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2024-07-21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精选8篇)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第1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教案

教学日期 教学内容 1、《爷爷的压岁钱》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在阅读中揣摩课文的叙述顺序,领悟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进行具体描写,表达真实感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理解爷爷说的话的深刻含义,体会爷孙之间浓浓的亲情 教学准备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弄清叙述顺序,学习表达真情实感的方法。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压岁钱”,师生交流谈话。再补全课题,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课文中,爷爷的压岁钱有什么与众不同呢?请大家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 ①一读课文,自由读课文,认读生字和词语,把句子读通顺。 ②二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③三读课文,把爷爷三次说的话语找出来,画上波浪线,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再综合思考一下从课文中读懂了什么。 三、精读课文 ①默读课文,理清顺序,填表格 讨论:根据表格,看作者是怎样清晰有序地讲述爷爷给压岁钱的情况的。 ②体会爷爷说话的含义。 ③深化阅读体验。 从三个层面引导学生深化阅读体验:一是归纳性的讨论爷爷给“我”的仅仅是压岁钱吗,它还是什么;二是说一说自己的压岁钱时的心情和想法,以唤起学生的情感认同;三是深化体验,获得教益。 通过这一环节,让学生感受到长辈对后辈的关爱与寄予的深切希望,体会爷爷与“我”的亲情,懂得珍重亲情、珍惜生活、珍爱人生。 ④领悟表达方法 四、积累内化 1、把读课文后获得的启迪或感受写下来 2、把文中的四字词语抄写在“自选词语”栏中。 3、迁移练习①写字,练写课后的12个生字,注意写好“掀”、“懒”、“嚼” ②用“启迪”、“恍然大悟”造句 五、实践活动 在班级开展一次“压岁钱该怎么用”的交流活动,概括活动情况,写一份倡议书。 自我调整建议 自我调整建议 板 书 设 计 1、 爷爷的压岁钱 给压岁钱的次数 时间 放压岁钱地点 爷爷说的话 教 学 反 思 教学日期 教学内容 2、《花边饺子》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情,懂得回报亲情,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所运用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生字和词语卡片。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 谈话导入:同学们都吃过什么形状的饺子?有一种饺子叫花边饺子(板书课题)这花边饺子有什么特殊的地方呢? 二、初读课文 ①读准字音,在读书中认识8个字,读准多音字。 ②认读摘录生词。 ③熟读课文。把课文多读几遍,读正确、读流利。 ④感知课文大意。结合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用简练的语言概述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 这篇课文的内容比较浅显,学生易读懂。但是,隐藏在字里行间深深的情,学生不是一下子就能深刻体会出来的。 ①请学生按“小时候妈妈给‘我’包饺子”和“长大后‘我’给妈妈包饺子”,把课文分为两部分。 ②引导学生讨论,“我”和妈妈两代人之间互相关爱的深情。 ③指导朗读,朗读中体会。 ④联系生活,深华理解。可以引发学生讨论: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父母为你做过哪些事情?你想到感恩和回报了吗? ⑤揣摩表达方法。 讨论: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四、积累内化 (1)说说从下面画线的词语中体会到什么。 ①每逢包饺子的时候,妈妈最为得意。 ②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个小小的花招儿。 (2)课文中有一引动打比赛方的句子,请学生找出来,积累下来。 (3)迁移练习①写字 ②形近字组词 ③多音字练习五、实践活动 1、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父母对自己的爱。 2、阅读梁晓声的《慈母情深》 自我调整建议 自我调整建议 板 书 设 计 花边饺子 小时候妈妈给“我”包饺子 回报亲情 长大后“我”给妈妈包饺子 学会感恩 教 学 反 思 教学日期 教学内容 (一)长辈对我的关心爱护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调动生活积累,把长辈关心,爱护自己的一件事具体生动地记叙下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2、引导学生养成留心身边细小平常之事,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份真情。 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抓住细微之处,表现人物鲜明特点的习作方法。 教学准备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一、谈话导入 就像花儿的开放离不开阳光,就像树儿的茁壮离不开土壤。同学们,我们的成长,时时刻刻都倾注着长辈对我们的关心、呵护。面对这一份份关心与呵护,我们应该心存感激,怀着感恩的心。那么,用什么方式来表达我们的感激呢?我们可以用充满了自己感情的文字――习作来表达。 二、挖掘素材,唤醒生活体验 (1)学生静思,忆往事。可以播放《让世界充满爱》的背景音乐,学生闭目静思,然后分组讨论,再全班交流。在交流时,教师适时点拨,进行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2)加强体验,说细节。请学生发挥想象,进行创作。 (3)谈谈感受,获得生命体验。 请学生将自己对生活小事的回忆在头脑中稍作梳理,然后讲给教师和同学们听,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讲述时融入思想与情感。 (4)行文成篇,展示生命体验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自主习作,在学生动笔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对学困生及时予以辅导,对学生的创意之处及时予以肯定。 三、指导评改,呵护生命体验 1、回顾本次习作的要求 2、优秀作文题荟萃 3、赏析优秀作文 4、师生共同修改有代表性的一篇“病文”。 5、学生自主修改作文。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既是学生的.一个“再作文”的过程,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 自我调整建议 自我调整建议 板 书 设 计 长辈对我的关心爱护 写真事,说实话,表真情 教 学 反 思 教学日期 教学内容 3、《风》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认识10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3、读懂课文内容,想像清朝末年老北京春风中的景色,感受当时的穷苦人民生存的恶劣环境。 教学重、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细致入微,描写形象逼真的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清朝末年老北京的资料图片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3、风”请同学说说自己所经历的刮风的情景。 二、探索新知 1、自由读课,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把课文读熟读流利,把课文中出现的生字画出来,利用工具书弄懂它们的意思。 2、通读全文,用笔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情景,再按“刮风前,刮风时,刮风后”的顺序把课文分三段。 全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 第二段:(第2―4自然段) 第三段:(第5自然段) 谁能说说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 3、精读课文 ①北京的春天似乎不是把春天送来,而狂暴地要把春天赶跑,作者为什么这样说?请学生找出相关的句子,朗读和想像。 ②在这篇课文中,作者只是写了北京的春风吗?他还告诉我们什么? 4、再读课文 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 三、积累内化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写出或说出学习本文后的感受 四、实践活动 阅读老舍的小说《正红旗下》 自我调整建议 自我调整建议 板 书 设 计 3、风 刮风前 风 刮风时 环境恶劣 刮风后 教 学 反 思 教学日期 教学内容 4、《雷雨》 教学目标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想像课文所描绘的雷雨影像。 3、在阅读中体会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方法,积累揣摩语言,领悟作者形象生动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难点 在读中想像雷雨的景象,学习作者观察方法。 教学准备 课前观察雷雨时的情景 教 学 流 程 教 学 流 程 一、导入新课 你们亲身经历来雷雨吗?那场面给你留下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第2篇

一、 导入新课,解题读题

1、 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这节课里,我们要一起来歌颂一个人,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一个生命短暂而又永生的人,他曾经写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是谁呢?他就是“雷锋”!(相机板书:雷锋)

2、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呼唤出这个名字吧!

(全班齐——“雷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歌颂雷锋的诗——《雷锋之歌》(相机板书:之歌)出示课件①(6、雷锋之歌)

引导学生读题。

二、 预习反馈,整体感悟

1、师真情范读课文

诗人是怎样歌颂雷锋吗?他为什么要歌颂雷锋?听老师阅读本诗,注意老师朗读时的情感、节奏和语气。

2、激发学生朗读热情,自由地有感情地反复练读全诗,注意读准生字读音。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流自己的感悟,整体把握诗意。

(本诗赞美和歌颂了雷锋年轻、短暂而光辉、伟大的一生,颂扬了雷锋忠于党,一心为人民的精神,这样的概括依学生的回答而相机引导,不必追求完满的答案。)

三、 品读诗歌,体悟感情

1、学习1、2节

(1) 指名朗读1、2节,其他同学思考;“唱”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

引导学生体会:“唱”表达的是诗人心中的歌颂,赞美之意。

(2) 通过教师的简要讲解使学生明白“无数功勋”指的是雷锋所做的不计其数的好事,贡献之大,可比将军;“不朽诗文”指他所写的《雷锋日记》流传广泛,里面所表现出的精神永存;“一滴小小的春雨”喻示雷锋的平凡,“渗透”表现其精神在人们心中扎下了根。

(3)此时此刻,你的心中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感情?

相机指导朗读,读出赞颂和崇敬之情。

2、 学习3——6节

(1) 指名朗读第3节。

引导学生谈体会,相机抓住“亿万”“二十二岁”之间强烈而鲜明的对比,体会雷锋生命短暂而影响巨大,感悟这个问句的语气不仅是疑问的,还包含感叹和崇敬。

齐读本节。

(2) 教师范读第3节过渡,“答案就在后面的诗句中。” ,直指本诗的重点节。

(3) 自由读第4节,边读边想,找找答案。

① 教师引导学生回答:读着读着,你发现雷锋成了(一滴水),成了(刚展翅的鸟),成了(才点亮的的灯),成了(刚敲响的鼓)。

思考:作者把雷锋比作“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让你感受到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雷锋的一生是年轻而短暂的,特别能从“刚”“才”“刚”体会到。

②过渡:作者把雷锋比作了这么多的事物,哪个比喻最能打动你的心,让你感受到雷锋的精神?

引导学生交流:先读读诗句,再结合自己搜集的雷锋故事来谈谈体会,教师相机提炼出雷锋忠于党,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品质。

相机出示课件②,帮助学生感受雷锋的精神品质。

③教师小结:作者精心选用一组相关联的美好事物,赞扬了雷锋忠于党,一心为人民服务的精神,比喻生动传神,让我们阅读更有味道,这就是诗歌语言的美妙。诗歌的美还表现在节奏上,请同学们练习朗读,读出诗歌的节奏美,情感美。

④ 练习朗读第4节,指名读(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评读。

师提议师生配合读。

出示课件③

⑤引导仿写句子

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战士,就是这样一段短暂的人生,却将自己所有的光和热都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诗人用“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来赞美他,我们用什么来赞美他呢?

出示课件④ 学生仿写交流,有感情地读读。

(4)学习5、6节

① “啊,雷锋!”此时,作者才点明歌颂的对象,“啊,雷锋”是情不自禁的热情宣泄,同学们,让我们想象雷锋此时就站在我们面前,谁来向他读出自己的赞美。

指名读第5节,引导学生从4个“你不为自己”体会雷锋一心为人民,一心为公,不争名利,不谋私利。

② “啊,雷锋!”作者再一次发出心底的呐喊,情感喷涌而出,谁来读读第6节?

指名读第6节,引导学生注意此节诗与上节诗表达形式上的变化,4个“你”后面都加了逗号,停顿时积蓄感情,更好地表达出作者心中更加浓烈的感情。

指导朗读。

3、学习第7节

过渡:雷锋一生虽然短暂,精神却永存;雷锋无私奉献,有着壮丽人生,雷锋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可他的精神却能够永垂不朽,永放光芒!谁来读读第7节?

指名读,齐读。

教师小结:在这里,普通的职务与高尚的人格再次形成反差,高度地赞扬了雷锋精神将穿越时空,永垂不朽,永放光芒!

四、拓展,总结课文

1、出示课件⑤《雷锋日记》中的精彩片段,生读后谈感受。

2、总结:任何社会都需要高尚的道德情操,雷锋精神包含着高尚的道德、理想和信念。他的生命价值就在于把自己的火热的青春全部献给了党,献给了人民。他那不可磨灭的美好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相机出示课件⑥:毛主席为雷锋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就是号召我们学习他忠于党,为人民服务,一心为公的精神。让我们一起向雷锋同志学习,做雷锋式的好少年!

五、课外作业

出示课件⑦

1、仿写本诗的5——6小节,表现雷锋的一心为公和平凡人生里的伟大精神.

2、摘抄<<雷锋日记>>中的精彩句段,并加以品析。

板书设计:

6、 雷锋之歌 忠于党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第3篇

一、互动反馈系统及其应用于课堂教学的优势

互动反馈系统 (Interactive Response System, 简称IRS) 是指在课堂教学的信息技术环境下, 引入具有“1对1”特性的数字技术, 将课堂教学过程的多媒体演示、信息反馈、师生及生生互动等环节进行高效整合的系统平台。[2]它作为反馈信息收集工具应用于课堂教学, 主要有以下优势: (1) 实时诊断教学效果, 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加强师生互动, 活跃课堂气氛; (3) 全体公平参与, 关注问题解决; (4) 随堂形成性评价, 减轻教师负担; (5) 支持多种格式教学资源展示, 方便教师灵活运用。[3]

二、互动反馈系统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设计实例

分析对象是浙江省金华市某小学一位语文教师应用IRS执教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复习课。其教学按点与对应的教学目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个案的即时反馈信息分析与处理

IRS正以其收集反馈信息及时准确的独特优势逐步走进中小学课堂, 并为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熟知。针对所收集到的数据, 教师有必要进行深入分析, 以便于及时采取补救措施提高教学效率。以下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两个角度, 对收集到的即时反馈信息进行具体分析。

(一) 从正答率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正答率是教师了解学生整体认知水平、检验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课堂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IRS活动记录中的正答率统计表, 绘制如图1所示的柱形统计图。

由图1可知, 题目5的正确率远远低于60%。此时, 教师通过提问发现:学生对“络绎不绝”和“源源不断”间的联系与区别已达成共识, 但在具体运用阶段容易混淆。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利用IRS提供的即问即答功能临时设置题目6、题目7 (具有真实情境的例句) 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理解。此外, 题目2的正答率稍有偏低, 表明少部分学生对引号作用的认识仍处于模糊状态。据此, 教师通过再次总结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引号作用的印象。

由此可见, IRS提供的正答率统计功能有助于教师在课堂中及时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 查找作答错误的原因, 从而采取相应的措施调整教学策略, 加强学生对易错知识点的把握, 最终提高教学效率。

(二) 从应答时间角度分析即时反馈信息

应答时间有助于教师反思教学按点设计的合理性以及教学方法选择的科学性, 同时, 也为教学策略调整以及教学行为分析提供了有力依据。根据IRS系统提供的历程与报表追踪功能绘制成如图2所示的团体反应曲线图。

团体反应曲线是对原数据进行统计处理后得到的, 反映应了作答时间与应答人数之间的关系。根据团体反应曲线, 教师可以有效调整教学策略, 深入分析教学行为, 以下将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按点进行具体分析。

1. 调整教学策略

无应答时间是指从问题提出到第一个学生作出反应所经历的时间, 在团体反应曲线中即为曲线起点所对应的时间。总体而言, 无应答时间越短, 题目越简单。由此, 教师可根据团体反应曲线的起点判断教学按点的难易程度, 从而有效调控教学步调。观察图2可知, 题目1、5、6、7对应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短, 同时, 结合正答率统计图可发现, 题目1、6、7的正确率普遍偏高, 据此可判定题目1、6、7所应对的教学目标已基本达成, 应适当减少教学时间;而其中题目5的正确率却显著偏低, 此时教师应深入分析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所在, 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以保证学生对该知识点的掌握。此外, 题目2、3、4的无应答时间相对较长, 但正确率却不低, 表明学生对此类知识点已基本理解, 只是掌握不够扎实, 教师可在今后教学中有意识加强学生对相关内容的学习。

2. 分析教学行为

面对简单提问, 多数学生几乎可在同一时间做出反应, 理论上而言应答率应在瞬间达到100%,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却总有部分学生因精力不集中、误解题意等原因导致应答迟缓, 此种情况在团体反应曲线中表现为指数函数图形。如图2所示, 题目1、3、4、6、7的反应时间曲线均呈指数分布, 教师可据此推测大部分学生对上述题目都能较好理解。而题目2、5的团体反应曲线趋向于S形, 表明此类问题对学生而言难度较大, 需经过充分思考与大量分析后才能做出反应。针对这一现象, 教师应在课后及时寻找其本质原因, 并在今后教学中采取适当的补救措施来促进学生对此类知识点的理解。

四、利用互动反馈系统开展教学的策略调整建议

(一) 根据正答率调整教学策略

1. 调整教学方案,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教学方案是教师通过对学生原有认知水平进行预测而设计的最有益于学生学习的内容编排及时间分配过程, 实施过程中, 需要结合反馈信息进行动态调整。例如:当IRS显示的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相关知识点的教学时间, 以留出更多时间讲解学生难以理解的知识内容;而正答率低于60%时, 有必要调整预设的教学方案, 选择一种学生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教学。

另外, 根据正答率建立有效激励机制也同样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例如:当正答率高于85%时, 可适当减少针对该知识点布置的课后练习, 在保证教学目标达成的同时减轻学生负担,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

2. 开展同侪教学, 解决认知冲突

同侪教学是指组织学生以小组协作方式讨论具有严重认知分歧的知识点的教学过程, 开展前提是同伴间产生较大的思维冲突, 全体学生对所涉及的知识点处于概念模糊状态。[4]

利用IRS的直观统计图, 教师可了解每位学生的思维倾向, 并对认知分歧现象一目了然。当发现学生产生认知分歧时, 即可开展同侪教学, 为所有学生提供向同伴解释自我观点的机会, 引导他们在互动环境中相互说服, 彼此精益概念, 加深认知印象, 牢固新知识记忆。

总而言之, 教师应根据正答率的高低, 并结合课堂实况采取适当措施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 促使学生形成并巩固对相关知识点的正确认识。

(二) 根据应答时间调整教学策略

1. 帮助学生认识自己, 指导学生学会学习

答题过程中, 应答时间往往因少数学生反应较慢而延长,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慢智型思维学生。相比于其他学生, 慢智型学生的思维过程相对缓慢, 经常在教师、同学的催促下仓促完成作答, 不仅不利于正答率的精确统计, 而且还容易使这类学生产生自卑心理, 对自己缺乏自信。面对慢智型学生, 教师应采取列举案例、分析优势等方法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 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 从自身的优势出发学会有效学习。

2. 分析思维过程, 实施分层教学

利用IRS提供的追踪与统计功能, 可及时明确全体学生的作答情况, 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中实现分层教学。针对反应快但作答错误的学生, 教师可在按键后要求其说明理由, 阐述思考过程及思路以检验其学习态度。若经过认真思考, 只是思维过程出现错误, 教师应予以鼓励;相反, 可进行适当批评, 使其认识到自己不端正的学习态度, 促使其及时改正。另外, 若该类学生较多, 教师还可不定期调整学生座位, 将此类学生安排在同一组或同一方向, 便于教师于按键前进行观察与提醒。而对于作答速度快且选择正确的学生, 教师应鼓励其在完成作答后进行自主学习, 或给予这部分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任务, 以做到兼顾全局, 促使全体学生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 教师并不能全靠IRS收集的统计数据直接观察到学生的学习实情, 还需在课后对数据加以深入分析, 挖掘其中隐藏的有价值的教学资源, 这无疑会增加教师工作量, 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 并保持足够的耐心。但从另一方面而言, IRS的应用也为教师进行高效教学提供了决策依据,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率。

五、结论

利用IRS及时准确收集学生的作答信息, 并进行自动化统计处理, 最终以视觉化图表形式呈现反馈信息的方式, 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从而做到适时分层, 满足学生个性发展, 实施因材施教, 但要将IRS拥有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还在于按点设计及教学过程实施。可见, 完全依靠IRS来改变教学效果显然不可取, 教师需要在不断实践中亲身体验IRS的独特价值, 形成个性化的使用风格。

此外, 除了从正答率和应答时间角度进行分析, 教师还可以根据IRS提供的学生按键频率、平均分数、标准差等对课堂教学进行研究, 找到设计教学过程的依据, 力求更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黄立新.教学传播过程中反馈信息的精细处理[J].电化教育研究, 2007, (7) :16-20.

[2]林建祥.互动反馈教学培训材料[M].北京:北京松博科技有限公司, 2007.

[3]张晓彬, 李霜爽.互动反馈系统 (IRS) 及其对传统课堂教学的优化设计[J].中小学电教, 2007, (9) :26-27.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第4篇

基础知识百花园

3.成语填空并分类。

( )通( )大

大( )无( )

( )神( )主

若( )若( )

波( )壮( )

蹑( )蹑( )

描写人物的成语:__________

描写景色的成语:______________

4.下面两层意思,能够用“仍然”“果然”两个词中的哪一个连起来,写成一句话,并写下来。

我再次改变了实验步骤。

没有出现想要的现象。

5.写出句子的意思:孰为汝多知乎?

__________________

日积月累菜蜜园

按要求填空

1.名言警句:愿乘风_______ ,面壁_______。

2.歇后语:孔夫子搬家——_______;

3.对对联:上联:四海皆春_______,

下联:_______,

横批:_______ 。

4.把古诗中的千古名句补充完整:

(4)_______,要留清白在人间。

(2)千磨万击还坚劲,_______。

(3)_______,明月何时照我还。

(4)谁言寸草心,_______。

口语交际趣味园

丁丁和冬冬在打电话,请你发挥想象,写上冬冬的话,使他们的对话合理紧凑。

丁丁:你好,冬冬,我是丁丁。你找我有事吗?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噢!没问题!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还有什么要求?尽管说。

冬冬:_____________

丁丁:不客气,这是应该的。再见!

阅读思考大观园

1.根据课文《凡卡》写一段话,说明凡卡的不幸遭遇,试着用下面的词语,语句要通顺。

痛苦 幸福 欢乐 想念

2.用课文題目填空。

本学期我们学习了素有甲天下之称的《______》,跟随老舍游赏《______》,共同感受大兴安岭的亲切、舒服,又与巴金先生畅游了《______》领略了榕树的大,鸟儿的多。欣赏美景之后,我们的心情不能平静,因为这样的景致,有些已被破坏,看着满目疮痍的地球,我们不由得发自内心地要向全世界呼吁:“保护环境吧,我们人类的《_______ 》。”

请从上面这段话中的三处美景中选择一个,为其写一句保护环境的宣传标语。

3.阅读课文段,回答问题。

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部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青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1)“嗬!好大的雪啊!”这句话应读出怎样的语气?(答案不止一个。)()

A.兴奋B.厌恶C.惊喜D.平静

(2)“蓬松松”给人一种像棉花一样松软、轻飘飘的感觉。“沉甸甸”给人一种像铁块一样沉重的感觉。用这两个词形容同一个事物——雪球,是否矛盾?选择正确答案填在括号里。()

A.矛盾。这两个词是一对反义词,不能同时用来形容同一个事物。

B.不矛盾。从外形上看,堆在松柏上的雪球显得很轻,但是他们堆得很厚,将树枝都压弯了,从这里更能看出雪下得大。

C.说不清楚,不了解作者的意图。

4.阅读短文,回答问題。

迷惑敌人的迷彩服

在现代战争中,侦察仪器越来越先进,部队的行动很容易被对方发现。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迷彩服上五颜六色的花纹和周围的自然景物色彩十分相近,反射红外光波的能力也与周围自然景物反射光波的能力相似,所以敌人用肉眼看不见,而且现代化的仪器也不容易发现。

现在,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进一步增强了遂,惑敌人的能力。

(1)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有些国家的军队还根据不同兵种设计了各种不同的迷彩图案。

缩句:_____________

②为了迷惑敌人、保护自己,人们用一种特殊的颜料把军服染成黄一块绿一块的,制成了迷彩服。

改成“被”字句:_____________

③敌人用肉眼看不见。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

(2)回答问题:说说迷彩服为什么能迷惑敌人?

毛主席爱读书的故事

毛主席一生特别喜爱读书。

几十年来,毛主席日夜(操劳 操心)党和国家的大事,工作一直是很忙的。可毛主席总是挤出时间来读书,_______在出差的列车上,______不放过读书的机会。

有一年夏天,毛主席出差到武汉,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他(有趣风趣)地对工作人员说:“读书、学习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流下了汗水,学到了知识!”

毛主席在床上、办公桌上、饭桌上都放着书。一有(机会 空闲)就手不释卷地看起来,他总是一手拿着放大镜,一手按着书页。每当长时间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工作人员催促他。他总是笑着说:“还有一点儿,看完再吃。”

毛主席一生读了多少书,没法估计。除了读马列著作外,古代的和外国的许多哲学家的著作,他也都读过。文学方面的书,毛主席特别喜欢李白、李贺、李商隐的诗和辛弃疾的词。

毛主席有一部解放前出版的《鲁迅全集》,他从延安带到北京,1949年出国时还随身带着。从50年代到60年代,毛主席总是把鲁迅先生的著作放在床边,直到晚年病重,还在随时翻阅。

1.将文章( )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2.在文中“_____”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1)“在大‘火炉’里,毛主席每天晚上坚持看书。汗水不断地顺着脸颊往下淌。”这句话表现毛主席_____________

(2)“每当沉浸在书中的时候,他就忘了吃饭。”这句话说明毛主席_____________

4.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想说的?请写下来。

快乐习作园

五年级上语文教案 第5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感受作者对阅读的热爱,并受到启示;逐步培养学生“以书为侣”的阅读习惯。

2、通过多种形式地读,领悟作者的观点,体会假设、设问、反问、比喻等的表达效果;学习用比喻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理解反复读一本书的原因和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漫谈引入,激趣导入

1、同学们,假期就要到了,如果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你独自驾舟环绕世界旅行,如果你只能带一样东西供自己娱乐,你会选择什么呢?

在设想中,让学生尽情地说出自己的选择和理由,然后引出课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刚才大家谈了很多,我们似乎很难作出选择到底带什么东西好。可有这样一个人,她说:如果你问到我,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会选择一本书。”

请大家读读这句话,你读出了什么味儿?相机理解“毫不犹豫”的意思,朗读体会。 (“毫不犹豫”的意思是一点也不迟疑,很坚决果断。文中指在常人难以作出选择的问题上,自己会坚决地选择一本书,表达了对书喜爱的程度,鲜明地亮出了自己的观点。朗读体会“我”对书的痴爱。) 3、这个“我”是谁?(英国著名女作家尤安o艾肯。)这是她在1974年为国际儿童图书节所写的献辞里讲到这话,让我们再次感受那份感人至深的献辞吧!出示课题《走遍天下书为侣》。

一本好书,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美好的情感。古今中外有成就的人,都喜欢阅读,从童年时的“窃读”,到季先生对读书的见解,可以看出他们都善于从书中汲取营养。今天,我们学习《走遍天下书为侣》

二、学习生字词:

1、学习生字,指生认读,小组读。

2、熟读词语,开火车读。

3、理解词语,指生解释词语。

三、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作者为什么会选择书陪伴自己旅行呢?

2.读了这几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体会到的?

3. 把三句话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加深你的体会。作者读一本书的方法对你有什么启示?

三、读文交流,体会情感

以书为侣行天下的理由之一是?

“你喜爱的书就像一个朋友,就像你的家。 ”

1、听听作者是怎么解释这句话的,自由读第五段。

2、你对这句话有什么体会:

以书为侣行天下的理由之二是?

“这真像与另一个人同船而行。”

你总能从一本书中发现新的东西,不管你看过多少遍。

⑴ 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你是怎么知道的:前面讲读书总能发现新东西,后面接着就告诉我们从书中发现新东西的方法。(不管你看过多少遍与一遍又一遍地读相对应)

⑵ “一遍又一遍”地怎么读?

⑶ 揣摩段尾的“,,,,”说说自己的读书经验。

3、齐读:

以书为侣行天下的理由之三是?

“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⑴ 谈谈自己对后半句话的理解。

⑵ 指名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你自己的东西,因为世上没有两个人会用同一种方式读同一本书。”

四、回归整体

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仔细品位作者的读书体会,你有什么启发呢?和大家谈一谈。

总结学习收获

1、学生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2、读书名言:

五年级语文上第五单元教案 第6篇

课文有这么一句“我们身背二三十千克重的登山装备,脚穿四千克重的登山靴,在光滑而坚硬的冰坡上爬行。”课前预设是通过这个句子让学生体会背着沉重装备攀爬冰坡的艰辛。但讲课时有的同学提出问题“那不还是好事吗,南极的风那么大,背着这么重的装备就不会被风给吹跑了。”对于这个问题我感觉很突然,没有准备,转念一想,既然学生提出了这个问题,说明有的同学对登山的艰辛理解还不深刻。课堂上需要解决。我首先表扬了这位同学的质疑精神,然后让同学们讨论装备重到底是好事还是困难。

通过讨论引导:

1,南极的风确实大,但会不会大到每时每刻就能把人给吹走这种地步。同学们讨论不会,假如这样的话科学家都不用去考察了,因为人一下地就会被风吹走。

2,让学生想象自己背六十斤重的背包,再穿八斤重的鞋子去春游或爬山,会是什么样的情形。同学们都说那肯定太累,玩的也不开心。我反问,那在暴风雪中爬冰坡不是更累吗?这不正是说明科考的艰辛吗?同学们都表示赞同。

课后想想学生的质疑和课前预设不符并不是一件坏事,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也更加深学生对登山之难,科考之难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上21孔子教案 第7篇

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

教学

要求

.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孔子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思想主张。

2.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3.通过不同途径了解孔子。认识他的人格和坚持的理想主张,决不放弃的精神。

重点

难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句导读:介绍孔子的名、字、出生时期和国家。]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❶的创始人。[句导读:讲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句导读:讲他作为我国最早的教育家所取得的非凡成就。][①能不能把文中的“相传”二字删去?]

段导读:介绍孔子,指出孔子的弟子很多。

􀀌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最后专心从事整理《诗经》《尚书》《春秋》等古代文献的工作。[②这句话包含哪两层意思?]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把他平时的言行记录下来,编纂成一部书——《论[lún]语》。[③从本句看,《论语》是怎么形成的?]这部著作是我们今天认识孔子最直接、最可靠的文献。在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❷人处[chǔ]世。

段导读:写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第一部分:介绍孔子并指出孔子的贡献和《论语》的核心思想。

􀀍《论语》记载,弟子子贡曾经问孔子:“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呢?”孔子回答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体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人们很推崇这种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处世准则❸,便把这句话概括成“推己及人”的成语,一直沿用至今。

段导读:写孔子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一次,孔子在游历讲学途中,口渴得厉害。[句导读:“厉害”一词准确地描写了孔子当时渴的程度,急需喝水。]他看见路边有一眼泉水,正要畅饮解渴时,发现泉边石头上刻有“盗泉”二字。孔子非常厌恶这个“盗”字,虽然干渴难忍,也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⑤孔子为什么不喝“盗泉”里的水?]

段导读:写孔子不喝“盗泉”里水。

􀀏还有一次,孔子在陈、蔡两国之间的路上断了粮,跟随的弟子都饿得爬不起来了。[句导读:“饿得爬不起来了”说明因断粮而导致的饥饿状况非常严重。]弟子子路向孔子抱怨❹道:“难道君子也有穷困的时候吗?”孔子说:“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⑥从本句看,孔子认为君子与小人的区别是什么?]

段导读:写孔子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

第二部分:写孔子和弟子们谈论人生哲理。

􀀐后来,他最得意❺的弟子颜回好不容易找到一点儿米,便赶紧埋锅做饭。饭快熟的时候,孔子看到颜回从锅里抓出一把米饭送入口中。[句导读:“抓”“送”两个动词把颜回的举动刻画得非常形象。]等到颜回请孔子吃饭时,孔子假装说:“我刚刚梦见了父亲。我想用这干净的米饭来祭祀他。”[⑦孔子说这话的目的是什么?]颜回连忙说:“不行,不行,这饭不干净,刚才烧饭时有些烟尘掉到锅里,我觉得弃之可惜,便抓出来吃掉了。”[句导读:明确了颜回把米饭送入口中的原因。]

段导读:孔子看见颜回吃了米饭,以为弟子偷吃。

􀀑孔子这才知道颜回并没有偷吃,心中不由感慨万分,便对弟子们说:“我们相信自己的眼睛,以为眼睛看到的就是事实,但眼睛不一定可信;我们依靠自己的内心,以为内心的判断一定正确,但内心不一定可靠。你们一定要记住,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⑧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道理?]

段导读:告诉我们了解一个人非常不容易。

第三部分:写应该怎么了解一个人。

􀀒孔子到了晚年,喜欢读《周易》。春秋时期没有纸,字是写在一片片竹简上的,一部书要写许多竹简,还必须用熟牛皮绳子把这些竹简编联❻在一起。[句导读:写出了春秋时期书的特点,为下文描写作了铺垫。]平时卷起来放着,读的时候就打开。《周易》文字艰涩,内容隐晦,孔子就翻来覆去地读,这样读来读去,把编联竹简的牛皮绳子磨断了许多次。[句导读:“翻来覆去”一词形象地写出了孔子读书的情景。]这就是“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即❼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是不满意,说:“如果我能多活几年,就可以多理解些《周易》的文字和内容了。”[句导读:孔子的语言充分体现了他晚年对读书的强烈愿望和从不满足的读书态度。][⑨从本段看,我们应该学习孔子怎样的精神?]

第四部分:写孔子晚年研究《周易》并介绍了“韦编三绝”成语的由来。

❼即,此处读jí,要与“既然”的“既”区分开。

⑨学习孔子谦虚,勤学上进的精神。

.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指导学生默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孔子的相关资料。

一 谈话导入

.导入:同学们,《百家讲坛》栏目中,于丹教授曾为我们解读《论语》,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于丹教授说,《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其实《论语》在古代社会就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是一部传世的经典,两千多年来它一直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你们知道《论语》的作者是谁吗?

2.课前,同学们都从不同途径了解了孔子,请大家初步交流一下。

二 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学生轻声朗读全文,教师提醒读准字音,看清字形。

2.指名学生依次朗读各个自然段,师生共同评点朗读情况,注意正音。

三 交流预习成果

.学生交流易读错的字音和易错的笔画。

读音:仲 儒 祀

笔画:怨 祭 祀

2.需要掌握的词意。

儒家: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仁:古代儒家的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相互友爱、互助、同情等。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崇敬并求保佑。

隐晦:不明显,不容易懂。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四 再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第一部分:介绍孔子及孔子的贡献及《论语》的核心思想。

第二部分:孔子和弟子谈论人生哲理。

第三部分:孔子教育弟子怎么了解别人。

第四部分:孔子到了晚年喜研究《周易》并介绍“韦编三绝”的由来。

2.默读第1、2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孔子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要点: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么为人处世。因此,人们称他为圣人。

流传于世的一部《论语》,其中许多思想,可让人终生奉行,而且沿用至今。

点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联系这句话的意思,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思考孔子是在教导我们做什么样的人。

师总结:人要学会关爱别人,这就是儒家理论中最核心,最精髓的东西“忠、恕”——宽容。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启发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句子。

2.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孔子的一些思想主张以及他在中华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生可通过不同途径,网上、书籍、向家长请教等方式了解孔子。

一 整体入手,回顾全文

.指名读课文,思考:文中讲述了关于孔子的哪几个故事?并试着给每个故事加小标题。

与子贡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不喝“盗泉”之水。

与弟子谈君子与小人及“识人不易”。

晚年读《周易》。

小标题可概括为:推己及人、安守节操、识人不易、学而不厌。

二 细读课文,品读感悟

.默读故事,抓住重点的语句去感悟孔子的言行。

2.小组间交流。

3.集体交流,教师点拨。

第一个故事

如何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话?

第二个故事

为什么孔子口渴得厉害,却不喝一口“盗泉”里的水?

第三个故事

你怎样理解君子在穷困的时候能安守节操,小人穷困了就会为所欲为,可结合生活实际谈。

引导学生感悟:只有真正的贤者,才能不被物质生活所累,才能始终保持心境的恬淡和安宁。穷困不要紧,重要的是有节操,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

孔子为什么说了解一个人实在不容易啊?

孔子知道错怪颜回,才有此感叹,从他的感叹中,你觉得这是一位怎样的圣人?

引《论语》语: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想象孔子当时的心情,读读他对弟子们说的话,再指名读。

第四个故事

抓住故事中的重点词,试用一些词语来形容孔子的学习精神。

三 整体回顾,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以几个小故事的形式,让我们品悟到两千多年前孔子这位圣人的思想,并结合学习生活实际,谈几点感受。

总结:本文通过对孔子生活中几件小事的描写,展现了孔子的形象和精神风貌,揭示了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的作风,突出表现了这位伟大教育家的风范。

四 拓展阅读

.推荐阅读《孔子的故事》《庄子传奇》。

2.如有兴趣,可阅读于丹教授的《论语心得》,并写一写读后感。

1.这个学段的学生已经接触过《论语》,对孔子有一些较为感性的认识。课前,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了解更多孔子的资料,为学习这篇记述孔子生平活动及成就的作准备。

2.本文脉络清晰,讲了孔子的四个小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故事进行概括总结,并试着再列举其他古人类似的故事进行补充。

.看拼音,写词语。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优秀的有七十二人。

在《论语》这部著作中,孔子创立了以“仁”为核心的早期儒家学说,教导人们怎样为人处世。

3.写出下列成语的含义和由来。

推己及人:用自己的心意去推想别人的心意。指设身处地替别人着想。由《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概括而来。

韦编三绝:编联竹简的牛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韦编,用熟牛皮绳把竹简编联起来。三,概数,表示多次。绝,断。出自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4.课文写了与孔子有关的几件事?表现了孔子怎样的思想品质?

5.你对《论语》中的哪句话有感触?结合生活经历谈一谈。

一 孔子

孔子,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人。相传有弟子三千,其中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 中国历史上的十四位圣人

酒圣杜康 文圣孔子 诗圣杜甫 史圣司马迁 武圣关羽 草圣张旭 兵圣孙武

医圣张仲景 茶圣陆羽 谋圣张良 木圣张衡 画圣吴道子 药圣孙思邈 书圣王羲之

三 孔子为何名“丘”

孔子得名“丘”的缘由主要有两种说法。《史记•孔子世家》:“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圩,读wéi,义同“凹”,即中央低而四周高。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出生时头顶有个小“凹”,因而名“丘”,为什么头顶上有个小“凹”就取名“丘”呢?因为古代“丘”也有“中间低四周高”的意思。第二种说法是,鲁国有座尼丘山,孔子出生前其母曾“私祷于尼丘之山”,孔子因而名“丘”,字“仲尼”。此说源自《孔子家语•本姓解》。

四 中国的儒文化

语文五年级上教案 第8篇

新来的小邻居

出差数月, 回到家的当天晚上, 当我打开窗户时, 清风送来一股细细的、甜甜的 (轻清) 香。我没在意, 舒展一下疲倦的身躯, 就倒在床上睡着 (zhe zháo zhuó) 了。一觉醒来, 天已蒙蒙亮, 我的周围忽然浮泛着一股甜甜的香味, 啊, 是花香!这黄土岭怎么突然有了花香?我急切地推开门, 走上阳台, 一下子惊呆了:隔壁的阳台上, 什么时候摆满了大小不一的几十个花盆, 有鲜红的海棠, 紫色的玫瑰, 淡黄的米兰……五彩缤纷, 似乎把春天的色彩全 (聚积) 集在这里了。

隔壁的门开了, 走出一个十二三岁、扎着羊角 (辫辨) 系着红领巾的小姑娘。她双手捧着个 (洒酒) 水壶, 神情专注地给每盆花浇水。我忍不住了, 轻声问:“小同学, 新搬来的?”她吓了一跳, 瞪起那双又大又亮的眼睛, 看见我, 连忙点头, “嗯”了一声, 接着又赶忙放下水壶, 很有礼貌地说:“叔叔早!”

浇完水, 她从屋子里拿出一把小镊子, 像外科医生做手术似 (sìshì) 的小心翼翼地从一根枝下夹下一个小东西, 装进玻璃瓶里。她告诉我, 这是一种害虫, 不及早发现和消灭, 整棵花就会枯萎。

我看小姑娘对花很 (保爱) 护, 就故意考考她, 问她知不知道什么花在什么时候开。她立刻回答:“一月水仙清水养, 二月杏花伸出墙, 三月桃花红艳艳, 四月杜鹃满山冈……”一口气把十二个月的花全都说了。我见她对花这么熟 (悉习) , 禁不住高兴地说:“你真是个小行 (xínɡhánɡ) 家, 长大了一定能当个园艺家!”

她抬起头, 一本正经地盯着我说:“当专家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啊!我嘛, 只想将来当个园艺工人, 把祖国打扮得花园一样美丽。叔叔, 你说好不好呢?”我点头说:“好, 好!”

她忙完了, 便坐在花丛中的小凳上, 专心致志地开始晨读。

这时, 一阵清风吹过来, 所有的盆花便一起摇摆着, 像是向 (辛幸) 勤栽培它们的小园丁 (至致) 谢。

啊, 可爱的小邻居, 你也是这花丛中的一朵美丽的花!

1.划去括号中不恰当的读音或字。

2.摘抄文中表示颜色的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上下文, 解释词语。

小心翼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本正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自然段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

5.为什么说可爱的小邻居是“花丛中的一朵美丽的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习作。

1.在你的读书经历中, 有什么样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呢?先说一说, 再写下来, 可以谈你和书的故事, 也可以谈你读书的体会。

2.题目:二十年后回故乡

要求:尽情发挥想象, 可以写家乡的变化, 也可写与亲人或同学见面的情景……要求内容具体, 感情真实。

3.请选择一种物品介绍给大家, 如蔬菜、水果、玩具、文具或电器等。要求: (1) 抓住物品特点按一定顺序介绍。 (2) 恰当地运用说明方法。 (3) 题目自拟。

4.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请以“爸爸 (妈妈) , 我想对您说”为题写一篇习作。

要求: (1) 敞开心扉, 写出你最想对爸爸或妈妈说的话。 (2) 内容具体, 有真情实感。

5.请就本学期学过的课文或读过的其他读物写一篇读后感。

上一篇:第一学期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计划下一篇:拓展训练小学400字作文