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我爱书法的优秀作文

2024-08-19

于我爱书法的优秀作文(精选14篇)

于我爱书法的优秀作文 第1篇

我有许多爱好,如同大树上的叶子,比如书法、跳舞、画画、看电视等。但我最喜爱的是书法,它是我爱好这棵大树的叶子中,最大最绿的叶子。

书法是我国独特的艺术,有着上千年的历史。从古色古香的甲骨文到端庄文雅的楷书,它是一株久盛不衰的奇葩。

我爱书法,源于我的爸爸。我的爸爸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他写出的字,有的龙飞凤舞,有的刚劲有力。每当他写字的时候,我总是站在他的旁边,痴痴地看着。

他写字的手时而快,时而慢,笔尖时而重,时而轻。手腕一会伸出去,一会缩回来,仿佛不是练字,而是在跳一段优美的舞蹈。

不一会儿,一个个字跃然纸上,像一个个小精灵,可爱极了!我好想它们挣脱格子的限制,与我玩耍。看着爸爸能创造出这么多可爱的小精灵,我的手也痒痒的。

在我六岁的时候,爸爸终于抵抗不住我的请求,答应教我书法。从那以后,我认真地跟着爸爸一笔一划地写。

记得我写的第一个字是“人”字。那是多么令人难忘的时刻啊!我小心翼翼地摊开宣纸,深吸一口气,我激动的心情慢慢地放松下来,然后用颤巍巍的小手,蘸蘸墨汁,在纸上写下“人”字。虽然只是简简单单的一撇一捺。笔画有点歪歪斜斜的,但却倾注了我全部的精力。看到爸爸满是笑容的脸,我更加迷恋这怡人的墨香,更加爱上了这可爱的小精灵!

从此,一有空余的时间,我便拿起心爱的毛笔在纸上“精描细写”。每次写毛笔字时,我的心与笔墨纸砚融为一体,把所有的烦恼都抛之九霄云外。每次练完字之后,我就觉得酣畅淋漓,心胸舒畅。纸上这些可爱的小精灵,仿佛天空飘逸娴雅的白云,天空中灵动飞翔的鸟儿……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书法在一次湛江市少年书法比赛中,我荣幸获得了一等奖,当我上台领奖时,手捧着奖状时,心里乐开了花。

我爱书法,我在书法中找到了乐趣,也在书法中懂得了:做任何事都要坚持不懈,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才能获得成功!

于我爱书法的优秀作文 第2篇

我爱书法作文篇一:

“书法”对于每个人来说并不陌生,当然也有许多“它”的喜爱者、追求者,我就是其中一位。俗话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写出的字,代表着这个人的修养、品德、素质等。所以说:“写好字,就是做好人”。

有的人虽然像凤凰凤骨龙姿,但写出的字却像一只脱毛的鸡那样难看,这就说明此人综合素质不高;有的人虽然外表普普通通,但写出的字却让人

武术之于书法:律动的线性之美 第3篇

关键词:武术,书法,律动,线性美

前言

“线的艺术”最初见于李泽厚《美的历程》一文中,他认为中国的汉字艺术在形式和结构上体现出线的特征,并且从作品中可升华到艺术的内在美,因此称作为“线的艺术”。律动的线性之美作何解释,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文章中将武术与书法联系起来,并依托律动的线性美将两者共性相互结合。武术与书法不论是外在结构形式上看还是从心境意蕴的内在审视,两者相似之处颇多,可相互借鉴,相互启迪,从而获得文化艺术上的提升与发展,可谓各臻其妙。

1 线性美的中国传统文化溯源

“线”性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特征的典型,从构成看,可把它视为一种艺术符号体系的集合体。“线”性美依托于中国古代社会环境、哲学思想、审美取向,中国古代艺术“线”性特征得以继承、变革并发展至今。鉴于此,一位学者这样说过,“艺术中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艺术‘表现方法的秘密’和最大的形式特征,由此显示出典型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凸显着鲜明的东方意识和东方情调。”追溯“线”性美的文化本源,需渗透到中国古代那些律动着的生命艺术———绘画、音乐、古代建筑。

1.1 中国古代绘画中线性美体现

中国绘画作为一种独特的绘画形式,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气息。它独特造型艺术所展现的绘画线性美,其简单的笔墨交融,点线结合,却显现出非凡的东方艺术美。从现存最早的《龙凤人物帛画》可以看出,郭沫若在评论这幅画中用了《文史论集》中的一句话,“这是中国现存的最古的一幅画,透过两千年的岁月铅幕,我们听出了古代化工的搏动着的心音。”

在两汉到魏晋时期,线条文化在形态上有所发展,从过去粗拙简单的线描,到两汉、魏晋时期有了粗壮、细挺之变化。在当时时期的作品《洛神赋图》、《女史箴图》中有所体现。南朝谢赫在《古画品录》序中提出著名的绘画“六法”之说,这六法后来被用作指导绘画思想、艺术思想的原理。“六法”分别为: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中气韵生动、骨法用笔体现书法中“线”文化律动之美感。唐代画圣吴道子,创出顿挫有力、变化丰富的画法,此画法赋予绘画作品感染力。

1.2 中国古代音乐中线性美的体现

音乐以旋律见长,旋律为线条式逐步展开的,由于又受中国传统生产方式、儒家思想、音乐思维方式、乐器与人及其他多方面因素影响,在中国音乐史上,大多作品均为单旋律。管建华在《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中指出,“中国音乐艺术是线性的艺术,其旋律直接生成与诗词曲声韵之声响色彩,孕育于丰富的各地声调、腔调、声腔及方言音感,多彩优婉,她会通于中国书法、绘画、雕刻、舞蹈等艺术线条,通过线性的表情显现,如刚柔、清新、飘逸、流丽、缠绵、险绝等等可直悟其风格意象。”[1]中国古代音乐线性美的自然展现是音乐透过自身展现出的细腻的艺术气息。

1.3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中线性美的体现

中国古代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除了具有审美性更具有实用性的特点。建筑中整体造型是由点、线、面、体的合理搭建构成的,在中国建筑艺术中,极其讲究点线面体的总体运用。建筑艺术中,线的形态不同,意味着表现出的意义不同,如:细直线代表纤细、敏锐的美感;粗直线代表有力、厚实的特征;而曲线则代表活力、生动,富于变化的动感。因此在中国建筑中线性特征将“线”的活力再次在艺术的空间里得以完美的体现。梁思成先生在《中国建筑史》一文中说到这样一段文字,“中国建筑既是延续了两千余年的一种工程技术,本身已造成一个艺术系统,许多建筑物便是我们文化的表现,艺术的大宗遗产。”[2]无论作何解释,线性特征是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中的基本形式。

2 武术线性美的动态演绎

武术线性动态美是演练者通过肢体的律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里身体所处的状态。培根说:“秀雅合度的动作的美是美的精华”。[3]在整套动作演练中,人的形体可化作飞动的线条,动作造型、劲力、节奏各不相同,演练者通过肢体的支配,塑造风格迥异的艺术格调。武术动作讲究欲伸先屈,欲左先右,欲开先合,欲急先缓等,且层次分明,虚实相间,动作跌宕起伏,动作与动作之间的衔接与身体运动的轨迹,犹如气韵生动的线条,让武术有了自己独特的韵律和线条美。

邱丕相教授在《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一文中说,“美是无限的。作为表演性武术的套路运动只有领悟到它的真谛时-技击是本质,功力是根基,节奏是活力,风格是色彩,激情是灵魂,我们才能将武术套路中的高水平表演不断引向高压的艺术殿堂,才会赢来观众,才会为民众所赞赏。”[4]“一个单一武术动作或一系列的武术动作总是由人体的四肢、躯干以不同的运动方式来完成。这就构成了外在的形,而在演练时还需要通过这个外在的形来表现内在的神。”[5]武术套路运动的动态演绎,从美学角度来看不仅是通过人肢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美的传达,同样是通过人肢体的变化,赋予武术内在与外在美的特性。

2.1 线性律动外在美的传达

2.1.1 动作造型之美

武术造型之美,在于动作动静之间转换律动美的结合。线性的艺术规范是程式运用,无论是演员在舞台上表现的外在形式的传达,还是观众在艺术接受过程中的审美感受,均离不开线性的轨迹。

武术套路中,各种动作表现在姿势与结构上的美,既有静止亮相时线条的造型,也有动态呈现出的运动过程中线条造型。有的是在空间相对稳定时显现的,如动作的造型和亮相是在点与面的结合,演练的过程中通过动作与动作组合及衔接在韵律身法中体现的。唐代诗人杜甫五岁看公孙大娘舞剑时写下这样流传于世的诗句,“观者如山色沮丧,天地为之久低昂”。再如长拳套路中,讲究“骨法”、“五体称”,四肢与躯干充满骨力、协调与匀称,太极拳中讲究“五弓”、体势柔和沉实等等,无不彰显出武术造型的外在美。

2.1.2 劲力之美

所谓“劲力”是在人思想意识引导下,在气的催促下,以人体各部关节为枢纽,通过人体骨骼杠杆作用与肌肉收缩作用表现出的一种特殊力量。劲力之美作为武术特有的力量美,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把劲力看成是通过“神明”的先决条件,因此看出劲力在武术中的重要作用。形体美学中把“力”分为两种:正确的用力、不同的力度。形体美中强调保持一个姿势或者说让姿势与动作之间发生变化时离不开肌肉的用力,且形与力是密不可分的,形是力的外在表现,力是形的内在实质,两者不可偏废。如长拳中要求劲力顺达、形意拳对劲力的要求为整齐简练和沉实、太极拳中的劲力美更是不言而喻,看似松软,但是却始终贯穿着绷劲的奇妙魅力。

2.1.3 节奏之美

郭志禹教授在《武术运动节奏之新探》一文中说到,“衡量武术演练优劣的一条重要标准,是看有否高超的技术水平,没节奏感就变现不出高超的技术水平。”[6]由此可见节奏感在武术演练中的重要性。由于武术套路动作的结构、组合、练法等千差万别,由此人们会通过一些突出的比较来鉴别不同拳种套路的节奏特点。

武术中有一谚语“未曾向左先向右,未曾想上先向下,未曾向前先向后”,此句话在太极拳中有极好的体现。太极拳在习练过程中,对节奏的把握是其拳的一个重要特征,对其节奏特点可归结为以下几点: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节节贯穿。例如拳中掩手肱捶的动作,需做到发力纯透,在力未发出去前,腰应取欲伸先缩之势,然后将力发出。只有这样的力既能表现必摧之感,又能表现出筋骨神气的灵动之势。再如醉拳作为武术一种拳种,它对节奏要求柔中欲刚,转守为攻,使人猝不及防。这种动静、快慢结合的艺术,无不带给我们视觉的冲击与触及神韵之美哉。

2.2 武术线性律动美的内在体现

2.2.1 意蕴之美

意蕴在《美学大辞典》中解释为:德国歌德用语,用以表述艺术作品的内在精神,指艺术作品的“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歌德认为古典主义的类型概念使人漠然无动于衷,温克尔曼的理想的形式美缺乏生动性和丰满性。作品中既有完满的形式,又能显示出其内在精神,即意蕴和崇高的东西,那是美的。这一思想为黑格尔首肯并吸收。[7]对意蕴的追求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一大特点。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到,“书法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此句话适用于武术美学之中。不论是武术还是书法作品,最高审美追求可视为对意境的追求,都是从外在感性认识到内在意境的理性认识的提升。

2.2.2 阴柔与阳刚之美

阴和柔观念最初见于《周易》,是哲学的范畴,但将阴柔两字结合并作为独立的审美范畴的是清代桐城派的姚鼐。他在《复鲁絜非书》中说道,“得阴与柔之美者则,则其文如升初日,如清风,如云,如霞,如烟,如幽林曲涧,入沦,如漾,如珠玉之辉,如鸿鹄之鸣而入廖郭;其于人也,缪气其如叹,邈乎其如有思,暖乎其如喜,揪乎其如悲。”[8]

武术在演练过程中,无不展现习练者特有的魅力———女性通过肢体来展现自己苗条、秀丽的阴柔曲线美;男性则通过刚劲有力、轻快、扎实的造型来体现自己的阳刚美。如在太极的演练中,注重节奏变化的特点,时而雄浑、豪放,时而飘逸、洒脱,展现风格的流动之美。

3 书法线性的表现

3.1 书法线性美的节奏感

书法通过用笔传达的创作心理活动的规律变化,凝固的墨线形质(其中可包括墨色的多少润枯等等)和结构样式的规律变化,从而引起观者视知觉等心理的有序活动。书法墨线粗细断续、枯润隐显、疏密欹正、聚散离合等组织建构所体现出的连续不断的交替,是坚实而空灵飞动的行笔的记录,是力的轨迹,归根结底是心理轨迹的外化,是时间属性的“定格”。

书法的线性表现通过节奏在线条中的运行几乎与书家的心理起伏甚至生理节拍相吻合,是人的“心灵姿式”与自然“生命律动”相结合、相统一的产物。1920年,宗白华就在《美学与艺术略谈》中从宏观角度对艺术作如下的阐释:“艺术本就是人类……艺术家……精神生命底向外的发展,贯注到自然的物质中,使他精神化,理想化。”1933年,在《哲学与艺术》中又说:“艺术家往往倾向以‘形式’为艺术的基本,因为他们的使命是将生命表现于形式之中。”这是就艺术表现的一般规律而言的。到了晚年,宗白华更明确地说:“中国的书法,是节奏化了的自然,表达着深一层的对生命形象的构思,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艺境·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这是他对书法本质的最终认定,也是对艺术情结的高度概说。

3.2 书法艺术中灵动的抽象美

为什么将书法作品中具有抽象的艺术美,我认为可将它集中为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我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是靠着自己的想象和自己的经历、所处环境等等来设想书法家在作品中的精神传达,但是我们很多时候真正体会书法家在作品展示中真正的精神传递。其二,书法家在创作书法作品之时,是将自己的精神世界和对生命哲理的理解,贯穿到笔墨之间,并且通过律动的线性之美,来表达自己精神世界,当这种精神气质表现在书法作品之中,欣赏者在欣赏作品之时可以感觉到那股荡人心胸的美,但又无法具体说出,这就是书法作品的艺术美。

4 武术与书法线性美间的通性

武术是通过提炼和美化了的、有节律的人体动作,表现真实和思想情感的艺术。书法则被誉为纸上的艺术,并且书法是接近于中国绘画、中国建筑且等同于艺术的舞蹈和音乐,就是前文我们所说的书法的线性律动之美。两者在美学特性与力的运动均可看出艺术的相通性。宗白华在《中国书法中的美学思想》一文中说,“通过结构的书迷,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乐音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9]

书法与武术同是视觉艺术,同是造型艺术,同属心灵的艺术。所不同的是,武术是武术家用自己的心灵,通过自己的肢体在场上的造型;书法家则是用自己的心灵,通过毛笔在宣纸上造型。而且,武术作为一种时间艺术,具有瞬时性,不借助现代传媒手段无法重现和长存于世。在书法中,其作为一种空间艺术,则可以重复观赏,传之久远,就如同陆机的《平复帖》,在岁月沧桑中依然烁光人间。

5 结语

“中国武术与书法一样,产生之初均以实用性为主,未考虑其艺术性却表现出了极高的艺术价值,审美意识作为技巧运用的内核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富强在《国学经典:书画》中的一段话道出武术与书法在审美理念上的共性。作为探寻中国传统艺术中线性美理论阐述的文章,论者以武术与书法中所蕴含的独特审美诉求,作为最为突出与具体的表现。武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孕育与发展之下,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因此,武术律动的线性特征,从美学角度来看不仅是通过人肢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动态美的传达,同样是通过武术家通过动态的演绎,赋予武术内在与外在线文化的特性。中国武术以其独具一格的外在线性传达和内在线性表现,彰显了中华传统艺术的魅力。其张弛有度、动静相合、刚柔相济的表现形式,正是其独特墨线的交织,书写出高雅而华丽的艺术作品,这也正是线性的节奏美与灵动的抽象美的结合。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5:4.

[2]梁思成.中国建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98:2.

[4]邱丕相.武术套路运动的美学特征与艺术性[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4.

[5]郭志禹.武术运动节奏之新探[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85(2):49-53.

[6]温力.中国武术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48.

[7]朱力元主编.美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8]姚鼐.复鲁絜非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880.

我爱书法-学写书法作文800字 第4篇

记得那是我七岁之时,爸爸开始让我练习毛笔书法。起初,我并不认真学习,只觉得那太难了。于是,我随心所欲地写着混日子。爸爸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孩子,毛笔书法是我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精粹,现在有许多外国人都在学习毛笔书法,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怎能不认真学习这一艺术瑰宝呢?”话毕,爸爸将宣纸取出,开始蘸墨运笔:只见一个个粗犷豪放又不失灵动的大字在起起落落、忽顿忽折的笔锋下闪现:为我中华,扬我国粹。瞬间,我被震撼了!那八个大字如火一般灼烧着我的心,我下定决心要勤奋苦学。

就这样,我开始每天十分认真地跟着爸爸练习毛笔字。可我的字总是歪歪扭扭,像是一条条蠕动的蚯蚓,傻大黑粗,十分难看!我有些泄气了。爸爸劝导我:“学习贵在坚持!”在爸爸的鼓励下,我又开始专注勤学。每当有小小的进步,每当听到爸爸的夸奖,我的心就像喝了蜜一样甜。一直到了三年级,我在中心校毛笔书法竞赛中展露头角,得了一等奖。爸爸高兴极了,让我到一位姓庄的老师那儿学习毛笔书法。

我对毛笔书法的狂热掀至巅峰。在庄老师那里,我开始学习宽舒圆满、雍容大度的颜体字帖,对我国这一博大精深的艺术瑰宝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愈发热爱这一传统文化,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特别是在每年暑假,酷暑难耐,我避开了空调和电视的诱惑,耐着近40度的高温,一练就是三四个小时,常常练得汗流夹背,手指发酸发痛,但“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书法技艺有了更高的突破。去年,我被颜厝镇书法协会特聘为会员,成为颜厝镇年龄最小的书法协会会员。

直到现在,我仍坚持每天练习毛笔书法,做这件事,成了我无穷的乐趣。当我徜徉在无尽书法境界之中时,当我流连在灵动流畅、顿挫抑扬的笔画之中时,当我陶醉在一张张或精致小巧或豪放大气的作品之中时,我的心就会平静如水。在书法中倾听―――流水潺潺、林间鸟语;在书法中追寻――幽野仙境、世外桃源,我的身心沉醉在其中,世界也变得美好起来。

我爱书法-学写书法作文800字 第5篇

那是五年级下学期刚开始没多久的一天傍晚,我第一次胆怯地将脚跨进了老师的“逸云书屋”。眼还没探见什么,浓浓的墨香就迫不及待地灌进鼻腔,再接着我才看见书桌上一碟碟比夜还黑的墨。它给了我极深极深的印象。

书屋里的书香气很浓,一晚上有两节课,每一节三十分钟,这三十分钟里,每一名学员都专注地练着书法。上至十六七岁的高中生,下至六七岁啥也不懂的小孩,当然,老师也不例外。我们嗅着墨香描红、临摹,书屋里洋溢着一种无法言状的快乐与宁静。

一开始,我拿着毛笔很不适应,描的“一”也歪歪扭扭,不成样子,好多都还是“次品”――经过二次涂改、修补而成的。老师走过来,看看我的字,对我说:“写书法要一笔到位,如果没有写好,就算了,争取第二个字更加完美,不要补。你这些字――一定有涂改吧?”我红着脸点点头。“你现在是在描红,那么等你摆脱了红摩纸,就不知道怎么样是最好看的,最标准的,那时候你怎么补呢?”老师笑了笑,“所以,现在就要远离这个毛病,争取一次性完成啊!”我听了,再一次点点头,心里踏实多了。

我的书法进步很快,师母不断地表扬我,可是老师始终没有让我增加难度。这是为什么?老师好像猜到了我的疑问,对我说:“进度快不一定就是好事,书法这个东西需要多练,要想学好书法,必须打好基础,必须慢慢来啊!”我恍然大悟。

一天,我们照样在练书法,不知道为什么老师突然拍了拍桌子,厉声说:“先别练了,让我看看你们的坐姿!”本来东倒西歪的我们猛地坐好,老师说:“要想写得一笔好字,坐姿是很重要的!要像将军,胸腔中有一股英气!你们刚才,是什么?败仗的公鸡?萎缩的.枯木?颓唐的老头?”大家听了羞愧难当,我们只知道怎么把字写好,却忘记了写书法的人应该有的“气量”。

书法的魅力与魔力,我是在老师身上看到的。

老师不是专业的书法老师,而且他的右手,只有三根手指头。书法是他的业余爱好之一,但是他十分乐观,热爱书法,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写得一手漂亮的字。我刚刚看见老师的右手时,很是震惊:见过他作品的人又有谁会想到这出自于一位残疾人!而这,全部源于书法给他的乐趣。

我爱书法-学写书法作文800字 第6篇

学书法不仅让人学会写一手好字,还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又能让人不知不觉地学习知识!不得不提的是,学习书法,确实为我的生活增色不少:今年5月中旬,我参加了“党啊,亲爱的妈妈”少儿书画大赛。我写的作品不下几十幅。我的辅导老师帮我挑选了最好的作品参赛。终于,我在比赛当中获得了优秀奖。当我拿到奖状时,我是多么高兴啊!我感慨万千:这张奖状来之不易,是我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不厌其烦地刻苦练习的结果,是对爸爸妈妈长期接送和陪护的回报……

学书法益处多多,何乐而不为呢?

书法教育有促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第7篇

1 书法教育中的审美功能

书法是一种高雅艺术,它潜存着深广奥妙的审美情趣。鲁迅先生评价它:“不是诗却有诗的韵味,不是画却有画的美感,不是舞却有舞的节奏,不是歌却有歌的旋律。”书法之所以具有美感,是因为它的形象创造凝聚,显示了人的本质力量。

1.1 书法和谐美的认知

中国书法是线条的艺术,它在极为复杂的线条矛盾关系中(直曲、方圆、刚柔、疾涩、长短、粗细、正欹、疏密、主次、向背、呼应、润燥、虚实等),体现出点画质地美、线条姿态美、字形组合美、章法布局美、神采气韵美、节奏律动美、形式丰富美、风格独特美等,真是美不胜收。在书法造型中无论是有显著对立关系的线条所造成的统一(对比统一),或由不太明显变化的非对立关系的线条所造成的统一(调和统一) ,最终都是在变化中归于和谐,在变化中现出多样的美来,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构成了书法艺术的魅力。这在中国书法史上已成不争的事实。和谐正是由矛盾相对立造成的,失去了矛盾对立也就失去了和谐,失去了书法之美。“违不犯,和而不同”的书法审美思想,则高度地概括了书法艺术的和谐美。“违”,就是彼此互违,争奇斗艳。“不犯”,是彼此融洽,互不侵犯。“和”,是彼此和谐,互相协调。“不同”,是彼此互异,各有特点。

1.2 书法审美能力的培养

书法教育重点应放在对书法美的直观书写、实践和创作上。“脱离生活,缺少情趣,精神委靡,终不能通晓书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引导学生面向社会,热爱生活,在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感受和谐美的真谛,从而提高自身对和谐美的感知、想象和领悟的能力。一幅书法作品,无论古今,都是书法家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观其相,可识其心。古人学书,尚知“朝夕谛观,反复揣摩”,专心既久,悟其用意。在教育过程中,要让大学生亲身体验到书法艺术的魅力,发挥想象力,去推测和揣摩古代书法家大脑中的精深书意,让静止的古迹和碑文在自己的脑海中活动起来。如欣赏唐代书法家颜真卿的书法作品,能窥见其整个内心世界。他秉性正直,笃实纯厚,满腔正气,浑身忠义。

2 书法教育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关系

从书法教育的审美功能中可以看出,书法线条组合的整体和谐,是人类和谐意识的必然反映,是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的必然结果。

2.1 书法教育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健康的体魄和心智是和谐校园的形成和发展的前提、基础。书法教育可以陶冶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培养其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持之以恒、勇于克服困难、乐于奉献的高尚人格。通过开设书法课,不仅能使学生对生活充满热情、对学习充满希望。而且使学生懂得发掘周围美的事物。懂得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人和集体团队的和谐;懂得关心身边生活上有困难、心理上有困惑的同学,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懂得为同学服务,情系同学、互敬互爱。正如郭沫若同志所说的:“这种养成习惯有好处,能够使人细心,容易集中意志,善于体贴人。草草了事,粗枝大叶,独行专断,是容易误事,练习写字可以逐渐免除这些毛病。”

2.2 书法教育有促于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的根本保证。我们所说的人际关系是指师生之间、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交往关系。这种关系和谐与否,它直接影响到学校发展的大局。和谐的人际关系往往表现为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支持、互相尊重的关系,呈现出一种心情舒畅、积极向上、乐于奉献的精神状态。按照“美是和谐”的美学观点,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一种社会美的具体体现,或者说是一种人际关系的审美化。德国诗人和戏剧家席勒认为,美育的目的不是单纯地促进某一种心理功能的发展,而是通过在内心中达到审美状态而使各种心理功能达到和谐。

3 加强书法教育的途径

和谐校园,是整个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 加大书法教学投入,创造必要的学习条件。首先必须转变观念、端正对书法教育的思想认识,要有计划、有目标地制定一系列相关措施,把书法教育彻底地纳入学校培养方案中,使师生从根本上认清书法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有着毋庸置疑的作用。

(2) 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通过音乐、图像,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走向。促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神合古代书法碑帖之中。如欣赏王羲之《兰亭序》时,可根据它表现出“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的自然和谐美,利用多媒体播放现实生活中的柔嫩的柳条、新发的乔木、青翠的竹叶、清澈的溪流、自在的白云等和谐自然而又充满勃勃生机的春天景象,与《兰亭序》帖穿插交替播放,并配以《二泉映月》、《高山流水》等民间民族音乐,在轻快舒缓的音乐声中,在鲜活亮丽的春天画面中,让学生感受到《兰亭序》是一个由许许多多不同的字组成的一个和谐统一的整体,是一个贯穿和渗透着和谐自然之美的完整的艺术形象。

(3) 打破教与学的格局,发挥学生主观能动作用。书法课堂是教与学的统一体,在课堂上,既应重视教师的教,更应重视学生技法的掌握。因此,要打破传统的教师在“台”上、学生在“台”下的教学格局,教师应利用更多的时间深入到学生当中,给学生进行实践示范,与学生一起探讨书法练习方法和创作技法以及分析临习古代名帖的成败得失,逐步引导和改变学生的书法方法与审美习惯。

(4) 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书法艺术档次。邀请名人、书法家来校进行指导,通过各类名人书法讲座、名家课堂、名家现场创作表演及书法展等形式,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欣赏能力,以激发其学习书法兴趣,让文化气息充满校园,促使校园文化和谐稳步的发展。

和谐的人是由和谐的校园孕育出来的。只有创造和谐的环境氛围,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我们坚信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具有饱满的热情、高度的责任感,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一个诚信友爱、和睦相处、充满生机活力、环境优美的和谐校园将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参考文献

[1]李丕显.审美教育概论[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 l99l:48-49.

我爱书法-学写书法作文800字 第8篇

书法不仅是中国文化的代表,更是中国的瑰宝。我也算是一个对书法有点了解的人。书法他包括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等内容。你要学起来还真不容易!不过,只要你掌握了他的写法,学起来就事半功倍了。例如:执笔时指要实,掌要虚五只手指要齐力。你学书法最基本的活动是要写字,起初不求写得妙笔生花,但起码的要求是要写得规范、整洁、清楚,让人看了乐于接受。如果把字写得杂乱无章,随心所欲,令人无法辨认,那就失去了书法所蕴含内在意义。现在,商标、广告、标语、对联、字画条副,都离不开书法,可见,不光是我,书法也受到广大的人们所欣赏和喜爱。

我不但爱书法的博大精深,更爱书法的艺术性。书法的点画、结构和形体与其它文字不同。它变化微妙,形态不一,通过点画线条的强弱、浓淡、粗细等丰富变化,以书写的内容字形字距和行间的分布,构成优美的章法布局,有的似玉琢冰雕,有的似奇峰突起,有的俊秀俏丽,有的气势豪放,这些都有使书写文字带上了强烈的艺术色彩。书法已是中华民族艺术一枝不败的鲜花,令我们世人欣慰,从中领略其精神风度。练书法对人的心理和生理方面都有一定的调节和锻炼作用,久而久之,可使人灵心焕发。书法不但有益身心健康,还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

其中,我熟悉的书法家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苏轼、柳公权……书法精髓练至炉火纯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我较喜欢王羲之的字,笔法秀逸,墨彩艳发,令人动心骇目,至今还有许许多多书法家在模仿王羲之的子呢。而对欧阳询的字也是情有独钟,笔法则平正中见险绝,于规矩中见飘逸,笔画穿插,安排妥贴,笔力险劲,结构独异,后人称为“欧体”。至于其他独树一帜的大书法家我也就不一一介绍了。我也时不时地将各种各样优秀的作品进行描摹。还记得刚学写时觉得很难,但渐渐描摹字体也就熟练了,也就爱上了他,现在也算是半个小书法家了吧!

初二我爱书法作文 第9篇

我们班出了不少的写一手好字的人,每当回想起他们在讲台上接受老师的赞扬时的画面,我就憧憬着向往着,想着如果站在台上的是我,享受着同学们羡慕的目光和老师的一声声表扬,那该有多兴奋啊!每每看到他们的书法字时,我就涌起了一股羡慕之心,不时也会情不自禁的模仿起他们的字来,直到今天,我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好字!

自此,我便被书法深深的“迷”住了!我让爸爸给我买了庞中华的字帖,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我都拿出字帖来练。在练习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一次,爸爸见我在练字,便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洋洋啊,你练字归练字,但你也要把学习提上去啊!莫到时候,把学习弄下去了。”听了爸爸这话,我有点轻松了,但想起了“做事要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这句话,于是我又拿起了笔。练字是个苦差,但也是个甜差。练字的时候,不仅姿势要正确,下笔要利落,还会把手心都练得出汗了。眼睛也会累,就连胳膊都会感到十分酸痛。但是,练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成功的字!

初二我爱书法作文 第10篇

一开始我去的时候是刚上四年级,觉得练习书法很有意思,但老师太严格了,总是“鸡蛋里挑骨头”,怕我们改不掉以前写字的习惯。可是每天下午都要去,日子久了就会厌烦。而且,每次去都是气喘 吁吁,觉得很累,时间长了还会觉得:不就是写字吗!为什么还要人教?一想到别的同学回家快写完作业了我才刚刚放学,就觉得心情不好。有时甚至觉得练书法很累,一点也不想再拿起笔来写了。坚 持不坚持?心里好像结了个疙瘩。是妈妈说的一句话鼓舞了我:不经一番风霜苦,哪得梅花扑鼻香。我又找回了以前的自己,甚至比以前更加努力。每天都对自己说:加油!并且回家也都坚持练字。渐 渐地,我开始一点点进步,我相信,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有所成绩,有所收获。

如今,我的字练得已经很好了,得到了老师和同学的好评,老师夸我是个小小书法家,让我参加各种比赛,锻炼、提高。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付出努力和汗水,就可以收获成功。是书法让我懂得,即使再辛苦,也要坚持,只要有坚定的意志,就会成功。著名大书法家王羲之所以写字能入木三分,就是因为他付 出了百倍的努力。

歌德说过:“你只要专注于一个事,就会取得巨大的成功”。以后的路会更加艰难,但踏上这个“旅程”就要一直走下去。不到尽头,怎能看到更美丽的风景?

于我爱书法的优秀作文 第11篇

林散之的勤奋用功与谦逊好悟, 使其从书法中悟出不少精辟的书法原理, 从其论书诗中即可明见。下面试从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物象之理:锥画沙与屋漏痕

林散之而立之年追随黄宾虹先生于海上学习书画, 深得黄先生书画原理之真传, 因此继承并实践着黄先生的“五笔理论”, 黄宾虹先生在很多场合谈其五种用笔之法, 即:平、留、圆、重、变。 (《黄宾虹文集·书画编》) 林散之的书法技法及审美取向大都以黄老的书学思想为主要参照, 其论书诗中所体现的书学原理即可明证。

第一, 体现在锥沙之理, 如其诗:

执笔之法, 双钩盘肘, 力在笔中, 笔随手走, 如锥画沙, 如屋漏痕, 不传之秘, 先贤所守。 (《论执笔》)

锥沙自见笔中力, 写出真灵泣鬼神。 (《论书六首》)

狡狯平原具独解, 沙锥深处悟真诠。 (《论书绝句十三首》)

黄宾虹先生有言:“平。古称执笔必贵悬腕, 三指撮管, 不高不低, 指与腕平, 腕与肘平, 肘与臂平, 全身之力, 运之于臂, 由臂使指, 用力平均, 书法所谓如锥画沙是也。起讫分明, 笔笔送到, 无柔弱处, 才可为平……” (《黄宾虹文集·书画编》) 关于“平”, 首先, 林老十分重视书法的执笔方式, 他认为“握笔不可太紧, 在虚灵”“执笔要松紧活用, 重按轻提”“写字时手不能抬得太高, 也不能拖在下面, 要上到下一样平, 这叫平肘”。 (《笔谈书法》) 其次, 林老重视笔法之“平”, 黄宾虹先生以“如锥画沙”来解释“平”, 主要是讲“笔忌板实”“知波折之不平为平, 可以悟用笔之言平也”。 (《黄宾虹文集·书画编》) 这是讲线条的运动形态。

观林老作品, 也可见其点画起讫之处, 即便细若毫发, 也一定是藏头护尾, 泯去痕迹。他曾说:“平, 不光是像尺一样平直。曲的也平, 是指运笔平, 无棱角。” (《笔谈书法》) 在创作时, 林老也严格控制笔锋, 并不刻意强调下笔的千变万化, 而是讲究中段及首尾部分的圆实, 以质胜文, 大巧若拙, 追求“锥画沙”之妙趣, 这也是林氏线条的重要特征之一。

第二, 体现在漏痕之理, 如其诗:

请看雨湿墙头处, 月影参差照漏痕。 (《论书绝句十三首》)

雨淋墙头月移壁, 鸟篆虫文认旧痕。

我忆黄山山上老, 却从此处悟真源。 (《论书》)

谁人书法悟真源, 点点斑斑屋漏痕。 (《偶成》)

从其论书诗中, 可见林老多次从“雨淋墙头”处悟“屋漏痕”之理。黄宾虹先生以“屋漏痕”来解释其“留”的实质, 所言:“笔有回顾, 上下映带, 凝神静虑, 不疾不徐……算数中之积点成线, 即书法如屋漏痕也。” (《黄宾虹文集·书画编》) 林散之用毕生的时间去体悟书法真理, 孜孜不倦地学习书法技法与体悟其精神内涵。他在临摹碑帖或创作时, 自然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了线条的质量上, 即追求线条的质感。

他也曾指出“笔笔涩, 笔笔留”。 (《笔谈书法》) 意在表明只有这样, 笔画才能有起伏顿挫, 从而使线条产生微妙变化, 不至于太过单调。观摩林老的各种临本, 笔笔沉着, 交代爽利而不昧。林老后期创作的作品中, 线条更是绵密柔韧, 水墨交融, 有血丰骨老的意味。他的行草书颇具金石趣味, 厚重老辣, 铿锵有力, 这与其刻苦习碑是密不可分的。他曾说:“我到六十岁后才学草书, 有许多甘苦体会。没有写碑的底子, 不会有成就。” (《笔谈书法》) 可见深厚的碑学功底, 为其创造行草书颇具质感的线条, 提供了扎实的基础。

二辩证之理:曲直、方圆、刚柔、黑白

林散之的论书诗中还有体现书法线条方圆曲直的形态、刚劲与柔媚的质感及黑白错综之美。如其诗:

辛苦寒灯七十霜, 墨磨磨墨感深长。笔从曲处还求真, 意入圆时更觉方。 (《辛苦》)

笔从曲处还求直, 意到圆时觉更方。此语我曾不自吝, 搅翻池水便钟王。欲学庖丁力解牛, 功夫深浅在刚柔。吾人用尽毛锥笔, 未入三分即罢休。 (《论书绝句十三首》)

循规矩于方圆, 悟空灵之黑白。将字作画画亦字, 此真书道之狡贼。 (《题沈寐叟书法篆刻展览四章 (选二) 》)

黄宾虹以“折钗股”来解释“圆”:“其上者取法籀篆行草, 或磊磊落落, 如莼菜条, 或连绵不绝, 如游丝之细, 盘旋曲折, 纯任自然, 圆之至也。”“书法无往不复, 无垂不缩, 所谓如折钗股, 圆之法也。” (《黄宾虹文集·书画编》) 这个“圆”是指线条的圆曲状态。观林老的书法, 尤以草书特征最为明显, 可见其线条曲中还直, 圆极便方, 犹如钢丝一般挺健而富有韧性, 实有“折钗股”之趣味, 也印证了他的诗句“笔从曲处还求直, 意到圆时觉更方”。

对于笔法方面, 林老还曾有言:“字宜古秀, 要有刚劲才能秀。秀, 恐近于滑, 故宜以缓救滑。字宜刚而能柔, 乃称名手。最怕俗。” (《笔谈书法》) 可见, 林老的书学思想中, 主张刚劲有力, 同时还特别强调要刚中寓柔, 刚柔相济。还潜在地说明要运用庖丁解牛的巧劲儿来学习书法, 在刚柔相济间见功夫之深浅。他的草书融碑学之刚劲与帖学的柔美于一体, 萧散简静, 总有一股雅气充斥其间。

在方圆之间探寻规矩之后, 也要在黑白之间悟取空灵。邓石如曾说:“字画疏处可以走马, 密处不使透风。常计白以当黑, 奇趣乃出。” (包世臣《艺舟双楫》) 林散之耄耋之年尚念念不忘其少时所受黄宾虹先生的教诲:“古人重实处, 尤重虚处, 重黑处, 尤重白处;所谓知白守黑, 计白当黑, 此理最微, 君宜领会。君之书法, 实处多、虚处少, 黑处见力量, 白处欠功夫。”闻此语后, “恍然有悟”, 遂“取所藏古今名碑佳帖, 细心潜玩, 都于黑处沉着, 白处虚灵, 黑白错综, 以成其美”。 (《笔谈书法》) 由此可见, 林老对“知白守黑”的艺术形式构成领悟颇深。

林老的书法之所以高妙亘古、绵劲纵逸, 意境虚和高穆、淡逸慰藉, 这与其对书法内在的“道”的体悟是不可分割的。他在论书诗中所提及的书法原理, 无论是“锥画沙”“折钗股”“屋漏痕”, 还是刚柔相间、方圆兼济、知白当黑, 都是他在艺术实践道路上取资探索、勤于思考的精神升华, 这对于启迪后学也是多有助益的。

参考文献

[1]黄简.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 1979

[2]林散之著、陆衡整理.林散之笔谈书法[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 1994

[3]陈艾中、季伏昆.林散之诗集——江上诗存 (增订本) [M].北京:文物出版社, 2004

初二我爱书法作文 第12篇

书法。从远古的甲骨文、象形文字,到如今我们的简体文字,书法的历史已经有三四千年之久。书法,可谓是与古代文明“同根而生”的。在战国时代,七国分裂,使文字也不同,后来秦始皇统 一了中国,文字也得到了统一——篆书。接下来篆书又演变成了汉隶,汉隶又演变成魏碑,魏碑就是楷书的隶书化,然后就是楷、行、草。

我书法的启蒙老师是扈晓磊老师,在他的画室学国画时附带的学了毛笔书法,当时学的是颜真卿的颜体,颜体的特点是:笔画粗壮,圆润无方。虽然第一次接触毛笔书法,但是已经让我深深的体 会到书法的魅力。

随后在扈晓磊老师的推荐下,我来到了书法更专业的星文书法艺术学校学习。在孙老师的指导下,我先学习了欧阳询的欧体楷书,又学习了汉隶《曹全碑》,王羲之的《兰亭序集》和邓石如的铁线 篆书。

如今,我已经是星文书法艺术学校的小明星了。我的拿手好“戏”就是《兰亭集序》;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字字龙飞凤舞,行云流水。

我记忆最深刻的就是在7月3日地那场比赛。早上五点半我和我老弟一起乘车赶往郑州,都怪孙老师谎报“军情”,如果不是老爸让我们先去赛场看一下,就误失“战机”了,我老弟正好赶上 上午的硬笔书法比赛。我的比赛时间是在下午。在无限期盼的等待中终于该我进场了。我计划写一副六尺长的纸,一共128个字,盖参赛章时,盖章的老师不经意说了一句:“这么长的纸,一个小时怎么 写完的?”我脸上露出一丝神秘的微笑,心里想:一会就让你看看我的基本功了。于是,我把纸铺好,平心静气的开始创作作品,由于大部分参赛选手写的字数和篇幅都较短,所以过了半小时后都开始 有人递交参赛作品了,我没有收到影响,两耳不闻其他事,一心只写自己的作品。当我把落款写好时,参赛的选手已经不多了,周围的人把目光投向我的作品,脸上露出惊奇的神情。我从容不迫的把作 品交上。由于自己平时的自己辛勤努力,所以我心里充满自信,一定会获奖的。在等待结果的这段时间里,真的有度日如年的感觉。过评委老师的认真点评、讨论、评比,结果出来了,书法组一个特别 奖,两个金奖,我是是金奖。这就应了一句古话“天道酬勤”。

学习书法,带给我的不仅仅是荣誉,更多的是使我养成了全神贯注的做每一件事情的习惯,陶冶了我的情操,净化我的心灵。

我爱书法作文 第13篇

书法是

[1] [2] 下一页

★ 我的理想范文550

★ 爱书法的哥哥

★ 我高兴我自豪作文550字左右

★ 我与书法

★ 我心目中的英雄范文550

★ 我最喜欢的老师范文550

★ 关于老师的作文550

★ 祖国在我心中作文550

★ 姐姐作文550个字

我爱书法小学作文 第14篇

在我眼里,书法是一种艺术。一次,我独自在家慢慢咀嚼挂在墙上的一幅毛笔字,用老师平日教给我的方法,来分辨优点与缺点。看看哪里不够的,哪里不足的。横是不是有稍斜,是不是距离相等?竖是不是很直,是不是较粗?撇是不是有点弯?捺是不是够舒展?形态怎么样?笔法高不高?……这简直是太麻烦了,就像罗丹在刻画雕像,但是这是一个合格的书法家必备的常识。就因为这样,我才觉的,书法是一种艺术。

在我眼里,书法是有灵性的。每当我拿起毛笔,总觉得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帮助我,配合我。令我闭上眼睛,就能悄然又熟练地在纸上龙飞凤舞,一抬一顿,写下优美的毛笔字。睁开眼睛,仔细端详,这优美的毛笔字犹如一个个可爱活泼的小松鼠,在纸上活奔乱跳。定神一看,这些可爱活泼的小松鼠,又变成了卓壮有力的雄鹰,翱翔在纸里。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书法的灵性。从那时开始,我明白了,书法上下是灵性。

在我眼里,书法是有意境的。如果你学过书法,你在写字的时候,有时就像伯乐和子期这对知音一样,写着写着会有一种幻觉。你虽然在房间里,却仿佛看见了高山流水,花繁叶茂的景象,听见了海浪汹涌,鸟鸣虫叫的声音。而你就是在天空中飞翔小鸟,感受着大自然的气息……这说明,你的意境已经很高了。伯乐和子期就像你和书法一样,已经是不可开交的好朋友了。所以,书法有意境的。

上一篇:下洼镇休闲农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下一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练习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