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市创新实践学校

2024-06-01

大连市创新实践学校(精选6篇)

大连市创新实践学校 第1篇

学校后勤管理观念创新与实践

学校后勤管理观念创新与实践

我认为“后勤”意思为“保障”与“服务”。于是,我认为学校后勤有三项功能,即一是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保障功能;二是为全校师生的生活活动提供服务功能;三是在后勤服务管理中渗透育人功能。

要完成好这三项功能不容易。在小学后勤工作人员很辛苦,摊子大,事务杂,矛盾多,女教师多。因此出现了做得多,学得少;工作多,总结少;实践多,理论少的“三多三少”现状。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还得从不断更新后勤管理的观念说起。

一、创新后勤管理观念

观念,是对事物的认识或态度。观念是搞好后勤管理的灵魂,先进的观念能形成先进的后勤管理工作。所以,观念有高度,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才能有深度和亮度。

继承优秀的传统观念,创立新观念。

1.在做好后勤管理工作指导思想中,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

2.在后勤管理中,树立“法制管理、”“安全管理”、“节约管理”、“精细管理”、“民主管理”、“信息管理”、“可视化管理”、“承诺管理”、“目标管理”等观念。

3.在后勤服务中,树立“精细服务”、“主动服务”、“爱心服务”、“感动服务”、“人性服务”等观念。

4.在建设绿色校园环境中,树立“校园环境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生态、环保、低碳、节能”的观念。

5.在物业、基建管理中,树立“成本经营”的观念。

.6.在财务管理中,树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科学管理,民主理财”、“公开,公正,廉洁”的观念。

7.在后勤信息管理中,树立“高效后勤”的观念。

8.在后勤队伍建设中,树立“待遇留人,感情留心,事业留魂”、“让想干的员工有机会,能干的员工有舞台,干得好的员工能发展”的观念。

二、新后勤管理作法

学校教育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后勤管理是教育管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学问,有规律性,需要我们不断研究,不断探索,不断总结。

经过多年实践,学校后勤管理总结了三个方面的经验:

其一,后勤常规管理,内容要创建——

育人后勤、人文后勤、法制后勤、阳光后勤、安全后勤、绿色后勤、节约后勤、感动后勤、创新后勤。

其二,后勤常规管理,方法有“十化”——

后勤管理规范化,制度管理法制化,校园环境人文化,财产管理电算化,财务监督公示化,生活服务低碳化,服务师生精细化,队伍建设民主化,科学管理网络化。

其三,后勤常规管理,要努力提高后勤校长(主任)素质、做到“六六六”——

六种精神:

改革创新精神,认真负责精神,实干拼搏精神,廉洁奉献精神,虚心好学精神及“三心三感四勤”精神(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使命感、安全感、紧迫感;脚、手、眼、口勤)

六种能力:

有较宽厚的理论素养、较强策划决断能力;

有自觉的法规意识、依法治校能力;

有对人、财、物管理能力;

有较强势的执行协调能力;

有现代人的经营学校能力;

有鲜明的人格魅力、较强的亲和能力。

六种工作方法:

尊重领导、请示汇报;

科学分工、协作要好;

深入实际、群众依靠;

关心员工、冷暖记牢;

信息沟通、朋友广交;

总结宣传、及时报道。

三、创新后勤管理实践

在先进新观念的指引下,不断践行后勤管理创新,努力打造感动后勤、节约后勤、绿色后勤和信息后勤。

(一)感动后勤

后勤服务如何赢得人心,赢得师生的心?我认为是让师生在后勤管理服务中受到感动。能让学生和教职工在优雅环境里学习和生活,让优质的后勤服务给师生留下终生的感动。感动是一种教育、一种力量、一种精神,所以,我们要打造感动后勤。

感动的核心是爱,爱学校,爱师生,爱本职工作。感动后勤通过服务管理中的语言、行为、成果展示。服务要精细,做到用心用脑,精心细心;管理要人性化,做到刚柔相济,时时事事体现温暖。后勤服务的价值就是感动师生、感动家长、感动社会。后勤员工要学会感动,一个容易被感动又能使别人感动的人,是幸福的。

如何打造感动后勤?

1.后勤员工真诚待人,心存宽厚。

2.有一支充满爱心、责任心的后勤队伍。

3.有持之以恒的优质服务。

认真做好常规服务和超常规服务;用心发现、善于捕捉细节服务;赢得人心的大爱服务。

(二)节约后勤

“发展纲要”指出:坚持勤俭办学,严禁铺张浪费,建设节约型学校。

1.建设节约后勤的任务。

(1)培养具有节约意识的接班人。

(2)加强学校节能减排,低碳环保,建设节约型校园。

(3)勤俭办校,提高办学效益。

2.建设节约后勤的原则。

(1坚持系统性原则。

(2)坚持效率成本原则。

(3)坚持资源有偿使用原则。

(4)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3.建设节约后勤的具体做法。

(1)成立建设节约型学校领导小组,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2)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营造节约校园文化氛围,师生养成节约习惯。

(3)积极应用节能新技术新产品。

(4)要抓三个环节,管理节能,科技节能,行为节能。

(5)加强精细管理,落实节约制度。

(6)表彰先进,宣传典型。

(7)沟通信息,加强交流。

(三)绿色后勤

努力建设绿色生态环保的校园,是学校后勤的重要工作,为此,我们必须科学化地组织调动有关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获得并持续保持校园的净化、绿化、美化、秩序化与和谐化的最佳效果。

1、建设绿色后勤,校园做到低碳环保。

每所学校都要重视校园环境,这是校园实现低碳环保的重要环节。为达到此要求,我们应做到:校园洁净整齐,宁静和谐,特色优美,并在净化、绿化、美化这三个方面下功夫。许多学校经过多年的努力,建设有特色的校园环境,如革命传统型、人文历史型、科技兴校型、生态园林型和地域特点型。

2、建设绿色后勤,校园绿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每所学校根据自己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它客观条件,在校园内种草植树,丰富植物品种,努力提高绿化率,为校容争辉添彩。同时,充分利用空间与绿化搭配,植入校园文化,将建筑物、雕塑、山水、石刻、树木、花草等单体,进行组合,成为各种景观,于是,整个校园便形成有教育作用的千姿百态的时空艺术综合体,展示了校园环境是一本生动的教科书。

四、当后勤校长的十点体会

(一)要准确定位,要会用权,用好权,用足权,不越位,当好校长的助手。

(二)要勤奋,坚持在校园特别是在容易被忽略的地方多走走,在工作笔记本上多记记,在大会小会上多讲讲,与后勤员工多交流,员工做得好大张旗鼓多宣传,工作失误作为案例多分析。

(三)从事后勤工作要有激情,主动积极工作是快乐,被动应付工作是痛苦。

(四)工作有困难要上,工作有成绩得好处要让。

(五)要多用心,少用计;多谋事,少谋人;多动手,少动口。

(六)要多为成功想办法,少为失误找理由。

(七)管物近水楼台不得月,理财久在河边不湿鞋。

(八)管教学的校长要节节进课堂,管后勤的校长要天天转校园。

(九)后勤工作不是机械重复,一成不变,应是每年要有新思路、新举措,取得新成果、新亮点。后勤工作不停步,年年有进步,三年迈大步。

(十)对学校教育要忠心,对本职工作要热心,对学校师生有爱心,为师生服务要诚心,办事处理问题要有责任心,化解矛盾要细心,排忧解难有决心,对后勤员工要关心,遇到烦心事要有胸心耐心,名利目前要有谦让心。

大连市创新实践学校 第2篇

王 建

近年来,“学校文化”引起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学校文化的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开始朝着科学化、系统化的轨道发展。同时,学校文化建设的实践也在职业学校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其中有成功的经验也不乏失败和教训。

海南省工业学校在长期的职业教育实践中,对学校文化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就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如何对接进行了有效的实践,构建了自己完整、独特、成熟的工校文化六大体系:思想体系、管理体系、课程体系、德育体系、育人体系、评价体系,提出了“品牌、责任、诚信”的核心价值观,形成了“优秀教职工团队”的核心竞争力,取得了骄人的办学业绩,积累了成功的建设经验。其文化建设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形成了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工校文化。

下面,就海南省工业学校将学校文化与企文化有效对接的实践经验予以总结,期盼引起更多同行的关注、思考和积极探索,以提升各职业学校的管理水平,建设更多具有特色的优秀职业学校。

一、实现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内容的对接

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似乎是两个完全不相干的组织,却因为“毕业生”搭起了两者之间的桥梁。我们常把职业学校比喻为“工厂”,把学生比喻为“产品”,而把使用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比喻为“顾客”。作为职业学校,只有不断从“顾客”的需要出发,生产满足顾客需要的“产品”,才可能保证自身的长足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此,海南省工业学校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了解企业对人才的判断标准并以此作为学校培养学生的标准。学校提出“先做人,再做事”的理念,提出“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的理念。结合企业的需要,学校将“协作精神、职业道德、集体观念吃苦耐劳精神、服从意识、适应能力、社会公德”作为学生思想教育主要内容;将“责任感、团队意识、诚信意识、质量意识、执行操作规程意识、服务意识、奉献精神”作为学生职业意识培养的主要内容;将“宽容心、良好的沟通能力、尊重同事、健康的心理水平、法制意识”作为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主要内容;将“严明的纪律意识、良好的卫生意识、文明礼貌意识、讲究秩序的意识”作为学生个人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内容;将“礼貌待人、尊重他人隐私、使用普通话交流、使用文明用语”作为学生礼仪规范的主要教育内容。

经过长期的努力和不懈的坚持,海南省工业学校受到用人单位的格外青睐,企业纷纷慕名前来录用毕业生,毕业生在企业创造了突出的成绩,成长为优秀的员工,部分学生还跃入企业的领导层,成为企业的中坚力量。

二、完善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模式和方法

结合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管理特点和规律,围绕上述校企文化对接的内容,海南省工业学校在自身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模式和方法:

1、过程模拟法

在学生日常管理和教学管理,特别是实训教学工作中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对员工基本素养、职业意识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感受企业相关管理制度,接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和熏陶,提高学生适应企业的能力。

2、菜单教育法

在教学中以企业的需要为出发点,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点,坚持“依需定学,因需施教”的原则,改变过去教学忽视企业和学生需求的差异,突出专业特色、重视学生特长,“企业点什么,学校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校的教学内容就是企业的岗位需求,学校的教学标准就是企业的用工标准,适需对路,校企双赢。

3、层叠累积法

在学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始终按照统一的管理思想、要求和标准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培养,使教育通过叠层累积的方式逐步深入,使学生能够将各项要求转变为自身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巩固教育效果。

4、交流促成法

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过程中,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员工的教育作用,利用教职员工与学生长期接触和交流沟通的机会,把先进的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理念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对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在潜移默化中实现教育功能。

5、切身体验法

学校利用假期,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熟悉、了解并体验企业的生产和生活环境,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要求,企业的文化氛围,为将来顺利实现角色转变,尽快适应企业要求做好准备。

三、通畅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路径

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路径就是要解决,如何把校企文化对接的内容通过学校的日常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予以贯彻落实。结合海南省工业学校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以下五条实现校企文化对接的路径。

(一)通过实训教学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实训教学是职业学校独有的教育特色,重视实训教学,科学建设实训基地,发挥实训教学的育人功能,通过实训教学实现校企文化的对接。第一,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造一流实训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对职业的感性认识。第二,引进企业现场管理文化,推行6S管理模式,强化学生的质量意识。

(二)通过专业课教学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专业课教学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掌握专业技能,求得

一技之长的重要途径。利用专业教师的力量,发挥专业课教学的独特优势,在教学中渗透企业文化,是各中等职业学校进行校企文化对接实践的优势资源,应当引起重视。第一,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企业。第二,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各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严谨、细致的态度,积极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爱岗敬业的基本职业道德。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什么工作,这些优秀的职业品质都是企业所需要的。第三,通过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与专业相对应的职业性格,帮助他们适应职业,适应企业对员工的要求。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学生不断调试和完善自己的职业性格,提高对职业的适应能力,最终获得职业的不断发展,实现人生价值。

(三)、通过德育课教学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职业学校通过德育课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职业意识,做好“学校人”到“社会人”的转变,适应社会、适应岗位,实现稳定就业。第一,将企业的管理制度渗透德育课教学,按企业的要求规范学生的言行,将先进企业文化纳入教学内容的整个体系,训练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职业习惯。第二,将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渗透德育课教学,帮助学生树立起良好的职业理想、信念和荣誉感,促进学生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形成。第三,将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与企业的要求联系起来,使学生按照企业行为规范的要求自觉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通过学生管理工作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在校企文化对接的实践探索中,充分利用学生管理工作的特殊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服从意识和行为习惯,规范的行为举止,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团结协作精神和奉献精神。这既是学校教育培养的需要,又是满足企业对人才要求的需要。

第一,通过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高尚的道德,使学生成为受企业青睐的人才。

第二,通过学生宿舍管理、班级管理、活动管理、日常行为规范及仪表仪容管理等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本着“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好”的理念,按照“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的原则,遵循“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教师必须首先不做”的原则,海南省工业学校的学生养成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第三,加强对各项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约束学生的行为,把行为养成从被动接受逐渐发展到主动配合,最后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进而形成他们的价值观。

(五)、通过环境建设及后勤服务实现校企文化对接

校园环境是学校文化建设重要的物质载体。洁净的校道,温馨的教室,干净的墙壁,无异味和污垢的洗手间、没有人为破坏的实验实习设备和课桌椅,无不起到“无声教育”的作用;而后勤服务人员热情服务,文明作业、礼貌待人,敬业爱岗,科学管理,规范操作,以及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自觉性和对师生倾注的情感等,又成为学生良好职业道德和高超的职业技能的学习榜样。

四、坚持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在建设与现代企业文化相融合的工校文化的历程中,海南省工业学校通过自身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归纳出以下学校文化建设的原则:

1、立足本土,创出特色。学校文化建设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独特的人文氛围和管理手段、社会背景,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而一味模仿,那就是做文章而非做教育。

2、尊重历史,总结经验。每所学校在提炼和总结学校文化的精髓时,必须结合学校的发展历史,从其发展历程中提炼学校文化的精髓。

3、重在精神,抓住核心。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学校的基础建设,也不是学校的形象建设,更不是只有在经济条件充裕、物质条件齐备的情况下才可以考虑的一项工作。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重在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在于学校核心价值观的提炼和总结。学校核心价值观能够为学校注入一种无形而巨大的力量,推动学校的不断发展。

4、明确目的,脚踏实地。学校文化建设不是赶时髦、做表面文章,不是喊口号、贴标语,更不是做政绩、捞政治资本。开展学校文化建设,探讨将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进行有效融合和对接,是为了更好地履行学校的教育职能,保证学校的长足发展,使学校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5、兼收并蓄,丰富内涵。纵观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企业文化的发展为学校文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宝贵的借鉴经验,而作为职业教育的的中等职业学校,由于其教育特点使其与企业有了更为密切的联系,充分考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考虑企业的实际需要,借鉴企业的优秀文化并将其与学校文化进行有效对接,可以不断丰富学校文化的内涵,实现学校管理的发展和超越。

大连市创新实践学校 第3篇

一、调整管理方式

中心小学承担“中山区素质教育暨‘新学校’创建工作现场会”任务,学校作为样板典型,不是寻求形式上的“新突破”,而是在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创新中,更好地完成所肩负的教育使命。新形势下的挑战,对校长的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方位、多视角、大幅度地在扬弃中总结办学特色,理清办学思路,改造校园环境,在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改善思维方式,不只是学会提出和运用新策略、新办法、新措施,同时还进一步思考这些新策略、新办法、新措施解决了什么老问题,有哪些问题没解决,又带了什么新问题。关注发展动态,关注对变化成因的研究。通过系统思维、开放性思维,积极增强自主发展的管理能力,促进专业成长。

坚持系统思考。“新学校创建”涵盖了学校现代化的设施设备建设、“新德育”工程、“新师德”工程、课堂教学转型、现代学校制度的建立、学校特色和学校文化建设等内容。基于学校长远发展的整体构建,把学校变革的每一个方面放置到历史和当下共同构成的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充分考虑整体与局部,具体与背景之间关系。把“新学校建设”与特色建设、创新型学校建设等方面进行整体综合性思考,通读《关于开展“新学校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中山区关于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战略定位的指导意见》文件后,2011年10月,在专家指导和帮助下,全面盘点学校优劣势,对学校内外部环境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充分地挖掘学校核心发展能力。学校多年致力于“创新教育”的研究,构建了和谐发展生态,提倡“创新教育”以及积累科技、文化、艺术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不断丰富素质教育内涵,为学生提供适合的优质教育。依据现代化教育理论和我校教育发展现状,对今后五年全局的、长远的发展方向、目标、任务和政策以及资源调配做出决策,在整合中生成属于学校特质的理念和文化,推进素质教育新实践。制定了《中心小学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确立了以学校、教师、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创新型学校”为牵引,保证每位学生接受“高水平高质量”素质教育的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开放办学。开放办学是创办一流教育的重要途径,由封闭转向开放就是要激发办学活力,在共享教育资源,扩大办学知名度中提高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校长办学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只有打开教育之门,敞开胸怀,博采众长,才能提升办学的实力。

在首先开放中为学生搭建自主发展舞台。鼓励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关注身边发生的事。围绕“我的校园我设计”、“我的校园我美化”、“我的校园我管理”,征集学生建议800余条,美化校园创意300余件,成立了校史、科技文化长廊,红领巾讲解社团,“我的家乡”、“我的祖国”主题文化墙,开放读书大厅的岗位实行年级包干,由不同年级自主管理。

在其次开放中让家长成为教育的同盟。家长教育是对缺位的实践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补位,当教育的大门为家长敞开,“教育看客”变成了学校教育的“当事人”,能使学校教育事半功倍。素质教育现场会刚结束,学校组织三场900人次的《让爱滋润心田》家长开放日活动,由学校领导向各位家长介绍办学特色,观摩学生团体操表演,组织参观特色校本课程,最后将“家校交流反馈表”集中反映的问题汇总,并根据家长们反映的问题及时做出整改。“短短的两个小时的开放日活动,今天中心小学师生的展演,真正体现了全面素质教育,并落到了实处。”“特别值得称赞的是,学校今年大手笔改建教学设施,增设了新图书馆、新舞蹈室等,为孩子们全面健康的成长提供了可能。”“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见证了中心小学不断的发展与变化,感到非常欣慰,也为孩子们能在这样的学校学习和生活更感到非常幸福”……字里行间家长的认可让我们有了工作的幸福感、成就感。

在最后开放中扩大影响,凸显名气。为进一步挖掘我校教育文化内涵,追踪我校的成功脚步,区教育局利用《中山教育报》将我校的素质教育实践经验推向全社会打开了另一扇窗口。素质教育现场会后,学校先后多次承接市级以上教育部门的迎检工作,接待友好学校参观,打开校门“对外开放”,压力与机遇并存,但教育的开放使学校保持一种旺盛的斗志、学习的心态,从而不断地改进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以开放和包容之心加速学校的发展,给学校的发展搭建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二、理清发展路径

“新学校创建”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新实践载体,是提高办学品位,谋求学校、教师、学生更好发展的一种办学实践。学校在实施“新师德”、“新德育”、“新课堂”过程中深化素质教育,以“搭建创新服务平台”、“实施创新型课堂”、“培育创新型教师”、“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实施路径,建立了发展结构和程序,制定了分阶段的学校发展目标,力保把工作的注意力集中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事情上来。通过创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机制、创新教育模式的实践探究,初步建立起适应“创新型学校”的管理体制、发展机制,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需要的科学知识、学习能力、生活方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三、给力实践探索

“新学校创建”强调行动研究,在实践中用科学的办学思想和行为服务学生,高尚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高效的课堂成就学生,特色的课程发展学生,优美的学习环境感染学生。

1.深化科技特色。

学校以科技项目影响力为基础,搭建更多的吸引学生的创新平台,努力实现“适合每一个学生的科技教育”。

(1)丰富科技文化。梳理与总结了从“八五”到“十一五”科技教育发展的阶段历程。抓住科技教育的主题,对学校环境文化建设作全局定位,以楼层为切入,围绕科技乐园、科技之光、探究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五方面进行校园科技特色文化规划,建立了科技文化长廊,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敬畏,对探索的兴趣。同时将科技综合课程和科技文化活动纳入三级课程体系;推动科技系列活动广泛开展,促进学生间科技教育沟通交流和成果共享,满足、顺应、引导、发展学生的创新潜能,“一校一品”科技特色格局正在形成。

(2)拓展科技内容。围绕“展开想象翅膀”科技教育主题,利用承办高规格赛事、智力运动会、金点子创新大赛等多元活动,尽可能多地提供教育体验的环境。建立一批跨年级和班级的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自主选择组合的机器人社团、纸飞机社团、秀星空社团等,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立足于对国家、地方课程资源的补充,引进高水平的“做中学”、“戴尔创未来”学习项目,以学生生活实践探究为内容,在跨学科领域开展的多元学习中,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

(3)建设科技队伍。注重培养教师队伍,促进教师向科技专业化发展。在加强学科本体素养与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素养,提高对学生创新潜质优势的因材施教能力、课程建设与决策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教育境界,积极塑造勤于自省、乐于合作、敢于负责、勇于创新的教师形象。

2.培育创新型团队。

实施“分层推进全员发展”培养,注重理论研究和实践反思相结合,注重团队合作和个体研修相结合,注重专家引领和观摩研习相结合,促进教师的教育行为适应学生发展需要。在加强学科本体素养与跨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素养,提高对学生创新潜质优势的因材施教能力、课程建设与决策能力的同时,提高教师教育境界,用高尚的职业情意做精神支撑,点燃激情,提高教师精深的育人专业素养。

3.培养创新型人才。

新学校建设的理想境界就是让学生真切体验到生命的尊严、创造的欢乐。把“立德树人”作为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通过主题教育活动,让创新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集体生活等密切联系,在热爱生活、了解生活、亲历生活的过程中修心、修道、修德。积极开展创新少年评比,建设创新型班主任队伍,建立创新教育实践平台,推动创新教育实践活动,培养懂得爱、善思考、乐创新、敢负责的中心人。

(1)创新班队建设。开展“五星”创新班队评优达标活动,指导学生在生活中、在学习中、在人际交往中、在角色当中乐创新、善思考、敢负责。

(2)创新少年建设。积极开展创新少年建设,明确教育的年段重点,低年级鼓励“多听多看多动脑”,中年段鼓励“多学多试多创造”,高年段鼓励“用创新点亮智慧”。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科学、全面及多元考评,在学生成长中提供尽可能多的发展机会。

(3)创新班主任建设。构建创新型班主任专业能力发展的校本培训、校本激励、校本评价等机制和策略。一是开展“网络支撑下创新型班主任培养策略”的专题研究,拓宽教育空间,开展动态家校教育。一是重视提高班主任的心理指导能力,组织心理专职教师、专家对班主任进行心理游戏、心理情景剧、团队心理活动等内容相关培训,开展活动观摩,进行主题系列心理班会。一是激励班主任专业成长,通过德育创新案例、班主任基本功竞赛、五星级创新型班主任评选活动,帮助班主任成为有特色、有成效、理论研究有成果的专业发展引领者。

创新家长学校的思考与实践 第4篇

【关键字】家庭教育;家长学校;合作育人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16)04-0034-02

【作者简介】张寅,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江阴,214401)副校长,工程硕士,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电子专业教学及教育管理。

家长学校是宣传正确家庭教育思想、普及科学家庭教育知识的主要场所,是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家庭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是联系学校、家庭、社会并促成“三结合”教育体系的桥梁。职业学校学生家长普遍存在不重视家庭教育或缺乏正确家庭教育方法的现象,因此,职业学校开办好家长学校,唤醒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提升家长科学家教能力,对于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积极推进家长学校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家长学校的组织机构,组建家庭教育讲师团和家长委员会,开发家庭教育课程,规范家长学校的管理,强化家长学校对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丰富家长学校指导服务的内容等途径,传递科学家教的理念、知识和方法,解决家庭教育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寻求多方合作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家校合作育人环境,有效落实学校的积极教育办学理念。

一、统一思想、达成共识,创造家校携手的良好氛围

学校高度重视家长学校的建设,正确认识家庭教育的基础性和根本性影响。从单纯的家长会到成立专门的家长学校机构,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家长学校活动,充分发挥了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使家长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使家长学校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设计了一份《家长问卷调查表》,在2015年4月和9月,分别面向3657名学生家长和1239名新生家长发放问卷调查,了解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于家长学校办学方式和授课内容的意见建议。通过问卷调查,激发了学生家长对参加家长学校活动的热情,创设了家校携手的良好氛围,增强了学校建设好家长学校的信心。

二、建章立制、完善机构,做好家长学校的有效管理

学校通过近几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构建了一个完善的家长学校管理体系。一是将家长学校建设纳入学校的整体工作,组建了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任委员会主任,学工处主任兼任委员会副主任、副主任兼任教务主任,优秀班主任代表、家长代表任委员,四系、本科部德育主任兼任家长联络员。四个系和本科部各组建一个家长委员会,每班建立家长QQ群,由班主任做学生家长的联络员,每班推选1—2名家长代表加入系部家长委员会。二是通过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制订家长学校的章程和各项规章制度,设计活动记录表册(授课记录、学员签名表、活动反馈表),并由活动组织部门做好活动的相关记录(含活动通知、拍照和报道等),活动结束交家长学校的教务主任汇总存档。三是家长学校校务委员会统一制订家长学校的建设方案,每学期结合实际制订可行的教学计划,学校确保家长学校的活动经费和活动地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四是组建家长学校的讲师团。通过学校培养和外聘等多种方式,组建一个家长学校的讲师团,承担面向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讲课和面向全校班主任的家校沟通指导等工作。

三、专业培训、外聘专家,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组建具有家庭教育专业知识的合格教师队伍,是提高家长学校工作成效的关键环节。学校通过选拔校内优秀教师、组织专业培训、外聘知名专家,倾力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家长学校师资队伍。由校长室成员、学工处主任、各系分管德育工作的主任、具有心理咨询师资质的教师以及优秀班主任等组成家长学校讲师团,同时外聘李惠兴、余静、季丰等专家充实到讲师团的队伍中。为提高校内讲师团成员的专业素养,学校先后组织讲师团成员参加省级德育骨干培训,“积极心理学与幸福教育”“职业学校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团辅课设计与应用”等培训课程,提升了讲师团成员的专业素养。

四、系统培训、形式多样,确保家长学校的课程质量

学校从增强家长学校实效性入手,科学规划家长学校课程,通过多样形式,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

一是根据职业学校学生家长的需求和关注点,举办高质量的讲座和访谈节目。如聘请暨阳大讲坛传统文化教育专家张雁作《回归教育的本质——从百善孝为先谈起》讲座,让家长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下感受教育的本质;邀请江阴电台《家长也来晚自修》节目主持人俞静作《与青春期孩子的沟通技巧》访谈节目,通过与三位教育专家面对面的交流,提高家长与孩子沟通的技巧;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讲师团团长钟琪女士为本科部家长代表作《发挥孩子潜力,成就幸福人生》讲座,使家长掌握发挥孩子潜力的方法;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陈默,给学生家长代表作《陪伴孩子走过迷茫的青春期》讲座,针对家长教育难题提出解决方法,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要反思自己的教育言行。

二是要求各系、部每学期组织一次家长会或家长开放日活动,向学生家长宣传和展示学校的积极教育理念,邀请家长代表分享成功家教的经验,开展家庭教育讲座等交流活动。

三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推进家校合作与交流。学校网站设有“家长学校”专栏,利用学校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平台,传播学校教育信息、传递优秀家庭教育理念,让家长主动关注学校教育,提高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主动学习家庭教育的新方法,形成家校合作育人的合力。学校以“重视家庭教育、亲子沟通、情绪管理、家长示范、亲子关系、倾听孩子”等为主题,利用校信通平台,每周向全校学生家长发送主题短信,引导学生家长重视家庭教育,传递科学家教理念、知识和方法,为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班主任利用每班家长QQ群,定期分享科学家教的视频、文本等资料,让家长随时随地都能接受学习和培训。

五、课题研究、社会合作,开拓家校合作育人新局面

学校目前正在进行关于“家长学校”课题的研究和申报,拟通过课题的形式深入研究家长学校建设,并形成一定的研究成果。计划通过三年的建设,结合实际自编家长学校家长读本1本。

道尔顿教育学校创新实践策略 第5篇

自由.合作.创新 道尔顿学校声名卓著的奥秘在于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训练方法。道尔顿学校遵循的基本理念是自由与合作。所谓自由,是指让学生拥有尽可能多的自由时间和自由意志,让他们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相对自由地支配学习时间、选择学习科目、选择适合他们个人的学习速度等,但这种自由并非放任自流,而是有组织有纪律前提下的自由;

所谓合作,亦可称之为群体生活的互动,指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善于与他人共处的能力。这里所说的合作,也包括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中,学生是教与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助手和朋友,这种合作关系使教师和学生均得以提升和发展。道尔顿计划正是立足于激发学生身上的自立和主动精神,便于学生个性的塑造,便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

道尔顿学校的训练方法包括三根独具特色的支柱:实验室(laboratory)、研究课题或叫目标明确的功课任务(assignment)和教室(house)。后者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室”概念有所不同,是指学生分成小组的系统,在这里,不同年级、不同水平的孩子们可以一起讨论学校中或世界上发生的一些事情。这是一种方式,与在实验室解决问题的小组协作方式一道,目的是为了增进学生的公民概念,以弥补道尔顿教育中强调个人主义的不足。

在道尔顿计划之下,学生可以自由地在学校里追求他们自己的爱好,但到月底,学生应该完成老师布臵的每门学科的学习任务,并用卡片标出完成任务过程中每个阶段的进步情况。此外,帕克赫斯特在学科领域还保留了传统的规则,并保留了课程的权威性。她认为,应当把学习中的问题直接放在学生面前,并指出必须达到的标准,允许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解决问题,只要他们觉着合适。学生对结果的责任心不仅会发展他们潜在的智力,还会发展他的判断能力和个性。

道尔顿教育宗旨(任务综述)

道尔顿学校致力于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课程在教学大纲范围内充分考虑和满足每个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道尔顿学校提倡多元性,把对社会群体多元化的理解融入学校的生活学习。学校鼓励每名学生发展自身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力、好奇心和对学校以及整个社会中其他群体的责任感。在道尔顿制的指导下,学校培养学生拥有“无畏向前”的精神。道尔顿教育机构设置

道尔顿学校的三个主要教学部彼此紧邻。小学部(幼儿园至三年级)位于纽约市东第91街,由四幢相邻的四层和五层的连栋楼组成。初中部和高中部的教学楼位于附近的东第89街,高12层,配有电梯和地下室。针对2至12年级开设的室内体育课安排在东第87街现代化的室内体育楼

道尔顿教育模式 道尔顿制由学生小组、学习任务单和实验室构成。自1919年海伦〃帕克赫斯特创立道尔顿学校开始这就成为了创新的道尔顿教育的基石,直至今日仍是道尔顿学校师生每日学校生活的中心。学生小组是指将学生分成小组的系统,它是每名学生的大本营,家长则主要通过学生小组指导教师与学校联络沟通。高中部的学生小组里由不同年龄、不同年级的学生组成。学习任务单是一份文件摘要,罗列学生在一个学习单元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自由控制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实验室用于一名或几名学生与教师之间在课后的学习讨论,它已和传统的课堂一样成为学校每天课程的一部分。“实验室时间”为全体教师提供了个性化教学的机会,也使学生能够定期且方便地跟他们的老师接触。到高中甚至更早阶段,道尔顿的学生就已经学会了如何规划自己的时间,寻求老师的帮助并且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当前,世界各地许多学校都使用以道尔顿制为基础的各种教学方法。

道尔顿教育的课程设置 无论是在传统学科还是人文体育学科方面,道尔顿学校都提供优秀和高质量的教学。每学年,除了古典拉丁文和古典希腊文、哲学、艺术史、人类学和天文学以外,学校还设臵了英文、历史、外语、数学、科学、计算机这些学科的高级班。道尔顿学校还是纽约市最早提供汉语普通话教育的私立学校。

道尔顿学校始终勇于开发新的教学方式,利用计算机及其他先进技术来提高教学质量并重新定义了道尔顿学校的教学工作。学校设计开发各种互动的多媒体教学项目,并将这些项目结合在整个课程教学中,供学生使用。

道尔顿学校积极支持综合的视觉和表演艺术项目。戏剧、音乐和舞蹈剧以及艺术展览是学校文化生活的主要部分。在高中体育运动方面,学生们利用道尔顿的体育教育中心和兰德尔岛上的运动场参与50余个体育小组的活动。在课余活动方面,道尔顿有东海岸最出色的模拟联合国团队、多次获奖的模拟国会、校报、文学、艺术、公共事务期刊以及各种各样的关注道德、性别和多元化等各方面问题的活动委员会。

道尔顿学校十分强调外语学习,因为外语的学习和应用能够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另一种文化的窗口,从而使他们更清楚的了解自己的文化和语言。学习英语之外的另一门语言对学生来讲至关重要,符合说多种语言的纽约市以及日益发展的全球社会的需要。

大连市创新实践学校 第6篇

[摘要]利用新课程实施带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有效提高中学创新教育实践活动育人效果的研究,创新活动教育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创新,展现自我,完善自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活动的德育功能得到极大发挥。

[关键词]综合实践学科周科技活动德育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46058(2016)150077

当前,新课程实施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能力,它要求我们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实现自主德育,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发展。要实现这样的目的,教育实践活动方式的科学运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问题的提出

新课程改革前,我国基础教育普遍沿用旧的教学方式,学校课堂内外教学活动方式多是满堂灌、命令式,学生被动参与学习和活动,校园、课堂活动氛围沉闷,学校育人效率低,严重束缚了学生的自主发展。要提高学校育人效率,就必须改革教育活动方式,激发师生全面自主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就能极大提高育人效果。新课程的实施给我们带来了一股春风,特别是新增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带给我们师生更多的自主活动空间,我们可以利用各种实践活动,创新教育活动方式,全面提高实践活动育人效果。

二、问题的解决

(一)利用新课程的实施开启学生自主活动之门

1.明确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

新课程标准指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综合运用的学习活动课程。主要由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四大板块构成。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与、探究、理解新的社会问题提供机会,为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创造空间。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念为我们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手段和广阔的实施空间。

2.结合自身实际,创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

我们根据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具体开设各个年级的课程内容。开设课程的内容主要按国家制定的标准版本教材进行,实行时间为每个学期的第1~5周,为下一步实施校本教材打基础。

(2)结合自身实际,开拓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

在按规定教材上好起始课后,学校结合本身实际,挖掘本地资源,建立校本实践活动课程,自主实施。如石井中学,确立“石井升平社学文化探究”为综合实践活动年级研究课题,学生自选主题,自选课题指导教师,约30人成立活动小组,采用学生自己提出活动题目和教师列题学生选择的多种形式,学生自主确立课题,在教师指导下,从文学、历史、艺术、建筑、科技等多种角度进行实践探究活动。校本课程的开发,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适应师生个性发展,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了探究和创新意识。

(3)升华提高,创新课程活动内容和实施模式

校本课程的实施极大地激发广大师生的活动参与热情,活动的内容与实施模式得到极大创新,育人功能在创新实践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在实施学校校本课程中,教师带领学生进行具体的课程调查、探究,收集调查数据和资料并及时分析汇总。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长的带领下完成课外调查,为后续的课堂汇报交流打下基础。课堂教学中,学生主动汇报,自主交流,科学评价,在自我展示中,学习能力、交流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极大提高。例如,创新成果突出的石井中学,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完成了石井地区土特产调查研究、石井河污染状况调查研究、石井地区民间传统曲艺发展状况调查研究、城中村科学建设调查研究等校本课程的探究和实践,并在课堂上热烈交流探讨。其中的成果曾荣获市首届综合实践活动优秀学生成果一等奖第一名。完善创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选题课、开题课、方法指导课、结题报告课等多种课型教学模式。成果多次获国家、省、市级奖励,起示范作用,受到了省、市教研室的肯定和表扬。

(二)开展彰显特色的学科周活动,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在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同时,我们积极利用课程成果进行学科周活动,以综合实践活动为龙头,以点带面开展各科活动。润物细无声,德育收实效,师生共同参与,能力和素质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有了质的提高。

1.全员参与,精心制定活动计划

每个学期初,学校科研中心制定好整个学期学校的学科周活动方案,然后要求每个科组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之后按计划依次准时开展学科周活动。特别要求每个科组在学科周活动开展前两周,确定活动时间、内容,制订活动方案,提前一周上报科研中心,同时做好学科活动海报等,最后学校公布学科周内容及安排,各学科按活动方案自主开展各项活动。力求创新活动模式,吸引师生主动参与。

2.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做好准备

在制定好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各学科的特点,采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活动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前的准备:认真调查、准备器材、编好手抄报、做好训练、精心准备展示和竞赛材料,为一周的活动展示以及比赛做好充分准备。

3.彰显学科特色,实施具体活动

各学科根据自身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项目切合学生特点,既有娱乐性又有知识性,还有能力要求,吸引各层次的学生主动参与,力求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都获奖。学生主动参与,在活动过程中充分享受快乐、感受成功,进而将活动的激情带进学科学习中去。我们的实践中,以物理、综合实践活动科组引领,各科组从活动前资料准备、活动过程安排,到活动后的评价表彰、详细安排,师生人人参与,突显学科特色。学生的学习兴趣、德育素质以及各方面能力都有很大提高,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利用激情互动的创新教学活动促使师生教学相长

1.全面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能力

学校利用综合实践和学科周活动的契机,积极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活动,及时进行相关自我展示活动,全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如成立综合实践、科技、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艺术、计算机等科技活动兴趣小组,把课外活动延伸到社区,组织学生到社区、交通道路、家乡河流、城中村进行实地考察,使常规教学与科技活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在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全面提高,他们很自然地学会调查、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发明、学会创新。

2.大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校园创新活动的展开促使教师只有不断地开发自我,完善自我,才能更好地开展各项教育活动。这过程极大地促进了教师自主专业化发展。教师积极创新,大胆改革,争当名师,科学育人,为学校科学育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

(四)利用不断创新的教育活动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1.促使科组良性发展,优秀建设显成效

由于创新教育活动对科组有整体要求,迫使学校各个科组只有共同合作,完善自我,完善集体,才能更好地完成活动任务。各科组利用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周活动的开展,抓好教学、德育改革,积极申请省、市级等课题,全面开展研究,重点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德育改革等科研成果的推广,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努力创先争优,共同进步,保证了育人实效。其中,石井中学创新活动期间,学校物理科2次、化学科和综合实践科各1次被评为市优秀科组。

2.促进教育管理科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教育实践活动方式方法的创新更促使学校改进管理。管理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从而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教学成绩、教育质量名列省市区同类学校前茅,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3.全面建设校园,建设品牌创特色

创新教育活动的大力开展,能使与时俱进的高端校园文化自然形成,学校建设必然成果丰硕。校园建设走向全面,富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创新特色学校品牌自然形成。由此形成的特色品牌学校必然会得到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赏识和社会的肯定。学校实现特色育人、素质育人、全面育人,学校办学形成特色,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师生健全发展,学校建设走向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评价与反思

从对学校、师生实验研究前后的调查数据知道,通过这几年的创新教育实践活动改革试验,学生的德育素质和创新能力有了质的飞跃,师生全面发展,校园特色建设硕果累累。

1.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成绩喜人

学生创新发明连获国家发明专利。学生获国、省、市、区青少年科技创新比赛一、二、三等奖共计195人次,51人次获科技创新比赛辅导教师奖,张明璐和袁芷薇等学生获得国家发明专利,获省市科技大赛最高奖,名列省市前茅。教师多次被评为省、市十佳优秀科技辅导员(园丁),学校荣获省、市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受到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表彰。

2.教师成名师

教师专业化成长,名师从无到有。其中,实践学校石井中学,作为城郊普通初级中学,就有中学正高级教师、省教师工作室主持人、省优秀教师等省、市优秀教师19人,区德育工作者一大批。为学校科学育人提供了大量人才保障。

3.校园品牌成名片

校园品牌建设成效显著。实践学校被评为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市健康学校、德育达标学校,首批特色学校、毕业班工作特等奖、科技创新“市长奖”,成为附近地区学生向往的首选学校。

实践证明,创新活动教育方式,彰显学科活动特色,能激发学主动参与,积极创新,展现自我,完善自我。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培养,活动的德育功能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发挥,学校的德育育人、科技育人、全面育人就会水到渠成。

创新育人,育人创新,教育就会充满希望,就能收获成功!

[ 参考文献 ]

上一篇:小班谈话可爱的动物说课稿下一篇:非法违法行为专项行动隐患排查情况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