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绿化情况简介

2024-09-10

中学绿化情况简介(精选7篇)

中学绿化情况简介 第1篇

播种绿色理念 打造生态校园

—— 龙溪中学校园绿化工作情况汇报

一、学校简介

博罗县龙溪中学,创办于1959年,是一所办学底蕴深厚的农村中学。现有教师115人,学生1922人,教学班级30个。

在惠州市教育局、博罗县教育局和龙溪镇委、镇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体师生共同打拼,追求卓越,锐意进取,学校先后获得了“惠州市一级学校”、“惠州市安全文明校园”、“惠州市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惠州市书香校园”、“惠州市义务教育教学水平优秀学校”、“惠州市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广东省绿色学校”、“广东省校本培训示范学校”、“广东省书香校园”等荣誉称号。

2006年我校成功创建“广东省绿色学校”以来,学校统观全局,着眼未来,在狠抓常规教育教学的同时,不断加强校园环境教育和环境建设,绿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绿色学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果。2009年以来,学校借创教育强镇的契机,在市县教育局、镇委镇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加大硬件建设与环境美化的力度,设施设备日臻完善,学校布局更加合理,校园环境更加靓丽。2011年我校成功通过“广东省绿色学校”复评工作。

现将我校近几年开展“播种绿色理念 打造生态校园”环保实践教育活动工作汇报如下:

二、加强领导,组织参与

学校成立了以郭嵘生校长为组长、其他领导及有关人员为成员的实践 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并将此项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主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团总支、德育处、后勤处和教研组的学期工作计划。

为了落实“广东省绿色学校”环保实践教育活动的目标,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先后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如:校园环境管理规定、校园环境保洁制度、办公室电器使用制度、环境教育奖惩制度等,这些制度对校园内的环境卫生以及能源的节约利用提供了范本,也增强了全体师生的环保意识。

本着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领导小组极积鼓励师生员工参与学校规划,共同制定校园环境和发展的各项措施,使环境教育走上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道路。

德育部门把环境教育渗透到德育工作中。《龙溪中学德育工作计划》把环境教育列为一个重要内容。学校在德育工作中注重学生环保意识和观念的培养,利用黑板报出环保专刊,利用“国旗下讲话”进行环保宣传,各班级利用班会课召开以“只有一个地球”为专题的主题班会,印发环保学习材料,举办了生物、物理、化学、地理学科的环保知识竞赛,使全校师生都受到了深刻的环境教育。

优秀的师资队伍是确保环境教育成功的前提。多年来我校选送一批经验丰富、知识面广、动手能力强、热心环教的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交流、研讨、考察活动,让我们的教师站在环境教育的制高点上。在加强教师培训的同时,定期为学生作报告、讲座,不断丰富学生的环保知识,提升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加大投入,美化环境 学校在抓好环境教育、环保宣传的同时,在办学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集资金,将有限的钱财分出部分投放在校园环境建设上,以达到环境育人,优化教育环境的目的。

学校确定了校园环境建设“三优先”原则:经费优先投入,活动优先安排,设备优先保证,努力进行高标准的生态环境建设。

镇政府大力支持学校环境建设。2009年创建广东教育强镇,镇政府在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先后投入800多万元资金建造了新学生宿舍楼、新教工宿舍楼、新教学大楼。2009年以来,学校克服困难,自筹资金,在环境建设方面总投资20多万元,栽植了各种乔木、花卉50余种,数量达2000株以上,使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花园、生态植物园,校园面貌焕然一新。

“龙中是我家,美化靠大家”,学校就好比自己的家,每一个家庭成员,我们爱护家中的一景一物。家中每一块宣传画、每一面墙壁,都能对学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环境教育作用。

四、课程建设,学科渗透

环境教育的目的在于渗透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导思想,提高全民族环保意识。环境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力求播种绿色,各个学科教师结合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政治课堂关注国内外有关环境的大事,如沙尘暴、臭氧层保护会议;化学老师则带领学生对河道水质进行调查和监测,并提出改良水质的一系列设想,介绍污染物的形成、迁移、转化及防治的测定方法;地理课上讲“森林之肺”、厄尔尼诺现象等等,提出了“把碧绿还给大地,把蔚蓝还给海洋,把透明还给空气,把纯净还给 自然”一系列口号。各学科老师也都挖掘出教材的很多教育因素,从不同角度渗透环境教育。美术科开展环保美术书画作品的设计和制作比赛;音乐科教材中有许多歌颂大自然、赞美祖国、描绘美好环境的内容,老师们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大自然之美衬托音乐之美。目前,我校全部学科的课堂教学,均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环境教育的要素,进行有机的渗透,成为课堂教学的新亮点。

五、绿色行动,倡导绿色

我校在环保教育实践活动中,以培养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为核心,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性课程学习、养成教育、美化校园和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实现环境教育渗透,倡导绿色生活。

我们将选修课、相关学科渗透、第二课堂活动三管齐下,以便构建环境教育网络,优化教育环境。在课外活动中,把环保教育当作一个主题。环保日举行“我环保,我快乐”演讲比赛;地球日开展“低碳绿色生活环保知识作文竞赛”等活动;植树节发动学生为家乡植树;针对同学作业废纸多的情况,校团委积极开展“爱我校园,勤工助学”活动,提出“世界上没有垃圾,只有被错位使用的资源”等口号,发动全校师生开展捡废塑料瓶、牛奶瓶和废纸的行动,变废为宝。在全校形成“节约纸张,变废为宝,保护环境”的良好风气。团总支开展环保义务劳动,组织团员清除杂草、上街打扫街道卫生、植树护绿活动等等,既培养了爱心,又提升了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学校是我家,美丽靠大家。在垃圾管理方面,学校实行了分类处理。学校制定了垃圾分类处理制度,花费资金购买了分类投放垃圾桶。同时,教育学生平时注意垃圾的分类投放与回收,积极开展“废旧电池回收”等活动。校内坚持每天一扫,实行卫生轮值和保洁制度,全校学生人人有岗位,人人有事干,把校园角角落落都打扫得干干净净。校园内地面无纸屑果壳,公共设施无损坏,桌面清洁无刻画,教室办公室窗明几净。无论何时走进龙溪中学,展现在你面前的都是一幅清洁靓丽的风景画。

在校园文化中更把环境教育当作一个亮点。学校积极引导和教育全校师生节约使用资源,注意节水、节电,各办公室倡导无纸化办公,各班专人管理水电,做到不开“长明灯”,不流“长流水”;把节电节水工作列入班级考核,与先进班集体评比挂钩。用名言名句来装点每一个角落,让石头开口,让墙壁说话,时时处处提醒学生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大自然、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素质的中学生。

六、查摆问题,改进不足

现在学校从提高校园整体绿色水准出发,努力实施“绿色校园”的宏伟蓝图,全体师生维绿、创绿、生绿行动正在进行中。但是我们在实践中还存在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

1.因资金等因素的影响,校园绿化项目的档次有待进一步提高。2.我校地处农村地区,群众的环保意识直接影响着学生,一些学生的环境意识还不强。

3.师生自觉向群众宣传环保知识,自觉调查和监测社区污染等方面仍做得不够。

4.缺少专职的档案管理人员,在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方面,存在缺陷。今后,我校要认真总结,改进不足:

1.筹措资金,加大校园绿化、美化的资金投入,加快校园建设步伐,提高绿化净化美化档次。

2.发挥学科教师的作用,积极开展环境教育研究性学习。

3.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内外环境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带动和影响家庭、社区环保行动,将我校的环保活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绿色是生命和希望的象征,“绿色学校”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们的工作只是开头,成绩属于过去,未来尚待我们去创造。我们决心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推动素质教育,积极开展环保教育活动;大力投资硬件建设,努力建造软件环境;把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推向更高层次,为我们共同的家园充满绿色而努力。

博罗县龙溪中学

2012年12月24日

领导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组长:郭嵘生:全面负责学校环保实践教育活动工作。副组长:

杨桂孙:负责绿色学校的学科渗透教育。

张惠成:负责校园绿化及环境卫生,校园文化氛围建设以及饭堂工作。

梁国安:负责环保宣传,主题活动。成 员:

徐容坤:负责环境知识教育教学工作。

钟碧权:负责团的环境知识教育教育工作。

潘浩波:负责环保宣传、环境教育主题教育。

周汉源:负责绿色学校校园文化氛围宣传工作。

蔡德兴:负责校园环境卫生工作

苏容升:负责校园环境设施设备工作

孟庆元:负责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环保宣传

中学绿化情况简介 第2篇

此次绿化、亮化、硬化工程学校计划投资94万元,新增绿化面积3420㎡,硬化面积3000㎡。路灯、景观灯8个,雕塑一座,浮雕54㎡。

一是投资26万元,对校园、操场进行绿化。学校利用课余时间组织教职工建花园、栽树、种草、施肥、浇水等绿化劳动,在科技楼前建成了2166㎡的中心花园,栽植了品种多样的灌木和草本类花卉,共27种约6000株,草坪1400㎡。对花园道路进行了硬化、美化,达到一种“校在绿中,人在景中”,“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美丽景观。

二是投资12万元亮化校园。改装整修线路,变年久老化的`明线路为地下电缆,同时装配高8m的双头路灯4个,高6m的景观灯4个。

三是投资30万元对校园主干道路进行了硬化,硬化面积约3000㎡。

四是投资22万元在砺志楼前建造雕塑和浮雕长廊、绿化带,在公寓楼前安装太阳能灯。

五是投资2万元,购置盆景350盆,花坛10个,保证了每个办公场所都有鲜花。

跃龙旅游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简介 第3篇

跃龙旅游公路路线起点位于漾濞县跃进,接国道G320线K3219+200处。由路线起点向北通过国道G320线与大理州漾濞县、大理市连接;向南经国道G320线与大理州永平县、保山市相连;向东经跃进互通上大保高速公路进入国道主干线网,东至大理、楚雄、昆明,西达边境瑞丽口岸。路线止点位于云龙县,接省道S227线老路上。由路线止点向北经省道S227线可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全长约113公里。

本项目所经的漾濞、永平、云龙三县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民族风情独特浓郁,景色秀美迷人。漾濞彝族自治县生态良好,风景秀丽是著名的“中国核桃之乡”;永平县古时是博南古道的咽喉,物种资源丰富,文物古迹众多,以古老、神奇、壮观而闻名滇西;云龙曾为南方丝绸之路博南古道上的重要驿站,历史悠久,山川雄奇秀丽,民族文化底蕴深厚,“千年白族村”诺邓名声远播。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整合大理州的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快速发展。跃龙旅游公路的景观及绿化设计是公路建设中突出的重点。

2 指导思想

为了更好地体现跃龙旅游公路优越的旅游区位条件,展现丰富的历史文化沉淀,景观及绿化设计在体现自然、生态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当地的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创造出自然和谐、风格鲜明的道路景观。 (1) 突出当地生态环境效应。充分利用现有环境的自然变化,加以补充和点缀,同时保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使不同路段上的景观体现出各自的特色。 (2) 突出景观的通视性和导向性。要求沿路景观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合理协调,使司乘人员行驶安全舒适。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周围环境的变化,并能及时采取安全的行驶措施。 (3) 突出景观的统一与变化。沿途景观整体特色应在体现“秀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人文风俗”的前提下,结合周围环境与地域文化的特点,随之变化而变化,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富有节律感、多变性,产生愉悦的心理,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 (4) 突出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沿线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保持长期的自然经济效益,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保护各种动植物和名胜古迹。

3 基本原则

以“自然、创新、美观、环保”作为基本设计原则。 (1) 因地就势为前提。充分把握道路周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因地就势,在设计中利用借景等手法,与周边环境相互融合。 (2) 风格鲜明为特点。充分结合地域特征和人文特点,植物选择遵循“乡土树种为主”的原则,并体现独特的地域文化情结,创造出具有鲜明风格,变化丰富的自然地貌和具有地方特色的“乡土”景观。 (3) 美学理论为指导。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以美学理论为指导,进行相应的规划与设计,满足景观的整体协调与和谐。 (4) 环境保护为基础。应当树立“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的理念,强调对原有植被、水域的保护与利用减少对周边自然植物群落的破坏,提升公路形象。

4 自然景观分段

在设计中,以自然景观为主要划分依据,综合分析全线风土人情、地形地貌及植被状况等多种条件后,将全线分为三个景观段进行设计。

4.1 第一景观段:

K0+000~K64+000(高山峡谷景观段)该段地处滇西北高山峡谷地貌区边缘,立体气候特征明显,境内山峦叠嶂,山川河流交错,山高谷深的深切地貌形成了该景区以雄、奇、险、幽为特点的风景景观。加上当地深厚的彝族风俗文化人文景观,把该段的设计以打造高山峡谷自然景观为主同时融入当地彝族人文元素。

景观重点考虑民族文化的展现、峡谷风光的凸显,起点景观的形象。

4.2 第二景观段:

K64+000~K86+208(乡村田园风光段)该段地势比较平缓,地形地貌独特,高山、河、谷、坝子纵横交错,立体气候明显,原有生态保持良好,自然景观优美。以保持原有生态为原则,节约投资为出发点,除边坡生物防护、遮挡设置外,尽量淡化人工痕迹,以体现以自然景观为主。景观重点考虑保持生态环境,突出自然纯朴的乡村田园风光。

4.3 第三景观段:

K86+208~K110+556(风景文化景观段)该段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西部云龙县内,地处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南端,有省级自然保护区“天池”淡水湖和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此外沿线还有“天然太极图”、“沘江桥梁博物馆”、“梵文碑墓葬”、“下澡塘温泉”、“虎头山道教建筑群”、“天子山及清水河风光”、“自奔山和凤凰山高原森林草甸”等众多旅游景观。以梨树坡隧道作为该段亮点,作为通往三江并流风景名胜区的门户,景观重点考虑隧道景观的门户效应、旅游资源的突出、千年民族文化的展现。

5 人文景观设计

结合路段经过地区的周边环境与当地风俗文化,巧妙运用提炼、变形、抽象、重组的手法,把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进行艺术升华,让沿路景观耳目一新,不仅向路人们展示出独有的魅力,同时,还向路人们传递着当地深厚的民俗风俗。

彝族特色:重点突出在该公路起点段,以彝族“牛”崇拜,“火”崇拜为元素,充分展示其在入口空间的功能性、导向性、景观性等特点,作为一个标志,引导着驾乘人员。

白族特色:重点突出在梨树坡隧道洞口景观处,以白族建筑上的图案为元素,融入隧道洞口设计中,使它自身成为一道景观的同时,还向路人们展示着白族的特色,展示着白族的文化风俗,起到引导的效果。

6 绿化设计

以现有自然植被为主,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环境,加以补充和点缀,尽量减少、淡化人工痕迹,合理布局,保持与周围环境融合、协调。针对沿线地质条件、气候特点及周边环境条件,物种选择遵循“乡土为主, 适地适树”的原则下,物种选择应尽量满足以下要求:适应性好、根系发达枝繁叶茂、种源丰富、更新快、绿期及景观效果好、繁殖快、水土保持效果好。

边坡设计:以防护功能为主,景观绿化为辅,注重生态优先及景观协调原则的应用。充分利用优秀的自然环境进行设计,适当进行人工补充,草、灌结合,加以必要的乔木点缀。在坍塌较严重的路段,适当增加植被面积,以减少地表径流,减少路基的水土流失。

路侧绿化设计:路侧设计中,以保护原有生态植被为原则。尽量保留路侧的自然植被,保护路侧树木并把它们纳入路侧设计之中,加以功能性栽植和种植乡土树木及野生花卉进行点缀,使其与所处的环境相一致和协调。其次,在保证边坡稳定的基础上采用“露、透、封、诱”的设计手法,让好的路侧景观尽量露出来,优美的远景尽量透出来,形成公路的借景;不雅的路侧景观尽量采取植物栽植的方式封堵视线;无法封堵的不雅景观通过视线诱导的方式进行处理。

隧道洞口景观绿化设计:梨树坡隧道起点于沿线K91+490, 止点于K92+756, 总长1266M。针对隧道所处自然、人文环境特点的不同, 结合当地建筑风格进行设计, 把千年白族古村“诺邓”的白族元素融入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中, 有侧重地考虑景观处理, 洞顶和洞侧植被应与山体植被一致, 过渡自然, 能很好的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标志性景观, 达到“三江并流”的“门户”的效果, 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观景平台设计:在沿线景色秀丽区域建议设计观景平台。其中,在沿线K35+100~K35+400段景色优美,在此段可以高点俯视“山峦叠嶂,河流交错”的峡谷景观,峡谷中保护完好的植被与各种花卉成片成林地点缀着峡谷胜景,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所以考虑在此设置可以俯瞰峡谷的观景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的场地与自然环境条件,采取“博南古道”道路上不规则块石形式铺路,充分地突出“博南古道”深厚的旅游文化资源,最大限度满足游人赏景的需要。其次,在沿线K62+250~K62+650段,地形地貌独特,峡谷中水流湍急,水声雷鸣,充满了原始和天然的意境。考虑在此设置观景平台,可以近距离接触和倾听峡谷流水之声。利用现有延伸出的台地作为平台,结合现有的景观特色,保持原有的生态为原则,节约投资为出发点,观景平台设计简洁自然。

临时停车区设计:在沿线安全且有条件区域设计临时停车区。其中,在沿线K48+500段处于整段道路中间段,路况良好,处于直行段,利用现有的台地作为停车区,在保持原有生态的前提下,结合周边自然环境,种植“乡土”乔木,起到遮阴效果。

取弃土场的综合治理:取、弃土场是路堑工程施工中植被破坏最严重的地方之一,并增加土壤侵蚀及坡面的不稳定因素。针对该路段的特殊性,把对取、弃土场的处理方案分为两种:处于本方案内的取、弃土场的处理手法: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弃土,形成弃土场,针对取、弃土场的特点,可适时适地采用以种植树木(木本植物)和灌木为主、植草辅助的方式来恢复植被。没有处在本方案内的取、弃土场的处理手法:对于不属于本方案内的取、弃土场,采取以遮挡为主的处理手法,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以自然的形式(木栏、竹栏)进行遮挡。

7 结语

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蓬勃发展,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设计概念,在设计中越来越受到工程设计人员的重视。它没有固定的模式,也不存在统一的内容,强调的是人、自然、环境三者间相互的和谐统一。时代的发展与文化的进步都对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跃龙旅游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的目的,就是构筑一条保护自然、融入自然、回归自然的生态旅游公路。

摘要:把公路建设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 构筑一条生态结合、绿化、文化为一体的景观公路, 已成为当前公路建设的必然。文章从公路景观及绿化设计的指导思想及原则人手, 介绍了跃龙旅游公路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绿化设计。

关键词:旅游公路,景观,绿化,设计

参考文献

[1]邬建国.景观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2-8.

[2]张阳.公路景观学[M].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2005.

日本校园足球发展情况简介 第4篇

197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当时称“文部省”)把足球引入到小学体育课程内,以提高小学生的身体协调和奔跑能力。日本教育界认为,小学生在接受足球训练时会把踢球当作游戏,可以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专注力。目前,在日本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制定的体育课教学大纲中,足球与篮球、手球、橄榄球一起归为“进球型”运动,其教学目标为:通过控球和接传球,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和踢球的快乐。可见,在一般的日本学校教育中,均以锻炼体格、培养团队意识为目标,而不是以培养某一项体育运动的专业苗子为目标。日本中小学均不针对足球开设专门课,仅把足球作为体育课球类运动的一个项目,因而,也就没有专门的足球教学教材和训练指南。

同时,在体育课外,根据文部科学省体育·青少年局的规定,在各地方教育委员会的监管下,日本学校积极响应,广泛开展学生放学后自愿参加的“运动俱乐部活动”(BUKATSU),其中足球俱乐部的活动就非常受欢迎。因此,事实上,日本的快乐教育理念在推动青少年足球运动的普及和发掘、输送专业苗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优秀足球苗子的选拔和培养

1.日本足球协会(Japan Football Association,JFA)

日本足球协会是统括日本全国足球运动发展相关工作的最高机构,其旗下包括日本职业足球联赛(J-League)、日本足球联赛(JFL,半职业联赛)、日本室内足球联赛(Futsal League)和日本女子足球联赛等。

根据JFA《2005年宣言》,日本足球的发展目标为“2015年协会会员人数达500万人,日本国家队进入世界前十,2050年日本举办世界杯并获得冠军”。JFA以足球运动的普及、足球人才的培养为日本足球发展的两个车轮和自身使命。JFA认为,足球人才水平的提升均通过基层培养(Bottom-up)、选拔培养(Pull-up)两种方式进行,缺一不可。日本优秀足球运动员的选拔和培养主要通过JFA的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和足球俱乐部青少年梯队制度予以贯彻和执行,包括学校、俱乐部在内的各类组织机构均参与其中,形成合力。

2.从地方到国家的“金字塔”训练梯队

为选拔和培养优秀足球储备人才,JFA设立国家训练中心制度,为日本的足球教育创造了专业的训练指导环境。国家训练中心制度共有4级,从下至上分别为“各地区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一般城市和地区)、“47都道府县训练中心”(相当我国的直辖市和省)、“9大区训练中心”和“全国训练中心”。(见图1)日本的“全国训练中心”设在大阪府界市,是唯一由文部科学省认定的培训基地,其他各级训练中心的具体工作由各地区足球协会负责。各级训练中心设有专门场地组织运动员的集训、比赛以及教练员的进修和研讨活动。

在学校开展的俱乐部活动中发掘出的优秀足球苗子会被输送到各地区训练中心进行训练。训练中心已形成比较成熟的选拔机制和梯队建设。在各地方足协的领导下,从年满l2岁的少年队到17岁青年代表队直至国家一线队,各级别选手都能得到高水平的训练。

3.各年龄段有序衔接的“一贯制”足球培养理念

国家训练中心制度根据青少年不同年龄特点,制定了从6岁到16岁(U6~U16),每隔2岁的训练方针,保证了各年龄段运动员之间的有序衔接。在训练方式上,10~12岁期间主要学习基本技术;14~16岁为青少年身体迅速发育阶段,通过11对11的打法,训练队员对位置的适应性;16岁以后进行成人足球的训练;18~20岁当身体停止发育进入稳定期时,开始综合技能训练。

总之,日本对足球运动员实施的是“一贯制”足球的培养理念。JFA依此制定了统一的足球训练大纲,从小学开始,根据各年龄段青少年生理和心理特征,分阶段设计了详细的训练计划,依次往上分别是U12、U15、U18等各年龄段,训练的连贯性和一致性保证了运动员扎实的技能基础。

4.JFA足球学校

在对足球人才进行普及式培养的同时,JFA分别在福岛(2006年)、熊本宇城(2009年)、坍(2012年)和今治(2015年)开设JFA足球学校,为具有足球天赋的孩童提供寄宿制和初高中一贯制的具有“世界水准”的精英教育,以培养具有足球专长与人文素养并存的日本未来社会的领军人才。

三、裁判员的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建立裁判员训练中心,以帮助提高各地区足球水平的均衡发展。该中心的主要目标为:通过培训和研修,提高2级裁判员的水平并扩充3级裁判员的数量,发掘裁判员人才。裁判员训练中心分为国家训练中心、地方训练中心、都道府县训练中心以及女子裁判员训练中心等四类。

该中心的培训内容主要围绕以下六个方面:学习竞技规则;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体能训练和强化;增强技术和协调能力;综合素质的提高;学习各自所属区域足协制定的方针政策。

四、教练员管理与培训制度

日本对足球教练员资格的规定很严,即便是退役国脚任教也必须要有教练资格证。日本一般通过足球协会培训教练员。

日本足球教练资格分为少儿教练级、C/D级、B级、A级以及S级等五个等级。针对每个等级,足协开设教练员培训班,任何人都可以参加培训,通过考试就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少儿教练级培训主要面向指导10岁以下孩子踢球的教练员或者孩子的家长;C/D级主要面向指导12岁以下孩子并以班级为训练主体的教练员;B级教练需要有C级教练资格才可以参加培训,最高级别的S级教练资格可执教J联赛和国家队。

近15年来,日本已有超过2万名教练员在足球发达国家留学或者进修,在提高执教能力的同时,也将足球发达国家的先进理念和训练方法带回了日本,从而保障了足球运动员在青少年时期就能接受科学的培养。目前,日本已不需要大量聘请外国教练员,本国教练员就可以满足国内训练的需求。

五、足球学员短期派出政策

日本为提高本国足球竞技水平,一度将出国留学作为培养年轻运动员的途径。近十年来,先后有一万多名日本青少年去巴西学习足球。从经验上看,虽然日本出现过三浦知良通过留学巴西获得成功的案例,但实际上通过出国留学途径能够参加本国职业联赛获得成功的球员数量并不多,因此日本球员的出国留学热潮已处于下降态势。

2003年,日本开始了U-13/14高水平队员的集训和海外训练制度。13岁年龄组和14岁年龄组的男女运动员每年3次,每次5~6天赴海外进行集训。男选手主要从国家集训中心队中挑选,女选手主要从各地区及都道府县的基层训练中心中挑选。各年龄组的运动员,在每年年初依照惯例与韩国同年龄球员进行合宿训练,以增强适应性和对抗能力。另外,17岁年龄组运动员每年参加AFC等国际比赛积累经验。

六、各级学校足球竞赛

近年来,随着学校联赛的不断壮大发展,日本青少年足球竞赛品目繁多。在少年阶段(U12以下),有全国少年足球锦标赛及J联盟举办的U12足球节。在初中阶段(U15以下),有高元宫杯全国U15足球锦标赛(初中+俱乐部)、日本U15联赛(学校+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俱乐部)、全国初中学校体育大会、全国初中足球锦标赛、国民体育大会、全国俱乐部东西对抗战、U14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U13 J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学校)、J联盟U14强化训练(J俱乐部选拔队)在内的10项赛事。

高中阶段(U18以下),是日本各学龄段学校联赛发展最为成熟的阶段,当然,也是竞争最为激烈、对抗性最强的学生联赛阶段,有很多出色的青年球员在这个阶段就能够得到进入J联赛的机会,即开启足球职业生涯的机会。在这个阶段,主要有高元宫杯全国U18足球锦标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日本U18联赛(学校+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J-YOUTH联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俱乐部锦标赛(J俱乐部+其他俱乐部)、全国高中足球锦标赛(学校)、全国高中综合体育大会以及国民体育大会等7项赛事。

综上所述,日本在开展青少年足球运动过程中,采取了两条并行的途径培养足球人才:一是在学校中培养足球爱好者,扩大足球运动的广泛群众基础,同时坚持开设足球学校方式选拔培养足球精英人才;二是通过日本足球协会制定的各项政策,保证了运动员、教练员和裁判员的专业水平。在训练中,则是采取划分年龄段的方式,确保各年龄段运动员的有序衔接。纵观其培养系统,从少年队到国家队,从下至上形成了稳固的“金字塔”体系,为每个有潜力的运动员提供了登上世界舞台的道路。

中学绿化情况简介 第5篇

一、垃圾分类情况报告

创建绿色学校是我校奋斗的目标之一,对垃圾分类管理有自觉的追求和要求。首先对校园垃圾分类管理进行了专门研讨,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我校实际的校园垃圾分类管理方案,设立可回收和不可回收双垃圾箱,实行垃圾定点放置、定时搬运和定时回收,努力培养全校师生爱护环境,创建花园式校园的意识。具体工作如下:

一、加强领导,严格制度,依法治校。

首先,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校园卫生管理制度》、《食堂卫生管理制度》、《校园绿化管理制度》、《地区清洁卫生检查表》等,这些制度先在校务公开栏张贴,并要求班主任组织学生学习,做到制度公开,依法治校,严格执法。对同学们随地丢垃圾的坏习惯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对教职员工养成讲文明讲卫生的良好习惯也起到促进作用。

其次,加强巡查力度,全校总动员,监督并制止不良行为的出现。每周每天由校学生会组织值周教师进行年级卫生大检查。垃圾的合理处理不仅关系到校园环境的美化,更重要的是关系到学生的卫生健康问题。为此,我校领导十分重视。施文生校长,戍云有、包少华副校长,吴建民主任等学校领导经常走遍校园的每一个角落进行下生检查,发现问题马上整改。

二、加强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增强师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的改变,最重要的是改变人的环保意识。有了环保意识,才会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共同营造美好的校园环境。学校政教处要求每学期每班都要进行两次以上与环保相关的主题班会活动,办好环保宣传墙报,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同学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分工细致,分类齐全,垃圾处理有窍门。

(一)、校园内已建好一座垃圾坑,全体师生员工必须将不可回收的生活垃圾投入垃圾池内。

(二)、校园内垃圾实行分类归放:

1、建筑废弃物,不能倒进垃圾坑内,小堆的集中堆放,大堆的由学校统一装运到指定的地方。

2、学生会、团委要发动学生做好废纸、废旧电池的回收工作,并安排专门地点回收。

3、学生劳动的树叶、杂草集中堆放,由学校统一运到镇垃圾处理场;清理的砖头、废石,集中堆放,学校统一处理。

(三)、校园垃圾的清运采取承包的方式,由承包者统一收集运到镇垃圾处理场集中处理。

(四)、医疗垃圾专门处理;

(五)、实验垃圾经过一定的净化处理才排放,将对环境的污染尽可能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于实验室废气、废液、废渣的处理,学校有明确完善的规章制度,要求实验室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多年来没有出现实验室废弃物污染情况。

(六)、餐饮垃圾变废为宝,学校的厨房垃圾包括剩菜剩饭、骨头、菜根菜叶等,食品类废物承包给近郊养殖户回收用于喂猪,学校食堂也每年获得400余元的收益,不能喂猪的厨房垃圾集中处理。

学校也每年获得400余元的收益。

(七)、学校团委早在2004年就开始了废纸、饮料软包装和硬包装回收工作,要求各班专门设立废纸、饮料软包装和硬包装回收箱,每周回收一次,并将回收情况公示。废纸回收工作既保护了环境,又筹集了部分经费,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广大同学的环境保护意识。

同时,开展废电池回收活动,平时由各班团支部负责收集,每周星期六降旗仪式上集中放入废电池回收箱。

(八)、学校设置校园保洁工工作岗位,负责校园分散垃圾的收拾及捡查、监督校园环境卫生。

校园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公开之后,学校继续加强垃圾管理监督,同时利用教职工会议和学生集会宣传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全校师生对垃圾分类管理日益自觉。

垃圾分类处理是一项必须长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大力提倡校园垃圾分类处理,不仅是为了解决垃圾公害,更是由于它具有超越了垃圾处理本身最重大的意义,这就是: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周围一片,不断提高公民意识,号召公民积极参与。通过垃圾分类,公民容易理解自己与环保的关系,每个人都是垃圾公害的制造者,也同时是垃圾公害的受害者,应树立这样的意识:环境保护,人人有责;保护环境,从我做起。

二、绿化美化情况报告

学校十分注重校园建设,整体规划、分布实施,营造绿化、美化、净化、现代化、网络化的校园环境。在财力紧张、资金短缺的情况下,通过师生义务劳动,多方筹措资金,实施了道路硬化、教学区绿化、校园内亮化和人文化建设四大工程,做到财尽其力、物尽其用、尽善尽美、精心描绘校园育人环境。近年来,投入2万余元绿化;投入4万余元建成校园广播系统;投入5万余元建成多媒体教室等现代化设施;投入3万余元几次区清理和改建东西横穿校园的排水沟,教职工生活用水排放处建了污水化粪池。栽植各种观赏乔木10余种,种植各色花卉10余种、盆栽花卉总计200盆以上,培植草坪3000多平方米。目前校园绿化美化面积已达到7649﹒15平方米,占校园总面积的35%。

秋日用丰硕的成果回报春天的付出。如今的锦中,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校园环境优美,草坪与花圃相间,高树低树俯仰生恣,不同季节的花木次第绽放,锦中既是校园,又是花园,更是师生学习生活的乐园。“环境育人”已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

峨山县锦屏中学

中学绿化情况简介 第6篇

为进一步绿化美化校园,几年来学校始终以“创建文明绿色学校,优化育人环境”为目标,不断加强学校绿化美化建设,初步建成了环境清新,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校园景观。校园内有花坛、绿化景点,绿化面积达3620平方米,草坪绿化1500平方米。为总结经验促进今后绿化美化工作再上新台阶,现将近几年绿化美化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结合创建省教育强镇强校,加快校园绿化工作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绿化建设,特别是创建省教育强镇强校期间,多次请专业人员来校指导,对学校的绿化建设进行合理地布局与实施。

在整个绿化美化工作中,学校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和学校的经济文化及社会发展等要求的实际,走一条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陶冶师生情怀,节约资金,真正营造出紧凑、活泼、美丽的环境,集教育、游憩于一体的活动空间,以种植环保型树种为主,选用适合当地生产条件的花草树木和节约型的草坪,充分发挥园林绿化的降温、滞尘、杀菌、减噪的作用,体现出办学特点和突出个性化特点,尽量建设开发耐旱、耐寒和抗病虫害开放型的草坪绿地,根据学校的占地实际,尽可能种植冠大荫浓的乔木,做到花草、树木高矮搭配,错落有序,落叶乔木中灌下草坪的立体化绿化格局。

近几年我们在校园内栽植伏地草300多平方米,各类园林树木200多棵,栽植幼叶榕6棵,黄花梨15棵,冬青树2棵。

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巧建景点

我们的绿化美化重点主要是一林荫大道、一古树区、三园区、三 绿带和三个文化景点。

一林荫大道:是校门前的大道,长达200米,道路两旁种植高大挺拔的大黄椰树,树下是花木,踏近校园,就给人蓬勃向上的感觉。

一古树区:我校东侧教师宿舍楼前,有三棵人面树,有140年的历史,被四会市绿化委定为受保护植物。树干直径1-2米,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冬不落叶;南侧是两棵木棉树,树龄60多年,直插天空,春天开花,远看像两把火炬,夏天长叶像两把巨大的绿伞,冬天落叶又像一把把铁爪。这里成为师生休闲好去处,校友津津乐道的地方。我校定期为古树除虫,保证古树的健康。

三园区:一是北面的“生物园”,学校栽植了大量的品种不同花草树木,高中低层次,错落有致,成为学生学习参观欣赏的地方。二是“植物园”旁边的“地理园”,此园有世界、中国、台湾和四会市的地图,还有各种立体的地形图、地势图,各种地理模型,学生学习参观欣赏的地方,园中有一棵高大的人面树,四周是绿化带,景色宜人。三是2号教学楼后的“小花园”,这里有众多的园林观赏植物,两条蜿蜒的小径隔开,小径旁布置一批石凳,园中树立不锈钢宣传牌,都有传统文化和廉洁文化的名言警句;还有葱郁的翠竹簇拥在一起,犹如“绿色文化”,引导师生享受纯净、自然、积极、健康的绿色空间,激发他们对真、善、美的追求,共创绿色生活环境、传播绿色理念、共享和谐快乐的生活,是“润物细无声”的潜入,是教育发展与孩子心灵进化的和谐统一。这里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

三绿带:一为操场南北两边的绿地带和科学楼前灌木带,这里树立着6座中外名人地雕像,此绿带为学生带来了生机和希望。二为独立篮球场边的绿带,装有石凳,此带为学生课间休息创造了天然的承 2 凉圣地;三为1、2号教学楼前的绿带,此带为师生提供了清新之美、高雅之美。

三个文化景点:一是综合楼前矗立一座《奋飞》为主题的雕塑,两个鸽子正欲展翅翱翔,象征师生奋发向上,预示着我们这所老校再展雄风,谱写更瑰丽的篇章!二是校训屏风,踏进校门,迎面而来的是一座校训屏风,上书“求知明理 求实进取”,每天激励着广大师生。三是校道旁的文化长廊,这里是学校的宣传阵地,师生通过这里获得很多的信息和知识。

三、加强管理,保栽保活

对校内外的苗木要加强栽植后的管理,责任落实到班组和个人,定时灌溉,定时施肥,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总务处要派专人负责,定期检查。

我们在绿化美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离花园式单位还有不小的差距,面对学校的发展,我校在绿化工作的规划中明确提出:力争本校绿化率提高的同时,还要提高、确保绿化质量与档次,早日迈进“省级绿色学校”的行列。绿化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坚持做到人人小事做起,用巧手装点出更美的明天。

中学创建文明单位工作情况简介 第7篇

我校是江西省优秀重点中学,江西省德育示范学校,2003年8月25日,全校师生喜迁“得藏龙卧虎地利,有鹏展凤翥气势”的新校园,开启了永丰县第一所纯高中的崭新历史。

如今的新校园,坐落在县城西北的螺丝岭上。校园前有母亲河恩江,右后有五峰耸列的巍巍巘

山,且处北高南低的独特地理位置,配上雄伟壮观的楼群建筑,整个校园呈龙盘虎踞之势。

校园占地180余亩。第一期总建筑面积40500平方米。校园用中轴线规划成校前区、教学区、生活区和运动区四大块。教学区居中,已建成6层的“鹏展楼”一幢,4层的“逸夫楼”、“求知楼”各一幢,各楼层层连通。其中有普通教室64个,特种功能教室12个。教学区东面为生活区,建有可住1944名学生的6层公寓三幢和可同时容纳2000余人就餐的2层师生食堂一幢。教学区西面为体育运动区,运动场面积35000平方米。体育馆(待建)、排球场、乒乓球场、篮球场、足球场、田径场成梯田式排列。鹏展楼前为校前区,其中有三座拱形石桥、校门和高达8.25米的“腾飞”不锈钢雕像。雕像两边各配有3000平方米的微斜景观绿地。景观绿地之东为命名“书山”的园林,林中古亭建筑与现代花架相映生辉,高大乔木与绿色灌木俯仰生姿,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羊肠小道曲径通幽,处处显现“书山有路勤为径”的独特创意。景观绿地之西为命名“学海”的人工湖园林,湖中假山喷池、亭阁曲桥、柳影涟漪,物物彰扬“学海无涯苦作舟”的深刻内涵。

2007年,我校有55个教学班,学生人数为3436,在职教工213人。师资力量雄厚,有特级教师2人,硕士研究生5人,本科毕业生140人。现有图书馆1个,阅览室3个,藏书10万册,任数千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还有实验室20间,实验设备一流,能让20个班级同时开设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实验课,可供64个教学班学生的实验操作。我校还建有齐全的网络中心,现已建多媒体教室4个、微机室4个,共有电脑260台;另外,我校还建立了永丰中学网站和永丰中学校园办公网,为进一步促进教学与管理的信息化,进一步加强学校与社会、家长的联系,发挥重要的作用。

学校创建工作效果明显,2005年10月至今,学校获得了如下荣誉:

江西省第十届文明单位

全市红十字系统先进单位

2004年度计算机装备与校园网建设工作先进集体

吉安市厂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

《心灵驿站》电视节目获国家级铜奖

全国中学生生物学联赛江西赛区团体二等奖

市德育工作先进政教处

市第三届学校艺术节省重点中学组器乐、声乐类一、二、三等奖

第二十二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江西赛区)团体优胜奖

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园

市花园式学校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全国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研究示范学校

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市共青团工作先进单位

省园林化单位

市先进保卫组织

2007年江西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航空航天模型比赛暨2007

年第四届“东航杯”江西省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全省团体总分

第三名。

从1992年至2005年,连续七届获得“江西省文明单位”称号。

2006年,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被评为江西省优秀校长。

今年,**老师被评为全省特级老师。

2005年高考,***同学考入了清华大学;

2006年,***同学以650分的成绩荣录清华大学深造;

2007年,高考上二本线的有520人,尤其是***同学以689

分的优异成绩位居全省理科第四名、吉安市第二名。

科研工作争立项,强竞赛。近几年,我校共有54个市级以上的立项课题,有108位老师在市级以上优质课竞赛中获奖,有268篇论

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学生竞赛有51人获得国家级奖励,其中,一等奖4人。

创建文明单位的工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形成了制度管

人的工作模式,形成了常抓不懈的工作态势,形成了环境陶冶的良好

氛围,形成了自律养成的文明习惯,锻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并形成了如下特色:

突出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教育全体党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促进德育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政治处具体落实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在学校连续七届被评为“江西省文明单位”的基础上,2007年暑假开始,我们做好了“江西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的申报工作,现已公示在“江西文明网”。8月,在全市创建文明单位的经验交流会上,学校作了“夯实创建基础,提高工作实效”的发言。

入学教育井然有序。每个学期开学初,都开展为期三天的“创建安全文明和谐校园暨入学教育”活动。教育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包括规章制度学习和劳动教育两个部分。教育活动结束后,各班召开主题班会

。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认真书写心得体会,畅谈活动的深刻认识,起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组织好了高一新生军训。每个学年初,邀请县消防大队官兵,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了为期五天的军训。军训中,同学们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积极投入军训。不但增强了学生体质,而且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加强了学生的纪律观念和团队意识,为日后的学习生活打下了坚实基础。

强化班主任工作管理。我们进一步规范了班主任工作考评制度,用量化和终端结果相结合的办法对班主任工作进行考核,这充分调动了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加强了班级工作的检查考评,做到了考评的严肃性和科学性。为加强对班主任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培养他们处理班级日常事务的能力,学校经常对班主任作讲座,比如“班主任谈话的艺术”,通过理论培训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进一步发挥班主任的德育骨干作用

安全工作不放松。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安全是保障”的工作原则,把安全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每个学期都进行多次法制教育和交通安全教育。深化普法安全教育,增强师生的法制观念和自护自救能力,确保学校安全。定期组织人员对安全隐患全面重点排查,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2007年3月,被吉安市公安局政治部授予“先进保卫组织”荣誉称号。

狠抓常规教育工作。加强对学生挂牌上学的管理,从各个方面确保了学校的安全。安全保卫工作措施件件落实,工作现状及发展态势良好,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部门表彰。

寝室管理稳妥有序。学校始终把安全文明当作公寓管理的目标,把学生公寓管理当作学校教育工作的一件大事来抓。学生公寓实行二十四小时值班制度,并配有专职干部负责公寓管理,值夜班主任在值班行政人员的带领下严格巡查,通宵值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加强了对寝室长的管理力度,多次对寝室长进行培训,多层次强化公寓管理。针对女寄宿生这个特殊群体进行“自尊、自爱、自护”的专题讲座,由女生寝室长轮流值夜工作,本学期女生公寓纪律大有好转。总之,寝室管理工作安全有序、稳妥推进。

扶贫助学建章立制。根据上级有关精神,加大了政策宣传,使其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使贫困家庭学生深切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做好了助学金的发放工作,建立了资助贫困家庭学生档案制度。

亲情热线温暖人心。“亲情热线”活动的开展,消除了“留守学生”的消极心理,为外出务工家长和“留守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使“留守学生”也能享受到和谐家庭的温暖。

卫生工作长抓不懈。学校卫生工作除了每周一次的大扫除外,还要求学生继续进行每天奉献十分钟。由于对卫生工作的长抓不懈,使优美的校园环境得到保证,为师生营造了怡人的教育和学习环境。

校外义务劳动教育好。为加强文明教育,多次派出学生到永丰大道、绿海大道、欧阳修大道以及迎宾大道进行义务劳动,得到广大市民的好评。

艺术活动成绩显著。加强了对管弦乐队、书法组和绘画组等兴趣小组的训练,保证了艺术活动健康有序的开展。在今年全市中小学艺术节上,学校节目全部获奖,其中《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获得器乐类一等奖,《可可西里》获声乐类一等奖。

定期召开全校家长会。每个学期在各班教室分别召开高

一、高

二、高三各班家长会,会上,校党总支书记、校长***通过闭路电视作了重要讲话,从教育心理学和家长心理学角度如何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家长作了探讨;校党总支副书记***向家长汇报了学校对学生的具体要求;班主任向家长介绍班级管理情况,并就典型学生在校表现与家长交流;家长们阅读自己孩子写给家长的信,然后家长向学校提出意见及建议。家长会因组织得力,效果很好。

建立了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聘请了校外辅导员,成立了学生家长委员会,形成了学校、社会、家长三位一体的学生德育教育网络。

主题教育丰富多彩。

比如,本学期进一步加强了班级主题活动教育,充实了教育内容,效果明显。

①请县交警大队干警为学生作了“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②组织学生收看了“防御雷电灾害”的电视纪录片。

③组织高二学生参加县“遵章守法、从每一步做起”为主题内容的征文活动。

④组织全校学生参加“江西省大中小学生消防知识竞赛”。

⑤落实了“县关工委今年下半年几项工作的通知”,邀请县委党校黄麟同志来校宣讲“树立荣辱观,继续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邀请县文广局老干部***局长来校做“传承民族文化,纪念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讲座。

⑥组织学生开展了讲廉政故事比赛。

⑦邀请了演说家刘向明来校作“点燃学习的火花”的演讲。

以上活动,高一高二的每位学生都写了心得感受,高三学生每班也写了心得感受。

学校教学工作锐意创新,教学成绩稳步提高。

后勤工作抓服务,保安全。文体设施完善,五化达标。

学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学生自律部工作积极主动,律人自律习惯在学生中得以养成。

创建文明单位,打造和谐校园。如今,全校师生在党总支书记、校长***同志的带领下,正满怀信心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和江西省知名普通高中而努力拼搏!

江西省**中学

上一篇:校社团活动计划下一篇:挫折的作文500字:挫折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