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翻译文化范文

2024-07-08

英语翻译文化范文(精选8篇)

英语翻译文化 第1篇

英语文化与英语词汇

英美的`民族心理、文化传统、地域环境,以及时代变迁等文化因素,对英语词汇的产生和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反之,英语词汇又镜象折射出英美两国特有的文化内容.

作 者:杨卫东 戴卫平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外语系,北京,102200刊 名:社科纵横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REVIEW年,卷(期):“”(10)分类号:H313关键词:英语文化 语言 词汇

英语翻译文化 第2篇

从翻译的文化功能看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原则

文化缺省是指作者在与其意向读者交流时双方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本文旨在探讨翻译中文化缺省补偿的一个原则:使译文读者获得文化探索的享受.翻译的文化功能决定了翻译在建构异国文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对目标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从文化交流的角度看,译者的重要任务是把原文中的文化信息传达给译文读者.因此,在补偿译文读者的文化缺省过程中,译者应尽力使译文读者获得原文的文化信息,但不能因补偿过量而使译文读者失去获得文化探索享受的机会.

作 者:王大来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浙江,温州,325035刊 名:外语研究 PKU CSSCI英文刊名:FOREIGN LANGUAGES RESEARCH年,卷(期):“”(6)分类号:H315.9关键词:图示 文化缺省 翻译的文化功能,文化补偿

英语翻译文化 第3篇

关键词:英语翻译,文化欠缺,文化构建,翻译

伴随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以及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不断的加深,英语翻译逐渐成为了传递文化与社会价值观的主要工具,同时也是中国社会深度了解西方文化的主要渠道。但是在日常的英语翻译当中,对所翻译的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了解是非常必要的。英语翻译不但展现出了语言在表达方面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包含了西方文化的特色和对民族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的重要传承,可以表现出翻译人员的综合实力。所以说,良好的英语翻译能力对社会文化的理解和宣传起到了推动性的作用。

一、英语翻译的重要特性

在日常英语的翻译过程中,需要充分重视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指向性。在当前的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大部分内容其实都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比如交通的位置、信息的标题、操作与指导和路线的走向等方面,其中还会涉及到少量预防危险和灾害以及警示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

在日常英语的翻译当中,出了最基本的指示性的翻译功能之外,英语的翻译还包含了旅游英语翻译、艺术文化翻译、危险信息的警示以及部分的文化含义、历史发展方面的英文翻译。相比其他种类的英语翻译来说,当前的英语翻译表现出更加多元化与多样化,同时也包含了很多种的目的性翻译,所以说对英语翻译人员的能力要求就更高。所以说,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需要十分的重视翻译的准确性与指向性,让中国社会群众可以非常清晰明了的了解英语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英语翻译在实践中表现出的文化欠缺

目前,在英语翻译的过程当中,大部分的英语翻译人员都是直接运用“译意发”和“音译法”,使得所翻译的内容不是十分的准确,在文化信息的传递效率方面较为低下。这些翻译的形式当中,通常不会对英文原有的词和句加以变动,完全依照英文的原作,只是将其中的每一个单词进行翻译,在进行组合和拼凑。

比如 : Pride and Prejudice可以译为《傲慢与偏见》,Four Wedding and a Funeral可以译为《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the Jurassic park可以译为《侏罗纪公园》,类似这些形式的翻译都是直接表现出了直译法的英文翻译标准。但是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某些直译法的翻译和原则需要依据具体语言的特性,稍微对原有的语句或者是词序进行改变,而在整体上所要表达的含义要和原文相同。很多翻译人员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就忽视了语言语序的调整,致使实际的语言内容在文化传递方面出现了较大的偏差。

三、英语翻译中的文化建构探讨

文化是一种运用指定语言作为其表现形式的特定生活方式与表达的形式,所以说,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中西文化存在的差异性是不可避免的。针对英语翻译来说,它不仅仅是在语言上的转变,同时更是英语和汉语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此可见,英语的翻译通常涵盖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的交流在其中,但是在实际翻译过程中,翻译人员却忽视了这种语言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语言文化内涵的理解,使得所翻译出来的内容和原作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要想真正的达到对两种语言之间的翻译转化准确无误,对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和掌握是非常重要的,由于词语只有在其独有的文化背景之下才会表现出其实际的意义和内涵,这就说明,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将中西文化的思想和内涵相结合起来,这样才能真正的达到两种语言之间的准确交流和转换。

要综合运用多元化的翻译形式,提升翻译文化的传播效率。从翻译的形式上来看,对于英语翻译来说不能只是单单应用一种方式,也不能说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这两种形式哪个更好一些。多元化的翻译形式在英语翻译的过程中通常是交替性使用,只是它们所侧重的点有所不同,在翻译的过程中也会出现两种形式相结合的运用。在文化建构的过程中,许多学者都提出了要结合多种翻译方式于一体,以此来提升英语翻译的准确性与理解能力。所以说,翻译人员要想准确的对英语进行翻译,首先要对英语文化的内涵进行掌握和了解,同时还要理解一些英文作品当中的内容之后,在进行英语的翻译工作。

结束语:

英语翻译文化 第4篇

关键词:文化图式;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文化因素

一个具有价值意义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而且还是全世界的珍品。英语作为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在其文学作品中有着非常多的优秀作品,具有很大的价值,值得相关的专家和学者进行关注和研究,这其中无法避免会将英语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极可能会出现语境偏差的现象。对此需要充分对目的语的文化图式因素进行考虑,从而使得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能够被更多人的所理解。

一、文化图式概念以及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一)文化图式概念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专家和学者便对“图式”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定义,主要由形式图式、内容图式以及语言图式这三种构成.其中内容图式的主要内容便是以文化图式为主,主要是指人们根据自身的认知以及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对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人文景观、道德水平等内容进行理解,这对于文学作品的欣赏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过去,科技信息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不同的地区便有着不通过的文化,随着信息全球化的发展,虽然各国之间的交流开始加强,但是文化之间的差异性也还是存在,因此使得文化图式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位置,即将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图式翻译成与读者相同的文化图式,从而便于读者的理解,加深读者对该作品的印象。例如,在英语文学作品中,“dog”这个词语在汉语中可以直接翻译成小狗,但是其文化图式与国外的文化图式有着很大的区别。对此,翻译工作者需要在了解文化图式的基础上,对原作品进行赏析,从而使得翻译出来的文学作品能够被大众所接受。

(二)文化因素的重要性

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并不只是仅仅将作品中的每一句英语翻译成汉语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对文学作品中所隐藏的文化因素进行充分的考虑和掌握,让读者能够理解文学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认识到作品的价值所在。虽然随着中西方之间联系的加强,文字表达的意思上具有许多相同的观点,但是文化存在的差异性仍然十分鲜明。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翻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文化因素,使得读者在阅读时能够学习到文学作品中的思想精髓和文学内涵。

二、英语文学作品中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学习和掌握一个语种并不是很困难,但是能够将该语种的文学作品翻译成汉语却是难上加难。这主要是由于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过程中,相同的语言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意义,如果翻译者只是简单的将每一句话翻译成汉语的话,不仅使得原英语文学作品无法体现出其价值,而且也失去了翻译的意义。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最为常见的问题就是语法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体现在英语学习中,而且还体现在英语文学作品的翻译中,但是这种语言差异只需要翻译者能够精通英语和汉语便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难度最大的问题在于东西文化因素的差异,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文化,而不同的国家因其不同的区别,例如宗教、习俗、审美、饮食、信仰、习惯、穿着等等,如果翻译者没有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因素的差异性,将会使得翻译出来的作品出现内容偏差、意思表达不清等情况。

三、文化图式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文化图式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策略,文章总结了文化图式在冲突情况下的翻译策略、文化图式在相对应情况下的翻译策略以及文化图式在缺失情况下的翻译策略。

(一)文化图式在冲突情况下的翻译策略

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的过程中,翻译者经常会遇到文化图式冲突的情况,对于这种情况,很多翻译者将会采用替换冲突核心、添加注释的方法进行解决。首先,替换冲突核心这一方法是翻译工作者最为常用的,主要是将原作品中的内容替换成汉语文化图式的内容。但是要求翻译工作者需要在保持原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前提下,加强读者对该作品的深入了解。例如,在英语文学作品《The Black Cat》这部文学作品,如果将书名直接翻译成“黑猫”的话,读者一看到这部书名,便很难想象到书中所要表述的内容。这主要是因为“黑猫”这个词语在西方中,代表的是犯罪、死亡以及恐怖的意思,但是在我们东方根本就没有这个概念,很多东方人会认为黑猫代表的是正义、勇敢、聪明,因此翻译工作者需要在翻译的时候,将黑猫进行替换,从而使得读者更加容易理解;其次,添加注释这个方法虽然比较常见在教科书中,但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翻译方法。例如在《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这部文学作品,如果直接将其翻译成“女孩沙兰德的龙文身”,并且没有在旁边添加注释,读者便会很难理解其中所要表达的意思。因为龙在西方文化图式中,代表的凶猛、邪恶、残暴,而在东方文化图式中,龙是一种吉祥物,代表的是神圣、高贵的意思,因此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时候,需要在“dragon”中注释,“此处的龙并不是东方文化传统中的龙”。同时,在欧美国家的宗教作品中的“龙”也与东方文化图式中的龙有着很大的区别,例如在《圣经启示录》中提到的“dragon”指的是反派角色撒旦,是想要毁灭世界的元凶,而翻译工作者需要对此进行特别的注释,否则就会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一些误解。

(二)文化图式相对应情况下的翻译策略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无论发展过程和民族特色怎么变化,社会背景怎么变迁,其生活中还是存在着许多相同的特性,例如对罪恶的抵制,对道德的提倡,对美好事物的渴望等。因此,在英语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文化图式相对应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翻译工作者只需要将英语文学作品中的英语翻译成汉语便行了。例如,在《gone with the wind》这部文学作品中,有很多普通的陈述句,翻译工作者直接翻译成汉语就可以了,无需进行太多的考虑。这种翻译手段比较简单,因此不再做更多的讲述。

(三)文化图式在缺失情况下的翻译策略

所谓的文化图式缺失主要是指在英语文学作品中隐藏的习惯、信仰、风俗等在汉语的文化图式中并没有,因此使得读者无法进行顺利的阅读。对文化图式在缺失的情况下,大多数的翻译工作者在翻译的过程中都会采用模糊翻译和回避翻译这两种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方法便是模糊翻译法,很多人在进行英语翻译的时候,经常使用到意译。在某些英语文学作品中,出现的成语或者是传统俗语是在西方的文化图式中形成的,因此如果直接的翻译成汉语的话,读者并没有相关成语或者传统俗语的概念,因此翻译工作者可以采用意义相近或者是相同的词语进行模糊的翻译。例如“an apple of one eye”,如果直接翻译成汉语便是“某人眼中的苹果”,这样使得读者理解起来非常的困难,因此为了能够符合原作品中的意义,翻译工作者应该翻译成“心肝宝贝”或者是“掌上明珠”,这种模糊翻译发在英语俗语或者是英语成语翻译中十分有效。在英语文学作品中常见的还有“bury one head in the sand”即逃避现实,“chance one arms”即碰碰运气等等。在翻译过程中,翻译工作者不仅需要对翻译思路进行模糊,而且还需要对原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图式进行了解和掌握。除了采用模糊翻译方法外,还有针对于文化图式在确实情况下的翻译策略,那便是回避手法。回避手法主要是指对文化图式缺失的那部分内容进行忽略,不翻译,运用合理的手段有效连接目的语种读者的文化图式,从而让读者阅读起来比较顺畅,这种方法虽然比较有效,但是不常用,翻译工作者经常是在翻译一些不重要的内容下采用回避手法,对于文学作品中比较核心、重要的内容都不能私用回避的翻译策略。

四、结语

对于文化图式下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文化因素的翻译问题,只有让翻译工作者在了解该作品的文化图式的前提条件下,对翻译策略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才能获得科学合理的翻译方法,使得目的语中的读者更加能够充分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意义和价值所在。随着当今全球化发展的背景趋势,在各个国家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文化交流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文化的交流离不开经典文学作品的交流。当今,随着我国读者对优秀的英语文学作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从而使得文化图式下的英语文学作品翻译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因此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掌握好英语文学作品中的文化图式,了解其中的核心思想,采用相应的翻译策略进行翻译,从而促进优秀的文学作品广泛地传播。

【参考文献】

[1]王莉雯.郑海凌“和谐说”视角下英语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技巧探析——以自译Daddy-Long-Legs为例[D].湖南大学,2013

[2]倪博.探析英美国家文学作品选文教学中英语文化渗透[J].商,2014,(13):87-87

[3]王莉雯.郑海凌“和谐说”视角下英语儿童文学作品翻译技巧探析--以自译Daddy-Long-Legs为例[D].湖南大学,2013

[4]施碧凡.在英语文学作品赏读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谈北师大版Module 4 Literature Spot the Pearl 教学设计[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0):333-333,334

[5]谭颖.英语文学作品翻译中如何处理中西方文化差异[J].英语广场(下旬刊),2014,(2):36-37

[6]傅丽,李真,何东等.英语文学作品与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塑造——二语习得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27(4):101-103

[7]林婧.浅析如何从英语文学作品的书名来品位西方文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4):117-118

[8]费从荣.《围城》中的模糊语言及其英语翻译策略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2

中国特色文化之英语翻译 第5篇

1.元宵节: Lantern Festival 2.刺绣:embroidery 3.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4.清明节:Tomb sweeping day 5.剪纸:Paper Cutting 6.书法:Calligraphy 7.对联:(Spring Festival)Couplets 8.象形文字:Pictograms/Pictographic Characters 9.人才流动:Brain Drain/Brain Flow 10.四合院:Siheyuan/Quadrangle 11.战国:Warring States 12.风水:Fengshui/Geomantic Omen 13.铁饭碗:Iron Bowl 14.函授部:The Correspondence Department 15.集体舞:Group Dance 16.黄土高原:Loess Plateau 17.红白喜事:Weddings and Funerals 18.中秋节:Mid-Autumn Day 19.结婚证:Marriage Certificate 20.儒家文化:Confucian Culture 21.附属学校:Affiliated school 22.古装片:Costume Drama 23.武打片:Chinese Swordplay Movie 24.元宵:Tangyuan/Sweet Rice Dumpling(Soup)25.一国两制:One Country, Two Systems 26.火锅:Hot Pot 27.四人帮:Gang of Four 28.《诗经》:The Book of Songs

29.素质教育:Essential-qualities-oriented Education 30.《史记》:Historical Records/Records of the Grand Historian 31.大跃进:Great Leap Forward(Movement)32.《西游记》:The Journey to the West

33.除夕:Chinese New Year’s Eve/Eve of the Spring Festival 34.针灸:Acupuncture 35.唐三彩:Tri-color Pottery of the Tang Dynasty/ The Tang Tri-colored pottery 36.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Chinese-charactered Socialist/Socialis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7.偏旁:radical 38.孟子:Mencius 39.亭/阁: Pavilion/ Attic 40.大中型国有企业:Large and Medium-size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41.火药:gunpowder 42.农历:Lunar Calendar 43.印/玺:Seal/Stamp 44.物质精神文明建设:The Construction of Material Civilization and Spiritual Civilization 45.京剧:Beijing Opera/Peking Opera 46.秦腔:Crying of Qin People/Qin Opera 47.太极拳:Tai Chi 48.独生子女证:The Certificate of One-child 49.天坛:Altar of Heaven in Beijing 50.小吃摊:Snack Bar/Snack Stand 51.红双喜:Double Happiness 52.政治辅导员:Political Counselor/School Counselor 53.春卷:Spring Roll(s)54.莲藕:Lotus Root 55.追星族:Star Struck 56.故宫博物院:The Palace Museum 57.相声:Cross-talk/Comic Dialogue 58.下岗:Lay off/Laid off 59.北京烤鸭:Beijing Roast Duck 60.高等自学考试:Self-taught Examin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61.烟花爆竹:fireworks and firecracker 62.敦煌莫高窟:Mogao Caves 63.电视小品:TV Sketch/TV Skit 64.香港澳门同胞:Compatriots from Hong Kong and Macao 65.文化大革命:Cultural Revolution 66.长江中下游地区:The Mid-low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67.门当户对:Perfect Match/Exact Match 68.《水浒》:Water Margin/Outlaws of the Marsh 69.中外合资企业:Joint Ventures 70.文房四宝(笔墨纸砚):“The Four Treasure of the Study” “Brush, Inkstick, Paper, and Inkstone”,

英语的学习、翻译与文化修养 第6篇

陆谷孙(1940-),浙江余姚人。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外文系英语专业,1965年复旦外文系研究生班毕业,后留校任教至今。1984年至1985年曾任美国高级富布赖特学者。现为复旦大学外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上海翻译家协会理事,上海作家协会理事。1970年起参加《新英汉词典》的编写,是主要设计者和定稿者之一。1976年起参加《英汉大词典》的筹备及编写全过程,并任该词典主编。他还是我国英语界莎士比亚研究的著名学者,从1989年起任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并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博能返约,杂能归粹——试论莎士比亚戏剧容量》等莎剧研究论文。陆谷孙教授在英语教学的同时还翻译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如《幼狮》,《钱商》(上海译文)等。

----------------------------------

把英语作为文化载体来考虑,不仅仅是思维的外衣、交际的工具,更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区别except与except for,而是在文化层面上如何提高素养的问题。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魂的纽带。我还希望中文系也能培养出一小撮精英来。

我希望各位把英语作为文化的载体来学习。因为世界是多极化的,所以有人认为语言也是多极化的。英语在20世纪是强势语言,有人说在21世纪,英语要没落,会群雄并立,战国时代将要到来,我不太相信。有人引用拉丁语分裂成各种民族语言的历史,因此说英语也会如此,我认为不会。现在英语已经分成很多品类,过去We used to speak of one English.Today we speak of many Englishes.这里,英语变复数了,有澳洲英语,中国英语等等,但英语万变不离其宗,主要是词汇上有很大不一样,像中国英语中也有一些有趣的部分,被吸纳到英式英语。举个例子,long time no see,本来是洋泾浜英语,现在英美人都说,但这是极少的。所以,再变,也主要变词汇方面,很难说会发生在语法领域。还是老话,万变不离其宗,文法不变,所以我不相信英语会变出语法有根本差异的品类。

从现状来看,用英语的绝对人数达11亿,仅次于汉语,运用范围、广度则大于汉语很多。评教授时会问,你有没有在《Science》(美)或在《Nature》(英)上发表过文章。那样的学术杂志75%都用英语,所以你无法回避事实,你得承认它是强势,事实就放在眼前,这么多人使用,又有这么多用处,像国际政治、国际关系领域、科技领域、计算机、航空指令等等。另外英语有它的丰富性,从理论上可用词汇40万字多,而法语、德语,20万字左右。英语中同义字多,林语堂说过,英国人最会骂人了,英国人骂“说谎”,他统计过有125种讲法“you flirt with truth”(你玩弄真理),“you are guilty of terminological inexactitude”(你用语不确),不是因为我教英语,所以对英语情有独钟,英语就是如此。

英语教育,不准确地说,分为庙堂英语,我属庙堂教法;还有江湖英语,就是外面培训教法。21世纪是个很个性的时代,今后学语言,你要怎么学英语,完全是你个人的决定,很可能你会挑短训班,会挑新东方,疯狂英语,DIY,复读机,网络学院,远程教育。江湖英语教的是,就是我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某种意义上讲,这种想法也不错,语言的本身是交际,你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了,不是说要建研究型大学吗?我的体会就是要培养这

“一小撮”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精英。比如说复旦大学外文系每年要招48个学生,只要有个位数,2名或3名,对语言、文学感兴趣,出来以后不那么功利,比较形而上,喜欢学问本身。你为什么学英语?Well,I like English simply for English's own sake.我希望将来还能培养这样一小撮人。我的理解办研究型大学,实际上就是精英教育。

作为文化载体来说,英语很有学头,我举几个有趣的例子。

要学好英语:第一,从技术层面要提高素养,从语言本身,要不断与母语对比,因为母语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学生都不会用过去式,头三句还对,第四句就会出错,没有过去式的意识。就技术层面上的对比,英语强调形合(hypotaxis),汉语强调意合(parataxis),这是已故的王力先生所译。

我最近改了一份重要的翻译,头两句是“新世纪赋予我们美好的期待和希望,新世纪激励我们付出更多才智去建设人类更美好的家园”,这是上海市申办世博会的头两句,气派很大吧,如果照翻的话,The new century has raised high hopes in our hearts.The new century has in spired us to devote more talent and wisdom to the building of a better homeland for mankind.但我觉得这不像英语,这么接近的地方两次用century,它是强调形合的,而不是意合的,所以我把这改成The new century has raised high hopes in our hearts,inspiring us to devote more talent and wisdom to the building of a better home,不用homeland,因为这个词比较罕用,美国不是新设一个本土防卫司令部吗,才用上它。for humankind,不用mankind,因为女权主义者不喜闻,把两句并成一句。

还可以从思维习惯上进行对比。比如说,中国人的思维习惯是从大到小,比如问你是何方人士,我就说我是浙江余姚人,先大后校写信的时候,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是由大到小,邯郸路,复旦大学。英语的习惯是由小到大的,与汉语有所不同。其次,中文习惯是今天晚上7点半,法国队对塞内加尔队,先给你的是一个已知的时间,而英文习惯往往相反,凸显重要的:A soccer match between these two countries will take place at7:30 tonight.我们是从抽象的到具体的,他们是从具体的到抽象的,这是从思维层面上讲。

文化层面上的差异,主要讲三个例子。1965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毛主席的老朋友,他问毛主席很多问题,毛就说“我现在是和尚打伞,无发无天”,翻译说,I'm a solitary monk walking in the rain with a tattered umbrella.撑了顶破伞,在雨里,踽踽独行,结果西方就得到一个印象:毛主席正处于黄昏心态了,其实毛主席那时一点不黄昏,正确地说,他正准备发动文革,1965年嘛,他是最富于战斗力的时候。应该怎么翻?monk第一是无发的,The Buddhist monk is hairless and hairlessness in pronunciation is similar to lawlessness.第一个是“头发”的“发”,第二个是“法律”的“法”。第二是无天,because the umbrella separates my head from the sky,sky这里是指authority,就是我既不服从法律,也不服从任何一个权威。但这位翻译完全翻错了,这就体现文化差异的问题。这是1965年的事情。

70年代初,尼克松来了,他想讨好毛主席,便想在演讲中引用毛主席诗词,找了许久,就找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希望中美关系也如此,加快我们的步伐,中美友好起来,他是这样讲的:Let's seize the day.seize,“抓妆;day,“日子”,孰不知,seize the day,这不是好翻译,这是从拉丁语一个phrase:carpe diem逐字译成英语,实意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所以许多享乐主义的老祖宗都讲这话,seize the day,成了文学艺术的母题之一。尼克松可能知道中国人这样翻译,所以他也那么说,但懂文学的人听了,就会觉得可笑。

还有一个例子,布什在对恐怖主义发表言论时,说“you may run,but you can never hide”,我的一个在外交部的学生译成“你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她十分得意,我说,你翻得不好,和尚、庙都是中国文化固有的东西,给中国人听着觉得挺好,但跟美国文化相差太大,这不是一个好翻译应采取的态度。换了我,就译成“你们可以逃亡,但躲是躲不掉的。”这是两种文化,语言转化之前应考虑这一点。

若干年以前有位首长对上海人有个评价,那时上海人不太争气,他说,上海人精明而不聪明。然后他自己翻译了:People of Shanghai are clever but not wise.我说你翻得很好,但我讲个更好的:People of Shanghai are penny wise but pound-foolish.就是说,上海人对分币的计算斤斤计较,而在大利益上就比较迟钝,这样的翻译就把文化内涵立刻传达到对方,要比clever,wise理解起来更到位。因为人家知道clever,wise都是褒义词,不那么注意它们在程度上的区别。Clever,也不坏,wise更好一点。事实上,精明含贬义,整句话的意思就是小处太计较,大处太糊涂。

把英语作为文化载体来考虑,不仅仅是思维的外衣、交际的工具,更不仅仅是在考试中区别except与except for,而是在文化层面上如何提高素养的问题。

在学好英语的同时,一定要把汉语作为维系民族精魂的纽带。“精魂”,本来是“精神”,我这样一改,觉得很满意,因为汉语是我们的魂,我们的魂已经失落得太久了。阿尔丰斯·都德,是个法国作家,写过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我想大多数人学过。普鲁士人来了,所有阿尔萨斯、洛林的法语学校都要改学德语,他要上最后一课,还在黑板上写上了“法兰西万岁”,他认为本国民族的语言是维持民族魂的纽带。只要法语还在,法国就不会灭亡。当然现在没有外敌入侵,我说这话言重了,但是汉语的精魂已经失落得够多了。比如汉语是很讲对仗的,以痛苦对快乐,现在偏要破坏这种对仗,标新立异,叫作“痛并快乐着”,因为是公众人物用过的,大家都抢着学样。新新人类已经让汉语失落了很多,那新新新人类会不会进一步让汉语失落得更多?我很担忧。

也有人叫我“遗老遗少”,他的年纪比我还要大,所以叫我“遗少”,你们应叫我“遗老”,因为我比你们大,为什么要这样叫,因为我喜欢写文章,刚刚主持人也讲到。我喜欢舞文弄墨,是一个酸腐文人。我喜欢写点文章,玩弄点雕虫小技,文白相间,就传出去一个“遗老遗少”的恶名,而且还夹带些英文。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第7篇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重新诠释玛格丽特的人生悲剧根源 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看句式转换在《青铜女像》译本中的应用 对《愤怒的葡萄》中圣经原型的分析 《麦田守望者》中霍尔顿的性格分析 苔丝人生悲剧的研究 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理论看中国诗词翻译中的文化传递 中英数字习语的翻译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 浅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 网络语言特色分析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从浪漫主义角度剖析《海上钢琴师》在中国流行的原因 《达洛卫夫人》与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性主义 愤怒的尊严——浅析《愤怒的葡萄》中失土农民的抗争历程 从美国核心价值观分析美国家庭学校产生的必然性 Positive Transfer of Chinese Reading Strategies in English Reading Comprehension 论查尔斯•狄更斯《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思想 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差异 浅析《愤怒的葡萄》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及翻译 On the Difference of Family Education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从目的论看林语堂《浮生六记》翻译中增译法的运用 《呼啸山庄》中哥特式风格的表现 英语谚语的民族性及其艺术特色 外交辞令中模糊语言的语用分析 从文化差异比较研究中美家庭教育 《宠儿》的非线性叙事模式 多媒体技术在早期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从电影《当幸福来敲门》看美国梦 《雾都孤儿》中的善与恶 教师身势语在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 An Analysis on the Tree Image on Sethe’s Back in Beloved 《威尼斯商人》的新历史主义解读 论美国情景喜剧《老友记》中的言语幽默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 从《在路上》解读“垮掉的一代”时代背景与主题 不可避免的命运—对《献给艾米丽的玫瑰》的后现代分析 浅析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It be Adj of sb to do sth”中形容词语义的构式语法研究 守望何物--《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困惑 量词“片”与“piece”的语法化对比研究

反思《夜访吸血鬼》中的同性恋现象 从交际翻译理论看幽默对话翻译——以《老友记》第一季为例 广播新闻英语的词汇特点 从清教理想主义角度解读《红字》中的和谐思想 从《劝导》主人公形象看奥斯丁创作思想新特点 《珍妮姑娘》主人公悲剧结局的必然性 动机对中学英语学习的影响 On the Anti-traditional Factors of Feminism Transl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模式的调查 从模糊语分析广告语 American Individualism as Shown in Forrest Gump 论东西方死亡观之差异 The Study of the Positive Effects of Native Language on Junior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化妆品说明书特征及其汉译技巧(日语系毕业论文)关于中日赞赏语的比较研究 The Heroism in The Old Man and the Sea商务英语翻译中的隐喻研究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以迪士尼为例分析美国文化在全球扩展这一趋势对其本身影响近年来汉语中英语借词的简析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灰姑娘文学形象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和演变研究 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短篇小说中的爱情观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为中心 高中英语听前活动设计探究 英语委婉语的语用分析 中英文数字文化对比及其翻译 汉语被动句的英译 存在主义视角下浅析《太阳照常升起》中杰克和布莱特的爱情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 语境适应论下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广告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差异及广告翻译策略 南北战争新思想在女性中的体现——浅析《小妇人》 传统教法与交际法结合的英语教学探讨 论西尔维娅•普拉斯诗歌中的死亡意象 自然观的演变——《自然》与《走出去思考》之对比分析 论英汉基本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 美国梦的文化观察 中美篮球背后的青年文化 《人鼠之间》中两主人公乔治和雷尼的对比分析 从合作原则看《傲慢与偏见》中的会话含义 《喧嚣与骚动》的创作技巧研究 《太阳照常升起》中“迷惘的一代”人物分析

《老人与海》的家园意识

分析《雾都孤儿》中的讽刺手法

谈归化与异化翻译的融合--以谚语翻译为例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从合作性原则看品牌代言中广告语的使用

王熙凤和斯嘉丽的比较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

矛盾的女性意识:从《傲慢与偏见》看简•奥斯汀的婚恋观

《老人与海》中的象征主义

从《厄舍古屋的倒塌》看爱伦坡写作的哥特式风格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

Hip-Hop对美国社会文化的影响

中美时间观文化对比研究

企业文化构建的话语分析路径

试分析《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模式

《嘉莉妹妹》之女主人公新女性形象分析

英语新闻标题的语言特点分析

从王尔德喜剧中的花花公子形象解读王尔德信奉的纨绔主义

从礼貌原则角度分析电影《暮光之城》中的对白

Analyses of the Morels’Oedipus Complex in Sons and Lovers

小说《飘》中瑞德巴特勒的人物性格分析

美国黑人英语的句法特征

克林顿总统就职演说之体裁分析

试论电子商务英语的特点和翻译

《名利场》中女性命运对比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的翻译策略研究

从《绝望主妇》各主角看美国家庭问题

试论盖茨比对其梦想生活的追求

《霍乱时期的爱情》中象征手法的解析

《吉姆老爷》中吉姆的性格分析

The Interpretation to Captain Ahab in Moby Dick through Abnormal Psychology

《麦田守望者》成长主题解析

英汉心理使役动词的对比研究

从翻译美学角度谈汽车商标词的汉译

英语听力理解障碍及应对策略

女性形象下的女权主义思想——浅析汤亭亭小说《女勇士》

透过好莱坞校园电影解析美国青少年的特点

浅析中西方家庭教育的异同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bout Vacant Words in Dreams of the Red Mansion

劳伦斯与安妮宝贝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从《到灯塔去》解读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思想

论《简爱》对《灰姑娘》的继承与颠覆

《名利场》中男性与女性形象解析

“适者生存”——浅析飘的主题

131

A Comparison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Education

Unreliable Narration – The Approach to Irony in Pride and Prejudice

英语报刊新闻标题的特点及解读

Analyzing the Development of English Color Term and Its Chinese Translation

Advertising Language: A Mirror of American Value

《理智与情感》的现实主义特征

论弗罗斯特诗歌中自然意象对意境的构建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

汉英亲属称谓词的文化差异及翻译

浅析《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艺术特色

澳大利亚传记文学中的土著文化:以《我的位置》为例

中西方婚姻观的差异

The Analysis of Narrative Techniques in William Faulkner’s “A Rose for Emily”

从《老人与海》中看海明威的人生哲学

女孩与玫瑰—《秘密花园》中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从冲突到融合——从文化的角度看《喜福会》

汉英习语翻译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A Study of Intertextuality in Advertising Text

浅谈互动模式下的英语文化教学

151 中英日委婉语语言特征

152 高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

153 隐喻视角下的方位词研究--以方位词in和up为例

154 当女人成为男人--试析《紫色》中西莉的性向转变

155 维多利亚时代的乡村图景——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展现的威塞克斯农业社会 156 英文电影中俚语的翻译策略

157 女权主义评论视角下的《金色笔记本》

158 A Brief Study of Schema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nglish Reading

159 论《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丁的女性主义

160 模糊限制语在求职中的应用研究

161 从文化差异角度来分析习语的翻译

162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

163 经典英语电影台词的语言特征和文化态度

164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

165 中英评论性文章的写作风格的对比分析

166 文化视角下的中西方时间观对比研究

167 庞德对李白诗的误读——《华夏集》诗学探微

168 跨文化广告传播中的语用失误研究

169 浅析《到灯塔去》中女性主义思想在两位女主人公身上的体现

170 “黑人会飞”——托妮•莫里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的黑人神话研究

171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的反叛和自我救赎

172 The Tragic Life of Blanch and its Cause in A Street Car Named Desire

173 英语商业广告以及公益广告的语言特点比较

174 从翻译目的论看归化异化的互补性

175 Analysis on Paul Morel’s Life Pass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wrence’s Unconscious 176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 Satan in Paradise Lost

177 由中国的圣诞节“热”来看中美文化的冲突及融合178 寻找自我——从女性意识角度解读《觉醒》

179 《白鲸》主人公埃哈伯人物形象分析

180 浅谈中美家庭教育文化差异

181 英汉“批评”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及词化模式分析

182 从马洛斯的“需要层次”理论看<<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观

183 《女勇士》的后殖民女性主义解读

184 思维差异对中美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185 浅析哈利波特中的女巫形象

186 从唯美主义的角度论《道林.格蕾的画像》中的主要人物

187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Flower Image in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88 中西文化差异在家庭教育中的体现

189 中英称谓语的差异

190 从日常交际礼貌用语失误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191 合作学习理论在中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92 关于形成性评价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应用的调查报告

193 《围城》英译文本中隐喻的翻译策略

194 论《等待戈多》中的等待

195 教师在英语自主学习中的作用

196 苔丝形象浅析

197 从跨文化角度看文化空缺翻译

198 电影片名翻译的研究

199 The Inconsistencies between Margaret Mitchell’s Gone with the Wind and Alexandra Ripley’s Scarlett

文化翻译观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第8篇

翻译的质量决定了中西交流的效率, 随着中西交流的频率越来越高, 这对翻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中西之间存在文化之间的差异, 翻译过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障碍和难点, 这也给译者提出的更高的要求。而文化负载词 (culture-loadedwords) 正是难点之一。所谓文化负载词就是指那些带有特殊文化内涵的词, 它是有别与其他国家的文化。同时这些文化负载词能够反映特定时期的经济基础、时代背景、政治风貌、物质文化和宗教信仰等。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文化负载词的产生。文化负载词在原文中一般扮演两种角色。一是为了实现概念意义, 也就是字面意思。二是为了传达特殊的文化内涵。不同的角色决定了在翻译时所采用的不同策略。如果是为了实现概念意义, 此时译者可采用直译的方法表达字面意思而不需把文化内涵翻译出来。反之, 要采用意译等方法将原文的文化内涵传递出来。文化内涵又可以分几种。第一原文的文化负载词能在目的语中找到具有相似的文化内涵。第二不能再目的语中找到与原文相似文化内涵的文化负载词。与目的语中的文化内涵是否一致也决定了不同的翻译策略。由上述可见, 文化负载词的复杂性, 特殊性必然给我们翻译时带来一定的困难。尽管翻译文化负载词是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是译者们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性, 应用不同的翻译理论来指导翻译实践也为我们在翻译文化负载词中提出了很好的借鉴。有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为其后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奠定坚实的基础能够更好地指导我们翻译实践活动。本文采用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来指导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二.文化翻译观与翻译

文化翻译观是巴斯奈特提出的。20世纪80年代出现文化转向时, 译者们的翻译不是仅仅局限于文本之间的翻译, 而更多的是把翻译置身于文化范畴之中。即翻译不仅仅关注文本内部之间的联系还有注重文化之间的交流。巴斯奈特认为翻译就是文化之间的交流。只停留在文本内部的翻译已经不能够顺利达到翻译的目的。巴斯奈特将自己的文化翻译观诠释为以下几点。第一, 翻译的单位是动态多变的, 以前的句子、语篇为单位的翻译应该被文化翻译单位所取代。第二, 翻译不是简单的译码解码过程, 更多的时候应该是重组信息的过程, 而目的就是为了交流。第三, 翻译不是对原文的重复, 以前认为只需要将原文的意思表达出来就算达到的翻译的目的, 现在强调的是原语文本在目的语文化中是否拥有等值的文化功能。第四, 既然翻译是为了达到文化之间的交流, 那么不同时期的文化交流必然有不同的规则, 相应的翻译时也会有不同的规范和原则。

由此可见, 翻译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与其他学科必然存在一定的联系。这样的联系也为我们的翻译提供的不同的新视角。例如生态学、文学、语言学等为我们的翻译实践提供了新角度。因此, 译者们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展现他们译者的主体性, 把目的语文化的需要和读者的接受考虑进来, 更好地指导翻译实践。

三.客家山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及相关策略

客家山歌是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 客家山歌丰富的内容中完整的保留了浓厚的民族文化特征和深厚的心理性格奠基, 它反映出客家人的精神风貌、思维特征、审美情调、风俗习性, 从客家山歌中我们可以很好的把握客家的社会风貌。客家山歌中包含了许多文化词。这里的文化词是广义角度上的, 我们把它分类如以下。第一, 物质文化。这是一种非隐性的文化, 它包括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服装、饮食、甚至交通工具等。不同的民族间也有不同的生活习惯。第二, 方言文化。这是一种特殊的隐形文化。中国五十六个民族, 不同民族之间有自己各自的语言, 而客家人的语言客家话也是具有自身的特色。不管是从词汇的表达还是句子的组合规则都是不同于其他民族的。第三, 山歌文化。山歌文化属于民间文化一种。它采用独唱和对唱的形式演绎, 见景生情、即兴编词, 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 主要以爱情、劳动为题材。山歌是反映当地人民生活的精神风貌, 也是当地人民的精神文化。那我们在翻译这三类文化负载词时应该采用怎样的翻译策略, 我们通过以下例子来分析。首先第一类物质文化方面的负载词。客家婚俗文化中有哭嫁这么一风俗, 这是客家婚俗中一种独特的婚礼形式, 也是客家人进行伦理礼仪和婚育教化的一种传统形式。哭嫁分为平常哭和出嫁哭两种。平常哭就是出嫁之前的哭, 这一时期的哭嫁不用受任何规矩的约束。而出嫁哭是要按规矩来办的, 因为哭嫁也是展示新娘智慧和家教礼仪的一种传统形式, 不然就会被族人视为没出息不懂规矩, 这也是为什么客家女孩子在十几岁时会安排做“伴娘”的原因, 目的在于让她们长见识, 以便自己出嫁时能够懂规矩的哭嫁。那我们在翻译哭嫁这一礼仪时, 简单翻译成cry before marriage显然是不大妥当的, 这样的翻译会让读者更多的关注为什么要哭而不能理解这是客家人的风俗, 读者可能误认为这场婚姻是不幸福的, 还没开始就已经哭了, 他们殊不知哭嫁是一种礼仪, 是一种客家人的婚俗。因此我们应把哭嫁翻译成Rites of marriage-cry这样的翻译直白的告诉读者这是一种礼仪并不涉及婚姻的幸福感。但是简单的rites也不能完成的诠释哭嫁这一婚俗。因此我们需要采用加注解释的方法。因此整个完成的翻译应该是:Rites of marriage-cry, which a traditional marriage custom.It divides into two categories.The first one is common cry which means bride can cry anytime in anywhere withoutany rules to be obey.The second one is marriage cry, during the process of marriage, the bride must cry within family rules, because this kind of cry is a way to demonstrate the wisdom of bride and the family education.As for this reason, the younger Hakka girls must be send to be bridesmaid, in order to know the process of cry and learn the rules of crying.

再如客家人结婚时必须吃的“酒酿蛋”这是客家人日常生活中的一种普通食物, 也是在客家人结婚时用来招待上门提亲的媒婆的必备佳肴。酒酿蛋是客家人有特有的食物, 做法很简单就是往米酒里面加入蛋再煮。但翻译时外国读者并不知道米酒是什么, 在他们的世界观中制作酒的材料是小麦、高粱、葡萄等并不知道米酒如何酿成。因此翻译时米酒直接翻译成外国的beer还是wine呢?其实都不合适, 我们可以采用直译的方式来翻译将米酒的原材料作为中心词来翻译, 米酒是有糯米制作而成的, 因此翻译即可为glutinous rice wine再则可以在后面加注解释酒酿蛋的做法。Put the egg into glutinous rice wine while it was boiling第二种方言文化。客家山歌大多数以客家方言的形式呈现。因此在翻译时我们要考虑如何把客家方言中的原汁原味给翻译出来。例如客家人中管哥哥叫阿哥阿郎, 但是如果我们直接翻译成brother或者翻译成外国人之间的gay显然失去了客家方言的味道, 这时我们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来出来, 将阿哥翻译成lad既能展现出客家山歌的淳朴风貌也把人物关系脉络给理顺了。还有客家人把看风水称为行地理。如果我们按字母意思翻译必然会闹笑话, doing geography business这样的译法显然是望文生义行不通的。因为这是客家方言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我们首先得知道看行地理就是看风水的意思。我们采用音译的方法直接译成doing Fengshui business因为外国人对于中国的风水有一定的了解, 因此可以直接采用音译的方法。第三种山歌文化。山歌文化主要是山歌这一特殊的形式, 如果按照文本类型来说属于呼唤性文本, 目的在于大家的传唱性但是又必须考虑到山歌作为音乐的韵律、节奏感。例如桂花爱等贵客到, 贵客唔到花唔开这是客家山歌通常采用的七言四音步。因此我们翻译时尽量保留原来的格式osm anthus in flower until the special guest, no special guest no osm anthus flower简短的句式符合了原文的格式。

翻译朝着文化方向发展是大势所趋, 用文化翻译观来指导客家山歌的翻译对于以后客家山歌的翻译或者客家其他文化的翻译具有一定的借鉴性。而文化负载词种类的多样性, 例如物质文化负载词、方言文化负载词以及山歌文化负载词等等要求我们译者要做好充分的准备, 首先要理解客家山歌中所涵盖的文化内涵, 其次将客家山歌中的文化内涵在目的语中找到等值的文化词, 最后在对目的语中的等值文化词进行修改, 修改时不仅考虑意思层面还不能忽略客家山歌作为歌曲的韵律感。客家山歌中多种多样的文化负载词要求我们翻译时采用灵活多变的翻译策略, 为我们的文化翻译提供可参考之处。

参考文献

[1]钟俊昆, 客家山歌文化研究,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2009.

上一篇:暑期学校安全工作报告下一篇:关于亲情的七年级8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