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理解相随的美文

2024-09-13

人生在世理解相随的美文(精选6篇)

人生在世理解相随的美文 第1篇

人生在世理解相随佛教美文

人生不能没有理解,理解才能相互尊重。理解,有时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向。理解别人,在不知不觉之中就能够便提升了你自身的价值。人人都知道,理解别人很容易,要别人理解自己就很难。人人都觉得容易做的事情,往往最容易被忽略;人人都容易忽略的东西,又常常是最珍贵的。一个人活着,不可能没有错,而真正得到理解的人很少?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慷慨地给世界更多一些理解呢?

理解是生活的`化妆师,理解是黑暗中的灯塔,有意无意间照亮了别人;理解是航海中的罗盘,颠颠簸簸中显示着方向。我理解你,说明我尊重你,我尊重你,那一定会使你更加尊重自己;我理解你,说明我信任你,说明我关心你,我关心你,那一定会使你更加关心你自己。多一点谅解,世界就多一分美丽;多一点尊重,世界就多一分整洁;多一点信任,世界就多一分友爱;多一点关心,世界就多一分鼓舞。

奉承比理解华丽和悦耳,理解比奉承简单却感人。理解看到的是被理解的行为,奉承往往只想到被巴结之人;理解不追求形式,只要有一颗真诚慷慨的心,随时随地都能理解;奉承却离不开形式编起的网,它能网住一些人,但网不住所有的人。记住:一个喜欢被奉承的人,他自己一定也常常去奉承别人;一个常常得到理解的人,他自己一定也会常常去体贴别人,理解别人。

我理解黑夜,因为我渴望白天;我理解懦弱,因为我渴望刚强;我理解小草,因为我渴望绿色;我理解贫乏,因为我渴望充实。我因为理解别人,开始发现生活中有着许多好的事情;因为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情,我感觉周围的人有趣与可爱;因为周围的人的有趣与可爱,我体验到在变得开朗向上。理解,对别人是温暖,对个人是自重。理解对于我们共同的生活,则是一枝永不凋谢的鲜花!人生在世理解相随。

人生在世理解相随的美文 第2篇

自那以后姐妹俩就一直生活在母亲身边。她们一生只离开过洛杉矶一次,那是70年代初,她们作为福音歌唱演员前往美国南部的黑人教堂里演出。她们喜爱这种旅行生活,不幸的是母亲年事渐高,气力不支,且患有关节炎和静脉曲张症,她那跛瘸的双腿再也不能踏动离合器,给女儿们开车了。

她们又回到了洛杉矶中部黑人居住区的一个半间公房里,母亲和两个孪生女儿同睡一张床,一副帘子隔起的另半间房里住着一位残疾的黑人妇女和她患有白血病的15岁女儿。

尽管生活给伊冯和伊维特带来了无数的困难,但她们都天生一副好脾气。琼斯姐妹早晨一睁眼就要笑,一直笑到晚上上床阖眼为止。她们从未打过架,就连拌嘴也没发生过。她们体内机制受到自然协调,因此无须商量什么时候坐下来,什么时候站起来,什么时候上厕所。琼斯姐妹头部相连,互相都看不到对方的脸。伊维特的脸略向下偏,因此伊冯的视野更开阔些。她俩交谈时,就把脸转向下方。她们说语时轻声悄语,只有自己才能听见对方的声音。琼斯姐妹走路时——他们甚至还能跑——不紧不慢,尽管她俩的脖子几乎弯成90度,但走路时却从来没有绊倒过。

在人世间,少有像她们那样遭受人生不幸的女孩,也少有像她们母亲那样遭受人生不幸的母亲,可她们却活得比许多人快乐、开心。她们在人生的不幸之中,选择了快乐,选择了坚强。孪生姐妹尽管一体,却是两个独立的人。伊冯说:“我不知道伊维特在想些什么,我也感觉不到她的疼痛,她是她,我是我。”虽然她们总是同时做事情,但说起话来却总是说“我”而不说“我们”。尽管如此,琼斯姐妹却并不希望从身体上互相脱离,即使医生们已成功地给其他的连体双胎做了手术分离。姐妹俩觉得连在一起倒挺有意思,虽然这意味着两人中有一人死亡,另一人也会跟着丧命。

琼斯姐妹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家里,读书或看电视。她们偶尔也上街看电影或找朋友玩。对于外人的好奇与不礼貌的议论,她们从不介意,总是耐心地因答人们提出的各种问题。琼斯姐妹的母亲威拉尽自己的力量,靠着一点社会保障金和福利费照料着自己的孩子,并希望能有一天也让她们自己安个家。

人生在世理解相随的美文 第3篇

有位哲人说过, 生活不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漫漫人生中, 怀着一颗平常心, 即使是平常的生活、平凡的人生, 只要细细品味, 也能品味出那隽永醇厚的滋味……

我的大学我的梦

七八年, 十四岁的我初中毕业后参加中考, 那年我们德州地区重点高中第一次在全地区范围内招生, 我以我们县中考分数第三名的成绩被录取了, 被分到了重点高中重点班。班里除我们这些从农村选拔的学生外, 还有德州市的优秀学生, 可以这样说, 全区的尖子生都集中在这个班里, 能够进入到这样的班里学习, 我非常高兴, 想到两年后可以在自己向往的大学里读书、生活, 我的心里美滋滋的。我如饥似渴的学习, 为两年以后进入大学做准备。

同年的十月份, 德州卫校的录取通知书也送到了我家里, 我以高出录取分数线三分的成绩被德州卫校录取了。该死的三分, 是它改变了我的一生, 使我的大学梦破灭了。

到底去读还是不去呢, 我很纠结。父亲电话里告诉我要我回家商量。星期天, 和父亲面对面坐着, 父亲说让我自己做决定。父亲的话至今记忆犹新, 父亲说:“桂莲, 无论你做怎样的选择, 爸爸都支持你。”说心里话, 我非常希望继续读高中, 然后考上自己向往的大学, 可是那样的话, 父母还得为我操劳两年。我的姐姐、弟弟都在读书, 姐弟四人的学习费用就靠父母挣工分解决, 况且家里还有位睁眼瞎的爷爷需要照顾, 家庭负担可想而知。如果我上中专, 不但不要钱, 每个月还有补贴, 可以省下几块钱贴补家用。再说, 考上中专就等于跳出了农门, 吃上了商品粮, 端上了铁饭碗, 这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诱惑。在父母眼里我一直是个听话的孩子, 父母的心思我很清楚, 我把目光转向父亲, 想从父亲那里找到答案, 可我分明看到了父亲企盼的目光。刚过五十的父亲, 背也驼了, 腰也弯了, 满头的白发, 满脸的皱纹, 这是让我们姐弟四人给累的呀!到了我该为老人分担的时候了。我只觉得心好痛, 拼命抑制住想要流出的眼泪, 对父亲说:“爸爸, 我想好了, 我上中专。”“你不后悔?”“我, 不后悔。”

八零年的高考结束后, 我收到了好友萍的信。萍说她已经考上心仪的大学, 班里除极少数的同学外都考取了大学, 而且多数同学考取的是重点大学。好友萍考取了山东大学, 上高中时萍的成绩不如我, 我想如果我参加高考, 我也一定会考上的。在一个没人的角落, 我一遍又一遍的看着萍的信, 越看心越痛, 五脏六腑都要裂开了, 我再也控制不住自己, 放声痛哭起来, 我的大学我的梦……

从喜欢到迷茫到理解

三年的护校学习很快结束了, 通过学习, 我对护士这个职业有了些许的了解。毕业后, 我分到了我们家乡的县医院, 做了一名儿科护士。上班第一天, 我跟在老师们身后, 跟她学习为小宝宝扎头皮针。她一边微笑着和小宝宝交谈, 一边寻找着血管, 我还没有看清血管的位置, 只见她右手的拇指、食指将头皮针的针翼一夹, 针头已经轻轻的刺入血管了, 小宝宝家人的脸上露出了笑容。我好羡慕, 盼着自己也练就一手过硬的输液技术, 像她那样为小宝宝们服务。

有一次, 来了一个小患儿, 头部的血管很清晰, 老师示意我扎, 我拿起头皮针, 分明感到自己拿针的手在颤抖, 我脸上冒了汗, 也不知道和小宝宝说什么好了, 病人家属看到我这个样子, 有些不放心了:“你行不行呀?我硬着头皮点了点头, 心里可是一点底也没有。我的老师对我说:别紧张, 就像前几次扎一样, 前几次你不是扎的很好嘛, 我相信你。”听到老师鼓励的话语, 看着老师鼓励的目光, 我镇静下来, 学着老师的样子, 右手的拇食指夹着头皮针的针翼, 针头与皮肤成15度角, 沿着血管的方向刺入, 回血了, 我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 病人家属也开心的笑了。

第一次的穿刺成功给了我莫大的信心, 从此, 我喜欢上扎头皮针了。第二天, 这位家属主动来找我扎针, 他说我扎针的技术好。病人的认可令我欣慰, 我暗下决心, 一定要认真钻研头皮针穿刺技术, 不辜负患者家属对我的厚望。以后, 我仔细琢磨扎头皮针的方法, 经常向老师们请教, 不上班的时候也坚持来病房看老师们扎针。见我虚心好学, 老师们也很乐意教我。她们告诉我寻找头皮静脉的方法:比如胖胖的患儿需要摸沟, 浮肿的患儿要摁皮肤, 细细的血管需要直刺等等。在老师们的指导帮助下, 我输液的技术提高的很快, 就连难扎的小宝宝也能应付了。每当扎好一个头皮针, 小宝宝家长的那一声谢谢, 使我心中充满暖意, 渐渐地我喜欢上了护士工作。

但有一天, 上治疗班, 需要给一个小宝宝输液, 这个小宝宝长得太胖了, 头上的毛发特别的厚密。我耐心地寻找血管, 突然一声高吼吓了我一跳:“你到底会不会扎, 不行的话立马换人。”我看了看他, 刚要开口, 他又说话了:“你看你, 扒拉着孩子的脑袋看了多半天了, 还找不到血管?你是不是扎不上, 我看趁早换人吧。”病人家属虎视眈眈, 我心里真是怕怕的。一旁的护士赶紧找来护士长。经过护士长一番工作, 孩子爸爸的情绪才算稳定下来。护士长给我做助手, 我继续寻找血管, 终于在孩子的鬓角处发现一条很细很细的毛细血管, 穿刺成功了。见我一针给孩子扎好了, 孩子的爸爸不做声了。

还有一位患儿, 治疗了好长时间, 病情就是不见好转, 每次我去扎针他总是说三道四:扎扎扎, 就知道扎, 扎的孩子满脑袋针眼, 病还是不见好, 除了会扎针你们还会什么呀?我知道孩子病情不见好转他心情不好, 可治疗的效果如何也不是我能说了算的。我让他找主管医生问问, 他立马不吭声了。病人就是这样, 有怨言不敢和医生发, 只会拿护士出气。

还有一件事, 更是让我气愤。科室新分来一个医生, 大学生, 她和护士长要求跟我们学扎头皮针, 结果她给一个小患者扎了三针, 病人家属不干了, 冲她一通乱吼, 她垂头丧气的回来了, 发誓以后再也不扎头皮针了。后来那位病人家属听同病房的家属说她是医生, 马上来给她道歉:对不起艾医生, 我不知道你是医生, 我还以为你是护士呢, 不该冲你发脾气, 你大人不记小人过, 别和我一般见识。看着患儿家属那谄媚的样子, 我感到恶心, 心里很气愤, 我狠狠地剜了那人一眼, 恨不得走过去扇她几个耳光, 难道医生扎不上就可以, 护士扎不上就该乱吼吗!难道我一辈子要从事这样的职业吗?我迷茫了, 我对护士工作有了反感, 有了转行的念头……

但, 一件事情的发生改变了我。

那天天傍黑, 我早早到了科室, 和同事们进行交接班。白班的同事告诉我, 15床的小宇病情还是不见好转。小宇是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患儿, 来了两天了。浏览了一下护理记录, 检查了一下急救物品及药品, 我便开始巡视病房。我到了小宇床前, 小宇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正守在床前, 见我来到, 小宇的父母抬起身, 我示意他们坐下。只见小宇面色发青, 憋喘严重, 我测了一下小宇的脉搏, 每分钟有160次, 氧气正在均匀冒着气泡, 液体也在匀速地滴着。我帮小宇摆了摆体位, 和小宇的家人做了交代, 接着去巡视其他病人了。小宇是重病人, 一定要多加观察, 我在心里提醒着自己。一个晚上, 不知道往小宇的床前跑了多少趟, 看着小宇渐渐加重的病情, 心里揪心的痛, 该用的药都已经用上了, 还是无济于事。黎明时分, 我再次来到小宇的床前, 小宇面色更青了, 憋喘更重了, 脉搏跳得更快了, 每分钟达到180次, 输液管里一直滴着药, 怎么就没有效果呢, 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终于, 小宇带着许多的不舍离开了我们……

我感叹生命的脆弱, 更为自己在死神面前无能为力而自责, 我呆坐在办公桌前, 心情糟透了。“闺女, 把它吃了吧。”孩子的奶奶———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来到我面前, 她把一个苹果放在桌上:“这是准备给小宇吃的, 他……”大娘说不下去了, 两行老泪顺着面颊滑落。“大娘, 对不起, 我没能救活您的孙子, 我……”我哽咽着再也说不出话。“闺女, 大娘不怪你, 一个晚上你忙前忙后的根本没站脚, 大娘全看在眼里了, 大娘知道你尽力了!”我望着大娘, 那张布满皱纹、写满沧桑的脸庞, 双目中透着慈祥、亲切, 语句中充满了对亲人的爱惜, 她可是刚刚失去了宝贝孙子啊!望着那枚红彤彤的苹果, 我感慨万千, 这哪是一枚普通的苹果, 这分明就是质朴老人一颗滚烫的心啊!我被深深地震撼了!……想起之前因输液不能够一针见血引起的不满, 孩子病情不见好转招致的指责……望着面前如此敦厚、善良的老人, 那一切的一切又何须计较呢?

病房里收获爱情与小天使

我和丈夫相识的那年是一个冬天, 那个冬天天气特别的冷, 整个冬天就没有下过一场雪。那个冬天的病人特别多, 不但病房被挤得满满的, 整个走廊也加满了床位。病人的突然增加, 使得我们的工作更加繁忙。我和我的同事们每天在病房、在走廊小跑着忙碌着, 输液、注射、吸氧、抢救, 一天下来, 累得腰酸腿痛, 两双脚再也不愿迈动一步。

那一晚, 我上大夜班。接完班, 便一头扎进病房, 巡视、观察, 了解病情, 做各种治疗。等忙完了这一切, 时针已指向凌晨两点。我来到护士站, 轻轻推开窗户向外望去, 刚才还是繁星点点, 不知什么时候竟飘起了雪花, 只见屋顶上、地上一片雪白, 玉树琼枝, 好美的一个世界呀!刚要坐下来歇息一下。突然, 传来一阵急促而杂乱的脚步声, 脚步声由远至近, 夹杂着呼喊:“大夫, 快救救我的孙子。”说话的是孩子的奶奶———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我马上冲出护士办公室, 一名青年男子怀抱一个小男孩, 小男孩两眼上翻, 口吐白沫, 四肢不停地抽动。我让青年男子放下孩子, 和值班的张医生立即投入抢救。我们给孩子肌注退热药, 静推镇静药, 输液补充液体, 一番忙碌过后, 孩子的抽搐停止了, 烧也退下来, 慢慢的孩子睡着了。

看着熟睡中的孩子, 青年男子一个劲的道谢, 老太太则一下子跪在了地上。我连忙将老人扶起, 让她坐在一边的凳子上, 还给老人端过一杯水。老人家抚摸着孩子的头对我说, 她一共有四个儿子, 这孩子是二儿子的, 二儿子和媳妇在外地上班, 两人的工作很忙, 孩子从一周岁就送回家来由老人家照看。她又指了指一旁的青年男子, 他是孩子的三叔, 在县城上班。青年男子冲我点了点头算是作答。

照顾好老人和孩子, 已近凌晨五点了, 我便开始了测体温、抽血、量血压等日常工作, 小男孩的叔叔一直跟随在我身后给我帮忙。干完了所有的工作, 也到了下班时间, 和同事们交完班, 我推着自行车回家, 累了一个晚上, 我准备回家好好睡一觉。“你们护士很辛苦啊!”一个声音飘过来, 小男孩的叔叔不知什么时候跟了过来。“这就是我们的工作, 我已经习惯了。”“每天这么忙不觉的苦、不觉得累、不觉得烦吗?”“怎么说呢?确实很苦很累有时也心烦, 但看到孩子们在我们的精心治疗护理下恢复了健康, 看到孩子父母幸福的笑脸, 所有的辛苦劳累一下子全消失了。”“你心地真好, 刚下过雪, 路这么难走, 我送送你吧!”“不用了, 谢谢你。”小男孩的叔叔二话没说, 从我手中接过自行车, 执意把我送回了家。

后来, 我和他成了朋友。再后来, 我俩牵手迈入婚姻的殿堂。婚后, 他几乎承揽了所有的家务, 他全力支持我的工作, 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

真的感谢我的丈夫以及众多的护士家属们对我们护士工作的支持!病人好了, 他们也有一半的功劳。在这里, 我代表所有的护士们, 向你们———护士家属们道一声:辛苦了!

八七年的十二月份, 我发现自己怀孕了, 既高兴又羞涩。我们那个年代和现在不一样, 怀孕了不好意思对外人讲, 难受了就跑到卫生间狂吐, 吐完后就像没事人一样继续投入工作。

有一天来了一个药物中毒的小男孩, 他吃了奶奶平时吃的降压药, 被大人发现后送到了医院。我马上为小男孩插胃管洗胃, 小男孩一阵干呕, 我也跟着恶心起来, 我拼命地忍着, 终于没忍住, 吐了。一旁的同事把我推到一边, 继续为小男孩洗胃。护士长看到这一切, 把我叫到了办公室, 严厉地批评了我, 虽然我非常委屈, 但也没有辩解。

随着怀孕月数的增加, 肚子渐渐大了起来, 同事们这才知道了。护士长一个劲的埋怨我, 为什么不早讲, 否则的话就不会冤枉我了。姐妹们也事事抢着干, 说让我多歇一会儿, 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被姐妹们呵护着、温暖着。但我是一个闲不住的人, 不愿意心安理得的接受姐妹们的照顾。总是把自己的工作干好, 并且尽可能地帮助别人。怀孕七个月的时候, 我们科室要搬新楼, 我还和姐妹们一起抬桌子、搬椅子、运物品。

护士的好多操作比如吸氧、输液、打针、抢救病人等都需要弯着腰, 我每天挺着个大肚子艰难地做着这些永远也做不完的工作。常有好心的病人家属关心地询问我, 在我输液时, 他们会搬个凳子让我坐坐, 我对他们唯一的回报就是更加好好地工作, 好好地为他们的孩子服务。走进病房, 我常常忘了自己是身怀有孕的人, 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下了班, 腿像灌了铅一样难受, 摁一下脚脖子一个深坑下去。第二天, 又忘记了昨日的一切, 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去了。

临产的时候我正当班, 病房内40多个小病号等着我去输液。我艰难地弯着腰一个床位接一个床位地打针, 突然一阵剧烈的疼痛向我袭来, 疼痛一阵紧似一阵, 疼痛使我直不起腰来。病人家属见我这样, 马上叫来了护士长, 护士长把我送到了妇产科, 并且一直陪伴左右。妇产科的主任立即为我进行了检查, 并且破例让丈夫进产房陪伴我。十几个小时的煎熬过后, 女儿出生了, 望着女儿稚嫩的小脸, 像个小天使一样, 睁着眼睛瞧世界的天真模样, 我心里充满了幸福与满足!

成为了护理管理者的我

有了女儿以后, 我体会到了做妈妈的心情, 对病人家属更理解了, 患儿家长们都夸我技术好脾气好。在病房里, 我一边做治疗一边和病人家属沟通交流, 孩子们都喜欢让我给输液。我认认真真做好自己班上的每一件事, 还积极抢着做其他不属于自己的工作, 姐妹们都愿意和我搭班, 她们说和我搭班开心。

由于我勤快, 不拘小节, 脏活累活抢着做, 和大夫配合工作又好, 每年的先进工作者科室的大夫和护士都选我, 的奖状有一大摞, 荣誉证书十几本。九五年, 我们的护士长调走了, 院长要我代理护士长, 我觉得做一个好护士是当之无愧, 可对于自己做好护士长没有把握, 但院长一再坚持并且鼓励我, 我只好接受了任务。

代理护士长工作以后, 我继续和姐妹们一起倒三班, 一起下病房做治疗做护理, 一起做健康宣教……那一年年终全区医院工作检查, 我科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夸奖, 我也转为正式护士长。

作为护士长, 我觉得人格魅力更重要, 我想和护士们成为好朋友, 让大家在一个和谐温馨的环境里工作。我和护士们约法三章:一、请不要叫我护士长, 一如既往喊我的名字。二、我们都是好姐妹, 有事大家共同商量, 这里没有领导和被领导。三、任何人不许背后嚼舌根, 有事讲在当面。

我不喜欢护士长这个称呼, 我觉得它拉开了和护士之间的距离, 久而久之, 形成了习惯。就是现在, 每当我和护理部另外两名护士长下病房时, 护士们称呼另外两位护士长为护士长, 而称呼我时, 年长的护士直呼我的名字, 年纪轻的护士喊我桂莲姨, 听着这样的称呼, 觉得心里很舒坦。

2007年, 我院召开了创护理示范病房启动大会, 号召全院各科积极开展创护理服务示范病房。我和护士们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措施, 做了大量的工作, 还在病区专门布置一间房, 作为儿童娱乐中心, 我和护士们集资购买了许多的玩具、画册、小人书、小桌子凳子, 让孩子们输完液来此玩耍、看书。还叫责任护士每个下午拿出一刻钟的时间, 和孩子们在一起娱乐, 给孩子们讲故事、做游戏;孩子出院回家了, 重点患儿我们会做家访或是打热线电话。来了新病人, 要求护士面带微笑接待新病人, 主动帮助拿行李, 引领患儿至床前。我要求责任护士10分钟内到床前介绍自己, 介绍疾病知识, 发放宣教单, 温馨提示各种物品的使用。科内还建立了随访热线登记本和连心卡, 我们的举措感动了不少的患者。

2009年5月, 科室通过省、市两级专家组验收, 被市卫生局和山东省卫生厅命名为护理服务示范病房, 我本人也被评为德州市优秀护士。全德州地区县级医院里只有四个病区获此殊荣。

两个月后, 接到了上级领导的通知, 要专门筹建手足口病房, 院长调我去筹建。离开工作了将近一辈子的科室, 我好难过。临分别的前一晚, 我和我的护士们最后一次坐在护士站, 大家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全哭了。我再三叮嘱我的护士们:要听新护士长的话, 好好工作, 要保持我们这个科室的荣誉……

第二天, 我开始了筹建手足口病房工作。我认真阅读有关手足口病的文件, 学习手足口病的知识, 领取了呼吸机、心电监护、微量泵等仪器, 备好了抢救手足口重症的药品, 把输液器、留置针等物品全部备好, 很快一个设备完善的科室建好了。但手足口病并没有向人们想象的那样蜂拥而来, 随后离开手足口病房, 到护理部工作, 主要分管基础护理、技术操作、文明服务等工作, 督导各科室优质服务示范病房的创建。

我几乎每天下科室走访病人, 看各科室的工作是否到位, 病人是否满意。一天, 巡视到一个科室, 发现一个病人输着两个通道, 其中的一个关闭了。我问陪护关闭了多长时间了, 他说有半个小时了, 是他关的。走出病房, 想找护士长问个究竟。那个陪护跟了出来:你是她们的领导吧, 你可千万别批评她们, 她们太忙了, 我是想等这瓶子输完以后让她们两瓶一起换, 所以没有叫她们, 自己关闭了输液夹。我谢谢了病患对我们护士工作的理解后, 我和护士长谈了这个情况。护士长很敬业, 我对她的工作一直很满意。她说这期间她也去了这间病房一次, 她为自己没有看到挺内疚, 并说下班后就和全科护士讨论, 找到解决的办法。

结合这件事, 我召开了全体护士长会议, 要求护士长回科室后进行传达, 进病房一定要一问二看三照顾, 干工作不能一根筋。还特意编了几句顺口溜:护士病房走一走, 微笑服务记心头。病人称呼人性化, 亲情护理心中有。液体滴速调整好, 病人服药送到口。各种管道保通畅, 护理安全无隐忧。

每个月我们都要进行一次护理技术操作训练, 为了便于护士们练习记忆, 我把十八项护理技术操作和基础护理操作编成顺口溜, 打印成册下发到各科室, 让护士们结合顺口溜练习操作。护士们普遍反映有了顺口溜, 觉得练习技术操作容易多了, 每月的技术操作考核的成绩提高了很多, 各病区基础护理操作也规范了好多。

当今社会, 人们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 对医护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所以中我要求自己和下属做好每一个细小的环节, 绷紧护理安全这根弦。对每一次操作、每一个医嘱的执行认真仔细, 并经常对护理人员进行护理安全教育, 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

我担任儿科护士长15年, 没发生过一次医疗纠纷。来到护理部以后, 我经常深入病房, 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生活、心理状态, 帮助她们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 并整理、制定隔离病区、发热门诊的《护理工作制度》、《优质护理服务各项标准》、《护理人员各岗位说明书》《基础护理工作流程》等, 以保证一线护理工作科学、规范、有序。我还注重护理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 注重在职护士的继续教育, 分层次对护士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每月进行全院业务讲座, 完成护理人员年度理论及操作考核, 在护理队伍中营造了比、学、赶、帮的学习氛围, 使护士的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

质量是医院发展的永恒主题。为保证医疗质量安全, 我经常对各护理单元夜查房, 经常下病房随机检查工作质量, 针对查出的问题, 每月分析、评价, 在护士长例会上进行反馈, 强化了质量管理意识, 规范了工作标准。

岁月悠悠, 三十三载过去了, 在护理这个岗位上, 我奉献了我的青春年华, 收获了友情爱情, 护理事业上我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虽然有误解有委屈, 但比起收获来, 这一点又算得了什么。

在一些世俗人的眼中, 无论你的年龄多大, 在他眼里你永远都是“小护士”。记得在儿科的时候, 经常有病人家属这样说:护士长, 你们科那个小护士输液的技术挺不错的, 那个小护士笑起来真好同看学, 情孩深子们19喜83欢年让4她月打在针卫。校我清楚知道这个“小”字的含义。每每听到也会感到不舒服, 医生再小也是大大夫, 护士再大也是小护士。我常常和护士们笑谈“小”说明我们年轻呀。她们说我这是阿Q精神, 能够活的快乐些阿Q精神有什么不好!再说, 那些说我们是小护士的人, 谁又能离得开我们呢。不正是由于我们这些年纪不小的“小”护士,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 朝朝夕夕在病房里穿梭, 时时刻刻在病人床边观察, 做最恰当的治疗和护理, 恪尽职守, 才挽救了一个个濒危的生命。试想, 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小”护士的存在, 人们的健康又要谁来守护呢?

我是护士, 每天奔跑在走廊里, 每天穿梭在病房中, 扎针、换液体、做基础护理、健康教育, 和病人交流沟通, 和病人打成一片, 快乐着患者的快乐, 开心着他们的开心, 觉得我们的工作很有意思, 我们的生活有滋有味, 丰富多彩, 我为自己是一名护士而骄傲, 更为自己所从事的这份职业而自豪!

后语:人生, 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从最初对护士职业的迷惑到最后一往无前的坚持, 张桂莲不仅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温暖和希望, 更是让她所遇到的不计其数的患者得到了柔软的呵护;让她所管理的护理群体, 感受到了职业的价值与被爱着的温暖。

虽然有着委屈和艰辛, 但始终不离不弃;虽然将最为宝贵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样默默无闻的平凡岗位, 但由衷地为自己自豪, 为自己骄傲———正是这样的情怀才无愧于这个职业的神圣, 无愧于“天使”的称谓。

人生在世理解相随的美文 第4篇

关键词:爱,理解,感悟,成长

以前到图书馆, 我借书的区域真是有限的可怜, 基本固定在管理专业书籍所在区域, 只因有年暑假借了很多散文、杂文回家看, 被先生戏称为“不务正业”, 于是有很久, 我不再去看这些书……

看虽未看, 但心中总是割舍不掉对这些书的热爱, 因是51个孩子的班主任, 我总想教给他们更多他们的专业老师不可能在课堂上讲到的知识, 和他们分享我的成长经历, 所以经常我会留连在此类书的书架之前, 却没有借阅的勇气, 我不想被人称为“不务正业”。

终有一天, 当我的手指触摸到她——《成长·感悟人生》, 我知道了什么叫无法舍弃, 我终究让她出现在了自己的借书记录当中。最先吸引我的, 是序里那句话:“人的一生也许不会成功, 但一定在成长。然而有些成长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有些路并不是我们想走的, 我们如此脆弱地承受着生活的洗礼, 有些人因此而更加坚毅, 有些人却在苦海里挣扎沉沦。我们不想辜负了父母含辛茹苦的教诲, 不想误解了课堂上老师谈笑风生的意义, 更不想过早地意识到沧海一粟的渺茫与世俗的迷惘, 所以当我们手足无措的侍候, 只能高声呐喊:“让书籍那喷涌的泉水洗尽我生命中污浊的浮华。”而这些, 正是我的孩子们所缺少的。

记得曾几何时, 他们和我说出自己心中的迷茫和无奈, 作为老师, 我看到了他们眼中的那份渴望和企盼, 他们多么希望能从我这里得到建议、帮助, 可经常, 我会为自己的回答内疚好久, 我不能给我的学生一个切实可行的建议, 因为作为一个生命体, 我的经历真的比他们多不了多少。不知道哪位哲人曾经说过:真正的成长必须是在经历之后。在看这本书之前, 我一直固执地觉得这句话是无可挑剔的, 因为我自己的经历在给着我成长的感觉, 可是在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拜读完这本书中一篇篇短文之后, 我开始怀疑自己以前的感觉:真的只有经历才能让人成长吗?那环境、理念和思想呢?

我为书中人性之光内的“规则的美丽”而折服, 故事发生在澳大利亚的墨尔本到菲律普岛的一个荒凉的南北向路段, 没有警察, 也没有监视器, 有的只是车道中间的一条白线, 几乎所有的车子都在从南向北行, 作者的车子是北向南行, 但让他感动的, 是在这样一种情况下, 没有一辆车子试图去超越那条白线, 一条看起来毫无约束力的白线, 这就是规则。这让我想起一名学生, 按规定应该七点五十分上课, 可那天她大摇大摆走进教室的时候已经是八点三十分, 距下课还有五分钟的时间, 我不能不问她为什么到那时才来, 得到的回答让作为老师的我不知如何应答:“天在下雨呀。”这就是一个大学生心目中的时间观念、规则?作为老师的我听起来虽然心痛, 但觉得真的应该反思!我在自己的工作计划上加了一条——主题班会:我看规则!

当我翻到智慧心经, 看到“奶奶和1953年的诺贝尔奖”, 写到1930年, 作者的奶奶因为一窝鸡蛋孵化到最后两天时, 母鸡却意外身亡, 奶奶就把鸡蛋移至灶头人工孵化, 同时物色新的母鸡, 但有四只性急的鸡仔在“继母”未到之前就破壳而出了。这四只第一眼认错了妈妈的小鸡仔就整天跟在奶奶的身前脚后, 而对“继母”感情淡薄。1935年的春天, 一名奥地利小伙子洛伦兹偶尔也发现了这一现象, 他经过分析排除, 推测出这是因为小鸡出世后第一眼看见的是人, 所以把人当作了它的母亲, 进一步的实验证实了他的推测, 洛伦兹将这一现象总结为“铭记现象”, 并提出动物的行为模式理论。籍此, 他成为现代动物行为学的创始人, 并于1953年获得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作者的奶奶在洛伦兹之前知道这个现象, 但没有推广到所有的动物, 也不能提出一整套理论, 建立一门学科, 所以尽管与诺贝尔奖如此接近, 但仍无缘奖项。其实, 不只是作者的奶奶有这样的遗憾, 我们生活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当别人做到以后经常会听到这种声音:“想当初我也在弄的, 这些我都知道, 只不过我没有坚持下去。”我不禁要问, 那当初为什么不坚持下去呢?我们是不是缺少了一种精神呢?面对我80后的学生, 心中有太多的担心……

其实我最想和大家分享的, 是修身养性中“等了整整一天”。这是一篇最普通不过的文章, 通篇到尾, 都由生活中最简单的语言组成, 但其中的思想, 却让作为老师和母亲的我想了许久许久……文中的主角是父子二人, 儿子在外面出车祸后打电话给父亲的秘书 (因为父亲的手机一直关机) , 要父亲马上去处理, 父亲听到后脸色也变了:“人怎么样?”得到的回答:“人没事, 只是追尾, 车前保险杠断了。”父亲正要打电话, 儿子的电话进来了, 父亲问:“报警了吗?”“没有。”“跟车主协商了吗?”“没有。”“你在干什么?”“我在等你啊。你开车20分钟就能到。”父亲沉默两秒后突然挂了电话, 并对秘书说:“他再来电话就说我不在。”留下一脸惊愕的秘书, 晚上回到家, 看到了客厅里失魂落魄、脸色阴沉的儿子, 儿子的第一句话:“你还是我父亲吗?我等了你整整一天, 你今天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吗?”“我是你父亲, 也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我只是不知道怎么办, 所以在办公室等你爷爷, 等他来告诉我该怎么办。”儿子呆了, 忽然他明白了父亲话中的含义, 深深地低下了头——爷爷, 已经在十年前去世了。

看完这篇文章, 我也低下了头, 这个父亲无疑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他让我懂得什么才是爱。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位懂得爱的人:在学校, 我尽己所能地帮我的学生解决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的问题, 很多东西我都热心的代办了……我怕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 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囡囡别动, 这个危险, 妈妈来。我这是真的爱他们吗?对于晚辈,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放开紧牵着的手?还给他们属于自己的用于成长的天空呢?

一汽-大众:责任与严谨相随 第5篇

“严谨就是关爱”是在售后服务过程中,倡导一种严谨态度,用纯正的原装备件、精湛的维修技艺、专业的维修设备、严谨的工作标准和科学的工序安排,以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真正为那些懂车、爱车、关心车并希望给爱车而不是仅给自己找一个好地方保养修理的用户提供最为严谨、专业、周到、可信赖的服务,是通过严谨的行动表达对用户的关爱,维护用户价值。

标准如果只停留在文件上,只会等同于废纸,一汽-大众持续不断的以培训和竞赛的方式,把整套售后服务理念和标准推广到遍布全国的经销商网络中,旨在激励服务领域的每一位员工钻研技能、增强意识、提高素质。并使售后服务工作向品牌化、专业化、便利化以及多样化的服务模式上发展。为了使一汽-大众大众品牌的经销商能够实现售后服务的智能化,同时让用户享受到更加完善、更具品质的售后服务体验,2010年,一汽-大众大众品牌正式启动了“服务升级”项目,将车间打造成能够为用户提供从车辆维修保养到个性化装饰“一条龙”服务的场所。使得经销商车间的升级改造在“量变”的同时亦在发生着“质变”。

“透明车间”管理系统利用国际先进的流程量化管理思路,通过对用户接待、车辆维修保养、完工信息通知等服务流程的全面掌控,充分体现出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在服务方面很高的技术含量,让用户充分感受到了一汽-大众大众品牌从用户实际需求角度出发不断进行服务创新的精神,并为其服务品质的提升和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一汽-大众在充分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以人性化为切入点,对“严谨关爱365”服务活动进行了全新升级。根据车型和驾驶习惯的不同,将常规化的免费检测升级为更具专属价值和专业价值的个性化专车保养。另一方面,为了在确保服务广度的同时进一步增强服务的深度,一汽-大众售后服务部门与经销商一道在节假日为用户开展了诸如“假日伴游”、“假日优惠”等小众化服务,从而满足了用户日益个性化与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昔日蓝天卫士今朝与“糖”相随 第6篇

从1996年查出患有糖尿病, 整整14年的抗糖经历, 给老人留下的应该是无尽的烦恼与诉说, 但是提起糖尿病, 老人没有流露出无奈、憎恶和悲观, 神情淡然自若, 心境静如止水, 一种豁达与开朗犹如轻风拂面而来, 让他身边的每一个人感到惬意与轻松。

开了一辈子的飞机, 在天上飞来飞去, 又做过上校多年, 带过无数精兵强将。如今, 退居在家, 守候起一张小小的书桌, 面对一个小本子, 在血糖值、血压值之间, 日夜不懈进行着无形的交锋。除了每天监测血糖、血压, 老人早起、上午、下午都要分时间段到大院里散步。

临行前, 老人坚持送我们下楼, 拄着拐杖的老人沐浴在阳光中, 头上的白发更白了, 院子里小花园鼓鼓的花蕾从浓绿的叶子里顽强地探出来, 顷刻之间就要绽放的样子, 老人兴奋地说:“再过两天就开花了, 可好看了, 你们再来看看吧!”话语间流露着对生活的热爱、生命的珍惜……

上一篇:爱上雨天小学作文550字下一篇: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