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2024-07-26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精选8篇)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第1篇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永恒主题。特别是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经济社会的灵魂。1998年2月14日江泽民主席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这一论述不但阐述了创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巨大作用,而指明了人才培养的方向: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幼儿期是最富有创新精神的阶段,他们大胆、浪漫、无拘无束地表现童心、童趣。他们教少受各种成规戒律的束缚,可以随意联想、拟人、神化,随意“张冠李戴”也不觉得怪异。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与其它科目的教育一样,有能力有责任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当今的音乐活动应该摒弃 “教师带,幼儿跟”的模式,应当注重幼儿对美的感受、能力的培养、创造力的发展。奥尔夫认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培养人才是目的。通过音乐教育可以发展人的感官功能;培养人对音乐艺术的情感、态度、审美判断能力;培养高深的品德、美好的心灵;促进认知能力的发展;提高运用音乐艺术形式进行表达、交流的能力;发展想象力、创造性等。而感觉能力是人认识世界、发展智力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基础。通过音乐教育可提高儿童听觉的敏锐性、直觉等方面的培养。而是有创造性的人必然是感觉灵敏的人,艺术教育正是培养感性知觉的最好途径。尤其是对孩子们进行早期的培养,对他们的毕生都具很大作用。

一、利用好奇心引导探索,培养创新精神。

创造性活动是人的潜在能力的表现。幼儿同样具有强烈的创造欲望,受这种欲望的驱使,他们不停地进行各种寻求和探索。

探索是创造的前奏,而好奇心又是探索的原动力。因而培养幼儿的好奇心,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并因势利导,使之成为创新思维的源泉是十分重要的。在进行“打击乐”教学活动中,我发现幼儿对各式各样的乐器十分感兴趣,他们忍不住好奇心这里摸摸那里敲敲,弄得活动室里一片噪音。刚开始时我为了将活动任务完成总是把乐器收起来,讲解示范完了才发给幼儿,结果我发现幼儿对我的讲解不感兴趣,注意力始终在乐器上,教学效果并不好。经过思索后我决定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去掉枯燥的讲解,活动一开始就放手让幼儿自由地去感觉触摸各种乐器,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己探索这些乐器的特点和用法,当幼儿遇到困难时自然会提出问题,我就鼓励他们互相帮助解决问题,再进行引导,结果我班的幼儿不仅每次都积极参与“打击乐”活动,而且对活动内容掌握得很好。这一举动,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幼儿的好奇心,鼓励幼儿积极探索,还为幼儿的下一次创新实践提供了参与的动力,形成了初步的创新精神。

二、即兴——创造力的培养 创造性是人的主体性发展的最高表现。创造能力不仅表现为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而且表现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直觉、创造性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艺术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能力方面具有特殊的作用。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使人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变得更富有想象力、创造力。奥尔夫教育中最突出、重要的一向原则是即兴原则。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学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截长补短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创造性的发挥,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奥尔夫教学明确提出,重要的是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儿童在成长、实践的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收获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奥尔夫说过,原本性的音乐是让儿童很早就开始以即兴活动形式,创造性的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以上一系列论述表明,即兴性创造原则的精髓在于,不仅仅把即兴演奏作为一种教学形式,而是把它作为整个音乐教育的起点和基础。在即兴的活动中,培养了儿童的敏锐的听觉,精确的节奏感,对于音乐定时、结构的感知,对于音乐形象、表现的黎烈和高度的集中注意,默契的相互配合,实际上是对儿童音乐能力的全面发展。奥尔夫活动中首先唤醒和加以训练的是我们的想象力。因为没有想象力就不可能有即兴活动。即兴——对一个人的一切禁锢的放纵。奥尔夫著:完全从即兴出发的自由教学,是而且永远是一个卓越的出发点。即兴也成为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它能促进一般的感知、注意力集中和记忆力,训练身体动作,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给予孩子去参与即兴是少的可怜。因为教师都对其有一种恐惧,认为即兴活动是神秘的、教不会也不会教的课程,还有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教师本身的创造能力就不强,缺乏创新意识,也就更不会想念孩子在这方面的特殊才能了。

三、创造与环境相结合,在实际生活中进行创新。

儿童并应不需要熟练的技巧,但是需要情感和环境的宽松自由。如孩子们自发、直觉的创造活动受到很多教条、规矩的压力和限制,就会压抑和摧残儿童的创造性,个性成长也必然受到影响。儿童在人格的发展上会变得习惯模仿,只愿意跟随生活中的常规模式,不善于适应新的变化,习惯于依赖他人、缺少独创性。

环境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离开生活环境的教育是苍白空洞的。同样,如果教幼儿学习音乐与他们的实际生活脱节,这样的音乐活动就不可能发挥音乐教育应有的教育功能。只有把握幼儿实际生活中的现象、细节,结合幼儿接受音乐教育的能力和特点,结合音乐教育实际需要向幼儿进行教育,才能有效地发挥音乐教育特有的教育功能,逐步完成音乐教育促进幼儿发展的任务。幼儿时期这一特定的年龄段,使幼儿的思维及能力定位在生活最基层的部位,他们的生活经验是有限的。音乐创新教育活动选材是很重要的,要来自于孩子们的生活,充分体现幼儿的想法,从实际出发、于平凡中出新。只要老师们能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中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结合幼儿的生活环境、学习活动,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幼儿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幼儿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这样就能促进幼儿多方面的发展。刘白羽在创作经验中总结说:“对一个创作者来说,是生活中的种种具体的动人的形象打动你,给你带来思想、认识,你通过复杂的生活形象,才提炼出你的理解……”。这就是所谓的来源于生活。

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我认为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的每一环节。我们不应该将音乐教学内容局限于一两节课堂教学活动中,这种音乐课堂教学的模式应当给予打破,我们可以将这些教学内容分散到一日活动中,在各个环节中渗透音乐内容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应当给予重视的是一日生活中贯穿的音乐活动要为这一日安排的音乐教学内容服务。

四、创造的关键在于动手实践。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创造力在他们的手指上。”这充分说明动手实践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多是动口不动手,这就是限制幼儿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因而,要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就必须让幼儿养成动手又动口的好习惯。在教学中,应当引导他们根据对歌曲的认识,用手打节拍;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想象用手表达情感;有时,还要配上相应的场景与道具,让幼儿利用这些场景与道具进行表演,表达歌曲的意思。这些动手的活动,都不失为培养幼儿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幼儿在这些操作活动中就尝到了创造的乐趣。我通常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都要求幼儿根据歌词进行动作的创编,比如在《好妈妈》这一音乐活动中,由于歌词较长幼儿记住较困难,我就让几个小朋友分别扮演妈妈、娃娃,而且提供了相应的道具,幼儿在表演的过程中很快就记住了歌词而且演唱得十分有感情,在这样的练习过程中,不但锻炼了幼儿的动手实践还培养了幼儿大无畏的探索与创新精神。

当然,幼儿对音乐进行创造,离不开对音乐基础知识的掌握,对于必要的音乐知识教师还是应当引导幼儿学习理解。另外,培养幼儿音乐的创造能力还要多鼓励。幼儿的音乐创作毕竟是幼稚的,教师应很好的保护这些创造的最初火花,让幼儿明白音乐创造并不是高深莫测,而是妙趣横生的。

音乐创新教育顺应当代教育改革的思路,我们幼儿教师不应该把它视为一个任务而挖空心思生搬硬套,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留心观察可以创造出新意的地方,将它们灵活运用到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幼儿对音乐的热情、思考和创造,给我们的孩子一个崭新的音乐教育教学环境,在音乐创新教育活动中发挥他们无穷的潜力,让他们自由、主动、积极地成长!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第2篇

内容提要:新颁布的《纲要》在艺术活动领域里明确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而奥尔夫音乐教育所强调的即兴性、灵活性、创造性恰恰与新《纲要》有异曲同工之处。这也正是现如今的幼儿园教育所缺少的。本文就奥尔夫教育理念如何应用到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做了论述。

当一个小生命还孕育在母亲的腹中时,外面嘈杂的世界最让他灵动的是——美妙的音乐;当远古时期的人们还茹毛饮血身穿草裙时,已知道击石奏乐载歌载舞来表达他们心中的愉悦。从古至今,音乐做为对美好事物和情感的表现形式,经久不衰始终永恒。但是当新闻报道5岁幼童因拒练钢琴而愤然断指的惊人事件后;当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秩嫩的小脸因枯燥地重复千篇一律的动作变的木然时,我们真的应该反思一下,音乐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怎样把幼儿与生俱来的音乐潜能挖掘出来?这是我一直探询的问题。奥尔夫音乐教育为我在音乐教学上观念的改变指明了方向。下面是我以新《纲要》为根本出发点结合奥尔夫教育在实际教学中做的一些尝试和探索。一、奥尔夫原本性的思想核心,使幼儿园的音乐教育回归自然。

奥尔夫原本性思想探究的是如何通过音乐教育使音乐回归于人的生命。原本音乐不只是单纯的音乐,它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孩子们通过亲身体验,在轻松愉快的情绪中没有困难和压力自然获得。因它接近大自然,所以是适合儿童的。而在教育行为上则是将语言、动作、音乐融为一体,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幼儿亲自参与,甚至自行设计,即兴地去进行表现,这种表现的产生是内心需要即是从本能中被诱发出来的。

1、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体现奥而夫音乐原本性的原则。每个人自出生后有两个基本的能力是“每个”家长都要教的:一是学说话;二是学走路。所以利用说话作为起步的音乐教学,会使孩子们感到非常熟悉、亲切,它不需专门的训练和技能技巧的准备,就可以开始音乐教学,这也充分体现了儿童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的教学原则:从孩子们熟悉的环境与事物入手。因此,语言进入教学可以说是奥尔夫主张的“适于开端”的教育观念的体现。而节奏做为语言、动作、音乐融合在一起的最核心、最基本的要素,节奏的训练就是入门的先导,也是其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基础。如在《介绍我自己》的游戏中,教师用匀速的鼓点做为掌握速度的标准,让孩子们以一种均匀的速度依次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张玲巍 张杨正昊,孩子们会很惊奇、很有兴趣地进行游戏。开始他们可能会越说越快,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幼儿就可以匀速说出自己的名字。而匀速是培养幼儿自控力最重要、最基础的训练。它可以使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做到有序。在此基础上,提高要求,让幼儿有节奏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例:韩栋 刘云磊 张杨正昊,孩子们会变的更加兴奋,会情不自禁地手舞足蹈。他们会表现出完全不同的动作,淋漓尽致地展现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

2、将孩子日常生活的动作,融入音乐教学中去,体现原本性原则。

孩子生性好动,精力充沛。他们对外界和自身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直觉的体验、经验获得,这是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决定的。因此,结合动作进行教学活动是很适宜和重要的。而人本身所具有的动作,无论是简单的走跑和日常生活劳动中的动作,都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这些为音乐教学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结合动作的音乐教学包括声势、身体各部的动作,以及这些动作在时间、空间中的运动,身体的造型活动、配合游戏、形体表演、即兴的民族民间集体舞等等。声势是用身体作为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的一种手段,它是人类宣泄、表现、交流情感最原始、最直接的方式。每个儿童都能自然地使用。它是由拍手、跺脚、拍腿、捻指等动作组成的。如在《两只老虎》的歌曲中,孩子们就是通过做声势掌握节奏的。教师引导幼儿用自己身体各部分做乐器,打出歌曲节奏。例如:当唱第一句“两只老虎,两只老虎”时,孩子们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有拍手的,有拍肩的,还有拍自己小脸蛋的;第二句“跑的快,跑的快”,孩子们不约而同用了跺脚,到“一只没有尾巴,一只没有耳朵”时,孩子们表现的形式更是五花八门,有拍屁股的,有捻指的,还有拍肚子的;

结尾一句,孩子们设计了“弹舌”的声音。在这部分活动中,孩子们不仅仅是掌握了节奏,而是更大限度的发挥了他们的想像力、创造力,真正体现了《纲要》中提出的“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在《我是小木偶》、《熟悉自己的身体》活动中,孩子们通过模仿、接触、被他人控制做动作等训练,培养了与他人的合作。而《划小船》、《晒被子》活动则锻炼了幼儿的平衡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奥尔夫主张的原本 的音乐教育。

奥尔夫说过:“让孩子自己去找,自己去创造音乐,是最重要的。”我本着奥尔夫教育的指导思想,十几

年来,一直学习和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参于年月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奥尔夫教学法明确指出:“教学的结果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教学过程。当老师给学生莫个任务的时候,他怎么做并不重要,尽可能让他们按照各自的条件,方式,意愿做。这样才能学得主动,发挥想象力和独

创性。重要的只是‘做’的本身。怎么做,做得好不好那到无关紧要,他如果不去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

”。我就是本着这种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和学生高低年级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让孩子都 参于到音乐中去。

一、游戏教学: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爱动,做不住的特点,选择的内容以游戏为主。如: 一年级教材中有一课《小袋鼠》,歌曲描写了小袋鼠去摘果子,把果子装进大袋子里,挺着一个大肚子的 可爱形象。在教学过程,教师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袋鼠是什么样的?”“那位小朋友上来

模仿小袋鼠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袋鼠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老师把提

前准备好的气球当果子,小朋友过来摘。教师可以象变魔术一样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不同的角度摘果

子。小朋友把摘到的果子装进大袋子里(可以用书包代替袋子),然后模仿小袋鼠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

。这时老师可以先用打击乐伴奏,强音步子重,轻音步子轻。然后老师弹旋律,小朋友们可以踏着琴的旋

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在小朋友们表演兴奋时老师把歌词朗读出来,同学们很快就可以记住。老师加上旋

律,这样一首歌就在同学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同学们在游戏的快 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

二、节奏教学:是什么把音乐,舞蹈,语言等联系到一起来呢?那就是节奏。在我们的音乐教学中最重要 的部分,学习音乐最基础的部分就是节奏。节奏是一种富有艺术魅力的活生生的音乐语言。在一年级的第

一堂音乐课中,我是这样进行节奏教学的。在低年级的节奏教学中,根据一年级小同学刚入学互相还不熟

悉,老师也记不住名字的特点在第一节课时,老师首先让他们进行自我介绍。如:[我 叫 郑世 红]按节

奏:[走 走 跑跑 走],让小朋友也象老师这样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分成两部分,叫两个字的站在左边,叫三个字的站在右边,按节奏[ 走 走 走 走] 和[ 走 走 跑跑 走]。然后在每个同学按节奏介绍完自己 的名字后,在记住对面一个同学的名字。如:[我 叫 王 鹏]、[你 叫 张小 宁]。这时老师把四分音符和

八分音符写在黑板上,在让同学们按‘走’和‘跑’读出来。为了让同学们对这两个节奏型加深印象,(1)让他们用手,脚做动作练习。(2)用小动物的名字作游戏来巩固练习。如:小 猫,小 猫,大老 虎,在练习过程中也可以用声音的强弱,来让小朋友们体会节奏有强弱。小朋友在游戏中,学会了四分音符 和八分音符的节奏。这节课给小朋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声势训练:高年级的教学和低年级的教学有所不同,高年级不爱动,有时表演起来也会难为情,根据

这些特点,我选择一些活动范围小,动一点脑筋的活动,目的是提高他们对音乐课的兴趣。在声势训练中,高年级同学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一节课之前或中间,选一些声势训练让高年级的同学做,课堂气氛就

会活跃,同学们的情绪一下子就会高起来。并从中学到很多知识和道理。如:让学生左手匀速的拍,右手

比左手快一倍或左手画圈,右手上下直线拍,便会感觉两手程度不等的互有牵制和干扰。这说明各自独立

活动,互相协调的双手活动平衡能力的获得也要经过一定的锻炼,也使学生们懂得双手活动平衡的练习,在音乐中具有重大的实际价值。无论是演奏,合唱,还是合奏,重唱等活动,常会遇到声部间多种不同比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第3篇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创造性能力,即兴,节奏,创编

近年来,人们在重视美育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国外各种新式的音乐教育法在国内盛行并逐步本土化,特别是德国的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深受广大教师与学生的好评,它通过歌唱活动、节奏练习、音乐游戏、音乐欣赏、打击乐演奏等活动,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从音乐中享受喜悦、乐趣,并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激发创造性潜能,促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展。

一、在音乐游戏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音乐游戏是学生最愿意参与的音乐活动,它的娱乐性较高,使学生在喜闻乐见、乐此不疲的玩耍中提高自身的音乐感受和表现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及创造能力。音乐游戏不仅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兴趣,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如在音乐游戏《我和我的小狗》中,学生带上“小姑娘”和“小狗”的头饰,分别扮演“我”和“小狗”,根据音乐特点及歌词设计故事情节。游戏中,学生情绪欢快愉悦,学生被歌曲中的情节所吸引,轮换扮演“我”和“小狗”两个角色,并配合歌词及音乐的变化进行表演,在歌曲的后半段自由创编出各式同学之间相互配合的肢体动作,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发挥。通过音乐游戏,能够使学生在“玩”中学习音乐,感知音乐的内涵,展现创造性能力。

二、培养良好的节奏感是发展学生创造性能力的首要内容

我们都知道节奏是音乐的骨架,没有节奏就没有音乐。节奏是我们音乐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任何音乐活动都要从它开始,奥尔夫先生也提出了“节奏第一”的口号,认为它是一种富有魅力的、生动的音乐语言。如何运用节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呢?如上课前与学生做的节奏问好,以四四拍为例(师:同学同学同学好,生:老师老师老师好)以跺脚加拍手做出来(师:我们来上音乐课好不好?生:我们来上音乐课好)跺脚、拍手加响指做出来,学生可以即兴做出各式的声势动作。教师还可以运用儿歌、童谣、古诗、谚语等载体,加入节奏的快慢、强弱等变化,使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掌握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等节奏。

三、在即兴表演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即兴表演作为即兴创造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内容,在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各种活动中都离不开即兴这个原则,把即兴表演运用到幼儿音乐活动中,幼儿能够主动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并且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在即兴表演中展示自己,抒发真实情感。如《匈牙利舞曲》这个音乐欣赏活动,我们设计了寻宝的故事情节,用小矮人挖宝石的故事串联整首乐曲。首先,我问学生:“小矮人上山、下山怎样表现啊?”学生纷纷蹲下身子或仰头,学小矮人的样子表现起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后,我再问学生:“小矮人是如何挖金子的?”学生都做起拿工具挖洞、凿洞的动作。接着我又问:“小矮人发现金子是什么样的表情?”有的学生张嘴惊讶,有的学生瞪大双眼指着地板,表情十分丰富。最后我问:“小矮人的宝石掉到山谷里了,特别伤心怎么表现?”学生表演的欲望被调动起来,纷纷用肢体动作表演各种伤心的表情,然后把故事串联起来。这样的即兴表演激发了学生的创作欲望,对节奏感的发展、曲式结构的理解,相互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使所有的学生在创造中体验到发现探索的乐趣及成功的喜悦。

四、在歌词创编中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歌唱活动都需要有语言(歌词)的支撑,歌词是歌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儿歌歌词进行改编和创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和语言的感知能力。如在《我爱我的小动物》这首儿歌中原歌词是“我爱我的小羊,小羊怎么叫?咩咩咩咩咩咩咩咩……”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更多的动物名称引用在这首儿歌中,如“我爱我的小鸭,小鸭怎样叫,嘎嘎嘎嘎嘎嘎嘎……”还可以是小狗、小鸡、小鸟、小牛等小动物,也可以是植物、食物、交通工具、卡通人物、运动项目等。一系列的歌词创编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的创造性能力得以发展,对学生自信心及专注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将奥尔夫教学法运用在音乐教学中,能够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玩”的氛围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意识。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学生创造性能力的培养将会产生更加积极、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李妲娜, 修海林, 尹爱青编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第4篇

一、在一日生活中,渗透奥尔夫音乐

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中的任何时候,都是教师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好时机,奥尔夫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日常生活各环节,我会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风格的乐曲让幼儿欣赏。例如:早晨,幼儿来园时,我会播放孩子们喜欢的轻松愉快的音乐,使幼儿一入园就进入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中;通过音乐对幼儿进行常规的培养、在点名活动中,我们请幼儿有节奏地报出自己的名字等或通过歌唱的形式介绍自己的名字;在午睡时,播放一些摇篮曲,让幼儿一进入寝室就感受到优雅宁静的气氛,从而使他们在甜美的旋律中进入梦乡等。

二、创造环境,营造音乐氛围

为了使孩子们更喜欢音乐,我把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的节奏卡、图谱、图片贴在表演区的墙上,让幼儿随时可以看着练习,进行复习巩固。与此同时,我们为幼儿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积极地引导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材料的投放上,我根据教育目标与幼儿兴趣,和孩子一起制作和准备各种各样能发出声音的乐器、玩具、各类表演的服装、道具和材料,如:动物头饰、纱巾、彩带等,并配备不同风格的音乐,让孩子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地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培养幼儿即兴表演的兴趣和能力。我在音乐角中投放足够数量的乐器,让幼儿自由地敲打探索。幼儿非常喜欢打击乐器,各种打击乐器音色鲜明,发出的声音都不一样,很容易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幼儿反复敲打中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他们的对音乐的感知力和表现力,让他们在敲敲打打中乐此不疲。

三、通过音乐游戏,激发幼儿兴趣

游戏是孩子体验、实践和掌握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形式和主要途径之一,尤其是在音乐教学中,游戏是主要内容之一,当然,游戏一定要结合音乐才能进行。孩子在幼儿期最感兴趣的活动就是游戏,我用游戏的方法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将节奏卡配上有趣的故事情节和夸张的动作,孩子们很快就在游戏的情境中快乐地和我一起快乐地学习。例如:在音乐游戏《库企企》的教学中,我先讲述故事,孩子们很感兴趣,然后我就带他们一起听了音乐认识几种节奏卡,在听着音乐和他们一起上山找宝藏,玩一次游戏后,孩子们就能自己按游戏规则继续游戏。非常简单的规则,非常简单的准备过程,却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聚精会神地从背景音乐中区分时高时低、时快时缓的音乐声,轻松快乐地进行游戏。在发展听力的同时,在欣赏理解着音乐,感受音乐中的旋律、节奏、不同的音乐情境。

四、通过律动音乐,对幼儿进行节奏训练,提高对音乐的感知、理解和表现力

节奏游戏是最直观、最能激起兴趣的活动,我常在教学中穿插节奏游戏。幼儿对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的区分不是很容易理解,我就告诉他们二分音符是大步走,四分音符是走、八分音符是跑、十六分音符是跳。通过律动音乐多种动作练习方式让幼儿感知节奏后,我让幼儿拍手、跺脚、身体晃动等动作让把自己对节奏的感受和理解表现出来。我给幼儿提供了不同类型的音乐,还让幼儿充分地利用打击乐器,先让他们熟悉各种乐器的声音的不同,有的清脆、有的低沉,让幼儿自己主动探索怎样敲才会特别好听,还让幼儿自己给小乐曲配上乐器,进行演奏。

五、将奥尔夫音乐教育与各学科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奥尔夫教学法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例如:在儿歌教学中,将语言富于音乐的节奏,即加入节奏进行朗诵,还可变换节奏型,不但提高幼儿对儿歌的学习兴趣和效果,而且使幼儿感受到节奏美。在创编故事的活动中,首先我们可以由音乐来激发孩子们的创编能力。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我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还可以听音乐绘画,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等。

六、运用表扬与奖励的激励机制

对于孩子们在音乐活动中的回答,我都一一地给予肯定和鼓励,而此时的幼儿已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边说边不由自主地表演起来,他们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自己设计不同的符号把这段音乐画下来,在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中体会、欣赏到音乐的美感。应该说,对幼儿正面的鼓励常常是达到教育目的最有效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进步给予积极正面的导向与肯定,将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第5篇

【活动目标】

1、倾听音乐并能分辨出“狐狸”和“猎人”不同音乐形象的乐段旋律。

2、在教师引导下创编动作表现音乐,体验自由表现和创造的快乐。

3、激发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

4、有感情地学唱歌曲。

5、愿意参加对唱活动,体验与老师和同伴对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乐曲、玩具手枪。

【活动过程】

(一)律动《合拢放开》

(为欣赏音乐做如下准备:

1、情绪上的准备:乐曲欢快轻松,调动幼儿积极愉快的情绪反应,为感受乐曲作准备。

2、动作上的准备:律动基本上是手上动作组合,而需要幼儿创编的动作也基本是手臂动作,这样在动作上做了一个铺垫。)

(二)欣赏音乐,自由表现音乐。

(老师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分段欣赏音乐,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小乐段都按带着问题倾听音乐→自由创编动作表现音乐的顺序让幼儿主动欣赏音乐、自由表现音乐,对于幼儿创编的动作不做统一要求,鼓励幼儿进行音乐创造,让他们感受活动的快乐。)

师:森林里有一只小狐狸,它可调皮啦,在大树中间跑来跑去,一会儿跑到这棵大树下,一会儿又跑到那棵大树后,这只小狐狸还非常聪明,看见猎人来了,它会赶紧藏好,当猎人走远了,它又会跑出来。现在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小狐狸和猎人谁来了?

1、欣赏A段乐曲,表现猎人。

(1)听一遍:谁来了?小朋友知道猎人会干什么吗?谁来学学小猎人。

(2)猎人走几步就会开一枪,猎人可以怎样开枪?(不同方位)

(3)听音乐学做猎人。

2、欣赏B段乐曲,创编动作表现音乐。

(1)如果你是小狐狸,会怎样跑?

(2)用手指做狐狸,身体做森林,动作表现音乐。

3、完整欣赏音乐,老师小结,幼儿大胆做动作表现音乐。

4、分角色扮演

(1)老师做猎人,幼儿扮狐狸,进行音乐游戏。

(2)请个别幼儿做猎人。

5、创编活动

(音乐欣赏更侧重发展音乐的感受与体验能力,而不特别注重发展音乐的表演技能。所以幼儿能用简单的动作表现即可。)

(1)除了小狐狸,森林里还会有什么动物?(创编动作)

(2)猎人来了,小动物可以藏起来,也可以做一个“木头人”。(创编造型)

6、完整欣赏并表现音乐。

(三)谈话:音乐故事里的猎人没有打死小动物,生活中我们也要爱护小动物。动物音乐会开始啦,我们快去参加吧!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第6篇

一、生活活动

1.午睡:

提醒幼儿起床,穿好衣服,鼓励幼儿主动整理自己的床铺。

提醒幼儿喝水。

2.午操:

做徒手操时动作到位、精神饱满。

3.午点:

提醒幼儿洗手,排好队擦手。

要求幼儿吃点心保持安静,尽量快点吃完自己的一份点心。

有特殊饮食需要的孩子能主动与老师沟通(换牙、身体不舒服的孩子)。

4.餐后活动:学习玩安静的游戏,会主动找同伴下五子棋。

二、音乐活动:Old MacDonald

教学目标:

1、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2、初步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的节奏型。

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X辅导能力强的幼儿用沙锤左右手轮流打击乐器。

3、愉快地与同伴玩音乐游戏《帆船》,体验与老师们分享游戏的快乐。

教学准备:

1、已学习过Old MacDonald的歌曲。节奏图谱挂在奥尔夫主墙。

2、音乐准备:Old MacDonald、《帆船》的音乐。

3、乐器准备:手鼓、单响筒、响棒、沙锤

教学过程:

一)、歌曲Old MacDonald:

1、幼儿欣赏音乐,启发幼儿随音乐一起唱歌。

2、了解乐曲形式为:A-A-B-A分句感受Old MacDonald的乐曲曲式。

二)、学习合奏和轮奏的节奏型

1、合奏的节奏型:XX XX X1、用身体乐器练习。

结合图谱,练习打击节奏。

2、轮奏的节奏型:XX X XX X XX XX XX X将歌曲中B段的节奏单独用身体乐器练习。

三)学习Old MacDonald的轮奏与合奏。

将幼儿分成四种不同的小鸡,用乐器配合音乐敲奏。

四)、音乐游戏《帆船》

1、倾听音乐。

2、随音乐拍手,拍肩,踏脚。

3、圆圈游戏。

4、自由找同伴游戏。

5、鼓励幼儿邀请老师参与。

三、体育活动:圈圈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尝试圈的不同玩法,发展幼儿走、跑、跳等基本动作。

2、学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3、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幼儿人手一个圈;录音机、磁带;划定池塘的场地。

三)、教学过程:

1、在音乐伴奏下,幼儿做准备活动: 幼儿人手一个圈,听音乐按节奏做圈操

2、初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

(1)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圈有很多玩法,你想不想和它做游戏?比比看谁的办法最多。”

(2)幼儿分散玩圈,教师观察指导。

(3)分享玩法:“谁来当小老师,把自己的好办法教给小朋友?”

3、深入探索圈的多种玩法,并尝试合作玩圈:(7-8分钟)

(1)教师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请你试一试自己没有玩到的方法,并且尝试和小朋友一起合作玩圈。”

(2)幼儿深入探索、尝试: 教师引导探索尝试用多种方法跳圈。

(3)练习双脚分合连续跳圈的方法: “一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并起来跳到一个圈中;两个圈的时候,两只脚分开,一个圈中跳入一只脚。”

4、游戏:网小鱼

(1)交待游戏规则:教师做渔翁,用圈做网,小朋友做小鱼,在池塘里游,被渔翁网住的小鱼,站到池塘边。

(2)师幼轮流做渔翁,进行游戏。

5、放松活动《小鱼游》:

教师和幼儿做放松活动,并听音乐离开场地。

四、离园。

1.提醒幼儿入厕,喝水。

2.提醒幼儿整理着装、书包。

3.组织未回家幼儿玩自带玩具、看书。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在孩子创编花的造型动作这个环节中,我通过了让幼儿欣赏各种盆栽及根据图片上的4种有特色的花的造型来模仿,创编花的造型动作,很多幼儿都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展开丰富的想象,做出各种花的造型,来充分感受美,表现美。最后的拓展游戏花儿找朋友的动作表演,我觉得很有意义,可以放在根据音乐完整表演的过程中。

大班音乐公开课教案《奥尔夫音乐半日活动》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642字。

相关文章

《大班音乐教案《小毛驴》含反思》:大班音乐教案《小毛驴》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培养幼儿的表演欲望,引导幼儿能够看着节奏谱正确地拍出相应节奏,并在教师的歌声引导下准确的表现节奏的强弱、轻重等音乐要素,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音乐《小毛驴》含反思教案吧。

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能力 第7篇

小班奥尔夫音乐教研活动阶段性小结

奥尔夫音乐是快乐的代名词。我们小班组的老师从本学期初针对奥尔夫音乐教研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本人就近期的奥尔夫音乐教研活动进行阶段性小结。

一、小组第一次选定活动题材,研究题材,先说课后授课。

1、集体选定教材,在小班组里与各班教师共同研讨活动的目标、内容、过程,设想幼儿在活动中会出现的问题,对于幼儿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调整教学过程与教学目标,为第一次授课做准备。

2、做好各项准备后进行小组观摩活动,年级组各班教师认真记录授课过程中的详细环节,为下一次的研讨做出修改意见。

二、第二次研讨与第二次授课。

1、针对首次授课的师幼反映以及存在问题进行研讨,分析存在问题,比如:第一次授课存在幼儿对活动道具(课前没有充分体验)的极大兴趣,分散幼儿对音乐的理解注意力,干扰了幼儿的“经验、探索”这一主要环节的掌握,教育效果可想而知。教师们充分发现第一次课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修改性意见,为第二次授课做准备。

2、教案经过修改进行第二次授课,师幼互动大大增强,幼儿对道具有了充分的认知,但在授课的过程中出现了幼儿不能自主地突破教育目标,目标、环节设置合理性值得思考。授课教师与听课教师潜心挖掘活动过程中存在的核心问题是什么?为什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如何对应授课教师与幼儿的存在问题呢?

三、第三次研讨与第三次授课。

1、第三次研讨的内容是针对第二次授课出现的问题:幼儿如何自主突破教育目标?我们如何寻找突破口呢?教育目标的设定要具体而又不宽泛,要依据幼儿现有的水平设定与之相适应的教育目标,调整了教育目标,幼儿该如何自主突破教育目标?就要循序渐进设置教育过程,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幼儿喜欢参与的活动形式,活动环节不宜雷同复杂,活动过程要紧扣教育目标,过度过程要为目标服务,活动形式既要多样化又忌泛滥无目的性。授课教师针对小组教师提出的宝贵意见进行了修改教案,为第三次授课做准备。

2、在第三次授课过程中,幼儿始终跟进教师,每一环节为目标服务,但幼儿却表现出很沉闷的情绪状态,对乐曲的理解显得力不从心,授课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显得比较被动,跟着教案走活动过程,幼儿主动探索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挖掘,幼儿的主体学习没有显现,授课教师对每一个活动环节没有“玩透”,幼儿也显得没“玩够”,难于达到预定目标。

四、第四次研讨与第四次授课。

1、逐步发现授课过程中出现的核心问题,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与环节的合理设定,围绕目标实施于环节,一环扣一环,注意环节与环节之间的动静交替,授课教师合理把控环节之间的轻重新加坡品格蒙特梭利(中国)运营中心

缓急,及时捕捉幼儿的闪亮点,为个别幼儿提供想象空间,引导幼儿在主要环节中“玩透”,充分发挥幼儿创造空间,为服务目标创建合理平台。

2、明确了教育目标,每一个环节设置得有条理性,可操作性,充分考虑到发挥幼儿的主体地位,设置的环节充分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努力挖掘幼儿潜在创造力。授课过程中幼儿的主动意识大大增强,喜欢参与到活动的游戏中来,授课教师把握活动中的重点,突出幼儿在活动中趣味性、创造性,很好地运用幼儿的想象力转化为贴近目标的音乐游戏中,引导幼儿从“经验、探索、创造、认知”这一教学模式逐步达到教学目标,幼儿在不知不觉的游戏中“玩中学、学中玩”。

奥尔夫音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第8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德国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创立的, 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 其形成与发展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以歌唱、吟唱童谣、拍手、跺脚、舞蹈与游戏等来知道孩子对音乐的了解与喜欢, 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培养儿童的乐感, 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 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热爱音乐。它的主要形式有:语调节奏、歌唱、身体乐器、即兴创作。

奥尔夫音乐的最大特点是对孩子内心世界发展的关注, 在轻松的学习中, 孩子们会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世界中来, 用他们的行为、语言、器材自由地演绎, 以独特的方式抒发内心世界。当音乐成为孩子自身的需求, 那么对于乐感、表演及语言文化就能够更轻松自然地掌握, 并且牢牢记住。在课堂上, 孩子用小鼓模仿夏天的雷声, 用碰铃击打出春天的细雨, 用语言和肢体动作来演绎节奏。奥尔夫音乐给孩子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 也在集体表演中给了孩子集体意识与合作精神, 有趣的奥尔夫音乐让教学活动变得更有乐趣。

二、音乐活动选材应贴近幼儿生活

奥尔夫认为“教育应该顺应儿童天性”“儿童是音乐活动的源头, 一切音乐活动均产生于儿童的内在需要”。因此, 幼儿园音乐教育内容的建构应充分尊重幼儿, 促进幼儿个性的自主发展。幼儿教师必须研究和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 将贴近幼儿生活的素材和内容纳入到幼儿音乐教育活动中去。实践证明:奥尔夫音乐活动对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在上课时进行, 也可以在幼儿进园后的日常生活中进行, 使幼儿经常生活在音乐环境之中, 通过合理地安排, 不仅可以减少幼儿的等待时间, 还有利于各个活动环节过渡紧凑, 避免教师过多的说教, 同时能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

三、音乐活动组织应渗透幼儿一日生活

在如今的音乐教学活动中, 一般传统模式都是把一节音乐课的内容局限于一节或者两节课堂教学活动中, 这样既浪费时间, 也无法真正让幼儿记住学会。其实, 音乐可以贯穿于生活的每个环节, 打破音乐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 充分地将这些教学内容分散到一日活动中去, 在各个环节中渗透音乐内容, 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1. 奥尔夫音乐与区域活动相结合, 提高幼儿活动的兴趣

教师要将奥尔夫音乐与幼儿的区域活动相结合。区域活动中心是孩子们感兴趣的小舞台, 教师可以在小舞台里播放奥尔夫音乐, 让孩子们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古诗内涵及绘本故事内容, 并在活动中将它们表现出来, 体验音乐旋律的无限乐趣。教师还可以提供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的图谱、图片、节奏卡, 向幼儿展示, 以巩固他们对知识的掌握, 激发了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这样, 孩子们不但在音乐区感受到音乐的欢乐, 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自己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2. 奥尔夫音乐与早操、户外活动的完美结合

现在大多数幼儿园的早操音乐都是比较符合大众口味的节奏欢快的流行音乐或者儿童歌曲, 如将奥尔夫音乐融入幼儿的体操锻炼中, 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如《蝴蝶与毛毛虫》的音乐比较适合小班幼儿。在音乐形象中, 幼儿从一条条毛毛虫变化成了一只只可爱的小蝴蝶, 他们挥舞着美丽的“翅膀”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嬉戏, 这样既锻炼了幼儿身体, 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 又增添了浓郁的活泼愉快的欢乐气氛。还有大班音乐《雏鸡之舞》, 这首曲子描绘了生活中常见的小鸡形象, 非常贴近幼儿的喜好。大班的孩子们可以通过“老鹰捉小鸡”这个游戏来体现音乐情境, 这种能够运用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的音乐, 孩子们显得相当感兴趣, 在玩中体验了音乐散发出的情绪, 同时也在跑跑跳跳中锻炼了身体, 增强了体质。

3. 奥尔夫音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

我们还可以在幼儿园宽敞的大厅、走廊、餐厅里渗透奥尔夫音乐环境。省内许多优秀幼儿园都很重视为幼儿创作良好的音乐环境, 让奥尔夫音乐成为幼儿园的一个亮点。早晨, 小朋友们蹦蹦跳跳入园, 脸上还带着开心的笑容, 有些小朋友嘴里还哼着小曲儿, 原因是这些幼儿园一进门就能听见大厅里操场上放着动听悦耳的音乐声。我想, 这些孩子每天都能听着这么好听的音乐上学放学是一件多么愉快的事情!他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 也顺便能把各种音乐节奏型收集到自己的脑海中。

4. 奥尔夫音乐教学内容生活化的体现

奥尔夫主张, 幼儿音乐教育应该从孩子的生活天地里取材。例如音乐活动《美丽的蝴蝶》, 教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 问幼儿:“大家有没有去过公园啊?在公园玩耍的时候, 有没有看到过蝴蝶啊?”然后教师出示了许多毛毛虫的图片。接着自然引出毛毛虫是怎么变成蝴蝶的故事。许多幼儿都见过蝴蝶, 然而对于毛毛虫是怎样变蝴蝶的, 却很少有人知道。随后, 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 边听音乐《蝴蝶》, 边模仿蝴蝶破茧化蝶, 挥动小翅膀, 进行音乐游戏。这个活动富有浓郁的情景性, 使孩子们都沉浸在优美的音乐之中。许多孩子都去过水族馆、海洋馆, 见到过各种各样的鱼。大班音乐欣赏《水族馆》选取了与乐曲紧密联系的水草和小鱼为代表, 以小草生长和小鱼探望的情节贴近幼儿的生活, 能帮助幼儿学习乐曲结构的同时, 引导幼儿尝试用身体各部分的扭动和手臂不同方位的动作表现乐曲形象, 学习用身体动作及面部表情表达对同伴的关心, 体会与朋友交往的愉悦心情。这些教学活动可以帮助孩子生活经验的回忆和再现, 极富情趣。

总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这种独特的音乐教学法, 是从人类本性出发、从儿童出发, 是自然的机体的, 它容易理解、方便学会和体验, 并且适合于儿童的。奥尔夫音乐教育观念博大精深, 还有待我们去学习和钻研, 以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更广泛合理地应用, 真正使幼儿的音乐启蒙教育落到实处。

上一篇:关于2014年防汛检查情况的通报下一篇:描写校园生活的高中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