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2024-07-11

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精选6篇)

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第1篇

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汉语拼音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黄小东校区 张艳

一年级新生对语文这一抽象概念的认识是从汉语拼音开始的。因此,在教汉语拼音的过程中,我在注重培养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灌输团结友爱的人文精神。

在识记过程中培养爱心。学习汉语拼音的过程是比较单调枯燥的,根据学生年龄特征,我启发学生采取多种方式识记。当学ǖ与j、q、x拼读须去两点时,我问学生用什么好办法来记住时,一个男孩响亮地回答:“j、q、x小淘气,见到ǖ眼就挖去。”说完得意之情溢于言表。“挖掉双眼”,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从孩子嘴中很随意说出尤其让人心颤。这可能是孩子从学前教育获取的知识。于是我也说了几句顺口溜:“小ǖ有礼貌,见到 j、q、x,摘掉小帽 “小鱼多可爱呀,挖掉双眼不就死了吗?” “我养了两条金鱼,我可爱它们了,” “是啊,是啊,我还给它们喂食呢!”孩子们七嘴八舌讨论起来,发言的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头,说:“我听别人说的。”我笑着说:“相信每一个同学都非常喜爱小动物,都爱和它们交朋友的。”同学们使劲点点头。

突破难点时凸现团结精神。整体认读音节较难理解,我利用动画课件编了一个小故事:“大y是个热心肠的人,谁有困难就去帮助谁。瞧,小i在家发愁,他自已不能单独出门,大y来了,他们在一起组成了yi,就高兴地出门了。同学们,你们也要向大y学习,要帮助有困难的人,好不好?”“好。”学生齐声答道。随后,学生们头顶标有字母的小帽,开始自编自演。瞧,编的小故事多精采: “w、u一开始挺骄傲,谁也瞧不起对方,可他们什么事也干不成。后来他们手拉手成了好朋友,就高兴地跳起舞来……”“小u一开始爱吐口香糖,大y来帮助,小u就讲卫生了,不再随地吐泡泡了。” 寓教于乐,学生不仅牢固掌握了知识,而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团结友爱的意识。

指导书写中渗透谦让精神。学生刚学写字,在四线格中的字母往往是“顶天立地”。我通过示范比较,强调说:“同学们,字为什么不能占满格呢?因为写字就如做人,在上要懂得尊敬老人,在下要懂得爱护小弟弟小妹妹。左右为什么要有空呢?”我伸出双臂,大摇大摆走向教室门,问:“老师这样走好不好?”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答道“不好!”“别人就不好出门了!”“对了,和朋友们在一起,要为别人多想一想。”我注意到那些横跨书桌的小胳膊悄悄地收回了。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希望我的这些努力,能在孩子稚嫩的心田撒播友爱、团结的种子。

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第2篇

一、填空题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5、巩固识字的最好办法是复现。

6、发展学生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是落实口语交际的主要任务。

7、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9、《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10、《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11、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 和 交融式目标。

12、“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13、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14、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15、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

2、生字复现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氛围,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多次与生字见面,达到识字目的的教学策略。

3、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4、“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5、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6、合作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组织下的以共同目标为学习追求,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单位,以合作交流为基本特点,具有明确分工和个人责任的互助学习活动。

三、简答题

1、语文教育应重视以下主要特点:(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律。(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2、口语交际教学应注意:(1)激趣导入,创设民主和谐的交际氛围;(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互动交际的动机;(3)双向互动,发展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4)互动评价,促进学生良好口语交际习惯的形成。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有以下途径:(1)在语文教材中发现主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2)在校园活动中发现主题;(3)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主题。

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一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二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

5、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6、实施新课程过程中,教师应是教学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参与者。

四、辨析题

1、有人说“探究学习解放了学生的思维,接受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答题要点:

(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探究学习以学生为学习主体,重视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解放了学生的思维。(3)接受学习有被动和主动之分,主动的接受学习也发挥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

2、《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

答题要点:(1)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不正确的(2)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个性张扬的空间。(3)“少指导”并不等于“不指导”。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的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这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4)要提倡先自由写作,后交流指导的作文教学模式。(5)教师的指导不能限制学生的思维,限制学生的自由表达。

3、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

答题要点:

(1)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2)新课程的价值追求是使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只有“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3)“知识和能力”目标在“三维目标”中起着奠基作用,是学生综合素养提高的基础,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新课程并没有否定它的重要性。(4)新课程的教学应在重视学生“知识和能力”目标达成,同时重视其他两个纬度目标的达成。

五、案例分析题

1、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答题要点:

(1)读写结合,给学生创设了言语实践的机会;(2)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加深理解;(3)教师的示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

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题要点:

优点:(1)多元解读文本内涵。(2)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不足:忽略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3、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

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

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答题要点:

优点:(1)教学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2)关注学习方式的转变。(3)加强了各学科课程资源的整合。

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第3篇

一、留给学生思考空间, 注重反思的重要价值

反思性学习主要是教师通过一定的行动研究, 将教学 ( learning how to teach) 和学习 ( Learning how to learn) 相融合, 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反思性学习是有意识、有目标的分析活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反思性学习, 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是小学生再次认识语文、学习语文的重要方式, 对小学生语文知识的深入学习及未来发展都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从教育教学中发现, 学生对自我反思没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对自身存在的错误和问题, 只是在教师或家长的指导下改正了错误, 而没有去深入认识自己的错误或问题的根源在哪里, 只是简单的改正, 而不是去剖析、反思问题的根源所在。 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意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 并对问题的产生进行剖析, 错在什么地方, 为什么犯了这样的错误, 以后应注意什么。 经常开展这样的自我反思, 学生会对所犯错误有深刻的认识, 以后会避免再犯。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很多教师忽视了反思的重要性, 一些教师虽然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 但也存在反思时间较少, 学生反思行为难以真正发挥其价值等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 教师需要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 发散学生的思维, 展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例如, 在指导小学生学习《 乌鸦与狐狸》 这一篇内容时, 教师可以提问小学生“ 为什么乌鸦会上当呢?”等问题, 引导小学生进行思考, 小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内容, 分析乌鸦上当的原因, 学生议论纷纷, 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问题的关键, 并为小学生留出反思的空间, 思考问题分析的逻辑, 不断提升小学生的问题分析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适当引导学生思维, 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反思, 即及时、自主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 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量高效地进行。 教师需要注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反思, 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认知能力, 适当地对小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知识综合学习能力, 同时也能够明确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际存在的问题, 有助于不断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

例如, 在指导小学生对《 美丽的小兴安岭》 这一篇内容的学习中,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课堂教学活动结束之后, 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对课堂学习中自己的优势进行分析, 并填写出自己在这堂课的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等等。 教师可以结合学生所填写的内容, 适当地对学生进行思维引导, 使学生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 更为深入地理解语文课堂教学内容, 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三、联系生活, 引导反思,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生活处处皆语文, 教师可以将语文教学活动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 使小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 也能够对自身的实际生活进行反思, 改进小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 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及价值观, 真正发挥小学语文教学的价值, 促进小学生的全面成长和发展。

例如, 在指导小学生学习《 亲人》 这一篇内容中, 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结束之后, 组织小学生发表自己对亲人的看法, 邀请小学生谈一谈自己在生活中为亲人所做的事情, 反思自己的行为。 教师可以在这种互动氛围中, 鼓励小学生为父母洗脚, 为父母捶背, 使小学生能够形成“ 尊重父母, 爱护父母”的心理, 形成良好的思想观念。

总之, 新课程背景下,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注重反思的价值, 鼓励学生自我反思, 并使这些反思的内容成为提升小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关键因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 教师可以通过留给学生思考空间, 注重反思的重要价值;适当引导学生思维, 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联系生活, 引导反思,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等方式, 关注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为小学生语文知识的学习及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不断提升小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魏本亚, 尹逊才.小学语文课改十年的问题与反思:对话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崔峦[J].语文建设, 2011 (22) :16-20.

[2]黄永祥.新课程呼唤理性与真实的语文课堂:对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若干浮躁现象的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12) :42-45.

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文园地;教学方法 一、“语文园地”教学法中的“分散”与“集中

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主要表现出单元主题的“分散”与“集中”的特点,所谓“分散”,主要是指将“语文园地”中的知识点总结分散到单元的具体课程当中,从课文中可以找到每一个知识点的出处;“集中”则表现为“语文园地”将每一篇课文在单元知识总结中都有知识概括,便于对知识点的着重记忆。小学语文学习中需要记忆的内容还有很多,知识点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教师在对“语文园地”进行讲解之前,可以从单元的每一篇课文中所提及的知识点向学生归纳,找到“字”和“词语”在课文中的具体应用,使知识点回归课文。

二、从“听说”方面解读“语文园地”教学

将语文课程中所涉及的基本技能知识向学生进行传授,需要从课程实践的角度来进行,一般说来,小学生的课程接受能力较弱,对知识的直接理解情况不是很好,但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和可塑性较强,因此教师在“语文园地”课程教学中,要先通过学生“听”自己“说”,使学生学会模仿,并对教师的语言进行积累,逐渐将学习中的语言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

三、结合多媒体教学应用来解读“语文园地”教学

“语文园地”的学习可以借助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在国家加大对小学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大部分小学课程教育都具备了一定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如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电视等,小学语文课程中的“语文园地”教学应当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方面入手,采用文字、图片、影音三者结合的立体式多媒体教学,这样既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特点,对课程知识要点进行全面学习,对课程内容具有更为透彻的认识。

“语文园地”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知识总结培养过程,语文知识的学习是一项长期性的积累工作,因此,小学语文课程中“语文园地”教学需要通过增强学生的记忆力,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科学规划“语文园地”的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第5篇

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回答

(一):这种说法是片面的。探究学习是有利于学生主动构建的,但 不能拒此否定接受学习,因为接受学习包括主动接受和被动接受,如果是主动接 受还是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比如某些生字的读写,某些词的意思就需要接受 性学习。

回答

(二):

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虽然探究性学习相对于传统的接受学习而言,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旅程,而老师往往没有准确把握,出现脱离文本架空式舍本 逐末的问题,也会出现“信手拈来”过于随意,学生交流中各自为阵的局面。

“课程标准”

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 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并非只是让学生学会“研究”,而是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与传统学习方式的区别就在于:它首先把学生视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创造性”等视为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视为完整个性的有机组成部分。教育就 是要通过优化酌教育环境发掘、激励这种天性,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开放足 够的空间。“课程标准”

强调“尊重和保护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多样化的探究”,要求学生“关注社会生活热点,沟通不同 学科领域,进行探究性学习”。

我想,语文教学重在品味感悟,不在科学实验,看问题是要一分为二。

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

(一)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

“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 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二)汉语拼音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

帮助识字、帮助说好普通话、•帮助阅读、•查字典

《语文课程标准》:“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宜以活动和游戏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所以,汉语拼音虽然是识字的拐棍,不仅要会认、会拼读,还要会正确书写,重复机械地抄写是没有必要的,默写更是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这种说法是错误的。(答题要点)

(1)、听说训练.是听说双方的单向活动,重在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2)、口语交际,是一种以口头语言为载体而进行的交际双方互动的信息 交流活动。

(3)、口语交际是“听话、说话”的发展和提高,它不仅是训练学生口头

表达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意识和交流的习惯。

4、《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 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 指导。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 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5、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 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 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 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觯。于是学生绞尽脑汁 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 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 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 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 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的 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 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 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 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6、你觉得怎么做才能使各种学习方式更加有效呢?请选择一种学习方式 具体阐述。

答:

(一)教材中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新的学习方式实施存在的问题:

1、自主学习:放任自流、华而不实

2、合作学习:优生的独角戏、事与愿违

3、探究学习:舍本逐末、信手拈来 4,体验学习:得不偿失

(二)切实有效地转变学习方式的策略:

1、理解本质,合理运用

2、注重方法的指导

3、加强过程的引导

4、要充分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现以探究式学习为例加以具体阐述。探究学习就是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 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 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 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 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探究式的教学不但教师要 能找到适合的探究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重要的是如何将探究式教学与我 们的语文教学进行有机融合,找到二者之间的恰当的结合点,这就需要我们教师 在课堂上进行积极有效的引导。例在《四季》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 将回家画的自己喜欢的季节的画贴在黑板上开了一个画展,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 喜欢的理由。接着,我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画画画得好,而且说的的话也很 清楚。要是我们能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自己的画那该多好啊!”然后就引导学生 继续学课文,通过感情朗读的指导和背诵后,引导学生:“读了课文,你又有什 么发现?”经过启发,学生发现文中的句子都是相同的句式“什么怎么样,他怎 么说。”最后我提出要求:“你能仿照课文,说说你自己的画吗?”于是学生的画 就成了创作的源泉。“落叶飘飘,他对大家说:我是秋天。”“西瓜圆圆,他对青 蛙说:我是夏天。„„”这一案例中,教师就是通过三次的引导,使绘画形象、语言教学和思维笈展融为一体,教学的气氛显得异常融洽,教学的效果也就十分

理想。

b、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2、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 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 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项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 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 叹:“啊.确实了不起

答:教学方案设计如下: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 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

重点句举例:

(1)、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 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a、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b、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c、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2)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a、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

c、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d、全体有感情地朗读。

5、教师播放背景音乐。激情:“是啊,了不起的长城,让我们用满怀深情 的朗读来赞美长城吧。”(愿意读的站起来。)学生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 气魄雄伟。

(再次课件展示)

口语交际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阅读教

3、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 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 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设计提示:

(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

(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

(3)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

(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

(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

(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答案

(一):(只需选择其中的一种作答)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口语交际作为阅读教学有机组成部 分,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它是阅读课上交流信息、表达情感、探究问题、揭禾规律、发展思维的必要手段和途径。同时,阅读课上通过对学生语言的规范、听说的态度以及说话的习惯等方面的指导和训练,通过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能 力的培养,又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与发展。新“大纲”强调“要 利用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学不可忽视的因素,但并不是每一节课、每一个环节都要有意识地训练,我们要 善于捕捉口语交际的最佳训练点,使阅读课上的口语交际既符合阅读教学的特 色,能更好地促进阅读教学任务的完成,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答案

(二):《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 训练: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呢?

生:我和家人在一块儿吃年夜饭。

生:我和哥哥在放美丽的烟花,满天的烟花可漂亮了。

生:我们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到广场玩,那儿的喷泉变化可多了。

师:同学们的大年夜过得多么幸福!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丹麦有个 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师:读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我很同情她。

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对比小女孩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

生:我很气愤,究竟是谁让小女孩受这么多的苦啊。

师:(出示挂图)是啊,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怜!同学们看图说说小女孩 怎么可怜了。

生:小女孩身上只穿了一件玻衣服,披着条旧围巾,我觉得她可怜。

生:我觉得小女孩可怜在大雪天还光着头赤着脚在走路。生:小女孩都抱成一团了,雪花还无情地落在她身上,能不可怜吗?

师:你们说小女孩这个时候冷吗?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说。

(三)总结全文,思想升华: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样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她,怎么样? 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生:我会认小女孩做妹妹,给她吃好穿暖,还让她像个小公主一样温暖快 乐。

生:我会给她介绍好多朋友,让她不再孤单„„

生:我会把她带到这儿,让她和我们一起学习、游戏。

师:可惜,你们的爱心小女孩是无法感受到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冷漠的 世界里。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努力吧!

六、案例分析题

l、一位教师在教《小镇的早晨》-文时,在帮助学生概括了小镇早晨恬 静、热闹、紧张的三个特点后,布置了一次小练笔:仿照《小镇的早晨》的写 法,以《校园的早晨》为题来进行写作,写出校园早晨的特点。要求每个学生 写其中某一方面的特点,写好后,小组中四人合成一篇文章,结尾共同完成。动手之前,要求小组成员先讨论一下校园早晨的特点,明确各自的任务。

请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该位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7新课标中转变学习方式的思想。从单一 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既强调合作学习,又有明确的责任分工。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

意识,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习者的教学的不足,从而真正 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合作中的倾听、分享、交流、互助与反思,扩展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网络,改善了师生的双向信息和情感沟通,从而在 教学中构建了立体动态的沟通途径。使合作者之间不仅能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又能形成合力,促进彼此的发展。这样就改变了学生“孤军奋战”的学习环境,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设计很巧妙。

3、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

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膻呀!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优点:上述片断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 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 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 了多元对话的过程。

缺点:片断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 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了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 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 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 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 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断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 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 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酲,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 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 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6、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 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诸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 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 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

(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

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l: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 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

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 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 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

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 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绪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 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 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 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 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

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 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 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 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 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 实感”。

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 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 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置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 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 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昀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 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师只字未提“作文”

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 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 话”。

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 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

小学语文课程建设案例分析 第6篇

☆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每格1分,共20分)

1、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 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2、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3、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准确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 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 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对话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就教学问题展开多向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答、语文教育应重视以下主要特点: 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律。(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各2分)

2、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重在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2分)中年级重在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2分)高年级重在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2分)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答、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有以下途径:(1)在语文教材中发现主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2分)(2)在校园活动中发现主题;(2分)(3)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主题。(2分)

四、观点论述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1、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2)听说训练倾听与表达能力的提高,口语交际重视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更具综合性。(3分)(3)口语交际注重创设真实的生活情境,核心要素是倾听、表达、应对能力。(3分)

2、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1)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分)

(2)语文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有丰富的具有地域优势的课程资源。(3分)(3)《课标》倡导建设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需求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3分)

五、教学设计题(12分)

1、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

教学设计。(略)

评价要点:(1)有指导阅读感悟的设计;(2)有引导发现表达规律的环节;(3)有自由表达的空间;(4)有交流评议的指导;(每点2分)(5)读与写能有机整合,互相交融。(4分)六案例分析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师:这是个好办法。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1、答题要点:

优点:(1)重视指导方法,提高自主识字的能力;(2)重视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学习经验促进个体有

效识字;(3)渗透探究学习的理念。(各3分)

问题:在后半部分里,教师没有及时判断学生反馈信息的价值,盲目探究,学生处于追求形式的状况下,识字活动变得越来越复杂。(3分)

2、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的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

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2、答题要点:(1)读写结合,给学生创设了言语实践的机会;(2)给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想象说话的过程中加深理解;(3)教师的示范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促进学生语言和思维的同步发展。

《新课程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例分析》第二次统考复习资料

☆复习试题

一、填空题

1.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 学习空间,增加 语文实践机会,强调 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考察‛、‚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 实践能力和 创新能力。

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 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3、《语文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明确指出: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方法和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标。

5、‚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6‚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7、清晰明确,乃是教学目标叙写的灵魂。

8、教学目标叙写时,首先,要注意选用合适的刻画动词,然后要明确表述教学后学生应该达到何种结果,最后要注意用词用语准确而有分寸。这样既可体现目标达成的层次性和区分度,也可加强教学的可操作性与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性。

9、学生只有认识了一定数量的字,并且能够正确 理解字义,才有可能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文化科学知识,提高认识能力。

10、语文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11、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

感受、理解、欣赏和 评价 的能力。

12、语文教学必须在大量的言语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

13、《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应重视考察学生的参与意识和情意态度。评价必须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以反映学生真实的口语交际水平。‛

1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 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15、《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提出口语交际教学的要求是:‚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 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

合作精神。

16、课堂即时评价对调控教学、激励学生能起到及时调节与导向的作用,又能为终结评价积累素材。

17、课程资源从存在形态看,可以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18、‚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 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

19、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 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20、语文素养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主要分为六个层次:一是必要的语文知识,二是 丰富的语言积累,三是熟练的言语技能,四是良好的学习习惯,五是深厚的文化素养,六是高雅的言谈举止。

21、课程资源从获取途径看,可以划分为

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化资源三大类。

22、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 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

2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

独特而有差异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 人文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 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4、《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像作文,能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

应用文。‛

二、基本概念题

1、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和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培养主动探究的意识,获取探究乐趣。

2、对话

对话——阅读教学中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在平等的情形下,就教学问题展开的互动的、有意义建构的、全方位的信息沟通和多元的意义重构活动。语文阅读教学就是在对话过程中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取审美体验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的能力,使学生具备终生学习的能力。

3、课堂即时评价

课堂即时评价——在语文课堂教学的真实情境中,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的质性评价。亦称‚情境性评价‛。这种评价主要针对在学生互动为主的多元(师生、生生)状态下课堂教学的过程和结果。评价主体可以是 教师、同学、学生本人;评价结论的表现形式可以是激励性评语、体态动作、实物、象征性物品;评价对象可以是学生个体,也可以是学生群体。

4、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与水平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环境,以及对于课程的认识状况等因素,就属于课程的实施条件。

5、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程资源——是教学的基础,是语文实践的必要。它可以理解为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的一切课程资源。

6、人本语文课程资源

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以人为载体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相关人士等。

7、交融式目

“交融式目标”在叙写时不会出现“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几个明显的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二维乃至三维的目标都融合在一起。最大的优点就是叙写方便。

8、分解式目标

“分解式目标”按照知识和能力、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每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这种叙写方式,思路清晰,具体明确,便于操作。

9、生字复现巩固

认字最好的办法是复现,最有效的办法是在语言环境中多次见面。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和认字之后两三天内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总之,认字教学一定要把工夫花在千方百计让学生和生字多次见面上,力求做到当堂认识,当堂巩固。因此,生字的学习,除了当堂课巩固,课后还要及时巩固。

10、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答题

1、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习作教学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答:①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②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像和幻想,鼓励写想像中的事物。③应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④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实用。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2、低段的写话教学与中高段的习作教学侧重点有哪些不同?

答: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3、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有什么意义?

答:《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4、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选题十分重要,你认为有哪些途径?

答:

一、在语文教材中发现课题,即与阅读教学相结合。

二、在校园活动中发现课题。

三、在社会大环境中发现课题。

5、“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的异同是什么?

答:相同点:都是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的。

不同点:分解式目标按照三个维度根据实际情况罗列若干小目标。三个维度叙写非常清晰明确。交融式教学目标不会出现有关三维的明显提示语,但它的每一点目标却极好地把三维目标交融在一起。

6、教学目标有哪几种叙写方式? 答:分解式目标与交融式目标。

7、三维目标的整合有哪些策略?

答:

1、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1)明确‚导向‛的重点是‚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2)要重视熏陶感染、潜移默化,避免‚贴标签‛式的教育。(3)教师努力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2、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1)多给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

(2)善于将课内学习引向课外,将课外学习引入课内,有计划,有意识地做出安排,做好引导。(3)课内的‚拓展活动‛和课外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都要注意‚量‛的问题。

8、什么是课程资源?

答: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9、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有哪些种类?

答:课程资源按获取途径分,可以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网络资源。校内资源主要指本校教师、学生以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是指广泛的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资源是指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10、新课程倡导怎样的学习方式?

答:本次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传统学习的挑战,也是依次革命。‚自主‛学习是与接受学习相对而言的,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的关键在于引导,要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是在学生独立读书的、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有自己的见解以后再去‚合作‛。通过学生间的‚合作’学习,互相取长补短,不断丰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认识,获取深刻的体验。同时培养一种与他人相处、共同生活、共同学习的处世态度和合作意识、团队精神。

‚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探究过程的本身。要培养小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要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探究的乐趣。

11、什么是探究学习?请举例说明。

答:‚探究‛学习,即‚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态度,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如:教学《捞铁牛》一文第二段,这一段包括四、五、六自然段,讲的是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一只只铁牛。可以这样处理这一部分的:(1)课前用小木板、木条制作了类似教材插图中的‚大船‛,还准备了绳子、石块、‚铁牛‛(用大石快代替)、玻璃缸。(2)然后让学生分组操作,演示怀丙捞铁牛的过程,同时让学生说说他们在捞铁牛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3)最后再读第四自然段,去验证观察的结果。又如:教学《白杨》学生可以抓住重点词语探究,可以抓住爸爸的三次‚沉思‛:想一想,爸爸在什么情况下沉思,沉思什么?具体是怎么想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读懂的?(‚一思‛眼前的白杨,体会白杨高大挺拔的特点;‚二思‛胸中的白杨,体会爸爸扎根边疆的心意;‚三思‛未来的白杨,体会孩子们在边疆成长。

12、你认为,当前课堂上的合作学习存在哪些问题?

答:当前新课程起始阶段中的小组合作学习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荣‛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活动安排不充分,学生能做的事没让学生做。第二,视小组学习为小组交流,只讲不写.第三,小组内学习时间太少,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被大量剥夺。第四,不该分工的分了工。第五,团团围坐成摆设,小组学习有名无实。第六,角色轮换周期长,‚优生‛‚独舞‛唱主角。第七,离开课文讲迁移,舍本逐末,漫无边际,学生预习失去依托,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课。第八,座位设臵老一套,不运用小组学习的学习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动。

13、你觉得在组织合作学习时最容易出现哪些问题?

答:(1)为‚合‛而合。教师缺乏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一味滥用小组合作学习,营造表面的‚热热闹闹‛的学习气氛。

(2)作而不‚合‛。个人职责不明确,以及老师只关注小组的学习结果,不注意学习过程和个人的学习情况。学生不会意识到合作学习将带给我们的好处

(3)合而无‚质‛。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无论是学生提出问题还是回答问题,老师都是旁观者,不能给予及时、适度的点拨和指导。教师缺乏准确的定位,只是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旁观者‛。

14、语文教育应重视哪些特点?

答:(1)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学生对语文材料反映的多元性。

(2)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3)语文教学应该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

15、“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答:‚学会汉语拼音‛的衡量标准是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四、观点论述题

1、你认为在拼音教学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方面?

答:(1)优化教学环境,教师要注意随教材内容的变化不断更换教室内的拼音乐园(如板报、墙报、拼音角等)内容。

(2)借助游戏活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注意把游戏引入教学实践,寓教于乐,这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借助图画等媒体,汉语拼音教材中的插图直观形象富有童趣,应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图弄明白字母的音和形。

(4)在动手实践中巩固,教师应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设计动手摆一摆,捏一捏等实践活动。

(5)开放教学时空,汉语拼音教学应拓展教学时空,针对本地方言的特点,明确教学内容的重点,在儿童言语交际的实践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正面教育。

2、“汉语拼音是识字的拐棍,只要会认、会拼读就行了,没有必要抄写、默写。”你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答:这种说法有些片面。新课标指出,要注意指导学生利用汉语拼音这根‚拐棍‛大量识字、大量阅读;注意‚过程与方法‛,不强调知识性地、成人化地学习汉语拼音,培养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书写汉语拼音只要求抄写,不听写,不默写。由此可见,对汉语拼音,一定量的抄写还是必需的。教师要引导喾掌握和巩固汉语拼音,在‚四线三格‛中按书写的顺序和应占有的位臵认真指导抄写(或描红)。

3、有人认为,口语交际与听说训练没有区别。你有什么看法? 答:口语交际强调的是交际互动;听说训练注重的是‚听‛与‚说‛。

口语交际不等于听说训练,他们之间有交叉、相同的成分,又有不同的地方。根本方式都是用语言来传递信息。最大的区别:是前者强调的‚交际‛、互动,对人家的观点、立场、情感等要听懂以外,还要作出 评价,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情感、态度等;后者注重的是‚听‛与‚说‛。说方来说,只要把自己的观点、意思、情感表达清楚了,目的就达到了。对‚听‛方来说,只要能听懂对方的意思,领会对方的情感、态度、要求就达到了。

4、《课标》提倡习作教学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是否意味着教师要少指导?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答:少指导是必然的,不指导是不可能的。《课标》提倡学生自由表达,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的束缚,但并不是不指导。作为教师,既要上顾课标,下思学情,利用教材,开发资源,沟通生活,激发想象,鼓励创新,给学生的习作创设广阔的自由发展空间,把习作引向其他学科的学习,引向大自然,引向社会生活,引向广袤的想象空间,鼓励‚童话化‛、个性化习作,让学生满怀信心地自由习作,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发展。

5、在当前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中,有许多老师认为新课程特别强调三维目标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那就是意味着“知识和能力”不重要了。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在教学目标中强调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并非简单的并列关系,而是彼此渗透、相互融合,统一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中。在这三个维度中,知识和能力是基础,是核心,是实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关两个目标维度的载体。过程与方法是链接知识与技能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维度的桥梁,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的升华。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文能力。假如把语文素养比做一座大厦,由三维目标构成,知识与能力就是大厦的基座。

6、你认为“生命课堂”有哪些具体表现?

答:课程是动态生成的生态系统,因‚教师——教材——学生‛之间不断地相互作用而生长。在这个系统中,学生是最活跃的因素。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生命个体,他们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影响着对学习对象的认识,在学习过程中,经常全迸发出一些充满生命灵动的想法。在教师的预设和学生的生成之间产生冲突时,教师应及时判断生成信息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的价值,适时调整预设,使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因此,我认为‚生命课堂‛有下列具体表现:学生个体和群体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师个体及教学技能是充满生命力的,教学内容是充满生命力的,流程也是充满生命力的。

7、语文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谈谈你是怎样理解的?

答:《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为了在课堂上体现学生的多元感悟,许多课中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想方设法引出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答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称之为‚有创意‛,结果引起了学生的误解。于是学生绞尽脑汁说出一些‚标新立异‛的答案,以博得老师的赞赏。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如教学《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学生有‚我敬佩白骨精‛的个性化解读,这其实已经背离了正确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白骨精费尽心机想达到什么目的?她的出发点是什么?稍一点拨,学生就会发现白骨精的出发点是残害别人,越会动脑筋想办法,害人就越深,所以不值得我们敬佩、学习。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8、城市学校中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一定比农村学校多。这样说对吗?为什么?

答:课程资源是指为语文教学服务的、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的、校内、校外一切课程资源。它可分为三大板块:一是物本语文课程资源,二是人本语文课程资源,三是动态语文课程资源。从中可以知道:对于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它并没有城市与农村之分。并不是说农村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网络设备,能开发的语文课程资源就一定比城市学校少。我们语文是无处不在的,语文课程资源也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广大小学语文老师具备一定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技能,树立正确的小学语文课程资源观,具有细致的观察能力,深入的挖掘能力和教学方案的实施能力,并投入到这充满热情与创新的工作中,一定能收获与城市老师同样多的语文课程资源。

9、有人认为“学生只要学好语文书上的内容就能学好语文,教师不必花时间与精力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你认同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答:不赞同。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而这种内涵与精神的传承,仅依靠教材和课堂是不够的。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正因为这样而显得特别重要。课程改革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提高素质、实现创造性的跨越平台。作为第一线的课堂实施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树立课程资源观,积极开发利用新的课程资源。切实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和所有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在朝夕之间完成。只要我们是有心人,只要愿意不懈努力。我们就一定能在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不断收获精彩。

10、有观点认为,《语文课程标准》淡化了语文知识的教学,这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知识教学是可有可无的。你怎么认为?

答:《新课标》非常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中的要素就包括语文知识。《新课标》中是这样表述的:‚……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一表述至少提供了三个信息:一是仍然要学习语言知识,但必须从小学生的实际出发,要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能力和接受程度,要有利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要随文学习,而不是概念的演绎;二是‚不求系统和完整‛,也就是不要把大学生中文系要学的汉语的系统知识全都下放到中小学,而是要根据需要适当教学;三是以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为目的,小学语文学习是以语言运用主的,而不是以语言运用规律的研究为主的,因而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必须重视语言环境。新课程改革也好,传统教学也好,从来没有否定过语文知识的教学,淡化语文知识的教学,只不过是从中小学语文学习的实际出发,不再像过去那样系统地学习语文知识,而不是意味着语文知识教学不重要,语文教学是可有可无的。离开知识的能力是不可设想的,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误区。在小学阶段,教学一定的汉字音形义的知识、常用标点的知识、基本的语法和修辞知识、常用的段落和篇章结构知识、基本阅读和写作方法知识等,是非常必要的。(仅供参考)

11、你认为目前语文教学中学习方式的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新课程所倡导的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是转变过于接受的学习方式,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实施以来,学生在学习态度、情感与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改观,学习方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由于课程推进中各种各样因素的影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中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然而目前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学习为体现‚自主‛而放任自流,教师对于学生的感知或是听之任之,或是蜻蜓点水,或都予以肯定,缺乏对学生的语言表达加以点拨引导和在感情体验上体现拨云见日。有时自主学习又华而不实,我们看到的自主学习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种虚假的自主,学生在活动中没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没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没有更多的时间实践,每次只是匆匆而过,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实现了信息的多向交流,拓展了获取知识、能力、情感的渠道,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还创设了自由、平等、活动的空间,解放了学生的个性,树立了进取精神。但目前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更多的是流于形式:合作中优生唱独角戏,学生之间没有互动合作;合作时间没有保证,学生没有进入合作状态就结束了。教师对采用合作学习过于随便;合作学习没有明确分工,不能提高学生合作技能等。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带领学生走上了新的学习旅程。但许多教师对探究学习是雾里看花,教学中安排的探究环节设计往往脱离了文本的价值取向,甚至离开教材与学生进行空对空的交流。有时的探究活动是教师信手拈来,不能引导学生提炼有价值的问题,过于随意,或是探究的问题过于分散,在交流中产生各自为阵的局面,这些都不能实现应有的探究效果。

4、体验学习‚注重体验‛是《语文课程标准》重要的教育理念之一。在‚实施建议‛中特别强调‘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可是在我们看到的体验过程中,更多的是教师因注重学生的个性张扬,追求课堂气氛的活跃而忽视了文本内容中有价值的东西。(仅供参考)

12、“‘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

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观。当然,‚自主‛并不是指那些无节制地沉湎与学业以外的活动,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行空‛式的学习态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时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方法,在缺乏有效支持和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学生无法履行这种方法。所以如果教师在组织自主学习时为了体现学生的‚自主‛,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以包括:

(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

(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的建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

(3)引导:帮助学生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渡。

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仅供参考)

13、语文素养就是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

答: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把‚语文素养‛的内容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分为6个层次:

第一,必要的语文知识。轻易否认语文知识对语文学习的指

导和促进作用,容易使语文教学走向非理性主义的误区。

第二,丰富的语言积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一篇篇具体的范

文,这就决定了语文教学必须让学生占有一定量的感性语言材料,在量的积累的基础上产生质的飞跃。

第三,熟练的语言技能。熟练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为一种能力。

第四,良好的学习习惯。语文教学必须牢记叶圣陶先生的名言‚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养。

第六,高雅的言谈举止。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儒雅气质和文明举止。可见,《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

五、教学设计题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设计一个在语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学片断。《菜园里》识字教学设计片断

一、揭题

课前:老师在教室四周摆上许多蔬菜。

师:我们来到了‚菜园‛你们想认识它们吗?想和它们打招呼吗?

二、生字词教学:

1、带领学生亲自去看、摸、闻各种蔬菜,拿卡片读一读相应的

蔬菜名。

2、师拿出蔬菜,学生举卡片(蔬菜名)师校对读音:南nan 茄子qie zi

3、巩固生字

1、刚才认识了那么多蔬菜,谁愿意说说它们?(说说你看到的,摸到的,感觉到的)生

1、南瓜身上有刺。

2、南瓜是黄色的,圆形的,皮很硬。

3、西红柿红红的,软软的,还有一股清香味。

2、请写一两条解决“识字”与“写字”相结合的好方法。

1、猜字迷:‚一点一横梁,梁下开个窗,大口张着嘴,小口住

里藏。(高)

2、背顺口留:‚来‛‚横下点撇再加横,一竖竖在字中央,左一撇来右一捺,这个来字不会忘。(来‚

答:(1)、‚归类分析比较法‛。通过分析比较,使学生懂得了区别同音字、形近字、近义词的规律,而且都能有条理地把分析比较的结果表达得清清楚楚

(2)、要培养学生边写边想边记的习惯。

3、北京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请你以〈〈奥运——北京〉〉为主题设计一个综合实践活动片段。答:活动过程设计

(一)、介绍活动目的,简要了解活动的过程安排由教师向学生介绍这次活动的目的:北京成功申办2008年奥运会,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都感到骄傲和自豪。同学们一定都想知道更多的知识,并且把自己获得的有关知识告诉大家。今天,我们就做一次小编辑,我们分组完成一份小报(图文混排),并且将自己的成果放到因特网上与别人共享。让世人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二)、教师向学生展示自己完成的小报,让学生了解活动的目标。

1、学生观看教师的作品。

2、共同讨论分析教师范例的特点。教师范例的主题是什么?文章内容是否与主题有关?整个小报采用了怎样的布局样式?图片是否符合主题思想?……

(三)、将学生分组

(四)、资料汇总、分析,初步制作

1、了解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查找到多少‚北京奥运‛的文字知识和图片。

以此了解学生的知识层次。A、你知道申办2008年北京奥运的三个理念是什么?(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B、你知道北京申奥宣传口号是什么?(新北京新奥运)C、你知道北京申办奥运会徽的含义吗?(申办会徽由奥运五环色构成,形似中国传统民间工艺品的‚中国结‛,又似一个打太极拳的人形。图案如行云流水,和谐生动,充满运动感,象征世界人民团结、协作、交流、发展,携手共创新世纪; 表达奥林匹克更快、更高、更强的体育精神。)D、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有哪些?(田径、赛艇、棒球、自行车、游泳、拳击、排球……)E、你还知道了北京奥运的哪些常识?

2、请学生说说:你对‚北京奥运‛的哪些内容最感兴趣?

(奥运历史、中国历届金牌数、吉祥物、会徽、火炬、奥运建筑、绿色奥运……)

3、有关‚北京奥运‛的知流,确立主题。

4、根据各自确立的主题,采用筛选法,保留最能表达主题思想的文字资料及图片。

5、将各小组的其它资料共享,使其他小组能从别人的资料库中获取有用的资源。

6、有些文字资料,内容较长,而我们小报的版面有限,所以请同学进行分析概括,精选出最主要的内容备用。

7、各组各自分工,设计小报版面样式、色彩搭配、内容剪辑,图片插入(须考虑图片是否切合主题、插入的地方、大小……)

8、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协作,完成小报的文稿编辑工作。

4、请为下面这段话设计一份教学方案:

长城气魄雄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城墙高8至10米,用大条石和城砖砌成。城墙顶部铺着平整的方砖,五六匹马可以并排行走。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感受万里长城的雄伟英姿,解决文中的难点。

2、指导学生抓住总起句、重点句,利用词语推敲等方法,读懂句子,理解内容,感受万里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教学过程:

1、看长城风光片。思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听教师朗读,思考:你在哪些语句中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

3、学生自学。

4、找学习伙伴交流:可交流自学情况,可朗读体现自己的感悟

5、全班交流。重点句举例:

6、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我国北方的崇山峻岭上,从东头的鸭绿江边到西头的嘉峪关,高高低低,蜿蜒曲折,全长6500多公里。

(1)、学生谈自己对长城雄伟气魄的感悟和理解。(2)、谈‚巨龙‛这一比喻运用的巧妙。

(3)、朗读体会。(个人——集体),注重学生的情感表现情况。)

7、成千上万的参观者登上长城,目睹了长城坚强、刚毅、庄重的形象,无不赞叹:‚啊,确实了不起!‛(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该怎样来读这一句话?(2)、两组交流:谈自己的处理——现场朗读。

(3)、学生评价同学、教师的朗读,加深对句子中蕴涵的感情的理解。(4)、全体有感情地朗读。、随音乐朗诵课文,表现长城的气魄雄伟。视觉认识:长城气魄雄伟

5、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也是对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最经常、最广泛、最具体的训练过程。请结合某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一处口语交际的案例。

设计提示:

(1)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2)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3)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4)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5)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6)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6、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请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拟一份教学设计。

设计提示:

⑴、抓导入环节进行口语交际,激发兴趣,鼓励探究。⑵、抓重点字词进行口语交际,加深理解,锤炼语言。⑶、抓重点句段进行口语交际,揭示中心,抒发情感。⑷、抓空白填补进行口语交际,启发想象,扩展思路。⑸、抓疑惑之处进行口语交际,引发争论,明辨事理。⑹、抓总结归纳进行口语交际,扩展延伸,升华全题。

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可以在以下几个环节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一)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呢? 生:我和家人在一块儿吃年夜饭。

生:我和哥哥在放美丽的烟花,满天的烟花可漂亮了。

生:我们一家人穿着新衣服到广场玩,那儿的喷泉变化可多了。师:同学们的大年夜过得多么幸福!可是你们知道吗,在遥远的

丹麦有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却光着头、赤着脚去卖火柴。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课文,体会小女孩的可怜: 师:读了课文,同学们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我觉得小女孩很可怜,我很同情她。生:我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对比小女孩的生活真是一个在天一个在地啊。

生:我很气愤,究竟是谁让小女孩受这么多的苦啊。

师:(出示挂图)是啊,卖火柴的小女孩好可怜!同学们看图说说小女孩怎么可怜了。生:小女孩身上只穿了一件破衣服,披着条旧围巾,我觉得她可怜。生:我觉得小女孩可怜在大雪天还光着头赤着脚在走路。

生:小女孩都抱成一团了,雪花还无情地落在她身上,能不可怜吗? 师:你们说小女孩这个时候冷吗?请找出课文中的相关句子说说

(三)总结全文,思想升华:

师:同学们,小女孩这样可怜,让我们伸出友谊之手去帮助她,怎么样?心动不如行动,你会怎样帮助她呢?

生:我会认小女孩做妹妹,给她吃好穿暖,还让她像个小公主一样温暖快乐。生:我会给她介绍好多朋友,让她不再孤单…… 生:我会把她带到这儿,让她和我们一起学习、游戏。

师:可惜,你们的爱心小女孩是无法感受到的,因为她生活在一个冷漠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现在的生活,好好努力吧!

7、写一个汉语拼音教学与说话教学、识字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设计片段。《ai ei ui》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能准确拼读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音节,正确书写音节。

2、认识7个生字,能借助汉语拼音正确朗读句子,会读儿歌。

二、教学重难点:声母与ai ei ui组成的拼读与认字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一、复习拼音。

1、同学们,谁还认识这些拼音娃娃?(教师指名学生读韵母‚ai ei ui‛)

2、这些拼音娃娃和声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新的音节,你们能读出来吗?(指名学生读音节:chui zai pei mei dai。)

二、引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小女孩说的一句话,是什么?(学生读‚你栽树,他培土,我去提水。‛)

2、小女孩说话的时候,小白兔也敢来了。你们喜欢小白兔吗?为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性认识谈论小白兔——有从外形上说的,有从习性上说的,有借助童话说的。)

三、学习儿歌。

1、教师教读儿歌。

2、让学生说说儿歌中的小白兔怎么样?

3、认识生字。(1)指名学生读音节(2)自主识字,相互交流

(3)引导学生汇报是怎么认识的?(有的说是从广告上学的;有的说是爸爸教的;有的说通过拼读认识的;有的说是同桌告诉的;有的说这个字是某个人的名字……学生回答时,还让学生给生字找个朋友,组成词语)

4、课堂间休。(当学生汇报‚在‛的时候,要学生用‚在‛说一句话。学生说‚春天在哪里?‛教师顺势要学生唱《春天在哪里》。教师和学生边唱边跳。)

5、读儿歌。

(1)教师领读。(老师读一句,学生跟读一句)(2)教师引读(老师读前半句,学生读后半句)。(3)小组轮读(4)指名学生读(5)学生加动作读(6)学生表演读

(7)教师与学生合作着表演读(8)师生同唱‚小兔乖乖‛

四、巩固生字。

1、教师创设问题:‚小白兔和你们比谁最聪明呀?下面你们和小白兔比一比,记一记课文下面的生字吧!‛

2、开火车游戏。(学生读生字卡片

8、请设计一个随文识字的教学片段。

1、师:你想读读《风》这首小诗吗?那就看看大屏幕(出示投影片——古诗《风》),自己小声地读读吧。边读边找出不认识的字。

2、生自由读诗。

3、学生用喜欢的方式学习生字。

4、师:说说吧,你用了什么方法,认识了哪些字?并且领同学们读一读。

5、学生全班交流。

6、师:还想再读读你新认识的字吗?(出示投影片——单独列出的生字)这一遍你想怎么读呢?

7、交流

8、师:这些字我们都认会了,那我们就小组合作着读读这些字吧。请各小组的一号小组长起立。你们打算用什么样的方法组织小组同学读一读呢?预设:生1:我们想用抢答的方法,我拿出一张字卡让他们读,看谁读得最快。生2:我想让他们齐读,这样每个人都读得到。生3:我觉得拿出一张字卡,让每个人都读一遍这个方法最好。……

9、师:你们的方法可真不少,那就赶快行动吧。比比哪个组长最负责任,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读。小组合作识字。

10、师:你们看,这些字宝宝在和我们做游戏呢。它们淘气地躲在小动物的身后,你能根据它露出来的那部分猜一猜,这是课文中的哪个字吗?(出示生字卡片,猜字游戏)

11、师:和我们做过游戏,这些字宝宝被风吹回到了我们的小诗中,现在你还能认出它们吗?自己先读一读。

12、指名读,其他同学做听众并进行评价,评价的标准为字音是否准确。

13、师:刚才,孩子们学得真认真。我想奖励同学们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那就是宝贵的一分钟,在这一分钟里,请大家闭上眼睛,想想当风吹起来的时候,我们周围的景物是怎么变化的?(仅供参考)

六、案例分析题

1、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赠汪伦》的思路: 第一步:读诗歌《赠汪伦》。第二步:请学生看课文情境的投影。第三步:进行自主选择学习。

(1)凭想象分组表演多种赠别的情境;(2)喜欢画画的同学画一幅赠别的画;

(3)喜欢音乐的小朋友到电脑前点击适合表现赠别的乐曲,并配乐朗读。第四步:读两首赠别的诗。

第五步:学生总结收获,并唱一曲《朋友啊朋友》。请你综合评述这个教学过程。

答:首先要肯定的是这位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他为了创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积极倡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不足的是:①没有合理地使用教学媒体,以致于在教学中无法发挥教学媒体的优势。如在学生读完诗歌《赠汪伦》后即让学生看课文情景的投影,看上去是以画面帮助学生理解诗句,欣赏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实质上是教学媒体替代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限制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想象,使学生的思维定格在画面上,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阅读。②自主学习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别以表演、画画、配乐朗诵等形式学习《赠汪伦》。看上去是形式多样,气氛活跃,进行了学科之间的整合,实质上只是使课堂变得热闹而已,对诗歌的学习理解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甚至有点本末倒臵,丧失了语文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以下是一位教师教学《乌鸦喝水》总结全文时的片段: 师: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乌鸦? 生:它很聪明,自己想办法喝到水了。生:乌鸦爱动脑,他想的办法挺巧妙。生:乌鸦很勤快,渴了的时候到处找水喝。生:乌鸦不讲卫生,小石子多脏呀!生:乌鸦不太会动脑筋,挺愚蠢的。生:乌鸦不会唱歌,叫声很烦人……

(教师对每种答案都点头肯定或微笑示意,特别对后四种意见大力赞赏)你认为这个片段的教学中有哪些优点?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答:优点:上述片断中,教师重视唤起学生生活的回忆,引领学生亲近文本,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在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建立了意义对话的桥梁。师生对文本的作用是积极的,获取的信息是个性化的,学生的表达是发自内心的,整个学习活动是学生反复接触课文语言,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和同学对话,实现了多元对话的过程。缺点:片断中教师不管学生的答案与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是否一致,只要与众不同,教师就给予表扬,甚至是大力赞赏,容易引起了学生的误解。新课程追求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改变唯一答案的弊端无疑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我们应该明确,这里追求的并不是违背文本和社会价值观的个性阅读。当学生的个性化理解与文本和社会价值观发生矛盾冲突时,作为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以上片断中,后三位学生的回答明显已经偏离了文本追求的价值观,教师应及时引导:这些只是乌鸦的几个小缺点,我们应该充分看到别人的长处,有了这样的提醒,学生们就不会造成价值观的混乱了。对于学生独特体验的尊重、理解应该以不违背文本和社会的主导价值为前提,应该合情合理。我们要尊重学生,但绝对不能丢弃正确的价值引导而是非不分。

3、这是一位老师执教《早操》巩固识字的片段:

师:请从‚苹果树‛上摘一个带有你认识的字的‚苹果‛贴到黑板上。(教师出示教具苹果树)学生纷纷争抢‚苹果‛。(共10个字,没摘到字的同学又回到座位上)师:老师帮助你们贴到黑板上。(要贴的位臵过高)生:‚做操‛贴到哪儿好呢?(还剩一个词语)师:大家一起看一看,贴到哪儿好呢? 生:贴在下边好!生:贴在题目旁边。生:……

师:还是贴在中间好一些。(教师把字贴在小露珠、小鸟、小蜜蜂画中间,形成环行板书)师:请把自己摘的苹果上的字领大家读一读。(学生依次领读词语)你是怎样看待以上教学的?请发表你的观点。

答:以上教学片断中,教师并没有充分领会自主学习的内涵,操作上有点华而不实的感觉。《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学习在于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读书,有足够的空间思考,有较多的机会实践。在此前提下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学习的方式、学习的伙伴,以饱满的情趣展开学习活动,才是有价值的。因此说,自主学习它能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活动的提升,是符合时代精神的儿童学习观。然而凡事都有个适用性,‚过犹不及‛是大忌。在本片断的识字游戏中,这种看似活跃的‚自主‛,其结果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虚假的,是华而不实的自主。即使是参与活动的学生也不过随意摘抢一个而已,匆匆而过,期间又有多少思考与选择呢?摘抢后的支配权还在教师手中。

4、以下是两位教师用“一起”造句的两种不同设计:

设计一:(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指名交流。

设计二:(1)出示范句,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独立准备;(3)小组长组织交流各人的句子,选出最佳句子;(4)小组内修改、练说最佳句子,准备参加班级交流;(5)各小组汇报交流,评出最佳句子。

试从学生参与、学习方式转变、语言发展等方面综合评述。

答:设计二比设计一好,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从学生参与来说,设计一的‚指名交流‛,参与交流的只是几个同学,许多学生只是一个旁听者,有些甚至没有认真倾听。设计二中小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失实在在地参与学习。从学习方式来看,设计二合理地运用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小组内的学习既有组长的组织,又有组员的积极参与。从语言发展来看,学生得到的训练不只是会用‚一起‛造一个句子,在交流句子、推荐最佳句子、修改句子、练说句子、汇报交流等各种形式中,学生得到了多方面的训练,发展了语言,所以说这种自主、合作是有效的。

5、下面是一位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 师:小朋友,你是用什么办法记住‚菜‛字的? 生1:我喜欢吃榨菜,榨菜的包装袋上有这个字,我就记住了。生2:我在菜场门口的牌子上看到过这个字。

师:你们能联系生活来认字,很好。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3:我想写一写,记住这个‚菜‛字。师:这是个好办法。

生4:‚草‛字头加‚采‛就是‚菜‛,青菜的‚菜‛。师:加一加记住这个字,也是好办法。还有不同意见吗? 生5:‚花‛字去掉下面部分,加上‚采‛,就是‚菜‛。

生6:‚花‛字去掉下面的‚化‛,‚彩‛字去掉右边的三撇,合起来就是‚菜‛。生7:‚苗‛字去掉下面的‚田‛,加上‚采‛就是‚菜‛。

师:很好,小朋友们想出了很多办法记住了这个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你认为该教师的教学符合哪些新课程理念?还存在什么问题?试加评述。

答:该教师关于‚菜‛字的教学,在这些方面符合新课程理念。首先是从课本、课堂中识字从向生活识字,引导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注意汉字的意识和习惯。其次是让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积累相关的字。存在的问题是在许多记字的方法中,有些方法不够好,教师可以让学生说说哪种方法最好。其次,根据‚菜‛字,教师可以运用这样两种有效的方法来教学:第一种是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将识字和生活、识字与认识事物相结合,运用图片或蔬菜,让学生看看、读读、认认中识字。第二种是用汉字的造字规律来识字,因为‚菜‛字是个形声字,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兴趣,产生主动识字的愿望。

6、某教师在口语交际教学《我们的画》中设计了以下几组活动:

活动一:教师在课前把教室布臵成刚刚举办过‚二年级画展‛的样子,让学生自由观赏,与环境互动,自然地萌发办自己班级画展的愿望。

活动二: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介绍自己的画,请小组里的伙伴对自己的画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活动三:教师出示自己的画,进行示范介绍,请学生针对介绍和绘画作品提建议,为学生提供交际案例,让学生仿照老师的样子,自然、大方、有礼貌地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把话说完整,把图画的内容说清楚。好朋友要仔细倾听,认真评价。

活动四:以小组为单位,推选评委,带领大家评选‚最受欢迎的画‛,推荐参加班级画展,为了本组的画能被选中,小组的同学必须想办法说好推荐的理由,说服其他组的同学,其他组里的同学可以提出不明白的问题,或提出自己的意见。

活动五:请获奖的同学在音乐声中上台领奖,其余学生当好小记者,采访获奖的同学,让他们谈谈获奖时的感受、创作的过程等。

你是怎样评价上述设计的?请从教和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答: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话题本身和一年级学生的特点,采用灵活多变的形式组成口语交际活动,即在‚举办画展‛的大情境统领下,先后设计了小组合作说画、评画,教师示范说画、评画,向好朋友介绍自己的画,推荐评委说话评画,说服同学说画评画,小记者采访等多个回合的交际情境。在不同的情境中,交际主体身份也各不相同:小组交流时是组员的伙伴,教师示范时是学生,评选时是评委,采访时是记者。在教学中,始终要求交际对象认真倾听,并能就自己的理解对交际主体所展示的交际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交际主体根据不同的交际情境灵活应答。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优化交际活动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7、下面是一位教师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1)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体会鲁迅‚博爱‛的胸怀;(2)通过‚读写拓展‛等生动有趣的言语实践活动,发展语言;(3)在读中提升情感,唤起对鲁迅‚博爱‛的共鸣。请您从目标把握和目标叙与的角度进行评述。答:这是一个交融式目标。课程目标的设计虽然体现了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但缺乏一定的层次性,语言表述不够准确,教学的可操作性不强。‚抓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反复揣摩‛虽然语言简洁,却表述模糊。如:‚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如何揣摩,揣摩到怎样的程度应说清楚。‚目标2‛对读写拓展的言语实践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没有具体写出,缺乏教学的可操作性。‚发展语言‚的要求没有明确指出,缺乏教学效果的可测度。教学目标的第3点,叙写无误,却显得空洞笼统。

8、以下是浙教版第11册《三顾茅庐》的教学片段:

张飞说:‚一个村夫,何必哥哥您亲自去呢?派个人把他叫来得了。‛刘备斥责他:‚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去呢?‛

(在具体的朗读训练之后)师:什么叫‚大贤‛?老师先来考考大家。你们知道武艺十分高强的人叫什么?

生:大侠!

师:家里钱非常多的人呢? 生:大款!

师:能够做一手美味佳肴的人呢? 生:大厨!

师:当今非常出名的歌星、影星叫什么? 生:大腕!

师:在文学、艺术方面具有高深造诣的人? 生:大师!

师:现在你明白什么叫‚大贤‛了吗? 生:就是指在道德和才华方面非常出众的人。生:就是思想素质和才华能力方面最伟大的人。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你认为本案例‚词义教学‛给你什么启示?

答:《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案例中,教师紧紧抓住‚大贤‛这个词,一连问了5个问题,而且这5个问题都与‚大贤‛有着密切的关系。这样,就把文中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变成孩子能够理解的东西。理解了‚大贤‛这个词,孔明那不同一般的丰满的形象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这就把握了全文的精神,能牵一发而动全身。这样的词义教学让学生体验到文字背后的生活,感受到文字背后的精彩,广化、深化、敏化了学生的思维,突出一点盘活全文,这应该是我们语文老师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

9、学习《五彩池》一课的第二自然段时,老师们都要让学生针对段尾的省略号进行想象练习,于是学生会想象出水池各种奇特的形状。

这当然没有错,而我觉得五彩池的美不仅仅美在形状,还有它瑰丽的颜色、奇妙的变化。因而,在学完全文后我进一步让学生想象:五彩池还像什么?由于思维的惯性,学生依然围绕着形状做文章。如果这样一直说下去,学生禁锢了思维就不会得到开解。此时我说:‚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经我这样一说,学生的思维一下子从‚形状‛的圈子里跑出来了,一个个奇妙的想象脱口而出。

试评述以上教学片段。

评析:《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语文教学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进行学习,教师要做好学生的‚引路人‛。‚发展思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目标之一,‚思维‛应与‚语言‛共生。案例中的教师通过语言示范:‚在我的眼睛里,五彩池就像一块块奇异的宝石,闪耀着迷人的光芒‛,引导学生发生思维的迁移,把学生已经停留在五彩池‚形美‛的比喻,牵引到‚神美‛的想像中。学生的思维就在这时从禁锢变得豁然开朗,‚奇妙的想象‛自然‚脱口而出‛了。由此,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充分的张扬,对语言的自主构建能力也得到了训练。语言文字是人类思维活动的产物。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始终要将语言训练和思维 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当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思维发生了偏差或禁锢时,教师应及时发挥引导的作用,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更层次的文本价值。案例中的教师就是运用了示范引导才使学生的想象能天马行空。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连接之处,以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案例中的教师就很善于‚指点迷津‛,只用了简简单单的例子,就给学生的思维解了禁。(仅供参考)

10、一次妙趣横生的作文教学

师:同学们,端午节快到了,我非常想到你们各家去过端午节,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请我? 生:(面露喜色,大声喊)老师到我家!我愿意请您!

师:大家都愿意请我,我很高兴。但这样争也不是办法。我看这样吧,谁会做菜,而且做的菜色香味俱全,我就到谁家去做客。

生:(面露难色,不知如何回答)

师:这个条件可能让大家为难了。不过,离端午节还有好几天呢,如果同学们肯学,一定能学好,能请到我的。

学生:(兴高采烈)好,一言为定!“两天后的作文课上” 师:同学们学会做菜了吗? 生:(大声齐)学会了!师:呀,这么快?跟谁学的? 学生1:我跟爸爸学的。……

师:感谢你们的一片诚心。那你们都学会做什么菜了呢?一定很好吧?

生:(不等老师叫,就纷纷起立,七嘴八舌、争先恐后地说起来。老师请了几位上讲台说给大家听。)师:刚才这几位同学都讲得不错。听他们一讲,我就知道菜一定做得不错,老师连口水都快流出来了。但全班这么多同学,不可能每个人都上来说,有什么办法能让老师知道每个同学学会了做什么菜,做菜的过程怎样呢?

生:老师,让我们把做菜的过程和做的什么菜写出来,您不就知道了吗?

师:这个主意真好。这样,老师不但要知道你们做的什么菜,而且还能比较一下,看谁的菜做的最好,我就到谁家去做客,好吗?

生:好!师:好就快写吧.这则作文教学与传统的作文教学有什么不同?它对你有什么启示? 评析:

传统的作文教学,大多是命题或是半命题的作文,其内容老化、枯燥、脱离生活。所以作文一般拘泥于课本,从句式到文章结构,模仿的居多,雷同的居多。在传统课堂上,写作被限制在课堂里,100%属于课堂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写作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思维阶段,包括审题、立意、选材构思;二是书面表达阶段,包括起草和修改。教学中,又由于一些教师思维定势,致使学生作文千人一面,毫无新意可言。长时间的传统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以致‚谈写色变‛。案例讲述的作文教学体现了课改后的新作文教学观。从写作教学的内容和方法看,新课标倡导‚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倡导学生‚自主写作‛,‚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从写作教学的过程看,教学不在局限与课堂,而是为学生‚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在写作前体验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案例中的教师抓住了写作教学的规律,选用了‚学烧菜‛为写作内容,素材直接来自生活。教学时,教师先以‚老师要到菜烧得最好的同学家过端午节‛为由,不觉中给学生布臵了学烧菜的任务。这是引导在写作前先对生活实践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到了写作课上,教师先通过充满智慧的谈话引导学生说说做菜的过程,然后借口方便老师比较让学生书面写作。因为每个学生都想请老师做客,所以整堂课上,虽然教 师只字未提‚作文‛二字,可学生们却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完成了写作。从教学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状态,个个都充满了表达的欲望。可以说这则作文教学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易于表达,乐于表达‛,‚说真话、实话、心里话‛。这个案例,让我们这些语文教师明白了:写作来源于生活;写作描写生活;学生只有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基础上才能表现生活,只有在像生活一样的环境中才‚易于表达,乐于表达‛。一句话:文无定法。(仅供参考)

11、请点评下面的识字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现在有4个偏旁娃娃急着想与大家交朋友,你们愿意认识它们吗?瞧,他们来了(课件显示偏旁‚冫‛‚彳‛‚扌‛‚刂‛)谁认识她们呀?你是怎么认识的?

生:老师,我认识‚刂‛旁,我记得您说过刀字在旁边叫立刀旁,与锋锐刀箭有关。

生:我认识‚冫‛旁,三点水去掉一滴水,这一滴水可能是因为天气太冷了,结成冰了。应该与水的温度有关。

生:老师,我想给小朋友介绍剩下两个偏旁‚扌‛和‚彳‛旁。‚彳‛旁表示有很多人,‚扌‛旁表示与手动作有关。

师:偏旁娃娃想与小朋友做捉迷藏游戏,你们能从课文中找到她们藏在哪儿吗?

生:老师,‚刂‛旁藏在‚到‛的右边,‚秋一来到‛的‚到‛。生:‚到‛字读音与右边‚刂‛旁读音相似。

生:‚冫‛旁藏在‚凉‛字左边,‚凉快‛的‚凉‛。生:两点水加京就是‚凉‛,凉风、凉气。

生:‚彳‛旁藏在‚往‛字左边,‚向往‛的‚往‛,我很向往飞上月球拍张照。

生:我听姥姥说,旧社会有很多地主欺负老百姓,‚往‛字边表示很多人,右边表示地主。生:‚排‛字带‚扌‛旁,排队需要伸手,与手的动作有关。

生:老师,我还觉得右边像小朋友在排队,两竖是操场,两边三横是三排小朋友。我们海鹰小队可以演示这个‚排‛字。

生:我有好办法记住‚树‛,‚木‛加‚对‛就是树,果树、桃树。生:我还想到敌人‚又‛进‚村‛子里就是‚树‛,梨树。生:‚丛‛去掉横就是‚从‛。生:两个小人手牵手也是从。

生:小时候姥姥讲故事开头都是‚从前啊……‛。

生:‚会‛字我有好办法记住,上面是人,下面是云,就是开会的‚会‛,开会的人像天上的云那么多。

答:《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低段的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难以持久,但案例中的教师却在不知不觉中让学生与偏旁见面。她把偏旁称为‚偏旁娃娃‛,把认识偏旁称为‚与大家交朋友‛,把找到字中的偏旁称为‚捉迷藏游戏‛。这些富有童趣的语言都迎合了儿童的心理,使学生对偏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课堂营造了轻松愉快的识字环境。所以学生在课堂中思维活跃,他们能结合各自的生活和学习经验来记忆生字,效果颇佳。教学中,教师不但语言亲切活泼,而且采用了儿童最喜欢的识字教学形式——游戏(捉迷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游戏中兴奋不已,识字自然就欲罢不能了。游戏更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得到了巩固和运用。

12、下面是一位教师执教《台湾蝴蝶谷》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喜欢祖国的宝岛台湾吗? 生:喜欢。

上一篇:同学的生日500字作文下一篇:2024年广电局综治维稳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