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

2024-08-21

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精选9篇)

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 第1篇

广西人才市场调查

现代农业人才需求旺盛,但未来增长动力不足人才需求重点,一是种子栽培人才、畜牧兽医人才、农业环保和节水灌溉技术人才、农业研发科技人才等;二是从事鱼类基因、种质资源、微生物研究和掌握生物学、环境生态学、鱼病害测报的水产养殖人才,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药物、海洋能利用的海洋经济人才,水产品加工人才;三是竹木制品加工制造类人才,非木质人造板等林业新材料、新技术研制人才,林化产品、集成林、药用林等研究人才。预计到2010年农业人才需求量达到5.64万人左右。2005年全省现代农业增长率为11.79%,高于人才需求7%的平均增长率,但预计“十一五”期间增长率将有所下降。

(2)高科技产业人才需求增长潜力巨大信息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软件技术人才,系统集成类人才,信息安全人才;二是通信产品制造产业、光电子产业、数字家电与网络终端产品制造业、新型元器件等方面人才;三是电子商务、ICP、ISP、网络技术等技术人才;四是制造类人才,新产品研发人才,市场开发与技术服务支撑等微电子人才。预计到2010年需要人才20.1万,其中软件业需要10.2万人,信息产业制造业需要5.9万人,信息服务业需要1.4万人,微电子产业需要2.6万人。“十一五”期间增长率将高出平均增长率6.25个点。现代生物与医药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复合式技术管理人员(总工);二是新产品研发人;三是专业药师队伍;四是高级技工。预计到2010年,各类专业人才需增加到6.5万人左右,增长率达到10.95%,高于平均增

新材料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新材料各重点领域中的产业发展的学科带头人;二是复合型经营人才。预计到2010年,需要学科带头人约500人,各类中高级辅助人才3000人以上

(3)现代服务业人才需求缓慢回落,但总体需求仍十分旺盛

全省现代服务业中的五个产业未来五年内增长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其中降幅最大的是金融保险业与房地产业,分别达到78.4%与70.7%。除金融保险业外,其他服务产业预计“十一五”期间增长率均超过平均增长8-10个增长点,现代服务业总体需求十分旺盛。

现代物流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工程人才;二是物流规划咨询设计人才;三是外向型国际物流人才;四是物流科学研究人才。预计到2010年人才需求将达到16.5万人。

房地产业:人才需求重点:一是市场分析、市场营销、园林和环境设计、装饰装修设计等人才;二是职业注册师等方面的物业管理人才;三是注册房地产估价师、房地产经纪人、房地产测绘工程师等中介专业人才。预计到2010年需求量增加到16万人。

4、人才交流市场供求特点分析

随着高新技术及其产业的不断崛起,国际贸易壁垒的消失等因素的影响,各行业对人才需求出现较大变化,衡量人才的标准也随之发生改变,使人才交流市场呈现以下特点,造成一些走俏专业人才奇缺。

(1)、人才需求数量骤减,供求总量不平衡

在经历了2004年的供求高峰过后,人才市场迎来了“低谷”。企业所提供的求职岗位逐渐减少,而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却随着高校前几年的扩招逐年增加,出现

供远大于求的趋势。

(2)、人才市场供需不协调

各类企业在用人机制上心态基本是一样,在进行招聘时企业所提供的岗位,大多是这些企业发展生产所需要的,因此,在计划的时候,往往偏重于动手能力,而不看重学历。企业真正在管理岗位重用的是经过在基层锻炼后逐级提拔起来的,而不是高学历的应届毕业生。但是每一年都有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入市场,大多数企业就不可避免的选用许多大学生进入生产线,结果必然导致“人才高消费”现象的出现。但必需注意的是,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具有大专(含)以上学历,且有两至三年工作经验的求职者更受欢迎。

(3)、求职者素质与市场需求不一致

企业需求岗位更多的是集中在市场营销、经营管理及服务领域,而求职者所提供的专业则侧重于各类专业技术岗位,这些岗位往往需要求职者具备基本的经验及动手能力,应届毕业生往往不能满足需求。

4、最受用人单位欢迎及最令其反感的求职者

通过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用人单位最欢迎以下几类人员:在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有较强的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带着激情去工作等。

与此相对应,以下三类人员企业最反感:对薪酬要求过高;频繁跳槽和缺乏团队精神。显然,这样的就业环境,给毕业生带来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得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同台参与竞争,施展才华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也对我们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企业对大学生求职者的评价

总体而言,各类企业对广大大学毕业生都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与此同时,他们也客观地指出了大学生普遍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主要表现为:(1)、自身定位不准确,职业发展方向不明确,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大学毕业生的求职成功率以及就业质量

(2)、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心浮气躁,不愿意接受基层的锻炼,对自身认识不足,要求过高,盲目攀比心理较为严重。

(3)、能力、知识宽而不精,知识结构不合理,没有很好地反映业界发展的最新动态。

6、广西人才市场就业形势分析

私企依然是招聘主力军

从第三季度广西人才网联系统人才供求情况表上看,第三季度通过广西人才网联系统招聘的单位共计7177家,比第二季度增加693家,增幅为10.69%。与前两个季度相同,私营和个体企业继续充当招聘的主力军,占了招聘单位总数的85%以上。

据悉,第三季度招聘职位总数为112444个,比第二季度的83095个增加了35.32%;求 职人才 总数 为246501人,比第二季度的334342人减少了26.67%。招聘职位处于前六位的是市场营销类、企业管理类、建筑工程类、行政/文秘/后勤类、财务类、技师技工类,其

中企业管理类和技师技工类较前两个季度有较大幅度增长。求职人才处于前六位的是:市场营销类、行政/文秘/后勤类、财务类、建筑工程类、计算机及应用类、企业管理类。

一增一减促成压力最低

据分析,本季度由于宏观经济形势回升明显,与第二季度相比,单位招聘职位增加了29349个,增幅为35.32%。另一方面,由于高校毕业生的求职高峰期已过等原因,致使求职人才数量减少87841人,减幅为26.27%。如此一增一减,职位供求比由上季度的4.02降至2.19,各类型的职位供求比都比第二季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同时总体职位供求比还低于第一季度的2.78,为今年以来就业压力最低的一个季度。

据统计,职位供求最高,也就是竞争最激烈的是物流/仓储类,职位供求比为6.05,计算机及应用类紧随其后,职位供求比为5.99。其他职位竞争比较激烈的还有:行政/文秘/后勤类、电子/通信类、财务类、教师/教务类等。而职位供求比较低的是:保险类、企业管理类、餐饮/娱乐类、酒店/旅游类等。

本科找工作竞争最激烈

据悉,第三季度学历供求比最高的仍是本科学历的群体,要求本科学历的职位有15571个,具备该学历的求职人员为67636人,学历供求比为4.34。而学历供求比最低的是“中专及以下”,较前两个季度降低,为1.05。有关人士分析,主要原因是一些生产型企业上网招聘普通工人,数量不少而学历要求不高。

根据统计,本季度适合毕业生的职位共有39342个,求职毕业生有99314人,职位总供求比为2.52,但各类职位的供求比差异较大,如计算机及应用类接近9,而保险类和企业管理类则不到1。因此,人才市场就业专家建议: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要根据职位供求比和自己的实际,分析求职的难易程度,寻求到合适的职位。

7、市场调查的启示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潮中人才供需出现不平衡的现象是符合客观规律的,是与我国经济的良性发展和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接轨相适应的。面对人力市场的供求状况,我们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顺应市场供需变化规律,调整专业和教学计划,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既能学得一技之长,又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在未来社会发展中展示我们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的风采。毕业生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和顺应社会的择业观在校期间,我们要通过各种主题集体活动和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自我认识,实事求是找到自己的优缺点,既不妄自菲薄也不狂忘自大,要对自己充满信心,要自强不息,要敢于迎接各种挑战,相信自己能面对一切困难。我们要及时关注社会发展变化,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将客观的社会需要与主观的个体需要有机结合。转变择业观念,树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主动到基层去,到中、小企业中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脚踏实地、勤奋工作、施展才华、实现价值。

(2)具备良好的学习素质和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在学习中要通过努力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把握学习规律,更新学习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提高学习效率。同时要注重拓宽知识领域,可以结合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有选择地进行跨学科交叉领域相关知识的学习,从而不断充实学习内容,完善知识结构体系,以弥补单一学科在知识体系上存在的不足,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

(3)在各项素质教育活动和专项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综合素质

在校期间,不仅要在专业理论学习中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在专业实践训练中勤学苦练不断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特别要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和各种学生组织,通过丰富多彩的二课活动锻炼自己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使自己的应变能力、公关能力、交际能力、协调能力、写作能力都得以提高。从而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争取更多的主动权,以获得更大的发

通过这次人才需求调查,我们高兴的发现经过了基础理论强化特别是基本技能重点强化训练的高职毕业生在社会上需求量是巨大的,因为他们迎合企事业的实际岗位需求,而且我院现开设的专业也适应社会未来十年人才需求规律,特别是机电一体化、电子、电气工程、市场营销、汽车制造、电子商务等专业仍是社会最为需要的人才。

人 才 市 场 调 查 报 告学号:201001220148 班级:人力一班

姓名:冯雄章

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 第2篇

武汉市新洲高级中学就业处

武汉市新洲高级职业中学,于1988年开办中等职业教育,2004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5年被确定为湖北省、武汉市两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2007年被评定为湖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品牌基地,2008年被评定为湖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10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14所第一批创建国家级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50亩,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在校学生5826人。开办职业教育二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走特色兴校之路,务科技兴农之实,育创业兴乡之人”的办学理念,全力实施“学历教育+转移培训”的办学模式,形成了“就业有门、致富有术、转移有序、深造有望”的育人特色,学校被评为武汉市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学校就业安臵工作创新工作思路,创新培训体系,创新培训管理,创新安臵举措,立足实际,广开门路,努力开创出了新洲职高毕业生就业安臵工作的新局面,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肯定。2010年安臵学生2083人,就业率达96%,促进了新洲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创新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

新洲是一个农业大区,全区农业人口73.92万,占总人口数的77.2%,作为新洲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学校将发展“打工经济”,解决农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学校的办学宗旨,把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往深处做、往细处做、往实处做。为此,学校进行了毕业生就业安臵专题调研,成立了毕业生就业安臵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认真研究,学校确立了“一二三四”的就业安臵工作思路:“一”就是一条龙服务。成立培训就业处,建立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安臵和

计电算、车工、钳工、数控技术、计算机模块、电子电工、绘图、园艺栽培与修剪等各项技能大赛,学校按类组赛,按等级发奖。每年的技能节上学校都要拿出近10万元奖励师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技能的热情,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局面。

‚校企联合,‘订单’培养‛。学校分别与区内5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订单”培养关系,对口为他们培养输出毕业生。学校与一冶钢结构、武汉 “重冶”、湖高阀门等多家阳逻制造业著名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就业关系,仅2010年学校就为武汉重冶、一冶钢结构、湖高阀门等企业培养了各类专业技术人才987人。最近,对应阳逻地区产业发展,学校与“重冶”达成了合作办学意向,与“一冶钢结构”、“武汉重冶”等企业联合开办了企业冠名班。学校已成为武汉地区制造业的人才储备基地。

三、创新安置举措,促进有序转移

一是转变中职学生及家长的就业观念。学校由常务副校长、高级职业指导师童西元为学生开办《法律基础知识》、《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等专题讲座,让学生看清目前的就业形势,掌握市场需求状况。通过各种媒介向学生的家长及全社会进行广泛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使学生及家长,切实转变就业观念,降低职场期望值。

二是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用工信息。在收集就业信息时,学校明确完整的信息内容,包括:

1、招聘单位的名称、产权性质、所需员工人数、具体的招聘时间,所属部门行业与地区情况怎样;

2、招聘职业岗位的具体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劳动条件、劳动时间、工资福利待遇,单位的发展前景及其他情况;

3、应聘该职业的条件,包括专业、学历、年龄、性别、职业资格、技术等级、身体状况等;

4、招聘工作环节的内容,包括报名的时间、地点、方式应准备的证件和材料(如个人简历、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身份证、未婚证等);

5、在求职方面的相关法律制度和有关政策。其次,要把握好正确的收集途径:①就业服务机构;

度,要努力改变现在存在的同毕业生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学校都要帮助其推荐不良局面,清除部份学生那种“就业无忧”的观念,利用有利的条件使更多的毕业生都充分就业。

五是服务至上,力解后顾之忧。学校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各种服务:举办校园供需见面会。邀请用人单位到校,组织校园招聘会,让用人单位现场招聘毕业生。带毕业生到距离较近单位去参观、面试,真正做到“双向选择”。组织毕业生体检,为毕业生代办就业所需的各种证件。如照片、计生证、学历证明等。耐心解答毕业生有关就业方面的咨询。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对毕业生的来电来访疑问作详细解答,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将联系方式向毕业生公布,方便毕业生就业咨询等。实行跟踪服务,随时了解和掌握情况定时回访。一次性的安臵,让所有学生绝对满意,不很现实,而要让学校长期派人在外从事调整工作,更不现实。由就业办公室全面负责,采用电话、书信、传真等多种方式进行了解和掌握。对确认出了问题的单位和学生,先进行安抚,随之要采用切实可行的方法及时进行解决,既不能拖延,也不能推诿,正确地对待和处理。对个别无事生非,无中生有,甚至无理要求的学生,采用感化和劝诫的方法、摆事实、讲道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

“出品畅、进口旺”。就业安臵是我校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安臵过程中,在积极推行劳动预备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前提下,学校根据实际,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求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扬长避短,未雨绸缪。学校在不断完善就业安臵程序和健全体制的基础上,以市场为导向,以向学生负责,向家长负责的态度,规范毕业生就业工作,保证了就业安臵工作顺利进行,使每一位合格的毕业生都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 第3篇

一、对旅游专业毕业生的跟踪调查

我们对2007级旅游专业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95%以上的学生愿意到上海、南京、苏州等大中城市的高星级饭店实习。他们选择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将所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增长学识, 锻炼才干, 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水平, 受到用人单位的器重。

2010年, 我们对2007级旅游专业的毕业生又进行了一次信息反馈调查, 结果是:只有50%的学生还继续留在原单位工作。有30%的学生经过顶岗实习, 激发起强烈的求知愿望, 在参加各种形式的深造学习。同时, 由于家庭的束缚, 传统观念的影响, 有3%的餐厅服务专业的男生顶岗安置后急需调整专业, 改为烹饪专业;7%的学生改为其他专业;还有10%的学生自己找工作。

为了摸清用人单位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2010年镇江市旅游学校对企业单位也进行了一次彻底的调查, 发现用人单位在选人、用人的时候更加看重的是学生的职业道德。据用人单位介绍, 近15%的学生缺乏爱岗敬业的意识和艰苦创业的精神。据调查, 有80%的旅游企业单位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较全面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反思

从上述调查中不难发现: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树立“以就业为导向”的理念, 培养一批专业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都很强的社会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主旋律。那么, 在我们的学校教学中如何才能体现就业导向的需求呢?实践教学环节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然而, 目前中职学校的实践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 迫切需要给予解决。

1.当前中职旅游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缺乏行业性。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的教科书虽然经历过几次改版, 但很多是“换汤不换药”。那么, 以教材为依据开设的实践课, 也就不能跟上行业发展的最新要求。例如:高教版《客房服务与管理》重点介绍的是西式铺床的服务程序, 而饭店业为了满足国内外游客的生活习惯的要求, 都已经改成了中式铺床。很显然, 用旧的教材教出的毕业生很难胜任现代饭店岗位工作, 使学生一毕业就面临着失业的危险。

(2) 教学方法缺乏实践性。

中职学校的实践课顾名思义, 应当以学生操作为主, 所以, 必须给学生实践的机会。然而, 目前的中职旅游教学的实训课很简单, 基本上只是由老师课堂上作示范, 而学生由于学校现有的实训场所和设施很有限, 根本得不到足够的训练。这样简单的模式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的学生, 也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顺利就业。

(3) 教学过程缺乏指导性。

中职教育长期以来沿袭的还是应试教育的老一套, 实践教学考核标准单一, 就是要求学生考取相关的行业技能等级证。比如很多中职旅游学校只要求学生毕业时能够取得餐饮和客房服务员中级证。这种以行业技能等级证为指挥棒的实践教学, 导致了中职学校培养出的都是技能专才, 却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的养成。

2.就业导向呼唤实践教学模式的转变

(1) 由专注“考证”转向专注市场研究。

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生产、服务等一线工作领域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与之相对应, 中职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自始至终都是让“考证”唱主角。学生毕业时, 只要考取了相应的行业技能等级证 (比如:餐饮和客房服务员中级证) , 就算拿到了进入相关旅游企业的敲门砖, 所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目的明确:就是考证。正是这种功利性行为, 使得当今的职业资格证书市场不太健全, 导致一些技能等级证的获得往往是带有“水分”的, 并不能真正地代表学生的真实水平。显然, 传统的技能考证再也不能成为实践教学的全部。新时期下, 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必须由关注考证转向关注市场研究。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今天, 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日新月异的。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实践教学要放眼世界, 在把握全球旅游产业经济潮流, 结合本地经济发展的走向, 调查旅游在地方经济中所起的作用、地位, 研究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如何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基础上, 超前制定教学计划和内容, 决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规格。

(2) 由强调“形式”转向强调实训方法。

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实训课承担着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践意识的主要职能。但目前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实训问题普遍重视不够, 实训室通常由普通的教室加以改造, 缺乏足够的实训设施设备, 更谈不上有可靠的校外实训基地。那么, 在现有的实训设施设备的情况下, 中职学校必须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首先, 中职学校要走出去, 寻找目标企业, 谋求跟企业的合作。其次是加强建设模拟职业岗位实训基地。再次, 除了正常的实训课外, 学校和老师要不失时机地给学生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 比如:将学校的一部分食堂服务、礼仪接待和环境卫生工作交由学生来完成;安排学生参加各种层次范围内的技能比赛。另外, 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可采用具有实训课特点的“模拟教学法”, 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定的服务情境, 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 通过模拟服务场景, 学生能从中感受服务员和客人的不同心理, 学会换位思考。

(3) 由培养“专才”转向培养职业能力。

在当前以“考证”为中心的实践教学模式下, 中职旅游专业培养出的都是技能“专才”, 而随着旅游产业结构的不断转型、升级, 现今的旅游企业更加看重的是毕业生是否有适应市场经济的综合职业能力。所谓职业能力, 是指在21世纪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 现代企业要求人才具有的以技能技巧为前提的多种能力全面发展的综合型职业素养。那么, 中职学校旅游专业如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呢?首先, 不放弃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 如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所以, 中职学校要重新审视语文学, 尤其要将旅游学科的知识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研究中。其次, 突出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 表现在工作程序和技能技巧的熟练掌握上, 因此, 在进行实践教学时, 通过将工作分解成项目, 进而再细分任务, 着重提高学生对工作的认知感和熟练度。此外, 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一些关键能力, 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展创新的能力等综合职业素质。

实践证明, 中职旅游实践教学只有遵循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适应就业市场的需要, 转变教学模式, 才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才能扩大毕业生的就业范围, 也才能使职业学校在风起云涌的经济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范运铭.客房服务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2]纪萃.如何在中职学校开展就业指导[J].成才之路, 2009 (2) .

[3]张黎宁, 张冠男.不应忽略中职教育的基础性[J].职教论坛, 2009 (6) .

人才培养现状及就业调查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国家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部及时进行了高等教育的改革,扩大了研究生的招生规模,有效增加了人才的供给。但是,随之也引发了研究生就业竞争的加剧,如何更合理配置有限的高层次人力资源,更好地做好研究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已经成为普通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研究生就业现实状况在高素质劳动力优势的吸引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研究生学习。笔者就本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说下自己的看法。

一、土木专业的发展呼唤土木专业人才

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了国际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再加上交通手段的不断改善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土木工程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运用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信息科学等基础科学知识,力学、材料等技术科学知识以及相应的工程技术知识来研究、设计和建造工业与民用建筑、隧道与地下建筑、公路与城市道路以及桥梁等工程设施的学科。土木工程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属于多种专业的集合。目前,从狭义定义上来说,土木工程就等于civil engineering,即建筑工程(或称结构工程)这个小范围。目前中国将土木工程分为:房屋工程、铁路工程、道路工程、 机场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及地下工程、特种工程结构、城市供热供燃气工程、环境工程、港口工程、土力工程等专业。

随着土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由此产生的施工工具、设备、机械向多品种、自动化、大型化发展,施工日益走向机械化和自动化。同时组织管理开始应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日益走向科学化;有些工程设施的建设继续趋向结构和构件标准化和生产工业化。这样,不仅可以降低造价、缩短工期、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可以解决特殊条件下的施工作业问题,以建造过去难以施工的工程。

二、土木工程管理人现阶段的培养和教学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5.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要使得土木工程的专业管理人具有战略性,除了要将整个发展战略整合在一起外,还应该具有下列一些特点。

1.明确意识在外部环境的影响。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给组织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法律、经济条件、社会变化、国内外政治因素的变化、技术等外部条件的改变对组织会有很大的影响。

2.明确意识到外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和动态变化。一方面,组织总是想找到好的合适的员工,另一方面,求职者也会对组织有所要求,他们也在选择好的适合的组织。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将愈演愈烈。

3.关注长期发展。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更具有长期眼光,虽然组织处在不断变化中,但要有持续一致的战略将组织带入更好的未来,也就是说要有愿景。

4.考虑多种可选方案。战略意味着有多种选择。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就意味着要根据组织的战略目标,从多种选择中作出选择。

三、土木工程专业管理人才的未来发展趋势

现在任一行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项目纷纷立项建设,在未来几十年内这种局面不会有太大变化。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

1.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开发规划

根据建筑发展趋势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训开发规划,以保证培训的系统性。这一规划要有政府权威部门组织协调,制定出相应的近期和中长期人才培训规划及实施措施,严格加以考核,确保目标的实施,使培训开发与需要结合起来。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院校和企业可加强土木工程专业培训的协调及管理,联合开展职业培训,加快土木工程专业管理人培训的品牌建设。培训要定期化,内外培训要相结合,长短期培训要结合。通过人才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建立起精干、高效、能够承担起全过程的、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人员队伍,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2.树立良好的工程素养

要有明确的工程意识。工程是直接为人服务、为人提供方便的。因此,明确的工程意识就是“以人为本”的意识,就是“质量第一”的意识,就是“适用”的意识;具有强烈的实践意识。工程师的天职是在生产现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因此在高等工程教育中必须坚持科学教育与工程训练并重的原则,坚持教学、科学研究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具有全面的综合意识。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牵涉问题的方方面面,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环境问题、经济问题、伦理问题、管理决策等,因此要树立大工程观,要有宽阔的视野和全面的综合意识;具有鲜明的创新意识。工程的本质是创新,工程技术是日新月异的,因此要树立终生学习的观点、开放的观点和不断创新的观点。

3.规范土木工程建筑行业的人才标准

随着建筑业向纵深发展,人才再不是单一的,它需要有组织展览的能力,掌握现代技术设备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建筑行业的人才衡量标准主要有:一是知识要素,即受教育的程度;二是能力要素,即经历;三是业绩要素,即所做的贡献。同时,建筑行业的人才标准不仅要涵盖有学历有职称的建筑管理人才,也要涵盖没有学历和职称但有专门技能的建筑管理人才。这样,确保在建筑行业内,形成能者居其位的良好态势。

4.加强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

一是发挥教育部门主导作用,明确高等院校应按原有学科特点和土木工程专业人才需求类型开设土木工程相关专业。鼓励高校发挥特长,建设特色专业,开展错位竞争,严格审核土木工程专业设置,防止产生“专业设置跟风,有无条件都上”的现象,确保有重点、高起点地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管理人才。二是高校要切实触摸体会土木工程行业自身的特殊性,培养土木工程专业管理人才要与实际需要相结合,特别在培养管理型、应用型人才过程中应走与行业协作办学之路,具体可以采用校企共建实践教学基地、校企合作开办开展教学活动,以增加师生直接接触实践的机会;学校要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和专业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工作,对专业教学做出适时、必要的调整;毕业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与就业取向结合,相对提前介入职业岗位。三是抓好土木工程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搞好教材编写、理论研究以及教学基地建设等学科建设基础工作,建设一支怀有强烈事业心和责任感、精通会展管理理论、具有实际动手能力、年龄结构合理的土木工程专业管理人才师资队伍。

我院通过对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教育和宣传,使相关学生和教师了解了该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内容,为学生迅速完成角色转换、设计自己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奠定基础,实践表明:该人才培养规格符合地方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

参考文献

[1]石金涛,唐宁玉,顾琴轩等.培训与开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李洛,廖永红,陈建潮.以就业为导向确定高职高专培养模式[J].辽宁教育研究,2006,(1).

卢致俊,曾华,张海峰.高职院校专业体系的特征及其构建[d].教育与职业,2006,(33).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就业) 第5篇

三月五日,山科大泰山科技学院举办了一场面向2010级毕业生的招聘会。在李成武老师的指导下,我们文秘教育专业的学生分组去进行就业市场考察。

一、调查对象与方法

(一)调查对象

我组首先制定调查方案,设计调查问题,预定调查时间,然后于三月五日集体对招聘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调研。调查情况如下:

据统计,本次招聘会共有招聘企业200多个,来自各地,还有北京、河南、江苏等省外地区的用人单位到会招聘毕业生,其中,泰安、济南、济宁、临沂等地市的企业占了招聘企业的大多数。其中招聘文秘人员的企业大约有86家。

(二)调查方法

在调查进行前我们进行分工合作,一个同学去企业招聘人员及应聘人员处进行询问,另外两个同学去统计数据。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企业都是招聘的“文秘方面”的人员,比如说公关员和接线员等,但我们也都将其归入到文秘人员中。而且不同企业对于同种问题的回答也是不同的,这样不便于我们分析结果。调查后我们对数据和问题进行了分类和汇总。

二、考察结果与分析

(一)就业前景

从总体情况来看,我们专业的就业前景还是比较乐观的,大部分企业都表示或多或少的会需要文秘人员。经我们调查招聘文秘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43%。但是那些招聘文秘企业中约有95%表示不限专业,能力是企业招聘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才是大学所学的中文及管理类专业,这样很不利于我们这些专业对口的文秘学生。另外有极少数企业表示限专业,但是主要是煤炭、经管等技术型的专业,而我们大部分文秘专业的学生都无法胜任这些专业。同时,企业对于文秘人员要求太高,在普通话、计算机操作等方面均有较高要求。但是这些企业最终给出的工资都较低,大约在1000-1500之间。经我们统计企业招聘的文秘人员总数大约在400左右,而全部人员总人数大约是8800,约占4.4%左右。所以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我们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与招聘总数约为2000人的经管类专业、总数约为200人的人事管理专业、总数约为140的行管专业以及总数约为500的计算机网络专业相比,我们的就业形势依旧比较严峻。

(二)工作状况

从工资待遇来看,企业对文秘专业提供的工资待遇普遍较差,大部分在1000-1500之间。虽然不少企业表示这是因为应聘者刚进入企业,因而才不会给较高的工资。但是那些经济类及计算机等专业性强的专业确是高起点高薪水的。因此从这方面来看,文秘完全不占优势。

从就业后的升职状况来看,大部分招聘企业表示,企业的文秘完全有升职的机会,前提是这个人又能力和良好的道德修养水平。由于应届大学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大部分企业都不会让应届毕业生从事管理类的工作。而文秘工作不仅可以从基层做起等待升职的机会,还可以观察管理人员是如何从事管理工作的。所以文秘人员极有可能会升到薪水和等级更高的工作的。

(三)工作内容

经我们调查,一部分企业直接说明招文秘人员的,而另一部分则是“文秘方面”的工作,其实就是将文秘大类的主要工作内容分清楚了。其主要有客户接待员、电话接线员、公关员等等。在我看来,这些工作分清楚后,对文秘的专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可能很多人觉得只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很轻松,但是从企业的初衷来看,之所以这么细的招聘文秘人员,必定是对文秘人员的某些特定方面要求较高。经询问,普通文秘的工作主要是写公文、整理办公

室、打印文件、传达上级的命令给下级等等,平时工作不是太多,但是一旦上级有要求,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很忙。

(四)地域选择

参加本次招聘会的企业大部分是泰安本地的企业,而根据我们周围真实应聘的毕业生的反应来看,他们中的大部分还是对自己家乡的企业比较关注。正因为他们对故乡的感情如此浓厚,那些数量不多的外地企业成为了招聘市场的热门。

三、讨论与对策

(一)调查结论

其实,调查和总结了那么多,无非就还是那句话,企业看的是个人能力。对于一个文科专业来说,写公文这些工作非中文专业人士大部分也能胜任。那我们又靠什么来与他们竞争呢?主要是我们大学里所学的良好的专业素养与在寒暑假的实践中所得出来的实践经验,只有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才能向招聘单位或者实习单位展示我们的优势。

(二)应对措施

过去,我国无独立的秘书学科,往往把秘书学作为中文系的一个分支专业。而我校的文秘教育专业开设时间也不是太长,且我校是处于本科文秘专业的开拓时期,国内可借鉴的文秘专业经验较少,且其他开设本科文秘专业的学校有一些是借鉴的我校的培养方案。因此我校的文秘专业怎样培养文秘人才便变得极为重要。

此次调查,我主要有以下几条建议:

1.务必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基本技能,如硬笔字、普通话、仪态等。这些主要是靠学生的自觉练习。

2.适当增加在校生的实习时间,并加强实习管理,设立一套实习制度,让未实践过的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不偷懒不逾矩。

3.在当前越来越严峻的形势下,对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应进一步加强。

4.对重点就业地区或重点就业单位的毕业生进行就业跟踪服务,对用人单位进行回访。

四、考察体会

“实践出真知”。经过此次的调查,不仅让我切身体会到文秘专业的就业现状,也让我知道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得出客观、真实的数据,同时我也体会到自身的问题所在,为将来的学习及就业有了更明朗的方向,而这些都是在课本里找不到的。

由于缺乏实践调查经验,此次我们也看到了自身进行实践调查活动的不足之处。进行调查的时候,我们没有记熟本来准备好的问题,所以在招聘人员面前出现了想不起来问什么问题的情况,造成了比较尴尬的场面。同时由于当时招聘现场人比较多,一些企业的招聘情况无法看到,因此我们统计的数据与真实的应该还有一些不小的偏差。

本次参加毕业生需求市场社会实践调查,让我对自己的能力有了一次很好的考验。在这次社会调查中,我从有一些胆怯到鼓起勇气,从不知所措到计划周详,从中我发现原来企业招聘人员也并不是高不可及,他们也不是电视上演的那样专门挖苦应聘者,只是我们的方法妥当,语言得体,仪表公整,能给人以强大的亲和力,这样我们就能水到渠成,问我们想问的问题,办好我们所想办的事。

这次调查也是一次实践,它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头脑和口才,我很高兴能顺利完成这次任务,希望能通过这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多多锻炼自己,使自己的能力能够不断的提高。

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 第6篇

1、高学历,却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生也没那么稀罕,博士都扩招了,所谓的高学历还能在市场上所向披靡吗?不看学历看能力,学历只不过是求职就业的“敲门砖”,很久以前人们这样说。时过境迁,曾经被人们看好的高学历在今天似乎怎么也敲不开企业的大门。

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根据麦可思对2010年考研学生所做的调查显示,34%的人选择考研的理由是“就业前景好”,在众多考研理由中位居榜首。然而,研究生的就业前景真如学子们想像中那么好吗?在51job论坛上,有一位网友发表了“我是研究生,白送都没人要” 的帖范文网[]子,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其他网友的共鸣。在2009年各大媒体不时爆出研究生找工作屡吃闭门羹的事件,学子这边手持高学历期盼企业能够多看自己一眼,企业那边挑挑拣拣到头来还是弃之门外。

就学历来讲,研究生在求职中处于“上不去、下不来”的尴尬位置。同样在51job论坛上,一位HR这样说:“我们公司只有研发部门才招研究生,其他的岗位还真是没有这个必要;如果要读研究生,那就读到博士,这样出来才会有„销路‟。”

选择考研,学子们本想以此为就业拓宽道路,期待获得可以给自己增重的学历砝码。然而,当他们走出象牙塔再次面临就业的时候,却发现学历在市场上的吸引力已大大缩水。

招聘洗碗工,要求本科学历

2009年厦门市公安局翔安分局要招聘一名高学历的洗碗工,其条件之高被网友怒称“这是对国家学历的藐视!”虽然在舆论的压力之下,招聘方修改了苛刻的招聘条件,丰富了工作内容,可被伤自尊的网友还是“穷追不舍”。相比之下,有范文网[]些网友则显得“淡定自如”,51job论坛网友“时间换空间”回帖说:“听到这样的消息,15年前愤怒,10年前麻木,5年前呵呵一笑!” 另有网友则在高唱“你伤害了我,我一笑而过,你要求贪婪我只能懦弱”。

这一事件,不仅直射学子就业难,同时也使学历贬值的问题凸现出来!

学历贬值,大学真的无用?

莎莎课件站国内著名的免费课件及范文交流平台

莎莎课件站国内著名的免费课件及范文交流平台 当所有看似残酷的事实集中呈现我们眼前时,人们很容易草率的得出结论,读完大学,有了学历依然很难找到工作。学历贬值、大学无用论便在学子们的脑海中应运而生。

前不久,“熊猫烧香”的作者李俊提前出狱,国内一些知名IT公司得知消息后纷纷向他发出邀请函。李俊因“毒”得“名”,“熊猫烧香”虽不是为“名”而作,却让大众看清这位连高中都没有考上的水泥工艺技校生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天赋。早年李俊曾课件下载[]在北京、广州等地闯荡过,无一例外地被数家网络安全公司因学历低而拒之门外。在51job论坛上的一项调查显示,43%的人曾遭遇过“学历歧视”,位居各种常见就业歧视的前列。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除了埋怨社会的不公,企业的苛刻,大学生能否从自身的角度来考虑“敲门”方式存在的问题呢?在采访德勤华东区校园招聘经理胡艳红时,她一再强调:“德勤非常看重应聘学生在校的学习成绩、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许多大学生以学不到东西为由挥霍四年的青春时光,或者为拿一纸文凭而晃晃度日,面对HR的“火眼晶晶”,这样的学生定会“原形毕露”!

高学历敲不开企业的大门的原因之一,不是学历贬值,而是学历的“含金量”降低!学生在校不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实习时不积累为人处事能力,再高的学历对于企业来说只是一张象征意义的白纸而已。

2、就业难,纷纷回炉短训

2009年9月末媒体报道“哈尔滨大学生„回炉‟短训就业受宠”,新年伊始,广东曝出“技校生就业好过大学生”,“企业争抢技校毕业生,造成人才提前„脱销‟”等类似的新闻。即学即用的技校培训PK“华而不实”的大学教育,学子们心寒之余,不得不“识时务者为俊杰”,纷纷加入“回炉”培训的行列。

曾经有一些专家和学者认为大学生“回炉”技校是一种人才和教育资源的浪费,然而随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凸显,大学毕业生为了增强就业竞课件下载[]争力回技校“充电”的现象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同,“回炉”大学生也从当初的“个别现象”发展到今天成为一个群体。

技校生受宠,大学生“回炉”,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却需要技校的“镀金”才能真正发射光芒。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副研究员曾燕波在解释这一“反常”现象时说:“技校、职校不可能替代大学教育,当大学毕业生纷纷回潮读技校寻找就业出路时,拷问的不是教育体制,更深层次折射出的是当前经济结构的问题。目前,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完善导致一些重要产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有限,社会上需要大学毕业生从事的白领岗位不足。”

3、有工作,却与农民工同酬

挣扎在职场中的大学生千辛万苦找到工作,还来不及庆幸自己拿到了众人相传的2000元薪酬的市场价,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统计数据无疑又一次刺伤了学子脆弱的心灵。

莎莎课件站国内著名的免费课件及范文交流平台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9人口与劳动绿皮书》显示:“随着大学毕业生的增加和有经验的青年农民工的抢手,两者工资待遇有趋同的趋势。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1岁和22岁的大学毕业生与同龄的青年农民工的工资分布进行对比,都是“千元档”,甚至范文网[]青年农民工的平均工资水平略高于大学毕业生。”

社科院的这一统计也许是无心之举,可已经觉得倍受歧视的学子们这下似乎又被揭了伤疤。媒体上沸沸扬扬的炒着“大学生与农民工同酬”,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所所长蔡昉也表示:“部分青年农民工进入劳动力市场较早,积累了经验技能,具备一定的就业竞争力,可能会与刚出校门的大学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就业竞争关系。”

4、学子就业难,难在哪里

学子说,求职难

金融危机让企业招聘慎之又慎,在大学生供过于求的职场上,企业当然更亲睐与岗位最匹配的求职者。于是,危机下的求职变得更为艰巨。一位网友在51job论坛上发帖说:“每次去找工作,都被人鄙视没有工作经验。可是一个刚刚出校门的人哪来那么多范文网[]工作经验?”应届生把自己放在最低的位置,无薪实习叫卖自己,可企业并未因此抛出橄榄枝。没有工作经验,这样的理由把许多应届生挡在企业招聘的大门之外。

企业说,招聘难

企业在招聘中一看能力,二看潜力,这两点都是根据应届生在校期间的表现来判断。在51job论坛上一位HR说:“有些同学既没学习成绩又没实践经历,还总渴望企业先给他一个机会,他会在进入企业后好好表现。企业可不敢打这个赌,要想拿到Offer,学生必须首先证明自己的能力。”

一些大学生不重视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学习,面试时一些基本的行业问题都不了解。EMC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狄巧告诉51job:“在校园招聘中我们会从应聘学生的学习成绩、在校参与的研究课题来判断应届生汲取知识、开拓创新的能力。在第一轮面试中我们对于专业知识的考察会极为详细。不合格者即被淘汰。”刚出校门的大学生职业定位模糊,踏上工作岗位后又觉得自己不适合这份工作,试用期还没过就想着跳槽,这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也给企业带来损失。这也是企业聘用应届生的忧虑。

专家说,这个问题很复杂

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 第7篇

——以福建省为例

华侨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 调查问卷

你好!

感谢你阅读这份调查问卷。此卷是为了解“福建省各高校内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现状”而设计的。请您仔细阅读此调查问卷,并在合适的选择区域内划√。

在此,请允许我们对你给予这一调研工作的帮助和支持表示真诚的感谢,谢谢你的合作!

一、你的个人情况

 你的性别: □男□女 你的高校: □泉州师范学院□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州师范大学□国立华侨大学 你的年级: □2004□2005□2006□2007 你选择本专业的原因:□喜欢,自主选择□服从调剂,被动参与□无所谓 你的就业现状:□实习□在职 □在职深造(包括读研、留学)□赋闲□创业 你的就业稳定度:□十分稳定□略有变动□波动较大□飘忽不定 你现时的职业方向:□自由职业者□政府部门□设计业□房地产业 □旅游业

□饭店业□建筑业□金融业□工商业□信息业

□教育业□科研工作 □其它________

你现时的职业是否与专业对口: □是□否

你的收入状况:□2000元以下□ 2000-3000元□3000-5000元□ 5000元以上 

二、结合大学学习生活,对你现状及经历的评估

 你所学的专业知识偏向于那一种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科学□管理科学 你觉得本专业理想的就业去向是:□环保局□建设局□规划局□旅游局□设计院□国土资源局□其它________ 你对你目前从事的职业的看法:□满意□一般□不满意□无所谓 你认为影响毕业生就业的相关因素中哪个更重要: □学校名气 □相关专业 □英语水平□实践及实习经历 你认为大学所学课程与目前从事职业相关程度:□很大□一般□很小

三、你对本专业的评估

 你对专业存在价值的评价:□专业发展前景良好,对其充满信心 □旁观者的态度,觉得无所谓□认为该专业没有多少意义,亟待整改 你对本专业就业前景的分析:□非常看好 □看好 □不看好 □不报希望你认为本专业是否需要对口就业:□是□否 你觉得专业的问题主要出在:□学校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滞后及体制问题

(多选)□师资力量不强,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水平不突出

□专业负责人对专业定位特色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足□专业的课程设置不合理

□课堂教学与社会需要脱节

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 第8篇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基础

企业招聘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与大学生的求职认知有较大差异。研究者们通过调研发现,72.14%的企业反映,在人才引进过程中最大的问题依然是难以找到适用的人才。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而深感忧虑的今天,企业的窘境再次印证了高等教育与实际需求的脱离。企业招聘时,除了考虑学历、专业外,更重要的是对素养的要求。企业首先会从勤奋、踏实、工作经验、人品、社交能力、敬业精神这几方面来选拔人才,对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获奖情况要求并不高。[1]孙艺丹(2012)在调查后也发现,不同类型的企业招聘人才时对人才的要求是一致的,包括道德品质、实干精神、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以及实习经历、学习能力、文化认同等。这一点与毕业生求职考虑因素有较大的差别。毕业生在求职时,35%的人优先考虑个人的发展空间,20.5%的人优先考虑酬薪待遇,18.7%的人优先考虑工作地域,15.8%的人优先考虑企业的前景,10%的人优先考虑企业的知名度。调查表明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多考虑的是自己的长远利益,与企业的需求并不一致。[2]在企业招聘与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人岗不匹配的问题是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调查数据显示,目前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余发有,2007)。[3]大学生的就业和企业招聘需求之间存在诸多距离,这些差距包括核心竞争力欠缺,道德品质需加强,基础竞争力不扎实,环境竞争力不清楚等(刘娜2010)。[4]大学生就业难的长期深层次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相比有很大差距。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教学脱离企业实际需求,致使大学生理论脱离实际。尤其在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过渡时期,部分大学生整体素质呈下降趋势(张艳萍2009)。[5]谢裕娟(2008)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多数情况不是因为没有就业岗位,而是毕业生感觉没有自己“理想的岗位”,就业观念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机会。[6]

二、调查过程与内容

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就业认知与企业人才需求的实际差异状况,2011年8月—10月间,课题组针对2011届大学毕业生和部分用人单位开展了问卷调查。通过邮寄、E-mail、QQ、电话等方式将调查问卷发送给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此次调查共收回毕业生问卷570份,其中有效问卷559份,有效回收率达98.07%。调查对象来自工科、理科、文科、管理学科等10个专业,其中男性347人,占被调查者的62.08%,女性212人,占被调查者的37.92%。收回用人单位调查问卷301份,其中有效问卷282份,有效回收率为93.69%。被调查单位包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部队、国有或集体企业、私营或民营企业、三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中党政机关占4.61%,事业单位占30.14%,国有企业占30.14%,部队占8.51%,民营企业占12.41%,三资企业占6.38%,股份制企业占4.96%,其它类型企业占2.85%。调查的单位以中型单位为主,占所调查单位数的46.81%;小型单位占27.66%,大型企业占25.53%。被调查单位37.23%分布在地级城市,32.98%分布于省会城市;县级市占23.06%;乡镇及以下地区有6.73%。

毕业生调查问卷通过7个题目对毕业生的就业认知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当前工作与所学专业的关系、最需要加强的知识、学校所学知识和技能对工作的影响、学校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以及毕业生就业存在的问题等。

用人单位调查问卷主要通过5个题目对企业招聘中对人才素质要求进行调查,主要调查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单位招聘时对学校的选择、招聘时最关注的学生素质、学校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是否适切、学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应做怎样的改革等。

三、大学生就业认知状况调查结果

1. 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认知

在个人的学习成绩、实际能力、所学专业、学校的社会声誉、家庭背景、社会关系、送礼买人情等几个可能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中,46.54%的被调查者认为,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影响学生就业的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所学的专业,占17.31%。说明大学生认为个人实际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的学习水平对就业影响最大。

2. 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之间的关系认知

毕业生所从事的工作与在校期间所学专业的关系是评价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当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完全对口或比较对口的达到70.12%,完全不对口的只占6.26%。

3. 大学生对工作中最欠缺的知识认知

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最需要哪些方面的知识。调查显示,毕业生认为最需要加强的是专业知识,占到27.44%;其次为人际关系方面的知识,占到22.51%;外语知识、计算机知识也非常重要,分别占到15.85%和15.07%。

4. 大学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对工作影响的认知

学生在校期间能够获得各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大学生认为,对他们今后在工作中影响最大的还是专业知识与社会实践活动。分别占到参与调查的学生数的26.91%、20.59%;英语及计算机知识、实验与实习、基础理论知识学习与掌握也对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有较大的影响。

5. 大学课程设置合理性认知

参与调查的学生从适应社会需要的角度对学校的课程设置给予了评价,其中44.55%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是合理或比较合理的。55.45%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或不合理,有点偏离社会的需要。这一结果值得我们深思。

6. 对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问题的认知

当前毕业生就业形势总体是严峻的,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参与调查的学生认为,当前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排在前三位的是:定位不合理,学生期望值过高,用人单位给毕业生的待遇总体上不高、毕业生供大于求。

四、用人单位关于大学生就业认知调查结果

1.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认知

在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调查后,23.21%的被调查单位认为缺乏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18.36%的单位认为是毕业生供大于求。16.53%的单位认为是毕业生期望值过高。

2. 用人单位招聘时对高校的选择认知

用人单位总是希望招聘到最符合自己要求的毕业生,因此招聘时对学生所在学校的选择就非常重视。调查显示,27.43%的招聘单位在选择学校时,首先考虑的是该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24.36%的单位看重高校的课程设置、专业设置。18.23%的单位认为知名度也是用人单位选择学校的重要影响因素。

3. 用人单位对学生素质的要求认知

调查显示,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最为关注的素质,分别占到26.35%和25.35%。此外,毕业生的敬业精神、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等也是用人单位招聘毕业生时比较关注的素质要求。

4. 用人单位对高校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认知

调查显示,只有13.12%的单位认为高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很适应,38.30%的单位认为较适应,近50%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一般或不太适应。

5. 用人单位对高校人才培养和教学改革的认知

参与调查的单位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急需改革,27.15%的单位认为要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其次要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此外,加强竞争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也十分重要。

五、结论与启示

1. 调查结论

在对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关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认知开展调查分析后发现,大学毕业生目前就业总体上来看,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是对口的,大学生认为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是影响就业的最主要因素,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对工作最有帮助。此外提高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以及在校期间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成功就业也非常重要。大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到目前学校的课程设置不太合理或不合理,有点偏离社会的需要。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定位不合理,学生期望值过高,用人单位给毕业生的待遇总体上不高。

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它们选人最为关注的是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此外,也非常看重毕业生的敬业精神、社会实践经历和工作经验。用人单位感到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安排与社会需求不太适应,高校在人才培养和教学方面急需改革,要加强学生的实习实践,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要进一步夯实专业基础。要加强人际沟通能力及协调能力的培养。

2. 启示与建议

在对大学生以及用人单位进行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的认知比较后不难发现,大学生和用人单位的认知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存在。在对专业素养的要求、对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实践活动重要性的认识、对大学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的适切度的认识等是一致的。而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以及就业素质认知方面存在差异,大学生认为原因在于自身的求职定位不合理,期望值过高,而用人单位则认为是大学生缺乏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所致。因此,为了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成功就业,满足用人单位的选人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进一步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要主动研究社会的实际需求,提高课程与企业需求的适切度。要鼓励大学生多参加社团活动,培养组织领导能力及人际协调能力。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工作和实践经验。通过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傅剑,刘青.浙江企业人才需求状况调查及对策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8(25)

[2]孙艺丹.从企业人才需求角度谈大学生就业[J].神州,2012,(1).

[3]余发有,万茗.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7,(12).

[4]刘娜,李向阳,黎鸿雁.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自我认知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3).

[5]张艳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困境及出路探索[J].社会研究.2009.(11)

人才市场就业_调查报告 第9篇

一、问卷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此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93份,回收75份,回收有效问卷75份,收回率约80%,有效率100%。调查问卷覆盖到全区12个市的高校。调查对象为开展全日制教育高等院校的就业指导机构相关人员,参与调查的75人中,本科院校29人,高职高专院校36人,独立院校10人。调查对象的就业工作年限结构、职业结构情况分别见图1、图2。

二、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问卷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围绕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行,内容包括了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的了解和态度以及高校毕业生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内容的需求等。

(一)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认识上,认为就业形势较好的7人,约占9.3%;认为就业形势正常的26人,约占34.7%;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的42人,约占56%。

(二)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所提供服务的认识和态度

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提供的服务表示非常了解的13人,约占17.3%;表示部分了解的56人,约占74.7%;表示不了解的6人,约占8%。

所有调查对象均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持支持态度,其中表示非常支持的46人,约占61.3%;表示积极配合的29人,约占38.7%。

(三)与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交流沟通情况

认为自己所在高校与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沟通频繁的仅有1人,约占1.3%;认为沟通较多的36人,约占48%;认为偶尔沟通的36人,约占48%;认为没有沟通的2人,约占2.7%。

在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主动上门服务情况调查中,认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会经常主动上门服务的7人,约占9.3%;认为主动上门较多的21人,约占28%;认为偶尔上门的42人,约占56%;认为没有的5人,约占6.7%。

(四)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需求情况

在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进校园服务类型方面,问卷针对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读、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求职技巧培训等需求方式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见图3。对就业指导师资的选择情况见图4。

(五)对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的倾向意见

在双选会的倾向意见调查中,问卷针对双选会规模、企业类型、现场配套服务、企业规模等内容进行了调研。具体情况分别见图5、图6、图7、图8。

三、广西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现状分析

通过对本次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能大体了解到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稳中有降

受经济发展下行压力大、高校毕业生规模逐年增加、城镇就业容量有限、就业结构化矛盾加剧等因素影响,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总体局势保持稳定,但仍然面临较严峻的形势。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普遍认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

(二)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从高校就业指导机构的角度,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普遍较支持。但高校与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缺乏紧密的沟通和协作,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活动的了解不够深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的主动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高校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有多样化需求

本次列入调查表的共有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解读、职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求职技巧5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内容选项。所有调查对象都作出选择,其中:选择2项以上的69人,占92%。所列5个选项的选择均超过60%,其中选择就业政策解读和创业培训的均超过80%。同时还有调查对象提出:如何办理创业手续、加强校企对接、加强公招公考指导、人事代理及毕业生档案手续办理、劳动关系政策和法规解读等个性化需求。从就业指导师资选择看,高校就业指导机构人员也有多样化需求。选择2类以上师资的72人,占96%,选择企业HR经理作为培训师资的超过80%。

(四)高校对双选会的质量需求较高

约70%的调查对象选择匹配程度高的中小型双选会,或针对性强的分学历专业双选会。所有调查对象均希望在双选会现场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咨询、职业规划及测评、人事代理服务咨询办理等配套服务,其中希望开展就业创业政策咨询配套服务的超过74%,还有部分调查对象提出设立提高服务的意见受理平台和就业权益咨询的配套服务需求。大型国有控股或独资企业依然被认为是进入高校毕业生双选会的最佳选择,民营企业、外企也普遍被看好。调查中,超过70%的受调查对象认为国有控股或独资企业进入高校毕业生双选会招聘效果好,而认为民营企业、外企招聘效果较好的也均超过了40%。在企业规模方面,大中型企业受到青睐,而选择小微企业的不足4%。

四、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的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工作的认识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广西就业形势依然十分复杂,周期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并存,以高校毕业生为主体的青年群体就业是当前就业矛盾的焦点。做好就业服务工作,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环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作为落实积极就业政策的有效载体,承担着实现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和体面就业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就业是民生之本”、“ 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桂政发〔2011〕79号)均提出“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 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发挥职能优势,承担相应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努力将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底数摸清、政策落实、服务做细,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在实现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同时推动高质量就业,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党委、政府“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的科学决策体现到政策落实、服务质量和工作实效上来。

nlc202309021919

(二)广泛开展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

离校前是高校毕业生求职的高峰期,也是最需要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的关键期。加强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能有效帮助高校毕业生了解就业形势,掌握就业创业政策,提升就业技能,提高初次就业率,也有利于缓解人社部门承接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打破传统服务模式,加强服务离校前高校毕业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将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从毕业后提早到毕业前,从校外延伸至校内,积极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为主要内容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要结合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进校园活动,加强针对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的创办微型企业、就业创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政策,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的实名登记、就业见习、基层就业项目等措施,以及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的失业登记、就业创业帮扶政策的宣传和落实,引导高校毕业生主动接受人社部门的就业支持和服务。

(三)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质量

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主动加强与当地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建立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反馈机制,了解他们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的需求,探索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新模式,提高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一是结合当地高校特点,提供针对性服务。深入了解当地高校的教育层次、培养模式、专业类型、服务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方案,提供有效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二是结合高校毕业生的素质和需求差异,提供分层次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对于就业能力较强的人员,主要依托公共招聘网络,加强信息引导,促进其自主择业;对于就业能力一般的人员,重点发挥职业指导的积极作用,帮助其转变就业观念、规划职业生涯,参加职业培训,提升职业技能,实现市场就业;对于就业能力较弱的人员,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开展就业援助,实施就业见习、基层就业项目、公益性岗位等托底安置措施。三是结合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的需求特点,提供定制式服务。广泛收集当地开发区和工业园区、企业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及时发布市场供求信息,提高市场信息的充分性和透明度,帮助企业和劳动者在市场中准确定位。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指导,帮助企业做好需求分析,形成信息对称、服务对接、供需平衡的服务机制,提高企业招聘行为的有效性。

(四)努力做好实名登记为基础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和政策落实工作

帮助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就业工作的难点。做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工作,是准确掌握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情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各级人社部门理顺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部门的职责,充分发挥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作用,将实名登记嵌入各项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流程,建立健全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做好实名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失业登记、跟踪回访、就业帮扶工作,努力实现高校毕业生离校前后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促进其尽快实现就业。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

上一篇:治学的对联下一篇: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重点词语解释及重点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