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2024-06-12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1篇

一、教学目标

1.在交际中能就自己的真实想法发表自己的建议。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3.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二、教学重难点

学会发表自己的建议,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三、教学过程

(一)1.想一想。

生活中很多时候一定有人帮助过你,很多时候我们需要伸出双手帮助别人。向帮助过你的人表示感谢,向需要安慰的人说些安慰的话。想想该怎样说,想好后和同学分角色进行模拟对话。

提示:可从家人、同伴、邻居、福利院的孤儿、贫困地区的儿童等方面去想。

2.说一说。

想想为什么接受帮助,你打算怎样表示感谢;想想怎样向需要安慰的人表示安慰。在小组内跟同伴们说一说,然后再在班上说一说。

3.议一议。

在小组内商量,开展一次献爱心活动。就怎样帮助怎样安慰等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听同伴的意见。

4.演一演。

根据小组商量的方案,试着表演一下表示感谢或安慰的过程。

(二)1.观察《胜似亲人》这幅图,说说你都看到了什么。想想图中的人物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2.先在小组内说说他们可能是谁,她们之间可能发生了什么事。语言清晰,句子通顺,说详细一点。

3.在全班交流。

4.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内容具体,语句要通顺。

5.选择一个合适的题目。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也可以写现实生活中自己经历的事情。

7.写好后先自己读一读,听听同学或家长的意见,然后认真修改习作。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2篇

六年级学生对于写人记事文章虽说已不陌生,但是要把人物特点写鲜明,把人物形象写具体并不容易。现在的孩子都是在亲人们的细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对于他们来说,接受关爱似乎已成为习以为常的事,但他们却很少细心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去关爱他人。在这组课文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对于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有了更多更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写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的事情,要有真情实感,注意环境描写与心理活动的刻画。养成自己修改习作的习惯。

2. 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再现生活,引发学生倾吐欲望,培养学生习作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发现人的真善美,感受真情的美好,懂得关爱他人。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通过环境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教学流程:

一、 图片导入,引出习作主题。

课件出示图片《地狱和天堂的长勺子 》,学生观察后说一说感受。

师小结: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今天咱们就来写写有关关爱的习作。(板书:关爱)

二、读题审题,明确要求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习作要求:

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关心、帮助。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一写体现人们相互关爱的事情。写之前先想一想,事情发生在怎样的环境里,是怎样发生的,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怎样。写时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活动等,要表达真情实感。写完后可以和同学交换意见。

2、学生读一读,想想这次习作为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生读)

生:写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的事

生:作文中要用上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3、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归纳要点

师:在这些习作要求中的关键是什么?

生:写人与人之间关爱的事。

师:写事的习作要把握好两点,一是真实,二是在此基础上要把事写具体。怎样才能把事情写具体呢?

第一,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只有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才能有切身的体会,写起来才有话可说,也更可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第二,从小处着眼,以小见大。第三,写自己的所见所闻。

三、联系生活,拓宽思路,指导习作

〈一〉选择好事例

课件出示一组图片,引发学生大脑中的有关记忆。

请同学们联系自己亲身经历的事,用一两句话概括内容并交流。

师小结:真情无处不在,关爱充满人间。最自己感动的事就是本次习作的好材料。有了题材,怎样去表现人物的特点塑造人物的形象呢?

〈二〉用上描写人物的方法,叙述好细节

1、在叙事的过程中,同学们可运用我们所学到的一些描写方法,对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活动进行细致刻画,以此来抒发真情实感。

(出示本组课文相关片段)师:请同学们默读这些片断,交流:用到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好处?

2、出示《穷人》第一自然段,体会环境描写对人物形象的衬托作用。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3篇

以上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一·习作”的要求。

这是学生步入三年级后的第一次习作, 是第一学段 (1~2年级) “写话”训练的自然延伸。编者匠心独运, 将习作内容与综合性学习“记录自己的课余生活”、口语交际“我们的课余生活”融为一体, 降低了习作门槛, 意在引领学生轻松愉悦地步入第二学段“习作”的大门。教学时, 我们应准确把握学生习作的“起点”, 不必过分强调习作的规则与要求, 重在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使其乐于表达, 善于表达。

一、精彩回放:晒晒多彩的生活

播放儿童歌曲《七彩生活》, 让学生沉浸在欢快的乐曲声中。

师:同学们, 在口语交际课里, 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真没想到, 大家的课余生活是这样的丰富而有趣!现在, 让我们来做一次精彩回放, 再次晒晒自己多彩的课余生活。

映示:我的课余生活可丰富了, 经常参加的活动有______________。

相机重申“课余”的含义, 即“上课时间以外的”, 如每天放学后、双休日及其他节假日。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说到“写一写”, 其实之前我们早就会了。 (借助实物投影, 展示学生二年级的“写话”内容, 让小作者有感情地朗读, 教师适时给予鼓励, 如画个笑脸, 画朵小红花, 画个大拇指等等。)

师:你看, 我们每个同学写话本中的内容就是作文, 作文不难吧!那么“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可以写什么内容呢?

映示:可以写课余参加的活动, 可以写课余发生的有趣的事、高兴的事, 或者你愿意写的其他事。

指名读, 用自己的话说说可以“写什么”。

二、例文引路:学会有序地表达

吕叔湘先生说过:“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 跟游泳、打乒乓球没有本质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 一是正确, 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 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例文的“样板”作用不可小瞧。“例文”不仅能让学生具体感知可以写什么, 还可呈现出完整的习作书写格式, 比如, 题目写在正中间, 标点符号怎么占格等, 这对学生初次习作是大有裨益的。可以将刚刚学过的课文《爬天都峰》作为“例文”, 工整地将其抄写在作文纸上, 用实物投影展示出来。可这样点拨: (1) 《爬天都峰》开头写了什么? (时间、人物、地点、事情) 你会学着说说你的习作开头吗? (2) 还记得《爬天都峰》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吗? (爬天都峰之前———爬上了天都峰———爬天都峰之后) 告诉学生写自己的课余生活时也应按一定的顺序写。 (3) 《爬天都峰》写了大量的对话, 反映了人物思想感情的变化。要引导学生学着写人物的语言, 让笔下的人物“活”起来。

师:现在要请你将自己课余做过的一件事像《爬天都峰》的作者黄亦波那样写下来告诉别人。让我们先想个题目。好的题目不仅能吸引别人来读你的文章, 还能让人一看就知道你写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拟题目, 可直接以《我的课余生活》为题, 还可概括所写的内容, 如《下象棋》、《学相声》等等, 力求题目有个性。)

师:下面就让我们静下心来, 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 (引导学生写初稿时要聚精会神, 一气呵成, 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

三、指导评改:提升习作水平

潘新和先生说:“教学中要养成这样的观念, 写作包含修改, 修改是无止境的, 经过修改的文章, 才是完整的文章。未经修改的文章, 是‘半成品’, 是不应该面世的。”学生尽管是初次习作, 但是我们要强调修改习作的重要性, 并教给学生修改的方法。

师:大作家写出来的文章之所以让读者喜欢读, 那是因为反复修改的缘故, 因为文章越改越好。我们也要学会自己修改作文。 (学生自改。教给方法:一读, 边读边看句子是否通顺;二查, 查有无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是否用对;三改, 逐一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还要引导学生互评、互改。针对本次习作要求先梳理出主要的评价标准。如: (1) 写的是否是“课余”生活? (2)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叙述? (3) 内容是否写具体了?然后分组互评、互改。小组成员逐一朗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进行评价, 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小组成员各自再修改自己的习作。最后教师选择个别学生的习作, 用实物投影展示, 在师生共同评议的过程中, 结合本组课文内容, 相机教给学生写具体的方法。如:

第一组:

(1) 老爷爷拉拉我的小辫子, 笑呵呵地说:“谢谢你啦, 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摘自《爬天都峰》)

(2) 老爷爷说:“谢谢你啦, 小朋友。要不是你的勇气鼓舞我, 我还下不了决心哩!现在居然爬上来了!”

第二组:

(1)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 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 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 头一点一点的, 像觅食的小鸭子。 (摘自《槐乡的孩子》)

(2) 女孩有的弯腰捡着, 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

师:请同学们仔细地读读这两组文字, 你认为每组句子中哪句好?为什么? (通过比较, 让学生明白要把内容写具体, 可以加上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可以用上比喻的方法。)

引导学生再次修改, 为习作“增值”。

誊抄习作。让学生照着例文范本, 将修改后的习作誊抄到作文本上, 做到格式正确, 书写规范。

四、赏读习作:分享成功的快乐

映示在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 请小作者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共享成功的欢乐。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欣赏哪里并说出理由。

师:在大家的努力下, 我们圆满完成了本次习作任务。谁愿意谈谈自己的感受?

师:把自己的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 让他们分享我们丰富的课余生活的快乐。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自测题 第4篇

一、读拼音写词语。(5分)

jing mi

ning juzhen zhibao qianxiang ying

()

()

()

()

()

二、给画横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3分)

耳畔(pan ban)

食不下咽(yan y6n ye)

藐视(miao mao)

魁梧(wu wu)

瘦削(xiao xue)

归宿(su shu)

三、抄写下面一段话,要注意字迹工整、行款整齐以及标点符号的位置。(3分)

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完全正确的一组在括号里打“√”,有错别字的请在下面画“—”,并依次改正在括号里。(4分)

意味深长兴高彩烈司空见惯宠然大物()

寝不安席张冠李带心惊肉跳世外桃园()

天涯海角滔滔不绝悬崖峭壁波涛起伏()

濒来入梦碧空如洗顶天立地同心胁力()

五、联系下面句子,用“阻”字组四个词,再选词填空。(3.5分)阻()

()

()

()

1.詹天佑不顾帝国主义的(),亲自主持修筑京张铁路。

2.惰性是我们前进的()。

3.小红太任性了,妈妈无论怎么说,也()不了她出去。

六、按要求答题。(5分)

1.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改为反问句)

2.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能陶冶人的情操:

(填关联词)

3.冬天到了,所有的树木都落光了叶子。(修改病句)

4.按照不同的意思造句。

(1)温和(表示气候)__________

(2)温和(表示态度)__________

七、根据“日积月累”和课文内容填空。(8分)

1.拯救地球_____。

2.落红不是____,化作____。

3.邓小平曾经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____,我_________。

4.不是花中____,此花____。

5.李铁经常说话不算话,我们可以用一句名言教育他:________________。

6.“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在第15课中反复出现,强烈地表达了印第安人对土地的____之情,他们热爱大地,就像____。

第二部分阅读积累和运用

一、阅读《詹天佑》,回答问题。(2+3.5+2+2+4分)

詹天佑不怕困难,也不怕嘲笑,毅然接受了任务,马上开始勘测线路。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细密周密严密)计算。詹天佑经常(鼓励鼓舞勉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他亲自带着学生和工人,扛着标杆,背着经纬仪,在峭壁上定点、测绘。塞外常常狂风怒号、黄沙满天,一不小心还有坠入深谷的危险。不管条件怎样恶劣,詹天佑始终坚持在野外工作。白天,他攀山越岭、勘测线路;晚上,他就在油灯下绘图,计算。为了寻找一条合适的线路,他常常请教当地的农民。遇到困难他总是想这是中国人自己修筑的第一条铁路一定要把它修好否则不但惹外国人讥笑还会使中国的工程师失掉信心

1.划去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词语。

2.给最后一句话加上标点符号。

3.找出文中的两组近义词。

()——()

()——()

4.用“—”画出詹天佑遇到困难时的想法。

5.这段话主要写:________

我们从詹天佑的说、做、想中体会到他是一个_____的人。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3+2+2+2+3+3分)

生之喜悦

美国西海岸的边境城市圣迭(die)戈的一家医院里,长年住着因外伤全身瘫(tan)痪(huan)的威廉·马修。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的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在将近一个小时的折磨中,马修不能翻身,不能擦汗,甚至不能流泪,他的泪腺(xian)由于药物的副作用而萎缩。

年轻的女护士为马修所经受的痛苦以手掩面,不敢正视。马修说:“钻心的剌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马修住院的头几年,身体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舒适感也没有痛楚感。在医生的精心治疗下,有一部分神经已经再生,每天早上向中枢(shu)神经发出“痛”的信号。

在痛楚中发现喜悦,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荒唐。但置身马修的处境,就知道这种特定的痛楚不仅给他带来了喜悦,而且带来了希望。当然一个重要前提在于,马修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过去马修经历过无数没有任何知觉的日夜。如果说,痛楚感是一处断壁残垣(yuan)的话,无知觉则是死寂的沙漠。痛楚感使马修体验到了“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甚至是一种价值体现——医疗价值与康复价值的体现。当然,马修不是病态的自虐(nue)狂,他把痛楚作为契(qi)机,进而康复,享受到正常人享有的所有感受。谁也不能保证可怜的马修能否获得这一天,但他和医生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因而他盼望痛楚会在第二天早晨如期到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意思。

以手掩面:_____

契机:_____

2.破折号的主要用法有①表示注释,②表示语意转换,③表示声音延长或中断。请判断下面句子中破折号的用法,选择序号填在句子后面的()中。

(1)当阳光从朝南的窗口射入病房时,马修开始迎接来自身体不同部位痛楚的袭击——病痛总是早上光临。()

(2)钻心的刺痛难忍,但我还是感激它——痛楚让我感到我还活着。()

3.你对“生之喜忧”这个题目的理解:____

4.在短文中找出表现马修所经受的痛苦的句子,选一句摘抄下来。________

5.马修为什么要感激使他钻心难忍的痛楚?______

6.读了短文后,你有什么感受?请用简洁流畅的语言写下来。_____

第三部分习作

根据下面的提示与要求,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40分)

在小学生活、学习中,你一定遇到过各种选择:面对困难时,你是迎难而上,还是退缩、逃避?面对失败、挫折,你是选择坚强,还是痛苦?面对诱惑,你又是怎么选择呢?……请以“选择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要求:(1)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如:勇气、逃避、诚实、坚强、善良……

(2)事情要写具体,能表达出你的真情实感。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5篇

设计理念:

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师成了平等中首席。教师启发谈话以激发习作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采用比赛、游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有趣快乐。

学习目标: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2、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学习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中的情感,积累语言。

4、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

5、展示综合性学习成果。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4课时(其中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1—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1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教学目的】

1、感受人间真情,倡导助人为乐的社会风尚;

2、通过模拟现场场景,分角色对话,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学会用恰当的语言感谢和安慰别人。【课前准备】

1、拍摄学生参观特殊学校的活动场景;

2、布置学生收集对自己帮助最大让自己最感动的事; 3、自己最烦恼的事是什么;

4、了解身边谁最需要安慰并想一想该怎样安慰他。【教学过程】

一、创境揭题 情境一:

1、师:今天,我们上一节口语交际课,请看大屏幕。(师点击课件,课件出故障。)2、请老师帮忙,课件恢复正常。3、引入教师对帮助者的感谢。4、引导学生向他表示感谢!(师生共同鼓掌表示感谢。)情境二:

1、播放课件:

公益广告“洗脚”的录像,说说自己的感受吧。2、师揭题: 感谢和安慰。

[设计意图:通过广告导入,让学生受到情感的震撼,进而激情导入,让学生打开心扉,为下一步交流奠定前提。]

二、学会感谢

1、刚才这个画面能播放出来,还得感谢谁呀?我们已经用掌声表示了感谢。想想,还能说些什么来表示我们的感谢?我们感谢他的态度应该怎样? 板书:

真心实意

2、谁能对帮助过自己的人当面表示感谢?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引导学生在交际中“真心实意”表示感谢并及时给予评价。)

3、师小结。

[设计意图:在充分感受交流的基础上,敞开心扉谈怎样表示感谢。注重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参与、合作的意识,教师成了平等中首席。小学生的讨论,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小学生动脑、动嘴的能力。]

三、学会安慰

1、老师也有件事想请你们帮忙。前几天,咱班设立了这个“小烦恼”信箱,(课件出示:“小烦恼”信箱)里面收到了很多来信。你们愿意帮忙解除同学的烦恼吗?

2、从“小烦恼”信箱里抽出信,生生互动,根据学生“安慰”该生的话语,师相机板书:

鼓励、同情

情景三: 1、(放录像“天地对话”)31岁的聂海胜叔叔和他妻子女儿的天地对话。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他们说了些什么? 学生看后,师问:聂海胜叔叔的妻子和女儿说了些什么?聂海胜叔叔有什么反应?

2、师小结:

安慰别人,就需要我们真心实意,用鼓励、同情、委婉、动情等得体的话语打动人心,使别人得到真正心灵上的安慰。

板书: 话语得体

3、你们看,我们的“小烦恼”信箱还有很多有“烦恼”的同学需要沟通:请同学们把自己的烦恼在小组里说一说,其他同学试着用你们得体的话语真心实意地去安慰同学,排解烦恼。(小组交流,师参与其中。)

4、小组愿意上台展示安慰同学排解烦恼的招数? 全班互动交流,教师注意引导、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设计意图:提出交际要求,鼓励学生具体生动的讲故事,让每一个学生体验、感悟到了生命的精神世界,拨动了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打开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他们发出属于自己的心声,产生自己的思想。]

四、整合升华

1、在生活中处处都有感谢和安慰。最近,我们班的同学去了市特殊学校参观,老师这里有一组参观的镜头。请大家认真听、仔细看,这些同学对残疾人们说了些什么?残疾人们有什么反应? 2、师总结,同时大屏幕出示:

诗《安慰》。

(播放歌曲《感恩的心》)

[设计意图:在拓展活动中进入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的身心作为生命体参与其中,让语文课堂充满人文关怀,充满情感和智慧的魅力,焕发出生命的活力。激活学生的情感思维,创造条件展现学生丰富多彩的个人世界。]

【板书设计】 感谢和安慰 真心实意 鼓励、同情 话语得体 附课堂检测:

1、说一说你是怎样表示感谢的?

2、怎样才能做到感谢? 答案:(略)

要求具体生动地讲述。

第二、三课时

习作教学

教学目标:

1、观察插图,理解图意,引起合理想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2、组织语言,尝试表达所想所感,习作内容具体,句子通顺。

3、感受情感表达的方法,受到互帮互助的人际常情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发挥想象,尝试习作 教学难点:理解图意,进行合理的细节联想与想象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收集相关资料、投影仪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设境,导入课题

1、师生交流

师:同学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希望别人对你伸出援手吗?„„在我们的生活中,你见过、听过或者亲身经历过人与人互相帮助的事情吗?„„

2、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看一幅跟亲人有关的图,这幅图的名字有一个“亲”字,叫做《胜似亲人》。(齐读)

3、理解“胜似亲人”(“胜”、“似”都有超过的意思。不是亲人,却比亲人还亲。)

4、出示图文,明确习作要求。(读课文的习作提示)[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励学生写作信心,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看图提示,初步明确写作要求,为下一步具体写作奠定基础。]

二、仔细看图,理解图意

1、指导看图。

(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2、生交流看到内容。

(按从人到物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具体)

3、猜测图中人物关系。

A、在小组内说说她们可能是什么关系?

(可引导学生注意人物的服饰,她们也许是邻居,也许是„„)

B、全班交流。

4、理解图意,用几句话写写图上的情景

(抓住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

5、学生试写片段讲评。

[设计意图:写前思考,让学生寻找写作素材,理清写作思路。同学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启发,确定自己最想写的内容,把思路打开。]

三、画外联想,丰富内容

1、指导图前想象。

(根据刚刚所猜想的人物关系,想一想在这幅图之前,可能发生过什么事体现她们“胜似亲人”?请你把她们之间可能发生过的事情简单的写在纸上。)

2、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4、指导图后想象。

师:在这之后,她们以后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的呢?你能大胆、合理地猜测一下吗?(指名说)

[设计意图:启发谈话以激发习作兴趣,指导交流以引发思维,拓展思路,使学生想写、乐写。进一步明确习作要求,提出合理的建议,为学生习作起到指导性作用。]

四、提示写法、动笔习作

1、再读习作要求

2、介绍看图作文的一般写作方法

3、学生动笔写作

五、范文引路,引导修改。

1、范文引路

胜似亲人

每个人都有许多亲人,亲人是我们能避风的港湾,是我们能依靠的伟岸的山.在一间破旧的小屋里,有一位老奶奶拥抱着一个和我年龄差不多的小姑娘,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请听我慢慢道来„„

在这个苗家山寨,里面有位体弱多病的王奶奶,还有一个汉族的小女孩叫小红。王奶奶的儿子一直都在驻守边疆,常年不能回来。山寨的大人们经常来帮助王奶奶,小红也学习他们,所以也时常来帮助老人家,洗衣种田,买米买盐。

有一天一大早,小红就钻出暖和的被窝,小心翼翼地去帮助老奶奶。他走进王奶奶家一看,看到盆子里放着许多脏衣服和床单,王奶奶却躺在床上。小红慢慢地端起盆子,提着水桶,拎着棒槌,兴致勃勃地去洗衣物。小红来到小溪边,她准备先洗大衣服,但她又不知道怎么洗。就在这时,小红想起往日妈妈的样子,拿着棒槌使出全身的力气向下拍。不到一会儿,污渍就溅得小红满身都是,小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才洗到一半。就剩小件的了,她就使劲地搓,小红干得一丝不苟,虽然很累,但她坚持了下来。过了一会,小红才拖着疲劳的身子,背起竹篓,回王奶奶家去了。

疲惫的小红没有稍微休息一下,便投入紧张的工作之中,把衣服一件一件地搭起来,但搭衣架很快就没有了,衣服还有很多。小红就蹑手蹑脚地进屋子里去找,正当拿着三根木棍兴高采烈而悄悄地走出来时,不小心把桌子上一盏银灯碰了一下,老奶奶惊醒了,看到院子里的搭衣架和衣服,很是惊讶,当看到小红的时候,更是激动地说不出话来。于是王奶奶将拐棍放在一边慢慢地走了过去。

它把小红紧紧地抱在怀里,用颤抖的声音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小红不好意思地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呀!”王奶奶感激地说:“我们虽然不是亲人,但是胜似亲人。”

老师点评:开头交代了图画上的内容,亲切自然;中间写了帮奶奶的过程,十分具体。结尾写了,奶奶的感激之情。

2、教师小结:刚才,老师从内容和体裁两方面点评习作。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自己的习作,看看有什么需要修改的?

3、学生自己读习作,尝试修改。

4、邀请有代表性的一、二位同学朗读自己的习作,师生共同评议。

5、针对已发现的问题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 范文引路,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借鉴的范例;指导评说,使学生从范文中获得写作的智慧,酝酿写作的情趣,打开写作的思路,;引导学生对习作进行自改和互改,反复修改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习作水平。]

六、再读欣赏,誊写

1、小组之内交流读习作,自己先说说自己的文章最得意的地方或特点。

2、誊写作文 [设计意图 :组织学生就自己的想法与同学交流,在交流中表达真情实感。发现别人的长处,改正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为学生能力提高奠定基础。] 附课堂检测:

写一件生活中的真实故事,题目自拟。

要求:把经过写具体,最好还要写写自己的感受。

答案:(略)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展示台

【学习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掌握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学习背诵《过故人庄》,体会诗中的情感,积累语言。【课前准备】

课件、学生学习资料袋。【学习过程】

一、我的发现 1、导入:

(直接课题揭示。)

学习“我的发现”请2生,1生扮小林,1生扮小东,读“我的发现”。听了对话,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2、我的发现:

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齐读)幻灯片出示。再次默读我的发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先查字典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先联系上下文体会词语的意思,再查字典补充。顺便说说平时搜集资料中的学习体会。3、资料袋交换,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交流其他理解词语的方法。)

[设计意图 :指导学生联系句子,进行讨论,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解字的意思,这样就激发了学生主体意识,让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恰当地进行拓展练习,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视野,而且使学用学会应用的方法。]

二、日积月累

(二)读读背背

1、出示古诗课件

2、小组练习读,试着说说诗的大意,有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3、自由读诗句。

请生读,把诗歌读准确、流利。借助注释,初步了解诗意。

质疑,谁来说说看,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请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的方法理解诗意。

4、教师点拨提示:《过故人庄》,诗的大意。诗中写道,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座青山在城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5、练习背诵诗句。(幻灯片出示作业。)

6、作业交流: 让生读诗歌。

听范读。闭眼悟诗情。你听着诗歌,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齐读《过故人庄》。背诵。6、拓展:

课外搜集的有关友情的诗歌,课堂上交流。7、作业:

根据《过故人庄》编写一个小故事;和同学交流写友情的诗歌,从中选择一首或几首搜集到自己的资料袋中。

[设计意图:采用比赛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行发现式学习,这样,学生就学得积极主动,学得有趣快乐。] 【成语故事】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的一些传统文化,知道“杏林春满”的典故。教学过程

1.自学这个故事。

2.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听。3.说说“杏林春满”“誉满杏林”成语的意思。4.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的来历的故事吗?

三、展示台

让学生课前准备自己要展示的内容

1、激发情趣、启发谈话 这几天,无论是课内学习还是课外综合性学习,同学们都感受到了深深的爱,它是我们生命的养分,也是世界和谐美好的原因。下面我们就把父母批改过的习作以及综合性学习中为回报父母之爱的各种小制作、记录等准备向大家展示。

2、分小组展示。每个活动小组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全班汇报之前进行组内“演练”。

3、组织交流、展示风采 ①学生展示。

②其他学生评价。教师参与评价。注意要以鼓励为主,同时巧妙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鼓励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争取做得更好。

4、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①自己总结经验,找出成绩和不足。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6篇

《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教学反思

通过阅读学习提示,明确口语交际的要求,学生的审题能力得到了提高。合作学习,资源共享,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学生根据表达需要对资料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能力也得到了培养。“精点子”的评比,着眼现实,对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有积极的意义。本次口语交际的重点是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和身边的事例,讨论交流如何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课外资料的补充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每一次的练习都有较明确的要求,也有利于让学生的口语表达更规范。本次习作的关键,是习作前要做一定的准备。引导学生回忆所见所闻,交流自己了解、走访的情况,互相启发,是“建议”的目的更加明确。读中学写。通过阅读例文,了解建议书在内容和格式上的要求,这些正是应用文写作的关键。在巡视中,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针对性更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行动的内驱力。利用漫画对学生的吸引力,让学生更主动更愉快地参与到学习中来。漫画人人爱看,但对其内涵却不见得人人都懂。老师几句点拨,深入浅出,有助学生理解图意。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建议,“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加工等环节,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同时又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本次习作教学,前有指导,后有讲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学习、实践、积累,看得出设计者的长远眼光和良苦用心。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7篇

课题

语文园地

课型

语文园地

授课

时间

1课时

教学

目标

1.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2.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学会用动作来描写心情。

3.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教学

重点

1.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2.认识几种蔬菜名称,知道“碰钉子”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

难点

1.用动作来描写心情。

2.积累八个字的成语。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分钟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这一单元学完了,现在,我们来到语文园地这个版块,就让我们进入语文园地六,去汲取里面的营养吧。(板书:语文园地)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

新课

教学

()分钟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交流平台

同学们,学习了这一单元,你们有什么收获呢?和大家交流一下吧?(板书:完成填空)(出示课件2)

这个单元的课文都是________的文章,课文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引发了我们深深的思考。就像《牛和鹅》文章故事性强,尤其是描写“我”被鹅追赶这一部分时,作者将鹅的,以及“我”

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细致刻画,通过对鹅的动作的传神描写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最后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

;《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告诉我们,《陀螺》主要讲了。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能帮助学生梳理学过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的内容有个整体的认识。】

2.理解运用(出示课件3)

(1)学习一边阅读一边批注的读书方法。

①画出相应的词语,②写出自己的批语;

③读完再批注,再读再批注,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2)认识几种蔬菜,抄写词语,注意不要写错字。(板书:认识蔬菜)(出示课件4)

(3)说说词语的意思,并说说什么情况下用到这些词语,造句。

(板书:说说词义)

师总结:通过练习,认识几种蔬菜,理解词语的意思。

3.写写动作。(板书:写写动作)

有一次,我们放学回家,走到池塘边,看见有四只大白鹤在靠近岸边的水里游。我们马上都不说话了,贴着墙壁,悄悄地走过去。我的心里很害怕,怕它们看见了会追过来。

画出表示人物动作的词语,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情?(出示课件5)

4.日积月累。(板书:日积月累)

学生读读背背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出示课件6)

【设计意图:是让学生了解词语含义,积累运用到写作中。】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习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分钟

三、课堂小结。(出示课件7)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知道了怎样边读书边做批注,认识了一些蔬菜,知道了“碰钉子”等词语什么意思,怎样用,学会了用动作来描写心情,还积累了一些八字的成语。收获不少呀!

板书设计

完成填空

认识蔬菜

语文园地

说说词意

写写动作

日积月累

教学反思

1.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在扎实上下了功夫,进行了拓展,并设计了合理的练习形式,降低了学生学习的难度,如在“词句段”的练习中,我设计了让学生根据不同语境造句的环节,让他们循序渐进地掌握了知识。

2.在“日积月累”的授课中,我通过朗读、讲解,让他们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起来也就容易多了。

美中不足的是,在讲授词语时,讲得不够详细练习不到位,没有照顾到学困生的接受能力,应该让学生试着造句,因此,有的同学没能真正理解。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的教学有较大幅度地提高。

备课素材

有关八个字的成语: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8篇

一、小学习作教学现状

1.学生作文兴趣不高

学生对作文的兴趣是习作水平提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只有从内心里升起对写作的极大的兴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习作练习中,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基本习作技巧。然而,从当前小学生的习作教学现状来看,学生普遍缺乏对写作的兴趣,大部分学生对作文是奉命而作,缺乏主动意识,在写作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无从下手的现象,不知道写什么,更不知道怎么写,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学生的写作动机不足造成的。一旦缺乏写作动机,学生的思维单一固定,漫无目的,所写出的文章就丧失了生动性与真实性。

2.作文情感空缺

情感是作文的灵魂,这种情感与学生的生活经历、内心体验是分不开的。通过对当前小学生习作教学的分析,可以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情感空缺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学生的作文个性不足,甚至陷入某种固定模式,千篇一律,丧失了作文本身的情感魅力。因此,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情感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作文增添生命活力。

3.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的作文教学比较单一,缺乏灵活性与生动性。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法,对作文的基本要素、写作技巧进行讲解,尽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写作技巧,然而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将会降低,影响写作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二、小学生习作策略研究

1.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语文写作具有一定的自由性与宽泛性,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够信手拈来当作写作的素材,很多学生之所以在写作中无内容可写,或者三言两语就无从下手,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生活中缺少观察与思考,因此,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为写作积累素材。在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训练中,主题是介绍家乡的一种产品,本单元均为该类型的文章,如《青海高原一株柳》《草原》,通过对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基本的写作方法。教师可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提问学生对家乡印象最深刻的事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对该事物印象深刻?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另外,在进行本章的习作教学时,可以引入《银杏》这篇文章,引导学生对该篇文章进行分析,借鉴其中的表现手法。在课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作业,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并以该事物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

2.融入丰富的内心情感

作文实际上是对心灵的真实反映,它不仅与学生的语文知识素养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而且与学生的生活经历、人生感悟密切相关,要想在作文中将自己的思想进行全面丰富的表达,除了大量阅读、积累知识,还需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多感悟、多观察、多思考。新课改下,作文教育的目标不再是简单地让学生掌握修辞方法的应用,学会选材立意,更多的是启发学生体验生活、思考生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本章习作教学过程中,学生明确了写作对象后,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情感渗透于文章的字里行间。对家乡产品的介绍,无论是农副产品还是工业产品,它都有着独特的应用价值,在对这些价值进行介绍的同时,还可以融入自己与这些产品的故事,增强文章的情感表现力,使文章更富生命力。

3.加强作文分享与交流

作文不仅能够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文学功底,而且体现了个人的性格特征,在完成作文后,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与分享,这不仅是作文学习的过程,更是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作文互改,对于作文中优美的词句进行标注,对于有疑问的地方,一起交流探讨,这不仅能够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发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纠正,提升习作水平。在本章节的习作练习中,每位学生就家乡的某种事物进行描写,通过作文互改,能够了解到其他地区的人文风貌,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对写作充满兴趣,逐渐提升习作水平。

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语文作文教育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作文不仅仅是学生思想意识的表达,更是学生价值观、内生力的彰显,因此,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要从语文教育的价值观出发,多进行引导、启发,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开始转向对学生语言能力、写作能力的重视与培养,这也正是新课改语文教育价值观的体现。以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写作教学为例,对小学生的习作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策略,兴趣不高,内心情感

参考文献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9篇

1.把线段的一端无限延长,可以得到一条( )。

2.经过一点可以画( )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 )条直线。

3.角的大小要看两边叉开的(),叉开得()角越大,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 )关系。

4.周角的一半是( )度,是( )角;平角的一半是( )度,是( )角。

5.小于90€暗慕墙凶觯ā?);大于90€岸∮?80€暗慕墙校?);等于90€暗慕墙凶觯ā?)。

6. 3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夹角是( )角;6时整,时针与分针所形成的夹角是( )角。

7.下图中最多有( )条线段,( )条射线。

8.请你把学过的角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角<()角<()角<( )角<()角

二、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住保?分)

1.可以读作线段AB,也可以读作线段BA。

()

2.探照灯射出来的光线可以近似地看成直线。 ()

3.角的两边画得越长,这个角就越大。()

4.大于90€靶∮?80€暗慕墙凶龆劢恰?()

5.直线一定比射线长。()

6.所有的直线都相等,所有的平角也相等。 ()

三、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6分)

1.过一点能画( )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条直线。

A.1 B.2C.3D.无数

2.线段()。

A.没有端点B.只有一个端点C.有两个端点

3.一条( )长10厘米。

A.线段B.直线C.射线

4.如果∠1+∠2=∠2+∠3,∠1=55度,那么∠3=( )度。

A.55B.90C.35

5.窗户门上的角一般都是()角。

A.锐B.直C.钝D.平

6.下图中,直线a与直线b平行,线段AC和BD的关系是( )。

A.互相垂直B.长度相等 C.互相平行

四、量一量(8分)

五、画一画(共15分)

1.过等边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A、B、C分别画对边的垂线和平行线。

2.选择合适的方法画出下列各角。

120€? 15€? 90€? 105€? 65€?

六、数一数(共8分)

下图中各有几个角?

七、做一做(每题7分,共35分)

1.光明村要修一条路和省道相连,连接点修在哪里比较合适?为什么?你能把这条路在图上画出来吗?

2.已知∠1=45€埃?=?∠3=? ∠4=?

3.已知∠1=25€埃?=?∠3=? ∠4=?

4.写出下面角中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和几个钝角?

5.当钟面上分针指着12,而分针与时针形成90€敖鞘保闭胫傅氖鞘裁词郑糠终氪?2时走到5时,它走过的角度是多少度?所成的角是什么角?

八、挑战自我(做对奖10分)

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10篇

1.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学习排比这一修辞手法,交流体会排比句的特点与作用。

3.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使用分号。

4.了解路牌的拼音特点,能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5.背诵古诗《过故人庄》,感受田园生活的恬静与美好。

重点难点

1.掌握阅读的方法,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掌握排比这一修辞手法,并进行仿写。

3.想象《过故人庄》一诗所描绘的画面,体会其表达的情感。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本单元的课文,学会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

2.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学写排比句。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能从文章的内容联想到更多,能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2.了解排比这一修辞手法,赏析相关例句。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教师提示阅读方法,激趣导入。

导语:同学们,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它能带给我们丰富的知识,放松我们的身心,陶冶我们的情操。我们不仅要乐读,还要善读。怎样做到善读呢?那就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我们在阅读时不仅要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还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这样不仅可以深化对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维,激发创造力。

2.以课文《草原》和《丁香结》为例,教导方法。

(1)阅读的时候,要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明确: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首先要读懂文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想开去。比如阅读宗璞的《丁香结》,读懂这篇课文后,我们了解到课文写了丁香花的颜色、形貌、气味和姿态,就可以想想自己在生活中见到的其他植物,如桂花、梅花、栀子花,它们分别是什么样子,有哪些颜色,有什么气味等。

(2)阅读的时候,还要能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更多。

明确:从课文的内容联想到的是多方面的,可以结合文章的体裁、抒发的情感、运用的写法来联想,也可以进行移情分析,来拓展联想的广度和深度。比如,阅读老舍的《草原》,我们可以想到老舍的其他作品或其他作家写草原的作品;读懂了课文中主客聚会的欢乐场景,可以想想如果自己置身于这个场景中会怎样;理解了写景时融入感受的方法,可以想到在今后的习作中运用。

3.学生分组自主交流,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汇报交流成果。

交流示例:比如我在读《丁香结》这篇文章时,我就想到了我挺喜欢的一种花——桂花。我喜欢桂花最主要的原因是桂花香甜了我们的生活。每当桂花盛开的时候,家乡的空气中处处都弥漫着一阵阵芳香,让人沉浸其中,久久回味无穷。我喜欢桂花的另一个原因是桂花朴实无华。这主要表现在桂花很小,总是隐藏在树叶当中,从不招摇,却默默地散发出馥郁的清香。我还从作者描写丁香的方法中受到启示。假如我要写桂花,我也会写几处不同地方的桂花,如家乡的桂花、学校的桂花和马路边的桂花。它们不管是外形,还是给人的感受都会有一些差别。写桂花时,我会从花的形貌、色彩、姿态、气味等多个方面去展现桂花的魅力。

4.教师小结。『pUxuewang.com』

小结:听了同学们的交流汇报,我真是十分佩服,大家竟然有这么多独到的发现,可见大家仔细阅读了,认真思考了,积极交流了。当然,阅读的方法还有很多,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中也能充分运用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收获更多的知识。

二、词句段运用(一)。

1.自然过渡,引出排比句。

过渡:经过“交流平台”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阅读时要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并掌握了“想开去”的方法,现在我们再来学习一种句式——排比句。我先给大家读读我喜欢的几个排比句吧!

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我是爱情的向导,是精神的美酒,是心灵的佳肴。

我给诗人以灵感,我为画家指南,我是音乐家的教员。

2.学生讨论排比句的作用、特点。

预设:由刚才教师读出的例句自然过渡到对排比句的作用和特点的学习,引导学生说说他们听完上面两个句子的感受。如:

生1:我觉得排比句更顺口、更流利,而且几个分句的句式、结构几乎一样。

生2:我感觉排比句听起来更优美、更有气势一些。

生3:排比句更能表现作者对花和美的赞美。

教师小结:排比句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组或句子并排在一起组成的句子。运用排比可以使语言结构整齐匀称,韵律铿锵有力,增加语言的形式美和音律美。

3.学生自读课本上的例句,具体体会排比句的特点。

4.教师拓展一些例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排比句在不同语境中的作用。(课件出示例句)

A.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深沉和宽广。

B.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C.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D.我们不会忘记,朝鲜大嫂为帮助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双脚;我们也不会忘记,朝鲜大娘为了保护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孙子;我们更不会忘记,朝鲜小姑娘为了营救志愿军,失去了她的妈妈。

思考:这四个排比句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从中可见排比句有什么作用?

明确:第一句是写人,用排比写人,可将人物形象刻画得细致感人。第二句是写景,用排比写景,可将景物描写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第三句是说理,用排比说理,可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第四句是抒情,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

5.仿写排比句。

过渡:原来排比句有这么多作用啊!如果我们能写出精彩的排比句,那么对我们写作文肯定很有帮助。下面,就请同学们也试着写几个排比句吧!写的时候要注意准确地表达出自己想要表达的感情。

6.指名朗读所写的排比句,写得好的句子,教师可抄写在黑板上,师生共同欣赏一下。

三、课堂回顾。

1.教师适当总结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交流了一种提升阅读水平的好方法——阅读时能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还欣赏了许多精彩的排比句,感受到了文字与修辞的魅力。大家的表现非常好,尤其是小组交流的环节,同学们展示了积极的合作意识,每个小组都归纳得很丰富、很精彩。这同时也说明大家在平时的阅读和学习中真正用了心,这个习惯还请大家一直保持下去,好吗?

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

(1)运用本课掌握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一篇课文,将自己所想到的说给同学听。

(2)学生摘抄、积累自己喜欢的排比句。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分号的作用,学习正确运用分号。

2.了解路牌的拼音特点,能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3.学习古诗《过故人庄》,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优美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珍惜友谊的美好情感。

4.培养鉴赏古诗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什么时候该用分号,什么时候不用分号,避免滥用。

2.学会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3.感悟诗中所描绘的田园生活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词句段运用(二)。

1.承接上节课的内容,自然过渡到分号的学习。

导语: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排比句,还进行了仿写。大家写的句子还在吗?请大家再拿出来读一读。我来问问大家,有人在句中使用分号了吗?(如果有学生举手,请他说一说为什么用分号。)大家再看看课本上的三组例句,会发现在第二组句子中,描述漓江的水时,使用了分号,而在其他两个句子中没有使用。它们都是排比句,为什么有的用分号,有的不用呢?我们今天就来学学分号的用法。

2.引导学生结合例句体会分号的作用。

(1)了解停顿,学会朗读。

过渡:分号和顿号、逗号一样,是句内停顿符号,但又不太一样,我们可以用数学上的大于号来表示它们在标明句子内部停顿的层次关系:分号>逗号>顿号。现在请同学们读读下面的句子,读好顿号、逗号、分号不一样的停顿。(出示课件)

①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我微睡时,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

②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引来了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小结:同学们刚才读得非常正确,分号是句内最长的停顿,表示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什么是并列分句呢?简单点说,如果一个比较长的句子是由两个或更多的小句子组合而成,这些小句子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它们就叫并列分句。如上面的第一个例句,在第一句话中,有两个分句,而这两个分句分别是由两个结构相同、意思相近的小句子组成的,它们就是并列分句。分析第二句话也是如此。

(2)走近分号,了解分号的作用。

过渡:那么,在哪些情况下用分号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几个例句,大家读一读,说说自己的理解。(出示课件)

①太阳晒着地面,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多,那里的空气就比较热;有些地区吸收的热量少,那里的空气就比较冷。空气有冷有热,才能流动,成为风。

②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③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

明确:当我们进行不同事物间同类状况的类比时,可以用分号;当我们描写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时,也可以用分号。可见,一般用逗号无法表达清楚句中并列分句关系的,都可以用分号。

3.结合实例,懂得不能滥用分号。

(出示课件)走在街上的,是来来往往、形态各异的人:有的骑着马,有的挑着担,有的赶着毛驴,有的推着独轮车,有的悠闲地在街上溜达。

明确:这句话中冒号后的五个小分句是并列关系,但很简单,所以不用分号而用逗号。可见,分号是比逗号稍大的句中停顿的标志,一般分句中没有使用过逗号的,分句之间不必用分号,用逗号就可以了。

4.用法小结,巩固积累。

(1)让学生小结分号的用法。

(2)出示《分号歌》,巧记分号的用法。

并列句子肩并肩,不分主次紧相连。如用逗号隔不开,可用分号站中间。

二、词句段运用(三)。

1.谈话引入。

过渡:同学们,在等公共汽车的时候,你们是否注意过马路边的路牌?那些路牌上的地名你们是否认识呢?不认识也没关系,因为路牌上都标注了拼音。现在,我们就一起来了解怎样用拼音正确拼写地名和人名。

2.教师课件出示课本上的路牌图片,学生观察后交流地名的拼音特点。

预设:路牌在生活中较常见,是学生熟悉的事物,在观察的时候教师要提示学生观察的重点是地名中的拼音标注。学生交流示例:

生1:这些路牌中有些汉字我不认识,但是借助拼音我知道它怎么读。

生2:我发现这些地名的拼音都是大写,并且都没有标注声调。

生3:这些地名中有的拼音是连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写的,也有的是分两部分来写的。

3.教师补充资料,引导学生掌握给地名和人名标注拼音的方法,学生交流学习。

过渡:同学们通过观察发现了地名在标注拼音时有一些特别之处,其实《汉语拼音方案》中对中国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标注做了明确的规定。大家读一读下面的资料,然后自主交流体会。

《汉语拼音方案》中对中国地名和人名的拼音标注均做了明确的规定。具体如下:

中国地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节选):(1)地名拼写按普通话语音标调,特殊情况可不标调。(2)地名中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分段写的,每段第一个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特殊情况可全部大写。(3)凡以ɑ、o、e开头的非第一音节,在ɑ、o、e前用隔音符号“’”隔开。如:西安(Xī’ ān)。(4)由专名和通名构成的地名,原则上专名与通名要分写。如:舟山/群岛(Zhōushān Qúndǎo),松花/江(Sōnɡhuā

Jiānɡ)。(5)专名或通名中的修饰、限定成分,单音节的与其相关部分连写,双音节和多音节的与其相关部分分写。如:西辽/河(Xīliáo Hé),潮白/新河(Cháobái Xīnhé),北雁荡/山(Běiyàndànɡ Shān)。(6)自然村镇名称不区分专名和通名,各音节连写。如:龙王集(Lónɡwánɡjí),南王家荡(Nánwánɡjiādànɡ)。(7)以人名命名的地名,人名中的姓和名连写。如:张之洞/路(Zhānɡzhīdònɡ Lù)。(8)地名中的数字一般用拼音书写。如:五指山(Wǔzhǐ Shān)。(9)地名中的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718峰(1718 Fēng),二马路(2 Mǎlù)。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规则(节选):(1)正式的汉语人名由姓和名两个部分组成。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大写。如:王芳(Wánɡ Fānɡ),欧阳文(ōuyánɡ Wén)。(2)由双姓组合(并列姓氏)作为姓氏部分,双姓中间加连接号,每个姓氏开头字母大写。如:刘杨帆(LiúYánɡ Fān)。(3)笔名、字(或号)、艺名、法名、代称、技名、帝王名号等,按正式人名写法拼写。如:鲁迅(笔名)(Lǔ Xùn),盖叫天(艺名)(Gài Jiàotiān)。(4)国际体育比赛等场合,人名可以缩写。汉语人名的缩写,姓全写,首字母大写或每个字母大写,名取每个汉字拼音的首字母,大写,后面加小圆点,声调符号可以省略。如:李小龙(Lǐ Xiǎolónɡ,缩写为Li X.L.或LI X.L.)。(5)公民护照上的人名,可以把姓和名的所有字母全部大写,双姓之间可以不加连接号,声调符号、隔音符号可以省略。如:刘畅(Liú Chànɡ,拼写为LIU CHANG)。

4.教师总结方法,引导学生学会运用。

小结:用拼音拼写人名和地名,除了掌握相关的拼写规则外,还要注意多留心观察周围的相关事物,这样便于总结出一定的规律,加深理解。

三、日积月累。

1.激趣导入,引发兴趣。

导语:在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孟浩然的《宿建德江》,虽然诗里作者在诉说“愁”,却给我们描绘了一幅静谧的日暮图景。孟浩然是有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在他的笔下,一山一水,一花一草,都显得格外可亲。“一切景语皆情语”,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他的诗作,首先请同学们看看下面的图画。

(1)欣赏图片。出示画面:茂密的树林把整个村庄围绕,隐隐约约的群山在远处蜿蜒起伏。

(2)学生说说图上画了什么,再说说自己的感受,重点描述出农家生活环境的安宁悠闲。

2.研读诗句,感悟诗情。『puXuewang.com』

(1)学生自读《过故人庄》,借助字典扫除障碍,读通诗句。教师出示课件,讲解难理解的字。

[过]拜访。[具]准备,置办。[合]环绕。

[郭]古代城墙有内外两重,内为城,外为郭。[轩]窗户。

[场圃]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把酒]端着酒具,指饮酒。

(2)朗读理解,相互交流。

①自读感悟,尝试说说诗句的意思。②小组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相互质疑问难。

③班级交流,质疑解难。(课件出示思考题,师生互动)

A.读了此诗,你知道它讲述了一件什么事吗?(孟浩然接受一位老朋友的邀请,来到乡村做客。)

B.从这首诗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感情?你是从哪里体会到的?(诗人与老朋友之间真挚的友情;主人准备好丰盛的饭菜邀请“我”,“我们”约好明年再来喝酒、赏菊。)

C.乡村的风景如何?给你怎样的感觉?(风景优美,有绿树、青山、庄稼地。给人幽静、淳朴的感觉。)

D.看看课本上的插图,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诗人和老朋友会聊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言之有理即可。如:今年的农事如何,家人的身体情况,平时的趣事,等等。)

E.从最后一句可以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感情?(依依不舍,不忍离去。)

预设:因为在本单元《古诗词三首》的学习中,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赏析古诗的方法,所以在讲解这首诗时可简单处理,以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

(3)想象画面,带着作者的感受朗读古诗。(指名读,男女生、师生合作等形式朗读。)

(4)背诵古诗。

3.拓展延伸,丰富积累。

(1)搜集孟浩然的其他名句、名篇。(2)搜集其他田园诗。田园诗积累

山居秋暝[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晚春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知有行商来买茶。

四、课堂回顾。

教师总结教学内容。

小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分号的作用,了解了路牌的拼音特点,还学习了一首田园诗。关于标点符号,大家一定不要小瞧它们,在平时的写作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很重要,而分号又是特别容易用错的一种。相信经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不会再用错了。这节课学习古诗,老师讲解得少,同学们交流得多,通过自己交流得来的知识一定印象更深刻。现在我们算是完成了第一单元课程的学习,大家课后还是要多积累、多思考,把这个单元的重点知识都牢牢掌握。

上一篇:习惯性违章的成因与对策下一篇:《“爱就在我身边”感恩教育报告会》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