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女社会工作实务

2024-08-03

妇女社会工作实务(精选8篇)

妇女社会工作实务 第1篇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之妇女社会工作

第六章妇女社会工作

一,妇女的需要及问题

(一)妇女的需要

1.与男子同等的社会发展环境和条件

2.特殊的妇女保护:发展过程中的,全面发展中的(二)妇女的问题

1.妇女与经济;2.妇女与消除贫困;3.妇女参与决策与管理;4.妇女与教育

5.妇女与健康.二,妇女社会工作的特点

1.是一个服务对象规模最庞大的实务领域

只要是女性,都是妇女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2.工作的核心目标是创造男女平等的社会环境

3.服务内容往往与婚姻,家庭问题相关联

三,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针对特殊苦难女性人口(从需要入手)

1.为失业女工提供的服务;2.为单亲母亲提供的服务;3.为家庭暴力中被虐妇女提供的服务;4.为进城打工妹提供的服务.(二)针对全体女性人口

1.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精神教育;2.开展扫盲活动,进行文化教育;3.学习实用技术,提高文化科技素质;4.健康保健,优生优育服务;5.婚姻家庭咨询服务;6.维护妇女合法权益.四.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个案工作

1.协助妇女求助者理清思路

2.从优势视角帮助妇女求助者寻找资源

(1)每一个妇女都有优势;(2)不幸事件具有伤害性,但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3)所有的环境都充满资源.(二)小组工作

1.妇女小组工作的主要类型:发展性小组,支持性小组,预防性小组

2.妇女小组工作的重点:

(1)社会工作者着重帮助小组成员形成一个互助体系.(2)社会工作者要了解小组中的每一个妇女,善于利用小组过程,并协助她们了解和利用小组过程.(3)努力增强个别成员能力,以便能自动自发地发挥功能而成为独立的个人或小组.(4)小组必须协助小组成员在小组结束时,再回顾整个小组的过程.(三)构建妇女社区社会支持网络

类型:1.妇女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2.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3.社区紧急支援网络.

妇女社会工作实务 第2篇

环境中的人视角(代表解释问题个人原因论和社会处境论观点,强调个人与环境相互影响,一方面个人行为心理产生具体环境,另个人是有认知能力能动个体可以自主选择生活)优势视角或称能力视角认为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有适当的条件就能建设性发挥自身功能。宗旨是动员案主的力量来达到他们自己目标和愿望。它在评估案主问题需要时强调将他们优点含进来,发掘和运用案主优点和自身资源帮助案主解决问题,同时强调服务对象能力提升(环境、个人优势)内外影响力范式是社工实务通用过程看待个人和社会问题一种角度:社会问题产生既有内部也有外部因数是其相互作用结果,内部力量主要是个人微观系统(生物心理和社会)外部力量中观(家庭群体学校)宏观(文化制度组织委员会),这些力量作用对实务分析有重大意义。理论依据:1生态系统理论:人被看成通过与环境各种因数相互作用来发展适应,人不是被动做出反应是主动与环境相互作用,要理解个人在家庭团体组织及社区中社会功能发挥。则要从个人及其环境中不同层次关联切入,涉及微观(指个人在亲密环境下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中观(对个人有影响小群体,家庭、工作群体和其他)宏观(指比家庭大群体。组织、机构、社区和社会文化)。将焦点放在1促进人成长发展2增强人适应环境能力3移除环境对人和群体阻碍4增加社会和物理环境对人需求影响和营养提供。2系统理论;认为个人处于环境中各种系统不断相互作用,强调超出案主自身问题评估他们生活环境负责性及二者关系,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环境系统是社工介入改变场域,场域里所有元素相互影响。注重运用社会资源系统帮助解决问题。内外影响力范式是系统理论和生态理论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具体操作化。人与资源系统互动视角认为对问题产生根源不能简单归结与个人,人之所以产生根源与人与之所处社会环境互动。关注不是谁有问题而是环境中各种因数怎样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人对问题处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视角:个人问题不但与其环境有管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内在联系,社会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个人问题和社会问题之间相互关联使得个人问题不可能有个人或家庭解决,不能解决社会问题个人问题不能解决,将这种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问题影响是责任。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是发展和成长的,人的发展要经过几个普遍阶段,每个阶段是逐步成长。要求有系统全面地思考思考个人或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产生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内外因数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成长和发展的个人和社会因数。通过过程模式指从实验中提升出来、描述和总结实务运作过程的重要变项以及他们之间相互关系,因而是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相对固定并且有普适性的工作程序,是实务开展中逐渐形成普遍工作方法。特点: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运用综合方法、工作过程阶段化、工作任务阶段化、整合的价值观。接案任务:了解案主来源2认定案主类型3了解案主求助过程4使潜在案主成为现有案主。影响接案:社工案主期望不一致2社工能力不足3临时事件外部干扰4案主不愿接受服务5社会文化因素6不同专业间配合失误。面谈任务:界定案主需要问题2澄清角色期望责任3激励帮助案主进入受助角色4促进引导案主态度和行为改变。预估特点:持续性2社工案主共同参与3行动取向4可识别的步骤5参透了专业判断6局限性。原则:个别化、合作、避免片面、避免简单归因、兼顾案主弱点长处。签订协议过程:会谈协议、界定案主问题、协议介入目的目标、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技巧1认定案主对问题看法2与案主讨论对问题看法3描述介入要解决问题4确定目的目标并说明策略5总结强调协议主要内容。介入特点1是有计划有目标行动2干预是介入核心3物质精神支持并重4有短期长期效果。原则:1以人为本服务自决2个别化3考虑案主的发展阶段和特点4与案主相互依赖5瞄准服务目标6考虑经济效益。介入又称社会工作实施行动执行和改变是助人过程中重要阶段,1直接介入(促使案主运用自身和外在资源、危机介入、运用活动、调解服务)2间接(利用挖掘社区人力资源、协调连接各种服务资源系统、制定创新资源、改变环境、改变组织或机构政策工作程序方式)青少年需要1接纳自己身体容貌,表现符合社会规范性别角色需要2个体与同伴发展适当人际关系3追求独立自主少依附父母及他人4自食其力寻求经济独立5为未来生涯做准备6发展符合社会期望认知技能7努力表现负责行为追求理想和抱负8为未来婚姻家庭做准备9建立个体价值体系符合现实世界需求。问题:思想道德品格问题、心理及认知、生涯发展、就学就业、生活方式人际交往、行为偏差、弱势青少年问题。青少年社会工作特点1社会价值观是核心基础2社工专业方法技巧是主要载体3人与环境互动视角是基本介入焦点4青少年社会功能改善提高是目标。老年人需要1健康维护2经济保障3就业休闲4社会参与5婚姻家庭6居家安全7后事安排8一条龙服务。问题1慢性疾病与医疗2家庭照顾3宜居环境4代价隔阂5社会隔阂。特点:社会价值观可能影响社工态度行为2反移情是重要课题3社工要善于反思并运用督导机制4需要多学科合作。老年机构照顾理论1选择优化与补偿理论:注重采取措施抵消随着老年人身体功能衰退带来的负面影响让老年人减少选择的活动,把能力精力重点放在少数能控制事情上并尽可能发挥功能,辅之补偿措施2延续理论:强调老年人内在品质爱好上延续和外在物理社会环境方面延续,在机构服务与环境契合老年人内在外在延续性需要情况下,老年人能对机构照顾的生活良好适应。妇女社工特点1关注妇女多样性2关注妇女名声经验3了解理解接纳妇女现实处境4个人的政治的5注重本土妇女工作经验总结提炼。单亲母亲家庭:因为丧偶或离异及其他原因导致只有母亲带着孩子组成的家庭。问题:亲子关系和孩子教育2单身母亲平穷化3就业再婚困难4社会对其歧视和偏见使其生存环境恶劣5缺乏对其社会保障。看待:单亲家庭是一种现实存在正常形式2单亲母亲不是个人问题是社会福利不足社会歧视等导致3认识到其在应对问题时的能力智慧,勿以其是可怜弱者。策略1个别辅导联络资源2解决现实就业,孩子入学3组建支持小组促进互助减低孤独增加生活信息和力量4建立单亲家庭社会福利保障措施和良好的舆论环境。妇女社工原则1承认妇女多样性及一起工作视角多样性2尊重妇女作为独立个体而非家庭角色扮演者3了解理解接纳妇女现实处境生存选择4认识妇女本身是资源有能力处理自己问题5妇女是发展主体非客体6增加妇女资源选择多样性7将个体与群体连接促进相同经历互助8社工与妇女关系平等。社会性别视角:从女性主义理论发展而来的分析视角,指在一个特定社会里由社会形成男性女性群体特征角色活动及责任,由后天社会建构而成,在个人社会化及社会制度中得到传递巩固。方法1建立关系2协助妇女重新界定问题提升意识3挖掘自身潜能联络周围资源解决面对问题4协助类似处境妇女建立支持小组5社区层面6资源连接。残疾人社工特点1崇尚专业社会伦理精神2提倡组人为乐奉献精神3充分利用社会支持网络4有效利用调解方式5充分利用保障性政策。城镇残疾困难1经济2住房3婚姻4就医5社会交往6心理障碍。农村:交通不便2体力劳动3医疗4社会服务。需要1社会福利政策落实2家庭扶助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权利保护法律援助4就业政策照顾5康复医疗救助6伤残抚恤7社会保险8特殊教育9文化生活照顾10改善社会环境.矫正对象需要1基本生存条件保障需要2教育就业权益保障3再社会化服务。问题1加害社会与加害他人行为难得社会大众同情2社会功能缺失严重程度增加其功能恢复与重建难3受刑者身份使得处于社会资源网络边缘。特点1福利性,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2特殊,是为特殊弱势群体提供服务3系统性,贯穿司法矫正全过程服务4专业,专业化社会福利服务。社会救助程序1测算和公布救助标准2受理救助申请3审查申请人及家庭情况4公示及审批5救助款物发放6动态管理和日常服务7申诉。社会救助特征1权利义务不对等性2救助对象有限3救助水平低层次4救助手段多样5救助资格审查严肃。社会救助工作特点1对象及救助类型负责2工作过程持续3方法融合4方法政策性。作用1协助对象申请合适救助项目2协助对象制定反贫困政策3促进对象社会融合4发现解决对象心理困扰。家庭社工基本假设1提供以家庭为基础支持2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理念3采取危机介入4运用生态视角。原则1家庭处境化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3家庭个别化4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基本特征1针对家庭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进行干预2协助成员改善困扰产生的环境因数3为成员提供直接具体支持帮助。基本功能1增强家庭能力帮助成员做好准备2集合家庭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功能3促进家庭功能改善维护成员满意日常生活方式。结构家庭治疗指以家庭为基本治疗单位假设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与个人问题相关,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改变来解决个人和家庭问题,概念涉及a家庭系统b结构c病态家庭d家庭生命周期。它以家庭为焦点要求社工进入案主家庭,解案主家庭基本结构及成员关系,关注家庭功能失调评估强调功能恢复,目的为了恢复家庭功能正常发挥(改变家庭成员看法、改善家庭结构、改变家庭错误观念)家庭系统理论(1家庭成员问题由整个家庭不良沟通交流方式导致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是机遇挑战3因问题导致家庭功能失调能有效解决)家庭社工和家庭治疗(起源、焦点、解决方式、工作理念、专业关系不同。服务领域、服务模式、工作人员相互影响)家庭干预技巧(观察、聚焦、例子使用、再标签)学校社工特点(专业性、科学、艺术、实践)功能(1帮助处境不利学生,促进教育机会均等2推进学生知识学习为丰富人生打基础3协助学生能力提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4促进学生人格完善实现认识积极成长5协调各方教育资源形成优质教育)社区社会工作(1社会工作一个实务领域2一个专业方法)目标(1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2改善社区关系提升社区意识3挖掘社区资源满足社区需求)特点(1社区为对象2重点解决居民集体性问题3采用宏观视角分析和介入4强调社区参与关注人的发展5重视社区资源挖掘运用)内容(1社区服务2就业3治安4人民调解5卫生6社区教育)方法(1资源连接2推动居民参与3居民能力建设4建立社区支持网络)功能1居民(帮助解决个人困境问题并预防发生、恢复和提升个人社会功能、发展个人潜能促进全面发展)2社区(解决社区问题、增强凝聚力、培养居民公民公共意识)3社会(社会问题解决、促进社保制度健全完善、净化社会风气维护公平正义促进和谐社会)医务社工(在健康照顾工作中实施社会工作实务,目的是协助那些受到实际或潜在疾病失能或伤害影响的案主、家庭和群体,增强促进维持恢复尽可能好的社会功能)特点(1与医疗卫生体系融合2以案主健康为主导3以病人为中心4服务规范专业化)出院安排1出院解释2帮助病人制定出院计划3协助病人回家或转到社区服务机构4病人家庭护理安排。医院工作对象需要(治愈疾病恢复健康、安顿病人及家属情绪和生活、获得医务人员尊重和心理关怀、解决由疾病带来经济问题需要)问题(病人及家属心理调试、医患关系紧张、费用增长病人负担过重、)精神病需要(1获得包容理解和关爱2及时治疗3康复环境4就业)问题(1病情易反复2社会歧视3家庭和经济压力)自我探索1自我认识2自我评价3接纳他人4自我肯定5自我控制.会谈过程及技巧1准备(会谈动机、会谈安排、会准备、策略和技巧:鼓励支持同理)2发展(a广度深度技巧:兴趣表示、反映、澄清与解析、摘要重述、质疑b会谈转:开端转换、倒退、突变)3结束(复述和摘要)建立关系技巧1运用语言非言语信息营造轻松安全氛围2运用专注与倾听技巧鼓励案主倾述问题3同理心与自我表露技巧促进话题深入与专业关系形成,让案主成话题中心。讨论技巧1有效提问2邀请与鼓励3头脑风暴4领导技巧:把握讨论程序、处理冲突。影响技巧1教育2对质3倡导4整合资源。活动策划影响因素(机构宗旨、案主需要、资源条件、理论基础、案主的参与)步骤1评估需要2确定目的及目标3制定活动方案4评估5写计划书。社区工作活动策划(目标系统、订立目标、设计主题内容、行动计划、影响者选择、媒介运用、行动系统)小组程序功能1评估2协助表达3激发互动4提升个人素质5学习知识技能6促进环境改变。联合家庭假设1人性论2自我价值3人的需要4问题本质。内容1成员自尊2家庭沟通3家庭规则4对事物的反应。具体干预1社工角色(解释者示范者引导者)2技巧(专业品质)过程(接触、转变、巩固)帮助流浪儿童目标1及时救助流浪儿童及时为他们解决困难2在流浪儿童与保护中心间架起桥梁3宣传和保护儿童权益4调查分析流浪儿童出走原因倡导政策支持,根源上解决5动员社会个各方面共同参与帮助流浪儿童健康成长。方法1危机介入2资源整合3安置服务4物质援助5专业咨询。基线测量法指介入开始时对案主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变化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程序1建立基线(确定介入目标、选择测量工具、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2进行介入期测量3分析和比较。家庭结构图即家庭图谱是以图形表

示家庭中三代人间关系方法,可直观提供有关家庭历史婚

姻伤病等家庭事件及家庭成员间沟通和互动状况等信息,帮助社工了解案主家庭模式及家庭所处位置及家庭对案主影响。内容和功能1描述家庭历史2提供有关家庭婚姻死亡及成员所处位置和地位,家庭结构和案主简要信息3包含家庭几个不同世代关系资料,提供有关关系资源和问题等。生态系统图展示了案主社会环境清晰呈现个人家庭群体社区及社会系统间相互作用和影响,有效将案主与外在环境系统关系通过图形呈现出来,说明系统间能量流动和各系统间关系本质及上述关系同案主需要和满足需要的资源、案主问题间关系。功能1描述案主社会功能2以直观方式呈现案主与系统间关系3勾勒系统间交流4呈现可使用资源相关信息。危机处理原则1及时处理2限定目标3输入希望4提供支持5恢复自尊6培养自主能力。内容1将焦点放在帮助案主恢复和发挥功能上非解决整个问题2帮助案主宣泄由危机带来的紧张情绪,给与支持以防精神崩溃3介入目标要现实,瞄准案主当前需要,对案主要求不能太高4担当教导角色,告诉案主该做什么同时为案主做力所能及事,培养其自主能力5当案主功能逐步恢复可以结束行动。抗逆力指个人面对生活逆境时能理性作出正向的建设性的选择方法和应对策略能力。由外部支持因素、内在优势及效能因素组成。步骤1促进亲社会连接2建立清晰稳定边界3教授生活技能4提高关怀和支持5制定和表达高的期望6提供机会和促进参与。

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 第3篇

笔者在上海市杨浦区社会福利院实习的过程中, 发现机构中的专业社会工作者都遇到过一些伦理困惑。福利院中的社工在开展工作时需要考虑到案主的特殊需求, 社工为了满足服务对象的特殊需求又将面临伦理困境, 社工接下来采取何种行动将对服务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与此同时, 笔者也曾在上海市救灾站实习, 对于救助站里的社工对待社会弱势群体的方式表示出困惑, 社会工作价值观要求社工遵守案主自决原则, 救助站的服务对象由于本身的受教育程度不好, 案主的一些抉择对其自身发展并不利, 同时我国的救助体系还是存在行政性质, 因此社工在制定服务方案的时候, 需要充分考虑案主利益和遵从机构决定两者之间的权衡。

笔者认为, 社会工作伦理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加之个人兴趣, 并且结合学习经历来看, 以目前高校社会工作教学来看, 大部分院校重实务轻理论, 没有专门设立社会工作伦理课程, 缺少对伦理困境的思考与训练。基于上诉情况, 笔者认为弄清伦理困境的内涵和类型, 并在其基础上理解伦理困境的判断模式极其重要。

二、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内涵

笔者在查阅文献的过程中, 在整合前人观点的过程中总结出笔者对伦理困境内涵的理解。

首先, 关系引发的伦理困境。在社会工作实务过程中, 社工会处于一系列的关系之中, 如社工与案主及案主系统、同事、机构、社会等复杂的关系, 而这些错中复杂的关系在协调过程中会出现顾此失彼或不能两全的情况, 于是就导致了伦理困境。

其次, 价值观冲突导致的伦理困境。由于不同个体间价值观念不完全相同或者观念对立导致价值观冲突的伦理困境, 正如Gold stein (1973) 把社工定义为“满载价值的个体”, 形象地说明了社会工作专业与价值观的密切联系。

再次, “两种善的伦理力量冲突“。社会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面对需要在两个或者多个善的伦理力量中做出抉择。例如, 社工为弱势群体提供专业服务的时候, 社工首先要考虑弱势群体的基本利益, 但是社工在维护弱势群体利益的同时有义务不损害社会他人的基本利益, 在实际情况下, 二者的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此时社会工作者应当如何抉择呢?

最后, 当社工在实际工作中面临问题特别是伦理问题的时候, 专业技巧和知识并不能解决这类问题, 没有对于社会、专业、案主的高度的道德责任感, 就不可能承担起社会工作的职责。

三、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分类

关于社会工作伦理的分类, 国内外学者对其分类各有不同。国际上, Reamer对伦理困境的分类可以概括为直接和间接实务工作中的困境以及机构同事关系的困境。笔者认为, Reamer的伦理困境比较系统且全面地概括了伦理困境的各个方面。

国内学者也尝试着将伦理困境进行分类, 其代表性的观点是罗肖泉和尹保华以及徐震提出的。罗肖泉和尹保华认为, 社会工作伦理困境表现在四方面:一是社会价值与专业伦理的冲突;二是专业伦理内部的冲突;三是专业伦理与工作者个人价值的矛盾;四是工作者个人价值与案主价值的冲突。而徐震把社会工作伦理困境归纳为决策困境和结构困境。决策困境表现为保密的程度与情况、自决的权利与尊重、自由意志与环境、协助的方式与选择。结构困境表现为:一是弱势个体与强势社会的冲突;二是案主需求对科层制的矛盾;三是专业伦理与个人伦理的分际;四是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

针对上述分类标准, 一些学者从整体上将社会工作过程中的伦理困境依据其特点划分五大类: (1) 目标冲突所造成的伦理困境; (2) 忠诚冲突所造成的伦理困境; (3) 责任冲突造成的伦理困境; (4) 角色冲突造成的伦理困境; (5) 利益冲突造成的伦理困境。

笔者从两个维度对社会工作进行了诠释。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 (Person in situation) ”这一概念, 展示了社会工作对社会问题解决的双视角路径的介入。笔者将伦理困境分为两个维度, 第一个维度是与个体有关的伦理困境, 第二个维度是与情境有关的伦理困境。与个体有关的伦理困境主要包括:

1.人的基本权利。一个基本的社会人所具备的隐私和自主自觉权利, 社工必须去遵守, 即使案主具有特殊性。但在真实情况中, 社工经常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而不能做到为案主绝对保密。比如, 当案主告诉社工, 他决定要对前夫进行人身报复, 为了保护第三者, 也同时保障案主的权益, 社工就面临着两难境况, 一方面社工需要对案主所提供的信息保密, 同时社工要尊重案主的隐私权, 另一方面为了保护第三者, 社工面临不得不揭露案主的某些秘密的风险, 这就违背了与案主所建立的专业关系。

2.专业介入与案主自决。案主的自决对于案主的成长以及恢复社会功能有一定的重要性, 而专业介入又是体现科学助人的理念, 以及以辅助案主成长为目的, 两者的共同之处都是希望案主成长, 重拾社会功能。一方面, 在本土化过程中, 中国根深蒂固的家长制与案主自觉格格不入, 这样的文化背景下, 强调案主自觉又会出现社会工作的专业性受到质疑的情况;另一方面, 从专业角度出发, 案主的自我决定, 从专业角度看, 反而会加重案主面临的问题, 此时社工是尊重案主自决还是进行专业干预?

3.忠于谁。社工在工作过程中, 经常面临着多重的忠诚对象, 社会工作者面临着忠于谁的问题。忠于谁的问题可以反映出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工作目标、角色、社会责任, 以及利益代表者等问题。

4.双重、多重专业关系。费孝通的《乡土中国》中认为, 中国社会结构是一种差序格局。在中国, 社会关系是人与人之间联系的增加, 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按中国人的处事方式, “滴水之恩, 当涌泉相报”, 而如果社工拒绝案主的要求就会不利于专业关系的建立, 社会工作者就会面临违背专业伦理和如何建立专业关系的两难局面。

四、与情境有关的伦理困境

1.社会资源分配。在有限的社会资源中, 社工如何与权利部门争取社会资源, 或者将社会资源链接到案主, 社工不仅要考虑个人利益又要维护社会正义, 那么社会工作者应依据什么标准来分配有限的公共资源呢?

2.专业伦理与法律冲突。社工追求的是比法律更高的善, 很多情社工作者会面临法律、法规的不公正情形, 此时社会工作者要坚守更高的善良, 还是遵守法律、法规?

3.社工的实务服务与学术研究。有些一线社工既做实务又做学术研究, 他们在实务服务中会基于学术研究的目的和要求等, 在对案主的服务过程中进行一些特殊安排, 以达到学术研究的目的, 而不是治疗的需要, 这种特殊安排可能会对案主造成欺骗和伤害。

摘要:在实习过程中, 笔者深刻地领悟到社会工作伦理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灵魂, 社会工作者常常置身于各种伦理困境之中.本文通过对前人观点的梳理, 试图定义社会工作伦理困境的内涵及其主要伦理困境的相关类型, 以期使社工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类似的伦理困境时能够知道如何解决, 并且为一线社工的行动决策提供一些借鉴意义。

关键词:社会工作,困境内涵,困境类型,社会工作者

参考文献

[1]Charles S.Levy.DSW:Social Work Ethics on the line.New York.Norwood:The Haworth Press, Inc, 1992 (1) :20-21.

[2]顾东辉.社会工作伦理:视角、困境与应对[J].中国社会导刊, 2008 (9) .

[3]罗肖泉.社会工作实务中的伦理困境[J].广西社会科学, 2003 (9) .

[4]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财会工作实务分析 第4篇

关键词:财会;实务;内容;措施

一、引言

财务工作是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结合的产物,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都离不开财务管理,财会工作包含的内容涵盖经济学理论、会计知识、法律常识等多方面知识。财务处理的各个环节都是与其他部门充分合作,因此,财会工作要求财务人员要具有知识素养、道德修养、职业修养,只有三方面成为统一的整体财会工作才能健康发展。财务部门是一个单位的核心部门,同样,财会人员也是一个单位的关键。财会工作既复杂又严谨,这就需要财会人员要掌握专业知识,又要有处理问题的能力。对财会工作实务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企业事业单位履顺发展过程的阻碍,让财会工作成为企业发展的保护环节。财务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要勤于分析财会工作中的措施和方法,让财会工作成为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二、财会工作包含的主要内容

财会工作的内容一般从职能上划分,主要包括五大类:

1.核算工作,包括会计审核、材料核算、会计内部报表执行、销售管理、税务政策、纳税申报。从财务工作的整体性来看,核算工作是财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关系到财会工作能否取得积极效果的关键。为此,我们应清楚财会工作核算工作的概念和内容,从财会工作实际出发,认真做好核算工作,满足财会工作的实际需要。

2.定期的审计工作。为了保证财会工作得到有效开展,使财会工作能够符合相关财务程序,保证财会工作满足相关法规要求,应对财会工作进行定期审计,以此杜绝财务违规现象的发生,提高财会工作的整体质量,使财会工作能够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3.财务分析。从财会工作来看,财务分析是保证财会工作效果的重要内容。通过采取财务分析手段,财会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财会工作的实效性进一步增强。所以,在财会工作中我们应认真进行财务分析工作,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进行复核和分析,提高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减少财务报表的误差。

4.资金管理。在财会工作中,资金管理是财会工作的重要项目,只有明确资金管理的意义和作用,做到提高资金管理效益,使资金管理渠道保持畅通,才能达到进一步完善资金管理制度和提高财会工作质量的目的。所以,我们应将资金管理作为财会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保证资金管理的准确性。

5.预算管理。在财会工作中,为了保证资金支出做到有序性,应建立预算管理制度,并制定具体的月度和季度资金预算计划,做到根据单位的实际需要预算资金计划,既保证资金筹集的有效性,又保证资金使用的方向性更强。所以,预算管理作为财会工作的重要内容,应得到有效实施。

每一项工作都对应一个或者几个部门,我们要做到与其他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财务工作要求必须要保持务实的工作作风,既要提出任务,又要提供服务。我们要把财会工作与企业的各个部门联系起来,形成企业整体的统一运行,企业保持统一完整,高效运转。财会工作要求完整性,步步相邻、环环相扣。

三、财会工作具体实务分析

1.做好预算管理是完成目标计划的前提

预算管理是一个单位财务工作的首要任务,预算管理是保证一个单位实现年度目标计划的重要方式。预算要根据企业发展目标和上一年企业收入情况而定。预算要分析国家的有关政策,根据政策变化对预算进行适时的调整。财务管理中,预算要突出重点,突出选择。预算一定要符合企业发展的实际,从企业自身根本利益出发。我们既要找出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又要及时解决这些企业发展中的困难,而预算是避免企业资金链断裂的重要手段,做好企业预算管理,可以充分确保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在目前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只有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制度,才能保证资金管理取得积极效果,才能使企业的资金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做到公正公开,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使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拨资金满足资金支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性。

2.注重企业软硬件资产管理

每一个企业都拥有很多重要的物质条件,在这些基础硬件中,很多都是企业运行的基础,对这些物品的管理经常会受到轻视。很多企业单一重视采购,而忽略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既包括硬件设施管理,也包括软件技术管理,软件技术管理是对企业的人才、技术、科研进行管理和保护,使之制度化,规范化。认真落实软硬件财会管理,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资金使用率。

从企业的实际管理来看,资产管理是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资产管理的有效性提高以后,财务管理的效益才能得到发挥,所以,在企业财务工作中,应对资产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应建立完善的资产管理制度,并对软件和硬件资产均实现有效管理。

3.日常财务管理与年终结算统一管理

一个单位的日常财会管理是资金使用的最简单体现,在日常财会管理中,要不断健全各项制度,对一切开支都要遵循财务制度,要严格执行单位财务文件精神,收入和支出无论大小,各种情况都要有书面文件。财务文件要符合实际情况、不能缩小更不能夸大,不分主次,每一个项内容都要记录清楚。做好年终决算工作。年终决算是一项复杂的工作任务,要对旧账进行清理,对转账进行核对,对新帐进行记录,同时,还要负责会计报表以及单位财务书面文件的整理。年终决算是一个单位财务计划的基础,我们要对年终决算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做出正确的判断,有利于为单位和领导提供财务使用情况和总结和报告。财务工作总结的撰写要细致谨慎,对于数字要反复核对,因为财务报告中,数字很多,而且数字是最直观的反应,每个小数点都起到重要的参考作用。财务总结要详略得当,重点问题重点分析,非重点问题点到为止,阐述明白就行。把財务总结做成文字和报表的结合体。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企业经营管理中,财会工作是重要的基础工作,只有对财会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认真分析财会工作内容,全面推进财会工作,才能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质量,促进企业全面发展。为此,我们应清醒的认识到,做好财会工作分析不仅要做好形式,更要创新思维模式,在实际工作中,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让理论知识指导实践,也让工作实践不断丰富理论知识,使二者互为基础,共同发展。使企业的财会工作得到有效开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为企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手段。

参考文献:

[1]杜先礼:工会新旧预算会计制度实务分析对比,《中国工会财会》,1997年第10期.

[2]曹 青 牛竹林: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实务中应纳税所得额分析,《财会学习》,2011年第2期.

社会工作实务 第5篇

《社会工作实务》由于本科目没有客观题,所以复习的时候.细枝末节的东西并不需要花太大的功夫去记忆了(比如儿童社会工作一章,教材中关于宏观的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的内容到底各有多少,就不用记得特别清楚,只要知道大致的内容即可)。十四章内容可以分成两大部分来解读,前面两章是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重点要掌握从接案一预估一计划--介入一评估——结案这六大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后面十二章是社会工作实务的不同领域,重点要掌握每个领域的主要内容和主要力法。固为在做“案例分析题”和“方案设计题”时—定需要这方面的内容.如果我们把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比作是答题的“框架”或者“骨骼“.那么社会工作实务领域的主要内容和方法就是”实体”或者“肉体“了。“框架”和“实体”、“骨骼”和“肉体”两者一经一纬.一纵一横.就组成了“案例分析题”或“方案设计题”的主要内容了。所以,做主观题时,请大家一定首先要想到这一纵一横的框架。这里特别要强调的一点是.无沦是对“案例分忻题”,还足“方案设计题”,服务对象的问题预估是最关键的第一步.它是决定这两类题目正确的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是考试的指导数材。网此每本书的容量都不宜过大,从而导致《社会工作实务》一书中案例显得太单薄、太稀缺(这也是其他两本教材的共同特点,所以整套套教材成了高度概括的理论著作).没有丰富多样的案例,考生要理解掌握本科目,就相对比较困难唯一些。这里就需要考生自己多做些课外作业收集一定叶案例,跟教师、同学切磋.

另外,由于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学历教育起步较晚.开展社会工作专业服务为时不久,且绝人多数的社会工作:从业人员缺乏社会工作的专业训练,本土化的理论模式和实务经经验在探索阶段,又是第一次全国性的考试,所以笔者推断,近儿年的考试,主观题中需要你明确指出理论运用的概率应该比较低,主要还是以考查考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实务模式和过程的整体把握为主.

社会工作实务 第6篇

一/

(一)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可采取以下策略:

1、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促进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价值的肯定。高龄老年是老年人群中的弱势群体,他们迫切需要社区关怀照顾。社会工作者,要通过宣传画廊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法,宣传“手拉手”。俱乐部成立的背景:

社区目标意义:唤醒居民对高龄老人问题的关注,主动邀请、鼓励低龄老人参与志愿服务,让低龄老人体会到参与志愿服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2、提升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

社会工作者要充分考虑老人的担心和顾虑,要预估志愿服务过程中安全风险,并有相应的防范措施,可以邀请低龄老年人的子女一道参与志愿服务。

3、提高低龄老年人的参与能力。

要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低龄老年人开展志愿服务理念和技能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与高龄老人沟通的技巧,增强他们的参与热情,提升老年志愿者的信心和能力。

4、提供资源支持。

为低龄老年人为高龄老人开展服务,提供必要的物质支持,如为志愿者购买保险等,开展志愿者激励活动,给予适当的奖励,保障他们的安全。

(二)运用推动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策略时的工作重点(主要)

1、要注意倾听低龄老人及其家人的想法和其他居民的反响。

2、建立平等合作关系、社会工作者要与低龄老人建立良好关系,尊重他们的参与,并与志愿者一起开展工作。

社会工作实务案例 第7篇

小孟,女,18岁,辍学3个月。小孟在儿童期的时候,行为能力的发展有点跟不上同龄儿童,容易摔跤,所以儿童期的游戏她都没办法参与。与此同时,小孟的语言发展方面比同龄人有更高天分,在读小学前,她已经看完了儿童简读版的中国四大名著,会背诵唐诗宋词还有诸子百家。进入小学以后,老师经常向家长反映,小孟上课不遵守纪律,喜欢“钻牛角尖”,质问老师到尴尬的地步,而且不接受批评。父母认为是孩子还小,是正常的,所以放任自流。到中学后,小孟不仅经常逃课,还习惯性对父母撒谎。居委会人员也反映小孟特别敏感,拒人于千里之外,不愿意和别人交往。

小孟父亲开了个公司,平时工作忙,对她无暇顾及,并且在老师“告状”后,如果说教无效,就痛打女儿一顿。小孟母亲要经常去照顾外婆,与小孟交流很少。经常觉得她什么都做不好,从小孟辍学之后怕她出去玩变坏,经常把她关在家里。

最近几天小孟大哭大喊,情绪较激动,不愿意见来家里玩的同学。母亲觉得这样下去也没有办法,所以电话求助社会工作者希望得到帮助。服务方案

一、与小孟及其有关系统建立信任关系

(一)社工能力评估:在接到小孟母亲的求助后,并且了解了小孟的大概情况,社工认为自己有能力接这个案子,不过有一点要避免的是,社工自身童年期也是不受到家里人的关心,注意避免自己价值介入,对小孟父母进行无意识的操控。

(二)方法运用:会谈法、文字记录法(soap法)

(三)建立关系具体步骤:

1.做好第一次会谈准备,拟定会谈提纲

(1)资料收集:需要收集到小孟基本资料(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等)、社会支持网络(正式、非正式)、生理状况(疾病史、成长大事记)、心理状况(智力水平、个性特点等)。

(2)会面安排:时间定在电话求助的一天后,地点定在社工事务所,并且保证等小孟父母来咨询时能够有一个隐私的环境,提前给同事打招呼,要求回避。

(3)会谈提纲:介绍自己,寻求小孟父母的自我介绍,确定目标和方向,了解家庭成员的特质,了解家庭发展史,了解家庭解决问题的方式,总结会谈并预测将会发生什么。

(4)注意事项:由于电话求助中孟母提到孟父工作太忙,所以假设孟父可能会“爽约”; 2.第一次:会谈

(1)时间:×年×月×日(2)地点:×社会工作事务所(3)对象:小孟(父)母(4)内容:介绍自己:“您好,我是主管家庭服务的社工小陈,主要是协助人们处理家庭困扰的,请您(二位)介绍一下自己和让您困惑的事,可以吗?”注意观察孟父孟母使用何种方式介绍自己、介绍家庭成员的,能大概了解自我评价、家庭成员关系怎么样;然后表明“保密”的相对性原则;简要反馈一下孟父孟母的期待,可能用到的语言是:“你刚刚说的那些是想达到......这样的目的,是吗?”;告诉他们社工的义务、责任和权利,然后澄清各自的角色。

(5)社工反思:家庭规则、家庭关系对每一个成员都有很大影响。父母的沟通方式、处事方式对小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并且很期待小孟的改变。

3.第二次:家访收集资料(1)时间:×年×月×日(2)地点:小孟家(3)对象:小孟

(4)内容:利用情绪疗法平复小孟的焦虑激动情绪,鼓励小孟勇敢表达对自己的想法、对自己的期望、对父母的想法、对学习的看法、对学校老师同学的看法。

(5)社工反思:当表示出对小孟的同理心(如运用“我曾经也有过不开心、非常焦虑的时候”)时,小孟明显放下了心里防备,并且小孟表示,她希望自己的父母能像别人家一样,能多关心她多和她说话,也表示希望继续上学。但是注意避免价值先入、评价案主的行为,如尽量避免这样的话语:“你应该......”“你这样做不好”等。

4.第三次:走访社区、学校收集有关资料 1)时间:×年×月×日

(2)地点:小孟所在社区、学校

(3)对象:社区居民、社区居委会、学校老师、同学(4)内容:挖掘小孟的社会支持关系网络。

(5)社工反思:最大的困难就是链接小孟的正式资源,因为这些资源都注重小孟的表面问题,对于她的深层次困难特质表现出不关心的态度。

5.初步预估

小孟出现的情绪激动问题、厌学问题以及人际交往问题都和家庭系统、学校系统以及自身生理发展有很大关系。

6.签订服务协议

在与小孟交谈后,以及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小孟愿意继续接受我的服务,我也愿意继续服务,所以共同签署的服务协议。

二、对小孟及其有关系统进行预估及专业判断

(一)方法运用:社会生态系统图(能清晰展现小孟所在系统的疏密关系)、DAC评估

(二)通过前期家访过程中的咨询、观察,将收集到的资料按照个人资料、环境资料和社会环境分类,了解小孟的硬件与软件资料、家庭的静态与动态资料(成员、角色与互动、家庭规则、家庭关系等)、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

(三)预估具体方面 1.对小孟自身系统的预估

优势:(1)从个性看,小孟个性独立、坚定,有自己的主见,敢于对家长当面提出和坚持自己的观点,表现出比同龄人更勇敢、坚定的气质;(2)从感受性看,小孟对身边发生的事情以及学习的知识有比较高的敏感性,善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从深层次说,小孟渴望能通过提问的方式加强与身边人的交流,自主性的接受一些知识经验;(3)从个人能力看,小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方面很擅长;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知识,记忆力惊人,理解力也非常好;小孟心智方面发展较同龄人提前,这和父母对她较少关心的表现有很大关系。

困难特质:(1)生理发展角度:小孟刚出生时因为出现过短暂窒息的情况,可能对其大脑神经系统发育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动作协调能力发展不足,身体平衡和肌肉控制不理想;(2)人际交往方面:由于缺少玩伴、童年期的游戏经历,所以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方式比较欠缺;小学阶段表现出对于一些学龄儿童的规则和规范不太适应,这和童年期的成长经验有关;(3)个性方面:过于执着和强调“自我的感受和看法”,在处理问题时比较缺乏弹性和灵活变通的能力。

2.对小孟所在家庭系统的预估 优势:(1)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完整,父母都有稳定的工作,创造了一个较为优越的物质生活;(2)教育方面:重视小孟的早期教育,表明对小孟的期望较高;(3)动机方面:对于小孟的改变持积极态度。

困难特质:(1)关注点:父母过多在意满足小孟的物质条件,对于孩子内心的感受和想法和解不多;对小孟出生时短暂窒息的后遗症没有足够重视;(2)教育方面: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忽视了儿童期的学习习惯和能力的培养;(3)人际交往:从社区居民及社工观察得知,父母双方的交流沟通方式非常僵化,不利于小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4)处理问题方式:父亲对于小孟的“出轨行为”问题,采取暴力手段来解决,这对于父女关系、小孟个性和行为处事能力都有影响。

3.对学校老师和同学系统的预估 优势:(1)老师:从对学生的管理层面说,态度都比较积极认真,能及时与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够配合共同教育;(2)同学:有几个同学明确表示愿意成为小孟的朋友,希望自己能够为小孟的改变尽一份力。

困难特质:(1)对学生的评价不够公正,认为学生对于课堂上的追问就是不守纪律、不尊重老师;(2)在访问班主任时发现,“贴标签”现象很严重,总是会因为一些小事把一部分学生定义为“坏学生”;(3)因材施教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学校职能没有很好体现。

4.对社区及其他资源体系的预估

优势:在走访中发现,亲友系统、社区支持系统中,都有一部分人关注小孟及其家庭的成长,包括社区工作人员、亲戚、新闻媒体等。

困难特质:没有人专门从事协调和整合的工作,再加上“好奇心”、“八卦心态”的存在,使得“关心”有点变质,也很难保证处理问题的隐私性。

三、与小孟共同制定服务计划、介入手段和签署服务计划协议书

(一)目的:改善小孟的生理功能上的不足;加强小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让小孟能够理性分析自己,对自己有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

(二)服务模式:行为主义理论、优势视角理论、生态系统理论

(三)具体服务步骤: 1.初期

(1)目标:通过肢体训练改善小孟的肢体协调能力,提高身体平衡能力

(2)服务模式:行为主义理论(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不适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埃里克森的人生八阶段理论(自我同一性对青少年社会化任务有重大作用,在生命每个周期都应该完成每个阶段的社会化任务,否则会导致内在的连续感断裂)

(3)介入手段:间接介入(协调医务社工,联系医院资源)(4)频次:每周一次(5)地点:×医院

(6)协同人员:医务社会工作者(机构资源链接、不同领域社工合作)、肢体矫正医生(7)社工反思:生理方面的健全发展对个体的心理有很大影响,小孟在接受治疗过程中,极其认真,她对于儿童期的游戏达到一种迷恋的程度,随着她肢体协调能力的进步,她更加渴望去体会游戏带来的乐趣,但是到后期我们发现,她对儿童期的“游戏迷恋”已经开始减弱,我想,这个阶段的成功过渡对她心理的“缺陷感”有很大积极作用。

2.中期

(1)目标:通过重建家庭沟通模式、家庭规则和父母沟通方式来改善小孟的人际交往关系,提高她的人际交往能力

(2)服务模式: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人本治疗在萨提亚模式的理论中扮演基础性角色,认为家庭成员的改变是家庭关系稳固的关键。在介入的案例中,萨提亚不断扩展了自我价值内涵、家庭系统理论,形成了基本三角关系、家庭重塑、沟通姿态等主要理念。)

(3)介入手段:直接介入(通过角色扮演使父母认识到他们的沟通模式存在的不足,以及由此对小孟带来的负面影响,并通过“家庭作业”手法给小孟及其家人布置任务,这不仅能够巩固服务效果,而且能对家庭规则、家庭关系的重塑自主能力有积极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作为每一个子系统,对家庭其他成员都有影响。)

(4)频次:每周一次(5)地点:小孟家

(6)协同人员:机构另一名社工(做记录、观察)3.后期

(1)目标:通过社会支持网络的连接发挥小孟的记忆能力和学习能力,增强小孟的自信心,对自己有全面的评价

(2)服务模式:优势视角理论(我们应该看到服务对象身上拥有的资源,并且有效利用,从而促成她的改变和发展。)

(3)介入手段: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结合(与小孟父母沟通,让他们多关注小孟的优点,并且重点培养,不仅能增强小梦自信,也能激励她继续学习;联系学校,共同挖掘小孟的记忆力,为小孟的发展尽一份力量;联系同学,鼓励他们多与小孟交流交往,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联系当地社区,为有相同困惑的家庭开展小组,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4)频次:每周一次

(5)地点:×社会工作事务所

(6)协同人员:学校老师、社区工作人员等

注:服务中可使用的技巧:观点重构、当面对质(当小孟的行为感受和语言不一致时)、直接应对(探索小孟的经历、对我的感受、对我们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坦白询问)、提醒结案(要经常性的提醒小孟实现目标的时间进度以及截止时间,促成她加快改变)、随时记录(SOAP记录法,对状态的主客观评估、协议的修改部分都要及时记录)

(四)签署协议书

和小孟及其父母简要精确的回顾和案主达成协议的内容,如工作、目标、行动方案、任务和行动步骤以及评估方法。在与小孟及其家人一起商量后,对于服务计划没有异议,并且愿意接受进一步服务,所以签署了协议书。

注:由于介入手段具有社工隐私性,所以签署的那一份协议书是不包含“(3)介入手段”这一项的。

四、介入行动及策略

注:以上服务计划包含了介入手段及策略。

五、服务过程、效果评估和社工自我评估

(一)服务过程评估:

1.评估内容:服务进程是否按照计划进行,是否符合案主的阶段性需求,资料的完整性 2.评估手段:基线测量法(在对小孟每次服务之前测量一下,然后服务之后需要再测量一次)

3.评估指标:小孟的情绪焦虑程度、肢体协调度(医务社工提供)、家庭每天交流次数、与同学的交往次数、资料记录的完整度

4.评估人员:参与服务的所有社工

(二)服务效果评估

1.评估内容:介入目标、总体目标的完整度 2.评估手段:目标实现程度测量方法(制作小孟的目标核对表,罗列计划中定下的目标,使用等级程度进行测量)

3.评估指标:目标实现等级

4.评估人员:小孟、小孟父母、学校老师、同学、社区工作人员

(三)社工自我评估

1.评估内容:社工的服务水平、知识水平、反思能力、处事能力 2.评估手段:满意度测量(问卷——满意度)3.评估指标:满意度达到85%及以上

4.评估人员:机构督导、小孟、小孟父母、学校老师、同学、社区工作人员

六、结束服务

(一)结案具体步骤

妇女社会工作实务 第8篇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了“高职教育应采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教育理念,要求高职课程改革要按照“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实现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应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方法,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项目和工作任务为载体,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设计。《社会工作实务》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其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必须通过具体工作任务的训练加以深化,因此,很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改革和设计。

一、课程整体设计

1、课程情况介绍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设计是以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二年级学生为教学对象,班级人数30人左右,共64学时,授课时间安排在第二学年的第二学期。他们前期已经修完的专业课程主要有社会工作伦理、慈善工作实务、心理咨询和人际沟通,后续课程社会福利政策及应用和社区服务岗位顶岗实习。

2、课程性质和定位

“社会工作实务”是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核心能力课程,是实现社区社会工作者岗位培养目标的专业技能核心课程之一。

本课程主要是培养具有“爱人助人”的社会工作价值观,熟练掌握社会工作实务的操作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并回应社区居民的诉求,为社区居民提供不同层次的服务,进而提升社区整体形象的高素质技能型社会工作人才。

3、课程设计的思路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

要实现“工学结合”,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设计,就必须校企联合开发和设计课程。我们在课程的设计过程中,多次邀请大连市民政局及部分街道、社区的一线工作人员分析岗位需求、能力需求和工作内容,让他们参与课程设计。

(2)以社会工作方法为主线设计学习情境

社会工作的过程有多种模式,为适应处理与解决社区社会问题工作过程,并方便学生进行训练,我们从社会工作的实践入手,按照工作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设计了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三个学习情境。

(3)以社会工作的流程为基础设计教学单元

根据我们对社区社会工作的调查,社区工作者进行社会工作的主要流程是: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所以,在课程的实际授课中,我们也是按照这六步法进行设计,以帮助学生通过通过反复的训练提高在实际工作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4、课程目标设计

5、课程项目设计

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以课程设计的原则为依据进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项目设计。按照社会工作的工作过程,将综合项目分解成三个学习情境,每个情境下设六个学习单元。如图所示。

以上三个学习情境,18个学习单元能够涵盖社会工作所有内容及其技能。这样就可以在保证课程系统性、完整性的同时,将课程所涉及的内容细分成若干个具体的技能和任务对学生进行训练。

二、课程内容设计

1、课程整体内容设计

依据《社会工作实务》课程的整体设计方案。同时,针对社区岗位具体任务,选用了相应的案例作为训练项目的载体。课程具体内容设计如表2。

学习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以第一个子项目“个案社会工作”中的任务一“接案”为例设计单元教学任务设计。

(1)学习单元教学任务设计

(2)学习单元教学内容设计

三、考核方案设计

本课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关注了过程评价,强调了职业技能学习的核心地位。评价由三部分组成:过程考核占20%,实操考核占40%,理论考试占40%。评价的主体力求多元化,主要由学生本人、同学、教师、行业人士组成。

结束语

当然,对于一门课程的设计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行业的实际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高职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出符合行业需求和时代需求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人才。

摘要:《社会工作实务》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课程, 其理论知识和工作技能必须通过具体工作任务的训练加以深化, 因此, 很有必要对该课程进行基于工作过程的系统化改革和设计。按照“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以课程设计的原则为依据进行《社会工作实务》课程项目设计。

关键词:社会工作实务,基于工作过程,课程设计

参考文献

[l]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2006 (11) 。

[2]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

[3]邓恩远、卞国凤:《社会工作方法与实务》,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4]张跃西:《论高职教育与课程项目化》, 《光明日报》, 2007-12-10。

上一篇:省名师工作室培训总结下一篇:信息技术发展教学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