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礼仪之接待礼仪

2024-08-12

商务礼仪之接待礼仪(精选10篇)

商务礼仪之接待礼仪 第1篇

商务接待礼仪情景剧之接待礼仪

一.接访人物设置:

接待人员:赣南师范学院商学院李院长和商副书记 来访人员:江西理工大学商学院王院长和郑书记

二.接待礼仪:

1.接待人员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接待前应整理好自己的仪容仪表,穿着要整洁正式、庄重。男士应刮净胡须,穿西服必须打领带。女士穿着不宜太性感,不宜穿细高跟鞋,应化淡妆。布置好接待会场,采用长方形或椭圆形的谈判桌,门右手座位或对面座位为尊,应让给客方。

2.迎来送往,是社会交往接待活动中最基本的形式和重要环节,是表达主人情谊、体现礼貌素养的重要方面。尤其是迎接,是给客人良好第一印象的最重要工作。给对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就为下一步深入接触打下了基础。迎接客人要有周密的布署,应注意以下事项。

1对前来访问、洽谈业务、参加会议的外国、外地客人,应首先了解对方到

○达的车次、航班,安排与客人身份、职务相当的人员前去迎接。若因某种原因,相应身份的主人不能前往,前去迎接的主人应向客人作出礼貌的解释。

2主人到车站、机场去迎接客人,应提前到达,恭候客人的到来,决不能迟 ○到让客人久等。客人看到有人来迎接,内心必定感到非常高兴,若迎接来迟,必定会给客人心里留下阴影,事后无论怎样解释,都无法消除这种失职和不守信誉的印象。

3接到客人后,应首先问候“一路辛苦了”○、“欢迎您来到xxx”等等。然后向对方作自我介绍,如果有名 片,可送予对方。注意送名片的礼仪:当你与长者、尊者交换名片时,双手递上,身体可微微前倾,说一句“请多关照”。你想得到对方名片时,可以用请求的口吻说:“如果您方便的话,能否留张名片给我?” 作为接名片的人,双手接过名片后,应仔细地看一遍,千万不要看也不看就放入口袋,也不要顺手往桌上扔。

4迎接客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交通工具,○不要等到客人到了才匆匆忙忙准备交通工具,那样会因让客人久等而误事。

5主人应提前为客人准备好住宿,帮客人办理好一切手续并将客人领进房 ○间,同时向客人介绍住处的服务、设施,将活动的计划、日程安排交给客人,并把准备好的地图或旅游图、名胜古迹等介绍材料送给客人。

6将客人送到住地后,主人不要立即离去,应陪客人稍作停留,热情交谈,○谈话内容要让客人感到满意,比如客人参与活动的背景材料、当地风土人情、有特点的自然景观、特产、物价等。考虑到客人一路旅途劳累,主人不宜久留,让客人早些休息。分手时将下次联系的时间、地点、方式等告诉客人。3.接待客人要注意以下几点。

1客人要找的负责人不在时,要明确告诉对方负责人到何处去了,○以及何时回本单位。请客人留下电话、地址,明确是由客人再次来单位,还是我方负责人到对方单位去。

2客人到来时,○我方负责人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马上接见,要向客人说明等待理由与等待时间,若客人愿意等待,应该向客人提供饮料、杂志,如果可能,应该时常为客人换饮料。

3接待人员带领客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有正确的引导方法和引导姿势。在 ○走廊的引导方法。接待人员在客人二三步之前,配合步调,让客人走在内侧。在楼梯的引导方法。当引导客人上楼时,应该让客人走在前面,接待人员走在后面,若是下楼时,应该由接待人员走在前面,客人在后面,上下楼梯时,接待人员应该注意客人的安全。在电梯的引导方法。引导客人乘坐电梯时,接待人员先进入电梯,等客人进入后关闭电梯门,到达时,接待人员按“开”的钮,让客人先走出电梯。客厅里的引导方法。当客人走入客厅,接待人员用手指示,请客人坐下,看到客人坐下后,才能行点头礼后离开。如客人错坐下座,应请客人改坐上座(一般靠近门的一方为下座)。

4.诚心诚意的奉茶。我国人民习惯以茶水招待客人,在招待尊贵客人时,茶具要特别讲究,倒茶有许多规矩,递茶也有许多讲究。

三.接待流程:

旁白:2013年6月2日星期日上午九点,江西理工大学商学院王院长和郑书记按照事先约定来到赣南师范学院国际交流中心会议室。

李院长:王院长,您好!

王院长:李院长,您好!(相互握手)李院长:这是我们的商副书记。

商副书记:您好!王院长。王院长:您好!商副书记。(相互握手)王院长:这是我们学院的郑书记。(郑书记与院方握手问好)

旁白:互相介绍后,两个学校的相关人员入席。讨论关于促进两个学校共同进步,互相帮助的问题。在愉快的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讨论后,赣南师范学院热情的邀请江西理工大学的相关人员同进午餐。午餐将结束的时候,王院长和郑书记同时掏出名片递给对方。

王院长:这是我的名片,以后我们互相促进学校的相互发展。李院长:谢谢,互相帮助互相帮助!

会计1201

121108009

付思雅

商务礼仪之接待礼仪 第2篇

1、有人敲门,应回答“请进”,或到门口相迎;

2、客人进来,应起立热情迎接,如果家中不够干净齐整,显得零乱,要做些必要的整理,并向客人致歉;

3、敬茶须用双手端送,放在客人右边。如果夏天酷热,要递扇子,或开电扇;

4、吃饭时来客,要热情地邀请客人一同进餐。客人吃过饭后应送上热毛巾,并另换热茶;

5、接受客人礼品,应该道谢;

6、向主人或客人介绍对方时,姓名职务必须逐字清楚,须先将年轻者向年长者介绍;

7、客人来时,如自己恰巧有事不能相陪,要先打招呼,致以歉意,并安排家属陪着,然后再去干自己的事;

8、客人坚持要回去,不要勉强挽留;

9、送客要到大门外,走在长者后面;

高校档案利用接待中的礼仪 第3篇

关键词:高校档案,利用服务,礼仪

高校档案是记录和传承学校办学条件历史的主要载体, 是高校发展记忆的基石, 是反映一所大学的文化内涵, 是高校办学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档案包含了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反映了全校师生员工各个不同层面的活动, 是时间与空间的汇合, 更是学校创新与发展的凝聚。在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下, 高校档案工作要抓住机遇, 以创新求发展, 充分利用好档案资源, 发挥好档案的功能作用。高校档案工作不仅限于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而关键在于档案的有效利用, 它是高校档案工作存在、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在充分利用高校档案信息资源时, 应在服务上下工夫。在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实践中,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就要学习和掌握“礼仪”方面的有关知识。

一、礼仪的定义与基本理念

什么是礼仪?“礼”是一种道德规范:尊重。在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实践中, 我们不仅要有“礼”, 而且还要有“仪”。“仪”, 就是恰到好处地向服务对象表示尊重的具体形式。

“礼仪”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都有不同的讲究。而今, 我们讲的礼仪是现代礼仪。一般而论, 现代礼仪可分为五种:一是政务礼仪, 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在执行国家公务时所讲究的礼仪。二是商务礼仪, 是公司、企业的从业人员在商务交往中所讲究的礼仪。三是服务礼仪, 是服务行业———酒店、餐厅、旅行社、银行保险公司、医院等的从业人员, 在其工作中所讲究的礼仪。四是社交礼仪, 是人们在工作之余的公众场合, 在其私人交往中所讲究的礼仪。五是国际礼仪, 是人们在国际交往中所讲究的礼仪。

我们在学习和运用礼仪时, 需要注意三个基本的理念。一是尊重为本。“礼者, 敬人也。”礼仪最重要的要求, 就是尊重。我们所强调的尊重, 不仅是针对别人, 它同时也包括自尊。二是善于表达。人与人之间打交道时, 一定要恰到好处地把对人的尊重和友善表达出来。三是形式规范。运用礼仪之时, 是否讲规范, 是人的素质问题;懂不懂规范, 则是教养和修养问题。

综上所述, 学习和运用礼仪时, 既要有礼, 又要有仪。礼就是尊重, 仪就是表达。也就是既要坚持尊重为本, 又要掌握必要的表达方式, 没有礼, 就没有仪。能否正确表达, 规范运用礼仪, 是一个人基本素质和修养的重要体现。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过:“不学礼, 无以立。”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 礼仪是有效的沟通技巧, 礼仪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现代人是讲规范的, 规范就是标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韩愈《师说》中说:“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礼仪, 其实就是待人接物时约定俗成的标准化做法。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档案利用接待工作中, 要学习《档案法》, 学习和掌握高校档案的有关规章制度, 要学习和运用“礼仪”方面的有关知识。因为教养体现于细节, 细节展示素质, 规范则是展示于细节的。在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中, 若不注意工作规范, 则会影响工作效果。例如有一人要查学生“王俐”的学籍档案, 而这人带来的身份证上的姓名却是“王利”。“王俐”与“王利”只相差一个偏旁, 他们可能是同一个人, 也可能不是同一个人。档案管理人员就应注意, 可以多提几个问题, 如当年校长的姓名?班主任是谁?……通过反复核实, 弄清“王俐”与“王利”是否是同一个人。因此, 礼仪不仅是交往的艺术, 是沟通技巧, 而且也是行为规范。

二、运用礼仪的技巧和方法

在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中, 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查阅利用者之间的接触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档案查阅利用者直接到高校档案馆 (室) 查阅;另一种是单位查阅利用者通过电话委托查阅。不管上述哪一种形式,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查阅利用者之间的第一接触就是语言。语言是一门学问, 也是一门艺术, 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 是打开心灵之门的钥匙。美好的语言能够融洽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反之, 若“话不投机半句多”, 一句话说不好, 语气生硬, 缺乏人与人之间应有的真诚感, 不仅做不好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 而且还会失去档案查阅利用者的信任, 伤害档案查阅利用者的自尊心。孔子说过:“一言可以兴邦, 一言可以丧邦。”所以,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对档案查阅利用者的接待工作中, 要常用礼貌、朴实的语言, 要常用“你好”、“谢谢”、“对不起”、“请原谅”等礼节性的语言, 养成一种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 就会成为自然的东西。如果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接待中热情并用礼貌的语言, 可以让档案查阅利用者感受到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热忱和友好, 就会让档案查阅利用者信任你、尊重你, 因为热情、真诚、自然的话语往往能打动人的心灵。在高校档案利用接待过程中, 一般情况下可以采取以下语言运用技巧和方法。

1.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接待档案查阅利用者时应站起来微笑相迎, 热情问候, 采用“老师, 你好”或“同志, 你好”等。采用“老师”或“同志”等一般性称谓, 忌讳无名无姓的叫“喂”;如果档案查阅者是年长时;也可称呼“大妈”、“大伯”, 忌讳称“老太婆”、“老头子”;如果是妇女同志, 可一般性称呼“小姐”、“女士”, 忌讳称“女人”;如果是男同志, 可称“先生”, 忌讳称“男人”。

2.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查阅利用者交流中要仔细倾听, 不厌其烦, 不要随便打断“他 (或她) ”的讲话。要注意“请”字在先, 使对方感到友好、亲切, 人格受到尊重。一般可用“请问你要查什么档案资料?”, “请问你需要我帮助做什么?”, “请问你需要什么?”等, 忌讳“你来做什么”、“你找档案馆有什么事”等语言;如果档案利用查阅者没有查到需要的有关档案资料, 可以用“很抱歉”、或“很遗憾”、或“对不起”等语言, 忌讳只用“没有你要查的档案”或“你要的档案查不到”等简单作答。

3.在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中, 由于查阅利用档案的人员来自不同地方或各个方面, 要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与档案查阅利用者进行交流, 避免使用方言或俗语, 因方言或俗语容易被档案查阅利用者误解。无论对方是讲普通话还是方言, 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均应用普通话答复, 这样便于沟通, 提高工作效率。

4.高校档案管理人员与档案查阅利用者在交流过程中, 要热情, 要表现出良好的心态, 不应表现出冷淡, 过于严肃。始终都要保持热情、积极、乐观的态度与档案查阅利用者交流, 使档案查阅利用者有一种愉悦的心情, 从而让枯燥的档案利用接待工作变得有生气, 有活力, 有人情味。如果档案查阅利用者的需求表达方式不准确, 或提出的要求不符合查阅档案的有关规定, 或者提出的要求难以达到, 档案管理人员应用委婉的语言、宽慰的语言, 也可适当运用一些幽默诙谐的语言, 心平气和的与对方交流。

5.当档案查阅利用者离开时, 档案管理人员要起身相送。对年长的利用者, 要礼送出门, 并适时嘱咐一些“注意楼梯、小心路滑”等充满人情味的话语。对中青年的档案查阅利用者, 不论其情绪、态度、心态如何, 档案管理人员也应有礼貌地说“你走好”、“欢迎您再来”、“再见”等语言, 使对方心情愉快, 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

语言是人类交往的工具。实践证明, 规范地使用语言这一交流工具是顺利开展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沟通与档案查阅利用者之间的关系、提高档案利用接待工作服务水平所必须学习和掌握的一项基本功。在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中, 档案管理人员的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杯清茶, 会给档案查阅利用者留下亲切友好的印象, 尤其是当档案查阅利用者遇到困难时, 如果档案管理人员能给予微笑、热情的服务, 说一些真诚温情的话, 可以使对方感到温暖和亲切。在高校档案查阅利用过程中, 档案管理人员能否规范地运用语言, 能否掌握运用语言、礼仪的技巧与艺术, 不仅可以反映出高校档案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和知识水平, 而且会直接影响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效果, 还会影响到高校档案管理部门的形象, 甚至于影响到该学校的声誉。

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过:“人无礼则不生, 事无礼则不成, 国无礼则不宁。”礼仪不仅是交往的艺术, 是沟通技巧, 而且是行为规范。因此, 从事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 要想做好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 就要学习《档案法》, 学习和掌握高校档案的有关规章制度, 学习和运用“礼仪”方面的有关知识, 而“礼仪”这门艺术是要靠高校档案管理人员在高校档案利用接待工作实践中不断地去体会, 不断地去总结, 不断地去提高, 不断地去探索。

参考文献

商务礼仪之接待礼仪 第4篇

关键词:旅游服务礼仪 企业形象 推进作用

消费者都渴望能物有所值,甚至能够超值享受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业则更加需要注重消费者的内心体会,因为旅游服务业销售给客人的不仅是物质上的回报,还包括客人精神方面的享受,使其自我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企业的物质成本及日常维护决定硬件设施设备,而软件服务则主要通过企业文化、员工理念以及服务方式来体现。但是问题往往就出在后者,人为的因素占有很大的比例,人们经常对于一些本不该认同的服务行为采取漠然的态度。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就是目前大多数的旅游接待企业并没有将服务礼仪视为最重要的落实环节,而只是一味的注重经济效益。面对如此严峻的问题我们不得不深入思考:怎样利用员工的服务礼仪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如何正确认识礼仪在服务接待过程中所起的推进作用?下面主要就三个方面来探讨:

一、提高软件服务,学会形象生存

国外有一心理学家曾经做过这样一个试验:分别让一位身着漂亮制服的军官、一位年轻漂亮的女郎、一位手提公文包的年轻学者、一位挎着菜篮子的中年妇女、一位穿着邋遢的牛仔服头发怪异的小伙子,到公路上拦车搭车。谁的成功率高,谁的成功率低,大家不难猜到。”可见,穿着细事切莫等闲看。因为人的仪容仪表影响到形象,而形象又影响到与他人的相互关系。 在目前这个以形象求生存的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社会单位都在尽其所能地从各个角度全方位提升自我形象,以期得到更广阔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作为最小的企业单位——员工,固然也不能免俗。

旅游行业是第三产业,是不生产物质产品的行业,即服务业。既然不生产物质产品,自然生产旅游服务。而旅游服务又恰恰是其产品核心内容,是一种非物质的无形产品,我们无法触摸到它,只能通过主观感受判断其服务质量。这时,管理者们就必须清楚地认识形象的重要性,学会形象生存。旅游心理学中有一个——“首因效应”,意思是说消费者对服务接待人员的看法、感觉是在看到他的一刹那形成的。虽然日后这种印象会随着认识、体验的增多而有所改变,但是根本性转变的可能性比较小。这种第一印象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顾客的满意度及企业回头客、常客的数量。试想人们在跟团旅游时,一个衣着得体、落落大方、总是推着一脸的笑脸的导游和一个面部冰冷、服装怪异的导游,谁接到的投诉会更多一些。俗话说的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倘若能从员工的仪表形象上把好关,学会微笑,给客人带来一种视觉上的美感,以此吸引客源。旅游接待企业正是为了拉近与客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提高软件服务以提高经济效益,所以对员工的仪容仪表势必要提出一些严格的要求,如:发型、妆容、表情、仪姿仪态、服饰等等。只有对员工的仪表仪态加以规范,才立显企业文化,彰显企业形象。

二、完善员工素质,增强竞争实力

社交礼仪是旅游接待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通过对旅游社交礼仪的掌握,能够使员工建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具备是非分明、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做人品行;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慣,具备彬彬有礼、落落大方、谈吐文雅、风度翩翩的行为举止;培养出理解、宽容、谦虚、诚恳的待客态度。同时,能够正确运用今后旅游接待工作和日常生活中的礼仪规范技能,如:见面礼仪、交谈礼仪、访问礼仪、馈赠礼仪、宴会礼仪等,做到自然、准确,并且严格要求自我。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试图将优质的商品与高水准的服务礼仪结合一体,定能达到100%的顾客满意度。“每位员工都是企业形象的代言人”,我们常常会通过某位员工的行为举止,而直接联想到其所在企业的形象,可见个体的礼仪素养不仅体现员工自身素质的高低,更能直接映射出企业文化及整体水平。如果每一位接待人员都具备高超的服务技能及高雅的举止风度,旅游企业将赢得社会的支持,认同,信赖。相反,如果大家举止粗暴、谈吐粗鲁则严重损坏企业形象,导致旅游企业失去客户,丢掉市场,不利于市场竞争。只有做好相应的服务礼仪才能为企业在文化表达上提升到另人满意的阶段。同时,企业文化也决定着自身的竞争实力及未来的发展,通过系统、严格的专业礼仪训练,使员工在待人接物等方面真正体现出个人素养,从而提升竞争优势。

三、掌握涉外礼仪,推广涉外业务

所谓涉外礼仪,是指人们在国际交往中共同遵守的国际惯例。旅游接待行业有较强的涉外性,其发展必然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接待的客人不局限于本区域,还来自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宗教、不同文化。若接待者以同一种服务礼仪对待不同客人,势必会造成服务上的缺陷。所以涉外礼仪是服务接待者必修的业务,在服务过程中必须熟悉来自不同地区客人的习俗与禁忌,接待时注意“内外有别,中外有别,外外有别”,以提供“一对一”的人性化服务,对有关惯例严格遵守,以使接受服务的外籍客人同样体会“宾至如归”的感受。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严格要求员工的涉外礼仪知识,在国际旅游市场中不断拓展业务,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白巍、李志军、潘薇:形象塑造与传播.1999年

[2]金正昆:商务礼仪.2006年

[3]赵长华: 旅游概论.[第2版] 2003年7月

[4]熊锦:旅游礼仪研究综述.湖南商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1、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 南昌)

礼仪之商务接待 第5篇

企业在对外交往的过程中,接待人员的举止仪表对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至关重要,因为他们通常是外界接触和了解企业的第一渠道,直接影响外界对整个组织的第一印象。涉外文秘经常要做的事就是接待来访的客人,文秘对来客的接待礼仪需要斟酌每一个细致过程。

1、立刻招待来访的客人

文秘都知道大部分来访的客人对公司来说都很重要,要表示友好热情和愿意提供服务的态度。如果你正在打字应立即停止,即使是在打电话也要对来客点头示意,但不需要马上起来迎接,也不必与来客握手。

2、热情主动问候客人

打招呼时,应轻轻地点头并面带笑容。如果是老客户,称呼要显得比较亲切。

3、陌生的客人光临时,务必问清其姓名及公司或单位名称。通常可问:请问贵姓?请问您是哪家公司?

4、郑重接过对方的名片。

接名片时必须用双手以示尊重,接过来后不可不屑一顾,随手乱放,也不可拿在手中折叠玩弄。接名片时要确认一下名片上所列对方姓名、公司名称等。如见到不易拼读的姓,不要随便乱念,必须询问对方。

5、有客人未预约来访时,不要直接回答上司在或不在。而要告诉对方:“我去看看他是否在。” 同时婉转地询问对方来意:“请问您找他有什么事?”如果对方没有通报姓名则必须问明,尽量从客人的回答中,充分判断能否让他与上司见面。

6、判断来客的身份与种类,以便决定是否引见,何者优先等等。

要事先了解上司是愿意随时接待任何来客,还是喜欢视情况而定,一般可以将来客分为几个种类:(1)客户;(2)工作上的伙伴,搭档;(3)家属,亲戚;(4)私人朋友;(5)其他。在没有预约的情况下,通常可按照以上顺序来决定何者为先。如果来客非常重要,就不要私自挡驾。

7、谢绝会晤时要说明理由,并表示歉意。但不要在没取得上司的同意以前就确认你另定的约会时间,最好告诉来客:“我能否给您回电话再确认约会时间?”但如果是前来无理取闹,胁迫上司的来客,则应断然挡驾。

8、未经上司同意,不要轻易引见来客。

即使是事先有预约的来客光临,也要先通报上司(用电话联系或亲自前去报告),等候指示。倘若没有预约,即使是你认为上司肯定会接见的客人,也不可擅自引见。

9、如上司不在或一时联络不上,应该向重要来客说明原因,表示将主动联络或协助安排另一约会时间。如果对方表示同意,应向对方探询其通讯地址以及联络时间。

10、让来客等候时要注意照料并表示歉意。如果你手头一时放不下,或上司一时无法接待来客,你必须主动招呼客人,以免使其感觉受到冷落。如果客人要提前来访,请其等候为合情合理。请对方再适当的位置坐下,接待室平常要准备些报刊杂志,最好备有介绍本公司的机构、历史、宗旨和服务范围等资料的宣传品,供来访客人阅读。客人就坐的位置应与你的座位保持一段距离,这样,在你离座时,使对方不会看到你办公桌上的文件。

11、带路时走在客人前方2-3步远的位置,靠边引导。带路时要边留意客人的步伐,边引导。可说:“请往这边走。”走到拐弯处时要暂停,以手指示方向,并向客人说:“请这边走。”在乘坐电梯时要让客人先上先下。按下电钮后示意客人先进先出:“请上电梯。”“请下电梯。”开门关门时留意手不要交叉或背着手开门。手把在右侧的们用左手开,在左侧的用右手开,这样姿势会更优美。若是向内开的门,则应你先进,用手按住门,等客人进来后再松开门。松开门之前应说:“请进。”

12、初次与上司见面的来客,你要代为介绍。一般应该先把来客介绍给上司,但有时如果来客的身份较高,则最好先向来客介绍上司。引见后除非上司要你留下,否则做介绍之后即要退出上司的办公室。

13、招待饮料

招待外国客人时,最好主随客便。因为许多西方人不爱喝某种饮料,或对饮料的配兑有某种习惯爱好,所以准备饮料时,要礼貌地先问客人要喝什么。诸如:“您喝咖啡还是喝茶?”“您喜欢咖啡如何泡法?”

14、上司正在会客时,若有事联络或请示,须用递纸条的方式。可将事项写在便条上,进入办公室后,先向客人道歉:“对不起,打扰了。”

15、客人离去时,别忘了郑重道别。

即使你再忙,也别忘了最后的道别,称呼对方的名字将造成好的印象,所以记住来访者的脸型与姓名是很重要的。

16、制作来访登记卡。

会议接待之倒水礼仪 第6篇

会议是领导组织在商讨或处理一些较为重要事务的决定会议,有时也是领导和员工会议上商讨重要的事情并做出重大决定,所以一场会议有时可能长达几个小时,由于参会人员一般在会议过程中都需要高度的集中精神,所以在会议期间的后勤服务工作也是尤为重要的。

中国自古被称为礼仪之邦,所以在待人接物方面都特别的重视,特别是对于来宾以及领导时,相对的礼仪接待就现得更为注重以礼相待。在接续几小时的会议当中,通常来说,领导都需要花较长的时间的作工作报告及总结工作、布置下一阶段的工作,所以会务服务中的倒茶添水也在此时显得十分重要。

一、开会前的准备工作

开会前应及时准备好充分好会议所需的开水并在茶杯中放好茶叶,准确掌握开会时间,并能够在开前几分钟将茶水倒好;当开会时间无法确定时,也可将倒好的茶水双手端上,并礼貌的小声说:请喝水。

二、会议期间的续水工作

一般说来除了能够准确的掌握时间在会前将茶水准备到位之外,会议期间的续水工作也很重要。通常来说,一般会在会议进行15--20分钟时观察会场用水情况,及时添加茶水。在添加茶水时,不可以不端下茶杯,而直接在桌上或茶几上往杯中倒水、续水,是些都是不符合会议服务操作规范的。在续水时如果不便或没有把握一并将杯子和杯盖拿在左手上,可将杯盖翻放在桌上或茶几上,只端起茶杯倒水。续水结束后该将杯盖盖上。切记不可把杯盖直接扣放在桌面或茶几上。

倒水时应值得注意的是进入会议室应小声行走,避免发生大的声音影响会议的进行。添加茶水时不应挡住别人的视线,应从另一个方向将水续上,另外水加至七八分满为宜。

三、倒水的顺序

商务礼仪之接待外来宾的基本原则 第7篇

“遇到女外宾时,你是称赞她衣服好看呢,还是称赞她气质不俗呢?”开讲不久,蔡锡生自问自答:按照国人的理解,赞美女性应该含蓄一些,不能直接赞美来客长得好看,但外国女性并不会反感夸其有气质、漂亮,反而会欣然接受赞美,并表示感谢。

语言交际实通感情的重要部分。中国人在听到别人称赞时,一般会选择拒绝或否定对方的赞美,以表示自己很谦虚;而西方人面对他人的赞美总是欣然接受。两种不同的态度都无可厚非,其深层的原因是不同的文化根源商务礼仪之外宾接待基本原则礼仪大全。

◎从小小名片“看”人

“从你掏名片,人家就看出你的素质和涵养,心里就盘算着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蔡锡生说,名片是社交礼仪中的“脸”,但国人对名片的使用还很不规范

比如将别人的名片直接揣入口袋或者扔进抽屉;不回赠名片,反而堂而皇之地说没带;名片不干净;单手递给对方;让秘书代劳散发名片等。

递送名片要自己用双手递,除了要检查清楚确定是自己的名片之外,还要看看正反两面是否干净。而在递送过程中,应面带微笑,注视对方。

◎不要“打的”去敬酒

浅谈公务接待礼仪中的“三规” 第8篇

一、规定与原则

公务接待要严格按照上级规定的标准和政策执行。上级或兄弟单位来指导工作、调查研究, 应一切从实际出发, 本着勤俭节约、以人为本、热情周到的原则, 提供清洁、实用、方便的饮食、住宿和车辆, 使公务顺利地执行, 任务及时地完成。首先, 不能将热情、周到误解为隆重的接待仪式、不计成本的大吃大喝和铺张浪费的人情交易。否则即是违反国家规定、破坏组织纪律。清廉务实、勤俭节约、严格自律是公务人员应该树立的形象, 是践行群众路线、反对奢靡之风的具体要求。其次, 坚持以人为本即为客人着想的原则, 在条件和政策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宾客的需求。体谅客人的生活习惯、提供针对性的饮食起居, 事事想到客人前面。最后, 周到热情的服务体现在态度和细节上, 应配备经验丰富的专门人员进行接待, 临时抽调的人员进行接待需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礼仪培训。

二、规格与准备

接待工作既平常琐碎, 又严谨重要, 涉及的面较广。首要任务是来宾的职务和职级须了解清楚, 以便确定接待规格。按照尊重的原则, 一般要求规格对等, 即安排与宾客身份、职务相当或略高一级的人员接待。如果来宾的职级和身份明显高于主人, 应及时向上级有关部门汇报, 以便上级为了工作事务的需要到基层来亲自陪同、共同调研和参与协调。

明确接待规格, 就要按照规格来做好相关准备。应收集了解来访的目的、人数、时间等, 以便据此合理制定接待计划、安排日程。掌握宾客情况要尽量细致, 清楚性别而不仅从姓名上简单判断是为了安排房间的需要、询问民族是考虑对方特殊饮食习惯的需要, 了解客人的地域是为了求同存异。人数较多的接待任务, 要有细致的流程分工, 明确责任, 分头落实。

三、规范与程序

做好公务接待除了必要的准备, 还需要按照接待礼仪的具体规范和程序来做。

(一) 迎宾

迎宾是最能体现政务机关的礼仪水准的活动, 也是检验公务人员礼仪工作是否到位、文明素质是否优秀的基本性形式。

1.接站。迎接客人, 一般要提起告知客人迎接的时间、地点和人员, 应安排与客人熟识的主方人员迎接, 若不熟需提前告知客人主方的迎接标志。宾主见面, 应热情大方、态度和气。互不熟识, 应由主人先做自我介绍;部分不熟识, 可由熟识之人为他人做介绍。会面相关礼仪包括介绍、握手、称谓、寒暄等。尽可能帮助客人提重物, 客人不需要则不必强求。

2.入住。远道而来的客人, 应及时陪同上车, 亲自送到住宿地, 帮助办理入住手续, 引领至房间。离开房间前可嘱咐客人接下来的安排并请客人暂作休息。客人入住后, 要把客人到达、入住信息及时汇报相关部门或领导。入住的地点应安静舒适、温度适宜、空气流通、整洁卫生, 备有简单地桌椅和文具。

3.探望。客人稍事休息后, 主方可择时探望。探望的时机最好选择在下一项议程安排之前, 以便留给客人充分的休息调整时间和必要的心理准备。探望的时间不宜太长, 以免劳顿, 也不宜太短, 以免敷衍。探望时应认真聆听、热情交谈。

(二) 陪同

陪同过程中要注意引领、言谈、乘车、宴请、奉茶等环节的行为细节。

1.引领。引领来宾时, 引领人员应走在客人的左前方约一米远, 行进中应将身体的正身侧向宾客, 引领者除了与来宾进行必要的交谈外, 往往还应进行必要的提醒, 如“请往这边走”、“前面请”、“小心台阶”等。如果宾客较为熟悉现场环境则不必引领。宾主职级相同, 可请客人走在右方, 双方并行;如果客人身份较高, 则请客人走在右前方, 主人在客人左手后侧一个身位为宜, 以便于交谈。电梯为后进先出, 上下楼梯以高处为尊。

2.乘车。在接待中, 乘车必不可免。常用为轿车和商务车。重要的客人, 一般由司机开车, 客人坐在后排右手边, 左侧次之, 中间位再次之, 副驾驶为末席。商务车通常司机后排右手边为首位, 左手为次位。

3.宴请。公务宴请应厉行节俭, 一般以自助工作餐为主, 礼节性的桌餐应使主陪面门而坐, 右、左手分别为第一、二主宾。酒满敬人、茶满欺人、主陪先敬、主宾回敬。

(三) 送行

俗话说:“迎人三步、送人七步。”当客人任务完成即将返程时, 应安排送行, 同城客人可送至单位门口, 异地客人应提前安排时间、路线和车辆。临别时, 应进行简短的寒暄和问候, 可在问候握手中, 表达结下的情谊, 可以谦虚地请对方原谅照顾不周之处, 热情地邀请再次来访。客人离开时, 应面对客人站立、注目、挥手至客人身影在视线中远离。可以赠送工作所需的物美价廉礼物, 但奢侈贵重和功利性较强的礼物不宜赠送。

总之, 接待工作是公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繁杂琐碎的事务性工作, 只有通晓礼仪知识, 按照接待工作的规定、规格和规范执行, 才能真正做好接待工作。

摘要:公务接待作为公务人员常见的公务活动是最具礼仪性的一项工作, 是公务人员履行公共事务的基本技能。公务人员应高度重视接待工作, 了解和掌握在迎宾接待工作中所执行的规定、规格和规范。

关键词:公务,接待,礼仪

参考文献

[1]唐晋.领导干部礼仪大讲堂[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 2008.8.

播礼仪之种 开礼仪之花 第9篇

一、以环境创设渲染礼仪

1.美化“礼仪”硬环境

(1)让花草会“说话”。我們在幼儿园里的花坛、草坪、自然角等处树起“爱护花草”“花儿好看我不摘”“轻点,别惊醒小草”等牌子。让幼儿树起植物的生命意识,形成善待植物的文明习惯。

(2)让通道会“说话”。我们在楼梯上悬挂礼貌用语“你好”“再见”“谢谢”“对不起”“不客气”等;在走廊上设置温馨的提示话语“不随地吐痰”“不推不挤,相互谦让”等;在通道的宽敞处张贴礼仪三字经“早入园,不迟到,见老师,要问好”等、名人礼仪故事“孔融让梨”“程门立雪”等、文明礼仪格言“世界因礼更精彩等。旨在让幼儿园外环境无声地、静态的传达着文明礼仪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

(3)让墙壁会“说话”。各班布置“礼仪墙”等,分设“学说甜甜话”“礼仪快车”“每周一句”等板块。让幼儿园环境的每个细节都渗透着文明礼仪教育,也让礼仪教育更具有动感。

2.优化“礼仪”软环境

(1)酝酿礼仪“试听”环境。为了让幼儿用多种感官感受礼仪,让幼儿倾听礼仪故事和相关歌曲。达到让幼儿在“礼仪中耳濡目染的效果。

(2)酝酿礼仪“动感”环境。为了强化幼儿的礼仪行为,适时的将姿态礼仪、仪容礼仪、健康礼仪、社交礼仪等日常礼仪结合到幼儿的一日活动当中。

(3)酝酿礼仪“榜样”环境。为了养成幼儿的礼仪习惯,我们建立“礼仪标兵”迎接制度。每天由6名礼仪小标兵跟家长孩子们问好,让礼仪在这种榜样的示范中变成一种习惯。

二、以“国学经典”陶冶礼仪

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仪一直是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是规范社会人的重要依据,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重要部分。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国学典籍的丰厚遗产,其中包含相对数量的礼仪典籍。国学礼仪典籍包含了很多人的基本礼仪,如站、立、行、走、卧、对待长辈、进餐、外出、回家等。这些礼仪比之现代礼仪教育具有更丰富的内涵,而且它还便于吟唱或诵读,幼儿在记忆力最佳的生理敏感期记住古代语言精华,有利于促进古代典籍语感的形成。因此,我园自主定位国学经典为礼仪教育课程的组成部分。

1.“经典诵读”懂得礼仪

在每周开展1至2次“礼仪经典活动,开设的内容有《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等。让幼儿在朗朗上口的经典吟诵中懂得古人的礼仪,从而自觉的建立起自身的礼仪规范。

2.“故事启迪”辨析礼仪

为了不让幼儿的礼仪之停留在口头的吟诵上,我们在每周的周二和周四开展一个“礼仪故事”活动,让幼儿在故事中获得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自觉的接受故事中的教育内容。同时组织幼儿辨析故事中的礼仪情节,让幼儿在对事件的评议中分辨美丑、善恶,知道好与不好,从而辩证地对待经典礼仪。

3.“情景表演”内化礼仪

为内化幼儿的礼仪情感,我们阶段性开设礼仪故事表演活动,创设主题情景,让幼儿通过分角色的情景演练,获得并强化第一情感体验,这是对礼仪教育内容的复习、运用和巩固,是对幼儿的综合考察。对促进礼仪的内化,最终形成良好的礼仪习惯,有重要意义。

三、以“一日活动”养成礼仪

在一日生活中渗透礼仪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通过生活中的正反事例,可以教育幼儿从新养成礼仪行为的良好品质。我们把礼仪教育融入小朋友交往、尊敬师长、幼儿用餐、行为举止等“一日活动”之中,主要抓好“四结合”。

1.礼仪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

每天一节礼仪教育活动,由班级教师给幼儿解释其中含义,并强调小朋友切实的身体力行。

2.礼仪教育与幼儿园日常交往精密结合

幼儿每天来园见到教师同伴问早问好已经成为习惯,园长教师等都能站好鞠躬问好。

3.礼仪教育与户外活动紧密结合

幼儿在列队、练操、游戏、等户外活动实践礼仪知识、寓教于乐。

4.礼仪教育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

利用餐前手指运动,放学前的生活整理等环节,播放和诵读《弟子规》等“礼仪经典”。

5.开展“我与文明手拉手”实践活动

开展“礼仪小标兵”、“今天我做到了吗?”礼仪细节,养成实践情况记录、“我真行”、“我真棒”、“我的发现”、“我要学习他(她)”自评、互评等活动评选,使抽象化的礼仪道德概念在幼儿头脑中形象化、具体化、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中形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观念,继而养成良好的礼仪道德行为。

五、以“评价机制”激励礼仪

教育有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这不是不要教育,而是要实现自主教育,培养和确立学习的主体性。单靠老师的外部教育不足以激发幼儿的内在动机。因此,我们可以建立班级月评价制度、学期评价制度、学年评价制度。

六、以“家长资源”助动礼仪

家长资源对幼儿园来说是一项重要的“动态资产”。因为幼儿在家里的实践毕竟比在幼儿园的时间多,如果在家里和家庭成员不讲文明,那么我们的礼仪教育就会大打折扣。为开发家长资源以助动礼仪教育,我们开通了家长资源的多种渠道。比如:①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幼儿把良好的礼仪风貌带出幼儿园,走进家庭,走向社会,宣传礼仪知识,实践礼仪行为,扩大文明礼仪教育的辐射面。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联系,通过家长会、家访、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礼仪教育的重要性。③利用家园联系手册、幼儿成长档案、家园专栏、幼儿园博客及网站等多种途径。让家长了解幼儿园及班级开展的礼仪活动和自己孩子的文明礼仪情况,要求家长以身作则,言行一致,给予孩子一个文明礼貌的家庭生活环境。

商务礼仪之接待礼仪 第10篇

从宏观上来看,形象可分为人的形象与物的形象两大类别。在人的形象中,个人形象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个人形象,一般是指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形成的公众印象,以及社会公众由此而对其产生的基本看法和作出的总体评价。要求接待人员维护形象,首先就要求其在接待工作中认真维护个人形象。就具体要求而论,接待人员维护个人形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重视个人形象;二是要规范个人形象。

一、重视个人形象

重视个人形象,是接待人员维护个人形象的第一步。没有对个人形象的高度重视,不仅谈不上规范个人形象,更不可能维护好个人形象。

要求接待人员重视个人形象,实质上就是要求其对个人形象问题认真予以对待。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接待人员在思想上对个人形象问题端正态度,提高认识。从理论上讲,接待人员必须重视个人形象,主要基于以下5个方面的原因:

(一)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客观上展示了其对待外宾重视与否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习惯,一个人的穿着打扮等涉及个人形象的问题,纯粹属于个人私事,任何人都完全有权利“我行我素”,而根本不必介意别人对自己的感受。这就是所谓“穿衣戴帽,各有所好”。而人们在交往应酬中,也往往被告诫“不可以衣帽取人”,即不得过分地关注他人的外在形象。可是,这一习惯在接待工作中却不能被引申沿用。在国际社会里,通行的看法恰恰与中国人的传统习惯相反。人们普遍认为,在正式场合,特别是在国际交往中,每一名参与者的个人形象不仅体现了个人的教养和素质,而且与其对外宾的重视程度直接相关。

也就是说,接待人员需要谨记:一个人在接待工作中如果形象甚佳,就会被视为对外宾极度重视;一个人在接待工作中如果形象欠佳,则会被视为对外宾缺乏应有的重视。

(二)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真实地体现着其个人的教养和素质

在现代社会中,教养与素质的高低,既是一个人能否立足于社会的一项基本条件,又是一个人是否具有品位、能否获得尊重的一项重要内容。正因为如此,每一个现代人都希望自己具有良好的教养与素质。

所谓素质,通常是指一个人在文化、品德方面的修养;所谓教养,则是指人们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个人修养及其所达到的一定水准。显而易见,一个人的教养与素质不仅与其个人经历、生活环境、受教育程度直接相关,同时也受到自我要求、社会风尚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特别是当人与人初次相见时,人们都会对其交往对象的个人教养与素质倍加关注,甚至往往还会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可以说一个人的素质与教养是其个人形象的核心部分之一,换句话说,也就是一个人的个人形象真实地体现着其自身的素质与教养。

例如,一名合格的接待人员,在穿西装时是不可能不知道提前拆去袖口上的商标的。若是不谙此道或者明知故犯、将错就错,其个人教养与素质在外人眼里就会大打折扣,其个人形象就会严重受损。

(三)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客观地反映了其个人的生活态度和精神风貌

大千世界之中,人们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既有其个性,又存在着共性。接待人员也不例外。由于每个接待人员的个性不一样,心理素质不一样,生活条件不一样,工作岗位不一样,因此,接待人员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显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这一点,完全没有必要大惊小怪,也不值得小题大做。

但是,作为从业的基本条件之一,合格的接待人员,在其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方面,也必然存在许多的共同之处。具体而言,作为一名合格的接待人员,对待生活的基本态度,应当是认真、负责,充满自尊、自信,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其精神风貌,应当是热情开朗、豁达大度、朝气蓬勃、奋发进取的。唯其如此,接待人员才会在接待工作中真正为人所信赖,受人尊重。也只有这样,接待人员的公众形象才会具有一定的魅力,并能持续地保持这种魅力,这是对接待人员的生活态度与精神风貌的基本要求。

(四)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直接地反映出其所在单位的整体形象

在人际交往中,当人们不能确定某个人的具体归属时,即使其在交往中存在着一些缺陷,也最多会被视为其个人的问题。然而人们如果确知其归属于某一个具体单位,甚至拥有某单位代表的实际身份时,则往往会将其个人形象与其所属单位的形象直接画等号。也就是说,在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的具体身份可以明确时,其个人形象实际上就是其所属单位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

每一名接待人员均须牢记,在正式活动中,自己的个人形象绝不是单纯的,而是多重身份的集中展示:在本单位内部,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着他所在的具体部门的形象;在与外单位打交道时,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着他所在的单位的形象;在为人民群众服务时,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着他所在的政府部门或所在机关的形象;在与外地人进行交往时,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代表着他所在地方的地方形象;在同外国人相处时,每一名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则代表着他所在国家、所属民族的国家形象与民族形象。

作为部门形象、单位形象、机关形象、政府形象、地方形象、民族形象乃至国家形象的具体代表,每一名接待人员当然毫无任何理由对个人形象掉以轻心。

(五)良好的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客观地被视为一种宝贵的无形资产

一般而言,接待人员通常都是本单位的“精英”。作为“精英”,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实际上也是其单位的一种极其宝贵的无形资产。

良好的接待人员个人形象对一个单位的价值,可以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

1.形象是一种效益。如果每个接待人员都拥有良好的个人形象,那么,不仅可以宣传其所在单位的形象,而且还可以直接为本单位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2.形象是一种宣传。接待人员个人形象上乘,实际上就是一种最为直观可信、最具有说服力的宣传。其功效往往要比“纸上谈兵”强过百倍。

3.形象是一种服务。如果接待人员个人形象好,他所提供的个人服务往往就易于为其服务对象所接受,反之则不然。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实际上也影响着其服务效果。

二、规范个人形象

重视个人形象,是对接待人员提出的一项总体要求。接待人员须将此项要求确实落到实处,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规范个人形象。

一般而言,在人际交往中,一个人令他人印象与感触最深的地方,往往包括其个人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为人等6个具体方面。它们通常被称为构成个人形象的六大要素。

与其他工作相比,外事工作显然具有其特殊性。外事工作的这种特殊性,自然也会体现在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上。要求接待人员规范个人形象,实际上就是指接待人员的个人形象应符合其职业要求。具体而言,要求接待人员规范个人形象的内容包括:

(一)规范举止

与他人相处时,人的肢体动作往往会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一个人的肢体动作,通常被称为举止。在正式场合,特别是在接待工作中,一个人的举止,经常会被外宾视为一种充满寓意、表达一定信息的“肢体语言”。当人们在跨国交往中遇到难以逾越的语言障碍时,“肢体语言”的重要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就一般状况而言,接待人员个人举止的基本规范是适度与从俗。接待人员要着重注意自己手臂的动作,除此之外,还要对自己在站立、行走、就座、工作时的肢体综合动作予以重视。

所谓举止适度,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接待工作中有意识地控制肢体动作的幅度,并适度减少肢体动作,从而使自己的举止不至于让人感到夸张或者被别人曲解,给人以教养良好、稳重成熟之感。

所谓举止从俗,对接待人员而言主要有三项基本要求:一是要求其举止动作合乎本国的习惯;二是要求其举止动作合乎交往对象国的习惯;三是要求其举止动作合乎国际社会的习惯。至于究竟要合乎其中的哪一种习惯则应视具体场合而定。

(二)规范表情

在人际交往中,人们往往要对自己的交往对象察言观色,即关注其表情。所谓表情,通常是指一个人在面部所表露出来的其内在的思想、感觉与情绪。从本质上看,它是个人情感最真实、最自然、最直观的流露,往往最能够反映出一个人的内在感受。

在接待工作中,接待人员的基本表情应当是和蔼、亲切、友善。接待人员对自身表情的关注重点,应当是眼神与笑容。要求接待人员表情和蔼,是指其在与人交往中态度应当温和,不粗暴、不严厉,使人感觉易于接近。要求接待人员表情亲切,是指其待人要热情,令人感到一见如故,没有距离,容易与之亲近。若态度冷漠、沉重、呆板、做作,甚至充满怀疑、敌视之意,是绝对不会令人感到亲切的。要求接待人员表情友善,通常是指其要对人友好、和善,要善于关心、体谅、照顾或帮助别人,同别人和睦相处。

(三)规范仪容

当一个人与外界交往时,其个人仪容通常都会备受关注。所谓仪容,一般是指一个人的仪表与容貌的统称。简单地讲,一个人的仪容,实际上就是指其个人形体的基本外观,即其外表与外貌。

在接待工作中,对接待人员个人仪容的基本要求是干净整洁、略加修饰。其中要求修饰的重点是接待人员的头部与手部。

所谓干净整洁,是指接待人员要注意个人卫生,其日常仪容必须做到无异味、无异物。若是浑身汗味、烟味,眼角、口角、耳孔之中的分泌物没有清理干净,其个人卫生状况岂能令人恭维?

所谓略加修饰,则是指接待人员依照常规对个人仪容进行必要的修整、装饰,使之美观而得体。比如说,接待人员不仅要经常理发,而且还应及时修剪鼻毛、耳毛、指甲、趾甲等等。

(四)规范服饰

服饰,或称穿戴,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与工作中所穿着的服装与所佩戴的饰物。规范服饰,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

在接待工作中,对接待人员个人服饰的基本规范是应己、应人、应景、应时,此谓“四应”。其重点规范的是接待人员在正式场合所穿着的正装。

所谓应己,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选择个人服饰时,首先要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兼顾自己的性别、年龄、性格、高矮、胖瘦、肤色等等,要善于扬长避短,重在避短。

所谓应人,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选择个人服饰时,必须兼顾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具体关系。在正式场合,上下级之间、宾主之间、主角与配角之间,服饰理应有所区别。所以,接待人员的个人服饰不宜一厢情愿,而需要与自己的交往对象相适应。

所谓应景,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选择个人服饰时,务必要考虑外事活动场合的具体地点和具体环境。根据具体地点、具体环境的不同来选择不同服饰,以求与周围的环境、气氛相协调。

所谓应时,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选择个人服饰时,必须具有明确的时间观念。服饰要具有时代感,并根据季节和一天之中不同的时段而有所变化。

(五)规范谈吐

任何有良好教养的人,都应对自己的谈吐有所要求,训练有素的接待人员更应如此。在接待工作中,一个人的谈吐不仅直接反映着其综合素质的高低,也反映着其待人接物的风格与态度,而且往往直接影响着交往双方的相互理解与沟通。

在接待工作中,对接待人员个人谈吐的基本规范是用词谨慎,应答自如,少说多听,其着重规范的是在口头交谈时的措辞与态度。

1.用词谨慎。是要求接待人员在与外方人员交谈中要养成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措辞严谨、表达审慎的良好习惯。切不可在交谈时词不达意,信口开河。

2.应答自如。是要求接待人员在与外宾交谈时,应当有来有往,有问必答。不仅如此,接待人员的应答还应力求委婉含蓄,出口成章,对答如流。

3.少说多听。主要是要求接待人员在与外宾交谈时,一定要有所控制,勿忘“智者善听,愚者善说”之古训。宁肯多听,也不宜多说。切忌只说不听,甚至滔滔不绝,不给他人发言的机会。要避免言多语失、喧宾夺主,给外宾造成不够稳重、不够谦逊等不良印象。

(六)规范为人

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表现,直接体现着其做人的基本原则。

所谓为人,通常指人们为人处世的基本态度。其具体要求包括两方面:一是待人的态度,二是律己的态度。任何一位有教养的人士都懂得为人处世之道:待人以宽,律己要严。

在接待工作中,对接待人员的为人的基本规范是宽厚、正直、谦恭,重点规范接待人员对待外宾的态度。

1.为人正直。为人正直,是指一个人公正而坦率。处理问题,应当一视同仁,不偏不倚;表明立场时,应当诚实直率,坦坦荡荡。

2.为人谦恭。为人谦恭,通常是指一个人在与任何人打交道时,都应当态度谦虚,处处不失敬于人之意。在接待工作中,接待人员为人谦恭,一要坚持一如既往,二要力戒形式主义。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吹画梅花说课稿下一篇:坐高铁的心得精选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