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2024-09-22

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精选14篇)

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1篇

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记五(1)班的一次晨会课

为了培养学生的倾听兴趣,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我们班上了一次特殊的晨会课。我走进教室,无声地站了几秒钟,然后在学生诧异的目光中,打开所有的门窗,再给每个学生发了一张白纸,又叫学生闭上眼睛,让他们倾听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声音。这时教室里一片安静,我轻轻地提醒学生:你可以倾听来自教室里的、校园里的声音,也可以倾听来自校园后面村子里的、远处马路上的声音,更可以倾听来自天空的、甚至是自己心里的声音。

几分钟后,我让学生睁开眼,说出自己刚才都听到了哪些声音,并把听到的声音用象声词的形式写在白纸上。时间定为2分钟,我看着教室后墙上的时钟,帮学生计算时间。这是为了培养他们遵守时间的习惯,制造在一定时间内努力写出更多声音的气氛。

两分钟一到,我一叫“停笔”,学生就放下笔坐正身体,我先后叫了几个学生到讲台前发言,把他们记在纸上的声音说出来。嗬!还真不少!教室里饮水机煮开水时的“嗡嗡”声,同桌小伙伴发出轻微的呼吸声,老师在教室里走动时皮鞋的“笃笃”声,窗外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校园后村子里公鸡的“喔喔”打鸣声,母鸡的“咯咯”声,墙外林子里“叽叽喳喳”的鸟鸣声,远处马路上汽车喇叭的“嘀嘀”声,摩托车的“突突”声„„

所有的学生都处在兴奋之中,我鼓励全体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各种声音的大小、高低、断续及其变化情况、音色等。并思考哪些是来自生命体的声音,哪些是来自机器的声音。学生讨论的气氛极为热烈,每一张小脸都洋溢着欢乐。接着,我让学生把这些声音分为大自然的声音、机器发出的声音和人发出的声音,把它们分到三个圆圈里,学生兴致勃勃地在纸上画着圆圈,再在圆圈里填着。

最后,我布置学生课后在不同地点做这一活动,希望通过这一活动来培养学生倾听声音的习惯。

在这次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大部分的孩子很有兴趣参与这样的活动。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希望自己可以带着学生一起坚持,能够建立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按以往的经验,我们判断孩子注意力是否集中,是否认真倾听,很多时候,是根据孩子的表情、神态和动作来判断。所以,教者必须努力对倾听的内容进行合理组织和准备,让学生产生倾听的兴趣和欲望,并适时对学生进行倾听的知识的指导,这样逐步提高孩子的倾听能力。

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2篇

奇异莫测的大自然中,各种各样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美妙绝伦的自然交响曲。在这雄浑壮观的交响曲中,有一种声音是我的最爱,他时如悠扬婉转笛声,时如惊涛骇浪,这便是雨。

小时候的我是不喜欢雨的,因为雨让我联系到了泪,雨似乎会影响人的心情,每逢下雨,那沉闷的天气,阴霾的天空,泥泞的土地,令人格外烦躁,每当下雨,我便躲在家中睡觉,以躲避那讨厌的天气。现在想想,那是真是好笑。

长大了,我爱上了雨,雨声在听觉上总是一种美感,疏于打梧桐也好,骤雨打荷叶也罢,韵律都清脆可听。但我最喜还是夏日的.雨。

起初,雨不大,叮叮咚咚,好像无数珍珠落到玉盘上。尤其是敲在屋瓦上的古老的音乐,似乎柔和而又铿锵,似乎远远又逼近。重重轻轻,密密细细,点点滴滴,仿佛俞伯牙《高山流水》中的沉吟。似水柔情,雨仿佛在诉说着婉转的心声。

雨越下越大,大得砸在梧桐叶上啪啪作响,房檐上飞流下来的水嘈嘈切切,清脆悦耳,真可谓“大珠小珠落玉盘”,使人心旷神怡,偶尔来阵风,树枝便扭着身躯,叶子呼呼的响,挤出了千万点水珠,飞落而下,与檐下的滴水一唱一和,创作一曲大自然的交响曲。

下着下着,雨渐渐小了,雨渐渐恢复了原来的样子,豪迈激越仿佛一去不复返,雨又回到淅淅沥沥的样子。

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3篇

师:同学们,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妙,它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等待着我们用心灵去倾听、去感受。 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好期待呀!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次“倾听大自然的声音”专题征文品评赏析活动,让我们投入到大自然的怀抱,尽情领略那美丽的风景和勃勃生机,聆听自然的物语吧!我们来比一比、看一看,谁把大自然的声音描写得更美?谁能成为我们的小作家?好吗?

生:好!

学会倾听“花开的声音” 第4篇

叶澜教授说过:“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们的每一个问题,每一句话语,善于捕捉每一个孩子身上的思维火花。”作为一位教师,课堂上只有善于倾听学生,适时调节自己教学,才能正确地判断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够对症下药,教学效果才能够真正地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完成教学任务,就迫不及待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是自以为是地接过学生的发言,没把学生的意思听懂、听全,就草草地做出回应,斩断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匆匆地进行下一个教学程序。

我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五》时就有过这样的经历:《识字五》的教学内容是猜三则字谜,谜底是“众、秋、青”。教学时,当我出示第一则谜语“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团结起来力量大,人多谁也不离群。”时,同学们看了后,异口同声地喊:“是众。”我心里一阵兴奋,现在的孩子就是聪明。“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我问,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一个人,两个人,我猜出就是众。”“一个人,两个人,一个在前两个跟。一个人在上面,两个人在下面,就是众。”还没等学生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提示到:“‘团结起来力量大’就是人很多,力量很大,团结起来力量大就说出了众的意思,对不对?”学生说:“对。”我又说:“众是三个人,人多谁也不离群,一个人离开了,就是从了,对不对?”学生们大声说“对,对!”听着学生整齐地回答,我心里不觉咯噔一下,学生没有经历思维的过程,我却说了那么多,学生真的懂了吗?是不是我太急于求成了?我应该相信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有机会多思考,有机会把自己想表达的意思表达出来。学生自己想出来,自己说出来的内心体验一定是完全不一样的。

于是,我在教学下面两则谜语时就改变了教学策略,首先是让学生自己读谜语,想是什么字;然后让同桌交流,说说为什么猜出是那个字;最后再在全班汇报、交流学习成果。第三则谜语:“言来互相尊重,心至令人感动,日出万里无云,水到纯净透明”,没想到学生是这样猜的“我用的是排除法,书上前两则谜语“众、秋”都猜出来了,我想剩下一个一定是‘青’”。其实,这并不是从谜面上去思考,但我还是肯定了这种方法:“排除法是一种好的方法,可以采用”。学生出现这样的思维一定有他的思维过程,如果教师轻描淡写地一味否定学生的想法,学生根本无法扭转自己的思维,应该在学生出现简单思维的时候细细倾听,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这样教师才能进行适当的点拨。接下来的几秒钟,教室冷场了。我让学生再仔细地读一读谜语,正想接着去提示,一个学生举手了:“老师,‘日出万里无云’,日和青拼在一起是晴,万里无云不就是晴天吗?”真是天才,我带头为他的发言鼓掌,一石激起千层浪,又一个学生举手了:“‘水到纯净透明’,氵和青拼在一起是清,清水就是透明的,这个字就是‘青’。”这次,我没急着插话,只是耐心聆听,果然又一个学生站起来了:“‘心至令人感动’,心跟青拼在一起,我不认识,但我突然想到忄也是心呀,忄和青相拼不就是情吗?”还没等我作出评价,更多的学生举手了,他们得到同学的启发,悟到了“言可以写成讠,‘言来互相尊重’,就是讠+青=请。”探究到这里,我已经感到非常满足,学生已经学会猜谜语了,我正想总结,发现还有一个学生高高地举着手。我提醒自己,要学会聆听,于是就让那位学生站起来发言,只见他非常兴奋,我发现了一则谜语和这则谜语是一样的“有人不是你我,有马能跑天下,有水能养鱼虾,有土能种庄稼”。学生兴致高涨,凝神静听之后,是热烈地讨论,马上有几个同学举手,大都猜出了是“也”。在孩子们满脸的成功、喜悦中,下课铃响了。显然,教学大大超过了我预想的效果。我们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了教学相长。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5篇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 河北武邑中学 徐晨琛

急雨,旋风,惊雷。

夜半我独坐窗前,浓稠的夜色笼罩着孤独的我。叹衷肠无处可诉,窗外仿佛奏响一曲原始的打击乐,雨水滴落空阶,敲击着我心灵的堤坝。

几日来的愁苦在这乐音中凝成了晶莹的眼泪,和着这打击乐无情地划过我的脸颊。推开窗,旋风放慢了脚步,从我耳旁掠过,仿佛在向我低声诉说:“你应该学学我们的潇洒。”我若有所思,但是头上还是有那团挥之不去的阴云。

正当我迷惘之际,窗外的打击乐这时却瞬间变奏。闪电在向它的同伴炫耀了自己的夺目的光芒后,调皮的玩起了捉迷藏。天公似乎对我有所怜惜,它把自己所有的孩子召集到一起,为我这个深陷世俗的人奉献了一场盛况空前的演出。

窗外闪电为灯光,雷鸣为音响,大地为舞台。急雨与旋风正欢快地跳着恰恰舞,天地间升腾起一股欢快的洪流,我被淹没其中。

一支舞罢,它们不忘高歌一曲。“纵使世间有太多的不快,不如让它随风而去;纵使人间有太多悲欢,不如让它化作前进的动力;纵使成长有太多的艰辛;不如让它化作微笑的泪滴。”

我倾听着它们的歌,想着自己的成长,感受着别样的感动。它们是欢快的`精灵,它们从未想过当黎明来临之后,自己的生命也即将终结,它们是这样的乐观,难道我就不能像它们在这世上潇洒走一回吗?

我扪心自问,在我的心给我答复之前,演出闭幕了。但同时不可思议的一幕又出现了。惊雷炸响,敲击着我的耳膜,刺激着我的神经。“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它不甘寂寞的壮言。

我倾听着惊雷豪壮的诉说,在天上,它不甘受冷漠,即使在最后一刻,也要来个迟来的亮相,说几句刺激你的话,这是大自然的声音,带着或欢快或雄壮或美妙的声音。

在倾听大自然的声音后,我不想急于去寻找某些问题的答案了,因为这些问题本来就没有答案,答案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

黎明破晓,耳边依旧回荡着大自然的那些精灵的声音,它们告诉我:忧愁不可避免,用泪水洗过脸后,更要奋然而前行。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6篇

在我们的大自然中,有许多好听的声音。

“叮咚叮咚……”清澈发亮的小溪唱着歌儿汩汩流淌,她伸出手来拍拍身边的花草,不时挠挠身边的小鱼,击起的浪花发出“啪啪”的声音,像是在欢笑。

“沙沙沙……”温和的风儿哼着小曲悠闲的散步,一会儿同天上的小鸟聊聊天,一会儿与地上的大树说说话,说得兴奋时,把满树的叶子吹的“哗哗”直响,飘落的叶子像是在跳欢快的“迪斯科”。

“嘀嗒嘀嗒……”顽皮可爱的小雨说着自我新编的绕口令,跟云儿炫耀完又向小草显摆,说自我是多么聪明能干。不一会儿,他说得更欢了,刚才还细如牛毛,此刻就有铅笔那么粗,“哗啦啦”,雨水冲刷过地面,让鲜花小草痛快地洗了个“解暑澡”。

“咯咯咯……”嗯?那又是谁呀?啊,是一群可爱的孩子发出的爽朗的笑声。他们在花园里编花环,一个孩子却变了个疙瘩,“哈哈哈……”又是一阵快乐的笑声……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7篇

冬日,映在四海公园的荷花池里。

漫步于林荫道上,却是一片诱人的绿。宽大的树枝用它厚实的叶遮住了阳光,构成了一个挺美观的弓形。金色的太阳映在绿叶上,绿叶边顿时泛起淡淡金光,微风一吹,那金光顿时拂动起来,很自然的美。

旁边的小花正含苞初放,阳光愈是温暖,它的脸能泛出阵阵红晕。哪怕强烈,它都用稚嫩的花瓣遮一遮,还露出一点花蕊来,好像是在和太阳打招呼。要是有一点风,它的脖子就会挺的老高,任凭微风抚摸它,好像它正在进行一次尊贵的桑拿。雨天,它便会绽放出花蕊,汲取雨中的营养。灌木丛,一丛花便迎风而绽。

走到九孔桥头,冬日便把我染成了金黄色。一块结实的礁石靠在岸边,享受着冬日阳光的温暖。流水不再急促,缓缓地流动,轻轻拍打着礁石或是滑过枝叶,一种流动的美。几只水鸟静静地停留在上面,它们用快活的蓝眼睛盯着我们,就像罗丹打量他的雕塑品一般。

我看到了几只跳蚤、一队的蚂蚁,它们成群结队地爬满了礁石,不时去碰碰对方的触须,晃动几下腿,轻轻的,对方就会点一点头。我想,它们也在用一种独特的语言在交谈,原先这世间的声音是我们听也听不完的。

学会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叙事,《坐井观天》

教育叙事是以讲故事的方式谈论教学的体验。教师所讲的教育故事又不同于一般经验总结, 它是教师叙述自己如何设计课堂教学, 如何以合理有效的方式解决自己教室里发生的教学问题, 目的是把自己怎样遇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教学过程叙述出来。它的根本目的是通过教师自己的教育故事来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因此, 教师的个人化的教学理论及教学行为将经由这种“反思”发生转化。从实质上讲, 教育叙事是一种行动方式, 是教师对课堂教学产生新的理解并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它让教师自觉地运用教育叙事开启新的思维角度, 架通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 从而焕发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机和活力。

一、教育叙事的特征

(一) 体验性

叙事是人类体验世界的一种方式。叙事总是与体验联系在一起。故事里有真情, 故事里有真理, 故事里有“真我的生命”。新课程正在走进教师的生活, 走进学生的生活, 并在日渐改变着师生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教育叙事不仅要高度关注教师自身的内心体验, 重视教师意义感受, 让教师学会倾听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而且要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来反思和探究自我、表达自己的思想。因为发生在真实情境中的教师生活故事, 不仅包含着教师当下丰富的内心体验, 蕴藏着他们细腻的情感变化, 而且隐含着教师远大的教育理想。所以, 教育叙事必须在经验中穿透经验, 在故事中穿透故事。只有这样, 教育叙事才会唤起感人的影响, 给人留下深刻的记忆, 让人在感受教师灵魂深处颤动的同时, 领略到育人过程中摄人心魄的感人力量, 从而激起强烈的共鸣, 引发他们对教育问题和事件的积极思考, 促进整体教育环境的不断改善和提高。

(二) 启悟性

教育叙事的启悟性与诗歌鉴赏中的启悟性有许多相似之处, 它着眼的是学生主体的经验世界, 着眼的是“悟”, 而“启”又体现了感情背景的广阔性、丰富性。因此, 所谓“启悟”是指对知识内容的领悟和对生命内涵的感悟。启悟的过程是教育者传播智慧的过程, 也是教育者发挥悟性作用的过程。在教育叙事中, 启悟性指的是对叙事的一种整体的直观感觉, 它突出的是感悟, 激发的是学生心灵的飞动及想象。

(三) 创造性

创造性的实质是对现实的超越。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 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 是人的主体性的灵魂。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创造性与人们一般所说的创造性有所不同。对学生来说, 其创造性不限于首创前所未有的新知识、新见解。创造性这个概念不仅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及结果相联系, 而且是指向学生主体的品质特征和属性。创造性首先强调的是学生性格上的品质, 如大胆、勇敢、自主、自信等, 而不是其成就。在教育叙事中,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具有创造性的态度和做一个有创造性的人。

叶圣陶先生“教是为了不教”的教育思想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方面很值得我们借鉴。他说:“教师教任何课 (不限语文) , ‘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 换句话说, ‘教’是为达到用不着‘教’。怎么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 上了路了, 他们能在繁杂的事物之间, 自己探索, 独立实践, 解决问题, 岂不是用不着给‘讲’给‘教’?”教师应敢于突破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的教学框架, 摆脱传统习惯造成的“心理定势”, 永远好奇地实验新的想法, 追求新的印象。

二、三次教学《坐井观天》的教育叙事

(一) 自己独立的教学设计

1. 青蛙坐在哪里?谁飞来了?“井沿”指什么? (教师用语言描绘什么是“井沿”。)

2. 青蛙和小鸟有几次对话?

(1) 第一次对话:①青蛙问小鸟什么问题?②小鸟是怎么回答的?

(2) 第二次对话:①青蛙听了小鸟的话心里怎么想的?又说了什么?“大话”什么意思?你说过“大话”没有?用“大话”造句。②小鸟是怎么说的?“无边无际”是什么意思?你觉得哪些地方是“无边无际”的?

(3) 第三次对话:①青蛙又是怎么说的?他为什么笑了?②最后, 小鸟是怎么说的?为什么笑了?

3. 学了这篇课文,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教后自我反思]

1.整节课在教师和学生一问一答中进行。2.所有问题均由老师提出, 提出的问题, 基本上围绕着课文内容打转转。老师问, 学生就从课文里找答案。表面上热热闹闹, 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并不多。3.整堂课, 学生没完整地读一遍课文。4.对重点词语进行了重点理解。但有些过于纠缠。“井沿”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或插图等指出即可。5.“明白了什么道理”的教学, 没有在课文学习中一步一步作好渗透和铺垫, 孤零零地作为一个环节提出来, 显得有些突兀、生硬、跨度大。

(二) 自我反思后的二度设计

1. 学生提出问题

读了课题, 你有问题要问吗? (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有选择地板书)

2. 读书、讨论解决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读书找答案, 把问题一一解决。

(1) 放课件, 青蛙坐在井里, 一只小鸟飞来坐在井沿上。

(2) 自由读, 青蛙和小鸟因为什么事争起来了?

(3) 合作读, 三人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其间, 学生为争角色, 浪费一些时间)

(4) 扮演角色读。

(5) 边讨论边读:①青蛙笑了, 为什么笑?指导朗读青蛙的话。②小鸟也笑了, 为什么笑?指导朗读小鸟的话。

3、课文拓展

(1) 放课件, (青蛙从井里跳出来, 看到广阔的草地和蓝天。) 让学生说, 青蛙看到了什么?说些什么? (所用时间太长, 孩子越说越远, 离“天空实际很大”的主题也越来越远。)

(2) 小组讨论, 青蛙还会回到井里么? (没有讨论的价值, 学生的认识分歧不大, 基本趋同。一会儿就谈完了。其中一个学生, 举手提问, 青蛙生活在水里, 他到陆地上怎么生活?然后, 一些学生忙给他解答。有一个学生提出, 青蛙是庄稼的好朋友, 要保护青蛙。一些学生谈怎样保护青蛙。讨论甚是热烈。孩子特别有兴趣。在饶有兴趣的讨论中, 下课铃也打响了。)

[教研组意见]

1.努力体现课改精神, 如, 落实多读书、自悟和合作学习的理念及鼓励学生提出问题等。2.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是好的, 带问题读课文, 学生较有兴趣。但质疑不只是对课题的质疑, 这样的提问多少有些流于形式, 主要目的不是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而是为了教学进程服务。而且把语文的学习, 变成了找答案的过程。3.阅读、讨论课文时, 对文中提到的关键字、词还要做进一步强调, 毕竟认字识字积累词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4.课堂上拓展要有度, 如, 跳出井口, 说得太多, 就与“坐井观天”这个“天”到底“是大还是小”的问题离得太远。5.收放要有度:过去备课, 不备学生。现在也不能片面, 认为备学生, 就是让学生上课说话就行了。教师要有效发挥主导作用、适时调控, 不能“信马由缰”, 漫无目的, 偏离课文太远。6.学习了课文, 应让学生在思想认识上受点启发、有点提升。当然, 这些思想上的收获, 应当在教学过程中不着痕迹地渗透, 让学生自己感悟获得, 而不是设计成一个单独的环节生拉硬套地进行。

(三) 同伴互助后的三度设计

1. 重点词语的处理

(1) 放课件、看插图或让学生贴教具模型 (如井、小鸟、青蛙) :让学生从图上指出那是“井沿”。

(2) 读书质疑, 把不明白的词语或有疑惑的地方提出来。先与同学讨论, 把与同学讨论的问题及所得汇报给大家, 并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如, 理解“大话”、“无边无际”等词语。并指导朗读有关语句。怎样才能读出这些词语的意思?

2. 课文朗读的处理

(1) 分角色读课文。 (形成一定小组机制, 值日组长迅速分配角色)

(2) 青蛙笑了, 为什么笑了?怎样读?联系自己的经验谈对“大话”的理解。

(3) 小鸟笑了, 怎样读?为什么这么读?结合生活实际, 理解“无边无际”。

(4) 自己选择学习伙伴, 选择喜欢的角色, 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 (如分角色朗读, 表演读, 演课本剧, 配文画画等) 学习课文。

3. 拓展延伸

(1) 想象, 青蛙跳出井口。看见什么?说些什么?

(2) 续编, 让我们编一段“小鸟和青蛙的第四次对话”

(3) 练习, 你觉得以前井内的青蛙认识错了, 主要原因是什么?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

(4) 交流, 再读课题“坐井观天”, 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生活中有那些属于“坐井观天”的现象。应该怎么做?

4. 作业

(1) 搜集与“坐井观天”意思相近的词语或故事。

(2)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 把这个故事介绍给自己的家。

三、叙事后的思考

《坐井观天》是一则传统的寓言故事, 我独立设计教学, 进行教学, 后来进行自我反思, 结合自己对新课程初步的理解, 二度设计了这一课的教学。又根据教研组内同伴的意见, 三度设计此篇课文的教学, 又有了新的体会、新的认识, 深切感受到, 同一篇课文的教学, 不但在自己教学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 而且随着自我反思的深入, 对课的认识和把握不断发生着变化。这体现了教师对课改精神更深入的理解, 也体现了新课程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

教育叙事是教师自己的教育经验的一种表达, 所体现出来的, 是“这一个”与“那一个”的区别, 是一种独特性。由于语文教育具有丰富人文内涵和很强的实践性, 从语文教学过程看, 教学过程中的因素是丰富而多样的, 参与其中的教师、学生, 都是活生生的生命个体。每个学生都是带着他的全部生活经验步入课堂的, 而不是仅仅带着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而从目前的语文教学实践看, 以教师为中心的分析讲解仍占领着语文课堂。这既阻碍着师生双边情感的交流、思想的碰撞, 又剥夺了学生自主体验与感受的权利。以个性发展和人格完善为目标的教育叙事策略, 把学生视为活生生的生命个体, 并通过一系列有意义的教育故事, 从生命的高度审视课堂教学, 使学生的人格借助语文课堂教学得以陶养, 为学生个性的形成提供人性化教育理念的支持。

语文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平凡的, 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在开展教育叙事时, 许多教师可能感到无话可说, 或没有什么值得叙说的故事。事实上, 如果教师不坚持语文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不落实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目标和要求, 不从学生的需求出发试图改进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行为, 那么教师的“叙说”就可能成为比较困难的事情。就目前来看, 教育叙事作为一种新事物, 还存在着许多的不完善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 教育叙事策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为解读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既极具现实性、富有人文关怀又充满情感魅力的崭新领域。它不仅大大拓展了语文教师真实生命空间的宽广度, 而且为语文课堂教学研究开辟了一条言说自由、意义充盈的独特道路。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1.

[2]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 (上册) [M].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0.

[3]刘良华.论教育“叙事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 2002, (4) .

[4]王枬.关于教师的叙事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 2003, (4) .

学会“倾听”心灵深处的声音 第9篇

关键词:“倾听”;学习;自信

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就是要让学生会学习、会生存,能够正常发展,健康地成长。能否做到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教育工作者,只有走进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学会倾听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帮助他们分析并排除心理障碍,才能让他们正常地发展,健康地成长。

一、建立自信,跟自卑说“再见”

何谓自卑?自卑是指学生对自己的品质做出过低的评价,或对自身的智力和能力怀疑所产生的心理感受。生活中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不合群,情绪低落,对任何事物都无法产生兴趣,更无积极参与的热情。自卑之因在于:(1)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2)教师或家长教育的言语或手段不当,使其心灵受到伤害;(3)同龄人的漠视。

找到了产生“问题”的症结,就得“对症下药”来医治。首先,教师应该全面了解并掌握学生在学校和家里的生活、学习的处境。正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其次,为将家庭方面的不当影响降到最低,要与家长多沟通,争取家长的主动配合。再次,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建立平等友爱的关系。而最为关键的一点就在于教师要能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去抚慰他们、温暖他们,用真情感化他们,令其走出痛苦、自卑,走向自强、自立。

二、消除逆反心理,建立师生友谊

逆反心理是指以消极甚至敌对的态度对待学习和生活的一种心理现象。这种心理极大地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有逆反心的学生,在校对教师的管教产生抵触,不听劝告,故意刁难;在家则与家长对着干,甚至以不当言辞威胁家长。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老师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教学方法陈旧,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思想僵化,教育方式简单粗暴,不分场合地讽刺、挖苦学生,极大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以成绩的好坏去评价学生,不能做到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令学生失望直至产生反感。而在家长方面,家长的过分宠爱使学生形成了蛮横不讲理、自私自利的性格特征,只能听赞美之词而不能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容易对他人产生敌视的情绪,进而孤立了自己。

由此可见,想要消除学生的逆反心理,首先就要建立起团结友爱、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并且教师要做到积极改进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并改变自己的教育态度,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平等地对待他们。其次,深入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心理,并做到因材施教。第三,学会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或独特之处,给予一定的发展空间,且不要吝啬对他们的赞美与鼓励。恰当的赞美可以激发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针对家长方面的问题,教师要有意地多和家长接触沟通,共同寻求教育学生的最佳方法,创设融洽的氛围,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家长和老师的关怀,能正视自身性格中的弱点,充分认识自己的不足。另外,要用爱心温暖学生,感化学生,让他们能够绚丽绽放自己的生命,能够乐观、从容、积极向上地面对生活,从而使学生的逆反心理逐步消除。

三、减轻课业负担,改变厌学情绪

厌学是指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和反感的心理。厌学的表现:首先,是情绪焦虑,精神压抑,进而导致成绩逐步下滑。其次,对成绩好坏无所谓,我行我素,破罐子破摔,对老师的教育消极应对。那么厌学心理是如何产生的?首先,课程本身过于繁难,重压之下学生难以承受课业负担。其次,升学和就业的压力导致家长对子女期望过高,当期望得不到实现,与现实的反差过大,学生便失去了进步的信心。第三,由于以上客观因素的制约,学生本身的兴趣爱好受限,无法自由发挥,更显学习单调乏味。

这样看来,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观迫在眉睫。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还学生以天真活泼的性格,还学生以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法,彻底转变“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一思想观念,改变陈旧单一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启发讨论、合作探究等开放性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摄取。美国教育家J·M索里认为:“有多种多样的竞争活动,要使每个儿童至少都有成功的机会”。要适当增加各类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潜在智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法指导,使学生在克服心理障碍的前提下,找到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只有做到这些,学生才能改变厌学的情绪,信心百倍地驰骋于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

学会倾听学生的心灵,给他们多一些关心和爱护,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10篇

——题记

又是一个完美的早晨,我坐在窗前,呼吸着秋雨过后的清新空气。看着天空那朵像马的白云,一切都是那么祥和、那么完美。

初秋的天气有些凉凉的,柔和的光线并不刺眼,可是明媚的气息照的我心里暖暖的。

我和爸爸妈妈来到公园,享受着大自然的清新空气。

调皮的风儿是大自然的歌手,你看她坐在高高的枝头,轻轻地摇曳着树梢,和叶子一同唱出优美的歌曲呢。沙沙,沙沙……奇异得好听。

走进花丛,碧绿的小草站在土地上,理解着柔和阳光的沐浴,在微风地吹拂下,摇晃着婀娜的身体,好不欢乐!我兴奋地躺在草地上,仰望着湛蓝的天空,贪婪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享受着一切得完美。

咦哪儿的声音这声音时而清晰,时而微弱,我怀疑是自我的耳朵在作怪。再仔细听,哦,原先是我身下的小草在反抗呢。我这才意识到我压疼小草了。我惭愧地抚摸着小草,说:“疼吗以后我再也不会伤害你了,我也不会让别人伤害你的。”小草听了高兴地向我点头微笑。

咦哪里奏起了交响曲,莫非是在开演唱会吗沙沙沙,沙沙,叮咚,叮咚……走,看看去!

哇!好热闹啊!百灵鸟既是歌手,又是舞蹈家。她的声音婉转、动听。其她的鸟儿也耐不住寂寞,唱上两句。金色的小甲虫娇小可爱,有蟋蟀伴奏着,居然也演奏出如此美妙的歌声。一曲唱罢,已是掌声雷动。还有各种叫不出名的小昆虫也滥竽充数地进入这个世界,和她们一齐享受着欢乐!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11篇

春暖花开,百花齐放。“轰隆隆”“轰隆隆”,第一声春雷在此刻打响了。“哗哗哗”地下起了一场春雨,洗去了所有的旧风景。小草从地上钻了出来,睁开沉睡的双眼,凝望着这焕然一新的世界……春天,是一首多么和谐的乐章啊!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火辣辣的太阳笼罩着大地,犹如蒸笼般。大海边上,会聚着人们欢声笑语的声音。浪花一朵之后一朵的拍打着海面,泛起层层巨浪。池塘里的荷花竞相绽放,为人们展现出最美丽的笑容。听!因为风的摇曳,池塘里的荷花好像还在窃窃私语着什么呢!夏天,真不愧是首充满欢乐而富有活力的进行曲啊!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唰唰唰”“唰唰唰”,落叶一片之后一片的落下,最终一刻,把自我的拥抱献给了亲爱的大地母亲。田里的麦穗也笑弯了腰。一天中,最终的一缕夕阳把大地照得通红……农民伯伯经过了一天的劳作,已经显得很疲惫,但即使是已经累得不行,他们依然掩盖不了内心的喜悦。秋天,是一首多么喜庆的轻音乐啊!

狂风呼啸,冰天雪地。最寒冷的冬天夹着雪花如约而至。“呼呼”“呼呼”,北方吹得直令人发慌,但我们却不会忘记属于冬天的白茫茫的美丽!孩子们结伴成群,欢笑着跑到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的不亦乐乎!孩子们咧着嘴,开心的笑了,而雪地里的雪人,似乎也笑了……冬天,多么干净,多么雪白,多么纯洁!真是一首最优美的歌曲!

一年四季,都是大自然最独特的描绘;一年四季,就是大自然智慧结晶的最好证明!难道四季不是一个个跳动着的音符吗?大自然的音符,是多么的神秘而动听?细细的聆听,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比我们想象之中还要更加的奇妙!因为大自然有了声音,我们的生活才会被点缀得如此精彩、绚丽,不会有所乏味,无聊……

我们都明白,好的音乐,会让人心境舒畅,会让人有所感悟,会让人充满期望,会让人受益匪浅……

而同样的,好的声音,会慰藉我们的心灵,让我们的心灵得到一次纯净的洗涤,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大自然的声音,不正是如此?

大自然,似乎我们永远也捉摸不透。而它的声音,是万物中最神秘,最奇妙,最完美,最动听的天籁之音……为何不细细聆听?“天籁之声”将会令你对这个世界有另一种看法;对人生,会有另一种态度。人生,其实很完美,每一件事,都将是最完美的回忆……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第12篇

听!在狂风暴雨、雷雨交加的夜里,窗外的雨“哗啦啦!哗啦啦!”像是急着要滋润大地每个角落;雷也像调皮的捣蛋鬼,跟着大雨一齐胡闹,“轰隆隆!轰隆隆!”一边到处乱打雷,一边把睡在梦中的人们给吵醒;风也跟着凑一脚,在人间到处跑跑跳跳,“呼──呼──呼──”发出低沉的呼吼声,快把每户人家的窗户给吹得四分五裂,他们就像在演奏急速交响曲给人听,带给人们听觉上的震撼。

听!在暴风雨过后的早晨,屋顶上的雨水掉落,发出“滴答、滴答”的声音;小鸟飞到树梢上,唱着“吱吱吱”轻快的歌曲,正悦悦的活蹦乱跳;避雨的小昆虫、小动物们也都跑出来,呼吸新鲜的空气,各自演奏自我的乐器,有的“唧唧唧”,有的“嗡嗡嗡”,有的“呱呱呱”,变成一个大合奏,揭开清晨的序曲,让起床后的人们心境舒畅。

倾听孩子的声音 第13篇

一.倾听孩子阅读的声音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要学好语文就要广泛读书, 只读几本薄薄的语文教科书是远远不够的, 要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开阔他们的视野、活跃他们的思维、陶冶他们的情操。

七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教师为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有一定意义的书籍, 会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细细分析, 却发现孩子们看书、阅读却是敷衍了事, 匆匆翻过而已, 为了引领学生走上一条真正阅读的康庄大道, 我开展了“同读一本书”活动。

结合教材所学内容, 孩子们的年龄特点, 本期, 我为学生推荐了《伊索寓言》《繁星春水》《三国演义》等书籍, 这些书籍, 同学们都有, 即使没有也容易借, 首先保证了书源, 达到每人一本。学校又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书源, 分发了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智慧背囊》《昆虫记》等, 达到人手一本, 便于撰写读书笔记。其次, 规定时间, 下午上课前是师生共读书时间, 放学后每天按量阅读, 与父母交流;最后, 通过班级读书交流会, 交流读书心得, 针对书的内容, 我设计了不同的交流形式, 在读过《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后, 我以“说寓言 (童话) 、讲寓言 (童话) 、懂寓言 (童话) ”的形式, 在交流时, 学生收获很多, 从读到的故事量、生动的故事情节到精彩的语言表达, 侃侃而谈、滔滔不绝。倾听孩子阅读的声音, 让学生在童年阅读和书香浸润中获得精神的润泽, 语言的积累, 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倾听孩子背诵的声音

与经典同行, 是我校语文教师一直努力追求的方向。我班的孩子在小学阶段已经背了大量的古诗词和经典美文。在古诗的诵读中, 孩子们品味中华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品味古典文化的魅力。当孩子们个个摇头晃脑, 沉浸在古诗词的意境中时, 为师的我多少次为之会心微笑。本学期, 我从唐诗宋词元曲中, 挑选了一些难度较大, 但韵味深刻的古诗词推荐给大家, 孩子们在背诵之前, 自己可以查阅资料、工具书、问父母等方式明白诗词的意思, 帮助背诵。会背时, 可以在一周的任何一个时间给组长背诵, 我又从班内挑选五个朗读水平高、背诵速度快的孩子, 每周轮流领背, 达到巩固提高的目的。每节语文课前, 进行抽背。反复地练习、复习, 孩子们不觉得背诗是件难事, 而且在不经意间完成了学习任务, 也积淀了丰富的语言。

与经典同行, 走进孔夫子的《论语》, 让孩子们获益非浅, 学习、做人、处事……方方面面对孩子的启迪就是在背诵时不求甚解中铭记于心。每天早晨和中午, 我都伴随着孩子们声情并茂的背诵声开始新课的教学, 这种浓浓的文化气息充盈着整个教室, 怎能不让学生爱语文, 学语文?有了古诗词的熏陶, 有了课堂上老师旁征博引的影响, 孩子们的作文中时常也会出现一两句古诗, 润色了文章, 也展示了孩子较强的语言感悟能力。

三.倾听孩子作文的声音

为了学生不再畏惧作文, 我对学生的作文开始要求很低, 一般只规定字数, 而且越多越好。有了这样宽泛的要求, 学生只管把自己想说的话, 诉诸于笔端即可。然后, 要求学生将自己积累的名言、诗句、好词佳句用到自己的文章中, 用词要生动、文句要优美。

学生有了低起点的要求, 渐渐对作文产生的浓厚的兴趣, 每次的作文练笔都乐于去写, 在学生走上这条幸福创作的道路上后, 我抓住课本资源, 读写结合, 学习课文以小见大, 欲扬先抑, 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心情等方面的写作技巧。最后, 我在评讲作文上大做文章, 倾听孩子作文的声音, 进一步精炼学生习作的语言、准备恰当的引用来表情达意。我给学生讲述了唐朝贾岛“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的佳话, 清朝曹雪芹创作的《红楼梦》“披阅十载, 增删五次”的史实, 通过听故事, 学生对修改有了感性认识, 才会对修改产生冲动, 学会修改。

倾听声海,还原最自然的声音 第14篇

人物链接:Marc Vincent——Sennheiser大中华区总裁

Marc Vincent先生于音响工程及电子声学界有超过30年经验,涵盖范围包括生产和销售方面。始于2007年二月即便担任sennheiser大中华区总裁,负责建立及管理sennheiser大中华区团队,也统筹并执行品牌于区内(包括中国大陆,香港、台湾及澳门)的发展。

Marc于2000年加入sennheiser,并出任sennheiser加拿大公司销售部及市场部副总裁。经过7载岁月,总部有感大中华区是时候提升发展层次,故委派Marc于2006年11月出任此重要职位。

经过两年的发展,sennheiser大中华区团队位于北京及香港已稳步发展、并足以配合这个巨大的市场。在品牌发展方面,Marc的目标是以广告、市场活动,以及为分销商提供更多支援,从而令sennheiser品牌在区内的知名度提高,渗透每个顾客层并成为焦点。

Q:声海目前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有多少?

A:我们每三个月都会有一个统计,截止到2009年12月份,声海以的销售额以26%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国内第一。

Q:在国内,声海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

A:飞利浦耳机的销售量是国内第一,因为他们的价格做得很低,同时还有索尼和铁三角也都是我们的有力竞争对手。

Q:与竞争对手相比,声海产品的优势在哪里?

A:声海对传感器以及核心驱动部分比较关注,这是我们在研发上最重要的部分,而对于其他品牌来说,它们可能只是作为附件来生产,而我们会投注很多的心血和时间用于研发好的传感器以及耳机核心部分。这让我们在产品的听觉外观以及质量上有一个更高的标准。

Q:声海的产品在国内一直有很高的知名度,将来打算如何在国内更好地提高品牌知名度?这次将中文名称由“森海塞尔”改为“声海”,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A:其实改名字是为了全中国的消费者,因为我们三年以来所看到的是四个字的名字比较难记,现在改了名字并且作为一个全新商标推出,也是为了更好地打造品牌的识记度和知名度。

Q:会不会担心以前已经对“森海塞尔”很熟悉的那些消费者,对新的品牌不能很快适应?

A:在此之前,森海塞尔在国内的发展并不是非常积极,因为在那个时候没有太多的市场策划,那时的广告和市场曝光率都没有现在好。过去的三年当中我们一直在努力推广我们的品牌,我认为这是一个新的开始,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可能两个字会更利于记忆,同时,我们选择“声海”这个名字,代表声音的海洋,也是我们产品的宗旨。

Q:您认为中国消费者和其他国家消费者有何区别?在中国会不会有一些特别针对中国市场的销售策略?

A:就我的观察,当我三年前刚刚来到中国的时候和现在的中国有很大的改变,那个时候的中国消费者更喜欢相对便宜一些的产品,而如今,中国消费者更加认可品牌,包括在时尚电子产品以及汽车方面,好的品牌会给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信任。这对于我们来讲是一个非常好的机遇,因为我们一直以省长高品质的产品为目标。

Q:除了把声海打造成为一个注重品质的品牌之外,时尚也会是你们的发展方向吗?

A:确实。也许你会发现,在过去的几年中,声海耳机在外观和包装上面都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们发现,中国消费者已经开始寻找一些高质量及有知名度的国际品牌。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好的机会。现在中国消费者和国外消费者的距离越来越小,中国已经慢慢成为一个品牌认知度很高的国家。而且,我本人是工程师出身,之所以来到声海工作是因为我很喜欢新产品新技术更新的过程。声海是一个勇于追求新技术、开创新领域的公司,对于整个市场来讲,我们的新技术会引导整个科技的进步在耳机,话筒方面,声海是走在所有人前面的。很独到,不会随大流,这也是引领时尚的必备条件。

Q:在中国市场中会混杂着一些假冒产品,您对此如何看待?声海是如何处理的?

A:首先今天我们的产品发布会本身就是打击假冒产品的一个很好的方式。其实打击假货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大而困难的工程,因为国内有太多小的工厂在制造和销售假货如果让我们一个一个地去打假是相当困难的,所以我们的策略就是首先告知消费者,我们的产品现在是很容易买到的,可以在国内的各种连锁店里买到,比如苏宁、百思买、iPod专卖店以及马上要开始的家乐福专柜等等,因此你会很容易比较真货和假货之间的价格差别,如果价格差到一半甚至百分之七十以上,那么你买到的肯定是假货。另外,我们在2010年4月12日开放了网上商城,消费者可以在我们的官网上清楚地看到产品介绍和价格,这些也是我们为消费者提供真假识别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最后,我们在更新产品的时间上也逐渐缩短以前,我们可能每三四年才会更新一代产品,而现在我们每一年半便会更新一次产品,这也给造假的工厂带来了很多困难,他们会很难跟得上我们的更新速度,同时也让我们的产品一直保持在科技和时尚的前沿。

Q:最后谈谈您对北京的印象?

上一篇:留点疑问给自己高中作文下一篇:尽职调查报告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