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2024-05-11

浅谈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精选10篇)

浅谈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1篇

同志们:

今天,根据局长办公会议的研究,我们在这里召开分局工作会议,专题研究各区分局的工作。六个城区建立分局已近半年。半年来,我们组建了机构,引进和调配了人才,确定了分局工作职能并依此初步划分了市区两级局的事权;我们取得了与区委区政府及区级相关部门的基本共识,搭建了食品综合监管的工作平台,开始履行食品药品监管的职责;我们形成了开展工作所必须的基本物质条件,还初步建立了急需的工作制度。应当说,不到半年的时间,各分局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是巨大的,我谨代表局党委和全局同志,向分局的同志们和全力支持分局工作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分局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层面,它承担着市辖区行政领域的食品药品监管责任,但又只是市局的派出机构,内部机构不健全,人员也比县(市)局少得多,这是大体制所决定的。为了尽可能为分局创造必要的工作监管条件,市局为分局争取了独立的执法主体地位,争取了独立的财政预算地位,争取了独立的领导职数、非领导职数地位,这些地位的取得,既是权力,更是责任。如果一切权力归市局,责任自然也在市局,分局就难以在自己的领域里有所作为。所以,分局要正确认识、理解这种权力责任关系,科学地运用权力,勇敢地承担责任,把分局的工作做好。

春节之前,市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头到各分局听取意见,进行调研;在这近半年时间里,市局曾多次召集分局领导进行座谈,就一些阶段性的问题交流沟通,确定应对之策;对于一些个别的困难,市局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给予支持帮助解决。2月17日,省局郑尚金局长也亲自到西湖区分局调查研究,并发表了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在本次会议上已转发。今天,更是系统地召集分局的全体同志进行座谈,全面地听取意见,统一思想认识。刚才,市局处长们已和分局同志进行了直接对话,市局其他领导也已经谈了他们的意见,我再根据我了解的情况和今天听到的意见,总结各分局的工作经验,就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谈几点感受供大家参考。

一、要正确处理好分局与区政府的关系

按现有体制,分局是市局的派出机构,不是区政府的组成部门,但分局在区里工作,若要取得区级各部门和各乡镇街道的支持配合,主动争取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是必要条件。为此,区分局要做到四条:一是市局作出的重大决策,布置的重要工作,要立即向区政府领导汇报,并取得他们的支持;二是分局在履行组织协调、综合监督、重大事故查处职能中涉及兄弟部门的,要事先向区政府领导请示,并取得同意;三是分局在履行自己职责范围内职能有重要举措时,要主动向区政府领导报告,听取区政府领导意见;四是本区行政区域内发生重要食品安全、药品安全问题,或本区企业发生重要食品安全、药品问题时,也要及时向区政府领导报告,以便区政府领导掌握动态,作出决策。

向区政府领导汇报工作,不仅仅是市属部门对区政府的工作支持,更重要的是争取到了区政府对市属部门的支持,有利于分局工作的展开。

二、要正确处理好分局与区食安委的关系

分局作为市局的派出机构,在食品安全当地政府负总责的体制下,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必须借重区食安委这个平台。区食安委是区政府综合协调食品安全的一个组织协调机构,其办公室设在分局,这就把区政府和分局联系到了一起。就食品安全这个范围内而言,食安委就是政府,分局就是政府办公室。我们考虑问题,谋划全局,制定政策,部署工作,组织协调,监督评价,都要以此为出发点,决不能把自己置身于区政府之外,这可以说是责无旁贷、义不容辞。分局的事固然要分局去承担,区政府在食品安全方面的事,也要由分局去谋划,去提出,去设计,在请示区政府获得同意后再以区政府或食安委名义施行。不利用好食安委这个平台,区政府固然无法从体制上直接指挥区分局,难以承担“负总责”的责任,分局更是无法统筹协调区级各家条管块属的同级部门,无法履行好自己“三句话”的职能。合则两利,分则两害。对食安委这个平台的认识,事关重大,它是分局在区里立足的根本,舍此根本,分局在食品安全综合监管方面将一事无成。

三、要正确处理好分局与市局的关系

分局与市局不但存在被领导、被指导的关系,也存在各自依法依规履行职权的伙伴关系,也就是说,市局领导、指导分局有一定的标准和限制,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这就是事权划分。市局对事权划分非常重视,几上几下,从议而不定,定而软操作,到这次会议之后再有一段时期的全面试运行,都是想把事权划分得更科学一点。我们的事权划分始终遵循五条原则:⑴工作量适当;⑵权责一致;⑶方便相对人;⑷提高行政效率;⑸各城区原则上统一。新划分的事权将切实地付诸实施,接受实践的检验。如果必要,半年后或一年后,可以再作修改。

事权划分并付诸实施之后,分局、市局都还得注重几条原则,以保证工作到位:⑴善意履行,为对方留有余地;⑵经常沟通,特别是可能发生问题的环节;⑶主动补台

浅谈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2篇

1.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课前,教师要弄懂一切。课上,教师要懂装不懂,把问题、困惑摆在学生面前,“激”他们出学法,出思路,出智慧。教师要为学让时空,把尽量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为学生让舞台,把尽量多的表现机会留给学生。

2.处理好学与练的关系

知识要靠一定的练习转化为能力。练什么,怎么练呢?既要讲究练的质量,又要讲究练的策略:精练、巧练、活练,以一当十的练。不搞题海战术,不搞重复练习,不靠家长帮练。

3.处理好学与评的关系

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3篇

一、教育与教学的关系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坚持学科教学和思想教育并重,努力把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组织纪律教育、 民族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和价值观教育渗透于数学教学活动之中。同时还要经常与学生谈心,加强情感交流, 做学生尊敬信任的朋友,帮助他们树立远大人生理想,引导他们形成为实现人生理想学好数学的决心和信心。

二、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关系

教师要领会新课改的精神,积极尝试新课改提倡的教学方法,同时还要汲取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方法。进行新课改并不是对传统教学一概否定,传统教学中许多符合新课改要求的原则和方法,不但不能否定,还要继承和发扬。如“温故而知新”、“因材施教”、“直观性原则”、“启发式教学”、“讲练结合法”等方法。

例如,在教学“绝对值的意义”这一课题时,教师首先应让学生记下“绝对值的意义是指数轴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这句话,再举例解释、强调、讨论。如,|-3|,指数轴上-3代表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并强调:这里的“距离”指的是数轴-3代表的点到原点的线段的长度,这个长度就是3个单位长。在反复举例、强调的同时,再让学生举例讨论,达到使学生真正理解的目的。这样教学,既使学生记忆并真正理解了绝对值的意义,而且为今后涉及到的绝对值运算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学生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熏陶。

三、教与学的关系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先生的责任不在教,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导使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探究、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同时还要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教师不但要把对学生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联系在一起,还要把自己的学和自己的教联系在一起,真正实现师生间“学而不厌”与“诲人不倦” 的互动统—。

四、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与非专业素养的关系

教师渊博的数学专业知识和教育学知识,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前提。专业知识渊博,才能对文本内容有准确理解和恰当把握,进而提出恰当的学习目标,制订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和途径,课堂上学生才可以兴趣盎然、积极主动地学习。每当发现学生学习出现困难时, 要要及时进行点拨疏导或分组进行讨论。同时,教师也要注重非非专业素养在教学中的作用,如高尚的师德。教师对学生要富富有爱心和同情心,关心每一个学生;教学语言准确、规范、 恰恰当,适合学生的认知年龄特征;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板书设设计文图美观、规范;教师仪表形象整洁,举止大方,气度优雅雅;上下课守时,很有事业心和责任心;对非专业领域和现代代科技发展也有一定了解等。专业素养是数学教学的前提与与条件,非专业素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证。

五、理解与记忆的关系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因此,教师要注重数学知知识意义的生成和理解,以及在理解基础上的应用。在课堂上上教师应该通过一系列的数学活动,来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知知识间的内在区别与联系。学习数学也离不开识记,概念、 公公式、法则及规律知识都要记忆在头脑里。如,像一次函数性性质与图象的关系,教师可指导学生归纳为“正k上,负k下下,高低靠b拉一拉”的顺口溜,以便记忆。几何证明用到的一一些定理公理等都要督促学生记熟记牢,做到理解为主,记忆忆为辅,记忆中理解,理解中记忆。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是为学而教,为会学而教教,为乐学而教。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分层把握各层次学生生,处理好各种关系,精心准备课堂语言,关注学生的学情, 设设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努力打造精品课堂、精美美课堂、高效课堂。

浅谈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4篇

学目标,着眼于促进学生个性自主和谐地发展的一种课程类型。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如下关系:

一、要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在活动课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其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思考、主动实践。这就要求教师变灌输式教学为启发式、讨论式、尝试式教学,启发学生质疑问难,引导学生大胆探索,畅所欲言,使学生的思维向新的深度和广度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造个性。在创新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该体现在:通过点拨思路,启动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学法指导,使学生自觉学习;通过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提高学生自我创新能力。

二、要处理好活动课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思想政治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拥有求知的信念、科学的观点、实践的精神和创新的热情。因此,教师在活动课教学中,应该更重视学生的创新过程,而不是创新结果。要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是否高昂,是否从多角度、多层次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的观点与结论是否新颖。至于活动的结果,如辩论赛、讨论会结论的对错及撰写政治小论文、社会调查报告质量的高低,这些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并不足以形成系统的科学方法和正确的判断能力。因此,教师不要把学生的创新结果作为主攻方向,而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动脑、动口、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要处理好因材施教与面向全体的关系

现代教育研究证明,现代教育既要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因材施教。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活动课教学方案和教学中,要关心每位学生,要照顾到每位学生,要积极调动全体学生参与活动课的热情,使活动课真正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和表现自我的平台,让学生在自觉意识与能动作用的支配下进行学习,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的、愉悦的活动,每位学生在活动课上都有事可做,有话可说,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又因为学生在社会阅历、知识水平和身心特点等方面存在差异性,决定了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这又要求教师必须要因材施教,要根据不同的学生,实施分层或分类教学,按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让他们参加不同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各得其所,各尽其能,使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

四、要处理好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阵地,教材是创新教育的载体。思想政治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因此,活动课离不开课堂教学。在教学中,教师除了向学生传授相关的基本知识外,重点要利用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对学生进行创造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复合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要让学生从书本中找问题,力求创造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要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受原有知识和材料的束缚,多角度看问题,提出不同的见解。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灵活地理解和运用知识,做到思维“求新”、“求异”。创新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要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用掌握的事实说明某一理论或观点。教师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时,要做到既利用教材设计好的活动方案,又不局限于教材,教师要创新,学生更要创新;教师既要认真组织,加强指导,又不能包办代替或束缚学生的实践活动。

浅谈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5篇

摘要:由于连山区境内山多,临海,故而独立水系较多,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河道治理工程中,要想充分发挥河道的各种功能,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连山区境内山多,临海,故而独立水系较多,可分为小凌河水系和沿海诸河;小凌河水系的四条河流是女儿河、金星河、转弯子河、孤竹营子河,直接入海水系的九条河流是五里河、连山河、黑鱼沟河、周流河、饮马河、朱家洼河、高桥东河、大兴堡河、茨山河;在这十三条河流中,除女儿河为中型河流外,其余都是流域面积2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型河流,由于河短,山区河流比降大,致使洪水来的猛、去的快,且大部分为无堤坊河流,因而河道滞洪、储洪能力差、防洪能力很低。

众所周知,河道不仅具有防洪功能,还具有储水、净化水质、调节小气候、维系水生态和生物多样性的功能,纵观连山区这几年的河道治理工程,由于仅仅考虑了防洪的需要,而忽视了河道具有的其它功能,致使河道有逐渐变窄的趋势,主要表现是高墙直立、河道渠化。结果是不仅降低了河道的储水能力,而且洪水下泄更快,造成局部冲刷和淤积,从而了破坏了水生态环境。

连山区境内河流大部分流经农村,由于前几年干旱,河

1道全部断流,再由于乱采滥挖,致使河道下切严重,造成浅层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水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局部地区饮水困难;城市供水日益紧张,流经市区段河道污染严重。与此同时,随着连山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和环境要求不断提高。为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在河道治理工程建设中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角度说,现今在河道治理工程中片面追求河道顺直、等宽,势必造成河道变窄,河道储水体变小,河道储水能力下降。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势必对水利工程建设加大投资力度,如果不改变治水思路,随着工程的增加,河道将从上至下变成一条渠道,就谈不上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从河道管理的角度说,由于河道变窄,河道主管部门就丧失了对原有河道部分面积的管理权,就会逐渐形成人与水争地的局面,为续建水利工程增加难度和投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河道治理思路,要按照宜弯则弯、宜宽则宽的原则,同时将河道治理与沿河两岸的低洼地,坑塘改造结合起来,尽可能发挥河道自身功能,实现洪水资源化。

二、治河工程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治河工程从规划、设计、实施整个过程都要考虑河道水生态环境的保护,即治河工程必须与自然相协调。如果把河道自然发展态势设想为“惯性力”,把治河工程带来的干扰

视为“外力”,治河工程就是要把握好这个“度”,即外力不能大于惯性力,使河道保持在水生态承载能力之内。对于连山区境内河道来说,由于河道比降大,计算过流断面时,需要较小断面就可以通过设计洪峰流量,但如果不考虑水流的冲刷作用,工程竣工后一旦发生洪水,势必造成局部的冲刷和淤积,从而造成水生态环境的破坏。

三、建设与管理的关系

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工程建成后单就这个工程的管护,而对于河道管理来说,管理包括河道整治、建设、保护和行政管理等,即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包含于河道管理之中,工程建设必须促进行政管理。同时加大管理力度。加强河道采砂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活动;对河道内不在行洪区内的滩地实行承包,宜林则林,宜渔则渔,杜绝在河道内乱栽树,乱占地现象。征收的管理费和承包费用于河道治理工程和河道管理上,实现建设与管理的可持续性。

四、重点和一般的关系

对于河道来说,重点和一般的关系即点和面的关系,由于资金的原因,不可能对整条河道进行全面治理,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汛期发生洪水威胁乡镇、村屯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冲刷耕地严重的地段,根据防洪规划的要求优先重点治理,与此同时对沿岸群众进行水法规宣传。要做到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让群众满意,为全面治理工作铺

平道路。

浅谈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6篇

一、正确处理好个性和党性的关系

作为副职领导干部,首先要讲党性。在处理班子成员个性和党性关系上,副职要注意把握四点。一是抓好自身的党性教育和党性锻炼,重点使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武装自己,使自己时刻都能讲大局、讲政治、讲正气,有理想、有信念、有目标、有追求。副职要带头做到“五要”:方向要明,境界要高,作风要实,律己要严,心胸要宽。二是领导集体既然尊重了班子每个成员的个性特征,照顾到了副职中每个人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等特点,那么副职就要扬其所长,避其所短,使自己更好地为党的事业服务,把个性融于党性之中。三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是维护班子团结的有力武器。实践证明,容忍和助长与党性相排斥的个性发展,搞无原则的团结,结果是迁就了少数人,而使大多数人离心离德。四是加强监督。这是克服个性,增强党性的一个最有效的办法。一个部门一个单位要建立健全议事规则、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民主生活会制度、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述职制度、群众评议制度、领导干部有关问题回避制度、个人收入申报制度等,用制度规范一班人的行为,使副职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制度监督、民主和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组织监督。

二、正确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

领导班子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个体与群体关系处理得好,可以产生1+1>2的效应;否则群体优势就不会体现出来,甚至会产生负效应。一个人如果离开了组织,即使能力在强,水平在高,也将会一事无成;一个组织如果不注意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难以发挥整体的最佳效能。把发挥副职个人的积极性与发挥整体效能有机结合起来,重点要把握一个原则,既坚持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突出抓好三个环节:一是根据个人特长,合理确定班子成员的职责范围,并建立起岗位目标管理责任制,使一班人工作同步,目标同向,事业同心。二是科学分配权力。权力分配不公是导致班子不团结的重要因素之一。要根据班子成员责任目标的大小,授予相应的职权,做到责权一致,能权当量。权力一旦分配,一般不要随意调整,要多监督,少收权;多支持,少干预。三是做好协调工作,既分工又协作。对重大工作部署和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必须发挥群体优势,集中力量打突击战、歼灭战。

三、要正确处理好上级与下级的关系

领导班子副职相对于上级是下级,相对于下级是上级。下级服从上级是一条重要的政治纪律,也是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班子建设,维护本部门本单位团结和统一的基本要求。副职在处理上级与下级的关系上,一是要讲政治,讲服从,讲大局,决不能因局部利益而损害全局利益,因眼前利益损害长远利益。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副职要旗帜鲜明地在一把手的带领下,讲大局,讲服从;要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以及市委、市政府的重大决议、重大决策和重大工作部署,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当上级的某项具体指示与本地实际情况有很大出入时,要全面正确理解上级的指示精神,变通执行,要及时主动地向一把手报告,争取一把手的支持。二是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下级服从上级不能机械教条,一方面,上级在指导下级时,要充分考虑到下级的实际情况,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既有可操作性,又有指导性,不能“一刀切”,更不能强迫命令;另一方面,下级要把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贯彻执行,不能照抄照搬。这样,有利于上级在作决策时充分听取下级的意见,也为发扬民主广开了言路。

四、正确处理领导协调的关系

副职领导的协调是其内在基本素质及岗位职责的基本内容之一,通过及时地调整,使分管各项工作、各个部门和谐地配合,以便顺利地完成任务,达到既定的目的。协调的目的在于使领导的各个方面的工作有机地配合起来,以便取得更大的整体效益。因此,领导班子副职要在四个方面做好协调工作。

(一)上行协调。同一把手的沟通协调。其主要方法是:对一把手的指示和部署,要认真研究和领会,明确上级的意图,弄清具体的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贯彻执行;执行中的情况和困难,应及时报告和请示,以达到同一把手思想上、工作上的沟通和一致,得到一把手的支持和谅解,做到上下步调一致;如果有意见,不要讳言,应直言提出,不背后议论;对一把手的个人品质、作风上的意见,应通过组织系统反映;要遵守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的纪律。总之,既要尊重领导,又不盲目服从;既要坚持真理,又要遵守纪律。

(二)下行协调。同下级和群众的协调。其主要方法是:实行参与型领导,增强下级的参与感,从情感上同下级保持一致;耐心听取下级的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不同意见和来自下级的批评,要严于律己,对下级和群众由于不了解全面情况而产生的误解,要耐心说服和解释;行动上要起模范带头作用;工作上要及时解决下级困难;生活上要真诚关心下属的疾苦;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鼓励、欢迎和支持下级赶上自己、超过自己,以达到领导者同下级和群众的和睦相处,相互信赖,相互支持,共同提高的目的(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查看)。

(三)平行协调。领导班子内部的协调。其主要方法是:按照已作出的合理分工,明确自己的职、责、权、利;在领导班子内部,副职领导要敞开思想,信息公开,相互信赖,相互谅解,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在召开定期与不定期的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有意见摆在桌面上,不背后议论。总之,只有在分工合理、权责明晰、思想敞开、相互支持的情况下,这样的领导班子才能成为一个具有互补作用和具有生机的领导集体。

学生干部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7篇

学生干部是高校内一个特殊的学生群体,是学校教育管理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学生中的优秀分子。他们既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对象,又是教育管理最基层的组织实施者。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事事有矛盾,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学生干部工作也是这样,经常会被一些矛盾所困扰,其中就是各个关系的处理。因此,要当好学生干部,履行好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充分发挥好学生干部作用,更好地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生干部必须正确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在角色定位上,处理好学生与干部的关系

学生干部,顾名思义,既是学生,又是干部,而且首先是个学生,然后才是干部。学生干部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具有双重身份。如何准确进行自我角色定位是学生干部必须解决好的一个基本问题。学生是学生干部最主要的社会角色。既然是学生,学生干部就应该与其他学生一样,以学为主,认真完成好各项学习任务,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各项学生活动,主动融入到普通学生中去,不能脱离学生集体。是干部,又与普通学生不同,要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在思想、学习、生活及工作等方面的示范与带动作用去影响学生,要发挥好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与纽带作用,为学生服务,做学生的公仆,不能搞特权、谋私利,更不能把当学生干部当作做官而一味追求职位的大小和权力的多少。

二、在发展任务上,处理好学习与工作的关系

学习与工作的矛盾是每个学生干部都会面临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作为学生干部,不可能像一般同学那样把全部精力或主要精力都用于学习,经常要耗费比一般同学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工作,经常要影响到课余学习时间,有时甚至还要占用正常的学习时间。从这个角度上看,学习与工作是有矛盾的。在实际生活中,也确有因处理不当而影响学习和工作、进而影响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案例。怎样才能既圆满地完成学习任务,又尽职尽责地做好学生干部工作,即正确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做到学业与工作两不误、双丰收呢?

第一,要把学习放在首位。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不好学就不可能是好的学生干部。不能认为当了学生干部、锻炼工作能力比学习更重要,不能因为工作忙而放松自己对学习的高标准要求,更不能因为工作而耽误学习。如果学生干部的学习成绩不好,即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再强,在同学中也很难树立起威信。学生干部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而不是工作,必须始终将学习放在第一位,做到勤奋好学,学有所成。要把当学生干部的压力变成动力来促进自己的学习。学生干部的模范作用,不单纯地体现于活动上的带头上,还体现在学习上是榜样.这样方能提高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

第二,要科学地安排时间。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愿意挤,它总还是有的。”学生干部的工作要用一定的精力与时间,但是,只要科学地安排,时间总是有的。要善于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工作和学习时间,尽可能把工作安排在课余及休息时间,不随意挤占学习时间;若因紧急工作而挤占的学习时间要及时补上。在学习的时候认真学,工作的时候专心干,做到“鱼与熊掌兼得”。另外,平时既不浪费时间,又善于“挤”时间,像鲁迅先生那样“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来学习和工作。

第三,要提高工作效率。一个人的工作能力,绝对不是用工作时间的长短来衡量的,最重要的还是效率,就是争取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工作或完成任务。所以,提高工作效率很重要。效率越高的人,时间安排上越主动,宽松的余地就越大。因此,学生干部在工作的时候,不考虑学习,并且在工作作风上要雷厉风行,不要拖拉、用最短的时间完成工作,从而保证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另外,在工作中讲究艺术和方法,尽量发动其他干部或同学一起工作,把工作量分解,减轻自身的工作负担,同时在工作时利用零散的时间。

三、在人际交往上,处理好老师与同学的关系

学生干部是连接学生和老师的纽带,是架设在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是沟通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学生与领导之间的枢纽。这种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要求学生干部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与协调能力。老师希望学生干部当好学生的“带头人”起好先锋模范作用,还要充当好“教育管理者”角色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日常教育管理。同学希望学生干部要做好学生的“发言人”,要代表学生的意愿和要求,要切实为学生服务,维护好学生利益。老师与同学对学生干部角色的不同期待增加了学生干部处理人际关系的难度。不少学生干部由于处理不好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给自己心理上带来了不少的矛盾、冲突与困惑,也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那么,学生干部如何处理好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呢?

1.与老师的关系。师生关系是学生干部首先必须处理好的人际关系。这里的老师既是指上课的教师,更是指学生工作干部和班主任。从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从师求学、拓展知识角度出发,建立尊师爱生、亦师亦友的密切师生关系,是学生干部圆满完成学业的需要。从学生干部工作职责的要求考虑,也需要他们经常与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一方面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有效地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起到上情下达、下情上报的桥梁作用。要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一是要尊敬老师,维护老师的威信,获得老师的好感,缩短与老师之间的心理距离;不能自以为与老师接触多了解多而在同学中对他们评头论足,不能掺和到老师相互关系中去。二是要积极主动与老师交流,力争在学习、思想、情感、工作等方面得到老师的帮助指导。三是要及时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工作任务。四是工作中多请示、多汇报,但不要越级。

2.与同学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搞好同学关系、建立良好的群众基础,对学生干部顺利开展工作是很重要的。学生干部都是在同学中产生的,是由大家推选出来的,学生干部首先是为同学服务的。学生干部应树立从同学中来,到同学中去的观念和全心全意为同学服务的思想,从小事做起,积极为同学服务。要真诚地关心体贴同学,及时汇报解决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做他们学习上的领头人、工作上的带头人、生活上的贴心人。要平等待人,以理服人,公正为人,不能厚此薄彼,不能拉帮结派。要深入到同学中去与同学打成一片,多征求和听取他们的意见及建议,要创造条件发挥同学的能力和特长,对他们取得的成绩要表示由衷的高兴与敬佩,不能嫉妒贤能。要尊重同学的人格和尊严,不能随意对同学进行好与坏的分类,对同学的缺点与错误进行批评也要讲究方法和策略。学生干部一般不宜公开批评人,需公开批评的有三种情况,即普遍存在的现象,屡教不改的现象或紧急情况下的不点名的批评。批评教育同学要有耐心和诚意,要让同学感觉到你是帮他而不是害他。

3.与学生干部之间的关系。学生干部之间有时既是竞争对象,又是合作伙伴。作为学生干部要正确对待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学会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既要平等竞争,又要真诚团结、精诚合作。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每个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要从“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和“三个和尚没水喝”的典故中去领悟这样一个道理:和则利,不和则害。因此,学生干部要多合作,少争功,多沟通,多商讨,防止家长制和一言堂。集体决议要坚决执行,个人意见允许保留,不能把讨论会上的不同意见在同学中散布。学生干部之间应尽量避免矛盾冲突,有了矛盾冲突也不宜公开化、尖锐化,否则会造成相互之间的不支持和拆台现象,也会在同学之间造成很不好的影响。

四、在行为动机上,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服务他人的关系

为什么要当学生干部,不同的人则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学生干部是以成才为目的,希望通过学生干部岗位的锻炼,完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在工作实践中增见识、长才干,成为能够适应社会竞争的高层次、高素质人才,即锻炼型;有的则是以服务学校,服务老师,服务同学为目的,充当学校、老师与学生的桥梁角色,即服务型。也有的学生干部以发挥专长,满足表现欲望为出发点,渴望展示自我,充分表现才能,即表现型(这种类型以社团类干部居多)。当然也有极少部分同学更加看重的是担任学生干部之后能够获得的各种利益,如获得荣誉、入党、争取在就业时有更多的机会,甚至捞取种种其他不正当的利益,即功利型。在这四种类型的学生干部中,锻炼型和服务型占主流。如何端正当学生干部的行为动机,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服务他人的关系是学生干部面临的又一个基本问题。为此,学生干部须注意以下几点:

1.要把服务奉献放在首位。为老师服务特别是为同学服务是学生干部的根本职责和首要目的。只有具备了服务奉献的思想,才能不辞辛劳踏踏实实地干好学生干部工作,才能在服务奉献的实际行动中不断提高自己能力。如果把功利放在了首位,那么就会感兴趣的事就做,不感兴趣的事就不做;能锻炼能力的事就做,不能锻炼能力的事就不做;对自己有益的就做,大益就多做,小益就少做,无益就不做。这样是当不好也当不了多长学生干部的。学生干部要坚持做到做好工作才是硬道理,争着去服务、去奉献,积极承担更重要的担子,要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奉献,在奉献中成长。

2.要合理追求个人发展。市场经济使学生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新的变化,他们的主体价值意识更趋强烈,更加注重个性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敢于自我肯定,喜欢自我表现,学生干部尤为如此。但过分追求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片而强调自我设计、自我发展,关心自我利益的满足,讲究实惠,这实质是个人本位主义和自我中心思想的表现,这是危险的,是错误的。

3.要正确看待社会、学校和老师对学生干部群体的评价与认可。在毕业生就业市场上,用人单位十分青睐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因为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能力强,素质高,具有服务奉献精神,而不是简单因为你有学生干部这个称号。学校、老师在入党、评奖、评优等方面给予学生干部较多的倾斜,是对学生干部工作的肯定与认可,不是学生干部的待遇。这些外界的评价与认可是做好学生干部工作的结果,不要当作个人目的去追求,否则会适得其反。

五、在团体归属上,处理好工作群体与班集体的关系

根据学生干部执行领导和管理职能的不同领域,可以将学生干部分为四大类型:一是班级学生干部,包括班委会和团支部的学生干部,这是学校最基层的学生干部,数量最为庞大。二是系(院)级学生干部,包括团总支与学生分会的学生干部,三是校级学生干部,特指校团委、校学生会的学生干部;四是社团学生干部,包括校内各种正式成立的社团、协会组织的负责同学。在这四类学生干部中,除班级学生干部的工作群体与班集体是一致的外,其余均不一致。学生干部在团体归属上又如何处理好工作群体与班集体的关系呢?

第一,要始终把自己置于班集体之中,作为班级普通的一员,积极参加班级活动,主动与同学交往。班集体是学生干部学习、生活的据点和大后方,也是他们工作的基础和后盾,大多数学生干部都是从班团干部开始干起的,一步步干到系(院)级或校级,不能因为自己工作离开了班集体,也不能因为自己工作忙而不与或少与班级同学交往。不能把自己凌驾于班集体之上,不参加班级活动,不遵守班级规范,不履行班级成员义务。

第二,要处理好与班级学生干部的关系。不能因为自己是系(院)级或校级的学生干部,层次高,权力大,与领导、老师接触机会多,对学生工作的信息了解多,就自觉高人一等,对班干部的工作发号施令,指手画脚,从而挫伤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影响他们在班级同学中的威信;也不能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要积极支持班干部开展工作,为他们出谋划策。

浅谈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8篇

一、处理好预设和生成的关系

凡事预则立, 预设问题的合理与全面, 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序开展。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 推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应对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老师这里有些实验材料, 请小朋友四人一组商量一下, 你们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样做?要观察些什么?学生就围绕刚才他们提出的问题和教师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商量, 设计方案。

二、处理好自主与指导的关系

在科学教学中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指导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双向关系。教师指导的着眼点是学生的自主, 学生自主的条件己事先设计好的实验材料及过程一一向学生说明。

要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地位的关系, 应注意设计的活动环节宜小不宜大, 探究学习要“循序渐进”。

探究体验的活动也要先“扶”后“放”, 遵循一个序, 否则太过放开后, 教师反倒无法融入到学生的活动中, 找不到指导的切入点, 使得最终指向不明, 使整个课堂看着是热热闹闹, 但实质上学生体验不够。在上面让学生设计空气热胀冷缩的实验中, 笔者认为教师不如把学生会用到的实验材料事先呈现在他们面前, 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你们需要什么材料?打算怎样做?你们想观察什么?在这个环节中, 实际上是要让学生把方案记录下来, 也可以改为小组在口头交流中完成, 然后再小组交流汇报, 全体学生明确这个实验的材料、观察内容、步骤、注意事项, 这样就有了明确的科学探究目标。实验后, 再抓住两个问题进行研讨:你看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使学生经过探究活动由原来的感性上升到理性———形成概念。

三、处理好方法与效果关系

科学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是由一个个的活动构成的, 现在的课堂与以前相比, 学生确实动起来了, 但透过活动, 价值有多大?教学设计时, 我们大部分的教师还只是考虑这节课里要安排几个活动, 需要哪些材料, 怎样让学生做, 比较少考虑活动要让学生看到什么现象?要解释说明什么?如何研讨?活动与活动之间有什么内在的联系?课堂中我们把活动与活动分离, 像表演节目一样, 学生做得激动, 但活动之后, 我们没有让学生静下来思考分析活动中所看到的现象, 真正的发展很少。所以目前我们的科学课不是缺活动, 而是缺思维。科学课教学要提升, 就要提高活动的价值, 要注意以下几点:

1. 加强研讨与交流

在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前, 我们会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活动计划, 但往往是虎头蛇尾, 有的甚至是为活动而活动, 一个活动之后赶集似的开展下一个活动。对观察后的实验结果也不进行讨论和反思, 丢失了科学课的本义。所以, 活动后要研讨与交流, 让学生对研究活动的设计和结果进行反思,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的科学精神。

2. 活动安排要有层次性

活动的安排应该隐含着认知活动的发展, 应该有层次性。如果有三个活动, 那么这三个活动在结构上应该是第二活动是第一活动的发展, 第三活动又是第二活动的发展。科学活动价值有了提升, 学生才能有发展, 科学课才会越学越好。

(常州市武进区南宅小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 教龄的增加, 对于儿童的音乐教学方面也有了不少的心得, 也深深体会到音乐教师专业化的重要性。因为音乐教育不但有助于儿童早期的智力开发, 而且还可以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建立良好的审美意识, 全面提升人的整体思维模式。事实证明, 接受音乐教育与未接受者相比明显思维敏捷、头脑灵活、智商较高。由此可以看出在众多的教育中, 音乐教育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试想, 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 当然也离不开教师。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 教师在儿童的教育和发展中起着主导作用。无论是现代儿童观、教育观的确立, 还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都必须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与专业能力的提高上, 并通过教师来实现。以此针对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提高将我的一点探索和思考与大家分享。

一、认真钻研新课程, 改变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中, 教师角色将发生巨大改变。教师由传统的授教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由管理者转化成引导者。新课程强调,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关系。对于新课程的落实, 教研员杨老师也做出了很多的对策。通过音乐教师的业务学习、教研活动和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使我们对新课程有了一定的了解。又通过听取优秀教师的示范课、教师交流经验, 讲座与反思, 使我经历了一个从不理解到逐步理解, 从畏难、知难而上到热情接纳的过程。其间, 我不断通过内外结合, 上下连动, 切实转变了自身的教育观念, 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 以素质教育的启蒙为核心, 突出课程的有效整合、师生共建, 确立开放的、整合的教材观, 明确每位教师既是教材的开发者, 又是教材的实施者、创造者。在此基础上, 我还不断将新的理念付诸教育教学实践, 将认识付诸行为。如:在学习《动物说话》这首歌时, 我让学生来听声音说说是什么动物, 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 表演动物的动作, 创编歌词, 画画自己唱的小动物……考虑到每个儿童都有不同的发展特点和水平, 所以提出不同的要求, 激发每个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改进了教学行为, 促进了反思能力, 提高了教学水平

在课堂教学中, 我改变了以往老套的教学方式: (1) 运用了多元化的形式, 如:多媒体, 故事创编, 游戏穿场等等; (2) 加强了语态的形象生动化; (3) 知识点的形象化、游戏化, 更贴切地落实。比如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时值教学, 我让学生用走、跑、跳来形容, 既形象又简单地落实了难点, 又让学生在做动作时无形中记住了它们的区别。 (4) 学唱歌曲也不是采取单一的跟唱方式。运用听唱法、视唱法、开火车唱、比赛唱等等。让学生轻松愉快地上好音乐课。因为课堂不断地产生新的活动, 这样不仅改进了教学行为, 也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几年来, 在研究过程中, 我既有成功的经验, 又有失败的体验, 在经验的积累过程中对教学实践的理解也更为深刻。我开始不仅关注理念更新, 更关注行为改善, 摒弃了陈旧的教学模式, 积极探索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

反思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养成反思的习惯对于一个善于研究、敢于创新、富有智慧的老师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我现在上完一堂课, 马上会思考:这个音乐知识怎样教, 学生更容易接受?今天的这堂和昨天比, 好在哪里?为什么这个班的声音唱得这么不好听?……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的培养, 不仅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 也是提高教师专业水准的重要途径。通过反思形成新理解、新态度、新方式, 从而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在实践教学中加强自身的学习, 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教师专业化是提高教师素质, 改善教育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再者教师专业化对于教师来说, 既是一次机遇, 也是一场挑战。教师迫切需要塑造自身形象、提高自身素质, 紧紧

在积累了音乐教学的部分经验后, 我对教育活动的把握实现了从表面到实质, 从机械模仿到积极探索, 从平面化到立体化的转变, 能在自己原有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探索、研究、验证、发现, 不断吸收同化各种信息, 建构、整合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能力, 教学水平得到了提升。同时不忘一个音乐教师所具备的音乐专业水平的加强。在家边弹边唱是我的兴趣, 看看歌剧, 看看文艺演出, 弹弹世界名曲, 我都非常喜欢。因为我知道, 作为一名好的音乐老师不仅要具有专业化的教学水平, 还要有专业化的音乐水平。

同时, 我知道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渐进过程, 在此过程中, 教师各方面专业能力的发展都有所不同。我会不断督促自己向更高的台阶迈进。

计算教学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9篇

一、情境创设与探索算法的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情境教学走入了数学课堂,也成了计算教学的重头戏。在计算教学实践中,有的执教者认为计算教学的情境引入,无非是给计算简单地“戴上一顶情境的帽子”而已,学生只须根据情境中提供的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而后在计算方法的探索中进行的是纯数学化的算法教学,以至于到计算出结果也没有再提及开始创设的情境。看过许多计算课,都是教师先出示情境图,学生获得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以此引出算式。接下来,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然后在练习中巩固,在应用中拓展。看似很顺利的一节课,却让我们开始思考这个教学情境的价值了。

例如,在“卫星运行时间”一课中,先观看“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的视频,进入情境,获取信息“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114分”,并提出问题“绕地球21圈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能够列出算式114×21。在这里的情境不仅仅是为了算式的引入,而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的意义。让学生说一说114表示什么?21又表示什么?怎么想到用乘法?明确要求的是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也就是求21个114分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理解了乘法的意义的同时还为探索算法找到了现实背景,学生会自觉想到要算21圈(114×21)的时间,可以先算20圈(114×20)的,再加上1圈(114×1)的时间,这也就是接下来要探索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计算方法。

笔者认为,一个好的数学情境创设不但要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全体学生参与,更要富含有价值的数学信息,供学生提出和解决问题。计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还要注重使学生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运算的过程,关注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这也是探索算法的现实背景。例如上面案例中的教学情境不仅仅是为了算式的引入,而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算的意义。在列出算式后要让学生说一说114是什么?21又表示什么?怎么想到用乘法?明确要求的是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也就是求21个114分是多少,因此用乘法计算。在此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上,学生会自觉想到要算21圈(114×21)的时间,可以先算20圈(114×20)的,再加上1圈(114×1)的时间,这也就是接下来要探索的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基本的计算方法。

因此,在计算教学中,要用开放的眼光审视情境教学,建立实际情境与数学运算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产生直觉经验,找到数的运算的现实背景,促进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及其性质,并能自觉地运用于解决应用问题之中。

二、估算、口算和笔算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淡化笔算”。于是,有的教师认为这是针对一道题目的3种不同算法,无论是什么题目,都把三者“不分轻重”地拿来估一估,算一算,于是就有了下面的教学片段:

师:先估一估36+57的结果大约是多少?

生:把36看成40,把57看成60,结果大约是100。

师:那实际结果是多少?算一算吧。

学生计算,然后交流算法:

生1:我是口算的,

30+50=80,6+7=13,80+13=93。

生2:我是列竖式笔算的,结果也是93。(竖式略。)

师:真不错,你们不但会估算,而且还学会了口算和笔算。

然而事实上这三者有着不同的内涵和价值,那估算、口算、笔算各自处在什么地位?它们之间又具有怎样的关系?应该如何把握呢?

重视口算的根本原因是口算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用到,而且它是数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可以发展高层次的数学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难发现,口算方法灵活、速度快的学生的数感都很好。

加强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特色。估算可以发展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并对数感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因为有时我们只须要估算结果。例如,去购物时须要估算一下带的钱够不够等。

所谓“笔算”,指借助于纸和笔等进行数学计算,是记录具体材料进行计算过程与结果的书面形式。笔算一般是在无法通过口算直接算出结果时进行的一种计算方法,分为横式笔算和竖式笔算两种。由于竖式笔算书写形式简便,是学生必须掌握的计算方法。

由此看出,口算、估算、笔算有各自不同的价值,但都是为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和培养学生良好数感,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口算以理解运算意义为前提,能更好把握数的大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估算要以准确熟练的口算为基础,有时估算也须要用笔算,也可以从估算的结果推出精确的计算结果。笔算是记录口算的过程和结果的另一种书写形式,又是验证估算的一种方式。

例如,在学生探索114×21的算法前,先让学生结合情境估计结果,可以把114看做110,把21看做20,110×20=2 200,大约等于2 200;也可以把114看做120,把21看做20,120×20=2 400,大约等于2 400。结果的大致范围是比2 200多,大约2 400。学生都是把两、三位数看成整十数,根据已有计算的经验来估算的,这也为后面的口算提供了思路。接下来,学生独立思考,探索计算方法,在本子上把计算过程写出来。实际上,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须要先进行口算,然后把计算过程记录下来就已经是笔算了。多数学生会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把21分成20和1,然后分别和114相乘,再把所得的两个积相加。在这其中,理解了两、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竖式笔算也就自然引出了。由于竖式书写简便,教师有权利与义务提醒学生理解着运用,并在适当的练习中掌握。

最后,引导学生把计算结果和先前的估算结果对照一下,哪个估算更接近实际结果呢?怎样估更接近?学生会发现估算时把一个乘数估大,另一个乘数估小,得数会更接近精确结果。这其中又促进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策略。还可以在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先让学生根据估计结果,直接判断计算是否正确。例如,学生把203×32的结果算成了1 060,学生通过估算会发现,把203看成200,把32看成30,积已经是6 000了,那这个1 096的结果肯定是错了。这里就体现了估算可以用来检查笔算结果的思想。

另外,在解决问题中估算、口算和笔算都可以看成是一种解题策略,所以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还要让学生养成根据需要作出选择的意识和习惯。

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后,有这样一个问题:

一般情境下,学生都会先算一算两本书一共需要多少钱,再和带的钱数比较,从而作出决策。而实际上,这道题完全不用精确计算,可以通过估算解决。先把21.8元看成22元,把14.5元看成15元,口算得出22+15的结果是37元,也就是两本书最多需要37元。所以40元够了。然后教师应追问:这道题如果求什么问题时就必须精确计算?让学生明白如果要求剩余的钱数时,就要精确计算了。从中积累经验,体会有的问题要精确计算,有的问题只要估算。

三、算理和算法的关系

算理与算法是计算教学中的两个不同的术语,有其不同的内涵。算理是计算的道理,为什么这样算。它有两层含义:一是列算式的依据,即针对问题的解决,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运算,这是根据所求问题与条件的关系来确定的,如求和时要用加法等。二是运算的依据,即每一步的运算都有其内在的道理。如计算2.8+5.6,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算法是具体的计算方法,即怎样算。方法可以是多样的,如摆小棒、模型、用计数器、口算、竖式计算等。

新课程提倡鼓励算法多样化,但不是“多多益善”。一些教师在课堂上最关心的是自己预设的算法是否会出现,不停地问学生“还有不同算法吗”,学生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些本质上没有区别的“不同”算法,教师罗列出几种甚至十几种算法让学生交流、比较、优化。多数情况是学生并没有明白有哪些算法,每种算法是怎么算的,为什么可以这么算,所以对算法的比较还是雾里看花,优化就更谈不上了。最后老师用一句“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算”草草收场。看似热热闹闹,而当面对练习题时,基础好的学生还算顺利,思维稍慢的学生,一种方法都不会,提笔不知所措,一堂计算课到此结束。

上述问题出现的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弄清并处理好算理和算法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算理与算法有着密切的关系,算理是计算的基础,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是计算的概括,使算理具体化。正因为算理往往比较直观,而算法往往比较抽象,所以我们一般都会在开始慢一些,结合情境,通过口算理解算理,然后把多种方法进行联系比较,概括出计算方法。

例如,3年下册“寄书”(小数加减法)一课,在计算1.6+12.8时,先让学生独立思考,试着算一算。教师走到学生中去,关注不同的算法,请学生自己在黑板上板书。

①1元+12元=13元6角+8角=14角=1元4角13元+1元4角=14元4角;②1.6元=16角 12.8元=128角 16角+128角=144角;

③竖式计算

…………

接下来进行多样化算法的交流。在学生介绍自己的算法时,引导其他学生倾听和思考。“你听懂他的算法了吗?”“谁听明白了,能再说一说他是怎么算的吗?”“他的算法和你的有什么不同?”学生在交流中逐渐地理解着小数加法的算理,但这时所获得的只是对算理的直观感知,还需要通过有效引导来搭建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内化整理,沟通算理与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观察、比较这几种不同的算法,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不论是口算,还是竖式笔算,都是把这两个小数转化成以前学过的数(量),然后把相同单位的两个数(量)合在一起,从而明白“小数点要对齐,满十向前一位进一”的道理。必要时还可能通过动手操作、实物(人民币)演示帮助弄清算理,理解十进制(十进位值制)。这样将口算、笔算有机地结合起来,巧妙地通过不同算法之间的辨析,学生深刻地理解了算理,多样化算法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须要“死记硬背”,而能够“举一反三”了。在后续的计算学习中,学生也会尝试利用迁移和转化来探索新的计算问题。

因此,计算教学既要让学生在直观中理解算理,也要让学生掌握抽象的法则,更要让学生充分体验由直观算理到抽象算法的过渡和演变过程,从而达到对算理的深层理解和对算法的切实把握。

四、解决问题与计算技能的关系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数与运算学习的自然组成部分,发展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和运算意义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许多教师反映在计算课上解决问题会冲淡学生计算技能的形成,如果重视了计算技能又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尤其是教龄稍长一些的教师仍然“放不下”传统教材的应用题,认为使用新教材的学生解题能力弱了,经常会在课上或课后给孩子补上一些;甚至有的学校还把传统教材拿到课堂上按进度“教”。

我也曾产生这样的困惑:在读北师大版数学4年上册“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教材时,发现本节课主要学习两、三位数的乘法,而教材在练习中除了一些乘法计算练习,只安排了一道解决问题的题目(如下图)。从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乘法运算来看,基本和本课内容相符合,但是数据不是一般的两、三位数,而都是整十数。

(1)商店从工厂批发的复读机每台140元,商店要付给工厂多少钱?

(2)商店在卖出70台复读机后,开始降价销售。如果商品全部售出,你认为商店是赚钱还是亏损?与同学进行交流。

我以前听过的一位老师在上这节课时就没有用教材中的问题,而是自己选择了一道数据是一般的两、三位数的解决问题题目,当时觉得效果还是不错的。

怎么办呢?到底是坚持用教材中的题目,还是换个题目?教材这样编写有什么意图?现在的计算课在重视解决问题的同时会不会忽略了计算技能的形成?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与计算技能形成之间的矛盾?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再次研究教参、教材,尝试读懂《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的运算教学的整体要求,有了一些收获:

首先,除了计算技能之外,对运算意义的理解、根据问题的需要选择适当的运算方法和运算工具、估算结果的合理性、运用运算解决问题和探索规律等都是运算能力的重要内涵。由于计算器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运算技能的要求已经降低。

其次,花费学生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达到熟练的计算技能对于解决问题以及增强学生对运算的理解并没有多少帮助。所以我们要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探索、推理和解决问题中,注重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并强调对问题的解加以检验。

再次,数的运算的引入与展开,都来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要让学生从接触数学起,就建立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天然联系,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将解决实际问题与运算的学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于是,我明白了走入前文提到的教学误区的根源是教师把计算技能与解题能力人为地分成两个独立部分,片面地理解了运算能力的内涵。教材的编写意图重在让学生应用所学解决实际的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不是单纯的计算训练而已。虽然这个题目中的数据多是整十数,计算难度不大,但难度在于信息多,而且呈现方式多种多样,重在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交流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我遵循教材编排,放手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学生很轻松地解决了(1),在解决(2)时稍显困难,我建议他们可以合作完成,并请有思路的学生加以提示,结果出现了以下不同的解决思路:

①先算出按原价卖出的前70台的钱数,再加上按现价卖出的后10台的钱数,就是总收入了(销售总额)。160×70+138×10=12 580(元),最后和付给工厂的钱数(成本总额)进行比较,12 580﹥11 200,知道商店赚钱。

②先算出按原价卖出的前70台的钱数,160×70=11 200(元),和成本总额相等,说明已经收回成本,一定赚钱。

③140-138=2(元),按现价卖每台亏本2元,2×10=20(元),10台才亏了20元;160-140=20(元),而按原价卖一台就赚了20元,就已经补上了,另外69个20元就是赚的钱数,所以一定赚钱。

…………

看着学生一点点地明晰思路,一步步地解决了问题后的兴奋劲儿,我也由衷地高兴。这真正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所以能有效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才是学生学习数的运算的首要目标。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关系存在于计算教学之中,但都不是真正的矛盾,而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我们应该从数学教育本质出发,把握计算教学的核心,处理好这些关系,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大庆市万宝学校)

浅谈当前分局工作中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第10篇

一、正确处理好自己与校长的关系:学校管理者是以校长为首的学校各级干部,校长是学校的首要管理者,是学校的法人代表。而教导处则是学校管理的一个职能机构,行使学校管理的部分职能,校长通过教导处实施管理和指挥学校教育教学活动。因此,校长侧重于决策和指挥,教导主任则侧重于组织实施和协调,从而明确教导主任是在校长的领导下起助手参谋作用,并参与和执行决策。这个关系是比较明确的,但如果教导主任思想不端正就会给工作带来麻烦或损失。例如:对教师的校务分工、评优选模、职称评定、选拔重用等等实质性问题上,不见得校长和教导主任在认识上没有分歧,最终还是由校长主持定案。这是工作中常有的事,教导主任就应尊重、拥护、理解执行。但因教导主任看问题角度不同,与教师的疏密关系不同,往往在会后自觉不自觉地对某一位或几位教师说什么我赞同你,校长不同意一类的话,这样,势必给上下级的关系带来紧张,给工作带来损失。事实上校务工作会议上或碰头会中领导间的意见分歧是常有的事,作为教导主任一定要维护班子的威信,维护学校整体利益,切不可做出拆台的傻事来。

请你谈谈对这句话的感悟:“太阳很好,但是太炫目了。月亮就刚刚好,它可以让我们优美地仰望,而且可以凝视。发光吧,但是,请注意你的光芒。”记住:工作干好了威胁领导,工作干不好领导威胁,工作干少了同事气愤,工作不干了自己倒霉。

二、正确处理好教师与校长的关系:有的校长不善于走群众路线,缺乏依靠教师办好学校的思想,遇事常常个人说了算,或者偏听偏信,以个人感情代替党的政策,这样势必挫伤群众的积极性,造成干群关系紧张的局面。作为教导主任绝对不可熟视无睹,要积极协调教师与校长的关系;采取妥善的方法,提醒领导注意,帮助分清是非,并要有主动承担责任的精神。因教导主任在学校中具有中介性,获得基层信息比校长自然要多,如有的教师对学校无法满足他们的要求,他们就表示不满,甚至在教师中或学生面前发牢骚。当学校领导批评教育他们时,他们就有情绪、有意见,影响工作和教学的正常运行。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导主任,就应默默地帮助有关教师提高认识,克服缺点,改正错误,振奋精神,切不可在校长面前“添油加醋”讲教师的坏话,那样,很容易把事情搞糟。

三、正确处理好自己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作为教导主任应是教师的朋友与贴心人。既要了解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和特点,又要了解思想和愿望,对生活有困难的教师,要协同有关方面尽力解决,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与教师谈心要有分寸,既要坦诚,又要讲究方法,切忌空许愿和损伤教师自尊心之类的谈话。教导主任在监督下属工作的同时,也要接受自下而上的监督和师生的指正批评,应持诚恳、虚心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态度。此系教导主任能否在师生中建立威信,能否顺利开展工作的一个关键问题。(有的人站在山顶上,有的人站在山脚下,虽然所处的地位不同,但在两者的眼中所看到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一个人之所以能对别人指指点点,通常不是因为他比别人高明,而是因为彼此之间所处的位置不同)。

四、正确协调好教师之间的关系:这是教导主任义不容辞的职责。因工作上的问题引起的教师之间的矛盾是常见的事,教导主任一旦发现这种矛头,尽力争取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之中,不要等到冰冻三尺再去解决,那样必将积怨深重,不仅影响团结,也必将给教育、教学带来损失。如果是教导处分配工作不当而引起的,教导主任就应态度诚挚地承担责任,努力改进工作,促使矛盾转化。(发生争吵和埋怨,是因为平等的人们没有分到平等的东西,或者不平等的人们分到了平等的东西)。(检验两只鸡的友谊,要等出现一条虫子的时候)。(在一个单位,你的朋友和敌人越多,你就越缺乏安全感)。

由此可见,做好人际关系工作是教导主任一项重要任务,所以教导主任必须有较好的人际修养。这就要求教导主任以培养跨世纪人才这个大目标,心怀坦荡,对周围出现的人际关系的种种矛盾态度要端正,处理要公道,作风要朴实,要实事求是,既要善于自我批评,又要讲究方法,敢于同不良习气作斗争。教导主任要有十种“意识”

一、要有榜样意识: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坏榜样的力量也是无穷的。

二、要有法规意识:市场经济更要讲法规意识,要抵制教育产业化。(问: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校长为了寻求学校的尽快发展,不得不经常和外界打交道,社会上的不正之风也给校长的工作带来许多困难,有的时候需要进行“两难”选择,正如人们常说的“违法的事不干,违心的事常干”。你遇到此种情况怎么办?答:及时向上级领导汇报,让领导帮助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切不可自以为是,自作主张,酿成祸患,给学校带来损失,也给上级领导添了麻烦)。(预防诱惑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好的方法是胆小);(要想在21世纪立足的人一定要学好三个技能,这样才能够在21世纪立足:电脑、外语、开车。有人说还要懂得“法律”!)

三、要有管理意识:校长是领导者,是决策层——“做正确的事情”,教导主任是管理者,是执行层——“正确地做事情”。教研组、备课组和教师等是落实层——“正确地做事情”。要建立常规管理机制——执行机制、监督机制、检查机制和奖惩机制。(“做正确的事情” 与“正确地做事情”哪个更重要?)

四、要有角色意识:从学校层面讲,教导主任处于中层,是协助校长执行决策的具体操作者,因此必须具有正确的角色认知,要明确自己是干什么的,应该怎样干。到位而不越位,通常是你的思想和行动的准则。到位是指工作中要想得周全,干得认真;不越位则是要坚决贯彻执行校长的决策,不怀疑当然更不能凌驾于校长的位置之上。成功了,是决策的成功,是大家的成功,功劳归功与集体,归功于成功的决策;失误了,首先要反思自己工作流程的每个环节,检查自己在细节和用人中是否有漏洞,做主动的自我批评,并将反思的结果经过思考讨论筛子,然后把问题直接的或间接的呈给校长。要知道邀功是愚蠢的,揽过是聪明的。钓来的荣誉不是鲜花,而是荆棘。经验也说明,只要你努力了,只要你用心了,当一份荣誉到来的时候,校长首先要考虑的是你,群众首先想到的也是你。因此,作为教导主任,找准位置,增强角色意识,对工作对自己的发展都很重要。

五、要有协调意识:教师与校长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自己与校长的关系、自己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人际关系学——不是厚黑学)(联系“方圆艺术”)

六、要有合作意识:教导主任的责任说通俗点就是“上情下达,下情上晓”,起桥梁沟通作用。要正确认识自我、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靠顾全大局、融合群体的豁达胸怀,多学他人长处,择善而从,才能将精彩的个体组织起来,在管理中形成合力。

七、要有学习意识:“学习”是当今社会生活的通行证,是参与社会竞争和自我发展、自我超越的必备能力,是现代人的生存需要和生活方式。(联系自己的经历:已经错过了学习的黄金时期——当年在大学老师要求我们努力学习,遗憾的是没有听劝告;小的时候可以背古文,而现在不行了);(一个人成长的快捷方式,是周围有很多比他更聪明的人。也就是说在你的朋友圈中,如果你是最成功的那一个,你就不会更成功了。记住:永远要跟比你更成功的人在一起)。

八、要有前瞻意识:主动了解吸收前卫的理念和思想,指导实践,并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敏锐地发现问题,进行思考、判断和规划。教导主任在工作中,如果不是在思想观念、做事方略、行动步伐等各方面走在群众的前头,如果总是等待现成的指令,我想你的职位生涯已经结束。面对新课程,教导主任应首先走在前面。教导主任是作战团队最基层的首领,这个团队不但要有大的行动纲领,还要具有小步子行进的指南,要引领教师熟知把握学校的近远期行动,自觉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年年岁岁人不同,岁岁年年教法同”!(联系对“与时俱进”的理解。联系当今社会唯一不变的是“变”,我们在变化面前有三种人:被社会所淘汰的人,紧跟社会发展步伐的人,走在社会发展前面的人)。愚蠢的人总是要等事后才能明白,聪明的人却能在事前预见。做大事的人不必理会世俗的眼光,更不必和凡人商议。

九、要有服务意识:教育是服务,管理更是服务。教导处的工作是琐碎而繁杂的,而小学的管理结构又较简单。在这种情况下更应该牢固地树立服务意识。要处处以大局出发,时时为教师着想,常常带着思考深入到师生中去,倾听他们的呼声,捕捉他们的意愿,从而使得各项决策和工作措施符合实际和大家的要求。

上一篇:毕业实习报告大纲下一篇:测绘实习总结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