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艺辅导员简介

2024-08-30

棋艺辅导员简介(精选4篇)

棋艺辅导员简介 第1篇

棋艺社团简介

棋艺社团,成立于我校社团建立体系之初,是一个包含象棋、围棋、军旗、五子棋、跳棋等棋类的综合协会。秉承着丰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进一步活跃学校的课余生活,座落于公白中心小学的棋艺社团,为社员营造了良好的开课环境,三十五位社员的棋艺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和发扬了我校的棋文化。

社团口号:以棋会友,乐在棋中!

社团宗旨:通过开展棋类活动,丰富同学们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同学们稳重、镇静、细心、恒心、不骄不躁的优秀品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棋艺辅导员简介 第2篇

一、组织指导中国象棋、军棋、五子棋、跳棋等棋类活动。

二、使学生至少掌握一种以上棋类游戏。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力,陶冶学生情操,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

四、保持棋类专用教室的干净、整洁,物品摆放整齐。

五、注重专用教室的美化、装饰,突出棋类文化氛围,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六、认真备课,不断掌握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益,及时批改。

七、加强学科的业务进修,坚持学习,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和专业技能,促进教育、教学和教研水平的提高。

国外跨龄教学辅导简介 第3篇

一、对跨龄辅导机制的介绍

跨龄辅导本身就是一种个别教学,自然具有个别教学所具有的优点,但是辅导双方之间特殊的关系,又使跨龄辅导不同于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跨龄辅导的特点就在于辅导双方之间的相似性比同龄同伴间的相似性要小,却又比师生间的相似性更大。一方面,这种特殊的关系与辅导过程相互作用,增强了跨龄辅导的效果;另一方面,辅导者在这种关系中建立起了对自我角色的全新认识,从而使跨龄辅导产生了特殊的效果。

1. 辅导双方的关系

跨龄辅导的特征在于辅导双方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一方面,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存在年龄差距,年长的辅导者在能力和认知结构上高于被辅导者,在地位上也略高于被辅导者,从而与同龄同伴辅导有所不同;另一方面,这一年龄差距又不像师生间的年龄差距那么大,辅导双方同为学生,在地位上又显得比师生而言更相近,在能力和认知结构上也比较接近,有相似的经验和体验,从而与教师的教学有所不同。这种相似性与差异性,作用于辅导者的教学与被辅导者的学习上,使跨龄辅导更能满足被辅导者的学习需要。

(1)能力和认知结构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根据维果茨基的发展理论,学生是通过与年长者的交往来获得知识和发展技能的。当学生还无法独自完成某种任务时,其往往可以在与他人的合作中完成这种任务。独自能完成的水平与需要同他人合作才能完成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学生最近发展区。当儿童与处在其最近发展区的同伴合作时,发展是最迅速的。比学生只年长几岁的辅导者,往往能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支架,使问题的难度始终在最近发展区的范围内,从而能最大限度地促进被辅导者的发展。

在跨龄辅导中,由于辅导双方在认知结构上的相近性,辅导者的讲解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辅导者也能更容易地发现学习者遇到的问题。研究发现,辅导者与教师相比,能更准确地通过学生的表现来判断学生是否理解了教学内容。

(2)地位上的相似性与差异性

地位上的相似性使辅导双方的关系更加平等。和成人的教学不同,在同伴辅导中,辅导的一方在知识和权威上同被辅导一方的差距并不远,使被辅导者不像在成人面前那样处于被动的角色。由于双方的知识和地位相近,被辅导的学生便能更自由地表达意见、提出问题、尝试不确定是否正确的解法。同伴之间的互动比师生间的互动也会更加平衡和活泼。这就是为什么尽管辅导双方的地位并不完全平等,但他们之间的对话却更具互动性。

地位上的相似性也使辅导者更加同情成绩不佳的被辅导者,尤其当辅导者自身也是或曾是后进生时。在被辅导的学生身上,辅导者仿佛看到了几年前有着同样问题和困扰的自己。辅导双方的年龄相近,也更容易建立感情上的联系,而这种友谊对促进辅导的顺利进行十分有益。

除了上述相似性外,辅导双方还存在一定的地位差异。年长的辅导者在年幼者心目中享有一定的威望,这促使被辅导者更愿意模仿和听从辅导者。研究甚至发现,只要告诉学生某人是年长的,就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对该年长者的模仿行为。

2. 辅导的过程

个别教学是一种较能适应学生个体差异的教学。跨龄辅导首先是一种一对一的个别教学,因此跨龄辅导自然也就带有了个别教学的优点,包括教学能够完全依照学习者的步调、学习风格和理解水平来进行,辅导者可以随时根据学生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并根据学生的个人需要来给予强化教学。持续的互动保证了高水平的参与。基本的误解能够很快被发现,反馈与纠正也可以即时给出。辅导者布置的练习量和练习种类恰到好处,并且一旦被辅导者作好准备,就能随时前进到更高水平的内容。除此之外,辅导过程还有其他方面的作用:

(1)辅导过程促使学生进行观察学习

尽管辅导过程围绕知识进行,并不直接进行学习策略教学,但辅导者在共同学习、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被辅导者示范了有用的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策略。当被辅导者感知到这些策略的有效性时,就能通过观察学习逐步掌握并运用这些策略。

(2)辅导过程可增加双方的学习时间并提高学习效率

辅导者为了辅导学生,必须花一定时间来熟悉辅导内容。这在无形中就使辅导者的学习时间增多了。而被辅导的学生平时一般是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学习的,因而容易分心、影响学习效率。辅导者的存在起到了一个很好的监督作用,能使他们的学习效率获得提高。

(3)辅导过程使辅导者认识到知识的有用性

由于教育主要是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加之一些教师的教学与现实脱节,使许多学生意识不到知识对当前生活有何作用,这是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动机的原因之一。许多学生是在参与跨龄辅导后才第一次意识到知识是如此有用。同时,通过教别人学习,辅导者得以有意义地运用所学知识,学习知识不再是只为了个人目的,而是有了另一种用途,这也是知识的社会用途。

3. 辅导的角色

角色理论是一种跨学科的综合行为科学理论。简单地说,角色理论就是用角色这一概念来解释人的行为。每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如一个教师在学生面前扮演的是教师的角色,在孩子面前扮演的是父母的角色,而在学校领导面前扮演的是下属的角色。社会对每种角色的扮演者都有行为、态度和能力上的期望。例如,教师被认为应该为人师表、爱护学生,子女被认为应该孝顺父母等。这些角色期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的行为。Feldman和Robinson等教育家尝试利用角色理论来解释跨龄辅导的各种研究发现,为我们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见解。

(1)辅导者的“小老师”和“年长者”角色

在跨龄辅导中,担任辅导者的学生获得了新的角色,即“小老师”的角色。这一角色从许多方面与教师的角色是近似的。这意味着辅导者应该有更好的成绩,应该爱学习、爱学校、喜欢所教的科目。它同时也意味着学校信任这些“小老师”们能带好学生。受到这样一些角色期望的辅导者,往往不自觉地朝着角色所要求的方向改变自己。这可能是辅导者在自我概念、态度、行为表现等方面获得进步的重要原因。对于后进生而言,这种角色转变巨大,“许多辅导者感到他们的新角色需要他们学得更多或者更好地理解教材,否则难以满足被辅导者的期待。当成绩不佳的学生被放到辅导者的位置上时,他就会被唤起一种责任感,从而积极努力学习以迎接挑战”。

同时,高年级的辅导者在低年级的同学面前又扮演着“年长者”的角色。年长者通常被视为应当是更有知识、更成熟稳重、更具领导力的,因此辅导者可能会按照这一目标来要求自己、改变自己。

(2)辅导者的“学生”角色

在帮助被辅导者学习的过程中,辅导者更好地理解了“学生”这一角色的许多重要方面,如使用学习策略、集中注意力、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等。同时,辅导经历使他们体验了教师这一角色的艰辛,他们对教师产生了更多的同情,也更深刻地懂得了学生为什么应该好好配合教师。这种角色体验有助于解释辅导者在学业成绩、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提高。

(3)辅导者的“角色模型”

由于辅导双方之间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被辅导者倾向于模仿辅导者。当辅导者感到自己在被模仿时,往往会刻意将自己更好的一面表现出来,并以一种社会所期望的方式行事。正如平时爱讲脏话的人,怕被小孩子模仿,在小孩面前往往会有所收敛一样,考虑到自己是低年级学生的榜样,辅导者可能会按“好孩子”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而渐渐改掉不良的行为,培养良好的习惯。

(4)后进生在辅导关系中重新建构自我

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本年级教师同学面前缺乏自信,又找不到一个重建自信、改变他人对自己印象的机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不妨让他们担任“小老师”,为低年级同学进行课业上的辅导,如陪低年级同学完成作业,为他们答疑解难、讲解知识等。在这样的辅导过程中,这些后进生身兼学长和“小老师”两重身份,在新认识的小同学面前,他们身上不再贴着“坏孩子”“差生”的标签,可以为自己塑造全新的形象,有机会来设计和实践一个新的自我。

角色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辅导者的“溢出效应”。辅导者的成绩提高决不仅是因为他们为了进行辅导而多看了几遍教材。由于角色的转变,他们在学校和学习方面的行为方式将发生整体转变,因此,辅导者不仅在所辅导的科目上,而且在其他科目上也将取得进步。

二、跨龄辅导的作用

1. 跨龄辅导有效提高双方的学业成绩

在国外同伴辅导领域的65篇研究报告中有28篇报告详细描述了跨龄辅导对被辅导者学业成绩的作用,大部分报告提出被辅导者的成绩在接受辅导后有所提高,还有27篇报告描述了跨龄辅导对辅导者学业成绩的作用,发现辅导者亦从辅导过程中受益。

一些研究还发现,辅导者不仅在所辅导的科目学习上得到了一定的提高,甚至连其他科目的成绩也有所提高。但研究报告显示这种“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只发生在辅导者身上而不发生在被辅导者身上。在类似的研究中,尽管辅导的内容仅限于数学运算,但在比较后测成绩时,辅导者却在数学的其他方面(如估算、几何、分数等)的分数上也有了一定提高,而被辅导者则仅在数学运算这一项的成绩上有了提高。

2. 跨龄辅导对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的积极影响

在情感方面,跨龄辅导有助于改善辅导者的自我概念,包括整体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概念、学业自我效能感等,使学生由外部控制点向内部控制点(internal locus of control)转化,并且帮助他们建立起对学校和同学的归属感。但是,跨龄辅导对被辅导者的整体自我概念影响并不大。

在态度和行为方面,参与同伴辅导(包括跨龄辅导)的学生,不论是辅导者还是被辅导者,其任务投入时间(time on-task)、出勤率、课堂表现、纪律表现、对学校和所学科目的态度等都有所改善。可见,跨龄辅导是挽救濒临辍学的“高危学生”的有效手段,以跨龄辅导为核心的“Valued Youth”项目,使参与辅导的学生的辍学率降至1%,而对照组则高达12%。

3. 跨龄辅导的经历对学生社会交往的积极影响

跨龄辅导也有助于学生社会交际方面的学习。跨龄辅导可以使辅导双方建立友谊,从而为学生提供了与跨龄同伴的社会交往机会。学生能学会关心他人和接受他人的关心,主要通过榜样(看到他人关心照顾自己)、对话(真心的交流)、实践(有机会试着去关心照顾他人)和确证(他人注意到了自己好的一面)等方面。与跨龄同伴的交往,能使高年级学生获得关心帮助低年级学生的机会,而低年级学生也通过接受高年级学生的帮助而学会关心他人。在全部由同龄同伴组成的群体中,就较少有机会实践这类关心他人的举动。由于我国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学生是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环境下长大,因而跨龄辅导为他们提供的与异龄同伴的交往机会是相当可贵的。

三、影响跨龄辅导效果的因素

1. 辅导的科目

目前,国外跨龄辅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学和语文这两个学科上,且都已经从中发现了稳定、积极的效果,而其他学科的跨龄辅导研究得还不够。

2. 辅导双方的性别

尽管俗话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但在国外多数同伴辅导的研究中发现的却是相反的结果。当辅导双方性别相同时,被辅导者的成绩进步更多。

3. 辅导双方的年龄差距

要使跨龄辅导对双方的效果最大化,辅导双方年龄差距应该适中。目前年龄差距在2~4岁的跨龄辅导研究基本都得出了不错的结果。而在一个由11年级女生辅导四五年级女生学习几何的研究中,辅导者的成绩却没有进步。这可能是辅导者与被辅导者之间年龄差距过大、教授的内容对辅导者而言过于简单造成的。因此,年龄差距超过6~7岁的跨龄辅导应当慎用。

4. 辅导双方的初始成绩水平

藏族传统棋艺现状及推广价值 第4篇

1 藏棋种类及基本方法

藏棋的种类很多, 上至达官贵族, 下至黎民百姓及奴隶娃子都有适合自己的游戏棋种。

藏棋可分为同棋子和不同棋子两大类:不同棋子的棋类中的棋子分等级和身份, 棋子有强弱、高低、贵贱和大小之分, 这显然是阶级社会的产物, 主要有杰布棋 (王棋) 、围狼棋等。同棋子的棋类中的棋子是平等的, 它的规则体现了一种平等精神, 主要有“密芒” (藏式围棋) 、久棋、挤棋等。

(1) “密芒”棋就其基本特点有:第一, 藏式围棋只有纵横各17道线路。第二, 持白棋的一方先走。第三, 对局前, 要在棋盘上摆好12个座子, 黑白各6枚, 交叉摆放。这12个座子在是固定不动的。第四, 藏式围棋没有让子, 这是由座子的特征所决定的。对局双方如果实力有差别, 一律用“贴目”的办法解决, 具体贴目多少, 由双方在对局前商定。第五, 藏式围棋关于提子的规则和现代围棋基本一样, 凡是没有气的棋子都可以从盘上拿出。但是, 当涉及到死活及提子后的杀着时, 则与现代围棋有了重大区别:凡遇到对方提掉自己一子或数子时, 既不允许立即点入已方刚被提掉子的地方的一块棋, 也不允许立即在刚被对方提过于的地方“扑”入去叫吃或反杀对方数子。凡遇到这种情况, 己方必须先在别处走一手 (类似打劫时的要劫材) , 须待对方在别处应一手后, 己方才可以回过头来在对方提过于的地方走棋[3]。

(2) “久”棋在藏区流行最广, 在甘、青、宁等地的汉族和回族群众称为“下方”。“久”棋下法与围棋截然不同, 用与棋盘上经纬线交叉点数目相等的棋子进行比赛, 分布局和行棋两个阶段, 久棋在布局、走子、吃子和提份子都有自己的严格的规则。要取胜关键是打久, 所谓打久就是把备形做成阵形, 阵形有基本阵形和复杂阵形两种, 例如:在一个棋格的三个角上有本方的三个棋子时, 就是形成了一个“凯久”的备形, 当本方把另一个棋子落到这个棋格的第四个角上就完成基本阵形的一次打久, 这些规则很容易掌握, 一学便会。要想取得“久”最终的胜利, 在兼以战斗的同时, 必须摆出藏族吉祥图形的复杂阵形;如吉祥八结阵形、母牛项圈阵形, 缝靴子阵形、三叉黑铁四阵形等几十种, 并不是以获胜为目的, 如果走得不美, 赢得不漂亮, 就算把对方的子全部吃光也是徒劳, 体现了一种超越胜负的境界。

(3) “挤棋”藏语叫“孜”, 在嘉绒藏区叫“可蒙嘎热热”。其行棋方法为, 黑白双方各沿棋盘最外一条边放成直角的两条边, 双方各执相同数的棋子, 白棋先走, 先置手中棋子, 手中棋子未下完, 不得移动先布在棋盘上的棋子。对局时一步走一格, 每次只能走一子一步 (一步为一格) , 当在一条直线上新放一颗棋子形成二夹一时就可以取掉被夹的一颗子, 并补放本方的一子于此, 如果新补放的一子又夹往了对方的一子, 则继续取掉对方棋子补放本方一子, 直到没有棋子被夹为止。这种吃子的方法叫“夹”。当在任何一条直线上有一空格, 除顶端一子属对方的棋子外, 其余均属本方棋子, 又适遇方本方摆放棋子时就在这条直线的空格处摆放一子, 则就可挤掉对方在顶格上的那颗棋子, 这叫“挤”。当在任何一条直线上只有两枚对方棋子, 并且它们之间留有一个空格, 此时本方棋子能刚好移至这个空格上, 那么就可以将对方的两棋子吃掉, 这叫“挑”。最后以吃尽对方棋子或者对方认输就为胜利。

(4) “杰布棋”意思是王棋, 是藏棋中很简单的一种棋类游戏, 在藏区最为普及, 有的地区叫“甲吾”有的地方叫“甲博得学”;其种类较多, 有单王棋, 双王棋, 多王棋等, 棋盘略有不同, 但行棋方法都相同, 棋中的国王同人间国王一样享有任意宰杀臣民的特权, 即在任何一条直线上, 国王在与臣民并列、臣民背后有一空格时, 国王就可以跳过他, 而且他就算被吃掉, 该棋子就要从棋盘上取掉, 而臣民是想法不被国王吃掉, 并且设法把国王关进厕所里或者使其无路可走, 国王将臣子全部吃尽为胜, 臣子以将国王关进厕所或无路可走就为胜利。该棋汉语名为“老虎棋”, 这种棋在北京等内地也曾经流行, 说明汉藏的文化交流历史悠久。

2 藏棋的特点

2.1 棋具的随意性

藏棋棋具非常随意, 简单、通常可就地取材, 常利用小树枝、小石块、豌豆、胡豆、在牧区还拿羊粪蛋作为棋子, 只要能区分对弈双方就可以。棋盘通常是要准备对弈时, 随意在地上、石板上画出棋盘就可以进行。也有比较讲究的爱好者, 把棋盘画在布、纸木版和动物皮上, 用石块、木头精心制作成非常美观的棋子。在对弈时非常随意, 没有固定的场所、固定的时间, 常常是在农作或放牧间息, 在地上、石板上画上棋盘, 随意拣些小石子、小树枝作为棋子, 席地而坐就开始对弈。对弈不分男女老少都可参与, (这是在藏区不受宗教礼仪制约为数不多的活动之一) 旁观者甚众, 通常是各支持一方, 为本方出谋划策, 助威加油, 场面非常激烈。

2.2 行棋的灵活化人性化

藏棋种类很多, 下法多样, 并且行棋非常灵活, 棋盘和棋子并非固定不变, 通常根据弈者的情况还可随意调整棋盘来调节弈棋的难度。表现在: (1) 棋盘共用性, 一种棋盘可以下几种棋, “杰布”和“可猛嘎热热”的棋盘可以共用。“密芒”所用的棋盘也可用作“久棋”的棋盘。故在藏区看见有人对弈时不能以棋盘来判断下的是什么棋种。 (2) 棋具可调整性, 同一种棋有好几种棋盘, 根据弈者的情况还可随意调整棋盘和棋子个数。比如“杰布”棋的棋盘就有多种, 有1~4个“厕所”, 厕所越多难度相应增加;又如“密芒”、“久”棋的棋盘可以根据弈棋者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棋盘, 增加或减少棋线和棋子, 以此改变了行棋的难易程度和弈棋时间, 非常灵活化人性化。

2.3 趣味性与知识性相结合

藏棋内容丰富, 种类众多适宜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知识水平的人群, 有反映的是人们与猛兽、自然灾害作斗争;有反映平民与统治阶级抗争;有反映尊老爱幼礼仪的等等, 都具有娱乐身心、丰富知识、掌握礼仪的作用意义。比如“围狼棋”和“国王与臣民”在行棋时“臣民”与“羊”能在一条线上相接就不会被吃掉, “久棋”一定数目的棋子组成特定的阵形就可以战胜对手。其寓意在于教导人们无论是在面对豺狼猛兽凶恶的敌人, 无论遇见怎样严酷的环境, 人们只要团结一心, 凝聚在一起, 没有什么是不可以战胜的。这是藏族人民千百来总结出来最精辟的生活之道。又如“密芒”和“久”起到开发智力、培养拼搏争先的作用。还如“牛角棋”就起到练习人的耐力, 使其集中精力的作用。再如“三个喇嘛赴拉萨”棋就不仅有开发智力的作用, 还有搏彩的内容在里面, 更具娱乐性、趣味性。

2.4 藏棋具有鲜明的藏族文化特征

藏棋作为一种游戏, 它与其它棋类一样具有游戏的娱乐性和追求胜负的竞技性, 同时作为一种民俗文化具有许多藏族文化内涵;在藏棋的规则方面它具有藏族文化和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 不仅有像中国象棋和国际象棋那样划分出棋子的性能和等级的“杰布”、“围狼棋”。有反映部落战争的以一定的阵势和技法以消灭敌人的“密芒”和“挤棋”;还有对阵双方没有的固定界域, 棋子平等, 棋子在下棋者主观的安排走动, 不占据地盘, 不以吃掉对方棋子为最终目的, 棋子在棋盘的任何一处组成特殊的吉祥阵形, 以使对方成臣服的“久棋”。藏族棋艺大多采用跳、挤、围、补、夹、挑、封等技法, 都是藏族先民生产生活总结出的生存技巧, 即简单又适用。另有藏棋中有许多阵形比如禅师、缝靴、母牛项圈、宝塔、宝剑、宝瓶、八吉祥结、飞雕、八瓣莲花、天女散花等, 包含了藏族人民的生产工具、自然环境、宗教信仰、审美方式、价值追求等。无论是那一种棋、那一种技法、那种阵形, 无不透射出藏族先民的游牧文化生存哲学, 逐水草而居, 随遇而安、和睦共处的马背文化鲜明特点, 无不表现出藏族人民追求淡雅风情、豁达有度、风趣幽默的精神文化特征。

3 藏棋的现状

藏族棋艺历史悠久, 流传久远, 形成了一种棋艺文化;无论是在广阔的牧区草场还是农区田间村落, 随处可见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起下棋、探讨棋局人们, 曾繁荣一时。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文明的冲击, 除了比较偏远的地区外很难再看见人们下棋的情景了, 在许多藏区30岁以下会下藏棋的人甚少, 藏棋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幸运的是国家制定推行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 藏棋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党和政府以及广大的藏棋爱好者的共同努力下, 藏棋迅速得到推广。2005年云南迪庆州举办了香格里拉藏棋节, 邀请了国内外专家对藏族棋艺开展深入研究和探讨, 同时收集整理了民间和相关藏族文献中的藏棋资料, 举办了藏棋培训班, 为进一步推广普及做准备。2006年青海省将藏棋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青海藏棋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发展, 如今已经成为青海各族人民共同喜爱的民间娱乐竞技活动之一。藏棋又迎来了灿烂春天。

4 藏族棋艺的推广价值

(1) 藏棋是一项传统民间棋类体育活动, 老少皆宜, 雅俗共赏、宜智宜趣, 与国际流行的围棋、国际象棋、中国象棋相比, 其简便易行, 不受文化水平高低、场地、器材的限制, 规则简单易入门, 却变化无穷, 易学难通, 比如“久棋”的基础阵形简单, 只要四个棋子占据一个棋格的四个点“凯久”) 就可以吃掉对方棋子, 就可以与对方对弈, 但是要想精通, 那需要熟练掌握许多复杂阵形, “久棋”的复杂阵形就有几十种之多, 奥妙无穷, 故深深吸引着广大的玩家和爱好者。

(2) 藏棋是一种良好的社交工具, 藏族棋艺不仅能够娱乐益智, 还是人们社交的良好形式。在牧区还是在农村常见三五成群的人们围坐在一起, 无论是熟悉的还是陌生人, 有对弈的、有支招的、有评论的、有围观的, 其境甚是热闹, 其乐无穷。如此使人们之间得到交流, 增进了彼此了解和友谊。

(3) 藏棋是促进民族交流的良好手段, 在所有藏区还是我国西北各民族聚居区, 无论是藏族、汉族、回族还是维族, 藏棋不分人群、不分民族只要愿意便可开局下棋, 有对弈就有观众, 有观众就有交流, 就有沟通, 各族人民以棋为媒介, 互相交流, 消除距离感, 促进民族间的交流, 增进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 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社区发挥了巨大作用。

(4) 藏棋作为具有藏文化特色的地方文化, 可以打造成为地方特色的旅游观光和体验项目的品牌, 为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上一篇:总结出的一些中行面试问题下一篇:人教版高一英语知识点难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