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2024-07-22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精选12篇)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1篇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1

数学活动《小熊请客》是以故事小熊请客导入,以游戏化、生活化的方式带幼儿进入数字、圆点、实物三者的相匹配的学习中。活动流程是这样的,我先通过导入今天我们班要来一位新朋友—小熊,并出示小熊的图片,来激发幼儿的兴趣。

第一个环节:看!小熊今天请了一些小动物,还分别给它们准备了一些食物,并出示图片。因为这些都是孩子们熟悉的动物朋友小猫、小狗、小鸡、小猴等,孩子们很是喜欢。所以让他们一起来说一说都有谁。

第二个环节是是请客人用餐,根据小熊为朋友们准备的食物,进行手口一致地点数,数一数,小猫吃了几条鱼如:1、2、3、4一共有四条鱼。并让幼儿根据盘子里的食物数量给圈点涂色,吃了三条鱼就涂满三个圆点,再找到对应的数字3,将数字圈起来。接下来的小动物方法同上面一样,让幼儿和老师一起说一说。

第三个环节是是让幼儿在活动材料《数学》第3页上进行操作,个别能力弱的孩子我适时提醒启发他,边巡视边指导。

第四个环节是老师进行一个点评,对幼儿在做的过程出现的错误进行纠正。

不足之处和调整:在此次数学活动中,第一环节中我觉得我准备的还不是怎么充分,应该做一个PPT,把小熊请的小客人逐一的出示出来,然后让幼儿猜一猜小熊分别给它们准备了哪些好吃的,利用幻灯片的形式让这些食物显现出来,来激发幼儿的兴趣,使教学活动更加丰富多彩。第二个环节的时候,我忽略了教幼儿数东西的方法,如小鸡吃了四条虫子,应该手指头先指好第一条虫子,开始数,这样能避免少数或多数的情况发生。在让幼儿进行涂圆点和圈数字的时候我也考虑的不是很全面,可以手绘一张图,老师先示范怎样涂和圈的,然后再请能力强一点的幼儿做一个榜样,最后在让能力弱一点的涂和圈,指出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及时的纠正。在讲评的时候,可以拍下幼儿操作中错误的地方,而不是拿幼儿的本子上来评讲,这样会导致有些坐在后面的幼儿看不清,本子可以放在桌子上,不要拿在手里,避免有些幼儿玩手里的本子不认真听。对于能力差,做的不好的幼儿要给予鼓励,如告诉他只要把刚刚说的那些错误改正了,就能像其他幼儿一样全对了。最后活动延伸的时候我可以把它延伸到区域活动或者是日常生活中,如制作一些相应的图片让幼儿找一找小青蛙吃了几条虫子,并涂一涂圆点,圈一圈相应的数字。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2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使课堂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通过小熊请客的故事,数、摆、再数、列乘法算式、编口诀等活动,使学生口、手、眼、脑多种器官参与,经历知识形成过程;学生在学习中表现为乐于学、善于学,主体意识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得积极主动,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还有许多不足,如在合作交流中,有一些学生还不太积极主动,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研究探索如何加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乘法口诀的教学一般是比较枯燥无味的,但本课设计新颖,富有情趣,体现了数学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小熊请客”的情境入手,一下子就吸引了爱听故事的小学生,学生轻松地从情境中开始数学知识的学习。新知的探索主要是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索中完成。如小组试拼图形、小组摆放图形、小组合作写算式、合作编口诀都体现了数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这样的教学过程是一个让学生经历体验的过程,多次的小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使学生具有团队精神。新知的应用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密切联系实际,体验到了数学和生活的关系。练习的设计考虑到了学生的童心、童趣,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又一次体现了“学数学、用数学、做数学”的新理念,同时渗透德育教育,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语言感情交流。整节课老师始终面带微笑,态度温和,语言具有亲和力,接近学生的心灵,体现了“欣赏学生、赞美学生”这一理念。师生共同创造了一个和谐、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3

教学目标:

1、在丰富的感性认识3的乘法口诀,然后记住3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3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类推、概括、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3、通过各式和样的练习,培养学生乐于探索、勇于争先的优秀品质。

教学重点:3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记忆和运用。

教学难点:对“数学故事”的理解、表述和解疑。

教学准备:挂图 乘法口诀卡片。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手工吗?谁能说说你会用自己的这双小手做些什么呢?”

“这是一个周末,方方想给自己的好朋友每人送一辆自制的三轮车,就把各个零件拿出来进行组装,聪明的小朋友们,你能帮他算算,一共需要几个轮子吗?”

二、问题探究

谈话:1辆三轮车需要3个轮子,2辆需要6个,那么3、4、5、6、7、8、9辆三轮车要几个轮子?

三、体验感悟

1.拿小棒摆三角形

2.一个三角形用几个小棒?能列乘法算式吗?编制口诀?

3.板书:1×3=3

一三得三

4.组织学生摆2、3、4、……个三角形,写算式,编制口诀

四、实践应用

“练一练”

1题:找朋友

2题:找规律填数

3题:动物运动会

数学故事

五、小结

这节课你学懂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一课一练第10页

板书设计

需要几个轮子

1×3=3 2×3=6 3×3=9 3×4=12

一三得三 二三得六 三三得九 三四十二

3×5=15 3×6=18 3×7=21 3×8=24

三五一五 三六十八 三七二十一 三八二十四

3×9=27

三九二十七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掌得不错,记忆方法也能掌握。口诀大部分同学能在课堂上背出来。应用方面还有欠缺。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教案数学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2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便写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计算细心,书写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问题。

出示26页“摘西瓜”的情境图,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画面,说说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1)引导学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写在练习本上) 指名学生回答,师板书:28+34+23=

(3)学生讨论: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本上算出来。

(4)引导学生按照运算顺序,分步列两个竖式计算。

(5)指名学生板书:

28 62

+34 +23

------ --------

62 85

(6)师:为了写起来方便,可以把两个竖式连写,边说边板书:

28

+34

------

62

+23

------

85

(7)引导学生写明答案和单位,让学生分析一下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8)课件出示:练习:让学生完成26页做一做,

46+25+17=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订正。

2、教学例2。

(1)测试课本27页“运西瓜”的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

(2)让学生列出算式,老师板书:85-40-26=

(3)师:为什么这样列式?

(4)师:你是怎样计算这道题的?请写在练习本上

(引导学生根据连加的竖式写法类推出连减的竖式写法)

(5)展示学生的连减竖式

师:除了这个竖式写法,还有不同的写法吗?

如果学生想不出来,引导学生看书本27页小男孩的算法和写法:

第一步:85-40=45可以口算,不用写算式。

第二步: 45-26 (要求学生能口算的尽量要口算,口算有困难的可以用笔算) (6)学生讨论:除了用85-40-26这种方法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列式计算吗?

(7)学生回答(师引导学生还可以用另一种方法;先算一共运走多少个?再算还剩多少个?)

(8)师板书:40+26=66(个)85-66=19(个) 课件出示。

(9)把例1例2进行对比,让学生发现算式的特点(连加连减),并板书课题。

(10)练习:27页做一做第1题

54+20+16=

90-58-24=

三、实践运用、拓展思维。

练习五第1题,车上原来有67人,现在有多少人?

试一试

56+34-20=

78-24+39=

练一练:星星合唱队原有52人,有9名同学毕业了,新加入15人,合唱队现在有多少人?

填一填,跳绳比赛,

(1)前两次比赛结束时,小聪共跳 下,小明共跳

下,小亮共跳 下。

(2)第三次比赛,小聪跳 下,小明跳 下。

(3)小亮获得第二名,他三次跳的总数可能是多少?

他第三次可能跳了多少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学生畅谈,师小结。

知识应用:把每一横行、每一竖行和每一斜行的三个数加起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3篇

一、盯住题目,解悬念之密

童话里藏着许多秘密,教师的任务是引出秘密,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探秘潜能,使悬念和奥秘在孩子心中自然地埋下神奇的种子。

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和我一起写下课题,然后问:为什么这个故事要用“从现在开始”这五个字作题目呢?请学生自己去读读《从现在开始》整篇课文,帮助老师解开这个秘密。孩子们带着问题读得很起劲,我从他们的眉宇间感受到了寻找答案的认真和疑惑不解的苦闷。

读后,大家发现:这五个字的短语从头到尾在文中反复出现了很多次。

“真是会动脑筋啊!你们发现了童话的第一个秘密——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短句就可以作为故事的题目。”孩子们喜不自禁,脸上写满了胜利者的喜悦。

突然有个孩子站起来说“:我发现‘万兽之王’ 这个词语在课文里也重复出现了好几次,为什么不用它做课题呢?”孩子们听他这么一说,又陷入了疑惑之中。我并不急着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再读课文,这次只要求读动物们说的话。

读后,大家一番议论、交流,终于发现了问题的答案,原来在每个动物说话的开头都会用上“从现在开始”这五个字,这是选“万兽之王”的规定,也是这个故事中动物语言的显著特点,比“万兽之王” 更吸引人,因此用“从现在开始”做课题更好。

悬念以及揭示悬念所带来的“神奇”感受,让学习变得饶有趣味。

二、关注语言,解多元之密

美国学者希克森特米哈伊在谈到创造性人才的因素——好奇心的重要性时,明确提出,“通往创造性的第一步就是好奇心和兴趣的培养”。阅读童话正是极富创造性的过程。孩子们基于好奇心的观察、探索、询问、交流、操作,如能得到更多的鼓励与支持,就会逐渐内化为他们自己的人格特征。

“不仅仅是题目,这篇课文里还藏着许多秘密。你能挑战一下,做个杰出的解密员吗?”我用充满诱惑力与鼓动性的话语,引得孩子们群情激动,跃跃欲试。

1. 从整体感知到局部探微

如果说朗读是从整体上感知童话的内容,解读词语则是局部的探微揽胜。一组又一组的词语,为满足学生探究的需求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发现每一次动物说话,开头都是‘从现在开始’,一共有六个。”

“以前老师告诉我们,用词不要重复,可这篇课文却用了六个‘从现在开始’。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猫头鹰很神气,他要学狮子大王宣布命令。”

“因为袋鼠当上大王太激动了,所以要用大王的语气来说话。”

……

“你们不但善于发现秘密,还善于思考秘密背后藏着的秘密。注意‘从现在开始’,咱们来当当故事里的动物,我们去读一读他们的语言。”

六个“从现在开始”是孩子们发现的第一个关于词语的秘密。以前老师教的,与课文中所不断重复出现的“从现在开始”,产生了认识上的错位,激起了孩子们思维的乐趣。他们发现了六个“从现在开始”,更要去探寻六个“从现在开始”背后的秘密——语文课思维的过程有时比思维的结果更重要。

2. 从文辞解读到符号研讨

标点符号是文章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语言的发展,人们对标点符号的作用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实现了标点由文法规则向审美变异的研究转变,从而提升了标点作为文本符号的价值。小小标点学问大,与文本的主题思想密不可分。这篇童话,也不例外。

“老师,我还发现,猫头鹰和袋鼠说完话之后的标点是感叹号,小猴子却是句号。”

“你可以当小老师了,发现了这么多。你们猜猜看,这是为什么?大胆猜!”

“猫头鹰说话用感叹号是因为他神气极了,课文里有这个词。”

“袋鼠当上大王很激动,所以说话也是感叹号, 课文里有‘激动’这个词。”

“小猴子不神气也不激动,他很冷静,所以他是句号。”

……

“没想到小小的标点符号居然藏着这么多的秘密,它还能与前面的提示语联系起来!拿起语文书,我们一起来演演神气极了的猫头鹰、激动的袋鼠和冷静的小猴子。”

用猜一猜的方法解密,没有对错的界限,只有准与不准的区别。孩子们通过猜一猜,联系课文,从标点符号中获得了潜在的语言信息,与文本要传递的意义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效应,在与教师、 文本的对话之间获得了更有厚度也更有趣味的阅读体验。

三、拉大缝隙,解语用之密

学生的模仿力是惊人的,尤其是面对他们喜爱的作品。每当读完一个故事,他们总会沉湎其间,回味遐想,产生许许多多的“如果”,在脑子里进行第二次创作,久久“难以自拔”。因此,我常常对童话文本进行切割开发,拉大缝隙,鼓励学生续写、仿编故事,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培养他们的想象能力和语言实践能力。

课上到这儿,让学生复述故事,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我不这么处理,我的课堂始终要带给孩子们“柳暗花明”的“惊奇感”,让他们在“一波未平, 一波又起”之中,体验到探寻与创造的乐趣。

“猫头鹰习惯白天休息,夜里做事,他就让动物们也——(生答:白天休息,夜里做事);袋鼠习惯跳着走路,就让动物们也——(生答:跳着走路)。 他俩完全不顾别人的感受。你们知道吗,一开始呀, 小猴子也发生了这样的错误,他想到自己当了万兽之王,又神气又激动。”我神秘的提示让孩子们情绪高涨“。你们知道一开始小猴子想宣布的命令是什么吗?”我边说边出示小猴子爬树、吃桃子和用尾巴荡来荡去的图片。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天天在树上爬来爬去!”

“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都得住在树上,成天抓着藤条荡来荡去!”

……

“除了小猴子,原本小熊、小白兔等等也要轮到当一个星期的万兽之王,他们也早就在心里想好了要宣布的命令。你们来猜猜,他们又会宣布怎样荒唐可笑的命令呢?这是老师最想知道的秘密。”

孩子们在小组里讨论得不亦乐乎,五分钟后争着开始交流。

小鱼儿神气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在水里生活!”

小蛇娇声娇气地说“:从现在开始,你们都要跟我一样,拥有苗条的身材,优雅地扭着走路!”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4篇

[教学目标]

1.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熟记5的乘法口诀,能用5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2.在编制、记忆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发现一些简单的规律,逐步培养观察、推理、分析的能力。

3.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我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和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经历5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5的乘法口诀的意义。

[教具准备]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

孩子们,每天上课之前我们都进行口算练习,看到你们表现得那么出色,老师也想和你们比一比?谁敢和老师进行一下PK。

2.师生比赛

口算:

3+3+3+3+3= 9+9+9+9= 7+7+7+7+7= 8+8+8=

6+6+6+6+6= 6+7+8= 7+8+9=

师:老师完胜呢!你们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够很快说出这些算式的结果吗?那是因为老师有一个秘密武器,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师:没错,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3.出示情境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师:老师去商场购物,看到这些福娃很不错,老师想买一些。如果我买2盒,会有几个福娃?能用算式表示吗?

师:5?也就是表示2个5。(出示点子图)那么5?就等于10。

师:买3盒呢?会有几个福娃?4盒?5盒?10盒呢?算式怎样表示?

二、探究建模

1.观察后你发现有什么特点和规律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那你们有没有发现这些算式都是和谁有关?

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补充课题)

2.编制口诀

师:既然我们要学习的是口诀,那什么是口诀呢?看来很多同学都有一定的了解了,对!口诀就是让我们便于记忆,能很快帮助我们算出乘法得数的口令。熟记口诀,我们就不用每次算乘法时还用加法或看点子图来计算了。有谁知道关于5的乘法口诀的吗?

师:真厉害!你刚才第一句说的什么?

你知道“一五得五”说的是这里的哪个算式吗?(板书:一五得五)

这里的“一”和“五”指的是?“得五”的意思是?

师:在编制口诀时,通常我们会把两个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口诀前面。那5?=10和2?=10,编制口诀的话,前两个字是?3?和5?呢?(师板书:二五、三五)

师:如果让你们来编制剩下的口诀,你觉得自己能编制出来吗?

哦!信心满满,那我们赶紧来试试吧。翻开课本52页,请补充完整例1。

3.记口诀

师:大家自读5的乘法口诀,你们发现了一些规律了吗?

师:同学们的发现还真不少,口诀的特点基本都说到了,可以看出同学们这节课都学得很认真,但老师还得强调一点:当积是整十时,直呼出几十,积是十几或几十几的,要按数的读法读出来。

师:现在同桌之间比一比,谁能先记住5的乘法口诀。同位互记口诀,展示评价。

4.师生对口诀

师:都背得挺熟练的,那接下来我们进行对口诀,现在我们分成男生和女生两组来比赛,我说口诀的前半句,你们来说积,看哪一组反应最快,声音最响亮。

三、巩固练习

师:我们这么辛苦地记这些口诀,那口诀有什么用啊?

师:好,那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会不会用5的乘法口诀来计算乘法算式。

1.P53第5题。

2.P53第2题。

3.P52第2题。

四、回顾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五、作业布置

1.背5的乘法口诀给爸爸妈妈听。

2.和家长对口诀。

[板书设计]

5的乘法口诀

1?=5 一五得五 5?=5

2?=10 二五一十 5?=10

3?=15 三五十五 5?=15

4?=20 四五二十 5?=20

5?=25 五五二十五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5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63页例7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选择合适的运算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让学生经历说一说、比一比、画一画等数学活动,获得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法表征问题的方法。

3.使学生感受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建立于运算意义之间的联系,体会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利用画图、语言描述等方式表征数学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情景:圣诞节快到了,羊村要组织联欢会,帮助解决问题

二、探究新知 出示题目情景 1.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初步感知。

2.表征数量关系,沟通实际问题与实际运算意义的联系。① 理解题意,语言描述表征题意 ② 画图表征题意 ③ 列式解答 ④ 检查

⑤ 回顾梳理,小结方法。

三、运用巩固,解决问题。2.羊村举行摄影展览,如果每只羊要选出5张照片,6只羊一共要选多少张照片? 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3.他们还准备两袋苹果,一袋有3个,另一袋有6个。还准备了3袋梨子,每袋6个。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吗? 独立尝试,汇报交流。

四、课堂总结: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6篇

一、学前准备:(课件出示)

读一读、并说一说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4=12 12÷3=4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国庆节,空军飞行大队举行了一次盛大的飞行表演。这次飞行表演非常成功。(课件展示飞行表演画面)今天,老

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参观这次飞行表演,而且老师还要让小朋友们亲自体验,做一回飞行大队长,指挥飞机编队飞行。

2.复习乘法。

师:(课件出示第39页主题图。)飞机已经准备到位,你能算算一共有多少架飞机吗?(学生在书上列出算式、请一人板

演)

师:(指算式)为什么这样列?

生1:一排有4架,三排一共有12架飞机。3×4=12,三四十二。

生2:一列有3架,四列一共有12架飞机。也是4×3=12,三四十二。(师板书:3×4=12 4×3=12

3.设计编组,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初步感知乘除之间的联系。

师:飞机在飞行的时候,为了做出各种优美的动作和造型,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编队飞行(在电脑主题

图上把三架飞机圈成一组),你能提一个用除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

请学生在书上边圈边列式。

师:为什么这样列?

生:把12架飞机每3架编成一组,可以编成几组,就是把12架飞机每3架分成一份,求分成几份。所以用除法。

师:12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

生:略

师:你是怎么计算的?

生1:我是用小棒摆的

生2:我是在图上圈的

生3:我是用口诀算的。

师:(在主题图上把四架飞机圈在一起)现在飞行大队长准备让这些飞机这样来编队飞行。你能提问吗?

生:把12架飞机,每4架飞机编成一组,可能编成几组?

请学生用小棒边摆边列式。

比较两个除法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上述三个算式,找出相同的地方。得出乘法和除法中的各个数字

只是交换了位置而已。

(运用规律:电脑出示150/25=)

师:你知道等于多少吗?(学生不能回答)

师: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样一个乘法算式,你一定会知道!(电脑出示256=150)

生:等于6。

刚才,飞行大队长让这些飞机进行了两次编队飞行。让我们来帮帮飞行大队长,看看这些飞机还能不能有其它的编队方

案?

生分组讨论……

学生操作

(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分组表演。

(2)用小棒代替飞机试着分一分、摆一摆,然后提出除法问题。

(3)小组研究后,列式解答问题。

(4)学生汇报。

3.巩固练习。

(1)课本第39页试一试。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请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2)题单。(电脑做相应展示)

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互相反馈订正。

4.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学习做小指挥官,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退位减教案 第7篇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1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两位数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笔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以后学习多位数减法的重要基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明白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一当十的道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对一百以内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合作探究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学生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学习习惯和互相帮助、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如何退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 运用竖式计算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课前口算小热身

2、出示课件:在我们的大屏幕上是2008年奥运会中中国和美国的金牌数,同学们得到了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生:中国获金牌51枚,美国36枚,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 师:就是求51比36多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呢? 生:减法,51-36 师:如何计算出得数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重点,板书课题(退位减)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2 出示例2:51-36= 师:能用口算直接算出得数吗?不能口算怎么办?课件出示任务一。生:列竖式计算。(师:注意写竖式时相同数位要对齐)师:个位上1减6不够减,怎么办? 课件出示任务二。生小组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在小组内动手操作,尝试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师:谁愿意把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分享给我们大家?

生:我的方法是,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时,我们就从整捆小棒里拿一捆解开成10根,将10根和单根的1根合成11根,再从11根小棒里拿走6根,用11-6=5,再用剩下的4捆减3捆,就能算出剩下了15根小棒,也就是少了5枚金牌。

师:刚才我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摆了摆,知道了51-36等于多少,那你们会用竖式来计算吗?

学生计算,然后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①师板书竖式,个位上1减6不够减,从十位退1,是10, 11减6得5 ②讨论退位点:怎样表示从十位退1,你有什么好办法?

(尝试让学生发现要在竖式中被减数的十位数上面点一个退位点。这个点叫退位点,提醒我们从十位退1。)

③师: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几减几,十位要算几减几? 生:个位要算11减6,十位要算4减3 总结,师:在列竖式时应注意什么?你是怎么算的。生:①相同数位要对齐

②从个位算起

③个位不够减时从十位退1当10.(板书)师:那么从十位减起方便吗?为什么?

生:如果先从十位减起,个位不够减时再从十位退1就不方便了。

2、教学例3。

出示例3:50-24,用竖式计算50-24 学生自主完成例3(指名板演)师:被减数个位是0,怎么办?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退位减法的计算过程。师:个位上0减4不够减,从十位退1后,个位要算10减4。从十位退1后,十位要算4减2。

师总结:通过例

2、例3的学习我们知道列竖式笔算时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后再计算。

三、巩固新知,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第一关、猜猜我是谁

2、课件出示:第二关、争当合格小医生

3、课件出示:第三关、谁是计算小能手

4、课件出示:孩子们,你们知道吗?同学们看了2008年的奥运会后,也都想当一名运动员,为国争光,于是他们都去运动场上练习体育项目,师:你们都知道什么条件呢,问题是什么? 生:独立解答

四、回顾课堂,总结收获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8篇

一、开门见山, 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和小朋友们一起来学习——

生:《识字8》。

师:一起在来读一遍。 (生读)

二、学习神话, 正音解字

1. 读带拼音的神话词语

(教师出示“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女娲补天”)

师:会读的小朋友举手。大家都准备好了, 那我们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你们读得真棒!我发现同学们嫦娥奔月的“奔”字读得非常标准。当我们朝着一个目标奋勇前进时, “奔”就要读成bèn。我们再来读读。

2. 找四字词语共同点

师:高老师请大家再读读这些词语, 你发现这些词语有没有共同点?

生:都是四个字的;前面两个字都是一个人。

师:都是一个人的名字, 对不对?你来带我们读读前面两个字好不好? (学生读, 教师出示“嫦娥”二字的卡片) 我们开列小火车好不好?

……

师:你观察一下这两个字有没有共同点。

生:都是女字旁的。

师:是啊, 嫦娥是住在月宫中的一位仙女, 所以我们看到这两个字都是女字旁。这个“娥”字, 女字旁加上“我”就是嫦娥的“娥”, 你能不能给它换个偏旁, 把它变成另外一个字?

生:把女字旁换成“饣”, 就是很饿的“饿”;把女字旁换成“鸟”, 就是天鹅的“鹅”;把女字旁换成口字旁, 就是“哦”……

师:你们认识很多很多的字, 真不错。高老师也找了一些, 看看和你想的一不一样。换成单人旁是什么字?

生:俄。

师:你真厉害, 没学过的字你都认识。下面我想让你们再观察一下, 这些字还有什么共同点?

生:第三个字是动词。

师:高老师想问一问, 如果我想要强调这个动作, 应该怎么读?你来示范一下。

生:把动词读得重一点。后羿“射”日。

师:她把动词读得特别重, 就能强调这个动作了。我们男女生分开来读一读。

3. 讨论最佩服的神话人物

师:老师想问问在这些神话人物当中, 你最佩服的是谁?

生:精卫。

师:嗯, 她的坚持不懈让你很敬佩。你们了解精卫吗?高老师这里有个小故事, 看完了我们就知道为什么这么多同学都佩服她。

师:精卫是用什么东西来填海的?

生:石头和树枝。

师:“填”字的偏旁是——

生:土字旁;树枝是长在泥土里的, 石子是在地上的。

师:这是我们汉字的一个特点, 偏旁和汉字是紧密联系的。你还佩服谁?

生:我最佩服后羿。他一口气射掉了九个太阳, 是那个时代的大英雄。

(教师展示后羿射日的图片)

师:是啊, 后羿拉开弓箭, 威猛地一射, 九个太阳都被他射下来了, 救人民大众于危难之中, 真是个大英雄!你们看看这个“射”字, 想不想做做动作?

(生做射日的动作)

师:射日的动作和“射”字有没有关系? (展示“射”字的演变过程) 这个“身”字最早是弓箭, “寸”字最早是手。你还佩服谁?

生:我佩服女娲。

师:你佩服女娲, 你带大家读读这个词好不好?生:女娲补天。

生:我佩服嫦娥。

师:嫦娥之所以要奔上月球, 是为了保护仙丹。她也非常善良。现在高老师把字的一部分拼音去掉了, 你还会读吗?

师:左边和右边大组来比一比, 一组读四个词语, 比比哪个组读得好。 (生读词语)

三、学习科技, 渗透情感

师:非常棒, 我听出来了, 你们很佩服这些神话里的人物。高老师也想来读读。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谁来这样读一读?

生:嫦娥奔月是神话故事, 女娲补天也是神话故事。

师:读得真好, 你们能不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别的神话故事?

(出示:……是……, ……也是……)

生:后羿射日是神话故事, 精卫填海也是神话故事。

师:真不错。同学们, 把好几个同样的词用同样的句式来说, 就可以让你的话变得更加简洁。刚才我们了解了很多神话中的人物, 他们都寄托了人们很多的愿望。神话中的人物大多能上天下海, 很厉害, 但我们现代的科学家更厉害, 他们让很多神话中的事都变成了现实。想不想来看一看? (播放“运载火箭”上天的视频)

师:我刚才听到有小朋友一边看一边叫“哇”, 为什么“哇”?

生:因为很壮观。

师:刚才飞上天的是什么?

生:火箭。

师:它还有更专业的名字是什么?

生:运载火箭。 (开火车读)

(教师出示“载”字卡片, 学生轮读)

师:小朋友自己看这个字, 它有一个兄弟“栽”和它长得很像。你有没有好办法帮我们区分一下?

生:一个下面是“车”字, 一个下面是“木”字。

师:有没有小朋友可以帮忙补充一下?

生:“载”是指用车子运的, 所以下面是“车”, “栽”是指种那些花花草草, 所以下面是“木”。

师:他教给我们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很多字的意思和它的部件是息息相关的。大家说说“箭”字, 我们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生:上面是个竹字头, 下面是个“前”字。

师:她用了加一加的办法。那“箭”为什么是竹字头? (教师展示箭的图片) 箭是什么做的?

生:竹子做的。

师:所以“箭”是竹字头。小朋友们, 你们知道刚才运载火箭运上天空的是什么?

生:是“神舟九号”。

师: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送上去的是人造卫星。

师:你很厉害, 送上天空的就是——一起叫叫它的名字。

生:人造卫星。

师:送上去的人造卫星是探索月球的, 我们叫它——

生:探月卫星。

师:你还知道哪些卫星?检测气象的叫什么卫星?

生:气象卫星。

师:打电话时候用到的叫什么卫星?打电话用的是通讯卫星。想不想看看它们的样子?叫叫它们的名字。 (教师展示图片) 它们都是——

生:人造卫星。

师:你能不能用“××是人造卫星, ××也是人造卫星”这个句式造句?

生:探月卫星是人造卫星, 气象卫星也是人造卫星。

生:气象卫星是人造卫星, 通讯卫星也是人造卫星。

师:很好, 和你们的同桌说一说。刚才我们送上天空的是人造卫星, 现在科学家还能把宇航员送上天。你知道把宇航员送上的天是什么?

生:火箭。

师:不是, 而是——宇宙飞船。一起来叫叫它的名字。

生:宇宙飞船。

师:站起来叫一叫。

生:宇宙飞船。

师:再叫一叫。

生:宇宙飞船。

(教师展示“宇宙”卡片, 学生读)

师:观察一下这两个字, 你发现了什么?

生:它们都是宝盖头;都是上下结构的;都是上宽下窄;都是形声字……

师:我们中国是全世界第三个能把宇航员送上天的国家, 让我们自豪地再来读一读。 (生读)

四、学习写字, 分层练习

师: (展示生字) 今天我们要写的是这四个字, 我们一起来读读。 (生读:卫、运、宇、宙)

师: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

生:“卫”字最难写。

师:虽然它笔画少, 但笔画越少越难写。哪里写好了, 就能写好这个字?

生:横折勾。

师:“宇宙”这两个字都是上宽下窄, 宝盖头要写得大一点。结构上哪里不一样?

生:“宇”高一点, “宙”矮一点;“运”最难写。

师:高老师也觉得“运”字最难写。要把它写好, 先要找好“云”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生:在田字格的右上部分。 (跟随教师在黑板上示范, 书空)

师:首先我们在右上格写“云”字。“云”写好了我们写走字底, 走字底的点和“云”的第一横差不多高。横折折撇写的时候和写三一样, 最后的捺像一条小蚯蚓平平的, 头是向上抬的, 脖子是向下的, 最后的小尾巴是向上的。想不想写一个啊?请你在书上, 把这个“运”字描一遍、写一遍。

(学生在书上练写一个。教师说写字姿势的注意事项)

师:“运”字写完的小朋友, 可以把刚才黑板上的这四个字都描一描、写一写。 (展示同学的练习) 谁来评价一下, 说说“运”字写得怎么样?

生:他“运”字写得很好, 捺有曲折变化。

师:还有哪个字写得好?

生:“卫”字, 他写得横平竖直。

师:好, 拿出刚才高老师给你们的小礼物, 把你觉得能写得更好的字再写几遍。我发现有些小朋友写的时候是对照书上的田字格一笔一画写的, 非常好。第一题写完的, 可以写第二题。

结束语: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四个神话传说, 也学习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兴趣的话你可以再了解几个神话故事或者先进的科学技术, 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教学赏析】

这是杭州市天长小学语文组开展的识字教学研讨活动, 远道而来的广东佛山语文骨干考察团和上海名师名校长培训团计200多人观摩了本次活动。

这是一次高质量的校本教研展示。高丹老师执教的《识字8》, 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识字。巧妙的课堂设计、精辟的讲解、循循善诱的引导, 轻松地引领学生走进神话, 感受科技。笔者由此感悟到了识字教学的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识字课就是识字课

识字课, 要依据汉字音形义统一的特点组织教学, 遵循汉字科学的识字教学。高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朗读训练、意义辨析、多种方法识记, 将识字教学法综合运用, 并演绎得非常精彩。特别是课中有约10分钟的写字练习, 这在当前要加强写字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第二重境界:识字课不是识字课

识字能力是语文的特殊能力, 语文能力包括听说读写等诸多能力, 高老师为我们展示了识字教学过程中多种能力的结合, 体现了语文教学的综合性, 使得识字课不仅仅是识字课。

1.在识字教学中进行朗读训练

一是趣味朗读, 多种形式朗读, 让学生感受到朗读的情趣, 爱上朗读;二是读出对我国航天事业巨大成就的自豪, 读出情感;三是读出词性、词义、词情, 读出语文的知识性。这样的朗读, 是理解性朗读, 是积累性朗读, 是运用性朗读。

2.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练习

“我最佩服谁”是一个话题, “我最佩服谁”是一种思辨, “我最佩服谁”需要有感而发, 学生在“我最佩服谁”的交流中自然地进行了口语交际练习。“……是……, ……也是……”模仿口头造句, 既是句式练习, 又是用词造句练习, 更是本课新词的反复运用, 说有意义的话, 说规范话, 说书面语。

3.在识字教学中培养阅读能力

高老师的阅读课文, 是默读与朗读;高老师的课件, 有多种屏幕阅读, 有神话故事阅读, 有汉字演变阅读, 有新闻阅读, 有图画阅读……在阅读中识字, 识字是有意义的;在阅读中理解字义, 识字是鲜活的、情境化的、富有生活理趣的。

第三重境界:识字课还是识字课

在识字课中要扎扎实实地进行音形义的教学, 要与听说读写有机结合, 但识字课不仅仅是识字课。识字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特殊能力, 还要培养学生的一般能力, 那就是观察、思维、想象能力, 这是一种跨学科意识, 是一种大语文观。但在培养能力的同时, 识字课又还是识字课, 只是这里的识字是培养学生主动识字, 在识字活动中变得越来越聪明, 这是识字教学的最高境界。

1.在识字过程中不断引导观察和发现

高老师问:“仔细观察《识字8》的词语, 你发现了什么特点?”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纷纷发言:“四字词语”“四字成语”“都是神话故事”“前两个字都是神话人物”“第三个字是动作”……观察, 是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观察, 是一种研究方法;观察, 是一种主动学习。观察中发现, 更是一种观察品质。学生发现了词的音节、词性及主谓宾结构等, 识字中的观察与发现, 比识字更重要。

2.在识字过程中不断引导思维和想象

高老师让学生发现两组词语的特点, 一组是古代神话, 一组是现代科技, 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概括和分类”的练习。这“概括和分类”对人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思维能力, 高老师又让学生用上四个神话故事词语进行“……是……, ……也是……”模仿口头造句, 这又是语言与思维结合的成功范例。高老师的课, 无论是引导孩子想象古代神话的幻境, 还是引导交流现代科技的壮观, 都是指向未来的理想教育, 在识字活动中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9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加法的意义,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笔算方法,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经历探索和交流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口算和笔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性,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工整的习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能力和学习情感,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算的计算方法,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小棒、直尺

[教学过程]

一、铺垫引入

(一)复习

(1)开火车口算

30+40= 40+50= 83+5= 33+6=

20+60= 10+25= 21+30= 45+30=

(2)指名说说以下几个数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73、63、40

(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情景图,获得信息

师:学校组织二年级的同学去参观博物馆。看,他们来到了博物馆门前,小精灵明明正热烈地欢迎他们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情境图)

出示P11主题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全班汇报发现。(二(1)有35人,二(2)有32人,二(3)37 人,二(4)34人,每班由2名带队老师)

2.看图提问

师:你能根据图来提出数学问题吗?(生自由回答。)

师:有这么多的问题,关于二(一)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有多少人我们如何解答呢?二(一)班和二(二)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呢?(学生独立思考。)

二、探究建模

1.出示:二(1)班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小组合作,也可以请小棒来帮忙。

学生汇报:(1)用口算35+2=37。(2)用小棒,先摆3捆5根,再摆2根,合起来是3捆零7根,也就是37。(3)我使用竖式计算的,个位5+2=7,在个位写7,十位3+0=3,在十位下面写3,所以等于37。师生共同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的问题。(数位要对齐,分开点写,用尺子)。

2.出示例2,二(1)班和二(2)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用你喜欢的方法解决第二个问题。选出比较快的人,说一说是用的什么方法。

3.用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

4.出示课题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2和P13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笔算过程,同时教师巡视、指导,共同订正。

四、回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梳理。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10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3页“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教材分析】

知识解读:测量是“空间与图形”的重要内容之一。“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是今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有关测量问题的基础。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教材以古代人们用身体尺为测量工具,测量课桌的长度得到不同的结果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接着,教材介绍学生比较熟悉的尺子,指出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为单位,并通过看、量、画等学习活动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厘米的长度表象。这样的安排意在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动手实践体会测量的方法,经历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知识,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学情解读:

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认识了比较物体的长、短,本节课是他们第一次正式接触长度单位“厘米”。在此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及测量知识的了解均来自生活中一些琐碎的、不系统的经验。对什么是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1厘米有所长都缺乏准确的认识。目标解读:

1、创设情境,从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在观察、比较、估计、测量等活动中,实际感知1厘米有多长,通过具体方法,体会测量长度的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3、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测量长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教学预案】

一、创设情境,引发冲突 〖教学预设〗

1、师谈话引入,课件播放故事。

2、引导思考:为什么同样是5步,熊二却找不到蜂蜜呢?

3、引出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设计思考〗

以有趣的故事为素材,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有声有色的故事讲述,提出“这是为什么呢?”的问题,引发认知冲突,充分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激发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浓厚的兴趣,自然地进入到对新知的探究中。

二、借助直观、建立1厘米的概念

〖教学预设〗

1、借助模型、建立表象

师出示1厘米的学具,感受厘米是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单位。(1)记忆1厘米的长度

(2)找生活中的1厘米

2、认识几厘米 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设计思考〗

认识1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标准的1厘米小棒,同桌竞猜记忆1厘米、寻找生活中的1厘米、认识几厘米等活动,积累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经历“充分感知——丰富表象——领悟内涵”的过程,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的长度观念,理解几个1厘米就是几厘米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自制直尺,认识几厘米 〖教学预设〗

1、同桌合作、制作直尺

2、拿出直尺,与自制尺子作比较。

(1)认识尺子上的元素:刻度、数字、单位(厘米cm)(2)在直尺上认识1厘米

3、明确不同尺子的1cm的长度一样。

4、认识尺子上的几厘米 〖设计思考〗

引导学生经历“造”尺子的过程,让学生在测量、操作的过程中体验测量的本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

四、实践运用、学会测量 〖教学预设〗

1、探究测量方法

思考:你能用直尺量出这张名片的长边是几厘米吗?(1)操作、交流

(2)呈现各种量法,比较量法的优劣。

(3)小结正确的测量方法,理解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的好处。

2、测量身体上的数据 师:测量自己手掌的宽度、拇指的长度、一拃的长度等(1)学生选一个部位进行测量。(2)填写测量记录单(3)交流测量方法 〖设计思考〗

在测量长度过程中,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测量,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并通过交流,比较,辨析、评判,逐步完善测量的方法。在学生积累了实际测量的经验后,将学生的认识延伸到“身体”这把尺子上,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开放性的活动中得到培养。

五、全课总结。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 第11篇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简单物 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做、辨认、想象、推理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学具、教具:学生4人一组,每组一个小熊玩具;小汽车一个,正方体一个;课件。教学重点:在实际的观察活动中,认识到在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教学难点:辨认从不同侧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教学过程:

(一)课前引入,初步感受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份礼物,你们想不想知道是什么呀?课件出示图片

1、猜猜这是什么呢?同意吗?

2、当你再看到另外一张图片的时候,你还确定它是一个球吗?

3、看完第三张图片后,老师相信大家一定知道它是什么了!

4、同一个存钱罐,为什么看到三张不同的图片呢? 虽然是同一个存钱罐,但因为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也就不同,要想看到事物的整体,我们就要全面观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观察实践,自主建构

老师为小朋友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它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下面来看看它是谁?请小组长拿出自己组的熊猫玩具,放在桌子的正中间摆正。

1、定位观察,建立表象

我们已经学过前、后、左、右,请你悄悄的告诉小熊,你坐在它的哪一面? 我们分别坐在小熊的前面、后面、左面、右面。(1)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2)组内交流:你坐在熊猫的哪一面?看到熊猫的什么样子?(3)全班汇报:指定学生汇报,说说自己坐在熊猫的哪一面,看到熊猫是什么样的?(4)设疑探究:你们看到的是同一个熊猫,为什么看到的样子不一样呢? 小结:看来从不同的位置看到熊猫是不同的。

2、全面观察,丰富表象

如果你想看到熊猫的前、后、左、右四个面,可以怎样观察?在不动熊猫的情况下可以怎么做?(请生示范)

(1)换位要求:静、轻、快。(2)仔细观察,组内交流:你来到了小熊的哪一面?从你这个位置看到熊猫是什么样子?

与大屏幕上的第几幅图一样?这次看到的和换位前一样吗?

闭上眼睛,静静的想一想,把现在看到熊猫的样子记在脑海里。

三次换位后追问,想一想每次换位后看到的和换位前一样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同学们说的很对!原来我们换了座位,位置发生了变化,观察角度也不同,所以看到的形状也就不一样了!

(三)重点观察,深化表象(1)对比观察:刚才我们观察的4幅图中,你觉得那两幅图比较相似?他们一样吗?(2)我们一起观察熊猫的侧面也就是左面和右面,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下位观 察,小组讨论。

(3)明确认识:引导学生根据熊猫右耳上戴的蝴蝶结进行区分,说明熊猫的脸、四肢伸 向左边还是右边即可。

(四)情境模拟,发展空间观念(1)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熊猫 什么样子,再分别到小红、小芳、小亮的位置看一看,并记住看到的样子。

(2)想一想:回到座位静静的想一想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3)说一说:请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

(五)游戏巩固,发展空间观念 同学们喜欢照相吗?老师给小汽车照了几张照片,请你们仔细观察小汽车,猜猜老师在什么位置拍摄的呢?请个小朋友站一下位置。

(六)总结方法,提升认识 刚才我们一起学习观察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观察的?在观察的时候你发现了什么?板书:观察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 不同 你们确定吗?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小正方体,他们在不同的位置看到的形状一样吗?那样我就是说观察的位置不同 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

(七)联系生活,应用拓展

(1)观察物体真有趣,看小动物们在观察小房子呢!认真看图仔细思考,他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2)我们都是小小摄影师,看看这些天安门照片分别从哪个位置拍摄的?(3)你知道吗?(4)完成答题卡中的填一填。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1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加、减法的笔算,表内乘法

(一),表内乘法(二),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认识角,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和简单的对称现象,简单的数据整理方法和以一当二的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

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7、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笔算,以及数学实践、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一)长度单位(4课时左右)

(二)100以内的加、减法(二)(13课时左右)

1、两位数加一位数

2、两位数减一位数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整理和复习

我长高了

(三)角的初步认识(2课时左右)

(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左右)

1、乘法的初步认识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2、3、4的乘法口诀

6的乘法口诀

复习和整理

(五)观察物体(4课时左右)

(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左右)

7的乘法口诀

8的乘法口诀

9的乘法口诀

整理和复习

看一看摆一摆

(七)统计(3课时左右)

(八)数学广角(2课时左右)

(九)总复习(4课时左右)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单元教材分析:

通过第一学期的“比长短”的学习,学习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本单元在此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并初步认识线段。主要特点有:

1、注意呈现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2、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

3、改变了线段的编排。

单元教学要求: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4、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5、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2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

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创设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绿色环保生活情境,提出了需要用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已有的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经验,尝试着独立列竖式计算,并通过交流,帮助学生掌握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简便笔算方法。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的简便算法,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积的变化规律,初步体会简便算法的依据。

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两个乘数末尾都有0的乘法的简便算法的依据。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交流口算本上的得数。

问:这些口算题有什么特点?(都是末尾有0的乘法)

末尾有0的乘法怎么口算?(先不看0,乘完后再数两个乘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添上几个0)

板书其中一题:200×43

这题的得数是多少?怎么算的?

现在请你用竖式来计算,行么?

(板书竖式,强调0先不要对齐)

看板书:200×43=8600,问:谁能根据这个算式很快地编得数也是8600的乘法题?

(2×4300,20×430)

为什么这三个算式的得数都一样呢?(先不看0,都是2×43;再添上0,两个乘数末尾合起来都是有2个0,所以都要添上2个0)

2、哪些同学昨天已经预习了数学课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

(要学习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二、学习例题

1、出示图,提问:从图上知道哪几个信息?要求“每天大约能释放出氧气多少克”哪个条件是多余的?算式怎么列式?

指名学生回答,板书:850×15=

2、尝试练习,解决问题

850×15=?,用竖式怎样算,请同学们在自备本上试一试。

指名板演,(可能出现的情况)

(1)按照原来的方法笔算

(2)0先不对齐,但在前面乘的时候,0也参与了

(3)交换了两个乘数的位置

(4)在第2步乘的时候,没有把积的末尾和十位对齐

……

讲评这几种做法

第一种方法:是正确的

(重点讲)第二种方法:为什么开始列竖式的时候0没有对齐某个数位?(先不考虑,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既然是先不考虑,所以在这两次乘的时候,0也不要考虑。(擦去多余的0)

指出:最后加完之后,这个0要补上。 ……

比较第一、二种竖式,指出: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我们可以像这样写,比较简便。

3、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讲评。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说说得数。

2、第3题。

学生独立分组口算。算完后指名交流每组算的时候有什么特点?

四、布置作业

第2、4题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结合问题情境,理解和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2、能运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理解、掌握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

教学准备:

课件、星星。

二、说教法与学法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途径,都是自己去发现。学习学习知识是接受的过程更是发现、探索的过程。的教法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主动去探索。本节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发展其作出决策的能力。并通过小组讨论,把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课堂教学理念。

三、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旧知铺垫

1.师:今天数学游乐园开张了。老师准备带大家一起去游一游。只要大家答对门口的几道题,就可以免费进去了,你们有信心吗?

2.课件出示情境:

0.24+0.1 0.82-0.321.54+2.3 9.88-4.32

售票员阿姨:“只要小朋友能准确地计算出得数,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可以。

3.师引导:可以口算,可以列竖式计算、还可以请教别人,等等。

4.学生计算后、汇报结果。

(华裔诺贝尔物理学获奖者崔琦先生说过:“喜欢和好奇心比什么都重要。”针对学生的喜欢和好奇心,以游乐园的情境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本环节目的是激活学生学习本课所需的知识,选择不同算法,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特别给予后进生再次学习的机会。)

(二)提出问题

1、问题情境

师:大家计算得真准确!我们可以进去数学游乐园喽!你们瞧,游乐园里真乐闹啊!大象伯伯在那里给大家量体重,我们去看看!哦,有三位小朋友量出来的体重是……(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笑笑38千克

淘气45.2千克

丁丁33.4千克

2、大象伯伯要考考你们:你能不能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呢?

3、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从中选择出本节课将解决的问题:(退位减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联。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角度观察生活中的事物。)

三、探索算法

(1)淘气比丁丁重多少千克?

1、学生列出算式:45.2-33.4=2、师:请小朋友们开动脑筋,把得数算出来。

2、学生独立探究算法。

3、全班交流:生1:我算出得数是11.8。

(师追问:你是怎么算出来的呢?)

生1:我先算出452-334=118,那么45.2-33.4就等于11.8。

师:很好,不过这种算法的前提是小数的位数相同。

生2:我是把这道题想成钱来算的。我先从45.2元里面拿出33元……

师:你能把生活经验用在这里解决算术问题真不错。

生3:我能用列竖式的方法来算。

师:你的算法很特别,能不能上台来跟同学们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3:(一边板书,一边讲)我把先45.2写在上面,33.4写在下面,要注意小数点对齐,然后2减4不够减,找前一位借1,变成12-4=8,……最后算出来的得数是11.8

师:谢谢你。

师:你们觉得哪一种方法计算起来更方便呢?

(列竖式)

师:那好,我们就用列竖式的方法计算第二个问题。

(新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自行探索,才能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本环节让学生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主动参与,探究小数退位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有效的保持学生学习兴趣。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感受到数学算法的多样化,并且学会优化选择。)

(2)丁丁比笑笑轻多少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及智慧爷爷说的话“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1、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2、请2位学生板演。

3、引导学生评价。

(课件出示情境)

4、师:数学游乐园里还有个小朋友晶晶还不明白,我们一起来帮帮他。

5、小组讨论:列竖式计算要注意什么?不够减时怎么办?如果碰到整数怎么办?

6、分组讨论,并做好记录。

7、汇报交流。(强调智慧爷爷说的话)

8、师小结:计算小数退位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减时要向前一位借一。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教师通过课件进行板书。)

(通过小组讨论,促进生生互动,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归纳、概括数学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和应用

“有奖解答”

1、师:小朋友们都学好了本领,接来老师要带大家去参加游乐园的“有奖解答”活动,看谁获得的奖品最多?

2、P16第一题。

(课件出示)

(1)看谁算得最准确。

8.25

+1.55

-

7.3

-2.25

-

10

- 2.45

-

教师着重引导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

小结:计算小数进位加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

3、P16第二题。

新学期开学了,笑笑到商店买了1个书包和1个文具盒,笑笑一共花了多少元?

名称单价/元

书包32.50

文具盒7.60

4、分发奖品。(星星——贴在光荣榜)

(在“有奖解答”的具体情境中,学生既巩固新知,同时又引出了小数进位加法的计算问题。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五、总结回顾

1、师:我们今天的游园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你愿意把今天的收获和大象伯伯分享吗?

2、学生谈收获。

3、师总结:这就是我们所今天学习的——小数进、退位的加减法。相信以后遇到小数加减法的问题,应该难不倒你们了。

(让学生分享收获,体现了“反思”的思想,使学生学会总结,深化认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4

教学内容:

p.1例题,想想做做第1~4题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的基本方法。这是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学生学习这部分知识可以完善和提升整数乘法的笔算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乘法计算伐好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能力目标: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能主动总结、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放大,培养类比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计算问题的兴趣。

重点难点:

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

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学生自己出一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题目,并笔算。算完后互相检查。

指名一人板演,看板书,说说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主要说清楚分别要用第2个乘数的个位、十位上的数去乘)。

二、教学例题

1、出示例题图

让学生看图后,读读题目的意思,说说怎么列式?

随学生回答板书:144×15

指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板书课题:三位数乘两位数

二、探索算法

1、学生自主探索:每人在本子上自己算一算,算完后和同桌交换算法,说说自己怎么算的?有问题么?

2、找几个学生的做法板演,分别说说各题错在哪里?正确的该怎么算?

[课堂中出现的问题:(1)直接一次乘。指出:乘数是两位的,要分两次乘。

(2)分别用第一个乘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去乘,乘了三次。指出:一般用第二个乘数分别去乘]另外再指出:个位乘得的积末尾和个位对齐,十位乘得的积和十位对齐。

总结:(1)用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依次分别去乘三位数;(2)用两位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位就和那一位对齐;(3)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三、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4题

1、做“想想做做”第2题(做在书上)

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中很容易出错,除了上面说的错,还有哪些呢?一起看第2题:说说错在哪里?怎么改正?

特别要注意三位数中间有0时,不能漏乘;还要注意不能忘记每次计算时的进位。

2、完成第1题

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写出竖式进行笔算,算完后指名说说得数。

3、做“想想做做”第3题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列竖式计算可以方便一些?

指出:用竖式计算类似的题目时,通过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能使笔算方便一些。

4、做“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读题,指名说题意。

提问:要求算出每种水果各卖了多少元,就是要算出总价,总价是怎样计算的?(板书:数量×单价=总价)

上一篇:描写春天蝴蝶的古诗词下一篇:关于检查考核乡镇党委换届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