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疫情处理原则

2024-07-02

麻疹疫情处理原则(精选9篇)

麻疹疫情处理原则 第1篇

库木克什拉克村国语幼儿园幼儿园麻疹重大疫情处理应急预案

麻疹是危害儿童生命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之一。1965年我国报告发病数大约900万例,发病率达1432/10万。60年代初我国分离出麻疹野病毒并研制成功麻疹减毒活疫苗,1965年开始使用麻疹疫苗。并在全国广泛接种。特别是1978年实施儿童计划免疫工作之后,麻疹发病率急剧下降,年发病率在10/10万左右。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麻疹发病率又有明显回升。世界卫生组织(WHO)估计全球每年仍大约有4500万例麻疹,其中100万婴儿和儿童死于麻疹。为有效控制麻疹的发病和流行,保障广大儿童和人民群众的生命与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我园现特制定麻疹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一、目的

一旦发生麻疹爆发流行,迅速查清疫情,我园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控制或扑灭疫情。

二、爆发疫情判定标准

一个麻疹潜伏期(10-14天)内,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如一个自然村、一个居委会、一所学校)发生5例或以上病例。

三、预案启动条件

一旦发生麻疹爆发流行或重大突发疫情,立即启动本预案。领导小组成员及分工

组长:(全面负责防控工作)

副组长:

(分管具体防控工作)

成员:全园教职工

四、麻疹病例诊断标准

参照国家《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执行。

五、处理程序与步骤

1、报告记录及初步核实

接到疫情报告,要详细询问疫情发生情况以及报告时间、报告老师。初步判断疫情报告情况可靠,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确认必须启动应急程序的,应急小分队立即开展调查处理。同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和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

2、核实情况

请村医来园实地查看,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发病人数及波及范围对爆发或流行疫情进行核实诊断,对疫情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初步判断。

3、采样送检

上级疾控中心根据需要对病例血样等及时采样送检。

4、个案调查

制订统一的病例定义,对确认病例进行个案调查,收集病例的基本情况、临床症状和体征等资料。进行三间分布的分析,阐明病人什么时间发病,在什么地方居住或病人有什么特征。

5、隔离治疗病人

所有病人或疑似病人都要及时隔离治疗,隔离期直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

6、对易感者的应急措施

(1)对病人周围未发病的易感人群可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覆盖面宜广,实施时间要尽早,应在接触病人的2日内接种。

(2)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年幼、体弱或具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症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价麻疹抗体的人丙种(血浆或胎盘)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

(3)与病人密切接触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应医学观察21天。

7、疫源地消毒

麻疹属于呼吸道传染病,因此,针对传播途径杀灭空气中的病原微生物是控制其传播的关键。进行疫点消毒时应首选物理消毒的方法,即开窗通风,加强空气流通,并根据气候条件适时调节,同时保持内外环境清洁卫生。

在采用化学消毒的方法时,要注意选择合格的消毒剂。在喷洒消毒剂溶液时不宜超过墙面或地面的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 ml/m2~300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离开病家前,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开窗通风,擦拭打扫。衣服和被褥应勤洗、勤晒,消毒可用加热的方法,也可用除菌消毒洗衣粉和洗涤剂清洗衣物。

8、开展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干预

开展健康教育,利用班级家长健康教育讲座等方式广泛向家长宣传普及麻疹防治知识,提高家长卫生保健意识,加强家长对麻疹的防范能力。

六、效果评价

麻疹暴发疫情控制期间,应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结果,对疫情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

经过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后,月新发病例显著减少或疫区在发生最后一例确诊病例后二周内无新发病例,经疫情疾控中心认定,可转入常规监测防治。

麻疹疫情处理原则 第2篇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医师 李靖 2015年1月,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东城区某大厦发生一起麻疹暴发疫情。由于该大厦人员与相邻两座大厦存在一些工作交流,相邻的大厦也发现了1例麻疹病例。接到报告后,北京市疾控中心迅速将3座大厦5000余名人员确定为应急接种对象,对其进行了麻疹疫苗应急接种,并对麻疹病例采取了隔离、消毒等措施。根据全国麻疹监测方案要求,10天内同一单位发生2例麻疹病例就算暴发。截至2015年1月28日,北京共报告麻疹病例142例,比去年同期上升了230.2%,报告麻疹暴发疫情共4起。该疫情的信息通过网络很快传播,让麻疹这种古老的传染病又重回人们的视线,麻疹这个渐被公众淡忘的传染病,再次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麻疹那些事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每年的4~6月是麻疹的高发季节,在夏秋季节也会有疫情发生。没有接种过疫苗的人普遍对麻疹易感。麻疹很容易在人口密集、易感人群较集中的地方暴发。感染麻疹病毒后的潜伏期较长,平均14天,最短7天,最长21天。麻疹病人是麻疹唯一的传染源,自发病前2天至出疹后5天,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气管的分泌物都含有麻疹病毒。该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说话等飞沫传播;也可直接接触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传播,或偶尔通过接触刚被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烧三天、疹三天、退三天”是麻疹的主要临床表现。初期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等,和重感冒很像,但3~5天后,患者会先从耳后、脖子出现皮疹,并逐渐蔓延至脸部、躯干、四肢,最后到手心、脚心。随着病情不断进展,皮疹会逐渐增多,彻底出透后皮疹转为暗棕色。麻疹最容易被忽略的症状是发热3~4天后才出现皮疹。大多数患者起初会误以为自己只是感冒了,出现皮疹后仍以为是药物过敏性皮疹或是受风所致,而很少往传染性疾病方面考虑,这就增加了麻疹的传染几率。麻疹引起的并发症几乎存在于人体的每个器官,其中造成死亡的最常见原因是并发肺炎、喉炎及心肌炎等。麻疹死灰复燃,不奇怪 由于从理论上讲,麻疹只在人间流行,不会感染动物,也不会由动物传播给人,现在又有了免疫性很好的疫苗,通过免疫手段人类是能够控制麻疹的,因此消除麻疹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为此,世界卫生组织将麻疹列为继天花、脊髓灰质炎后,人类将要消灭的第三种传染病。人类与麻疹斗争了很长时间。通过接种疫苗等一系列防控措施,近年来已将全球麻疹的发病和死亡人数降至历史最低,消除麻疹曙光已见。但在实际工作中仍有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全球各个地区防治麻疹的进程并不均衡。非洲、东南亚、欧洲、东地中海及西太平洋地区近年来仍然出现了较大规模的麻疹疫情。世界卫生组织警告说,麻疹仍然是全球公共健康的威胁。我国这些年消灭麻疹工作力度很大,但难点不少,仍存在许多对麻疹没有免疫力的易感者。总有人在感染,就存在暴发的隐患。那么,这些易感者是怎样形成的呢? 1.麻疹疫苗不能终身免疫。大家知道,过去得过麻疹就意味着终生不会再得麻疹,因为生病获得的免疫力可维持终身。而通过主动接种获得的免疫力毕竟不如自然感染。目前,我国预防接种采用的是麻疹减毒活疫苗。江苏地区的儿童接种麻疹疫苗一般方法是:8个月龄和1岁半时各接种一次。接种麻疹疫苗后,人就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以起到长期保护的作用。不过,这种保护作用到底能维持多长时间,每个人并不一样。有统计显示,麻疹抗体一般能维持10~12年,部分儿童4~6年就全部消失了。抗体消失后的人群又成为新的易感人群。疫情分析显示,目前的麻疹疫情与过去大不相同,呈两头大,即成人与8个月龄以下婴儿多发。近年来,成年人患有麻疹的几率在不断增加,部分省市的麻疹患者中有65.3%是成人,数据还在不断增加。因此,麻疹已不是儿童的专属病,成人也会被传染。其原因就是因为患麻疹后并非绝对“终身免疫”,抗体消失者会成为新的易感人群。2.免疫空白点不容忽视。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健康保健水平参差不齐,在一些发达地区,麻疹计划免疫工作落实较好,人群免疫水平较高;但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尤其是有的山区和农村,麻疹疫苗接种工作仍存在不少“空白点”。但是,这些免疫“空白点”很多时候并没有暴露出来。如不管是常规接种还是强化免疫,基层上报的接种率数据都在95%以上,但实际情况是或多或少有“水分”,这就是免疫空白点的隐身之处。等这些“空白点”逐渐聚合,就成为了“麻疹免疫空白区”,一旦有传染源传入,这些地区的麻疹局部暴发就不可避免了。3.大量的流动人口。流动人口居无定所、底数不清,难以管理,这些人大多经济条件和文化水平不高,卫生防病意识薄弱,外加卫生资源分布不均衡等原因,给儿童计划免疫的落实带来了很大困扰。如2008年前,全国各省麻疹免疫程序初免8月龄较统一外,二剂复种时间不一致,幼儿在随父母流动时常造成第2剂次漏种。漏种的儿童很可能没有足够的抗体保护,就可成为易感者。这些易感者的大量积累,一旦有传染源传入就极易导致暴发流行。此外,由于该人群流动性大,也易造成疫情多处传播,导致控制疫情难度增加。4.雾霾也是祸害。持续的雾霾,空气中隐藏着无数直径小于10微米,包括尘埃、花粉、螨虫及各种传染病病毒的气溶胶粒子,这些气溶胶粒子通过人们的呼吸直接进入并粘附在人体呼吸道和肺泡中,导致呼吸道局部抵抗力下降,易引起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流行。5.疾病监测困难。麻疹是法定报告的乙类传染病。理论上讲,临床医生一旦发现符合麻疹病例定义的患者,就会向覆盖全国的传染病报告系统进行报告,同时报告当地县级疾控中心。县级疾控中心再对每个患者进行详细调查。而麻疹监测的疑似病例诊断标准为发烧、出疹,并伴有咳嗽、流涕和结膜炎症状之一。这些症状通常与发热出疹性疾病尤其是风疹、人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相混淆。此外,由于预防接种的干预,麻疹的临床表现也出现了变化,如麻疹轻型病例增多,出疹时间和皮疹持续时间不一致,给临床诊断带来了困难。如果临床医生不诊断为麻疹,也就无需向系统和县级疾控中心进行报告,这使得疫情的报告很容易受到干扰、延误。疫苗接种,防控最关键措施 研究表明,人群免疫力达到95%以上就能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因此,接种麻疹疫苗是预防麻疹最关键、最有效的措施。目前,国家推荐的麻疹疫苗免疫程序是8月龄进行第一针接种,18~24月龄再接种一次。家长务必按照预约时间及时带孩子接种麻疹疫苗。如果发现孩子有疫苗漏种的情况,要尽快到接种门诊去补种。在成人病例构成较高的地区,建议医疗卫生机构对50岁以下从业人员,如无麻疹患病史、无含麻疹成分疫苗免疫史或不详者,可按照知情自愿原则接种至少1剂次含麻疹成分的联合疫苗:对人群比较集中的单位,如大中专院校、企事业单位,以及外来务工人员比较多的大型工矿工地、商贸市场等场所,应开展麻疹疫苗群体性接种工作。对未患过麻疹且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但又接触过麻疹病人者,应立即接种麻疹疫苗。有条件者可先注射人免疫球蛋白3毫升以预防发病,3个月后接种麻疹疫苗。当然,除了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也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方法。在麻疹多发的季节里,家长一定不要带孩子到人员密集和通风不好的场所去,不要带着孩子去凑热闹;在没有雾霾的日子里,家里要经常通风换气,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如果出现发烧、红色皮疹、咳嗽等症状时,不管大人还是孩子要尽快到发热门诊就诊,并戴上口罩。确诊麻疹后,一定要做好隔离措施。一般患者须隔离至出疹后5天,并发肺炎者延长至10天。麻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是指,与病人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5天一起生活的看护人员、家庭成员,以及托儿所、幼儿园、学校里的同班者或处在同一工作、生活、学习环境中的人群。对密切接触者自接触患者之日起21天内进行医学观察,尽量减少与他人接触,一旦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和体征,要立即报告。(编辑/东胜)

麻疹疫情处理原则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麻疹暴发的定义

在自然村,托幼机构、学校等范围21天内连续发生2例或2例以上麻疹病例,视为暴发。

1.2 对象

对罗湖区东英学校、金稻田学校和银湖学校的麻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1.3 调查方法

按疫情暴发调查方法,对发热出疹性病例使用卫生部统一的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表进行个案调查。

1.4 实验室检测方法

采集发热出疹患者血清送罗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

1.5 病例诊断标准

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麻疹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GB 15983-1995)为诊断标准。

2 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流行强度:

3所学校在校学生共6910人,发病16例,罹患率为0.23%(16/6 910)。

2.1.2 时间分布:

东英学校四(4)班于2007年4月8日出现首发病例,间隔6天于4月14日又发现1例麻疹病例,4月15日后无新发病例。金稻田学校学前(3)班于2007年4月25日出现首发病例,此后学校陆续出现新发病例,发病高峰期为5月9~19日,共发病5例,持续27天,5月22日后无新发病例。银湖学校5月22日出现首发病例,之后陆续出现新发病例,发病高峰期为5月26日—6月3日,共发病4例,持续18天,6月9日后无新发病例。

2.1.3 人群分布:

在3所学校的16例病例中,男生11例,占68.75%,女生5例,占31.25%,发病年龄集中在6~10岁共11例,占68.75%,11~13岁共5例,占31.25%。

2.1.4 班级分布:

东英学校2例麻疹病例均分布在四(4)班;金稻田学校病例主要分布在四、五年级共5例,占62.50%;银湖学校主要集中分布在二年级,共3例,占50.00%。

2.2 临床表现

3所学校16例麻疹病例早期均以发热(37.5~39.8℃)、咳嗽、流涕和眼结膜充血,全身不适等症状为主。大多在发病2~3天后全身出现丘疹或斑丘疹,以面部、躯干为主,平均病程2~7天,皮疹消退后无明显糠麸样脱屑现象,未出现较重的并发症。

2.3 免疫接种史

在16例麻疹病例中,接种1针次麻疹疫苗者3人,1人未接种过麻疹疫苗,12人接种史不详。

2.4 实验室检测

分别采集东英学校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共3份,经检测2例为麻疹IgM抗体阳性。金稻田学校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8份,经检测均为麻疹IgM阳性。银湖学校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4份,均为麻疹IgM抗体阳性,其余2例有流行病学联系,为临床确诊病例。

3 讨论

3所学校均为民办学校,无校医和卫生室,卫生及疫情管理工作无专人负责。未能及时上报疫情及采取相应的预防控制措施,是造成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发病对象主要为流动人口子女,大多数来自于低收入家庭。家长缺乏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对子女的免疫预防接种问题不够重视。3所学校麻疹暴发病例共16例,从免疫史来看仅有3人接种了1针次的麻疹疫苗,剩余病例除1人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外,12人接种史均为不详。常规麻疹免疫接种率过低可能是这3起麻疹疫情暴发的重要原因。而接种了麻疹疫苗的学生们仍出现麻疹病例,原因可能是免疫失败造成的。

4 对策及建议

4.1 流动人口在深圳占相当大的比例

应联合有关部门加强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预防接种宣传工作。建议教育主管部门督促民办学校配置校医和医务室。卫生部门须加强对学校老师及学生的传染病监测工作及相关卫生知识的宣传,使其了解有关传染病的防治知识。

4.2 建立完善的疫情监测系统,提高监测的灵敏性和及时性

一旦发生麻疹疫情尽快隔离传染源,做好疫点处理,及时对易感人群进行应急接种[2]。

4.3 加强冷链系统管理,保证疫苗质量

严格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免疫程序、疫苗使用指导原则进行免疫接种,提高疫苗的免疫成功率。

4.4 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是提高儿童接种2针次麻疹疫苗切实有效的手段

根据卫生部和教育部《关于入托、入学儿童预防接种证查验工作通知》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及时发现漏种儿童并补种麻疹疫苗。提高2针次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与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措施。

摘要:目的通过对3所学校麻疹疫情暴发的调查处理,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探讨学校预防与控制麻疹的措施。方法使用卫生部统一的麻疹疑似病例调查表对3所学校的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个案调查。采集发热出疹病例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麻疹IgM抗体。结果3所学校在校学生共6910人,发病16例,罹患率0.23%(16/6910)。这几所学校均为民办学校,病例为来深圳务工的流动人口子女,年龄分布在6~13岁,共16例。在16例病例中仅有3人接种了一针次的麻疹疫苗,占发病数的18.75%,剩余病例除1人未接种麻疹疫苗外,其余接种史均为不详。结论加强对麻疹病例的监测,在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及时发现漏种儿童并补种麻疹疫苗,提高2针次麻疹疫苗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与控制学校麻疹暴发流行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麻疹,暴发流行,疫情

参考文献

[1]中华预防医学会主编.中国卫生防病实用大全—疾病预防控制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最新进展[M].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0:134.

打好麻疹疫情的“阻击战” 第4篇

疾控中心麻疹疫情应急预案 第5篇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咳嗽、结膜炎、口腔粘膜斑等为主要特征。麻疹容易引起支气管肺炎、心肌炎、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并发症,并且年龄越大,危害越严重。为了控制麻疹对公众健康造成的危害,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结合我中心实际,特制定本预案。

一、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发生麻疹病例或爆发疫情时,我中心采取的应对措施和应急处置工作。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

三、组织管理

为做好我市的麻疹防控工作,加强麻疹监测管理和疫情报告,疫情发生后能及时有效地采取各项应急措施,控制麻疹疫情的传播蔓延,中心成立麻疹疫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xx副组长:xxx

成员:xxxxxxxx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疾控科,xxx兼任办公室主任

职责:组织领导中心麻疹疫情防控工作的落实、监督检查及应急处置工作。

2、应急处置组

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小组依据我中心下发的《xxx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xxx发〔2012〕59号)的要求,进行相应的应急处置工作。

(1)流调组

组长:xxx成员:xxxxxxxxx

(2)消杀组

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

(3)检验组

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xx

(4)保障组

组长:xxx成员:xxxxxxxxxxx

(5)网络报告:王爱龙

四、监测与报告

1、监测

(1)实验室监测:中心检验科应对送检的疑似麻疹血清标本及时进行检测,并将检测结果及时反馈疾控科,以便采取及早的防控措施。

(2)流行病学监测:流调组对所有报告的发热、出疹性病例或麻疹病例和中心检测的阳性病例要在规定时限内完成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预防控制措施。

(3)主动监测:疾控科要定期到全市各综合医疗机构,对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主动搜索,督促各综合医疗机构对可疑就诊者进行样本采集,以早期发现疫情,及时开展控制措施。

2、麻疹相关定义

(1)麻疹定义:发热、出疹或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

症状之一者,或经过培训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2)麻疹疑似病例暴发:麻疹疑似病例暴发是指一定地区一定人群中,在短时间内(一般指麻疹的最长潜伏期)突然出现较多的麻疹病例,其强度超过一般流行年的平均发病水平。暴发的定义是相对的,随麻疹控制各阶段目标的不同可随之改变,只要麻疹发病超过期望水平即可认为是暴发。具体定义如下:村(街道居委会)或一个集体单位10内发生2例或2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以乡镇(街道办事处)为单位,10内发生5例或5例以上麻疹疑似病例即为暴发。

(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标准:一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屯、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10例及以上的麻疹病例。

3、疫情报告

(1)中心疫情管理人员接到疫情报告后应对信息进行审核,及时通报疾控科进行核实,确认是麻疹病例或麻疹疫情后,要及时向领导小组报告,中心组织相关人员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进行现场调查处置。疫情网络管理人员在24小时内通过麻疹/风疹疫情专报系统进行专门报告。

(2)在麻疹疫情发生后,为了及时掌握疫情发展趋势,可建立临时的疫情报告制度,如实行疑似病例日报或零报告等疫情动态报告等。

五、现场疫情控制

1、隔离病人

(1)检查指导全市医疗机构对发现发热、出疹性病例时及时诊断。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居家或安排在单独房间进行治疗,并详细登记报告我中心。

(2)病人出疹5天内要隔离,28天内不参加集体活动,不进入公共场所。

2、调查密切接触者

(1)对散在的密切接触者要进行调查随访,对发病者要及时督促就医。

(2)检查指导学校或托幼机构对密切接触者要实行每天晨午检制度,对发现异常的学生,应及时督促就医并了解详细情况,必要时上报疾控中心。

3、指导各学校、单位等公共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环境。

4、依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根据学校或托幼机构发病的实际情况提出停止集体活动范围,尽可能减少与发病班级学生的接触,尽量避免全校或较多人员集会。为了有利控制疫情发展为原则,根据疫情规模,必要时报请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停工、停业、停课等紧急措施,来控制疫情的进一步扩散蔓延。

5、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护意识。教育公众打喷嚏、咳嗽用纸巾掩着口鼻,用过的纸巾妥善处理勿乱扔,在打喷嚏、咳嗽或擦鼻子后要洗手;保持居家教室空气流通,避免接触病人,接触病人及处理呼吸道分泌物后应立即洗手,看护患者时戴口罩;有病及时就医并在家休息,通过良好的饮食规则的锻炼和充足的休息,建立良好的机体免疫;

6、应急免疫

中心应该指导麻疹暴发的单位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要求,密切配合,根据发病情况确定应急免疫的目标人群,及时对未发病人群进行疫苗应急免疫,防止疫情进一步蔓延。

六、应急终止与处理

经疫情应急处理专家组对疫情控制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疫区内最后一例确诊病人恢复后7天内无新发病例出现,提出终止应急响应的建议,报请市卫生局和市政府批准,可终止疫情应急响应,转入常规监测和防控工作。

七、后期评估

麻疹疫情结束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对防控工作进行评估,总结防控工作取得的成绩、经验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指导今后的应急处理工作。

麻疹疫情处理原则 第6篇

2012年1月1日—4月11日,我县发生实验室确诊麻疹病2例(那洒龙汪洞1例,篆角坝熬1例),麻疹发病率为2.68/100万,待确诊病例2例(那洒龙汪洞1例,南屏冉家屋基1例),无死亡病例。目前正值麻疹的高发季节,根据目前广南县疫情形势,为有效控制麻疹疫情,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

成立麻疹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次工作的领导、指挥与协调,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刘炳革 者兔乡卫生院院长

副组长:陈建功 者兔乡卫生院副院长

成 员:王光强 者兔乡卫生院防保主任

赵 美 者兔乡卫生院防保副主任

王 斌 者兔乡卫生院治疗组主任

胡 春 者兔乡卫生院护士长

王荣昌 者兔乡卫生院防保专干

陆贤洪 者兔乡卫生院防保骨干

潘会兴 者兔乡卫生院医生 徐生丽 者兔乡卫生院医生

各村乡村医生

二 防控措施

(一)、启动«者兔乡麻疹爆发应急处置预案»,开展各项防控工作。

(二)、全乡通报疫情情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

(三)全乡范围内开展病例搜索。加强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监测工作,尤其是各村免疫规划较薄弱的村寨及少数民居住的重点地区。对辖区内就诊病人进行排查,发现发热出疹性疾病时必须填写凝似麻疹病个案调查表同时采集学期标本及时上报广南县疾病中心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工作。

(四)加强学校疫情的监测工作,主动与教育部门联系,重点加强学校疫情的监测与报告工作,指导学校落实传染病的各项防控措施,例如:完善晨检制度,坚持开展每日晨检工作和因病缺勤病因排查工作(同时要做好检查记录工作),做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防止疫情扩散和蔓延,在学校开展各种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要求教室内保持空气流通,做好必要的预防性消毒处理。

在学校、幼儿园、托幼机构等人群集中的机构,发生发热出疹性疾病病例明显曾多时,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对凝似麻疹病例 必须采取离校,离宿舍等措施,居家休养或入院治疗。根据疫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采取不同的处置措施,对确诊为“麻疹”或“风疹的学生”,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医院出具体“痊愈”证明后方可返校上课。

(五)根据疫情势态适合调整工作措施。

麻疹疫情处理原则 第7篇

一、前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疫苗前时代,麻疹呈典型周期性流行,发病率在传染病谱中常居首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八十年代以来麻疹疫苗广泛应用,本病发病率显著下降。WHO已将麻疹列为无脊灰地区下一个要消除的病毒性疾病。但是在疫苗时代,麻疹流行病学特性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流行间隔延长而不明显、发病年龄后移、流行中病例临床表现以轻症不典型者增多等等。由于我乡流动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麻疹暴发流行的可能依然存在,特别是托幼机构、中小学校或易感者突然集中的人群。为了有效控制麻疹暴发流行,加强对麻疹重大和突发疫情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保证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二、目的

确保一旦发生麻疹暴发流行和重大突发疫情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迅速控制和扑灭疫情。

三、预案启动条件

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麻疹病例。以村、村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四、诊断标准和暴发疫情判定标准

麻疹病人的诊断标准参照GB15983-1995执行。

(一)临床症状

1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2发热(38℃或更高);

3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4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5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二)流行病学史

与确诊麻疹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

(三)实验室诊断

1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2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3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四)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

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发热(38℃或更高);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2临床诊断病例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与确诊麻疹病人有接触史,潜伏期6-18天。3确诊病例

确诊以实验室确诊为准。

5、暴发疫情判定标准

1)在较长时期内无麻疹疫情的地区,发现疑似麻疹病例; 2)在一个局部地区,短期内突然发生较多麻疹病例。以村、村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为单位,在10天内发生2例及以上麻疹病例,或以乡、街道为单位10天内发生5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五、麻疹暴发疫情控制的对策与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在发生麻疹大范围流行或局部暴发流行时,疫情发生地可根据疫情的发展趋势和控制暴发流行的需要,在疫区成立疫情应急处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是: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协调卫生、宣传、教育以及爱卫会等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与分工,及时安排落实疫情处理所必需的人员、防治经费和物资,确保各项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到实处。

疫情发生时,市卫生局组织成立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参加的应急处理技术指导组,研究确定控制暴发流行的技术方案。

2、加强疫情报告

当发生有可能出现麻疹暴发流行或突发疫情时,执行职责的医疗保健和卫生防疫人员,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乡卫生院防保组报告疫情,疑似病例及时采样送检并报县疾控中心,同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接到疫情报告后,防保组应当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应立即报告乡人民政府,不得瞒报、漏报、缓报。

3、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

防保组在接到可能发生麻疹暴发流行的疫情报告时,应在1小时内派出应急队伍赶赴疫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环境监测消毒、整理、分析“三间分布”资料,确定暴发流行的性质、范围、强度及主要原因,为及时制定控制方案提供科学依据。调查方法主要有个案调查与暴发调查两种。

1)对散发性急性感染病例开展个案调查,了解急性感染患者的发病原因及疫源地现况,以便控制疫情蔓延。

2)暴发疫情调查主要用于群体急性感染,目的是确定暴发的原因,防止再感染。综合分析急性感染暴发的影响因素,制定系统的控制方案。

4、疫情监测

1)对疫苗接种率(基免和复种),疫苗免疫成功率和人群抗体水平进行监测,确定易感人群,预测和控制麻疹暴发;

2)监测麻疹病例报告及时性和完整性,分析麻疹病例的年龄构成、免疫史及流行病学特点;

3)血清学监测,麻疹暴发时至少要做部分病人血中麻疹IgM抗体确证;

4)病毒学监测,必要时分离病毒,监测病毒的基因型及传播来源。

5、控制措施

1)管理传染源

流行期间,儿童集体机构应加强晨检,及时发现可疑患者,并送当地医院诊治;暂不接收易感儿入学、入托,做好疫情报告,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有呼吸道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对接触麻疹的易感儿应医学观察3周,若曾作被动免疫者应延长至4周。

2)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易感儿到公共场所或探亲访友;医护人员要做好消毒隔离工作;疫点内保持空气流通,做好必要的消毒处理。

3)保护易感人群

①对病人周围未发病的易感人群可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覆盖面宜广,实施时间要尽早,应在接触病人的3天内接种。

②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年幼、体弱或具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症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价麻疹抗体的人(血浆或胎盘)丙种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

③与病人密切接触而未接种过麻疹疫苗的易感儿童应检疫21天。

六、疫情控制效果评价

在麻疹暴发流行控制期间,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的结果,对疫情的发展趋势和防治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动态分析。

疫区在实施控制暴发流行应急处理预案后,新发病例显著减少,麻疹病例数降至与往年同期相近或低于往年同期水平时,可视为暴发流行已得到初步控制,可转入常规防治和监测。

广南县者兔乡卫生院

麻疹疫情处理原则 第8篇

关键词:麻疹,疫情,分析

麻疹是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 传染性极强, 易引起暴发流行。2005年中国承诺于2012年消除麻疹, 即到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为实现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目标[1], 锦州市于2009年、2010年、2012年和2013年在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陆续开展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或查漏补种活动。为掌握麻疹流行特征, 及时总结经验, 更好地为防控麻疹疫情提供科学依据, 现对锦州市2010-2013年麻疹疫情进行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及麻疹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 锦州市免疫规划接种率统计报表, 锦州市麻疹类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总结。

1.2 资料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发病率及疫情的三间分布, 运用Excel2003和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2010-2013年, 锦州市各年麻疹报告病例数分别为103例、8例、1例和20例, 合计132例;年发病率分别为3.24/10万、0.26/10万、0.03/10万和0.64/10万, 总发病率为1.05/10万;无死亡病例, 无暴发疫情。

2.2 流行病学特征

2.2.1 时间分布

麻疹发病高峰季节为3-6月, 发病数100例, 占病例总数的75.76%;高发月份为4月, 为45例, 占34.09%;仅11月无病例报告。但2013年与2010年相比, 3-6月构成比由85.44%下降为35%, 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4.232, P<0.01) 。

2.2.2 地区分布

全市8个县 (市、区) 均有病例报告, 其中病例数较多的有凌海市、凌河区和义县, 3个县 (市、区) 共发生病例75例, 占病例总数的56.82%。发病率较高的为开发区、凌海市和凌河区。2010年8个县 (市、区) 均有病例报告;2011年疫情范围局限在4个县 (市、区) ;2012年仅黑山县有1例病例发生;2013年疫情出现反弹, 除凌河区外, 7个县 (市、区) 均有病例报告。发病的重点地区从2010年的凌海市和凌河区转为开发区、义县和黑山县。见表1。

2.2.3 人群分布

全市132例麻疹病例中, 男78例, 女54例, 性别比为1.44∶1。最小年龄5月龄, 最大年龄61岁。0~6岁病例数最多, 为69例, 占52.27%, 其中小于8月龄的20例, 占15.15%;25~39岁病例也较多, 为41例, 占31.06%。132例麻疹病例中, 散居儿童病例数最多, 为61例, 占46.21%;其次为农民, 为21例, 占15.91%;家务及待业位居第三, 为12例, 占9.09%。

2.3 免疫史

132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无明确麻疹类疫苗接种史的病例为42例, 占31.82%;接种1剂次的8例, 占6.06%;接种2剂次及以上的6例, 占4.55%;接种史不详的76例, 占57.58%。在接种史明确的56例中, 未到8月龄尚未开始接种疫苗的有16例, 满8月龄未满18~24月龄应接种1剂次而未接种的19例, 应接种2剂次以上而未接种2剂次的15例;按免疫程序要求接种相应剂次的病例仅为6例, 仅占相应病例数 (40例) 的15%。在8月龄~14岁儿童中, 麻疹类疫苗接种史明确的共33例, 其中托幼儿童及学生9例, 均接种至少1剂次麻疹类疫苗;散居儿童0剂次21例, 1剂次3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21.656, P<0.01) 。

2.4 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

2009年8月对8月龄~14岁儿童及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 接种率达95.41%。2010年9月对8月龄~4岁儿童开展麻疹疫苗后续强化免疫, 接种率达96.92%。2012年2月在凌河区开展强化免疫, 接种率达96.71%;在其他县 (市、区) 开展查漏补种, 第一剂麻风疫苗接种率达99.26%, 第二剂麻腮风疫苗接种率达97.57%。2013年各县 (市、区) 开展麻疹类疫苗补种活动, 接种率仅为77.34%。

3 讨论

2010-2012年锦州市麻疹疫情持续降低, 2012年实现了消除麻疹目标, 2013年疫情出现大幅反弹。分析主要原因为全社会尚未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麻疹类疫苗接种不及时, 特别是满8月龄的散居儿童不及时接种导致接触病毒后发病;初免月龄内发病;2011-2012年病例较少导致易感人群累积等。

麻疹以3-6月为发病高峰, 应在春季重点加强对麻疹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但2013年麻疹病例的季节分布特征发生改变, 在秋冬季同样需要加强麻疹防控工作。麻疹疫情重点地区发生改变, 应加强重点地区麻疹类疫苗的常规接种及查漏补种, 必要时开展强化免疫。

发病年龄出现“两头膨胀”趋势[2], 小于8月龄及15岁以上人群发病77例, 构成比为58.33%。小于8月龄婴儿病例增多的主要原因为母亲无自然感染史或免疫力较弱, 胎传抗体减少或消失。建议对育龄妇女接种麻疹类疫苗, 提高胎传抗体水平[3]。另外, 小于8月龄病例较多也说明全人群中尚未形成有效的免疫屏障, 导致其接触病毒时缺乏免疫力引起发病。15岁以上大年龄组人群发病增多的原因较多, 一是部分病例无麻疹疫苗接种史, 二是部分病例接种过麻疹疫苗但免疫失败, 三是虽成功接种了麻疹疫苗, 但随着时间推移, 抗体水平下降, 也失去了保护力。应对大年龄组中的重点人群开展麻疹类疫苗接种, 如在校师生、医务人员和育龄妇女等。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麻疹病例主要为免疫空白人群或未按免疫程序要求及时接种相应剂次的人群。病例中托幼儿童及学生的麻疹类疫苗接种情况显著好于散居儿童, 说明入托入学接种证查验及补种工作可能发挥了一定作用, 从而减少麻疹病例, 进而杜绝学校、幼儿园麻疹疫情暴发。同时说明散居儿童的麻疹类疫苗接种工作亟待加强。

麻疹类疫苗接种率数据表明, 虽然疫苗基础免疫接种率各年均大于99%, 但存在虚高现象, 应扎实做好8月龄及18~24月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基础免疫工作, 特别是散居儿童的基础免疫工作。此外, 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及查漏补种工作十分必要, 为巩固麻疹疫情防制效果, 必须定期开展。同时, 8月龄以上人群的免疫接种率提高, 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阻断麻疹病毒传播, 可以有效降低8月龄内小年龄组婴儿的发病。另外, 提高冷链运转质量及疫苗接种质量也是保证免疫成功、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卫生部.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R].北京:卫生部, 2006.

[2]占炳东, 凌罗亚.麻疹发病年龄构成新趋势和消除麻疹策略探讨[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 2009, 10 (11) :F0003-F0004.

麻疹疫情处理原则 第9篇

[关键词] 麻疹;监测;强化免疫

[中图分类号] R51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29-0025-02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继人类消灭天花之后,麻疹将成为全球通过免疫手段消灭的第三个传染病。世卫组织美洲区已于2000年消除了麻疹,中国所在的西太平洋地区也提出了在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標。2006年11月卫生部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国控制麻疹的策略与措施。为了解铁路地区麻疹的流行情况,为有效控制麻疹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对2007~2011年铁路地区麻疹疫情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麻疹发病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新华街派出所的统计报告。

1.2 疫情监测

麻疹按乙类传染病进行报告和调查处理,各级医疗机构在接诊可疑麻疹病例后,24 h内通过网络直报。铁路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进行麻疹疫情个案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应用Excel 200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疫情概况

铁路地区2007~2011年麻疹疫情统计见表1。2007~2011年共报告麻疹病例42例,报告发病率为1.30/10万~36.44/10万之间,最高发病年份为2008年,报告病例数为28例;其次是2007年,发病数为10例;发病年份最低为2010年和2011年,全年只有1例,各年度均无死亡病例。

表1 铁路地区2007~2011年麻疹疫情统计

2.2 发病季节分布

2007~2011年麻疹病例主要发生在2~7月份,4~6月为发病高峰,共30例,占总病例数的71.43%,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2.3 年龄、性别分布

42例麻疹病例中,男性24例,女性18例,男女性别比为1.33:1,其中年龄最小的6个月,最大的43岁。见表2。42例麻疹中,发病以≤14岁儿童为主,占总病例的66.67%。其中<8月龄占总病例的9.52%,8~11月龄占总病例的7.14%,1~6岁占总病例的14.29%,7~14岁占总病例的35.71%,≥20岁占总病例的30.95%。

表2 铁路地区2007~2011年麻疹病例年龄分布

2.4 职业分布

见表3。从职业分布来看,42例麻疹中以学生居多,其次为婴幼儿和工人,分别为52.38%、26.19%、16.67%。

表3 铁路地区2007~2011年麻疹发病职业统计

2.5 免疫史

42例麻疹病例中未达初免月龄的4例,占总病例数的9.52%;未接种麻疹疫苗的5例占总病例数的11.90%;接种麻疹疫苗的20例占总病例数的47.62%;免疫史不详的13例占总病例数的30.95%。

3 讨论

从此次调查可以看出,5年中铁路地区麻疹疫情在2008年有一次发病高峰,2008年底全市组织了一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2009年的报告发病率随之降低。这说明定期的对麻疹易感人群进行强化免疫不失为控制麻疹流行的一种有效手段。

此次调查从年龄分布中可以看出在新生儿、青少年以及中年人中均有病例发生,且突出显示了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的趋势,这与国内其他地区的麻疹疫情报告基本相符合[1,2]。麻疹患者的高发年龄从以往1~5岁的幼儿,转到8个月以下的婴儿和20岁以上的成年人,出现明显的以青壮年、成人和小月龄儿童发病为主的“双相移位”现象[3]。小于8月龄儿童的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9.52%,目前我国麻疹的初免年龄为8月龄,8月龄以下儿童发病是由于母亲抗体水平低,母传抗体不能有效地保护婴儿[4];另一方面,近年来剖宫产率的趋势有所上升,这一趋势造成了婴儿体内母传IgG抗体缺失,可能对麻疹的提前易感发生重大作用[5],所以在8个月内仍有患麻疹的可能。可以通过对育龄妇女做麻疹IgG抗体水平的测定,对抗体水平低者建议进行麻疹疫苗接种,以提高婴幼儿的胎传抗体,以减少麻疹的发病;8~11月龄占总发病数的7.14%,这些病例是可以通过8月龄及时接种麻疹疫苗预防的,这说明麻疹疫苗的基础免疫还存在一定的免疫空白点;大年龄组麻疹发病也呈上升趋势,≥20岁成人发病数占总发病数的30.95%,成人麻疹发病主要是由于当时接种的MV效价不稳定,接种剂量少,且MV接种率不高,存在较多的免疫空白,一旦感染麻疹病毒,即会导致麻疹发生。有资料显示:接种一次麻疹疫苗是不能终身免疫的,免疫力仅可维持15年,以后就减弱、甚至消失,抗体消失后的人群又会成为新的易感人群。对成人尤其是大学入学新生开展麻疹疫苗的强化接种,可以有效减少人群中易感人群的积累。

42例病例中一起麻疹暴发,该起麻疹发生于学校密集场所,共发病4例,由于采取措施及时,没有二代病例发生。究其原因首发病例在私人诊所就诊后谎称感冒而继续上课,从而导致了此起麻疹的暴发,也暴漏出学校在传染病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漏洞,今后学校要加强传染病方面的管理,提高责任意识。

在42例病例中未接种麻疹疫苗的5例占总病例数的11.90%,提示在麻疹的常规免疫接种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免疫空白点,常规免疫的接种率还有待提高;免疫史不详的13例占总病例数的30.95%,说明麻疹监测系统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需进一步加强。

综上所述,在确保麻疹高水平基础免疫的同时,做好重点人群的强化免疫工作是控制麻疹的主要策略。

[参考文献]

[1] 陈艳,文进. 重庆市涪陵区免疫后麻疹的流行特征分析[J]. 中国流行病学杂志,2001,22(8):110.

[2] 邓竹青,宣凌峰. 无锡市滨湖区2005年麻疹疫情监测分析[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6,5(6):842

[3] 朱向军,丁亚兴,田宏,等. 天津市2005~2008年麻疹流行特征及其流行因素分析[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10(30):1088-1089.

[4] 王海明,徐永苑,竺稽定,等. 66对孕妇与婴儿麻疹抗体水平监测报告[J]. 中国疫苗和免疫,2008,14(2):156-157.

[5] 周波青. 2000~2009年浙江省绍兴县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疾病监测,2011,2(1):36-3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麻疹疫情处理原则】相关文章:

麻疹暴发疫情调查报告03-09

麻疹处理应急预案08-19

麻疹控制07-15

成人麻疹08-07

麻疹免疫论文07-14

麻疹防控工作措施06-19

麻疹防控知识考卷06-27

麻疹疑似病范文05-23

监测疑似麻疹范文06-01

麻疹流行特征范文06-04

上一篇:高二励志文章下一篇:读《中华美德》有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