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漫谈

2024-09-16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漫谈(精选6篇)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漫谈 第1篇

初中作文教学与评价

漫谈

讲稿提纲

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二、作文教学的指导策略

三、评价一节作文课的标准

四、作文示范课(课堂实录),讨论互动。

话题一:初中作文教学现状分析

新课程改革已经有六个年头了,我们欣喜地看到了语文课堂教学发生的变化。但是作文教学却成了一片沉寂的天地,很少有人作课讲作文,也很少有人在作文教学中尝试创新。多少年来,我们还在延用着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在考试指挥棒的牵引下机械地训练着,中考考什么我们就训练什么,中考作文的标准是什么我们的作文要求就是什么,时间久了,搞得教师和学生都很疲惫。如果我们现在问问:语文教师最怕什么?最怕评改作文!学生学语文最怕什么?最怕写作文!答案几乎是异口同声的。那么,是什么原因把我们的作文教学弄得如此尴尬?

我先来给大家讲几个故事……

故事在让我们捧腹大笑之余,带给我们的是更多的思考。我在每个学期都要做这样的调查问卷:你在作文方面最大的困惑是什么?答案总是:无话可写、不感兴趣。中学生,正处于一个天真烂漫的年龄,他们爱幻想敢表达,可是一到作文却是一筹莫展,是什么束缚了孩子们的思维?是我们的老师,是我们这些认真研究中考的语文教师。可能我们听到这样的指责都会感到委屈:我们容易吗?每天从早忙到晚,备课、写教案、批改作业、批改作文,连喘气的功夫都没有,大多数语文教师都是班主任,我们还要抓安全,攥大小二十来本记录……我们真的不容易,校长向我们要质量;家长向我们要成绩;课改向我们要亮点。我们都这么大年纪了,但还得同新课程一同成长,不成长也得成长,要让我们实现跨跃式发展,所以说我们很难。尤其是现在的作文教学,新课程要求我们降下来,低年段叫写话,高年段叫习作,都不能叫作文了。新课程降下来了,可是我们扪心自问一下,我们的专家制定了那么多好的理念,但是我们生活中的作文根本没有降下来,我心依旧,我们仍然重复着昨天的故事。我们还是要求孩子的作文中心要突出。虽然叫写话了,我们还是要求学生的作文不少于几百字。我们的专家光在理论的天空打雷,不在实践的土壤上下雨,因为中考的指挥棒没有变,一切的改革都是幻想罢了!这就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现状,老师和学生都有困惑,谁来为我们解决这些难题?不是新课程,也不是专家,是我们自己!我们要学会给自己减负,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教学方式,我们要快快乐乐地教作文,让我们的学生快快乐乐地学作文,用白岩松的一句话就是:痛并快乐着!

话题二:浅谈中学生写作实践的指导策略

现代初中生思维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自尊心强,喜好表现。在他们的头脑中充满了新奇的思想。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他们心中有许多“情绪”需要向社会、向他人渲泄和表达。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以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创造学生学语文、爱生活、爱作文的文学氛围,引导学生自觉地将视野投向生活,主动观察生活并进行思考,从而形成一种能力和习惯。

一、激发真情实感,唤醒写作欲望。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假、大、空的现象,要么无病呻吟,要么词不达意,要么娇情做作,要么空洞无物。但是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他们要是写起情书来却是洋洋洒洒、文质兼美。什么原因?一个是说假话没有兴趣,一个是敢于说真话有表达的欲望。而我们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实践,就需要唤起学生的写作欲望。一是引导学生道真情、说实话,提倡写心理话,作“心里文”,树立好文章应该由“心”而发,表达心灵的思想。正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一个“真”字道出了教育与做人的真谛也道出了作文的真谛。所以作文与做人应该统一起来,学作文的过程也就是学做人的过程;教作文的过程也就是教做人的过程。写文章不是做文字游戏,作文就是把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心里所想、亲身经历的,用自己的语言实实在在地表达出来,让真挚的感情从心灵深处自然流淌出来。文章应出自天然,只有“真”,才能“善”和“美”。二是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自己的文风。平时作文示范课时多念一些个性化的作文,不同风格的作文,启发学生了解多样化的思考方式,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风格。

二、激励“用心”生活,记录自我真情。

许多中学生作文时感到生活范围狭窄,所以无事可记;生活单调枯燥,所以无情可抒。学生生活确实不够丰富,不够宽广,不够波澜起伏。但平凡的生活正是文学最好的素材,要坚定学生写作身边生活的信心。学生对世界的感触,可能不成熟,但绝对不单调。但是中学生大多不敢写自己的情感,要让他们重新认识:生活小事、自己的情感才应该是自己文字的主体,才可以表达成很好的文字。写作实践既需要社会生活的砺炼,又需要学习技艺的磨练,是一个由信息输入到信息加工再到信息输出的过程。因此,要鼓励学生投身生活,做生活的实践者、参与人。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深入生活,绝不当旁观者,要积极参与,多留心观察,多分析、多总结、多积累。生活中到处有美,只有用心才能发现,才能有所收获。我们可以给学生多多创设一些生活的经历:

(一)活动作文,在参与中积累体验。活动作文,即通过开展有意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全身心投入活动之中,而后记录活动过程及活动感受的作文形式。它的特点是“活动带动作文,作文表现活动”。比如:开展课前三分钟训练,给学生口头锻炼的机会。内容不限,可以讲个笑话,说件新闻,邻里趣事,自我介绍等;开展语文知识竞赛,如链接成语、对对联、猜谜语、编歇后语和小故事等;举办诗文朗诵比赛、表演小品相声等。这些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方面也给他们提供了丰富的作文素材。

(二)情境作文,强调情感体验

一个具体生动的情境,可以引起学生的亲切感和新鲜感,使他们在暗示、移情等心理作用下,伴随着情感,主动地参与作文过程,达到情发于衷,充满人性。这就是情境作文的基本理念。我在教学中常用一种看图作文的方式,图既是生活,只不过是把生活浓缩在了一页纸上。课上让学生认真观察、大胆想象,把图片上的人、事、物再还原到生活中去,由此引发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也不失为一种训练的好方法。想象作文也是情境作文的一种,它的情境是学生自己虚拟的,是对原始材料的再创造。如续编故事,听音乐写画面等。这种作文形式学生喜闻乐见,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手段。

无论采取什么作文形式,目的都是为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只要能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我们就是成功的!

三、创设宽松氛围,注重张扬个性 传统的作文教学偏重作文前的指导,学生动笔之前,先得聆听教师不厌其烦、细致入微的指导:审题、选材、立意、构思。指导是必要的,但过于繁琐的指导反而会抑制学生活跃的思维,结果学生搜索枯肠,终难成文。对此《标准》明确要求:写作教学“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所以,作文时对学生繁琐的要求必须大大减少,更多地应是想方设法给他们创设宽松的写作氛围。

(一)设置能说好写的题目

为了促使学生以情写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和他们的日常生活,开拓思路,出一些有较强情绪色彩而又是有话可说的作文题目,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只要摸准学生的脉搏,“钻到学生心里出题”,学生思维的闸门才会打开,文思才会如泉涌出,学生才会写出有个性的文章来。有时,教师不妨多出一些作文题,供学生选择。如写秋景,若以《秋天》为题,学生很难写出新颖富有个性的佳作。于是我们可以列出《秋天来到校园》、《在希望的田野上》、《我爱你,秋天的落叶》、《哦,美丽的秋天》等题,让学生从中任意选题写作。如果在这些题目之外学生还有自己新鲜的内容,允许学生自己命题。

(二)提供自由倾吐的机会

有经验的老师在学生写作文之前都会让他们先说作文,在七嘴八舌的议论中,作文的层面就自然而然地被拓宽了,学生的灵感也会被激发出来。也许有的老师会说:哪有那么多的时间呀?这样一来没有三四课时是完不成一次作文训练的,那些课文放在什么时候讲呢?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还没有把思想放开,作文教学追求的目的不是量而是质,与其毫无收获地写十篇不如认认真真地写好一篇,只有有效的才是成功的!

四、读写结合,迁移运用。

新课程把语文教学分成五个领域: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这五个领域的教学是相辅相承密切联系的,教学中要注重它们之间的联系而不能把某个领域割裂开来。特别是阅读,它是拓展学生语文积累的基础。一个人积累的多少,是他语文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只有“胸藏万汇凭吞吐“,才能”笔力千钧任弥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积累:

1、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的积累

优美语句、精彩片段是我们写作借鉴的蓝本。同时,读与写紧密结合的关系告诉我们,能充分利用好教材阅读文章中的优美语句、精彩片断,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对于优美语句、精彩片段的积累可以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只把目光放在一些词语精雕细刻,文采斐然的片段上,而要注意积累众多不同风格的语言,以适应多种不同的题材。

2、写作技巧的借鉴积累

无论是字词,还是优美语段的积累,都是属于语言基本材料的搜集。但我们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仅仅掌握一些零零碎碎的材料,而是要把这些材料,根据我们的需要,改造成我们所需要的样子,然后组合成一件崭新的、也许更为精致的作品。这就需要一些技巧了,其实在初中的教材中也可以学到很多。像《羚羊木雕》的小段连缀式的倒叙的写法,《山中访友》的拟人化写法,《春》的片段组合式的情景交融的写景手法,《背影》的特写式的刻画人物的手法,《爸爸的花儿落了》的以主人公思绪为线索的插叙手法,《音乐巨人贝多芬》的高超的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地表现人物生活际遇、个性气质和精神境界的手法等等。

总之,在教材中可以积累的写作手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通过相互之间的讨论,把不同类型的文章的写作手法都积累下来,经过多次的有目的性的练习以后,就可以慢慢地形成一种习惯,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

3、名人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的阅读积累

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不少是名人的作品,他们的人生经历、生活哲学、精神世界等,都会在课文中有所展现。这些内容如果光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可能对这位作家有完整、全面的认识的。唯一的方法就是课外阅读这些名人的传记,这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作家,以进一步地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通过阅读他们的传记,来体察他们的精神世界,以此来逐步完善学生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通过课外阅读这些名人故事、神话传说、寓言故事等,学生的眼界开阔了,知识的积累也丰富了,写作文也有新题材了。

4、生活的积累

生活的概念非常广泛,生活的积累也是丰富多彩的。对于普通的初中学生来说,只要他们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能对社会、人生有一定的感悟和思考,对人类的情感有一定的体察,也就可以了。学生只有深入生活,感受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才能更好地参与生活,改造生活,描写生活。

五、多样评改,反思提高。

重视学生的作文实践,还要关注学生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新奇的事物比刻板的、多次重复千篇一律的刺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传统的作文批改是语文教师全批全改,而结果是作文发下来,学生对教师的“辛勤劳动”连看都不看一眼,教师的辛苦白白付之东流,作文教学也是事倍功半。那么如何去提高评改效率呢?我的经验是首先要做到“两个结合”,即师评与互评相结合、面批与讲评相结合。作文写完后,老师首先整体阅读一遍,把作文分成“好、中、差”三等,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以及存在的共性问题。再把学生按能力也分成“优、中、差”三类,让优等学生评中等生的作文,中等生评差等生的作文,差等生学习优等生的作文,这样每类学生都有收获,学生评改的兴趣很浓,觉得过瘾。但在学生评改中,教师绝不是撒手不管,而是要事先做好批改指导。告诉学生首先要纵观全篇,整体评判,包括体裁、中心、选材、结构、抄写等。其次,着眼局部,重在推敲词句,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的运用及标点的选择等。这样的具体指导,使学生有步骤地、有目标地进行修改,减少了修改时无从下手的被动局面,降低了学生评改的难度,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作文课的趣味性。同学之间还增强了团结,加深了理解和友谊。其次,是要让学生养成三个“好习惯”,即认真书写的习惯、写后修改的习惯、改后反思的习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这样的作文评改才是扎实有效的,自然也会是事半功倍了。

总之,激发学生自发地或或自觉地投入写作实践,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基本动力,是使他们感受到写作是一种精神享受,是记述自己喜怒哀乐的情感表现方式,是整理自己思想,挖掘自己潜能的有效途径。

话题三:评价一节作文课的标准

怎样评价一节作文课或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研究的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一些尝试,并提出了以下评价标准:

一、教学效果好(40分)

1、教学目标具体,训练项目明确,且完成较好(10分);

2、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学生获得方法的指导,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10分)

3、课堂结构合理紧凑,教学效率高(10分)

4、学生学得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活跃,教学关系融洽(10分)

二、教学理念完整科学(40分)

1、体现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同步,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即阅读课重在培养学生学习感悟别人的文章,提高理解分析和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写作课重在训练学生运用在阅读中积累到的语言和章法知识进行表达实践的能力,达到阅读写作教学相辅相成的效果)(10分);

2、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相结合,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导向(10分);

3、教与学有机联系,师生有效互动(10分)

4、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习作实际,体现以学生为主体(10分)

三、教学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不同层面的学生都有进步(5分)

四、教师有较高的业务素质与一定的教育机智(5分)

五、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且有效适度。(10分)

那么,为什么提出这样一个标准呢?我们做了如下分析与思考,并说明如下:

一、对于一节课的评价是看效果还是看方式

提出这样一个命题,有人会觉得毫无意义,但在我们教学改革的实践中,其实有些人就在做着本末倒置的事。他们看一节课的优劣,主要是看热闹不热闹,学生们高兴不高兴,完全忘记了教学过程是一种义务和责任。我们认为,一节作文课首先要看教学效果,看学生有无所得,而且所得如何?邓小平同志说:“发展才是硬道理。”学生在作文教学中,对于语文学习中的积累和感悟调动得怎样,对所设置的教学目标完成得怎样?对于不同类型不同要求的作文,在文章的结构、写法的认识上以及语言运用上又提高了多少?这自然应该做为作文课评价的第一要素。其次,课堂结构是否合理紧凑,学生做为学习的主体是否到位,教与学的关系是否和谐融洽,都应是教学效果的体现。

二、教学效果反映教师深层次的内容是教师的教学理念

教师对于作文课的设计与教学实践是受其已经形成的教学理念支配的,所以我们把作文教学过程所表现出的教师教学理念做为评价的第二个重要因素。那就是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看教师有没有一种“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使阅读写作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例如在作文教学中对教材中优美的句段篇的学习,在阅读教学中对学生写作实践的联系与有意义的指导等等都体现了这种“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理念。其次,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导向,民主和谐的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氛围,作文教学与学生写作实际、生活实际与阅读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等方面的教学理念,都反映了一位教师的教学理论水平,反映了一位教师能否以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作文教学。没有一个较完整的作文教学理念就像一个人没有灵魂一样,不知自己所做为何,也不知自己向何处去。

三、突出重点兼顾其他,对教师作文教学进行全面评价

按说评价了作文课堂教学的效果与教师的教学理念,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一节作文课的评价。但我们还觉得,一节作文课不是孤立的,应该放在一个较大的背景中去思考,但思考的评价空间不能喧宾夺主。如是,我们考虑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是否面对所有学生的写作能力的提高上,这是我们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关键内容;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能否适时适度地运用教育技术手段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效率与效果,这种教学意识强烈不强烈、科学不科学?在利用板书乃至简笔画等传统教学手段方面是否合理有效?还有,做为一位传承民族语言文化的教师有无一种文学修养和文化气质,那种传承的自豪与神圣感能不能溢于言表?就某种意义说,语文教师不只是一种职业,还应该具有民族语言文化的象征意义。所以,这三个方面也都成为评价的因素。

有人说,评课不是评教师而是评学生,这话有点绝对;一节课教学效果的优劣,是教师决定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决定着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评定一节课是优是劣当然要看学生的表现,但学生学得怎样是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决定的,就这一点而言,作文课评定的结果实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高低的评定。一节课结束后,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做为一个事物可以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和评价,但对事物的创造者、驾驭者能说与评价无关吗?说评课评学生不是评教师的观点,实际是在推托教师教学的责任和义务。

话题四:课例研究

观看作文教学实录,现场互动。

初中语文教学评价漫谈 第2篇

文学作品的阅读教学不同于一般的语文教学,它要求每个读者不但要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方法和写作内容,而且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需要更深入地理解作品中情景交融的意境。

叶老说过:“文字是一道桥梁。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见面,不但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灵相契合。”

无论那一位作者,他们想写出好的文章,都必须深入生活,热爱生活,感受生活,然后再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来。而作为读者,正是通过语言文字这座桥梁,才见到作者,熟悉作者,了解作者,才能和作者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

叶老还说:“大凡读一篇文章,摸清作者的思路是最要紧的事,按作者的思路去理解,理解才能透彻。”这就是说读者通过阅读去感受作品通过联想和想象描绘的形象和意境,才能得到美感,才能受到形象的感染。而作品中的苦与甜,爱与憎,哀与乐不都是从语言文字里表达出来的么。如果只限于对语言文字的表面理解,那么文章中的景、文章中的情也就无法感受到,更无法随着作者的思路进入意境。

我们现在来看马致远的一首小令《天净沙 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堪称静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无痕的杰作,如果单就文字解释,那就是:枯藤缠绕的老树,黄昏时的乌鸦,溪流上的桥,旁边居住的几户人家,西风一阵阵吹来,古道上走着一匹瘦马。这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可以说是妇孺皆知,这有什么好奇的呢?几种事物有什么意义?又有什么代表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似乎是在研究、在考察,可是无论如可也领会不到这首小令的意境。要想真正地领悟它,就要顺着作者的构思,论文代写按照作者的写作意图,坐下来静心地想一想,然后再睁大眼睛仔细地看一看。这是我们看到的不只是18个字,而是在想象中正看眼睛来,看这18个字纯用白描勾勒出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这幅图画虽只有九种事物,但一字一词,一字一景,作者将许多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动与静的结合,明与暗的搭配,背景与主题的映衬,更显出环境的幽静,古道的苍凉,秋风的萧瑟,落日的雄浑,人物的悲凉,画面就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那么张开想象的翅膀,依照作者的思路展开丰富的想象。这位游子为什么漂泊到这里?他要去干什么?他究竟要到哪里去?他的故乡在哪里?他的亲人何在?这点是作者更高的一筹,他给我们留下了回味无穷的悬念。游子身在景中,触景生情,禽鸟都有自己的安巢,而自己的归宿何在?凄苦之情油然而生。作品的意境是多么的清幽、安适,而感情又是多么的悲凉、惆怅。至此,读者应感受到作品恬静的意境,从中得到美感,更加体会到游子的凄苦,收到了形象的感染。那么读者和作者的心也就融在一起了。

这里是岑参的两句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这两句诗是咏雪的千古名句,就它的字面意思讲是:北风怒号,席卷大地,白草被折断,边塞的八月大雪纷飞;雪花飘落到树上,远远望去,像春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梨花。这两句诗是总写边地绮丽的雪景。那么是的已经有如何呢?它所包含的感情又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来看作者他不是单单地描写边塞的雪景。更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看作者在描写当中把我们带到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看,这里是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一个“卷”字,写出了狂风怒吼的声威,一个“即”字点出了作者的惊喜之情,一个“飞”字绘出了雪花飘落之紧,好一派肃杀可怕的景象。然而,作者一个“忽”字,不仅显出边塞气象变幻的神奇,而且传出了诗人赏雪时非常惊喜的心声。人们都见过梨花盛开的景象,那雪白的花不仅是一朵一朵,而且是一团团,花团锦簇,压枝欲低,恰与雪压冬林媲美,更比“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强似三分。这虽是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但在诗人眼里,却变换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使人忘记奇寒,而内心却感到无限的欣喜和温暖。此刻我们就会领会到诗句的意境,是多么的开阔,壮美,而过感情又是多么的惊喜。作者真可谓是造景奇绝,匠心独运,而读者则是心旷神怡,如在画中游一般,妙哉,美的享受。

有人说:一部作品就像一架钢琴,作品中的语言文字就是琴键,而读者就是琴手;琴手要想奏出绝妙的乐曲,那就要潜心研究琴法,努力钻研指法,熟练掌握技法,只有把这些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入境入化得程度,才能奏出美妙动人的旋律,而这个旋律,就是作者与读者的共同心曲。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第3篇

一、留心生活素材,为习作增添色彩

唐朝诗人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学生作文也是这样。 要引导学生留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做个有心人,善于搜集素材,可以让学生做笔记,记下有意义的或重要的事件,为以后作文做准备,使作文成为“ 有米之炊”。 在作文时,就可以从笔记中寻找有用的素材,从而为习作增添色彩,让作文有声有色。

二、引领学生潜入文本,挖掘作文创作资源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潜入文本,研读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为学生作文创造资源,从而实现阅读文本的超越。

比如,让学生补写习作。 补写背景,让学生潜入文本,了解作者写作时,当时社会背景,写作时的内心感受。

补写结尾, 有的文本比较开放, 结尾会给读者留有想象的空间,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个空间,让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给文本一个合理的结尾,结尾可以不同。

学生改写,让学生熟读文本,理解文本内涵,主要是改变体裁写,改变人称写,改变时空写。 让学生带着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生命的体验去感悟语言、积淀语感、运用语言,从中体验到作文的创作本身的乐趣, 让这种作文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与发展过程趋于一致,从而享受到思维创作带来的愉悦。

语文教学虽然是“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更重要的是把握文本的价值观。 比如,在模仿写、扩写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掌握文本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悟其中蕴涵的道德、审美意义,使学生在仿写和扩写时不偏离主题,思想、情感逐步丰富起来,作文的整体布局建构起来。 拓展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内心体验,同时也开发学生了感兴趣的资源,开辟了写作教学的新天地。

三、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有效拓展写作教学的空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其他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习作资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资源,将写作教学与其他学科有机融合,渗透到这些学科教学,能有效拓展写作教学的空间。 可以把习作渗透到美术学科,让学生写绘画日记,图文并茂,绘声绘色,学生乐写,兴趣浓厚。 可以小组合作办手抄报,小组内分工明确,每人都有任务,各自负责一个板块,学生写起来也很认真,也乐意写,兴趣浓。 可以结合体育学科,可以渗透到体育活动中,把体育活动场面记录下来, 展开想象,学生当时的心情如何等。 可以渗透研究实验,叙述实验过程,写出自己的感受、感悟,从中受到的启发。

四、作文自主命题,拓展学生思维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人。 在习作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自主命题,我尝试过几次,效果很好,学生拟的作文题目精彩,有个性。 有的题目能激发读者兴趣,如《 我的虎妈猫爸》《 半只虫子》 ;有的题目让人很好奇,如《 咱班的“ 一品官”》《 我们班的“ 好声音”》 ;有的题目极富童真童趣:《 墨香池边的芦苇芽》 等。 作文题目自主命题,作文内容开放以后,我们班的学生作文不再空洞了,每位学生都能写出情真意切、发人深省的作文,作文内容丰富多彩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写作思路拓宽了。

五、作文指导要放手,综合运用写作文

有些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担心学生作文写偏题,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写,于是“ 扶着学生前行”“ 手把手”地教学生写作文,比如观察要从近到远,写作要言之有序,中心要明确,思想要健康,要分几步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有了这些条条框框制约学生的思维, 学生不知如何是好,学生担心写作顺序缺少条理,中心不够明确, 几个步骤是否按照先后顺序等。 这种框架式的作文指导无疑将会挫伤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对作文有畏惧心理,时间长了,学生不敢写,越来越不会写,学生会丧失写作兴趣。 因此,要放手让学生写,学生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的写作思路,有自己的写作方法,只要灵活运用这些方法,按照自己的思路,会写出言之有物、内容充实的好作文。

初中语文教学漫谈 第4篇

一、明白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注重教学反思,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它一方面是对自己在教学中的正确行为予以肯定,不断地积累经验;另一方面又是自己同自己“过不去”,挑自己的刺,找出在教学实践中与教学新理念不相吻合的甚至和教学新理念相违背的做法,进行自我批评,并且予以改正,不断的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使自己以后的教学行为更加完美。新课程非常强调教师的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也特别强调反思在教师成长中的重要作用。要想成为一名优秀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经验外,还必须具备不断反思的意识,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与时俱进;才能对自己提出更高更远的目标,向教学艺术的殿堂迈进。

三、记好“教后记”,提高语文教学技能

教学的全过程应包括教学前、教学中和教学后三个阶段。只讲究教学前的准备和教学中的技巧,而不重视教学之后的反思总结,就难以对教学进行深入探讨,难以提高教学水平。根据笔者调查,现在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存在着重课前、轻课后,重讲授、轻总结的现象,往往一节课或一篇课文授完,教学任务就算完成了。“有钱难买回头望”,这是人们从实践中总结出的一句名言,写教后记也就是教学上的“回头望”,我们不应该忽略它。记好“教后记”可以减少教学中的失误,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积累经验和改进教学,也有利于对教学进行理论探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没有科学的研究,便不可能有教育工作”。实践证明,任何有效的教育手段都有赖于一个教师对具体教育情境的分析研究。一个好的教师,不仅要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还应搞点教学研究。通过研究,把教学中积累的经验上升为理性的认识,再用理论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这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理论水平才能逐步提高。每一节课、每一篇课文、每一个单元的教学设计都不尽相同,学生的实际情况也有差异,教后记的内容就丰富多彩了。正是这千变万化、新鲜活泼的东西,为我们搞教学理论研究提供了生动的资料。只要我们自觉养成写教后记的习惯,就会得到一份实用的宝贵资料,稍加整理,那一篇篇教后记或许就是一篇篇教学小论文呢。

四、让阅读成为语文教学的重要途径

语文的传统教学方式便是阅读。从古代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到近代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主张都可以看出阅读的重要性。

阅读的最基本方式有朗读、默读、浏览、精读等。这其中最重要的是朗读,朗读是将无声的文字还原为有声的语言的一种阅读过程,我们通常说语文是语言文字也好还是说语言文学也好,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解读。阅读文学作品,还是对作品的艺术再创造过程,它把无生命的字和有思想的人有机的联系在了一起,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可以说阅读是联系书本和思想的“鹊桥”,它是一种多感官的创造性的活动,对提高读者的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任何一篇课文,倘若学生缺乏阅读它的激情,其内容不管如何生动,语言如何优美,思想如何具有教育意义,学生不去阅读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语文老师在平时的语文教学实践中一定要认清阅读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阅读教学的意义应有清醒的认识。

五、语文老师不但能“教”还要能“研”

有人说“语文老师人人能当”,这是对传统语文学科的曲解和对“老套”教学的语文教师的不信任,但要想改变这种看法,需要我们语文老师进一步努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是让教师把自己的“一桶水”一勺勺地均分给学生,但众所周知,哪怕是滴水不漏,那也只是“一桶水”。若要达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教学效果,我们必须把汲水的方法和经验传授给学生。

初中物理教学经验体会漫谈 第5篇

物理知识和科学技术、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物理教学要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学生的探究活动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化。课堂教学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多年的物理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如下体会和经验:

一、兴趣为先,上好第一堂课

物理是有趣的,一定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强烈兴趣。物理实验对刚接触物理的初中生而言,既新鲜,又神秘,这正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好时机。在第一堂物理课上,多设计几个学生能做的动手小实验,让学生看到有些实验现象与已知的日常经验不同,进而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物理的神奇,这样就会激起他们的认知冲突,引发进一步学习物理知识的欲望。

物理是有用的,物理学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发展,物理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有无数事例。用学生们熟悉的事例来激发学习兴趣,也是有效的教学方法。如用人造地球卫星进行通讯的问题,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安全着陆,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促进学生主动去学习物理知识,效果就不错。

另外,向学生介绍科学的探究方法,使他们知道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学习过程中要做到勤动手,勤思考,手眼协调,对他们学好物理也很有帮助。

二、生动讲解,有效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还有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里的基础。正是这种教学魅力吸引着学生的注意,从而启发并促进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利的保证。

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种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的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长技能。

三、管放有法,抓好实验课堂

物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的基本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而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否上好一节物理实验课,将直接决定着这一节物理课的成败。下面我就如何来提高物理分组实验教学效果,谈三点小小的看法:

1、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刚接触物理实验的初中生,好奇心强,但自制力差,再加上对物理实验课缺乏正确认识,从而导致物理实验课教学很难组织,并且教学效果也不理想,要想上好实验课,就必须要求学生严格遵守物理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实验素质。

2、明确实验目标。教学应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应以物理教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并从学生实际出发制定出符合学生的认知目标,操作技能目标和实验素质目标等。

3、布置实验预习题目。实验预习是保证学生正确操作并获得正确结果的重要前提,也就是说通过实验前的预习,可以使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步骤及仪器的使用做到心中有数,目的明确。

四、变式训练,实施习题教学

如何进行习题的教学,以期达到夯实基础、拓宽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同时使学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提高授课效果的关键。为此,可在教学中,进行习题的“变式训练”。所谓“变式训练”,是指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的需要,对原有习题的某个条件、假设或环节进行变形或改造。利用变式训练,可以把一个看似孤立的问题从不同角度向外扩散,并形成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系列,帮助学生在问题的解答过程中去寻找解类似问题的思路、方法,有意识地展现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物理思维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大胆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从而真正把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学生也不需要大量、重复地做同一样类型的题目,切实从题海中走出来,实现真正的减负与增效。

教好初中数学教学的点滴漫谈 第6篇

丘北县锦屏中学 赵君

笔者不是数学家,但教学数学多年,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也时常反思,对自身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课程标准、驾驭教材,因此钻研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学生的思维活动成了我的天职,我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学生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我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言谈。

一、我精心备课,认真备课

我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我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力求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现在学生普遍反映喜欢上语文课,就连以前极讨厌语文的学生都乐于上课了。

三、我虚心请教其他老师

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我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我创新评价,激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把评价作为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手段,也作为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既关注学生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关注他们情感与态度的形成和发展;既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抓基础知识的掌握,抓课堂作业的堂堂清,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定量采用等级制,定性采用评语的形式,更多地关注学生已经掌握了什么,获得了那些进步,具备了什么能力。使评价结果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

六、我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七、我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改变课堂教学方法,适应生理和心理特点

学生的学习心理状态往往直接受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此一定要把学生的学习内在心理调动起来,备课时要根据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数学的心理特点来确定教学的起点、深度和广度,让个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为了适应学习注意里不能长时间集中的生理特点,每节课授课不超过25分钟,剩下的时间看书或做练习;练习要精心设计,形式多样,口算、笔算相结合;有时一题目引导学生用两种方法叫同一张桌子的同学用不同的方法计算;有时叫不同水平的学生上黑板做难易程度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是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自我表现的机会,获得心理平衡。

八、我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九、我寓数学思想于课堂教学中

数学观念、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科学中的重要组成因素,是数学科学的灵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常用课本中没有专门讲述的推理论证及处理问题的思想方法,适时适度的教给学生,这有益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有理数这一章特别突出了数型结合的思想,紧扣数轴逐步介绍数a与a的对应关系,启发学生从数与形两方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练习时引导学生思考一般情形下的结论,从中渗透归纳的思想方法,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形成。

十、我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两个班,其中一个班我是班主任,学生比较重视该科,上课的时候比较认真,大部分学生都能专心听讲,课后也能认真完成作业。但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因为怕班主任责备,学习上存在的问题不敢问老师,作业也因为怕分数低而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而另一个班虽然没有做他们的班主任,但大部分同学对该课很感兴趣,学习劲头也浓,只是差生面太大了,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很差,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语文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语文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读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经过一个学期,绝大部分的同学都养成了勤学苦练的习惯,形成了良好的学风。

十一、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习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缺乏理论指导.4、差生末抓在手。由于对学生的了解不够,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维能力不太清楚。上课和复习时该讲的都讲了,学生掌握的情况怎样,教师心中无数。导致了教学中的盲目性。

5、教学反思不够。

十二、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加强学习,学习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初中数学教学工作总结,本学期,我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的教育教学方针。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进步,现对本期数学教学进行工作总结。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总结经验,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十三、我引导学生预习,细心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十四、我加强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十五、我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十六、我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十七、我引导学生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上一篇:爱与宽容的教育故事下一篇:信用证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