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双雕成语故事教案

2024-07-24

一箭双雕成语故事教案(精选4篇)

一箭双雕成语故事教案 第1篇

【拼音】: yī jiàn shuāng diāo

【解释】: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出处】: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举例造句】: 因为凤珠也是十六岁的人了,胡统领早存了个得陇望蜀的`心思,想慢慢施展他一箭双雕的手段。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

【近义词】: 一石两鸟、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反义词】: 事倍功半

【歇后语】: 一块石头打两只斑鸠

【灯谜】: 最厉害的箭法

【成语故事】:

南北朝时,北周有个叫长孙晟的武将,善于射箭,又智谋超人。他曾被派遣护送公主到西北突厥族去成婚。突厥族国王摄图很器重他,把他留了下来,常让他随自己一起去打猎。一次,摄图看见两只大雕在空中争夺一块肉,便交给长孙晟两支箭,请他将雕射下来。长孙晟跨马前奔,拉开弓,只听嗖的一声,一箭竟穿过两只大雕的胸脯。雕顿时双双落下。这个成语原指射箭技术高超。现指一举两得。

一箭双雕成语故事教案 第2篇

一#箭双雕故事读书心得4

今天上午,我copy读了《一箭双雕》这个成语故事,她讲述的是南北朝时,有个叫长孙晟的人,他射箭的本领无人能比。当时,为了和平,中原和突厥两国决定通婚。于是,中原派长孙晟、宇文神二人护送公主入突厥。突厥国王摄图非常欣赏长孙晟,就要求他在突厥住一年,他俩一见如故,经常在一起打猎、游玩。有一次,他们看到两只雕在争吃一块肉,于是,长孙晟开弓拿箭将两只雕同时射了下来,摄图赞叹不已。

后讲故事一箭双雕 第3篇

近几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我对叶教授的这句话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我在教学设计上更注重给学生设计开放性教学素材,以求学生不同思维的碰撞,构建更加富有生命力和激情的生成性课堂。

在北师大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6章第4节《速度的变化》一课中,基于以上理念和认识,我在教材原有学习素材(汽车的速度的变化)的基础上,设计加入了“龟兔赛跑”这一学生熟悉的教学素材。

在第一个教学班,我采用“先讲故事,再画图象”的设计。因为每个学生都对这一故事熟知能详,所以在上课时造成了课堂时间浪费的现象。结果“讲故事”只不过成了活跃课堂气氛的小片段,对文本知识点的建构没有多少实际意义。

因此在第二个教学班,我进行了调整,采用“先画图象,后讲故事”的设计。结果不但节省了课堂时间,而且还一箭双雕,既渗透了“速度的变化”的学习,还收获了“路程的变化”的学习。

当时,我把教材中提供的例题作为自学材料,让学生通过自学、小组讨论或请教老师等手段,初步接受“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这一知识。然后当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思维达到最近发展区时,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在黑板上画出“龟兔赛跑”中,兔子、乌龟的速度随比赛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图像。然后指着自己画的图像讲出“龟兔赛跑”的故事。在讲故事时,很多学生边讲故事边主动修改着自己的图像,故事讲完,图像也修改完毕,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在进行这一教学过程时,有不少学生出现了“路程变化”与“速度变化”的混淆,且产生了激烈的争论。从而有学生提出可否像“速度的变化”一样,也用图像来刻画“路程的变化”?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再尝试刻画“路程的变化”的图像。结果学生更加活跃,求知欲强烈,“路程的变化”问题也迎刃而解。下课后,仍有不少学生驻足在黑板前久久不愿离去,留恋着自己的“作品”。

对于两种不同设计方式所产生的教学效果的反思,使我有了以下几点思考。

第一,“先讲后画”教学设计是希望用故事帮助学生引入并建构抽象的函数知识框架,其中蕴含了生活走进数学的道理,即数学的生活化。

反之,“先画后讲”又是生活的数学化。除了少数数学天才,一般人不太可能通过日常生活经验来主动生成新的数学知识。所以,“先画后讲”首先把“故事”定位成函数的应用知识,让学生下意识地用数学来解释故事(生活)。这是基于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最终也是利用故事帮助学生理解并解释了抽象的函数知识。

虽然目标一致,但两种设计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却是大相径庭。

第二,到底何时适用“数学生活化”,何时适用“生活数学化”?

我认为并无公式可遵循。从多年的教学实践来-看,当题目素材离生活距离太远,而与之相对应的方程或算式脱离学生原有经验或不符合其年龄特点时,应让数学回归生活。

记得邱学华老师多年前指导一位年轻数学教师的趣例:一位教三年级数学的王老师谈到学生笨得像石头一样,简单的一步应用题都不会做。邱老师让王老师把他认为最笨的“石头”请来,给了这个小朋友两角钱。让他帮邱老师去买两个练习本和两支铅笔,小朋友高兴而去,一会儿就把本子、笔和找回的4分钱放在邱老师手里。邱老师故意说:“怎么找我4分钱?应找5分钱,你算错了吧?”小朋友着急了,连忙争辩说:“练习本5分钱一个,两个一毛钱;铅笔3分钱一支,两支6分钱。一共用去1毛6分钱。你给我两毛,不是找回4分钱吗?”

邱老师忙向小朋友道歉,小朋友高兴离去。王老师一算,才惊讶地发现,这块“笨石头”刚才做的是一道四步应用题:20-(5×2+3×2)。

深深钦佩之余,不禁让人去认真分析,为什么“笨石头”能做出实际生活中的四步应用题,而不会做课本上的一步应用题,我觉得原因就在于课本上的题目是书面语言,小学生难以理解题意。也就是题目素材脱离了学生原有经验,距离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较远,完全游离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之外。

多年前,我曾有幸观摩学习了北京特级教师刘可钦的一节小学数学课。在“圆的周长”一课中通过两种设计中的学具准备的细节,真正体现了生活化数学的作用价值。

第一种:教师为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用硬纸剪的圆和相关的学习材料,学生分成小组,按教师所提的要求先测量出每个圆的周长和直径,再通过计算,寻找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进而得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第二种:教师也为学生提供大小不同的圆和相关的材料,所不同的是这些圆有的是用硬纸做的,有的是用软布做的,有的直接画在一张纸上而没有剪下来。同样是让学生分小组探索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不难发现,教师提供的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素材。

粗看起来,这两种方式并无太大差异,都注意了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但细细分析,两者为学生提供的探索空间却有着明显的差别。

第一种设计,虽然也为学生的主动探索提供了一些机会,力求在生活中运用数学,但依然将关注点放在了计算公式的导出和运用上,剥离了数学学科与生活的联系。因为,无论学生测量多少个圆的周长,由于每个圆都是硬纸剪裁,只是大小不同而已,得出周长的方法无非是滚动法或绕绳测量法两种方式,在这样的情景中,学生只能进行同一层次的思考,欠缺对问题的探究。题目素材脱离学生原有经验,生活型的应用数学只是一个空壳而已。

第二种设计不过是学具细节的稍微改变。但它更关注学生主动探索与创造的可能,数学的生活化作用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当学生面对硬纸做的圆时,自然可用滚动或绕绳的方法测出。面对软布做的圆这一生活中常见问题,学生探索与创造的欲望得以充分诱发,生活问题自然化身数学中图形变化规律的探索。面对纸上的圆不易直接测量这一事实,学生又自然转入探索周长与直径的研究,整个活动充满着挑战,充满着灵动生活气息的数学的研究与学习。

有效的数学学习必须建立在学生主观愿望和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不管是生活数学化还是数学生活化,都注重了学生对知识产生过程的体验,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剖析课堂,从而形成了有生命力的生成性课堂,是对曾经重教轻学的传统理念,和硬生生剥离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的传统课堂的又一次深重地叩问。这种“学习即生活”的理念将一直引领着教师快乐地教,学生快乐地学。

在教学中,我们反思着,快乐着!

一箭双雕成语解析及典故 第4篇

原指射箭技术高超,一箭射中两只雕。后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北史·长孙晟传》:“尝有二雕飞而争肉,因以箭两只与晟,请射取之。晟驰往,遇雕相攫,遂一发双贯焉。”

二、一箭双雕成语典故

北周有一个智勇双全的人叫长孙晟。据说,他刚生下来的时候,身体非常的瘦弱,很多的人见了之后,都认为他活不到成年。长孙晟的母亲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自己的儿子长大后一定会有很大的出息。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身体能够强壮起来,长孙晟的母亲在他3岁的时候,就经常让他到山上去砍柴。一个三岁的小孩到山上砍柴,引起了很多乡亲的置疑。可是,长孙晟的母亲一直坚持每天让长孙晟去上山。这就样,等长孙晟8岁的时候,他已经比同龄的男孩强壮了,而且他有一股使不完的力量。一个8岁的小孩能搬起一个大人不能搬起的石头,这让很多人惊讶不已。不仅如此,长孙晟特别精通射箭。每次上山打柴,都会打一些野鸟回去。在他18岁那年,长孙晟终于练就了百发百中的射箭技艺,无人敢与他相比。

长孙晟的母亲不仅想办法增强他的体质,而且从小就让他看兵书,希望他长大后能成为一个能征善战的大将军。长孙晟很争气,没有让自己的母亲失望,在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后,终于成为了北周的一名将军。

北周宣帝在位时,西北有一个少数民族——突厥。有一天,突厥的可汗摄图到北周求婚,希望能把王室的一个女子嫁给他,以维持两国的友好往来。周宣帝为了保持和突厥的良好关系,决定把赵王宇文招的女儿许配给他。当突厥的人来北周聘娶时,带来了他们很多骁勇的士兵,以此炫耀他们的能量。当时,北周也派出很多勇士和突厥的勇士比武,双方各有胜负。当时,长孙晟也在场,他一个人在顷刻之间打倒了突厥三名勇士,这让突厥的可汗很钦佩他。在比试箭术时,长孙晟的箭艺也让在场的突厥人惊叹不已。

不久,北周要派人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去。在考虑人选的时候,周宣帝一下子就想到了长孙晟,对他说:长孙卿家,你武艺高超,就由你护送公主前往突厥吧,由你担任护将,我也放心啊就这样,长孙晟护送着公主到突厥去了。他们一路上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到了突厥。

可汗摄图本来就很敬重长孙晟,一见到他到来,非常的高兴。于是大摆酒宴,宴请长孙晟。酒过三巡,按照当地的习惯要比武助兴。可汗摄图说:听说长孙兄武艺高超,尤其以箭术闻名于世,今天到我们突厥来,就露一手吧。

于是,突厥王命人拿来一张硬弓,要长孙晟射百步以外的铜线。只见长孙晟拉弓射箭,硬弓被拉成弯月,一枝利箭“嗖”地一声射进了铜钱的小方孔,引得了大家的齐声喝彩。可汗摄图看到如此精确的箭艺,也非常得佩服长孙晟,一连敬了他三大碗酒。

酒后,可汗摄图请求长孙晟在突厥常住一段时间,长孙晟盛情难却,就答应了。在突厥的一年中,可汗摄图经常让长孙晟陪着自己一块儿去打猎。久而久之,长孙晟的高超箭术就在突厥远近闻名了。

有一次,他俩正在打猎,摄图猛抬起头,看见天空中有两只大雕在争夺一块肉。他忙送给长孙晟两枝箭说:“能把这两只射下来吗?”

长孙晟说:我试试看。于是,他接过两枝箭,策马驰去。这时,两只大雕正厮打得难舍难分。长孙晟搭上箭,拉开弓,对准两只雕“嗖”地射出一箭,两只大雕便串在一起掉落下了。在场的人顿时欢呼起来,连连称赞道:“将军一箭双雕,真不愧是神箭手啊!”沙钵略可汗也很高兴,命诸子弟贵人都与长孙晟亲近,学习其射箭的本事。

三、一箭双雕成语造句

1.他的话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

2.他一箭双雕的本领在草原人家中非常出名。

3.读英文文章,你就能一箭双雕,你可以提高你的英文能力和了解外国文化。

4.妈妈:这太好了。他还真是一箭双雕啊。

5.运气好时我们可以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6.他这样做真是一箭双雕。

7.我每天在家坚持画画,既动脑又动手,真是一箭双雕。

8.这两个有意义的又能够一箭双雕的目标,在历史上已有先例。

9.在它看来,“真正的”社会主义能起一箭双雕的作用。

10.也不要被空中的假牙击中,也会死掉,尽可能的一箭双雕,就是又射中草药又射中气球,否则非常危险。

11.这种一箭双雕的政治打击,对近代中国的政制建设产生了“破旧”却没能真正“立新”的复杂的历史影响。

12.“一箭双雕”比喻做一件事达到两个目的。

13.不过,斯科曼也许已经用Niche一箭双雕地找到了这两个问题的答案。

14.这一过程的本意是一箭双雕:既减少排放,又把资金与技术转移给穷国,但这从来就不太可能奏效。

15.历史老师说立出提纲可以一箭双雕,既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课文,又为我们复习应试提供材料。

16.就在天上,我欲以一箭双雕之功将牛郎织女星射下来送给你作为情人节礼物。

17.一箭双雕:跳舞是件一箭双雕的事情,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学习的舞蹈技术。

18.恩,今天晚上我计划来个一箭双雕。

19.这个晋升程序的目的可以说是一箭双雕。

上一篇:理综教研组活动记录下一篇:医院审计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