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校生就业形势

2024-07-26

技校生就业形势(精选8篇)

技校生就业形势 第1篇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技工学生创业、就业问题调查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社会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题目:技工学生创业、就业问题调查

姓名:何懋芳

学号:1008G060

2系(室):计算机609

专业班级:10计信

阅卷老师:

成绩:

年月日

技校生就业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本人认为导致技校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方面:

1.高技校毕业生人数迅速增加大学毕业生也在迅速增加,待就业学生群体增大,从2001年到2007年全国的高校毕业生人数由115万增长到495万,翻了两番多,2003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0%,2004年毕业生就业率为73%,2005年毕业生的就业率是72.6%。每年净增待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技校生求职就业的压力也在逐年增加。

2.准备不足,生涯模糊,技校生就业不是到了大三才开始准备,而应在进入技校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础。一年级了解自我,二年级锁定感兴趣的职业有目的提升职业修养初步完成学生到职业者的角色转换。我们在调查分析中发现学生,对市场变化、社会变化关心度较低,注意力和精力较多的放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了。

3.技校生盲目择业现象严重,技校生在预就业阶段,比较迷茫,对就业信心不足,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就业岗位选择方面矛盾突出,在期望薪酬方面仍高于企业对其预期,同时,社会需求变化,供需结构性矛盾增强,“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而且,部分技校生的职业价值观存在问题。

4.对学校老师、家长依赖性强,创造力弱。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对学校的老师依赖,希望老

师能够帮助他们落实单位,或者是帮助他们解决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所有问题,有些时候我们看到人才市场找工作的大学生后面经常有家长陪伴,与用人单位谈话,家长急于先介绍,这种长期以来养成的依赖性,严重影响了技校生就业意向成交率。

近几年,从我国技校生就业情况来看,社会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失业技校,亦出现“毕业就失业的现象”,这是社会竞争之趋势,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但最主要的原因是其主观原因: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不符合社会需要、就业创业能力薄弱、不能很好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需要。作为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培养学生成为“宽口径、厚基础、高素质、强能力”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

二、对策研究

1.大学生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走向市场

目前我国的技校生教育已经由“精英阶段”进入“大众教育”,因此,今天的大学生在择业的过程中应该改变传统的“等、靠、要”心理和“一步到位、终生不变”的就业心态;应调整自己的目标,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观念和就业新观念;同时注意提高自身能力。主动多方面寻找就业机会和就业渠道。

2.学校要改革教育模式,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层次人才

一方面,技校应充分了解市场信息,把办学规模和专业设置与市场接轨,灵活的调整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另一方面,主动与市场、社会接轨,考虑与相关部门和企业联合。在专业课程设置、招生规模大小等方面与企业等进行协商,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及早了解、参与企业活动。

3.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全过程指导学生

技校应建立健全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建立动态的岗位需求信息库,广泛向社会、学生发布,收集各类案例,开展毕业生就业的跟踪调查,开展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改革和研究工作,同时组织企业家的专家讲座团协助学校就业指导机构开展工作。

三、拓宽学生就业途径,增加就业竞争力

1.在课堂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无论是教师在课堂授课还是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都应在教学教育中渗透就业指导思想,加强专业教育、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能力。

2.加强学风建设,鼓励学生考级、考证

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整个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对学生的要求不仅是一张文凭,更希望学生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和实践操作能力。因此,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求知意识也越来越强烈,他们对自己的要求也在不断更新。抓紧时间参加外语、计算机基本技能证书的考证工作,另外,参加专业技能证书的考试,为自己走上工作岗位拓宽知识面,增加就业砝码。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生通过参加社团活动拓宽自己的社交圈,让自己认识更多的同学,为自己踏上社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奠定基础;参加与专业相结合的活动,能够在活动中加强对专业的认同感,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学院和系部举办的各类文体活动,为学生搭建舞台,展示他们多才多艺的风采,树立他们的自信心。以社团、专业活动和各项文体竞赛的推进,强化校园文化活动育人的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4.利用社会实践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的不仅是知识更有研究的方法和能力,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社会实践与教学相结合,通过参观企业见习了解企业对学生岗位情况,另外有专业教师参与的教学实践,加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让学生熟悉业务,了解企业流程;同时,社会实践以三下乡和进社区活动为载体,开展社会调查、暑期社会实

践、社会服务等活动,引导大学生积极投生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5.加强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职院校作为人才输送机构,在人才培养方面必须注意与市场接轨,培养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人才,开展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开发和提升学生创业基本素质。使学生具备创业实践活动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心理素质,从而缓解压力拓宽就业途径。首先,学校通过组织创业计划大赛的形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创业活动作为企业的孵化器,由创业者可根据企业给定的项目进行策划,以项目组的名义,组织人力、物力、财力开展创业活动,在策划活动中加以财务分析,邀请企业人事作为专家,对创业计划的可行性和创新性提出质疑帮助他们完善各自的创业计划。第二,学校开设大学生创业课程选修课程,掌握基本的创业知识。第三,邀请成功的创业人事和校友成业成功者谈创业经历,鼓励学生敢于创业。最后,开展创业演讲和创业论坛等活动。

技校生就业形势 第2篇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有关部门的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大学生平均一次就业率不达70%。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各类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好。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提供的数据,2002年全国技工学校毕业生的平均就业率高达90%,有许多重点技校的毕业生就业率达到了100%。“找工作上技校;学技术上技校,招特工找技校”已经成为学生、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共识。

一、令人羡慕的技校就业形势

随着社会经济地不断发展,社会工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重要的变化。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只有上大学,拿到高学历,才能有所作为,才能有好的就业前景;以为上技校,学技术,当工人则是不得以而为之的行为,是没有什么前途的。事实上,随着大学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的急剧增加,就业率不断下降;(2006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人数激增至413万,比去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此前联合课题组对清华、北京交大、首师大、天津工大等16所大学的4000多名学生进行了问卷抽样调查。截止到5月底,在接受调查的2006届本科毕业生中,已签约和已有意向但还没有签约的占49.81%,不想马上就业的占15.02%,而没有找到工作的比例为27.25%。)这仅仅是2006年对重点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统计,全国大学生的就业率就可想而知了。而技工学校的毕业生由于掌握了一定的实际操作技能,拥有上岗操作证等原因,许多技校学生就业率达90%以上。

近年来,国家越来越重视技工教育的发展,对技工教育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技工人才的管理日趋规范,技工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现,以致出现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求贤若渴,苦于找不到能胜任本职工作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情况。“技术工人也是人才,几万年薪招聘一个技术”蓝领“"这样的报道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出现已屡见不鲜。2007年人才招聘会上,许多企业为找到高技能人才,打出”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分别对应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享受同等工资福利待遇,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学校毕业生,用人单位在使用、工资福利等方面与大专学历人员同等对待"的用工条件。虽然如此,但到场签约的人员却远远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

虽然技校生就业前景看好,但由于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与创业观,出现了眼高手低,高不从低不就的情况,有的活不愿干,有的活又干不了,从而导致失业。因此,在技校生中开展创业与就业指导教育就显得格外的重要,端正学生的人生观、就业与创业观,才是解决失业的关键之所在。

第二,技工学校走过了艰难的发展历程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的大好形势并非一直就有,几十年来,技工教育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

展历程。

我国的职业教育是20世纪50年代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从1978年至90年代初期,是技工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个黄金时期,当时技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与企业招工挂钩,国家根据当年招工数量下达招生指标,招生即招工,进了技校就有了稳定的工作,许多家长托关系走后门送孩子到技校学习,仅全国技工学校的数量就曾经达到过4500所。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国家调查了各类技校的招生就业政策,国家对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与此同时,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企业减员增效,大批职工下岗分流,一方面一些企办技校、中专因为办学主体走入困境而停办;另一方面,一些政府办的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由于没有了就业优势,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一时毕业生就业率十分低下,学校难以为继,职业教育遭遇严冬,20世纪90年代末期普通高校扩招,更使职业教育雪上加霜。

那么,是什么力量使职业教育事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走出困境,重振雄风,开创出毕业生就业的大好局面?在采访国家相关部门官员,就业领域的专家学者、学校负责人、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学生和家长时,许多人都用了“天时、地利、人和”这六个字。仔细分析,这六个代表了多重意义:

首先,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的发展,使企业对有技术的年轻工人的需求显著增加,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大大加快,许多发达国家把本土的制造业转移到我国,我国有望成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中心。经济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而我国技能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有技术的年轻工人自然成为人才市场的紧俏品。在整体上学有专长的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优秀的技校毕业生的就业自然不成问题。

第三,技工学校按照市场需求办学,培养的学生能够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技工教育的管理者们认识到了学校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适应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要求,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改革课程设置,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工人。专业和课程调整是全方位的,一是对传统专业按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却没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开办面向现代科技和生产的企业;二是进行课程改革,不断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教学;三是坚持和发挥职业学校的特色,着力加强实习训练,特别是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的训练,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通过这些改革,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增强了实际生产经验,积累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工艺知识,因此受到用人企业的普遍欢迎。

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技工学校毕业生占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大多数技校毕业生到生产岗位后,只需要(甚至不需要)较短时间的岗位培训,即可上岗操作,对企业来说,培训成本很低,更让企业满意的是,技校毕业生到生产岗位上是人尽其才,能够安心生产岗位,具有较强的岗位稳定性。还有一点大学毕业生不能比的是,技校毕业生适应性好,能吃苦耐劳,这也是最受企业欢迎的特点和优势,他们在学习期间就已经适应了油污、铁屑和飞溅的焊接火花,对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和冰冷的钢铁工件产生出一种亲切感,穿惯了工作服,熟悉了如何用清洗剂洗去脸上的油渍。紧张高强度的实习训练不但使他们掌握了操作技能;也同时

磨炼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不怕脏,不怕累,这些品质正是生产企业最需要的。

此外,技校生还具有观念新,有进取精神的优点。凭本事立足社会,发展自己的信念在他们心中已初步形成,选择就业单位时不再计较单位的所有制性质,而更加看重收入、工种、发展前景。有头脑的学生甚至不十分计较目前收入,而是更加注重所从事的工作能否进一步学到本事

企业转变了用人观念,过去一些企业在招录新人时,盲目追求高层次、高学历,似乎有了大学毕业文凭就有了企业的金字招牌,相反,对技校毕业生不屑一顾。最近几年,许多企业都转变了用人观念,一切从有利于企业的生产实际出发,尽量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过去企业曾经进过一些大学生毕业生安排在生产岗位上,但是,大多“中看不中用”,“君子动口不动手”,而且,许多都是为了其他的目的等原因“屈尊下嫁”企业,一日目的达到后,就会想办法从企业调出去,使企业遭受一些不必要的损失。目前已经走向市场化的企业,基本都能按照企业实际需要招聘新人,而不再搞“人才浪费”,这就使技校生就业开始了良性循环。

技校生就业前景将会越来越广阔

随着我国加入WTO,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把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我国有望成为21世纪的世界“制造中心”。然而技术工人的现状却与此极不相称。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的比例极低,特别是高级工的比例只占3.5%,比起发达国家35%的高级工比例来,实在是太低了。而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主要依靠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来培养。

可以预见,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技工学校高就业率和技术工人的低失业率仍将保持下去。全球范围内优秀技术工人待遇高、就业稳定、失业率低的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据有关资料披露,法国博士生的平均工资是25万法郎,而技术工人平均工资数达到了30万法郎;德国的失业率达到10%左右,而技术工人的失业率只有2%。我国技术工人的就业状况和收入情况仍然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优秀技术工人的需求将越来越迫切,技校生的就业前景也将会越来越广阔!

技校生就业“大热” 第3篇

近年来, 与全国就业形势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不容乐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技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一片大好!相比被誉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 技校生往往被许多人所忽视。不过, 与此相对应的却是, 当大学生们为就业难而愁眉苦脸时, 技校生在劳动力市场上却是长期供不应求, 广受用人企业的青睐。是什么造成了这种差异?全国平均90%以上的一次就业率足以让大学毕业生和他们的家长们羡慕不已, 更何况在许多地区, 技校生的平均月薪要高于社会平均工资。在许多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尚无着落的时候, 许多应届技校毕业生早已落实好单位, 而且已经开始享受工资和福利了。“学技术上技校, 招特工找技校”已经成为学生、学生家长和企业的共识。在主要由经济地位决定社会地位的今天, 谁还用不屑的目光冷眼看待技校生?

技工学校学生就业的大好形势并非一直就有。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 国家调查了各类技校的招生就业政策, 国家对职业学校毕业生不再包分配。与此同时,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 企业减员增效, 大批职工下岗分流, 一方面一些企办技校、中专因为办学主体走入困境而停办;另一方面, 一些政府办的技工学校和职业学校由于没有了就业优势, 不能适应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要求, 一时毕业生就业率十分低下, 学校难以为继, 职业教育遭遇严冬, 20世纪90年代末期普通高校扩招, 更使职业教育雪上加霜。

那么, 是什么使得技校生在目前的社会上“叫好又叫座”呢?首先, 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的发展, 使企业对有技术的年轻工人的需求显著增加, 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 许多发达国家把本土的制造业转移到我国。经济建设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而我国技能人才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有技术的年轻工人自然成为人才市场的紧俏品。在整体上学有专长的技能人才供不应求的大环境下, 优秀技校毕业生的就业自然不成问题。

校企合作, 实现真正“三赢”模式

20世纪90年代, 大学生数量增加, 中技生备受冷落, 许多中技毕业生找不到工作, 一度出现过类似于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失业”的情况, 生源也大受影响。新形势下, 技工教育发展何去何从?为了迎合市场需求, 促进技校的发展, 许多技校按需求办学, 以满足企业生产的需求。许多中技院校纷纷改革课制, 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目前, 福建各技校开始与许多大型企业合作。一些高级技术学校专门花巨资购买适合定向企业的教学设备, 专门为某些项目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一些企业也引进一批先进设备, 让学生在企业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操作到这些先进的设备。有些定向培训的学生在学校学习两年, 这两年期间, 除了进行日常的教材课程和技能课程外, 还根据企业的需要定向对学生进行就业培训, 然后直接将不同专业的学生推荐到相关的企业实习1年。在实习的1年期间, 一直有教师在各个企业中循环跟踪学生的实习情况。每周每个学生都必须上交自己的实习日记, 遇到的问题也由所在的实习企业与学校老师共同帮忙解决, 甚至有的学生与一开始实习的企业磨合得不是很好, 也能由学校再次进行调剂更换实习企业, 尽量让学生与企业都相互满意。学生毕业之后有76.7%的学生都留在自己所实习的企业工作, 并且经过之前两年的定向职业培训, 学生在实习期间也能很快进入状态, 企业不仅乐意接收实习生, 也乐意付出相应的工资。

目前在帝奥数码科技有限公司实习的电子职业中技学生小陈透露, 他现在每个月能拿到1800元的工资, 还另有满勤奖和加班费。“虽然工资不算很高, 但是已经很满足, 毕竟自己现在是边学习技能边工作, 工资也够自己的花销。”并且小陈也表示对自己的实习环境比较满意, “大家对我们实习生都比较宽容, 遇上技术上有什么不足的, 只要虚心求教, 总有人愿意教我们。我们做的活, 师傅都会细心检查, 有什么错误就帮忙指出, 让我们修正。这样我们的技术水平也一直在提高。相信在毕业后自己也能够独当一面。”小陈说, 公司领导也与他谈过, 由于他为人谦虚, 肯吃苦, 技术水平提高得快, 希望他毕业后可以留下继续为公司服务。小陈现在就安心实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 完全不为毕业后找工作而发愁。另外, 小陈还有二十多位同学, 分散在帝奥数码的不同部门实习, 情况大致跟小陈相似, 也有经过2次调剂才来到公司的, 现在也干得很不错。

职业中技的赵老师说, 现在该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帝奥数码公司人事部负责人也说, 很多学生利用实习的机会, 充分了解职业和企业, 如果最终双方合意, 能留下来的员工, 不仅真正接受了企业的运作和文化, 对企业的忠诚度也比较高, 愿意为企业的发展尽心尽力。可以说, 这是真正达到企业、学生与学校“三赢”效果的。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 技工教育的管理者们认识到了学校要想生存和发展, 必须适应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要求, 不断调整专业结构, 改革课程设置, 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市场需要的技术工人。专业和课程调整是全方位的:一是对传统专业按市场的需求进行调整却没面向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新专业, 开办面向现代科技和生产的专业;二是进行课程改革, 不断加强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的教学;三是坚持和发挥职业学校的特色, 着力加强实习训练, 特别是学生在企业生产岗位的训练, 提高毕业生的动手能力和实战能力。通过这些改革, 不仅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而且提高了动手能力, 增强了实际生产经验, 因此受到用人企业的普遍欢迎。

技校学员技术强、心态好

“技校的学习生活当然比初中辛苦, 我们数控技术与机械加工专业的学生, 在上实习课时手是不可能干净的, 而且实习时都是站着操作一天!”今年初中毕业后到技师学院就读才一个月的陈铭涛对记者说。

记者来到技师学院车工技能生产性实训区看到, 整个车间内有近百台普通机床, 2011届与2012届两个数控技术与机械加工专业中级班的学生正在这里实习。

“这里就是我们学校的产训结合基地, 学生们上完四周理论课, 就要到车间上四周实习课, 一直循环下去。实习课程从上午8点到11点半, 下午2点到5点, 低年级的学生练习基本的操作技能, 高年级的学生就可承担一些定量的生产任务了。”技师学院数控专业实训部主任对记者说。

在车工技能生产性实训区, 记者发现学生实习都非常主动, 不少学生正在普通机床上细心地制造零件, 暂时还没有把握做好的同学, 围绕在已经开始操作的同学身边, 仔细看每一步操作, 还不时一起讨论怎么做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与普通高校毕业生相比, 技工学校毕业生占有明显的技术优势。大多数技校毕业生到生产岗位后, 只需要 (甚至不需要) 较短时间的岗位培训即可上岗操作, 对企业来说, 培训成本很低, 更让企业满意的是, 技校毕业生到生产岗位上是人尽其才, 能够安心生产岗位, 具有较强的岗位稳定性。还有一点大学毕业生不能比的是, 技校毕业生适应性好, 能吃苦耐劳, 这也是最受企业欢迎的特点和优势, 他们在学习期间就已经适应了油污、铁屑和飞溅的焊接火花, 对机器轰鸣的生产车间和冰冷的钢铁工件产生出一种亲切感, 穿惯了工作服, 熟悉了如何用清洗剂洗去脸上的油渍。紧张高强度的实习训练不但使他们掌握了操作技能, 也磨炼出顽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他们不怕脏、不怕累, 这些品质正是生产企业最需要的。

此外, 技校生还具有观念新、有进取精神的优点。凭本事立足社会、发展自己的信念在他们心中已初步形成, 选择就业单位时不再计较单位的所有制性质, 而更加看重收入、工种、发展前景。有头脑的学生甚至不十分计较目前收入, 而是更加注重所从事的工作能否进一步学到本事。

企业“稳中求才”

目前已经走向市场化的企业, 基本都能按照企业实际需要招聘新人, 而不再搞“人才浪费”, 这就使技校生就业开始了良性循环。

某企业负责人表示:“原来的企业主要是传统企业, 技术要求不高, 现在都要求转型升级, 那么随着技术含量要求提高, 企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也会提高, 所以我们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他表示, 与技校合作培养适合企业人才, 一方面可以缩短企业用工方面的时间, 学生在校时跟着企业走特色的路子, 那么到了企业可以马上适应要求;另一方面, 在合作过程中, 学生把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吸收了, 那么学生容易融入企业, 与企业结合一起。

“技工一招进来就能拿到近2000元的实习工资, 3个月就可转正, 工资也会大幅度上涨。”许多企业将招聘会开进了技校。不论学生是来应聘还是凑热闹, 一家机械加工企业的招聘主管都侃侃而谈。“就算不是找工作的, 留个印象也行, 毕竟技术高的工人越来越难找。”这名招聘主管表示, 近几个月随着厂子的订单逐步增加, 已经为一线工人涨了两次工资。他们通过各种途径招聘熟练工人, 但生产压力仍然很大, 尤其缺乏一些科班出身、操作熟练的“金蓝领”。

记者在春季招聘会上看到, 招聘人数最少的一家企业是30人, 而海信空调有限公司当天在该校一次招聘80人。现场招聘负责人介绍, 今年技工的实习工资是2000元, 因此学生们都很关注, 这也是公司看到南方企业招聘技工工资高于北方后调整的。他还表示, 高技能人才现在越来越稀缺, 加上明年产量将大幅提升, 为此急需招聘人才。

“对于技术骨干人才, 我们更愿意直接从学校里选择优秀的学生, 自己来培养。这样的员工, 不仅在专业技术上有保证, 而且跟企业也更加有感情, 人才的稳定性自然就增强了。”东南汽车有限公司的人事主管说。

确实, 企业培养一名技术骨干很不容易, 如果留不住人才, 总是“为他人做嫁衣裳”, 那么这个企业肯定无法发展壮大。因此, 在招聘时, 用人单位总是小心翼翼、“优中求稳”。

家长说“读技校一样有出息”

招聘会上, 笔者还不时能看到帮助孩子选单位的家长。一位陪着外孙来招聘会选单位的74岁的老人见到有记者采访, 立即发表自己的见解。他说:“前几年, 我们村里有一个女生读的也是技校。现在, 她在一家企业工作, 月收入有六千多元。村里还有一位男生, 技校毕业还只有3年时间, 现在已做了车间主任, 月收入5000元呢!我就说, 读技校一样有出息!”

技能人才仍然空缺

但是要看到, 虽然技校生就业率如此之高, 工资水平也高于社会平均水平, 但是我国的技能人才仍然存在着大量的空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中心”, 然而技术工人的现状却与此极不相称。目前, 我国技术工人的比例极低, 特别是高级工的比例只占不到5个百分点, 比起发达国家35%的高级工比例来, 实在是太低了。而我国要赶上发达国家的先进水平, 主要依靠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来培养。

可以预见, 在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 技工学校高就业率和技术工人的低失业率仍将保持下去。全球范围内优秀技术工人待遇高、就业稳定、失业率低的现实也印证了这一点。据有关资料披露, 法国博士生的平均工资是25万法郎, 而技术工人平均工资数达到了30万法郎;德国的失业率达到10%左右, 而技术工人的失业率只有2%。我国技术工人的就业状况和收入情况仍然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水平。

技校生如何成功就业 第4篇

一、加强学校在毕业生中的中介作用

1.建立技工学校就业指导体系。随着第一批双向生的毕业时间的临近,建立学校的就业指导体系势在必行。学校可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各个年级成立就业指导工作小组。以年级为基础开展就业指导工作,学校应制定相关制度以保障、监督就业指导工作。

2.校企合作,开拓就业新途径。校企合作不仅可以缓解毕业生的就业压力,而且能够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更符合社会需求。学校应积极行动,努力向外扩展,与国内、省内大型企业的合作,为毕业生开拓更广泛的就业途径。

3.加强社会人才需求调查和预测。在当前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形势下,坐等是得不到信息的。“走出去,请进来”是为毕业生就业做好牵线搭桥工作最基本的方法。通过社会需求调查和预测可以拉近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之间的距离,摸清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和人才需求趋势,促进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为技校专业的设置与调整提供依据。

4,建立健全毕业生就业推荐档案。学校应帮助毕业生建立自身的档案材料,有组织地出面为其联系工作,对毕业生资源加以充分管理和利用。

二、提高毕业生自身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

1.要具有一定的独立自主意识。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与深化,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意识也应相应增强,不应过分依赖父母、学校、社会。要有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命运自己掌握的意识。

2.要加强自主择业能力的培养。技校毕业生虽然渴望自主择业,但是他们大多来自一般家庭,多是“无钱、无权、无关系”的“三无”学生,也没有自主择业的经验,在目前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很难找到满意的就业单位,所以必须利用在校的机会抓紧知识、技能的学习,提高自身能力。

3.面对选择,增强自身决策能力。由于技校生长年在校学习,社会经历少,一旦面临重大抉择,无法做出理智的选择,事后又后悔莫及。所以,在就业前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

4.要增强自身社交能力。由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生活环境的影响,部分毕业生社交能力较差,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存在说话生硬、不懂礼貌、自以为是、表达能力差和衣着不合时宜等问题,影响其择业成功率。

5.面对用工单位,技校毕业生应知己知彼。技校毕业生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能正确认识在就业形势中自己所处的地位,而热衷于打听用人单位的各种信息,拈轻怕重。往往表现为一是盲目乐观自信,认为自己就业不成问题。二是悲观失望,认为自己不具备与人竞争的能力。所以,笔者提醒技校毕业生就业时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不能走极端。

6.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毕业生对自己合法权益的自我保护意识。由于部分毕业生法制观念淡薄,法律知识贫乏,存在着签约随便、任意毁约的行为,并且对此不以为然,丝毫没有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另外,从当前的就业情况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到非国有企业就业,就更需要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所以毕业生在走向社会之前应加强《劳动法》的教育,增强法制观念。

总之,在新的经济形势下,面对人才市场的巨大挑战,一方面学校要为毕业生做好就业推荐服务工作,另一方面广大技校毕业生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解决技校双向生的就业难问题。

技校生就业指向金蓝领 第5篇

在本科生以及研究生频频遭遇“就业难”的今天,握有一技之长的技校生却能轻松捧得一个待遇优厚的“饭碗”。这种就业与学历倒挂现象的日益凸显,也给诸多拥有高学历却求职无门的毕业生提了一个醒:适时调整对工作的心理预期,掌握现代社会发展急需的一技之长,才有可能躲过就业“寒冬”。

用人单位胃口不小

近年来,蓝领技能型人才在济南的人力资源市场中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作为技校生的专场招聘会,这场招聘会吸引了济锅、重汽、大润发、万达等众多知名大企业,共提供岗位4000余个。

记者在现场注意到,这次招聘会用人单位胃口都不小,对于电焊工、钳工、土木工程等热门专业的技校生需求,很多单位都在30人以上,并表示有无工作经验均可。有的用人单位甚至敞开接纳,表示“符合条件的有多少要多少”。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许多企业负责招聘的工作人员都不约而同提到了年初的“用工荒”,加之企业规模的逐步扩大以及人员的新老交替,导致用人单位对技校生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万达集团行政人事部的路女士表示,自己负责人事工作多年,深切地感受到用人单位对求职者的门槛越降越低,而求职者对于用人单位则是越来越挑剔。“就电焊、钳工等热门专业而言,主动权正在逐渐向求职者一方倾斜。”山东中氟化工有限公司负责招聘的侯女士告诉记者。

技校生淡定应对

在本场招聘会上,记者见到了山东冶金技术学院的学生曹士军。学习车工的他即将进入实习阶段,明年春天正式毕业。对于就业,曹士军和许多技校生一样,都表现得相当“淡定”。

“初中毕业后,家人觉得应该掌握一技之长,而且技工院校学费相对较低。”家在济南市长清区的曹士军还享受到了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供的学费减免等优惠政策。

对于招聘会上一些用人单位开出的“试用期1000元,熟练工2000元”的工资,曹士军觉得很满意。“车工的工作一般都是计件发奖金,只要肯吃苦,尽快熟练技术,收入应该是不低的。毕竟干得多,挣得就多,对自己的提升也就更快。”

曹士军说,这场招聘会他就是来看看,了解一下用人单位的需求以及工资水平,等学校组织的实习结束后,只需要等着各大用人单位来学校招聘即可,那时一般会有更多更好的选择。对于明年的春天,曹士军和他的许多同学一样充满期待。

蓝领价码渐超白领

与技校生的抢手相对应的,则是用人单位对本科生的日益冷淡。大润发历下店负责招聘的邢女士告诉记者,自己曾经参加过几次专为本科毕业生举办的招聘会,招聘效果非常不理想。“技工院校毕业生对就业的期望值显然更低,也更加适合企业所提供的基层岗位。”

记者在招聘会现场看到,各大用人单位为求职者开出的价码普遍在1000元至2000元。以较为典型的轻骑摩托车股份有限公司为例,焊工的试用期工资为1100元,且企业提供五险一金及加班补贴;经过试用期的培训与实践后,一名熟练焊工的工资就能涨到2000元以上,同样提供保险及补贴。而据该公司的汪经理介绍,如果能够成为中高级技师,工资将能达到4000元甚至5000元。

浅析技校生就业心态与解决方案 第6篇

浅析技校生就业心态与解决方案

作者:王广娅 李冉

来源:《职业·下旬》2011年第04期

虽然受到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但技工院校学生的总体就业率仍能达到98%。在看到可喜成果的同时,我们也发现了技校学生在就业时存在的一些问题。对此,我们应该采取正确的措施进行应对,以适应今后可能会面临的更严峻的问题。

一、技校学生的就业心态

1.消极等待心理

学生对学校临近毕业时举行一系列的招聘会中总是挑三拣四,总认为还有更好的企业在后面,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采取等待观望的拖延态度,不轻易做决定,最终有可能导致待业。

2.怀才不遇心理

有的学生因为在校期间表现比较突出,成绩优异,总认为自己应该能去比别人更好的企业,比如来校招聘很少学生但待遇却很好的个别国营大型企业。于是总是抱怨没有机遇,整天怨天尤人,闷闷不乐,最终必然会在等待中被淘汰,只能目送一些在他看来学习、能力都远不如他的同学去企业上班。

3.过度焦虑心理

有的学生择业时常表现为忧心忡忡、烦躁不安,甚至惧怕择业。这种紧张状态在性格内向、自身条件不突出及成绩一般的学生中更易出现,女生出现这种状态比男生也较多一些。这种对前途没有信心的同学,必将失去很多的选择机会。

4.自卑依赖心理

一些学生总认为自己是技校学生,比不上大学生,觉得自己什么都比不上其他人,轻视自己或对自己不满意。与此相联系的是依赖心理,由于不少技术学校在招生时许诺包就业,所以学生就认定学校必定会给他们安排一些好的工作单位。还有些学生把他们的择业压力转嫁给亲人、朋友,失去了择业的自主权。

5.冷漠麻木

这类学生由于缺乏动力和目标,将自己封闭起来,不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心灵,同时也对周围的人和事表现出冷漠、不关心的态度,终会对其前途、成才产生不利的影响。

6.盲目从众心理

有些毕业生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选择职业时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不会分析自己的就业优势,择业时只往人多的地方去,这样导致他们不能发挥自己的长处,必然会在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

7.固执狭隘心理

不顾社会需要、不顾社会分工与专业分化的辨证关系,对自己固有的择业观念不思变通,结果是择业范围大大缩小,成功的机会不断失去。

8.忧郁心态

表现为情绪低落,兴趣丧失、不安或反应迟钝,并伴有失眠、食欲减退等症状。忧郁情绪在学生中以轻度表现为多,严重的甚至会出现自伤、自毁的行为。

二、加强对技校学生的就业指导

针对技校学生本身的特点以及就业时所具有的一些心态,根据学生的专业与就业情况,学校应该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与心理疏通以适应时代发展。

1.完善学校就业网络信息系统

技工学校要完善毕业生信息网络、用工需求信息网络、毕业生动态管理网络,使学生与用人单位间保持密切联系;学校相关部门要及时从各方面获取有用信息,核查所选信息,要派人实地考察,确保信息的准确、可靠。

2.树立科学客观的择业观念

注重对新生进行正确的就业指导,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思想;同时介绍历年来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规划职业生涯,做好就业推荐工作;要注重对学生就业前吃苦耐劳、艰苦创业意识的教育,降低他们过高的就业期望值;加强毕业生就业后的教育,巩固就业率。

3.坚持优生优送原则,做好学生推荐工作

尽量让用人单位与学生见面,通过笔试、面试、体能测试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考核,学生也要根据企业的情况决定去留。要正确决策,认真组织与准备每一次应聘面试,争取最高的成功率。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模拟应聘实践训练,提高学生的面试技巧,帮助他们及时弥补个人不足之处。积累面试经验,为即将面临的激烈竞争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尽可能为

学生的发展提供好的条件。在巩固老关系的同时,不断拓展新领域,抓好毕业前实习工作,培养优秀的技工,以老带新,形成良性循环。

4.学习榜样,树立信心

可以向学生宣传优秀技校的实际情况,让学生从实际事例中获得就业信心。在选择优秀实例的时候最好从身边的学校、学生入手,这样会更具有说服力。

5.树立牢固的市场经济自由竞争观念

技校生自觉地用市场来调节自己的就业观念,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选择就业途径,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在竞争中以实力取胜,开拓更多渠道实现就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化工行业对于工人的需求量大大减少,但有的行业却仍然存在很大的就业空间,比如服务业。今年山东化工技师学院的毕业生中,有200多人去应聘某商场的职位,并与其签订劳动合同,这也说明服务性工作岗位是技校生就业的巨大潜在市场。

6.学校开设更适合市场需求的专业

学校应确立“以教学为中心,管理为基础,后勤为保障,招生为命脉,就业为突破”的工作方针,采取“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帮助学生了解时势,促进就业。“请进来”就是请专家学者或是招工单位的领导到校讲学、做报告,通过听生动、翔实的报告,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学生就业应聘技巧;“送出去”是组织号召学生利用节假日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或参加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双选会,组织学生到相应的企事业单位实习或勤工俭学。将学生推向社会,让社会检验学生的能力;使学生更清楚地定位自己的能力,确定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为更好就业做好观念上的准备。

7.就业指导工作应群策群力,齐抓共管

特别要发挥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的引导作用,将就业的相关信息和理论渗透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指导。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更加了解社会需求,认识自我,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技巧,为创业和就业打下基础。并加强与正在试用期的学生的联系,及时指出他们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倾向,帮助其顺利度过试用期,促进其稳定就业。充分发挥宣传作用,将最新的就业形势和就业信息传达给学生,还要将学校应聘成功的学生张榜公布,使学生有学习的榜样,对自己成功就业充满信心。

8.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从小没有受过什么委屈与挫折,心理状态普遍不佳,抗挫折能力普遍不好。所以,学校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时候,重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同样重要。

总之,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学校在关注学生的技能的同时,还要更多地考虑学生将来是否能独立的走出校园,能否自己去应对社会的种种变化。“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是学校的办学宗旨,更是我们教育人士的最高目标。

技校生就业形势 第7篇

近年来,随着技工人才的走俏,各类技校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就业工作,多渠道的去解决学生出路,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但是有的学校却忽视了毕业生离校后就业的稳定性,刚到企业就出现流动频繁、盲目跳槽或随意辞职回家的现象,最后在社会上闲荡,导致家长抱怨,企业意见大,影响了学校声誉和招生工作。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稳定好坏是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学校生成和发展的关键。因此,随着劳动力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服务就业进一步搞好毕业生的就业稳定性已成为农村技校发展中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着重对农村技校生就业稳定性差及如何提高毕业后就业稳定性作初浅探讨。

一、影响就业稳定的因素

1、心理适应能力差,情绪上不稳定

由于技校生就业时正处于17-18岁的青年初期,涉世不深,缺少生活经验,对复杂的社会不能从容应对,对变化的环境难以及时适应,遇到问题容易紧张,情绪上很不稳定,自控力也较差,认为什么事都会一帆风顺,不做应付各种困难的挫折的思想准备,遇到失败,就感到前途一片灰暗,丧失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而直接影响了就业稳定。

2、就业期望值过高,理想与现实有差别

许多农村技校生在就业时不能给自己合理定位,对自己的前途踌躇满志,对未来充满幻想。认为自己读了几年技校,就不是普通的打工者,自以为是有知识、有技术的人,环境好、待遇高、工作轻松的岗位才是自己的理想之地。挑剔用人单位和工作岗位,另外再加上就业时,一般都是学校集体组织推荐,他们不了解人才竞争的现实,不懂得脚踏实地的成功之道,这些学生很难在一个岗位上长期稳定的干下去。

3、意志品质薄弱,吃苦耐劳精神差

目前的技校生,尽管是生长在农村,但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家庭的溺爱,娇生惯养、拈轻怕重,使他们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练,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从基层做起的思想准备。在就业过程中,面对激烈的竞争和艰苦的环境及工作压力,胆小怯懦、怕苦、怕累、怕脏,难以长期坚持工作岗位,不能遭遇挫折及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是影响技校生就业稳定性主要因素之一。

4、就业指导教育不到位

目前有的技校虽然也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方式和内容不能联系实际,教学质量和水平不高,缺乏互动性。教材不统一和授课时间不固定,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不熟悉或推荐就业经验不足,缺乏就业形势分析,导致就业指导课达不到预期效果。还有的技校只是在学生毕业前夕搞突击工作,开几个讲

座讲讲就算,使学生的就业准备不充分,而影响学生的就业稳定。

5、难以实现角色转换

技校学生在初次就业后由于角色转换意识不强,很容易还把自己还当成一个学生,不自觉的用一个学生的眼光和处事方式来对待工作中的人和事。对工作任务不积极主动,自由散漫、不尊重师傅、不团结同志,更不遵守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在短期内很难彻底实现学生角色想工作角色的转换。

二、提高就业稳定性的对策

许多技校认为把毕业升送到就业单位以后就没事了,就不管了,其实学生在就业后一年之内问题很多,如许多学生怕苦怕累,新老工人人际关系紧张,频繁盲目跳槽,流动性大,回头率高。出现许多学生在企业不能长期稳定工作,家长意见大,企业反应强烈。招生和就业是技校的两件头等大事,而毕业生就业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招生工作,因此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稳定性社会认可率是关键,应加强毕业生就业后的跟踪指导,是搞好毕业生就业稳定有效手段。

(-)加强毕业前就业指导

1、加强就业指导,提高就业能力

技校生思想较单纯,他们没有就业经历,不懂得社会的复杂,认识不到就业指导的重要性,想象不到未来就业过程的艰难。就业前开设就业指导课,在入前期要着重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灌输竞争择业的意识、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承受挫折的心理调适能力。到毕业前着重进行创业意识、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等方面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竞争意识,克服懒惰思想,要敢于竞争,挑战自我,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同时,请在企业中担任了生产骨干和领导职务的优秀毕业生回校进行现身教育,介绍就业稳定的成功经验,传授择业的技巧;也可以利用就业指导实践课带学生到当地的劳动力市场进行求职实践,体会一下激烈的竞争经验。因此,技校开设就业指导课,上好就业指导课是十分必要的。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就业心理素质

心理指导和健康教育是目前许多技校工作中的薄弱环节,但随着技工教育的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把学生的就业心理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培养良好的就业心理。

(二)搞好就业后跟踪指导

1、与学生保持联系,鼓励适应社会

现在大部分企业宿舍有电话,学生都有手机,与他们联系很方便。学校负责就业的老师只要经常打电话关心他们,有问题及时找他们谈。学生也非常愿意给学校打电话,向学

校老师诉苦、抱怨。学校应在心理上安慰他们,用学有所成的优秀毕业生的成功人生经验疏导他们,鼓励他们积极适应社会,这种精神上的安慰和心理上的疏导是提高学生就业稳定性的有效方法。

2、走访用人单位,意见双向反馈

德育对技校生就业的促进作用 第8篇

一、当前技校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一) 缺乏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每个人都有享受美好生活的欲望和权力, 但是一切的基础要建立在自己辛劳创造的财富能力之上。很多技校生在上学时期就是家庭和学校的“宠儿”, 他们习惯了不付出劳动就可以安享优质生活的感觉。所以很多技校生在刚刚就业阶段吃不消, 他们嫌弃车间的异味, 他们怕脏、怕苦、怕累, 不愿工作。也有一些学生不能够理解工厂安排的大量加班。基于上述种种理由, 很多学生不等实习期满就已经提出辞职。还有很多刚出校门的技校生经不起委屈和挫折。

(二) 技校生存在混文凭思想

技校生一般都是初中时期不爱学习的学生, 由很低的门槛就进入了技术学校。有一部分学生进入学校以后抱着混文凭的态度, 学习懒散, 不能真正掌握一技之长, 达不到技术学校培养人才的目标。这些消极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导致最后荒废了学业。毕业实习的时候, 他们无法展现精湛的技术, 也就失去了就业竞争力, 无法从事满意的工作。

(三) 技校生就业期望过高, 出现频繁“跳槽”

在技校学习期结束以后, 一部分学生认为自己拥有了扎实的技术, 他们认为可以找到高薪的工作, 不愿从事工作辛苦而工资偏低的工作。另外, 受到“双向选择、自由择业”的就业理念影响, “跳槽”在技校生中广泛存在。但是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到底适合哪些工作岗位, 反复出现“仓促就业, 迷茫跳槽”的恶性循环就业模式。这样的就业发展模式严重阻碍了个人的就业, 导致很多人最后一事无成。

二、加强对技校生的德育

(一) 加强对技校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在技校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对各种正确观念的导向学习相对较少, 他们也很容易出现人生观、价值观的偏差。在很多技校生内心对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理想缺乏正确的概念认知。部分技校生不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准确定位, 抱有过高的期望,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不能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 学会了偷奸耍滑或是干脆放弃工作机会。所以, 加强技校生的德育是一项紧迫的教学任务, 健全的德育体系能够让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发展自己的能力, 将自己的兴趣爱好和能力特长与国家的建设发展有机整合, 以便于技校生能够正确择业。

(二) 加强技校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

当今, 大多数企业在选择人才时将“德”纳入重点考虑范畴, 把职业道德水平作为衡量员工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但是, 根据相关调研结果得知, 部分技校生在上岗工作期间不能脚踏实地地为企业生产效力, 而是表现出极度的负面情绪, 不仅怕苦怕累, 而且缺乏基本的责任心和职业素养, 甚至无视企业管理制度。因此, 必须加强技校生的德育, 充分教导学生发扬爱岗敬业、勤劳肯干、勇于创新等敬业精神, 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 让学生积极应对工作, 相信自己经过不懈努力定能取得一定的业绩, 从而不断提升自身价值。

(三) 加强技校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增强技校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

技校生一般年纪还小, 对社会了解粗范, 很少吃过苦, 对可能面临的就业环境认识不足, 在分析解决问题方面缺少实践能力, 对自己做出的决定不能经过深思熟虑。所以, 在德育中还应穿插合理的心理教育, 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和相关专题讲座, 增加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面对就业的适应能力, 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 完善学生的人格, 这样学生在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 才能很好地缓解负面情绪, 诸如加班、夜班、工资低、福利差等情况, 让学生快速适应从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在德育教学中, 可以灵活采用丰富的教学模式, 从多个角度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及早端正心态,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乐观面对, 勇于克服实际工作困难和心理障碍, 形成积极的社会观和人生观。

综上所述, 技校生的就业质量有待不断提高。德育是促进学生保证就业质量的积极因素, 这是一项任务急、难度大的教育工作。各个职业院校有必要组织专门的教师团队研究开展新形势下的德育教育, 利用新理念、新方法切实加强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念, 为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起到实效性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明益.技校生一次就业稳定性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 2011 (18) .

上一篇:在总结中不断前行 总结2013.1下一篇:灰太狼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