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之我见

2024-08-30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之我见(精选4篇)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之我见 第1篇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之我见

基础工作是一切工作的根基,任何行业都离不开基础工作,统计工作也如同此道。统计基础工作是整个统计工作的基石,是统计实现科学发展的根基,其对整个统计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可靠、准确完整,切实发挥统计在服务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现结合实际,围绕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主要问题,就如何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进行浅析。

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源头基础工作薄弱,数据缺乏有力依据。统计基础工作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是投资统计的生命线,它直接影响着统计数据的质量。特别是统计对象的原始数据、原始台帐,直接关系着数据来源和出处,如果基础工作不扎实,势必造成数据质量的降低,严重制约着统计数据的准确程度。虽然,统计部门由上至下一直强调统计数据问题,但在源头数据质量控制等方面还很难尽善尽美。首先,统计对象难以掌握,由于基层投资项目流动性大,管理部门多,信息分散,项目搜集整理难度比较大。其次,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不过硬,基础工作缺位现象时有发生,源头数据质量控制还很薄弱。尤其是一些新开工建设项目,大多是由新成立的企业完成;新企业刚开始运转时,机构人员配备不健全,尽管项目 的进度在正常推进,但投资数据很难取得,企业投资统计人员更是无法落实。同时,原始记录,统计台帐不齐全,难以实施规范化管理,搜集数字比较困难。由于没有原始记录,上报数据时就只能进行粗略的预计和估算,这样就导致了企业的实际数与上报数有出入,使源头的数据质量难以控制。

2、基层人员专业知识缺乏,指标填报不规范。由于部分企业未指定专人填报或填报人员缺乏统计专业知识,对投资统计指标概念、含义、口径、方法等不理解,随意填报统计报表,造成一些指标数据偏离实际。主要体现在:一些项目不按照实际批复(备案)文件中的计划总投资进行填报;多数项目直接将资金来源全部填入自筹资金,造成投资中自筹资金比重过高,不能准确反映国内贷款、利用外资等资金的实际使用情况;一些新建项目没有按照实际发生的建设用地费用进行填报;没有按照实际填报建筑工程、安装工程、设备工器具购臵和其他投资等指标,造成建筑安装工程和设备投资比例失衡,增速失衡;部分项目应有房屋施工面积,却未如实填报房屋施工面积。

3、依法统计意识不强,导致部分数据失真。《统计法》是规范和保障政府及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的统计活动有序进行,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及时性的根本大法,尽管在过去的几年里各级统计部门作了大量的宣传和报道,宣传力度不断加大,但是在社会上产生的影响却相 对有限。社会对于《统计法》的了解或者是对于政府统计的“硬”约束仍知之甚少。尽管《统计法》赋予了统计队伍检查执法的权力,但是,由于受传统思维的影响,执法力度还相对较小,因此,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统计部门的权威性和社会地位。在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过程中,部分单位由于依法统计意识淡薄,出于各种原因拒报或者故意虚报、瞒报投资统计数字,导致投资统计数据失真,造成了社会认可度的下降。

二、强化投资统计基础工作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以及区域经济考核力度的加大,固定资产投资越来越受到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由于形势的发展,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固定资产统计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因此,如何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准确反映区域内固定资产投资的全貌,为政府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确定准确的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

1、加强统计资料管理,规范源头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一是统计部门要建立每一个投资项目统计台帐,台帐记录应包括:项目名称、投资单位、承建单位、法人代码、联系人及联系电话、建设地点、合同开工竣工时间,计划总投资,投资完成额、土地及设备购臵费用、工程形象进度、发改委项目批文等基本情况及有关原始资料复印件;二是统计部门必 须指导各投资建设单位对在统的投资项目建立完整的原始资料台帐,原始资料主要包括:发改委的立项(备案)批文、项目施工许可、环评报告、土建工程施工合同、设备安装合同(设备购臵发票)、土地转让或划拔合同和投资统计月报表等资料原件或复印件。

2、加强培训、指导及审核,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一是统计部门要针对投资项目单位的易变动性,针对薄弱环节拟定培训计划,采取有效方式加强对街道、镇、园和基层投资统计人员的专业知识、统计从业资格和统计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培训,从而全面提升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夯实基层基础,从源头上确保统计数据真实可靠。同时,投资建设单位应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配备投资统计人员,并定时组织统计人员参加业务技能培训,取得统计从业资格;二是统计部门要坚持从源头抓起,从基层表抓起,严格按照投资报表制度,指导企业实事求是的填报报表;对上报的基层报表要严格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工作、及时解决问题,把差错消灭在源头。努力做到报表规范化、数据真实化,切实提高投资统计数据质量。

3、加强统计法制宣传,营造良好投资统计工作氛围。一是结合统计工作实际,在搞好投资统计业务培训的同时,深入开展统计法制宣传,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既要开展面向广大统计调查对象的统计法 制宣传教育活动,又要开展面向统计部门内部和基层企业的宣传教育活动;二是统计部门自身必须增强贯彻执行统计法律法规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努力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切实贯彻“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坚决做到应统尽统,核实瞒报、虚报,查处迟报、拒报,敢于负责,排除干扰,努力营造一个自觉、真实、及时报送统计资料的良好氛围。

4、强化统计内部管理,提升投资统计工作能力。统计部门的专业统计人员要提高思想认识,准确研判形势,加强自身建设,强化内部管理,依法统计,透明统计。一是牢牢把好新增投资项目入库关,不得敷衍,不得姑息;加强对投资项目的统计检查,对项目进行实地核查,发现问题应及时予以纠正,未正式开工而上报的项目,一律停止上报并从项目库中剔除;二是积极与涉及项目的主管部门、主管单位沟通,加强联系,互通信息,强化审核;做好对新增项目的跟踪调查,深入调研,随时掌控项目进展情况;三是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及时提供准确可靠的统计信息,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真正起到了参谋助手的作用,努力在做实投资统计数据中体现新作为。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基础工作之我见 第2篇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要素,是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基础,是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多年来,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和投资数据对各级党委政府了解情况、科学决策、调控经济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投资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压力越来越大,任务越来越重,甚至走进了投资将要超越GDP的死胡同。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报表制度在理论基础、指标框架、调查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不适应。

一、现行投资统计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理论基础过时,指标体系陈旧。经济统计指标的设臵必须以一定的经济理论为基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经济统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要以一定的经济理论、统计理论为指导。我国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是建国初期按照前苏联模式在1952年建立的,是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基本建设统计演变而来的。为了满足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1978 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以来,国家统计局对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完善,但基本上是以满足国家对固定资产投资,特别是项目管理为原则的,所以计划经济的色彩较浓。正是因为投资统计指标体系是在为计划经济服务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此,在现行投资统计报表制度中的指标设臵上,存在指标多且实用性差、微观经济指标设计不够全面、投资效果统计指标不够完善等问题。诸如,新增固定资产、新增生产能力、建设规模、施工规模、房屋施工面积和房屋竣工面积等反映投资成果的统计指标较多,而反映投资效果的统计指标则较少。

2、调查方法单一,无法适应需要。长期以来,投资统计都是采用全面调查、层层汇总的调查方法,由基层项目单位填写纸介质统计报表,报送县级统计机构,逐级审核汇总上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计划经济体制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固定资产投资统计中原有的寻找投资项目的方法已越来越不适用。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来源多样化,统计对象难以掌握,基层统计单位不固定,影响到投资统计工作的开展和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因此,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存在着一定的遗漏的现象。再加上投资统计工作越来越繁重,基层统计力理相对薄弱,单一的全面调查方法已经难以适应形势发展和宏观调控的需要。

3、数据评估繁多,计算方法滞后。近几年,由于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把固定资产投资指标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导致该指标被人为干扰,部分地方出现投资额虚报等统计违法现象。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中,评估一个地区的投资总量和增速不是以该地区的上报数为准,而是以核心指标、内部评估指标和外部评估指标三类指标为依据,采取平衡法、差异波动法、相关关系法进行测算和综合评估认定。投资统计的核心指标是投资额的计算,现行制度规定投资额是以形象进度作为计算依据,而形象进度是实物工作量乘以预算单价形成的,实物工作量是由各个分部分项工程组成的,计算手续十分繁琐。这在严格的计划下达、计划考核时期是没有问题的。现阶段,在大型的国家项目或管理科学、规范的投资项目中也没有问题。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经占主体的非国有项目,特别是私营、个体项目就不适用这种方法了。同时,由于上报数据时间紧,形象进度往往只好估算,不同程度地成为地方政府干预投资统计数据的手段。

二、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1、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必要性。一是投资统计制度方法的滞后性提出了自身改革发展的要求。现行投资统计制度已经实行了60多年,社会经济形势有了巨大发展和变化,市场经济的复杂性使得单一的全面调查难以适应,这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做法矛盾日渐显现,特别是调查方法单一,报表内容指标多且实用性差,数据的采集手段看似合理,但实际上按形象进度统计,不仅采集方法复杂、笨重,而且专业性、技术性要求太高,对统计人员来说实际可操作性不强。二是投资统计是从计划经济延续下来的一个制度,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现有投资统计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变化的要求,再不改,恐难以为继。近年来,全国大多数省份投资增速都普遍大于GDP的增速,直接导致投资额占GDP比重过大,有8个省达到近80%,甚至投资额超过GDP总量,严重脱离了正常范围,导致投资数据质量问题,这异常情况的发生也势必直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方向,影响统计数据以及政府的公信力。为了更加真实准确地反映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更好地服务于党的十八大特别是三中全会以来中央确定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更加扎实的信息支撑,必须对现行固定资产投资制度方法进行改革和完善。

2、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重要性。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是以全面反映科学发展观的进程为目标,以满足国民经济核算为方向,以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以基本国情为基础,以国际惯例为指导,更加简洁、友好、可核查,从而不断满足宏观管理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需要。实施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方法制度改革,搞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数据,是一次投资统计制度方法的革命,这对于科学判断经济走势,制定宏观调控政策,提高国家宏观调控水平推动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进行中的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

1、一套表制度为投资统计改革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一套表制度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转变统计生产方式,实现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是统计工作改革创新的具体实践,是统计工作公开透明的前提条件,是四大工程建设的核心,其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核心体现在有力促进了统计工作的规范统一。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要改革,自然也要在一套表模式下进行。

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活动所进行的统计,各行各业都是它可能的统计对象。或者说,所有发生了固定资产投资活动的企业、单位或个人都是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的对象。目前,企业一套表制度是已在“四上”企业和房地产开发经营企业中实施;相信随着一套表改革的深化,统计单位的覆盖面将会不断扩大,不但在企业中实施,不久的将来还将逐步扩展到行政事业单位和一定规模的个体经营业主。这无疑给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提供了坚实的平台。

2、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思路。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主要是从现行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对象、统计起点、统计频率、数据采集方式、组织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规范和完善。其基本思路集中体现为“六大转变”:一是将固定资产投资统计纳入企业一套表范围,调查对象由投资项目转变为法人单位;二是将固定资产投资额计算方法由形象进度法转变为财务支出法;三是将投资统计的组织模式由投资统计专业部署上升为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四是将数据采集方式由投资项目层层汇总转变为调查单位联网直报;五是将投资统计快报的频率由月度转变为季度;六是由现行的“固定资产投资”概念转变为“非金融资产投资”概念。

3、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试点。按照马建堂局长提出的“简洁、友好、可核查”原则,为探索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的有效途径,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底,已在山西晋城、江苏无锡、贵州黔东南和陕西西安4个地区开展了首次投资统计制度方法改革试点;为进一步巩固2013年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取得的经验和成果,2014年国家统计局将试点范围由市级扩大到省级,5月开始,联网直报、小微企业、部门和新建企业的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在天津、江西、重庆九个地区进行。投资统计改革试点是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改进完善的过程,它是对新的投资统计制度方法进行的全流程检验,是全面正式实施新制度前的一次实战演练。

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之我见 第3篇

一、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企业固定资产是企业经营商品的重要保障, 为了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应该重视对固定资产的管理, 建立健全的企业资产管理制度, 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从企业的生产角度看, 有利于增加生产的规模和效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人们对企业的管理有了新的认识, 同时也有必要开始逐步形成一套全面的, 系统的管理体系, 企业管理人员有必要多学习企业的管理经验, 从日常的工作中摸索出规律, 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二、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在企业当中, 常常存在一些现象, 企业只是一味的重视固定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 却忽视了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对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意识淡薄, 就会使企业走向一个狭小的不利于企业发展的空间,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的管理方法不正确, 也会使企业陷入一种混乱的状态, 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的规范化, 对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在企业中, 首先要从最基础抓起, 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知名度, 进而提高企业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的深入研究和深化。

2、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不完善, 导致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流程不明确, 企业员工的职能划分不清楚,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师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 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多, 其面很广泛。在我国的一些企业中, 企业固定资产的管理体制欠缺, 没有明文规定, 只是做表面的工作, 严重影响企业的总体环境和氛围。因此, 在企业的内部, 要建立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使企业能够逐步完善。

3、记录企业固定资产账的信息不真实

企业内部固定资产账是由企业内部的会计来负责整理和统计的, 然而, 一些企业的固定资产账的信息却不真实, 有的与实物对不上账, 固定资产账不能清楚的显示企业固定资产的数量, 有的单位在固定资产的账上所体现出来的面值与实质上的固定资产相差非常远, 有的单位对固定资产没有进行仔细的验收。

4、没有采取相应的手段, 对企业固定资产进行监控

企业中的财务部门对企业固定资金情况掌握不清楚, 每当企业领导要求企业的财务部门做账的时候, 就会出现一些问题, 例如:财务部门对固定资产的安排太过于简单和随意, 没有从节约资源的角度考虑固定资产的预算, 有的还出现了重复购置的现象。

5、没有优化企业固定资产配置

在企业的各个部门之间, 由于企业与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较少, 各个部门都相对比较独立, 这样就造成了企业资源的过度浪费, 对企业固定资产, 不能做到优化配置。

6、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划分不清楚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如果划分不清楚, 就会很难控制企业的生产成本,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对固定资产管理与控制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没有纳入到考核的内容当中, 这样就会出现一些弊端, 导致企业内部的管理力度不够。

三、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

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企业固定资产管理者的思想观念, 使固定资产逐步

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同时还要抓住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企业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很具体好零散的, 要求管理者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这也要求企业各个部门之间协调工作, 共同进步。

2、加强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进行培训

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自身素质如何, 对企业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为了加快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适应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满足人们的需求, 对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人员应该进行培训, 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网络会计电算化核算技术, 通过学习计算机网络, 是企业的而财务能够集中稳步发展, 在财务人员做账的时候, 会带来很多方便。

3、将企业固定资产的编号进行逐步统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 每个固定资产都需要有一个固定的编号, 当购进一项固定资产的时候, 及要根据固定资产所具有的编号来实行这个动态的过程。

四、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能够带动企业的发展, 有利于企业的公平竞争。

2、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是科学合理规范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3、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 能够保障企业的正常发展和生产经营。

五、总结

固定资产是完善企业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只有企业固定资产具备规范化, 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强化企业固定资产管理不单单是为了企业的生产, 同时, 也是为了企业能够紧跟随社会发展的步伐。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S].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8

[2]赵仁龙.改进企业固定资产管理的会计思考[J].财会月刊, 2011 (3)

强化医院资产管理之我见 第4篇

【關键词】医院;资产管理; 强化

一、引言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也获得了极大发展。作为反映医院规模大小、医疗水平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指标,资产管理在医院发展中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有效的资产管理,既能实现医院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又能使医院能够凭借最低的投资消耗获得最大化的收益,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医院的资产管理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通过对我国医院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回顾和分析,对新时期如何加强医院资产管理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具体解决措施。

二、医院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资产管理意识缺乏,职责亟需规范

客观的管理意识和专业的管理知识,是医院资产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两大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医院的资产管理在上述两方面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弊端。一方面,管理人员的医院资产管理意识缺乏,对资产管理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充分。这样从观念上就不能很好地认识资产管理,也就不可能实现有效的资产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医院的部分科室没有及时关注资产的流向,也没有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对资产管理工作的分工也很混乱。例如:对于科室椅子分配这种细节化的小资产问题,往往会被资产管理人员忽视,从而导致医院资产管理的细节化工作不完善,阻碍了医院资产管理实现精细化的进程。

2.医疗设备盲目投资,资产清理和报废程序不规范

一方面,由于各医院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部分医院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市场竞争力,盲目扩大医院规模,或者过分追求医疗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这样一来不但不能有效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反而忽视了不同医疗设备之间的重复性和实用性,造成了不必要的资产浪费或闲置。另一方面,医院内部在进行一些资产投资时,也没有科学地进行可行性分析,使得新购置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不足或闲置。此外,很多资产管理人员也没有严格按照程序对资产进行报废、处置或调拨,造成了资产管理工作很大的随意性。例如:有些医疗设备核销手续不规范,闲置资产处理不及时,资产处理所获取的残值收入及变价也由资产处置部门直接提留,并没有及时对其进行再次配置和更新。

3.医院资产管理监督机制的效率有待提高,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目前,我国医院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还比较缺乏,直接导致了管理监督机制的设置不规范。再加上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也不够健全和完善,管理人员很难进行规范的资产管理工作。具体体现在:第一,定期对医院的资产进行清查时,没有严格的、规范的资产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做保证。第二,对各科室的资产领用情况没有建立具体的使用、维修及报废明细账和资产明细台账。第三,在较长的时间内没有定期对医院的资产进行盘点,导致资产的底数不清、账实不符等状况严重。

4.医院资产管理的内部审计不到位,无法发挥有效的监管作用

医院的内部审计是保障会计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合理有序进行的重要环节。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的会计管理水平较低,内部审计工作也流于形式,导致内审计无法对资产的管理工作发挥有效的监管。具体体现在两方面问题。其一,内部审计不到位,导致医院的采购工作不够科学,增加了医院固定资产采购的盲目性。其二,内部审计不到位,导致审计监督的质量不高,使得医院资产管理深层次地工作无法及时跟进。最终导致医院资产使用、保管和维护等多方面问题严重,极大地降低了医院的管理效益。

三、强化医院资产管理的措施

1.增强医院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度

有效的资产管理是医院各项工作得以顺利执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医院领导首先应该有意识地增强对资产管理及相应工作人员管理意识的培养。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资产管理工作对医院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得管理和工作人员在实际的资产管理工作中能够更好地配合,促进资产管理工作全面地开展和实施。此外,还应该及时关注资产的流向,建立健全医院资产管理责任制度,确保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合理化。以每位资产管理人员不同的意愿及潜能为基础,明确资产管理工作的具体分工和每个人的管理职责,从而使医院的资产管理能够达到各司其职、各谋其位的良性工作状态。特别是对于一些细节化的资产管理工作,更要认真对待绝不马虎轻视。从而真正实现医院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和细节化,有效实现精细化的医院资产管理。

2.科学地进行医疗设备投资,严格规范资产清理和报废程序

首先,应该对医疗设备进行科学的投资,充分考虑设备之间的重复性和实用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资产浪费或闲置。其次,在医院设备的购置及应用中,科学地进行可行性分析,并充分考虑其合理性与经济性,提升新购置医疗设备的使用效率。再者,严格按照程序对医院的资产进行报废、处置或调拨,避免资产管理工作的随意性。对于资产处理所获取的残值收入或者变价,应及时按规定程序处理。除此之外,还应该及时、定期做好医院资产的对账和清查工作。使用专业的资产核算软件对财务和库房两方面的资产进行科学的统计和收录。医院的财务部门还应该设置专门的资产会计,每月定期对医院资产的变动,物资的汇总等进行明细核对,最大程度地避免后期资产账目中错误问题的出现。

3.建立医院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

首先,应该以医院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为依据,以医院的经营和发展情况为依托,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使资产在医院经营和发展中的使用效益最大化地得以发挥。从而实现医院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达到物尽其用的良好效果。例如,对固定资产使用率计算指标的使用。其次,建立健全医院资产管理制度,为资产管理人员在定期对医院的资产进行清查时提供规范的制度标准,让他们在工作中能够有制度可依。再者,及时根据医院内部各科室对资产的领用情况,建立具体的使用、维修及报废明细账,以方便对医院资产的定期请查和盘点,有效避免资产底数不清、账实不符等状况的发生。

4.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促进完整化资产管理制度的形成

为了使医院获得最大化的管理效益,应该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定期对医院内部的收支及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严格审计和核查。首先,要将内部审计的关口向前移动,在固定资产采购前就开始内部审计工作,使得内部审计工作贯穿于医院资产管理的全过程,而不仅仅局限于将其作为医院资产管理的兜底制度。从而真正形成“事前预算监督、事中资产管理监督和事后纠察”的完整化资产管理制度,将对资产管理的高度重视和对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高落到实处。其次,应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资产管理的监督力度。重点解决资产浪费、账物不符、账外资产和资产流失等问题。最后,应该及时响应医院发展战略,加强对医院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时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增强医院在市场竞争大环境中的核心竞争力,为医院的不断发展和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结论

医院的资产管理是否有效,是反映医院规模大小、医疗水平高低和管理水平强弱的重要指标。强化医院资产管理,不仅可以实现医院资产的合理优化配置,提高资产管理水平,保证医院资产的完整与安全;还可以使医院能够凭借最低的投资消耗获得最大化的收益,对医院的长远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效应。增强医院资产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管理责任制度;科学地进行医疗设备投资,严格规范资产清理和报废程序;建立医院资产考核指标体系,不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医院内部审计,促进完整化资产管理制度的形成等等,都是有效加强医院资产管理的措施和策略。

参考文献:

[1]杨波.完善医院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2(3).

[2]裴风荣.新会计制度下医院强化固定资产管理的几点体会[J].中国经贸,2013(4).

上一篇:贵州省情论文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