础,因此,国家需要重视林业的地位,大力发展林业,以林业的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助力。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情况下,政府部门应该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制定科学的生态文明建设方案,完善有关林业、林权的法律法规,以林业的健康发展,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步伐。

参考文献

论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第4篇

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迄今为止,人类文明经历了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大的阶段。继工业文明之后,基于对以往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多重效应的深刻反思而出现的生态文明,是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规律而取得的物质成果与精神成果的总和。同以“人类征服自然”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不同,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口、经济、社会与生态、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对工业文明的超越,生态文明是一个更为高级的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文明发展到当今时代的必然产物。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适时做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决策,是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趋势的明智之举。

根据上述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和党的十六大、十七大报告的相关论述,我们可以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概括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三大基本要求,也可以称为“三大构成要素”。

其中,“生态良好”包括自然生态和社会生态两个方面。人们通常所说的“生态良好”指的是其自然生态方面,通常所说的“社会和谐”指的是其社会生态方面。

因此,我们也可以将上述建设生态文明的“三大要素”进一步展开为“三生一和”的“四大要素”,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建设生态文明”要围绕这“四大要素”来进行。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在上述生态文明“四大要素”的建设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林业在“生态良好”要素的建设中具有首要作用

这是由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地位决定的。因为“生态良好”靠的是生态建设,而“在生态建设中,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是中共中央[2003]9号文件早已做出的明确表述。这从林业自身的职能即可以得到证明。

众所周知,森林和湿地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陆地最主要的两大生态系统。其中,森林是“地球之肺”,湿地是“地球之肾”,它们以70%以上的程度参与和影响着地球化学循环的过程,在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主要角色,对保持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发挥着中枢和杠杆作用。而林业正是履行着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保护和恢复湿地等职能,理所应当也完全可以为实现“生态良好”发挥首要作用。

这里仅以全社会特别关注的森林生态功能的几个方面稍加说明:

防治土地沙化。土地沙化是地球的癌症,中国是受土地沙化危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沙化土地面积为173.97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8.12%。而森林具有很强的防风固沙作用。通过阻碍、引导、转向和过滤,森林可以控制风向和降低风速,有效地制止风起沙扬,使风沙流中沙粒下沉堆积,阻挡流沙的移动。一个疏透结构的防护林带,在其迎风面和背面,可产生一个无风区和风速减弱区,还可通过林冠庇护表层沙粒,来避免风的直接作用。

防止水土流失。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5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37.1%。而森林具有防止土壤侵蚀的功能:森林植被改变降水的性质,有效地拦截相当数量的降水量,减弱暴雨强度和延长其降落时间,林木的枝叶减弱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力,缓解对地表的直接冲刷,保护土壤免受雨水的机械破坏;森林土壤具有很强的渗透能力和持水能力,森林的存在,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降水在土壤中的渗透性;森林的庞大根系,能改善土壤结构和机械固土,森林的存在可以减弱土壤冻结深度,延缓融雪,增加地下水贮藏;森林的生物小循环对土壤的理化性质、抗水蚀风蚀能力,起到改良作用。

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在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森林是自然界生物的庇护所和基因库,是生物多样性表达最完整的系统之一。地球上有一半以上的物种在森林中栖息和繁衍。随着许多物种的濒危和消失,森林的生物多样性意义将显得越来越重要。中国是生物多样性极其丰富的国家,仅脊椎动物就有6481种,居世界前列;高等植物达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位。林业对于有效保护这些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作用自然无须多说。

应对气候变暖。森林是陆地最大的储碳库和最经济的吸碳器。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不仅可以净化空气,还可以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吸收和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资料显示,每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二氧化碳20至40吨。这是森林的“碳汇”功能。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估算,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约储存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储存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森林具有的维持碳平衡、调节全球气候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正因为如此,营造和培育森林,被公认为目前世界上成本最低的控制、维持碳平衡的最有效措施。

涵养水源。森林具有极强的涵养水源的作用。它凭借着庞大的林冠层,林下的活地被物层、深厚的枯枝落叶层和发达的根系系统,截持、吸收大气降水,增加生态系统中的有效水,起到良好的蓄水、净水作用,能够调节径流、消洪补枯,减少洪水和干旱的发生。林业在“生产发展”要素的建设中具

有基础作用

所谓“生产发展”,包括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两个大的方面。仅以物质生产即经济发展而言,作为“建设生态文明”四大要素之一的生产发展,必须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为此,必须实施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保证经济安全运行。林业既属于第一次产业,又属于第二次产业,还属于第三次产业,其在“生产发展”中的基础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以当前人们最为关心的粮食安全、资源安全、能源安全为例:

粮食安全。通过发展林业,大力营造农田防护林等措施,可以大幅度地提高我国现有18亿亩传统耕地的粮食产量;通过充分挖掘我国现有43亿亩林业用地和8亿多亩可利用沙地的潜力,大力发展干果、油茶、梭梭等经济林和实施林下多种经营等措施,可以极大提高我国“木本粮食”、“木本食用油”、“菌物粮食”和“代粮木本饲料”等非耕地生态粮食的产量。这不仅将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做出重大贡献,还将对更新传统的粮食观念、改善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增进人民健康发挥重要作用。

资源安全。森林是地球上最萤要的可再生资源。作

为森林主要产品之一的木材,是世界公认的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原材料(钢材、水泥、木材)中惟一对人类最友好、可再生的绿色原材料,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青睐,其需求呈日益增长之势。我国是世界上木材消耗大国,而且木材及林产品需求一直呈刚性增长,缺口越来越大。“十一五”期间,我国木材年均消耗需求将达到约7亿立方米,而国内最多能提供约4亿立方米,缺口在3亿立方米左右。立足国内解决我国木材需求问题,是根本出路。从林地潜力看,我国现有林业用地和可利用沙地的利用率和生产力都还很低,开发潜力巨大。把这些巨大的潜力挖掘出来,对于维护我国资源安全无疑具有重要作用。

能源安全。森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质能源,就其能源当量而言,是仅次于煤、石油、天然气的第四大能源,而且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等优点,完全可以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现有林木生物质中,每年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物量为3亿吨左右,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利用现有林地,还可培育能源林1333.3万公顷,每年可提供生物柴油500多万吨,木质燃料近4亿吨,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据此,国家林业局已将规模化培育能源林列入“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编制了(《全国能源林建设规划》《林业生物柴油原料林基地“十一五”建设方案》。随着这些规划和建设方案的逐步实施,我国林业生物质能源将得到广泛的开发和利用,为保证能源安全做出重大贡献。

林业在“生活富裕”要素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所谓“生活富裕”,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两个方面。

在物质生活方面,林业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各种森林产品(包括木材、木制品及各类非木森林产品)在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各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方面的情况大家比较熟悉,由于时间关系,这里不再展开。

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林业的重要作用体现在生态文化的诸多领域,大致可分为森林文化和湿地文化两大类,其中森林文化即包括;树文化、木文化、花文化(梅文化、兰文化、菊文化等)、竹文化、茶文化、野生动物文化(鸟文化等)、森林旅游文化、森林休闲文化等。其功能主要体现在环境、景观、审美、旅游和保健等方面。这对于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如森林旅游,可以使人在接近自然中陶冶情操、强身健体,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们最理想的休憩方式之一。

林业在“社会和谐”要素的建设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

所谓“社会和谐”,除了具备人与自然和谐这个前提条件外,更重要的是要做到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

在保证“社会和谐”方面,林业无可替代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林业的多重社会功能,包括:

1、通过发展乡村林业,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2、通过深化林权制度改革,调动林农“兴林富民”积极性,促进山区、有林区和老少边穷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3、通过深化国有林区和国有林场改革,加快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增加林区职工收入,维护林区社会稳定。

4、通过发展城市林业,把森林引入城市,加快建设森林城市步伐,美化城市环境,净化城市空气,降低城市噪音,减缓温室效应,增加城市宜居指数,提高市民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社会和谐。

如此等等。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1、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之后,基于对以往文明,特别是工业文明多重效应的深刻反思而出现的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一项顺应历史潮流的重大决策;

2、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社会和谐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四大要素”,林业在这“四大要素”的建设中都具有重要作用。各级林业部门和林业工作者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责无旁贷地肩负起自己的历史使命;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 第5篇

摘要 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鹿邑县是平原农区,发展林业的土地资源相对有限,全县人均森林面积、森林蓄积量只是全省的1/4,发展生态林业对鹿邑县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文从生态林业、绿色产业、生态文化3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推动当地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林业;生态文明;作用;河南鹿邑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8-0180-02

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是生态产品的最大提供者。党的十八大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对林业的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中原经济区规划(2012―2020)》,鹿邑县属平原生态涵养区,但是多功能、多层次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尚不完善,综合保护效能还没有充分发挥。在改善生态方面建设重点是“一面三区六条线”生态工程:“一面”是指全县所有的乡与乡、县与县、村与村结合部分的林网空档;“三区”是指西北区(包含的乡镇有高集、玄武、杨湖口)、西南区(包含的乡镇有张店、生铁冢)、东南区(包含的乡镇有王皮溜、郑集乡),这3个区域农田林网基础薄弱,合格林网控制率低;“六条线”是指涡河、白沟河、清水河和永登高速、311国道和210省道,这6条线因河道整治和道路扩建,原有植被有所毁坏,加之这6条线生态区位都很重要,因此必须提高绿化水平、增加森林植被。在转变生产生活方式方面,依托林业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在全县内培育林药、林菜种植、林下养殖为内容的林下种养和依托辅仁集团建设鹿邑县中药材加工2个产业化集群,逐步形成区域支柱产业。在提高社会生态道德水平方面,在全县生态林业发展规划与全省主体功能区规划相衔接,以森林景观、河流湿地、古树名木、野生保护动物等为基础,加强群众生态文明、生态文化教育[1-3]。改善生态

1.1 生态廊道网络工程

建设范围包括国道、省道、高速公路、县道、主要河流的二级支流、支渠及以上现有廊道及规划期内新增廊道。根据河南省定标准,结合鹿邑县实际,按照以下标准建设生态廊道:①II级廊道。涡河两侧各栽植50 m以上的绿化带,高速公路、国道两侧各栽植30 m、10行以上树木。②III级廊道。省道、县道、景区道路、二级支流及支渠两侧各栽植15 m、5行以上树木。通过新建、抚育和改造,II级、III级廊道两侧分别要栽植4行、2行以上常绿树,发展优良乡土树种,实行常绿树种与落叶、彩叶树种搭配、乔灌花结合;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廊道的重要地段,适当增加宽度,打造“一年四季景不同”的景观走廊,廊道绿化率达到95%以上。做好防洪工程的绿化工作,丰富绿化层次。建设任务:规划任务1 420.00 hm2,其中新造和更新面积533.33 hm2,改造面积133.33 hm2,抚育面积753.33 hm2。

1.2 “百千万”农田防护林工程

该工程主要涉及26个乡镇办事处管委会,现有农用地总面积9.91万hm2,全部适宜农田林网,其中已林网面积9.42万hm2,未林网面积0.49万hm2,林网控制率为95%。把农田防护林建设与省商标准粮田“百千万”工程建设相结合,综合治理风、沙、旱、涝、水土流失,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优化树种结构,发展优良乡土树种,突出当地特色;以乡道、村道和三级支流作为骨干林带,两侧各栽植1~2行乔木;增加乔灌结合比例和绿化树种配置比例,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95%以上,提高综合防护能力。规划任务213.33 hm2,其中新建和更新林网1 333.33 hm2,折合片林66.67 hm2;改造林网1 333.33 hm2,折合片林66.67 hm2;抚育林网间作1 600.00 hm2,折合片林80.00 hm2。

1.3 中心城市及城镇社区绿化、美化工程

该工程涉及全县26个乡镇办事处30个新型农村社区。县城在搞好建成区绿化的基础上,要营造50 m以上的环城防护林带。按照外侧生态防护林带要>20 m、内部道路两侧至少各栽植1行乔木、乔灌比>75%的标准搞好绿化、美化。按照城镇和居住区园林景观指标要求营造适宜居民居住和休闲的园林景观,使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分别为>40%、>35%、>10 m2,中心城区人均公共绿地6 m2以上,城市主干道绿化率25%以上,次干道绿化率15%以上。机关、学校、医院绿化率35%以上,工业、企业、交通枢纽、仓储、商业中心等绿化率20%以上。规划任务30.00 hm2。转变生产生活方式

2.1 花卉苗木

建设范围涉及高集、杨湖口、试量、涡北、郑集、枣集、马铺、生铁冢、穆店、贾滩10个乡镇。现有花卉苗木面积466.67 hm2,其中观赏苗木100.00 hm2、其他绿化苗木166.67 hm2、食用与药用花卉200.00 hm2。实施《河南省花卉产业发展规划》,加强牡丹、白勺等药用食用工业用花卉、盆栽植物、绿化苗木等特色花卉品种推广及基地建设,建设牡丹林下种植基地和技术培训基地,提高花卉品质和效益,作为河南省花卉苗木试点县,在加强基地建设的同时,创出鹿邑品牌。规划新增面积60.00 hm2,其中观赏苗木20.00 hm2、其他绿化苗木40.00 hm2。

2.2 林下种植养殖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 第6篇

现阶段,受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影响,人们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需求也逐渐得到了提升,因此县域内的林业建设发展速度也逐渐加快。然而因为本县林农在思想观念上依然较为保守落后,林业生产及管理模式简单粗放,为此林业技术相对缺乏,因此也极大的影响了该县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与此同时,由于林业生产周期长、见效慢,农村中在劳动力方面存在着较为显著的现象便是劳动力输出,缺乏劳动力也对林业技术推广应用造成一定的影响。因为从事林业生产的农民缺乏林业生态建设的足够认识,也导致其接受新鲜事物与理念方面存在一定的限制[2]。

2.2林业技术推广的相关技术缺乏多样性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 第7篇

监理在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中的作用初探

依据我国现行建设法规和林业政策及造林技术规范与标准,结合江苏省徐州市区山地绿化工程监理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在林业生态建设工程中实行监理制的作用、主要依据与技术规程、规范,提出了林业生态工程监理的一般方法和工作程序.

作 者:仇曙光 陶义明 梁珍海 杨勇 李茹 作者单位: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江苏,南京,211153刊 名:江苏林业科技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ANGSU FORESTRY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00936(2)分类号:U415.1关键词:林业生态工程 监理制 方法

论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第8篇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 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 建设科学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状况支撑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其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落实及其成果的反映。1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 第一次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不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 而且对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发达的林业已经成为国家文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林业建设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并肩负光荣使命, 应当充分发挥其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文明的起源、延续以至衰亡, 大都与支撑文明的生态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森林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林业以森林为经营管理对象, 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 森林是“地球之肺”, 湿地是“地球之肾”, 林业履行着植树造林、保护湿地等职能, 完全可以为实现生态环境良好发挥主体作用2

在维护生态安全中, 林业承担着建设森林生态系统、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荒漠生态系统的重大使命。全球已出现的森林锐减、湿地退化、土地沙化、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干旱缺水、洪涝灾害、气候变暖和水污染、空气污染十大生态危机, 有八大危机主要靠林业来治理。正是基于这些认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 要赋予林业以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 要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 要赋予林业以基础地位”, 并提出要“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 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 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

(二) 木材是世界公认的三大原材料中惟一的绿色原材料, 森林是第四大能源, 完全可以为发展循环经济和可再生能源发挥重要作用。

木材和钢材、水泥并称为支撑经济发展的三大重要原材料之一, 并且是其中惟一的绿色、可再生的原材料, 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民众的青睐, 需求日益增长。我国是世界上木材消耗大国, 而且木材及林产品需求一直呈刚性增长, 缺口越来越大。从林地潜力看, 我国拥有林业用地43亿亩, 可利用沙地8亿多亩, 利用率和生产力都还很低, 开发潜力巨大。如果把林业的这些潜力充分挖掘出来, 不仅可改善生态, 还可以满足社会对木材等林产品的需求, 对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 森林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生物质能源, 而且具有清洁安全、可再生、可降解、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等优点。森林以其占陆地生物物种50%以上和生物质总量70%以上的优势, 而成为各国新能源开发的重点。专家估计, 到本世纪中叶, 各种生物质能替代燃料将占全球总能耗的40%以上。我国现有林木生物质中, 每年可用于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生物量3亿吨左右, 折合标准煤约2亿吨。我国现有木本油料树种总面积超过400万公顷, 种子含油量在40%以上的植物有154种。利用现有林地, 还可培育能源林1300多万公顷, 每年可提供生物柴油500多万吨, 木质燃料近4亿吨, 折合标准煤约2.7亿吨。大力开发研制林业生物质能源, 对于提升可再生能源比重, 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促进节能减排降耗,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 森林是人类文明的摇篮, 林业是生态文化的主要源泉和重要阵地, 完全可以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发挥主体作用。

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 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要求。森林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 孕育了灿烂悠久、丰富多样的生态文化, 如森林文化、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 这些文化集中反映了人类热爱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价值观。大力发展生态文化, 可以引领全社会了解生态知识, 认识自然规律, 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 促进社会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可以引导政府部门的决策行为, 使政府的决策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可以推动科学技术不断创新发展,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生态改善。林业不仅要担当起生态建设的重任, 还要做发展生态文化的先锋, 不仅要创造大量的生态成果和物质成果, 还要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文化成果, 努力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大力传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为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三促进林业发展新思路

我国目前的林业现状说明, 林业发展严重滞后,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成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必须根据生态建设规律, 并考虑满足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需要, 调整林业发展思路, 实施分类经营, 以大工程带动林业跨跃式发展的战略。为实施这一战略, 在指导思想上必须贯彻生态效益优先, 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兼顾的指导思想, 加快发展, 大力推进五个历史性的转变, 即由以产业为主向以公益事业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资源向有偿使用森林的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由采伐天然林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社会办林业的转变。3

(一)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赋予林业首要位置。

为拓展中化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主体作用, 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应当赋予林业首要位置, 从而将林业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地结合起来, 避免重蹈发达国家经济发展过程中先破坏后恢复的老路。必须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来制订林业的发展战略和规划, 分步骤、有层次地推进林业发展。

(二) 依靠强有力政府行为加以组织和推动。

林业分类经营是按照森林主导利用目的的不同, 将林业分为公益林业和商品林业两大类来经营, 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措施、资源管理制度和建设模式。它是一项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改革, 涉及林业的各个领域。

对属于公益事业的公益林应纳入公共财政范畴, 由政府负责管理、经营和补偿, 重点建设点、线、面有机结合的森林生态网络, 提高森林的生态功能等级;对商品林可以部分地推向市场, 主要由企业经营, 政府予以适当扶持和监督。政府企业各管一块, 政府主要在资源管理、宏观调控和市场信息服务上下功夫, 其它能交给企业和其他经营者自主经营的, 就尽可能的放开, 大力提高林地生产力, 把林业培育成为山区的主导产业。

(三) 调整林业生产力布局, 通过大工程带动林业跨越式发展。

我国生态基础脆弱, 未来林业必须跨越式发展, 走以大工程带动大发展之路, 在较短时间内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对生态的需求。

(四) 实施更优惠的林业政策,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目前, 我国林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较低层次, 是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坚持生态优先, 兼顾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原则, 必须调整和确定符合现阶段我国实际的林业政策, 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带动。非公有制林业是我国林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当前林业建设最具活力和潜力的板块, 可以作为加快林业发展的突破口。

(五) 建立稳定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森林的生态经济效益不能在市场交换中得到实现, 需要国家或者社会以某种形式予以经济补偿。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千方百计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 建立区域间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国家和省逐年大幅度提高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真正使经营者的经济损失得到合理补偿是一个相当紧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http://www.gdf.gov.cn/index.php controller=front&action=view&id=10004291张育文《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2】贾治邦《林业要肩负起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绿色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 第9篇

关键词 现代生态建设;林业站;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16.27.054

在生态系统建设方面,林业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林业站是现代生态系统建设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现今我国的林业并不成熟,仍处于发展变革的阶段,正从原本的木材生产期向着生态建设期转变,在对生态林业进行建设时所需要采取的各种措施,都需要依靠基层单位来进行落实。但目前,我国对生态建设并不是很重视,还存在严重的胡乱砍伐现象,这就使我国植被出现退化现象,土地的沙化严重,且频发自然灾害。为此,国家需要加大对现代生态建设工作的扶持,努力推动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现代生态建设,则林业站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近年来,林业站建设已成为各林业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在现代生态建设中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才能进一步提升林业站管理和服务水平。

1 我国基层林业站的现状

我国现代生态化建设中,林业工作站是最为基层的一个管理部门,且国家在林业方面实施方针政策时,最先考虑到的实施地点就是林业工作站。此外,林业工作站还是林业主管方和群众之间的联系纽带,林业站是促进生态建设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由于我国不断地改善林业政策,广泛推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在具体实施时,都需要林业站的协助来推动活动发展。基层林业站为此投入了很多的努力,将生态规划落实到了具体的地方,并且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方式,让我国的生态建设有了一定成效,让我国生态环境有了明显的改善,同时还合理地分配了森林资源,调整了农业产业的结构。

2 林业站在现代生态建设中的地位

由于经济的推动,我国出现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所以,要想保护好周围的生态环境,就需要了解清楚林业资源在我国生态环境建设中的重要性,加大林业建设的力度,对林业站进行更好的管理和规划,这才能使林业站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建设生态环境的过程中,林业站建设是最基础的阶段,林业站作为基层管理的机构,要起到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推广林业技术的作用,要充当起林业主管方和林农之间的沟通桥梁,保证其能够起到服务和管理的作用。

由于我国山区面积广大,若不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肆意破坏植被,就容易出现土地荒漠化现象。因此,我国需加大林业站的建设力度,最大化地发挥出林业生态建设的效果,促进生态建设的发展,保持我国生态环境平衡[2]。此外,社会持续的发展使得林业建设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如林地面积越来越小,林业资源逐步流失,林地树木生长情况不好以及林地建设达不到标准等,此外我国在生态资源的管理上没有形成固定的管理体系,林木结构不规范、不科学,最终使得生产能力很低。因此,一定要更好地对林木机构进行合理规划,让林业站的效果和作用得以发挥,严格控制好采伐有关的活动,在遵从采伐要求的前提下,更好地落实计划,真正做到管理好生态环境,推动我国生态建设的发展。

3 林业站在现代生态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3.1 遵守法律开展林业管理,保障林业资源的安全性

林业工作站在现代生态建设里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除了需要配合有关部门的生态资源调查外,还需要进行植树造林及保护生态等工作。同时,林业站还需要进行林业采伐设计的管理,实行采伐工作时若出现林业纠纷,该纠纷也属于林业站的工作内容,需要及时地调查处理,才能使林业生产活动顺利进行。总的来说,林业站的工作就是维持生态环境平衡。此外,建设林业生态时,需要林业站参与到预报林区病虫害情况和森林防火情况的工作中,这样才能使生态资源的安全性得到保障。

3.2 林业行政执法,加强保护森林资源

在现代生态建设中,各个林业站都需要集中地对木材采伐进行作业设计,要将计划具体落实到各個方面,在进行采伐时,需不断进行检查,采伐结束后,需要对工作进行验收,并且对全过程实施跟踪监督。此外,林业站还有着监控辖区森林资源的责任,要保证无证采伐、滥砍乱伐等情况出现。林业站工作的人员应在遵守规则的前提之下,定期对林农进行访问,避免林业行政案件出现,在根本上控制与林业有关的各项行为,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3]。

3.3 宣传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确保贯彻实施

林业站在我国有着很大的分布范围,和农民有着很多接触,因此能够直观地了解大众想法。基于这一点,林业站可多向农民宣传国家颁布的有关林业建设的政策和法规。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宣传,可以帮助提升广大农民的生态建设和保护意识,让农民有着发展生态林的概念,并鼓励农民爱护生态林,让全社会兴起一股“办林业、搞绿化”的热潮,从而推进现代生态建设与林业生产实现无缝衔接。

3.4 划分责任区,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监督

林业站要多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和监督,则应先划分责任区,并且配以专门的负责人进行管护。在基层林业站工作的员工需要同时担当护林员和监督员两职,监管好林业资源。如今,我国一些地区已实施具体的乡村护林员措施,在林业站统一的监督和指导之下,护林员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面对具体的乱砍滥伐、病虫害以及森林火灾现象,需要采取准确合理的方式进行应对。根据生态林建设的具体分布,乡镇林业站需要设立永久标牌于村口、路口、河岸边等显眼处。若存在重点防火的区域,必须设置防火标志,应让群众知晓生态林现在的建设情况,并且让群众对生态林持有正确的态度和观念[4]。

4 结语

在现代生态建设中,林业站属于最基层的一个组织,起到最为基础的作用,能够对林业生态建设的最终成绩造成影响。因此,林业站持续不断地对林业生产活动进行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保护,监督林业工作的进行,保证退耕还林能够得到落实,最终发挥退耕还林的生态效益功能,为人民群众以及国家带来更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春波.转变基层林业工作站职能促进现代林业发展[J].中国果菜,2013(11):74-75.

[2]张利军.浅析如何做好基层林业站的工作[J].生物技术世界,2015(9):40.

[3]闫莉,胡铁柱,胡崇然.基层林业站如何为林业工作发挥更好的作用[J].科技视界,2015(16):293.

[4]周必勇,杨平昆,唐训元.竹口镇林业工作站在生态林建设中的作用探讨[J]. 现代农业科技,2009(13):230-232.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 第10篇

1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必要性与作用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讲,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变得尤为突出,并且对于我国某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来说,已经慢慢迈入到科学发展管理工作中。就一些发展比较缓慢的地区而言,在推广新型技术方面依然存在不足之处,在审视具体状况的时候就可以看出,没有较高的生产水平,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林业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倘若想要打破当前林业状况的格局,那么相关部门应当把该技术放到重要的位置上,并尽可能充分的调动全部员工的积极性,共同解决上面的问题。不仅仅如此,相关政府机构在资金方面还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并且在问题解决上能够发挥出自身的价值。随着林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推动林业科技成果可以实现较高的转化目的。随着当前林业技术的不断推广下,依赖于不同地区的地理特质做好恰当的优化,为林业技术能够和当地具体情况有机的结合起来提供保障,推动林业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为林业科技成果具备较高的转化率提供重要的保障。随着林业技术的推广,可以推动林业有着较高建设水平,从而慢慢将林业的建设水平加以提升,相关工作人员依据自身多年的经验,慢慢转变成相应的科研成果,不断的学习新型知识。对于某些盐碱地区来说,推动生态环境不断优化,从整体上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提升而提供重要的保障。

2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意义

2.1生态林业建设的先导

生态林业是指遵循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原理发展林业,是合理利用资源并协调林业生产模式的体系,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指标。生态林业建设具有综合性、技术性、社会性等特点,要求对农、林、牧等多行业进行整体调配、循环再生。这些特点和要求决定了生态林业建设需要以林业技术推广为先导,带动生态林业建设。

2.2林农脱贫致富的途径

目前我国林区贫困问题严重,虽然在制度改革之后林地划分有了一定的调整,但是仍然没有改变林农在社会上弱势群体的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林农的利益。林业技术推广能够保证林农的利益,增加林农融资渠道和抗风险能力,同时提供了技术培训指导,从而有效提高林农的收人。

3林业技术推广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3.1林农专业水平较低,接受新技术的能力差

从当前的发展形势来看,当生态林业在不断建设的过程中,林业文化及其相关专业质量都没有较高的水平。随着当前新型技术的大量涌出,对生态林业的建设也慢慢使用了新型的管理手段及其种植技术,然而还有一些地区没有对专业知识做到熟练掌握,并且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这样就无法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新型的管理手段及其种植技术,通常还使用以往的方式进行种植,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对生态林业的建设带来不利影响。

3.2推广方式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林业技术推广方式主要是根据国家政策和思想来进行决策的,其中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若将林业技术推广着重于采取相关的措施来解决当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问题,间接地推动当地林业技术发展,目的是全面推动林业技术发展。然而,在实际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更加关注自己的实际利益,这就导致国家与基层人民的利益出现冲突,无法及时进行协调,自然而然群众也就没有一定的积极性,也不会再主动参与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也就意味着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3.3林业技术推广的后备资金空缺

不但会存在工作人员技术方面的缺陷,而且资金出现不充足的情况也在某种程度上对推广工作的开展带来干扰。不仅仅对开发基层技术方面需要诸多资金的支持,而技术的开发方面更需要花费过多的资金。当前诸多相关部门没有对该技术的推广引起重视,这样就致使推广工作的开展因为资金的不充足而停滞不前,从而影响了对该技术的探索。与此同时,由于没有资金的支持,也导致某些干部工作环境不能得到优化,一直是在艰苦的环境下工作,这样会在思想上对这些人员的心理产生压力,从而致使相关人员往往是在迷茫的中不能热情的投入到林业工作中,这样就会对林业技术在未来道路上的推广过于缓慢,对生态林业的进程带来不利影响。

3.4推广人员的能力不足

因为该技术在推广的过程中,这些工作人员大部分都是在比较偏远的地区工作,这样就会对技术的接收带来难度,倘若这些人员没有较强的学习能力,那么就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往往对该技术的情况及其规律不能做到全面掌握。这样就会在某种程度上致使相关人员不能灵活的应用该技术。不仅仅如此,还有某些人员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较强的思想意识,不能和林农保持亲密的沟通,不能掌握林农的真正需要,从而致使该技术无法得到全面的推广。

4解决林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对策

4.1加强林业技术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林业建设管理

由于随着当前林业技术的大力推广下,加大该技术的实施力度是必要的,主要依赖于相关科学管理及其合理的监督。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从而投入到林业技术推广里面,能够为生态林业的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在林业技术推广方面还应当优化相关管理制度,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大该技术监管的力度,对存在的不足之处做好妥善的处理。不仅仅如此,从以往比较单一的.技术慢慢转变成多元化的技术形式,这样可以促使该技术渗透到生态林业建设的每一个方面。加大林业建设的力度,并尽可能推动该技术可以在生态林业建设中发挥出自己的作用,设置相应的监管机构,进而为该技术能够得到顺利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4.2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随着当前林业技术的日益发展,不但要紧跟时代的需要,而且还要遵循该技术在未来道路上的规律。自从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下,林业技术从以往依靠的进口逐渐朝着自主研制的方向发展,并且也建立了相应的技术体系,最大程度可以为林业建设质量提供强大的支持。通常情况下,因为林业行业有着诸多的特点,例如较高的经营成本、较多的影响因素等,这样也对林业技术提出了诸多的要求。只有研发出更多的新型技术,并有效遵循林业发展的战略部署,才能够优化林业规划系统,将生态空间加以拓宽,完善生态建设的相关结构,从而为生态林业的建设等相关方面提供重要的保障。

4.3进行林业科技知识的培训工作

由于大部分工作人员都没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而且也不会灵活的运用专业知识,所以对其招聘工作就显得尤其主要,相关部门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对这些人员开展培训工作。招聘专业型人才是必要流程,接着开展大型的教育活动,对林业技术不断的推广,从而将林业技术水平加以提升,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源头上处理好该技术在实际推广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4.4加强林业推广专业人员的队伍及体制建设

第一,相关部门需要对这些推广人员加大培训力度,并组织他们能够对新型技术及其推广方式做到熟练掌握。主动招聘专业知识较强的人才,尤其是那些具备年轻资本的工作人员,从而最大程度打破年龄结构出现不合理的情况,促使单位人才可以朝着年轻化的方向发展。第二,加大对人员素质培养的力度,促使他们可以清楚的看到推广工作的意义,进而增强责任意识,投入到喜爱的事业中,为推广工作顺利的开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5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林业技术的大力推广,促使生态林业在实际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之处都可以得到妥善的解决,并且可以得知该技术的大力推广成为了林业建筑的关键所在。倘若生态林业建设能够充分的发挥出该技术的价值,那么就可以推动林业经济发展目标得以实现。所以,相关部门需要对该技术做好不断的创新,并依据具体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只有这样才可以将该技术的整体水平加以提升。

参考文献

[1]黄娟.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与技术,(14).

[2]卢政宇.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分析[J].种子科技,2017(2).

[3]韦岩.生态林业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14).

[4]邢东辉.生态林业建设现状及策略分析[J].中国林业产业,(4).

生态文明建设中林业政策的作用论文 第11篇

依据相关的法律和法规对林政资源进行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维护,保证其应用性很重要。在林业的建设和发展中,其生态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加强对林业资源的管理,不断促进林业的生态发展,实现生态环境的改善意义重大。本文阐述的主要内容是林政资源的管理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作用。我国的经济在不断的发展,人们不仅对生态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更加重视对生态环境的建设。作为社会发展的一部分,生态环境需要依托新政策和新环境的支持,其中,加强对林政资源的管理能够更好的推动生态环境和林业环境的发展。

1林业生态建设问题的产生

在现阶段的林业发展中,虽然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和进步,然而,从整体上来看,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人和林地之间的矛盾问题、产权不清晰问题和效益不能保证的问题等,这些都直接影响林业的发展和进步。其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林业资源的总量比较小,同时分布不均衡。相关的研究显示,不同地区的林业分布量存在较大的差距。同时随着对林区经营程度的加深,林政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

第二,有的地区自然条件不是很好,改造存在一定的困难。在一些交通便利、水土资源丰富的地区,森林资源被开发。但是有一些地区虽然有一定的发展潜力,但是土壤和岩层存在一定的开发不足之处,生态环境也比较恶劣,在这样的地区开发林地的话,对生态环境将造成无法挽回的影响。

第三,生态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有待提高。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的文化水平偏低,法律意识也比较淡薄,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人类的重要性。此外,一些人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没有顾忌到国家发展的需要。

第四,森林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在进行森林资源经营和管理的过程中,往往出现一些问题,如集约化的程度有待提高,生物的多样性比较差,无法促进森林质量的提升,从整体上来说直接影响了森林生态功能的发挥。

第五,财政支持的力度有待提升。林业发展的公益性比较强,但是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之下,造林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这直接影响了林木的质量。

2林政资源与林业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

第一,林木。林木是森林中的主体部分,是进行林业生态建设的重要基础,同时也能够维护人的生存和发展。为了更好的维护我国的生态环境,应该重视森林植被的保护。不断加强生态安全体系的建设。因此,在进行林政资源管理的工作中,需要认识到林木的重要性,应该对森林的采伐数量进行必要的限制。对森林资源的使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保证森林资源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第二,林地。林地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进行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进行林政资源的管理中,应该重视林地的生态化建设,在对自然灾害进行预防的同时,需要促进林地的可持续性发展。此外,林地的使用还需要有许可证,保证其利用的稳定性,实现保护工作和为规划工作相互促进发展,从整体上能够实现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

第三,林权。林业制度的核心是林权。林权的良好发展能够促进林业生态化建设。我国的林业发展直接受到林权制度的影响,因此为了促进林权发展的稳定性,需要增强人们的森林保护意识。

3加强林政资源管理,促进林业的生态建设

第一,建立合格的队伍和管理机构。为了建立稳定的、广泛的基层林业工作,应该不断完善政策,在完成生态保护工作的同时,实现对资源的管理和控制,从整体上实现服务工作的良性发展。另外,还应该建立一批专业和组织能力较强的执行队伍,在保证林业管理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促进林业的生态化建设。

第二,不断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应该根据我国相关的林业法律和章程,应该构建和完善林业管理体系。然而,我国的农业生态化建设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在林业保护发展中还可能出现一些新的问题。

第三,促进先进林政资源管理设备的利用。在现代林政资源管理的工作中,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如一些互联网技术和数据库技术使用在资源管理中,不仅能够实现林业技术的提升,同时也能提升管理能力和林业的生态化建设。

第四,加强宣传工作力度。在进行森林资源管理期间,应该加强管理重要性的宣?鳌4送猓?在林政建设中可能会出现一些影响森林资源的事件,如水土流失,对其应该进行适当的补偿。在维护生态化建设的同时,促进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五,积极鼓励政府和社会为其服务。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对林地和森林资源进行评估,不断促进造林行业的发展,实现生态化建设的同时,推动林业的生态发展。

4综上所述,加强对林政资源的管理,不仅能够促进林业的发展,同时能够推进林业生态化建设。为了加强林业资源管理工作,需要在多个方面上下工夫,如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对技术和设备不断地完善,加强生态保护意识的宣传力度,只有工作的全面性开展,才能真正实现林业的发展和林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上一篇:我是小小志愿者二年级作文下一篇:我爱金色的秋天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