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

2024-06-12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精选8篇)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 第1篇

浅谈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

【内容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新出版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初中老师的群体中得到了很多好评,但也有质疑的声音根据这些问题,调查了一些学生和数学老师,得到了一些结果。从而对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推行情况和遇到的困难进行研究讨论。

【关键词】新课标教材 初中数学 教学研究

引言

初级中学学习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学习,初中数学也包含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本课程之中。运用什么样的教材怎样运用成为评价教师的专业能力的主要因素。近几年来,我国开始进行了新课程改革,绝大部分的地方也都开始运用了新课改中提倡的新人教版课本,但相对于使用旧课本的时候就出现了一些问题,因此有的人就开始了对新教材的质疑,本文就是基于这些问题,也提出了一些问题。

一、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现状调查

在基层进行教学的教师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不太热情,不太热衷于自己的专业。这是由于这些教师的学校没有教师的奖惩制度,使他们太过于安逸,不重视和不看重课程的改革和教学工作。同时,也有一些教师对备课十分消极,不认真备课,这是对学生没有责任心的表现。新的初中数学教材虽然已经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定义和公式,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还是会一次又一次地把它们传输给学生。这就使得减轻学生负担这一任务仅仅停留在了口号上,这也就使得新课程改革没有了他最初的意义,更谈不上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最初目的了。虽然人们已经在新的教材上有了很多的修改,但是,这种修改大多只是浮于表面,其实质仍旧没有大的改变,内容不能吸引学生,不能让学生有很强的学习兴趣。因此,新课程标准中使用的数学课本并不受大多数学校的青睐,新课标的目标还不能实现。

二、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本出现的问题

1.对计算器过早使用

在新课程改革中所使用的新的数学教材中,让学生过早的接触了计算机,他规定学生在七年级的时候就能够使用计算机了,这种规定虽然可以节省学生运算的时间,但却使得学生只要有计算题就会立刻使用计算机,丝毫不考虑自己动手计算,长此以往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能力大大降低,并且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学生往往不会自己进行思考,总结一下计算里的规律,这样对学生大脑的开发是非常不利的。

2.整式学习应该在七年级的时候

整式能够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的学习当中的,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早些进行整式的学习安排对后面的学习是很有帮助的。例如,当A=2C,C=B,B=15,这一问题中,假设问A等于多少,大多数学生都是能够计算出结果,但他们却不会把计算过程进行简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学生提前学习了整式,早就能够运用和适应简化式子中的加、减、乘、除,就简化了计算的步骤,使得计算更加方便。

3.习题和例题不够相配

例题相对于学生比较简单,且没有代表性,不能跟相对应的习题进行相关的联系。而习题大多数是一样的,不能满足学生能力提高的需要。例题是“就事论事”,没有过多的延伸和总结,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提高的作用。

4.一元二次方程的分配

初中的一元二次方程为初等数学知识,被分配到八年级教材里,而且还删去了一元二次方程里的韦达定理,而到高中却没有了具体的更深一层的描述,有的学生在高中学习函数等内容的时候,对十字相乘法不知道怎么换算,而一元二次方程还是高考的高?l考点,这不利于学生对高中数学的学习。

5.负整数的分配靠后

物理是在八年级开始学习,一开始学习就要学习负指数,因为数学和物理不分家,所以,物理老师认为可以轻松地教我们物理知识。但最后还要教我们数学里的负整数。如,负整数是小于0的整数;是除了正整数和零之外的整数。负+负=负,负×负为正。负整数存在最大值-1,不存在最小值。在物理中这些都是要用到的,所以在数学中应提前安排,从而减轻物理老师的负担。

总之,为了顺应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不断突破传统,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在课堂上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自己作为积极的引导者,鼓励学生对学习内容自由思考井探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结语

本文对新课程标准中的初中数学教科书的进行一些探究,当然,在本文中提出的问题仅仅是几个小的问题,并不是新课程标准中数学教材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并不是这里提出的所有问题。我们之所以这样对初中数学这样认真研究,是因为初中生必须要学好数学,为高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刘?住⒀罟馕?.新课程理念下中日初中数学新教材中“数学活动”的比较研究――以我国人教版与日本东京版初一数学教材为例[J].中学数学杂志:初中版,2013(5):25-29.[2] 蒲大勇、张明.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不同版本编排比较分析――以人教版、北师大版、华东版教材为例[J].中学数学,2015(16).[3] 章建跃.数学教育要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在“人教版初中数学课标教材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旬刊,2012(7):5-7.[4] 孙延洲、孙红强.初中数学知识生成过程的理念认识与教学实践――使用人教版初中数学新课标教材的经验和体会[C].纪念课程?教材?教法创刊30周年暨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论坛,2011.(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实验初级中学)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 第2篇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1)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元素的概念,体会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征;

(2)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和不属于关系;

(3)掌握常用数集及其记法;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军训前学校通知:8月15日8点,高一年级在体育馆集合进行军训动员;试问这个通知的对象是全体的高一学生还是个别学生?

在这里,集合是我们常用的一个词语,我们感兴趣的是问题中某些特定(是高一而不是高

二、高三)对象的总体,而不是个别的对象,为此,我们将学习一个新的概念集合(宣布课题),即是一些研究对象的总体。

阅读课本P2-P3内容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有关概念

1.集合理论创始人康托尔称集合为一些确定的、不同的东西的全体,人们

能意识到这些东西,并且能判断一个给定的东西是否属于这个总体。

2.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element),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集合(set),也简称集。

3.思考1:判断以下元素的全体是否组成集合,并说明理由:

(1)大于3小于11的偶数;

(2)我国的小河流;

(3)非负奇数;

(4)方程 的解;

(5)某校2007级新生;

(6)血压很高的人;

(7)著名的数学家;

(8)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所有第三象限的点

(9)全班成绩好的学生。

对学生的解答予以讨论、点评,进而讲解下面的问题。

4.关于集合的元素的特征

(1)确定性:设A是一个给定的集合,x是某一个具体对象,则或者是A的元素,或者不是A的元素,两种情况必有一种且只有一种成立。

(2)互异性:一个给定集合中的元素,指属于这个集合的互不相同的个体(对象),因此,同一集合中不应重复出现同一元素。

(3)无序性:给定一个集合与集合里面元素的顺序无关。

(4)集合相等: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完全一样。

5.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1)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belong to)A,记作:aA

(2)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not belong to)A,记作:a A

例如,我们A表示1~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则有3A 4 A,等等。

6.集合与元素的字母表示: 集合通常用大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集合的元素用小写的拉丁字母a,b,c,表示。

7.常用的数集及记法:

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

正整数集,记作N*或N+;

整数集,记作Z;

有理数集,记作Q;

实数集,记作R;

(二)例题讲解:

例1.用或 符号填空:

(1)8 N;(2)0 N;

(3)-3 Z;(4)Q;

(5)设A为所有亚洲国家组成的集合,则中国 A,美国 A,印度 A,英国 A。

例2.已知集合P的元素为 , 若3P且-1 P,求实数m的值。

(三)课堂练习:

课本P5练习1;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非常自然贴切地引出集合与集合的概念,并且结合实例对集合的概念作了说明,然后介绍了常用集合及其记法。

作业布置:

1.习题1.1,第1-2题;

2.预习集合的表示方法。课后记:

课题:集合的含义与表示(2)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的表示方法;

(2)能正确选择自然语言、图形语言、集合语言(列举法或描述法)描述不同的具体问题,感受集合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集合的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恰当的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集合和元素的定义;元素的三个特性;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常用的数集及表示。

2.集合{1,2}、{(1,2)}、{(2,1)}、{2,1}的元素分别是什么?有何关系

二、新课教学

(一).集合的表示方法

我们可以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来描述一个集合,但这将给我们带来很多不便,除此之外还常用列举法和描述法来表示集合。

(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 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列举法。

如:{1,2,3,4,5},{x2,3x+2,5y3-x,x2+y2},;

说明:1.集合中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所以用列举法表示集合时不必考

虑元素的顺序。

2.各个元素之间要用逗号隔开;

3.元素不能重复;

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数,点,代数式等;

5.对于含有较多元素的集合,用列举法表示时,必须把元素间的规律显示清楚后方能用省略号,象自然数集N用列举法表示为

例1.(课本例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小于10的所有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2)方程x2=x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3)由1到20以内的所有质数组成的集合;

(4)方程组 的解组成的集合。

思考2:(课本P4的思考题)得出描述法的定义:

(2)描述法:把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花括号{ }内。

具体方法:在花括号内先写上表示这个集合元素的一般符号及取值(或变化)范围,再画一条竖线,在竖线后写出这个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

一般格式:

如:{x|x-32},{(x,y)|y=x2+1},{x︳直角三角形},;

说明:

1.课本P5最后一段话;

2.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如{(x,y)|y= x2+3x+2}与 {y|y= x2+3x+2}是不同的两个集合,只要不引起误解,集合的代表元素也可省略,例如:{x︳整数},即代表整数集Z。

辨析:这里的{ }已包含所有的意思,所以不必写{全体整数}。下列写法{实数集},{R}也是错误的。

例2.(课本例2)试分别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

(2)由大于10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3)方程组 的解。

思考3:(课本P6思考)

说明:列举法与描述法各有优点,应该根据具体问题确定采用哪种表示法,要注意,一般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有无限个元素时,不宜采用列举法。

(二).课堂练习:

1.课本P6练习2;

2.用适当的方法表示集合:大于0的所有奇数

3.集合A={x| Z,xN},则它的元素是。

4.已知集合A={x|-3

归纳小结:

本节课从实例入手,介绍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举法、描述法。

作业布置:

1.习题1.1,第3.4题;

2.课后预习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课后记:

课题: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课 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了解集合之间的包含、相等关系的含义;

(2)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

(3)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4)了解空集的含义。

教学重点:子集与空集的概念;能利用Venn图表达集合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弄清楚属于与包含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提问:集合的两种表示方法? 如何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

(1)10以内3的倍数;(2)1000以内3的倍数

2.用适当的符号填空: 0 N;Q;-1.5 R。

思考1:类比实数的大小关系,如57,22,试想集合间是否有类似的大小关系呢?

二、新课教学

(一).子集、空集等概念的教学:

比较下面几个例子,试发现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1),;

(2),;

(3),由学生通过观察得结论。

1.子集的定义:

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我们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subset)。记作:

读作:A包含于(is contained in)B,或B包含(contains)A

当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时,记作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 第3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理念规定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了对人教版新教材使用情况有全面的了解,对新一轮课改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对我市和下属许昌县几所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展开问卷调查和研讨。这些所调查的学校有许昌市重点中学,也有一般学校,既有市直中学也有县村级中学,调查研究表明,现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至九年级数学课本内容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主要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对数学教材本身的几点意见

1.1 编排不合理在编排知识结构时笔者认为有的不合理。

1.1.1 整式的加减乘除应该安排在七年级上,这样有助于在后

面的学习,如在八年级上册第20页函数中有一题,正方形的边长为3,若边长增加x,则面积增加y,求y随x变化的函数解析式,许多学生写出结果后都没有化简。其他许多计算也是如此。

1.1.2 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在初中只是作为选学,而高

中没有单独编排内容,这样不利于高中的函数的学习。另外我认为简单的十字相乘法,可以安排在初中学习,虽然八年级有这个内容,但是属于观察与猜想的内容,只有四道习题,有的学校没有上这个内容。这样不利于解二次项系数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不利于高中学生学习,有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在学习高中函数及一元二次不等式等内容时不知道用十字相乘法。

1.1.3 负整数指数幂的内容应安排在八年级上,因为八年级的

物理中涉及到了负指数,物理教师也在埋怨,因为他们除了教物理内容还要教负整数指数幂内容。

1.1.4 计算器的使用可以安排在八年级使用,会计算方差、平方

根和三角函数就行,不必在初一就是使用,这样会导致学生的口算和笔算能力减弱,许多学生的笔算能力极差,有的学生87除以9不会笔算,因为学生动不动就使用计算器。

1.1.5 八年级上册用扇形图描述数据中的圆心角的度数等于百分比×360°,这里的圆心角的概念在九年级才学习。

1.2 例题、习题匹配不佳

对例题习题的配备,普遍认为例题比较简单,但技巧不足,不具有代表性,根据例题的解法所体现的思想不能够解决相应的习题,且许多习题重复,表面上不同的题,解题思路、所用知识及具体方法完全一样,不能满足提高学生能力的需要,更达不到考试大纲的要求。例题的思维过程过于简单,且多没有归纳总结或变化推广,纯粹是就题论题(没有体现相应的思想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3 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

数学作业可以发现学生的学习情况,反映课堂教学的效果。练习作业对提高学习成绩来说是个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知识巩固起重要作用。(1)在整个初中年段每节内容中,课堂及课外的练习偏少,有时一节课的练习只有一题,如正比例函数这节课没有练习,只有在习题中有一道比较难的题目。(2)只是几何图形的内容的练习较多,代数解答练习偏少。这样不利于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2 实施新教材存在的困难

2.1 考试评价的制约

尽管素质教育的呼声很高,广大行政部门、学校家长对数学老师的评价还是主要靠分数。社会各界及学生家长评价一个老师最关键的是他(她)所教班级的平均成绩,最高分数以及年级数学前十名、前二十名中有几个是他(她)教的,在中招考试中哪个老师教的学生获得了数学单项第一名等等,这如一位老师所说:“社会只相信分数,学校对老师的要求也只好只看分数。”这样一来,为中招取得好成绩,数学课时必须增加,已经删减的定理、公式以及做题技巧的补充也是必然的。因此在初三年级的教学过程中,题海战术的色彩还是体现无余的。一位老师介绍说,要想考得好成绩,整个初中阶段学生所作的所有习题本卷子加起来要将近一米高。

2.2 教师业务水平的亟待提高

从问卷调查和座谈中我们发现,学校对教师奖罚制度不明确等导致一些老师存在不满情绪,影响教师干劲,这对新教材的实施也会带来负面影响。比如教师钻研业务的尽头不足,备课时应付了事,教师在职进修的机会不多,新教材培训流于形式,使得部分老师对新教材理解不透。对于新教材中要求的计算机技能较高,一部分教师对此尚不能达标,为省事就按照老教材的模式处理。

2.3 课程本身原因

许多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主要是对数学不感兴趣,也就是数学课不具有吸引力。虽然新课程注意到数学知识问题化、生动化、形象化、生活化等,但所交内容还是以抽象的数学概念,数学命题为主,使用方法还是以计算、推理、证明为主,考试的内容也仍以知识为主等。加之学生现在课程负担并没减轻,各科布置的作业多,任务中重,语文、英语、政治等这些学科只要抄一抄即可完成作业,相对来讲数学要动脑筋,费时间,因此许多同学的作业并不是自己独立完成而是能抄就抄,就造成了学生进入恶性循环,成绩越来越差,对数学这门学科越来越不感兴趣。

3 结语

笔者认为现行的教材要通过在第一战线的教师的使用,对其作出评价,而不是凭一些专家纸上谈兵编出来的。教材的编写应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而教材的改革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教材的实验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是难免的,这需要数学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去解决。教师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手段的革新。希望大家都来关心与支持新教材的建设,为提高我国新世纪学生的数学素养贡献力量。

摘要:新人教版教材在实施过程中,中学教师多数对其内容、形式等持肯定态度,但也提出不少异议,如新教材内容编排不合理,例题习题匹配不理想,不适合农村教学,考试与课改不配套,不利于学生巩固知识等。教材实施存在考试评价制约,教师业务水平等原因。

关键词:新人教版教材,教材编排,课程实施,农村教学

参考文献

[1]张奠宙,李士錡,李俊.数学教育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4.

[2]孙晓天.数学课程发展的国际视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9.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指导[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 第4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存在问题;人教版

新课标的实施,使全国各地初中都更换了新的教材。我校也在更换教材的行列之中,初中数学教材改为人教版之后,发现人教版教材与传统教材存在很多差异。为了能够深入研究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开始走访各校的初中数学教师和学生,对他们应用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状况进行摸底,下面就是在实际教学中总结的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所出现的问题。

一、教材编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现实教学中,与旧版的教材比较之后,发觉人教版教材有许多地方编排的知识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将整式的加减法进行合理安排

在教材中安排的知识结构形式,虽然能够使学生得出结果,却没有将验算结果简洁化。在教材每个章节的练习题中,也有类似的问题。在八年级数学教材中有一道函数求解题,由于沿用繁琐的求解公式,在解题过程中容易出错。另外,在八年级上学期已经出现扇形和圆心角的知识点,但是九年级才安排圆心角概念和计算测量教学,这说明教材在编排上缺乏合理性。

2.必学和选修的内容不合理

将系数关系、一元二次方程、十字相乘法纳入选修内容中,这明显与高中所学的知识矛盾。假若不学,就会与高中的数学知识脱节,导致学生升入高中时,学习高中数学遇到较大的困难。人教版的初中数学中,六年级就已经将计算器列入使用范畴,严重影响了学生动脑和笔算能力。当下孩子都懒于笔算,与计算器使用过早有非常大的关系。

3.负整数指数幂安排的不恰当

旧版的数学教材是将负整数指数幂安排在靠前,而人教版的却安排在八年级来学习。这样在学习物理时,由于牵扯到数学的知识点,而数学课上没有教,只能由物理老师代为讲授,这就不利于学科之间的衔接。

4.例题和习题配比不理想

数学教师在教授过程中,将例题简单、习题不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反映出来,虽然习题看起来花样繁多但实际上知识结构的同化性严重。这样不但不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和学习能力,也无法达到考试大纲的要求。

二、人教版新初中数学教材实施的困难

笔者由于长时间从事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在人教版教材实施之后,数学教学中出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授课教师的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在对基层教学进行考察时,发觉基层教师对教学、教研工作很消极。因为这些学校没有奖罚分明的教师绩效工资制,导致教师缺乏干劲,并不十分重视教学科研工作和新课改工作。特别是部分老师教学工作不积极,对备课敷衍了事,在人教版实施之后,还是按老思路来讲课。特别是有些学校根本没有进修机制,导致教师思维、知识结构老化。不能与时俱进地紧跟教材,也就导致教师无法吃透知识,教授的学生也是一知半解,也就将人教版的新理念给扼杀了。

2.“应试教育”弊端无法使人教版教材得到推广

大部分学校还是将“成绩”看得很重,特别是社会各界、教育部门、家长、老师都以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孩子的优秀与否。所以就出现了培养出高分数学生的教师就是好教师的理念,长此以往,中考取得好成绩班级的教师就成为香饽饽。有的家长和老师都会来“取经”,他们则是按着自己的教学经验来扣到人教版教材中,特别是人教版教材为了给学生“减负”删减掉的公式和定义,都会被“好老师”又搬回到课堂上,这就使减负成为空话,更谈不上与新课改挂钩。

总而言之,本人认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编排上有一定的问题,还需要进行修正。进行教材的改革是一个在实践中不断改进的过程,不可急功近利,在面临困难时要迎难而上,发现问题就努力去解决,这才能够为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的推广实施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谢友东.新课标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教学研究[J].新课程学习:中,2013(12):15-16.

[2]王璐璐.初中数学教科书函数内容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08):23-26.

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5篇

1、理解和掌握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方法。

2、会运用这个除法运算性质,使一些计算简便。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560÷8÷7 1800÷3÷6 480÷6÷8 720÷9÷8

560÷56 1800÷18 480÷(6×8) 720÷(9×8)

2、简便方法计算

609-51-49 846-121-279

3、动手做

24个圆片平均分成2组,再把每组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体会连续等分:可以分了再分,也可以先求出两次一共分成多少份,然后一次分完。)

4、引入新课:除法的运算性质。

5、出示目标(见学习目标)

二、自互学习:(出示例3)

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指名读题。

2、(出示学习指导)

(1)根据题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计算。

(2)试一试,你还能想出其它的方法吗?如果有困难,可以与书进行交流。

(3)对比一下,两种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4)能用语言概括一下你发现的规律吗?

(5)试着用字母表示出这个规律。

自学时间5分钟。

3、学生自学(学生对照学习指导,自学,并完成学习指导的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4、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三、精讲要点

1、小组汇报。

2、解决各小组中在自学中遇到的不会的问题。

3、小结:除法的运算性质。

4、练习:教材P43做一做,指名板演。

四、当堂检测

1、判断

(1)1456-(324+456)=1456-456-324

(2)100÷(25×4)=100÷25×4

(3)400÷(40×25)=400÷40÷25

2、怎样简便就怎样算

3200÷25÷4 ÷25÷8 350÷14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复习计划 第6篇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指导思想是: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调动学生的复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重视学困生,提高中等生。

二、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年我任教六年级的数学教学,大部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比较高,学习意识较强,能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但有个别的学生学习意识比较差,不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情况参差不齐。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还欠培养,学习懒惰,怕吃苦,依赖思想严重,学习方法不够科学,期末复习时要有针对性地、有的放矢地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注重能力培养和个性发展,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特分类如下:

A等:这类学生聪明好学、思维敏捷,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比一般学生强,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比较强烈,多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方法和途径,让他们独立创新、自由发展。

B等:这等学生学习目标也比较明确,聪颖智慧、反映机敏,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都不错,但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学习的积极性和竞争意识不够强,有些懒散,有时一曝十寒等。对于这类学生应加强思想教育和意志品质、学习兴趣的培养,教给复习的方法,激发自信心和学习的斗志。

C等:这类学生的特点是自尊心和上进心都还不错,比较自觉刻苦,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较强,但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等较差,反应较慢、记忆较差。因此,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提不起来,学习成绩不够突出。对于这等学生首先找其闪光点进行表扬,鼓舞起学习的自信心,然后加之正确的引导并辅助相应的知识方法等,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学习巩固知识,增强各方面的能力。

D等:这是学习差纪律又差的一种学生,学习不自觉,懒散贪玩,没有学习的兴趣,自制力差,没有奋斗目标,更谈不上学习的自觉性、上进心,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学习习惯不好,学点东西比登山还难。但这类学生大都不笨,因此,对这种学生首先摸清差的原因,比如谈心看是否是由于基础差,还是反应慢,还是学习习惯或其他因素的影响等等,然后对症下药,复习期间重视查漏补缺、夯实基础,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三、教材分析

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部分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可能性”和“综合应用”4个领域。毕业总复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学生全面而系统地巩固整个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知识的掌握水平,进一步发展能力的过程。它作为一种引导小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再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学习活动过程。复习最主要的目的是形成知识网络,通过整理、练习来提高。根据教材编排,大体上可将复习内容分成6个部分。

第一部分重点复习数的知识,包括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的意义和性质及其相关知识点,还包括数的整除知识。

第二部分重点复习数的运算,包括四则运算的意义、法则、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解方程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混合运算等。

第三部分重点复习比和比例的有关知识,包括比和比例的意义、性质、求比 1

值、化简比、解比例、正反比例意义及其判定等。

第四部分重点复习量与计量的有关知识。包括质长度、面积、体积(容积)、时间等的单位及其进率,单位之间的换算与化聚等。

第五部分重点复习几何形体的相关知识。包括线与角的概念、判断、度量、操作等,平面图形的特征、周长与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的特征、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容积)等的计算。

第六部分重点复习各类应用题。包括基本的数量关系,简单应用题、两、三步计算的一般复合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方程和比例应用题,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等。

四、总复习目标

通过总复习,引导学生力求达到:

1、比较系统、牢固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比和比例、简易方程等的基础知识,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能力,会用学过的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运算,力求计算方法合理、灵活,具有一定的速度。会解简易方程。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已经获得的一些计量单位大小的表象,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各种计量单位之间的进率与换算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各种单位之间的化聚和名数的换算。

3、牢固地掌握所学各种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几何形体的特征,建立相应的表象,能比较熟练地计算所学集合形体的周长、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容积),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图形实际问题。

4、掌握所学统计初步知识,能正确地绘制(一般是半独立性)简单的统计表和统计图,能正确理解统计表(图)并能根据图表信息分析、解决相应的问题,正确地解答有关平均数问题。

5、牢固掌握所学常见数量关系和分析、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正确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比较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分析解答相关的应用题,解决简单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6、结合总复习,引导学生养成自觉检查和验算的习惯,独立思考、不怕困难的精神。

五、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过程的安排

由于复习是在原有基础上对已学过的内容进行再学习,所以,学生原有的学习情况直接制约着复习过程的安排。同时,也要根据本班实际复习对象和复习时间来确定复习过程和时间上的安排。结合我班实际,总复习阶段共计20课时左右,复习过程和时间安排大致如下:

(一)、数和数的运算(5课时)

(二)、代数的初步知识(2课时)

(三)、应用题(5课时)

(四)、量的计量(1课时)

(五)、几何初步知识(3课时)

(六)、简单的统计(2课时)

六、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1、系统地整理知识。对于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内容、过程和时间的计划安排,在实际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既要全面学到知识,又要掌握复习知识的深浅程度,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形成一种网络结构。

2、要注意小学数学知识与中学知识结构上的衔接,要为中学的学习做些铺垫,适当拓展知识点。

3、查漏补缺。学生在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问题。所以,毕业复习的再学习过程要弥补知识掌握上的缺陷。

4、要切实做好毕业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加强中下生,特别是学困生的学业成绩的提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5、要抓好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既要落实综合训练,又要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实现“轻负担、高效率”。

6、进一步提高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初步的逻辑思维、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复习中充分体现从“学会”到“会学”的转化。掌握一些学习的能力。

小学英语六年级复习计划

复习的内容:

1.单词、词组尽可能让每个学生过关。

2.把课文中的重点句,按单元课文的顺序进行语法归类,做一些专项训练,特别是多训练根据上下文完成对话,看图完成对话,首字母填空和根据中文完成句子的题型。

3.加强听力、口头和笔头练习。

4.6B每两个单元进行练习,然后进行综合练习。

5.及时评讲,及时改正,及时补差,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复习基本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各有侧重。

第一阶段以教材为本,侧重于教材的复习与梳理,从3a到6b,快速地过一遍,通过教材的重现来归纳语言点,讲透语言点运用,对各单元的知识要点进行梳理,同时应注意基础单词、词组、句型的过关,让学生对所学的英语知识进行“查漏补缺”。复习教材上的对话和课文是最基础的复习,可以帮助回想所学过的知识点,可以让学生印象更加深刻。

第二阶段进行横向复习,做到点面结合。

如果说第一阶段是点的复习的话,那么第二阶段就是面的复习。第一阶段着重要求学生对每个知识的过关,那么在第二阶段根据各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将散落于各册书中的语言点进行整体归纳、小结,帮助学生构建紧密联系的“知识串”。例如,我们复习代词的时候,我们可以连串地复习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形式,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和名词性物主代词,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归纳这几类代词的不同用法。这一阶段的复习中,教师要防止简单的重复,避免面面俱到,应当遵循精讲多练的原则,让学生通过听讲进一步加强理性认识,通过练习在实践中掌握。

先把知识点进行梳理整合,并结合前一轮复习中学生感到较困难的知识点进行以讲练为主的复习,使学生学会有规律地学习。

(一)、音标。独立地进行音标的归纳复习。第一教时解决元音字母的发音规律,第二教时解决常见的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形式为读,思,归纳强化和练习。

(二)、时态。对于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和现在进行时这四种时态进行归类比较复习。

1. 一般现在时态 概念:表示经常发生的或习惯性的动作或目前的状态。规律:一般用动词原形,当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动词要加s , es , 标志性的单词:always , usually , often , sometimes 如:She usually goes to school on foot

2.现在进行时态概念:表示说话时正在发生或进行着的动作。规律:be + 动词 ing 形式. 标志性的单词:look , now , listen 如:Look , the boy is playing football.3.一般将来时态 概念:表示将来发生的动作或情况。规律:be going to do , will do.标志性的单词:tomorrow , the day after tomorrow , next Sunday „ 如:Mr Brown is going to visit Hong Kong tomorrow.4.一般过去时态 概念:表示过去某一时刻或某一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情况。标志性的单词:yesterday , last Monday , before , ago,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规律:

(1)一般情况动词后面加ed ; 如:worked , cleaned , washed ,(2)以不发音e结尾的动词加d就要以了; 如:lived , moved ,loved

(3)以辅音加y结尾的动词把y改成i再加ed ; 如:study– studied , carry—carried

(4)重读闭音节的动词要双写末尾的辅音字母再加ed;如:stop—stopped shop—shopped skip---skipped

(5)特殊变化:见不规则动词表。

(三)、介词。英语中介词的用法也较复杂,故安排一课时专门对介词的用法进行整理归类,并结合针对性较强的练习加以巩固。

(四)、阅读。进行阅读练习的方法指导并结合《课标导航》的阅读材料进行专门训练。

(五)、听力。听力非一日之功,所以我们将听力练习分散安排在每一课时中,以《课标导航》中的听力内容为主。

(六)、口语话题。小学阶段的口语话题,其实就是一些简单句子的堆砌,它不同于我们的中文作文的写作要求和难度,一般要求8--10句话,50个单词左右。我们将选出八篇范文(写人物、写生日、描写季节等等),让学生仿说仿写。所以同学们不需要畏惧口语,只要你肯努力,尝试着去说说写写写,一定能在现有基础上提高你的英文口语和写作水平。

第三阶段的复习,我侧重对做题技巧的讲解和做一些学生易出错的题目,指导学生掌握一些做笔试和听力题的要领。比如做听力题听问句找答句时,教学生在准备时先把每题的三项选择作比较反过来推敲它们答句的不同,在听的时候可以事半功倍的找到相应答案。在做辩音题时,可以用延长读音或代读法来做,单项选择可以用排除法来做等等,通过分析让学生掌握每题的做题技巧。

当然,在复习的最后阶段,对于重难点、易混淆、易出错的语言点, 教师还应多加复习指导和练习,再拿出来跟学生细嚼,让他们重点消化吸收。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 第7篇

一、复习大致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教学内容比较多而时间又有点比较紧张的一个学期,如此情况就更要制定好短期的复习计划。在这之前的新授课学习中,我已考虑到这学期的特殊性,已穿插或渗透一些零散的复习,时不时的让学生自己回家用电脑整理某单元知识点,加深学生记忆印象。或发一些练习题给学生做做操练。

二、复习指导思想

系统梳理学习内容,抓住重难点复习,实施针对性复习。

三、复习策略:

1.按书本设计基本程序,适当调整,由前到后;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展开有条不紊的系统梳理;

2.在系统梳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复习,主要针对第一步复习发现或存在的问题进行强化、纠正、补救等方面的复习工作

初中数学新课标人教版 第8篇

抒情散文重在抒情。将这种情诉诸于文字往往不是直露无遗的,而是通过精巧、绵密的构思,富有华彩或哲理性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深婉迂曲而又自然而然的表现的。这种情,打上了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中留下的痕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

本单元的鉴赏重点,是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而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荷塘月色》编排在必修二的第1单元里,教学要求是:

这些散文名篇,凭借精巧独特的艺术构思和优美隽永的语言,对大地山川、风物美景作了生动细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认识能够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这些作品带着荷的清香,雨的气息、山的雄姿、水的光彩,就像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引领我们领略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

阅读这一类写景抒情的散文,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力求身临其境,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体会作品所描述的景,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经比较,二者存在些差异:

一、关注文本阅读,品味与鉴赏语言依然是散文教学的重点

大纲版:“在整体把握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基础上,品味散文的语言。赏析散文的表现手法。”

新课标版:“对文中精彩的语句,不妨做些圈点批注,写下你的心得:对那些美妙的段落,要反复朗读,熟读成诵,逐步增强对散文的鉴赏能力。”

相比较而言,新课标的要求更具体,更细致,并且提供了教与学的方法指导,操作更强。同时还特别强调了诵读。因此,我们上新课标教材时,要适当的调整教学定位———注重审美,引导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充沛的感情去读课文,品味美景美情,获得充分的美的享受。

基于此,品味与鉴赏语言这一块,就可以放在课前预习:布置学生自由诵读,准确的把握字音、停顿、重音以及感情,把文中精彩的语句圈点批注,并写下心得。课堂上:通过呈现学生的优秀作业,再请其他同学相互进行补充、点评的形式来完成,之后,老师再点拨。

也许,学生几乎都能画出来。例如:第四段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语句,然而,他们却很难具体说出这些句子的精妙之处,说不出所以然。这时,就需要老师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去想象,将月色下的荷塘那种朦胧、静谧的美,在脑海中形成画面。第五段学生也可能用笔画得出所用动词;且能说出各自对应的同义词和近义词作替换,“泻”(流、淌、射、照)、“浮”(笼、罩)、“洗”(沾、蘸、涮)、“笼”(罩、扣)、“画”(描、绘、写)等。这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去分析比较、品读、内化语言的表达效果,教师只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整体意境:朦胧、淡雅、宁静。将一个个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画面在眼前浮现,尽可能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而不要用任何图片、声音、动画、视屏等多媒体来代替,让他们尽情地感受文章景色的朦胧美,充分尊重学生的审美体验。

内容熟悉了,再通过语言艺术与绘画艺术转换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荷塘月色”、“月下荷塘”的意境。接下来,要求学生用简明、清晰的语言描述文中的景物,引导学生理清“月下的荷塘”这一段由远及近,由高到低的写景顺序,并抓住“塘上的月色”这一段中精确而传神的动词,可以让学生尝试模拟微电影,把这些画面拍出来。这样,既检查了学生对文章主体部分内容的熟悉及掌握程度,也是一个回顾、梳理、巩固的过程,并将阅读体验内化为自己的审美品味和精神品质,对文本的美进行了创见性的评价。

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没有形成圈点、批注等良好的阅读习惯,往往只能够从表面上、局部上对文章进行分析品味,缺少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理解和鉴赏的意识,就会出现写作文时普遍存在的问题:逻辑结构混乱、描写不到位、词语贫乏,缺乏文采,语言缺少表现力和张力等。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内阅读时有意识的去培养,从品味名家名篇的优美语言中领悟语言锤炼的方法要领,并融进自己对文本的理解,传递自己对文本的感悟,与文本有真正的对话,营造一个个性化的阅读世界。

二、体会情感,挖掘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依然是散文鉴赏难点

大纲版:“打上了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中留下的痕迹,具有社会性、时代性。”

新课标版:“表达了作者对自然、认识能够对自然、人生的丰富感受和深刻思考。”

相比较而言,在对文本中“我”的用情方面,大纲版教材强调知人论世,还原文章的写作实况,而新课标教材更注重人文性。

在教学新课标版本时,可将教学内容重新定位———体悟朱自清的心与性。

翻开众多的备课上课资料,几乎都将写作背景放在品读的开头,几乎都将时代性、社会性大肆渲染:“这几天心理不宁静”就是因为1927年7月,正值大革命失败,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作者对政治环境不满,但无力改变。内心抑郁,想起荷塘,是为了寻求解脱……

其实,只要多读几遍文本,从语言到内容到情感,去读、去品、去悟,在对语言艺术的感性认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的深层,也就是说,从语言表现形式走向作者的情感世界,着力去探求文本的情感体验、自由思想、主体精神的建构,就会退化了这种政治性,从而浓饰情感性,赋予它新的内涵与阐释,收获这部文学经典给当代人文精神所带来的启示。

在《一封信》里一开头朱自清就表达了对于“有的只是自己,自己的家”的生活的不安:“我想着我的渺小,有些战栗起来;清福究竟也不容易享的。”这种“战栗”既包含了对放弃了社会“责任”的负罪感,又来自过于狭窄的个人天地将导致生命的枯竭的危机感。既神往于个人的自由世界,又为此感到不安与自谴,这内在矛盾构成了他内心“不平静”的另一个侧面。“我”由“不宁静”而出游,寻找“宁静”便是这种深藏于内心隐秘之处的意识的外化,寻找放大了精神的故乡,让信仰和精神呈现。[1]作者是努力在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表达方式[2],进入自己所创造的语境,悖理欲情,体现自己的美学与精神。

面对异化的自己,作者选择“出走”,去宁静优美的景色中去调适自己的心态,找回“宁静的自己”。这原本就是一种日常的心态,是每个人对真实生活的感受和表达,是感悟生活与热爱生活的真实场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搬用一般文本解读的现成结论,一定要进行“教学文本解读”,去调整教学定位:体味作者的体验,做出个性化的解读,从而让学生成为对生活怀有感悟和热爱的人。

至于文中大量篇幅的南唐《采莲赋》和《西洲曲》,可以让学生比较两幅画面的情景:前者是热闹的,后者是静赏的。他笔下的荷塘与《采莲赋》、《西洲曲》所写的荷塘对比,少了温柔妩媚的江南少年女子,少了她们轻松自由欢快的采莲生活,少了缠绵曲折的爱情故事。在苦闷、忧愁、烦躁、困惑时,想到江南采莲的旧俗和《西洲曲》,开辟了一个与前文孤寂幽静相反的热闹欢快的境界,一实一虚,一动一静,相互映衬,更能真切的领会第四段美景描写中的“美人意识”,折射出他对现实的不满与否定,以及对无忧无虑、自由幸福的理想世界的向往。“江南”是理想的家园,是理想的精神境界,作者在“出世”和“入世”的双重人生中转换,在虚拟中实现了的自我的写照。虽最终回到现实世界之中,依然不宁静,但他的精神世界却经过了一次跋涉,一次洗礼,会用更强大的内心力量去面对现实世界。正如他的散文集《温静人生》中一句:以出世的心情来做入世的事情。

以往,很多的老师都对此略讲,其实这正是一个教学的难点。为此,新课标在“研讨与练习”里,还有郁达夫、杨昌江、佘树森、余光中等人对朱自清散文的评论与争鸣。如果教师借助自己的“眼力”,能在课堂引领学生打开多扇窗户,让学生的感悟和教师更高层次的点播补充相结合的课堂模式生成,帮助学生看到文章更高层次的美,开阔视野,启发思考,经典文章才能永远散发出熠熠的光彩。

摘要:<正>《荷塘月色》在大纲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第二册的第2单元,教学要求是:抒情散文重在抒情。将这种情诉诸于文字往往不是直露无遗的,而是通过精巧、绵密的构思,富有华彩或哲理性的语言,在写景、状物、叙事中深婉迂曲而又自然而然的表现的。这种情,打上了作者的个性、人格的印记,具有真实性、独特性;同时,它又是社会生活、时代风云在作者心中

参考文献

[1]莫琴琴《人文精神在《荷塘月色》中的建构》载《语文教学通讯》2009,1 A

上一篇:暖通空调节能技术探析下一篇:化工厂档案管理员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