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

2024-05-29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精选8篇)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 第1篇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江南》《敕勒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诵读《江南》,感受古诗所描写的意境,欣赏两首诗的异同。

2、结合水墨画《草原》,通过说、看等多种感官感知北朝民歌豪放的风格。

3、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诗文图、教材、古典乐曲。

教学过程:

一、学习《江南春》

1、导入新课:

2、阅读教材,听录音欣赏《江南》,跟读、模仿读诗文。

3、看诗文画面欣赏理解诗文内容:《江南》是怎么写莲花和水中的橹的? 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塘的东、南、西、北、中,用方位角度的变化生动传神地描摹出,鱼戏莲戏水的动态。

4、教师带领学生在音乐伴奏下,诵读、背诵古诗。

二、学习《敕勒歌》

1、欣赏蒙古曲-------马头琴演奏《草原》,幼儿大胆想象,讲述自己对蒙古族游牧人民的生活以及草原的认识。

2、欣赏水墨画,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讲述画面中所表现的内容。

3、在音乐背景的衬托下,学生感受蒙古草原的辽阔,理解穹庐的意思。

4、完整欣赏老师朗诵。

5、观看影碟《蒙古舞表演》。

《咏鹅》《风》

教学目标;

1、知道鹅的美丽和可爱,激发学生热爱动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带表情有节拍地朗读,背诵全诗。

教学过程:

一、学习《咏鹅》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说一则谜语:“头戴一顶红帽子,身披一件白袍子,脚穿一双红鞋子,唱起歌儿伸脖子。”生猜。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古诗《咏鹅》。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作品,骆宾王十分聪明,7岁就能作诗,我们一起来学这首诗。

2、讲读诗句

A、读古诗,说说这句诗有几行几句。

B、讲读每一句。

C、鹅的羽毛什么颜色?它浮在什么样的水面上?

D、鹅的脚掌什么颜色?它用红掌在干什么?(对照图来理解)

3、再读课文,演一演

师:大白鹅看着蓝天白云,在清清的水面上唱歌游玩,心情怎样?作者骆宾王看到这幅有白有绿,有红有清,有动有静的画面,会在怎样的感情中吟出这首小诗?全班朗诵

师;谁愿意当大白鹅,表演给大家看?谁愿意做骆宾王,一边观赏一边吟诵小诗?

二、学习《风》

1、引出课题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一位新朋友,大家高兴吗?(高兴)可是,我刚进教室时,它却一溜烟儿跑不见了。我们大家一起去找找它吧!看录像: 师述:瞧,它正和旗杆上的红旗玩得起劲呢!听,呼呼呼,它和小女孩手中的风车玩起转圈圈的游戏。这就是大家的新朋友,你知道它是谁吗?(风)你喜欢这个新朋友吗?为什么?(引导学生感受风的顽皮、可爱)

古代有一个叫李峤的诗人,写了一首风的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2、看课件欣赏古诗第一遍。

《风》唐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示四幅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你在哪些地方见到风娃娃了?教室用形象的语言帮助幼儿理解诗意。

教师小结:秋风吹落了树叶,春风吹开了百花。江风卷起千尺浪涛,狂风刮得万竿翠竹歪歪

3、欣赏第二遍

风儿要和大家做一个游戏,名字叫:我来出你来做

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表演理解4句古诗

4、学说古诗

(1)多可爱的风娃娃,让我们美美读读这节,留住它。(齐读,再分组读,评价。)

(2)孩子们,你们和风娃娃玩得开心吗?那让我们开开心心来说一说

5、听录音表演古诗:还要和风娃娃玩一次吗?我们站起来,边做动作,边来说一遍。

6、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风除了可以吹落黄叶、吹开百花,掀起巨浪,吹斜大树、还可以干什么呢? 用风可以-------说一句话

教师小结: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可以------,风儿真可爱。

你看我们小朋友也会作诗了。

7、延伸活动:玩风车 《咏柳》《春晓》

教学目标: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准备:

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

(学习《咏柳》)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孟浩然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习《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出示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四、背诵古诗。

学习《春晓》

一、导入:下面我们学习第下一首古诗《春晓》,谁能读准?(板书:春晓,指导读准“春”的读音。)

二、初读感知

1、老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分小组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4、谁勇敢的站起来读给大家听一听?(多请几位学生读)

三、再读感悟

1、出示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指名说)诗中哪里说了鸟?读给大家听。(处处闻啼鸟)同学们,瞧,(引导学生看图,想象鸟飞鸟叫的景象。)你想说些什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说)

哪里讲了花?(花落知多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见到过的花落的过程。)学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花怎么顽皮地落到地上去了?请同学们读读整首诗,用一句诗来告诉我。(夜来风雨声)哦,我明白了,是夜晚风吹雨打的原因。

2、这么美的画面,大家一定很喜欢吧!那应该怎样读这首诗呢?

3、指导朗读。

4、以各种方式练习读。

四、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把眼睛闭上,听老师读古诗,你的眼前浮现出什么?(分小组说,指名说。)《凉州词》《出塞》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3、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体会诗人同情戍边将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学过程:

学习:《凉州词》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习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颖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席上只有酒?

1、想象:席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4、战士们有哪些苦衷或烦恼?他们想借酒忘掉什么?

5、问:这一杯酒杯喝完了吗?为什么?

6、如果你是这位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配乐)

7、面对此情景,你有什么感受?

8、练读诗句,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

9、配乐赛读、齐读。

10、背诵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诗句抄写下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用毛笔写一写)

3、积累其他的边塞诗。

学习《出塞》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激情: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胸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

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

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

二、创设情景,初步感知诗意

1、下面请大家自由读诗,把古诗读正确、读流利。(学生自由读诗)

2、检查读书情况。

根据学生朗读情况教师相机点拨、引导学生把诗句读正确、读流利。

三、想象画面,理解诗意

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

这一环节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成果,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张扬学生的个性,促进学生主体的创新发展,激发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

2、指导感情朗读

在学生理解诗意的基础上,采用学生自己练读、指名朗读、同学评议、小组赛读、教师范读等不同的形式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这一过程中教师适时发挥电教媒体的作用,创设情景,激发感情,指导朗读。

四、学生背诵。

《送元二使安西》《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能默写古诗

3、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知道“折柳送别”、“客中送客。

4、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一、解题意

1、谈话导入

你尝试过与亲人分别的滋味吗?心情怎样?

2、回顾自己熟悉的送别诗,再读一读。

3、引出课题,释题意:

元二:作者的朋友,姓元,排行老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位于今新疆库车现附近。

二、读诗文。

1、自由读

2、同桌或小组合作读,不懂的地方共同探讨解决

3、交流读书情况:

⑴ 你读懂了哪一句?

⑵ 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

4、熟读成诵。

学习《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2、生齐读课题。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

3、生齐读全诗。

4、小组讨论这首古诗说了些什么?并把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二、解题。

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

1.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

2.忆:想念,思念。

三、初读古诗,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

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1、独在异乡为客

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

2、每逢佳节倍思亲

每:每当。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

“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

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

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

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

茱萸(zhū yú):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

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

4、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四、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

《静夜思》《古朗月行》

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诵诗句,说出诗句的大概意思。

2、体会诗中作者思乡的感情。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学习《静夜思》

一:引出古诗

师:小朋友们,谁会朗诵古诗,请你来为大家朗诵一首。

唐代的诗人李白写了很多首诗,其中有一首诗是他在外地做客时写的,流传了千百年,你们想不想听?

1、教师有感情地朗诵古诗

2、提问:古诗的名称叫什么?作者是谁?

二.理解古诗

1、一边看古诗,一边听老师逐句朗诵

2、教师解释句中“疑”、“举”的意思

3、说说自己听了诗后有什么感觉

4、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床前洒满了明亮的月光,误以为是地球上铺了一层银白色的寒霜。抬起头,遥望天边的明月,不由得低下头来,思念离别的故乡。

看图片,想象诗中的意境,并说一说使人会想到故乡的什么?

三、学习有感情地朗诵古诗。指名背、同桌互背、集体背。

学习《古朗月行》

一、谜语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先请大家猜一则谜语,看谁能最先猜出来。“有时圆圆挂天空,有时弯弯挂树头。白天见不着,晚上才出来。”(月亮)

2、出示朗月的画面。我们知道,弯弯的月亮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小船,圆圆的月亮像什么呢?启发想象。同学们说得很好,那么唐代大诗人李白把它想象成什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板:古朗月行)

二、揭题,范读古诗。

1、学生自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

诗句的大意是:小的时候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作者用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2、范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3、指名读,教师随机指导生字读音。

三、理解诗句,熟读成诵。

1、读古诗,谈认识。

读了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从哪句诗句知道的?

(1)古时候的小朋友把月亮当成“白玉盘”。又当作“瑶台镜”。

(2)“呼”的意思是叫。

(3)“识”的意思是认识。

(4)“端”的意思是云彩的上面。

(5)这首诗的意思是什么呢?(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明月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云彩中间。)

2、借图想象,感情朗读。

(1)出示幻灯片:图上画的都有什么?谁能把图意说一说? 导读:(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鹿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

一年级经典诵读教案_图文(2)听描述,想象诗的意境。

晴朗的夜空,一片碧蓝,一轮圆圆的明月高高地悬挂在上面。月光如银,洒落在房前屋后,多么宁静、美好的景象啊!

(3)边想象边诵读诗句。

(4)指名读诗文,大家评议。

3、背诵古诗。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鹿柴》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能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描述的情景。

3、理解诗的内容,使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学习《望庐山瀑布》

一、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望庐山瀑布》

1、板书课题。

2、简介作者。

这首诗是我国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他的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具有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3、解题

(1)“望”是什么意思?(远看)

(2)“庐山”是个山名。同学们没有亲自去过庐山,或听别人说过,或从电影、电视里看过,谁能说说庐山的风景怎样?(指出:瀑布是庐山的美景之一)

三、学生初读诗句,说说自己理解了哪些词义及诗句的意思。

四、再读诗句,想象画面。

1、读第一行诗,说说还有哪些词语不理解。(教师点拨)

围绕:烟:指云雾。紫烟:因为有太阳光的照射,云雾显出紫红色的光彩。生:产生。生紫烟:发出一种紫色的烟雾来。

这一行中你觉得哪个词用得特别好!它活生生地画出了看炉峰上烟雾慢慢向上升腾的情景。

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

2、读第二行诗,理解“遥看”、“川”。

讨论:遥看:川:水道、河流。挂:形象地写出了瀑布外形的壮观。

3、读三、四行诗句。

理解:飞流直下:水流的飞泻。三千尺:不是真的三千尺,而是一种夸张,说明瀑布极长,挂得高,流得急。瀑布的声势这样大,它的声响会怎么样?(想象)

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三行诗的意思。

4、诵读诗文,背诵诗文。

学习《早发白帝城》

一、解题《早发白帝城》。

二、了解李白的 有关资料。

三、初读古诗,了解大意。

四、理解诗句意思。

1、小组内说说诗句的意思,遇到不懂的地方讨论,可以向“邻居”请教。

2、每小组汇报一句,其他小组可以补充,重点理解“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

3、指名学生将诗歌大意串讲一遍,力求做到流畅通顺。

五、欣赏诗歌,说说自己对这首诗歌的看法。

六、指导朗读。

1、学生试读,老师范读,比较点评。

2、比赛朗读

学习《鹿柴》

1、听范读,整体感知。

2、借助注释自学,理解词句。

但:只。

闻:听见。

第一句讲山中空旷无人,突出“静”。

第二句讲只听见人说话的声音,显其“动”。

出示挂图,帮助理解后两句。

想象一抹夕阳的余晖射入林中,映照在青苔上的景象。体会一小片光景衬托出“深林”的宽广和幽暗。

3、展开想象,悟诗情。

1)自由练读、背古诗,体会诗的意境。

2)请学生看书中插图,结合诗句内容,思考:这首诗讲的是诗人感受到的一种什么样的景象。

(这首诗描写了夕阳西下时空山深林中的幽静景色。前两句以人的话语声来反衬空山的幽静,着重从听觉方面描写环境的寂静。后两句以明亮的夕阳返光,反衬出山林深处的幽暗,是从视觉上来描写环境的幽美。听觉与视觉相结合,构成一幅空山人语、深林夕照的画面。诗中写返照的阳光、幽暗的树林、深绿的青苔,色彩丰富、绚丽。空山中有“人语”,深林中有阳光,使描写的环境有了生字。这样描写有声有色,给读者以美的享受。)3)给点时间让学生讨论:

①在这首描绘的景象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②学生这首诗你还有哪些疑问?

(为什么前两句明明写“人语响”,我们却说它写空山的寂静?后两句写“返景”“复照”,我们却说它写深林的幽暗?)

4、自己朗读、背诵这首诗。

5、全班背诵《鹿柴》。

先同桌互背,再指名背诵,齐背。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 第2篇

悯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通过朗读古诗体会农民种田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懂得爱惜粮食的道理。

教学重点: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朗读体会农民的辛苦和粮食的来之不易。教学准备:照片、观察农民生活。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以疑导入

1.小朋友们,最近我们开展了诵读古诗的活动,老师有个建议:全班按照男女生分成两大组,我们来比赛背古诗,看哪一组背得多、背得好,好吗?

2.老师还要考考大家的观察力,请看一张照片(出示照片):这是一个学校的食堂。

3.在雪白的墙壁上,有这样两行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是唐代诗人李绅写的一句诗,选自古诗《锄禾》。伸出手来跟我一起写课题,读题。

4.那么,为什么要把这句古诗贴在食堂里面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悯农》,弄清楚其中的原因,好吗?

二、初读指导,整体感知 1.请大家打开书本,摆好读书的姿势。听清要求:根据拼音读准每个字,轻轻地读完两遍。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禾”、“午”、“粒”、“皆”、“盘中餐”、“辛苦”。

带拼音认读:请一个小朋友当小老师领读,每个读两遍。

去拼音认读:先自己练读,然后开火车读(火车火车往哪开?)(2)生字都读准了,古诗能读好吗?注意节奏,听老师读: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范读后说:刚才老师在读的时候把第二个字延长了一些,你们也用这个方法来试一试。先自己练读,再分男女生读。

三、理解诗题,练习说话

1.看课题,“锄”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锄头。读词“锄头”。注意“头”读轻声。锄头是做什么用的?(松土、除草)

2.课题中的“禾”可以组什么词?看图,这就是禾苗,绿油油的禾苗,多可爱呀!读词“禾苗”。

3.“锄”与“禾”连起来就是古诗的题目,“锄禾”就是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的意思。

4.出示句式,训练说话:(1)____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看图,把话说完整。

(2)_____(什么时候),____(谁)用锄头给禾苗松土、除草。(这样就把话说得更完整了)

5.从哪里看出时间是夏天的中午?(积累词语:火辣辣、当头照。火辣辣的太阳当头照)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

6.你还从图上看到了什么?(老爷爷满头大汗,汗水一滴一滴落在泥土上)_____(什么时候),__________,_____用锄头给禾苗除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细读古诗,朗读感悟

1.小朋友,诗人李绅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所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悯农》。(师配乐范读)

2.学习第一二行:

(1)古诗中的哪两行直接写出了刚才我们看到的、也是诗人看到的――“农民锄禾”的画面呢?(出示一、二行诗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2)再读读这两行诗,一边读一边在脑海中想象画面,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诗意)

把你看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好吗?(3)联系生活加强体验(4)反复朗读: ① 夏天,火辣辣的阳光当头照,农民们依旧――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②渴了喝一口凉水,热了擦一擦汗珠,农民们每天都是这样辛苦――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③为了使庄稼有个好收成,农民们每天都不嫌脏,不怕累地劳动着――引读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5)过渡:诗人李绅看到了“农民锄禾”这样一幅画面以后(板书:看),想到了什么呢?(板书:想)

2.第三四行:

(1)指名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你对诗中的哪些词不太理解?(估计学生会说“盘中餐”、“皆”)

帮助学生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试着理解这两句诗。(有谁知道碗里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呀!)

(2)指导朗读:

①出示“辛”:古人把“立”和“十”合起来表示辛苦的意思。“立”就是站立,不仅要站,还要站着干活。站立了多久呢?这里的“十”就告诉我们有十个小时,比我们一天在校的时间还要多。据老师观察,农民一天的劳动何止十个小时呀!你们说,农民的劳动辛苦吗?这粮食来得容易吗?(板书:来之不易)读出这种意思。(重点读好“辛苦”,要读到心里面去)

② 这碗中的米饭,一粒一粒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呀!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③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一粒米等于一滴汗”,为了这白花花的大米,农民们不知流了多少汗啊!――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④这米饭是多么来之不易呀!让我们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五、总结古诗,解决疑问

1.同学们,诗人李绅看到了――引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由此想到了――引读“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跟老师一起写“辛苦”。(板书:辛苦)

2.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配乐读)

3.让我们把这首古诗牢记在心中。齐背古诗(配乐)。

六、指导背诵。1.指名生背。2.比赛背。板书:

看:锄禾 想:辛苦

一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解读 第3篇

一、每日一诵读

1. 教材内容与特点

一年级的“每日一诵读”主要诵读古诗, 古诗以“分类呈现”的形式出现, 目的是让学生初步感知古诗的分类, 增加孩子们背诵古诗的兴趣。例如:第一周, 诗中数字;第二周, 诗中日;第三周, 诗中月……每学期16周, 一学年是32周。选的都是比较著名、浅显的五言古诗。古诗押韵, 读起来也朗朗上口。我们要求孩子每天自主诵读一首, 每周四首。周五国学课老师带领孩子们进行一周大回放, 对前四天背诵的进行一个小检测。在积累过程中, 通过朗读、背诵, 认识、积累生字。所以我们在古诗每首下面编排的五个生字, 让孩子们尽量掌握, 为我们二年级的大量课外阅读扫清生字障碍。

2. 教学措施及效果

(1) 故事中理解诗意

我们尝试把古诗的诗人和诗意编成一个个简单的故事, 讲给孩子们听。比如:《过故人庄》, 我们这样编的故事:有一天, 孟浩然到乡下去散步, 他边走边欣赏乡村的风景。不一会儿, 居然走到了一位老朋友的家, 老朋友看到孟浩然来了, 心理特别高兴, 赶紧邀请他到家里做客, 而且还吩咐家里人, 准备好上好的酒菜招待他……这样尝试几次下来以后, 孩子们的兴趣大增。孩子们还会把这些小故事讲给家长听, 虽然讲得不是特别地完整, 但他们把对古诗的理解传递给了家长, 让家长也分享我们背诵《小学生经典诵读》的乐趣。小故事还拓展了孩子思维, 丰富了孩子的想象力。例如:在讲到《小小的船》这课的时候, 我问孩子:“弯弯的月儿像什么?”孩子都说:“香蕉, 镰刀, 小船……”当有个小男孩站起来说我觉得像弓箭时, 我很惊讶, 因为现在的孩子对古代的弓箭见之甚少, 可这个孩子居然能把弓和弯弯的月儿相联系, 着实让我吃惊。我继续追问, 他说因为古诗里面说的“露似珍珠月似弓”, 我不禁对孩子的活学活用感到欣慰, 更为孩子的思维敏捷感到赞赏。

(2) 吟唱中感受古韵

为了增加孩子背诵古诗的兴趣, 在孩子们读准古诗字音的前提下, 我们还引导孩子跟老师一起吟诵古诗, 让他们学着古人的样子, 摇头晃脑地吟诵, 不只是学样子, 更是学习古人读古诗的韵味, 模仿古人读书时的那种“意断气连”的感觉, 而古诗的韵味也在这不知不觉的吟诵中慢慢溢出。

不仅这样, 我们还把部分古诗配上音乐唱一唱, 让孩子们边听边跟着唱, 还可以加上动作。到了后来, 甚至我们在课间都能听到孩子们三五成群地唱着这些古诗改编的歌曲。

当然要达到最好的识字效果, 我们还会相应地开展各种识字活动, 如生字超市、识字大王比赛、开展诗歌诵读会等。

二、每周一大家

1. 教材内容与特点

“每周一大家”选择了从春秋战国以来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从老子开始, 每周一位, 一个学期介绍16位, 一学年32位。除了介绍他的生平和名言外, 还安排了一个和这个大家有关的著名而有趣的小故事, 孩子们在读故事中了解, 就记住了这位大家。用小故事把人物与事件联系起来, 这样就比生硬地让孩子去记这些枯燥的人名更有趣味性和实效性。

2. 教学措施及效果

每周一位大家、一个小故事, 孩子可以回家和家长一起读故事, 也可以和同学在课间读。同学之间还可以互相讲讲自己读的小故事。

为了增加孩子们读小故事的兴趣, 孩子们会轮流在班会课或者国学课上把故事讲给全班听听, 既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又对孩子读故事作了一个检测, 也是对孩子记忆力的一个促进。我们还让孩子每周把自己读的小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 既让家庭融入国学的氛围, 又让家人也感受孩子的学习成果。

三、每月一名著

1. 教材内容与特点

“每月一名著”选择的都是跟我们年段相结合的课外阅读书目, 例如一年级上学期我们选择的是《新编儿歌365》《我爸爸》《小布头奇遇记》《亲爱的笨笨猪》, 这些都是一年级小朋友喜欢的儿歌和绘本故事。儿歌也是孩子课外阅读的启蒙, 孩子对于短小精悍、韵律十足的儿歌特别感兴趣。绘本故事更是图文并茂, 孩子不仅饱眼福, 更可以图文结合帮助理解和识字。我们编排了“阅读指导”, 这其实是对家长的一个指导, 帮助家长在家里开展“家庭阅读”。

2. 教学措施及效果

“每月一名著”这个版块建议可以“亲子共读”。我们都知道“亲子共读”是低年级孩子最合适的阅读方式之一, 家长可以根据我们的“阅读指导”在家里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带领孩子一起阅读,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我们还开展了“儿歌朗诵比赛”和“讲故事比赛”, 让孩子把阅读的儿歌和绘本故事带到我们的教室, 在班上形成你追我赶的气氛, 促进更多的孩子把阅读的习惯带进家庭。在这个过程中, 孩子不仅可以养成阅读的习惯, 还能学会识字, 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这是一个全面培养孩子的活动, 也为我们中高年级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典诵读教案一年级 第4篇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一年级经典诵读 第5篇

特色项目:经典诵读

教学材料:材料一:《小学阅读》(教育科学出版社)、《品读经典》(青岛出版社)

教材二:《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语文》一年级上课本。教材三:《小学生百科全书》(上、下)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授课时间:一学期早自习经典诵读20分钟;语文课前3分钟 授课对象:一年级学生 具体内容:

一、课程目标:

①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②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③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④通过天天颂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的意志和毅力。

二、课程内容:

新课标优秀古诗文推荐:

一年级上:《咏鹅》、《画鸡》、《静夜思》、《悯农》

(一)、《明日歌》、《相思》、《三字经》、《出塞》

三、实施计划: 一年级上学期

9月:《咏鹅》、《画鸡》、《小猪稀里糊噜》 10月:《静夜思》、《悯农》

(一)、11月:《明日歌》、《相思》、《木偶奇遇记》 12月:《三字经》、《木偶奇遇记》 1月: 复习、《小学生百科全书》(上、下)

三、课程实施建议:

(1)利用晨读、语文课开始或结束前、自习课等零星时间,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充分、高效利用时间诵读经典。(2)开展各种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如诵读接龙、诵读传花、诵读表演等,让学生在动一动、演一演、玩一玩中快乐诵读。(3)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开展“经典诵读亲子一刻钟”活动,将经典诵读向家庭延伸,巩固诵读效果。

(4)营造环境,持之以恒。老师和家长们关键“要持之以恒,要有信心”。最好创造一个人人都在诵读的环境,让孩子浸润其中,自然会乐意亲近经典。组织形式:班级授课

场地:教室或多功能阅览室 设备:多媒体等音像设备 授课方法:

1、让孩子静心读

2、让孩子坚持读

3、让孩子快乐读

4、让孩子成功读

四、评价:

1、评价的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一年级将“诵读千古文章,传承文化经典”的读书教育活动作为经典诵读的中心,开展关于“三字经”的诵读活动,希望通过这项读书活动的开展,提升学生的文化礼仪素养,让我们一年级的孩子努力做到懂事一点、孝顺一点、礼貌一点、文明一点,力争让他们走在同龄孩子的前列!

2、评价内容

(1)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保持度。

(2)学生诵读经典的量化积累及熟练程度。8首古诗必背。可申报状元。

每递减2首,降一个等级。分别是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3、评价的多维形式

五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6篇

教学内容:

《孟子》经典语录:“君之视臣手足------君子不怨天,不尤人。” 教学理念

通过诵读经典,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积淀学生的文化功底,让学生打好传统的根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丰富语言的积累。教学评价:

1、能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激发学生学习经典的兴趣,把经典诵读融入学生生活,感受诵读的乐趣。

3、课堂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引导学生运用经典,提高学生的表达水平。教学重难点:

重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难点:理解重点语句,能有节奏、有感情地读准所学内容。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孟子》中的名句“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引出“见富贵而生谄容者,最可耻„„.’’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二.授新

1、教师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新授内容

2、学生自读正音

3、强调易错字:寇、毁、寡、箪、敛、畴。

4、分小组讨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读懂了哪几句。

5、小组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做补充。

6、教师点拨。重点名句赏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3)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三、练习实践

1、四人小组熟读。

教师相机指导。

2、学生班内汇报

教师肯定基础上纠正错误发音,注意引导断句的节奏,并注意关注全体学生。

3、在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个性化诵读。

如:带动作诵读。

4、成果展示,逐组展示,师生评价鼓励。

5、教师小结

联系实际说说本节课的收获:生活中我们可以按照哪一句去做。

四、布置作业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7篇

吴清凌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

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

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

(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成立诗社,学以致用。学生练习写作诗词。(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2、本学期还将对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进行大胆创新,在学生熟读熟诵的基础上,积极开创多种形式的诵读法,如:古诗文配乐朗诵、开展多样的游戏诵读法(配曲唱诗、诗

句接龙、擂台赛)、跳皮筋诵古诗、拍手歌游戏等。

总之,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等都有很大益处。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以更饱满的激情投入此项活动,不断为校园注入清新文明之风。

童真童趣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

课时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结合学生的发言,理解“蓬头”; 再猜猜他的衣着啊。

4、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课时二:感受亲情

课时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

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课时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搜集有关思念亲友类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课时三:秋意浓浓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课时四:祖国风光

(一)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3、学生汇报所得所感所疑。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课时五:祖国风光

(二)课时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

课时安排: 二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带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陆游 ——《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后继续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课时六:名句诵读

课时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

课时准备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诗

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________。b.江碧鸟逾白,________。c.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d.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e.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f.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只要说得恰当均可。)

2、联想诵读

四、小结课时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

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

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 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课时七:春意盎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春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大家知道吗?对前面我们刚学习过一首他写的秋天的诗,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

《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自然中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色。不少文人墨客用诗句来表达自己的情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沐浴在春光中,我们感到分外的惬意;畅游在诗海中,我们收获颇丰。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课时八:夏日炎炎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夏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夏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有个女诗人叫李清照,大家知道吗?她不仅诗写的好,而且很有骨气。

今天我们来学习她写的一首诗。

《夏日绝句》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 .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夏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夏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高骈《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盛一院香。

2、描写夏天景物的诗句。

夏颂——纳清风台榭开怀,傍流水亭轩赏心。夏初——槐柳成阴雨洗尘,樱桃乳酪并尝新。夏热——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夏景——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夏天虽然很热,但是优美的诗句却带给我们惬意舒服。

写写这几首诗。

课时九:雪花飞舞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冬天的景色。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冬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雪给大自然装扮成粉妆玉砌的世界,山上看不见鸟影,路上看不到人的脚印。唐代诗人•柳宗元就写了一首描写冬天景色的诗。我们来学习一下。

《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釣寒江雪。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冬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一背上节课学习的古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冬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唐•白居易《夜雪》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2、描写冬天景物的诗句。

冬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冬梅——不是一番寒彻骨,争得梅花赴鼻香。冬景——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四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解读 第8篇

一、每日一诵读

四年级“每日一诵读”安排的是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的四本经典著作:《论语》、《道德经》、《大学》和《中庸》。其中《论语》编排了十六周, 《道德经》十周, 《大学》三周, 《中庸》三周。

我们建议使用方法是每日一句, 一周四句, 周五巩固复习。一学期下来就是64句, 一学年就能积累128句。单从背诵来说, 孩子们觉得比较简单。所以, 在教学中, 我们更注重激发学生兴趣, 交给学生诵读和理解的方法。

(一) 以读为主, 熟读成诵

我们主要是让孩子会读, 甚至熟烂于心。所以我们一般会在早上用十分钟读, 课前用五分钟读, 放学排队时整理队伍时背, 甚至还可安排周一国旗下诵读。

(二) 适当了解, 旁征博引

我们希望在使用教材的时候, 一定要帮助孩子简单理解句子的意思。教材上的“译文”和“简注”可以辅助老师们教学, 其作用是在阅读这些经典, 让孩子对人、对事的看法更加深刻。

我们可以以此书23页《论语》第七周来举例。深入学习句子: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 曰:“再, 斯可矣。” (《论语·公冶长》)

1.这句话中说到了一个人——谁?他是怎样一个人?平时你做什么事, 长辈们也是这样教导你的, 要三思而后行?

2.孔子却怎么说的?“再”什么意思? (两次。) 举“再”在生活运用的例子。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惑?

3.补充介绍季文子资料。孔子曾说:“事有贵于刚决, 多思转多私。”谈谈你的理解。

4.深思熟虑——做一件事情, 咱们要仔细思考, 可以将事情分为正反两面。“思定而后行”, 反之就是光想不练, 如果机会来了你反反复复考虑的话, 犹豫不决, 可能机会就白白溜走了, 你再也不会去做了。

5.谈谈自己“三思而后行”的故事。

6.小结。补充类似名言:慎而思之, 勤而行之。多思无益, 再思即可。

7.再读本句。

(以上环节摘自本校老师在“国学大讲堂”上为四年级孩子上的“小学生经典诵读课”。)

(三) 周五分享, 活动穿插

本版块设计有趣, 内容广泛, 重在学与致用。主要有:把内容背给老师听或家长听、我会运用、小故事等, 主要体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通过家校共读达成孩子们最后的知行合一, 通过一个孩子, 辐射一个家庭, 影响一个社会, 提升整个民族的素养。“我会运用”和“小故事”版块也是有着精心设计意图的。与本周内容紧密相连, 并且突出学与致用的活性特色。如:38页的我知道“岁寒三友”指的是 () () () 。还有设计自我认识的:69页的这个星期我们学习了“自见者不明, 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无功”这句话, 知道了自以为是、自我夸耀的人往往会得到相反的结果。现在也有一种说法:人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 而是因为可爱而美丽。你能不能结合身边的例子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最有意思的是“我会运用”环节, 此外还会补充一些跟本周内容贴合的小故事谈谈自己的看法。

平时, 我们还可以开展班级诵读接龙活动。这个活动孩子们既要熟记诵读内容, 同时训练了倾听能力和合作意识。我们还可以开展一期一次的国学周活动, 让孩子们自主诵读《论语》等国学经典中的句子。

经过长期的诵读活动的开展, 《论语》等经典的句子在孩子的课堂上能灵活运用, 活动中能响彻耳旁, 习作中能常流于笔尖。

二、每周一大家

我们每周安排了一位名家的介绍, 按照历史朝代的顺序排列, 从东晋一直到民国。四年级上期先介绍顾恺之、吴道子等4位书画家, 再到汤显祖等16位大家;下期从冯梦龙到梁启超也是16位大家。其中明朝和清朝的较多, 折射出朝代的兴衰。涉及小说家、画家、戏曲家、诗人、剧作家等, 都是简单介绍了名、字、号、代表作或风格。有时会附上代表作品, 如有兴趣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继续对名家的进行深入了解。我们还可以利用读书活动开展讲名家故事、背名家代表作品等活动。

三、每月一名著

上一篇:青年大学习特辑《十四五与青年》观后感800字下一篇:政府采购的主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