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2024-09-22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精选9篇)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第1篇

1.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分别结合尚缺和下阕作简要分析。

3.请鉴赏某句诗或某联。

4.作者用了那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某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指出这首诗词的写作手法并间隙作者的情感。

6.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词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是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格式】

赏析修辞手法:修辞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赏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

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

【温馨提示】

解答这类题时要避免以下失误:

1.答非所问。有的考生因为诗歌方面的知识欠缺,加之对诗作理解不透彻,鉴赏准备不充分,答题时就东扯西扯,答非所问。

2.孤立片面。如贺知章的《咏柳》,问:从表现主题的角度来看,该诗采用了什么手法?如果孤立地片面地看,很有可能有不少考生会答成“比喻”。而实际上从全诗来看,《咏柳》是通过写柳树来讴歌春的创造刘,表达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故而正确的答案应该是:以实写需(或侧面描写)。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第2篇

中考英语中的书面表达题,主要有“补全对话”、“看图填词”、“看图写话”、“看图作答”、“看图完成短文”、“看图完成句子”和“根据提示的内容,完成某项写作”等形式。这类题型的考试目的在于:通过书面形式测试考生口头会话和作简单书面表达的能力。下面作一简要介绍:

一、测试要点

一般说来,测试的主要内容都是以日常生活为背景,进行简单的会话或写作。例如:问候、问路、看病、打电话、购物、自我介绍等功能意念项目和简单的应用文,例如:便条、通知、短信等。一个题目写10个左右的句子,字数为80-100个左右。

二、日常训练与应试注意事项

1.平时要注意句型与对话的学习,注意听说训练,积极参与听说训练的教学活动,以达到会话相当熟练的程度。

2.在会话中,注意常在情景中使用的习惯用语、套语的归纳和应用,做到脱口而出,应对如流。

3.注意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及一些特殊的表达方法,做题时一定要瞻前顾后,既要看到前面的内容,又要看到后面的语句;既要符合习惯用法,又要注意表达的准确性。

4.要经常进行日常应用文和命题作文的学习与训练。

三、解题技巧

1.要注意看清题目的要求与提供的情景,需用哪些习惯用语,哪种时态,根据词数限制,应选用哪一种表达方式为最佳。

2.表达要正确,要注意英美人的习惯用语,切忌随心所欲,用中文去对照英文进行翻译。例如:A:How do you do?此题只能选择How do you do”来回答,除此,无第二种选择。如果从语法和字数方面来考虑,那将会有“How old are you” “What

is your name” “Where are you from”等多种与问句不符的答语。

3.注意在一些交际场合中,习惯使用的客套语。只要根据已知部分,就可推测出未知部分。例如:How are you回答 可用“fine ” “I’m fine.Thank you.”如果用“How do you do”来回答,就大错特错了。

4.在写应用文类命题作文或对话时,应注意应用文的格式、人称、动词的时态等用法;写短文或对话时,要注意切题,不写没有把握的句子,切忌为使文章生动,在句中随意增加自己无把握的词,导致中文式英语而影响考试成绩。尽量用自己熟悉的句型和词汇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就可以了。

四、举例分析

1.写短文。

以Self Introduction为题,要求写出10个意思连贯、表述正确、无严重语法错误、语言流畅的句子,向新来的老师作自我介绍。第一句已给出:My name is Cheng Hui.分析:该题是要求考生向新来的老师作自我介绍。那么,该短文的写法可从如下三个自然段来写。第一段,向新老师介绍自己在学校学习、生活的情况;第二段向新老师介绍自己在家里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及生活情况;第三段可以写自己与父母、同学和老师之间相处情况等。

2.写对话。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第3篇

阅读表达题包括1篇短文和5个问题, 每题3分, 共15分。其短文题材、体裁与传统的阅读短文没有太大的区别, 长度也大致相同 (不少于200词) , 但文章的结构层次性更强, 问题的类型相比“阅读理解”的题目更加多样化, 更具主观性。

从近几年高考阅卷反馈情况来看, 考生对该题型还不是很适应, 得分率较低, 与师生的预期差距较大, 这引起了广大高中英语教师的高度重视, 也引发了一线教师对阅读表达题型的研究热潮。我在“阅读表达”题型特点和解题技巧方面所作的探究总结如下。

一、命题目的和宗旨

“阅读表达”题, 旨在考查考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查结合起来, 提高语言能力测试的效度。它主要从五个层面考查学生:总括语言、提炼主旨或中心———给出标题;对文章细节、信息的理解与捕捉———找出同义原句;对文中信息、细节的功能及其相互的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和加工———补全句子;对文意的准确理解和表述———翻译句子;对作者态度、目的、意图、立场、观点进行分析与推断———封闭性问题 (或开放性问题) 等。

二、命题类型及解题技巧

1. 主旨概括类问题

要求考生概括出文章的某一段或整篇文章的标题、大意或作者的写作意图。问题设置形式大致如下: (1)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first paragraph? (2)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the text? (山东2010) (3) What is the best title of the passage? (4) For what purpose does the author mention his American friend in Paragraph 1? (within 10 words) (山东2007) (5)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e writer writing the passage?

这类题目考查考生把握全文 (段) 和概括归纳的能力, 难度较大。一般而言, 我们可以结合文章的体裁、特点回答问题。在说明文或论述文的首段 (句) 、尾段 (句) , 作者往往亮出观点、表明立场, 即设置主题句。文章的主题句往往是主旨的浓缩和提炼, 因此, 考生可以在通读短文的基础上找出文章或文段的主题句, 对主题句进行简化概括, 作为文章标题;若找不出主题句, 则需通读全文, 分清主旨细节, 抓住文中的“话题词”, 弄清文章围绕该话题讲了几个方面, 然后以话题为核心, 将“话题词”按一定的语法拓展为概括中心思想的词组或句子。解答该类题目, 考生要总结出的中心意思一定要覆盖全文或某一重点段, 切忌以偏概全或离题太远、太笼统。文章的标题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句子、简洁的短语或者是一个问题, 书写时要特别注意字母的大小写和字数问题。题目可以全部用大写;可以实词第一个字母大写, 虚词第一个字母小写;也可以第一个字母用大写, 其余除专有名词外全部用小写。如果是疑问句, 则可以在题目后加问号, 但如果是陈述句则不必加句号。

2. 翻译句子题

要求考生在理解全段或全文的基础上, 把词汇、语法和上下文结合起来理解, 准确通顺地把某个句子翻译出来。问题设置形式大致如下:Translate the underlined sentence in paragraph...into Chinese. (山东高考2007、2008、2009、2010)

它主要考查了考生在词汇、句法、语法和固定表达方面的基本功。做题时应注意:

(1) 译文要符合汉语表达习惯, 切忌字字对译, 避免“翻译腔”。例如, You are perfectly within the bounds of politeness in responding to a marathon e-mail with a better reply (山东2010) 不要译成:你用更好的回复来应对一封马拉松式的电子邮件丝毫没有超出礼节的范畴。宜结合上文译成:用简短的话回复冗长的电子邮件完全不失礼节。

(2) 分析句子结构, 变抽象英语为具体汉语。需要翻译的句子往往是结构较为复杂或者包括一些特定习语的句子, 翻译之前一定要分析句子结构, 找出句子主干, 再由简入繁添加附加成分, 用通顺的汉语进行表达, 用一句汉语无法表达的, 可尝试用两句表达。

我们看这个句子:Research showed that older men with an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life were half as likely to suffer from cardio-vascular disease (心血管疾病) as those whose world view was more negative.做此题时, 先理顺句子结构, 减去非重要成分, 挑出主干:Research showed that...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中用了as...as的比较结构, 前面的with介词短语作older men的后置定语, those后面是whose引导的定语从句。在汉语中定语习惯放在所修饰的中心语前面, 所以翻译时我们要在older men, those前补充这些修饰成分, 按照汉语顺序通顺表述。另外, 因为比较结构太长, 我们可把一部分变为状语提到句首, 单独成句。 (参考例句:研究表明, 与悲观的老人相比, 持乐观生活态度的老人患心血管疾病的几率要减少一半。)

3. 补全句子题

该类题目要求考生通过分析空白处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 填入适当的单词、短语或句子, 使文章连贯起来, 在语义上合理、在逻辑上通顺。一般而言, 答案的字数要求较少, 一般不超过10个单词。本题型考查考生对于语段逻辑结构的把握和推理能力。问题设置常用:Please fill in the blank in para-graph...with proper words.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山东高考2007、2008、2009、2010)

回答此类问题时一定要充分利用文章中表示对比、转折、因果、递进、条件等关系的连接词, 结合上下文语境, 搞清楚需要填的究竟是什么含义的句子。答题时语言表述一定要精炼, 且表意要做到全面整合、精简到位。题目做完后注意把答案还原到原文中, 确定是否通顺切题, 是否符合上下文逻辑关系, 能否恢复文章作者原本想表达的思想或意图。

近四年高考试题和各地的考前模拟训练题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1) 填写给定语段的主题句。 (2) 填写语篇衔接语或过渡语。如:What makes the matter worse, no matter what..., what’s more, on the contrary, on the other hand等。 (3) 填写与上下文相呼应的信息, 所填信息在上下文往往已有暗示。例如, Howev er, family researchers say that the benefits of family dinner by no means can be considered as automatic.Parents can sit down to dinner with their kids every day and achieve nothing._________if there is too much arguing going on, if there is no meaningful conversation or, what is even worse, if there is just plain silence during gathering. (山东2010)

本题考查考生对语段逻辑结构的把握和推演能力。空格前讲述的是家庭聚餐会带来益处不能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父母也可能每天和孩子一起进餐却一无所获, 空格后讲述的是如果 (聚餐过程中) 有太多争吵, 或者对话毫无意义, 甚至只有乏味的沉默, 则会……因此, 根据行文逻辑顺序, 该空格要表达的含义是“家庭聚餐或许毫无益处”, 所以参考答案为:No family dinner can benefit/Family dinner may not benefit.

4. 句子替换题

该题型要求考生从文中找出一个与所给句子意义相同的句子, 也就是英语中的paraphrase, 主要考查考生对特定语句的多种句式表达及阐述能力。问题设置形式大致如下: (1) Please find out the sentence which can be replaced by the following one? (2) Which sentence in th e passage is the closest in meaning to the following one? (山东高考2007、2008、2009、2010)

做这类题窍门就是运用信息词, 这些信息词往往为表示人/物名称的专有名词, 表示时间、地点的状语及数字等, 据此初步确定“目标句”后, 再对比其他细节, 内容吻合即可。这类题难度较小, 学生基本可以达到90%以上的正确率。但要注意文中有些句子内涵丰富, 要求考生能根据上下文语境及其对应关系猜测出其言外之意。这就要求考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合理推断, 求证答案, 切不可望文生义、断章取义。例如2007年第76题, 所给句子为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annoyance results from our inability to sort out e-mails.本题很难从关键词上找出明确的线索, 必须结合上下文意判断。仔细分析可得The possible existence of annoyance, 暗指原文中的If this is the case, to sort out e-mails暗指原文中的discrimination in dealing with it, results from暗指原文中的haven’t developed。所以, 文中原句应为:If this is the case, it’s only because we haven’t developed an appropriate discrimination in dealing with it.此外, 本题中discrimination一词也是解题的关键, 对它的理解影响到整句意思的把握。很多同学可能只知discrimination有“歧视”之意, 而忽略其“区分、辨别”之意, 则难以找到该句。

5. 回答问题

该类型通常包括两类:封闭性问题和开放性问题。

(1) 封闭性问题:就文中的某个点进行提问, 这种问题往往要求大家对文章的某一部分进行总结概括, 总结成符合字数要求的句子。封闭性问题的答案是固定和唯一的, 所以这样的问题设题形式更加广泛, 以以下问题为例: (1) What advice is given in the last paragraph? (山东2007) (2) List three activities that might develop into addictions based on the text. (Please answer within 8 words) (山东2008) (3) List three effects of smiling on health according to the text. (within 8 words) (山东2009) (4) Wha information can parents probably get about their children at family dinner? (no more than 12 words) (山东2010)

这类题考查考生的两种能力: (1) 能否找到考点; (2) 能否把文章的一段话或几句话总结成规定字数以内的一句话。

(2) 开放性问题:就某一问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进行表述。开放性问题有较强的主观性。设题形式大致如下: (1) 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were...? (2) What other suggestions would you give to solve the problem mentioned in...? (3) How would you settle the problem if you were...?

回答此类问题时必须认真读懂短文的内容, 把握作者的观点, 同时针对问题中的中心阐述自己的观点。观点要明确, 不可模棱两可。还要注意不要出现偏激的观点, 尽量与作者观点保持一致。答案必须言之有理、自圆其说、前后一致、符合逻辑。

6. 其他类型

此类题目多是结合文章的题材和体裁特点设计的特别问题, 比如统计分析、列表格、排序等, 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题材和体裁灵活处理, 在此不做详述。

总之, 阅读表达题重视语言的综合性与语境化因素, 把语言运用能力放在实际的语境中考查, 注重问题的真实性、情境性和应用性, 促进学生发展个性, 增强思维的多样性与开放性, 充分体现了新课标所倡导的多样化、选择性和探究性的理念, 对调整以往高中英语教学中只重输入、不重输出的片面倾向, 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读写习惯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只要我们在平时学习中多读多练, 勤思巧记, 学会多角度看待分析问题, 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路子, 就一定能够全方位地提高英语阅读和表达能力, 正确解答高考“阅读表达”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 (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2]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考试说明.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7-2010.

古诗词鉴赏题型解析 第4篇

1.鉴赏意象

鉴赏古典诗词的时候,不仅要着眼于诗词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物象看到注入其中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作品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古代的诗词作品。

解答要点:表层含义+深层含义

例:《柳》 (唐)李山甫

弱带低垂可自由,傍他门户依他楼。

金风不解相抬举,露压烟欺直到秋。

这首诗表面上刻画了受“露压烟欺”而不被“金风”抬举的柳的形象。实际上柳的形象喻指的是依附于豪门,但又得不到重用的寒士。借“柳”抒发诗人的愤懑之情。

2.分析人物形象

形象性是诗歌的主要特征之一。诗人在创作时总是通过种种手法,把自己的意念、感情等因素融合在一起,刻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表达一定的思想。

解答要点:抓住特征+分析举止+阐释内涵

例:《玉阶怨》 (唐) 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分析:这首诗描写了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幽怨”与“相思”的女性。她“眼底”充满了“哀愁”,明知心上人是等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久久不舍地站在台阶上望月,足见其情之痴绝。

3.抒发情感

借景抒情,是中国古典诗词的一大特色,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同样,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诗人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解答要点:通过什么+抒发(表现、寄托)什么感情

例:《台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南京古城阴雨连绵,青草茂盛。昔日的六朝已成为一场旧梦,如今只听到凄凉的鸟鸣。古城的柳树不管谁兴谁亡,依然枝繁叶茂,如绿烟笼罩长堤。开头描写阴雨、江草、鸟鸣,渲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后两句寓情于景,于常见的景物中寄寓了无限的惆怅,抒发了盛衰兴亡的感慨。

4.体味意境

意境是指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诗歌作品形象鲜明、情景交融,往往使读者如身临其境,在思想感情上可以产生强烈的共鸣和感染。

解答要点: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样的感情

例:《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诗写秋晚山景,描绘了山中秋雨过后清朗明净的月夜:松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渔舟有机地勾勒出了一幅恬静、淡远的秋色晚景图。这首诗是王维晚年隐居辋川时所作,写秋晚山景,借以表达作者对纯朴安静、放纵山林生活的热爱。

5.品味关键字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一个词、一个句子,运用得好,绝妙异常,可以给整篇诗作起到提神运气的作用,从而更能使人真切地进入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一起波动。

解答要点:词语含义+手法+表达作用

例:《秋夜》 (唐)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要求从三、四句中找到最能体现全诗感情的一个字。答案中说明“凉”是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用双关手法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6.赏析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指诗人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

解答要点:表现手法+表达作用

例:《闺意献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通过新颖的比喻,委婉含蓄地把作者的心事表现出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欧阳修语),诗中写新娘的郑重其事和忧虑紧张,正是用以表达诗人对前程的急切关注。

上述六类问题,固然不能将诗歌鉴赏题型囊括,但基本上抓住了几年来高考考察的重点。只要在答题时避免偏颇,不再遗漏,定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第5篇

本文从以下三种题型来进行介绍申论考试的写作方法及写作技巧:第一题进行论述;第二题写出解决办法;第三题给出材料所反映的概括主要问题。

一、就给定资料的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理解题意:

1、文体:议论文。就是对事物或道理进行论述的文章。

2、论述内容: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可以看出,《申论》考试时都要求考生抓主要问题,因为招考的国家公务员,行使国家权力,必须要注意平衡问题。要平衡最重要的就是考虑问题时主次分明,对于轻重利弊能较好地权衡。

3、中心明确。就是观点鲜明,肯定或否定,赞扬或贬斥,清楚明了,不含糊其辞。在文中最好使用段旨句。一是方便阅卷教师迅速获知文章主要信息,二是方便考生自己写作时紧紧围绕中心来写,使文章思路清晰,层次清楚,条理分明。

4、内容充实。就是要求论述过程中理论与事实要能很好地结合,既要讲道理,又要摆事实。事实与道理紧密相连,互相支持,为中心论点服务。道理上讲,《申论》考试的一般事例都主要来自于给定资料,理论可以从给定资料中来,也可从中引发。

5、论述深刻。就是要求论述时能看到事物的本质而不是只看到现象,不能囿于事物的表面,应深人事物的核心,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的实质并旗帜鲜明地表明观点。对一件事,不只是看到其*作层面存在的问题,更需要从体制、观念、心理等方面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当然,深刻性的前提是必须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符合当前实际。

6、有说服力。这是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提出的要求。论点要鲜明,论据要有力,论证要合逻辑。三者就像屋顶、墙壁、结构一样密不可分。

7、从考试的目的,也就是录用国家公务员来看,评卷的基本要求是客观公正,因而即使是论述题,各位考生在答题时虽然有一定的发挥余地,但总的来说规范性是很强的。因而作文必须从标题、结构、语言、文面等方面表现出规范性来,这样才有利于写作与评卷。

写作步骤:

1、通读全文,抓住主要问题。

2、思考资料提出的主要问题,提炼出中心论点。注意要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角度,为国家利益着想。

3、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能证明恰当的材料,在头脑中酝酿写作提纲,对全文进行谋篇布局。

4、将头脑中酝酿成熟的文章内容表述出来。注意不要随意修改,不写错别字,保持卷面清洁。

文章写作:

1、标题。统观书中参考答案,标题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陈述式,主要包括标题揭示内容和揭示主旨两种情况。揭示内容的如 “关于MBA的思考”,揭示主旨的如加快 “针对医院”的改革、为了中国能有更多的海尔、要敢于和洋人打官司、三讲教育绝不允许走过场。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让人一看便知论述的内容或主题。一种是设问式,如你能承受多大的噪声,这种标题的好处是能让人产生悬念,引发读者思考。我个人认为,既然是公务员考试,那标题多数时候就应当直陈其事为宜,对那些见惯不惯的事件,使用设问句能促人警醒,起到震聋发馈的作用。再有,标题中一般都有文中涉及的最常见词语。这样,考生就不该随意拔高主题,作宏篇大论。要贴近材料来。

2、正文的写作一律采用三段式: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东拉西扯,海阔天空地乱谈。要集中力量论述主要问题,论述时有详有略,重点内容详写,次要内容略写,但要兼顾好全局和局部的关系,既要看到正面情况,又要注意到次要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有层次,涉及到相关部门时方案要体现各司其职、各尽所能、互相合作精神。分析问题要按照由此及彼、由表象到本质、由微观到宏观、由特殊到一般的方式进行。解决方案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是前后对应,一个盖子对应一个杯子式的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既要有总体上的思路,也要列举切实可行的手段或措施。使解决方案既照顾到全局,又照顾到特殊情况,既解决主要问题,又控制次要问题,特别是杜绝新问题重新滋生。在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时,建议采用分条列项的方式,使阅卷教师一目了然。或者使用段旨句。每一段的第一句话都概括表明本段的大意。

二、用不超过350字的篇幅,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问题的方案。要有条理地说明,要体现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理解题意:

1、字数限定:3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

2、解题对象:针对给定材料,提出解决方案。问题在给定材料之内,一般是近涉关系,很少是远涉关系。

3、适用性。由于招考的公务员,是管理国家事务的人才,因而,所思所想,都必须站在政府的角度,提出的方案要就事论事,可以执行,不能大而空,要切实可行。

答题步骤:

1、根据前边所述的方法,勾划出文中反映的主要问题。这是保证对策是否具有针对性的重要依据。

2、寻找问题发生的环境和条件。这是保证解决问题的方案具有可行性的重要依据。

3、根据环境和条件,从不同角度或层面提出解决方案。答题方法:

1、分层法:有些问题,可以从观念、制度、具体行为三个层面来提出解决办法。A.转变观念,改变现有的„„观念,通过„„,树立„„观念。B.建立„„制度(体制)。C.加强„„管理,(即实际行动)。

2、职能分类法:很多模拟试题,都与法律有关。因而答这类题时,方案可以是按 “企业或单位”、“政府”、“法律”、“个人”四方来分。通常情况都是 “企业应当做些什么”,“政府应当做些什么”、“法律做些什么的方式”、“个人应当做什么”。

3、核心元素分析法:抓住核心元素,提出解决方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关于人的解决问题上,一般都需要从观念和行动两个方面来提出解决方案。

4、参与方分析法。就是一个事件的双方或多方,各有什么问题分别解决什么问题。这种题要忌讳各打五十大板的做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提出解决办法。

5、焦点问题分析法。找出矛盾斗争的焦点,解决它,就如解开争斗的死结一样。

一、请用不超过150字的篇幅,概括出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理解题意:(一)字数限定。150字。弹性限度只能在10%以内。过高或过低原则上都要扣分。(二)表述方式:要求答案覆盖全文主要内容,但表述要求语句精炼,简明扼要,不冗长,不罗嗦。一般不直接引用具体事例或数字。

(三)范围限定:只能在给定材料中概括,不能跳出材料圈定的内容,旁征博引或随意发挥。

(四)轻重权衡:反映的主要问题,也即表述的主要事实或观念。答题时不要圃于细枝末节,要统观全局,高瞻远瞩,从宏观的范围来把握主要问题。可以认为,主要问题是在文中带有倾向性的问题,它在文中决定或支配着思路的走向或观念的变迁。

答题步骤:

(一)在阅读的过程中勾划出文中的主要词句。主要词句一般不包括具体事例或数字,也不包括阐述的内容。

(二)将勾划出的句子再进行分析,去除限定性的语句,只留下其主干成分。(三)用通顺的语言把留下的语句组织起来,就是全文所反映的主要问题。

答题方法: 通过对书上所有答案的分析,我认为,一个完整的答案主要应该包括三个部分:总述句+分述句+道理句。

(一)关于总括句的提炼:总括句一句话,高度概括全文主要问题。句式模型为“这是一篇关于主语+事件1+事件2+事件3的文体。”其中,主语是文章涉及的主要任务的姓名或所涉主要单位名称。文体是指所给材料的文章体裁,如新闻报道、调查报告、工作总结、讲话、案例等。多数时候是案例。事件1是指主语的第一个动作,也可理解为事件的第一阶段。对于个别文章只有一件核心事件,就只需要事件1就够了。如“这是一篇关于纯净水广告论战的报道”。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题型解析技巧 第6篇

根据历年的考题,可以大致归纳如下常见的出题方法:

1.根据改革事迹、地点、人物、出题。可以出判断题、选择题。(多选和单选)

2.重规、规则出题。判断、单选、多选等题型的内容是相当多的。

3.反向出题。就正确的内容反向出题,在判断题中这种出题方法和常见。这就要求把知识点掌握牢固了.

4.跨章节出题。学员学习的时候一般都是按章节的顺序进行学习,但是有时候题目跨章节出题。性质、特征、功能等混合起来,可以出各种题型。依此类推,各门课程都可以如法炮制。

5.计算题隐蔽出题。以前的考题有专门的计算解答题,把他们转移到判断和选择上.

6.条件出题.在出题的时候都有很多限制条件,这些条件,很容易出题,多选题做常见,其他题型也可以出。

7.对比出题。把相关的内容综合起来进行对比,就其相同点和区别来出题。

8.根据容易使学员混淆的内容出题。

出题方法没有一定之规,学员可以根据这些总结出常见的出题方法,有针对性地对课程进行学习。

二、学习方法

(一)考题特点

考题的特点是点多面广、时间紧、题量大、单题分值小。

(二)学习方法

基于这种特点,学习的方法是:

1.全面系统学习。学员对于参加考试的课程,必须全面系统地学习。对于课程的所有要点,必须全面掌握。很难说什么是重点,什么不是重点。从一些重要的历史性的时间、地点、人物,到证券价值的决定、证券投资组合的模型,再到最新的政策法规的等等,都是考试的范围。全面学习并掌握了考试课程,应付考试可以说是游刃有余,胸有成竹。任何投机取巧的方法,猜题、押题的方法,对付这样的考试,只能适得其反。

2.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应该说,学员在工作之余进行学习,课程和相关法规的内容还是很多的。大量的知识点和政策法规要学习,记忆量是相当大的。一般学员都会有畏难情绪。其实,这种考试并不是传统的需要“死记硬背”的考试方法,排除了简答题、论述题、填空题等题型,考试的目的是了解学员掌握知识面的情况。如果学员理解了课程内容,应付考试就已经有一定的把握了。而且,理解也就是记忆的最好前提,尤其是学员通过学习在工作学以致用的前提。

3.抓住要点。在很短的时间内,学员要学习大量的课程内容和法律法规,学习任务很重,内容很多。面对繁杂的内容,学习的最佳方式是要抓住要点。想完全记住课程所有内容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所以知识都有一个主次轻重,本丛书的一大特点是从浩繁的课程内容和相关法规中提炼出要点,以便学员消化吸收,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条理化记忆。根据人类大脑特点,人类的知识储存习惯条理化的方式,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如果能够适当进行总结,以知识树的方式进行储存,课程要点可以非常清晰地保留在学员的记忆里。本丛书做了一些归纳,已经用框图的方式总结了很多课程要点,应该对学员会有很好的帮助。学员还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理解和需要做一些归纳总结。

5.注重实用。考试的大量内容是学员工作中要碰到的问题,包括各种目前实用的和最新的法律、法规、政策、规则、操作规程等,既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也是学员在工作中要用到的。只是学员在工作中能只是侧重其中的某一方面而已。在学习当中,侧重从实用的角度进行学习,即符合考试有大量实物内容的特点,又帮助学员紧密联系实际工作,一举两得。尤其是实际工作中就能接触到的东西,是很容易理解和记忆的。

总之,全面系统地掌握了课程的要点,考试起来会很轻松。

三、应试技巧

根据出题和考试的特点,考生应试可以参考以下几点方法:

1.不纠缠难题。遇到难题,可以在草稿纸是做好记号,不要纠缠,最后有时间再解决。原因是单题分值小,时间紧,题量大。

2.不漏答题。即使有难题、学员感觉拿不准的题,尽量都要给出一个答案。原因是这种考试模式,都答了,至少有选对的概率。

3.考前安排适当时间学习,临考急时抱佛脚,学习与考试的效果和感觉都会很差的。

4.根据常识答题。考生工作任务重,学习时间紧张。在很短的时间里要把所以课程内容完全“死记硬背”地记住是不可能的。可以根据平时对证券业知识和工作规则的了解进行答题。

1.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八点技巧

2.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应试记忆技巧

3.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解题技巧精选

4.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选择题答题技巧

5.2016贵州会计从业资格《财经法规》易错题及答案解析

6.2016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7.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应试技巧

8.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备考技巧

9.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答题技巧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第7篇

这种能力是指对自己、他人、部门的活动做出计划、排出日程、调配资源,并对冲突各方的利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协调。答这种题要依据部门目标,预见未来的要求、机会和不利因素,并做出计划;看清相互依赖的冲突各方之间的关系;根据现实需要和长远效果做出适当选择,及时做出决策;调配、安置人、财、物等有关资源。

例题

1.在大学期间,你曾参加过哪些社会活动和实践活动?

追问:(1)你为什么要参加这些活动?

(2)哪次活动对你的影响最大,能向我介绍一下那次活动的具体过程及你在其中所做的工作吗?

(3)在这次活动中,别人是对你怎么评价的?你自己又怎么评价的?

(4)从这次活动中,你学到了什么?

【解析】行为性问题。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任何一次活动都有目的。每个人在活动中承担的角色都是不一样的。根据活动的目的及自己在该活动中的角色,对相应的资源进行调配,合理地计划、组织、协调。

答这道题时考生要注意参加活动的目的明确。根据目的及自己在该次活动中的角色和职责,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思路清楚,措施切实可行,并达到了比较好的结果。

2.从你的自我介绍中知道你做过管理工作,能否请你举一个你认为管理成功的工作例子,详细说明你从事计划、组织、协调方面的情况。

【解析】此题所测的要素为计划组织协调能力及处理问题的风格,题型是行为性问题,对没有管理经历的考生可换一个角度或问题了解。考生所举的例子中由其负责组织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内容较复杂,被试人能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很好地进行组织,采取措施效果好,说明层次清楚,可评为上等;组织活动的内容不很复杂,措施基本有效,说明有条理,评中等;所组织的活动简单有漏洞,说明不清,评下等。

3.假如你刚到一个新单位,需要学习的方面还有很多,但领导不会因为你是一个新手,就会降低对你的要求,这时你会怎样做?

【解析】情境性问题。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考生需要摸清主要任务的基础,设立自己的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进行计划、组织和协调。

回答这个问题时,考生要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设立适宜的目标,综合各方面因素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思路清楚,措施切实可行。

4.若你被聘任为某部委领导,你怎样营造一个团结战斗、出人才、出效率的环境,使大家既能完成工作任务,又能实现事业的追求?

【解析】情境性问题。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考生可参考下列答案:要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确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1)首先,领导者要具有虚怀若谷的崇高品德。这就是胸怀要宽广,既要能容纳别人的优点,也要能容纳别人的缺点;既要听得进别人的好话,也要听得进别人的坏话,使大家都觉得在这种领导者的领导下,心情愉快,可以畅所欲言。如果有这样一种环境,那么无疑是大家最欢迎的。

(2)领导要关心和爱护部下。对于部下无论是生活还是思想,领导者都应十分关心,同时对部下也要非常爱护,真正以部下为本。这样,就会使大家觉得领导在为大家服务,不努力工作也就辜负了领导的期望。

因此,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个集体就是一个团结战斗的集体了。

(3)领导要给部下创造良好的成才和竞争的环境。将机会提供给部下,并为之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又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使大家公平竞争。我想,如果我做到了以上三点,那么就能营造一个团结战斗、出人才、出效率的环境,就可能使大家既完成工作任务,又能实现自己事业的追求。

5.如果你当上处长后,副处长对你有意见并向厅领导作了反映,你将如何处理这个问题?

【解析】情境性问题。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考生可参考下列答案:

(1)正确对待副处长有意见这件事情,把他有意见并向厅领导反映当做一件非常正常的事件看待。不要激化矛盾,不要对副处长有其他的想法和看法。

(2)主动找副处长沟通思想,征求副处长的意见。如果副处长所反映的意见是误解,那么就要消除误解;如果副处长所反映的意见属于自己存在的问题,那么主动向副处长作自我批评,并且答应制订出改正缺点或不足的措施。总之,态度要诚恳、虚心,要达到在新的基础上的团结。

(3)问题解决后,建议由副处长再向厅领导汇报解决矛盾的情况。或者征得副处长同意后,由自己向厅领导汇报解决矛盾的情况,并且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6.为了加强党的建设,市党委开展学习“三个代表”的活动,你如果作为组织部部长,怎样实施这项活动?

【解析】行为性问题。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考生可参考下列答案:

开展学习“三个代表”活动,这是加强党的建设的一项重大措施。我作为党委组织部部长,党组织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准备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1)大力宣传开展学习“三个代表”的重大意义,提高党员参与活动的自觉性。我们准备召开各处室党支部负责人会议,部署开展学习活动的具体做法。然后,召开全体党员大会进行动员,使大家明确开展这次活动的重大意义,使大家自觉参加这项活动。

(2)组织部加强对各处室党支部开展学习活动的指导,及时总结经验并加以推广,使此次活动朝着纵深的方向发展。

(3)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不定期地组织座谈会、汇报会。汇报活动开展的情况、座谈活动开展的经验,尤其要总结在开展学习活动中党员所产生的变化、党组织战斗力提高的情况。使各单位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4)开展评比活动。对在开展学习“三个代表”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单位和党员给予表扬,从而巩固开展学习活动所取得的成果。

7.如果你担任副职后,你单位一位干部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他的不公正待遇是正职所造成的,对这个问题你怎么办?

【解析】情境性问题。考查协调、沟通能力。考生可参考下列答案:

对这个问题,我会认真处理,既不损害正职的威望,又达到维护干部正当权益的目的。具体说来,可以从如下三个方面努力:

(1)维护正职的威信,不急于下结论。当我自己发现这个干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或者群众向我反映正职因某种原因而给予这位职工不公正待遇时,我不急于表态,而是强调要了解情况。并且要大家相信正职的工作,正职的处理是有原因的,达到既维护正职又不忽视群众意见的目的。

(2)主动与正职沟通,争取正职纠正自己的做法。先将了解到的情况如实地向正职汇报,并且实事求是地提出自己的建议。努力争取正职自己纠正自己的做法。一般来说,开明的正职一旦意识到自己的不对,是会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做法的。但是决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个过程。

(3)做好干部的思想工作,鼓励干部积极工作。我会主动找这位干部谈心,使他正确对待领导的做法,同时鼓励他积极工作,不要因此而消沉。因为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工作,是

完全能够改变领导的看法的,也会改变别人所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的。

8.如果你是党委秘书,让你组织一次会议,你怎样实施?

【解析】行为性问题。考查计划、组织、协调能力。考生可参考下列答案:

如果我是党委秘书,让我组织会议,我打算按三个步骤实施。

(1)第一个步骤,做好会议前的准备。会议前的准备主要落实六件事情。第一,确定会议的主题和内容,即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第二,确定会议参加的人员,即会议具体由哪些人员参加;第三,确定举行会议的地点、预定时间和议程;第四,会议所需要准备的材料;第五,下发会议通知;第六,确定会务人员。

(2)第二个步骤,举行会议。这一步骤主要是围绕会议的主题,组织与会人员认真报告,认真讨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真正使与会人员理解和吃透会议的精神实质,以便回到单位贯彻执行。这一阶段要注意充分调动与会人员的积极性,使大家做到畅所欲言,各抒己见,使会议开得活跃,并且充满民主气氛。

(3)第三个步骤,检查会议落实的情况。开会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作,因此会议有着明确的目的性。而要实现开会的目标,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查各单位贯彻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的情况。在检查的过程中,发现好的典型及时向党委反映,给予表彰;没有认真落实的,督促其落实会议的精神。只有这样,才会真正实现会议的目标。

练习题

1.你的短期和长期目标是什么?五年内你打算做些什么?

2.你认为劳动生产率低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科研报告、学术论文或试验总结的写作过程是怎样的?

4.说一件你认为最成功的组织活动。

5.在你主管过的部门或工作中,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怎样处理与应付的?

6.请谈谈你组织或参加的一次业务培训的过程与收获。

7.制定工作规划是机关的经常性工作,如果你主持制定一项工作规划,那么你首先要考虑哪方面问题?如何组织制定?

8.某机构要在本市各个高校毕业班进行择业观的调查,如果请你来组织的话,你准备怎么做?

面试题型解析-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建立和维持自己与他人、团体的关系。这些关系是有目的的、与工作相关的,包括与他人的沟通,以及组织中的服从、合作、协调、指导、监督活动。

答这种题要注意:人际交往的主动性;对组织中权属关系的意识(包括权限、服从、纪律等意识);人际间的适应;有效沟通(传递信息);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性与灵活性。例题

1.你正在主持一个会议,意见对立的双方由争辩发展到恶语相向,你怎么办?

【解析】意在考查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考生可回答:“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我会把双方争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先建议大家安静,或干脆休会半小时,等局面被我控制后,我再要求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将己方的意见、观点、计划总结出来,由大家举手表决,少数人服从多数人的意见。”

2.你在单位里很能干,很受领导重视,但此时新来一同事,比你更有才能,那你将怎么处理和他的关系?

【解析】意在考查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考生可这样回答:“能者为师,既然他比我强,那一定有可向他学习的地方,我诚心诚意向他请教,取其长补己短。应当与之合理竞争,在交往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用排挤或搞小阴谋都是不可取的。”

3.完成某项工作时,你认为领导要求的方式不是最好的,自己还有更好的方法,你应该怎么做?

【解析】意在考查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考生这样回答:原则上我会尊重和服从领导的工作安排;同时私底下找机会以请教的口吻,婉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看看领导是否能改变想法;如果领导没有采纳我的建议,我也同样会按领导的要求认真地去完成这项工作。

4.如果你当上了副科长,请问你怎样做到在群众中迅速地树立自己的威信?

【解析】意在考查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

考生可参考下列答案:我如果当上了副科长,打算从如下几个方面迅速树立自己的威信。

(1)以身作则,模范遵守规章制度。我当上副科长后,什么工作都要做到以身作则,凡是要求科员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凡是要求科员不做的事情,自己绝不做。总之,要模范地遵守规章制度,为群众做好榜样,使群众觉得在行为上像个领导干部的样子。

(2)凡事同群众商量,充分发扬民主。凡是科里的事情决不独断专横,凡事都与科里干部商量,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然后根据大家的意见作决策。处理科里的事务,既坚持原则,又充分体现大家的意志,使科里充满民主的气氛。

(3)严于律己,坚持廉政。严格要求自己,勤政廉洁是树立领导威信的一个重要方面。俗话说“廉生威”,因此,我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坚决不搞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将自己置于全科群众的监督之下,自省、自警、自励,做个廉政的好干部。

5.如果在工作中,你的上级非常器重你,经常分配给你做一些属于别人职权范围内的工作,对此同事对你颇有微词,你将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解析】此题所测试的要素为人际交往的意识和技巧,将考生置于两难境界,测评其处理上下级和同级权属关系的意识及沟通的能力,题型是情境性问题。

考生感到为难,并能从有利于工作和团结的角度考虑问题,积极、婉转、稳妥地说服领导改变主意,同时对同事一些不合适甚至过分做法有一定的包容力,并适当进行沟通,可以评为上等;感到为难,但又不好向领导提出来,怕辜负领导的信任,私下里与有意见的同事进行沟通,希望能消除误会,评中等;不感到为难,坚决执行上级交代的任务,并认为这是自己能力强的必然结果,评下等。

6.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正确处理同上级的关系。

【解析】意在考查考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与技巧。善于正确处理同上级的关系是全心全意搞好本职工作的重要条件。如处理不妥,难免造成思想负担或其他影响;如处理得当,既可放手工作,在需要时又易于得到支持和帮助。考生可参考下列答案:(1)领导者与被领导者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但领导者是代表组织或单位进行领导工作的,尊重上级的正确领导,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尊重和爱护整个组织。(2)应对上级领导的决策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反复领会其意图,明确自己工作在整个决策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便自觉地、主动地而非被动、盲目地予以实施。(3)如果是副职,切勿事事依赖正职。在尊重正职的同时,主动起参谋和助手的作用,做好自己分管的工作,只是在该请示时才请示。(4)如果上级是靠关系爬上去的平庸无能者,应该顾全大局,在适宜时机主动出谋划策,在关键问题上及时予以协助。如果上级是强横霸道者,最好私下据理力争,切勿胆怯盲从,唯唯诺诺,以免助长对方气焰。如果上级是追求完美者,应该予以提醒:工作不少,有个主次缓急,样样追求完美可能因小失大。如果上级是嫉贤妒能者,可在适当时机委婉规劝之,可用虚怀若谷的诚意感动之。(5)向上级取经,学习有益的领导经验,同时从其失误中汲取教训。

练习题

1.你认为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什么?

2.你在领导和被领导之间喜欢哪种角色?

3.你周围的同事工作任务都比较饱满,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领导没有给你安排任何工作,你怎么办?

4.假如你在机关工作,同一办公室的小王经常打电话与别人聊天,影响了你的工作,而且需要你和小王合作完成的任务,常常由你一个人完成。这时,你怎么办?

5.你能否“受人之托忠人之事”?

6.在工作中看到别人违反制度与规定,你怎么办?

7.假如你的一位经常需要合作的同事,和你的工作常常有较大的分歧,影响了工作效率,你怎么和他合作共事?

9.你同与你性格不同的人如何相处?

10.你的好朋友向你打听单位的机密,你怎么办?

言语表达能力

古代诗词的表达技巧题型解析 第8篇

一、《考纲要求》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的使用,也包括篇章结构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篇章结构,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对诗歌鉴赏的要求:1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总体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歌的表达技巧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诗歌的表达效果为形象服务,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 ( 她、它 ) 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为意境服务,能营造出一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为主题服务,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时要注意,首先要区分鉴赏要求,即试卷设题是要我们从修辞角度,还是表现手法角度,还是篇章结构,还是兼而有之。必须准确地指出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何种技巧(答案要点一)。其次结合相关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 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答案要点二)。再次说说作者采取这种手法的原因(答案要点三)。最后解释这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传达怎样的旨趣。 即运用该手法的好处(答案要点四)。

三、常见题型及答题步骤

(一)表达方式方面

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诗中的景物描写对全诗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这首诗是怎样虚实结合的?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等等。答题时要注意题目提问的指向以及要落实到具体的点上。

答题步骤:指出运用的手法——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 (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例如把什么比作成什么,或者将什么和什么进行对比,或者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用了什么典故等等) ——运用这种手法有什么好处。

示例: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答:本诗借用贺知章的典故,用来含蓄地表现诗人对执政者的这种不屑及愤慨。皇帝既不重用“我”,置“我”于闲散,镜湖风光本就属于“我”这种闲散之人,又何需你皇帝假惺惺恩赐呢?饱含壮志未酬却被迫闲置的无奈和牢骚之情。

(二)内容方面

设问题型: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

答题步骤:把握景物特点(清幽、冷清、凄凉、孤寂、高雅、 生机等)——描摹意境(用散文化的语言概括)——体现作者的思想(注意情与景的对称性)

示例:“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

鹧鸪天 (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答案:在写法上:1写景由远及近,“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近景。2动静结合,“山”“水”“霞”“林” 是静景,“归鸦”是动景。在全词中的作用:1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2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

(三)语言特色方面

设问方向: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 谈谈这首诗的语言艺术?就某个词或句子进行鉴赏?某个词的作用或为什么用这个词?某个句子好在哪里等。

答题步骤:总述语言特色(清新、平淡质朴、绚丽、明快、含蓄、简洁、奔放、悲慨、沉郁顿挫、豪迈奔放、洗练等)。 —— 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示例:

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 ( 步骤一 ),“黄莺儿” 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 ( 步骤二 )。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 步骤三 )。

四、结语

解答高考诗歌鉴赏题,对诗歌表达技巧的理解和把握是鉴赏的重点也是高考重要的考核内容。以上笔者关于古诗词阅读教学中表达技巧运用的研究只是个人浅见,希望对考生的复习有所帮助。

摘要: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领域内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贯穿于整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从诗歌的表达技巧入手,以高考古代诗歌鉴赏试题为例,把握诗歌鉴赏试题的表达技巧运用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步骤。

中考古诗词赏析方法技巧题型 第9篇

一 古诗分类

分类1:按表达方式分类 写景:春夏秋冬

抒情:思乡、亲情、友情、爱情、伤时、怀古、爱国之情 叙事:人、事

说理:人生 治国 抱负 理想 分类2:按内容题材分类

田园诗:热爱、向往悠闲平静自由的生 活,表达恬淡闲适的心情。写景诗:描绘春夏秋冬、山川美景,表达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赞美之情。送别诗:依依不舍的留恋;对友人的思念;劝勉安慰的豁达;坦陈心志的告白。

边塞诗: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的忧伤、孤独 行旅诗:游子漂泊在外(久戍边关、久宦在外)的孤独寂寞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咏物诗: 借某物的特点来表达自己的人格品性或追求。

怀古诗:悲叹怀才不遇的感慨;抒发昔盛今衰的愤慨;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

闺怨诗:对丈夫的思念,离别的孤独寂寞之感;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诗歌欣赏基本方法

1、注意作者的创作风格及题注。

2、注意诗歌中的关键词及中心句。

3、分析诗歌中运用的修辞及表现手法。

4、组织语言完成相关的问题。

常用句式: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个)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种)思想、感情,起到了(某种)作用。

1、读题目

因为有的诗歌的题目对诗歌的内容有着重要的提示作用,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杜甫的《春夜喜雨》、张养浩的《山坡羊 潼关怀古》、朱熹的《观书有感》等。

2、知作者

一般考试出题选取诗文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诗作,例如: 陶渊明◆朴素自然 杜甫◆沉郁顿挫 李白◆豪迈飘逸 白居易◆通俗易懂 王维◆诗画一体 王昌龄◆雄建高昂 高适◆悲壮苍凉 李商隐◆朦胧隐晦 岑参◆雄浑奇拔 韦应物◆清新典雅 韩愈◆奇特新颖 李贺◆忧郁激愤 元稹◆艳丽浅近刘禹锡◆清峻明朗 李商隐◆清丽俊逸 杜牧◆含蓄绰约 李煜◆伤感细腻 欧阳修◆清丽明媚 范仲淹◆苍凉悲壮 晏殊◆明朗疏淡 苏轼◆旷达豪迈 柳永◆缠绵悱恻,黄庭坚◆自然流畅 秦观◆情真意切 李清照◆婉约凄切 陆游◆雄浑奔放 辛弃疾◆气势雄壮

3、看注释

有的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有的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诗歌的用典或意境。有的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诗歌的写作风格。所以,同学们答题时一定要仔细研读注释!

4、寻诗眼

所谓“诗眼”,是指一首或一句诗中最精练最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词语,它一般是动词或形容词。如陆游《书愤》中颈联:“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其中的“空”字,流露出作者自许塞上长城、满腔报国热忱却一直到老仍报国无门的深重的怅惘与悲愤,准确深刻地点明本诗主旨——抒写悲愤之情;又如宋祁《木兰花》中名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运用拟人手法,将春杏怒放,生机勃勃之景生动形象、极具情趣地展现在我们眼前。

5、主旨句

即最能概括诗歌思想内容或感情的句子,一般是议论性或抒情性的句子。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朱熹《观书有感》中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苏轼 《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诗中都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都可以说是诗中的主旨句。抓住主旨句,可以迅速准确地理解诗歌的中心内容。

6、品意象

(1)自然景观类

月—思乡思亲,传达离愁别恨寂寞思归之情 夕阳、落日—凄凉失落、忧郁之情

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烟雾、寒霜—哀怨、惆怅、凄苦等情思 春风、东风—春天、希望等美好事物 西风—惆怅哀伤、游子思归(2)植物类

杨柳—离别难舍等情思

落花—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感叹与哀愁 梅、兰、竹、菊、松—高洁坚贞之志

梧桐、芭蕉—光阴易逝、身世磨难的惆怅哀愁

莲—爱的象征。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红豆—爱情或相思(3)动物类

鸦、猿、杜鹃—凄苦哀伤之情 青鸟—信使

鱼—快乐自由 孤雁—孤独、思乡 鸿鹄、雄鹰—理想追求 蝉—悲凉、高洁(4)其它

羌笛—凄切(征人思乡)

7、赏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主要有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化静为动、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照应,对比,抑扬变化,烘托 渲染,象征联想,借古讽今,化无形为有形等。◎巧用修辞

答题句式:这句诗运用()修辞,()写出了某物()特点。一)、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如: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二)、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表现手法之象征

是诗歌惯用手法,主要作用是用物象征人的品德节操。如:以“梅”象征高洁、清秀、淡雅、素朴;以“菊”象征高洁、傲霜斗雪的坚强,被称为“隐逸之花”;以“兰芷”象征名贵、孤芳、清高;以“牡丹”象征富丽等等。

◎表现手法之托物言志

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志的一种艺术手法。托物言志诗,又叫写物诗。如: 墨 梅(王冕)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表现手法之侧面烘托

诗人在写景时,不从正面景物入手,而是从与其有关的 侧面景物入手,以对侧面景物的描写来达到反映主题的 效果,即是侧面烘托。如: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析:本诗通过乌衣巷周围景物——杂草丛生,野花点点,夕阳斜照,旧时燕飞入普通百姓家——写出了乌衣巷已不是昔日的乌衣巷了,今日的乌衣巷一片荒凉,昔时豪门世族已不复存在,形象地描述了昔盛今衰的沧桑之变。◎表现手法之动静结合

如王维的《鹿柴》以“人语响”衬“空山”之静;其《山居秋暝》以“竹喧”“莲动”来衬“空山”之静,抒发一种闲情逸致。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戴叔伦的《兰溪棹歌》采用了静景(前两句)动景(后两句)结合的方法,将山水的明丽动人,月色的清爽皎洁,渔民的欣快欢畅,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明澈秀丽的画卷中。◎表现手法之渲染烘托

塑造意境,渲染氛围,抒发情感

古今诗歌中,先写景后叙事抒情或全篇写景的诗作很多,诗人往往借助景物把气氛渲染得浓浓的,为下文抒情作铺垫或融情入景中。根据景物的性质可分为喜景和哀景。①喜景衬喜情,哀景衬哀情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情景的交融。如: 登 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析: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飞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渲染了浓浓的愁意,为下文四句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垫。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的不胜感伤。②乐景衬哀情 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如: 绝 句(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析: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很想回家,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绚丽。如此美景,为何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表现手法之虚实结合

实景是诗人描写的现实客观景物,虚景是诗人通过联想或想像而虚拟的景物,虚实结合更能表达出一种浓溢的情思。如:塞上听吹笛(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表现手法之对比

画眉鸟(欧阳修)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人间自在啼。

析: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达作者对禁锢思想、束缚人才现象的抨击和对言论自由、解放人才理想的向往。◎表现手法之卒章显志

诗人往往在诗歌的结尾表达自己的心志或情怀。《行路难》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实现理想的豁达。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理感情

①送别类: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②怀古类:或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叹。③思乡类: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④战争类: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表达对和平的向往。

⑤闲时类:或表达清闲恬淡的心情,或表达对隐居生活的向往。⑥借景抒情类:或借景表达自己的美好志向,或借景体现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或借景抒发对人生世事的感慨。

⑦托物言志类:或托物显示自己的高洁品质,或托物抒发怀才不遇的伤感。

⑧爱情类:在古代诗词中占的比重相当大。其中不少精品以其丰富的内容、美好的情感、多样的手法,被人们世代传诵。概括诗词感情常用短语

热爱自然、寄情山水 忠君爱国、建功立业 踌躇满志、乐观旷达 淡泊名利、恬淡闲适 轻松愉悦、激动喜悦 喜爱赞美、向往憧憬 不畏艰难、豁达豪迈 思念家乡、想念亲人 离愁别绪、凄清哀婉 遭贬愤世、伤感不平借古讽今、感叹世事 怀古伤今、物是人非 怀才不遇、壮志未酬 忧国忧民、焦虑矛盾 孤寂惆怅、凄苦烦闷 清高孤傲、超尘脱俗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1)豪放洒脱,如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2)忧国忧民,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3)乐观豁达,如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4)慷慨悲壮,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5)忠心报国,如苏轼的“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6)踌躇满志,如辛弃疾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诗词鉴赏题型

【一】诗词鉴赏题型之一:炼字品析

※提问方式 :“某字用得妙,妙在何处” 【二】诗词鉴赏题型之二:内容理解

※提问方式:“某个词,指的是什么”“某个词,包含哪些含义”或“写出某句诗的大意”等。

【三】诗词鉴赏题型之三:描绘画面

※提问方式:“用自己的话,描绘某一句(联)所展现的画面” 【四】诗词鉴赏题型之四:情感体味

※提问方式:“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诗人情感变化的原因有哪些”等。

【五】诗词鉴赏题型之五:主旨领悟

※提问方式:“某句蕴涵了怎样的道理”“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等

【六】诗词鉴赏题型之六:形象感知

※提问方式:“整首诗(或某一句)勾勒(或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

【七】诗词鉴赏题型之七:景物描写

※提问方式:“写了哪些景物”“描绘了怎样的美丽景色”等。【八】诗词鉴赏题型之八:意境欣赏

※提问方式是“请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描述某一句的意境”“某一句渲染了怎样的氛围”

【九】诗词鉴赏题型之九:名句鉴赏

※提问方式:“某一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十】诗词鉴赏题型之十:表达赏析

上一篇:狱中联欢读后感下一篇:香港游记 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