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中学后勤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2024-07-24

第五中学后勤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精选12篇)

第五中学后勤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第1篇

第五中学后勤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全心全意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全体师生服务为宗旨,努力增强服务意识,做到“务实、优质、高效”,以一流的服务水平为学校发展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使全体师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二、工作目标:

①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管理队伍,建立健全后勤各项规章制度,为教学工作做好后勤保障,后勤工作满意率达95%以上。

②不断优化校园环境和改善办学条件,图书配备达标生均25册,教室、办公室内窗帘全部更新,教学楼内、教室内、宿舍内全部粉刷粉、学校管网全部升级改造,厕所由水槽式冲洗改为蹲便器水箱冲洗,电力设施升级改造。③完善固定资产入账(建账造册,账物相符)及维护等一系列工作。

④建立安全防控措施及制度建设,杜绝一系列的不安全因素的发生。在重要位置放置足够数量灭火器、安装应急灯等。学生食堂、宿舍安装视频监控,实现全覆盖等。

⑤各教室设施配全配齐,各功能室设施配全配齐。

⑥进行校园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等工程建设。

三、具体措施:

①加强后勤人员的政治学习和业务技能的提高,增强服务意识,全面提高后勤人员的服务、协调水平。

②按《山东省中小学条件装备一类标准》配备教学设施,提高教学条件。③建立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各项收费,积极筹措资金,合理使用经费,用于学校建设。

④资产管理责任到人,资产如实登记入账并定期检查维护、合理使用。

四、年度目标:

2014年度

①后勤人员明确奋斗目标,增强岗位责任感,树立为教育教学提供优质服务的思想。基本实现规范化,标准化,为教育教学提供全方位的后勤保障。②进一步完善各项后勤管理制度。

③后勤管理从资产登记、公物维护等方面基本实现制度化。

④东西教学楼道、教室全部粉刷刮钢瓷。教学楼、宿舍楼内厕所全部实现由便槽式冲洗改为蹲便器水箱冲洗,并且对学校管网、水设施进行升级改造。教室、办公室等窗帘全部更新。教学楼各教室们、教室办公室们、男生宿舍门全部更换。修建两教学楼连廊。各班级统一配齐标准课桌凳,加装桌布等。(以上建设约投入42万元)

⑤师生对后勤满意度达85%以上。

第二年

2015年度

①强化后勤人员思想教育和技能培训,实现后勤服务的精细化。

②配全配齐各教室教学设备、功能室、配齐图书等

③、男女生宿舍楼内墙改造,东西教学楼前实现花砖硬化,进行校园文化(走廊文化、宿舍文化、新建餐厅文化、厕所文化)建设,校园亮化工程建设。新建餐厅、宿舍楼内部设施配备等(以上约投入64万元)

④完成校产登记建账。

⑤师生对后勤工作满意率达90%以上。

第三年

2016年度

①全面提升后勤人员的服务水平,科学有效的做好教育教学后勤保障工作,打造一支精干、高效的后勤管理队伍,后勤管理全面实施数字化办公。

②图书按人均25册书配齐,学校全部实现无纸化办公。

③配备教师电教教学设备,电脑实现人手一机,再新装备微机室2个。

④硬化建设,对校园内主干道,东干道进行硬化,男女宿舍楼前后硬化,绿化、美化建设,对教学楼,宿舍楼周围进行绿化景观建设,亮化建设,对主干道安设灯杆若干。电网改造、办公室加装空调、取暖设备升级改造等。(以上约投入76万元)

⑤师生对后勤工作满意率达95%以上。

第五中学后勤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第2篇

一.背景分析

(一)优势分析:

1、在前一个三年规划的基础上制定本规划

2、已有基础进行新的调整

3、已初步形成良好的后勤工作作风。

(二)存在的问题及简析

1.后勤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应注意体现自己的特色。

2、加强学习,提高管理的精细化科学化。

二、发展目标

1.后勤发展的总体目标:校园美化,办公优雅,和谐校园

2.三年具体目标

第一年:(2011年9月——2012年8月)

1.进一步完善校园绿化美化。

2.继续完善专用教室的配备使用。

3.加强安全保卫管理,创办平安校园。

第二年:(2012年9月——2013年8月)

1.基本达到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要求。

2.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强化服务管理意识。

第三年:(2013年9月——2014年8月)

1.达到省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要求。

2.学校后勤管理科学化,形成一定的管理模式。

3.进一步完善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雅和谐校园。

(根据教育局和学校的整体规划格局对学生的运动学习环境改善,教学楼的改造、塑胶跑道和人造草皮的铺设,学校大门的改建等,创设优美的教育教学环境。)

三、主要措施

1.加强后勤队伍建设,后勤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认真做好学校的后勤保障工作,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2.常抓平安建设,落实安全预警机制,排查、消除安全隐患,明确各级安全责任,加强常规安全管理,为师生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一个安全环境。

3.充分挖掘、积累校园文化底蕴,营造富有人文、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氛围。

浅析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的发展 第3篇

1 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后勤工作任务大、经费短缺

广大农业科研院所是公益型单位,财政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定额的事业费,二是科研经费。科研经费专款专用,主要用于科研业务开支,用于后勤工作的科研经费几乎没有。那后勤工作经费主要来源于行政事业费,但后勤工作囊括了房屋修缮、水电路改造管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众多方面,存在着严重缺口,好多单位往往由于经费不足,后勤工作跟不上,存在房屋修缮、水电路改造滞后等现象。

1.2 后勤工作地位下降

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有目共睹,影响着单位其他科研业务的进展。各单位在文件中和口头上也相当重视,但实际行动中最关心科研,最注重科研人员,对后勤工作不重视,对后勤工作人员也不够关注。单位领导及科研人员也觉得后勤工作相对其他科研工作来说不太重要,后勤工作人员也认识不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也觉得低人一等,工作积极性下降,往往存在人浮于事的现象。

1.3 后勤工作人员晋升难,人员不稳定

在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人员主要还是科研系列岗位,在同等职称条件下,也只能享受同等职称的最低档薪酬待遇,而且后勤工作人员从事科研工作较少,科研成果相对较少,晋升职称就更难。这种状况导致后勤工作人员心理上不平衡,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稳定。

1.4 后勤工作人员少、矛盾突出

受事业编制管理影响,再加上后勤工作人员晋升难,人员流动性大,从事后勤工作人员较少。后勤工作包括食堂工作、房屋修缮、水电路改造管理、安全保卫、环境卫生等众多方面,工作繁杂需细致,不仅要为科研业务提供物质保障,还要为科研人员的衣、食、住提供优良服务。由于人员少,任务大,不能面面面俱到,往往矛盾突出。

1.5 后勤工作制度不完善

后勤工作包括资产经营、基本建设、房产维修、水暖电气、伙食等方面,对制度规范化的要求非常高。一些事业单位的后勤保障制度都是20世纪90年代或者是21世纪伊始制定的。近年来,随着科研单位的迅速发展,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化,后勤保障制度愈发滞后。有的制度已不符合当前形势,难以体现公平和高效原则,有的领域还存在一些制度空白,造成很多单位普遍存在“干多干少都一样”的现象,不利于激发人员工作积极性。近年来,农业科研单位的改革不断推进,改革的对象主要是科技体制和科研人员,各单位普遍建立了科研人员薪酬激励制度,但此类制度针对的人员一般都不包括后勤人员,后勤人员无法享受同等的改革发展成果。由于制度的缺乏,很多工作在具体实施中随意性很大,凭经验进行,有的工作任务交给临时雇用人员,工作效率低下。

2 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发展对策

2.1 重新认识后勤工作的重要性

后勤工作是科研单位一切科研工作的基础,如果没有后勤工作的保障,那科研工作也不能顺利开展。后勤工作直接关系到国家及个人资产的安全,但后勤工作人员往往会忽视一些细节问题,导致科研任务滞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国家和个人资产的严重损失;相反,高质量的后勤工作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科研水平。重视后勤工作就是重视科研工作,后勤工作人员及科研人员要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不要觉得后勤工作低人一等。

2.2 强化后勤工作队伍建设

培养专业人才是当前强化后勤工作队伍的重要措施,建设并保持一支精明能干的后勤服务队伍,是强化后勤工作的关键。加强在职后勤人员学习和岗位培训,不光是技能上的学习,也要有思想上的学习,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后勤工作的重要性,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3 健全后勤工作制度

加强岗位制度建设,明确岗位任务,责任到人,明确服务标准和规范要求,建立议事协调机制,做到既分工明确,又团结协作,确保服务环节不缺位,不断提升后勤服务的制度化、规范化水平。健全薪酬保障制度,将后勤人员纳入单位薪酬激励制度体系,确保后勤人员共享单位发展成果。完善考核评价标准,强化弹性薪酬的激励作用,逐步推动职工收入与工作成效挂钩,激发职工的能动性和创造性。

3 结语

农业科研院所的后勤发展直接影响着科研院所的日常科研和生产活动,影响着农业科研事业的发展,因此一定要着眼于农业科研事业的长远发展,坚持“统筹兼顾、稳中求进”的原则,逐步推进,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发展模式,优化资源配置,规范管理,调动人员积极性,努力构建“科学化管理、节约型后勤、人本化服务、满意型后勤”,推进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摘要:分析了当前农业科研院所后勤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主要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

关键词:农业科研,后勤工作,工作制度,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刘喆,余军,章青,等.科研单位后勤管理的提升路径[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27.

[2]吴波,龚康达.农业科研院所后勤社会化改革新探[J].农业科技管理,2010,29(5):66-69.

[3]侯卫东,农业科研单位提升后勤服务能力的对策分析[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13(4):43-45.

[4]张东华,余文湘.省级农业科研单位后勤改革模式及对策[J].科技创新,2011(14):15-17.

浅谈中学后勤工作标准化管理 第4篇

关键词:中学;后勤工作;标准化;管理

中学后勤管理我们是将学校人员、财政、物资管理发挥到最大程度的部门,后勤管理围绕学校教育与经济,通过采取一定的管理手段实现学校事业的正常进行。目前,我国中学后勤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是后勤工作人员的素质普遍较低,这是由于学校上层对后勤管理缺乏足够的重视从而往往将后勤承包给外来人员所导致的。其次,国内高中学校普遍缺乏合理化的管理制度。由于管理制度的松懈,很多工作人员缺乏认真负责的态度。再次,目前很多学校利用后勤管理增加财政收入,与服务学校教育事业的初衷背道而驰。

一、自身管理:高度的责任感,管理“细心化”

精细管理,要追求后勤管理标准化。如在完善食堂配套设施建设时,应优化功能布局,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真正做到以创建活动为载体,提高食堂管理水平和饮食质量,使学校食堂逐步实现标准化、现代化:第一,进一步严格准入制度;第二,对米、面、油、肉等大宗物品的供应实行资质备案制度;第三,加大监管力度。中学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具有接触面广、人事复杂、工作难度较大等特点,学校领导缺乏对后勤管理工作的正确认识,加上缺乏相应的评估奖惩制度,导致工作人员事业心不强、责任心不足。只有不断优化外部环境,实行精细化管理,校园才可能时时干干净净,学生宿舍才会整整洁洁,学生食堂才会清清爽爽,学生生活才会开开心心。因此,中学后勤队伍培养过程中尤其应注意提升工作人员主动、快捷以及灵活处事的素养。所谓“主动”,就是要求后勤人员面对物资准备、教学建设、生活安排等方面做好积极主动的计划与安排;所谓“快捷”,即提高做事的工作效率,对事物的处理做到不拖延,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所谓“灵活”,指的是后勤工作人员在熟知学校各项政策、法则的同时,在面对突发问题时能够合理权衡利益轻重,从而制订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二、制度建设:坚持管理“严格化”

依法治校、从严治校是我校学校管理工作的基本方针,后勤管理工作也应坚持一个“严”字。中学后勤管理工作要实现管理制度的严格化,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完善各种制度。如学校教学用具、教研材料的购置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并由统一部门进行购置,坚决杜绝不法分子从中获利。学校应该设置专门的人员负责财产管理,各个部门都需要安排各自的资产负责人,并定期向学校上层报告资产使用情况。与此同时,学校物资赔偿制度的建设对于财政制度的施行具有重大的辅助作用。其次,过程管理要严。后勤工作涵盖财务财产、后勤服务、食堂、员工、住宿、学生管理等方方面面,工作琐碎,凡事必须有准则、有程序、有监督、有负责,持之以恒,严格到底。如卫生打扫与维护、住宿生内务整理的日评比制度、学生购物、冲卡、就餐的排队制度必须天天坚持。最后,完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也尤为重要。学校后勤部门要时刻关注学生的生活以及成长状况,对学生的人身安全、食品安全给予充分的重视,完善应对突发食品安全问题的应急措施。

三、优化创新:增强服务效率,管理有“爱心”

中学后勤工作人员不仅需要完成日常各项事务,还需要提高自身的服务效率从而实现管理的优化创新,对学生的管理亦要体现“以人为本”。首先,要耐心细致地为师生服务。如及时公布学生每周的菜单,接受学生、家长、社会的监督,确保菜的质量。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做好免费饭菜的供应,真正确保让每位学生都能吃饱、吃好。其次,要做学生的贴心人。辅导教师不仅要从宏观上管理好寝室,还应该从微观上管理好寝室,细致入微地看护好各个细小的环节。如对学生平时进出寝室、上下楼梯、上下床铺等安全问题要时常关注;对住宿生感冒发烧、吃饭、喝开水等问题要想方设法及时解决。

四、绿色管理:打造节约型学校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学校是宣传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阵地。节约的美德、环保的理念是和谐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体现,也是师生文明素养的重要标志之一。中学应通过后勤工作倡导节约资源的理念,以身作则付诸绿色环保行动来培养全体师生树立节约意识和环保观念,进而提高全体师生的素养,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后勤工作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以及学生德智体的培养有着很大的联系,作为为学校教学服务的后勤工作,需要早日实现标准化、科学化的目标,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从业素养,实现管理制度的科学化,增强后勤服务水平,从而更好地为学校师生提供必要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吴湘霖.当前中学后勤工作的若干思考[J].华章,2012(14):248.

[2]刘建芳.小议如何加强中学后勤管理[J].东方企业文化·文化视窗,2013(4):114.

沙市实验小学后勤工作三年规划 第5篇

(2006年——2008年)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指导,以“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及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宗旨,根据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加强后勤管理完善各项制度建设,探索切实可行的学校后勤服务运作方式,构建“安全、温馨、文明、健康”的育人环境,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与氛围,做学校“创一流、上水平”的有力支撑和保障。

工作总目标:

把握学校整体规划的精神实质,实施科学化管理,提高后勤整体素质,建高效、规范、务实的后勤工作队伍;优化育人环境,提高育人效益,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发展规模化,后勤工作人文化,校园环境艺术化。阶段目标:

1、2006学年目标:部署学校后勤工作发展的总任务和阶段工作,将本计划分解到有关责任人,全面启动三年规划工作,做到后勤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校园及周边环境有根本性的改观。

2、2007学年目标:落实学校后勤工作发展总目标及分目标要求,做到教育教学设施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先进,教职工福利待遇有所提高。

3、2008学年目标:实现三年规划总目标。加强调控反馈,总结经验,为今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依据。

具体工作措施:

一、建章立制,规范管理

1、制定和完善后勤工作各项制度,工作有依据。

2、完善岗位责任制,对后勤职工进行量化考核。

3、严格岗位责任制,做到规范、准确、高效。

4、完善校产管理机制,管理和使用好各类设备,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率。

5、建立师生健康档案,确保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以人为本,建高效、务实的后勤工作队伍

1、加强思想教育,提高后勤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

2、开展基本功评比竞赛,提高后勤工作人员业务水平。

3、经常深入调查师生要求,听取意见,提高工作满意率。

4、关心后勤工作人员疾苦,尽力解决困难,充分调动工作积极性。

5、运用现代技术,提高后勤工作计划性、预见性和及时性。

三、改善办学条件,营造优良的教育环境

1、争取政府及上级部门的支持,广泛筹措资金。

向政府上级部门写报告反映学校情况。

邀请市领导、局领导,包括老领导、老专家到校指导工作,群策群力,共谋发展之计。

发挥学校现有优势,寻求企业商家支持,联合发展。

2、加强与社区各部门的联系,对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改善周边环境。

3、开展家校互动系列活动,加强交流,增进理解。

4、加强与市直及沙市区兄弟学校的横向联系,学习先进经验,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

5、加快现代化教学步伐,配置和更新教学设施,满足各学科现代化教学的需求。

6、修建实验室、图书室、电脑室、体艺室等专用功能室,为师生提供学习和研究的场所。

7、“绿化、美化、亮化”校园,扩大绿化面积,增设必要的人文景观,建现代化、生活化、人文化的校园环境。

8、加强学校建设,修建操场、体育活动园地等学生活动场所。

9、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抓好食堂、豆奶、小卖部等服务部门工作,使教职工福利待遇有所提高。

中学课改工作三年规划及管理方案 第6篇

一、建立健全的组织机构,分项落实工作责任

为了扎实推进课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切实负责,着力践行课改各项具体工作,特成立以下

12个课改工作领导小组:

1、课改全面工作领导机构

组长:

成员:

2、课程管理及开发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3、课堂教学改革及教学质量监测评估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4、选课指导中心

组长:

成员:

5、校本研修领导小组

组织:

成员:

6、综合实践活动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7、研究性学习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各学科备课组长

8、通用技术课程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9、学分认定委员会

主席:

成员:

班主任、学科老师,学生代表

10、教分评价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刘克和 副组长:田明 张建清

成员:魏亚明 蔡德军 龚建林

11、课改实验课题研究及课改成果管理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12、课改“样板校”辐射及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县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实验中学)

二、目标规划,分期实施

按照《成都市普通高中课改工作指导意见》和成都市课改办工作要求,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新课改各项工作,结合校本实际,着力做好八项具体工作:

1、组织学习,加强培训,更新观念,改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2、编制我校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的相关制度。

3、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4、有计划地进行队伍培养。

5、稳定并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6、抓好课堂教学。

7、做实校本研修。

8、着力开发和利用校本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拟定三年目标规划并分期着力实施:

学校近期(2010年7月-2011年7月)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走进新课程,践行新课改”:领会新课程改革精神,着力培训教师,做好新课程下的校本研修和教师培训及培训后培训工作,规范新课改理念下的教育、教学行为,注重“五项策略”,实施“六步教学”,努力研究新课程,规范教学设计,编写新课程教学“导学案”,着力研究新课程目标“叙写”和可操作性,加强学科建设,提高课堂教学质效,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七项工作:

1、制定“大邑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按八个学习领域15个学科的课程架构健全学科备课组,用好新教材。探究新课程下大邑中学“自主参与式课堂策略与模式。实施“三段(课前、课中、课后)、六步”课堂教学。

2、强化老师新课程各项培训及校本培训,开发新课程资源,稳定教学质量。

3、切实改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着力上好必修课,有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

4、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出更多选修课,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活动。

5、做好学生学科模块学习过程评价登记工作,做好学生学期、学年学分认定和登记工作。

6、建立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评价制度。

7、着力做好市级样板校区域性引领工作(建立课改推进工作月工作研讨制度,并邀请县管教育集团成员学校参加,起好市级样板校辐射、引领作用)。

学校中期(2011年7月—2012年7月)的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是“我与新课程同行”:大力推进三级课程建设(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着力推动“三个教学整合”(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努力实现三大提升(开发水平,教学水平,管理水平)。本阶段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着力推进校本课改特色研究,凸显符合大邑中学特色的“自主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三段”、“六步”课堂教学特色)。

2、实施新课程背景下“微格”课堂参与式教学管理。

3、有序推进校本选修课程。

4、进一步研究符合校本实际的选修课程、创新修习方式,提高选修课的教学水平和质效。

5、大幅度提高必修课的模块教学效果。

6、着力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并逐渐总结、提炼出符合校本实际的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内容、方式,评价和管理模式、特色。

7、开好通用技术课,研究通用技术课程的方法与途径,提高通用技术的实效性、彰显通用技术课程的校本特色。

8、切实做好学科模块学习的过程性评价工作,结合省会考和学籍管理,做好学年学生学分认定

登记和上档工作。同时做好学生补修、补考工作。

9、切实做好教学课改教学质量监测评估工作。

学校中远期(2012年7月—2013年7月)课改工作规划目标:“收获新课改”:巩固和发展新课程背景下学科教学特色,形成符合学校办学理念的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精品选修课程,完善多元教学评价、学业评价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健全新课程下教学管理制度和运作模式,构建与新课改相适应的高考备考机制。本阶段重点要做好以下工作:

1、构建符合校本实际且行之有效的课程管理机制。

2、做好市级样本校规定的新课改实验研究、总结、提炼工作。

3、建立符合新课程要求的学科模块教学设计库、试题库。编写符合大邑中学校本实际的“导学案”,并形成大邑中学“三段”、“六步”课堂教学模式特色,以期推广、运用。

4、促进现代教育技术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整合,丰富和完善校园教学资源库,使校园网络和学科资源库为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发挥显著作用。

5、建立符合校本实际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资源库,并以此形成特色。

6、构建并形成新课程背景下的学生、教师评价体系和机制,完善我校首轮新课程改革下的学分认定和教分评价管理机制,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7、形成符合校本实际的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运行和管理体系。

8、形成符合校本实际的学生选修课程,教师校本研修课程体系和特色,并进行推广、辐射。

三、突出重点,变革实践,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第五中学后勤工作三年发展规划 第7篇

(2012.9——2015.7)

随着“3421”战略的稳步实施,合川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区委区政府提出:创先争优,努力把合川打造成重庆的教育高地。树雄心、立壮志,力争3-5年跻身重庆教育第一方阵。我校位于合川主城北城、南城、东城三足鼎立的城南组团核心区,是城南组团的唯一一所高完中。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公民素质的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将更加迫切,作为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的合川第二中学,必将承载起合川区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迫切需求的历史责任,特制定教育教学工作三年发展规划。第一部分 历史和现状

学校始建于1958年,1984年初被原四川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高完中,1996年与合川县盐井镇中学校合并为合川县盐井中学。2005年,租赁合川区鱼城中学成立重庆市合川区盐井中学城南教学部,2011年9月,学校整体搬迁到合川区鱼城中学。目前,全校在编教职工158人,其中高级教师18人,一级教师56人,33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700余人。

建校以来,历经半个世纪多的发展,逐渐积淀出丰富的文化底蕴并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以“读书改变命运,习惯成就人生”为校训,逐渐形成了“求真、至善、尚美”的校风,“敬业爱生、为人师表、博学善教、终身学习”的教风,全体教职员工发扬“迎难而上、终身学习” 的拼搏精神,为祖国建设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合格人才。但是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从整体优化办学水平,提升办学档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办特色学校,成为更高层次的优质资源的要求出发,我们清醒地看到,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教育管理、课程设置、教育水平、学生素质、师资培养、教育科研、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经费保障等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如何解决目前的困难,进一步提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办学效益等方面都有待加大探索力度。

一.办学目标

确立“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想教育”的办学理念,以德育为首位,以教学为中心,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优化师资队伍,提升办学水平,整体推进素质教育,使学校成为“重庆市一流重点中学,重庆市示范性重点高中。

1.“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想教育”的办学理念理解为:

①“发展的教育”是我们的起点:虽然我校的学生起点不高,但是我们确信每一位学生都有不断发展的动机和潜能,都有自我实现的价值追求,都有获得尊

重、选择学习、自我发展的权力,都必须获得尊重、关爱,信任。因此,学校依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基础教育的性质和时代对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提供了充足的营养和动力。要求每个教师都要用心去研究。研究教与学的相互作用,教师与学生的心灵沟通和碰撞;研究学生内化的过程与规律;研究教材,如何去激活知识;研究方法,如何去启迪学生;研究教师自己在教学中的生命历程,自己在教学中成长的过程、规律等等。教学是师生共在的精神生活过程,自我发现和探索真理的过程,生命活动和自我实现的方式。学校的校园设施、文化氛围、管理体系、课程实施、课外活动等,都应围绕为了给学生的发展,提供空间,搭建平台。所以,“发展的教育”是我们的起点。

②“理想的教育”是我们的追求:理想的教育在于为学生提供适宜的发展环境,培养学生的才能。这就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实现个体社会化,实现社会成员个性的充分和谐发展。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个性教育”,追求“个性发展”。“个性发展”的理念,正是在对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客观需要深刻认识基础上的自觉选择。“个性发展”摒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差异性,不尊重个体,不给学生选择余地的传统模式,既抓共性发展,又抓个性发展,鼓励他们中的每个人,都去通过个性特长的尽情发挥而发现自己的潜能,而使他们的个性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实现其心中的“理想”。

③“理想发展的教育”是我们的升华: “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一方面,它体现了教育民主化的趋势和要求: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发展意向,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尽可能提供现实基础;另一方面,学生的个性特征的差异性,决定了教育的差异性。让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化的发展,是我们全新教育教学质量观的根本基础。“理想发展的教育”,它要求学校成为人性教育实施的沃土和师生个性张扬的乐园;充分关注人性,关爱生命,始终充溢人文关怀气质和科学探索精神;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发展机会和奋进动力,并且能够让学生充分享受各自成功的喜悦与快感;能够让每个人的潜能得到充分挖掘、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2.近期办学目标——“合川区一流重点中学”

(1)学校要在办学指导思想、学校组织管理、师资水平、教育科研示范作用、办学条件、教育质量等六方面全面达到重庆市教委颁发的《重庆市重点普通高中评估操作标准》的要求。

(2)以合川区教委实施的“三年重本千人计划”质量工程为突破口,逐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逐步缩小与区内重点中学的差距。

(3)以新校建设为契机,用3-5年左右时间把学校建设成为合川区一流重点中学。

二.实施策略

(一)构建科学课程体系、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集中精力贯彻课程改革精神,领会实质,构建新的科学课程体系。

①开好必修课程

必修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基础性学力,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打下基础。在压缩与精简必修课程的情况下,努力提高必修课程的教学质量。

要加大英语和计算机学科的改革力度,逐步提高学生这方面的基本素养,缩短与城市学生的差距;在学科教学中重视人文精神的渗透;重视理、化、生等学科的实验教学,增加实验内容;重视语文阅读、作文训练,指导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树立大课程观,充分利用教材、音像资料、计算机教学软件、多媒体手段、网上信息、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

②开足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是在必修课程的基础上,体现学科知识拓展和综合能力发展的课程,是学生终身学习精神、方法、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重要载体。要根据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特点,开设各种各样的拓展课程,形成涵盖科学、人文、技能、综合各方面的选修课程格局。

③开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在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过程中,让学生得到体验,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要理清选修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关系,鼓励发挥学生在选修型课程学习过程中提出进一步研究的课题;探索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探索并制定研究性学习评价方法。

④开发校本课程、地方课程。

继续围绕学校已经开展的校级课题人文教学研究,发挥教师潜力,进一步开发校本课程系列,建立有人文教育特色的校本课程系列。

2.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学要坚持改革之路,常改常新。

①转变教育观念

教学改革是在教育观念转变的基础上进行的,教育观念转变是教师教育行为转变的基础。教师要实现“三个转变”,即变单纯传授知识在传授知识过程中重视能力培养;变以教师为中心为学生为主体;变重教法轻学法为教学。

②优化教学过程

进一步规范教学基本行为,改进教学基本环节。大力加强对教师的备课、导

入、板书、提问、课堂管理、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批改、课后辅导等教学基本功方面的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教学贯彻“民主、和谐”的原则,创建“阳光课堂”,课堂教学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倡启发式下的教法多样化,各学科努力探索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并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

③发挥教研组的“研究”功能

教研组以“研”为核心,“研”的重心放在优化师生关系、提高教学艺术、探索学科教学规律等方面。教研活动要采取“导师带教”、“观摩研讨”、“专题讨论”、“课题研究”“反复磨课”等方式进行,促进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④整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备课,加大课堂教学的技术含量,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实现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目标。

⑤健全教学评价制度

评价制度是学校的主要激励手段,要继续构建科学、合理、全面、公正的评价机制。

首先要重视对学生学习发展性评价。既要做到重视知识测试,更要重视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养成。把评价重点放在学生能力提高上,而不是单纯重视考试结果,探索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第二,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既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又对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教务处、年级组要认真深入分析好每次考试数据,使考试分析对教学起到引导促进作用。

第三,采取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方法。自评指教师的自我评价,让教师反思教学工作,了解教学得失。他评指同行评价、学生评价、家长评价、专家评价等,以发展的眼光客观地评价教师教学得失。

(二)加强教育科研,实施“名师”工程

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教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的成长发展进步在相当程度上都寄托在教师的态度及其敬业精神上,建设一支“秩序、友善、睿智和个性张扬”的教师队伍,对学校进一步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1.加强校本培训

建立师资自培基地。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与强校合作,探索新的包括专题培训、观摩研讨、专家点评、课题研究、学术沙龙等培训形式、逐步建立自培体系。培训内容着重落实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和应用、现代教育理念学习、高层次学历培训等方面,使师资面向课堂教学,教师主动参与,达到“教、研、训”一体化的培训目的。

2.开展课题研究

教育科研在课堂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起着先行的作用。从我校现状来看,科研落后教研,落后于教育教学以及管理的改革与发展。为此,我们必须加强科研工作,努力营造人人参与科研的氛围,建立一支教育教学与科研能力相长的骨干队伍,开展教育科研课题研究,完成一系列能够推动学校科研进步的科研课题。

3.重视青年教师培养、大力实施“名师”工程

培养一支乐于奉献、德才兼备、高效精干的教师队伍是学校长期的主要任务。学校坚持走“鼓励冒尖、允许平凡,营造有幸福感的氛围”的路子,使教师安心工作,快乐工作,有成就的工作。

①青年教师培养

形成学校、教研组、指导教师三级培养网络、确立师德、教学、教育、科研四个方面基本能力的培养内容。培养一批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青年教师,建立培养帮教制度,继续实施青年教师一年适应教学,二年站稳讲台,三年初见成效,六年教学成功的一、二、三、六工程,使青年教师具有良好的师德,严谨的教风,扎实的业务能力。

②重视教师的学习与反思,构建合作交流平台

第一,重视教师的学习与反思。每位教师在学期开学前均需制订个人的学习与研究计划和发展目标,学习理论知识,写教后记,整理优秀教案,听课开课,参与课题研究,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等成为教师的常规项目,所有个人成果资料均以电子文本的形式上网,记入教师的个人成长档案。学校将对此进行考核,作为对教师工作全面评价的依据。

第二,同伴合作交流制度。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协调教学进度,分析教材结构,明确重点难点,研究训练的质与量。教研组:教研组要重视课程建设,以教研组为单位开发校本课程,指导研究性学习活动。教研组应针对教学实际问题,组织开展行动研究,每个教研组都应有自己的研究项目(课题)。教研组应重视课堂教学研究,着力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教研组的历次活动均应有专门记录。教研组的工作情况应及时制成电子文本,供校园网交流,并列入教研组工作档案。

③培养一批市、区知名的教师

在建设优秀教师群体的基础上,培养若干名教育教学骨干,使他们成为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专家型教师,造就一批市、区知名的教师,形成一支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和人文精神、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不断进取、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

和手段的教师群体。力争在近5年内有10%的教师市、区知名,并逐年有所增加。

五、改善办学条件,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一)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科学决策、带好队伍、团结协作、敢于进取,使规划实现有领导保证。

(二)通过学校管理改革落实规划。学校坚持“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想教育”办学理念,坚持师生双向成才,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实行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和现代化管理。

(三)要抓住机遇,以新校建设为契机,建设一流的硬件设施

(四)加强后勤服务队伍建设。重视后勤人员素质提高,重视后勤工作的有效性,做到服务育人,使后勤人员成为学校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教育事业是关系到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富强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五到十年内把我校打造成重庆市一流重点中学,是一项伟大、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让我们团结进取,艰苦奋斗,为建设一流学校而努力!

栾川县冷水中学教研工作三年规划 第8篇

(2012.9——2015.9)

一、教研工作三年总目标:

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提高全体教师整体素质为目标,以课程改革为载体,以课堂为核心,提高学校教改教研工作的有效性,实现学校教研工作管理系列化、规范化、制度化;明确教学研究在学校整体发展规划中的优先地位,加大科研骨干的培养力度,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通过教育研实践和研究,全方位提高我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

二、阶段目标:

准备阶段(2012.9——2013.9)

1、建立健全学校教研工作领导管理机构,形成“学校教研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教研组——年级备课组”为核心的三级科研管理机制。

2、营造教研兴校的舆论氛围和工作条件,以构建教学科研工作保障机制为重点,强化教研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引领和先导地位,建立并完善一系列教改教研工作制度,为教研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努力把学校的科学发展理念转化为教师教育科研的自我需求和实践行动。

3、以已确立的“学案教学”为载体,以“三疑三探、小组互助”为课堂形式,继续组织全体教师研究实践,进行资料的规范、积累、汇总,开展好阶段研究工作。

4、持续、有效进行“三疑三探、小组互助”的理论学习、研究,形成紧密结合我校特色和简便、易行的操作、运行模式,尽快形成我校教研、课改模式。

5、把课改和常规教学紧密结合起来,推行“推门听课制度”。确保教研成果贯穿落实于日常课堂。

6、完善教改教研考评方案,把教改教研开展情况纳入教职工个人业务量化考核,使教研工作开展,课改进行变成教师个人自觉行动。

探索阶段(2013.9——2014.9)

1、继续做好“三疑三探、小组互助”教学模式的研究,实践工作,达到教师能熟练应用,构建高效课堂。

2、完善各科教学资源库建设,形成系统的学案库、多媒体课件库。

3、开展各科规范化学案评选、进行冷水中学教学名师评选,树立模范带动作用。

4、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课后反思的工作推进。2014.9——2015.9

1、加强“小组互助”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及时总结得失,努力使“小组互助”成为搞活课堂、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2、邀请县内外专家对我校课改实验进行评估、分析和检测,形成规范操作流程的课改模式,并重视推广和应用。

3、总结三年教研工作经验,制定下一步教研工作规划。

三、保障措施

1、建立健全学校教研组织架构,明确职责,完善管理,使学校教育科研走上专业化轨道。

2、积极开展教研学习,其中包括科研理论学习,科研方法学习,科研实践运作,从教学反思、教育随笔到教学个案和专题的层级训练都将是学习内容。

3、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教科研培训,一是积极配合市、县教研室的培训活动,二是抓好教师继续教育,三是科学规划校本培训和校本课题研究,整合各级培训,形成合力,挖掘潜力,提升科研实力。

3、走进来,请出去。每学期有计划组织代表参加相关专业学术活动以开阔视野,加强交流与沟通。每学期请1-2位知名教育教学专家来校做专题报告。

4、与兄弟学校、相关先进校建立友好关系,开展科研联谊,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5、规范学校教研管理和运作程序,建立符合学校实际的教科研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明确教师的教科研权利和义务,保证教科研经费,用制度确保教科研的顺利进行,用激励机制激发学校教科研工作的进取性,用计分制对每位教师的学年度教科研工作进行量化评价,并使之作为教师业绩的一部分纳入学年度考核指标,用约束机制促使教师的教育科研从被动走向主动。

6、把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作为评选名师、骨干教师的重要条件。每年召开一次教研工作会议,对全年教研进行总结反思,对取得优异成绩的教研组、教师个人按进行表彰奖励。

附:冷水中学教研教改领导小组

组 长:张仪明 副组长:马彦波 白新卫 负责人:七年级:刘海洋

成 员:杨建庄(语文教研组长)

八年级:高占伟

九年级:王建新

刘海洋(数学教研组长)白新卫(英语教研组长)张晓辉(理化生教研组长)杨红闯(政治地教研组长)谢鹏程(体音美教研组长)

栾川县冷水中学2012.12

教研工作三年规划

(2012.9——2015.9)

栾川县冷水中学

香莲中学近三年教科研工作规划 第9篇

一、指导思想:

教育科研是深化教育改革的智力支持,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根本途径。为认真贯彻市、区有关实施素质教育的精神,围绕上级教科研部门和学校工作要求,抓住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契机,立足课堂教学,开展教科研工作。以新课程实验与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和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快课题研究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校教学教育质量。充分发挥教科研在教学教育工作中的先导作用,为实施新课程教学服务。充分认识教育科研是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学校创出特色的唯一途径。教科研工作坚持以“科研立校、科研强师”为指导思想,坚持“服务于学校发展,服务于教育教学改革,服务于教师专业提升”的工作定位,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原则,通过多种形式、多个层面的教科研活动,促进学校新一轮课程改革,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优化教育教学策略,推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

我校最近三年的教育科研目标是,在全面、深入地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与把握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规律,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开展和新一轮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教师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学校管理机制的持续优化,教育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升提供可靠的支撑。同时,造就一批具有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学者型、专家型的学科带头人,抓出一批能对教育教学

改革和实践产生积极影响的科研成果。

三、阶段目标

根据学校实际,我校的教育科研拟分三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2007年9月——2008年9月):本阶段是我校教科研的初创阶段,教育科研必须服务于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重点研究和总结我校过去的教学经验、规律与制度建设。宣传成功的教学思想与理念,对全体教师进行科研培训,提高广大教师对教科研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高教科研的水平和能力,更新教育观念,为教科研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2008年9月——2009年9月):学校教科研步入正轨,教育科研也在全面普及教育理论和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进入全面实施阶段,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科研和教育实验,积极探索教育规律,推进新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努力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阶段(2009年——2010年):形成一批以科研论文、研究报告、个案报告、校本课程、教学方案、学生作品等为主要形式的教科研成果,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产生一批在崆峒区有影响的名教师。

四、组织保障:

1、建立科研网络系统。建立学校、教科室、各部门处室、教研组四级组织领导系统。学校成立由校长担任组长,分管校长担任副组长,组员由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科研领域内具有一定威望和研究成果的教师组成的科研领导小组。坚持教科研与教研组工作、班主任工作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原则,各处、组、室同时也就是一个科研小组。各处、组、室负责人担任科研带头人,各学科教研组是学校科研网络的常设基层组织,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开展工作,成立课题研究小组。为实施各级各类课题研究,学校设置阶段性科研基层组织——课题研究组。课题研究组是为专门某一课题而组成的,在教科室的组织协调下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强化教科研管理。教育科研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是提高教科研效益的保证。为保证教科研工作的落实,学校制定一些列科研管理制度,如《香莲中学教科室工作职责》、《香莲中学教育科研奖励条例》等,使教科研工作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建立教科研激励和保障机制,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各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拨出专款保证教科研工作的有效运作,将教师参加教科研活动的表现和成果,作为教师考核、评优晋级等的重要因素。

3、开展课题研究是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个人成长的必然要求。教科室强化课题研究的过程管理,建立严格的立项审批、过程管理、结题鉴定和成果奖励制度,指导各课题组的申报、立项、论证、研究等工作,对课题研究进行跟踪调查。力争三年之内完成1个省级课题,2—3个区、市级课题,并能对教育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影响。

香莲中学

资源县民族中学德育工作三年规划 第10篇

一、学校德育工作目标 ㈠学校德育总目标

塑造健全人格,培养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特长,夯实人生基础。

人生基础:学生懂得如何珍爱自己,尊重别人,懂得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关系,养成说话有礼貌,办事有分寸,行为有规范的良好习惯。

健全人格:学生具有崇高国格、高尚品格、优秀性格、强健体格。综合素质:学生素质发展全面,具有强烈的爱国思想,有协作精神,有创新意识,遵守社会公德,有较强的法制意识,积极进取。

个性特长:强化“自理、自律、自主、合作”的学生个性发展。㈡年级德育目标

高一年级德育目标:规范行为,打好基础,立志成才。

高二年级德育目标:关爱生命,学会尊重,健全人格。高三年级德育目标:强化责任,关注社会,报效祖国。力求使总目标与分目标一以贯之,具有层次性和渐进性;力求政治教育、思想教育与基础文明教育和德育相结合;力求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力求切合中学生心理发展实际。

㈢德育特色

⑴坚持以案例反思为主要方法的德育队伍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新路,提高德育人员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智慧管理艺术,每学期形成一册《班主任工作得失案例反思录》。

⑵建立以“自教小组”为载体的主体内化德育模式,开展课题研究,经过三年探索总结形成经验材料,全面推广。

⑶形成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困难生、潜能生实验教育”机制,突破管理和教育瓶颈。

二、德育内容

㈠构建德育课程(教育、引导)

⑴主题班会系列化课程——分年级确立活动目标、活动主题。

高一年级以“适应”为支点,为学生从初中到高中“转弯”、“爬坡”的心理适应提供多方面的帮助。对学生集中进行“如何迈好高中第一步”、“我的青春我的梦”“学习的魅力”、“融入集体”、“竞争与合作”、等系列主题教育。

高二年级以“人格”为支点,为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较强的自控能力、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供帮助。对学生集中进行“健全人格”、“走进社会大课堂”、“做守法公民”、“审美与人格陶冶”、“环境保护”等系

列主题教育。

高三年级以“成年”为支点,围绕学生步入成年所面临的诸多严肃的人生课题,指出追求真理、积极向上、奉献社会、报效祖国的正确航程。对学生集中进行“步入成年”、“做具有国际化意识现代公民”、“人生考场的预演”、“理想植根现实”等系列主题教育。

⑵主题活动系列化课程——德育常规工作(每月主题性教育活动)。8月份“军训、始业教育”,9月份“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月活动、运动会”,10月份“爱国主义教育”,3月份“学雷峰、绿化活动”,4月份“爱国卫生运动”,5月份“红五月”,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

⑶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组织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开设心理健康辅导讲座,开通心理健康热线,关注心理问题学生,培养优良心理品质。

⑷校本课程——校本德育课程开发。㈡实践德育内容(内化、养成)

⑴养成教育——基本行为规范进一步落实,以培养良好的卫生、文明、秩序习惯和责任感、公德心为重点;学风校风进一步严整,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发挥以养成自学规范、勤学乐学风气为重点。

⑵法制教育——培养良好的法制意识。

⑶安全教育——安全工作目标、安全工作措施。

安全工作目标:

1、近三年争取获市创安安全单位。

2、教育系统内争创安全优秀单位。

3、校园安全综合治理每年考核达标。

4、确保学校责任性事故和群体的安全责任事故不发生、全校学生违纪违规行为的数量逐年减少。

安全工作措施:按照《资源民族中学安全教育管理职责和要求》,认真贯彻安全管理责任制。

⑷公德教育——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文明礼貌和人生观等具体内容的教育,让学生明确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行为应该做,让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结合“十八岁成人仪式”,把“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内化为自身的道德信念和行为准则,从而形成公德心和公民的责任心。

三、德育措施 ㈠拓宽德育渠道

⑴形成全员育人氛围——探索建立以“导师制”为核心的“困难生、潜能生实验教育”机制,力求突破管理和教育瓶颈。

⑵强化实践活动——英语沙龙、话剧社、、摄影社、网页制作、、篮球社、排球社、漫画社等社团,开展艺术节、红五月、美食节、游园活动、文艺晚会、演讲、辨论赛、成人仪式、保护母亲河等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

⑶加强家校联通——充分利用家庭教育资源,达到对学生教育的目的,主要措施有:每班推举二位家长担任校外辅导员,学校重大活动邀请校外辅

导员参加;经常召开校外辅导员会议,听取对学校工作意见,定期召开家长会,介绍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

㈡德育管理队伍建设——探索建立以案例反思为主要方法的德育队伍专业化成长校本培训新路,提高德育人员尤其是班主任老师的教育智慧管理艺术。

⑴班主任队伍培养建设目标措施——德育队伍进一步优化,以开展三大工程为重点:做学生信赖的朋友——“入心工程”,做服务于学生需要的良师——“助学工程”,做敬业高效的教育专家——“智慧工程”。

目标:经过三年优化调整,建立一支学科结构、年龄分布合理,学习型、智慧型班主任队伍。

措施:

1、班主任培训。

2、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关注过程、注重实效。

3、强化班主任常规工作要求。

4、班主任工作与晋升、评优挂钩。

5、优秀班主任激励机制——外出考察学习。

⑵副班主任队伍培养建设目标措施

目标:培养一支有干劲、有激情、有初步班级管理经验,随时能根据学校需要勇挑重任的班主任后备力量。5年教龄内青年教师必须担任见学班主任。

措施:

1、上岗培训。

2、副班主任常规工作要求落实考核。

3、副班主任工作与晋升、评优挂钩。

⑶学生自主管理目标措施——探索建立以“自教小组”为载体的主体内化德育模式,力求提高教育效果促进学生生动、主动、自觉和可持续的发展。

1、学生干部培养。

2、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3、学生自主管理组织建立完善。

四、创新德育评价机制

㈠学生评价——探索建立以“自我申报、分级考评(合格、优秀、示范)、动态管理”为主要内容的自主发展性评价系统,力求突破德育评价形式主义流弊,提高评价系统的激励性、发展性功能。

㈡班主任评价——关注班主任过程管理的细节,注重班级管理的实效,兼顾班主任自身素质的提高,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各处室部门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继续推行学年优化调整方案。

资源县民族中学

三河湖第五小学三年提升规划 第11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为指针,认真贯彻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精神,坚持“为每个孩子提供一个愉快的学习环境,为了孩子成功的人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的办学理念,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师资实力,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使学校成为师生喜欢的幸福家园。

二、学校现状

三河湖第五小学地处三河湖镇西南方向,小开河以东土马沙河以南的前韩村,占地面积8436平方米,建筑面积1876平方米,绿化面积2435平方米。服务8个自然村,服务半径2.5千米,服务总人口5459人。

几年来,在党委政府、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怀下,学校投资60万元,现共有校舍57间,并配备了各种教学仪器、设施。现在学校拥有设施齐备的多媒体教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实验室、音乐教室、劳动教室等专用室,其中图书室藏书6000多册,各种仪器设备均达省二类标准。微机室配备微机45台。配备教师用微机11台,2007年建成校园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进行教师培训,提高学校管理效率。2009年,实现了办学条件标准化的和教育信息化的目标。

三、未来展望

我校在今年的均衡化发展验收过程中,软硬件设施已基本完善。

下学期虽面临三、四年级合校的状况,但本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办学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校制定近几年的办学规划:

(一)教学方面:

以立体式教研模式为途径,以多样化活动为载体,实现教师专业素养与教学水平的提高,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1.以校本培训为基础,以研修团队建设为途径,引领教师在主动发展中提升专业素养,力争在人人有专长的基础上形成鲜明的教学特色。

2.尊重差异,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基础,以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为重点,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培养具有一中心特色的学生。

3.完善教学管理监控制度,围绕课堂教学开展深入的研究,实现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4.实现各校教学有特色,发挥引领作用,带动区域学校共同发展。

(二)教师素质方面:

做身正学高,敬业乐教的幸福教师。建设一支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强烈的爱国情怀、优良的工作质量、科学的管理方法、勤奋的工作态度、民主的工作作风、较高的工作效率”的干部队伍。建设一

支富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崇高的敬业精神、鲜明的教学风格、严谨的治学态度、高尚的人格魅力、较高的信息素养”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队伍。

(三)学生发展方面:

做“知书达理”的幸福学生。具体是:有知识,学习兴趣浓厚和求知欲强,知识面广,善于思考;有教养,生活习惯健康,举止文明,孝敬长辈;有自信,身心阳光,善于交往,善于合作,有责任感。培养理想远大、能力突出、身心健康、情趣高雅、习惯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小学生。

(四)学校发展方面:

争做三河湖优质小学。教师配备充足,加大资金投入,使学校软硬件设施更加完善。

三岔口初级中学德育工作三年规划 第12篇

为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县教育局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等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2012年至2015年期间,我校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坚持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针对当前中小学生身心成长特点,积极探索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规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主要目标

(一)总体目标:经过三年左右时间的努力,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德育工作,进一步落实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德育职能,初步形成德育管理顺畅、德育队伍精良、德育方法创新、德育途径广泛、德育资源优化的工作局面,打造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文明校园,营造积极、创新、和谐的德育氛围,整体构建有舟山特色的具有人本化、生活化、科学化的德育工作体系。

(二)具体目标

1、德育组织网络化。三年内,我校初步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学校为主渠道,党政群齐抓共管、各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各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风气。社会对学校工作满意度在90%以上。

2、德育管理人本化。逐步建立以学生成长导师制为基本模式的亲情化、互动式、人本化的校园人际关系。

3、德育队伍专业化。至2013年,班主任接受培训,德育专职干部和德育课教师接受专业培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培养一批德育带头人。

4、德育评价科学化。力争在三年内,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和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

5、德育资源最优化。三年内,形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青少年活动中心、社会实践基地、校内德育阵地”四大基地横向沟通,保证 100%学生能参与基地活动。

三、主要举措

(一)丰富教育内容,全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

1、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贯彻落实《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新形势下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充分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结合当地的民族文化、历史名人、革命传统等教育,开展系列活动,学校要着重落实好“四个一”,常抓不懈:即每周一次开展班级主题教育,每周一次举行升降国旗仪式,每学期一次组织参观或社会实践活动,每学期一次以上组织全校性主题教育。

2、以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教育为主线。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分层施教。重点进行以责任感为主要内容的品德教育,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家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对自然负责;养成教育应坚持知行统一的原则,激发学生完善自我,做现代文明人、追求高品位生活的内心需求,引导学生自觉遵守“守则”和“规范”,养成文明健康的行为习惯,提高中小学生的道德素养。

3、以诚信和亲情教育为切入口。要树立诚信立校、诚信立教、诚信育人的思想,通过“创诚信校园”、“设诚信考场”、“当诚信少年”、“做诚信作业”等形式,使学生了解诚信的基本内容,懂得诚信是立身之本,培养学生诚实待人、守时守信的优良品质,形成以重信、守信为荣的良好校园氛围。大力开展以孝敬长辈、友爱同学、关心幼小、帮助弱势为基本内容的亲情教育,培养学生珍爱真情、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感,自觉养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行为习惯。

4、以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保障。今后法制教育要着重抓好两项工作,一是加强法律普及教育,要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针对性地加强法制教育,通过举办讲座、组织参观、开设模拟法庭以及案例分析、法律宣传、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要充分发挥市法制教育讲师团作用,更好地指导学校法制教育。二是要加强学生不良行为的纠偏工作,构筑一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发生的坚实的后防线。学校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和青春期教育课,配备专职或兼职人员,要创造条件建立心理健康咨询室,开展经常性心理辅导活动,接受咨询,为学生个人和团体提供咨询、辅导服务,了解学生心理状况,解除学生心理障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调节。

5、以生存教育为底线。重点开展以自护自救能力、环境保护意识、生产劳动技能、交往沟通能力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教育。通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安全应急演练,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通过加强环保教育,使学生了解人类生存环境,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通过组织校园集体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劳动和家务劳动,增强劳动意识、锻炼劳动技能,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社会调查、交往训练等,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与他人、与社会沟通和交往的能力。积极开展健康卫生教育、禁毒教育、预防爱滋病教育、反邪教警示教育等,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习惯。

6、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学生的公民素质(道德品质、公民素养、情感态度、合作精神、日常表现)、审美与艺术(音乐、美术)、运动与健康(体育、健康)、探究与实践(研究性学习、社会服务、地方课程、学校课程)、劳动与技术(劳动技术、信息技术、实验操作)等综合素质教育,面向每一个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拓宽育人途径,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1、全员育人。德育工作要树立全员参与意识,学校每位教师都应强化育人意识,自觉地承担起育人责任,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道德行为和人格引导学生健康发展。要加强教职工师德建设,建立健全师德监督考核制度,规范全体教师的育人行为,营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要重视指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充分发挥学生团、队组织作用,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服务的能力。学校要坚持以正面激励为主的原则,大力开展榜样教育、先进教育,用身边的优秀人物和事迹教育学生。

2、学科育人。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科德育,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充分挖掘所教学科中的思想道德内涵,有机地结合学科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努力探索教书育人的内在规律,克服单纯传授知识的现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学校评价教师教学工作,应把育人放在首位。一堂好课,首先要体现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3、管理育人。人本化、规范化的管理是提高德育实效,完成德育目标的有效手段。既要坚持依法治校,针对新形势下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德育制度,促进管理规范化。又要注重以德治校,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主体作用,推进民主管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坚决有效措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为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4、班级育人。班级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基层组织,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学校要充分发挥班级德育主阵地作用,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主题班会以及团队、劳动、文艺、体育、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健康的兴趣爱好,帮助学生认识社会、锻炼能力。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文化环境,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创设和谐的学生关系,形成良好班风。全市以开展优秀班集体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班集体建设的内在规律,使学校优秀班集体面不断扩大。

5、实践育人。要把社会实践活动作为学生了解社会、拓展技能、培养意志品德的基本途径,做到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要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制度,落实课程安排的公益劳动、远足锻炼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结合各种参观、考察、社会调查、举办夏令营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确保每年二周的社会实践活动时间落到实处。

6、网络育人。网络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工具,以其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已经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不可分。因此要面对现实,充分认识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积极而深远的意义,因势利导,挖掘网络信息资源,发挥网上德育阵地优势,积极主动地开展网上正面宣传和正确的信息传播。鼓励学校利用校园网络,建立德育网站、德育网页,开展网上教育活动,同时要重视网络污染、网络犯罪等消极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主动联系有关部门,积极实施“绿网工程”,加强网吧管理,学校要趋利避害、疏堵结合,开展网络文明教育,重视对学生明辨是非、自我约束、拒绝网上不良内容等教育。

7、环境育人。学校要从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文明行为的角度出发,加强校园环境建设,达到校园布局合理,环境布置合适的目标,使校园内陈列室、活动室、宣传橱窗、旗台、旗杆等都能发挥育人功能。重视教室环境布置,学校要做好绿化、美化、净化工作,创绿色校园。要确保设施安全,开展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要把校园自然环境变成能动环境,化成师生自觉意识和文明行为,创建文明校园。学校要主动与社区、街道及相关部门取得联系,密切配合,不断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要发挥学校资源优势,积极参加社区育人环境建设,共同为青少年学生创造健康、文明的社会大环境。

8、家庭育人。家庭在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学校应主动承担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通过建立家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家长接待日、家长会、家庭访问等方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设立家访记录卡、学生校外表现卡、家校联系卡等,沟通情况、相互配合,及时发现学生思想状况,及时施教。要充分发挥市家庭教育讲师团作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大力普及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

(三)加快德育基础建设,厚实德育工作底蕴

1、德育课程建设。全面落实新课程要求,构建一个有层次、多渠道、全方位的德育课程体系,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要注重学科渗透,充分挖掘教材的思想性,最大程度地发挥各学科中蕴涵的德育资源优势。要抓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联系本地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现实,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增强体验。

2、德育基地建设。按照“挖掘内涵、整合资源、开辟场所”的德育基地建设思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建设和开辟一批德育基地,逐步建立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社会实践基地等德育基地网络。

3、校园文化建设。要从校园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深层次挖掘学校的办学积淀,通过教师、学生的交互作用,融合先进思想道德、优秀传统文化和校本教育资源,努力培育特色鲜明的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体现人文关怀,实现环境育人,要为学生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搭建平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思想、灵感和才华。

(四)创新工作机制,促进德育工作可持续发展

1、德育科研机制。德育科研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针对新时期教育规律和特点,加大德育科研力度。建立健全德育研究机构,配好专兼职德育科研教师,中小学生行为失范预警机制,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和谐育人机制,校园文化建设机制,生命教育促进机制,德育工作评价机制等六大德育工作机制研究。实行德育成果奖励制,每年评选优秀德育课题。

2、德育评价机制。抓住发展性督导评估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改革这一有利时机,逐步建立和完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德育教师绩效考核、德育学科评价及学校德育工作评估四项德育评价机制。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自评、互评、师评、校评、家长评、社会评相结合,最终引导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

3、德育激励机制。要从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层面出发,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估、星级示范学校创建和各级各类先进集体评比的重要依据,把德育与教师的行政奖惩、职务晋级、职称评聘、工资晋升、竞争上岗、业务进修等挂钩,与学生的先进评比、素质评定和升学等结合,建立一套有利于调动师生积极性、有利于提高师生素质、有利于促进德育工作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

(五)落实德育保障,推进德育工作稳步发展

1、思想保障。要把组织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今后几年广大干部、教师学习的重要内容,大力引导学校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引导全校教师上下牢固树立德育为首、育人为本和重在落实的思想。2009年开始,每年将通过举办德育专题讲座、组织优秀德育案例评选、开设德育培训讲座等多种形式,围绕德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开展德育热点、难点工作研讨,促进教师更新德育观念,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

2、组织保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实施意见〉的目标任务分工》,建立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完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挥、责任部门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各司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发挥团队组织作用,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发挥德育研究会作用,认真研究新形势下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面临的问题,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实践指导。主动联系各部门、社区(街道),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德育管理网络。

3、德育经费。加大德育经费投入,逐步提高班主任津贴,逐年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经费,确保德育经费三个到位:即:确保德育教师培训经费到位,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经费到位,确保师生德育活动经费到位。在实行一费制工作中充分考虑德育工作实际,妥善解决所需收费问题。

2012年8月

上一篇:小学汉语拼音dtnl教案下一篇:相关精选《三国演义》优秀读后感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