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

2024-07-30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精选8篇)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 第1篇

社区只志愿服务站的架构建设

第一步:确定社区(这个我们已经确定了)

第二步:确定服务站场地与硬件配备

有工作场所和办公桌椅、电话、电脑等办公设备。

操作方式:由区、街道、社区团组织与社区充分沟通确定。

第三步:确定服务站专、兼职管理工作者

社区指定社区工作人员为社区志愿服务站专职管理工作者;通过社会招募、自愿报名,选拔兼职管理工作者(一般不少于两名),要求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经验、有热情,有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操作方式:

①指定专职管理工作者;

②在社区张贴海报或在媒体上发布兼职管理工作者招募消息,公布招募热线;

③面试选拔。

第四步:服务站管理工作者培训

培训内容包括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理念、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要求、社区志愿服务站建设和管理的基本内容等。经培训后的管理人员方可正式上岗。

第五步:确定服务项目

(已经选择十项,看看还有什么需要增加或者是修改的)

第六步:搭建服务站组织机构,明确职责分工,确定管理制度

1、服务站组织机构由站长、组织委员、宣传委员、服务队队长组成,产生初期由社区居委会任命,以后可逐步过渡到志愿者民主选举产生。各岗位职能如下:

站长:主持服务站日常全面工作,主要是提出服务站发展思路、指导各服务队制定全年工作计划、重点活动的组织协调等。(可另设一名副站长)

组织委员:主要负责服务站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志愿者招募、培训、表彰工作,服务站各种档案建立。

宣传委员:负责服务站工作的对外宣传,向居委会及上级团组织(志愿者组织)报送信息。

服务队队长:负责服务队的全面工作,包括提出服务队发展思路、制定工作计划、组织日常服务活动。做好本队志愿者日常服务情况记录;协助做好本队志愿者的招募、培训、表彰工作,建立好本队有关档案。

2、管理制度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站工作制度、志愿者管理制度、志愿服务项目管理制度、志愿服务需求申报制度等。

3、操作方式:

①召开会议,明确服务站成员分工和职责;

②制订服务站制度草案;

③充分讨论制度草案,征求社区居委会意见后确定管理制度; ④有条件的社区制度应上墙。

第七步:按照项目招募志愿者,建立志愿者档案、对志愿者进行培训 操作方式:

①明确招募条件,准备招募公告,在社区广泛张贴,公布招募电话,也可以现场招募;

③招募完毕后,按照服务项目分类,建立志愿者名册;

④志愿者培训:包括基础培训和岗位培训,基础培训主要包括志愿服务理念、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内容、意义等。岗位培训主要包括服务内容、时间安排、注意事项等。

第八步:制订服务站工作计划,常年开展活动,并长期招募志愿者。以年度为单位制订服务站全年活动计划,站长牵头召开会议,充分讨论,征求社区居委会有关领导后确定。活动中注意事项:

①志愿者统一佩带帽子(室外),或悬挂“志愿者服务证”(各区按样本制作);

②做好活动宣传;

③做好档案收集:包括制度、工作计划、志愿者名册、总结宣传资料等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 第2篇

xxx社区志愿者服务站在街道党工委、街道办事处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紧紧围绕让“居民受益、让群众满意”这个中心,以“社区以民为本,民以社区为家”为宗旨,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积极推动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进楼栋,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不断开拓工作领域加强项目建设,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开展的活动形式多样、贴近民生的社区志愿者服务活动,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社区志愿者活动无论从服务形式和服务内容上均有新突破,为全社区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协调发展的原则,在加强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的同时大力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充分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立街道社区与各社会单位团体的有效联系,进一步发展社区志愿者服务事业。

二、建立健全机制,全面拓宽服务领域

我社区组建以社区党委书记为首的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组织机构,规范了社区志愿者的招募、管理制度。建立以党总支为总站,志愿者组织机构为龙头,以服务队、志愿者小组为分支机构的多层次的服务体系。

三、以服务他人,社会为依托,积极探索志愿者服务的新思路,新方法。

社区志愿者活动本着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培养全民志愿服务理念,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区志愿者服务体系,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的发展目标不断的完善着。我社区的社区志愿者活动正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奉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准则。为社会提供志愿服务,提高社区志愿者素质,为社区文明和谐、社区的全面进步作出贡献。

在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行动的过程中,我们始终把加强宣传报道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加以实施。具体以社区党总支为龙头,由社区志愿者服务站组织牵头,采取对外宣传和对内报到的宣传方式,加强了对志愿者活动重点项目,重大活动或典型人物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社区内部资源,通过宣传栏、横幅、发放传单、电话联系等方式及时向社区发布志愿者活动相关信息。

2012年上半年,我社区志愿者活动共开展大小活动15余次,先后开展了社区党员卫生大扫除、义务巡逻、义诊、消防知识宣传、法制宣传等一系列志愿者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力求发挥志愿者特色,为社区群众提供了关于计生、医疗、法制等方面服务,并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特困户等提供了打扫卫生等力所能及的服务,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工作探讨 第3篇

一、问题归纳

1. 过于看重参与人数与服务规模

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人数、比例大小及提供的服务时数是衡量志愿者之校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 而在缺乏志愿服务文化积淀的情况下, 要迅速地扩大这几项数据, 便容易出现不少仓促的举动。如盲目扩大社区服务志愿者人数, 忽视后者的服务动机及服务能力, 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 甚至给社区留下不良印象, 影响后期合作。又如过于追求服务社区的数量, 急于提高志愿服务的时数, 忽视学生的承受力与兴趣点, 导致学生志愿者容易产生疲劳感, 甚至出现志愿者在项目进行中途大量流失的现象。还如为了尽快取得规模效应, 主要采用行政的、集中的、自上而下的推动形式, 在这种管理模式下的志愿者对组织的依赖程度更高, 在服务的自主意识与创新活力方面表现出了明显不足, 在社区服务过程中遇到问题, 不能主动寻找解决方案, 甚至直接搁置服务项目。

2. 前期调研不足, 影响服务效果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 必须紧贴社区成员需求特点, 才能设计出更有针对性的服务内容。但是由于不少高校在组织此类工作时并未与社区管理方做充分交流, 导致志愿服务项目与其他单位重复、志愿者服务不够专业化, 不能更好地满足社区的需求, 进而大大降低了服务的必要性与可持续性, 甚至不能继续得到社区管理方的支持。

3. 考核激励措施不完善, 影响服务常态化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工作若要实现好的效果, 就离不开常态化、长期化的基地建设与项目建设, 而这两个内容的实现都离不开更有力的配套组织管理、考核激励措施。但是不少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志愿者入社区的活动时, 往往都未能及时地推出服务时间的统计、服务质量的考核以及定期的评估、表彰、激励措施, 导致志愿者甚至产生“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参与和退出随意化”的错觉, 严重影响了志愿者活动组织的严肃性与执行力。

4. 忽视大学生志愿者奉献社会与自我成长的双重需求

大学生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的动机是多元的, 服务的兴趣点也是多元的。如果不能有效整合活动形式与服务内容, 实现他们自我成长与奉献社会的双重需求, 则无法真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实践中, 不少高校在组织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工作时, 未能对志愿者的能力特长、服务意愿以及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备案登记与分类管理, 亦未能提供给志愿者更多元的服务项目选择, 导致服务项目过于单一, 对大学生自愿者的吸引力不够。进而影响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 未能养成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习惯。

二、改进工作的总结与建议

1. 将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工作考核重点由“重数量”转为“重质量”

有内涵、有特色的社区服务项目才更能吸引大学生参与其中;有质量、有水平的志愿服务也才能获得社区的认同与更多支持。如果把数量设为组织工作考核的主要权重指标, 就容易导致学校各义工分会将工作重心放在盲目扩大招募人数、争抢服务社区、一味增加服务项目上, 各义工分会往往很难再有精力将服务内容做精做细, 做出特色。因此, 笔者认为学校在推进大学生社区服务的组织工作中应避免整齐划一的考核模式, 也不能将志愿者人数及服务社区的数量设置得权重过高, 应更加关注服务内涵、服务特色及服务实效的考评。这样才更能鼓励学校各志愿者分会将组织工作的重点放到内涵建设上, 并能够更自由地结合自身优势与服务社区的特色, 摸索出适合自身的社区服务模式。

2. 紧贴社区需要, 结合专业优势, 做出“大学生”特色

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社区可以参与的项目很多, 其中, 与专业结合, 能让学生发挥专业优势、能增进他们专业学习兴趣的服务项目特别受大学生志愿者欢迎。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就有不少义工分会积极尝试这种模式。例如, 社区管理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入社区参与自闭症家庭支援志愿服务;出版与发行专业的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 入社区提供公益活动宣传海报、简报以及画册的设计、排版与制作服务;英语专业的优秀学生在义工分会的组织下, 入社区为“城中村”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四点半英语课堂;机电、电信专业的学生为社区居民长期提供小家电预约维修、电脑故障排除志愿服务等。这些活动经实践检验, 能为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实实在在的援助, 能真正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缺口, 逐渐做出了“大学生”品牌效应, 对参与志愿服务的学生也更能产生持续的吸引力。

3. 完善配套激励措施, 加强志愿者管理工作

在此方面,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已逐步摸索出比较有效的措施,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制度化引导。学校出台文件, 如《志愿服务管理办法》, 对志愿者的资格条件、权利义务、注册管理、培训机制、组织工作流程、志愿者激励与保障、法律责任等均作了全面的规定。同时辅以《志愿服务储蓄银行及志愿服务证书实施办法》《志愿服务校长奖评选办法》以及《志愿者培训方案》三个子文件, 让志愿者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让激励措施细化、明确, 具有可操作性。不但如此, 部分二级学院还进一步补充了志愿者入社区服务的配套激励措施。如为了增强服务效果, 鼓励专业教师指导专业志愿者服务, 补充了有关折合教学工作量、纳入评优指标等配套激励制度等。 (2) 设立志愿者工作专项基金, 为志愿者服务项目、志愿文化培育、志愿理念宣传、志愿事业研究、志愿服务推广、志愿者培训等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例如, 在风险保障方面, 我校学生只要在校园系统注册成为志愿者, 即可享受深圳市义工联所规定的交通、保险、医疗等基本保障。 (3) 学分激励。志愿者满足年志愿服务时间20小时的基本条件后, 志愿服务满1小时转化为1个积分, 积分满24分即可置换选修课学分1分, 在校期间最多可以置换2个学分。 (4) 服务证书激励。志愿者毕业前, 学校统一为其颁发志愿服务证明, 并详细备注其服务时间和积分的历史记录, 包含其服务时间、效果、服务鉴定等一系列内容, 方便志愿者出国深造及求职所需。 (5) 荣誉激励。学校设立志愿服务校长奖, 每年表彰一批表现突出的志愿者及志愿服务分会组织、特色项目、特色基地等。

4. 充分尊重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兴趣, 提供多元的社区服务内容

在招募大学生志愿者时, 应同时统计他们的服务兴趣与特长, 并进行归类, 组成文娱活动组织表演、专业技术应用、少年儿童帮扶、低碳环保推广、老人关爱等多元的社区志愿服务方队。同时, 根据所在义工分会的大学生志愿者的主要服务意向类型, 与社区方协商, 共同开发多元的服务内容供他们选择。笔者在实践中亦发现, 能提供多元服务项目选择的志愿者分会, 志愿者参与社区志愿者活动的人次要较其他分会高近30%。

摘要:组织大学生参加社区志愿服务是近年来我国高校逐渐尝试的育人模式。但是, 由于缺乏志愿文化的沉淀及志愿活动的组织经验, 有不少高校在初期的组织工作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结合对所在学院3年多来的志愿者入社区服务组织工作探索及相关文献研究工作, 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工作

参考文献

[1]郑永森.提升大学生志愿服务参与度的对策[J].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3, (5) .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 第4篇

关键词:小组工作;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永祥. 社区工作[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

(一)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状况及需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状况也在发生着变化,关注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需求可以了解到他们希望社区居家养老能够提供给他们的服务。疾病产生的生理上的困扰,身体承受能力的下降,一些年长的人不喜欢过去的艰苦工作状态,甚至连生活都难以自理,他们需要照顾和更多地关心,他们生活在社区,希望依托社区,发挥社区的组织和照顾功能,为社区居民的身体状况提供一定的服务。

(二)精神需求。由于现在经济发展快,许多年轻人不想局限于在家,外出打拼远离老人,于是老年人独自居住,他们的心里产生了强烈的寂寞和孤独,心灵上的慰藉和精神上的情感寄托是他们的需求。生理上的变化使得老年人的身体比不上年轻的一代,他们心理产生落差,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和角色发生了改变,心理上的接受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快速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老年人的独立和尊严。失去工作能力,家庭的主导地位发生变化,他们心里产生落差,他们也觉得自己已经不是家庭的支撑,得不到家庭的支持,这将压抑到自己的欲望和需求,因此解决精神上的需求是当务之急

(三)文化娱乐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年人也不仅仅追求安稳的生活,他们也开始追求生活质量。在老年社区活动中心,丰富的娱乐活动的开展,还有社区学校为老年人提供相关的再学习服务,提高老年人对新生活的向往和对旧生活的留恋,扩大社交的范围,建立自己的社交网络,使精神生活得到充实,它不仅满足老年人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受尊重的需求,还可以使老年人发挥余热,参与社会发展,满足老年人的自我需求。

二、小组工作模式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一)介入途径。(1)直接式小组方法。专业的小组工作有不少方法,但是“直接式小组方法”更适用于老年人,它强调社会工作者通过小组活动,活跃小组气氛,等待成员互相更熟悉后,才进一步探索他们对小组团队项目及未来想要开展的活动的兴趣。所以,在小组活动的开始,尤其是第一次聚会时,社工应该先与1-2个成员玩一些热身游戏,促进成员之间的相互认识和理解并带给他们欢乐,改善团队气氛。(2)间接式小组方法。间接式的小组方法是指在社区居民逐渐熟悉和接受这种小组活动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间已经有了一定的接触逐渐的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络之后,通过社会工作者专业的引导,让老年人逐渐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工作作为老年人与社区、政府之间的传达者,通过引导内外协调沟通,为老年人争取资源,可以适当地介入老年人的家庭,缓和两代人的矛盾,为老年人构建和谐家庭出一份力。从而使老年人更好地安享晚年,促进和谐社区和谐社会的建设。

(二)小组活动过程分析

(1)熟悉的你,陌生的他。首先,通过社区居委会干部的帮助,在得到社区的同意后,争取到举办此次活动的机会。在大众社区,福荣城老年活动中心,开展一系列的小组活动。

通过社区居委会的宣传,征集到需要参加此次活动的12名老人。他们的年龄都在55周岁以上,生活可以自理,来自各个乡镇,语音带有各地口音,大多数是来县城帮忙照顾子女的孩子。在活动之前,我们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进入社区进行调查,为活动的展开做好了充分准备,选了一些以老年人他们的需求为主的小游戏。初次见面,大家都很眼熟,觉得有过一面之缘,侃侃而谈起来,也有的不知道是要来干嘛,独自在一边。我们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让他们相互介绍,了解对方,由于他们语言差异,带有地方口音,平时大家也没这么正式的介绍自己过,途中大家还会因为某一句话而发出笑声,减少了初次聚在一起活动的尴尬。自我介绍结束之后,大家聊起了当年的工作生活环境,20分钟后,有几个老年人提出时间不早了,要去接孙子孙女放学,于是我们也加快了活动进程,最后让大家分享第一次参加这种活动的感受,活动结束。本次活动小组成员基本都参与,完成目标,由于活动内容比较单一,而且我们几个组织人员和老年人年龄相差太多,需要社区相关负责人的配合。(2)健康知多少。第三次活动针对老年人身体健康的发展状况,特意通过社区负责人,联系到大众社区卫生所的林医生和徐护士,邀请他们两个来参与我们的活动。林医生首先给大家普及了一些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的一些身体疾病,给予了一定的养生和防范疾病发生的建议以及对于一些疾病的应对方法。现场也让成员们提问题,在线为大家解答。徐护士就为大家简单了讲解了护理方面的知识,现场还让其中一名老奶奶现场模拟,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械,量血压、测心跳、测脉搏等等,一些小的状况在家里就能处理的简单方法。最后让老人们组成两人一组,对徐护士做过的简单的护理进行现场模拟。最后也对社区卫生所进行了宣传,不舒服就去卫生所,更是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希望卫生所能为社区的居民提供优质的服务,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一定的硬件设施服务。(3)你眼中的我。第四次见面,大家都有了相对而言比较熟悉的关系了,来到活动中心后,就开始各自分享自己的事。也有谈到自己家庭的事,因种种原因家庭矛盾也逐渐产生等等。看到大家这种和谐的气氛也为之高兴。把大家聚集在一起之后,开始进行今天的活动。这次活动是让老年人对自己或者对他人有一个评价,以便于认识到自己在自己心中和他人心中的形象,正确认识自己,正确的心态对待老年生活。首先从某位组员开始,依次接着评价增加和他人。我们需要在活动中注重观察老年人的神情变化,看到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的心情变化,做好记录。本次活动既让老人看到了别人对自己的夸赞也看到自己不足的地方,但是老年人很难改变自己的认知偏差,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的及时引导。(4)后会有期。通过之前几次活动了解到,活动结束后,小组成员之间还有更多的联系,比如小组成员邀约去逛公园、买菜以及去跳广场舞,还有些已经成为很好的麻友等等,很欣慰这就是活动带来的成果。这次活动把大家聚集在一起是对前几次活动的总结,以及老年人的感想分享。通过4个老年人一组,先各自在小组内分享,再通过在大家面前来分享。最后成员间也相互送祝福,感谢社区提供此次活动。

三、小组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评估与反思

(一)不足之处。(1)活动准备不充分。在四川地区,社会工作的开展少之又少,针对于大众社区的实际情况,我们认识到活动的开展并没有得到积极的响应,大众社区居民对于这种小组活动没有足够的认识,甚至有些居民是排斥的,我们在社区宣传没有得到强烈的回应,并没有收集到很多的数据,因此小组活动的开展缺乏数据性的评估。由于人力资源有限,在走访社区居民的过程中,也只了解到一些居民的需求,没有完全的反映各种不同的老年人的需求,无法针对性的开展各项小组活动。总的来说,小组活动完成了基本的目标,但活动内容不够丰富。(2)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程度低。活动开展前,我们就预想到社区居民对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度低,我们尽可能的从老年人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在大众社区活动开展之后,确实大多数老年人实际上都不清楚我们社工是干嘛的,他们就以为我们是社区居委会的,但是社工在发达地区已经发展很成熟了,比如香港很多居民都觉得有苦难就找社工,他们就很信任社工,但在内地来说,社工事业发展缓慢,想要提高社工的认知度还需要经历一段艰难的历程。(3)社工的专业反思。对于我们几个还身为学生的社工而言,进入社区开展小组活动,首先都没有得到社区居民的热烈的支持,并且由于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实践经历,我们专业不够扎实,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成熟,以致于并没有在根本上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进行针对性的调查和开展活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在发展过程中也没有进一步的缓和家庭矛盾与冲突。那么如何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把理论付诸于实践,是我们工作的困难和挑战。由此看来,应大力发展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满足社会工作事业的多元化发展需求。

(二)发展的空间。(1)做好活动充分准备,完善服务内容。活动前收集充分的相关资料,做好活动准备,比如通过社区的走访、上门访问或者是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分析,找出老年人的需求。通过对社区老年人的家庭情况调查,通过小组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缓和家庭矛盾,减小家庭养老的压力。活动后对活动进行评估,对活动的过程和效果的评估,通过评估了解到老年人对社区居家养老的需求,分析老年人的参与活动的程度状况,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小组目标,使活动顺利的开展。了解到小组活动实施的结果,结合老人们的实际情况,为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奠定了扎实的基础。(2)做好宣传活动,提高服务质量。在社区做好大量的宣传活动,在社区做演讲、发传单、上门访问等等,都可以对社会工作的宣传起到相应的作用,从而提高社区对社会工作的认知度。社会工作者的介入,首先要了解社区居民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对他们的想法有相应的价值认同,坦诚地为他们服务,在他们的立场上考虑,从而实现真正的助人自助,进一步探索和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同时结合自身地区的发展特点,进一步探索具有属于当地化管理和本土特色的服务模式,推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更上新台阶。(3)社工的专业反思。社会工作者是专业的,其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方法技巧会发挥他们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作用。社工应注重关系的建立,加强与社区、政府、社会组织等各方面的沟通、互动和交流。上下联动多方协调,向下了解社区老人的不同需求,向上则向政府或者相应部门反应老年人的需求,以及时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照顾。社工还应注意调动社区资源,整合并优化社区资源配置,建立互助坏的社区关系和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网络,共同参与为社区为老服务,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

参考文献:

[1] 吴华.张韧韧. 老年社会工作[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社区志愿服务年度工作思路 第5篇

***社区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在湖南路街道党工委及团工委的关心和支持下逐渐发展壮大。青年志愿者工作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心的事业,它的社会作用和影响是积极而健康的,对于树立奉献、友爱、互动、进步的道德风尚、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有着积极的作用。为开展好青年志愿者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我们要本着“社区是我的家园,服务是我的志愿”宗旨,要积极在社区范围内推广志愿者服务精神,通过各种有效的载体,向团员青年们进行宣传,使青年们能够了解并赞同志愿服务精神,同时也吸纳更多的青年朋友来参与到社区志愿者服务中来。现将2011年计划拟定如下:

一、开展“周末奉献两小时”创卫服务活动

部分社区青年志愿者将以“文明在我手中,文明在我脚下”为契机,深入到小区,协助居委会布置板报,清扫环境卫生等,部分青年志愿者走上十字路口,协助交通协管员指挥交通及擦拭马路边的广告牌和垃圾筒等。

二、开展“爱心家教”活动

为了有利于更好的帮助社区的困难家庭的学生,我社区将继续开展爱心家教活动,由**大学的学生志愿者们对学生进行各类学科辅导,让这些困难家庭小孩感受到来自社区的关怀。

三、开展“健康送社区”行动

组织社区医疗机构单位的志愿者深入社区,成立“健康服务进社区”小组,下设2个小分队,第一志愿者分队负责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作健康体检(测血压,量体重)及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第二志愿者分队负责上门为不能活动或行走不便的老人作健康检查并提供健康咨询、健康生活方式指导。

四、开展“四进社区”便民活动

结合社区内青年志愿者自身的专业知识,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参与形式多样的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电脑维护等志愿服务。

五、开展“爱心传递进万家”活动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总结 第6篇

根据要求,按“五个一、六个有”建设标准化志愿服务站,已标准建设xxxx个社区志愿服务站。同时加强对标准化志愿服务站的制度建设。已完成6项工作制度,分别介绍志愿者服务标识、志愿者服务精神、誓词、志愿服务工作制度、活动流程、服务内容、志愿者轮岗制度、志愿服务站站长牌等,有利于居民更方便了解、知晓、参与志愿服务。

二、加强志愿服务信息管理,提升志愿服务规范化水平

积极贯彻落实工作要求,截止目前注册志愿者xxx人,注册志愿者队伍xxx支,上半年开展活动xxx次。

三、坚持社区化扎根,深化志愿服务基层工作。

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流程 第7篇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工作总结1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进取参加劳动。__曾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劳动改造人。经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当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我。劳动中,我明白了许多自我的不足之处。

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并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我们做了将近半天的活,包括拖地、扫地、擦窗等。最终当事情全部完成的时候,我们松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齐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仅有自我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我的不足。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仅有自我体验了才会明白。自我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仅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经过自我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我肯定是受益的。这次劳动并不是很难,想想父母每一天都要工作,辛苦挣钱供我们读书,而我们只要坐在教室里学习,没有负担,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

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生活,想到父母小时候连吃都吃不饱,更别说读书,比起父母来,我们幸福多了。或许赚钱这么辛苦,甚至比这样更辛苦。一想到父母,我真的觉得好愧疚。所以,我在心底暗暗的下决心,以后必须要让父母过上幸福欢乐的日子。让父母以我为骄傲。

从这次劳动中,我还明白了我们应当尊重和珍惜他人的劳动成果。这样的一次劳动对我的身心都起到了进取的作用,我想不管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得认真负责,以主人翁的态度来对待,这样所得到的和所收获的经验和价值是值得学习和珍藏一辈子的。

经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我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着、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经过自我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我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

想起来,还是觉得自我此刻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我该做的事。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本事。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职责感和社会适应本事。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日,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日,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此刻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原本以为自我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明白原先自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我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必须要奋勇直前。

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必须要相信自我,因为我总是对自我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必须会有彩虹的”。

于是,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我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我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我的明天将会更加完美!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工作总结2

这次社区服务活动,使我增强了社会职责感和使命感,我也学到了一些处理问题的技巧,与人沟通的技巧,受益匪浅。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这次的活动让我觉得自我是另一个雷峰。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我。让我们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劳动穿早世界的真理,抵制了我们轻视劳动和不劳而获的思想的侵蚀,避免了我们构成好逸恶劳的坏习惯。

社区实践活动提高了我们的社会实践本事。引导了我们接触、了解社会,增强我们的社会职责感和社会适应本事。更让我们明白了学会独立的重要性。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日,对于我们这些出生牛犊的中学生们,独立的培养和社会的洗礼是多么的重要。在这个更新速度超快的今日,如何适应社会也是我们即将面临的困难。对于此刻的我们,越早接触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就意味着我们越能适应它。也同样加强了我们的劳动观念,帮忙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们的竞争意识和开拓进取的精神。社区服务不仅仅能造福社会,并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中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中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服务,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进取为社区服务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参加这类实践活动,对于此刻的高中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是锻炼我们的实践本事,这也是这个活动开展的初衷;二是增加学生与外界的交流,使得学生不再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实践中发现真理的所在;三是让学生们学会感受社会,体验社会,真正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去,让我们自觉地去发现生活中的完美,去感受更广阔的人生。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只是古代读书人的完美意愿,它已经不贴合现代高中生的追求,如今的高中生身在学校,心儿却更加开阔,他们期望自我尽可能早地接触社会,更早地融入丰富多彩的生活。时下,此类活动正逐渐壮大,成为学校里一道亮丽的风景。显然,这种活动已成为一种势不可挡的社会潮流,学生更趋向于全方面发展。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齐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

看到了成绩,也看到了自我存在的不足。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仅有自我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我的不足。学习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仅有自我体验了才会明白。自我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仅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经过自我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我肯定是受益的。

经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当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我。劳动中,我明白了许多自我的不足之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并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在曲折中前进,在挫折中成长,相信只要我们细心观察生活,我们每一天都是有收获的,我们总是在提高。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工作总结3

经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我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经过自我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我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我此刻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怪自我不够争气,不珍惜这好的时间和机会去好好读书,整天都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会做。

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在实习的过程中,我认真、负责地做好每一件自我该做的事,对自我产生,都得到了一个满意的答案。原本以为自我已经学会了一些基础的知识就够用了,可到了实习的时候才明白原先自我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以后自我要走的路还很长,不能只安于现状,必须要奋勇直前。人是在不断前进中成长起来的,虽然会有很多坎坷,但总是会有办法解决的。做人不怕失败,最怕失败后永远不能站起来。必须要相信自我,因为我总是对自我说“勇敢点,挫折?怕什么,风雨过后必须会有彩虹的”。于是,我便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那就是克服自我在成长中的困难,坚定不移地朝着自我奋斗的目标前进。我相信,自我的明天将会更加完美!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工作总结4

根据街道《关于在全街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精神,在全面启动创先争优活动中,__社区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活动总体要求,以“和谐社区、致力民生”为主题,社区结合“五个好”、“五个带头”,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

经过学习我认为作为社区工作者应扎实地从以下几点做起,做好三个“模范”。

一是品德要正,做好学习实践的模范。

作一名共产党员,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品要好,万事德为先。具有高尚的思想品质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想品质就有什么样的人格。人格的力量很重要。要经过自我的思想品质来体现党性、体现人格。我认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品德主要体此刻以下四个方面:第一,忠诚老实。首先,要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其次,要忠实地贯彻执行党组织的决定、决议。第二,要忠诚于自我的本职工作。在平时工作中,要踏踏实实地做工作,各项工作任务要圆满地完成。第三,公道正派。公道正派是一个共产党员基本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关键。群众评价我们,首先是看我们公道不公道,正派不正派。为人正直,秉公办事是公道正派的外在表现,要光明磊落,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明辨是非,刚正不阿。廉洁自律是公道正派的内在反映。第四,要讲修养、严治家、从严自律,修正身心,抵得住诱惑,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表里如一,洁身自爱。

学无止境,热爱学习、努力学习是人生永恒的主题。社区工作者应自觉将遵守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贯穿于创先争优活动全过程,坚定梦想信念,努力带头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自我的头脑,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能,不断加强自身理论素养和实践本事;同时要做到虚心向书本学、同事学、居民学,做到在干中学,学中干,切实提高自身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执行力,争做勤学善用、勇于创新的模范。

二是党性要强,做好服务居民的模范。

做一名优秀共产党员,要加强自我的共产党员修养,锻炼党性,增强党性。第一,加强党性修养,就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作为共产党员,在入党宣誓时,都承诺为党的事业、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这是一个庄严的政治承诺。要有梦想,要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第二,加强党性修养,就要讲政治道德。要自觉提高政治道德修养。无论情景多么错综复杂,我们都应当站在党的立场上来思考问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坚定改革开放的信心。要敢于坚持正确意见,敢于抵制不正之风,敢于站出来主持正义,有一种不信邪,不怕鬼的浩然正气。第三,加强党性修养,就要讲大局。讲大局是讲党性的重要内涵。站的高才能看的远。想问题,做事情,不能只想局部,不想全局;只想个人,不想整体。当个人利益与团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跳出个人的、局部的圈子,从全局想问题,这样就会体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胸襟。第四,加强党性修养,就要有群众观点。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就是密切联系群众。

学生社区服务活动工作总结5

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我们作为21世纪大学生,有着较高的文化素质,应当进取参加劳动。胡锦涛主席曾在八荣八耻中明确提出:以辛勤劳动为荣,以服务人民为荣。我班在学校领导之下,进取组织开展社区服务劳动。

我班大部分同学进入部分单位参与志愿服务。进入单位后,我们在单位负责人的分配下,有条不紊地做相关工作。在志愿服务过程中,我们互相合作,互相搭配,争取到达较高的工作效率。看着同学们热情服务、忙碌的样貌,单位负责人对我们做了很高的评价,对我们的服务表示十分的满意。

张瑞敏曾说过:“把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劳动改造人。经过这次社区服务劳动,我明白了许多道理。我想应当是我们在劳动中明白了许多平时不懂的道理。慢慢的长大了,改变自我。劳动中,我明白了许多自我的不足之处。平时,在家的时候爸爸妈妈都把我们当宝一样的伺候,这次我们算是亲身实践了,并且我们都努力的去做了。我们做了将近半天的活,包括拖地、扫地、擦窗等。最终当事情全部完成的时候,我们松了一口气,嘴角露出一丝笑意。刚开始劳动是有点累,但很高兴,有种成就感。就像一群人坐在一齐吃着你做的菜,心里会很幸福高兴。我感触深的是万事都不是那么容易的,仅有自我不断克服困难才会成功,做事要认真踏实。假如我不去认认真真地做一遍,就发现不了自我的不足。工作也一样“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仅有自我体验了才会明白。自我付出了多少,就得到多少回报。仅有认真做了,才能有所得。认真学习了,会有好成绩;认真工作了,会有成果。经过自我的努力付出,不管结果如何,那个过程自我肯定是受益的。这次劳动并不是很难,想想父母每一天都要工作,辛苦挣钱供我们读书,而我们只要坐在教室里学习,没有负担,我们没有理由不认真学习。我们应当珍惜眼前的生活,想到父母小时候连吃都吃不饱,更别说读书,比起父母来,我们幸福多了。或许赚钱这么辛苦,甚至比这样更辛苦。一想到父母,我真的觉得好愧疚。所以,我在心底暗暗的下决心,以后必须要让父母过上幸福欢乐的日子。让父母以我为骄傲。

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发展研究 第8篇

1 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基本情况

株洲市的社区志愿组织正在以其“志愿服务领域的不断扩展、志愿者队伍不断扩大、志愿精神的广为传播”的特点不断成长壮大。

(1) 队伍建设富有成效。株洲市着力建设一支有朝气、有素质、有纪律、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志愿服务队伍。把志愿者的招募和注册作为志愿服务工作的首要环节, 切实把一批综合素质高, 热心服务群众的人们组织动员起来。截至目前, 株洲的注册志愿者人数已达483000余人, 志愿者团体780余个。全市城区已建立179个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站, 覆盖率达到86.8%, 基本形成了党员志愿者、义工志愿者、扶残助残志愿者、红十字志愿者、科普志愿者、交通文明志愿者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 职业涵盖公务员、教师、学生、医生、企业员工、法律工作者、心理咨询师、晚报义工等社会方方面面。各社区志愿组织以市文明办制定的《株洲市志愿服务工作管理办法》为指导, 纷纷建章立制, 加强自身管理。

(2) 服务网络基本成型。一是领导机构配备成熟。全市成立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协调小组, 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担任组长, 市文明办主任担任副组长, 市总工会、市财政局、市教育局等28家单位一把手担任协调小组成员, 负责全市志愿服务活动的总体规划和协调指导。后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总队, 由市文明办主任担任总队长, 全市各类志愿服务队伍全部归其统一领导。2012年市文明办增设志愿服务工作科, 负责志愿服务协调联络工作。二是服务网络基础广泛。全市普及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儿童福利院、敬老院、退休教师公寓、公共绿地、市民广场等传统志愿服务基地, 在我市铺设了一个全面又广泛的志愿服务网络, 在此基础上, 各城区和乡镇社区也普遍建立了志愿者工作站。全市已初步形成以市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协调小组为中心, 以志愿服务阵地为依托, 以各级社区自愿服务站点为纽带的志愿服务网络。

(3) 工作品牌日益响亮。长期以来的社区志愿服务实践活动, 形成了一批影响力大、参与度高, 颇具实效、颇有内涵的工作亮点和特色品牌。

一是株洲晚报义工联合会。株洲晚报义工联合会是我市首家义工组织, 会员超过5000人。其成员唐先华公益生涯长达25年, 足迹遍及全国13个省, 从汶川、玉树大地震到舟曲特大泥石流, 三上高原救援灾民, 三次奇迹般与温家宝总理邂逅, 受到温总理高度赞扬, 荣获“第三届感动株洲十大人物”、“全国优秀志愿者”等称号, 是我市闻名遐迩的“疯狂义工”, 2010年10月11日CCTV-10《人与社会》栏目特别录制播出了《疯狂义工》唐先华专题报道。义工联合会同时还打造了徒步湘江环保毅行、萤火虫公益助学行、社区少年宫三大品牌项目。

二是“在职党员进社区”。株洲市党员进社区的传统由来已久, 2013年6月下旬株洲市启动全市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 据不完全统计, 不到一年时间已有6万余名在职党员进社区报到, 认领服务岗位10万多个, 成立志愿服务总队1200多个, 开展集中志愿服务活动360余次, 为社区解难题千余个, 为群众办实事3000余件次, 近50万名群众在活动中受益。小到义务清扫、夜间巡逻、居家养老等服务活动, 大到教育讲课、健康医疗、法律援助、农业指导等, “在岗当个好干部, 在家做个好居民”, 在职党员进社区不仅为基层建设提供了有力服务, 同时也为考察党员干部8小时以外的表现提供了良好途径。

三是“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株洲市首批“雷锋号”志愿者工作站于2012年3月初开始创建, 创建单位20家, 分布于城区20个社区内, 共有注册志愿者5500余人, 成立了关爱雏鹰服务队、爱绿护绿服务队、心理咨询服务队、医疗服务队、居家养老服务队、司法援助法律宣传队等多支志愿者服务队。同年8月开展第二批工作站的创建工作, 加大市级“雷锋号”的创建力度, 在全市所有社区, 普遍建立志愿者工作站。围绕“关爱重点青少年群体志愿服务”、“扶助弱势困难群众志愿服务”、“开展服务党政中心工作专项志愿服务”、“开展基层公共事务志愿服务”、“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服务”五个内容为中心, 针对各自志愿服务的实际需求, 形成多个亮点项目。

四是“志愿邻里, 文明共享”社区志愿服务。自2009年至今, 株洲市四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在上级团委的指导下, 组织近千人次的青年志愿者走进邻里社区 (以新荷社区为主要青年志愿服务实践基地) , 开展主题为“志愿邻里, 文明共享”的社区文明创建、社区帮扶志愿服务项目。他们或走进社区进行清理环境卫生、宣传低碳环保、宣传消防知识、推广普通话等社区文明创建活动, 或深入到社区困难户家中开展扶危济困等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把志愿精神作为自己的行动宗旨, 积极把青年志愿理念与社区服务结合、爱心奉献与学生社团发展结合,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也为全市青年做了榜样。

2 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不足

株洲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来势喜人, 取得了一定成绩, 也有较大的社会影响, 但总体上看, 株洲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从发展规模和服务水平等方面, 离社会的发展要求、群众的期待尚有一定差距。

(1) 志愿理念推广不够, 群众认识不深。“奉献、友爱、互助、进步”是志愿服务精神的主要内涵, 是一个有机统一体, 奉献是基础, 友爱是动力, 互助是途径, 进步是目的。但从实际来看, 受宣传教育不够、开展活动历史不长等原因影响, 大部分群众对志愿服务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奉献”层面, 只是“学雷锋, 做好事”。这导致志愿服务的参与面受限, 志愿服务只能成为特定群体的热情所在。

(2) 部分活动出现偏向, 形式主义较浓。社区志愿服务是信念追求, 是价值认同, 其过程是志愿者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但在实践中, 有些活动往往存在“为活动而活动, 活动节日化”的倾向。体现在活动很多、实效很少, 宣传很多、服务很少, 人员很多、骨干很少。逢年过节是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的高峰期, 敬老院、福利院、流浪儿童救助站成为社区志愿活动开展的“有限阵地”。这导致社区志愿服务的社会认同度被挤压, 群众基础被侵蚀。

(3) 工作机制还未理顺, 管理仍然粗放。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是新生事物, 基础比较薄弱。比如各级文明委员办对志愿服务组织缺乏有效的控制和协调, 缺乏统一规范的培训机制、激励机制、项目机制、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会议制度等。机制的不完善, 难以推动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更好更快地发展。

(4) 工作经费普遍缺乏, 发展能力有限。目前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费主要来自主管部门的正常划拨与相关单位的赞助, 经费问题已成为突出障碍。因此, 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只能勉强组织一些常规性、开销不大的志愿活动, 对于大型的或者是常规性、长期性、专业性的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组织往往难以承受。

3 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改进与建议

株洲市社区志愿者服务工作基于以上种种不足, 因此应该努力在推广服务理念、拓展服务内容、开发服务项目等方面下工夫, 努力在完善机制、加强统筹协调上做文章, 奋力开创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新局面。

(1) 深化宣传教育, 普及志愿理念。新闻媒体是传播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的主渠道, 必须加大社区志愿服务的宣传力度。通过新闻报道、言论评论、公益广告等形式, 普及志愿知识, 宣传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经验和志愿者的感人事迹, 引导人们尊重志愿者, 营造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的浓厚舆论氛围;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展现志愿者的良好风貌和高尚情操, 寓教于乐、寓教于文, 形成有利于社区志愿服务的良好文化环境;加大学校教育力度, 把志愿服务精神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 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的志愿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社区、基层文化站等多种途径, 加大社区志愿服务宣传教育力度, 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知名人士带头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提高全社会的志愿服务认知度。

(2) 丰富活动内涵, 凸显核心价值。开展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必须牢牢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根本, 紧扣相互关爱、服务社会的主题, 始终把公益性放在首位。组织开展普及文明风尚社区教育活动, 引导人们知礼仪、重礼节、讲道德;组织开展科技、文体、法律、卫生等社区科普活动, 普及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开展法律援助、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不断丰富广大群众特别是农村、偏远地区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生活困难群体、老年人、残疾人积极开展送温暖、献爱心等慈善关爱活动, 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为其排忧解难。以关爱帮困、便民利民为重点, 大力开展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让居民在参与中感受友谊和谐, 看到社会美好, 享受幸福生活。

(3) 突出项目建设, 打造优质品牌。品牌对于深化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项目建设则是社区志愿服务创品牌、塑形象、扩影响的关键。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和广大志愿者要坚持“党政所望、社会所需、群众所求、志愿者能为”的原则, 注重创新, 规范管理, 以重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核心, 项目化开展志愿服务。依托志愿服务项目信息化管理系统进行项目申请、志愿者招募、管理服务等相关工作, 实现互动交流、资源共享。积极探索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开发工作, 分阶段、分层次, 不断推出新的项目, 增加社区志愿服务项目的数量和类别。同时, 注重运用新技术改革传统社区志愿服务方式, 提高服务效益, 开辟新的服务领域, 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的服务需求, 从而扩大社区志愿服务影响、提升工作水平, 达到“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的目的。

(4) 注重机制完善, 实现高效管理。建立健全运转通畅、灵活高效的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 是提高志愿服务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重要途径。完善社区志愿服务网络注册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平台, 把志愿服务资源有效整合起来, 引导志愿者长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建立社区志愿者培训制度, 重点依托行业协会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 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培养造就一批志愿者骨干;完善激励机制, 当前应努力探索在社区志愿者组织内部建立以服务时间和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星级认定制度, 定期评选表彰优秀志愿者和志愿者组织;积极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对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进行资助, 形成多渠道、社会化的筹资机制;组织开展经常性的社区志愿服务调查研究, 重视社区志愿服务理论研究和课题分析, 推动和促进志愿服务的交流沟通与合作发展。

摘要:近几年, 株洲市的社区志愿服务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从队伍建设, 到服务网络建设, 并形成了一批影响力较大的志愿服务品牌。但同时也要看到, 株洲市的社区志愿服务尚存在很多不足:志愿理念推广不够、形式主义较浓、管理粗放、工作经费普遍短缺等问题仍然显著。为此, 应该从宣传普及志愿理念、突出项目建设、完善管理机制等途径进行提高和完善。

关键词:株洲市社区,志愿服务,服务品牌,发展

参考文献

[1]楮松燕.中外非政府组织管理体制比较[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8.

[2]詹姆士·N·罗西瑙著.没有政府的治理[M].张胜军, 刘小林等译.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2001.

[3]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5.

[4]龙献忠, 邱真.网络治理视野下的社区志愿组织发展[J].求索, 2013, (5) .

[5]龙菲.当代中国的社区志愿服务[J].城市问题, 2002, (6) .

[6]冯琰.城市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行为意向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院, 2006.

[7]陈少君.公众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影响因素与对策——以湖北省H市的15个社区为例[J].社会工作, 2006, (6) .

上一篇:白河中学教育教学工作汇报材料下一篇:以小导游为题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